农村水利论文(热门21篇)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工作、学习和生活表现的一种评估和总结。在总结中,要表现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望。一起来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农村水利论文篇一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应当加大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而加快农业发展。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受到地质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容易存在渗漏问题,所以为了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应当加强防渗技术的应用,提升施工技术水平,进而有效解决常见的水利工程渗漏问题,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发展趋势。
我国为了促进农村经济逐步增长,在解决居民用水的同时,加强田间灌溉、实现防洪减灾,加大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力度,进而为农村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时,建设的本质是对水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分配和调节,使得水资源能够得到优化,并可以充分的服务于人类。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特殊性,该工程与水长期接触,基于此,为了提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需要保证水利工程的抗震性和牢固性,尤其是做好防渗工作[1]。目前,在农村小型水利共工程建设期间,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水利工程渗漏的现象加剧,所以水利工程质量下降,其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如果长期下来渗漏问题日益严峻,将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通过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实施防渗,并采用防渗技术,使得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更加具有专业性,在第一时间内对渗漏问题加以处理,降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隐患。
2.1施工问题。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和地质等比较复杂,如果在工程建设规划时,未能为地形进行全面考察,在实际施工时没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就会导致制定的防洪指标比较低,因而不能满足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需求。一旦面临强降雨天气,基坑的排水能力较差,那么,水将不能及时排出,积水上涨导致垫层被淹没,底板出现大面积渗水,长期下来,地基容易老化[2]。同时,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因为施工面积大,为了优化施工简化工作,需要将大面积的工程分成若干个部分,所以在相接的`位置,极易产生渗水状况,如果模板不能发挥支撑作用,会加剧渗漏现象的产生。
2.2基础设施和材料等存在问题。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而导致渗漏现象,影响了小型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在工程施工时,一定会运用到相关机械设备技能型进行施工,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所以施工设备的性能未能有保障。同时,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会运用大量的防渗墙材料和混凝土,如果防渗材料不符合规范,将会产生渗漏现象,从而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质量造成了影响。
2.3后期维护力度不足。
当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后期维护,进而进一步增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然而,在实际方面,经常存在着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所以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由于对后期维护力度不足,所以容易导致工程建设存着诸多安全隐患,如果安全隐患难以有效排除,将严重影响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甚至是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增长,降低了水利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当地基建设完成后,一些工业和建设垃圾未能予以及时清理,在工程投入使用时维护力度不足,都将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生直接影响,降低工程质量,未能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的巨大作用[3]。
3.1防渗墙技术。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决渗漏现象,应当加大防渗墙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对达到防渗的效果。小型水利工程具有特殊的墙体,塑性混凝土是主体的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抗渗透和承重能力。在应用防渗墙技术时,运用多头深层搅拌机进行钻进,将水泥注入土壤,水泥与土壤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防渗墙,其抗压强度高、成本低,从而达到防渗的目的[4]。
3.2化学补强技术。
对于化学补偿技术而言,其是防渗技术的一种,该技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采用有良好防渗性能的化学物质,从而实现防渗的效果。因此,将化学补偿技术运用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能够有效解决工程渗漏问题。目前,在运用化学补偿技术时,常采用环氧材料,由于该材料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所以在运用前,要将混凝土表面的杂物清除,减少含土量[5]。针对已经有损坏的位置,需要将水玻璃和泥浆加以混合形成环氧砂浆,然后对损坏位置进行修补。此时,模板会具有压强作用,所以将化学补偿技术应用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能够有效解决渗漏问题,对提升水利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3灌浆。
在将防渗技术应用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水利工程防渗的能力得到增强,应当采取灌浆措施,从而为水利工程质量的增强打下坚实基础。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的主要运作原理是结合坝体的应力分布规律,对其实施相应的灌浆压力,在坝轴线方向上,使得坝体能沿着此方向劈裂,然后将适量的泥浆向其灌注,继而形成垂直方向的防渗泥墙,由于防渗泥墙可以将软弱层切断,而且堵塞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坝体的抗渗能力。此外,将坝和浆予以相互湿陷和挤压,进而将坝体的应力加以重新分布,从而提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堤防的堤高河背高是10米,与河临近的堤防高度高8米,第二层细砂的厚度是7.1米,然而这种结构设计不能满足防渗的效果,所以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将土坝坝体劈裂灌浆技术运用在水利工程防渗中,形成垂直的防渗泥墙,保证墙体的厚度是0.32米,采取此方法有利于增强水平工程的整体防渗能力[6]。
4结束语。
我国为了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加大了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通过所建设的小型水利工程,能够达到农业灌溉、防洪减灾和保证居民的生活用水等目的,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数量逐渐增多,坝型的种类也呈现多样化,所以对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经常存在着病害和损坏,严重的危急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质量,应当将防渗技术合理的应用在工程建设中,从而为提升水利工程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瞿勇单位:湖北省咸丰县水利水产局坪坝营水利水产管理站。
参考文献:。
农村水利论文篇二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本,我国综合国力想要得到提高,就必须重视农业问题。农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农民收入想要得到提高,必须做好农田的排涝和灌溉措施,所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在农业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落实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出发,针对目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水利论文篇三
1.1积极落实前期工作经费。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大的工程,所需要的资金量也是极大的。因此,要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好前期工作经费的工作,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资金的到位。水利水电工程不到位的现象尤其在财政比较困难的城市或乡镇地区存在。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单位在前期工作中,要积极的向上级单位进行申请,并且通过银行借贷等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1.2建设单位应全过程介入设计工作。
在我国许多水利水电建设单位中,普遍存在着建设单位不全程投入设计过程的现象。在实际的水利水电设计中,建设单位一般会将项目设计交给代理方后,就不予管理。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质量。同时,建设单位不全程投入,还会使得所设计出来的设计方案不符合建设单位建设的思想,所以,无论是重新设计,还是继续使用改变了设计思路的方案,都不利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1.3实行设计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
除了以上两方面的方法外,实行设计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举措,并且这一举措要在建设单位对项目进行设计时,就应该进行。实行设计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质量,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项目设计的速度。总之,实行设计招标和设计监理制度是建设单位做好前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保护环境是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中,由于施工的方法和手段,在施工的过程中总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中,就要严格的对这一点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并且要经过严格的监督,从而使得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或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对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自身涉及的方面很多,且难度系数高,再加之我国水利水电领域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而为我国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我国水利水电领域的专业人士应该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并且从施工技术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有利于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孙耐嵩单位:定远县炉桥电灌站。
农村水利论文篇四
我国农村很多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时受到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投资资金有限,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水平较低,相关施工机械设备比较落后,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较差,施工效率很低,埋下很多质量隐患。同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完成后,后期的运行维护管理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检修,使得水利工程质量问题不断恶化,影响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1.2施工设计和组织不合理。
施工设计和组织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而当前很多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出现渗漏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设计和组织不合理。一方面,水利工程施工之前,由于当时技术、设备和资金的限制,设计单位对水利工程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实地勘探存在问题,设计的施工图纸不符合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条件,对于一些重点和关键工程项目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相关施工设计方案不合理,影响了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全面考虑到外界的影响因素,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标准较低,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较弱,特别是遇到暴风雨天气时,水利工程经常出现渗漏问题。再加上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时,采用的钢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强度和刚度不达标,这些都给水利工程留下很多质量隐患。
农村水利论文篇五
1.1模板工程要求及模板设计。
模板的要求:首先是要保证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全部完成之后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在形状、大小和位置等方面都能满足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模板应该可以体现出非常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因为模板是混凝土施工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其也要具备非常好的耐久性,在模板的拆装施工中一定要考虑到其便捷程度,保证模板可以在施工中重复使用,整体的结构也应该达到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要求,在模板的外观上也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其外观应该保证平整光滑,接缝位置的质量也一定要好一些,材料要具备良好的防水和耐潮性,这样才能保证在阴雨天气条件下不会影响到模板的正常使用。在模板的设计方面,施工人员应该对施工地点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按照施工中相关的要求和施工场地自身的条件来确定模板的设计方案,同时还要将其分成三个部分来完成设计,最为基本的就是要对配板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绘制出配板的设计图和支撑系统的具体分布图,还要根据当前施工的具体情况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详细的计算,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根据计算结果再选择合适的装拆方法。
1.2模板工程材料的分类。
按模板形状分有平面模板和曲面模板。平面模板又称为侧面模板,主要用于结构物垂直面。曲面模板用于廊道、隧洞、溢流面和某些形状特殊的部位,如进水口扭曲面、蜗壳、尾水管等。按模板材料分有木模板、竹模板、钢模板、混凝土预制模板、塑料模板、橡胶模板等。按模板受力条件分有承重模板和侧面模板。承重模板主要承受混凝土重量和施工中的垂直荷载;侧面模板主要承受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侧面模板按其支承受力方式,又分为简支模板、悬臂模板和半悬臂模板。按模板使用特点分有固定式、拆移式、移动式和滑动式。固定式用于形状特殊的部位,不能重复使用。后三种模板都能重复使用,或连续使用在形状一致的部位。但其使用方式有所不同:拆移式模板需要拆散移动;移动式模板的车架装有行走轮,可沿专用轨道使模板整体移动;滑动式模板是以千斤顶或卷扬机为动力,可在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过程中,使模板面紧贴混凝土面滑动。
1.3模板安装。
安装模板之前,要熟练掌握设计图纸的关键点,着重关注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具体的大小尺寸,同时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施工程序,更好地保证其与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的协调和配合,防止不同工种之间发生干扰现象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
(1)模板在施工现场应用以后,要对其防伪和大小进行及时的校正,为了更好地保证其准确性,在进行校正时要校正两次,这样才能使模板的大小符合施工的要求。
(2)模板的各个结合点之间应该抱着个结合和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特别是使用振捣器捣固的位置更要严格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振捣的质量,尽量减少裂缝的出现。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模板拆模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模板安装应该更加简便快捷,在加固连接时尽量减少圆钉的使用量。
(3)凡属承重的梁板结构,跨度大于4m以上时,由于地基的沉陷和支撑结构的压缩变形,跨中应预留起拱高度.每米增高3mm,两边逐渐减少,至两端同原设计高程等高。
(4)为了能够更好地防止拆模施工时建筑物受到外力强大的冲击,在安装模板时撑柱的`下面应该设置好垫块,支撑物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上而是应该将其安装在垫板上面,增大其受力面积,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止模板出现沉降的现象。
1.4模板工程拆卸。
在模板拆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对模板进行拆除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对其进行处理,同时还要结合工程中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拆卸施工,首先应该将所有的螺栓全部松开,然后再用专业的工具将所有的模板全部拆卸,将木楔放入混凝土施工的预留缝当中,经过有效的处理之后保证其可以和混凝土相互分离。其次是在对拱形模板进行拆卸的过程中要将支柱下方的木楔慢慢松下来,这样就可以让拱架缓慢的下降,防止大幅度下落所产生的重力过大现象,同时应该从中间想两端的方向拆卸,如果是跨度较大的模板需要采用对称拆卸的方式。再次是高空拆卸模板时,不得将模板自高处摔下,而应用绳索吊卸,以防砸坏模板或发生事故。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为了防止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骤然下降而产生表面裂缝,应考虑外界温度的变化而确定拆模时间,并应避免早、晚或夜间拆模。
2结论。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施工过程中,模板施工的质量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模板施工的质量高就可以很好的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从而使得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因此为了让施工的效果得到更好的展现,在相关的技术方面一定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农村水利论文篇六
长久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下,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需要我们去改革创新。现在笔者就相关改革措施,做要点阐述。
考虑到现行小型农田水利的管理现状,健全小型水利责任管理制,有其现实的必要性。通过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责任化管理细则,将管理工作落实到责任到部门到人,确保水利运行的安全高效。同时,以责任制改革为契机,注意水利工程运行的高效监督,逐渐实现政企管理的分离,提升水利工作的高效力,将农田水利的发展提升到应有的'经济效益。投资运行与企业管理的水利工程要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出现事故要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水利管理单位以及当地政府的责任。
第一,安全管理是首位。重视《水法》的宣传,防洪水自然灾害的侵扰。同时,注意惩处部分人为破坏的违法分子。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配套设施应有主次之分,确保每个环节工作到位,尤其是保障配套设施的质量,比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就为很重要和关键的环节。第二,设专人管理农田水利设施,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务必登记造册,绘制具体的工程分布图,做到重点工程重点挂牌,而且要安排专人看护,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工程项目尤其是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安全。第三,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确保在建水利工程的高质高效,务必做到施工有质、管理有度,配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整体上,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工程建设透明制度,确保质量过得硬。在此,第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涉及内容广泛,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效性,务必要形成统一管理体制,进行合理有效规划,不断完善建设程序。本着先审批,后施工,而后交付验收的原则,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向规范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核定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人员编制,本着科学定岗定编的原则,建议将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养护工作,逐渐自投资运行主体中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以后逐渐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的剥离,地方财政应拨款专门的养护资金,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出台管护资质标准,各方面尽最大的可能积极培育水利养护市场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农村水利论文篇七
80年代以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本处于人工管理模式,即:根据人们长期工作的实践经验,借助常规的工具、机电设施和普通的通信手段,采取人工观测、手工操作等工作方式,处理工程建设管理的各类图表绘制、数据计算和文字编辑,进行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等控制,发布水情、工情调度指令和启闭调节各类工程建筑物。到90年代初期,通信、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开始得到初步应用,但也只是作为一般的辅助工具,主要用于通讯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和打印输出,最多作些简单的编程计算,通信、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未能得到全面普及和应用,其技术特性和系统效益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近几年,随着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工程建设管理开始由传统型的经验管理逐步转换为现代化管理。各级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在抓紧骨干性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非工程性措施的建设,并着手利用通信、计算机、程控交换、图文视讯和遥测遥控等现代技术,配置相应的硬、软件设施,先后建立通信传输、计算机网络、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水工建筑物的自动控制,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工程视讯异地会商及办公自动化等。
二、系统初步解决方案。
工程建设管理虽具有相应的国家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但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具体标准,也缺少现成的经验借鉴。如何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制定临时(建设期)与永久(运行期)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十分关注和急需的课题,也是涉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战略实施的关键。
根据长期的工程实践,我们认识到工程建设管理应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并应用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择优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构成一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系统开放、扩展灵便和实用的综合业务现代化管理操作控制平台,提供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网络服务环境,将是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
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拟借助于现代的通信、计算机、遥测遥控、图文视讯等先进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链路、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信息采集网络、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网络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配置和研制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测、水工建筑物的远程监视监控、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工程建设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工程管理视讯异地会商等综合业务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鉴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系统中通信传输链路的建设拟采用有线、无线兼容,多链路迂回的基本原则,其骨干性传输链路拟选择技术先进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的光纤、卫星或数字微波等通信方式,以确保通信畅通、传输可靠和安全运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拟根据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客户终端和网络管理等硬件和应用软件,并研制开发相关的工程建设管理专用软件,完成工程建设管理局域网络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好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计算机网络的汇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广域网络。信息采集网络的建设拟选择无线扩频、数字超短波等通信方式,建立区域性信息传输专用通信链路,配置相关的vhf数传电台、rcu遥测控制终端、scada应用软件和水情、工情遥测传感器,由此构成一个基本的实时信息采集网络。远程监视监控网络的建设拟采用4c技术(即:控制control、通讯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图形显示crt),集影像、语音等视讯和远程水工建筑物控制于一体,借助于有线无线传输媒体,配置相关的摄像、录像、数字解压缩、信号切换、图像显示和远程控制等设备,实现对工程建设管理范围内水工建筑物和作业现场的远程监视监控。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主要完成相关的专用工程建设管理应用软件的研制开发,预报分析水情、工情动态趋势,建立各类工程建设管理模型,制定相应的.优化管理和调度方案,提供工程建设管理业务办公、计划财务、材料物资、工程合同、施工监理、政策法规、技术文档等管理自动化的服务环境,满足建设、监理、施工和管理等单位网上办公、资源共享的需要。
通过上述各网络或系统的建设,由此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建设现代智能型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成熟性和实用性,也是一个较为实际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系统基本技术特性。
1、双向全双工自动或手动拨号通信,实时数据传输及图文交互。
2、水情、工情信息实时自动采集、分类、处理、打印、显示、查询、存贮、检索、转发和语音报信等。
3、系统信息共享,数据库数据调用、、、预报和自动装载等。
4、非自动测量参数人工置数输入和编程设置。
5、水情、工情状态实时图形动态显示。
6、故障越限报警及自动数据保护。
7、本地intranet互联。
8、技术文档、图文编辑、公务邮件、分析预报、调度决策、计划控制、质量监督、数字统计和报表生成等业务计算机办公自动化。
9、水情、工情动态监视和近场或远程自动控制。
四、系统建设一般模式。
以某水利工程为例谈一下关于水利工程系统模式的建设情况:水利工程建设枢纽化管理系统由通信传输、计算机、视频监控管理等3个子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的拓扑结构。
通信传输子系统由程控交换、无线通信和综合布线等部分组成,主要为工程建设管理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提供专用传输链路。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在局域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集数据库管理、邮件、多媒体通信和网络互联等技术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该枢纽工地在网计算机及各类网端设备已达40多台套,与常规文档同步建立的电子文档已成档1000m。视频监控管理子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等4个部分组成。
1、前端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采集处理设备,由安装在现场的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全方位云台、三可变镜头、室外专业防护设备等组成。系统根据工程施工、管理范围的特点,分别在立交地涵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角和工程建设处院内各设置1套日本松下公司wv-cp430高分辨率彩色全方位摄像机,通过配置日本computar公司h16z7516ams型16倍两可变镜头和美国ad公司ad1240型或利凌公司pih-301型全方位多功能室外云台等设备,其视觉范围基本可以覆盖地涵全部,以及该枢纽国道桥全线施工范围,工程建设处院内的前端设备则可覆盖项目业主和立交地涵、国道桥两个监理部的办公区等范围,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可实现对半径300m范围内进行监视。前端设备至工程建设处监控中心的最远直线距离达3km。
2、传输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传输媒体,即:前端设备与集中控制设备汇联专用传输链路。系统除工程建设处院内前端设备采用有线同轴电缆传输方式外,其余4个监控点则通过深圳科卫泰公司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传输。
3、集中控制设备:作为前端设备旋转方位、角度、焦距调谐和视频切换,以及图像检索、处理等专用控制设备。前端设备中全方位云台、两可变自动光圈镜头的控制信号通过深圳亚奥新ya100-ptm云台镜头解码器的rs-485总线传输。系统监控中心则根据泰州引江河高港枢纽工程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该枢纽视频监控实际需求,另配置图像控制主机、ya100-avsu视频切换矩阵、9画面分割器和长延时录像机各1台,主要用于视像信号的控制管理和画面切换、图像存储、多画面分割的控制等。
4、显示记录设备:作为视讯显示、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显示器、投影大屏幕和录像机、存储器、刻录机等。系统通过配置数台监视器构成电视屏幕墙,使值班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同时监视5个前端监控点的任意几路或画面分割的图像。另外,在建设处三楼会议室作为系统的图像管理中心,配置34英寸彩色电视机和图像服务器各1台,用于视频监控图像的显示、处理、检索、存储、控制和管理。
系统监控中心由一个主控中心和两个分控中心构成,其中主控中心具有最高权限,既能对所有前端设备的云台、镜头进行操作控制,也能对系统管理参数进行修改设置,主控中心在操作控制过程中其他分控中心不能作任何操作。分控中心则根据管理职权而设置不同权限。
该枢纽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在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为我省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控制进行了初步尝试,并为其它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系统的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满足了工程建设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符合关于“加强信息化、促进进步和创新”的精神要求,适应了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现代信息的。
农村水利论文篇八
摘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探讨了农村小型水利在规划、建设、管理与改革等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牛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稻。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问题,还潜住着洪灾的危险。
2.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3.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据调查,某省水管单位职工总数为32118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079人,在职职工21002人,超编严重。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工程技术人员4925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9%,且大多集中在省、市属水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1.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3.开发人力资源。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等。
参考文献:
[1]王学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4:25.
[2]刘伟忠.加快天津市农村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05.11:33.
农村水利论文篇九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产业链的方向发展,使其单一的粮食进行深加工,变为多元化,以多种商品进行上市,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农业产品特色,都在将特色注册为商标。因此我们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1水利工程需要现代化理念与高标化建设相结合。
(1)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生产力相对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以追求粮食产量,解决温饱为主,同时也建造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但大多数工程都为“三边工程”、“人海工程”,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溃堤垮坝使人民群中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案例举不胜数。
(2)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整个中国大地,我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同时我们的森林也没了,水井干枯了,大地变的千穿百孔,土地、水、大气受到严重污染。
(3)如今的农民、农村、农业都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生产与蔬菜基地、果木花卉与传统旱作物对灌溉、排涝降渍和抗旱的要求及标准与原来有的设施大不一致,传统的灌溉模式与现代农业理念发生冲突,小农经济与农业的集成市场化相矛盾给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4)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由过去的一家一口塘演变为一村一大片水产养殖基地,对水源水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矿山的乱采乱挖严重污染了水源水质。
(5)节水配套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抗旱防洪的体系网格相结合日显重要。
综上所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具有现代化理念与高标化建设相结合的设计、施工、管理。
1.2加强对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1)大力推进农村规范化建房,统一建造村庄的生活排水排污系统,加强对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2)加大对水流域内工厂、矿山的巡查、检测、管理的力度,该改造的改造,该取缔的取缔。
(3)在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要做好保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的相关工作。
(4)做好果园基地的草皮绿化工作,在丰收的同时,请不要让我们的土地长期裸露。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增强,对农村水利建设力度的不段加大,今后农村水利建设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圩区治理以及农村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推广有效的技术项目,搞好技术示范工作。
2.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随着水资源日显匮乏,搞好农村节水灌溉工作尤为重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溉工程,对中心样点灌区的主干渠进行衬砌、防渗和加固。
2.2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
现如今,我国对水利工作的重视程度,想必大家都清楚,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部门有:“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水利部门、农业部门、烟草部门、国土部门”等,每年国家下拨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都相当可观,但各部门都各搞一套,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导致项目不集中,资金分散等现象的发生。
2.3做好田间沟渠工程,提高农田排灌标准。
过去的农田沟渠大都以泥渠为主,且弯弯曲曲,排涝设施落后,只要我们将其裁弯取直,修建一条排灌相结合的渠道,不但提高农田排灌标准,还增加了土地使用面积。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在同一片农田里,有粮食生产、蔬菜大棚、水产养殖、花卉基地等农业项目,这就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是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排涝能力的有力保障。
2.4小城镇的防洪排涝与小流域工程建设相结合。
随着农村小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口居住相对集中,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的问题,小城镇一般座落在小溪流旁,因此,在小流域工程建设的同时,必须把小城镇的防洪排涝问题加以规划建设。
2.5强化水利工程的管理。
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但管理工作仍不到位,强化水利工程的管理迫在眉切。大中型水利设施一般都有管理机构,只要稍加投入,管理就没有问题。其它的农村水利工程由于资金的缺乏,管理自然就跟不上。
第一,样点管区的管理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一般各乡镇、村委都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造成该收的水费收不上,该维修的没人管,建设好的沟渠没过两年就杂草从生,淤积严重,因此对样点灌区必须成立“管理站点”,由专业机构,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政府拨付少量经费,把该收的水费收上来,那样点灌区的管理自然就跟了上去。
第二,农田渠系的管理相当混乱,无人问津,农民只知道用水,出了问题是政府的事,思想意识淡薄,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方便,随意在建好的渠道开口,损坏渠道,没过几年建设好的水利工程更恢复了原样。因此对农田渠系的管理,必须成立管理“中心户”,由用水大户统一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并收取少量水资源费用,用于水利工程维修。
农村水利论文篇十
水利工程管理要实现新的突破,就必须有创新精神,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全面的革新,改变就的工作面貌和工作体制,采取更加先进有效的管理方式。改变旧的.只重视建设的观念,把更多的经理投入到工程管理上来,做到建管并重。管理手段也要更加多方面,不仅是行政手段,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进行综合管理,形成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新格局,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2、提高水利工程整体效益。
水利工程的建设受到历史性以及管理维护不当等原因,导致整体水利工程的质量,功能以及新旧程度都不一样,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要实现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就必须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阻碍因素。水利工程管理要把重点放在堤防、水库、河道等的功能性管理和建设上,把老化工程进行翻新,恢复其功能性,对于淤堵河道进行清理,恢复畅通,对工程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工程始终具有其应有的使用能力。同时加强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工程的收益范围,让水利工程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防洪抗灾,还可以为农田灌溉所利用,加大收益成果。并阻止滥砍滥伐的现象,维护生态平衡,保证水利工程的防洪抗灾的整体效益。
水利工程管理能力的提高除了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改善措施之外,完善工程管理监督体制也是势在必行的举措。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工程管理监督制度,将水利工程的各项工作包括工程设施管理,财务管理以后后期维护管理进行严格的指标控制,并追究到个人责任,实行行政主管单位各层级的相互监督,对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的跟踪和督促,考查工作完成进度,并根据相关固定对于没有依法办事,办事不严的管理层级进行相应的处罚。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对此,要求我们要创新水利工程的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思想指导管理,并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加强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并完善工程管理的监督体制,实现水利工程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农村水利论文篇十一
当前,国家不会将大量的财力仅用于小型水利的`建设,而依据国家关于小型水利建设原则,即“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要想统一已经根固的分散经营一家一户的群众思想,调动其积极性,组织有关部,搞好小型水利建设,会具有比较大的难度,但当依靠各级政府的力量时,便能搞好上述内容。所以。需在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当中,纳入小型水利建设,实施领导任期目标管理,构建完备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针对那些下达任务完成较好的单位,要通报表扬,而对于有贡献的个人而言,需给予奖励。实施一级对一级的监督、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制度,促使小型水利建设呈现常态化与制度化,只有如此,方能确保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有效、持久的进行下去。
2.2实施科学规划。
将规划编制好,乃是促进水利基本建设有效、科学开展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获取上级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的基本依据。首先需积极制定并认真贯彻新的治水思路,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将资源节约观念融入内心:首先,综合评估与分析水资源的实际承载力,不仅要搞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还需要做好水资源的保护、配置、节约及开发等工作,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运用,来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其二,要做到因地制宜。依据当地实况,另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将当地群众剖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优先解决的对象。其三,强化规划的实效性与权威性,以此来更好的保证所制定规划在现实中能够得到较好落实。
2.3强化科学管理。
首先,应以一门科学的理念来对待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重视从管理中获取效益,彻底改变以往重建轻管的不均衡局面。项目建成后,所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需及时向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移交,并颁发相应使用权或产权证书,可通过个人承包、拍卖经营及专业管护等方式,便于构建与当地实况相符且满足于各种工程类型运行需要的管护模式,促使农村新旧水利处于配套工作状态。其次,依据农村水利的各自特点,需结合各水利工程的功能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实际意愿,紧密依靠群众,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下,使水利工程取得更好效益。
2.4强化资金投入。
建设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当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因此,需在水利工程建当中,由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具体的财政投入责任予以明确,以此来促进各级地方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的增加。当维修改造现有工程时,需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以此来更好的满足当今水利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尽可能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情况下,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还需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相应行政领导上给予强化,将政府资金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了防止出现农业专项资金被挪用状况,项目实施单位需将项目情况及时向主管领导与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另外,还需紧密衔接于财政部门,从中获取适量的地方配套资金。
2.5注重人力资源开发。
需高度重视农村水利行业人力资源的各项开发工作。需有步骤、有计划、分批次的指派人员去培训或深造,以此来更好的顺应市场需求与岗位实际需要;积极鼓励职工开展相关技能的学习,提升自身整体素质,促使农村水利人力资源保值、增值。针对现有技术人员,需做大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职责与主攻方向,塑造水行政执法、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及农田水利等领域的技术能手与行家。另外,还需强化培训工作,做好技术交底,使他们能够独当一面。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水利建设当中,农村水利工程可谓其基石,同时也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保障性设施,在管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时,需着眼于全局,做到质量全程监控,只有这样,方能保证农村水利工程质量,提升其实用效率。
参考文献。
农村水利论文篇十二
xx市水务局:。
金堂县20xx年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根据省水利厅川水函[]130号文关于的批复,工程于5月26日动工,1月30日竣工,完成了栖贤乡、五凤镇、竹篙镇、又新镇4个乡镇10个村、0。97万人、0。5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主要工程内容有:打深机井3口,建泵站4处,建供水池5口共713立方米,新建管理房4处461。水利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22平方米,泵房4处30。45平方米,架输电线路0。95公里,铺设pe管、pvc-u管道77。0252公里。完成总投资275。0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14。00万元,市上配套资金48。水利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50万元,地方及群众自筹12。55万元。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任务,按要求竣工资料已准备齐全,现申请省、市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对我县农村饮水工程予以竣工验收,以便交付工程单位正常使用,发挥工程良好效益。
妥否,请批示!
申请单位:。
xx年xx月xx日。
农村水利论文篇十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虽然只有×××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包括了对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人居环境、精神文明与民主政治等五个方面的要求。前三个方面可大致概括为生产、生活和生态,而以饮水安全、灌溉排水、水库除险加固、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开发和农村水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正是为生产、生活和生态服务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水利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产业,生产发展首先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作为农村水利重要内容的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我省排灌区域覆盖了全省43的耕地,生产了全省70的粮食、80的商品粮、90以上的经济作物,充分说明灌排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农村水利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生活宽裕有两个条件不能少,一是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近年来,全省通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尤其对×××个大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和×××个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亿公斤,部分灌区因粮食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多元。事实证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是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作为农村水利另一重要内容的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对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是体现在多方面。一是及时提供卫生、方便的饮用水,可为农户节省取水时间和劳力,减轻劳动强度;二是以供水为龙头,可带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有效降低介水疾病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是供水工程的综合利用,可为发展乡镇企业和庭院经济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自来水入户,可带动洗衣机、淋浴器等现代生活设施进入农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农村水利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实现村容整洁,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就必须在一个流域、一个区域甚至更大的范围内,统筹考虑水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的防治措施。而以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小水电代燃料等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就能达到这一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说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二、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任务繁重而艰巨。
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水利规划”,全省需实施的重点项目有8大类18项之多,投资规模达470亿元。就农村水利而言,任务也极为艰巨。
一是农村饮水安全。“九五”以来,我省虽然解决了一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但在广大农村,饮用高氟、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虫疫水等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全省有×××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和不安全因素。其中受高氟水、苦咸水、疫水和重度污染水等严重威胁的有×××万人,这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极不相适应,急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是泵站更新改造。全省泵站主要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现大部分已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按照国家规程规范,必须进行更新改造。据统计,全省需更新改造的泵站有大型排涝泵站66处×××座,近×××万千瓦,中型排涝泵站×××座,×××万千瓦,小型排涝泵站×××座,×××万千瓦;大型灌溉泵站6处,×××座,×××万千瓦,中型灌溉泵站×××座,×××万千瓦,小型灌溉泵站×××座,×××万千瓦。要在近期完成这些工程,可见任务之艰巨。
三是灌排体系建设。我省灌区众多,但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以致大多数灌区的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同时,由于灌区工程运行大多在数十年以上,且在工程运行中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渠(沟)系及渠(沟)系建筑物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更新,致使渠道渗漏、淤塞及建筑物老化、破损现象十分严重,工程完好率仅30-50,造成工程效益和灌溉面积逐年衰减,抗御干旱灾害能力下降,急待整治配套。
四是小型农村水利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成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多万处,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成,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小型水利工程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灌区配套不全,效益衰减;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效率低;工程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弱,建设整治迫在眉睫。
五是农村水利改革。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许多工程运行管理措施不强,一些建设成果难以巩固和持续发挥效益。基层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设施落后,队伍不稳,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和良性运行。近年来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任务依然繁重。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全力服务好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对农村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极好的发展机遇。对此,我们将抓住有利时机,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突出解决影响农村生产、生活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创新发展,务真求实,全力做好有关工作。
1、狠抓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厅党组“力争‘十一五''''''''期间解决全省×××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的决定,认真组织做好工作。一是认真修订完善《××ד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二是切实抓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三是精心组织好项目的实施;四是研究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之,经过努力,使所建工程做到水质达标,水量够用,取用方便,保障有力,长效不衰。
2、不断完善排灌体系建设。一是狠抓泵站更新改造。对列入国家计划的60处、×××座、×××万千瓦大型排涝泵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基建程序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计划任务;同时,加快中小型泵站改造步伐,力争通过泵站更新改造,改善除涝面积×××万亩,使平原湖区除涝能力基本达到设计标准。二是狠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大已开工的×××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管理力度,加快启动其余×××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步伐,切实搞好4处在建农发中型灌区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其他项目尽快立项上项,力争“十一五”期间恢复、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三是狠抓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现有的小水库、塘堰、水窖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整修配套、除险加固,增加蓄水能力;对老化失修的机井、灌溉设施抓紧修复改造,恢复抗旱能力;新建一些小型蓄水、引水、提水和集雨工程,不断提高抗旱能力;积极推广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建设经验,在全省探索出一个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又促进农业增收、减轻农民水费负担的新路子。
3、坚持不懈地抓好小型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确保完成好国家基建项目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面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抓好“民办公助”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总结、推广成功的改革经验,指导、引导搞好面上的农田水利建设,力争使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施工方式、投入模式、组织形式上有新的发展。
4、全面深化农村水利改革。一是积极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水价改革和基层水利站改革。将按照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工作,力争如期圆满完成任务。二是规范“一事一议”。进一步建立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以加大建设力度。三是推广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规范协会管理。四是探索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新模式。充分依靠广大农民力量,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联户合作等经营管理方式,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常效益的发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做好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部署安排,扎扎实实做好有关工作,力争为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农村水利论文篇十四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水利基础不断夯实,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水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群众受益程度明显提高,为粮食连续七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水利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奋战在水利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
“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部署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于抓住和用好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水利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强调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6个方面主要任务,统筹当前和长远,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紧密衔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水利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大局。“三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是顺应农业农村新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也是谋划“十二五”水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重要遵循。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水资源要素配置的先导作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尽快形成“三化同步”的良好局面,迫切需要大兴水利,着力夯实农田水利基础,消除水利的瓶颈制约;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迫切需要全面推进水利各个领域改革,突破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世情国情水情变化,在形势发展变化中抓住新机遇,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把握主动权,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定位。明确水利的战略地位,是关系水利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愈加凸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这是在我们党的重要会议上,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是对我国基本国情水情的准确把握,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今后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我们党对水利工作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三,准确把握制约水利发展的突出矛盾。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必须清醒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低、小型水库病险率高、山洪灾害威胁大、抗旱水源工程严重不足,这些都是水利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两工”取消后农民投工投劳锐减,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较低;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不断强化;水利发展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水利改革进入深层次攻坚克难阶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依然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20xx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
第四,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继续加强江河治理,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到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强调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五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把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水利工作的重大部署,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更好地结合起来,把保障发展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好地结合起来,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第五,准确把握加快水利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是靠政策、靠制度、靠改革。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包含财政、投资、金融、税收、土地、价格、政绩考核等各个领域,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级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投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xx年高出1倍。同时,在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水源储备、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补偿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政策措施。这些重大举措,是对各地水利实践探索的总结升华,是对过去水利扶持政策的集成发展,是对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抓紧实化细化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力。
三、努力推进“十二五”水利新发展。
“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以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任务,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战略举措,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为重要保障,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今后五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建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隐患基本消除,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立。全国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0.7%以下。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初步形成,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体系基本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全国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以下。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0万千瓦。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8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国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状况初步扭转。
——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的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水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处理机制基本建立,全社会水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基本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初步理顺。
——行业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利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水文服务能力和水利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基本完成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和规划内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山洪灾害防治步伐,用3年时间完成1836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大江河主要支流治理力度,加强重点独流入海河流和西北地区重点内陆河流综合治理。
第二,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完成190处大型、800处重点中型和1500处一般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任务。结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大力发展有效灌溉面积。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因地制宜兴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搞好雨洪资源利用,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对县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集中配套改造。加快以节水灌溉饲草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工程建设。
第三,大幅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实施全国大型、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引汉济渭、引江济淮(巢)、滇中调水等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实施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着力解决西南等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提高供水可靠性和防洪保安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底前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第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增加高效节水灌溉资金投入,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要优先用于节水灌溉,用好灌排设备农机具补贴政策和节水灌溉财政贴息政策,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北方平原地区要大力推行管道灌溉,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喷灌等技术;东北、西北等有规模化耕作条件的地区,要大力发展大型机械化行走式喷灌,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也要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推行水田控制灌溉。水源条件较差的山丘区,要利用小型集雨设施,发展滴灌、微灌等窖灌农业。要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要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量水设施建设,改进水费计收手段,抓好输水、灌水、用水过程节水。要积极研发具有中国特色、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第五,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加快以入海水道二期为重点的新三项工程建设,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开工建设西江大藤峡、黄河古贤、淮河出山店等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加快蓄滞洪区建设,重点实施长江城陵矶附近和海河重点蓄滞洪区建设,调整和建设淮河行蓄洪区,加强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抓好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
第六,深入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继续抓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继续实施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开展海河流域、敦煌等生态脆弱地区与艾比湖等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抓好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搞好农村河道疏浚和小型水库清淤。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模,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安全监管。
第七,着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省、市、县四级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农业、工业、服务业、居民生活等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计量和考核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和监测预警监督制度。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沿线、三峡库区等重点区域水资源保护力度,推进太湖、滇池、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与考核制。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开展海水淡化,开发利用再生水、苦咸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
第八,努力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水利投资规模,充实完善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政策,扩大基金来源和规模,完善有关财政补贴政策,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加强对水利建设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鼓励各地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中小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管理责任,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公益性职能,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快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加强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推动水文行业管理体制和农村水电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价改革,发挥水价在促进节约用水中的杠杆作用。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水利多种经营,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
第九,不断强化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健全水利技术标准和计量、质量认证体系。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防汛抗旱、河道采砂、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大对非法取水、非法采砂等水事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河湖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岸线。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深入落实后期扶持政策。完善水利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十,切实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全面做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优化水文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全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大力加强水利系统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0xx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20xx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增活力。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好20xx年水利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提前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突出抓好病险水库、水电站、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着力防范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和山洪地质灾害,高度重视台风防御工作,认真做好北方河流防凌汛工作,统筹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和农田排涝降渍工作。加强旱情监测预警分析评估,狠抓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强化抗旱水源管理和水量统一调配,做好引黄济津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输水等调度工作,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第二,抓紧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确保20年底前完成规划确定的2209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治理任务。继续加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20xx年开工项目要在20xx年完成任务,其他项目20xx年全部开工建设。启动实施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规划。抓紧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在20xx年安排500个县的基础上,20xx年再安排600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
第三,加强西南抗旱能力建设。加快西南地区“润滇”、“泽渝”、“兴蜀”、“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实施中型水库建设规划。抓紧落实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开工建设一批前期基础好、综合效益高的水源工程项目。对现有小型水利设施进行清淤扩容、续建配套、除险加固,因地制宜兴建小微型蓄引提灌排工程,大力发展牧区水利,搞好集雨水窖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其他地区抗旱薄弱环节建设。
第四,继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落实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部署,抓紧开工建设入江水道加固、行蓄洪区调整、平原洼地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太湖太浦闸除险加固,开工建设新孟河、新沟河延伸拓浚等工程。加快洞庭湖治理近期实施方案项目建设,推进鄱阳湖二期治理及“五河”尾闾疏浚。加快建设西藏旁多、贵州黔中、吉林哈达山等一批骨干水库工程。搞好重点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加大水利援疆、援藏工作力度,扎实做好水库移民及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农村水利论文篇十五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水利改革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水利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水利面临形势,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任务。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同志百忙之中亲自出席会议。刚才,江苏省委、副省长黄莉新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介绍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水利工作成效和水利改革发展的经验及做法,描绘了江苏“两个率先”的宏伟蓝图和现代水利的美好前景,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锡文同志全面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解读了即将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战略部署、全力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十一五”水利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抗灾减灾成效最大、发展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行业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第一,新时期治水思路不断完善。“十一五”时期,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水利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进一步确立七大流域水利发展定位和区域水利发展布局,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使水利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民生水利的理念在全国水利系统深入人心,民生水利快速发展成为“十一五”时期的鲜明特点。
第二,防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时期,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大军民携手并肩、顽强拼搏,战胜了淮河、太湖、长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成功抗御了20xx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20xx年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干旱、20xx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碧利斯”、“莫拉克”等超强台风的袭击,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夺取了汶川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灾区95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及时得到解决,2400多座震损水库、800多座震损水电站无一垮坝,1000多公里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妥善化解了唐家山等105处堰塞湖风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及时抢修、恢复玉树震损水利水电工程,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安全、科学、迅速的原则,采取挖爆冲等措施,连续奋战20多天,圆满完成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及白龙江淤堵河道清淤疏通任务。
第三,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新建和加固堤防17080公里,新增水库库容381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东部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启动实施新一轮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成效显著,长江下游河势控制、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稳步推进,治淮19项骨干工程全面完成,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顺利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项目全面启动。一大批重点水利枢纽建成并投入运行,三峡工程成功实现175米水位试验性蓄水,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湖南皂市、黄河西霞院、四川紫坪铺等工程建成发挥效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稳步推进,中线京石段实现向北京应急供水,辽宁大伙房输水工程正式通水,西藏旁多、甘肃引洮、贵州黔中、吉林哈达山、四川亭子口等工程进展顺利。开展了1000余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和103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
第四,农村水利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饮水安全投入大幅增加,累计解决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目标。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8500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0。对全国434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80处灌区全面完成规划任务,同时对216处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全面完成,全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启动实施。开展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新增水电装机8100万千瓦,其中农村水电装机万千瓦。建成400多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第五,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逐步开展,省级行政区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完善,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工作不断强化,水权转换深入实践,开展了100个国家级和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流域和省级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全面完成,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断加强,有效应对了松花江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等引发的供水危机。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更加完善,连续不断流。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水量调度不断加强,枯水期下游供水和航运安全得到保障。适时开展河北山西向北京调水、引黄济津济冀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等工作,确保了北京、天津等重点城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供水安全。
第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深入。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西南石漠化、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南方崩岗治理启动实施,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2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3.68亿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扎实开展,全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取得丰硕成果。重点流域生态治理深入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成效显著。
第七,水利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水利投入大幅度增长,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补充的水利投融资机制。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两项经费”得到落实。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全国72%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和城市生活水价改革稳步推进。区域协作机制加快建立,水利援藏、援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顺利完成。
第八,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出台抗旱条例等5件涉水行政法规、10件部门规章及一批地方性法规,《水土保持法》(修订草案)已进入全国人大会审议阶段。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侵占河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完成“四无水电站”清查整改,妥善调处一批重大省际水事纠纷。“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水利规划取得重要成果,国务院批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七大流域防洪规划等24项重要水利规划,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全面通过技术审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展开。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与河湖管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深入开展,没有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
第九,水利科技与国际合作成果丰硕。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引进、推广和转化先进适用技术800余项,水利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部分学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水文站网体系进一步完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藻类监测和城市水文工作取得新进展。水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防汛抗旱指挥、水土保持、电子政务等信息系统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与60多个国家开展双边水利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世界水论坛等重大水事活动,水利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小水电“点亮非洲”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第十,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5151人才工程”、青年科技英才选拔培养项目和新技师培养计划顺利实施,水利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逐步深入,强化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加强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稽察和审计,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水利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明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一批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水利宣传工作成效显著,水文化建设富有生机。离退休干部工作全面加强。工青妇、学会、协会等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得到广泛弘扬,涌现出一大批水利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
五年来,我们经受了严峻考验,得到了艰苦磨炼,积累了宝贵经验,获得了深刻启示。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五年来,胡锦涛、温家宝和回良玉副等中央领导多次对水利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在防汛抗旱和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亲临一线视察灾情、指导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目标任务,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水利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
第二,持续加大政策支持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五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指向明确、作用直接、见效迅速的水利扶持政策,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各地也积极制定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水利投资。“十一五”水利总投入是“十五”的1.93倍,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
第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五年来,水利部党组坚决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注重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实施了一大批民生水利项目,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实惠,也为水利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和内在动力。
第五,建设高素质水利队伍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五年来,我们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勇于创新、作风扎实、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的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的紧要关头,在水利建设、管理的主战场,奋勇拼搏,无私奉献,成为水利改革发展的坚强柱石。
第六,广泛凝聚全社会治水力量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五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鼎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广大军民同心协力、并肩作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团结各方渡难关、凝心聚力克时艰的优越性,形成了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
农村水利论文篇十六
今年中央、省、市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将水利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指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意义重大而深远。对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具体行动上来,切实做好水利工作。
首先,加快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是发展所需。我区虽河网密布,但缺少大型水库的水资源可持续支持,全区人均水资源量仅347立方米,不足全国的六分之一,水资源十分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属于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地区,且我区作为市中区,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渐显现,加之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利用,工业生产中的高消耗、高污染对水资源的造成的污染仍在继续。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增强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对于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余项,总投资54520余万元,完成土石方1156.25万方,改善灌溉面积3.1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0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0.5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公顷,解决了112个村庄158058人的吃水困难。但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突出表现为:工程老化现象严重,抗御水旱灾害能力不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旱涝保收田比例偏低;柳青河、小涑河等重点河道治理工作尚未完成,防汛应急处置能力薄弱;库区移民收入仍然偏低,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因水源变化、水质污染等因素仍有近20%的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因此,必须把加快水利事业改革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再次,加快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是生态之基。我市乃至我区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试点。但是,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我区农村面源污染及个别河流污染现象时有反弹,水土流失现象依然存在,用水方式粗放,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艰巨等等诸多方面。因此,建设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区正处于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水利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必须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我区资源水利、民生水利、可持续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努力实现全区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
二、以重点任务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我区水利事业改革发。
展步伐。
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结合兰山区实际,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加快防洪保障工程体系建设。完成规划内柳青河、小涑河重点小河道治理任务,积极争取祊河左岸防洪堤工程尽快立项和实施,抓好病险塘坝除险加固,加快城镇防洪基础设施建设,防洪标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建成科学的防洪抗旱减灾机制,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规划内沂河茶山坝、柳青河岳坞闸、方城河安庆庄闸等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突出抓好水利工程田间配套,全面梳理上报水利基础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初步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排系统。
真调查摸底,对存在问题的村庄立即整改,同时加强管理,确保工程正常发挥效益。
四是加快现代水网建设。新增雨洪水资源利用量0.2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达到2.8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一般年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按照供水、防洪、生态三个功能结合、三大水问题统筹解决的思路,规划建设库河渠联通、供排蓄泄兼筹,水资源配置网、防洪调度网、水系生态网“三网合一”的现代水网,重点建设水资源调配工程、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农田灌排工程、水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等六大体系。加强镇(街道)、中心村社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要与主体建筑工程、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五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一是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将每项指标分解下达到各镇、街。二是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审批新增取水严格执行“六个必须”,即必须限制在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内、必须落实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和灌溉工程设施的补偿措施、必须符合用水定额标准、必须经过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防洪影响评价等“三项论证”、必须符合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要求、必须符合计量标准要求。三是把水资源论证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和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把防洪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作为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四是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认真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下年度用水计划挂钩。
六是加快水利信息化工程体系建设。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建设覆盖全区的信息化骨干网络、布局合理的信息监测采集站网、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综合平台、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加快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水资源管理等应用系统建设,重点对水源、取水、输水、供水、用水、耗水和排水,重点河流控制断面的水量水质,地下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为水资源配置、调度、节约和保护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落实措施,确保全区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稳步进行。
(一)强化组织领导。近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临沂市水利改革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将水利改革发展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对县区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利投资政策落实、防汛抗旱、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水政执法和水利工程管理。其中,对因地方原因完不成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或出现重大以上安全事故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考核计为零分;区域年度实际用水量超过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水资源管理考核计零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要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对完不成水利改革发展任务,供水、防洪、生态安全出现重大问题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把水利改革发展成效作为衡量各级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考核,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农村水利论文篇十七
同志们:
这次全镇水利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及省市各级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站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全面审视和认真分析我镇水利发展现状,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各级的政策,乘势而上,借势发挥,在回顾总结“十一五”水利工作的基础上,全面部署“十二五”及今年水利工作任务,树立“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位一体新格局的发展理念,把水利作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不断巩固水利的基础性地位,推进水利事业大发展为全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刚才,水利站、环保办、建管所和新龙村的负责人谈了各自的水利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如何加强和配合水利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朱文荣主席也作了很好的发言,总结了我镇去年水利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今年水利工作的贯彻意见和工作安排,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五个问题。
一、贯彻精神,增强水利工作认知。
新举措,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我们必须认真解读和领会:
一是对水利工作要有新认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搞水利建设主要是为了防洪抗旱、治理洪涝灾害;进入90年代后,国家对水利的认识提高到“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高度;在今年的1号文件中,国家再次把水利提高到一个全新高度:“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二是对水利投入要有新机制。水利投资历来存在的筹资难题,1号文件给出的方向是:在公共财政上,水利列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延长水利建设基金征收年限,扩大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范围等;在金融支持上,有条件的地区将采取财政贴息,引导水利信贷资金,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同时支持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等;在吸引社会资金上,鼓励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拓宽资金来源,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积极性,同时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完善水利工程耕地占有税政策,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
的,文件都作了明确规定。中央1号文件的颁布,对我们基层的水利工作来说是争取政策的机遇、是扩大投资的机遇、是深化改革的机遇。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文件精神,加大改革推进力度,为我镇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更优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立足长远,谋划水利发展蓝图。
水环境建设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基本工作,是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长远谋划。
一是要有全局性的规划。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抓紧完善水利发展规划,把握难得机遇,调高目标,调整思路,调动资源,把水利提高到更高层面、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举全镇之力,推进全市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位一体新格局。
二是要有预见性的沟通。水利部门要加强同规划、建设、国土、绿化、环保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相互配合,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蓝图,杜绝因沟通问题产生的资源破坏和浪费,同时要立足本地,科学地保护好现有的水源不再遭受污染。
三是要有针对性落实。要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合理确定水利工程布局,切实发挥水利在安全供水、农田灌溉、防洪减灾、生态涵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让水利建设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今年主要突出重点,认真做好水环境整治、堤防达标、灌区改造、机电排灌、三闸工程和专项工程等水利工程。
三、重抓项目,保障水利基础建设。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倡导生态。
文明的今天,水利工程建设肩负着新的时代要求。要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功能,服务民生,首要的是基础要实。
一是抓安全。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水利安全工作,这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关系到我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兴水利、除水害、保平安,让张浦人民过上风雨无忧的日子,也是镇党委、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
二是抓进度。要结合水利发展规划的建设安排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紧盯项目进度,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科学组织、合理安排,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体系,落实项目承担单位和工作责任人,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根据市今年水利工程计划,配备精干的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明确季度、月度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安排,按月检查工作进度,全力推进xxx等重点项目,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要求。
三是抓程序。镇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支持、配合、主动做好水利工程中涉及的配套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群众的工作,争取群众的支持,尽快为各项工程的施工创造条件。对各工程的所有项目,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任何部门、任何个人都不能简化基建程序,更不能违反基建程序,镇内任何一宗水利工程出了问题,都将对张浦的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不折不扣的将工程建设切实抓紧抓好,把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落实到具体的工程工作和措施上来。
四、拓宽渠道,创新水利投入机制。
今年我镇水利工程将投入超5000万建设资金,项目资金分市级补助与镇级自筹,其中需我们自筹的超万,可以说是任务重、资金紧。我们一要在严格按比例配套投入的同时,精打细算,厉行节约,集中资金辅以优化设计,采用新工艺、新材料等手段,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资金缺口。二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堤围维护费、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等水利规费的征收力度,壮大水利建设基金,并专款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三要广开水利筹资渠道,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兴办水利以节约投资,有效解决资金的压力。
五、规范管理,确保水利工程效益。
水利工程建设要统筹考虑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水环境改善的关系,在确保张浦一方平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防洪保安、应对危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农村水利论文篇十八
摘要: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维系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的基础因素,。而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农业节约水灌溉技术仍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利用。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抓紧完善节水灌溉的规划设计,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三农”,推进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论文关键词]节水灌溉;管理体制;措施
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地下水漏斗区扩大、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加快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必然的选择。。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效率低下和溉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成率只有10公斤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公斤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 。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二.节水灌溉取得的.成就
2.1节水灌溉面积
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灌溉面积达到9.28亿亩,有效灌溉面积8.48亿亩,非耕地上灌溉面积0.80亿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为3.20亿亩,其中耕地上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95亿亩;非耕地上约为0.25亿亩,主要为林果草节水灌溉。在耕地上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中,渠道防渗14454万亩,低压管灌9933万亩,喷灌4184万亩,微灌932万亩。目前,全国有效灌溉面积上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为34.8%,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5% 。根据水利部最近编制的《全国节水灌溉规划》,为高效利用我国的水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需发展耕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牧草节水灌溉面积350万亩、林果节水灌溉面积550万亩、节水措施面积2亿亩。到2020年,发展耕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7亿亩、牧草节水灌溉面积1300万亩、林果节水灌溉面积1700万亩、节水措施面积1.5亿亩。近几年来围绕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项目、国家级节水示范市、国家和省级节水增效重点县、国家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等,建成了400多个不同规模的以节水灌溉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科技示范园,这些科技示范园初步形成了从输水到灌水、从工程到管理、从微观到宏观的立体化、多样化、系统化农业节水格局。
2.2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已由过去的单项节水技术研究发展到综合节水技术体系研究,把工程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措施作为农业节水体系的组成部分开展了综合试验研究。根据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提出了缺水山丘区、平原井灌区、引黄井渠结合灌区、沿海经济发达缺水区等不同类型的节水模式。研制应用了农业节水工程规划设计专家系统、灌溉预报专家系统、工程运行管理优化模式等,获得了“农业节水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一大批科研成果。
2.3节水灌溉设备
建成了节水设备开发中试基地,研制或引进了管灌、喷灌的系列配套管件,温室大棚微灌成套设备,低压喷水管喷灌成套设备,新型混凝土构件成型机等。
同时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高新技术,引进推广使用了美国雨鸟、英特耐克、以色列艾森贝克、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以及北京绿源等国内外知名公司或厂家的几十种节水灌溉设备。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节水发达国家的先进节水技术和设备都有所引进,建成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标准节水示范工程。
2.4 节水管理
目前我国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膜上灌、膜下灌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地区宜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也不同,大、中型灌区适宜推广渠道防渗技术,井灌区和小型灌区宜推广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提倡采用喷灌技术,在果园、菜园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区适合发展微、滴灌,西北干旱地区应推广雨水集流、水窖滴灌技术,南方水稻产区则应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各地要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技术方案。结合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对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农村特点的“多元化”运行管理机制作了尝试。其中节水灌溉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对灌区建设自主管理灌排区的探索都取得了成功经验。在井灌区推广应用射频卡控制灌溉,有力地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2.5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贴息贷款和国家对重点县项目的扶持,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对省财政扶持的节水灌溉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加大了项目实施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各地、市也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农民发展节水灌溉(对于如何鼓励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更具体的措施推荐阅读:《水稻节水灌溉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三、发展节水灌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en
农村水利论文篇十九
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养护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良性发展。
1.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有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队伍素质低下,学历层次和文化程度很低,管理能力欠缺。同时受到资金的限制,有的水利水电工程单位很难引进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人才,使得在进行日常的维护过程中,日常巡查工作不到位,巡堤查险缺失,尤其是各种水利水电工程养护管理措施很难落实到位。
2.管理养护效率低下。
在长期的水利水电工程养护管理中,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当前水利单位改革前提下,很难保证各个维护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给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同时有的水利水电工程在维修养护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措施主要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力,无法保证养护管理的效率,很难满足水利单位的要求,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矛盾。
3.管理维护方案不科学。
在实际的编制养护管理方案过程中,人工预算价格仍采用过去的养护定额标准,人工单价很低,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在维护和管理出现很多问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维修管理的专项费用不明确,与实际过程费用存在很大的差别,很难改善当前维护养护现状。同时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对日常材料消耗控制不力,无法详细的计算工程量。
4.维修管理技术资料较少。
技术资料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养护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相关的技术资料不够科学规范,任务书不详细,检查内容不全面,同时对水利水电工程养护管理记录不及时,无法保证维修管理的质量。
二、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养护管理的措施。
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平稳的运行,要针对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就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维护管理的质量。
1.做好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水利水电工程单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对基层养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更显养护管理的观念,不断改革当前的水利管理体制,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断规范操作要求,及时有效合理的解决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养护过程中真正实现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
2.增强管理人员的保护管理意识。
在实际养护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引荐高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加强对业务部门的倾斜,从而满足实际的繁重的工作量。同时水利单位要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培训或者进修力度,保证计划性和针对性。还要加强一线水利管理维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为他们灌输新的知识和理论,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建立一支专业的水利水电工程养护管理队伍,提高维修管理的效果。
3.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维护和管理的质量,要保证维护的全面性和经常性,要做好寻底查险工作。为了保证维修的质量,要做好日常的养护和维修。其中日常养护就是修理水利水电工程出现的小缺陷,还要做好日常的巡查工作,保证把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上报。日常的维修项目就是做好材料项目的管理,还要做好相应的普查和考核,保证各项管理维护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4.不断完善维修养护设计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上级规定,对人工预算的价格进行调整,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安全运行。同时还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避免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养护的长远发展;还要不断完善日常的方案编制,对定额中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内容、计量方式进行必要的修改,从而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5.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大坝除险加固。
在进行大坝坝基防渗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的防渗措施主要包括帷幕灌浆、截水墙和铺盖三种形式。对于帷幕灌浆两岸要进行适当的延伸,保证延伸到正常和地下水位交界的位置,以免出现意外情况,或者施工人员要根据水库的实际地形和地质情况向两端延伸一段距离,同时要保证与坝体防渗体实现无缝连接,避免出现的新的问题或者质量达不到标准的情况。对于心墙坝可以采用冲抓套井和高喷;对于斜墙坝可以采用土工膜,如果是均质坝就可以采用冲抓套井和高喷方法,才能保证稳定性和强度。
三、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特点,结合周围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养护措施,不断延长水利水电工程的寿命,发挥最大作用。
农村水利论文篇二十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诸暨召开全省农村水利“双千万一体系”现场会。上午参观了诸暨饮用水工程、陈石灌区改造工程、节水工程以及民间水利会等现场,诸暨市在农村饮用水、节水灌溉和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全省借鉴学习。刚才诸暨、宁波、温岭、衢州等市、县水利局领导作了典型发言,交流材料中还有许多典型经验,各地在实施“两个千万工程”过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家要在进一步总结的基础上,提高完善。厅农水总站对前阶段农村水利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要抓紧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浙江省农村水利发展历程及面临的形势。
建国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作,坚持不懈地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止*年底,全省已建成小(二)型以上水库3900余座,总库容达380多亿立方米;建成各类堰坝4.7万余条;建成大小水闸4000多座,农田机电排灌动力达150.3万千瓦,在防洪排涝、挡潮蓄淡、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兴建整修加固各类堤防1.16万公里,使大部分城镇和低洼土地不同程度上增强了防洪抗灾能力。我省有效灌溉面积已达210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有效地抑制了旱灾对农业的威胁,基本上满足了传统农业对水的要求。特别是*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实际,先后不失时机地推出的建设“千里标准海塘”、“千里钱塘江江堤”、“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决策,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农村水利发展和改革的重大举措。
1、改革传统灌溉方式、改造农田排灌设施,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我省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指示,以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节水灌溉重点县和节水增效示范项目为主要内容,大力推广各种农业节水技术。
“”期间,我省开展了平湖、义乌、海宁、永康、嵊州、衢县、莲都、温岭、余姚9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年,平湖市成为全国第一个灌溉地下管道化的县(市)。*—*年,水利部又将建德、桐乡、东阳、瑞安、龙游、岱山等6个县(市)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节水重点县。结合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通过技术、资金、物质的集中投入,实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立了省级以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48个,其中国家级节水示范项目36个,省级农田水利示范项目12个。这些示范项目的实施,对引导农田水利向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全省标准农田建设积累了经验,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同时,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全省有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1处,1万亩以上30万亩以下的中型灌区154处,渠道总长7万余公里,实际灌溉面积1046万亩。长潭、铜山源、温瑞、牛头山、乌溪江引水、钱塘江和四明湖等7个大型灌区改造工程于*年开始先后经国家计委和水利部立项,现已全部实施。横锦、南山、安地、峡口、赋石、里石门等6个中型灌区经国家农发办和水利部立项改造。上述灌区的节水改造投入已达7亿多元,是灌区建设以来投入最多的时期。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主要表现在:改善了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了当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经过“”和“十五”两个五年计划,我省节水灌溉面积连年递增,投入资金共达71亿元,到*年底,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达830.14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40%,实现农业节水12亿立方米。
2、疏浚整治农村中小河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我省河道总长6万多公里,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河道功能退化,水质恶化。水多为患,水少为愁,水脏为忧,此类突出的水环境问题集中反映在河道上。1995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小流域治理和河道疏浚工作的通知》,各地遵照省政府提出的要求相继制订规划,出台政策,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和河道疏浚工作。1996年以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以及现场会、交流会等方式的组织发动,全省掀起了小流域治理和河道疏浚的热潮,成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头戏。我厅于1996年选择云和安溪、遂昌练溪、景宁鹤溪、湖州陆家庄、淳安上梧溪、富阳大源溪及金华白沙溪等七条小流域作为省级小流域治理试点。*年,完成了《浙江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十五”计划和20xx年长远规划》,提出在“十五”期间,全省重点开展治理小流域100条。*年,省政府将小流域治理纳入生态省建设重要内容之一。
广大平原县(市)将河道疏浚与堤防加高加固、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取土制砖、河道采砂及农村环境整治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组织实施。采取了设备购置补助、疏浚土方补助等政策,鼓励乡镇村开展疏浚工作。*年,我厅编制了《浙江省河道整治“十五”计划实施方案》,以指导各地开展河道疏浚整治工作。近年来,全省每年疏浚各类河道5000多公里,清淤4000多万方,河道基本功能有了一定的恢复。从*年开始,我省开始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建设”,计划通过五年的时间,投资314亿元,完成11200公里清水河道的建设任务,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目标。“十五”期间,全省疏浚、整治河道10365公里,完成土石方46337万方,工程总投资176.8亿元。
3、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我省乡镇供水事业从八十年代初开始起步。1996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五自”水库工程加快发展水利供水事业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自行筹资、自行建设、自行收费、自行管理、自行还贷的“五自”办法建设供水水源工程。继后,我厅编制了《浙江省乡镇供水20xx年发展规划》,以指导全省乡镇供水工作开展。*年,确立永嘉、玉环、云和、安吉、岱山、永康、嵊州、海盐、龙游和龙泉等10个县(市)为乡镇供水试点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试点县建设及面上重点供水工程建设。在试点经验基础上,以点带面,促进全省乡镇供水工作发展。到*年,全省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为236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5%,位于全国前列。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调查显示,*年全省还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还未喝上自来水,其中有110万分布在山区和海岛的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饮用水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严重影响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为了从根本上改善广大农民的饮用水环境和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并列入本届政府“五大百亿”工程实施内容。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完成总投资21.1亿元,新增供水规模54万吨/日,总受益人口271.5万人,其中改善饮用水条件人口242万人,解决饮用水困难人口29.5万人。
4、按照农村发展的要求,探索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的路子。
农村水利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做好农村水利各项工作,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人多地少,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推动着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由此,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布局、建设和改造,灌溉方式的调整和灌溉新技术的推广,灌排保证率的提高等提出了新要求。为了给农户种植养殖提供科学灌水方法,也为了给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在*年建立了平湖、永康、台州、余姚4个灌溉试验站和杭州市蔬科所、兰溪市水保站2个试验点,而后又在全省补设了18个灌溉用水观测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灌溉试验工作,作物品种多达27个,现已印发《浙江省用水定额(试行)》。*年我厅制定了《浙江省效益农业农田水利建设标准(试行)》,从防洪、排水、灌溉、水质等方面提出了效益农业发展中不同种养结构模式农田水利相应的建设标准。*年,我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水利现代化示范县建设的通知》,确定绍兴县、温岭市、慈溪市为浙江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示范县。三个示范县通过完善组织,注重协调、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依托科技,构建信息化和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等环节入手,不断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在示范县的带动下,全省以实施四个“千”“万”“千万”工程,开展一个“管理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当前农村水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1982年至今,中央发出了七个1号文件关注“三农”。*年一万余字的1号文件中9处提及农村水利,用字达1320字之多。浙江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作,在今年省委的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搞好当前正在开展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千万亩十亿方节水”、“万里清水河道”、“千库保安”等重点面上水利工程,并对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基层水利队伍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和任务。在党的xx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这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重要论断,是新形势下指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制定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切实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各地的兴起,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农村水利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仍然突出。根据全省“”饮水安全规划调查,按照卫生部1984年制定的饮水标准准则要求,我省还有1129万人饮水不安全,数字很大,任务艰巨,解决饮水安全是今后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二是农业生产抗御水旱灾害的整体能力不高。我省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的差别较大,部分地区农田水利防洪排涝标准还相当低,不少土地依然引不进、灌不上、排不出,缓坡地农业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灌溉,由于缺乏灌溉设施,收成靠天。三是农村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一方面,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农村的水环境恶化,不但沟渠河道遭受着工业废弃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而且,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的面污染也十分严重。四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堪忧。长期以来,含糊不清的“集体建设、集体所有、集体管理”观念,小型工程产权不明晰,农民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全省1388个乡(镇)、3411个行政村有20余万处由乡(镇)、村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责、权、利分离,建、管、用脱节的弊端。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正确分析新形势,正视问题,抓住机遇,好好谋划我省农村水利的未来蓝图,推动农村水利实现新的发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我国要在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逐步实现现代化,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水利发展滞后,水利基础条件适应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从水利基础设施入手,提高农业抗御水旱自然灾害的能力,所谓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只是纸上谈兵。俗话说,“水利搭台,农业唱戏”,农村水利这个台要是搭不好,基础夯不实,无论有什么样的优良品种,无论用什么手段精耕细作,也无论种植结构怎样调整,要保证丰产丰收都是不可能的。同理,要保障农民生命健康,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浙江省第十届党代会提出了全省20xx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左右,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现在起到20xx年,仅有20xx年时间。宏伟目标的实现不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自然到来,是需要我们建设者扎扎实实打基础,谋发展,做贡献的。农村水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水利的作用与地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2、农村水利与城市水利的关系。
现在常有这种说法,水利要从农村水利走向城市水利,水利要向农村水利和城市水利并举转变。那么农村水利和城市水利是什么关系?在农业社会阶段,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到了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水利是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不同发展时期对水利的表述,其实质体现水利是项兴利除害、治国安邦的事业。众所周知,治水是流域性的系统工程,本身没有地域之分,江河的源头在农村,大量的河湖溪流遍布农村,众多的水利工程建在农村。城市是整个流域的一个局部区域,如果没有包括农村水利在内的流域体系形成,即使把城市筑成钢筋混凝土的“围城”,仍解决不了防洪问题,同样,没有良好的农村水环境和位于农村的水库,城市要供上清洁的水也成问题。诚然,城市人口和经济要素集聚,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高,是科学的,夯实城市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城市防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财政收入较快增加,才有可能为水利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城市的水利建设不是今天才开始,因管理体制的问题,过去水利部门过问较少,现在一些地方在推进水务一体化进程中,逐步把城市防洪、供水排水、水环境治理等涉水事务统一管起来,提出了类似于“水利进城”的口号。这个口号,如果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从农村扩展到城市的意义上说,是正确的,但从水利本身固有的含义上说,这个提法带有片面性。事实上,作为基础设施的水利建设,无论防洪除涝、供水排水、水环境治理等城市都比农村完善得多,天平始终倾向城市。所以,作为本质意义上的城市水利事业一直在搞,而且始终领先于农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存在“水利进城”的问题。同时,即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扩展到城市,也决不意味着农村水利可以削弱。农村水利服务的对象是受政府保护的弱质产业和弱势群体,有较强的政策性,是各级政府需要强化的职能。农村水利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当然,今后一段时间,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剧增,财富聚集,各种要素向城市流动,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与之相适应,城市防洪减灾,给水排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水环境美化等水利的任务越来越重。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城市水利工作。与此同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对农村防洪除涝安全、农村用水安全、农村水生态环境安全为内容的农村水利安全体系建设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拓展水利服务领域的同时,不能偏离服务“三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3、城镇供水与灌区节水的关系。
中央提出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是促进人水和谐相处,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浙江水资源需求形势分析,要把节水放在突出的地位,作为长远的战略性措施,加以谋划。尽管我省降水相对丰沛,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已经显现,平原污染型缺水、山区工程型缺水、海岛资源型缺水的问题已经引起关注。农业是用水大户,其中主要是灌溉用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省灌溉用水量曾达到150亿方的高峰,约占用水总量的70—80%。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农业用水比重也同步下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农业灌溉用水下降趋势明显,约占用水总量的55—60%,标志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满足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用水需求,许多原先承担灌溉功能的水库转向城镇供水,全省有250座水库年转向城镇供水用水量达16亿方。从浙江粮食安全考虑,有效灌溉面积需稳定在140万公顷,在完善配套的灌溉设施条件下,至少留有100亿方的灌溉水量,才能保障省政府提出的15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供水事业,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需要水的支撑,然而水资源毕竟有限。由于灌溉水源被挤占而农业节水工程滞后,工业、生活和农业用水之间矛盾此起彼伏。如果不加快灌区节水工作,既影响城镇供水,也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安全构成隐患。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和工业用水需求增长快,而农业节水潜力较大,城镇供水与灌区节水应当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城镇供水和灌区节水放在同一系统里,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解决。*年省人大通过的《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中提出“农业供水水源转向城市、工业供水的,水价中应当附加农业节水补偿资金,专项用于农业节水”。这一条文体现了统筹城乡供水与灌区节水的关系。我们要积极实践探索,在可操作的政策上有所突破。
4、小型水利工程与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关系。
在我们水利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大轻小、重建轻管、重骨干轻配套等现象。可是为什么没有加以重视和解决呢?我看这是缺乏统筹配套的观念。往往我们的一些大中型骨干工程,投资大、规模大,能表现业绩,容易受关注。一旦骨干工程建成便大功告成,与其相配套的小型工程留给地方,地方留给乡村,乡村留给群众,没有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有的骨干工程二年建成而配套工程20xx年尚未完成。建设如此,管理也如此。我们常把水利比作命脉,命脉是由脉络组成,每根血管缺一不可。水利工程体系是由大中小各类工程组成的一个网络,整体效果的发挥是靠各项工程的相互配合运作。如果,失去了小型配套工程的末端配置,骨干工程如何发挥效益?大中小水利工程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大的,解决不了防洪安全,改善不了水源条件;没有小的,大的工程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平时讲的“木桶法则”: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使木桶多盛水——提高水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长度,而是下工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木板。小型水利工程就是水利大木桶中的短木板。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要加强领导,学会用民主的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发扬传统,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年9月,省政府转发了《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按《通知》精神,我省国有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改革已逐步开展起来。建国以来,我省兴建了大量的小型灌区、田间灌排工程和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等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对发挥骨干工程作用、直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不善,造成类似于山塘水库出险、堤防坍塌、河道淤积、渠道渗漏、泵站老化、饮用水工程瘫痪等问题层出不穷。我省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滞后于形势发展,对照“可持续发展”和“走在前列”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在强调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设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问题。
5、浙江省农村水利的发展思路。
前面讲的几组关系,是我对农村水利与整个水利工作的关系以及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一些思考,顺着这些思考,对我省农村水利的发展谈几点思路。
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我们党强调以人为本。农村水利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把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进步,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二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认清我们人多资源少这一基本国情,千方百计减少资源浪费,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特别是对水资源要高度关注。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件大事。要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来抓。
三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尊重自然规律,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水利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门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水安全面临挑战和压力的情况下,更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四要牢固树立系统配置的观念。系统配置用我们通俗的讲法就是要重视“配套”问题。对于“配套”这个问题,我最近有不少感受。前面已经讲过,长期以来,我们水利一直存在“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重工程轻实效”和“重具体工程轻资源配置”的五重五轻问题。其原因在我们的工作思路中忽视了“配套”这个重要理念。就象前面提到的“木桶法则”一样,不重视“配套”工作的观念和做法使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很难发挥。完成几项重点工程不是水利现代化,建设几座标志性水利工程也不是水利现代化,只有高度重视“配套”问题,充分发挥工程的系统效应,才是真正的现代化。
(一)加快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
中央领导同志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关心,去年作出重要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最近,回良玉副在水利部关于人饮工作的汇报上批示:“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但一些地区农村饮水仍相当困难,饮水不安全问题还十分突出,农村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望请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工作力度,从而推动农村饮水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水利部更是把保障饮水安全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这项工作开局良好,起点高、部署早、行动快,走在全国前列。最近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有关加快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多次作出批示。遵照省领导的指示精神,当前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第一、要研究落实加快进度的目标任务,抓紧做好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第二,要重视管理问题。因管理不善,导致工程瘫痪的教训很多,现在已经有一批面向农村的饮水工程投入使用运行,陆续又有一批工程建成,充分发挥这一大批工程的效益,避免重蹈覆辙,管理是关键,也是考验我们今后真正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的一块很好的试金石。第三、抓紧做好竣工验收工作。工程验收是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必不可少的环节,“千万农民饮用水”实施两年半,先后有144处工程竣工,但验收率不足20%。对工程摊子铺的较大,项目竣工验收较少而开工多的县市要减少和暂缓新的建设计划,采取这一措施是为了工程建设平衡协调发展,也是为了今后良性运行管理的需要。
(二)全面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建设。
“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是一项统筹城乡发展的紧迫而重大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这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尽快启动“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并为今年全面实施积累经验,去年底,我厅商财政厅同意后,下达了19个先期动工的示范工程,调整安排了近1000万元的财政资金启动这批工程项目。该19个示范工程都按建设程序推进,多数已完成计划任务的70%,有的接近完工。这批项目的实施已在全省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也摸索了一些办法和经验,今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项工作中要重视研究“反哺”机制,不应该让农民群众的灌溉水源被挤占,同时又要为灌区节水投劳出资。按照“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农业灌溉水源转向城镇供水后需研究补偿措施。《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中也作了明确规定。我厅已着手进行政策调研,分析研究在城镇供水水价中附加农业节水补偿基金的可行性方案,并在诸暨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在全省全面推开。
(三)积极开展小型水利工程和谐自主管理体系建设。
我省面广量大的小型水利工程由于种种原因,失管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农民群众是农田水利建设和投入的主体,我省2100多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上的水利设施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民投劳筹资建起来,但受益区的农民群众没有成为管理的主角。为改变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薄弱,难以为继的状况,建立民主和谐、自主有序的建设与管理体系,我厅筹划在全省开展“小型水利工程自主和谐管理体系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利工作任务来部署;作为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来实施。我省目前大致有3种自主管理的典型模式。一是社会物业化管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小型公益水利设施物业化管理。如鄞州等地推行的河道保洁队伍是这一模式的雏形。二是民间协会式管理:由受益区范围内的村民组成民间协会,协调和承担农村小型公益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诸暨水利会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三是民营股份化管理:将农户出资投劳和上级补助等各种渠道的资金或者有价劳动,折成股份投入,组建经济实体参照民营企业模式管理。丽水莲都区江弄村的水业合作社是这一模式的典型。建立用水户参与,自主建设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民间组织,相比原先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的改革,是从工程“点”的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到受益区“面”的管理制度建设,是解决小型水利工程建管难题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各地要在管好、用好小型水利工程问题上下工夫,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最后,再强调一下基层水利队伍改革工作。省政府已经下发了《关于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通知》建议水利技术推广机构按照所辖流域面积、农村人口分布等情况合理设立流域水利站。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是我们水利工作的根基所在,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给政府当好参谋,理顺基层水利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体制。下一步,厅将颁发指导性文件,开展人员学历教育和上岗培训,努力通过改革更好地发挥基层水利队伍的作用。
同志们,我省水利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发展,已迈上一个新台阶,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要明确肩负的重担和任务,正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各级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下,我省的农村水利事业必将走上一条健康、持续发展之路,新世纪的浙江农村水利工作必将实现新的跨越。
谢谢大家。
农村水利论文篇二十一
一是水利施工安全管理预防。将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从源头上将事故扼杀在摇篮中;二是安全优先,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施工非常重要,绝不能因为赶施工进度而不顾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是绝对禁止的行为;三是强制性原则,安全是生产的法定条件,安全生产的理念不能因领域不同而有所不同,所有的工程建设都必须遵循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不得违背。
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分析。
2.1水利工程施工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多在靠近山区、河谷地带、远离市区的偏远地方,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对水利施工的影响较大。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对水利工程的施工有直接的关系。水利工程施工对技术要求很高,水利工程施工的专业性很强,其施工工作一般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工作难度及工程量大。水利工程施工的周期很长,一般施工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水利施工需要进行一系列危险性作业,比如土石方爆破、高空吊装作业以及水下作业等,这些施工作业无法避免,施工的安全难以彻底保证,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影响作用,环境恶化导致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这对施工安全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2.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隐患。
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受环境影响较大,自然灾害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制定安全应急救援措施,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作灾害性分析。施工工程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地周边环境做详细的排查,制定周密的安全应急预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山体滑坡和其他安全事故,要计划到预案里面,这些安全隐患对于水利工程的施工都是非常不利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的人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一,施工作业能力也大相径庭,普遍的情况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盲干、蛮干的现象比较多,施工单位对安全检查不到位,施工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的使用不规范等都是造成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除此之外,施工工地应该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以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和检查落到实处,而不是将安全生产只挂在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