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精选3篇
2021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精选3篇,时代楷模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以下是学分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2021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精选3篇1
一江清水系两地。日前,中宣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的先进事迹,在广东、香港社会各界产生积极反响。
4月22日,在“海巡0929”轮上,广州海事局沙角海事处虎门大桥下游驻点值守人员集中观看发布仪式。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的事迹,震撼着屏幕前的每一个人。在“海巡0929”轮参与24小时驻点值守一年多的海事一线执法人员王月奇说:“我被他们忠于祖国、心系同胞的家国情怀所感动,我为他们50多年来接续奋斗、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点赞。”
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是建设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的光荣团队,是凝聚香港与祖国甘苦与共、命运相依的爱国团体。“要以他们为榜样,争做先锋,学习他们攻坚克难、不畏险阻的奉献精神,持续做好‘海巡0929’轮珠江口水域24小时驻点值守工作。”广州海事局沙角海事处执法人员龙子轩表示。
“我出生在1960年,童年的记忆就是缺水,至今还记得妈妈背着我上街去排队领水。”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会长冯国佑回忆,“直到内地东江水来,香港人才摆脱了缺水的窘境。如果不是仰赖内地供水,就没有香港的工业起飞和亚洲‘四小龙’的美誉。”
香港青年王聪颖每次从上水乘坐火车到深圳时,总会被窗外的大型输水管道所吸引,“年轻一代的我们不用经历困扰我们祖辈的苦况。可当这些苦况渐渐远离,我们不能视之为理所当然。香港的年轻人应多了解这一段历史,从中体会香港繁荣发展与国家的紧密关系。”
作为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沿线的三大渡槽之一,樟洋渡槽是由葛洲坝建设者们完成的。在当时艰苦的施工环境下,800多个日夜里,广大建设者们遇山开山、逢水筑坝、架槽引水,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我深刻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平凡中孕育伟大。”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党建工作部高级主管陈倩文说,要学习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们听党号召、不怕吃苦的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作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水政水资源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许锦怡听老师讲过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的故事。2019年夏天,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寻美家乡河”活动,到过粤海集团、深圳水库等现场参观。“东深供水工程成就了美丽的‘东方之珠’,体现了祖国始终是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作为一名水利学子,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水利建设者的精神,忠于祖国、心系同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学院院长张劲表示,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深耕水利职业教育六十九载,许多老教师和毕业生都参与了东深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我们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积极落实国家‘职教20条’,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水安全贡献力量。”
2021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精选3篇2
4月21日,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荣获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昨晚,广州塔亮灯5分钟,在城市最高点向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致以最高的敬意。这一奇迹工程建成56年来,累计对香港供水267亿立方米——相当于大半个三峡水库,至今书写着祖国对香港最深沉的爱。
“致敬‘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致敬‘建设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的光荣团队’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学习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珠江之畔,城市之巅,“时代楷模”点亮广州夜空。昨日20:50-20:55,广州塔亮灯5分钟,向中宣部“时代楷模”——东深供水公司建设者群体致敬。
这一个被誉为“建设守护香港供水生命线”的光荣团队,写下了一段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累计供水量相当于大半个三峡水库
东深供水工程北起东莞市桥头镇,南至深圳市深圳水库,工程主干线长83公里(2000年实施封闭式改造后为68公里),担负着香港、深圳、东莞约2400多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重任,保障香港80%、深圳50%、东莞沿线8镇80%左右的用水需求,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深圳和东莞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65年3月1日建成供水,截至2020年底,东深供水工程已安全、优质、不间断供水55年,累计向香港供水267亿立方米——相当于大半个三峡水库,搬动1.5个洞庭湖!
“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
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曾经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历史上数次出现居民大规模离港的现象。
1963年,香港遭遇大旱,当局严厉控水,最紧张时4天才供一次水,一次只供4个小时,数百万香港居民生活用水遭遇严重困难。
引东江水供应香港,不惜一切代价帮助香港同胞渡过难关!
应香港同胞之请,为解香港供水短缺并兼顾广东部分地区供水灌溉而建的水利工程——东深供水工程应运而生。
伴随着“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建设口号,建设者们人工开挖、肩挑背扛,水下作业,还经历5次强台风袭击。首期东深供水工程建设上万人参与,仅耗时一年时间便建成使用。
1965年2月25日,东深供水工程这条供港“生命线”终于建成,奔腾不息的东江水从这一天起,翻越6座高山,在石马河一路“倒流”,一路提升,只为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哺育香港。
香港,从此终结缺水的历史。
一条生命线,几代家国情
一条生命线,几代家国情。首期工程之后,从1974年至2003年,东深供水工程经过三次扩建和一次改造,投资76亿元,遇山建隧、平地搭渠,创4项世界之最,对港供水能力从初期的0.68亿立方米,提升至24.23亿立方米。56年来,东深供水工程不间断对港保障供水,构筑了一道情比金坚的供水“生命线”。
东江水的到来,极大促进香港发展,经济建设一日千里、一飞冲天,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1964年香港社会总产值是113.8亿港元,而到了香港回归祖国前的199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1600亿港元,增长了101倍。
“这都是有赖国家引东江水来香港。”香港特区政府水务署前副署长吴孟冬曾深有感触地说。香港中华总商会和港九工会联合会赠送过两面锦旗,上书“饮水思源,心怀祖国”和“江水倒流,高山低首;恩波远泽,万众倾心”。
2021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精选3篇3
无论古今中外,水资源都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因争夺水源而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比比皆是。特别是在今天,世界各国都越来越现实地面对水资源短缺的世纪难题,从哪里找水困扰着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
相比之下,香港应该算是很幸运了。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内地政府启动了一项规模宏大的引水工程,解决了香港同胞的燃眉之急,为香港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根基。然而近些年来,随着香港本土主义和“港独”思潮的泛滥,对于这一道清澈的生命水,却总有人想着用政治的大棍搅浑,用陆港冲突的炉火烧沸腾,让“共饮一江水”的感情疏远。
港府带着提防,被动接受了内地的善意
香港是个沿海岛屿城市,没有大的水系,吃水主要看天,水资源短缺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英国人在香港建立殖民统治后,相继建立了多个“水塘”(即水库),建起了自来水系统,基本满足老百姓的用水需求。但一旦遇到大旱天气,缺水就会发生。1902年、1929年,香港爆发了严重水荒,港英政府被迫采取制水措施,控制居民用水。好在那时香港人口少、工业不发达,尚未造成严重危害。
二战过后,内地移民大量涌入,香港人口迎来了一个急遽增长的时期,从1945年的60万增至1963年350万人,加之香港加工出口贸易兴盛,这些都对用水提出了极大的需求,仅靠香港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早在1950年,就有香港企业家致信中共中南局领导,反映香港缺水的问题,希望内地帮忙解决。
虽然香港是个被割让出去的孩子,内地依然对她倾注了一腔真情。很快,对港供水上升到国务院议事日程,广东省政府也着手勘探路线,开展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
然而尴尬的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港英政府对从内地引水格外忌惮,原因无他,生怕内地借水资源来卡住香港的脖子,让其臣服。所以,好几年都没有进展。直到换了一任港督,加之企业家不断反映“水荒”,港英政府才着手谈判。正好内地从1959年11月动工兴建香港水库,于是双方约定,每年由深圳水库向香港提供2270万立方米(50亿加仑)淡水。1961年2月1日,深圳水库正式向香港供水。
之所以深圳水库供港水量不大,是因为港英政府不想过分依赖内地,而且他们要坚决花钱“买”水,也不让内地占了免费支援的优势地位。但内地对香港毕竟是关爱的,每千加仑象征性地收1毛钱,不加重香港老百姓的负担。
然而形势比人强,很快傲娇的香港就遇到了困境。从1962年底开始,香港出现自1884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严重干旱,并一直持续到1963年,连续9个月都没有下过一滴雨。无奈之下,港府采取了制水措施(限时段供水),从开始的每天供水4个小时,到后来每4天供水4小时。一时间,大号储水铁罐在香港卖到脱销。每到供水日,香港人无论大小,都提着大大小小的罐子出来打水。据说今日香港的排队文化,正是来源于那时排队取水的经历。为了这来之不易的水,也发生了争抢乃至械斗等悲剧。
港英政府为了应对旱灾,也是费尽了脑筋。他们加大马力淡化海水,但一来产量不高,二来成本高昂,也是吃不消。经过内地政府同意,他们还派出巨轮到珠江口汲取淡水,但也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满载淡水的邮轮正在码头卸下淡水
内地对香港缺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港英政府实在挺不住了,终于派出了代表来到广东,协商取水供应香港的问题。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拍板,敲定了从东莞桥头镇提取东江水,一路提升46米、倒流83公里,流入深圳水库,再供应香港的方案。
在当时,这可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不说别的,光做好这个工程设计都非常的难。广东省政府立刻动员了近2万名民工投入建设,包括80多名当时十分稀缺的大学生。1年的工期经历了5次台风、暴雨、洪水的袭击,还有1名大学生不幸牺牲,才最终建成,累计消耗资金3584万元。当时即便是港英政府,都惊叹内地的过人设计和惊人速度。
1964年,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的情形
根据广东省与香港政府签订的《关于从东江取水供给香港、九龙的协议》,广东每年供应香港淡水6820万立方米,水费为每立方米1毛。1965年3月1日,东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第一年的供水量就是当时香港所有水库水容量的2倍。
源源不断的东江水,为香港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虽然东江水供港了,但港英政府依旧提防着内地,并在供水多样化上做了很多文章。他们一方面兴建了万宜水库、船湾淡水湖等大型水库,进一步扩大香港的水库容量。同时,他们对海水淡化念念不忘,投入了极大精力大搞淡化工厂,努力提高海水淡化产量、降低淡化成本。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东江水占香港淡水总需求量的比重并不高,在30%至40%间徘徊。
然而,香港自身淡水量本来就不足,海水淡化成本又高,加之香港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对水资源的更加急迫,在种种因素作用下,即使香港不情不愿,还是慢慢提高了东江水的供应量。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深供水工程进行4次大规模扩建、改造,累计耗资76亿元。随之供水能力也逐步提升,从开通初期的0.68亿立方米,提高到现在的24.23亿立方米,其中年供港量为8.2亿立方米,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供水量,最高可达到11亿立方米,确保能够满足香港方面的需求。至2017年12月,累计对港供水240亿立方米,相当于搬运了1个半洞庭湖的水,占香港总用水需求的75%。
这边厢,是香港人利用内地丰沛的水资源,迅速地发展经济。那边厢,却是东深供水工程沿线,为了保护水资源的质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比如,河源的新丰江水库是供港的主要水源地,他们先后拒绝了500多个总投资600多亿元的重污染工业项目落户,累计投入上百亿资金整治全市河流,还花费巨资建立了十多公里的防护林。在东江水供港这个政治任务面前,大家执行起来毫不含糊。
而且,类似深圳、东莞这样的沿线城市,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加之本身也是缺水型城市,对东江水的渴求十分强烈。但不管什么情况下,优先供应香港都是始终未变的选择。1991年,广东出现罕见的秋冬春连旱,旱情特别严重,东江出现建国以来最低水位,东深供水工程受到严重影响,难以同时满足莞、深、港三地供水的需求。为了确保对港充足供水,东莞、深圳的供水量大幅削减。深圳老百姓眼看着水库里积存着那么多水,自己却用不上,那种心情想也可以想明白了。
尽管广东各地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条供水线,但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水污染的问题,东江水的水质也受到了波及。从2000年开始,广东省又投入49亿元开展了第四期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从东莞取水点到深圳水库全部采用封闭管道,避免了沿途的污染。
可以说,是源源不断流淌着的东江水,加上持续供应的电力、天然气,以及提供生鲜食品的“三趟快车”,让资源匮乏的香港获得了最为基本的民生物资,为其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东深供水工程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无论谁都不可抹杀。
近几年来,关于东江水的争议多了起来
虽然东江水为香港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几年受政治风潮转向的影响,不和谐的声音逐步多了起来。而他们经常拿出来对比、说事的例子,就是马来西亚对新加坡的供水。
一种声音是“港独”言论。他们妄想香港独立,并认为香港独立后,内地依然会继续供应淡水,就跟新加坡独立后马来西亚还在供应他们淡水一样。“香港人优先”招显聪甚至公开宣扬:“金钱不能使人民幸福,没东江水可自设海水化淡厂,开发食水;港人耕田自给自足。”
稍微熟悉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新加坡是不想独立的,马来西亚硬逼其独立,为此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还悲伤了好久。而内地绝不会让“港独”成为现实,“港独”无异于痴人说梦。再说,离开内地的水、电、食物供应,香港这个生存资源匮乏的城市估计就成为“臭港”了。
另一种声音是“太贵”。2017年12月14日,香港与广东14日签署2018年至2020年东江水供水的新协议。其中,2018年总水价为47.9亿港元,平均每立方米5.1港元;2019年总水价为48.07亿港元,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2020年总水价为48.2亿港元,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较上一个3年协议,水价增加约7%。
“太贵了,太贵了!”一直有人拿东江水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马水相比,认为东江水供港的价格更为昂贵。对此,2015年时任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的陈茂波(现任财政司司长)回应称,两者不能作简单比较。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是在1962年签订供水协议,为期99年,其间新加坡除了需要向马来西亚支付固定水价外,还需要就原水抽取设施所使用的土地,向马来西亚支付租金,同时须将部份经处理的食水,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再卖给马来西亚,因此综合起来价格也不会低。相比之下,东江水供港的场地、设备都是由内地自掏腰包,香港人只是为买水掏钱,不用承担额外的负担。
香港水务署关于供港东江水价格的说明
再一种声音是浪费。目前,香港购买东江水采用的是“统包总额”,即香港每年掏的钱是为自己可以用水的上限来支付的。但实际上,香港经常都用不了这么多,有的媒体说多余的水都被排入大海,十分可惜。举个形象的例子,你购买了无线运营商10GB的流量套餐,但这个月实际只使用了8GB,剩余的流量不能转入下个月,只能浪费了。他们提出,应该用多少水就买多少水。
对此,陈茂波指出,在考虑到近年气候变化和旱情的风险后,采用“统包总额”是一个更审慎和保险的供水安排,目标是让香港即使在百年一遇的极旱情况下,仍能维持全日供水。过去10年香港的实际取水量,占协议供水上限逾8成半,其中在2011年更几乎用尽供水量上限。如果采用“按量付费”方式,广东省将难以保证在极旱情况下获得足够水量,水价也可能有所调整,这样就比现有的总开支更高。
香港水务署官网对“统包总额”的最新说明
其实,这少数几位香港人真是想得太多了。要知道,东江水在整个珠三角都是“香馍馍”,多少个城市眼巴巴地看着呢,巴不得能多分点。好比母亲做了一份饭,把最好吃的菜单独盛起来给小儿子吃,结果小儿子还埋怨说我不想吃这个。失落的母亲把菜端回桌子,转眼就被几个馋嘴的兄弟给抢个精光。要是把东江水放出来让大湾区的几个城市抢,估计竞争一定很激烈。
总而言之,内地作出巨大牺牲建成的东深供水工程,包含着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的良好祝愿和良苦用心。
以上就是学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时代楷模心得体会精选3篇,更多模板范文请看学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