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像大班教案(通用15篇)
教案是教师为指导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种详细的学习计划和组织安排。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评价与反馈的合理运用。在这里分享一些教学设计的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教学水平。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一
大班语言活动月亮船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月亮船教案吧。
1、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故事录音。
1、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播放故事录音片段(蒲公英的哭声)。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是谁在哭啊?”
“蒲公英为什么哭啊?”
2、阅读图书感受内容:
幼儿阅读图书。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谁?”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阅读理解内容:
幼儿自主阅读后发表自己的想法:
――“你们在图书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谁帮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赏: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讲述故事。
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你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有些什么美丽的景物呢?”
师生共同小结,共同感受热爱家乡的情感。
可引导幼儿合作画一幅自己家乡的画,并尝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故事。
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蒲公英图片,设置情境,猜测蒲公英为什么哭了,感受到蒲公英伤心难过的心情,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担心,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帮助蒲公英的愿望。悬念的讨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二
在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就对我们中国在奥运会上拿了金牌第一,感到非常骄傲。马上要国庆节了,孩子们都在忙着排练节目,制作五星红旗。在跳舞和制作红旗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自己的祖国妈妈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这几天,我们的神舟七号也成功发射了。宇航员还将在太空中进行漫步。从孩子在早上的讲新闻中,看出孩子们对这些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以“月亮船”这个故事为载体,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而“月亮船”是主题“我是中国人”的其中一个内容。这个故事非常好听。它把一些我们国家的特征都通过仙女与蒲公英的对话来告诉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很容易接受。这个教材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教材。根据我班孩子的特点和现在的时代特征,我进行了故事的延伸和扩展。我班的孩子是从托班升上来的,能力比较强。但也有几个中班插进来的孩子能力比较差。所以我在设计提问时有易有难,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们班的孩子虽然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但是在语句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上还有所欠缺。大班孩子的表现与表达方式已经多样化了。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语言、歌曲、收集图片等了解中国特有的东西,感受中国文化的多彩与博大。
基于教材的分析、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目标: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三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城墙、最大的广场,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的秀丽山河。
3、学习安静地倾听故事,有感情地学讲故事。
挂图第7号、小朋友的书、故事磁带。
实物小图: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小兔(小兔的尾巴能伸缩)、各地的名胜风景图片若干。
一、简短谈话,引出故事。
1、做着划小船的动作进活动室。
2、出示月亮船的小图。刚才,小朋友划着自己的小船来到了活动室,老师这儿也有一条船,它是一只月亮船。今天就请你们听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
1、结合图片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问: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2、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教师演示教具讲述第一段故事,提问:
1、蒲公英为什么哭?蒲公英被风吹到了很远的地方遇到了谁?看到了什么?(讨论:故事中说的“陌生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蟋蟀是怎么劝她的?螳螂是怎么劝她的?(幼儿跟学对话)
3、蒲公英最后遇到了谁?蒲公英是怎么对仙女说的?
4、仙女是怎样帮助蒲公英找到家的?
四、教师继续演示教具讲述第二段故事,请幼儿抢答。
1、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太平洋)
2、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
3、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
4、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万里长城大墙下的一棵小草旁)
教师小结:喜马拉雅山、天安门广场、长城,只有我们中国有,其他国家没有,我们中国这么伟大、美丽,怪不得蒲公英急着要回家。
五、学习讲述故事。
1、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六、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产生自豪感。
1、作为中国人我们自豪不自豪?(自豪)老师也很自豪,我们的祖国很大、很美,除了蒲公英看到的,还有很多名胜古迹和好玩的地方。
2、讨论:如果你坐上月亮船,在云海里飘,你还会看到什么?(幼儿发散回答——长江、黄河、海南岛、鸟巢、东方明珠塔等等)
3、师:小朋友说了那么多好玩的地方,老师真想去看看,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坐上月亮船到云海里飘一飘,看一看?那老师来做仙女,请你们坐上我的船(出示各地的名胜风景图片,请幼儿叫出他们的名字)
七、总结:
看到祖国这么多好地方,那么高兴不高兴?我们的家乡美不美?我们的祖国美不美?小朋友爱不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大声地告诉我们的祖国妈妈——我们爱你。
1、在初步欣赏故事时,我能抓住主线来提问,让幼儿听完故事后就能记住大概,这一点较好。
2、在引导幼儿认识四大之最时,我直接告诉幼儿是什么,让幼儿来复述从而来巩固故事中的知识点,但幼儿还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长的真正含义,我应该用一些比较的手法来实现这个目标,效果会更好。
3、《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通过让幼儿学习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间的对话,让幼儿体会蒲公英迷路后的伤心,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时,我将幼儿置于故事之中,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蒲公英迷路时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进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四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2、能复述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五
2、初步倾听,了解内容。
a、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b、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你听了有什么感受?
3、结合课件,突出重点。
第一段落为蒲公英迷路。“蒲公英为什么会到很远的地方?它遇到了谁?”
第二段为仙女与蒲公英的对话。“谁来帮助蒲公英?蒲公英是怎样介绍它的家?”
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经过,“仙女带着蒲公英找到这些地方吗?你们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儿?”
4、巧用图谱,突破难点。
a、合图谱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了解中国的世界之最。
5、活动延伸,说唱歌谣。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六
设计意图:
在建构主题《中国娃》中,我们让孩子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卫星,从有趣的汉字、京剧脸谱到多民族的大中国进行了学习了解。为了让孩子更加领略祖国山河的秀丽,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所以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一、活动内容:
大班语言社会活动――月亮船。
二、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大的海洋、最大的广场和最长的长城。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活动准备:
“划小船”音乐月亮船图片。
歌曲幼儿课前会唱歌曲。
四、活动过程:
1、幼儿做着划小船的动作进活动室。
2、出示月亮船的图物,引出故事主题。
3、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讲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谁?故事发生什么事?
4、教师分段演示、讲述课件,引导提问、模仿表演。
一段:从开始――蒲公英沿着兔子的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提问:蒲公英被风吹到了很远的地方,它睁开眼看到了什么?什么是“陌生”呢?
蒲公英迷路了,它出现了什么表情?
谁来到了蒲公英身边,它们是怎样对话的?(教师引导幼儿模仿表演)。
最后谁来帮助了蒲公英?它们又是怎样对话的?(教师引导幼儿模仿表演)。
最后蒲公英上月亮船没有?它是怎样上去的?
二段: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结尾。
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儿?仙女告诉蒲公英它的家叫什么?
5、教师自然过渡提问:蒲公英的家乡在中国,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你们喜欢她吗?请小朋友互相说说我们的家乡新密都有什么?(幼儿讨论后提问)。
6、幼儿欣赏短篇:我爱家乡新密。
7、教师小结:教育幼儿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家乡。
8、师生共唱结束。
教学反思。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蒲公英图片,设置情境,猜测蒲公英为什么哭了,感受到蒲公英伤心难过的心情,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担心,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帮助蒲公英的'愿望。悬念的讨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
二、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整个活动中,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开放性与各问题彼此之间的衔接,对于孩子的回应给予积极的应答,及时整理幼儿的回答予以适当地提升,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小朋友们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来。”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换位思考,如果你迷路了,你心里会怎样?自然而然地让幼儿体验到迷路的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然后再自然地导入接下来的故事。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祖国有什么美丽景色,孩子们经验不足,回应很平淡,只有几个孩子知道一些景点。如果改为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家乡有哪些美景,对他们而言,家乡才是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应该选择幼儿会说,有话说的话题。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七
能大胆说诗文,理解词汇、热闹、静悄悄。用轻重不同的语气区分白天、晚上的气氛。
1、直接导入:提问:“小宝宝在干什么?“(睡觉)所以我们要小声一点。别把小宝宝吵醒了。
2、天黑了月亮出来了,我们的小宝宝睡觉了,你们想一想还有谁睡着了?(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睡着了)你们看看现在这里面谁睡着了?(小鸟、小花、小朋友~,大家都睡着了)
3、都睡着了夜晚是什么样的?睡觉的`时候没有声音,请小朋友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一说。(安静、静悄悄)老师这有一张静悄悄的图片。提问:“有人吗?有声音吗?”这就叫静悄悄。
4、太阳出来了,睡醒来了?咱们一起来看看睡醒来了。大家都醒来了,非常非常热闹。什么叫热闹?出示图片,观察什么叫热闹。说明热闹是叫人高兴的事情。
5、这两幅图和在一起就变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文,诗文的名字是《太阳和月亮》教师朗诵诗文内容。
请幼儿分角色朗诵诗文。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八
1.在观察动物“吃月亮”的画面中,讨论并发现叠高时保持平衡的方法。
2.与同伴一起探究叠高的“奥秘”,从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作品的动画片、幼儿建构作品的照片、ppt(人体叠高):叠高用的多种用具、纸制隔板、可移动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交代名称,引发好奇。
(通过“开门见山”式的问题引出作品,引起幼儿无限的遐想和学习的`积极性。)。
1.这是什么(月亮)?这里有一个关于月亮的有趣的故事,一起看看这个故事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2.你认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二、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借助重点问题和插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讨论并发现叠高的一些方法,促进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1.播放ppt:看看讲讲(讲述中适当进行一些插问)。
(4)小老鼠为什么能成功?这是朋友们互相合作、努力配合的结果吗?
(5)谁能说说动物们是用什么办法站稳、够到月亮的?
2.小结:动物们互相配合,慢慢地往上叠,它们都找到了保持平衡的方法。它们不怕失败,最终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大家都觉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很值。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借助操作体验和问题讨论,引导幼儿在共同游戏中探究叠高的“奥秘”,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1.第一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个桌上有一个可移动的“月亮”。一个塑料筐,筐里有一些小纸板、罐头、积木、木板等。每组材料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1)交代操作要求:
这些材料像什么呢(动物的腿)?这些小纸板可以代替什么(动物的身体)?
有的动物是两条腿的,也有的动物是四条腿的。你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代替动物的腿。
材料只有4份,而我们有16个人,可以怎么玩游戏呢(4人合作游戏)?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观察要点]:怎样的材料适合放在下(上)面?怎样放置材料才会稳稳当当的?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2.第二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个小组增添相同数量的药盒、酸奶罐、圆柱体积木。
(1)交代操作要求:
这次每个小组增加了材料,你们可以用和动物不一样的方法试试叠高“够月亮”。
提醒幼儿可移动的“月亮”可移至中间处或最高处。
(2)幼儿4人一组探索活动。
(3)交流各自用什么办法“够月亮”。
(重点介绍与众不同的方法,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小结激趣。
“够月亮”的办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以后,我们可以试试各种办法,相信你们肯定可以够到月亮。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九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语言表述。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热情。
图片《月亮船》、课件《月亮船》、图谱(我国的四个世界之最)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里,你会看到什么”?
2、初步倾听,了解内容。
a、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b、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你听了有什么感受?
3、结合课件,突出重点
第一段落为蒲公英迷路。“蒲公英为什么会到很远的地方?它遇到了谁?”
第二段为仙女与蒲公英的对话。“谁来帮助蒲公英?蒲公英是怎样介绍它的家?”
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经过,“仙女带着蒲公英找到这些地方吗?你们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儿?”
4、巧用图谱,突破难点。
a、合图谱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了解中国的世界之最。
5、活动延伸,说唱歌谣。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十
1、了解我国的一些名胜古迹,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1.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完整故事。
2.教师播放课件【第一段】。
教师:蒲公英为什么哭?蒲公英对仙女是怎么说的?
3.教师可点击【问题一】中的卡通"蒲公英"按钮和【问题二】中的卡通"仙女"按钮帮助幼儿熟悉故事。
4.教师播放课件【第二段】。
5.教师可点击按钮:【问题三】、【问题四】、【问题五】、【问题六】,通过卡通仙女的解说来印证幼儿的答案。
6.教师总结: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长城。
二.说一说:祖国真美丽。
1.教师: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国,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呀?(中国)。
2.教师:我们的祖国除了蒲公英刚刚提到的那些地方外,还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过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吧。幼儿自由发言。
三.看一看:美丽的祖国。
1.幼儿观看图片,了解更多的祖国的风景。
2.你最想去哪里玩?为什么呢?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不算失败,但也没有成功,虽然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常规,师幼互动等都还可以。活动内容幼儿非常喜欢,但是,我在执教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孩子的回答不够完整时,我没有提醒他们用完整话来回答,这也是我失误的一个地方。作为教师,我要勇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及时给予回应,丰富孩子的经验我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孩子们在回答我的提问以后,我置之不理,或者说只是用一些无效语言如,“恩”,“你说的对”而没有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给予孩子积极的应答。总之,语言活动要以幼儿为主,创设一个幼儿敢说,想说的语言环境。同时要将情感渗透在活动之中,而不是单纯的语言交流。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十一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最高的山、最长的城墙、最大的广场。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一、情境引入--引起幼儿兴趣师:(出示蒲公英在流泪的图片)这是谁?它怎么了?
蒲公英为什么会哭呢?(引导幼儿自主猜测。)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故事《月亮船》,就知道蒲公英为什么哭了。
二、分段欣赏故事--知道故事情节
1.第一段:(知道蒲公英哭的原因)提问:
(1)蒲公英为什么哭了?;(蒲公英迷路了。)
(2)迷路的蒲公英碰到了谁?(好心的蟋蟀和善良的螳螂)蒲公英什么反应?
(3)蒲公英迷路了要回家,我们怎样帮助它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原来蒲公英迷路了,很伤心很难过。
提问:
(1)是谁帮助了蒲公英?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什么?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小结:原来蒲公英的家是中国,中国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最大的广场,天安门;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
二、整体欣赏故事--学说世界之最1.师: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一下故事《月亮船》吧!你觉得故事中什么地方很好听的!(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好听的话)师:黄老师觉得这些话是很好听的: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就告诉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仙女告诉他,那叫喜马拉雅山。
2.教师引导幼儿找好朋友,一个做蒲公英,一个做仙女,进行学说!
小结:从故事里我们知道,中国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很多世界之最,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2.幼儿欣赏宣传片:我爱家乡上海师:我还带了一段关于上海的城市宣传片,说说你欣赏后的感受。
小结:原来我们的家乡上海也有很多有名的地方和世界之最。
四、结束--欣赏歌曲《大中国》
师:小朋友,我们是中国的小主人,不仅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还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我想起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1、在初步欣赏故事时,我能抓住主线来提问,让幼儿听完故事后就能记住大概,这一点较好。
2、在引导幼儿认识四大之最时,我直接告诉幼儿是什么,让幼儿来复述从而来巩固故事中的知识点,但幼儿还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长的真正含义,我应该用一些比较的手法来实现这个目标,效果会更好。
3、《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通过让幼儿学习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间的对话,让幼儿体会蒲公英迷路后的伤心,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时,我将幼儿置于故事之中,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蒲公英迷路时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进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十二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城、最大的广场。
2.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
活动重难点: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
教学挂图,故事磁带。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听“划船”的音乐做律动。
3.出示月亮船的图,导入故事的名称。
师:嗯,这是一艘月亮船,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蒲公英被风吹到了很远的地方,她睁眼看到了什么?
3.讨论:故事中的“陌生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4.蒲公英碰到了谁?蟋蟀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
5.蒲公又碰到了谁?螳螂是怎样对她说的?
7.再次完整倾听故事,幼儿可以跟着一起讲。
三、我们的家叫中国。
2.你会想蒲公英一样介绍自己的家吗?请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说说祖国的秀丽河山。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十三
开学的第一个月,我进行了我的第一次新教师展示课。我执教的是大班的语言活动《月亮船》。《月亮船》是一个篇幅短小,意境优美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是收录在“中国娃”这个主题当中的,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月亮船》这个故事,采用拟人的手法,活泼生动,精练易懂。故事情节紧凑,能够深深吸引幼儿的注意。在简短的篇幅中,字里行间都透露中国的地理特点。月亮船带着蒲公英走过很多地方,最后来到了中国,蒲公英找到了自己的家就在长城脚下,使幼儿形象的感受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故事延伸,大谈祖国的壮丽河山和人文精神,能够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2、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在执教过程中,我所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请幼儿看看蒲公英的表情,猜一猜蒲公英为什么会哭?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幼儿都事先已有了经验,基本上都回答了蒲公英是被大风吹走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正好都回答到了点子上,这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没有想过要是遇上这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处理。所以,我粗略的把这个问题带过,直接开始讲故事1~4段。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应该启发幼儿大胆的猜想,兼顾到每个孩子的想法,而不是马上就切入正题。
在讲完前半段故事后,请幼儿回答相关问题时,我忽略了提升幼儿的语言发展,我只请幼儿学一学好心的蟋蟀和螳螂是怎么劝说蒲公英的,但在后面故事中出现的语言交流却没能好好把握住。《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达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这一点上,我还需要改进,我应严格遵循纲要所提出的,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从而达到语言领域的目标。
在执教第二个环节中,我讲述了故事的最后几段,让幼儿知道蒲公英的家在中国,在知识小拓展时,我问幼儿世界上最高的山叫什么?幼儿有的回答:珠穆朗玛峰,当时,我不应该急于给予否定,而是应该表扬幼儿,真棒,珠穆朗玛峰都知道,但是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峰,可老师问的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叫什么?这样一来,不仅不会打击幼儿自信心,而且能引导他们往别的地方想,思维不会一直停留在珠穆朗玛峰这个答案上,这样一来,能促进幼儿的思维更加开阔。
在分段欣赏完故事后,我开始播放ppt,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将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出现在教学ppt上,由于缺乏对ppt制作的研究,我的ppt做的过于静态,我应该制作一个动静结合的教学ppt,形象生动的将蒲公英被大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蒲公英坐着月亮船在天上飘呀飘呀等意境表现出来,为幼儿创造一个有趣的语言环境。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设计的过于偏向社会领域。对于领域的定位有点偏差,我一开始定的是语言领域的,就应该在最后一个拓展环节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在这一点上,我还学要不断的琢磨和推敲。
整个执教下来,所存在的问题,我总结这么几点:
1、给幼儿创造一个想说,敢说的机会太少,整个过程,老师讲的太多,而给幼儿说的机会太少。语言领域的课,就是要求幼儿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重在一个“说”,在这一点上,在日后的活动设计中,我还需改进。
2、尽量做到与每个幼儿互动,而不是与个别幼儿,在执教过程中,我应与更多的幼儿进行互动,加上适时的走动,亲近幼儿,应兼顾到全体幼儿。
3、课前教具的准备应考虑周全,准备充分。教具的准备很重要,事先考虑周全,准备充分的话,在课上可以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意境。比如,课后指导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如果把教学ppt做成动态的,然后再准备一个大的背景图,合理的安排故事中出现的人物,给幼儿一种美的,有趣的意境,能使幼儿更好的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
4、时间的把握度还需加强,我整堂课的流程走的太快,致使执教的时间太短。我只是一味的把自己所设计的教案流程一点不差的走下来,使得环节过度不够自然。记得指导老师跟我过这样一句话:“备教案,不是背教案”。如果光就把之前设计的流程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会给人感觉枯燥,乏味且达不到该有的效果。
我的第一堂亮相展示课,自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将自己在执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并将原有的教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这次亮相课,使我吸取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使我对语言领域的课又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会在以后的跟进,试教,反思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在接下来的课堂展示中,我会将反思化为动力,在新德执教过程中,得到一个突破性的提高。
在这个星期的星期三下午,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语言活动—《月亮船》,在上课的过程中,小朋友听的也很认真,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的部分有:
1、在初步欣赏故事时,我能抓住主线来提问,让幼儿听完故事后就能记住大概,这一点较好。
2、在引导幼儿认识四大之最时,我直接告诉幼儿是什么,还出示的图片,孩子们也直观的看到了,加上我以动作表示她它们是最高、最大、最长的真正含义,还让幼儿来复述从而来巩固故事中的知识点,还是比较好的。
3、《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通过让幼儿学习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间的对话,让幼儿体会蒲公英迷路后的伤心,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时,我将幼儿置于故事之中,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蒲公英迷路时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进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
同时我也发现了几个问题,有待下次改进:
1、当问到“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什么”时,我直接把一些有关天安门的知识告诉了幼儿,却一直没有给幼儿说的机会,其实,班上的赵淇凯去过北京,对天安门有一定的认识,可他的说话机会被我忽视了,失去了很好的让幼儿自由表达的机会。
2、《纲要》指出:语言活动要创设一个幼儿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同时要将情感渗透在活动之中。在最后一个环节时,让幼儿说一说祖国的美丽景色,我觉得我没有调动她们的气氛,孩子们发现时,虽然很积极,可是还是没有把孩子们对祖国感到自豪的感情发挥的很好,我觉得我应该让孩子们在课前就对我们祖国去有所了解,这样上课的时候,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对她们的情感教育会更有效。
大班的语言课,不但要发展她们的语言能力,更要让他们在这些故事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知识点。一些语言活动前,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前就有一些了解,作为经验积累,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和孩子才能一起学的更淋漓尽致,更有兴趣。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十四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长的长城、最大的广场。
2、能复述故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1、教学挂图。
2、有关喜马拉雅山、万里长城、天安门广场的图片。
3、故事磁带《月亮船》、音乐磁带《划船》。
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注重爱国情感的激发。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高兴)现在请听儿歌,看儿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儿歌导入: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好,小朋友说儿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对,是月亮船,今天老师就带来一个关于月亮船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听)。
三、分段播放故事录音。
四、教师设问题,请幼儿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谁帮助小蚂蚁找到家乡的?(仙女)。
3、小蚂蚁的家乡在哪里?(中国)那儿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那儿有最长的墙是什么墙?(万里长城)那儿有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天安门广场)。
五、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
1、教师提问:小蚂蚁的家乡是中国,那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中国)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美丽风景?(长江三峡、日月潭等)。
2、请幼儿再说出我国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长的.墙、最大的广场的名字,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幼儿的印象。
六、教师小结:
我们的国家地域广阔,山河秀丽,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风景名胜,我们要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做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划船的音乐。
现在就让我们坐上“月亮船”到我们美丽的家乡去游玩吧!
月亮像大班教案篇十五
——“是谁在哭啊?”
“猜猜蒲公英为什么哭啊?”
2、听故事第一段。
幼儿看多媒体。
——“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谁?”
“小蟋蟀和螳螂是怎么劝蒲公英的?”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继续播放多媒体。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个?
“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最大的广场是什么广场?”
4、听故事第二段。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谁帮助它找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