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秤教案(模板15篇)
教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和逻辑的严密性,避免表达的含糊和信息的混乱。教案范例可以启发教师的教学思路,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认识秤教案篇一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懂得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的大小。
3、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8和9的写法。
一、复习。
1、填一填。
(),1,(),(),4,(),(),7。
7,(),(),4,(),(),1,()。
请同学口答完后,全班读一读。
2、看图写数。
投影出示7朵花。
一共有()朵花。(7朵)。
再添上一朵花,现在一共有几朵花?(8朵)。
如果再添上一朵是几朵呢?(9朵)。
二、新授课。
1、8和9的认识。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上画了些什么?与哪些数字有关,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8位小朋友,9个人,8棵树,8个字,9盆花,9只蝴蝶)。
(2)请大家用小圆片和三角形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2、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教师拨7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8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让学生反复说说)。
(2)出示直尺图。
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强调7的后面一个数是几?8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全班看直尺上的刻度,从0读到9,再从9倒数到0。
3、数的比较。
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和第二幅的点子图,比一比,哪一幅图的点子少?哪一幅图的点子多?(第一幅少,第二幅多)。
7和8比较,因为7在8的前面,所以7<8。
反过来,8>7。
第二组让学生完成。
4、几个和第几。
出示10只蝴蝶,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再给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5、指导8和9的书写。
(1)认清8和9的字形。
(2)说明写8和9的笔顺。
(3)教师示范。
(4)书写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1题。
让学生巩固1~9的顺序,学会顺数和倒数。
2、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2题。
四、布置作业。
8和9各抄写一行。
认识秤教案篇二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用长尾夹将其10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油桶。
4.考考你:教材p18做一做第2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认识秤教案篇三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二、复习图形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三、游戏—铺路。
2、摆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铺好的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认识秤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教材从观察情景图入手,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事情,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人民币的用处;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近,他们在学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接着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认识、交流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再从分类、换钱等活动中深化人民币的认识,从中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目标:
1、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换钱的游戏活动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及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面值人民币票样、零钱。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了解人民币的历史,体会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
二、说说人民币的用处。
1、同桌互相认。
2、考眼力,指名认识人民币。
3、交流你是怎么认的。
4、仔细观察,你还能看到哪些主要的图案。
四、分类。
1、同桌合作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分类。
2、在实物投影下汇报。
五、猜价钱。
出示一些文具,猜猜它们的价钱,再出示实际应付的钱,让学生认一认。
六、在换钱过程中体会1元=10角,1角=10分。
1、师用1角换学生手中1元,在活动中体会1元=10角。
2、唱歌《一分钱》。
七、小小银行,模拟换钱。
(1)师生换钱。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八、摸袋游戏。
九、全课小结。
课堂实录:
一、故事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现在在买东西的时候用什么付帐?(钱)可是,古时候还没有出现货币之前,人们是怎么购买东西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课件播放故事)。
老师带着学生回顾这个故事,故事中的这个人想买什么?(船)卖船的人让他用什么买才肯把船卖给他?(羊)他又找卖羊的人,卖羊的人需要什么?(斧头)还好他身上带有斧头,这样他用斧头买了羊,又用羊买了他想要的船。你觉得他这个买法怎么样?(很麻烦)还是现在有了钱便利多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说人民币的用处。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人民币?
生1:买吃的东西的时候。
生2:买衣服的时候。
生3:买车,给车加油用到钱。
生4:妈妈发工资。
师:老师这也有些例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
1、上车投币;
2、到超市购物;
3、到柜元机提款。
师:刚才我们说了人民币有这么多用处,那你认识它们吗?
1、同桌互相认人民币。
师:老师给你和同桌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和同桌一张一张的往外拿,每拿一张就互相认一认。(老师巡视并提醒边认边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汇报交流。
(1)师:老师这也有一套人民币,想考考你的眼力,你能快速认出他们吗?
课件依次出来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学生认。
(2)师:你们可真厉害,是怎么认的?
生1:我是根据颜色认的,我知道100元是红色的。
师:你说得很多,那是不是只有100元是红色的呢?只根据颜色认行吗?
生2:我是根据大小认的,大点的是100元的,小点的是1元、2元的。
师:那差不多大的怎么区分?
生3:我是根据上面的数字认的?
师:只看数字行吗?那1元和1角都写着1。
生4:除了看数字还要看上面的汉字。
师:数字后面都有哪些汉字?
生:有圆、角、分。
师板书:圆(元)角、分,这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一齐读一下。
(3)你们静静地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生1:我发现上面有毛主席的头像。
生2:我发现上面有花卉。
生3:我发现上面有国徽。
师:“国徽”你找到了吗?它是什么?(它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所以我们在使用人民币时一定要爱护它,不要乱写乱画)。
四、分一分。
师:你们看,这些人民币这么放在桌子上是不是太乱了,咱们给它分分类整理一下吧。
(1)先自己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再和同桌商量商量,一起在桌子上把它整理好。
(2)集体交流(实物投影演示)。
生1:是按钱上的数字的位数。
师:你的想法真独特。
生2:是按纸币和硬币分的。
生3:是按元、角、分分的。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不错,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因为人民币有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会留下病毒和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小朋友们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好习惯。
五、猜价钱。
课件依次出示:一支铅笔、铅笔盒、书包让学生猜,再出示钱让学生认。它们分别是3角、6元5角、35元。
师:我们现在了解了这些文具的价钱,又认识了钱,以后再买文具时我们就可以不用爸爸妈妈带着了。
六、兑换人民币。
1、1元=10角。
师:咱们又认钱又换钱一定很累了,一起唱首歌休息一下吧。课件放《一分钱》。
七、小小银行,换钱游戏。
(1)师生换钱。
师:您好,我有一张5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1:好的,我用5张1元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我这有一张2元钱谁愿意换给我?
生2:我用两张1元钱换给你。
(2)同桌练习。
(3)指名表演。
生1:您好,我有一张1元钱,麻烦您给我换些零钱好吗?
生2:好的,我用2张5角钱换给你。
师:谢谢。
生:不客气。
师:这个小营业员不仅称职还很有礼貌,这1元钱还可以怎么换?
生3:5张2角。
生4:10张1角。
八、游戏:摸袋。
师:我这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想不想玩?仔细听规则。
我这有两个袋,一个上面写着1,里面装着带有数字1的钱,一个上面写着5,里面装有带有数字5的钱,咱们男一组,女一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各从袋子里摸一个钱,大者为胜。
利用课件分别从两个袋子里随机抽出5分、1角;5角、1元;5元、1分。
九、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肯定有很多小朋友会独立到使用人民币了,但我们还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乱花钱。
课后反思:
课程改革赋予我们很多新思想和新理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我正是用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的,力争体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
这节课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唱歌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始的故事引入,使学生了解了人民币的发展历史,从中体会人民币的优越性以及认识人民币的重要性。猜价钱的游戏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巩固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估计意识,在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摸袋的游戏是让学生在深化人民币认识的同时,在比较过程中体会到辨认人民币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后边的单位。这些知识都渗透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学习中来。
在这节课上学生有三次进行了自主合作学习,分别是认钱、分钱、换钱。为了使他们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首先为他们创设合作的氛围,课前我让他们与同桌交朋友,握握手,为合作创造条件。学习前我让他们明确内容和要求,使他们知道该干什么和怎么干,保证了活动顺利进行。学习时我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内化了所学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后来模拟换钱游戏时学生不够熟练,主要是因为为学生提供的时间不够充分,为他们准备的学具不太好辨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除了要让他们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外,更主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倾听交流,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更要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认识秤教案篇五
1.使学生能够大胆地、大方地介绍自己,并学会自我介绍的一些基本方法。
2.指导学生认识班里的同学和任课教师,知道他们的'一些情况和特点。
3.对班级同学和教师产生亲近感和进一步交往的兴趣。
一、导语。
小朋友,从开学到现在你认识几个小朋友啦?说说他们的姓名?
二、揭示课题。
板书:我叫……我家住在……我喜欢……我会……。
2.同桌互相介绍。
3.反馈:说说你的同桌叫什么?家住哪里?他喜欢什么?他会什么?说说名字的由来。
三、才艺大比拼:拿出自己的绝活,来比一比,赛一赛。
五、小结。
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同学和老师,了解到了他们许多情况,同学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就能做好朋友。
认识秤教案篇六
观察实物图案,抽象出数学意义中的角,了解角的组成部分,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有小。
设计思路
导入角——感受角——认识角——比较角——
教学过程
内容
画面
1、在几何王国里的点线之家呀,有一群小伙伴正在快乐的做游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动画视频,停顿1分钟)
2、看,它们都组成了一些什么平面图形啊?哦,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一个我们以前没见过的图形。
3、这是一种新的平面图形,它的名字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探索角的秘密。
1、你知道图片中哪些地方有角吗?相信观察仔细的你一定能够找到,我们一看吧。
2、生活中处处都有角,请拿出你的数学书,找出数学书上的角,再用手摸一摸、扎一扎,你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感觉到这里尖尖的,有点扎人,这里直直的?嗯,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顶点”,直直的地方叫做“边”。
3、我们再来观察这些实物图,找出它们的角。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呢?你发现了吗?如果还没发现,那你就再认真观察想一想,不然我就要说答案咯,好了,我要说了,它们啊,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下面,我们来认一认,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呢?
5、好了,现在我们已经认识角了。在几何王国里有一对好朋友,它们都是角,一个叫蓝角,一个叫红角.可是有一天,他俩吵起来了。为什么呢?(课件出示动画,停顿1分钟)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7、你能看出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吗?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哈,它们是一样大的。好,那这两个角哪一个大呢?我们继续来用重叠法比一比,咦?原来,这个黑角大,红角小哦。
1、好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我们学习了角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而且还知道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认识秤教案篇七
活动安。
排
第
周
星期三。
教学内容。
数学《认识圆形》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1、播放dvd,故事欣赏。2、问题解决。(1)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活动过程(2)让幼儿在教室找一找圆形的物,:找到后,和幼儿一起总结圆形的特征:圆形是圆滚滚的,光滑的,没有角的。(3)用圆形泡棉和圆形印章进行操作,再次感受圆形的特征。3、巩固拓展。4、集体检查操作结果。5、表扬能找到圆形物品和说出圆形特征的小朋友,结束课堂。
活动延伸。
园内活动:游戏:圆形变变变。
教学反思。
认识秤教案篇八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初步能力。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投影仪,红色、白色细木条做的角各一个。
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
出示线段。(长4分米)。
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
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板书: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板书:有限长)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
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边说明边画出线段)。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板书: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板书: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板书:无限长)。
用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边说明边示范)。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手电筒、太阳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做是射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谁来看着黑板上的图说一说,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板书: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板书:不同点)。
5、做“练—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板书课题:角)。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1)角是怎样组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
谁能上来,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板书:顶点)这两条射线呢?(板书:边边)。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
3、做“练—练”第2题。
让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
老师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4、角的大小比较。
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按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角。(教师巡视)。
刚才同学们画的角与黑板上的差不多样子。你们还能再画一个角,使一条射线的方向跟刚才不同吗?请大家画一画。(指名学生画角,老师巡视)。
5、教学角的大小比较。
提问:你觉得刚才画的两个角大小一样吗?
指出:也就是说,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有大有小)。
演示两根红色细木条做成的角。说明:旋转这两根中的一根木条,形成的是什么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提问:这两根细木条是这个角的什么?
现在我把这根细木条继续旋转,使两条边比刚才叉开一些,你觉得现在这个角比刚才怎样?如果两边再叉开一些呢?(继续旋转)。
指出:旋转其中一根木条,就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角比较大?角的大小要看什么?
指出: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板书:边叉开的大,角就大)。
角的大小怎样比较呢?现在看老师比一比,请你说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再取出一个白色木条的角,把角重叠起来)。
指名学生口答哪个角比较大,为什么?
谁来说一说,可以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方法:把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的位置。
再请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红色木条的角和同样大的白色木条的角重合起来)。
指名学生口答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说明看出两个角相等的方法。
再用红色木条的角与黑板上画的角比较,(使木条摆的角和画出的角相等)要求学生说明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出来的。
说明:把顶点和顶点重合,一条边和一条边也重合,如果另一条边重合,则这两个角就相等。
6、做“练—练”第3。
让学生把三角尺按在课桌上,先用锐角分别比一比,(在下面放等腰直角三角形)说说哪个角大一些;再用两个直角比,说说大小怎样。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二第1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老师巡视。
2、练习二十二第2题。
让学生在书上画直线。
第(2)题还能再画一条直线吗?经过这两点只能画几条直线?
3、练习二十二第3题。
‘学生先做在课本上,再口答,并说明理由。
4、练习二十二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一个角。
追问:这个角你是怎样画出来的?
请你再告诉大家,角是什么样的图形?
认识秤教案篇九
一.教学内容:p2---4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使学生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建立有关数的概念,掌握-系列的计数知识,从而培养。
3.突出我国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鼓励学生在科学领域中研究与创新。
三.重点难点。
1.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2.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仪。
创新点:注重以旧知带新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2)()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口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5.自由读一读下面的话。
p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6.我们已经学会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
万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并进行板书。
(二)讲授新课。
1.教学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观察板书:个、十、百、千、万,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四人小组计论,再汇报。
你能按这样的规律继续往下读呢?
(2)教师拨算珠,让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根据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的规律自己数出:10个。
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lo个一百万是一千万,lo个-千万是一亿。
(3)结合板书指出:个、十、百、千......等都是计数单位。
(4)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5)从刚才数数的过程中,你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6)引导学生明确: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足10,即:十进关系。
2.教学数位和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1)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单位之间是怎样排列的?
(2)师生共同完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重点提示亿位前面要加“...
(3)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
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
几个千万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
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干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看书质疑。
问: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1.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万级的数位有哪些?
(2)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说说万级中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4)有34560783中,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2.课本p4页的做一做。
3.判断题:
(1)十个一千是一万。()。
(2)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3)5050中这两个5表示的数值是一样的。()。
(四)课后延伸。
看书:p2---4。
认识秤教案篇十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几百几十几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掌握几百几十几的读法、写法。
:计数器、方块图。
1.数数。
1)一百一百的数,从100数到1000。
2)一十一十的数,从830数到1000。
2.根据计数器上的拨珠,写数并说说他们的组成。
480、620、790、910。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认识千以内的数。
(板书:认识几百几十几)。
1.出示例题方块图。
1)指名学生完整的说图意。
2)独立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再交流。
3)学生思考:借助计数器怎么表示?
4)指名借助计数器,讲解。(师补充)。
先在百位上拨4个珠,问:现在有几个几?再在十位上拨5个珠,现在又增加了5个几?
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问:现在增加了多少?4个百、5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指名完整的说四百五十的组成。
5)根据前几节课的知识,四百五十应该怎样写呢?(指名生说)。
2.练习:指名学生上台拨珠,其他人根据拨的情况写出这个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3.教学试一试。
1)在计数器上拨出597,请学生说说它的组成。
2)一个一个的数,从597数到612。(学生自己边拨边读,遇到问题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的。
4)小结:当一个数末尾有零时,不读;一个数中间出现零时,要读出来。
5)生把要数的数字写下,指名板演。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学生看图,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小结:千以内数的写法,强调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写法。
2.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完成。
2)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3)讨论:从练习中你知道了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读每张照片中的数字。
2)指名结合照片说一句话。
3)在身边找一找,说说类似的带有数字的一句话。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生独立完成,说说在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6.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指名读每组中已经写出的三个数,再想想每组有什么规律。
2)生独立完成。
读写一个多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认识秤教案篇十一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对环境中的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兴趣,能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生活中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并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数字,如:早晨入园时与幼儿交谈:“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让幼儿对数字有了感性认识;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概念。中班幼儿年龄还小,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大量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传统的数字教学略显单调、枯燥,因此我大量运用多媒体和操作卡,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使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
掌握8的实际意义。
学习8的形成。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1、自制课件一套。
2、点卡若干。(卡片上有数量1至7的点)。
3、操作图片若干。(卡片上有数量1至8的物体)。
4、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至8点子的老鼠图片。
(一)开始部分:
1、老师带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复习认识数字1-7。
2、幼儿自由选择1-7的点卡,继续巩固对数字1-7的认识。
(二)基本部分:
1、操作课件,学习数字8的形成。
2、让幼儿看幻灯片数一数有几个樱桃,几条小狗,并出示数字“8”,观察其外形特征。
3、进行闯关游戏,巩固幼儿对数字8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束部分:
游戏《捉老鼠》,继续巩固幼儿对数量“8”的正确判断。
玩法:请出“黑猫警长”,黑猫警长请大家帮他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老鼠。在《黑猫警长》音乐声中,幼儿快乐的捉老鼠,教师参与并指导游戏至结束。
(四)延伸活动:。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的意义。
1、让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2、大胆创想各种动作,表现音乐内容,体验表演的乐趣。
3、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4、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多媒体课件(蝴蝶的演变过程)、纱巾一人一条、彩条袜子一人一只。
认识秤教案篇十二
认识藕的外形特征和基本结构,知道藕是荷花的茎。
藕若干根。
1、教师事先为每组幼儿分发藕。请幼儿观察藕。
——藕长得什么样?
——藕上面为什么还粘着泥?
2、教师请幼儿回忆是否吃过藕?味道怎样?说出来给大家听。
3、藕做的印章。教师为每个幼儿发一张白纸,每组一盒印泥。请幼儿用横切的藕段沾上印泥在白纸上创作。
4、将幼儿的.作品悬挂于美工区内供大家欣赏。
今天孩子们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思考,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做个有心人,带着孩子们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善于观察习惯,提高孩子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我愿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一起走进美好的大自然中去探索和发现科学小秘密。
认识秤教案篇十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摆一摆”、“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组角、活动角。
学具准备:三角板和长方形、三角形纸片、塑料小棒、做活动角的硬塑料片。
教学过程:
一、创情引题,初步感知。
课件显示: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座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构成的小屋。小兔们正在乔迁新居。
师:小朋友们,兔子家的小屋漂亮吗?谁能在小兔的新房上,找到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回答后,电脑逐步抽拉出小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其实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一种新的图形,请看大屏幕(电脑演示)像这样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自然生成。
(一)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
课件分别显示:剪刀上面的角、钟表上面的角、红领巾上面的角。
(二)体验角的特征。
1、摆角。
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
学生摆完后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边摆边说出是如何摆的.。
2、摸角。
学生活动:先摸角,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尖尖的、直直的)。
师:我们把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叫做角的两条边。(师在一个角上标出)同时教学角的写法和读法。
4、判断下面各图是不是角。
5、寻找生活中的角。
师:除了这些角之外,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见到过角呢?现在就请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哪个小组找得准,找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身边和周围物体上的角。)。
三、观察比较,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做成一个活动角。
(2)让每一个学生活动手中的角,发现有什么特点?(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发现活动角可大可小。
(3)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4)全班讨论交流发现活动角的特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2、比一比(老师出示自制学具)。
(1)出示一组可以直接判断大小的一组角。
(2)出示一组比较接近的一组角,让学生判断讨论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
(3)比较两个边长不一样,但大小一样的角,从而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练一练。
课件出示几组角进行比较大小。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深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一填。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角的两边()越大,角越大,与的长短无关。
2、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3、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几个角?
4、巩固新知,出示角的歌谣。
角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要看张口不看边。
认识秤教案篇十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学准备:
三角板、硬纸条、图钉、多媒体课件、
师问:平常大家喜不喜欢看熊出没?今天上课光头强带了借个东西过来()课件展示图形)。
3、在学习这节课之前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请大家一起来读学法指导。
请大家以学法指导为方向,以你们的提前预习为基础。三人为一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合作完成你们手中的小组探究合作卡。
展1:探究一:认一认角各部分的名称。
展2:探究二:画一画角。
展3:探究三:找一找教室中你看到的各种角。
展4:探究四:判一判角。
展5:探究五:数一数每个图形有几个角。
展6:探究六:比一比角的大小。
展7:探究七:想一想红角的蓝角相等吗?
2、根据大家的收获,在几何王国中还有这样一首儿歌,请你们看一看、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知识,体验知识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做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1、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做到了内容多但有结构、有层次。
本节课的教学容量相对来说较大。要教会学生指角、认角、找角、比较角、分辩角等许多知识。但我力求做到多而不乱,并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于是,我在课堂中始终贯穿认一认,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培养初步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能力培养纳入课堂中。
3、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首先,练习的设计能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其次,注重了趣味性和探索性。也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增强形象感,直观感。这些都是为了进一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当然,任何课堂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对学生整体照顾的不够,尤其是在学生展示环节。当学生在个别问题的回答上语言表述还不完整不精确时,老师没有及时指出和纠正。在练习的反馈上也不是很透彻和全面。另外教师的语言也有不恰当之处。教师在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性还有所欠缺,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有待于今后的不断积累和探索,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提高。
认识秤教案篇十五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