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热门22篇)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的情况,需要做出及时的反应。怎样使总结既能说到点子上又能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些总结的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借鉴。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一
记者采访了解到,相比往年,今年广州市一模全卷难度不大,处处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很好地体现了从广东卷向全国卷的变化。
据分析,今年广州高考一模试题中,古诗文占24%,现代文占23%,语用占13%,作文占40%。最主要的变化体现在阅读和作文上。
应该关注的变化有:古诗文阅读,不再单独考查实词的意义与虚词的运用,而是把它放到了翻译中具体考查,同时,新增了古代文学、文化常识题。
变化一:新增古代文学、文化常识题。
应对:走出题海训练,以“聚焦高频,重点突破”为目标。
鉴于此,考生需要注意掌握名词、动词等实词的活用,要抓住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动句和省略句)的句式特点,同时建议考生复习古代文学和文化常识题时,要聚焦课文、课外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也就是常说的“高频词”,不要盲目进行题海训练,以“聚焦高频,重点突破”为最终目标。
变化二:文本阅读新增“五选二”题型。
应对:加强对文本的整体认读能力训练。
选考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是受大多数学生青睐的。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广东卷,考查的文体都以人物传记为主。但全国卷新增了“五选二”这种题型。它的考查难度较高,要求考生要有较强的文本整体把握能力,要能够深入文本内部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此,对文本的整体认读能力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变化三:作文关注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
应对:巧妙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写进文章,传达并影响他人。
不过,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次一模变化最大的是作文。今年“一模”作文题目是“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觉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让你从新闻中挑选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六中考生小陈表示,平时自己在图书馆也会浏览到《中国青年报》的《暖闻》专栏,所以感觉很熟悉,写起来有话可说。
不过,有高三老师留意到,以往的作文题大多关注传统与创新、人文思想、意识形态,而此次广州市高考一模转向引导学生关注人际关系、关注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生价值观的认知。
卓越教育考试研究院高考团队的老师建议,全卷最大的亮点是充分体现了生活与语文之间紧密联系。考生写作文时可以从“责任”、“人与社会”、“社会公德”、“宽容”等角度进行立意,在行文时侧重考生对现实的关注、对人生的领悟,让阅卷老师产生共鸣是赢得作文高分的关键。在备考阶段,写作时,要善于巧妙地把自己的体验写进文章,传达并影响他人,可采用“以小见大”式、“开门见山”式。“作文要想得到理想成绩,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而深入的生活体验或人生认识,才能‘小中见大,细处感人’。”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二
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难度是比较大的,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
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两则材料分别选自当代作家王愿坚的小说《支队政委》与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纪实作品《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第8题引导学生从全文入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老胡这一英雄形象的铮铮铁骨和不屈意志,进而学习领会伟大的长征精神,思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的深刻内涵。
作文主题更加不明确,而且是跟红楼梦相关,没有深读过此书的考生可能会稍微受点影响。
不少网友也表示甲卷太难了,现在的作文真是越来越深奥了,甲卷考《红楼梦》似乎也在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三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勃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遵感人,而且历久弥斯。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品与诗品之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宇宙观、生命观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5.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韵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及其日常生恬。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稚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晶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
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攻之先。”竞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夷,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闲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杜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数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四
2019年北京高考历史试卷总体体现以下原则。首先,注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其次,与往年试题相比,命题的基本理念不变,稳中求新,进一步注重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再次,试卷的命制体现了教育与选拔并重,即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挖掘学科的思想内涵,从学科特点出发,体现了对革命史和革命文化的考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落实党和国家对历史教育的要求。如选择题第17题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战争的历史。又如第18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建国历程和制度构想,引导学生追本溯源,理解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由来。
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历史学科优势,追根溯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37题以较大的篇幅从历史•记忆的角度,深入考查考生对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的理解和认识。又如42题第2问以古代建筑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的内涵。整份试卷中国古代史内容达到38分,超过三分之一,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三、注重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尤其注重对问题意识的考查。试卷在命题形式上有所突破,例如37题第3问要求考生依据近代美国的相关史实,独立设计一组思考题,综合性地考查了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创新性和思考深度。有利于引导中学历史教学回归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试题的命制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体现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历史考查和人文关怀。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如选择题第16题,以京津冀近代工业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和现实。再如选择题第23题,以美日贸易摩擦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现实中的类似热点问题。再如非选择题40题第1问,以16世纪上半期德国济贫改革为切入点,引导考生思考历史和现实中的民生保障问题,体现人文关怀。
2019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启示我们在日常的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原则,要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同时要充分依托教材,落实主干知识,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历史教学的水平。
李晓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郭井生: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级教师。
赵文龙: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冉峰: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高级教师。
郝万清:北京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2019浙江高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2019全国各大院校高考招生章程汇总。
2019全国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及系统汇总。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五
文科数学向来是文科生的“拦路虎”。采访了解到,本次广州高考文科数学卷的考点分布平均,与全国卷一脉相承,整套试卷比较完整的体现了全国卷的命题方向与思路。
从各板块占比来看,本次考试与全国卷考点分布一致,三角函数、函导数、立体几何等六大板块在试卷中占比较重,小板块的考查以基础和中档题为主。
变化一:对立体几何的考察难度略有提高。
应对:注重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果从题型分析的话,选择题知识点与全国卷一致,但是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所以整体难度低于全国卷。不过,此次考试对立体几何的考察难度略有提高,例如第10题考察的是比较冷门的正六棱柱内接于球;而第12题三视图求表面积,着重考察了学生的图形还原能力,难度较大,这说明全国卷十分注重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另外以11题对于命题的考察,涵盖了集合、函数等多方面知识,综合性较强。
变化二:解答题看上去常规但难度较高。
应对:重视基础,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解答题延续了全国卷的一贯命题思路,其中数列考查差比求和的基础计算,与2014全国卷类似,这类题计算的准确性非常重要。立体几何图形与2014全国卷类似,第二问求点到面的距离需要用到等体积法,计算难度较低。解析几何的考查略有难度,需要由直角联系到圆,这个部分就需要考生平时对于题型的积累,最后的导数大题第一问求切线,属于送分部分,第二问含参的函数求最值,看上去很常规,但是难度较高。
卓越教育考试研究院高考团队老师指出,本次高考一模考试文科数学非常重视基础,近几年全国高考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建议考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确保基础分。二轮复习是查漏补缺的关键时期,建议文科学生做好改错,可将平时的作业、考试中的错题,仔细研究、对比、分析,整理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找到失分点,力争拿满分。要对自己的薄弱章节有针对性地多用一些时间,进行有选择地、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巩固薄弱环节。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七
夏野虹是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副总编、《作文与考试》主编。
他说,这道高考作文题中的三个人物代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方面。题非常有发散性,好写。考生怎么写都不会跑出这个范围,审题也没有障碍,立意上可以多种多样。
他认为,选一个说可以,三个都说也行,因为创新、敬业、热爱是并列的关系,不矛盾。反倒你要是选两个说会有些难度。“你要选两个,不选另外一个,肯定是有道理的,这两个必须要有很强的关联性,比如创新和敬业可以有关联地说,敬业和热爱可以关联着说,或者热爱和创新关联着说。”夏野虹说。
“这三个都是当代风采,本身没有可比性,要考生去比,这是考查考生,认为三种品质在当今社会最稀缺的是哪个。我认为这是出题人的出发点。”夏野虹说。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八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家庭教育,决定人生”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是一个集体中的一员――家庭一员。从那一天起,家庭、父母便与我们紧密相随,我们也在那一刻开始了我们一生的学习,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我们的父母便成了我们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人生中,家庭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古语有:子不教父之过,说的便是孩子如果品行不好,一定与父母有关。其实,今天,当我们观看法制节目时,那些少年犯们,绝大多数走上犯罪道路都与他们的家庭有关。
我还依旧记得,中央电视台某次播放的“法制在线”,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少管所采访了那些少年犯,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说:父母忙,不管他们,所以想到外面玩,就走上了这一条道路。其中有一位少年犯让我记忆最深,那位少年犯因喝酒斗殴而被拘留,他告诉记者,从前,他吸烟、喝酒,什么事都做。记者看着这样一位年仅15岁的男孩,觉得十分不解,为什么这样一个男孩会做如此多的不良行为?男孩说:他的父亲与母亲离异后,把他带在身边,而父亲喝酒、吸烟成性,久而久之,他便学会了。
听着这一则消息,不免让我们震惊,在少管所中有如此之多的少年犯,他们就是因为父母的不良行为,使之走上犯罪的道路。也许有人说,他们中有绝大多数父母离异。其实父母离异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多大阴影,哈佛女孩刘亦婷也是生活在单亲家庭,可是她成为了一个优秀人才,并在被哈佛大学录取。她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单身母亲,从小,她的母亲就从各方面培育刘亦婷,着重培养其身心发展。
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良好的家庭教育,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在今后更好的容入社会,与人相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当今家长,是否该考虑一下教育方式,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做孩子的榜样,从各方面教育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位优秀的人?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必不可少。可以说成功,90%来源于家庭教育。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九
201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贴近北京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关注高考改革新趋势,突出历史学科特色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整套试题稳中求新,布局合理,材料新颖,视角多元,难易适中,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1.发掘学科思想内涵。
试题从学科特点出发,发掘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和思想内涵,从历史的角度考查考生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弘扬时代主旋律,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7题通过考查晋察冀抗日根椐地,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14年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第18题以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思想的形成为主线,考查考生对新中国重要政治制度的认知与历史源流的理解,既考查考生对统一战线政策的掌握,又追溯了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中国独特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在建国70年之际追昔抚今,不忘初心。第19题则从中国加入联合国后思考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法理入手,考查考生对新中国70年来外交理念及实践的理解与掌握,揭示了港澳问题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一个中国”含义的理解,坚定祖国统一的决心。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试题发挥学科优势,既追根溯源,又展示流变,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第12题以丝路考古成果为例,考查中国古代文明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传播及影响。第13题从文献学角度入手,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37题第(1)问展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文化认同与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揭示出中华民族形成的内在合理性和民族团结的历史必然性。第(2)问则以清末民初的中国为背景依托,涉及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在此背景下的复兴与传承,以及面对时代使命,仁人志士的探索与实践。37题这两小题既揭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意在增进考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时代使命感。41题第(2)问以清代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为切入点,引导考生从园林建筑视角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和内涵。
3.考查学科思维品质。
试题全方位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的思维水平,注重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而问题意识是一个重要表现。考查考生的问题意识,引导考生提出好问题,以此检验考生的历史思维的高阶能力。这突出体现在第37题第(3)问,该题以“教材中的思考题”为切入点,将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结合起来,要求考生就“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联邦政府的建立”设计思考题,既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归纳、提炼能力,又考查考生综括、思辨与设计能力。本小题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旨在引导中学历史教学重视教材,重视素质教育,提倡真正的探究式学习。
4.注重社会、人文关怀。
对现实的关怀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题关注历史学科内在的现实性,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理解社会。对历史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认识。试题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创设与现实问题相关的历史情境,既考查考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又引发考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例如第16、21、22、23、40(1)等题分别涉及到京津冀一体化、社会改革、世界政治与经济等当今中国与世界的重大议题,第20题和41(2)题则关注了重大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从历史的角度加深对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解,培养历史使命感。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十
200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在命题意向、内容和题型结构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和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精神,体现了对往年命题设计的承接和变革的统一。稳中有变,难度适中,注重能力考核;试卷结构有变化,但仍与新课标规定的学习领域相对应。总之,命题设计是比较成功的,不存在“超纲”问题。
具体而论,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体现在:一是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语文素养,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考核的水平要求;二是试卷结构照顾到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增加了选做题型;三是突出地考查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突出了语文的探究能力、语文的`欣赏能力和语文的应用能力。
与近三年广东省自主命题以来的试题进行比较,今年高考语文试题难度适中。总体来看,考题难度较大的是选考题,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提问分别有3道小题,其中有的试题难度较大,如第17、第18、第19、第21小题。就评卷情况来看,这个判断是切合实际的。笔者认为,选考题加大一些难度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必须肯定的是,两个文类阅读题提问的难度相当,因而对于选考不同文类的考生来说也是公平的。
其他题目多数难度不大,题型也体现了继承性,如古诗文阅读中考核断句,这是2006年的考点。
有关“诗歌意象”的分析,也先后于2004年、2006年出现过两次;名句名篇补写的作品如《次北顾山下》,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标建议背诵的诗文;《琵琶行》等三篇都是高中新课标建议诵读的篇目。有的人对第10小题略有微词,认为不应选择一首一般中学生陌生的诗作作为分析对象,认为这样难度大。其实,虽然一些考生不熟悉此诗,但都可以读懂,没有明显的文字阅读障碍,且“意象分析”类的题型在2004年、2006年已先后出现过两次,对关键动词即“诗眼”的艺术效果的评析也多次考查过,所以不能说这一考题难度大,问题主要在于考生的分析能力偏低。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以“传递”为话题,颇出人意外,但社会舆论较为肯定。笔者认为,相对其他省市的作文命题而言,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还是比较好的,有时代感,简洁明确,引导材料清楚,考生不易跑题。同时,可写的话题十分宽泛,比去年的作文题好写。但“好写”不等于能“写好”。就评卷情况来看,这一判断也是符合实际的。
当然,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仍有可推敲与完善的地方,如阅读量如何设置更加适中,提问如何防止宽泛化,等等。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十一
本题涉及对诗歌鉴赏手法的考查,考生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等角度思考,答题时要先总述后分析。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6分)。
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默默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
[解析]。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十二
试卷很好地呈现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改的新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核心,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意识的考察。如:试卷第8题引导考生正确看待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第14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施,第15题从民法总则草案制定过程中人大开门立法,以及第18题从中国一系列外交活动引导考生不断体会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保护;第24题从家庭、家教、家风关系国家的和谐与进步,引导考生感悟个人对国家进步的积极作用;第42题从青少年法治教育角度引导考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浓郁的家国情怀、扎实的公民教育,都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对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富有时代气息,生活韵味浓厚。
试题素材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编制试题的背景素材丰富,既关注当下的时事和热点问题,又贴近学生生活。如:选择题部分呈现了全面从严治党、g20杭州峰会、分享经济、民法总则、纪念长征80周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等鲜活的素材。在主观题中首次采用漫画的形式创设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第41题呈现近期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校园贷”,让考生在解答试题的同时,也在消费观、金钱观、投资理财观等方面获得诸多启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又能给学生自我教育。第42题以青少年正在参加的法治教育为背景创设情景,引导考生如何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又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如果说第41题和第42题关注的是个人情境和社会情境,那么第43题关注的则是国际情境。第43题以“经济全球化怎么走”这一国际时事热点为主题,探究了三个逻辑性强又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从国家利益角度分析发达国家反经济全球化行为的原因;从“地区冲突频发,恐怖主义、难民潮全球挑战此起彼伏”是否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让考生从哲学角度分析辩证地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中国的大门始终向世界打开”让考生分析中国是如何在“反全球化”思潮下维护经济全球化的。整道试题立意高远,对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很高的价值。
注重人文底蕴,提倡实践创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政治学科不仅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勇于责任担当,积极实践创新。这种对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有利于积极引导学校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培养人、培育人的教育价值,尽可能减少应试教育对孩子的伤害,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培育、能力提升和素养提升。第25题关注中国传统诗词,渗透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第17题和第27题两道漫画题都画意深刻,引人思考。
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本技能。
考点覆盖面广,重点考察教材主干知识,例如金钱观、理财观、宏观调控、对外开放、政府工作原则、民主决策、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共同繁荣、国家利益、实践与认识、两点论与重点论等等,考察学生是否全面复习。引导教与学重基础,防止以偏概全。
难度有所提高,积极引导教学。
试卷延续了近两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试卷的稳定性,突出稳中有新,难度较近两年有所提高。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十三
高考对古诗词形象鉴赏的考查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求鉴赏诗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以及分析诗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和体现的诗人情感等,比如2011年四川卷,要求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征;二是分析景物形象,要求鉴赏诗歌中使用的意象以及意象体现的情感、作用和营造的意境等,比如2011年重庆卷要求分析诗歌中使用的意象的作用等。
【真题扫描】。
(2011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
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
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
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
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题指津】。
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要注重下列几个方面:
2.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描写景物的诗歌,诗人总要表达一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会蕴涵在诗歌描写的景物、事物、人物中。所以,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
3.具体分析描写人物内容。诗歌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语言、行为、心理等的描写。阅读诗歌时,就要具体分析诗人描写的有关人物的内容。比如这首诗:先描写环境特征(冰雪融化),然后写诗人的行为(看到溪水东流,在明媚的春色中读诗、写诗,想念对岸的朋友,然后穿着纶巾鹤氅乘坐小船到对岸看朋友去)。
通过以上的思考,可以看出,诗歌刻画的诗人形象特征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客居他乡的诗人能够在春天读诗、写诗,二是在杏花春雨中思念生病和固穷的老朋友,三是在看朋友时穿着时尚等。
参考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由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得出鉴赏古诗词形象的具体方法:
1.分析环境,体会处境。所谓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季节的特征,即诗歌内容反映的自然特征,分析诗人选取的景物、事物、人物、场面等;二是作者生活的时代特征,比如战乱时期,诗人反映的社会一般会涉及动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诗人对战争的态度以及诗人对战争的选择,如到战场等。所谓处境,指诗人写诗时的生活状态,是春风得意、加官进爵的时期还是因犯颜直谏遭贬的时期等。诗人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到诗人的思想感情,会决定诗人选取的景物特征,也决定诗歌刻画的形象特征。
2.注重想象,补充空白。诗歌的简洁特征决定了诗歌在语言上会留下大量空白的特点。阅读诗歌就要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补充诗歌的留白,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和文字之外内容的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形象的特征。
3.分析意象,感知意境。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就决定了诗歌选取的景物等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所以,理解诗歌形象就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特征,感悟意象营造的氛围,体味诗歌的意境,从而整体理解诗歌形象。
4.把握景物,体会情感。诗歌对景物的描写蕴涵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形象,可以先体会诗歌的思想,可以通过分析诗歌景物的特征,概括形象特征。
5.分析手法,概括形象。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看,诗歌多通过体现描写对象的动静、古今、虚实,使用比喻、夸张、拟人,借助铺垫、烘托、照应、过渡、点题等手法塑造形象,概括形象特征就可以通过分析具体的写作手法进行。
【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古歌。
汉乐府。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两句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衣带一句重在写外在的愁绪,心思一句重在写内在的愁绪。两句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抽象的愁绪具体化,内外相应,刻画出一个穷困潦倒、愁绪满怀的游子形象。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十四
3.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于求是,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
8.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10.中学生的消费观: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消费,同时不可以盲从别人,消费的时候要理智,平时消费中;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对环境有危害的商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随意挥霍。
11.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2.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即国有经济能控制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记忆方法:共产党现在绝对控制整个中国,国有经济是被共产党管理的,所以国有经济也肯定能控制得住全国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力)。
1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2)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有得于(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有利于增加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理解这句话的方法: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在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呢,因为中国共产党信奉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大特点是社会多数财富要被国家来控制,所以就有了公有制为主体这么一说;为什么又提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呢?因为只经济成分越多,才会越活跃,大家相互竞争,这样经济发展的才会好,所以就有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一说)。
15.中学生的择业观(你是如何看待择业的?当代青年如何择业?如果是你,请谈谈你的择业观?当代学生如何选择职业?)碰到这样的问题应该这样回答:我们选择职业时,要根据个人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能力,灵活选择职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正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要平等看待每个职业。
16.储蓄,便捷的投资方式(记忆方法:哪都是银行,随便把争存进去就ok了)。
债券,稳健的投资方式(借给别人钱,别人还钱的时候要多给我一部分,我是一个稳健的人)。
股票,高收益和高风险的投资方式(股票升值,我赚钱,贬值我赔钱,时高时低)。
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为防意外,买保险,这样即使天塌了,有保险公司顶着)。
17.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18.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1.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征。
22.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3.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称市场经济。(不必背下来,理解就行了,理解方法:国家制定好规章制度后就不管市场了,任由各个企业,个体去竞争,达到商品供求平衡。但是,在我国实行的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即国家有一家干预市场,并不是理想中的市场经济)。
24.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三个弊端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什么是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意思就是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引导市场发展方向。比如说全国猪肉价格上涨,百姓抱怨太贵,这时候国家可能会出台一些打击投机倒把的企业或个人,稳定猪肉价格,这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
27.经济全球化积极影响: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分配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发达国家财富更多,发展中国家状况更糟,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两极分化是指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28.中国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30.国家根本属性:阶级性。
3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聪明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2.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33.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4.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权利与义务不可分离(不可能只享有权利不遵守义务,也不可能只遵守义务而不能享有权利)。
3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理解方法:所谓区域自治,也就是一帮人让他们自己选出一个老大,共产党有什么事情需要通知,就告诉这个老大,让老大传达给这一帮人)。
36.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记忆方法:民族之间出现关系就像两个人闹矛盾一样,这时候就要解决,让两个人重归于好,首先要把两个人摆在平等的位置看待,团结高于一切,不论是国家还是集体,只有内部团结了才能强大;第三,当两个人意识到合好对大家都有好处,即能共同繁荣,这样劝起来就比较容易被接受)。
37.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记忆方法:意义是多方面的,回答时先把大的方面答出来,再答小的方面,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所以先从国家角度叙述意义,国家的对面是少数民族,所以答完国家后再从少数民族的角度去叙述,第三点再从整个民族角度叙述,也就是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关系。第四点自由发挥,想不出来就写)。
40.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41.我国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42.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并且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4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即哲学不仅是一种观点,同时也具有研究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我们普通人通常都有自己的观点,普通人之所以不是哲学家,是因为不具备哲学的另一个要素:方法论,也就是说普通人没有研究方法,没有对自己的世界观做更深入的思考。普通人中的一小部分人对方法思考的人就是哲学家)。
45.哲学比具体科学范围更广,是对具体科学的升华。具有普遍性。
46.哲学:共性;一般;普遍。
具体科学:个性;个别;特殊。
即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47.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原因:因为我们一般都是先研究具体科学,掌握规律后才上升到哲学高度,所以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48.哲学为世界观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51.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观点,这种观点称为唯物主义。
5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但它没有科学依据。
56.唯心主义:意识是第一位的,意识决定物质。
58.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所有物质都在运动,静止的物质也在运动,因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59.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发产物。
60.意识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62.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63.实践三个特点:(1)具有主观能动性(2)具有客观物质性(3)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这么理解第三个特点:人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人的成长也是从出生时的无知慢慢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想做一件事,是根据之前的经验,不论是自己的经验,还是从书本上看到的历史上别人的教训,不论哪种情况,都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与以前存在关系,所以实践也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6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即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标和归宿。
66.真理是客观的。
67.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理解记忆:我们对一个规律的认识是在反复的思考验证后才真正认识的;即使我们认识了某一个规律,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个规律等着我们去认识,所以具有无限性;我们每认识一个规律,在认识的世界中,我们就前进了一步,所有具有上升性)。
68.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记忆方法: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事间都有联系,所有具有普遍性;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具有客观性;纷杂的说不清的联系,体现多样性)。
69.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0.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十五
截止目前,2022年年上海高考试卷还未出炉,待高考结束后,小编会第一时间更新2022上海高考试卷答案解析!
报志愿要筛选并优化志愿,形成合理梯度。
在平行志愿招生批次,要拉开适当的梯度,以增加录取几率。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梯度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初次筛选。根据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初步选择足量的“专业(类)+院校”志愿,分别放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个梯度备用。“冲”是冲刺一下的意思,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专业放在冲的层次;“稳”是相对稳健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专业放在稳的层次;“保”是录取几率大的志愿,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的层次。
第二步,综合优化。从前面选定的批量志愿中,结合往年院校、专业录取等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录取可能性不大的高校、专业删除,优化选择出拟报考的、可放在不同梯度的相对合适的高校、专业。
第三步,最终排序。结合本人实际和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对所有经筛选优化后的备用志愿逐一比对,并先高后低按降序排列。可以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最后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20-30个,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50-30个,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26-36个。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十六
久久等待,翘首期盼。2019年1月中旬,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终于落下帷幕。综观试题,2018辽宁申论考试主题聚焦“气节”,在资料设置上,紧跟政策理论风向标,加重对政策理解的考查及对政策设计和社会热点的反思。下面小编将结合此次考试的试题,为大家做具体的解读:
(一)主题选择: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在拥抱时政中体现自身发展的思考。
伴随着我国“从严治党”“持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伟大号召,辽宁拥抱时政,结合自身“英模辈出”的省情,勇于担当“辽宁全面振兴”的重担使命,将“因地制宜”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管是主题还是材料,都非常“接地气”,送给每个关心时政、关注辽宁发展的考生一个大福利:只有关注时政、勤于反思、勇于承担的考生才能在此次考试中脱颖而出,可谓既回应政策又有自身思考,既重视制度建设又强调精神引领。
(二)材料领域:在政治领域拓展延伸,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以往的主题偏向文化、社会和经济领域:2014年主题“文化输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最好的中国文化“制造”,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2013年主题“新时代的工人力量”:2013年两会代表们热议“蓝领断层”之困待解。自2017年考查“底线”开始,辽宁的申论主题开始向政治领域偏离,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三)材料选择:案例和理论材料等均有涉及,案例选取古今对比明显。
材料选取从我们耳熟能详的苏武、文天祥、朱自清、陈然的“正气之歌”引入,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承上启下,民警邱娥国、检察官、最高法院院长等司法界一大批坚守正气的卫士的英雄事迹,为我们书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后面又从本地的郭明义谈到辽宁振兴,旁征博引、着眼本地实际,寓教于考,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希望考生能从此次考试中汲取经验教训,既讲究做题的方法,又具有胸怀国家、着眼本地的大视野和责任感,方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四)题型题量:题型、题量稳定,考查能力全面深刻。
题目数量方面延续以往四题模式,采用四题模式。材料继续严格限定范围,融概括、分析、贯彻、作文于一炉。考查虽全面、深刻,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已带领大家在前期的授课中对上述所有类型的题目作了充分应对,考生只要依据中公教育老师所教方法作答便可。从辽宁整体的几道题目而言,题型、题量十分稳定,也再次出现了高频的解释分析题目,与小编一直强调的方法不谋而合。
虽然2018辽宁省考笔试已告一段落,但公考之路不能止步,各位考生们仍要再接再厉!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十七
预习其实是在学习一种政治思路,提前学习政治陌生的知识点,预习时最好把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都画下来,同时标注一下哪里没看懂,没理解到位,课堂上在认真听老师讲,这样有重点的听课学习的效果更好。
课后复习并做习题巩固。
高一政治虽然属于文科,但也要做很多习题去巩固,因为可能很多知识点你感觉自己会了,可是一到做题时才会发现有很多知识盲区,很多概念其实是模糊不清的,根本没有理解透,也没有区分好,所以通过做题能够让大家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
光做题好不够,当题目做错时,一定要对照课本去差错误的原因,不要模棱两可就放过去了,那样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者考点还是不会。正确的做法是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为什么对或者为什么错,有哪些相似点以及如何区分微殊。
掌握概念和原理。
政治的学习大多数都是对概念的理解,作为学生的我们,在掌握这些概念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适当的联系,比如:“完善”总是和“制度”搭配、“提高”总是和“能力”搭配、“制度”总是和“体系”搭配。
注意答题技巧和方法。
比如我们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可以采用排除法;在做简答题、辨析题的时候,一定要审题立意,不要偏离主题,同时解答一定要说到重点,把握材料的关键意思,抓住关键词,根据我们的理论知识来回答问题。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十八
经过前两遍的反复练习,对于这套题已经是很熟悉了。当你研究过高考试卷后,平常的模考卷开始变得不堪一击。你都可以挑剔他们出卷的质量,或者一眼就看出来是改编自哪道你做过的高考题,放大效果为5倍!第三遍的做题时间与第一遍可以相隔的更久一些,可以是半个月之后。
第三遍的做题要求的准确率应该是更高的。如果其中哪一题做错了,必须要好好的反省一下了。
强调一点:
当你做完三遍之后,你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去认真对待你做过的每一道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盲点,任何一个失误,任何一个你蒙对的答案,唯有这样你才能提高!!每道题都要去分析,尤其对于做过的高考题,一个字一个字去对答案,而不是只看结果。
锤炼你的答案,你要知道高考答案都是最精炼的概括,你要明白高考答案里每一个字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用这个字,去思考,去研究。
这才是做高考卷的意义!
题目完全做会的一个标准: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标准。以错题为例,你会的标准是:把自己当做老师(不看任何辅助资料),可以把这道题讲给你们班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让他完全听懂明白(比如可以主动给同桌讲题呀)。
到这里,真真正正让一套试卷的放大效果为10倍!
做题不需要追求量多,能把高考卷做好就可以了。你要从无穷无尽的题海、压力中解放出来,以另一种思维、观念看待高考,而不是像机器一样的学习。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十九
3、不能过于依恋大城市。
4、各层次不同类别的大学对考生的录取要求。
5、选择专业需要考虑的因素:。
6、“热门专业“一般指哪些专业。
7、理性地看待专业的冷与热。
8、平行志愿的填报技巧:。
9、平行志愿风险注意规避:。
10、谨慎对待“服从调剂”
11、“服从”填报注意事项。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二十
6月8日上午11点30分,当铃声响起,我的心也跟着落了下来,终于,20的理综考试结束了,12年的努力,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都随着铃声的响起而尘埃落定。当看到试卷的那一刻,还是松了一口气。我发现今年的物理试题部分,与往年相比在难度和题型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动:整体来讲,难度中等偏上一点,没有难题和怪题。但在细节上,题目变得更加的灵活,而且更加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察。下面我就详细的来分析一下2012年高考物理试题。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选择题,今年的选择题依然是8个单选题,从13题到20题。每个6分。
13题:考察的是原子物理的知识点,这个都在大家的意料之内,因为以往的几年物理的第一题几乎都是原子物理,但是今年不同的是考察了原子物理能级的知识点,以往的年份都是考察原子核的衰变,裂变等知识点。这也是第一次在北京的试卷上,考察原子能级。不过,同学们不要紧张,就像我上课常说的,当第一次出现新题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太难,会给你们一个过渡和缓冲的机会。今年的这道原子题仅仅考察了原子从高能级到低能级月前的能量变化,稍微了解了一点能级知识的同学就都能答得出来。所以对于高考的学生来讲,着重复习已经考过的常出现的知识点,简要复习从未考过的知识点就可以了,一、不要认为高考没有出过的就一定不会出。二、高考出现新题的时候考察的知识会相对简单。
14题:考察的是光学的知识,意料之内并且没有任何变型的题目,可以说是送分题。你们只需要记得:波速只和介质有关,周期和频率只和振源有关,波长随着波速和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就可以了。光也是一种波,所以规律相同。
15题:考察的是交流电,和13题一样,是每年的常出题型,但是今年有所变化:以往交流电出的都是给一个正弦式图像,研究最大值,有效值,频率,功率,电热等的计算和读图能力,但是今年改成了比较直流电和交流电的电功率,进而计算交流电压最大值的题目。题目本身不难,但是考察了有效值和最大值之间关系的本质是由电热决定的。基础知识考察的比以往更加的详细,所以这道题目提示同学们物理的高考已经由以前的出难题,过渡到了现在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灵活应用,在题目本身不难的基础上变型,让答案更加灵活。
16题:考察的是带点粒子在磁场运动产生电流,当见到北京高考出现这道题目时,让我眼前一亮,把粒子的运动和电流结合起来对于北京而言也是第一次出现的题目,如果学生在考场上过于紧张,那么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题目,可能就郁闷了,但是如果平心静气的把题目读几遍,分析一下,把能写的'公式都罗列出来,那么就可以发现其实它只是考察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的周期公式,而电流就是电量比时间,时间就是粒子偏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周期),能写出的方程也就是这几个,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所以我提醒同学们在考试时,不要看见一道没有见过的题目就直接略过,而是要把能想到的方程和涉及的知识点都在纸上列出来,有可能这个时候思路就来了,落实到纸面的字迹和图像永远比空想要来得更加的形象和具体。
17题:考察的是机械振动的知识点,也是每年必出的一道选择,以往北京出题都是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一起出现的,而今年只出现的振动图像,考察的也是比较基础的质点振动时的加速度问题,没有变型,比较常见,所以其实题目的难度和前几年高考相比是有所下降了。
18题:考察的是万有引力的知识,万有引力除了在没有出现选择题,而在第一道大题里出现之外,其余年份都出现在选择中,也是必出题目之一,今年特殊在考察了一些椭圆的知识点,以往出现在万有引力的出题点都是圆周运动,几乎没有椭圆,这道题目相当于在万有引力变轨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型,第一遍读题时可能会让一些同学比较迷糊,但是多读几遍,用排除法先把有问题的选项排掉,在仔细推敲剩余的选项正确答案也就出来了。这道题目和往年相比难度几乎一样,但是预计今年这道题目的得分率有可能不高,因为干扰选项不容易排除掉,对于万有引力知识点有漏洞的同学,有可能会选错。
19题:考察跳环问题,其实是电磁感应里的楞次定律的知识点,虽然是倒数第二道选择,但是我认为比以往要简单了,因为在北京的模考中已经出现过了这类的跳环实验题目,只要同学们了解之所以跳起来的本质是因为感应出来了电流,有了电流就有了安培力,所以环受力跳起就可以了。相信北京的同学们对于这道题目都不会陌生。
20题:一道和往年一样的信息题,需要同学们把有用的信息提炼出来,没用的删除,而有些学生就曾经问过我,在读物理题目的时候,什么样的信息是有用的,其实很简单,物理的信息题中,给出的你没有见过的公式要远比一些历史文字重要,所以一般看到信息题目,把题目里的公式看明白就可以了,这道题目也是这样,把涉及的公式列上,比如光的能量公式e=hv和电压与能的关系只能是e=uq等,和给出信息结合,一导答案既出,如果实在忘记方程,导量纲(就是单位)也是一个好办法,去年北京卷最后一道选择刚刚出过,相信对于量纲的推导同学们也不会陌生,总之只要不要被这道题目的信息吓到,冷静分析,还是可以选出正确答案的。
高考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二十一
物理,向来被很多人视为理综成绩的“杀手”。由于高中物理知识点多,难度大,导致很多人对物理产生了恐惧心理,很多同学到了高二学到电学的时候,往往就什么都听不懂了。到了高三去补课,才发现落下的东西太多,没有时间慢慢理解。最后往往只能选择放弃。
其实,单就高考来说,物理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关键是对高考考点的把握。现在北京的高中教材一共有6本书,但是考试只有13道题,而且考察的知识点相对固定,考试的模式也几乎没有改变。因此,如果能够精确把握考点和考试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迅速达到高考的要求。
从近两年的物理来看,尽管2010年的高考是课改后的第一届,但是考试考察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于2009年保持不变。总共120分的试卷,选择共八道题,占据了48分,实验两道题占18分,计算三道题共54分。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主要的考点。
选择题
选择题中,纯粹考察基础知识的题目有大概5道,从以下章节中抽取:相对论、光学、原子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交变电流。这些考题的特点是:知识点相对独立,没有综合应用,题型简单、易掌握。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只需要把这些知识点吃透就没问题了。而搞定这些知识点最好的办法,除了老师的讲解,就是做题,做历年北京市的高考原题、所有期中、期末的考试题,以及所以有区的模拟题,每章最多50道。把这些题弄明白了,考试没有理由在这些提、题上丢分。30分到手,轻而易举。
余下的三道选择题中,有两道会涉及到力学和电学的主干知识,需要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电磁感应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较强的基础知识,如果后面的大题能解,那么这两道题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最后一道选择题有很强的综合性,可能是考察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2010年的,就是考察用图象法表示物理公式。而2008、2009两年考察的是推测的能力。可以说这道题完全是能力的体现,考的是智力和应变能力,知识点倒是次要的。
高考辽宁卷试题解析篇二十二
2016年英语试题仍坚持“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原则,试题难度与2015年相比没有变化。由此我们可以科学预测,2016年高考英语试卷仍以对“语言的基本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为出发点和目的,在高考试题的题型,考察角度,侧重点,试题难度、题材的新颖度、考查的灵活度、体裁的时代性和交际性上保持原有特色。
备考攻略。
1、在语句中学习积累词汇,夯实语言基础。正确学习方法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按字母顺序把高频词语从拼写、词性、词义、词性变化、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的区别、相关短语等方面来落实词的用法,这样能把握该词和其他有关词的区别,将其和话题及高频考点结合起来,以便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融合性。
2、创新思维方法,理清研究思路。复习中要用新角度,研究老问题;用新思维,认识老问题;用新方法,观察老问题;用新思路,串联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强化学生的能力。
3、理清语法重点难点。弄清在《考试说明》中的24个语法项目和24个话题中,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名词性从句(4种)、状语从句(9种)、定语从句等高频考点,研究他们的具体考查方式和考查形式,掌握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