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纸的科学教案(汇总17篇)
教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教案的编写和实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同的教育教学实践需要不同的教案设计,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教案范例进行参考。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一
1、根据动物影子寻找相应的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明显特征。
2、有观察、发现、比较的兴趣,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动物课件ppt。
2、展板,贴有小动物的图片。
3、塑封的小动物影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再现经验。
1、小朋友,你喜欢哪个动物宝宝?为什么呢?
(幼儿发表自己的的想法,如:小猫,追问:你喜欢小猫什么呢?)。
2、小结:动物宝宝很可爱,还有很多的本领呢。
二、情景导入,感知特征。
1、今天,草地上来了一群小动物,想和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是谁呢?
它们躲在哪里?请你仔细找一找,再和好朋友说一说。(幼儿相互交流,自由表达。)。
2、提问:你找到了谁?它躲在哪里?(我看到了小兔,在草丛里)追。
问: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兔呀?(长耳朵)。
我们大声地把小兔请出来吧!小兔小兔,快出来吧!
我们来学小兔。小兔小兔真可爱,长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
3、提问:大象在哪呢?我怎么没看见?
你们找对了,真的是大象。大象有两个大耳朵,象扇子;四条腿粗粗的,象柱子;小尾巴,细细短短的,象个小辫子。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象大象真可爱,长长鼻子甩一甩,吸足水儿洗个澡。
(小鸡嘴巴尖尖的,小鸭嘴巴扁扁的)除了嘴巴,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它们是小鸡和小鸭呢?
(小鸡的脚像树枝是分开的,小鸭的脚上是连起来的)。
小结:我们可以从上往下看,小鸡、小鸭的嘴巴、身体和脚长的不一样。
为什么小鸭的脚趾都连起来呢?(小鸭会游泳,小鸡不会)。
原来小鸭脚趾连起来,叫蹼,当小鸭在水里游泳时,蹼就像船桨一样帮助小鸭划水。
叽叽叽、呷呷呷,小鸡小鸭唱着歌来了。
我们也来学一学。小鸡小鸡真可爱,尖尖嘴,细细脚,唱起歌来叽叽叽。
小鸭小鸭真可爱,扁扁嘴,水里游,走起路来摇啊摇。
小结:刚才,宝宝们看到动物的影子就找到了小动物。
三、配对游戏,迁移经验。
那里有好多的影子,请宝宝们去找一找,看看是哪个小动物的影子,找到了就送到它的身边。
2、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小动物进行配对游戏,教师巡视观察。
你找到了谁的影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根据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解决或验证。
学一学小动物的各种动作,看看它们的影子是不是也会变。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二
把塑料薄膜用橡皮筋平整地固定在塑料盒上面。
将一些碎纸屑均匀地撒在塑料薄膜上。(见“看不见的声波图)
将录音机放在塑料盒旁边,让录音机的喇叭正对着塑料盒,打开开关,不断调整音量,让幼儿观察纸屑的变化。
指导幼儿缓慢调整音量,不要让声音突然变大,不要让幼儿长时间将音量开到最大,以免影响幼儿的听力。
播放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幼儿观察纸屑的变化。
建议使用音箱代替录音机,效果会更明显,或将纸条贴在音箱上观察纸条的变化。
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录音机的声音会引起周围空气微粒的振动,当振动的声波向外传播时,碰到了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在受到声波的冲击后也振动起来,所以塑料薄膜上的纸屑也会跟着动起来。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三
1、用摸、闻、观察等方法,感知水果的外部特征。
2、能用相应的词汇描述水果的颜色、形状及味道。
3、品尝水果,喜欢吃各种水果。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水果实物、神秘箱(自制)、ppt课件。
配套课件:小班科学课件《水果点点名》ppt课件
一、出示ppt礼物盒
宝贝们,今天老师给宝贝们准备了礼物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礼物盒图片)
1、展示所有水果图
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水果?
(葡萄、梨子、西瓜、猕猴桃、杨桃、菠萝、火龙果)
2、分别出示水果图片,说出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像什么)。
小班数学教案《水果点点名》含ppt课件
三、探究水果的吃法
宝贝们,刚刚我们认识了,观察了,也触摸了这些水果宝宝,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水果宝宝的正确吃法(出示打开水果的图片)。
四、活动结束,品尝水果
一起品尝,说一说水果的味道。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四
1、通过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认识菠萝的特性。
2、在观察、交流中,了解削菠萝的正确方法。
3、幼儿在活中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人手一个菠萝,一份削好的菠萝。
2、菠萝拼图四张,观察图片一张。
一、猜谜语,回忆感知菠萝的特征。
1、猜谜。
师:“今天我们小六班来了一位水果客人,想知道它是谁?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谜,发现这种水果是菠萝。
2、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猜出它是菠萝的?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我们发现菠萝。
二、玩菠萝,感知菠萝外部特征。
3、玩菠萝。
幼儿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充分探索菠萝的特征。
4、讲菠萝。
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字卡。
(菠萝的皮很粗糙,摸上去有刺,叶子上有刺,叶边有锯齿,硬等)。
5、削菠萝。
菠萝为什么又重又硬?它里面到底藏着什么?(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
请出水果超市的叔叔,当场示范削菠萝――观察第一步:去表皮,第二步:去疙瘩。
在看削菠萝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因为菠萝表皮又厚又硬,凹凸不平,所以要用特殊的工具来削。
三、吃菠萝,品尝菠萝果实的味道。
1、泡菠萝。
师问:菠萝削好了,我们可以吃了吗?
为什么切好后菠萝必须经盐水浸泡才能吃?
2、吃菠萝。
幼儿品尝,讲出味道酸酸的,甜甜的。
小百科: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亚马逊河流域一带,16世纪从巴西传入中国。现在已经流传到整个热带地区。其可食部分主要由肉质增大之花序轴、螺旋状排列于外周的花组成,花通常不结实,宿存的花被裂片围成一空腔,腔内藏有萎缩的雄蕊和花柱。叶的纤维甚坚韧,可供织物、制绳、结网和造纸。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五
1、探索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体验玩风车的乐趣。
2、能用清楚的语言描述自己玩风车的感受与发现。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风车。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风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引导幼儿拿着风车,自由地跑跑、走走,体验转动的乐趣。
2、提醒幼儿观察快跑的时候风车会怎么样、慢走的时候风车又会怎么样。
二、探索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风车动起来的?
2、鼓励幼儿边说边示范自己让风车转动的方法。
3、小结: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如拿着风车跑、走、摇吹等。
三、自由探索让风车转得很快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风车转得更快的?
2、小结:让风车转得更快的方法有快跑、快走、使劲吹……。
四、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评价。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六
1、通过观察一组物品的色彩、图案等细节发现相同的物品,并将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能按教师的指令操作,并愿意边操作边讲述。
3、乐意参与数学活动。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教具:5张小熊的图卡(颜色和装扮各不一样)贴在教师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口袋的围裙(当作一个小熊的家),透明文件袋4个(分别当作其他小熊的家)贴在4张大椅子,幼儿操作大图。
学具:每人2张小熊图卡(1张是大家和教师一样的.小熊,还有一张分别和教师的其他小熊图片是一样的),幼儿用书,彩笔一支,人手一个小篓子。
一、热身游戏:找小熊
1、教师:"我身上藏了许多小熊,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2、教师念儿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里?"请个别幼儿找出来。
3、教师将找到的小熊图卡展示在展板上,请大家向小熊们问好。
二、问题解决
1、教师戴上贴有小熊标记的围裙,请幼儿找出和围裙上一样的小熊。
教师:"这是小熊的家,请你们找出一只和它一模一样的小熊。仔细看一看,比一比,它们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教师引导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3、请幼儿在自己的篓子中找出和围裙上相同的小熊并将小熊送回家,教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4、出示另外的4只小熊的家,请幼儿仔细看一看小熊家的标记,并将自己的小熊送到和标记相同的家里,教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5、集体检查:看一看每个家里的小熊是不是相同的。
三、操作练习
1、出示挂图,介绍操作内容与方法。
教师:"麦斯一家都有自己爱吃的东西,看一看他们手上拿的,再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食物?""请找出和她们手上一样的东西,然后用一条直直的线把它们连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提醒幼儿从点点开始到连线。
3、师幼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教师出示一张正确的操作题,请幼儿检查自己的操作是否和教师展示的一样。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77页。
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
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七
2、对探索动物过冬方式感兴趣知道关心、爱护动物。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胆探究和实验。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课件、动物过冬方式的卡片。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二、听故事了解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
2、归纳出几种动物的过冬方式根据故事中的内容,出示相应的过冬卡片和动物卡片。
3、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小动物们很聪明,它们为了能生存下去,都有自己度过寒冷冬天的方式。有的给自己换上厚厚的毛、有的在洞穴里冬眠、有的准备过冬的粮食、还有的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
三、通过操作了解更多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2、出示蜜蜂、蛇、丹顶鹤、狮子等小动物,幼儿互相讨论"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请幼儿讲述讨论结果共同归类。知道还有一些动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欢运动。躲藏--蜜蜂、蚂蚁(老鼠)等;(幼儿用动作表示"躲藏")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蜗牛、蚯蚓)等;(解释: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动的意思)迁徙--燕子、雁、丹顶鹤等;(解释:迁徙就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意思。)。
4、幼儿操作,给动物与它过冬方式连线,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动物过冬方式的了解。
四、教师总结表扬一些不怕冷的小动物如:啄木鸟,在寒冷的冬天也出来工作,为树木除害虫。
与家长进一步探索小动物过冬的一些方式。
这节课通过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其实动物也很聪明,为了能生活下去,不让自己饿死、冻死,都有度过寒冬的方式,还丰富了词汇。让幼儿更懂得怎样去爱护动物。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幼儿观察一些事物,多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八
1、培养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的一种颜色,产生探索周围事物颜色的兴趣。
1、红、黄、蓝颜料,蜡笔;
2、瓶子12个,24个盖子,圆图形若干。
一、活动导入:引出主题,通过教师指导让幼儿认识三原色。
1、宝贝们,翁老师手上有什么(瓶子)?瓶子装了什么(水)?现在,翁老师要变魔术了,把瓶子里的水变成另一种颜色,你们可仔细看了,只要轻轻一摇,变成了什么颜色(红色)?请小朋友从椅子下面拿出瓶子,轻轻一摇变成了什么颜色。(把瓶子放在椅子前面,请几位幼儿说说)。
2、扩散思维活动,让幼儿发挥想像力,充分感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颜色。请幼儿在教师里到处寻找跟自己手上瓶子颜色相对应。
二、教师示范实验过程:教师变魔术,幼儿观察瓶子中的颜色。
出示红色瓶子,换另一种颜色的盖子盖好,轻轻一摇变成礼物什么颜色(橙色),教师做记录并讲解。
三、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一回小魔术师,请你也变一变:
将幼儿分2组,每一组一个筐子,10个不同颜色的盖子,每人一张记录表。
拿着你们的瓶子去后面的桌子,自己选一个喜欢颜色的盖子,盖上瓶子轻轻一摇,并仔细看是什么颜色,并在纸上做好记录。
2、幼儿大胆操作,教师从旁边指导,与互相讨论。当黄色和红色变出橙色时,或者蓝色和红色变出紫色,还有黄色和蓝色变出绿色。
3、展示作品:填好记录,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颜色变出来的。
四、活动延伸: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磁铁吸铁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铁两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2、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
3、巩固学习操作的记录方式,通过记录提炼认知经验。
活动准备:
人手三块磁铁(一个彩色磁铁,两个环形磁铁),两份记录纸,红蓝蜡笔和贴贴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活动课题。
1、小朋友,你们猜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朋友是谁? 2、(老师出示彩色磁铁)你们瞧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在哪里见过它呢?请你们来说说看好吗?它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呢!它找到好朋友的时候会和好朋友紧紧地吸在一块儿。你们猜黑板是不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如果是他的好朋友就画上蓝点,如果不是它的好朋友就画上红点。
3、出示第一张记录纸。彩色磁铁还想找朋友呢,猜一猜哪些东西会是它的朋友呢?到底这些东西是不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并且把它记录下来。
4、 集中。你发现哪里有彩色磁铁的朋友?(总结出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
二、引导幼儿发现探索磁铁的两极。(正极。负极)
1、彩色磁铁能和铁做的东西做好朋友,那它能和环形磁铁做好朋友吗?是不是环形磁铁的两个面都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呢?我们来试一试 。交流幼儿的发现。
2、我们发现环形磁铁有一面是彩色磁铁的好朋友,一面不是。那我们怎么记录下这个发现,告诉大家哪一面是彩色磁铁的朋友,哪一面不是呢?(引导幼儿在是朋友的一面贴上蓝色笑脸不是朋友的一面贴上红色笑脸。)
3、幼儿根据实验在两个环形磁铁上贴上相应的即时贴。老师验证幼儿贴得是否正确。
三、引导幼儿发现磁铁两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2、出示第二张记录纸,蓝点和蓝点的一面会是好朋友吗?红点和红点的一面会是好朋友吗?红点和蓝点的一面会是好朋友吗?幼儿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3、到底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4、集体。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引导幼儿总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四、结束。今天我们用磁铁玩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还会用磁铁怎么玩呢?幼儿自由玩磁铁。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十
设计意图:蛋是幼儿每天都要吃的食物,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好教材。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与蛋宝宝做游戏——发现蛋的特点——找出鸡蛋和鹌鹑蛋的异同点——尝蛋的活动,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蛋的兴趣。
2、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鸡蛋、鹌鹑蛋若干,母鸡和鹌鹑图片各一幅,小花若干。
活动进程:一、寻找蛋宝宝并与蛋宝宝做游戏。
二、知道鸡蛋和鹌鹑蛋的外形特征。
提问:刚才是怎样与蛋宝宝做游戏?
蛋宝宝为什么可以滚动?搓蛋宝宝时有什么感觉?它们的妈妈是谁?
三、游戏:给蛋宝宝送红花。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蛋宝宝?为什么?
四、找出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提问:鸡蛋与鹌鹑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结:鸡蛋与鹌鹑蛋的相同之处:都有蛋黄和蛋白、蛋壳,都是椭圆形,都有营养,都可以进行孵化。
鸡蛋与鹌鹑蛋的不同之处:大小不同,蛋壳上的花纹不同,妈妈不同,孵化出来的宝宝不同。
五、自己剥蛋壳并品尝蛋宝宝。
延伸活动:区分熟蛋和生蛋。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十一
户外活动时,幼儿对滑梯下的一只蝙蝠产生了兴趣,并且发现幼儿对许多的小虫子兴趣浓厚;而对院中的小树、常青树却不知爱护,经常采树叶,摇晃小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都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但小朋友却没有真正深入地了解过它们。因此,我们采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通过形象直观的方法,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初步了解并区分生活中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爱护生命,结合本月主题活动《感官总动员》我设计此次活动。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1、多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
2、若干小贴纸标志:哭脸和笑脸。
3、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
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
(1)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
2、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标志,笑脸代表有生命,哭脸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粘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粘贴上哭脸。
(2)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毛毛虫被粘贴上了小笑脸,滑梯、秋千、垃圾桶被粘贴上了小哭脸。
3、共同讨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及其概念。
(1)共同探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根据幼儿的分类结果,引导幼儿分别说出寻找到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特征。
(2)教师进行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带幼儿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4、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
(1)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2)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5、延伸活动:
看幻灯片。感知巩固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十二
1、通过玩水,发现有的材料能浮在水面上,有的材料能沉在水里。
2、在玩水发展幼儿对操作的兴趣。
盛水的大盆3—4个,内装有半盆水;每人一个塑料筐,内有多种材料(小积木。塑料玩具。玻璃球。铁夹子。木夹子等)
1、介绍各种材料,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引导幼儿边玩边说说自己的发现。
(1)组织幼儿谈话,问幼儿玩水时发现了什么。
(2)根据幼儿的发现,教师请幼儿再玩一次,看是否是这样?(不同的材料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建议: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十三
在“动物大世界”的主题开展过程中,孩子们特别关注动物本领,并查找了资料,了解动物的独特本领。鉴于此,合设计了本次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猜测与讨论,将幼儿在个别探索中的零星经验进行归纳梳理。
1、通过“动物集会”的讨论,了解一些动物的特殊本领。
2、依据已有经验进行比较筛选,并能用语言和其他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
森林背景图一幅,动物图片若干。(长颈鹿、大象、猎豹、猴、孔雀、鹰)
一、选项目
1、出示背景图和动物图
2、提问:
3、记录:请幼儿用简单的符号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提醒他们要让记录既简单又能让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然后请幼儿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理由。
交流:动物如果按照你们的想法参加比赛,能不能得第一名?为什么?
3、小结:原来小朋友都找到了动物最特别、最擅长的本领。所以,如果动物能参加这个项目的比赛一定能得第一名。
二、选对手
1、动物都报名了,可每个项目只有一个动物报名,能不能比呀?为什么?
2、动物们比不起来怎么办?你为那个动物选了谁做比赛的对手?为什么?
三、森林大比武
设计一个动物都能参加的比赛,分别说说比赛的规则。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十四
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神奇的宝贝,你们知道是谁吗?
(一)出示两只轮子,引起兴趣
1、你们看这是什么?有几只? 2、你见过的两只轮子的车吗?是什么车?
小结:两只轮子的车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
过渡:还想接着往下看吗?
(二)出示三只轮子
1、你们看这里有几只轮子? 2、三只轮子是什么车?
小结:三只轮子的是三轮车
(三)出示玩具车
1、这是一辆什么车?这辆车有几只轮子? 2、出示四只轮子,四只轮子有些什么车?
小结:四只轮子的有轿车、警车、消防车、公共汽车等等
二、讲讲玩玩:知道车有了轮子会滚动
1、讨论:为什么这些车都要有轮子呢?
2、你们想不想开开自己带来的车?(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车有几个轮子)
3、幼儿开开自己的车,开完后将车按轮子数量放进不同的停车场
总结:原来我们刚才看见的车和你们玩的车都是有不同数量的轮子组成的,有了这些轮子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开。
你们玩得开心吗?还有很多宝贝也想出来和你们见见面,我们请他们出来好吗?
1、你见过这么多轮子的车吗?
2、平时请你们爸爸妈妈带你们一起找找看哪些车有这么多的轮子,好吗?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白盐和白糖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糖、盐、杯子
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镜子里的我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和参与照镜子游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乐意照镜子,积极参与照镜子游戏活动,对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并用过镜子。
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3、“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师: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4、引导幼儿开展“照镜子”的游戏活动。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气味真正多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尽可能的提供有各种气味的物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闻)
(3)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4)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3.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1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诉大家。
2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幼儿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4.总结
讨论怎样保护鼻子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 感觉,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活动延伸】在娃娃家的厨房里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制成“气味瓶”,让幼儿辨别各种气味,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小班科学活动:圆形滚得快
活动目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圆形积木比方形、三角形积木滚得快的现象。
2、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发展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筐、筐中有长方、圆、方、三角积木各一块。
2、圆柱体铁罐、铅笔、电池、玩具轮子等能滚的物体若干。
3、活动前搭好每人一组斜板。
活动准备:
一、组织幼儿操作和观察:
1、小朋友你们喜欢滑滑梯吗?
2、许多积木也想来滑滑梯,看看是哪些形状的积木?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并提出下一步操作要求:
1、圆积木、方积木、三角积木滑滑梯是不是滑得一样快?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讨论:
1、刚才你的积木滑滑梯比赛时,谁滑得最快?
2、老师也来玩滑滑梯比赛,请小朋友当裁判,看谁滑得最快。
3、老师总结:
圆积木比方积木、三角积木滚得快,也滑得快。所以,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多是圆圆的,这样就开得快了。
六、延伸活动:
1、老师这儿还有许多玩的东西,请你们每人选一样能滚得快的东西。
2、你选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滚得快的?
3、请小朋友把你选的东西拿到下面的大滑滑梯上去滑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颜色对对碰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
2、红、黄、蓝三种颜料水各10瓶、一次性塑料杯、色卡、毛巾、纸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小蓝和小黄》导入
二、投放蓝色、黄色颜料瓶,请小朋友动手验证,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会变成绿色。
1、请小朋友分组,进行配色活动。(做好常规要求)
2、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三、再投放红色颜料瓶,请幼儿进行配色游戏,感知多种配色方案
1、请小朋友分组,进行配色活动。(做好常规要求)
2、请幼儿交换场地,进行另一种配色活动。
3、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四、到室外找颜色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十五
1、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观察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分享的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每组一只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
1、用触觉箱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请幼儿摸一摸箱子里装的水果。
提问:"请你摸一摸,告诉我里面装了什么水果?"
2、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的?
(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可与苹果进行比较)?
(3)闻一闻:橘子有什么气味?
3、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1)请幼儿讨论: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
(2)那我们怎么把它打开呢?
(3)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橘子,观察橘子的内部特征。
提问: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颜色的?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一瓣一瓣像什么?
4.品尝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说说品尝后的感觉。
活动结束后,教师画一棵轮廓树,让幼儿将剥下来的橘子皮撕成小块,贴在橘子轮廓图上,制作成一幅橘子皮画,将橘子皮画贴于橘子树上,做成一棵橘子树。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十六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经常会碰到各种分类的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随身物品分类、给生活用品分类等等,虽然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要求,所以想通过这一节《颜色分分类》的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主动进行物品分类,并能延伸到生活中的各种分类。
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能按物体的红、黄、蓝颜色分类。
2、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3、乐意并愉快地参与到分类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1.活动重点: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能按物体的红、黄、蓝颜色分类。
2.活动难点:初步感知的分类的方法。
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猪贴纸18个。
2、歌曲《找朋友》。
3、课件。
一、导入部分(故事导入)。
二、展开部分。
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学习分类。
(1)出示红、黄、蓝三个房子,引导幼儿说出房子的颜色。
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漂亮房子的主人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拿出红、黄、蓝三只小猪,请幼儿说出小猪的颜色。
现在三只小猪要回家了。小红猪回到了自己的小红房子里(教师边说边将小红猪贴到小红房子里)因为小红猪是红色的,所以它的房子也是红色的。
提问: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黄猪的家是什么颜色的房子?小蓝猪呢?
(3)请幼儿将小黄猪放进小房子里,将小蓝猪放进小房子里。
2、“小猪找朋友”
(1)再次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猪,请幼儿分别说出小猪的颜色。
(2)请所有的幼儿贴上小猪的贴纸。
(贴相同颜色小猪的小朋友是好朋友,现在,请所有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听音乐,找一找你的好朋友在哪?音乐停止和他手拉手站在一起。)。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3、玩具分分类。
哎呀!老师突然想起来,今天猪妈妈在打扫房间的时候不小心把小猪们的玩具弄乱了,想请我们的小朋友帮忙整理一下,将相同颜色的玩具放在一起。
指导幼儿进行红色、黄色、蓝色的玩具分类。
三、结束部分。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知道将相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这就是按颜色分类。
今天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大一个本领,区域活动的时候请小朋友给我们建构区的玩具也按颜色分分类,还可以自己想一想别的分类的方法,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
小班纸的科学教案篇十七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教学过程: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
老师:“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老师:“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
老师:“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
老师:“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
(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老师:“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
(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
老师:“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3、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老师:“糖好不好吃啊?张开嘴巴让我闻闻,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们的牙齿里面去了,牙齿里面藏着糖会怎么样啊?那我们吃完糖以后应该怎么样啊?所以,我们吃完糖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