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通用18篇)
教案是教师为备课和教学设计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想要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案编写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一
1、 会认14个生字,会写“弱、应该”。
2、 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 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体会萨沙不甘为弱者,有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对子:美对丑,爱对恨,……
学生做对对子的游戏:索取——奉献 热忱——冷漠 光明——(黑暗)白天——黑夜 开心 ——难过 喜欢——讨厌 强大——(弱小)
出示词语:弱小。学习生字“弱”,注意翘舌音。
师:你觉得什么是弱小?(指名说)
2.小朋友们对“弱小”这个词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们来看看书上又是怎么来说“弱小”的。
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思考: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怎样才是最弱小的?并用“——”画出来。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带拼音的(“萨沙 托利亚”可多读几遍,“末”和“未”要注意区分,“铃、倾”是后鼻音,“掀”读准字音)
b、去掉拼音
开火车读 齐读
1.检查提出的问题:怎样才是最弱小的呢?
指名回答。出示句子: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师相机点拨)
2.你读了课文,你觉得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再快速地读读课文。
(学生有的说蔷薇花,也有的说萨沙,师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不同说法)
随机板书:萨沙 蔷薇花
(一)、学习3——6段
师:有小朋友认为萨沙最弱小,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前面的课文
课文当中那句话会让你觉得萨沙是弱小的?
1、引导学生找出句子并出示:
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从妈妈和托利亚的动作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妈妈和托利亚的眼里,萨沙是最弱小的)
2、而萨沙又是怎么想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对话。
出示片断:
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妈妈回答说:“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萨沙又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
请一名小朋友站起来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萨沙是怎么想的?
相机指导: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这句话让你读懂了什么?“不解”说明他怎么样呢?(不理解,很奇怪)
萨沙为什么会很奇怪呀?妈妈的回答又让萨沙产生了新的疑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你觉得这个时候萨沙内心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不服气 不甘心)
再自己好好读读,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萨沙内心的想法。
3、学生练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
(我不是最弱小的!)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萨沙会觉得自己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才会很自信地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出示课题)齐读。
既然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谁又是最弱小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讨论。
5、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生字,你记住它们了吗?
6、生字小朋友都记住了,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萨沙内心的不服气,一起来读读3——6自然段。
2、出示“应该、弱”,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这三个生字。
3、学生说说怎样写。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板书设计: 7、我不是最弱小的
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萨沙 蔷薇花
在本次教研组的磨课活动中,我们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通过商量,选定了《我不是最弱弱小的》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作为磨课的内容。
我们选这篇课文的主要原因是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着、爱护着。
有了爱,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
在前两次的磨课中,在教案的设计上主要是体现在理清两条主线,一是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二是风雨前后蔷薇花的对比。
通过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谁是最弱小的?”来引发学生的争议:萨沙和蔷薇花,从而深入到课文中去,把这两条主线落到实处。
于是在第三磨中对前两次的教案设计进行了删改,最主要的是把先前设计到的两条线删减为一条,在第一课时的引领当中最主要的还是要把重点放到研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上。通过萨沙和妈妈的对话,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本文的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来出示课题,这个时候学生们都知道“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说出了萨沙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当时的他是很自信的,小朋友们和萨沙一样,也会很自信来读好课题,理解课题,这样的设计安排真正使这个课题取到了题眼的作用。
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要引导用心体会,并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表达其中的感情。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4、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读通课文,讲述故事。
1、检查预习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2、讲述故事
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读第一段。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时间:假日地点:森林天气:闷热人物:一家人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六、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
(2)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外国家庭的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
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学习第3—8小节。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a)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8小节。
14、讨论反馈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2、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五、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来。
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品读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
2. 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3.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理解体会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2课时
第一课时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并识写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理解词语,学会给课文分段。
理解词语,概括段意。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题,理解“弱小”(对比比较“弱小”)
检查预习:“我”指谁?
萨沙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2.理解词语: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说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4.造句。
附近……
芳香扑鼻……
三、检测评学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写一写雨中的景象。
四、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摘录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尝试写一写身边景物。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弱小
萨沙证明自己不弱小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四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一、游戏导入(对对子游戏),激活思维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5、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6、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7、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五
1、 会认14个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 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难点:末-未的区分;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古筝曲。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可以说弱小的( ),弱小的反义词是?(强大)。
3.课文中我指的是谁? 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通、读顺。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呢?预设:(弱小、闷热、蔷薇、聊天、低垂、娇嫩、纤弱)
3、你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吗?
a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b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c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细读课文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1)讨论
时间:假日 天气:闷热
地点:森林 人物:一家人 事件:一家人到郊外游玩
这种写文章的方法把事情交代的很清楚,在我们写日记或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学着这样来写。
(2)出示森林的美丽图画:你在图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象?你能用朗读把这些美好的景色表现出来吗?(生读)
四、 写字指导
1、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2、末字,可与未字进行比较,应该采用扩词等多次复现的方法来区别。
3、芬、芳二字可以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应太长,两竖下方可以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扑、托、摸都是提手旁的字,可以结合以前学习过的写法来指导。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讲评指导。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和14个生字交了朋友还记得吗?(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课文中有些词语也非常好可离不开这些生字。(出示词语,男女生配合读,师生合作读)这些生字藏到别的句子里还认识吗?(出示含有生字的三个句子,周末我在那芬芳的气息随风飘荡,指名读句子。
二、学文
2、回过头来我们看看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读一个课题简短的几字你们就各有各的读法,那究竟怎么读才能表达萨沙的心情呢?学完课文你们一定会有新的体会。拿出课本,把书打开。
3、在美丽的森林里,空气清新,一朵弱小娇嫩的野蔷薇引起这一家人的注意,特别是萨沙的注意,文中写野蔷薇的句子在哪呢?需要我们自己去找。请你们把描写野蔷微的句子画下来。说一说。(指名)
预设:
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1)教师可抓住簇拥第一朵让学生感悟萨沙虽然那么小,但他多么善于发现,关爱身边的小事物。
(2)同学们,就让我们当一回善于发现,关爱小事物的萨沙吧!
朗读萨沙的话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
出示句子: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比较异同。说说自己的感受。
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轻轻地写出了萨沙关爱蔷薇花,深怕自己不小心弄坏了蔷薇花的怜爱之情。
4、两次描写野蔷微,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预设:
生:雨前的特别有劲,雨后就没劲了。
生:第一段特别高兴,第二段不高兴。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高兴为什么不高兴。
生:第一次是第二次是大雨打掉了两朵花辩
生:雨前特别漂亮,雨中虚弱。
生:雨前特别美丽,雨后不那么美丽。
师:带着我们的体会来读这段一定特别有味。
师:你读得太动情了还加上动作,你读得太好了,我不敢读了。
好了,被大雨打掉的野蔷微应该怎么读呢?我想来读一读,行吗?
生:不行。
师:那你来读。
生读:
师:我还跟你比赛。
师读。
生2读。
生:我想拿一把雨伞给它。
生:我想拿木棍搭个房子。
生:让雨停了。
5、萨沙是怎么做的?把描写萨沙做的动词用圆圈画出来。
比较句子:
(1)萨沙掀起雨衣,遮在蔷薇花上。
(2)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
6、萨沙和你们一样,他也要像你们一样保护弱小。我们快速读课文,让我们看看萨沙说了几句话。(生快速读,指读)
7、声音亮起来了,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同样是萨沙的三句话,意思一样吗?(小组讨论)第一次怎么样?是呀,他用不服的语气跟妈妈说,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你体会得真好,能读出这种语气吗?(生读)
预设:
师:第二次问话体会很好。那第一次呢?
生:萨沙不知道的问他,
师:不知道就是
生:不明白不理解。
师: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把雨衣给我呀。谁来读读?
生读:萨沙不解地问妈妈:
师:读出了疑惑不解的语气。那最后一次呢?
生:就是说我不是最弱小的了。
师:你似乎还是弱小的。
生再读:
师:你似乎有点勇敢了
生再读:
师:你不是,你不是弱小的。
师:萨沙从不理解不服气到什么了呢?
生:勇敢。
师:心情能勇敢?我现在不是最弱小的了,我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
师:由不理解不服气,到证明自己最勇敢的。能读好这三次问号吗?
生:能。
师:我有一个小建议,找你的同学读读,找找不足,提提意见,争取读得好一些。
小组读。
师生合作读。
师:想读吗?
生:想。
师:咱们这样读,在小组里分角色读,怎么分工呢?
生:妈妈、萨沙、旁白。
师:好,现在开始小组读,哪个小组读得热烈,我就找哪个小组读,我要开始观察啦。
各小组热烈地读了起来。
师:哪个小组读得好?指名读
师:尝到了展示自己的滋味吗?
生:尝到了。
师:什么滋味?
生:高兴。
师:好,谁再来展示一下。这回可是读全篇课文。
生读。
师:你们读得真好,下面我们回到课题上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萨沙呢?连读三遍课题。
8、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吗?说说看?
预设: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有一次我们家来了个三个月的婴儿,我扶着他走路。
师:三个月你就扶着他走路,你真伟大。你成功了吗?
生:成功了。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家有只小狗老欺负小猫,每次他欺负小猫的时候我就说他。
三、总结全文
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生活中,同学们在今后的也应当像萨沙家人那样自觉保护弱小者。
四、写字
上节课我们学了六个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六个字,来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示:利 铃 应该 夏
学生写字,老师指导并检查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雨衣
妈妈 托利亚萨莎
作业设计:
1、 听写生字。
2、 积累两处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3、 把帮助弱小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六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讲的是国外的一个故事:一个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哥哥托利亚,弟弟萨沙)来到森林中的一片空地玩,突然一场大雨袭来,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五岁的弟弟萨沙,妈妈还告诉萨沙:如果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可萨沙不这样认为,他以自己的行动(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这篇课文中内容比较浅显,因此我首先把读通读顺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抓住萨沙的几句话感悟人物心理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我通过预习、范读、指读等方法完成此教学环节,然后抓重点语句,体会萨沙的心理,从而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后面我设计了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萨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质,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萨沙家庭中的一员,在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的同时,赏读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萨沙一家人行为的描写,让人物的言行有一个无比美好的背景:广大的森林中间,宽阔的旷地边缘,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披盖着梅红色的雨衣,一家人在滂沱大雨中谈笑风生、情深意浓……伴着优美的音乐,在人情人境的朗读中感情得到升华,人物的品质行为得到内化。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七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4、加强词语积累运用的习惯。
1、生字认读,课文的朗读。
2、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从平实的对话中,感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生字卡、积累词语的小黑板
2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可萨沙才五岁,他却自豪的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指导弱的书写:两个弓字的头短身长,注意点、提的穿插。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再读课文,读通课文,争取不添字不漏字。
3、在课文中还藏着好多生字伙伴,你能找出来介绍给大家吗?
(孩子们教读生字,随着孩子的教读出示生字词卡片)
你还能向大家更仔细地介绍这位生字朋友吗?
(鼓励孩子为生字组词,解释字义、词义,提醒读音,记忆字形等等)
4、在识字中穿插写字指导
(1)如孩子提出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在正音时指导后鼻音铃的书写:左窄右宽,撇穿插在金字旁第二横下,令不要少写一点。
(2)如孩子提出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在识记后可指导书写芬、芳二字的书写: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3)如果孩子八末末二字进行比较,也可由学生在此进行末字的书写指导
(以上的书写指导,不益每个字都进行,本课时只着重指导好几个,练习好几个)
5、请几位勇敢的同学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们读得怎样。
1、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打星评价。
2、听读后思考回答:为什么萨沙自豪地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3、提出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朗读体悟,积累运用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够给小伙伴们说一说?
1、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花)
这个故事中有一件联系所有角色的.东西,是什么?(雨衣)
2、雨衣是什么天气才用呢?请大家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打雷、下雨得词句,或者描写其它天气的词句。
3、下雨了,雨衣对每个人都需要,而这件雨衣却在怎样传递呢?找到三自然段中写传雨衣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妈妈――托利亚――萨莎
5、当雨衣传给萨莎后,他和妈妈有一段对话(4-7自然段),你和同桌分角色,相互交换读一读。
指名几组读,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相机指导问句的读法。
(第一个问句要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第二个问句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6、听了妈妈的话,萨莎怎么做的,读8、9自然段。它把雨衣传给了谁,为什么?
板书:蔷薇
你觉得萨莎在传递雨衣给蔷薇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7、小结:大雨中的野蔷薇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正是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1、本文中除了刚才我们提过的好词佳句外还有不少,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评一评谁读得好。(相机指导一、二自然段的朗读)
词语积累。
森林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娇嫩 弱小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2、咱们也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吧。
在做卡片时指导上课时没有完成的生字书写指导。
3、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我不是最弱小的
雨衣
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
关爱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八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游戏导入,激活思维。
(对对子游戏)。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5.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6.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7.课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2.想象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
板
书
设
爸爸妈妈 关爱 托利亚 。
保护 萨沙 。
蔷薇花。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九
教材简析:
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设计策略: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 :
一、游戏导入 (对对子游戏),激活思维。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5、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6、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7、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十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
会用芳香扑鼻、附近造句。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一样,自觉保护弱小者。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
我指的是谁?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轻声读课文,画出生词,读准字音。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指名读生字词。
齐读。
理解词语。
蔷薇 聊天 聚精会神 大雨如注 娇嫩纤弱。
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
聊天 滂沱 旁边 芳香扑鼻。
附近 蔷薇 闷热 大雨如注。
细读课文。
自读第一自然段,想象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讨论:
时间: 假日 天气: 闷热。
地点: 森林 人物: 一家人。
小结。
默读课文第二段。
用“ ”画出描写森林美好的句子。用“ ”画出萨沙一家人相让雨衣的句子。
讨论后出示句子。
看图理解大雨如注。
用芳香扑鼻说话。
当大雨如注的时刻,萨沙一家人是怎样相让雨衣的?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理解妈妈的话。
萨沙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是怎么做的?
用 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
理解滂沱大雨 娇嫩柔弱。
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
朝着 走去。
萨沙 (保护) 蔷薇花。
掀起 盖在。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书写本课的生字,巩固学过的字词并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工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把字写工整、美观。
教学关键:指导、范写。
学情分析:学生对汉字的书写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本课旨在训练学生更好地掌握写字技巧。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大屏幕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说)。
3上节课学过的字词还记得吗?下面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件出示词语:弱小 周末 萨沙 托利亚 铃兰花 簇拥 随风舞动 掀起 娇嫩 递给 倾盆大雨 聊天 芬芳扑鼻)。
4师:读得真熟练,在这些词中,你觉得哪些词比较喜欢,想把它积累下来呢?(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
5师:老师觉得你们积累的这些词都挺好的,课下把它写在你的积累本上,好吗?
6师:刚才,在词语中你们的生字读得很准,如果离开了词语,你还认得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弱 末 萨 托 铃 簇 随 芬 芳 聊 倾 递 娇 掀)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7师:老师知道,咱们同学最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了,接下来,老师就给你们这个展示的机会。先回忆一下,课文中有几个角色需要我们读出来呢?(萨沙 妈妈 旁白)谁愿意读?(指名读)提示:要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当好小评委。
8学生评价。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扑 托 摸 利 弱 末 夏 芬芳 应该(指名读、齐读)。
2师:“芬芳 应该”这四个字是以词语的形式出现的,你也能给其他几个字组个词吗?(学生自由组词)。
3师:仔细观察这些字,在字形上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回答)。
4师:那么,这些字在田字格中应该怎样书写呢?(打开书30页)学生观察、汇报;师根据学生所说相机板书“夏”字。(学生书空)。
5学生在书上书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写好后自评、组评。
7生修改后再写一个字。(师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三、总结:这节课,你们学得很认真,希望能继续坚持下去。
假日里,天气闷热,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父亲、母亲、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
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萨沙问道:“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妈妈笑着回答说。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十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2、学习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培养学生不甘弱小并自觉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听完孙校长的讲座,回头再读看似简单的教学目标真的是漏洞百出,就像以上的“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之类,完全是把教师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另外,目标的设定必须在教学中有体现并完成,而我的这节课却由于时间关系出现了此类严重的问题,让目标2成了“聋子的耳朵”。)。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悟萨沙的心理活动,能以不同的语气读出萨沙的话。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课堂完成的效果一直是一个让我困惑的问题,简单抑或困难,尺度把握很难,教学效果不能很好地体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2、什么叫弱小?你觉得什么是弱小的?
3、课题中“我”指的是谁?(萨沙)“我”不是最弱小的,那谁又是最弱小的呢?(蔷薇)。
(加深对“弱小”外延的理解,不仅限于表面的年龄小而弱小,还有力气小,体质弱,能力小……有助于理解“保护弱小”的真正含义)。
二、精读课文。
1、出示句子: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1)指名读,齐读。蔷薇花的弱小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哪些词?
(2)那文中没下雨前蔷薇花是怎样的?
(3)找句子。
2、出示句子: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1)指名读。
(2)你觉得蔷薇怎样?
3、过渡:可是现在(引读)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1)解释“滂沱大雨”理解“大雨如注”
4、出示描写雨前、雨后蔷薇的句子,齐读: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雨前、雨后蔷薇图片、语言的强烈对比,给学生视觉以至心理一个强烈冲击,从而唤出学生对雨中蔷薇的同情心和保护欲,从而引出对下文的理解。其次,“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自由读、对比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6、出示句子: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1)齐读。
(2)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再读。
(3)能在动词前面再加一个词吗?出示: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4)同桌相互讨论。
(5)指名说(快步,迅速,轻轻)。
(6)为什么这样加,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萨沙对蔷薇花的关心)。
(重点词的理解与把握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再让学生在动作前添加一些修饰的词则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这我采用同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因为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6、过渡;为什么萨沙会这样做呢?请同学来读一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7、出示句子:
萨沙问道:“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要是你谁都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妈妈笑着回答说。
(2)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明白萨沙为什么这样做吗?(不服气,不甘弱小,妈妈说的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除了人、动物植物也是应该要保护的)。
(3)再次指导朗读。
8、过渡:还有什么也促使萨沙把雨衣盖在蔷薇上?指名读第2小节。
(1)相机出示:和睦温馨相互关爱幸福快乐其乐融融。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睦温馨,相互关爱的家庭)。
(3)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他们是怎么做的?引读: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板书: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蔷薇)。
(4)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一家人相互关心,照顾最弱小的人)。
(5)你现在知道萨沙为什么会给蔷薇盖雨衣了吗?是什么?
10、小结;萨沙这样做是因为,蔷薇弱小,和爸妈的行为影响了他,使他知道: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板书: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2)可以以怎样的语气读?(自豪、自信)再次读。
三、总结课文。
1、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2、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让我们时时想起这可爱的一家人,让我们一起自觉保护弱小者。让我们充满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3、在自己的经历中,你也曾有过骄傲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吗?(学生自由说)。
四、板书设计:
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蔷薇花。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4、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课时。
一、导入。
1、自由读课文,想想“我”是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三、学生字。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萨莎)谁愿意做萨莎,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2、你觉得文中谁最弱小?(蔷薇最弱小,萨沙最弱小)为什么?
二、课文学习。
1、精读感受“蔷薇花美丽而弱小。”
c、哎呀,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雨,我们娇弱的蔷薇花经受得住吗?
2、这可爱的一家人照顾、关心、保护着自己眼中的弱小者,连萨沙也不例外,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你呢?你是最弱小的吗?谁在保护你,你又能保护什么?当面对弱小时,我们应该爱护弱小!
四、板书设计。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十四
教学要求: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二、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教学过程:
课前交谈:关于“最弱小的”,了解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认识。
一、读通课文,感知故事。
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通读情况。
2、小组交流各自预习的收获,读懂了些什么。
3、小组推派代表在全班作初读收获的交流。
此为阅读的第一层面:学生借助现有知识、能力基础自读课文,通过交流有所促进,其认知基本停留在字词的理解,故事内容的了解,人品的初知层面。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对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带着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评价:你编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从鸟儿那里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你学到了勇敢、顽强的技能……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三、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1、板书课题,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板书:萨沙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
a从这句话的意思看,萨沙人小志气高,不想当最弱小的,他能保护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现在”引导学习第7自然段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抓“朝着……掀起……盖在……”引导体会、朗读。
萨沙的态度很坚决,毫不犹豫地掀起雨衣盖在正受风雨摧残的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做)。
c我们能不能从萨沙所说的、做的来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中萨沙的语言,从中体会萨沙根本没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萨沙所想的、做的、说的都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抓“该……不是……吧”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3)假如你是妈妈的话你会怎么说?
师小结:细细读来,我们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一个要强、心地善良、懂得保护弱小者的好孩子。你们说,这是不是个值得欣赏的句子?当然欣赏也得有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联系前文细细欣赏,你的收获会更大。
2、体会萨沙家人的美好品质,表达内心感受。
(1)看图,听风雨声,说说图上情景。
让学生分别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猜想假如妈妈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亚身上,她会怎么做?
(3)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对萨沙,对妈妈说些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看来“我不是最弱小的”不仅仅是萨沙所说的做的,也是我们的心声,一起自信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2、摘抄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板书:
萨沙(说做想) 每个人都要保护。
妈妈。
爸爸。
托利亚。
如何在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人文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失去了灵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组合文字的死胡同。”
是啊,“人文性”正是语文课程的灵魂。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对文章内容的理性探究,也要有师生情感的积极参与。正是这种思想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了魅力。
因此,重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目标理念。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感情朗读中促进情感的生成。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充分激起和借用学生的“情感储备”,让学生的情感与内心去触摸、碰撞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而生发出由衷的、真切的体验,获得心灵的震撼与智慧的启迪。
在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了三遍课文后,于老师说:“我备课时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读得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听,好吗?”这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大家都静静地听着于老师朗读,尽管于老师的普通话不够纯正,但有着一种拨动心弦的力量。当读到最后一段时,一段舒缓的音乐渐渐响起,所有人都被于老师动情的朗读感动着,被课文中的母子情感动着,直到于老师读完许久,才回味过来,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于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过去有人把读书叫做‘煮书’,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可以‘煮’呢?原来是讲书读的多了,才能读出韵味来,读出感情来,刚才,我一边读,一边想像,有时,我仿佛就站在病床前;有时,我仿佛就是病人的儿子;有时我仿佛就是生病的母亲……读书要有变化,快慢的变化,高低的变化……记住,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这时再让学生读课文,在于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做到了口到心到,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读出了感觉,读出了精彩。
二、在教学内容上关注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初级的审美体验以培养同情、怜悯、血性和良心。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我们所谈的个体生命指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生命个体,一方面是具体的你我他,另一方面也指向所有的人,这里包含着一种‘博爱’的观念,整个人类的生命都与我有关,甚至扩展到对人类以外的整个宇宙的关怀。”选择的作为教学例子的文章应侧重人文精神,并对学生加以引导。文章有两种:一是知识型的,教会你表达;另一种就包含了审美的感情,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的一生,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个方面。单纯的描写,如游记也需要;但更应注重那种可以培养人文精神的选文,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陶冶情操。
我们必须用人文精神的眼光对汉语文传统进行重新理解,那种以割断文化根源、消除民族个性为代价而实现的现代化,必然是一个失去遗传功能的“骡子文化”。因此,我认为语文课中必须要有古典诗文课和当代文学精品课。中国古代文化在整个世界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光辉夺目的一页。比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主要思想流派,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其文学价值弥足珍贵。然而翻开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惟独难见墨家的作品,应该说墨子不仅在思想上有成就,在科学上也颇有建树,如“重力的发现”“平衡静力学的发现”“切线的发现以及弹性力学”等,其文章在先秦也颇有特色:主张尚质、反对尚文,因而墨家的文章有一种平易近人、娓娓道来的风格特色,阅读墨家的作品,有利于学生思想的陶冶、尤其是科学精神的树立,所以,要真正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墨家的作品也是必读之一。熟读历代古文,记诵古典诗词,掌握汉字、汉语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尤其重要。回归传统并非意味着“排外”,而是哲学意义上的反璞归真;回归传统也并不以为着“排外”,而是哲学意义上的升华。语文教学的民族化是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有富有活力的传统基因,必然能体现出人文精神。当然,当代文学精品也应该是中学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课内课外,应让学生博览群书。《人民文学》《诗刊》《文萃》《海外文摘》《新华文摘》等刊物上的一些作品,被称为是“认识意义,审美价值的道德影响紧密的联成一体,成为真善美的艺术结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吴士余《文学现代人的思考》),应该精选一些作为语文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在延伸拓展中提高人文素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
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生在课堂,拓展、延伸、充实在课外。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受到的文学作品的熏陶,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布置人文性的作业,引导组织学生去阅读、感受中外优秀作品,从中受到感染与教育。我认为在阅读的同时,还应指导中、高年级的学生写读后感,组织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搜集有关的作者资料、相关的作品。
总之,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属性。在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能力技巧的同时,提高人文素质,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人文性,又体现它的工具性,使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完美的统一,那便是我们向素质教育迈进了一大步。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十五
《我是最弱小的》这篇文章讲了周末的一天,萨沙一家去森林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可雨衣只有一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萨沙却把雨衣遮在了比他弱小的野蔷薇上。读了这篇文章,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爱护着。有了爱,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风浪,我们不再害怕,生命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当风雨来临时,我们尽可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让他们不再害怕,也让这份融融的爱意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让一颗颗坚强的心团结在一起,共同战胜风雨,迎接更灿烂的彩虹。
李晨华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看似简简单单却上得扎扎实实;看似寻寻常常却蕴含着生命、爱的哲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朗朗的`读书声。读是语文课堂的本真,语文课堂上就是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这一课,李老师抓住关键,通过品词品句,帮助学生能够读懂课文,读出了层次读出了理解。如:读“粉红粉红”“芳香扑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蔷薇花的美,老师请学生“把花儿读得更红些”、“把花的芬芳送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带劲。老师还带领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很精彩,通过读懂文字材料,走进了人物的内心。
2、语文教学让学生入情入境。李老师让学生假设自己看到被雨打的蔷薇花后,会怎么想?怎么做?使学生通过角色的体验,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情不自禁的为人物的举动吸引;然后指导学生带着动作读句子,读出了怜爱之情,感受到文中人物关爱弱小的品质。
3、老师处处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人物动作走进人物心灵。
4、本课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帮助弱小的。学生踊跃发言,在描叙自己的故事当中悄悄种下了爱的种子,生成了一种爱的积极情感,挖掘出了文本关于生命意义的高度:不甘做弱小、要爱护弱小。最后学生们爱的宣言,震撼着每一个听课者的心灵!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十六
这篇课文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着、爱护着。有了爱,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
课文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课文中自然而平实的对话,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并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表达其中的感情。
本课中的好词佳句较多,要引导学生积累。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这篇课文生字较多,要充分让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自读课文。下列指导识字的方法供参考:
1.教师在课前找几个学生试着读课文,看看他们识字的难点在哪儿,以便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比如,“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2.学生自主识字,找出特点和规律。如,“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3.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4.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5.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6.写字指导。
本课有十二个要写的字,其中“托、铃、弱、末、芬、芳”六个字是本课新学的生字,可结合识字教学重点指导。
“弱”字,要注意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字,可与第二课的“未”字进行比较,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字,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如,组词、联想记忆、多次再现。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带提手旁的字(扑、托、摸),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写法练习书写。
(二)朗读感悟。
本文生字较多,但内容比较浅显,因此可把注意力放在读通读顺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
1.激发兴趣,自读自悟。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在爸爸、妈妈眼里,在老师眼里,我们是最弱小的吗?萨沙才五岁,妈妈夸他是勇敢的孩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自读自悟,交流自学成果。
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时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之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协作,细读提高。
要求各组同学针对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有的采用主讲式;有的用分角色感情朗读式;有的用提问式;有的用表演式等,为学生构建主动学习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3.朗读欣赏,迁移思维。
(1)让每个学生练习朗读,可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或是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边读边想怎样才能表达出思想感情。
(2)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听读,听了以后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能否表达课文中人物当时的思想情感。如,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否能读出妈妈欣喜、夸奖的语气。
(3)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你怎样理解“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和“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这两句话?学生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森林景色露珠清新盛开。
应该保护娇嫩弱小勇敢。
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2.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3.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巩固识记生字,并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4.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四)实践活动。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一:在对比阅读中感悟文中对野蔷薇描写的作用。
1.先读原文,读完后让学生自由谈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2.去掉具体描写森林景色和野蔷薇花的句子,用课件显示改编后的课文,启发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把这些句子从原文中找出来,先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再读一读写大雨中的野蔷薇的句子,说说读后的感受。
3.引导在讨论中探究,感悟课文描写野蔷薇的作用:被铃兰花簇拥着的野蔷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蔷薇却显得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没有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也许难以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这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追求准确完整,关键是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探究的积极性。)。
片段二:在指导学生朗读三个问句中感悟萨沙的心理。
1.读萨沙的第一问。
(1)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怎样读。
(2)指名朗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
2.读萨沙的第二问。
(1)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朗读。
(2)指名朗读、齐读。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读萨沙的第三问。
(1)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朗读。
(2)指名朗读、齐读。朗读时稍带一点反问语气。在朗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样的心情。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十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难点:
1、从人物对话里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保护弱小者的。
教学资料:
1、苏霍姆林斯基的资料和名言。
教学过程:
生:读题。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课文讲的是萨少受爸爸妈妈的影响,将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数点的”蔷薇花上的故事。
师:在你们心中,最弱小的是哪些人?
生:残疾人。
生:花草树木。
生:小动物。
生:最困难的人。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我们来读书,读通读顺读正确。
生:读书。
师:为了进一步读好课文,请同学们再读,并将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生:读、划、写。
师:交流。
师:从这句话看出什么?
生:他不情愿,不服气。
师:怎么读?
生:读。
师:那他为什么会这么不情愿做最弱小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生: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萨沙一家很幸福,爸爸关心妈妈,妈妈关心孩子。
生:爸爸妈妈给孩子一个很温馨的环境。
生:爸爸保护妈妈,妈妈保护孩子。
生:萨沙看见爸爸妈妈保护弱小,自己不愿意做最弱小也要去保护弱小。
生:爸爸妈妈给孩子做了一个好榜样。
师:还有哪一句?
生:“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师:这句话是文章的什么?好好思考,妈妈说的话。
生:中心。
师:妈妈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看出妈妈爸爸不仅用行动,而且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要懂得关爱弱小的事物。
生:妈妈在教育孩子,如果每个人都互相关爱,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生:人要多做好事,用爱心召唤爱心,这是王老师的人生格言。
师:谢谢你,萨沙怎么做的?
生:他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小孩不笨--保护弱小者 。
儿子中午又把两个小伙伴带回家来玩。他们又带来了十几只蝌蚪----那是其中一个叫易子栋的小男孩掏钱买的,说家里人嫌脏,想放在我家里养着,以后要天天来看它们。
三个小子蹲在阳台上捣鼓着:把儿子以前的玩具容器找出来,再装上水,放入儿子珍藏已久的贝壳、海螺----忙着给小蝌蚪安家。弄得屋里、阳台上到处都是水。我耐心地拿拖把擦干地,任由他们玩。
他们又翻出儿子以前的自然课学具,拿针筒吸容器里的水玩,边发出快乐的笑声----这可是男孩子们最热衷的游戏。
“呀!你又把小蝌蚪吸死了!"儿子和另外一个叫汤意的小男孩尖叫起来,但那叫声中又有掩饰不住的恶作剧后刺激的快乐。原来,易子栋用针筒对着蝌蚪吸水,结果活活把蝌蚪给吸死了。
我皱了皱眉头,昨天易子栋也以同样的手法弄死了一只蝌蚪,我在一旁唏嘘不已,还跟他们讲了“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青蛙,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益虫”之类的道理。以为他们会有所收敛,但看今天这情况,显然,大道理并没有起什么作用。
三个男孩子依然故我地在继续同样的游戏,眼看又有一只蝌蚪要遭殃了。我灵光一转,蹲下身子对他们说:“唉呀,好可惜呀,又死了一只。你们刚刚不是学了一篇课文,叫《我不是最弱小的》对吧,上面怎么说呀?”
“要保护弱小者!老师告诉我们的!”叫汤意的小男孩反应倒挺快的,马上就接上话了。
“小蝌蚪是不是弱小的呢?你们是怎么做的?”
“我没搞,是易子栋搞的。”儿子和汤意忙停下玩闹,撇清自己。
“你不保护弱小的动物,反而来伤害弱小的动物!”汤意还很正色地批评易子栋说。
看着易子栋不好意思地停下手中针筒抽吸的动作,我趁热打铁说:“对!这才是一个有爱心的男子汉做的事。我们以后还要看它们怎样变成小青蛙呢!相信你们老师知道你们改正了错误,也会很高兴的----你们都不是最弱小的!”
三个男孩听了,收起针筒,玩起别的来。
师:请同学们再看下列几个名言。出示名言。
善良的人在世间为自己找到天堂;恶毒的人在世间领受自己的地狱。——[德国]海涅。
人皆可以为尧舜。 ——[中国]孟轲。
生:读。
师:谈谈自己如何保护弱小的?
生:下雨了,我和弟弟在外面玩,弟弟怕冷,我把自己的衣服脱下给他披上.
生:我买了三条金鱼,放在鱼缸里搬到外面晒太阳,有一只狗过来要伤害他们,我赶忙把狗赶走了.
师:你们真是善良的孩子,我想只要我们用爱心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的.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篇十八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4加强词语积累运用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
1生字认读,课文的朗读。
2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学习难点。
从平实的对话中,感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积累词语的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一、激趣揭题。
可萨沙才五岁,他却自豪的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指导“弱”的书写:两个“弓”字的头短身长,注意点、提的穿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 再读课文,读通课文,争取不添字不漏字。
3 在课文中还藏着好多生字伙伴,你能找出来介绍给大家吗?
(孩子们教读生字,随着孩子的教读出示生字词卡片)。
你还能向大家更仔细地介绍这位生字朋友吗?
(鼓励孩子为生字组词,解释字义、词义,提醒读音,记忆字形等等)。
4 在识字中穿插写字指导。
(1)如孩子提出“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在正音时指导后鼻音“铃”的书写:左窄右宽,撇穿插在金字旁第二横下,令不要少写一点。
(2)如孩子提出“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在识记后可指导书写“芬、芳”二字的书写: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以上的书写指导,不益每个字都进行,本课时只着重指导好几个,练习好几个)。
5 请几位勇敢的同学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们读得怎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打星评价。
2 听读后思考回答:为什么萨沙自豪地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3 提出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
朗读体悟,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够给小伙伴们说一说?
二、体会课文,引导积累。
1 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花)。
这个故事中有一件联系所有角色的东西,是什么?(雨衣)。
2 雨衣是什么天气才用呢?请大家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打雷、下雨得词句,或者描写其它天气的词句。
3 下雨了,雨衣对每个人都需要,而这件雨衣却在怎样传递呢?找到三自然段中写传雨衣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妈妈――托利亚――萨莎。
5 当雨衣传给萨莎后,他和妈妈有一段对话(4-7自然段),你和同桌分角色,相互交换读一读。
指名几组读,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相机指导问句的读法。
(第一个问句要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第二个问句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6 听了妈妈的话,萨莎怎么做的,读8、9自然段。它把雨衣传给了谁,为什么?
板书:蔷薇。
你觉得萨莎在传递雨衣给蔷薇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7 小结:大雨中的野蔷薇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正是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三、积累运用,指导书写。
1 本文中除了刚才我们提过的好词佳句外还有不少,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评一评谁读得好。(相机指导一、二自然段的朗读)。
词语积累。
森林景色露珠清新盛开。
应该保护娇嫩弱小勇敢。
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2 咱们也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吧。
在做卡片时指导上课时没有完成的生字书写指导。
3 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四、实践活动。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雨衣。
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
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