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说课稿范文(14篇)
梦想是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火种,只有燃起它,才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可以通过对比、对照等方式,突出总结的重点和亮点。想写一篇好的总结,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您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思路。
谈礼貌说课稿篇一
这堂课体现了薛老师注重培养言语智能的理念和组块教学的方法策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一、确定适切的教学内容。
语文课文内容不等于课文内容,需要教师自己从课文和相关资源中去寻找、发现。《谈礼貌》这一类说理性,很容易围绕课文内容大谈礼貌对人的意义,把语文课异化成“思品课”。薛老师这节课不仅关注“说什么理”,更关注“如何说理”,思考“为何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从中揣摩说理方法和表达规律。根据说理文的特点以及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薛老师确定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1.学习“引用”的说理方法;2.学习“以事说理”的段落结构;3.运用“引用”和“以事说理”的方法进行说写训练。这几项教学内容都指向了语文方法掌握和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适切的。
二、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
多年来,我国阅读教学大多采用“线性结构”,以课文内容理解、分析为主线,逐段串讲,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导致教学高耗低效。薛老师创造性地将“线性结构”改成“板块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松散、低效的课堂教学形态,创造了一种指向语言实践的整合、高效的教学结构,让阅读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这堂课,薛老师设计了四个板块:1.古训、俗语、名言警句巧铺垫。这一板块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也为后面的说写训练做好铺垫;2.层层深入知写法。这一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以事说理”等表达方法;3.创设情境学说理。这一板块重在迁移运用,进一步巩固前面学到的说理方法;4.拓宽思路练说理。这一板块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以事说理”等方法,培养说理的实战能力。四个板块意图明确,内容清晰,板块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各自凸显教学重点,实现了言语实践中提高学生言语智能的'目标。
根据学情开展教学。
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是薛老师教学成功的关键。薛老师认为:教学一定要教在学生疑惑处,让学生经历挑战,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他提出三个“不教”的主张:“学生已会的不需要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不教。”他的教学总能唤起学生挑战的欲望,让学生一直处于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比如:学生很容易读懂课文三个故事的内容,但为什么要选这三件事,作者是怎样用这三件事来说理的,学生却弄不明白。薛老师抛出的问题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头,立刻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学生带着问题潜心读书、思考,经过一番挑战,终于掌握了说理文的一般表达规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的教学,才会使学习真正在课堂内、在学生头脑中真实地发生。
谈礼貌说课稿篇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活中的轴对称》。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新课程的教材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探索过程,去发现结论,去归纳总结。本节课正好集中体现了这一点。《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节作为本章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对前面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为本章后面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八年级学习“平移和旋转”打下良好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学习《几何的初步知识》时曾经简要学习过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一章,前面一章又学习了《多边形》,对图形的认识逐渐丰富,学生们见到过的线段、角、等腰三角形、正多边形等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可以说,前面的教材已经作了很好的渗透和铺垫,另一方面,学生们在生活实践中也接触了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图形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的认识上有一定难度,另一个难点是准确、完整地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感受和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结合教材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课堂结构设计。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对学生来说有时过程比结论更有意义。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的发现、发展的过程,采用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2、《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指导他们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教学媒体设计。
1、为了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的实物。
2、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经历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实例和典型图案,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丰富感性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了剪纸片,折纸片等动手实践活动,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圆等纸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遵循原则:观图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1、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教师谈话:自古以来,对称的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美丽而且真实的,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建筑、艺术、科学和日常生活中,对称无处不在,为什么对称与我们关系就这样密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
设计目的:新课程比较注重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赋予数学一种生活气息,让学生产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冲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也是对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一种培养。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先分小组活动,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具有“对称”形态的物体,由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表看法。然后再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刚才看到过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先分小组探讨、合作交流,然后由若干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同时反复播放多媒体图片)。
设计目的: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表意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欣赏、感受美的能力,小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动手动眼形成概念。
把一张纸对折,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先由老师示范剪出一个图形,之后大家自由发挥想像,剪出图案。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0.1.1中各图形,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同时教师适时演示图形对折的过程,通过观察,让学生回答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分别对应相等,能够重合在一起。
对展示的图片和同学们剪出的图案等的观察和思考进行总结,由学生归纳出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概念,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叙述,加深理解。
设计目的:不要让学生的动手活动仅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层面上,而要有一种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精神,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发现结论,让学生投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这样做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了教师组织者的作用。这一过程中的剪拼能力的锻炼,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是大有好处的。
4、实践操作加深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纸片拿出来,按照要求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接着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看各有几条对称轴?让学生折一折后汇报结果,教师进行归纳。
然后找出图10.1.1中各个图形的对称轴。再做教材81页中的第一个“做一做”,充分理解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设计目的: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初步学会用对折法找对称轴的方法。
5、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出轴对称以及对称轴、对称点的概念。让学生做教材81页中的第二个“做一做”,加深对“对称点”的认识。
做“试一试”,让学生折滴墨水的纸片,通过实践,让学生经历一次轴对称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让学生反思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比、归纳、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最后,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目的: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来认识轴对称,即达到知识的迁移。在操作中,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变式练习发展思维。
(1)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越多越好。采取分组竞赛方式。
设计目的:设计一些与生活相联系的题目,设计一些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的题目,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注意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六、评价分析。
1、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课堂中学生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
2、教学反馈与调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想法或结论给予鼓励。
谈礼貌说课稿篇三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政治《礼貌显魅力》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本课在本书中的地位与作用。
初二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而本框“礼貌显魅力”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当代青少年文明礼貌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此框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必将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框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中力求“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的宗旨及初二学生的实际,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谈礼貌说课稿篇四
来到文具店门口,边看见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既担忧又高兴。我担忧的是怕我想要买的文具被别人抢先买了,因为一连几天都有人买好多、各式各样的文具;我高兴的是店里只要人一多,等他们把一些种类的文具买万,文具店的老板就会马上进更多、更精美的新货。
从这件。
――――――。
三年级。
写的。有点不好~。
谈礼貌说课稿篇五
各位领导: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礼貌显魅力》一课。我说课的内容包括这样几个部分: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
(一)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中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的内容。
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而本框“礼貌显魅力”、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当代青少年文明礼貌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此框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必将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框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和活动,让学生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乐于以礼待人,提高个人修养。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和文明的表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依据: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交往礼仪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许多家长过分关注的是孩子的智力学业的发展,忽视对孩子品德的教育,对孩子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尤其欠缺,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针对学生的现状和教学的践行性把重难点确定为”如何把礼貌落到实处。
1、已有经验。学生在小学就进行过文明礼貌的教育,因此对于礼貌并不陌生,但是对礼貌的认识只停留于表面,不够深刻,不知道为什么人要有礼貌,个人文明程度对国家的影响以及礼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且不会落实到行动上。
2、学习方法、技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讨论、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去活动、探究、领悟,从而形成一定的体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
本框题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才能内化”的标准,本框教学设计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相结合。
1、情境体验教学法。
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实物演示、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
2、活动探究教学法。
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讨论、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去活动、探究、领悟,从而形成一定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给学生自己驰骋的蓝天。
情境导入。
1、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播放《我们从小讲礼貌》。
(二)知书达“礼”认识礼貌。
活动一:问路。
(1)结合实际现场让学生帮助老师,怎样问路。
(2)老师表现一种方式,问同学是否愿意告诉,为什么?
小结:礼貌是我们赢得尊重的前提,是成功交往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生活情境,对比两种问路形式,分析得出礼貌的重要性,同时,此活动迅速拉近老师与学生距离,缓解紧张气氛。
活动二:播放视频《礼貌是尊重》。
师生共同分析短片,进一步感受无礼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的道理。
小结:如果对人不礼貌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妨碍我们与人交往。
(三)礼仪之邦深层感悟。
活动一:展示一组不文明照片,并让学生列举身边还有哪些不文明行为。
引发学生思考,这些行为出现在国外,那么礼仪之邦的冠名将令人怀疑,因此在中国人聚居的地方法树立了这样的广告牌,展示国外出现的中文广告牌。
小结:礼貌是文明的体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四)以礼相待,明“礼”践行。
无礼大到关乎国耻,小到关乎个人形象,因此设计。
活动一:讨论礼貌的表现。
礼貌表现:语言——文明。
态度——亲和。
举止——端庄。
活动二:情境表演。
结合礼貌三方面要求,情境表演,表现实际生活中礼貌的`应用。
教师温馨提示:握手应注意的礼节。
拨打电话应注意的礼节。
接受批评时应注意的礼节。
阅览室应注意的礼节。
(五)彬彬有礼,感悟提升。
活动一:播放礼貌公益广告。
活动二:感悟提升:礼貌的魅力与个人修养的关系。
规定的场合,绝大多数人能够做到文明礼貌,
但是如果不给你规定场合,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假外,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不论是否有人监督,一个人人能做到文明礼貌,那就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而个人修养来自于每个人的文化积淀,加强文化积淀,提升个人修养,彰显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将礼貌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提升本课,使学生产生做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的愿望,将所学知识内化,形成行为的动力。
教师寄语。
祝愿同学们能成为交往中的“胜利者”:男生成为小绅士;女生成为小淑女;都做文明的中学生!
六板书设计:
1、礼貌是—一种规范、一种道德准则。
2、礼貌是尊重和文明的体现。
3、对人有礼貌的表现语言文明。
态度亲和。
举止端庄。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清晰,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尽量做到“两个突破”,即一是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以上是我对八年级上册《礼貌显魅力》一课的分析,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
谈礼貌说课稿篇六
(一)教材地位:
课程标准认为:该内容在本单元中不可或缺,是前两节内容的拓展。通过学习该内容,可以让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如何真正融入公共生活的认知更明确具体,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文明礼貌的行为对交往的重要影响,感受与人交往中,文明礼貌的不可或缺。
(2)能力目标:掌握交往中文明礼貌用语的正确使用,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3)知识目标:了解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了解日常交往中的文明礼貌用语。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在各种情境、场合之下恰当运用文明礼貌。
(2)教学难点: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说学情】。
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只关注孩子智力和学业的发展,忽视了对孩子文明礼貌的教育,致使很多孩子在交往中不懂文明礼貌,或者不善于恰当使用文明礼貌用语,造成交往障碍,不能很好的融入公共生活。
【说教法】。
我认为: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他需要通过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体验、感悟并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正确认识,继而以知导行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我设计了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情感体验、感悟实践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参与活动、探究、体验、领悟,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说学法】。
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观看图片、小品欣赏、即兴表演、分组讨论等活动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形成相关的体验和感悟。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我事先安排一个场景:开始上课了,一名同学抱着篮球满头大汗,踢门而入,径直走向自己的座位;接着又传来“报告”声,又一名同学迟到了,老师说“请进”之后,该同学进入,轻轻关上门,回到自己的座位。
设计意图:我设置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又意外,更易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活动天地、探索新知。
活动一:《七嘴八舌话礼貌》,结合自己的生活,列举在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文明礼貌现象。
学生会列举如:上课前说“老师好”,路上碰到老师打招呼,出门跟父母道别,回到家告诉父母“我回来了”,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颇为轻松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文明礼貌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和需要。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活动二:欣赏小品《买书》,并思考问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点拨:小威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影响了他自身的形象和交往的效果;而小洁注重文明礼貌,结果与他人更容易沟通,事情也好办多了。
设计意图:通过鲜明的对比,我要使学生感受到:在公共生活中,讲究文明礼貌,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使我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从而真正体验到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忧心的同时认识到:公共生活中文明礼貌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我们每个人都应以身作则,加强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这有助于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做人观念。
活动四:《礼貌用语大家谈》,全班以大组为单位,各自写出所知道的礼貌用语,并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老师总结:礼貌用语很多,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基本、首先应掌握好这样十个字:“您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同时,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抢答《礼貌语运用分组连线》,制造争先恐后学习礼貌的气氛。为了方便同学们掌握,老师还把不同情境和场合的礼貌用语归纳成“七字诀”,并由学生即兴快板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系列,我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又给予了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将礼貌用语牢记于心。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第一步。
活动五:剖析《亲身经历》,然后,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出面对p13的“小事”自己的正确做法。
设计意图:实际生活中,对于文明礼貌,我们更多的是挑别人的刺,却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表现。通过这个活动,我要使学生领悟到: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不仅要懂得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更要从自己做起,注重身边的小事。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做好教材p13的身边“小事”,体现了“学以导行”的思品理念。同时,实现了难点突破的.第二步。
活动六:《不良言行我来评》,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分析其危害,找出其形成的原因,同时,经过全班讨论,老师引导,提出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建议并加以践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心、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激发建言献策的政治热情。同时,实现教学难点的最终突破。
活动七:《文明礼貌大检阅》,我设计各种生活场景,将学生分成四组,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即兴表演,老师和其他同学对各组的表现给予评价、指正。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在不同情境、场合中文明礼貌的运用情况。我再次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充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期望,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以及发现、评价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重点的突出也得以体现。
(三)学生感悟、回馈生活。
我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对本节课的感悟,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我借机建议学生:回家后把感想编成相声、小品、歌曲、公益广告等形式,然后带给周围的人。
设计意图:鞭策学生时时做到文明礼貌,并以积极的行为去影响更多的人,从而使我们的公共生活形成文明礼貌的良好氛围。体现了思品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最后,学生观看视频,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借助于这段富有震撼力的视频,我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文明礼貌能带给他人快乐和温暖,每个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播撒文明、播撒礼貌,公共生活必将和谐而融洽。
【说教学反思】。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参与,培养了能力,获得了相应的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贯彻了“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生活。”这一思品的核心理念。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交错进行,逐一实现,流程顺畅、自然。
谈礼貌说课稿篇七
来到文具店门口,边看见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既担忧又高兴。我担忧的是怕我想要买的文具被别人抢先买了,因为一连几天都有人买好多、各式各样的文具;我高兴的是店里只要人一多,等他们把一些种类的文具买万,文具店的老板就会马上进更多、更精美的新货。
――――――。
一、说教材。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读的主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根据这些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这一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决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分角色朗读、齐读、个别读等。在读中体会感情,明白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从而养成从小学会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已习惯懂得按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学生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三、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1、采用创造性地阅读感悟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故在教学时,我力求以创造性阅读为主线,通过评读,演读,听读,默读等多元形式的读,充分挖掘和运用文本中的文字资源和情感因素,让学生充分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说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注重课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其灵活运用及驾驭文字资源的能力。
3、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多种感官齐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内化其情感体验。
说学法:
1、质疑激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学伊始便引领学生循序锁定教学目标,即“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乐于主动探究的兴趣。
2、多元创造性阅读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感受,展开想象,并有机会渗透说话训练,击活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从内心强烈感受到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
3、小组合作,模拟表演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采取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提出问题,文明礼貌有什么好处?接着板书课题,走进文本。
(二)复述回顾。
通过复述回顾,让学生明确本课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所举的三个事例:问路、踩裙、理发。
(三)设问导读。
在本课,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三、四自然段,按以下学习步骤,自学“踩裙”和“理发”两个事例。对于踩裙和理发这两个事例,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能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文本,在交流展示的环节中,教师只需要予以指导、点拨。对于学生的表演,通过生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个问题:知识源于不断的积累。打开你的知识库,展示一下自己吧!请你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并写出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或成语。
学生畅所欲言,在班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课下搜集的小故事,联系生活实际,真正感受到礼貌待人的好处。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天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交流古今中外一些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和成语,让他们养成积累名言警句、俗语、成语的好习惯,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拓展练习。
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拓展练习锻炼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五)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后反思。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主旨明朗,语言浅近,结构严谨。面对这样一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该如何处理,才能把这一篇思想性很强的文章上出语文的味道来呢?经过反复的研读,我找到了教学的方向。
一、让文体知识穿行在问题情境中。
二、让理解道理贯穿在故事对白中本文作者精心选取了三个事例:当自己有求于别人时,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别人无意中伤害了自己的时候。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说明问题,再加上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大人又有小孩,既有伟人又有普通人,所以说服力特别强。所以我在教学时,就紧紧抓住这三个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让理解道理贯穿在故事对白中。
例如:在理解“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一句时,我先让学生结合第三个故事说说“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指的是哪一句(周总理安慰的话),再说说朱师傅听了以后心情有了什么变化,来理解“沟通了人们的心灵”,最后让学生结合周总理说的话来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理解“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于是讲道理就不再是讲空洞的道理,读故事也不再仅仅是读有趣的故事,二者在相互印证中让语文课上成了“读书”课,读中理解,体会中再读。
三、让礼貌待人渗透到学生心灵中。
“礼貌”一词在课文中出现在五句里,共八次,就象乐曲中的悠扬旋律贯穿始终,萦绕在人们的心田。所以,我想,何不让“礼貌”一词也贯穿在我的教学始终,成为我教学的主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学生的心间里回荡。所以,我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就让他们读读古训、俗语“礼到人心暖,无力讨人嫌”;在回答三个问题、划分段落时,也让他们找找课文中同时出现两个“礼貌”的句子,读一读;在理解三个事例时,也让学生反复读那些含有“礼貌待人”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到了最后,仍是不舍,还是让学生又配乐再次回顾读这五句。努力让“礼”成为这堂课的种子,让“读”促成它生长,长在学生的心里。
在教学最终,由于仓促,没有让学生结合板书再次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让板书成了摆设,实为一大遗憾。在教学第一个故事时,只让学生扮角色有感情读,没有尽兴让学生上台演一演,实为第二大遗憾。
让教学从容,学有所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希望在反思中不断前进。
谈礼貌说课稿篇八
师:我今天很高兴和xx班的同学共同学习,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让我相信今天同学们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我提议我们全班同学用掌声为自己的精彩表现提前喝彩,同时也欢迎听课的老师。
学生鼓掌。
由1―2名学生去采访听课的老师。
二、讲授新课。
师:众所周知,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生接:礼仪之邦),崇尚待人有礼,留下不少有“礼”的词语和典故。我们来个“有‘礼’比拼”(点击课件:“有‘礼’比拼”,说要求:在30秒时间内两大组依次说出与“礼”有关的词语和典故,请一学生计时)。
生进行比赛。
师:看来同学们都挺能说“礼”的,我们同学又会不会做呢?上星期五大扫除时发生了一件小事,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因为声音不是很清晰,所以请同学们待会儿认真看,仔细听,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品品“礼”
点击课件,播放视频片段。
师:大家看得很仔细,在这件小事中你认为在礼貌方面有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
学生找出视频中在礼貌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
师:看来是存在着不礼貌的现象。对人不礼貌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礼貌对自己、他人、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礼貌的重要性,在书上将相关的知识点划下来。
师:大家回忆一下,在刚才的情景中在礼貌方面有没有做得好的地方呢?
学生找出视频中在礼貌方面做得好的地方。
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你更喜欢哪个同学的处理方式?
在正常情况下,学生会选择有礼貌的学生的处理方式。
学生会根据前面的分析总结出待人有礼的三方面表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板书以上三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三方面表现在此环节设计以下活动:。
1、礼貌用语我知道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四种不同情景说出自己知道的礼貌用语,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场合要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2、用两种不同的语气借东西,让学生自己体验出语言文明还要求多用商量的语气与人说话,同时也感受到亲和的态度更容易被人接受,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3、在讲举止端庄的要求后让学生查找自己这节课上在这方面有无要改进的地方,如衣着、答问题时的站姿等。
生答可以后让学生根据待人有礼的表现重新演绎。分男生、女生两组,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做得更好,表演完后学生互相再评价。
师:这两组同学表现得都很有礼貌,老师很喜欢。我们的同龄人小亮也很喜欢我们的同学,觉得我们同学们都很有礼貌,很有魅力。他就烦恼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点击课件:设身处地。
师:如果你是小亮,你会愉快地帮助小明吗?为什么?
学生分析自己不愿意帮助小明的原因。
师:不礼貌让人觉得得不到尊重,会让人不受欢迎,连这么一个小忙别人都不愿意帮,可见,真正的礼貌不仅仅是要做到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人尊重。古人说:诚于中,形于外。真正的礼貌必然源于内心对他人的尊重。
点击课件:礼貌是尊重要求学生把这作为第二个知识点划下来。
三、联系实际反思自我。
学生活动:我思考我进步(放音乐,让学生反思自己平时的语言、态度、衣着和动作在礼貌方面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填好后交流。)。
四、结束语。
师:这几个同学很勇敢,敢于反思自己,而人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同学们能反思自己的表现,提出改进的'方法,就是朝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中学生迈出一小步。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自己成为一名有礼貌的中学生,有魅力的中国人。
清风实验学校覃伟芳。
《礼貌显魅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七课第一框题,是以学会交往为主题。作为初二的学生对礼貌已有一定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创设情境、体验、对话,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将知识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动。
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挖掘教材,突破学生认识误区。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礼貌是个浅显而熟悉的内容。浅显的内容如何上出新意与深意?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挖。我在教材处理上做了一些调整,让学生在了解待人有礼的表现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对人有礼是源自内心对他人的尊重,“诚于中而形于外”也只有内心尊重他人才会外化为自觉做到对人有礼。这使学生对礼貌这一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其次,有学生认为用了礼貌用语就是待人有礼。针对这一认识误区,我在教学上专门设计一个体验环节,让学生从不同语境的体验上亲身感受出用商量的语气、亲和的态度与他人交流是对他人有礼貌的表现,突破学生认识的误区。
(二)教学设计贴近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一切教学的起点,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尽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一些学生中常见而又容易忽略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创设问题,组织学生判断、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有礼貌带给人的好处,发现自己在平时生活、学习中在礼貌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或理解误区,进而解决学生在礼貌方面忽视问题,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导,落实我们思想品德课以知导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真正目的,体现课标“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中,关注、走近学生。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和走近学生。从整节课看,我的教态亲和,与学生的交流自然,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调动下积极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活动。再如,针对初二的学生好胜心较强,我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小比赛,如“有‘礼’比拼”、“礼貌用语我知道”,这既可了解学生对礼貌的掌握情况,又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还存在着不足。例如,对教学时间的分配没有控制好,在“礼貌用语我知道”环节学生发言较积极,我让学生在这个环节里充分发言而没有及时收回,致使后面的“礼貌是尊重”环节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讲透,而“我思考我进步”环节虽然我应急处理成学生的课后作业,但与在课堂落实的效果相比还是有差距,也不利于学生自我纠错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十分遗憾。
如果再上这节课,我将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把握教学节奏,突出教学实效。
再上这节课,我将合理把握教学节奏,在“礼貌是尊重”和“我思考我进步”环节留出足够的时间,以便对这两环节进一步深挖,让学生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自觉做到对人有礼,充分反思自己在礼貌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出改进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升华。
(二)进一步联系学生实际,注重课堂生成的利用。
再上这节课,我将进一步联系学生实际,扎实地落实新课标要求,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关注学生表现,抓住课堂新生成资源,对学生进行及时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谈礼貌说课稿篇九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读的主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根据这些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这一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决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分角色朗读、齐读、个别读等。在读中体会感情,明白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从而养成从小学会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已习惯懂得按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学生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1、采用创造性地阅读感悟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故在教学时,我力求以创造性阅读为主线,通过评读,演读,听读,默读等多元形式的读,充分挖掘和运用文本中的文字资源和情感因素,让学生充分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说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注重课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其灵活运用及驾驭文字资源的能力。
3、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多种感官齐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内化其情感体验。
说学法:
1、质疑激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学伊始便引领学生循序锁定教学目标,即“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乐于主动探究的兴趣。
2、多元创造性阅读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感受,展开想象,并有机会渗透说话训练,击活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从内心强烈感受到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
3、小组合作,模拟表演法。
我采取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提出问题,文明礼貌有什么好处?接着板书课题,走进文本。
通过复述回顾,让学生明确本课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所举的三个事例:问路、踩裙、理发。
在本课,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三、四自然段,按以下学习步骤,自学“踩裙”和“理发”两个事例。对于踩裙和理发这两个事例,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能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文本,在交流展示的环节中,教师只需要予以指导、点拨。对于学生的表演,通过生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个问题:知识源于不断的积累。打开你的知识库,展示一下自己吧!请你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并写出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或成语。
学生畅所欲言,在班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课下搜集的小故事,联系生活实际,真正感受到礼貌待人的好处。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天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交流古今中外一些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和成语,让他们养成积累名言警句、俗语、成语的好习惯,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拓展练习锻炼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通过课后作业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主旨明朗,语言浅近,结构严谨。面对这样一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该如何处理,才能把这一篇思想性很强的文章上出语文的味道来呢?经过反复的研读,我找到了教学的方向。
一、让文体知识穿行在问题情境中。
二、让理解道理贯穿在故事对白中本文作者精心选取了三个事例:当自己有求于别人时,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别人无意中伤害了自己的时候。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说明问题,再加上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大人又有小孩,既有伟人又有普通人,所以说服力特别强。所以我在教学时,就紧紧抓住这三个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让理解道理贯穿在故事对白中。
例如:在理解“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一句时,我先让学生结合第三个故事说说“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指的是哪一句(周总理安慰的话),再说说朱师傅听了以后心情有了什么变化,来理解“沟通了人们的心灵”,最后让学生结合周总理说的话来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理解“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于是讲道理就不再是讲空洞的道理,读故事也不再仅仅是读有趣的故事,二者在相互印证中让语文课上成了“读书”课,读中理解,体会中再读。
三、让礼貌待人渗透到学生心灵中。
“礼貌”一词在课文中出现在五句里,共八次,就象乐曲中的悠扬旋律贯穿始终,萦绕在人们的心田。所以,我想,何不让“礼貌”一词也贯穿在我的教学始终,成为我教学的主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学生的心间里回荡。所以,我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就让他们读读古训、俗语“礼到人心暖,无力讨人嫌”;在回答三个问题、划分段落时,也让他们找找课文中同时出现两个“礼貌”的句子,读一读;在理解三个事例时,也让学生反复读那些含有“礼貌待人”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到了最后,仍是不舍,还是让学生又配乐再次回顾读这五句。努力让“礼”成为这堂课的种子,让“读”促成它生长,长在学生的心里。
在教学最终,由于仓促,没有让学生结合板书再次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让板书成了摆设,实为一大遗憾。在教学第一个故事时,只让学生扮角色有感情读,没有尽兴让学生上台演一演,实为第二大遗憾。
让教学从容,学有所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希望在反思中不断前进。
谈礼貌说课稿篇十
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工作室送教至渝兴九年制学校。上午聆听了工作室两位名师的课,感觉收获满满。两节课给我的总体感受是“高效创新、生动幽默。”下面就林贤明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谈谈我的感受。
《谈礼貌》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是小学阶段比较少见的文体,整个小学阶段一共只有五篇,这为数不多的课文,作为议论文的代表出现在教材中,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这种文体,初步了解围绕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感受议论文语言严谨的特点。《小学生议论文的教学策略》一文对议论文的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
1、在阅读中使学生懂得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2、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发现能力。林老师在教学中也重点突出了这两方面,将陶冶情操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穿插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阅读教材,渗透礼貌和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林老师重视了学生的感情朗读和精彩的表演。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不同事件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去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礼貌用语,什么是不礼貌用语,在什么环境中会产生什么结果。结合多元化的阅读,然后又通过让学生上台演一演,师生互动等形式,使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与启示,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发现能力。
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林老师抓住了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叙事语言的概括凝练性。如引导学生归纳出三个小故事的小标题这一环节,林老师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词去归纳、去概括每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启发,师生共同归纳出三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三个小标题:“问路、踩裙、理发。”林老师还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简练性。在解读文章的论点时,让学生去掉“礼貌待人、礼貌语言、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这四个短语去读一读,通过对比体会这几个短语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引导,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文中的三个事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懂,然而缺少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在这里,林老师抓住了“怎样把一句话变一篇文”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最后总结出这三个故事都是先举例子,然后发表议论,也就是“一事一议”。再引导学生知道三个故事中的人物有古有今,有平凡人也有伟人,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通过这些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作者的观点,从而得出最后的结论,这就是一篇完整的议论文了。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比较议论文和记叙文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发现能力。
最后提一点个人不成熟的建议:纵观林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感觉是前松后紧,没能很好地突出重点。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情节简单,五年级学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却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后面的议论文结构的分析教学环节略显薄弱。三个小故事只需重点讲解其中一个,其余两个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品味,自己去归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简单的东西繁琐地去学,反而使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了;过于简单的问题反复提问,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去应答了,导致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总之,林老师这节课将“情感渗透”和“学以致用”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情感熏陶,又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一般写法,整节课自然流畅,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乃新课标指引下的一堂好课。
谈礼貌说课稿篇十一
“见人不施礼,多走二百里。”是一句很有用的古语。意思是:如果对人没有礼貌,问别人什么东西,别人都不回答,这样就容易吃亏。比如问路,问别人是没有礼貌,那别人自然就不会告诉你,这样就要绕路了。所以说,对别人有礼貌,别人也会对你有礼貌。
有个著名的故事,叫做《程门立雪》,讲的是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正是因为他们懂礼貌,所以程颐便收他们为徒了。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立雪》的故事。看,对别人有礼貌,或许受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在社会中,也有许多懂礼貌的例子。在电梯中,一个妇女抱着她熟睡的婴儿进来了,一位与他同乘一个电梯的人用手遮住嘴边小声讲电话。――其实讲文明就在身边,哪怕就像这样一个细微的动作,却都蕴含着深刻的文明、礼貌。
无独有偶,现实生活中也有人愿意俯下身来,给自己“降格”,给别人“升格”。2009年6月,林志玲所代言的浪琴表邀请林志玲到西安宣传,与当地100多位经销商一起吃饭,当一桌一桌的经销商走到台上,和林志玲合照、握手时,浪琴表副总经理张正勋注意到,身高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她就那样总共蹲了八十几次,我从来没看到任何一个艺人这样做!”因为策划代言活动经常与港台明星互动的张正勋这样惊叹。林志玲用这种常人做不到的特殊方式诠释了自己并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花瓶”。
生活中,任何一个小细节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然而,懂礼貌的人都是能赢得别人尊重的。请我们向那些懂礼貌的人学习,做好自己,也尊重他人。
谈礼貌说课稿篇十二
《谈礼貌》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无论是解读它还是教学,都要依照文体进行。大凡说理性文章,解读多从结构和语言入手。这篇课文第一节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例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最后对所谈礼貌问题进行总结。层次非常清晰,这恰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提出观点寻找事例加以说明,最后得出结论。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为此根据《课标》的总目标,结合教材结构和写作特色,(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有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讲述的道理,从而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明白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帮助学生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作为本课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难点。
在选用教学方法时,我采用了合作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理、抓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形象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人物的态度、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感悟作者用词造句准确、论证道理思路的清晰,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说理性文章的语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准确、恰当,不拖泥带水。这篇课文也是如此。不过这篇课文的语言在拥有以上特点的同时,还鲜活、生动、有趣,读来感到亲切动人,如在眼前。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第一步,直接切入,在复习导入基础上,直接引出本课的主旨“去领悟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使用礼貌语言,礼貌待人有什么好处?”
第二步,精读故事,感悟礼貌,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第一个故事“问路”,用一张表格帮助学生将故事的经过与结果罗列,并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感受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通过转换角色的情境想象使同学们明白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感受礼貌待人的好处。接着,迁移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读自悟第二、三个故事“乘车”、和“理发”。其中相机引导学生也试着用礼貌的语言为前阶段班级中出现的一起纠纷出招,为他们排忧解难,最后再次品读三个故事分别得出的结论,深刻感受礼貌待人的好处,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进行受到思想教育。
第三步,回归中心,明白道理,在充分感受了礼貌待人的好处后,指导学生理解整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第四步,小结课文的写作手法,主要是引导学生感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选取典型事例的表达方法,先讲故事,后说道理的说理方式,并指名交流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讲礼貌的小事,或课前搜集的古今中外名人讲礼貌的故事。
第五步,跨古跃今,交流礼貌,升华情感。先交流课前搜集的古今中外对礼貌的经典谈论,然后创设情境,写出心中对于礼貌的精妙语言。在交流与诵读中升华学生的情感。最后在一首《咱们从小讲礼貌》的歌曲中结束课文。
第一次选择这样的说理性课文来上,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尝试,是一次锻炼提高的机会,老实说我也觉得和我的个性和以往的风格不大相符,所以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大家多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建议。
谈礼貌说课稿篇十三
18日,县“送培到镇”到我镇,下午,听了马校长的五年级语文《谈礼貌》。施校长我几年前就认识,打过交道,现在是校长培训班同学。她给我的感觉是质朴,没有想象中大学校教师的傲气,待人随和。听说她是张建平校长的徒弟,也在省市比赛中获过奖。今天听了她执教的课,果然非同一般。现简要评述如下:
1.语文味凸显。这是一节说理性的文章,讲的是礼貌的重要性,教师没有把它设计成单纯的品德课,而是通过读、写、说,语文味十足。第一环节,让学生自己读词语,提醒同伴在读音、写法上的注意点。解决了字词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说理的'6个句子,全课也就重点围绕这几个句子开展教学,让学生自读、分角色读,练笔,汇报交流,学生从而懂得礼貌待人的道理。最后的写字教学,教师保证了学生的写字时间,明确了要求,而且进行了范写。语言简洁,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2.目标达成率高。本课制定了三个目标,我认为这3个目标做到了:一少,只有3个目标,而且在课堂都得到了体现。二小,目标切合实际,具体,没有套话。三准确,符合借班上课学生的要求。
3.儿童主题地位得到体现。整个课堂,体现了“先生后师,先学后教”的理念。有前置性学习,有学生的自主交流展示,有学生质疑拓展。学生学习状态好,十分投入,积极性高。从听课反馈看,502班的学生语文素养比较高。
谈礼貌说课稿篇十四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读的主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根据这些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这一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决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分角色朗读、齐读、个别读等。在读中体会感情,明白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从而养成从小学会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已习惯懂得按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学生预习课文后,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说教法:
1、采用创造性地阅读感悟法。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故在教学时,我力求以创造性阅读为主线,通过评读,演读,听读,默读等多元形式的读,充分挖掘和运用文本中的文字资源和情感因素,让学生充分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说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注重课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其灵活运用及驾驭文字资源的能力。
3、直观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多种感官齐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内化其情感体验。
说学法:
1、质疑激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学伊始便引领学生循序锁定教学目标,即“究竟怎样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又有哪些好处呢?”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乐于主动探究的兴趣。
2、多元创造性阅读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感受,展开想象,并有机会渗透说话训练,击活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从内心强烈感受到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
3、小组合作,模拟表演法。
(一)导入。
我采取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提出问题,文明礼貌有什么好处?接着板书课题,走进文本。
(二)复述回顾。
通过复述回顾,让学生明确本课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所举的三个事例:问路、踩裙、理发。
(三)设问导读。
在本课,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读故事,学知识,明道理。请同学们默读“问路”的片断,伸出小手,动动笔杆,用“---”划出岳飞和牛皋的有关态度、语言、动作的语句,用“﹏﹏”划出作者得出的结论的句子。
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既锻炼了小组之间成员的默契度,也增加了全班同学的凝聚力,也让他们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两种不同人物的言谈举止所造成的不同结果,从而感受到礼貌待人的好处。
第二个问题: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按以下学习步骤,自学“踩裙”和“理发”两个事例。
对于踩裙和理发这两个事例,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能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文本,在交流展示的环节中,教师只需要予以指导、点拨。对于学生的表演,通过生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个问题:知识源于不断的积累。打开你的知识库,展示一下自己吧!请你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并写出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或成语。
学生畅所欲言,在班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课下搜集的小故事,联系生活实际,真正感受到礼貌待人的好处。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天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交流古今中外一些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和成语,让他们养成积累名言警句、俗语、成语的好习惯,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拓展练习。
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拓展练习锻炼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五)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的小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