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大全(17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2、通过欣赏影片《音乐之声》,能用歌声表达歌曲《雪绒花》创设的意境与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继续培养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感受、表现音乐剧片断《雪绒花》。
教学难点:感受欧洲电影音乐的艺术魅力,探究音乐对电影情节发展变化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电影《狮子王》片段,学生进教室欣赏。
2、教师出示:没有声音只有影象的《狮子王》片段。
3、教师提问:看了没有声音的影片,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再次播放影片〈狮子王〉,同时加配该电影音乐。
4、教师:可想而知,没有音乐的电影是多么的乏味、空洞。《狮子王》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很感人,画面很精美,而且音乐非常棒。
学生列举:……是啊,音乐在电影中发挥着无穷的作用,导演为了更完美的完成一部电影作品,甚至不惜重金聘请高深专业人事,利用先进的midi制作技术,聘请实力歌手,打造出最适合影片内容的音乐及歌曲。
6、现在让我们也作回音乐制片人,咱们也来为影片匹配上适当的音乐。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段音乐要表现怎样的人物形象?
(播放《平原游击队》——“鬼子进村”音乐片断)。
7、教师:音乐描写哪类人物形象?
学生回答:日本鬼子的形象。
教师:下面我们去看看电影导演给这段音乐配备了怎样的情节和人物。
二。浏览欣赏影片。
1、教师:播放电影《十面埋伏》、《诅咒》等影片图片以及电影音乐。让学生们通过视听感受到电影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表达电影主题、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渲染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
2、教师播放影片片段以及提供学生选择的音乐。学生根据自己对影片内容的理解搭配相应的音乐。
3、教师归纳: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影音乐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形象。一部电影的完成,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也涉及到诸多艺术形式,音乐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其实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电影,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早期的有声电影是用放映机和留声机同时工作来发声的,放映电影时,工作人员必须手持唱机磁头,眼望银屏,在需要配乐时立刻把唱机磁头放到唱片上。这种方法一方面用音乐渲染了剧情,同时也掩盖了放映机的噪音。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感受“荧屏乐声”。
4、教师:其实有一首电影歌曲给老师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它,现在我唱上这首歌曲的小段旋律,请大家欣赏。
三。教学过程。
(一)1.教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影的歌曲吗?对,这首歌曲就是选自于曾经获得1965年第38届奥斯卡配乐奖、歌曲奖的影片《音乐之声》。
2、教师简单介绍故事大概,伴随着故事欣赏歌曲。
教师:《音乐之声》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女主角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并且喜爱唱歌跳舞的修女,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间歌唱。正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当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到当地的一位退役军官特拉普特家里做家庭教师。特拉普特是位脾气古怪的鳏夫,他很爱他的孩子们,却不懂得教育他们,使得这些孩子感受不到父爱而变得很顽劣,曾经气走了11任家庭教师。玛丽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间她和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唱歌的兴致,于是轻抚六弦琴,唱了《雪绒花》。
3、教师:接下来同学们一起欣赏上校特谱拉特那动听的歌声。
4、初次演唱:演唱《雪绒花》。
5、《雪绒花》这首歌非常优美,它是一首3/4拍的歌曲,其节拍特点是使歌曲具有种非常强烈的动荡感,流畅、优美的旋律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下面请同学们看着曲谱随着音乐哼唱一遍,可以为歌曲加上指挥,注意节奏和情绪,当时上校的心情如何?(上校面对着天真、纯洁、可爱的孩子,怀着激动,开心,欣喜的心情唱完这首歌。)怀着甜蜜美好的心情演唱。
(二)拓展歌曲。
1、老师扮演玛利亚,让我来为你们配个二声部。接着可以让部分同学和老师一起演唱二声部。
2、和特拉普特上校一样,用英文来演唱。歌词注意,并非一个字一个音,有很多连音的部分,再注意英文的发音。教师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二声部演唱练习。
3、同学们演唱的很有_,有些同学也随着音乐摆动着身体,那现在就让我们随着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舞起来。(教师指导学生简单的舞蹈动作要领,可以请自己的伙伴一起舞蹈)。
四。结束。
播放歌曲《雪绒花》,学生在歌声中离开音乐教室。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2、创作。
教学目标:
1、用优美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好歌曲;
2、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3、通过学习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师问:老师想问一下,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民族的吗?
生:……。
师:那你了解蒙古族吗?
2、师导: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人民过着游牧的生活,长期居住在草原。那辽阔的草原上有一派什么样的景象呢?(课件展示—草原风光)生:仔细观看,把看到的给大家讲一讲。
生:讨论、回答。
三、歌曲学习。
2、孩子们,他们的歌声美吗?你们也想和蒙古族孩子一起做一回小牧民,去体验一下放牧的情景吗?哎!想去可没那么简单,小牧民悄悄的告诉老师,要去必须通过他的考验。
3、节奏练习。
学习并处理歌曲。
5、学习简单的蒙古舞动作。
全班同学随音乐舞蹈,欢快的出教室(结束本课)。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三
二、充分感受和表现。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歌词的学习上时间过长,应该充分相信三年级学生的能力,比较简单的节奏教师只需稍做引导就可学生自主学习。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四
活动来源:。
《北京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社会领域提出了“通过多种媒介和活动,使幼儿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懂得尊重少数民族和其他地区的风俗习惯"。于是在班级中我们开展了“中国民族多"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对于民族舞蹈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和幼儿通过欣赏、学跳、创编来感知民族舞蹈的特点n这次活动是其中的一次。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三段体音乐欢快、优美的音乐风格特点。
2.初步尝试合作创编蒙古族舞蹈,感受创编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课件、小水桶。
2.经验准备:幼儿了解认识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乐特点。
2.蒙古骑马、挤奶动作练习。
二、欣赏音乐并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一)幼儿欣赏音乐。
2.幼儿。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
(二)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同时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
1.现在夏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2.幼儿根据幻灯说出人们的生活。
3.你发现音乐有什么变化?
4.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这首音乐是三段体音乐表现蒙古族人民在那达慕盛会上骑马、摔跤、挤奶的欢乐场面)。
三、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快慢变化。
2.分段欣赏音乐:
(1)快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2)跟着快的音乐做一做动作。、
(3)慢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4)跟着慢的音乐做一做动作。
四、幼儿分组听音乐进行编舞。
1.请幼儿听音乐分成5组进行舞蹈创编。
师: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一起来编个舞蹈,可以加上简单的队形变换,注意音乐的快慢变化,让你的舞蹈更加漂亮。
2.教师鼓励幼儿合作,并简单介绍道具。
3.’幼儿自由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自由展示。
1.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展示。
2.幼儿分组自愿展示。
六、幼儿听音乐出教室。
活动反思:。
中国民族舞蹈体裁、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幼儿在学习表演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民族舞蹈优美的动作、悦耳的旋律,而且能感受到中国各个民族的不同习俗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初步能力。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丰富内涵的中国民族舞蹈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选择,但是幼儿对于民族的认识比较浅,因为民族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远,于是我们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视频、图片、故事等多种形式丰富幼儿对蒙古族、蒙古舞蹈的经验。
以前在教民族舞蹈时更多的是让幼儿模仿学习,幼儿多是单纯的训练,而大班幼儿有创编能力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于是我在让幼儿学习基本动作后进行了此次创编活动,意在发展幼儿的创编能力。在本节活动中我选取了三段体的音乐,幼儿能够大胆创编舞蹈最重要的就是对音乐的倾听和理解,于是活动一开始我请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让幼儿对-i-=乐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分段欣赏进一步让孩子理解音乐,为幼儿创编舞蹈打下基础。为了让幼儿更丰富的创编舞蹈,我通过同伴学习、小组协商、动作频率变化、方位变换等方式引导幼儿创编,应幼儿的需要还为幼儿提供了挤奶筒,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体验成功提供帮助。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从头到尾始终高涨,整个活动过程注重体验与感受、交流与发挥,真正达到了活动化的共同学习。
专家点评:。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传统民族舞蹈教育活动时,往往注重的是动作的训练,一般以教会为目的,过程中要求幼儿单纯模仿,忽视幼儿对民族舞蹈的感受力、创造性和表现能力。延庆二幼的夏淑芳老师,在进行蒙古舞蹈《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教育活动时,从艺术领域核心价值入手,旨在激发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和兴趣,运用不同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为幼儿前期经验的丰富提供了必要和有效的支持。蒙古族舞蹈对于大班幼儿iii来讲,相对陌生,他们不知道蒙古族的人每天在做什么,用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那些舞蹈动作,夏老师通过图片、视频、故事以及日常生活中对蒙古音乐和舞蹈的欣赏,丰富了幼儿关于蒙-d-it的生活经验,了解了一些民族风情和习俗,为舞蹈的创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以及认知的发展水平,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爱模仿的心理特征,引发了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为教学活动的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是能够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逐级分化,为达成iii标创造赣是草原小牧民.豢謦蠡琴擎黪》赣澄幼儿园教育活动亲例及评析了良好的条件。在有限的教育活动时间内,大班幼儿要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快慢和特点,还要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如果没有主次之分、没有有效的调节,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教材的透彻分析,以及对本班幼儿的全貌了解,就不可能十分准确的定位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而夏老师凭着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幼儿的爱,以及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很好地把握了重点和难点的逐级分化,为幼儿能够有兴趣、专注的参与活动,完成活动目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幼儿自主自由自愿状态的激发,符合艺术领域中舞蹈教学的核心价值的倡导。舞蹈的学习是富有个性和自我的学习,若千篇一律,统一要求,整齐划一,就严重违背了艺术领域的价值追求,而夏老师在整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地位的关系,教师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实施教育,引领幼儿去发现、探索,整个活动动了起来,充满了活力、富有朝气,能够不断地听到教师接近于生活语调的亲切、愉快的说话声、歌声和笑声,让人有身临其境并渴望融入其中的愿望。总之,舞蹈教学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不但施教教师要有舞蹈素养,还要有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了解幼儿、了解幼儿教育的教师,才能够根据需要,仔细洞察幼儿美丽的童心世界,潜移默化的陶冶幼儿的心灵,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计划,让舞蹈成为幼儿喜爱并对其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的活动。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五
1.通过筷子舞体验感受音乐旋律的特点,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
3.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
师:同学们都在看我,在看我的衣服吗?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生:略。
师:你说对了,我穿的是蒙古族服饰。
师:那你们知道哪些蒙古族的音乐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音乐!
师: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这首歌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
生:(我看到了好多的牛和羊。)。
生:(我看到了奔跑的骏马。)。
师:我和同学们一样,也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师:你说的非常对,说明你很熟悉这首歌。
师:这首歌曲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它就是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
师: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它的旋律呢?我们再来听。
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及风景图片)教师用手势带动孩子们感受音乐。
师:歌曲的速度和旋律是怎样的?
生:(中速,较慢,旋律优美.。)。
师: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草原、赞美家乡的情感。
师:我这还有一段音乐,和前面的歌曲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听。
生:(旋律不一样,一个是欢快的,一个是优美的。)。
生:(速度不一样,一个速度慢。一个速度快。)。
师:你们说的很准确,是旋律和速度与刚才我们所听到的歌曲不一样。这段音乐有着轻快的节奏,前面我们听到的歌曲旋律流畅,有着连贯的长音。
师:听了这么欢快的音乐我们最想做什么?
生:(想跳跃,想舞蹈。)。
生;略。
师:有挤奶舞、盅碗舞、马刀舞等(边介绍边出示图片),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段舞蹈。
(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能够看出这是图片中的哪一种蒙古族舞吗?
生:骑马舞。
师:对了,是骑马舞。你最喜欢骑马舞中的哪一个动作?你能模仿一下吗?
(在音乐中生随意做,师生一同做舞蹈动作)。
师:同学们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呀!
生:(筷子)。
师:筷子是生活用具,但在蒙古族人手中它是可以用来跳舞的道具。
师:下面我就用它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也叫做《筷子舞》。
师生之间在直观的问题中交流感情。
聆听音乐,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聆听、比较,能够分辨音乐情绪和速度的不同。
初步了解蒙古族舞蹈,引发学生好奇心。
以筷子舞为导线,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快乐的情感,熟悉本课的旋律,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师:大家可能发现了,不管我的动作如何变化,我都是在随着-------音乐来做的。
师:这么欢快的旋律是一首蒙古族儿童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我们一同用动作表现音乐旋律的高低变化。
(引导学生一同来做,师用筷子提示音高变化,播放歌曲)。
师:我看大家也跃跃欲试,我已经给大家准备了筷子,快把它找到和我一起来做。我唱歌,大家用筷子伴奏。
(师范唱,随音乐师生一起用筷子律动)。
师:刚才我们一起律动,大家没有听清楚歌词,我再来为大家演唱,你们仔细听,歌中唱到什么?你记住了哪一句?(师范唱歌曲)。
师:歌中都唱了什么?
生;略。
师:(出示歌篇)我们来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按节奏朗读歌词。(衬词是我国民歌的特点之一,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我们不用读)。
师:大家的歌词读的很准确。
师:让我们用“哒”音来轻声模唱歌曲旋律(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启发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把小牧民自豪的心情表现出来)。
师:刚才在模唱旋律时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不认识的音符。(引导学生关注前倚音)。
生:略。
师:哦,是这个小音符,我来唱一下。(师示范)它是前倚音,写在音符的前面,用来修饰它后面的音符。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师引导学生一同唱前倚音乐句,这样的演唱能更好的表现出羊儿的可爱形象。)。
师:熟悉了旋律之后,让我们来合作演唱歌曲。我唱第一句,你们唱第二乐句。衬词的地方我们一同来唱。
师:歌声让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当我们在草原上喊远方的小伙伴时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先用“哎-----”体会声音传向远方的感觉,两组强弱对比唱衬词乐局句)让我们来试一试。(解决歌曲难点乐句)。
师:(纠正问题,师生交换角色演唱)。
师:让我们完整、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提示用歌声表现出小牧民豪爽的性格,衬词的地方应该演唱的舒展,富有激情。)。
师生合作,感受音乐旋律和动作的变化。
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师生合作,熟悉歌曲旋律。创设情景,解决难点。
师:我们一同愉快地演唱了歌曲,但是与蒙古族人比起来,我们的表演还缺少了一点内容,那就是---舞蹈。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做过的筷子舞吗?现在就让我们用筷子和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
师:让我们和小牧民一起来进行一场歌舞表演。一组同学扮演小牧民演唱歌曲;一组同学跳筷子舞;另一组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在音乐中师指导学生自由分小组练习)。
师:小牧民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一次小小的音乐会。把自豪、喜悦的心情表现出来吧!
师:我们一起感受了小牧民们载歌载舞的快乐。你们还熟悉哪些蒙古族的歌曲呢?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歌曲,并唱一唱)。
生:略。
师:蒙古族还有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它的演奏姿势和二胡相似,听一听它是什么乐器?
(播放《我从草原来》音乐)。
生:马头琴。
师: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和音乐。)。
师:听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我们来模仿它的演奏姿势。
生:略。
师:“马头琴”它音色深沉、浑厚、苍劲、辽阔、富于表达勤劳、强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播放《我从草原来》音乐减弱)。
师:今天我们一同欣赏、演唱了蒙古族的歌曲,了解了蒙古族的筷子舞和乐器马头琴,丰富多彩的蒙古族音乐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最后,让我们再次唱起《我是草原小牧民》来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吧!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体验加入筷子舞和节奏乐器伴奏的效果,更好的表现歌曲。
在合作表演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马头琴演奏的音乐中,认识马头琴并了解其音色。x。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六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前奏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打节奏化解拍等形式,这样一来到了演唱部分容易进入。歌曲中的休止符部分我强调学习了一下,三年级学生零基础,草儿青青,让学生有对比的来演唱这一句。学会歌曲后我让学生加入动作,自编动作,这样调动了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和印象。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七
1、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用不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师生问好歌《上课啦》。
1、出示图片。
生:《草原上》《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你们想不想去草原看看?让我们骑着骏马一起去大草原吧!
2、律动:〈〈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谁能告诉我他是谁?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小牧民,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英格玛,让我们从英格玛的歌声中感受一下牧民的生活吧!
2、出示歌谱,按节奏读歌词。
(草儿青青羊儿肥,注意休止符)。
3、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找出重点句子。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草儿跳起来了,肥肥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4、随琴哼唱。
小声随琴完整的演唱歌曲。
5、巩固歌曲,分组接唱。
6、歌曲处理。
师:你觉得小牧民再唱这着歌曲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自豪)。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注意休止符、前倚音。
师:同学们唱得这么好听,就像一个个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给这着歌加上动作,来表演自豪的小牧民吧!
1、学生自已编动作,表演歌曲。
师:你们表演得太棒了,我也想加入你们了,让我们一起边唱歌,边表演吧。
1、听一听、打一打。
师:同学们都能声情并茂、以情带声,并且很自信的演唱《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我真为你们高兴,现在我想送给你们一些礼物,你们听听是什么声音?什么音符?说对了送给你!
(双响筒、铃鼓、三角铁)。
2、合奏。
师:让我们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3、表现歌曲。
分为演唱组、演奏组、舞蹈组表现歌曲。
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假如你们是歌手,我会是你们最忠实的歌迷;假如你们是演奏家,我会是你们最忠实的听众;假如你们是舞蹈家,我会是你们最忠实的观众;同学们,努力吧!相信自己,我能行!音乐殿堂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着。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八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3、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
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
1、欣赏草原风光。
2、学跳筷子舞。
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怀疑,那让老师给你们跳一段吧!
(1)师示范动作。
手位:简单的筷子交叉敲击动作脚位:前蹲、后仰。
(2)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
3、变化筷子舞节奏。
(2)师示范。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xxx。
(3)学生说——练习。
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
(1)师念前面节奏,生念后面。
(2)念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3)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4)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
(6)师:这么厉害,看来难不倒你们,如果让你们加入脚步来跳,会吗?
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
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
2、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
4、指导缺点: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5、随老师琴声再唱。
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
9、拓展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过了快乐的一节音乐课,我们一起骑马、唱歌,最高兴的是一起学习了筷子舞。其实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种,聪明的蒙古人民还能用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
1、师:蒙古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的人民热情好客。瞧!小红马又来了,让我们骑上小红马跟大草原告别吧!
2、播放歌曲,生随音乐唱起歌,边跳边出教室。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九
通过筷子舞体验感受音乐旋律的特点,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
3.通过听、唱、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
1、
师生课前准备(听音乐进教室)。
播放:歌曲《草原赞歌》。
2、
师生问好: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都在看我,在看我的衣服吗?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生:略。
师:你说对了,我穿的是蒙古族服饰。
师:那你们知道哪些蒙古族的音乐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音乐!
师: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这首歌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
生:(我看到了好多的牛和羊。)。
生:(我看到了奔跑的骏马。)。
师:我和同学们一样,也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师:你说的非常对,说明你很熟悉这首歌。
师:这首歌曲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它就是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
师: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它的旋律呢?我们再来听。
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及风景图片)教师用手势带动孩子们感受音乐。
师:歌曲的速度和旋律是怎样的?
生:(中速,较慢,旋律优美.。)。
师: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草原、赞美家乡的情感。
师:我这还有一段音乐,和前面的歌曲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来听。
生:(旋律不一样,一个是欢快的,一个是优美的。)。
生:(速度不一样,一个速度慢。一个速度快。)。
师:你们说的很准确,是旋律和速度与刚才我们所听到的歌曲不一样。这段音乐有着轻快的节奏,前面我们听到的歌曲旋律流畅,有着连贯的长音。
师:听了这么欢快的音乐我们最想做什么?
生:(想跳跃,想舞蹈。)。
生;略。
师:有挤奶舞、盅碗舞、马刀舞等(边介绍边出示图片),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段舞蹈。
(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能够看出这是图片中的哪一种蒙古族舞吗?
生:骑马舞。
师:对了,是骑马舞。你最喜欢骑马舞中的哪一个动作?你能模仿一下吗?
(在音乐中生随意做,师生一同做舞蹈动作)。
师:同学们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呀!
生:(筷子)。
师:筷子是生活用具,但在蒙古族人手中它是可以用来跳舞的道具。
师:下面我就用它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也叫做《筷子舞》。
师生之间在直观的问题中交流感情。
聆听音乐,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展开想象,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以筷子舞为导线,激起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快乐的情感,熟悉本课的旋律,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师:大家可能发现了,不管我的动作如何变化,我都是在随着-------音乐来做的。
师:这么欢快的旋律是一首蒙古族儿童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我们一同用动作表现音乐旋律的高低变化。
(引导学生一同来做,师用筷子提示音高变化,播放歌曲)。
师:我看大家也跃跃欲试,我已经给大家准备了筷子,快把它找到和我一起来做。我唱歌,大家用筷子伴奏。
(师范唱,随音乐师生一起用筷子律动)。
师:刚才我们一起律动,大家没有听清楚歌词,我再来为大家演唱,你们仔细听,歌中唱到什么?你记住了哪一句?(师范唱歌曲)。
师:歌中都唱了什么?
生;略。
师:(出示歌篇)我们来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按节奏朗读歌词。(衬词是我国民歌的特点之一,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我们不用读)。
师:大家的歌词读的很准确。
师:让我们用“哒”音来轻声模唱歌曲旋律(用稍慢的速度模唱歌曲旋律,启发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把小牧民自豪的心情表现出来)。
师:刚才在模唱旋律时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不认识的音符。(引导学生关注前倚音)。
生:略。
师:哦,是这个小音符,我来唱一下。(师示范)它是前倚音,写在音符的前面,用来修饰它后面的音符。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师引导学生一同唱前倚音乐句,这样的演唱能更好的表现出羊儿的可爱形象。)。
师:熟悉了旋律之后,让我们来合作演唱歌曲。我唱第一句,你们唱第二乐句。衬词的地方我们一同来唱。
师:歌声让我们仿佛来到了辽阔的草原,当我们在草原上喊远方的小伙伴时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先用“哎-----”体会声音传向远方的感觉,两组强弱对比唱衬词乐局句)让我们来试一试。(解决歌曲难点乐句)。
师:(纠正问题,师生交换角色演唱)。
师:让我们完整、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提示用歌声表现出小牧民豪爽的性格,衬词的地方应该演唱的舒展,富有激情。)。
师生合作,感受音乐旋律和动作的变化。
有目的地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师生合作,熟悉歌曲旋律。创设情景,解决难点。
师:我们一同愉快地演唱了歌曲,但是与蒙古族人比起来,我们的表演还缺少了一点内容,那就是---舞蹈。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做过的筷子舞吗?现在就让我们用筷子和打击乐器来表现歌曲。
师:让我们和小牧民一起来进行一场歌舞表演。一组同学扮演小牧民演唱歌曲;一组同学跳筷子舞;另一组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在音乐中师指导学生自由分小组练习)。
师:小牧民们,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一次小小的音乐会。把自豪、喜悦的心情表现出来吧!
师:我们一起感受了小牧民们载歌载舞的快乐。你们还熟悉哪些蒙古族的歌曲呢?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知的歌曲,并唱一唱)。
生:略。
(播放《我从草原来》音乐)。
生:马头琴。
师: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和音乐。)。
师:听听它的音色是怎样的?我们来模仿它的演奏姿势。
生:略。
师:“马头琴”它音色深沉、浑厚、苍劲、辽阔、富于表达勤劳、强悍的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感情。(播放《我从草原来》音乐减弱)。
师:今天我们一同欣赏、演唱了蒙古族的歌曲,了解了蒙古族的筷子舞和乐器马头琴,丰富多彩的蒙古族音乐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最后,让我们再次唱起《我是草原小牧民》来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吧!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体验加入筷子舞和节奏乐器伴奏的效果,更好的表现歌曲。
在合作表演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在马头琴演奏的音乐中,认识马头琴并了解其音色。
王艳玲老师是黑龙江省鹤岗市黎明小学音乐教师,她执教的《我是草原小牧民》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二课《草原》。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教师将《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设计成以唱歌为主,同时将欣赏、音乐知识、筷子舞等有机结合的综合课,使简单的音乐材料变得更为丰富。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草原》这一主题,在一次次的反复聆听音乐、参与体验活动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了层层递进式的活动和问题,使聆听音乐变得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习音乐。
这节课的开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由的学习氛围。例如:课前在《草原赞歌》音乐声中律动进教室,观看蒙古族服饰,聆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使学生在听、看、动、说中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为激发学生学习蒙古族歌曲的兴趣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注重在体验中学习歌曲。通过初听《我是草原小牧民》与前曲进行了对比,了解不同情绪、速度,但风格是一样的,都是蒙古草原情调的歌曲,运用了对比的音乐材料进行教学。在体验筷子舞中培养学生对歌曲旋律的听觉记忆能力,在整体学唱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引领学生按节奏接读歌词、找相同乐句、创设“草原喊人”情景解决歌曲难点、师生接唱等这些方式,把知识技能学习有机的融于实践活动中。
从学生熟知的蒙古族歌曲入手,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知马头琴的音色,是对蒙古族音乐风格在认识上的进一步加深和提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表现歌曲。
整节课设计合理,安排紧凑,教学方式多样有效,让学生不仅饶有兴趣的学习了歌曲,还加深了对蒙古族歌曲的了解和体验。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十
大家好:今天我以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五册第二课《我是草原小牧民》,向大家汇报我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及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并发挥它的实效性。
一、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全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重复的曲调更进一步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新课程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活动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歌曲伴奏、创编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难点:歌曲节奏较密集,附点音符及八分休止符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遵循直观性、创造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想象力。重点采用舞蹈引入、听唱法、难点提炼、体验创新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力图体现: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以情感人、以美动人”是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舞蹈引入。
(二)学习歌曲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随着动听的音乐律动起来,唤起学生的饱满情绪。在学唱歌曲中我主要采用聆听范唱、学生随琴用lu模唱、视唱曲谱、随录音演唱、提炼难点等几个环节进行。教师抓住全曲中的灵魂句“草儿青青羊儿肥,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进行节奏和声音的处理,让同学们准确掌握附点音符及八分休止符。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表演能力,我又播放两首蒙古族儿童歌曲,第一首《我是草原小骑手》并让学生学习小歌手自信的演唱,潇洒的动作。第二首《草原赞歌》是两位双胞胎小姐妹声情并茂的表演。我让学生们学习两个小歌手的演唱情绪及表情,使同学们的演唱更加完美。
(三)体验创新激发热情。
“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是草原小牧民》说课稿体验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充分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
(四)回归生活享受音乐。
优美动听的蒙古族歌曲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曲目,我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搜集有关内容,让他们演唱其中的几段。这样能使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更加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六、总结回顾。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充分的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将信息技术手段与音乐学科有效的整合,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也能让学生在歌唱中享受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谢谢大家。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十一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3、通过听、唱、舞、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
二、走进大草原。
2、学跳筷子舞。
3、变化筷子舞节奏。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xxx(3)学生说——练习xxx。
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
(3)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4)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
(6)师:这么厉害,看来难不倒你们,如果让你们加入脚步来跳,会吗?
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
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
三、歌唱大草原。
2、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
4、指导缺点: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5、随老师琴声再唱。
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
9、拓展。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过了快乐的一节音乐课,我们一起骑马、唱歌,最高兴的是一起学习了筷子舞。其实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种,聪明的蒙古人民还能用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你瞧(出示蒙古族各种舞蹈画面)。
四、告别大草原。
1、师:蒙古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的人民热情好客。瞧!小红马又来了,让我们骑上小红马跟大草原告别吧!
2、播放歌曲,生随音乐唱起歌,边跳边出教室。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十二
重点难点。
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特点。
学习几个基本动作。
教学目标。
1.感受蒙古族舞蹈的旋律及奔放、欢快的特点。
2.体验学习民族舞蹈的乐趣。
组织形式。
集体。
教学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在电视上看到过。
环境准备。
录音机、磁带。
过程与策略。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
二、律动。
三、欣赏蒙古舞音乐。
1.播放音乐数遍。
2.分组创编动作,教师及时提炼动作。
3.教师示范骑马和摔跤动作,幼儿模仿。
四、学跳跑马步。
1.教师示范跑马步。
2.幼儿跟学。
3.全体幼儿练习。
五、完整示范动作。
1.教师完整示范表演,幼儿跟学。
2.幼儿分组、男女跟学蒙古舞。
有效语言设计。
1.听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
2.蒙古族人好像在大草原上干什么?
3.你喜欢蒙古舞的哪个动作?
环境辅助。
蒙古人的图片若干。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十三
1、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带着自豪、愉快的感情演唱歌曲,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2、体验民族音乐带来的欢乐情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唱准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cai课件、打击乐器(双响筒、铃鼓)、小星星、道具(绿彩绸)。
师: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新朋友见面,来,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庆祝一下。(放〈草原赞歌〉进行蒙古舞律动。)。
师:同学们跳的真不错。听着这优美的音乐,跳起这欢乐的舞蹈,此刻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大草原的美丽风景)。
师:前几天,老师去了一趟蒙古大草原,把那里一些美丽的风光带了回来,你们想不想看?(想)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放课件《大草原》《牧歌》为背景音乐)。
师讲解:蒙古大草原在我国的北部,那里景色非常迷人,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望无际的绿草地,在那里居住着以放牛、放马、放羊为生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的人们特别豪放,喜欢赛马、射箭、摔跤,而且他们个个能歌善舞,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使用的礼节。由于他们放养着许多牲畜,需要大量的水源和草地,因此他们要经常搬到不同的地方去居住,所以他们住在这样一个个容易装卸的“小房子”里。
提问:谁知道这样的房子叫什么?(蒙古包)你知道的可真多,奖你一颗小星星。
师:蒙古族是一个非常勇敢、勤劳、善良的民族,因为他们都喜欢骑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前面有一群蒙古小朋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
(听歌曲)。
师:谁能说一说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骑马、射箭、摔跤。
师:同学们听的真仔细。
(老师范唱歌曲)。
师:你们想成为神气的草原小骑手吗?(想)这可不容易呢,要经过很多考验,你们有信心吗?(有)好,老师决定帮助你们,让我们一起来闯关。
(!)按节奏说歌词。
师:进入第一关,按节奏说歌词。(老师将电子琴调到鼓声)。
a生在老师大的鼓声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的念歌词。
(第三乐句歌词以衬词为主,突出抒发了小朋友愉快、自豪的心情,我们要注意“啊哈、嗬伊”的节奏,把每个字都说清楚。蒙古的小朋友骑着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跑,心情非常舒畅,这样的衬词在蒙古歌曲中经常见到,让我们也共同体会一下吧。
b.学生边说歌词,边跟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动作。
c.一二组念歌词,三四组律动配合。
(2)演唱旋律。
师:进入第二关,演唱旋律。
a.老师范唱。
师:先听老师来演唱,同学们用身体表现歌曲。
b.老师弹琴,学生小声用la模唱。
(老师指出学生唱的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七度、八度音程可通过模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
c.老师学生对唱旋律。(师第一乐句,生第二乐句)。
(3)学生演唱歌曲.
师:进入第四关:自学演唱歌曲。
a.学生随范唱自学歌曲。
(放歌曲,让学生自己跟唱2遍)。
b.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老师用稍慢的速度弹琴,学生演唱歌曲。
(对唱的不准的.音及时纠正)。
提问:歌曲哪一句抒发了学生自豪、愉快的心情呢?(学生回答)。
b.老师用稍快的速度弹琴。
学生比较哪一种速度更适用。(稍慢的速度表现了小骑手愉快、快乐的心情,稍快的速度表现了小骑手自豪的心情)。
(4)歌曲处理。
采用分组唱,一三组唱衬词,二四组唱其他部分;老师唱衬词,学生唱其他部分等,让学生风趣的演唱歌曲。
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呢?(加上动作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脚和手打拍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全班同学分组。
1、布置任务:各小组讨论、编创: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分组练习。
3、每组选代表上台表现歌曲。(用道具绿彩绸)。
4、集体展示:播放动画,全体同学大胆表现。
师:通过你们的共同努力,闯过了一个个难关,现在你们都成了神气的小骑手了!给自己来点掌声吧!(学生鼓掌)。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时,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采,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由草原歌手滕格尔演唱的《天堂》。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感受了大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体验了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以后让我们一起学习更多的草原歌曲。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十四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重点练习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十五
1.理解歌曲内容,喜欢演唱歌曲。能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简单、有趣的表演。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理解歌曲内容。
教学准备:
一盏装有调控开关的台灯,音乐录音带。
一、谈话。
--出事台灯,教师演示台灯的调控开关,引导幼儿观察,台灯随着调控开关的旋转而变亮或变暗。
有人想给太阳装一个开关,如果太阳真的装了开关,会怎样?
二、欣赏歌曲。
--教师放歌曲录音,请幼儿欣赏。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
--引导幼儿学说歌词。
三、游戏"回音壁"。
--请幼儿做回音壁,教师唱一句,幼儿模仿一句。比一比哪个回音壁"返回"的声音最好听。
四、游戏"录音机"。
--请幼儿做录音机。教师唱两句,"录音机"就"录"两句,看哪个"录音机"录的声音最清楚。
五、大家一起唱。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在音乐的引领下演唱歌曲。
--引导幼儿听清前奏和间奏,说好歌曲中的道白部分。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十六
《北京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社会领域提出了“通过多种媒介和活动,使幼儿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懂得尊重少数民族和其他地区的风俗习惯"。于是在班级中我们开展了“中国民族多"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对于民族舞蹈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和幼儿通过欣赏、学跳、创编来感知民族舞蹈的特点n这次活动是其中的一次。
1、感受蒙古族三段体音乐欢快、优美的音乐风格特点。
2、初步尝试合作创编蒙古族舞蹈,感受创编的快乐。
1、物质准备:音乐、课件、小水桶。
2、经验准备:幼儿了解认识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2、蒙古骑马、挤奶动作练习。
(一)幼儿欣赏音乐。
2、幼儿。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
(二)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同时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
1、现在夏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2、幼儿根据幻灯说出人们的生活。
3、你发现音乐有什么变化?
4、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这首音乐是三段体音乐表现蒙古族人民在那达慕盛会上骑马、摔跤、挤奶的欢乐场面)。
2、分段欣赏音乐:
(1)快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2)跟着快的音乐做一做动作。
(3)慢的时候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
(4)跟着慢的音乐做一做动作。
1、请幼儿听音乐分成5组进行舞蹈创编。
师: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一起来编个舞蹈,可以加上简单的队形变换,注意音乐的快慢变化,让你的舞蹈更加漂亮。
2、教师鼓励幼儿合作,并简单介绍道具。
3、幼儿自由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展示。
2、幼儿分组自愿展示。
中国民族舞蹈体裁、主题、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幼儿在学习表演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民族舞蹈优美的动作、悦耳的旋律,而且能感受到中国各个民族的不同习俗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初步能力。作为蕴含了民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丰富内涵的中国民族舞蹈是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选择,但是幼儿对于民族的认识比较浅,因为民族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远,于是我们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视频、图片、故事等多种形式丰富幼儿对蒙古族、蒙古舞蹈的经验。
以前在教民族舞蹈时更多的是让幼儿模仿学习,幼儿多是单纯的训练,而大班幼儿有创编能力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于是我在让幼儿学习基本动作后进行了此次创编活动,意在发展幼儿的创编能力。在本节活动中我选取了三段体的音乐,幼儿能够大胆创编舞蹈最重要的就是对音乐的倾听和理解,于是活动一开始我请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让幼儿对-i-=乐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分段欣赏进一步让孩子理解音乐,为幼儿创编舞蹈打下基础。为了让幼儿更丰富的创编舞蹈,我通过同伴学习、小组协商、动作频率变化、方位变换等方式引导幼儿创编,应幼儿的需要还为幼儿提供了挤奶筒,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体验成功提供帮助。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从头到尾始终高涨,整个活动过程注重体验与感受、交流与发挥,真正达到了活动化的共同学习。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传统民族舞蹈教育活动时,往往注重的是动作的训练,一般以教会为目的,过程中要求幼儿单纯模仿,忽视幼儿对民族舞蹈的感受力、创造性和表现能力。延庆二幼的夏淑芳老师,在进行蒙古舞蹈《我是草原小牧民》的教育活动时,从艺术领域核心价值入手,旨在激发幼儿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和兴趣,运用不同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为幼儿前期经验的丰富提供了必要和有效的支持。蒙古族舞蹈对于大班幼儿来讲,相对陌生,他们不知道蒙古族的人每天在做什么,用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那些舞蹈动作,夏老师通过图片、视频、故事以及日常生活中对蒙古音乐和舞蹈的欣赏,丰富了幼儿关于蒙古的生活经验,了解了一些民族风情和习俗,为舞蹈的创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以及认知的发展水平,满足了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爱模仿的心理特征,引发了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为教学活动的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是能够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逐级分化,为达成目标创造赣是草原小牧民.豢謦蠡琴擎黪》赣澄幼儿园教育活动亲例及评析了良好的条件。在有限的教育活动时间内,大班幼儿要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快慢和特点,还要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如果没有主次之分、没有有效的调节,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教材的透彻分析,以及对本班幼儿的全貌了解,就不可能十分准确的定位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而夏老师凭着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幼儿的爱,以及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很好地把握了重点和难点的逐级分化,为幼儿能够有兴趣、专注的参与活动,完成活动目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幼儿自主自由自愿状态的激发,符合艺术领域中舞蹈教学的核心价值的倡导。舞蹈的学习是富有个性和自我的学习,若千篇一律,统一要求,整齐划一,就严重违背了艺术领域的价值追求,而夏老师在整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地位的关系,教师始终站在幼儿的角度去实施教育,引领幼儿去发现、探索,整个活动动了起来,充满了活力、富有朝气,能够不断地听到教师接近于生活语调的亲切、愉快的说话声、歌声和笑声,让人有身临其境并渴望融入其中的愿望。总之,舞蹈教学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不但施教教师要有舞蹈素养,还要有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了解幼儿、了解幼儿教育的教师,才能够根据需要,仔细洞察幼儿美丽的童心世界,潜移默化的陶冶幼儿的心灵,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计划,让舞蹈成为幼儿喜爱并对其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的活动。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篇十七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聆听内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跃进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嗬”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的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动和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能用欢快、自豪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等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内蒙古音乐的风格,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通过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歌曲节奏。
教学课件电子琴、筷子、响板、双响筒、铃鼓。
(一)组织教学。
1、律动。
2、师生问好。
(师:亲爱的同学们,快乐的音乐时光又和我们大家见面了,让我们伴随着欢快的旋律共同走进音乐天地吧!师生同时律动并问好)。
(二)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及图片,让学生领略少数民族风情。
2、谈话导入蒙古族,再播放《蒙古风情》。
3、学生通过观看《蒙古风情》片,让学生随着老师用响板打出的节奏回答问题。
2/4 ×××××× ××。
(师)草原有青青的(生)小草。
草原有高大的 骏马。
草原有肥肥的 牛羊。
(三)、节奏训练。
(1)用不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教师用筷子敲出三种不同的节奏,学生听后模仿老师敲。
2/4××××××。
× ×× ×。
× —× —。
2、出示以上三种节奏,再按顺序敲一遍。
3、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一种节奏,根据老师的指挥,为本课歌曲(伴奏音乐)伴奏。
4、教师发放打击乐器响板、双响筒、铃鼓等。同样按照上面的方式用筷子及三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音乐)伴奏。
(2)歌曲难点节奏训练。
1、谈话导入。播放歌曲伴奏,教师带学生做骑马的动作,感受骑马的快乐。
2、老师敲马儿奔跑的节奏,学生听后模仿(用手拍)。
2/4×、×××××××××××—。
3、学生自由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上面的节奏。
4、出示节奏卡(即歌曲难点节奏),学生通过读节奏,教师领唱曲调,学生试唱歌词,解决歌曲难点。
2/4×、×××××××××××—。
1、23523616216—。
美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
(四)学习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2、按节奏朗读歌词。
3、聆听歌曲录音。
4、学生随琴用“1a”模唱歌曲旋律。
5、学生随琴唱词。
6、歌曲处理。
7、完整地随伴奏音乐演唱。
8、师生接龙演唱。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动听,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加入到同学们当中来,好吗。)。
9、歌表演。
(师:蒙古牧民不但喜欢放牧,而且非常能歌善舞,让我们也把舞蹈加进来,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五)拓展延伸。
播放课件《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牧民生活。
(师:同学们,在美丽辽阔的大草原上,不但有热情奔放的音乐,成群的牛羊,牧民的生活也非常丰富多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六)结束本课。
全体学生分为歌唱组、伴奏组、舞蹈组最后再进行一次歌表演。
(师:我们的草原之行即将结束了,现在老师请大家真正地做一回小牧民,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尽情展示我们的才华,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草原上热烈的场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