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热门16篇)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也是组织和安排教学的基本依据。在教案编写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教案示范,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一
一、活动目标:
1、大胆交流竹子的各种功用,感知竹子用处大。
2、学习初步的.分类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担、竹篓、竹篮、牙签等,各种竹制品上都贴有标签;“货架”三只,上面贴有标签。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出去找春天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小竹笋长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领。”
2、交流调查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用竹子做的?
请幼儿以小组调查的方式交流调查表:
第一组调查的是厨房用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厨房用具菜板蒸架……。
第二组调查的是农用工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农用工具扁担竹篓……。
第三组调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生活用品及其他席子牙签……。
3、除了以上小朋友刚刚说的之外,你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东西?请幼儿补充说明,(如窗帘、茶具、工艺品等)(幼儿没有说到的也可有老师补充)师小结:竹子的本领真大,像扁担、畚箕、竹篮、牙签、席子、坐垫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开竹制品商店: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来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让我们也来开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请幼儿将竹制品按要求分类摆放:(各竹制品上贴有标签,如菜板贴上101,就将菜板放到厨房用具柜的101处)。
5、老师小结,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词描述周围物体的位置。
2.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由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3.学会对生活中物体的位置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
二、教学内容。
本课是《位置与方向》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第一步。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先以自己为基准,再过渡到以别人为基准,学习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次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在“拓展与应用”活动中,学生还会通过站在校园里的不同位置,描述教学楼等周围物体位置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首先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每组一张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的纸条,用于学生做“找位置”的游戏。
(二)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四、安全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在教室里做“找位置”游戏时,不要拥挤,不要打闹,防止摔倒。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教师利用课间操站队情境引入问题。课间操是学校每天都会举行的集体活动,全校的同学都要参加。课间操队列人数众多,但整齐划一,这是因为每一个班、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
1.教师根据课业提出问题。
(1)你能说一说自己或者某个同学站在课间操队列里的什么位置吗?
(2)在描述位置的时候,我们用到了哪些词?
2.明确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描述位置。
(二)展开“科学实践”活动。
在课页引入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
1.提出问题。
(1)提问:现在,谁能说一说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
(2)学生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
(3)谈话:刚才在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时,一部分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前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另一部分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右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左面”,还有的同学说“我坐在第三列”或者“第四排”。但是这些描述都不够明确,也就是没能很明确地描述出每位同学所做的具体位置。
2.以自己为基准描述位置。
(1)提问:坐在教室的位置上,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
(2)学生活动。
学生试着用“我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来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
3.以别人为基准描述位置。
(2)学生活动。
教师先指定一位学生,让其他学生通过方位词来描述这位学生的位置。再让学生任选另外一位学生,利用方位词来描述那位学生的位置。
4.引导学生发现前、后、左、右的相对性。
在学生练习用“前”“后”“左”“右”等描述位置时,教师从讲台位置走到教室的后部。
(1)提问:现在,请你转过身来,再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谁?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活动。
通过活动,学生发现当面向教室后面时,他前、后、左、右的同学发生了变化。
(3)教师总结:当你面向讲台时和面向教室后面时,你前、后、左、右的同学会发生变化,但事实上这些同学在教室里的实际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就发现:在使用前、后、左、右等词描述位置时,必须先明确自己的朝向。
5.学生做“找位置”游戏。
(2)学生左游戏活动。
(3)活动后,教师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位置的?
(三)“拓展与应用”活动。
教师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学校操场周围物体的位置。
1.提问:请你站在操场上,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学生活动并描述。
4.学生活动并描述。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三
1、知道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
2、会用对比的方法认识白天黑夜景象。
3、初步认识到人们的活动与白天黑夜有关。
4、初步激发研究地球运动的兴趣。
5、培养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初步认识到人们的活动与白天黑夜有关。
难点:建构起自己的科学认知体系,知道完整的科学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材料准备。
白天和黑夜的景色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趣。
1、出示日出日落的景色图片。
2、谈话引入:清晨,窗外小鸟的第一声歌唱和缕缕阳光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大地万物几乎同时从梦中醒来,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一天又开始了!这个时候我们叫它(白天)。时间悄悄地在流逝,不知不觉中,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天渐渐黑了。这个时候我们叫它(晚上)。
3、揭题: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
1、观赏日出日落现象,感受太阳出来了是白天,太阳落山了是黑夜。
2、思考:地球上白天和黑夜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呢?
1、通过设置情境,引出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
2、通过观赏生活情境中一些日出日落的景色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有白天和黑夜景象(现象)。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够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知道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3、意识到定性描述物体位置对我们的生活很有意义;通过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通过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教具。
游戏道具、图画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游戏导入:
1、玩贴鼻子的游戏。
2、同学们齐心协力合作完成游戏。一名学生贴鼻子,其他同学帮忙,共同完成。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方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1)自由描述。引导学生以教室为活动场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2)学习绘制平面图。
(3)交流评价。
2、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1)指出活动指向:描述教室、操场、旗杆、实验楼、厕所、办公楼等的位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2)总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
引导学生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强调绘制平面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小导游活动。
情景:假如今天家长要来开家长会,你如何把家长顺利的引导到教室呢?
2、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
(1)展示样板。为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房屋布局平面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自由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学习绘制平面图。
3、同学们交流评价。
4、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5、总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
6、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
(1)目的是为了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因为同学之间进行游戏,兴趣比较浓,开展室内活动,学生参照物比较熟悉,且能够全员参入,活动比较充分。
(2)意在提示学生利用平面图寻找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五
1、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意思。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能力训练点:训练同学的朗读能力、扮演能力。
美育渗透点:懂得遇到难题,要动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不轻信盲从,敢于实践。
拓展:回家动手做做实验。
课时布置:两课时。
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实验的形式导入(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两个铁球哪个先着地?)亚里士多德认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我们可以动手做做看。他虽然是个科学家也不一定对,面对问题,我们不要光动脑筋,还要动手做做,才干得到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科学家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同学开火车读。
3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组词。
3指导字形,师范写,讲要点。
4生书写,师巡视。
5示范写,讲要点。
6生订正,师巡视。
四作业:熟读课文,誊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测读。
2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哪一段写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找出来读一读。这个问题怪在哪?
2面对科学家的怪问题,大家有什么反应?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况。
3面对议论纷纷的同学们,玛利亚有什么反应?大家读第3段后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她。
5玛利亚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指导朗读。
6科学家对玛利亚说了什么呢?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三作业。
誊写生字词语。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发现磁铁有两极;磁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对磁悬浮列车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磁铁的广泛应用,逐步发现磁与电的密切关系,为今后进行电与磁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为什么两极磁性强。
器材准备:
1.演示实验用:条形磁铁二条。
2.分组实验用: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二块、玩具小车、环形磁铁二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生观察。
(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1.师:观察悬挂起来的磁铁,说说有什么发现。磁铁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吗?它与方向有什么关系?(磁头一端总是指南)。
2.学生分组观察悬挂着的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停下来的指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道理。(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等)。
小结:原来磁铁又指南北的性质:用“s”和“n”表示。
(三)指导学生认识系统两极的相互作用。
1.出示另一块磁铁,分辨磁铁的南北极。
师:如果把这块磁铁靠近原来悬挂的磁铁,会怎么样?
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经验。
2.探索:二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怎样找出其中的规律?
3.学术讨论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所需要的工具。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教学难点: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指南针。教师准备:有关指南针历史的影像资料(课件),不同样式的指南针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东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大雨要来临,怎么办?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该往哪儿回呢?小朋友们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船长确定方向啊?(指南针)。
二、了解指南针的历史、用途和构造:
1、大家见过指南针吗?说说在哪儿见过?关于指南针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2、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关于指南针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3、朋友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寻找答案。下面根据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答案吧!
4、生阅读讨论。
5、交流汇报: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谈谈我们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6、不错,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指南针就是四大发明之一。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了解一下指南针的发展历程。
(放课件、课件的内容是从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各种各样的罗盘及现在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介绍书本知识。)。
三、用指南针定方向:
1、经过刚才的阅读资料和观看影片,我们对指南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针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学生回答。
2、观察教学用的指南针。
(1)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主要由磁针、支架、标明方向的底盘、盒子组成。)。
(2)磁针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3)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用指南针定方向。
(1)大家会使用指南针吗?小组讨论研究怎样用指南针来判断方向。
(2)交流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3)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
(4)走出教室,继续判断:学校大门和教室窗户的朝向;国旗与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
四、总结延伸:
我们用指南针还能做什么?
五、课后思考题: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预设8分)。
1.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
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分)。
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组活动。
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
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
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带回学生讨论:(预设5分)。
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四、交流总结:(预设5分)。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五、板书。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
早晨:太阳在东。
中午:太阳在南。
傍晚:太阳在西。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跟据观察到的磁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进行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通过对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磁铁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用:课件、小磁针。
学生用:磁性学具盒(小磁针、棉线、小支架,两辆塑料小车、
环形磁铁、蹄形磁铁条形磁铁各两块一根小塑料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教学:
1、师:同学们,用手来指一下我们教室里的方向好吗?(教师说方向,学生用手指出来,对个别错误的同学进行纠正)。
2、师:我有这样一个指针是磁铁做的,猜一猜:指针转动后停下来时,会停在什么位置?
评:辨认方向为探究“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做了有效铺垫,猜方向的游戏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做到了“铃未响,课已始”
生1:我想那根指针是磁铁,我知道指南针,我猜也许它是停在南北位置的。
生2:我看到转动前指针指着南北方向,我猜转动后停下来也是南北方向的。
生3:我知道指针是磁铁做的,所以我猜它会指南北方向。
评:导入简洁有力,一句到位。用最少的时间引入了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探究活动。并与课前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探究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
验证:
1、指名操作:磁铁转动后停下来是指南北方向的。
2、设计实验探究:其它形状的磁铁向转动后,磁极分别指什么方向呢?
(温馨提示:磁铁周围不能有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要等磁铁停下来后观察。边观察边思考,想想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注意仪器的安全使用。)。
交流: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1、磁铁停下来了,是指示南北方向的。2、指南的一端是蓝色的,指北的一端是红色的。3、指南的一端上有“s”,指北的一端上有“n”。4、磁铁的两个磁极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s”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n”表示。s和n分别是英文单词南south和北north的第一个字母。
3、师: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很多年前就发现了磁铁的这个特性,并用它做成了指南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直到现在,指南针还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看来,上节课上我们所发现的磁铁的两极还藏着不少有趣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的研究重点就是磁铁的两极。(板书课题)。
评:动脑比动手更重要,在这个环节,教师舍得花工夫让学生制订可行的实验计划,可是学生的思维不能拓展开来,此时,教师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学生的思维枯竭的时候,及时地给学生一个帮助一个抓手,让学生再想想类似的方法。在学生实在想不出来的情况下,建议学生用老师给出的方法进行实验。温馨提示注意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提出要耐心等待,注意仪器使用安全。
4、师:老师准备了挂磁铁的小架子,做实验很方便,请材料员来领取,开始实验吧。(做得快的小组再发给他们一块小条形磁铁,能有什么新发现?)。
评:材料准备用了学具袋中的塑料架,避开了铁的干扰。
5、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的磁铁还没有停下来,可是我们大概知道它是指示南北方向的。
生:我们的磁铁停下来了,是指示南北方向的。
师:刚才没停的几个小组的磁铁现在停下来了吗?
生:停下来了,指南北方向。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十
设计意图:
把废旧塑料瓶和纸制圆锥体进行巧妙的组合,变成一个能飞上天的小火箭,这种活动对于好奇、好问的中班幼儿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就利用这种吸引力,并创设幼儿喜爱的活动情境,来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索兴趣。通过玩让幼儿探索火箭飞上天的方法,从而感知空气的存在,其次利用空气推动的力量进一步探索了解火箭发射的高度与力度之间的关系。整个活动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幼儿玩中思考,玩中学习,体现了操作中认知的特点。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
2、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3、能积极动手,体验探索小火箭飞上天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自制饮料瓶“小火箭”人手一个。
(2)大火箭1个。
(3)课件。
2、经验准备:
(1)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课前幼儿已对火箭发射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1、(出示慢羊羊)以动画人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来一位客人,咦!慢羊羊今天怎么啦?
2、幼儿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其中有瓶盖的瓶子5只),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教师提醒幼儿发射器放在地上不动,让火箭飞上天。
(2)个别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我们一起来用这个方法试一试。
幼儿验证性实验。(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3、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他的小火箭怎么用这个方法不能飞上天啊?(.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观看瓶子后发现盖了瓶盖。
(2)小结:(演示课件,讲解原因)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瓶子里的空气就会从瓶口冲出来,小火箭就飞上了天。
4、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1)竞赛游戏:火箭发射。
要求幼儿两两结对,比比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个别提问:为什么你的小火箭飞得高,他的小火箭飞得低呢?
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拍打瓶子用力越大,使瓶子里流出的空气速度越快,力量也大,小火箭就会飞得越高。
5、小结:
今天,我们帮慢羊羊找到了火箭上天的好办法,还找到了让小火箭飞得更高的方法,我们真了不起。你们看!(出示大瓶火箭)慢羊羊又发明了大火箭,那么是小火箭飞得高,还是大火箭飞得更高呢?来,我们带着它们回到教室里再去试一试,比一比吧!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
2.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
3.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过程。
一.观看课件:“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
二.活动:“描述天气”
1.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
2.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三.活动:“我最喜欢的天气”
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
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
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4.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
拓展活动。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十二
1认读本课词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
理解重点句,明白道理。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小实验。
一、提问导入:
1一次,一位科学家向几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一个叫玛利亚的`小朋友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那科学家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这个错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和课文中的汉字娃娃打打招呼。
2认读生字。
3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读后交流。
(1)科学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
(2)你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吗?哪儿奇怪?
(3)指导读,读出奇怪的语气来。
3小朋友是怎么议论的呢?
(1)根据小朋友的发言,相机理解“抢着说”
(2)你还有不同的答案吗?刚才大家都争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哪个词语?议论纷纷。
(3)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4引读第三段。
(1)玛利亚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又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因此,她的心里充满了疑问,课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赶快去找找吧!理解“满腹疑惑”
(2)妈妈怎么说?
5玛利亚动手实验,发现了什么?读第四自然段,勾画有关的句子。
6是这样的吗?我们也来做做这个实验。
(1)演示实验。理解“水漫出来了”
(2)这样的结果是玛利亚根本没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气,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句子:哎呀,水漫出来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玛利亚这么生气,是为什么呢?
7第二天,玛利亚找到那位科学家,质问他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他们,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后相机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读科学家说的话。
8玛利亚听了,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玛利亚明白了什么?指导读第七自然段,读出高兴。
三、总结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类似的事吗?讲一讲。
四、作业。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先说在请完成书上的最后一题。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能说出他们的名称。
2.能表述蔬菜的主要外形特征。
3.懂得要多吃蔬菜,逐步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胡萝卜、白萝卜、青椒、土豆、冬瓜、西红柿、蘑菇、黄瓜、茄子、苦瓜。
2.切好的黄瓜、西红柿、青椒、胡萝卜、白萝卜、苦瓜分别装在盘子里,盘子边放牙签及相应的蔬菜小纸贴。
3.冬瓜一个(扮成冬瓜阿姨)篮子一只。
活动过程:
一、猜猜、找找、产生活动兴趣。
1.师(抱着用围巾包裹的冬瓜):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请你们猜猜它是谁?(幼儿自由回答)他说是-瓜,谁还有不同意见?哦,你们都猜错了!它呀,是冬瓜,咱们吃的冬瓜丸子汤就是用它做的。
2.师:冬瓜阿姨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她还带了许多的好朋友呢,他们都藏在教室里,请大家去把他们找出来。但你们要记住,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了谁?(幼儿寻找蔬菜)。
二、认认、说说、说出蔬菜的名称。
(一)认识黄瓜。
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如我在桌子上找到了黄瓜)。
(二)认识茄子。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三)认识土豆。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四)认识蘑菇。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五)认识胡萝卜。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六)认识西红柿。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七)认识苦瓜。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八)认识白萝卜。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三、看看、说说、了解蔬菜的外形特征。
(一)说说黄瓜的外形特征。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手里拿的蔬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如黄瓜是长长的,是绿色的)。
2.师:请你摸一摸,黄瓜身上有什么?
(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说出其他蔬菜的外形特征)。
(二)教师小结。
你们把做游戏的蔬菜朋友都找出来了,它们是黄瓜、萝卜、西红柿、茄子、蘑菇、青椒、苦瓜,这些朋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他们共同的名呀!叫“蔬菜”和老师一起说“蔬菜”。它们有的是弯弯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紫色的。
师:现在蔬菜朋友有点累了,请你们把他们送到篮子里,让他们休息休息。(出示篮子,幼儿将蔬菜放到篮子里。)。
1.现在篮子里装满了什么呀?(幼儿回答蔬菜)。
2.几篮蔬菜呢?(幼儿练习说一篮蔬菜)。
四、尝尝、评评,萌发品尝蔬菜的愿望。
1.师:你们认识了这么多蔬菜,真不错!这些蔬菜不仅好看、还好吃呢。现在我们就来尝一尝。用牙签把蔬菜送到嘴里,你吃到了什么蔬菜,就取什么贴纸贴在手上。
2.师:你都吃了哪些蔬菜(幼儿自由回答)。
3.师:它们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蔬菜呀有很多种味道、有酸甜的、苦苦的、有清香的、还有辣辣的,但是不管是什么蔬菜对我们小朋友的身体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能让我们长的高高的,身体很强壮。所以呀!多吃蔬菜身体棒!
师:现在我们把蔬菜送到厨房,请厨房的阿姨给我们做又好吃、又有营养的午餐。
活动延伸:
午餐时观察幼儿的进餐情况,表扬、鼓励愿意吃蔬菜的幼儿。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初步认识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分清几个几。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判断)列示。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生提问: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几人?
选一个来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怎样列式?2+2+2+2=8(人)。
这个算式里有几个2?4个2。像这样4个2相加的问题,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读法: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和加号的区别。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8表示4个2相加的和。即4×2的积。
(4)意义:表示4个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决其他几个问题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含义。
坐火车的有几人?4×6=24(人)或6×4=24(人)表示6个4相加.6从哪来?
划船的有几人?3×3=9(人)表示3个3相加。
3、观察这几个问题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练习。
1、判断题。a:。。。。。
b:。。。。。。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为什么能用乘法?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计算的条件: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1、试一试p5。
请生自己看图,看懂了什么?说一说。
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4棵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每盒有7个,2盒有几个。)。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义?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5×89+9+96×28+8+8+8。
板书:儿童乐园。
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有几人?
2+2+2+2=8(人)4+4+4+4+4+4=24(人)3+3+3=9(人)1+2+3=6(人)。
2×4=8(人)4×6=243×3=9。
读作:2乘4表示6个4表示3个3。
4×2=8(人)。
读作:4乘2。
表示4个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
作业:1、读书p4-5。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6+6+6+63+3+3+3+35+510+10+107+7。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十五
一、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
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
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
1、(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
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2、以实际例子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
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
(1)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
(2)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四、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
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
二年级科学竹子教案篇十六
1、感知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对错觉现象感兴趣。
2、乐意探索各种错觉材料,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心理学错觉图三张、玻璃杯、筷子、勺子、自制错觉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老师请小朋友们猜个谜语:两只葡萄黑又亮,只能欣赏不能吃,白天陪我看世界,晚上陪我入梦乡。(眼睛)。
2.眼睛又黑又亮,能帮我们看东西。你们的眼睛看到过哪些东西?(大树…)。
3.总结:眼睛能看到…能看到我们身边的任何东西,但是眼睛看到的东西一定对吗?
二、出示图片,感知错觉现象。
1.出示横线图(菲克错觉)。
我带来一张图,请你们看看图上两根横线是一样长还是一根长一根短?(一样长/一根长一根短)哪根长哪根短?(上面的长下面的短)。
大家都认为是上面的横线长,下面的横线短,我们的眼睛有没有说真话呢?(小朋友们有了两种看法,到底哪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我把下面这一根拿下来,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他们的长短,(放在一起)怎么样?(一样长)。
为什么刚才我们感觉这两根横线不一样长呢?(…)。
总结:因为这两根横线放的位置不一样,它们垂直放在一起,所以感觉不一样长,这是眼睛在看东西时的错觉。
2.出示花朵图(艾宾浩斯错觉)。
看看这张图上的两朵花,它们的花心一样大还是一个大一个小?(一样大/一个大一个小)哪个大哪个小?(黄的大,绿的小)。
小朋友们都觉得黄的大绿的小(小朋友们有了两种看法)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比一下,怎么样?(一样大)我们的眼睛又出错了呢,为什么刚才我们感觉它们不一样大呢?(…)。
总结:花瓣不一样大,所以感觉花心不一样大,其实花心是一样大的,只是眼睛在看东西时的什么(错觉)。
3、出示箭头图(莱尔错觉)。
总结:因为箭头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感觉不一样长,其实两根横线是一样长的,只是眼睛看东西时的错觉。
三、实验,感知生活中的错觉。
1.眼睛是我们看东西的好帮手,但是有时候它们也会调皮,就像刚才,变魔术一样。吴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
2.看看桌上有什么?从左到右说(筷子、勺子、杯子、水)这两根筷子一样吗?(一样)看看我没有在上面加任何东西(幼儿摸摸)。再来看看这两个勺子一样吗?(一样)先把一个勺子和筷子分别放到杯子里。
3.这可是一杯有魔法的水哦,要是把它倒进这个杯子里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呢?变变变变变!(筷子变弯变粗了)这杯水真的有魔法哎!
4.要是把这杯有魔法的水在倒进这杯水里,会不会还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呢?试一下,变变变变变!(变大变短了)。
6.总结:我们感觉勺子和筷子好像变了,其实是折射现象,是杯子和水给眼睛造成的错觉。
四、自由探索错觉材料。
拿上你们的魔法道具,开始你们的魔法吧!
2.请你们把玩具放到脚前面,告诉我你们发现了什么?(转的快小鸟飞进了鸟笼、黄红陀螺转的时候变成了橙色的…)。
3.总结:刚才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这些东西本身有没有变?(没有)对,刚才的这些现象只是眼睛造成的(错觉)。
五、图片欣赏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神奇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幅图里你看到了哪些人?;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老爷爷、老奶奶、脸上两个、耳朵上一个)。
这张图里你看到了什么?(海、楼)感觉房子好像在哪里(海上)其实房子并没有在海上,只是眼睛再看东西时的错觉。
这张图里你看到了什么?(花瓶、两个小人)。
总结:生活中还有很多错觉现象,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察吧,记得跟自己的家人、老师和好朋友分享哦!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组成。原教材中活动目标的定位仅是“对科学小实验有兴趣,有观察和探究的习惯”——态度、情感目标,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定位较浅。通过修改活动方案,从活动目标、准备到整个过程,操作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