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模板24篇)
教案是教师为指导教学活动所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纲要,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教案的编写是为了指导和规范教学活动,使教学更加系统和科学,提高教学效果。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对教师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编写教案不知从何入手的教师来说,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一
设计意图:
把废旧塑料瓶和纸制圆锥体进行巧妙的组合,变成一个能飞上天的小火箭,这种活动对于好奇、好问的中班幼儿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就利用这种吸引力,并创设幼儿喜爱的活动情境,来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索兴趣。通过玩让幼儿探索火箭飞上天的方法,从而感知空气的存在,其次利用空气推动的力量进一步探索了解火箭发射的高度与力度之间的关系。整个活动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幼儿玩中思考,玩中学习,体现了操作中认知的特点。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流动的力量。
2、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3、能积极动手,体验探索小火箭飞上天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自制饮料瓶“小火箭”人手一个。
(2)大火箭1个。
(3)课件。
2、经验准备:
(1)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2)课前幼儿已对火箭发射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1、(出示慢羊羊)以动画人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来一位客人,咦!慢羊羊今天怎么啦?
2、幼儿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其中有瓶盖的瓶子5只),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教师提醒幼儿发射器放在地上不动,让火箭飞上天。
(2)个别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我们一起来用这个方法试一试。
幼儿验证性实验。(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3、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他的小火箭怎么用这个方法不能飞上天啊?(.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观看瓶子后发现盖了瓶盖。
(2)小结:(演示课件,讲解原因)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瓶子里的空气就会从瓶口冲出来,小火箭就飞上了天。
4、探索小火箭发射的高度与拍打瓶子用力大小的关系。
(1)竞赛游戏:火箭发射。
要求幼儿两两结对,比比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个别提问:为什么你的小火箭飞得高,他的小火箭飞得低呢?
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拍打瓶子用力越大,使瓶子里流出的空气速度越快,力量也大,小火箭就会飞得越高。
5、小结:
今天,我们帮慢羊羊找到了火箭上天的好办法,还找到了让小火箭飞得更高的方法,我们真了不起。你们看!(出示大瓶火箭)慢羊羊又发明了大火箭,那么是小火箭飞得高,还是大火箭飞得更高呢?来,我们带着它们回到教室里再去试一试,比一比吧!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提出问“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揭示: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3、出示准备好的纸盒,请学生掂一掂,能否判断轻重。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
三、测量容积(体积)。
1、认识量杯和量筒。
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四、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五、测量时间。
1、秒表练习。
2、测一测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
六、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
1、认识教材中出现的测量仪器,请学生谈谈它们的用途。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测量仪器。
七、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测量仪器。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三
1、通过表演和聆听,能够体会音乐情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3、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并积极参与。
1、师播放校园歌曲《去秋游》,生边听边律动进教室。
2、师操作多媒体,看有关郊游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听!他们哼起了歌。”师放《郊游》音乐,生结合图欣赏。
4、揭题:今天,我要带你们到大自然中走走、看看。
以类似的、熟悉的歌曲,以视觉、听觉的感触,初感大自然和郊游的气氛,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一)准备:组织排好队伍。
1、初听全曲:生边听音乐边排着队伍绕着教室走。
(二)出发:
2、再听全曲:生用手指指着旋律高低走,师用多媒体连接。
3、第三遍:生原地踏步走或配上手的摆动或简单的律动。
4、试唱第一、二句,并纠正音准、节奏等。
5、“看!路上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锈”。师边说边操作多媒体出示图片。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师放第二句音乐,引导学生唱准音并声情并茂地歌唱带动学生的情感。
6、唱全曲:师问:“为什么来郊游?”“心情怎样?”生先跟伴钢琴唱,再与磁带伴奏唱。
7、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三)、到达:
“到达目的的,你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想做的第一件事又是什么?”
以“郊游“的过程为线索展开教学。
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熟悉歌曲。
唱好第一、二句的音准和节奏。
通过有感情地引导、演唱,从而解决“小难点”
激发情感,声情并茂地唱全曲。
情境渲染,承上启下。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初步认识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称,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分清几个几。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判断)列示。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生提问: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几人?
选一个来解决问题。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怎样列式?2+2+2+2=8(人)。
这个算式里有几个2?4个2。像这样4个2相加的问题,我们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读法: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和加号的区别。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8表示4个2相加的和。即4×2的积。
(4)意义:表示4个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决其他几个问题吗?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含义。
坐火车的有几人?4×6=24(人)或6×4=24(人)表示6个4相加.6从哪来?
划船的有几人?3×3=9(人)表示3个3相加。
3、观察这几个问题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练习。
1、判断题。a:。。。。。
b:。。。。。。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为什么能用乘法?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计算的条件: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1、试一试p5。
请生自己看图,看懂了什么?说一说。
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4棵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多少个小矮人?(每盒有7个,2盒有几个。)。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义?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5×89+9+96×28+8+8+8。
板书:儿童乐园。
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有几人?
2+2+2+2=8(人)4+4+4+4+4+4=24(人)3+3+3=9(人)1+2+3=6(人)。
2×4=8(人)4×6=243×3=9。
读作:2乘4表示6个4表示3个3。
4×2=8(人)。
读作:4乘2。
表示4个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
作业:1、读书p4-5。
2、看算式写出表示几个几相加。
6+6+6+63+3+3+3+35+510+10+107+7。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能说出他们的名称。
2.能表述蔬菜的主要外形特征。
3.懂得要多吃蔬菜,逐步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胡萝卜、白萝卜、青椒、土豆、冬瓜、西红柿、蘑菇、黄瓜、茄子、苦瓜。
2.切好的黄瓜、西红柿、青椒、胡萝卜、白萝卜、苦瓜分别装在盘子里,盘子边放牙签及相应的蔬菜小纸贴。
3.冬瓜一个(扮成冬瓜阿姨)篮子一只。
活动过程:
一、猜猜、找找、产生活动兴趣。
1.师(抱着用围巾包裹的冬瓜):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客人,请你们猜猜它是谁?(幼儿自由回答)他说是-瓜,谁还有不同意见?哦,你们都猜错了!它呀,是冬瓜,咱们吃的冬瓜丸子汤就是用它做的。
2.师:冬瓜阿姨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她还带了许多的好朋友呢,他们都藏在教室里,请大家去把他们找出来。但你们要记住,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了谁?(幼儿寻找蔬菜)。
二、认认、说说、说出蔬菜的名称。
(一)认识黄瓜。
1.师:谁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如我在桌子上找到了黄瓜)。
(二)认识茄子。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三)认识土豆。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四)认识蘑菇。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五)认识胡萝卜。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六)认识西红柿。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七)认识苦瓜。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八)认识白萝卜。
1.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找到了谁?
三、看看、说说、了解蔬菜的外形特征。
(一)说说黄瓜的外形特征。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手里拿的蔬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如黄瓜是长长的,是绿色的)。
2.师:请你摸一摸,黄瓜身上有什么?
(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说出其他蔬菜的外形特征)。
(二)教师小结。
你们把做游戏的蔬菜朋友都找出来了,它们是黄瓜、萝卜、西红柿、茄子、蘑菇、青椒、苦瓜,这些朋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幼儿自由回答)他们共同的名呀!叫“蔬菜”和老师一起说“蔬菜”。它们有的是弯弯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紫色的。
师:现在蔬菜朋友有点累了,请你们把他们送到篮子里,让他们休息休息。(出示篮子,幼儿将蔬菜放到篮子里。)。
1.现在篮子里装满了什么呀?(幼儿回答蔬菜)。
2.几篮蔬菜呢?(幼儿练习说一篮蔬菜)。
四、尝尝、评评,萌发品尝蔬菜的愿望。
1.师:你们认识了这么多蔬菜,真不错!这些蔬菜不仅好看、还好吃呢。现在我们就来尝一尝。用牙签把蔬菜送到嘴里,你吃到了什么蔬菜,就取什么贴纸贴在手上。
2.师:你都吃了哪些蔬菜(幼儿自由回答)。
3.师:它们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蔬菜呀有很多种味道、有酸甜的、苦苦的、有清香的、还有辣辣的,但是不管是什么蔬菜对我们小朋友的身体都是非常有好处的,能让我们长的高高的,身体很强壮。所以呀!多吃蔬菜身体棒!
师:现在我们把蔬菜送到厨房,请厨房的阿姨给我们做又好吃、又有营养的午餐。
活动延伸:
午餐时观察幼儿的进餐情况,表扬、鼓励愿意吃蔬菜的幼儿。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六
1.探索“水中的宝贝”的各种办法,引导幼儿多动脑,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通过实验初步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和力量。
活动准备。
1.瓷盘、蜡烛、大号玻璃杯、颜色水、小号弹珠,戒指,耳环、打火机等。
2.镊子、夹子、小勺、叉子、筷子等若干。
3.狐狸手偶一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用手偶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兴趣。
师:“我是狐狸大婶,看我长得多漂亮呀!我是世界上最神气的狐狸,因为我有许多戒指.耳环等首饰、宝贝。唉,可是现在我很伤心。因为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地上到处是水,刚才我走路不小心,把我的许多宝贝都掉到水里去了,怎么找也找不到.小朋友们:你们能帮我找找吗?”
2.出示盘子,请幼儿观察瓷盘里都有什么(中间有根站着的蜡烛和蓝颜色水)。师:“狐狸大婶的宝贝都在水里面,小朋友想想办法,看怎么帮狐狸大婶把宝贝弄出来?但是(语气加重)手不准碰到水。”幼儿互相讨论,商量解决办法。
3.出示工具试探解决的办法。师:“小朋友很聪明,想了那么多好办法。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工具,说说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叉子、小勺。夹子、筷子等。)让幼儿动手试一试,用哪种工具最好(要提醒幼儿别把蜡烛碰倒了)。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发现幼儿有创意的行为。请几位幼儿将自己探宝的办法表演给大家看,并说说谁的办法最好。
4.出示大号玻璃杯,引导幼儿感受科学实验的奇妙。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很多办法。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宝贝都捞出来了呢?”幼儿讨论片刻。师:“老师也想出了一个办法,你们帮老师来试一试这个办法好不,好?”,老师点燃蜡烛,把玻璃杯轻轻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苗越大,效果越佳),让幼儿仔细看发生了什么:蜡烛慢慢熄灭,彩色水进入杯子内,盘子里的水逐渐干了。这时,宝贝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很小的“珍珠”也能用手拿出来。请幼儿再操作一遍,要求幼儿仔细观察,火是怎样熄灭的,水是怎样进入杯子的。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实验,要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5.提出疑问,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师:“真是太奇妙了,水怎么会像变魔术似地一下就钻入杯子里呢?小朋友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幼:想。)老师也想知道。这样吧,今天你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找出答案;咱们下次实验课再一起揭开这个谜好吗?”(幼:好。)。
6.做律动“转转、想想”。师:“今天狐狸大婶太高兴了,她丢失的首饰、宝贝都被聪明能干的小朋友找了回来。现在,请小朋友把捞出来的宝贝送给狐狸大婶吧。”然后,随音乐和狐狸大婶一起做律动“转转、想想”,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探索水的秘密为主,水是孩子们天天接触,非常熟悉的一个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水的三个特性,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活动中教师也注重了让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问题,并且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思考,实验,讨论,充分体现了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自发,自主,自由的开展活动,在同伴与教师的互动中共同探索获得新知。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七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八
一、导入新课。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丽的彩虹桥-拱桥。
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
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
1、(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
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2、以实际例子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
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
(1)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
(2)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四、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
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九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一课,让学生制造几种液体与水的混合物,观察这几种液体能否溶解在水中。第一个是它们在水中是漂浮还是下沉?第二个问题是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它们在水中缓慢扩散的过程,这可以使他们联想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并与之进行比较。第三个问题是搅拌之后,它们溶解了吗?这一课选用一些学生生活、学习中非常熟悉的几种液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在充分电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溶解概念。
学生经历了三年级下半学期《混合》单元和《溶解》单元的前2课活动以及平时的生活经验,对溶解已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四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三年级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对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已能简单地制定计划、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已有初步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特别是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取证据)的能力,理解收集、处理信息的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意义;能对一些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和对他人的研究评价的能力;能具有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认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学生初步形成分析的能力和综合的能力。
1、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通过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化溶解的概念。
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醋、酒精、食用油、洗发液、胶水、两个透明杯、一个搅拌棒、三个试管、滴管、小勺、试管架、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一、复习导入新课,了解学生的预备经验,引入本课探究的主题。
1、复习学生旧知,试举一例,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里的?
2、我们知道有些固体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那么液体是否也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谈谈你们的经验。
3、“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二、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1、教师引入:我们先来看看胶水和洗发液。
2、教师提问:你打算怎样做?
3、组织分组实验:取一小勺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烧杯中。(实验前一定要明确观察目的。)
5、交流: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注重描述)
6、整理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在记录单上。
三、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1、组织观察:醋、酒精、食用油三种物质。
2、预测:醋、酒精、食用油三种液体在水中会怎么样?
3、组织实验: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观察要做记录。)
4、组织交流: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6、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涤剂会怎样?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7、整理记录:我们如何来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四、拓展:
1、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同学们看实验后的试管上布满了油,谁能帮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将这些油清洗掉。
2、学生汇报。
3、是什么启发了你?
4、解释这个现象。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十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1、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
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十一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
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
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十二
1、感知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对错觉现象感兴趣。
2、乐意探索各种错觉材料,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心理学错觉图三张、玻璃杯、筷子、勺子、自制错觉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老师请小朋友们猜个谜语:两只葡萄黑又亮,只能欣赏不能吃,白天陪我看世界,晚上陪我入梦乡。(眼睛)。
2.眼睛又黑又亮,能帮我们看东西。你们的眼睛看到过哪些东西?(大树…)。
3.总结:眼睛能看到…能看到我们身边的任何东西,但是眼睛看到的东西一定对吗?
二、出示图片,感知错觉现象。
1.出示横线图(菲克错觉)。
我带来一张图,请你们看看图上两根横线是一样长还是一根长一根短?(一样长/一根长一根短)哪根长哪根短?(上面的长下面的短)。
大家都认为是上面的横线长,下面的横线短,我们的眼睛有没有说真话呢?(小朋友们有了两种看法,到底哪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我把下面这一根拿下来,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他们的长短,(放在一起)怎么样?(一样长)。
为什么刚才我们感觉这两根横线不一样长呢?(…)。
总结:因为这两根横线放的位置不一样,它们垂直放在一起,所以感觉不一样长,这是眼睛在看东西时的错觉。
2.出示花朵图(艾宾浩斯错觉)。
看看这张图上的两朵花,它们的花心一样大还是一个大一个小?(一样大/一个大一个小)哪个大哪个小?(黄的大,绿的小)。
小朋友们都觉得黄的大绿的小(小朋友们有了两种看法)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比一下,怎么样?(一样大)我们的眼睛又出错了呢,为什么刚才我们感觉它们不一样大呢?(…)。
总结:花瓣不一样大,所以感觉花心不一样大,其实花心是一样大的,只是眼睛在看东西时的什么(错觉)。
3、出示箭头图(莱尔错觉)。
总结:因为箭头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感觉不一样长,其实两根横线是一样长的,只是眼睛看东西时的错觉。
三、实验,感知生活中的错觉。
1.眼睛是我们看东西的好帮手,但是有时候它们也会调皮,就像刚才,变魔术一样。吴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
2.看看桌上有什么?从左到右说(筷子、勺子、杯子、水)这两根筷子一样吗?(一样)看看我没有在上面加任何东西(幼儿摸摸)。再来看看这两个勺子一样吗?(一样)先把一个勺子和筷子分别放到杯子里。
3.这可是一杯有魔法的水哦,要是把它倒进这个杯子里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呢?变变变变变!(筷子变弯变粗了)这杯水真的有魔法哎!
4.要是把这杯有魔法的水在倒进这杯水里,会不会还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呢?试一下,变变变变变!(变大变短了)。
6.总结:我们感觉勺子和筷子好像变了,其实是折射现象,是杯子和水给眼睛造成的错觉。
四、自由探索错觉材料。
拿上你们的魔法道具,开始你们的魔法吧!
2.请你们把玩具放到脚前面,告诉我你们发现了什么?(转的快小鸟飞进了鸟笼、黄红陀螺转的时候变成了橙色的…)。
3.总结:刚才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这些东西本身有没有变?(没有)对,刚才的这些现象只是眼睛造成的(错觉)。
五、图片欣赏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神奇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幅图里你看到了哪些人?;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老爷爷、老奶奶、脸上两个、耳朵上一个)。
这张图里你看到了什么?(海、楼)感觉房子好像在哪里(海上)其实房子并没有在海上,只是眼睛再看东西时的错觉。
这张图里你看到了什么?(花瓶、两个小人)。
总结:生活中还有很多错觉现象,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察吧,记得跟自己的家人、老师和好朋友分享哦!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组成。原教材中活动目标的定位仅是“对科学小实验有兴趣,有观察和探究的习惯”——态度、情感目标,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定位较浅。通过修改活动方案,从活动目标、准备到整个过程,操作性更强。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愉快;。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3、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能在游戏中熟悉歌曲并能初步学会。
教学难点:在歌曲中加入动作的声音。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与同学们认识,自我介绍,拉近距离)。
律动(《理发师》歌曲伴奏)。
“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做,但要注意了,我们做的时候,你的动作一定要合着什么?(音乐)我看一看,谁的?”
(二)、导入:。
“知道吗?通过你们刚才的表演,我知道了,我们一年x班的同学呀,音乐的节奏感真强,都能合着音乐去表演,真不错,那你知道吗?这段音乐呀是从一间音乐理发店里传来的,在那里的理发师傅动作的时候,和别人可不一样,他们都要合着音乐来工作,怎么样?我们走进这家理发店,一起来体验一下音乐理发师是怎样工作的,行吗?”
1、理发都用哪些工具?它们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用你的声音配合老师)。
2、引出小歌谣:“小剪刀呀,剪起来呀,咔嚓,咔嚓!
小木梳呀,梳起来呀,刷、刷、刷、刷!
吹风机呀,吹起来呀,呜~~呜~~!
小镜子呀、照起来呀,真好看!”(老师做动作表演)。
3、伴着音乐说歌谣,一定要合着音乐。(《理发师》歌曲伴奏)。
4、请4位小顾客和老师扮演的理发师一起表演。(《理发师》歌曲伴奏)。
5、集体表演,分成4排,1、3排扮演小顾客,2、4排扮演理发师,再交换。(《理发师》歌曲伴奏)。
(三)、表演《理发师》。
1、初听歌曲。
“工作这么久了,休息一下,一起来听听理发店的歌,在歌曲当中,是谁在理发,他都用了哪些工具,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
2、老师范唱。
“刚才没听清没关系,我这个发理发师再唱一次,看谁能记住歌词,仔细听,看谁记得多。”
3、生说歌词,师点击大屏幕出现歌词。(幻灯片)。
4、教唱第一段,师生合作唱(师弹琴,比一比,谁的声音最轻快)。
“这个理发店的一级理发师必须把理发店之歌唱好了,才能当上,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快速伸出小手指,让他一起来和你唱歌,红色是你的,其他是我的。”(幻灯片)。
5、学唱第二段,读歌词、跟琴唱。
“知道老爷爷是怎么请下一位顾客的吗?~”
6、知道歌曲的演唱声音和情绪。
“你的.剪刀是小剪刀,喷壶也是小喷壶,那在演唱kacha和shashasha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轻快):老爷爷成功了吗?那高不高兴?那用什么声音来演唱?不用说出来,用你的声音告诉我。”
7、完整演唱。
“你能不能用你的歌声把顾客请来,来试一试,小理发师起立,跟伴奏唱,加上你的动作”
8、唱音名。(唱两遍,快、慢各一遍)。
“你已经是一级理发师了,顾客送了你一个礼物,看看是什么(幻灯片)红色你唱,黑色我唱,唱好了小顾客就出现了”
9、“请看小顾客,老爷爷为小顾客设计的小发型”(幻灯片)。
10、“老爷爷设计的好吗?不过,你要想成为特级理发师,不仅歌和小歌谣要唱的好,还要在演唱时加入工作的声音(咔嚓),仔细听,老师是在什么地方加进去的。”(师范唱)。
(1)、师唱后两句,生加工作的声音(跟琴);。
(2)、分两组,一组唱一组加声音;。
(3)、完整演唱,歌曲加小歌谣,边唱边表演;。
(4)、歌曲、小歌谣和加工作的声音一起表演一边。
(四)、同学们都累了吧,让我们休息一下,边唱着理发店之歌边走出教室吧!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十四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节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关于溶解的概念,同时培养观察和实验的技能,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学生常喝糖水,生病后常喝板兰根或感冒冲剂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但不知道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化掉了”,更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以及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亲身实验,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2、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中,有些物质却不能溶解于水中。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4、感知溶解了的物质是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重点是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难点是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小组:烧杯4个、盛有水的水槽1个、食盐、面粉各20克、沙30克、滤纸3张、漏斗1个、玻璃棒1根、铁架台1个。
为了重点突出探究的层次性,我始终以“溶解”为主线,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开始,我以《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我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这一环节我以故事入手,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设计实验,展开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活动
活动一:食盐、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我让学生利用我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自己尝试做实验,自行观察食盐、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并将它们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通过研讨和汇报初步渗透溶解的概念。
活动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
让学生利用初步形成的概念去猜测面粉在水里的情况。对于学生的猜测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去验证。
(任何的发现、发明都建立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通过猜想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这样基础上进行的验证,学生印象才更深刻)
活动三:探究实验过滤的过程。
我先拿出一张滤纸,给学生讲解它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之后我出示这样的课件: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低。
(2)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靠着三层滤纸那边。
(3)烧杯紧靠玻璃棒。
播放完课件后,我把实验过程进行演示,演示完以后学生再进行分组实验,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老师要加以指导和帮助。在实验中,提示学生要注意观察留在滤纸上的物质,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1、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2、不能溶解的物质通过过滤后,颗粒会留在滤纸上。
(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过滤这个难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播放课件后的教师演示能为下一步学生分组实验正确操作提供帮助,确保分组实验效果的成功率,增强实验的实效性。学生们在实验活动中,不但能加深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协作精神。)
(三)课后延伸,开阔视野。
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去,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题:
1、你还知道那些物质能够溶解?
2、自己动手做一做油能溶于水中吗?
3、上网查一查什么东西应用了溶解的性质?
(这样的练习题的设计是对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综合培养,也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教学难点: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指南针。教师准备:有关指南针历史的影像资料(课件),不同样式的指南针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东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大雨要来临,怎么办?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该往哪儿回呢?小朋友们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船长确定方向啊?(指南针)。
二、了解指南针的历史、用途和构造:
1、大家见过指南针吗?说说在哪儿见过?关于指南针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2、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关于指南针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3、朋友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寻找答案。下面根据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答案吧!
4、生阅读讨论。
5、交流汇报: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谈谈我们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6、不错,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指南针就是四大发明之一。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了解一下指南针的发展历程。
(放课件、课件的内容是从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各种各样的罗盘及现在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介绍书本知识。)。
三、用指南针定方向:
1、经过刚才的阅读资料和观看影片,我们对指南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针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学生回答。
2、观察教学用的指南针。
(1)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主要由磁针、支架、标明方向的底盘、盒子组成。)。
(2)磁针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3)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用指南针定方向。
(1)大家会使用指南针吗?小组讨论研究怎样用指南针来判断方向。
(2)交流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3)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
(4)走出教室,继续判断:学校大门和教室窗户的朝向;国旗与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
四、总结延伸:
我们用指南针还能做什么?
五、课后思考题: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的墙角边,()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静静地()在花蕊里睡觉。
(1)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2)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3)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1)陈旧是什么样的?
(2)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6自然段。
(1)学生回答。
(2)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3)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4)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1)学生回答。
(2)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1)指导朗读这句话。
(2)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3)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1)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3)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4)用词组句子。
(5)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1)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师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裴松之。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说话。
陈旧新奇。
会走路。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发现磁铁有两极;磁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对磁悬浮列车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磁铁的广泛应用,逐步发现磁与电的密切关系,为今后进行电与磁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为什么两极磁性强。
器材准备:
1.演示实验用:条形磁铁二条。
2.分组实验用: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二块、玩具小车、环形磁铁二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学生观察。
(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1.师:观察悬挂起来的磁铁,说说有什么发现。磁铁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吗?它与方向有什么关系?(磁头一端总是指南)。
2.学生分组观察悬挂着的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停下来的指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道理。(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等)。
小结:原来磁铁又指南北的性质:用“s”和“n”表示。
(三)指导学生认识系统两极的相互作用。
1.出示另一块磁铁,分辨磁铁的南北极。
师:如果把这块磁铁靠近原来悬挂的磁铁,会怎么样?
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经验。
2.探索:二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怎样找出其中的规律?
3.学术讨论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所需要的工具。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十八
1.学生在交际中有文明的态度和用文明的语言。
2.养学生把要表达的事情说清楚,说明白的能力,提高学生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做一个敢于说真话、说实话,具有良好品质的人。
重难点
1.表达的事情说清楚;引导学生实话实说,针对不同的事情提出合理的建议。
2.认真倾听,会与人对话。
乐学善思办法
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以扮演不同人物为切入点来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交流。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最爱听故事了,是吗?(是。)那今天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认真听吧!听完后还有问题呢!(播放课件《狼来了》的故事画面。)
2.提出问题:这个故事是不是太熟悉了,你们现在想说点什么吗?
生:我们不能说谎话。
生:说谎的孩子会被狼吃。
生:我们要做诚实的孩子,说实话。
师:是呀,正像电视中的那句广告词:真诚到永远。可见说实话的重要,今天就走进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实话实说。(板书课题:实话实说。)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提示。
2.明确要求。
师:每次说话课都对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今天的实话实说又有哪些要求呢?(生答,师板书。)
三、合作探究,交际训练
师:我们知道了这次说话的内容和要求,现在就把你看到或听到的不满意的地方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提出合理的建议。
1.小组合作,选择主题。
2.指名汇报。
师:现在就把你们小组探究的主题告诉大家。
生:我妈妈总是领人到家里打麻将,吵的我都写不好作业,我该怎么办呢?
师:你很敢于说实话,一会儿大家一起来想个办法,好吗?
生:我觉得我们学校能玩的东西太少了,下课时没什么可以玩的,我们男生只能玩土,特别脏,学校能不能给我们安装个跷跷板。
生:我们留的作业太多了,能不能不留作业啊?
师:一会儿我们再研究这个问题。
生:老师,我是住宿生,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我多么渴望能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
1.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
四、拓展延伸,练笔学习
师:这些问题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已有了合理化的建议,那么各小组就按照自己组探讨的问题来把你们的建议记录下来。
五、全课,结束教学
1.谈收获。
2.结束语。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参观使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知道自己班级教室卫生间、阅览室,班主任办公室……的位置,认识门牌上的字。
2、能力目标:通过参观使学生初步具备自主识字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参观校园,满足新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
教学难点:
认识学校出现的简单的字。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书中出现的字【8分】。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语文书的封皮并认识封皮上的字。
(二)看图上的四幅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找同学到前面个别汇报)。
二、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并认识学校里的一些字。【15分】。
本班教室——卫生间——教室——办公室——收发室……在参观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讲讲这些地方是做什么用的?(学生边看边听介绍,然后回到教室后互相交流)。
三、其他要求【15分】。
(一)见老师、客人要问好,让路(右侧)。
(二)进老师办公室要先敲门,经允许方可进入,进入后要先问老师们好,走时要说老师再见。(学生做表演示范)。
[设计意图]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尊敬师长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作业设计【2分】。
回到家里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校园。
板书设计:
1—2看看我们学校里的字。
语文班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二十
1.通过阅读狐狸找朋友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对待朋友要真心诚意,否则只想占便宜是交不到朋友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7个生字。
理解狐狸为什么找不到朋友。
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读中受启发。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许多朋友吧!能和朋友一起学习、游戏该多高兴啊!看到你们这么高兴的样子,狐狸也从森林里出来找朋友了!他找到朋友了吗?这节课我们就到“快乐读书屋九”中学习《狐狸找朋友》这篇童话故事。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在这个课题中有两个字要读轻声,现在跟老师读一读(狐狸、朋友),同学们再读一遍课题。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生读文前提示)
2.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看着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并争取和它交上朋友。(可求助老师、同学)
生自由读文,回答问题。
(一)狐狸和白兔交朋友。
1.它们为什么都不跟狐狸做朋友了呢?请你们找到描写狐狸和白兔交朋友的有关段落,再读一读并找到答案。(生再自由读文)
2.我们看看当初狐狸是怎样和白兔说的?(读狐狸说的第一段话)
(可能会微笑着对白兔说,因为微笑会赢得别人对你的信任。还可能讨好地,故作亲热地,虚伪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体验来填空)
3.指导学生带着自己体会的表情、语气读一读狐狸说的话。(生练读,指名读,赛读,齐读。)
4.狐狸的这番话打动了白兔,它看到白兔高兴的样子便又说了这样一段话。(出示狐狸说的话)指名读文。
5.(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白兔,狐狸对你这样说你会同意吗?谁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学生展开想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明白狐狸这是在骗白兔,因为萝卜是要吃埋在地下的部分。)
6.从这儿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看出狐狸找朋友的用意了,它可太虚伪和狡猾了。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把狐狸的狡猾、虚伪表达出来吧!
(生试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二)狐狸和公鸡交朋友。
1.白兔被狐狸骗了,不跟它做朋友了。狐狸又用同样的做法骗取了公鸡的信任,那公鸡为什么也不跟它做朋友了呢?(出示图片)狐狸又骗走了公鸡的小麦。
2.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小麦(出示小麦图片)。如果狐狸对你这样说,你同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狐狸就是想拿走露出地面的麦穗,因为它可以磨面粉,地下的则没有食用价值。)
3.狐狸心里想得多美呀,不但能找到朋友还能得到许多麦子。于是它说得更动情了,“十分亲热”也是狐狸装出来的。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狐狸对公鸡说的话。
生读文,生练读,指名读,小组赛读。
预设:
(1)狐狸狡猾的本性还是没有变,怪我太相信他了,以后狐狸跟我说什么我都不相信了;
(2)它和我交朋友,就为的是骗我的粮食,这样的朋友要不得;
(3)我要告诉其他小动物都不要再上狐狸的当;
(4)学习更多的知识,就不会上狐狸的当。
2.狐狸找白兔、公鸡交朋友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是为什么呢?
狐狸嘴上要和别人交朋友,行动上却总想占便宜,所以最后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3.现在我们再来看文前提出的第2个问题,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找到朋友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朋友应以诚相待。)
1.刚才同学们的课文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看看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宝宝(屏幕出示),你们认识它们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这些字宝宝可淘气了,又藏到这段话中(把要认的字,编写一段话),你还认识它们吗?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们明白了怎样交朋友的道理。下面,让我们再来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里的一篇文章《狼来了》的故事吧!
读了这篇文章你又能明白什么道理呢?
1.自由读文。
2.交流收获。
同学们,你们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在快乐读书屋中,你们不但认识了生字,还明白了交朋友应该以诚相待的道理。在拓展阅读中,又认识到谎言的害处。老师希望咱班每个学生对人都能真诚相待,彼此信任。让真诚、真实永远与你们相伴。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二十一
一、活动目标:
1、大胆交流竹子的各种功用,感知竹子用处大。
2、学习初步的.分类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担、竹篓、竹篮、牙签等,各种竹制品上都贴有标签;“货架”三只,上面贴有标签。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出去找春天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小竹笋长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领。”
2、交流调查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用竹子做的?
请幼儿以小组调查的方式交流调查表:
第一组调查的是厨房用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厨房用具菜板蒸架……。
第二组调查的是农用工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农用工具扁担竹篓……。
第三组调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生活用品及其他席子牙签……。
3、除了以上小朋友刚刚说的之外,你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东西?请幼儿补充说明,(如窗帘、茶具、工艺品等)(幼儿没有说到的也可有老师补充)师小结:竹子的本领真大,像扁担、畚箕、竹篮、牙签、席子、坐垫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开竹制品商店: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来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让我们也来开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请幼儿将竹制品按要求分类摆放:(各竹制品上贴有标签,如菜板贴上101,就将菜板放到厨房用具柜的101处)。
5、老师小结,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跟据观察到的磁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进行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通过对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磁铁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用:课件、小磁针。
学生用:磁性学具盒(小磁针、棉线、小支架,两辆塑料小车、
环形磁铁、蹄形磁铁条形磁铁各两块一根小塑料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教学:
1、师:同学们,用手来指一下我们教室里的方向好吗?(教师说方向,学生用手指出来,对个别错误的同学进行纠正)。
2、师:我有这样一个指针是磁铁做的,猜一猜:指针转动后停下来时,会停在什么位置?
评:辨认方向为探究“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做了有效铺垫,猜方向的游戏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做到了“铃未响,课已始”
生1:我想那根指针是磁铁,我知道指南针,我猜也许它是停在南北位置的。
生2:我看到转动前指针指着南北方向,我猜转动后停下来也是南北方向的。
生3:我知道指针是磁铁做的,所以我猜它会指南北方向。
评:导入简洁有力,一句到位。用最少的时间引入了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探究活动。并与课前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探究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
验证:
1、指名操作:磁铁转动后停下来是指南北方向的。
2、设计实验探究:其它形状的磁铁向转动后,磁极分别指什么方向呢?
(温馨提示:磁铁周围不能有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要等磁铁停下来后观察。边观察边思考,想想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注意仪器的安全使用。)。
交流: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1、磁铁停下来了,是指示南北方向的。2、指南的一端是蓝色的,指北的一端是红色的。3、指南的一端上有“s”,指北的一端上有“n”。4、磁铁的两个磁极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s”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n”表示。s和n分别是英文单词南south和北north的第一个字母。
3、师: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很多年前就发现了磁铁的这个特性,并用它做成了指南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直到现在,指南针还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看来,上节课上我们所发现的磁铁的两极还藏着不少有趣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的研究重点就是磁铁的两极。(板书课题)。
评:动脑比动手更重要,在这个环节,教师舍得花工夫让学生制订可行的实验计划,可是学生的思维不能拓展开来,此时,教师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学生的思维枯竭的时候,及时地给学生一个帮助一个抓手,让学生再想想类似的方法。在学生实在想不出来的情况下,建议学生用老师给出的方法进行实验。温馨提示注意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提出要耐心等待,注意仪器使用安全。
4、师:老师准备了挂磁铁的小架子,做实验很方便,请材料员来领取,开始实验吧。(做得快的小组再发给他们一块小条形磁铁,能有什么新发现?)。
评:材料准备用了学具袋中的塑料架,避开了铁的干扰。
5、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的磁铁还没有停下来,可是我们大概知道它是指示南北方向的。
生:我们的磁铁停下来了,是指示南北方向的。
师:刚才没停的几个小组的磁铁现在停下来了吗?
生:停下来了,指南北方向。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二十三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大意。
2、会认16个字,会写8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为”。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古代英雄人物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以及勇敢的精神。
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讲木兰的故事。
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讲木兰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木兰从军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课件)师生一同欣赏花木兰的影片。
2、让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景象。
3、学生打开书指读一遍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互相解决。
2、引导学生说一说明白了什么。
3、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吗?
4、在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5、去掉拼音读一读读生词、生字。
三、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站”、“征”、“扮”三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四、课内延伸
1、讲一讲课下搜集的故事,评选出“故事大王”。
2、把课文以及课外故事中的好词、好句整理在小本本上。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教案篇二十四
绘画意图:
竹子,小朋友都见过。它是文人墨客所称颂的植物。竹子挺拔不屈,有虚心向上的.精神。
适用年龄:
2岁以上幼儿。
绘画步骤:
1、先把竹子的外形特点画出来。
2、注意是一节一节的有续延伸。
3、添画枝叶。
4、竹节中间色比两边要黄一些。边缘色要深一些。这样竹子看起来就会有立体感了。
5、添画枝叶用草绿和柠檬黄涂色。
6、背景涂草绿。
温馨提示:
绘画使儿童能动地领悟自然的美和生命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