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教案(热门16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步骤的合理安排和教学评价的准确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果你还在为教案的编写而苦恼,不妨看看这些范文,或许会得到一些灵感。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一
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
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按提纲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
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经过―――。
第三段(29―――30)结果。
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学习第3段,读课文。
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
1、先通读这三段话。
2、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所以不合适。
~第2种~: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
~第3种~:既抓住了主要内容,而且概括的简练,所以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练习。
1、比较下面每组,再分组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3、摘录课文中描写挑煤艰苦的词语。
4、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先分层(前面已分过)。
~2~按照分好的四层意思复述课文。
~3~复述要求:要抓住主要内容,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用自己的口气讲。
以上就是六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二
劳动的魅力是无限的,它可以使人变得勤快。
记得那一次暑假,我和老爸正在家里闲得没事干,碰巧那天空调“罢工”了,让我俩热得快成热狗了。我忍不住说:“爸爸,你给我点钱,让我去买个冰糕嘛,我都快要热死啦!”爸爸的目光从手机上移开,指着“挤”在角落里的一个废箱子,说:“你把这个大箱子扔到单元门口,我就给你买!”我本想抗议的,但一想到能吃冰糕,只好忍气吞声地走到角落里,准备搬箱子。
我使劲一抬,哎哟,好沉!我再努力一抬,顺势用脚顶住箱子,以免它又掉下去了。我终于将它抬起来了,慢慢挪向门口。天哪,我们家住7楼,又没电梯,这可怎么办呀?我抱起箱子,继续一步一步地走着。走了好半天,才到了5楼,可我已经又热又累,汗水早已浸湿了我的衣服,呼吸声也变得粗了起来,喉咙里好像有块东西堵着一样,让我呼吸不流畅。我又坚持了10分钟,才到了3楼。唉,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呀!突然,我想到这箱子是密封的,完全可以直接沿楼梯滑下去,毫不花力气。我心里舒了口气,轻轻一推,箱子便乖乖地滑了下去,安静地等着。我一下子脑门开窍,不到两分钟,箱子已在单元门口呆着了。我立马飞速跑过上楼去,一进门,就对老爸大喊:“冰糕还不交来!”就这样,我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回报。
劳动的困难只会为难经验的一次,只要有了经验,劳动无疑是件快乐的事!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三
太阳落山了,别的人大概早已到车站了,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上。
天渐渐冷了下来,周围陷入一片漆黑。冷风吹动树枝,夹杂着野兽的号叫,吓得我冷汗淋淋,浸湿了衣裳,加上冷风一吹,我不禁浑身直哆嗦。
我挣扎着想站起来,扯动到伤口,刺骨的'疼。我用右手轻轻按住伤口,左手撑着地,慢慢地起身。“哎哟”我不禁呻吟了一声,身子又趔趄了一下跌倒在地。不知撞到了什么,又划破了几道口子。后来才知道,是草丛里的铁钳甲虫,狠狠地夹了我几下。多么可怜的穷人,连虫子都来欺负!
自我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课本原文补写的小练笔,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重点补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描写。优点在于运用了声音、环境、语言、动作等衬托了“我”的可怜与痛苦。心里描写很细致,总体来说很不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哦!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四
今天教19课《劳动的开端》,启发学生通过文中主人公的艰难童工生活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结果有学生提出现在的生活太辛苦,而且在学到“我”好不容易爬到山顶,结果一不留神,又载倒在半山腰,原本以为学生会很同情,没想到他们都笑了,有个学生笑得很厉害,我问其原因,他说就觉得好笑。这班学生不是没有爱心,可为什么会这样呢?课后我好好反思了一下,觉得原因有二,一是我在教学本课前没有讲清当时的社会背景,二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幸福,很难体会艰难年代的痛苦生活。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由于文章所处年代与我们较远,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首先让学文生深度感悟,了解课文的整体内容。再让学生住抓住学生感受最深得的`句子去读,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本课重点内容是“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抓几个描写时间的词语外,特别抓住本课中的比喻句和写体会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比喻句的用法,进一步体会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体验,体会生活的艰难和旧社会人民命运的悲惨。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五
教学要点:
1、教学文章1---9自然段,深入体会“我”的个性特点。
2、写片断:展开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过程详细生动地写下来。
3、简介作者及作品。
教学过程:
一、学习1---9自然段。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坚强的苦难少年的形象。上了这堂课后,我们将会对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到课文有关依据来谈一谈。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3、交流讨论,并随机练习朗读。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说明“我”虽只有12岁却很懂事。)。
“油煎”是什么?(把东西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心里像油煎一样”比方的是怎样一种情景?(把心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从这样的比喻里你感受到“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很难过)。
随机练习朗读。
2)“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也说明我很懂事)。
“比我大点儿“说明什么?(我是挑煤孩子中年龄最小的。)。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吗?从哪里看出来?(指名交流。)。
同样辛苦的还有什么工作作者也写到了?(挖煤)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读后问:作者在这里把挖煤工人比作什么?(狗)从这个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
师:是啊,从“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随机练习朗读)。
3)“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说明我很好强。)。
“我”的力气真的大得很吗?(不是)。
师引读小赵的话。师:在小赵眼里,我只不过像个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比。而我呢,为了能让小赵带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与已干挑煤苦活的小赵摔跤,足见我的好强。
4、师小结:从全文来看,文中的“我”是一个多么坚强、懂事、好强的孩子啊!
二、写第二次挑煤的具体过程。
1、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第一天挑煤以失败告终,但第二天他愣是凭着坚强的个性,克服了无数困难,将那担能换几个小钱的煤挑到了车站。
2、指名读写第二天挑煤的段落。
3、师:这里没有详写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但从“扁担一压到肩膀上,头上就直冒冷汗”就可以看出我挑煤一开始就已经-------(吃不消了)他是凭着怎样的信念把这担煤挑到车站的?(齐读句子)。
4、师:伤痕累累的我在第二天挑煤时将同样面临第一天所遇到的困难(用手示意板书),可以想象第二天挑煤更加艰难。(板书:更加艰难)。
5、师:请看插图,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伤痕累累的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写下来,要反映出我坚强个性背后挑煤生活的艰难,(指板书并箭头示意),并通过对工作的'艰难的描写更加反映出他个性的坚强。
6、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星级题:
出示:在课文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把第二天的挑煤过程生动详细地写下来。
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把第二天的挑煤过程较详细地写下来。
开头:第二天一早,我挑煤上肩,开始向着目的地进发。
7、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8、交流反馈习作。师生评议(二篇)。
评议要点:有否将挑煤工作的艰难及我个性的坚强写出来。
三、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献给党》。
1、师:大家知道吗,那个个性坚强的少年名叫吴运铎。正是从小经受过这么多的磨难,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战争爆发时,英勇地参加了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又参与制造武器,表现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就节选自这本书。这本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四、课外延伸: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中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路远滑。
受人欺负艰难。
第一天肩膀肿破坚强。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3,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
2,复习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3,"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第一次劳动是做什么(挑煤)。
二,列提纲,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课文第二部分详写"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请同学们浏览这一部分,然后画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半夜天亮后午后太阳落山)。
2,按词语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a,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b,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c,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栽倒在半山腰,煤洒了一地;。
d,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从这几个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时间)看着这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你从中想到了什么(为了谋生,天不亮就动身,直到太阳落山了才挑着空筐回家.)。
作者当年只有十二岁,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他的这种生活体验吗。
(板:历尽艰辛)。
三,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在旧社会,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就要过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背负起生活的重负,开始了艰难的求生生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当时挑煤艰难的句子,把它画下来,多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感受记下来.(作批注)。
2,交流句子.
出示句子:。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这是个什么句子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什么。
作者用打比方写出了"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感情朗读.
(2)"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这里两个"像狗一样"突出了什么。
突出了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艰苦,干活太累,生命没有保障,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看待.更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感情朗读。
从作者"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随机再练习朗读)。
(3)"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这里用"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来比喻什么。
"我"突然被重重地摔在地上的感觉.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没有人情味,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穷人当人看待.
感情朗读。
(4)"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从作者这个打比方的方法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感情朗读。
(5)"红肿的肩头跟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这里用"跟水烫过一样"比喻什么。
来比喻肩头被重担压得又红又肿,皮也破了那种难忍的疼痛的程度.进一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感情朗读.
3,多么无力,多么无奈,多么无助的吴运铎,一鼓足气,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肩肿皮破而又远远地落在后头的吴运铎只得加快脚步赶路,那他有没有把煤挑到车站呢为什么请读后面四节,也可以选你特别感动的一节读.
(学生自读,读后让学生有选择地读)。
4,从半夜动身到这时候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挑回来的是什么。
(饥饿和疲劳,遍体鳞伤.)。
5,除此以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东西挑回来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母子的对话.(齐读)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且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哭了,而吴运铎没哭,只是轻轻地告诉母亲: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你再想一想,挑回家的仅仅是饥饿与劳累吗(板:意志坚强)。
6,这里作者没有详写"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但从"扁担一压到肩膀上,头上就直冒冷汗"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挑煤一开始就已经-------吃不消了.
(1)"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齐读)。
"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这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
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最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最能够反映出作者挑煤的艰难,意志的坚强和旧社会的黑暗.写作者家里穷,矿工工作条件差及第二次挑煤较简略,因为这些是次要材料.
四,总结全文,拓展文本。
2,作者童年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让我们知道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也让我们深深地领悟到了作者那种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五,课后作业,。
请看插图,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伤痕累累的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写下来,要反映出我坚强个性背后挑煤生活的艰难.
六,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献给党》.
大家知道吗,那个个性坚强的少年名叫吴运铎.正是从小经受过这么多的磨难,锻炼出了他顽强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战争爆发时,英勇地参加了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又参与制造武器,表现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有时间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劳动的开端》就节选自这本书.这本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七,板书设计。
历尽艰辛第一次挑煤意志坚强。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吴运铎,他早年参加革命,在战争年代多次因试制武器而受伤,但他身残志坚,仍然坚持工作.本文讲述了他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谋生道路——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在描写"我"第一次挑煤的过程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本课重点内容是"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抓几个描写时间的词语外,特别抓住本课中的比喻句和写体会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比喻句的用法,进一步体会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体验,体会生活的艰难和旧社会人民命运的悲惨.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旧社会穷人生活的艰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第三学段"阅读"部分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教学设计:。
因为课文描述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较远,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较难感悟其中流露出的劳动的艰辛.针对这点,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就有意转变以往老师有声有色地讲,学生毫无感受地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预案时,重点放在抓住课文一个突破点,并运用大量课外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教学流程:课前准备,查找资料——检查预习,了解自学情况——初读感知,理请条理——深入体会,读中感悟.
教后反思:。
一.课前准备,为教学活动作铺垫.
课文描述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很远,课前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难的小故事,以及有关作者的资料.这样可以帮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中心.因此,在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难的小故事,以及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理清条理.
整体把握主要相对于琐碎的分析而言的.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我力求以精问代替多问,以学生的自主实践代替烦琐的讲解,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接着,再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描述"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然后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进而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三.以读代讲,抓文眼,悟中心,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时,我采取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通过默读,自读,品读……多种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感悟文章的中心.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生体会到"我"第一次挑煤的艰辛时,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能体现"我"第一次挑煤的艰辛的语句,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谈体会.同一个句子,学生的感受也不同.学生在自己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思维,交流了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与文本和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
在教学《劳动的开端》中,抓住学生第一课时中质疑的"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怎样"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学生在自己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交流了自己所感受到的作者第一次劳动的感觉,当问及作者对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时,学生都找到了"艰难"这个词."艰难"是这篇课文的"文眼",课文的整体内容,包括具体涉及到的体现的词句也比较多,而这些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悟到课文的中心.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是在学生找到文眼的基础上,以文眼为切入点,以"文中哪些具体的词句让你感受到那份艰难的"为引领,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反复揣摩,朗读,感悟中心,也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七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1、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3、找出文中4个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找出文中4个比喻句,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用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苦的小故事和有关作者的资料。课文光盘。
2课时。
1、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3、找出第一段中两个比喻句体会表达的意思及在文中的用法。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以读代讲法、朗读法体会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
小黑板。
一、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旧社会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一个12岁的孩子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帮家里谋生的。
二、解题激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三、学生交流作者的资料,了解背景。
四、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播放课文范读光盘,思考。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五、再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后,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找出哪些是形声字便于记忆。对一些形近字进行比较学习。联系字义学习“歪”字。说说自己对“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理解。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angzang)。
煤藏()宝藏()。
(tiaotiao)。
挑()战挑()脚。
(dededei)。
半夜得()动身得()了吧。
(luola)。
降落()落()在后头。
讨论:
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黑;。
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3、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六、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三遍。
2、抄写词语。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八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应该培养语感,穿透语言的模糊性,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的精妙;引发思考,把文章中心,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落实“课堂真正的主体是思维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这篇课文是学生所学的课文中最长的一篇,如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短,读透,进行简要复述是需要着重进行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3、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策略与手段:以读为主,培养语感,穿透语言的模糊性,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受“艰难”
二、精读课文,研读艰难。
1、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挑煤?详写的是哪一次?
2、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写“我”“第一次挑煤”的。
3、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描写“我”心急的句子。
4、出示“我心里像油煎一样”这一句话,指名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这一个句子。
7、出示“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9、如果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在比较中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爬进去挖煤,又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10、“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11、“只好”能说明什么呢?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的?
四、感情升华。
1、作者又是如何面对这一切的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向前走。”
2、激情引读;(这时候他不顾、这时候他忘了、这时候他忍着)。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作者挑起的难道仅仅是一担煤吗?
3、课文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吗?
教学反思:。
本文讲述了他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谋生道路——第一次挑煤的经过。重点是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艰难历程,体会旧社会穷人生活的艰难;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旧社会穷人生活的艰难。
在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难的小故事,以及有关作者的资料。家里有电脑的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很多小故事与大家分享。我还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这两本书课前借给学生传阅。
在讲解时,提问: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我”的艰难?整堂课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在教学“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时,我采取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通过默读、自读、品读……多种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学生体会到“我”第一次挑煤的艰辛时,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能体现“我”第一次挑煤的艰辛的语句。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谈体会。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与文本和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同时,让学生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会体贴父母。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九
每当植树节的时候,看着别人在种树,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几年前的经历。
我们先对着树根的大小画了一个大一点的圈,大家一起来挖土,再把树苗填进土坑。可谁知,刚填进去,树苗就歪向一边了。又弄了一遍,还是歪了。我有点不耐烦了,就去把它扶正,他们去填土······终于完工了!可我话音刚落,刮了一阵风,树就在晃动,我们就在找原因,可问题接连发生。我们就去把保安请了过来,保安看了一眼,就找出问题了。原来,我们种树的地方土太干,就是现在再浇水,也来不及了,必须把树苗重新种。我擦擦头上的汗说:“那我们刚才的劳动岂不是白费了?”保安叔叔耐心的说:“也不完全是,失败乃成功之母嘛。”我听了以后,思索了一会儿:保安叔叔说的话的确很有道理,哪有什么事情一干就能成功的。想到这里,我就联想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农民伯伯也真不容易啊!我们几个人种了一棵小树苗,就累得腰酸背痛,更何况他们一天要种多少······噢,终于种好了!看来,我们的劳动真没有白费!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
我的第一次劳动的故事是这样的。
星期六的早晨,我正在家中看电视,忽然听到一声尖叫,原来是镰刀把弟弟的手割破了,我跑到后院去,给弟弟做了简单的包扎,并把镰刀拿了起来,用清水冲洗了一下。
“哥哥,你能不能把这个镰刀拿给奶奶呀!”弟弟说完抽噎了一下。我二话不说,直接关掉电视,冲到菜地里去。
从此,每一次家里干活我都会参与,让我体验一下劳动的快乐和艰苦。也我走上了劳动的大道!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一
劳动很重要,它也可以锻炼我们,也可以让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要劳动,并且要做得很好很好。
我是个不爱劳动的懒人,因为那时不管是地上脏,还是床上乱,都会有爷爷奶奶收拾,我就不用管,从此以后这样的我越来越懒,也越来越不爱劳动。爸爸妈妈每次让我干个啥,我总是磨磨蹭蹭很不愿意干,每次地上脏了我总是视而不见,自己懒得收拾,就一直等到爷爷奶奶来。我也很不爱拖地,扫地,这样做似乎更加验证,我这个懒人的称号。
三年级以后,情况就开始有改变了。因为老师让我当了管卫生的,我每天早早就到学校教室里,去打扫卫生。每次打扫完之后都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激励着我一直扫地,不管自己值日不值日,因此我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想我一定会坚持每天早上都扫地。
家里比以前好多了,再也不用奶奶操心了,我自己就能整理,但整理的不太好,希望今后继续加油。
扫地的劳动,虽然不伟大,但是能让同学们有一个干净的教室,我也就非常开心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二
劳动是初晴的彩虹,虽起初阴雨绵绵,但往后就是五彩的礼物,劳动是进步的源泉,虽起初满头大汗,但往后却是甜美的笑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付出才有甘甜的泉水,这句话真是名副其实。
春天到了,水涨高了。鱼儿探出了头,柳树姑娘正打扮自己,看着水中的自己看得入迷,花儿更是五彩缤纷,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我悠闲的坐在小区长椅中欣赏大自然的美,这时我的眼珠子慢慢移动,到我们家的花园里,看到了几盆花苗,这时才想起了答应种花的事,霎时不知所措。
一声电话响起来了,原来是爸爸,他第一句话就问我种的怎么样了,我的心像十几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只好硬着头皮说完了,看着空空如也的花园,关上电话,我连忙跑回家,拿了几把叉子就奔向花园,一手拿着种子,一手拿着工具的我毫不犹豫地挖了几个大坑。它们大小不一,看着很怪,但手里的活儿还要继续。
我将花苗埋下去时,不小心遮住了根须,它一根又一根的下降,花儿也渐渐地枯了,完了,父母马上回来了,看着枯了的花。忽然爷爷回来了,他听见了,嘲笑我说:“你将根放水中泡一泡,一会儿就好了……”。我想了想,只好先将一株浸没。一会儿,花渐渐地抬起了头,根也变长了,我喜出望外,然后如法制泡的将其他花苗救出“魔爪。”
可我又发现了难题,花儿虽然种上了,但花却没有变得更好,反而不到十分钟,花全干了,我急得团团转,心想:是不是缺水了?我将一碗水捧在手里,拿过来灌溉它的心,这时门开了,爸爸回来了,他拿了一些肥料,我又施肥,又浇水,又培土。不一会儿花笑了,它伸展腰肢,在汗水下成长,我也笑了,虽然汗水扔布满脸蛋。但它只存在于我的劳动结晶中。
虽然那天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的,但花儿的微笑就是我们劳动的结晶。劳动真快乐!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三
早上起床,我看见妈妈照例忙前忙后,一会儿拖地,一会儿整理房间……我不禁想起了第一次劳动的情景。
那是我读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看见妈妈在拖地,心想:看起来拖地挺简单的嘛,不如去尝试一下。于是,我说:“妈妈,让我来干吧!”妈妈说:“好啊,你来!”
在我拿起拖把的那刻起,我第一次感觉到这拖把的重量,沉甸甸的!我想:拖把那么重,我拖完一定会腰酸背痛的。但我已经抢着干了,怎么好意思放弃呢?再说,拖完地妈妈也会表扬我的!
说干就干,我拎起拖把,冲进厕所,把拖把放进一桶干净的水里。我右手握着把柄,把拖把浸入水中不停地搅动打转,然后提出来,用脚使劲地踩,踩干后,我就走进客厅,拖起地来。
妈妈告诉我说:“拖地要按顺序来,横着拖,一边拖一边退,以免拖好的地又被自己踩脏了。每拖完一间屋,还要去清洗拖把,如果太脏还要多拖几遍。”我照着妈妈的办法去拖,果然见效。我先拖没有障碍物的地方,一边横着拖,一边后退。一下子,这里变得亮堂堂的了。接着,我开始拖有障碍物的地方。我俯下身子,把拖把塞进茶几、电视柜、沙发底下,来回拖,然后拖出来,清洗干净,再拖!
渐渐地,我有点坚持不住了:头上冒汗,臂膀酸痛。心想:拖地原来这么累,可我才拖一间!难怪妈妈常常抱怨她的手臂痛啊!不行,我要坚持到底!接着,我一连拖了三间屋子!最后,我终于累得腰酸背痛,满头大汗,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直喘粗气。虽然很累,但心里很快乐!看着光洁的地板能照出人影,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辛劳和快乐!妈妈看见了,笑着说:“哟嗬,这就累了?知道妈妈的辛苦了吧?不过,拖得挺干净,值得表扬,再接再励!”我美滋滋地笑了!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很久了,但是从那天起,我体会到妈妈做家务的辛苦,也就在那天,我有了劳动的起点。从此以后,我常常帮妈妈做家务:扫地、整理房间……而这一切,都源于劳动的开端!
我,一名小学生,每周一至周五都要和爸妈一样要“上班”,自然每天的早饭是妈妈给我做。要说我的最爱,当然是蛋炒饭了,可天天看着妈妈炒蛋炒饭,我的心里和手也痒痒的,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决心自己炒一次。
我先做炒蛋炒饭的准备工作,准备了葱、米饭、鸡蛋,把葱切碎。做好准备工作,我慢慢地打开天然气灶,可开了半天扭不动旋钮,没办法,我开始叫“援兵”。哦!原来开天然气灶还要往下按。
把锅烧热,我开始慢慢地倒油,“嗞啦”一声,吓地我猛地往后退了一步,不敢往前走,伸头往锅里一看,只见那油像冰块碰到地面一样四处散开。我放开胆子走到油锅前,()迅速地把葱和米饭倒进锅里,锅里的油立即不溅了,可现在我才想起来鸡蛋还没有搞呢!我拿起鸡蛋把蛋黄、蛋清打到碗里,可由于不懂得怎样打,最后只有一个完整的蛋黄和一小部分蛋清在碗里,其余的蛋清都在我手上,弄得手粘呼呼的。于是我去把手上的蛋清擦干净,正擦着手,我猛然间闻到一股浓浓的糊味,“完了,饭炒糊了,这可怎么办?”我心中叫道,飞一般跑到厨房,把鸡蛋搅开,然后极不均匀地把鸡蛋撒到锅里,迅速翻动锅铲。几分钟后我终于把我的“成果”端到妈妈的面前,面对我的作品,妈妈毫不留情地给了我一个评价--“黑蛋饭”。
我的第一次劳动以失败告吹,但失败乃成功之母,从那以后我又多次实验,最终学会了炒蛋炒饭。吃着自己炒的蛋炒饭,心里美滋滋的,嘴里香喷喷的。可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幸福就在于有益人类的劳动中;快乐就在于有益人类的'劳动中。人类所有的良好品质都为劳动而生,劳动是幸福的,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有益的。一位名人说过“人生,是一座天平,一端是结局,一端是付出的劳动”。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洗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家务事,可这就是我的劳动开端。记得四岁的一天吃过晚饭,由于我看到父母很劳累,就主动帮他们洗碗。把碗泡进池子里,滴上几滴洗洁精,然后拿出洗碗刷------滴了洗洁精的碗光溜溜的,用小手端一个光溜溜的大碗,还是要有几分技巧的,稍不留神,就“咣”一声,不但把碗打破了,说不准自己的小手也会被划破呢!。第一个碗洗得不算太干净,由于没有洗过,好几次差点就把碗捽碎了,第二个碗由于有了第一个碗的经验,就顺畅多了,后面的碗对我来说就是个小意思。碗终于洗好了,我得意急了,就连忙叫妈妈来看,妈妈夸奖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虽然弄湿了衣服,但我的付出有了回报,我尝到了劳动的甜头。
从此,我常帮妈妈做家务,因为我知道了我的劳动没有徒劳,有了丰实的果子,我的收获要比我付出的劳动多的多。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四
今天我们学了《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煤矿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砺的坚强意志。这篇课文对我启发很大,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艰辛。
作者和我们一样是12岁的青少年,要挑两筐沉重的煤,走许多路。如果路是平平的,特别好走的,对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已经是比登天还难。更何况路特别难走,这种艰难更是无法想象了。对比作者和我们,简直是天壤之别。同样是12岁的.我们,能在学校里和同学们快乐地学习,但是小作者的生活却是如此艰难。他们是穷人,无论到哪里,都要被人欺负。小作者这么小就这么懂事,还懂得为家人担忧。现在,很少有这样乖巧的孩子了。说到挑煤,我们班老师还让我们回家尝试了一遍,虽然不是挑煤,但我们拎、背或挑着某样东西走楼梯。我感受也很深。我家一共有六楼,我拎着沉甸甸的书包,从1楼开始走。开始的时候,我还蛮好奇的。我从来都没有体验过这样的感受,我十分期待。我慢慢地走到3楼,我的背上隐隐约约感觉有点热。我把外衣脱了,继续走着,慢慢地体验着这滋味。刚刚走到5楼,我的鼻上就有了一颗颗小汗珠。我无奈地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我继续往上走,来回走一趟。我感觉脚十分的酸,手也拎得生疼。
让我对课文中的小作者佩服。他的意志是那么地坚强,使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我想我在学习、人生的道路上也正需要这种顽强刻苦的精神。我想对文中的那位作者说:“谢谢你,你的这种精神将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强地走下去。无论前面的道路是多么崎岖,前行的路上需要多少汗水,我都将坚定地走下去。”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五
劳动,也许对很多同年龄的小朋友来说是陌生的,但对我却是“熟悉”的'。小的时候,父母外出打工,我和两个妹妹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放学后或周末自然会帮家人做一些事,以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
这一天,我跟着小伙伴们一起去放牛,由于都是第一次放牛,又是山路,行走速度自然跟不上牛,有时被牛甩得远远的,我们就得奋起真追。一不小心,我被一块石头绊了一跤,还好只是皮外伤,我也顾不得疼痛,爬起来继续追赶着。就这样又是追又是赶的,我们早已累得气喘吁吁、泪如雨下啦。终于到了一片草地,牛群在丛中平静地吃着草,我和小伙伴都瘫软在草地上了,在蓝天、白云、绿草的陪伴下,心情舒畅极了,这时也不感到累了。可我们也不敢贪玩,紧跟牛群,因为我们担心牛群离开我们视线,到时候不知怎办了。
太阳快要下山了,我们从各个方位“围剿”,可我家的那头牛太不听话,竟然撒腿就跑,我在后面追,它忽左忽右的,怎么也追不着,我只好哭着回家,没想到我刚到家,那牛早已在家休息了,真是哭笑不得。
后来经常去放牛了,我总结经验,一个劲儿跟着,不敢怠慢,这样速度就快多了,有时甚至比牛群快,所以我们就趁这个机会欣赏一下沿途的美景。我最喜欢的就是春天去放牛,因为那时草长莺飞,漫山遍野都开着野花,美丽极了。而且牛儿也吃得欢。
劳动创造了美,我们要热爱劳动,要把劳动当做是一种享受,去体会劳动的快乐!
劳动的开端教案篇十六
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美好的,劳动是幸福的。劳动能陶冶情操,让人感到无比幸福。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次劳动使我记忆犹新。
脐橙成熟了,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我禁不住妈妈的描述,便对妈妈说:“妈妈,让我也去摘脐橙吧!”妈妈立刻答应了。
第二天,我来到果园,什么也不管,拿起摘脐橙的工具,就向山上跑去。在我那精心挑选之下,我挑了一棵长满了果子的树。我托起一个脐橙,把剪刀放在脐橙的枝叶上,做好了采摘果子的动作后,我便劳动起来。
刚开始,我力气十足,有的是劲。摘了一筐又一筐。可不知怎的,我的速度越来越慢。手已被剪刀弄出了一个泡。而且,拿剪刀都有些困难,我已经累的腰酸背痛。一弯腰,就难以伸直;一下蹲,我的脚就会发麻;一抬头,刺眼的阳光让我睁不开眼。我实在受不了这“酷晒”,便大喊道:“你这该死的阳光,这么热,我可对你不客气啦!
这太阳不但不听,还越来越热。我气极了,便跑去休息。
我看到采果阿姨们,一个个干劲十足,把装着脐橙的筐一一往下抬。再看看我的,还不到半筐。我惭愧极了,心想:难道她们不热吗?不累吗?不想休息吗?我带着疑惑之心,问其中一个阿姨,那个阿姨答道:“有什么累,我们经常劳动,早已习惯了,一点也不想休息。”我听后,发着呆。那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随后,我又继续采摘,一直想着阿姨的话。
那天,我不但劳动了,还收获到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劳动是人类生活中的快乐之一。”这个收获,我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