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上教案(优秀18篇)
教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个高质量的教案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合理设置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其次,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我们要合理选用教具和教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请参考以下范文来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编写与设计。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一
1、通过习作,提升对北京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学习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具体、生动,有感情。
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并组织学生交流对北京的了解。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多媒体课件播放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喜爱之情。
2、在本单元里,我们阅读了一些讲述北京的文章,也通过搜集资料更加全面了解了北京。现在谁愿意当一回导游把你所了解的北京向大家介绍一下。
3、教师播放搜集的北京图片资料(配乐《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4、同学们你们想去北京吗?板书:真想去北京。
二、自读教材,明确要求。
2、如果你来到这座世人瞩目、人人向往的北京城,你想看些什么、做些什么、想对北京说些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3、本次习作就是让我们把刚才说的写出来,注意一定要表达喜爱之情。你打算怎样来完成本次习作呢?(指名汇报)。
三、习作练习,指导修改。
1、现在请同学们动笔完成本次习作,注意表达喜爱之情。
2、指名读习作,师生互评。
四、教师总结。
希望同学们用手中的笔书写绚丽的北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圆自己的北京之梦。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七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和教科书的珍贵,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呈现一本书,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我们的课本,也叫教科书。下面,老师讲一个关于教科书的故事。这个故事离现在小学生的生活比较远,那是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向我陕甘宁边区实行重点进攻,延安的党中央和人民群众面临严峻的考验,各方面都非常艰苦。这个故事就是在那时发生的。
2、接着老师讲故事。
3、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二、阅读、理解、感悟。
1、潜心品读,感悟内容。
师:刚才老师只是讲了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你们想自己仔细读读这个故事吗?
学生回答。
让学生打开课本,指出今天要学第20课《珍贵的教科书》,然后,板书:珍贵的教科书。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
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接读课文,要读出语气。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然后让学生把这个地方读一遍。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感受最深?
学生说明原因。
2、加强朗读,突出重点。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精彩,老师也想说说老师的感受。老师觉得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最感动人。因为这体现了张指导员的高大形象和可贵精神。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这一部分。
同学读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这一部分。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好,同学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指导员却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保护了教科书,令我们感动。下面,我们一齐怀着敬佩的心情来朗读。
同学们有感情地读。
三、启发诱导,深化主题。
师:课文中张指导员牺牲时话没有说完,想想张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可能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你们能给老师解答吗?
学生回答。
分小组讨论,组长记录,然后组长汇报,其他组补充。
五、拓展延伸。
师:如果你是编辑,你为什么要把这篇课文编入书中呢?
学生纷纷回答。
板书设计。
炮火连天、战争环境 。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学习条件艰苦。
关怀、 节省——党的关心。
完整无缺、 鲜血染红——用生命换来。
盼书——取书——用生命保护书(始终围绕教科书这一线索)。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了解革命前辈对下一代学习的关怀。
2、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
3、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要学生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1、理解教科书的珍贵,通过朗读来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经过。
教学难点:
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图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1、看到这个题目后,同学们会有什么想法?
2、对我们来说,一本教科书随手可得,一点儿也不稀罕,然而大家是否知道在那战争年代,它又是显得很珍贵。(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放录音,提要求。
(1)听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
(3)讨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讲下面内容的,并完成提纲。
()。
()。
(教科书和张指导员未说完的话激励“我”前进)。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轻声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具体写“张指导员用生命和鲜血保护教科书的。”
(学生轻声自由读,同桌交流。)。
(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重点段。)。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护书)。
“护书”的上文写了什么?下文又写了什么?
(板书:盼书——取书——护书——爱书)。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讲读课文重点段,指导朗读。
那么,张指导员究竟是怎样用生命来保护书的呢?(指导朗读)。
(学生齐读8——11节)。
齐读后思考:这一段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张指导员护书的呢?
3、出示句子: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在句子中具体指什么?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2)那么朗读这句话应抓住哪些词呢?
(学生朗读,个别读,男女分开读。)。
教师引读: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那捆书……已经被……。
(学生跟读)。
看到书能完整无缺,“我”感到一丝欣慰,然而较多的是我对指导员的担心与心情的悲痛,所以读时语调低沉些,语速放慢些。(齐读)。
4、我们知道炸弹是有极大杀伤力的,然而那捆书却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看画面,想象一下,当时指导员是怎样护书的。(出示图片)(学生自由想象,交流。)。
5、刚才的发言,老师感受到大家已经进入了画面,目睹了这一幕悲壮的情景,作者同样心如刀割,我们看了这个片段后,想一想指导员和我的话该怎样读?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1)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到:“指导员,指导员……”
(2)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指名读第(1)句(指导朗读:担心、害怕,一遍又一遍,声音越来越响,指导后个别读,齐读)。
指名读第(2)句后指导:指导员身负重伤,身体极度虚弱,连说话也需要积蓄全身的力量,说话时断断续续不连贯。
(学生之间互读,互相点评,齐读)。
6、这两句话中,省略号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表示反复说的统一句话。
第二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不连贯。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7、护书之举让人感动,临终之言让人潸然泪下,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吧!(学生自由读)。
指导员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师生渴望的教科书受损,这一本本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的确珍贵。(点明文章的重点“珍贵”)。
四、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盼书——取书—护书——爱书。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突出重点的写作手法,进而更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前提导入。
要想拥有一本崭新的教科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在1947年的春天延安小学的学生要得到一本教科书,却是老师用生命换来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真实而悲壮的故事《珍贵的教科书》,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重点的写作手法,进而更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新课。
下面同学们把书打开把课文读一遍。
复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问2人)。
说的非常好,看屏幕再复习一遍。
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思路又是什么?
(提问生答)师板书。
看屏幕出示课件,再复习一遍。
师: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了延安小学—其中重点写了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书这一部分,是7~10自然节,把7~10自然节再读一遍。
师:7~10自然节,我们课前已经进行了自学,打开自学笔记,针对自己的自学情况,小组交流一下自学所悟。(学生交流)。
师:到这。我们汇报一下自学所悟。
哪位同学概括分析一下7~10自然节的所得?(提问生答)。
师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出示课件:看屏幕练习说一说。
找生读第7自然节。
师:这一段你悟到了什么?(提问生答)。
师板书:背、跨、赶、发、高兴。
出示课件(练习说一说)。
师:我和指导员拿到了书,当我们归心似箭的时候,却遇到了危险,哪位同学来读第8自然节(提问生读)。
师:发生了什么事?(提问生答)我们的情况怎么样呢?哪位同学读第9自然节。(提问生读)。
师:这一段你悟到了什么?(提问生答)。
师板书:快卧倒……喊、趴、压。
出示课件(看屏幕练习说一说)。
师:这一段中两处出现省略号,我们来体会一下省略号的用法。
出示课件(让生答)。
谁来读第10自然段(提问生读)。
你悟到了什么?(生答)。
师板书:书……书……你们要……好好学习。
睁、摇、望。
微微、微弱、勇于献身。
出示课件:看屏幕练习说一说。
师:在这一段中又有两处出现省略号,我们来体会一下它的用法。(出示课件)。
师:这一段是重点段中的重中之重,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最悲壮的地方,我们要反复朗读来体会,我急切的呼唤,哽咽的话语,张指导员微弱而坚强的声音要读出来。(分角色读)。
提问生读:
师:我们就读到这,重点段我们逐段地分析了一遍,谁能系统地把重点段分析一下(提问生答)。
师系统讲解:老师和你们一样故事中张指导员用生命护书的英勇壮举,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想把我的自学所得给你们汇报一下,愿意听吗?好这篇文章是围绕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这一中心来写的,为了表达这一中心,作者选取了解放战争中这一真实悲壮的故事,选票真实典型,是作者的成功之一。在拟题时,作者运用了“珍贵”一词,设下悬念,全文以教科书为线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渴—去—用—激,重点写了用生命保护书的经过,略写了其余三部分,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这是成功之二。为了突出文章中心,写出故事的高潮,作者在详写之处抓住了张指导员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了细致地刻画,这是成功之三。如在写张指导员的动作时,背、跨、赶、发4个动词,写出了我们得到书时的兴奋,喜悦的心情,点出了书的珍贵。“喊、趴、压”这几个动词是写在敌机轰炸张指导员的动作,可以看出张指导员把书看得比命还重要,赞扬了他勇于献身的精神,突出书的珍贵,睁、摇、望这几个动词是写张指导员在生命垂危时的表现,显示书的珍贵,再加上对人物神态的细致刻画,由取到书时的高兴到被炸伤后的微微睁开,再到临终前的微弱的声音,这一系列神态的变化,再配上人物的语言,发现敌机时的快卧倒……醒来后的第一意识是想到书,临终前的殷切嘱咐:好好学习……把这个悲壮的故事推向顶端,让我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为此而感伤,为此而敬佩张指导员的英勇献身精神,从而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作者也达到了自己的写作目的。
全文以珍贵为核心,先写缺书,暗示珍贵,次写取书,点出珍贵,再详写护书,突出珍贵,最后写嘱咐,显示珍贵。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师:课文我们分析到这,你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目的了吗?
(生答)出示课件(看屏幕练习说)。
师:那么写作上又有什么特点?(生答)。
出示课件(看屏幕练习说)。
师:那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答)。
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能够有这么深刻的体会,我想作者的写作目的达到了,烈士张指导员也会含笑九泉。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重点段分析重点是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突出重点的写作手法。全面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还有一个侧重点,就是用此手法来进行仿写: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总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有时俩人可能会吵起来,有时俩人会非常友好地解决,你根据生活中真实素材写一个片断,要形象、生动地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这个小练笔我们下节课解决。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五
《珍贵的教科书》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在1947年保卫延安的战役中,延安小学的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的故事。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分“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四部分展开叙述。着重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语言生动感人,结构紧凑,感情强烈,读后催人奋进。与课文第十一自然段内容相配套的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张指导员牺牲前的情景。
课标在第二学段还提出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阅读目标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战争年代艰苦的学习条件,感悟张指导员奋不顾身保护教科书的英勇行为,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从而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2、默读课文,试着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依据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的实际,结合单元导读提示,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教科书的“珍贵”,从而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教学难点是:了解当时的背景,感受师生对书的渴望。
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即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以多种形式的自主读书、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活动,最后激情朗读,并结合自身感悟进行情感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课堂结构:复习导入——合作探究,朗读体验——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
全体,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接着教师引读回顾第一部分内容,为下一步的学习探究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朗读体验。
整节课以学生的研读、交流感受、朗读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部分,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时间、空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中围绕“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展开多层次的读。第一是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默读、合作感悟,“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处。第二是引导感悟读。在学生抓重点词、句如“振奋人心”“争先恐后”“节省”“完整无缺”“念叨”等词的理解与感受后,激情朗读,使学生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同志的关怀下,从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第三是想象补充读。通过文本中的插图及对文本中多次出现的省略号的理解,激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读书方法。通过这堂课,我充分地认识到:多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忘情地读,带上表情、加上动作读,边读边想边品味,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达到了“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三)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归纳问题:看板书回答“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总结全文。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六
认知: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了解革命前辈对下一代学习的关怀.
技能: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
情感: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教科书的珍贵,通过朗读来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投影,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开学我们就会发到许多新书,这些新书是我们学习时必不可少的教科书.(板书:教科书)。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出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后,同学们会有什么想法。
(学生思考后自由交流)。
对我们来说,一本教科书随手可得,一点儿也不稀罕,然而大家是否知道在那战争年代,它又是显得很珍贵.(板书:珍贵的)。
(学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学生按要求听录音,边听边想.)。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有明确的目的.)。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轻声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具体写"张指导员用生命和鲜血保护教科书的."。
(学生轻声自由读,同桌交流.)。
(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重点段.)。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护书)。
"护书"的上文写了什么下文又写了什么。
(板书:盼书——取书——护书——爱书)。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初步理清文章脉络.)。
讲读课文重点段,指导朗读。
那么,张指导员究竟是怎样用生命来保护书的呢(出示朗读要求)。
(学生齐读8——11节)(让学生在朗读之前有明确的目标)。
齐读后思考:这一段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张指导员护书的呢。
出示: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在句子中具体指什么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学生自由从词语手册中查找后结合文章内容加以体会,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那么朗读这句话应抓住哪些词呢。
(学生朗读,个别读,男女分开读.)。
教师引读: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那捆书……已经被……。
(学生跟读)(突出句子中的重点词)。
看到书能完整无缺,"我"感到一丝欣慰,然而较多的是我对指导员的担心与心情的悲痛,所以读时语调低沉些,语速放慢些.(齐读)。
(通过教师的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朗读要求.)。
我们知道炸弹是有极大杀伤力的,然而那捆书却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看画面,想象一下,当时指导员是怎样护书的.(放投影)。
(学生自由想象,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同桌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出示:(1)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到:"指导员,指导员……"。
(2)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指名读第(1)句)(指导朗读:担心,害怕,一遍又一遍,声音越来越响)(指导后个别读,齐读)(教师及时纠正不足并加以指导,从而来理解文章内容.)。
(指名读第(2)句后指导:指导员身负重伤,身体极度虚弱,连说话也需要积蓄全身的力量,说话时断断续续不连贯)。
(学生之间互相点评,齐读)。
这两句话中,省略号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表示反复说的统一句话.
第二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不连贯.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抓住课后练习理解文中的难点)。
护书之举让人感动,临终之言让人潸然泪下,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吧!
(学生自由读)。
指导员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师生渴望的教科书受损,这一本本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的确珍贵.
(点明文章的重点"珍贵")。
五,本课小结。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七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3)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6)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十数减整十数。(电脑演示)。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借助苗圃有许多鲜花的场景图,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
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八
理解教科书的珍贵,通过朗读来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投影,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开学俺们就会发到许多新书,这些新书是俺们学习时必不可少的教科书、(板书:教科书)。
(从同学生活实际动身,引出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后,同学们会有什么想法。
(同学考虑后自由交流)。
对俺们来说,一本教科书随手可得,一点儿也不稀罕,然而大家是否知道在那战争年代,它又是显得很珍贵、(板书:珍贵的)。
(同学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放录音,提要求。
(1)听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
(同学按要求听录音,边听边想、)。
(让同学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有明确的.目的)。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轻声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具体写"张指导员用生命和鲜血维护教科书的"。
(同学轻声自由读,同桌交流、)。
(让同学通过交流找到重点段、)。
用一个词语概括。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感悟课文中重点词名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头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一个晴朗的早晨,老师来到花园里,发现小草的叶子上级小水珠,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在草地上,老师听到了露珠和小草的对话,你们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吗?翻开书看课文吧!
2、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指读,把文后要求会认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分段朗读错的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3)把容易读错的生字、词语用课件出示(吹拂、凉爽、细嫩、疑惑、水汽、亮晶晶)大家一起读一读,并提醒学生注意。
(4)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3、感悟课文。
(这部分内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教师随机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学。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3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按阅读要求处主读书。
(3)小组合作计论后,师生工同交流。
(4)提问质疑。
(5)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6)情景剧表演。
4.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自然现象方面的知识?同学之间汇报交流一下。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十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9》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十一
9+1=9+6=。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2、提出学习目标。
(1)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课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
(2)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结。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
……。
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练习十七的第2—7题。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十二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节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关于溶解的概念,同时培养观察和实验的技能,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学生常喝糖水,生病后常喝板兰根或感冒冲剂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但不知道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化掉了”,更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以及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亲身实验,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2、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中,有些物质却不能溶解于水中。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4、感知溶解了的物质是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重点是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难点是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小组:烧杯4个、盛有水的水槽1个、食盐、面粉各20克、沙30克、滤纸3张、漏斗1个、玻璃棒1根、铁架台1个。
为了重点突出探究的层次性,我始终以“溶解”为主线,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开始,我以《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我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这一环节我以故事入手,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设计实验,展开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活动
活动一:食盐、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我让学生利用我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自己尝试做实验,自行观察食盐、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并将它们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通过研讨和汇报初步渗透溶解的概念。
活动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
让学生利用初步形成的概念去猜测面粉在水里的情况。对于学生的猜测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去验证。
(任何的发现、发明都建立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通过猜想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这样基础上进行的验证,学生印象才更深刻)
活动三:探究实验过滤的过程。
我先拿出一张滤纸,给学生讲解它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之后我出示这样的课件: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低。
(2)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靠着三层滤纸那边。
(3)烧杯紧靠玻璃棒。
播放完课件后,我把实验过程进行演示,演示完以后学生再进行分组实验,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老师要加以指导和帮助。在实验中,提示学生要注意观察留在滤纸上的物质,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1、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2、不能溶解的物质通过过滤后,颗粒会留在滤纸上。
(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过滤这个难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播放课件后的教师演示能为下一步学生分组实验正确操作提供帮助,确保分组实验效果的成功率,增强实验的实效性。学生们在实验活动中,不但能加深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协作精神。)
(三)课后延伸,开阔视野。
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去,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题:
1、你还知道那些物质能够溶解?
2、自己动手做一做油能溶于水中吗?
3、上网查一查什么东西应用了溶解的性质?
(这样的练习题的设计是对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综合培养,也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十三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1、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
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十四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同学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同学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同学说一说自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同学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同学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解决方法。
(2)让同学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身考虑,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方法。
(3)交流。
请几名同学说一说自身的解决方法。比方: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同学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知。
让同学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考虑过程。强化同学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知。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十五
8+9=15-9=17-9=6+7=13-9=。
7+9=18-9=9+5=14-9=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
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12-9=16-9=14-9=18-9=。
17-9=11-9=16-9=13-9=。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18-9=()。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4、地雷大作战(想加算减)。
师:同学们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
9+()=129+()=189+()=159+()=11。
12-9=()18-9=()15-9=()11-9=()。
5.看图讲故事。
师:我们安全的走过了雷区,现在休息一下来讲故事吧。
(三)活动。
师:同学们,在你们聪明才智的帮助下,喜羊羊他们顺利的夺回了宝藏,看,他们来向我们表示感谢了呢!为了庆祝一下,他们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大家准备好了吗?(音乐:找朋友)。
师:喜羊羊他们完成了任务,要回羊村去复命了,他们想买一些礼品带给大家,现在请大家一起去自选商场帮他们挑选礼物吧!
(1)妈妈给了你16元钱,你最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2)如果可以买两样,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
谈收获。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师:大家这节课学会了讲故事,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等很多东西,还利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推理出了如何计算十几减八和十几减七这些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师:你喜欢灰太狼吗?
生:不喜欢,他老做坏事。
师:对,灰太狼总喜欢搞破坏,但是老师觉得灰太狼有一个优点,他虽然每次都失败,但是却从未放弃,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那这节课靠我们大家的智慧,喜羊羊他们一次次战胜灰太狼,灰太狼一次次失败,我们胜利了,我们就是喜羊羊!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十六
1、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电脑演示)。
教学过程说明:结合教材,精心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新课的教学。
2、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电脑演示)。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十七
】:
: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播种的方法
: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2.种植我们的植物
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教科版五上教案篇十八
介绍各种鸟的本领的图书或录象。
活动目标
学念儿歌《什么鸟》。
了解不同的鸟。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不同的鸟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幼儿了解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鸟,重点介绍蜂鸟,鸵鸟,鹦鹉等。
1、师:看,图片上画了很多什么啊?(鸟),这些鸟长的一样吗?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这只鸟的名字叫“蜂鸟”它的身体很小,就只有蜜蜂这么大,所以叫蜂鸟。
2、师:再来看看这只鸟,这只鸟的身体看上去怎么样啊?(很大),它的名字叫鸵鸟,那你们知道鸵鸟会不会飞啊?为什么?(因为他身体太大了,所以飞不起来。
3、师:再来看看这只什么鸟?它的名字叫鹦鹉,你看它身上的毛漂亮吗?都有些什么颜色?鹦鹉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会跟人一样说话,你教它什么话,它就会跟你一起说。。。。
二、讨论
师:谁来告诉我什么鸟最小?什么鸟最大?什么鸟会唱歌?
三、学念儿歌
1、教师念儿歌《什么鸟》。
师:老师把刚才的话连起来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幼儿跟随教师念儿歌《什么鸟》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念念看。
四、小结
师:你还知道鸟都什么本领?
师: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鸟,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儿歌《什么鸟》
什么鸟小?
什么鸟大?
什么鸟儿会说话?
蜂鸟小,
鸵鸟大,
鹦鹉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