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优质18篇)
时间如白驹过隙,总结是我们在逝去的时光里抓住的瞬间。思考写作主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以确保文章有吸引力和价值。下列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角度的思考,帮助您更好地撰写总结。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一
黄河流过了远古荒凉的荒漠,一直流到今天繁华的大地,穿过大沉寂与大征战,穿过大黄沙与大峡谷。
黄河有自己。有自己的包藏着千里波涛的青春与迟暮,有自己的崎岖坎坷与壮阔,还有自己追求的沧海和向往的地方。大地给了黄河生存的河床,黄河给予大地清澈的河水,还有旋转的血。
黄河奔流无止。不需要层峦叠嶂的调动,不需要蓝天白云的呼唤,更不需要暴风骤雨的鞭挞,黄河自己会做蓬勃的奋飞,豪迈的奔涌,有自己婉转的歌和优雅的舞,带着苏醒的浪呐喊。它既是大地的主人也是孩子,在这里,在黄土地上奔流不息。
黄河爱大地。爱大地上一切吐绿与吐红的花儿、草木、庄稼与森林,向它们献予自己的生命之波。黄河咆哮着,为的是保护着大地,以自己的怒吼去保卫,让大地上的生命快活地成长,用自己默默地生命来给大地创造出美好。
黄河伟大而坚强。黄河的.每一滴血都饱含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它以自己的生命养育着多少中华儿女,多少英雄的事迹在黄河身边上演。黄河这五千年来从未休息过,一直不断地奔流,把源源不断地河水送入这一片黄土地,从没有什么阻拦过黄河的脚步,把澎湃的浪花溅得多么高,把浑厚的歌声唱得多么响,把生命的文化推得多么高,黄河又把自己的精神传得多么远。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养育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源源河水。黄河,在中华大地上不停奔涌,也在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管里流淌。它的每一滴水,都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浓缩;它的每一朵浪花,都闪烁着东方古国五千年岁月的辉煌与灿烂。
黄河,是我们的歌;黄河,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魂!
初2012级。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二
3、了解科学家们假象的黄河象骨颌化石的来历及假想,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一、谈话激趣
二、初读课文
1、课文讲了黄河象什么事?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科学家相依据化石形成的科学知识假想了它的来历。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
2、给课文分段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三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1.理解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师:
1.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学生: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2.查阅历史与地理资料,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上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朗读诗歌
1.教师示范朗颂。
2.朗读指导:
3.学生根据指导反复品读。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
5.诗歌是怎样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的?
6.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7.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明确:
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了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描绘黄河的句子是“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4.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表明黄河天险作为军事屏障对中华民族起着保卫作用,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本诗塑造了一个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黄河形象,给人以雄壮豪迈的美感。“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这样的气势多么雄伟;“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样的气度和力量无坚不摧;“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这样一条金色的巨龙源远流长;“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这样的气魄是何等的伟大坚强!诗中的这些语句,刻画出黄河气势雄伟、源远流长的壮美形象,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壮阔的雄伟图画,营造了歌词的画面之美。
6.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节奏感强,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自由奔放而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的韵律。
7.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四、配乐朗诵
师生齐诵诗歌,播放音乐《黄河颂》。
五、教师小结
昔日,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激励着中华儿女浴血奋斗,赢得了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今天,愿我们继续宏扬黄河精神,勇往直前,把我们的民族建设得更加强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
六、布置作业
1、练习朗颂。
2、完成《基础训练》。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四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一课时。
导入。
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感性认识。
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激发情感。
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内容研讨。
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五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黄河大合唱之——《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保卫黄河的歌曲。
一、初读课文,感知歌词。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黄河颂。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揣摩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诗歌结构分为几部分?诗歌饱含什么样的感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自由诵读)。
1诗歌分为几部分?
生:分为两部分,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歌词分为描绘黄河,赞美黄河。
2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歌颂,爱国之情。
总结:也就是体现在一个字上的话就是“颂”。黄河颂是对黄河的颂歌,那么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表达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应该是赞美之情激昂,雄健,热情悲壮自豪深沉赞讼豪迈之情)。
3如何把握文章这种感情基调呢?请同学选择你喜欢的一节练读,看你所选的这一节该怎样去读?(练读)。
师:声音洪亮,读得很用心,但是情感节奏把握不到位。
师:那么我们来听一段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朗诵的语气语调,及情感的把握(听读)。
4:听完诵读后说说他为什么会读得那么好呢?
二、赏读课文,品味歌词。
师:下面我们以朗诵词为例一起来揣摩读诗的方法,拿出你的笔把关键的词句画一下。
师:哦,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加朗诵词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们在影视作品里头也会经常发现这样的形式,对吧?这样,老师来把朗诵词读一下,同学们边听边体会、边思考,看一看朗诵词在作品当中能起到什么作用。(范读)。
(一)品读朗诵词。
1:这段朗诵词摆在歌词之前你们认为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好,请你说说。
领起下文,领起下文的,是英雄气魄,民族精神,伟大坚强,赞歌,(齐读)。
2诵读诗歌应该注意什么?
(1)理解诗歌内容。在朗读时要通过对文章字词的分析,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重音和朗读节奏,读好关键词,把握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在朗读时做到传情达意。
(2)把握诗歌的情感。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3)注意关键词的语气。
(4)把握时代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对黄河的颂歌,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二)品歌词。
运用这种读诗的方法做一个训练:下面我们以纵列小组为单位,赏读歌词部分,每组读一节,(这组读望黄河,这组颂黄河的第一层,这组读颂黄河的第二层,这组读颂黄河的第三层。)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用声音传递情感,边读边赏,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应该怎样去读?并作有感情诵读。
1品读。
2赏析。
3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三、美读诗歌,升华主题。
1美读。
师:选择一组来读,你们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读的?(展示读)。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有合作经验,这样来全班合作读,
下面我们来配音朗读,在画面、乐曲声中,进一步感受黄河勇往直前的气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特别要要读好关键词。让我们一起投入感情,放声朗读吧!老师读第一段(齐读)。
老师读第一段。
一个同学读英雄气魄那段。
女同学读第一节啊。
男同学读第二节啊祖。
剩下后面的一起读。
要求:读出关键词的语气,读出情感,
2主旨:
作者想借黄河赞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借此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四、课堂延伸知识反馈。
2下面我播放《保卫黄河》的vcd,我们边听边看文字,找出要重读的关键词,听后我们一起来朗读。(播放《保卫黄河》的音乐,同时展示文字幻灯片)。
让学生找重读关键词,并说说重读的理由,鼓励试着读一下,然后师生齐读,在高昂的气氛中结束歌词的学习。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六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 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朗读法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二、感性认识: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三、激发情感: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四、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五、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1、“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2、“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3、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六、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七、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八、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七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
生答: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
师自答: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在这时期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反映了国难当头的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师问:全诗共有八个乐章,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他的第七章《保卫黄河》,另七章分别是什么?在预习作业中老师已作了布置,请一位同学回答: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怒吼吧,黄河》。
板书:黄河颂 光未然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配乐《黄河颂》)
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大家读的不错,如果想要读得再好一些,这就需要同学们深入了解课文,深刻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生答: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生答: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
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生答: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生答: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生拿出预习本,自由回答。
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
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四)尾声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昨天老师把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本收上来看了一下,在大家的提的疑问中老师归纳出了2条,在课堂上请我们同学在老师前面讲课的基础上自行解决。四人小组讨论。要求:(1)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2)将小组意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小组交流问题(投影)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师点评,配乐朗读表演。
(例:“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的诗风格与之不同,显得委婉含蓄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
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刚才我们学习了《黄河颂》这首诗,你能通过课堂的学习自学下面这首小诗吗?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八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让学生体会诗歌蕴含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播放录音范读,学生听读。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2、找出生字新词。巅峰劈气魄狂澜浊流宛转屏障哺育榜样浩浩荡荡。
3、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
三、精读课文。
分小组朗读课文。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诗人四个方面赞美黄河:分别是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2、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无论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博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的儿女,向着黄河发出了颂歌。)。
3、“颂黄河”之前,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由哪一个字统领?统领了哪些内容?这些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望”字统领,“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部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选择不同的立足点,对黄河全方位进行描写: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册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课文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
四、作业。
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九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黄河大合唱之——《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保卫黄河的歌曲。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黄河颂。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揣摩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诗歌结构分为几部分?诗歌饱含什么样的感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自由诵读)。
1诗歌分为几部分?
生:分为两部分,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歌词分为描绘黄河,赞美黄河。
2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歌颂,爱国之情。
总结:也就是体现在一个字上的话就是“颂”。黄河颂是对黄河的颂歌,那么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表达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应该是赞美之情激昂,雄健,热情悲壮自豪深沉赞讼豪迈之情)。
3如何把握文章这种感情基调呢?请同学选择你喜欢的一节练读,看你所选的这一节该怎样去读?(练读)。
师:声音洪亮,读得很用心,但是情感节奏把握不到位。
师:那么我们来听一段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朗诵的语气语调,及情感的把握(听读)。
4:听完诵读后说说他为什么会读得那么好呢?
师:下面我们以朗诵词为例一起来揣摩读诗的方法,拿出你的笔把关键的词句画一下。
师:哦,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加朗诵词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们在影视作品里头也会经常发现这样的形式,对吧?这样,老师来把朗诵词读一下,同学们边听边体会、边思考,看一看朗诵词在作品当中能起到什么作用。(范读)。
(一)品读朗诵词。
1:这段朗诵词摆在歌词之前你们认为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好,请你说说。
领起下文,领起下文的,是英雄气魄,民族精神,伟大坚强,赞歌,(齐读)。
2诵读诗歌应该注意什么?
(1)理解诗歌内容。在朗读时要通过对文章字词的分析,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重音和朗读节奏,读好关键词,把握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在朗读时做到传情达意。
(2)把握诗歌的情感。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3)注意关键词的语气。
(4)把握时代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对黄河的颂歌,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二)品歌词。
运用这种读诗的方法做一个训练:下面我们以纵列小组为单位,赏读歌词部分,每组读一节,(这组读望黄河,这组颂黄河的第一层,这组读颂黄河的第二层,这组读颂黄河的第三层。)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用声音传递情感,边读边赏,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应该怎样去读?并作有感情诵读。
1品读。
2赏析。
3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1美读。
师:选择一组来读,你们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读的?(展示读)。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有合作经验,这样来全班合作读,
下面我们来配音朗读,在画面、乐曲声中,进一步感受黄河勇往直前的气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特别要要读好关键词。让我们一起投入感情,放声朗读吧!老师读第一段(齐读)。
老师读第一段。
一个同学读英雄气魄那段。
女同学读第一节啊。
男同学读第二节啊祖。
剩下后面的一起读。
要求:读出关键词的语气,读出情感,
2主旨:
作者想借黄河赞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借此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2下面我播放《保卫黄河》的vcd,我们边听边看文字,找出要重读的关键词,听后我们一起来朗读。(播放《保卫黄河》的音乐,同时展示文字幻灯片)。
让学生找重读关键词,并说说重读的理由,鼓励试着读一下,然后师生齐读,在高昂的气氛中结束歌词的学习。
六.课堂小节。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保卫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效果。
3、了解齐唱、轮唱、合唱等歌曲演唱形式。教学难点:
1、学唱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2、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的前4个乐句。教学重点:
1、了解歌曲的来历,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2、学唱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教学准备ppt课件钢琴一.导入。
1、播放课件《黄河船夫曲》。
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的又是什么?
生:黄河;保卫黄河;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母亲河„„。
师: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9个省区,千折百弯的黄河,象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但在1937年,我们的母亲河也曾经受到过让千万代子孙铭记的屈辱。
2、播放课件《南京大屠杀》。
师结: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哪里就有斗争。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一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看到这部诗词,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二、初听歌曲:
师:这段视频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非常壮观的流水;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教师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师: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大家具有如此的感受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
2、复听第一部分:师: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播放课件《保卫黄河》(齐唱)。
(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激昂奋进的音乐旋律,表现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就让我们一起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共同感受当时人民的抗日心声!
三、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突破难点,感受歌曲由低到高的旋律特点。
2、随琴哼唱歌词。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不一定很大,但是要坚定有力。第一乐句:突出“吼”字和“叫”字,强调重音。用高亢有力的声音演唱。第二乐句:做渐强处理。
第三乐句:是学生掌握较模糊的地方,学生可随教师模唱,解决附点与八分音符的连接及空拍的处理。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
第四、第五乐句:用自豪有力的声音演唱,提醒学生注意“少”字要唱足拍子,并注意换气。
第六乐句:休止符处声音要处理的干净利索,不要拖拍,注意咬字。(讲解这里为什么要用休止符)。
第七乐句: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在逐渐加强的歌声中以必胜的信念结束歌曲的演唱。注意最后一个字的演唱要拖足拍子。
师:音乐除了可以用唱的形式表现外,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画的,跳的,朗诵„..)。
师:那么现在咱们就利用我们身上的一个小道具来表现这首歌曲,请同学们取下你脖子上的红领巾,随着音乐的情绪抖动红领巾来表现歌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就是抗日军民中的一员。在我们坚定有力的歌声中,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家园。(学生边唱,边用红领巾表现音乐情绪)。
四、复听歌曲第二部分轮唱。
(两个声部在演唱,一个声部先唱一个后唱)。
(二部轮唱)。
2、师: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师: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此起彼伏的波浪,)。
师: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师结: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五、复听第三四部分。
1、师: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三步轮唱)。
2、师:作者为何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师:歌曲的第四部分又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又回到了齐唱)。
(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师小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把歌曲推向了新的高潮,歌声更加明快有力,更加激动人心。表现了抗日队伍的发展壮大,势不可挡。终于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六、完整复听。
七、教学小结:
师:《保卫黄河》这部音乐作品激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着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
《课标》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目标为:进一步增进音乐兴趣的要求,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等。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享受音乐。
因此,在《保卫黄河》的教学上,我注重了对学生音乐理解力和感受力的培养。
这节课,要让学生从《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中感受和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必须让学生协同历史学科了解抗日战争这段历史。课堂上,我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作品内容及历史背景作介绍,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学生视野、提高音乐感悟能力的目的。《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在教学中,以《保卫黄河》为主线,构建起与历史学科的联系和综合,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进行历史性解释和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意义,也就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真正达到了理解与交流。
这节课是以歌唱、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我以《保卫黄河》为主线贯穿其中,运用课件将齐唱《保卫黄河》和轮唱《保卫黄河》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音乐情绪以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情感同时参与,既加大了教学信息量,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注重从基础抓起,这节课采用了让学生模唱及视唱歌曲主旋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希望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但仰天湖小学的学生音乐素质很高,视唱能力很强,和老师的配合也非常默契,回答问题只要我稍作点拨都能答的很到位。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十一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3、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设置情境法3、讨论点拨法4、延伸拓展法5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
1、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播放音乐)。
【学生活动】学生谈对黄河的感受。可能感受到黄河的汹涌澎湃、浊流滚滚,一泻千里的魄势,可能有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
2、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介绍抗战背景和作者、作品)。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1、展示黄河景色图片,欣赏黄河,听《黄河颂》配乐范读。
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解题)即黄河颂的“颂”
【设计意图】听配乐范读全文,是理解课文深刻内涵的前提。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提问成为学生求知欲的“催化剂”,促使学生去探究去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在自读中求得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2、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如:铺垫,概括、总起、提示的作用,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赞美黄河的伟大坚强。
3、老师范读朗诵词。
思考:朗诵词有什么作用?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板书: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三、内容研讨,赏析词语。
(一)主体:望黄河。
1、师问: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2、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师问:要用声音把气势体现出来,你认为那些关键词应该加强语气重读,读出气势?(师指导朗读,如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学生活动】请一学生朗读此段,用声音把气势体现出来。
(二)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接下来学习《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
1、师:接下来请大家再快速阅读,找出诗人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并思考: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直接赞颂黄河英雄气魄的诗句是“啊!黄河!”)。
2、师问:三个“啊!黄河!”读得可否不一样?小组合作交流(舒缓―坚定―激昂)3、分角色试着朗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诗人的感情的变化。
(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三)尾声。
1、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最结尾四句并没有写黄河,可否删去为什么?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2、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总结课文,强化主题。(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激励学生以黄河为榜样,学习他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把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会提问题,深入钻研。
五、课外延伸话说黄河。
师: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
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让我们热爱黄河吧。今天的黄河对我们有意味着什么呢?你对我们的母亲河有了解多少?你又能为黄河做些什么呢?现在让我们话说黄河。(以《龙的传人》配乐烘托气氛)。
1、说说黄河的文化、历史、流程、灾难、污染等。
六、作业:
1将收集的资料以手抄报的形式表现出来。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十二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骨骼化石高大完整。
失足。
10黄河象假想来历陷入。
化石。
斜插。
发掘化石。
脚踏。
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这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具大象骨架,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板书:骨骼化石)你们知道“骨骼化石”是什么吗?它是古代生物的骨骼埋在地底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种象曾经生活在黄河流域,所以叫它们黄河象。
检查预习。
这具大象化石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掘出来的?
开火车朗读课文,读后酌情评议。
练习分段、归纳段意、认真读课文,从文中把科学家假想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部分找到,做上记号。
学生准备后讨论:文中哪些地方是讲科学家的假想的?(二至七自然段)。
把课文分成三段,说说每段段意。(学生练习归纳,在书上写出来)。
学生准备后,交流归纳的段意,(一、讲这具化石的样子;二、讲科学家假想化石的来历;三、讲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发现和发掘。)。
按照分成的三段,请三个同学朗读全文。
理解第一自然段。
默读第一段,想一想,这具黄河象骨架有什么特点。
(很完整)从哪儿可以看出它的完整?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整个大象骨架只有尾椎骨不是骨骼化石,别的部分都是骨骼化石。也就是说,整个化石只少掉了尾椎骨。)。
“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这句话什么意思?(意思是一百多块脚趾骨,一块也没有失掉,全部保存下来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黄河象骨架的高大完整。
理解第二段。
默读第二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假想这具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
学生默读思考后,指名说说科学家的假想,说后学生互相补充。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想想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一、二题。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1没移动过。
保存完整依据。
2在指挥下挖掘。
1骨架完整。
假想落水依据。
2站立姿势。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讲读课文。
讲读第二段。
这一段作者是分几层来写的?(三层。第一层即第2节;第二层即第3节;第三层即第一4至节。)。
逐层理解。
第一层:突出“热”和“缓”。
“热”:“炙烤大地”“草丛燃烧”“呆立不动”“走来走去”。
“缓”:“小河弯弯”“缓缓流去”
这一层写当时天气炎热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为老象遇险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小河弯弯,流势缓慢,河岸和河床必然会淤积厚厚的淤泥,高大体重的黄河象到这里喝水是很危险的。
第二层:突出“倦”和“渴”。
这一层写出身强力壮的黄河象,由于疲劳和干渴,走起路来有气无力,当它们看到小河时,必然不顾一切地跑过去狂饮,这就是老象遇险的必然性。
第三层:突出“喝”和“陷”。
抓两头段落,找假想的依据。
从两头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学家以下设想的依据:
1)“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石头上。”(四自然段:“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脚踩着石头。”)。
2)“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第四段:“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
3)“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第一段:“人们站在骨架前,……昂首阔步向前跑。”)。
4)“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第四段:“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泥土里。”)。
5)老象“失足落水”而死。(第一段:“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6)“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第一段:”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第四段:”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头大象的骨架。“)。
小结:课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内容都不是科学家亲眼看到的,他们根据事实做出了假想,这说明假想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遵循科学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初知推理方法。
这种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布置作业。
科学家是怎样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黄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据是什么?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内容及其假想的依据。
化石高大完整无缺疲劳干渴。
发现斜插的姿势假想失足落水。
发掘上级指挥员泥沙掩埋。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图,思考:
(1)这具黄河象化石高大表现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
(2)这具黄河象化石完整表现在哪里?画出有关词句。
2、请学生指图说说这具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这个特点。
3、训练用“甚至……也……”“连……也……”口头造句。
4、概括段意。
5、教师谈话,转入下一段教学。
二、讲读第二段。
读本段后思考:这一段作者是分几层意思来叙述的?各层的层意是什么?
逐层学习。
第一层(第2自然段)。
这一层写当时天气炎热的程度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为老象遇险提供了可能性。由于小河弯弯,流势缓慢,岸边和河床必然会淤积厚厚的淤泥,身高体重的黄河象到这里河水是危险的。教学时要突出“热”和“缓”。
“热”“炙烤”“燃烧”“呆立不动”“走来走去”
“缓”:“小河弯弯”“缓缓流去”
第二层(2至6自然段)。
这一层写出身强力壮的黄河象,由于疲劳和干渴,走起路来有气无力,当它们看到小河时,必然要不顾一切地跑过去狂饮,结果失足而落水,这就是老象遇险的必然性。
教学中,要突出“倦和渴”“喝和陷”
(3)第三层(第7自然段)。
3、找假想的依据。
从两头段落(即第一、四段)中找出科学家以下设想的依据:
1)“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石头上。”
2)“老象身子一侧,栽进河里。”
3)“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4)“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
5)老象“失足落水”而死。
6)“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
小结:课文第一、四自然段的内容都不是科学家亲眼看到的,他们根据事实做出了假想,这说明假想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遵循科学道理加以思考,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总结推理方法。
这种一步一步推理的方法,就叫“推想”。
四、布置作业。
科学家是怎样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黄河象失足落水而死的根据是什么?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十三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现——发掘”“挖掘——发掘”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
(指名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课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板书课题: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
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脚踩砾石。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设、想象。
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
讨论得出四层:
(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
(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5、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
(2)对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6、小组合作,表演大象当时陷进淤泥里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文中所说的黄河象是什么样的。
二、复述课文。
1、提示:(1)按课文的叙述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黄河象喝水失足——变成化石——发掘化石——展出化石。
2、指名复述内容。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5、自由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四、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学生: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2.查阅历史与地理资料,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史上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朗读诗歌。
1.教师示范朗颂。
2.朗读指导:
3.学生根据指导反复品读。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
5.诗歌是怎样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的?
7.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明确:
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了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描绘黄河的句子是“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4.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表明黄河天险作为军事屏障对中华民族起着保卫作用,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本诗塑造了一个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黄河形象,给人以雄壮豪迈的美感。“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这样的气势多么雄伟;“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样的气度和力量无坚不摧;“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这样一条金色的巨龙源远流长;“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这样的气魄是何等的伟大坚强!诗中的这些语句,刻画出黄河气势雄伟、源远流长的壮美形象,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壮阔的雄伟图画,营造了歌词的画面之美。
6.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节奏感强,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自由奔放而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的韵律。
7.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四、配乐朗诵。
师生齐诵诗歌,播放音乐《黄河颂》。
五、教师小结。
昔日,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激励着中华儿女浴血奋斗,赢得了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今天,愿我们继续宏扬黄河精神,勇往直前,把我们的民族建设得更加强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
六、布置作业。
1、练习朗颂。
2、完成《基础训练》。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十五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3、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十六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2、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明确推想的依据。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辅助课件、学生收集化石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黄河象》(齐读课题),老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看看都是什么?什么是化石?(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二)学习第一段。
1、多么神奇的化石啊,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出示图片)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有什么特点呢?翻开书,认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出有关词句。
2、学生自读(出示句子),读句子,引导体会特点。
归纳板书:高大 完整。
3、你从哪些词句看出它高大?完整的?(列数字 举例子)。
4、比较句子体会列数字的效果(准确具体)。举末端趾骨没有失掉的例子有什么作用?(突出说明它保存完整)。
5、谁能通过生动的朗读表现出它的两个特点?(抽读句子——齐读)。
(三)学习8自然段。
1、(再看图片)古代黄河象化石竟能这样完整的保存至今,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实属罕见,它是怎样被发现、发掘出来的呢?让我们回到发掘现场去看个究竟。
2、轻声自读课文第8自然段,找出答案。(读句子)。
3、刚被发掘出来的黄河象化石是什么样子的?再默读句子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画上波浪线。
4、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引导:它怎样站立在沙土里?脚下踩着?)。
归纳板书:斜站沙土 脚踩砾石。
5、根据黄河象站立的姿势我们能想象出它保存完整的原因吗?(继续往下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读句子,理解“推想”——推理、想象)。
归纳板书:没被移动 骨头关联。
6、通过黄河象化石被发掘出土时的样子,科学家不仅推想出它保存完整的原因,还推想出了它的来历。
(四)学习2-7自然段。
1、默读2-7自然段。思考黄河象骨骼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2、先来做个小练习,再有条理地说说黄河象失足落水淹死在河里的经过(课件)。
5、学生看课件读读经过。(这个悲壮美丽的故事是真实的吗?科学家根据什么推想出这个经过的呢?——化石出土时的样子)。
6、科学家从已知探求未知,从结果推想原因,从发掘出来的象化石的样子先推想到“陷”,从“陷”推想到“喝”,从喝推想到“渴”,再从“渴”推想到“热”。最后,得出结论,推想出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
板书:推想来历 陷 喝 渴 热。
7、这样的推想,合情合理,十分严密,连细节之处也想象周全了——(出示句子)。
请看这句,一起读一读。你认为这个句子写得详细吗?为什么?
8、引导分析:弯弯、缓缓二词暗藏的作用。
9、第二部分(2-7自然段)里还有那些句子体现了这种合理想象的细节?我们一起来边读边找。
10、交流想象细节之处。
(五)总结。
科学家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对黄河象化石的形成过程进行一步一步合理的推测和想象,最终得出结论,这就是逻辑推理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极为重要,只要运用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勇敢地进行科学探索,就能揭开大自然中更多的奥秘。
(六)思维拓展。
你能学习这种推想方法,根据板书提示,按其他顺序重新叙述课文内容吗?
(七)课后思考。
板书设计:
黄河象。
化石特点 高大 完整。
出土样子 斜插沙石 脚踩砾石。
保存原因 没被移动 骨头关联。
推想来历 陷--喝--渴--热。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十七
课堂讨论(歌词部分)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合作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1、歌词部分有一个关健字,起统领全篇的作用,是哪个字?
2、诗人望到的黄河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结合画面体会)。
3、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黄河,作者联想到什么?你怎么理解的?
4、想到这些,诗人面对黄河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师小结:这首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绘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诗人看到黄河引发雄奇瑰丽的想像,他认为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巨人伸出了千万条铁的臂膀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适时启发挖掘文章主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喜悦。
三、学生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难度的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学生在交流中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画面之美。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四、体验反思。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哪年胜利的吗?1945年,坚强的中国人民彻底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日益昌盛,可是,我们的黄河母亲,她现在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屏幕谈感受。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过渡)据统计:1972~年27年间,黄河下游有21次断流。特别是1997年,山东利津站断流13次,累计330天无黄河水入海。
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颂》,应激起我们的热情,学习黄河精神,投身到改革开放狂潮中,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浪潮中。
学生配乐读课文(可一生领读朗诵词,全体学生读歌词)。
五、作业。
1、搜集有关黄河精神。
2、欣赏《黄河大合唱》。
3、学唱《黄河颂》。
黄河颂。
光未然。
朗诵词歌词。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
精神。
黄河魂的教学设计黄河魂的作者篇十八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朗读法。
一课时。
一、导入: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二、感性认识: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三、激发情感: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四、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五、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1、“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2、“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3、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六、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七、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八、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