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度人物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大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我可以教孩子学到知识,可他们的境遇如何改变?”周秀芳在支教之余一直琢磨着。
周秀芳将湖南的所见所闻做成幻灯片,发到由她的学生们组成的聊天群里。她的学生、在美国洽谈业务的上海弘盛特种阀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看到后,一回国就从机场赶赴湖南看望周秀芳。“我是周老师早年在宁波石浦小学教过的学生,班里好多人都知道周老师在贫困山区支教,这份大爱情怀我们非常敬佩。”感动之余,张刚开始用实际行动支持周秀芳。他捐资30余万元重建了桐林小学,并配齐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
20__年4月,桐林弘盛希望小学动工兴建。周秀芳在桐林村一所废弃的农房里住下。白天,她或在借来的教室为孩子们上课,或顶着烈日去监督新学校施工;晚上,她就和村干部、村民一起商量解决建校遇到的问题。
20__年7月底,一所崭新的学校拔地而起,成为溆浦县九溪江乡第一所农村希望小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爱心涌向溆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班学生筹资40万元援建的前进小学,上海企业家苏书超出资28万元援建的希望小学,宁波女企业家王娴出资援建的搭溪小学,宁波象山石浦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傅萃捐修的来凤石浦岑玉希望小学等学校一一落成,爱心助学的雪球越滚越大。
周秀芳还牵线促成了浙江鄞州与湖南溆浦教学结对。20__年11月,鄞州区在溆浦建立支教基地,发动优秀教师去溆浦支教,溆浦县选派中小学校长、年轻老师来鄞州“取经”,培育“种子教师”。
“爱心搬运工”周秀芳将全国各地的爱心源源不断汇聚到大山深处,点燃了大山的希望。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叶连平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一名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奉献了40多年,退休后坚持为学生义务辅导,自费开办家庭课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如今91岁高龄的叶连平仍坚守在讲台上。
这就是叶连平在创办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当时村里的留守儿童作业无人辅导,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刚退休不久的叶连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从自家30多平米的旧屋里挤出一间房子,挂起小黑板,办起了小课堂。
和时间赛跑为孩子倾尽所有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受到大家欢迎,很快就由一个班变成了两个班,村里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来这里学习,叶连平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尤其是在退休后,叶连平自费开办家庭课堂“留守儿童之家”,坚持为学生义务辅导。,还设立“叶连平奖学金”,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累计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留守儿童。叶连平对自己却极其节俭,目前仍然住30多年前的老平房里,他穿的衣服中,有一些还是60多年前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过去的一天,没有什么话题比女排夺冠更让人热血沸腾;过去的奥运两周,没有什么胜利比女排夺冠更让人荡气回肠。
在昨日举行的里约奥运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以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顽强拼搏,力克劲敌,时隔20xx年之后,再次夺得奥运冠军。这一刻,无数的观众热泪盈眶,欢呼雀跃;这一刻,“中国女排”刷爆朋友圈,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
有一种坚持,叫郎平;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从面对强手顽强出线,到逆转巴西、决胜荷兰、力压塞尔维亚,透过这次里约奥运会,女排姑娘们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中国女排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并赋予了新的。逆境中的坚毅与从容、拼搏中的坚韧和顽强、前进中的抱负与担当,中国女排精神,一直在身边,从来未走远。
回望中国女排的里约夺冠路,蕴含其中、贯穿始终的“梦想”与“奋斗”,最为激动人心。有梦想才能有希望,爱拼才能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的正是“梦想”与“奋斗”。30多年来,女排精神伴随着全国人民团结奋进,开创了改革开放的辉煌伟业。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人们更需要凝聚精气神,从女排身上汲取奋力前行的力量。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一张宏伟考卷,也是全省人民心中共同的美好梦想。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光荣而艰巨,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不能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更需要提振精气神。面对强手,中国女排毫不畏惧,顽强拼搏,百折不挠,这些正是建设新江苏需要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品质。
建设新江苏,全面达小康,我们要向中国女排学习——像她们一样始终坚定必胜的信心与信念,像她们一样敢于正视和善于攻克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像她们一样顽强拼搏、不断进取,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四
大大的“玩笑”
王娅特别喜欢养花养猫,热爱生活。 “用我的话说,不光大家说的这个热爱生活,我跟我周围的人一直说享受生活。”王娅笑着说。让谁也没想到的是,命运和这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本打算出国旅游的王娅,立即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开始住院治疗。四个周期的化疗,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王娅逐渐产生了耐药。就在医生为她会诊,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的时候,王娅却萌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这并不是因为拮据,而是想要用生命里最后的时间,干更多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捐资助学
20__年8月,就在被告知生命还有半年的时候,王娅选择跟随资助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基金会到甘肃家访,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她想听从内心的声音,干点不一样的事。捐资助学,就是王娅现在最挂念、最想做的事情。
一直没结婚的王娅,最担心的是,一辈子的积攒,不能在自己去世后发挥更大的作用。她想要把房子捐赠出去,帮助更多贫困孩子上学。她办理了遗嘱公证,去世后要把自己最大的资产——70多平方米的这套商品房捐赠给助学基金会,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王娅希望在她生命最后的时间里,自己的每一分钱都不浪费。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五
20xx年前,“八十年代新雷锋”、“当代保尔”——张海迪的故事感动了大江南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当时年仅26岁的嘉兴盲人朱丽华,正是在她的精神激励下,自强不息,在黑暗世界里创造了一份光明的事业。
然而,朱丽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有一天见到张海迪,零距离聆听她的教诲。昨天,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参加了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嘉兴赛区的活动后,晚上7时40分,抽空在嘉兴国际奥林匹克酒店12楼,与朱丽华坐在了一起。
两个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年龄仅相差2岁的女性,一见面,都显得十分激动。张海迪坐在轮椅上,精神饱满地望着身旁的朱丽华,谈人生、谈学医、谈心得,时而细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
第一次现场听到张海迪的声音,朱丽华脑海里立即浮现1983年听广播的情景。“您的声音和故事,很快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朱丽华动情地说,由于意外事故,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女,五彩缤纷的世界从此变成了无法抹去的黑色,是张海迪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她挑战自己,战胜困难。
20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朱丽华凭着顽强的毅力,认真学习钻研按摩技术,自学成才取得大专文凭,成为一名中医师,并且热心传帮带其他盲人从事推拿工作。经过10多年的努力,她将推拿诊所办得红红火火,还解决了10多名盲人的就业问题。从事推拿工作至今,她累计治疗的患者已达17万余人,有百余患儿在她手下神奇站立起来。
听了朱丽华的经历,张海迪十分开心,并回忆起自己15岁时,随父母学习针灸和行医的经历,她意味深长地说:“盲人心里应该有个太阳,永远乐观面对生活。”朱丽华也感慨地说:“你的精神感染了我,你是我的救命恩人!”说话间,两人都开心地笑了。
当了解到朱丽华如今不仅是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还是市政协委员,并先后获得嘉兴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等各种荣誉时,张海迪连连称赞。
谈话很快就超过半小时。作别张海迪,走出门外的朱丽华仍显得十分激动:“这半小时将是我人生的一大财富,我将永远珍藏,继续努力,多为残疾人事业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六
“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我叫朱丽华,是一名盲人党员,也是嘉兴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
昨天下午,在嘉兴大剧院内举行的朱丽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市委书记张兵,省委第四巡回指导组组长金兴盛,市领导毛宏芳、刘冬生、高玲慧、孙贤龙,省委第四巡回指导组副组长叶鸣等出席报告会。
台上,朱丽华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台下,掌声,因内心敬仰而响起;泪水,因心灵触动而滑落。
站在大剧院的讲台上
党徽在朱丽华胸前格外鲜艳
而她穿的条纹衬衫
正是今年9月20日
在杭州接受“浙江省道德模范”表彰时的那一件
朱丽华
1994年10月入党,现任省盲协副主席、市政协委员、市盲协主席,是嘉兴丽华推拿诊所所长。
40多年前,两次意外事故让她的双眼彻底失明,但她用奋斗来追逐光明,靠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累计资助贫困学生480多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
近年来,朱丽华荣获“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道德模范”等诸多殊荣。
似乎感受到台下灼灼的目光,朱丽华让志愿者扶着她走到讲台旁,向在场的听众深深鞠了一躬。
顿时,嘉兴大剧院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掌声中,朱丽华摸索着走到讲台上,将她的初心故事娓娓道来。
掌握推拿治疗的方法是她梦想的起航。
为22万多人次缓解病痛,治疗308例脑瘫患儿的背后,是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顽强品质。
一次,为了抱住突然抽筋的脑瘫患儿,她因急性扭伤造成腰椎间盘突出,那年春节她是在医院度过的。
刚刚出院回到家,市福利院领导赶到她家说,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个脑瘫患儿正在等她治疗。
当时,朱丽华的母亲含着泪送她出门。
说到母亲,朱丽华声音开始颤抖,一时哽咽,久久说不出话。
在她失明后,是母亲昼夜陪伴她,后来不论是开设诊所还是捐资助学,母亲一直支持着她,搀扶着她参加各种场合。
但在去年4月2日,母亲永远离开了她,25天后,朱丽华郑重地签下了器官捐献书。
泪水,同样闪烁在台下听众的眼眶中。
在朱丽华停顿的时候,党员干部的掌声响起,鼓励她讲下去。
一如往常给人的坚强印象,她迅速调整了情绪,开始讲述自主创业的故事。
谈到创业历程,她说得最多的是感谢,正是党和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让她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的感恩之心再一次获得了大家的掌声。
“我觉得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尽多少义务,让更多需要关怀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虽然我的资金是有限的,但我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无限的爱心中去。”
“眼疾已注定我一生要忍受无边的黑暗,但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始终是指引我前进的那盏明灯。”
朱丽华就像一面镜子
映照着现场千余名党员的初心
通过朱丽华的故事
在场的党员们重温信仰的光辉
汲取前行的力量
最后,朱丽华郑重许下誓言:“既然进了党的门,就要做好党的人,爱岗敬业在诊所,乐于奉献在社会,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将把此生献祖国。”
18分钟的演讲结束后
现场响起了长达十多秒的热烈掌声
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胡惠娟是嘉兴市社会福利院的一名普通党员,现在工作的岗位就是朱丽华曾经工作过的儿童护理部。
她说,福利院的儿童护理部照顾的都是一些脑瘫、肢体残缺、智力低下、发育不全的孩子,他们的吃喝拉撒都需要24小时精心护理,朱丽华就是为这样一群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了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用她的坚强之心、慈爱之心、奉献之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院职工和孩子们。
胡惠娟还说,20xx年,新的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时,朱丽华捐款1万元;
20xx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她交了10万元“特殊党费”……
在胡惠娟的眼中,朱丽华是一个爱岗敬业、怀有慈母之心的人,是一个组织观念、党员意识特别强的人。
“朱阿姨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榜样。”
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朱丽霞,是一名在读的硕士研究生,曾经接受了朱丽华大学四年的资助。
她说,朱丽华的资助,是学费,是希望,更是茫茫黑夜中的一盏路灯。
朱丽霞说:“自此,我的人生不再低着头,我每天开心地笑着,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因为我的梦想有了领路人。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像您这样坚忍不拔、充满阳光的人——无论前方道路多么曲折,我必披荆斩棘,闯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朱丽霞立志向朱丽华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她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本科阶段以专业第二的成绩保研,研究生阶段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在朱丽霞的心中,朱丽华是她的榜样,是她的明灯,指引她前进的方向。
她说:“朱丽华同志用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感召着我们,她的情怀鼓舞着我们,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全市残联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开展学习朱丽华先进事迹活动,学习她坚守初心、一心向党的政治品格;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崇高追求。脚踏实地,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报告会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学习朱丽华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顽强品质,学习她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争先创优、追梦奔跑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为嘉兴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锋、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不断贡献力量。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七
“这些荣誉给了我更多前行的动力,也引领了方向,我不是一个人在行动,我的身后有很多的同行者,荣誉是属于所有人的。”面对荣誉,周秀芳说。
周秀芳是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古稀之年远赴贵州、湖南支教,将先进教学经验送进大山深处;她是“爱心搬运工”,汇聚长三角上万市民爱心,在湖南溆浦捐建29所希望小学,让400多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物3400余万元;她是“扶贫带头人”,牵头成立爱心基金,精准帮扶溆浦、延边产业脱贫,还在延边和龙成立周秀芳爱心驿站,完成128名贫困学生结对助学,在溆浦创设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她用大爱情怀为山区孩子点燃了希望之灯,也为扶贫协作搭建了爱心之桥。
“周老师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实至名归!”北斗溪镇政府干部刘万强高兴地说。周秀芳刚来溆浦的时候,刘万强就在当地乡政府上班,那时便经常和周老师联系,对周秀芳在溆浦的事迹非常了解,所以听到这个好消息,他一点也不意外。
周秀芳一直挂念的贺俊杰同学现在已经读初中一年级了,得知周奶奶又获奖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贺俊杰的眼睛以前患有斜视,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困难,眼睛一直没有得到治疗。20xx年底,周秀芳将“怀化市第四届十大道德模范”的5000元奖金,捐给了贺俊杰用于治疗眼睛。
“周秀芳老师是值得人人学习的道德标杆。”溆浦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剑锋说。在溆浦县,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宣传周秀芳事迹,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强大正能量磁场,推动文明社会建设。
如今,溆浦成立了“好人工作室”,并成立宣讲团,开展模范道德人物事迹展,加大好人宣传,分享传递好人故事,淳化乡风民情,掀起了学习榜样的新风尚。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八
7月28日,央视《面对面》“叶连平:与时间赛跑”专访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7月30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一位九旬老人的初心》为主题对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再次进行报道。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各界引起强烈反响。马鞍山体彩分中心以责任彩票建设为先导,向工作人员和全市业主传达了已经92岁高龄的叶连平老人不忘初心、积极作为、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马鞍山体彩公益联盟的积极回应,他们去看望并慰问了这位老人。
据悉,在过去的19年里,叶连平创办“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没有向学生收过一分钱。为了村里的留守儿童,叶连平几乎花光了自己的积蓄。2012年,叶连平同乌江镇政府、卜陈学校三方筹款6万元,成立了和县乌江爱心助教协会暨叶连平奖学金。目前,奖学金已发放了10多万元,奖励、资助了130多名留守儿童。
叶连平无儿无女,和老伴过着清贫的生活,至今还住在30多年前盖的平房里。然而就在这所不大的老房子里,在叶连平家吃住的孩子从没有间断过。有的学生离家比较远,叶连平就让这些孩子住在家里,包吃包住。
8月5日,马鞍山体彩分中心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体彩分中心三名党员、体彩志愿者、马鞍山体彩公益联盟成员一行前往和县乌江镇濮陈村,看望了叶连平老人,同时向叶连平老人创办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爱心捐赠了6000元及部分生活用品。
活动现场,叶连平老师始终最牵挂的还是孩子们的教育,感谢大家对他的关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教育。叶连平老人说有三点希望,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做一名合格的退休教师,最重要的是我希望等到我走的时候,能够被组织上承认,我是一个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叶连平老人的高贵品质使在场的每位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当他得知体育彩票的发行宗旨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时非常高兴,现场挥毫为体育彩票题词留念。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先进事迹材料篇九
9月5日上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京举行。座谈会上宣读了表彰决定,58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叶连平,成功当选助人为乐类全国道德模范。
叶连平事迹
叶连平,男,汉族,1928年9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教师。
叶连平退休不退志,投身贫瘠乡村教育事业,自掏腰包创办“留守儿童之家”,20年来免费给千余名留守儿童做英语辅导,花光30余万元积蓄。年逾九旬的他被誉为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
他重教书,更重育人。2012年,叶连平拿出2.1万元积蓄,连同当地政府和社会捐赠,成立叶连平奖学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
他生活极尽简朴,节衣缩食,却为留守孩子教育倾其所有。叶连平至今仍住着30多年前的老平房,没有一件值钱东西。为了省钱他不惜骑行7公里到镇上买菜,至今还穿着60年前的补丁棉衣。
“我希望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站好最后一班岗……”叶连平用一生诠释了“初心”和“师德”的千斤重义。
叶连平先后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等殊荣。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评选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2007年以来,已经评选表彰了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第七届评选表彰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历时半年,经过宣传发动、群众推荐、组织审核、公示投票、综合评定等程序,有58人成功当选,我市仅叶连平当选助人为乐类全国的道德模范,充分体现了我市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