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精选18篇)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文本,可以为学生提供清晰、系统的学习指导。为了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具有可操作性和逻辑性。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其次,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发展需要。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阅读这些教案范文可以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一
一、教学目标:
1、教育:透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教养:(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能理解课文资料,巩固前一单元读懂一篇文章的知识。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潜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等。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解部分新词;能初知课文大概;能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透过学习二、三、四段。
(1)能读懂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从而体会青年勤奋好学、专注投入的品质,并从青年的身上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
(3)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学习二、三、四段。
1、导入: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我们主要带着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学习二、三、四段,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请快速小声读一遍。(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2、课文中有2句话高度概栝地回答了这一个问题,请在第二段中找出第一句,关于第二句呢,老师先卖个关子。
3、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
“说他个性,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在这句话中抓重点词提问题.(板:忘我的境界)。
4、从哪里看出他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请再默读二、三、四段用(划出句子。
5、学生汇报,老师在投影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扶)。
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
默读这句话,谁能抓住句子中其中一个重点词,运用学过的方法来理解它呢?
指导写批注。
小结:是啊!由于青年长时间观察、专注、投入地观察,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指导朗读:请大家闭起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那位看鱼的青年,正十分专注、十分入神地看,简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睁开眼睛,怎样读才能读出这感觉来呢?指名朗读。
6.小结学法:抓重点词理解,写下批注,朗读体会。
7.用上述学法自学其余重点句,选2-3个重点词写批注,认为自己有本事的同学能够选更多的词写批注。(放)。
检查汇报,指导朗读。(提出要求:留心听,及时补回重点词,补写批注).。
8.回到“爱到忘我的境界”(出示句子中的重点词)。
谁能透过上述句子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忘我的境界”是指什么意思?表现了青年的什么品质?(板书:专注、投入、勤奋)。
9.学到那里,同学们明白了“游”换成“画”字行吗?为什么?
10.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引语:为什么青年能把鱼画得活灵活现呢?青年在和我进行纸上交谈时说出了原因,请大家一齐来读最后一句话。(生读完,老师点明这是第二个原因)。
透过学习上面的重点句,能说说“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吗?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出一些词语,请你选取恰当的,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能够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1)因为……所以……2)只有……才……。
3)先……然后……4)即使……也……。
5)哪怕……也……。
11.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作者赞扬了他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三、谈收获。
你从青年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点拨:1.从思想收获方面,2.从观察方法方面)。
四、质疑。
五、作业。
1.摘抄2、3、4段的重点句,再次体会青年的品质。
2.感情朗读全文。
3.预习练习1(1)第一问和练习3。
第三课时。
学习任务:
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因为只有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观鱼:老是、呆呆、静静\。
忘我境界/工笔细描、一丝不苟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画鱼:融为一体。
\忘记忘记/。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二
这一课采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力求师生关系融洽。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再读书交流,合作学习。经教师点拨指导共性难点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学习写法,指导作文。教学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激疑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每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又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这样把教路和学路有效地统一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3.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在梳理排序形成几个重点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使学生由不懂到弄懂,不会到会,不会学到会学。在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受到触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4.对本课重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这一问题,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导就应体现在此。
5.在自读、精读以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学生的感情在此处升华。
6.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从读学写,在学生完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再次的合作学习,明确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而且还留心那里的人。使学生了解,这节课只是初步学习的,今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三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恒全力以赴。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师:刚才我们诵读的四字词语和格言警句都与人物品质有关,有些就来自昨日我们整体预习的第七组课文之中【链接我的阅读积累收藏夹2】,这组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不管是科学家、艺术家,还是身边的普通人,他们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齐读课题。(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师:昨日老师批阅了大家的【阅读积累的收藏夹1】,发现同学们书写都十分的认真,尤其是孙嘉怡、刘硕等同学写的字笔画规范,结构匀称,比较美观,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实物投影出示反馈】。
师:从远处看,这几位同学的书写卷面整洁,布局合理,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近处看,笔画穿插有序,结构匀称,不仅仅规范还很美观。你看,孙嘉怡同学们写的“纸”字的“斜勾”运笔流畅,有力度。刘硕同学写的“港”字,舒展的“撇、捺”让整个字更添了几分俊俏。期望同学们今后的书写中,也要向这几位同学学习,既要注意整体上卷面整洁、布局合理,也要注意单个字的书写,笔画穿插要和谐有序,规范美观。
师:但是,也有几个生字,同学们掌握的不是很好,主要集中在“港、融、徽”这三个字上。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港”最后一部分的正确笔画是【师用红笔原字修改】:第一笔横折;第二笔横;第三笔要把剩余的口堵死,这是一个单独的字,念巳。如果留有空缺就是已经的已了。
师:“融”有个别同学出现错误,左下方框内有几条横。
生:1条。
师:看老师来写【师用红笔原字修改】。
师:还有“徽”字,有的同学与微风的“微”混淆,我们来比较一下。【实物投影比较】“徽”字,中下方是“撇折撇折点,竖钩点点”,而“微”字是“撇,横折提”,看看自己的书写,有没有这样的错误,请将自己出错的生字,在旁边的田字格中,再工工整整的写一遍。
(生修改生字)。
师:课前让同学们透过查词典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看看大家掌握得怎样。
【出示词语:泉白如玉】。
生:泉白如玉是指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
师:那里的泉指的是——玉泉(生答),是啊,这也是玉泉得名的原因。
【出示词语:赏心悦目】。
生:赏心悦目是指看到完美的景物而情绪舒畅愉快。
师: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作者的情绪如此愉悦呢。
生:清澈的池水和自由自在的鱼儿。
师:从文中找出这个句子读一读。(生自读)。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出示词语:一丝不苟】。
生:一丝不苟是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师:“苟”是指什么。
生:苟且,马虎。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些词语中见到这个字,你能说几个吗。
生:苟延残喘苟且偷生。
生:不苟言笑。
【出示词语:融为一体】。
生:融为一体是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师:文中是说什么和什么融为一体了。
生:聋哑青年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师:谁将文中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
师:此刻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生齐读)。
三、表达入手,学习阅读。
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用实验的结果来做题目。
生:《全神贯注》是罗丹工作时的神态。
师:《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从什么角度来取名的呢。
生:小女孩说的话。
师:请在文中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小女孩的话)。
师:小女孩说的话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惊讶、很惊奇。
生:让我感觉到青年的画技很高超。
生:我感觉到大家都对他充满了赞叹,都很佩服他。
师:题目【板书:题目】的确是文章的眼睛呀!你看,这几篇文章的题目不仅仅吸引人,而且能够让我们很快地了解文章的资料和表达的感情。
师:在文中对应题目“鱼游到了纸上”还有一句话,你发现了吗。
生:因为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生:之所以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你抓住“之所以”突出了事情发展的结果。
师:是啊,要想让金鱼游到纸上,得先让金鱼游到心里。作者就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青年的。
【课件资料】。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连用两个反问句,让我强烈感受到,在当时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不容质疑的。挑战权威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从周围人的言论能够看出当时人们是多么崇拜亚里士多德。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竟然敢于公开试验,一个竟字真让我们感觉到他这种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敬佩!
生:想。
(生默读、圈画交流)。
师:看到大家胸有成竹的样貌,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思考,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
生:【实物投影展示】我找到的是“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透过他的身材和长相,我感觉到青年很秀气。
师:你抓住青年外貌的描述,感受到了青年的秀气,你真会读书。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还有谁画出了这个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透过读课文我明白这位青年是一位聋哑人,他不像我们平时见到的残疾人那样自卑,他带给我们的感觉是阳光、自信的,让我们佩服。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把你的理解送进句子中,读一读。
(生读)。
师:透过对人物外貌的描述【板书:外貌】,我们不仅仅感到他精神、秀气,还感受到他是一个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的人。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齐读)。
生:我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中“呆呆地和静静地”两个词语中感受到青年看鱼很专注,很专心。
生:神态。【板书:神态】。
师:还有谁画出了这个句子你抓住了哪几个词来理解的。
生:我从“老是、从来”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青年做事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我想起积累的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是啊,结合积累的格言警句会让我们的理解更加深入,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写了他的这种品质【师圈画课本12自然段第2句:他告诉我,他学画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读读这个句子,那里面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请你画出了来。
(生圈画)。
师:你来说说自己画出的词语。
生:一年多;每个星期天;一整天。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青年做事很专注,任何事情都不能动摇他的信念。
生:我觉得青年坚持看鱼、画鱼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而且从没有间断过。很有毅力!
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青年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带着感情再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生齐读)。
生:我画出的句子是:“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从青年画画的动作中,我感受到他画技很高超。
师:对,这是对青年画画动作的描述。【板书:动作】哪一个词语让你的感受格外深刻。
生:‘一丝不苟’,让我感受到了青年的认真、专注。你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认真、专注的样貌。
(生读)。
生:“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挥笔速写”两个有时让我感受到他画画的水平很高超。
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美术上的常用语。是哪两个。
生:工笔和速写。
师:谁来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生:工笔是用工整细致的笔法来描绘事物。
生:速写是以简练的手法,快速的把对象勾画出来。
生:画技很高超。
生: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生:画的和真的一模一样,真是太厉害啦!
师:把你的理解用批注的方式写下来吧。
(生批注)。
师:用文中小姑娘的话来说——鱼游到了纸上啦!(生齐读)这样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青年,画技怎能不高超啊!
生:透过对青年动作和神态的描述,让我们感觉印象很深刻。
师:有一个词语叫:察言观色。
师:“察”是什么意思。
生:观察。
师:“观”呢。
生:也是观察。
师:“言和色”呢。
生:言是语言,色指的外貌和神态。
师:谁想来读读第一个描述外貌的句子。
(指名读)。
师:第二个描述青年神态的句子谁想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读)。
师:最后一个描述青年画画的句子,我们一齐读一读吧。
(生齐读)。
四、回顾板书,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回顾板书】你们看,要想表达自己对一个人的敬佩之情,首先要注意选取一件具体的事例,还要取一个吸引人的题目,然后再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把事情写清楚。这样才能让你所敬佩的人走进读者心里,触动读者的心灵。
生:好!
师:下课!
【板书】。
外貌。
题目一件事神态。
动作。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四
本课我在练习设计上比较有特色。
1.第一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2.第二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过程中,凸现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3.第三题,重在语言的积累。在朗读与抄写中,体会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自主性练习:
一、读句子,回答问题。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1.“忘我的境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先认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部分。把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说说,再简要地写下来。
二、读课文,自由分组研讨以下问题后选出发言人全班交流。
1.“金鱼游到纸上来啦”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鱼先游到我的心里”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3.鱼“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聋哑青年的外貌是怎样的?他看鱼、画鱼时的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再体会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并选择其中的两三句抄写下来。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二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首先看是否正确地理解了两句话的意思,再考察对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否理解,是否能对“先”字的含义作出正确的解释。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五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通过专注、勤奋、忘我地看鱼才练成高超画技后,我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并反复扣问“当青年工笔细描金鱼每个部位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当青年挥笔速写金鱼动态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把鱼记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我顺势引导,“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先游到了心里。”这样,学生已感悟到“鱼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六
首先我从课题入手,上课开始我就设计问题: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第一个印象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随即引出“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是真的游到了纸上吗?是谁让他游到了纸上?”让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并进行探究。
我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巧设导语,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在品句训练中逐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从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的“游”字可以感受年轻人鱼画得很逼真;从“哟”字可以感受到小女孩的惊奇、惊喜。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这几个词体会年轻人的专注。并从“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引导学生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体会年轻人画鱼时的神态、动作。并通过各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从语段中体会青年的专注。通过朗读,读出青年的专注,读出青年的投入,学生也体会到了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执着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师生间的配合比较默契,但整个课堂气氛感觉有点闷,师生之间有点拘谨,没能达到更好的活而和谐的境界。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七
设计思路: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教学难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疑问吗?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2、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第一组词:花港厂徽聋哑人。
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
第二组词:清澈见底一壶茶金鱼缸赏心悦目。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
书写指导:港澈壶徽(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
(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身材,长得(),一对大眼睛()。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
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习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语言的学习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习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习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八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如何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我认为这四个目标的是符合单元的训练目标的,也是符合这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目标的定位做到了准确。
教学流程的设计科学清晰,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鱼游到了我们的心中。整个教学过程隐含着内容和情感的主线,内容主线是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游到纸上,由此而展开学习小女孩的那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以及描写青年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段落。情感的主线随着内容的主线而行走,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两条主线既齐头并进又相互交融。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词析句积累语言,抓住课文中语言的生发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应当引导学生总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虽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对这层关系已经有所感悟,但还不是很明朗,如果用上“因为……所以……”这组关联词,学生的思维将更加的清晰。这节课的整体感觉比较“紧”,作为教师,我自己的情绪都没有调动起来,更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在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上不是那么的自然,这里还需要好好去设计。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该怎么设计,我事先制定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是以“这名聋哑青年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中心辐射到全篇,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教师的引导去实现教学目标。第二套方案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入手品“游”字,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鱼怎样游到心里的,然后又怎样游到纸上的。后来我确定的。
教学设计。
有很多地方都借鉴了名师王崧舟的教学设计,但并不是简单地搬过来,在充分理解了他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意图之后进行了再创造,如:王崧舟老师抓“静”字,引导学生“静心悟禅”,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文化的层次。通过我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我认为学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因而在教学中是降低了难度的,去寻找学生情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进行情感的熏陶。还有对描写人物的动作这一段的品读,对人物“坚持不懈”精神的感悟,教学版块之间的衔接等等。我想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对老师的个人发展有益的,仿效名师未尝不可。
1.激疑导入,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每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又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这样把教路和学路有效地统一起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的目标是:(1)理解“举止特别”“唯一”“忘我境界”“一丝不苟”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的高贵品质。(3)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不强求答案一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4.教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鱼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巧妙地点拨了一个“游”字,让学生体会青年人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专注品质,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九
教学从课题开始质疑,方法从“游”字入口,从抢眼到说出来,又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将平日里我们常用的“见到了课题,你想问什么?”等无病呻吟的问题变成了带有孩子自主体验和表达的场所。很容易就激起孩子的兴趣。接着,找含有“游”的句子,并将句子串起来读,读的方式是变化的,提出要求,具体又合理的要求,学生完成得不费劲,但有又难度,第一次把握文本的重点,从而也完成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十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劳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入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1),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我首先让学生自渎一遍课文,在学生自渎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位聋哑青年的初步印象,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
(2),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观鱼、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3)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人,只有自省,才能常新。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等词。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积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任务。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学生用掌握的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条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
3、学生汇报分段,归纳段意情况,教师点拔订正。
4、学生汇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鱼的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方法三(学习第一段)。
1、学法提示:
(1)课文写“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定这一自然段?
(3)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这一段讲“我”常到西湖玉泉观鱼。“我”更喜欢玉泉,是因为在玉泉观鱼“池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了心情舒畅。作者写这一段这下文起了铺垫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问题。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练知。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自检、教师点拔订正。
七、结。
学生质疑。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启。
上节刘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段。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三、四、五条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一、三、四点。学生齐读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常规性读课文。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学生读、想、说、写,教师重点辅导后劲生。
三、知一。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
2、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三、四段)。
1、学法提示: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
因为那位青年式笔细描,一丝不苟地画金鱼的每个部位,像姑娘绣花的捭细致;有时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金鱼仿佛活的一样,游动起来。这说明青年画的金鲑十分生动形象。所以小姑娘说“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2、学生述说:
作者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
(1)从他的动作、神态。
(2)对大家的议论,,他没有任何反应。
(3)讲看鱼、画鱼十分投入。
师点拔:我们要学习青年这种忘我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为出色。
3、从“他不说一句话”和“胸前的厂徽上”看出他是个聋哑青年。
4、“鱼游到心里”是指对金鱼非常熟悉,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先反复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
5、学生说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总结。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练知。
学生做习题三、四、五,教师巡视辅导。
1、学生谈学习体会。
2、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和我以过位青年的逐步认识为线索,表现了这位聋哑青年专注、勤奋的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留心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听、问的方式进行观察,有了见闻的感受及时记下来,这是我们积累材料的方法。
七、结。
1、学生自说学习所得,教师予以肯定。
2、教师提出学生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十二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通过对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表现的细致描写,赞美了其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对《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三步:感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放在感悟“鱼游到了心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则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感受是什么?”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另外结合课文还进行了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让学生谈体会,从而引导体会到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遗憾: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问题上,我让学生用关联词串起这两者的关系,学生虽然已经理解,但回答得与我的预设有差别,在这一环处理上不够机智。这次的遗憾和失败,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十三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通过对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表现的细致描写,赞美了其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对《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
海尔集团总经理张瑞敏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能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也是我的座右铭。我虽很难做到,却在努力靠近它。
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我曾先后设计了3条线:第一次试教:抓课题“鱼游到了纸上”为主线;第二次试教:抓青年的特别为主线;第三次试教:抓课文的7处带“游”字的句子为主线,最后我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学习青年看鱼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线,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着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每个人也都要有这种敢于自省、自察的勇气,因为“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只有敢于挑战自身的弱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纠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可能不上公开课,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并快乐的成长,而每一点的成长都让你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自己还是很难做到游刃有余,有太多的束缚,有太多的担心,感叹于自己的卑微,感叹于自己的渺小,然而,卑微不能成为我鼓足不前得理由,渺小不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我将在卑微与渺小中努力做到不卑微、不渺。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十四
五月六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我顺利完成了组内研讨课的任务,感觉压在肩上的担子终于放下了。我执教的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的一篇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去西湖玉泉看到一位聋哑青年专注看鱼,画鱼的情景,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我对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教学本文的重点是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文中写青年举止特别,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表现在“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没说一句话”,观察金鱼入神着迷;“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作画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把金鱼画活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作画到了痴迷的境界,物我两忘;“他似乎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忘了回家”,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注意前后联系,通过解读这些句子具体的含义,体会到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金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金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聋哑青年长期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先”,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要把鱼画像,画活,必须先仔细观察,使之形象鲜明、生动、深刻,呼之欲出,结合学过的成语《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的关系。
总的来说,我对自己这节课还是比较满意的。自始至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言语学习作为本体的学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并用语言文字本身去感染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染和滋生他们的精神世界。但是整堂课上存在的小问题还是很多,比方个别学生朗读后没有很好地加以评价,课堂上人文的感悟熏陶与工具的扎实训练的有机融合做得不是很自然很到位,以后应好好改进。本次活动已经结束,但留给我的是一份丰厚的收获,期待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明天更精彩!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十五
《鱼游到了纸上》主要讲一位聋哑青年是如何观鱼画鱼的,赞美了他做事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态的。在阅读了课程标准和单元导读后我确立了4个教学目标。一是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忘我、融为一体”三个词语的意思;二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之间的关系;三是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四是培养学生做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游”和“画”的对比朗读;想象鱼的动态的词语进行扩展读;将文字还原成真实的画面来读;通过音乐感受文字来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渗透,即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
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一节课下来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十分重要。我们一直说:备课,最重要的是备学生。但是,我觉得,教师的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自己。因为,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设计精彩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同时,教师还要有收放自如的应变能力:当课堂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让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把教学目标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语文,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十六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地朗读课文。在学生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以青年的特别为主线,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青年的外貌、观鱼、画鱼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再依据这些文字,在空白处作一定的批注,写下一些自己的点滴体会,并谈谈自己通过朗读体会到的人物形象。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本课的教学比较成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学设计中,故意把课题错写成“鱼画到纸上”,由此产生疑问启发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会纷纷提出:鱼应该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是谁使鱼游到纸上来的?他是怎样使鱼游到纸上来的?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3、抓重点词句,在训练中得到发展。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景,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本课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回答也很积极。但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评价还不够准确丰富,朗读方面还未很好地体现出人物的情感。还需激励学生在思考上逐层深入。通过这节课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中的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不断自省,不断进步。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十七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题目入手,自主提问。针对问题,一步步探讨。为什么说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鱼怎么就能游到纸上?。感悟“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的关系。学习重点放在感悟“鱼游到了心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则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程: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又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什么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3、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5、回扣重点句段,突破本课重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通过专注、勤奋、忘我地看鱼才练成高超画技后,我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并反复扣问“当青年工笔细描金鱼每个部位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当青年挥笔速写金鱼动态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把鱼记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我顺势引导,“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先游到了心里。”这样,学生已感悟到“鱼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学生的发言面不够广。
2、学生动口动脑多了些,但动笔几乎没有。
3、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问题上,我设计了回扣“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句段,在“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的追问中感悟“先游到了心里”,并顺势明白了这两者的关系。最后用关联词串起这两者的关系,感觉很好。
鱼游到纸上教案及反思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篇十八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去杭州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这位聋哑青年观鱼的时候认真专注,全神贯注,他画出的鱼儿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作者赞美了青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做事专心致志的优秀品质。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鼓励运用到习作中。
4.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做事勤奋、刻苦、专注的品质。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从而受到启发。
大家预习过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了吧?(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让大家通过你读的语气,听出你的理解,并且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读课题)因为这是整件事的结果,课题是在讲述这件事的结果,所以我读得比较平静、平缓。
(读课题)我认为应该惊喜地读,毕竟这是作者的重大发现。
第一次读,可以用惊奇的语气来读。这句话本身就给人惊讶感。
还可以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表示作者对青年的称赞。(生读课题)。
我还以为是童话故事。
我以为是写魔术表演。
我以为是写作者看到的一个奇怪的景象。
是啊,不管是谁,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就会产生阅读的兴趣,这就是好题,能起到吸引大家阅读的作用。
在课文第6和第13自然段,说的是青年画鱼很传神,鱼好像游在他的纸面上。
这是青年画鱼的成就,也是作者经历这件事所看到的完美结局。(板书:结局)作者在玉泉边看鱼,看青年画鱼,他能看到如此的结果其中必定有原因,有过程。就“鱼游到纸上”这个让人赏心悦目感受至深的结果,大家追根溯源,找找哪些句子说的是“原因”(板书:原因),哪些句子描写的是“经过”(板书:经过)请默读全文,分别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批注。
我认为第4自然段中写他“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从来不说一句话”这是“原因”,正是因为他这样认真执着地看鱼才能画得这样传神。
板书:认真观察(此板书位于“原因”之下)。
我找到第7自然段,整段话写的是青年画鱼的经过。
第8、9、10自然段都是说青年认真作画,不被旁人打扰。
还有的段落介绍玉泉,玉泉的鱼,观鱼的大众。
作者和青年对话,得知他的身份以及画鱼传神的原因。
作者到玉泉观鱼,认识一个聋哑青年,发现他总是在专心地画鱼。他画得很传神,让鱼游到了纸上。他自己说:鱼先游到心里,之后再游到纸上。
我们重点看看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纸上的吧。请关注重点写青年画鱼的第7自然段。再读一读,围绕着青年作画的过程,说说你最欣赏的地方。
我欣赏他画鱼时的专心,从“静静地画”可以体会到。
我最欣赏青年作画的技艺很高。例如: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说明他画得很棒。
是的。中国写意画既需要挥笔速写,瞬间抓住对象的'动态,也需要工笔细描,捕捉对象细节的精彩,青年二者兼得,真了不起。(幻灯:水墨金鱼动态图)。
我欣赏他的作画态度,从“一丝不苟”这个词可以看出。
正是因为他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画,再加上平时刻苦练习,作画技巧高,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金鱼。
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把青年的可贵品质记在心里。
齐读第7自然段。
再往前看“原因”部分,重点品味描写青年观鱼的语句,看看能否找到他成功的其他因素。
我关注第4自然段,他看鱼很认真,认真就是他成功的法宝。
我关注第8、9自然段,观点和同学一样,这两段都描写青年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观察,这就是他成功的秘密。
我注意到作者和他对话的部分(11~14自然段),得知他的身份。我觉得他能这样的专心,和他的聋哑有关系。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大师级艺术家都有生理缺陷。
是啊。例如凡高是精神病患者,贝多芬是聋子,他们的残疾不但没有成为缺陷,反而促使他们走向艺术巅峰。生活并非不公平,关键看你怎么对待。
我也注意这个部分,我发现青年是长期坚持观察、作画的。课文第12自然段说到“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边,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没有长期坚持,也不能画出这样传神的画。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请自由读读你所品味的部分,再次加深感受。
自由读课文相关部分。
正是因为青年认真观察,全神贯注不受干扰地作画,长期坚持,才能画出这样传神的鱼。
你能用青年自己的话来解释么?
好的,大家知晓青年成功的秘密,我想对你们一定很有启发。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吧。
平时做事也要认真。
全神贯注才能把事情做好。
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板书:全神贯注(此板书位于“结果”之下)相信你们已经能体会到,每一个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也都不是上天凭空赐予的,都需要付出你的努力。请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自由地读读全文。
自由读全文。
作者写得很生动,就像工笔细描一样,对青年画鱼的过程写得很细致。
作者写这篇文章也是为了让我们懂得全神贯注的重要性,写文章是有目的的。
题目很吸引人。
作者的描写很有条理,说了整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很好,你们学有所成。
通过观众惊奇地喊出来,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
其实也吸引作者,为作者写出下文做好铺垫。文中第7自然段紧接着说“我挤过去一看。”这样的安排就和上文连接很自然。
看来,也许把时间顺序稍稍更改一下,把先发生的事放在后面,后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文章立刻就精彩多了。
都说好文章应该是惜墨如金的。我觉得开篇马上切入正题,直接对青年进行描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课文第1、2自然段花了那么多笔墨描写玉泉的鱼,观鱼的人。另外,第5自然段似乎也显得多余。
如果没有玉泉的鱼,也就不会吸引青年观鱼,我认为这是环境描写,顺理成章。
玉泉观鱼人多,正可以和后文中描写青年认真观鱼的状态进行对比。人越多,越显得青年认真。
这就好像毛主席说的那样“闹市好读书”,我觉得作者有意在开始把环境写得很嘈杂,就是为了突出表现青年的文静,专心。这就是一种伏笔。
很好。当直接描写有困难,或者认为这些描写还不够时,可以围着它的四周打主意。作者的这些巧妙设计,良苦用心终于有人响应了,我代表作者感谢大家。作者善写,你们善读。
关于青年外貌身份的描写与介绍,文中出现两处。请大家找出来。
第一处在第3自然段,介绍外貌;第二处在第11自然段,介绍他是聋哑人的特殊身份。
不可以。按部就班地写,这两处应该合并,在开篇就将人物外貌和身份介绍清楚。
更好看,吸引人阅读。如果开头就写了他是聋哑人,别人可能就不会那么惊讶了。
通过后来作者的观察写出,更自然。在接近结尾才解开疑团更自然,更顺畅。
这样更有真实感,作者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把自己也融入文章中,不会生硬。
看来,即便是按照一定顺序写,也可以稳中求变,寻求结构上的合理变化,让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课后,请大家在完成单元训练中的习作《我敬佩的人》时,在文章的构思布局上,可以模仿这篇文章。希望你写出的习作也能拥有众多的读者,大家都爱看!祝愿你们也能让“鱼儿”“游”到你们的作文纸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