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郭沫若读后感(汇总14篇)
读后感不仅是一种对书籍的回馈,也是自我理解和认知的过程,有利于个人成长和修养的提升。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背景,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解读书中的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几篇读后感,对这本书有更全面的了解吧。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一
刚看到《女神》这本书的名字,让我产生好多联想,会不会讲一些神话,然而真正读它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女神》的内容涉及到很多,其中就有关爱国的话题。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在文学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它是郭沫若早期诗歌代表作的结集。郭沫若在这部《女神》当中就涉及到了“五四”。“五四”时代是当时催生了许多天才和杰作的伟大时代,挣脱了旧思想和旧文学的束缚,建立起了新思想和新文学的权威。郭沫若因此产生了许多想法,面对如火如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爱国学生运动已经把古老的中国变成了一个波澜起伏的海洋。对中华民族新生的期盼,对自我力量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相互呼应,社会思潮的汹涌澎湃与他内心情感,情绪的大波大澜发生着强烈共鸣,郭沫若找到了发泄的火山口,写成了《女神》。
闻一多评论《女神》为时代的一个肖子。是因为《女神》完整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表现了内与外,主体与客体,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已经消失了界限等等。写出了“五四”运动的激人奋起的精神。在《女神》里,的自然与人的统一是动的精神的统一,是充满活力的大自然与充满活力的人的统一,大海,波涛,地球,太阳,万里长城,金字塔都构成了豪迈壮阔的青春的意想群体。这虽然是在写人与自然的统一,但实际上写明了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界建筑的热爱,充分说明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
我个人感觉郭沫若为了激发人们爱国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笔头写下了《女神》。为的就是让人们感受到“五四”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些失败的哀叹,更多的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为了自己国家的存亡而不顾生命安全的的学生和那些参加“五四”的人们的精神,我很钦佩他们。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二
如果你已经看过《天狗》,相信你至今还不能忘怀那逼人的震撼和感动。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天狗》,那么你一定找来看看,因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尽管对于那些耗资千万的超级大片来说,它只不过是一部微不足道的小制作电影。
走出影院,我的脑海里还闪现着天狗的几个眼神,它们间接地展现了天狗的内心世界,富大龙的表演可谓出神入化。
(一)乡亲们,我对不住你们啊!
天狗一家进村,乡亲们夹道相迎。他们唱着陕西小调,背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送往天狗的新家,粮食、棉被、家禽、还有膘肥的山羊……乡亲的心意推也推不掉,只好收下。当天,天狗巡山时发现了山中的秘密,一片片惨遭坎伐的树墩静静地卧在雾气缭绕的山中,默默地控诉着它们的悲哀。这山里的森林是全村人的财路,那些看似心意的礼物原来是贿赂啊!第二天,天狗和媳妇把整整一车的礼物运到了村部,并在村部门口写下了给村民的信,感谢大家的诚意,并劝大家别再砍树。村民们被激怒了,他们用疑惑和仇恨的眼光看着天狗,天狗拿出香烟,殷勤地递给乡亲,但没有一个人领情,天狗恳切地挨个望着乡亲,那眼神中充满了内疚、期许、矛盾。
(二)目送桃花回城
妻子桃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她虽然口里不饶人,但心里却清楚狗子的理想,并默默地给丈夫以支持。她忍受着一次又一次非人的“待遇”,以女性特有的忍耐力和自身的泼辣把困难一个个地顶了过去。被停水没水喝,她把丈夫从村里唯一的小食店里高价买来的可口可乐变着花样地整出可乐馒头、可乐稀饭……一家人艰难地下咽;带着孩子到村长家痛喝个饱,拿村长的脸盆舀村长家的水洗脸。孩子失踪险被杀害,一家三口受生命威胁,她也挺过来了。还是为了水,她相信了“三条龙”其中一龙的“好心”,在锁水井的茅房里被侮辱。这最后的防线被攻下,她一颗一直坚忍着的心终于被击垮了。她痛哭着埋怨丈夫的无能,使她们母子遭受折磨,她气急败坏地拾掇行李,拖着孩子回城。天狗默默地看着桃花收拾行李,看着她骂骂咧咧、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拖着孩子上路,他面无表情,但内心却是翻江倒海的痛!为了国家的财产,他连妻子孩子都保护不了!但,孰轻孰重?他心里有数。他目光呆滞,但心中雪亮,他是个硬汉,怎能被权势压服?他得勇敢地撑着!
(三)誓死不悔的执着
天狗的坚守终于惹怒了三条龙,他们最终采取了暴力手段。天狗在刽子手的棍棒下坚强地昂着头,他的眼直盯盯地望着他们,望着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企图灭口的罪犯们。他的眼神坚毅而愤怒,他的眼神充满正义和不屈,他的眼神向恶人们发出带血的控诉。刽子手们在他的眼神注视下手软了,邪恶在正义面前只有低头。
……
这一幕幕,这一个个细节,在我的心头强烈地闪动。我突然想起郭沫若的《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这诗中的天狗正是影片中天狗的写照。他是一只守护森林的天狗,他威严的气势让邪恶为之遁形,他无比强大的力量让日月黯然。他就是美、是力量、是正义之神!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三
这是郭沫若《女神》读后感,《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
《女神》的反抗精神和《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的反抗精神。《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情绪的极好表现。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
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天狗》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炉中煤》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棠棣之花》、《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等作品都是以自我献身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
《女神》的进取精神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太阳礼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进取心。
《女神》作为划时代意义的巨片在今时今日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现在社会中,人人过着平淡的日子,缺少了上个年代的现实刺激,我们的精神容易变得麻木和空洞。也许时代已经给不出那种奋起的机会,但是我们有着先背给我们的精神财产。《女神》就是其中不可多得的财宝。
如今再次拜读郭沫若先生的《女神》时,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激情和奋斗,如作者以天狗自喻,大手笔的宣泄吹自己的感情,这在现实作品中已很少见了。我们也许没有作者的经历,但是我们可以继承他的思想,继承这份激情和热情。那种为祖国可以舍弃一切的情感应该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并且我们有这个义务和责任将这份情感生生不息的传下去!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四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这部诗确立了郭沫若作为中华新文学浪漫主义诗人的崇高地位。它的横空出世震撼了当时的文坛和许多青年人的心灵,成为五四运动时代精神的集中代表和象征。
当我读完郭沫若的这一部诗集之后,被其中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深深震撼了,当我又联想到如今社会中一些人的行为,又感触到了很多。
《女神》对当时的旧时代大加诅咒,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祖国热情地歌颂,对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给予厚望。郭沫若曾说过:“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在《炉中煤》中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而古老的中华民族则变成了一个“年轻的女郎”,作者以真挚、炽热的爱情主义精神,把祖国比喻成了心中的恋人,甘愿为她燃烧。
是呀!当祖国面临危难,我们就应该不顾一切地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承担起我们应有的责任。同时,我还要提醒大家,爱国还要有理智。
前不久,中国和日本因为xxx事件弄得剑拔弩张的时候,一些人的爱国行为做的却很不理智。
爱国,并没有错,但你用错误的方式来证明你真的爱国,这就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了。所以,希望大家能从《女神》中学到点什么,要做到正确的爱国!理性的爱国!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五
《女神》。郭沫若作。收入19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等来反映现实。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争取圆满人格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现在: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如:《凤凰涅槃》集中体现旧我的毁灭和新生的欢欣,诗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槃》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1、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2、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3、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六
这是郭沫若《女神》读后感作文,《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
《女神》的反抗精神和《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的反抗精神。《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情绪的极好表现。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
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天狗》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炉中煤》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棠棣之花》、《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等作品都是以自我献身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
《女神》的进取精神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太阳礼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进取心。
《女神》作为划时代意义的巨片在今时今日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现在社会中,人人过着平淡的日子,缺少了上个年代的现实刺激,我们的精神容易变得麻木和空洞。也许时代已经给不出那种奋起的机会,但是我们有着先背给我们的精神财产。《女神》就是其中不可多得的财宝。
如今再次拜读郭沫若先生的《女神》时,我们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激情和奋斗,如作者以天狗自喻,大手笔的宣泄吹自己的感情,这在现实作品中已很少见了。我们也许没有作者的经历,但是我们可以继承他的思想,继承这份激情和热情。那种为祖国可以舍弃一切的情感应该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并且我们有这个义务和责任将这份情感生生不息的传下去!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七
听老师讲过郭沫若《女神》来由的一个演义版本。郭沫若读到所谓“新诗第一人”胡适的新诗集《尝试集》——特别是读到“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和“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时,非常非常地激动,不是因为觉得写得好,而是因为非常非常地遗憾,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把本该属于自己的丰功伟绩,拱手让给了胡博士。“像这样——或者比这还要好许多——的诗,我在家里写了一大本子呢!可惜没拿出去发表!”
今天读过《女神》之后,其实我更愿意相信,当郭沫若读到胡适博士的诗后,心中诗情勃发,熬了几个晚上,于是《女神》就诞生了。
读郭沫若的《女神》读出的是蓬勃的激情。那恣肆汪洋的情感,犹如滚滚不断钱塘潮,在人们的心中激荡起万丈高的浪花。比如在《晨安》一诗中,作者写道:“……晨安!我年青的祖国呀!晨安!我新生的同胞呀!晨安!我浩荡荡的南方的扬子江呀!晨安!我冻结着的北方的黄河呀!黄河呀!我望你胸中的冰块早早融化呀!晨安!万里长城呀!啊啊!雪的旷野呀!啊啊!我所畏敬的俄罗斯呀!晨安!我所畏敬的pioneer(先驱者)呀!晨安!雪的帕米尔呀!晨安!雪的喜玛拉雅呀!晨安!bengal的泰戈尔翁呀!晨安!自然学园里的学友们呀!晨安!恒河呀!恒河里面流泻着的灵光呀!晨安!印度洋呀!红海呀!苏彝士的运河呀!晨安!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呀!……”诗人以最真切的感情、最真挚的敬意,用自豪的声音,遥向大海西岸的祖国问安,一口气喊出27个“晨安”,这喷薄而出的情感,正是诗人对祖国的无限依恋。
真的,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学习郭老想唱就唱呢?可以进ktv尽情欢歌,也可以把自己的诗情倾注笔端,让文字汩汩流淌。
我想唱歌呀我就唱,唱起歌来心情多么舒畅……。
歌唱吧青年朋友们,因为生活本来它就是这么样。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八
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天狗》可谓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
全诗四节,第一节极写“天狗”宏大的气魄。诗人借助古代天狗吞食日月的故事,在奇特虚幻的.境界中奔驰的想象,并以如椽的巨笔描画了“天狗”气吞日月星辰,囊括自然万物,以无限膨胀的“自我”,雄居宇宙中心的硕大形象。“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其万钧之力,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第二节顺应第一节的气韵,写“天狗”获取无穷能量创造新宇宙新人生。正因为“天狗”有气吞一切的气概,于是,它从自然万物中获得了无比的能量,它吸收宇宙间一切的光源,融汇了“全宇宙的能底总量”,成为宇宙的主宰,大有扫荡一切,重建未来的气度。诗人在《湘累》中借屈原之口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雨,我萃之虽仅限于我一身,放之则可泛滥乎宇宙。”这完全可视为对五四时代那种大胆毁灭一切,创造一切的果敢、决断精神的生动写照。
正因为如此,第三节中,这汇聚了“全宇宙的能的总量”的“天狗”终于暴烈地行动起来,它“飞奔”、“狂叫”、“燃烧”,“如烈火一样地燃烧”、“如大海一样地狂叫”、“如电气一样地飞跑”,并且无情地“剥”、“食”、“吸”、“啮”自己的肉体,毁灭自己旧的形骸,进而渗透入自己的精神细胞,在内在本质上更敏锐、更自觉地把握自我意识。最后,以“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收束全篇,将“天狗”终于舍弃一切,希冀在爆裂中求得自我新生的革新精神,以奇异的光彩描画出来,从而使整首诗在主题意向上统一到郭沫若式的“涅磐”精神的基调中。
《天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每行诗均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每行诗均以“我”为主语起笔,又多以带有肯定语气的判断词“是”强化比喻,直抒胸臆,以造成火山般喷发式的奔突,汹涌澎湃的激情。充分表现出五四时代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新生的社会精神。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九
:湛蓝的夜空,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说不清哪是街灯、哪是明星。诗的开头,巧妙地以街灯和明星互喻,随着迤逦远去的灯火和繁星,把读者引入“那缥渺的空中”,顿觉天上人间浑然一体。这样,第二节就自然而然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接着,进一步驰骋想象的翅膀,具体描绘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这里陈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诗人没有—一细说,恰好留给读者去细细寻味。在一片繁华的“天街”上,诗人更关心的显然是此间人们的生活状况。因而诗的第三、四节,便借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以印证他们生活的幸福自由。谁都知道,在原来的神话中,牛郎与织女扮演的是悲剧故事,他俩一在天河之东,一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而在本诗里,这一对情侣的面目已经焕然一新,他俩骑着牛儿过银河、游天街,无拘无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改动推陈出新,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象和对幻美的追寻,反衬出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蔑弃。发人深思的是,天上的市街本是神异的幻境,诗人却把自己的愿望当作活生生的实景来描绘,而且写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点怀疑。诗中还反复运用肯定性词语“定然”,更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执著追求。这一切,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特的艺术个性。
《静夜
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 的疏星。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十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诗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等。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
从19下半年至19上半年,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空前的高峰时期,收获了大量的诗篇。198月,郭沫若将这一时期所做的154首诗歌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诗歌集——《女神》。《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三部曲”是郭沫若的系列诗作:《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反抗、叛逆表现在:《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三、爱国情思的抒发。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槃》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1、《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2、《湘累》序幕:洞庭湖。早秋,黄昏时分。君山前横,上多竹林芦薮。有银杏数株,参差天际。时有落叶三五,戏舞空中如金色蛱蝶。妙龄女子二人,裸体,散发,并坐岸边岩石上,互相偎倚。一吹“参差”洞箫,一唱歌。
3、《棠棣之花》人物:聂政年二十岁。其姐嫈年二十二岁。景:一望田畴半皆荒芜,间有麦秀青青者,远远有带浅山环绕。山脉余势在左近田畴中形成一带高地,上多白杨。白杨树上归鸦噪晚;树下一墓,碑题“聂母之墓”四字,侧向右。右手一条陇道,远远斜走而来,与墓地相通。
一、郭沫若《女神之再生》中的好句好段:
1、在这优美的世界当中,吹奏起无声的音乐雍融.不知道月儿圆了多少回,照着这生命底音波吹送.
2、我要去创造些新的光明,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神.
3、我心血都已熬干,麦田中又见有人宣战.黄河之水几时清人的生命几时完。
4、待我们新造的太阳出来,要照彻天内的世界,天外的世界!
5、我们感受着新鲜的暖意了!
6、太阳虽还在远方,太阳虽还在远方,海水中早听着晨钟在响:丁当,丁当,丁当.万千金箭射天狼,天狼已在暗悲哀,海水中早听着葬钟在响:丁当,丁当,丁当.我们欲饮葡萄觥,愿祝新阳寿无疆,海水中早听着酒钟在响:丁当,丁当,丁当.
二、郭沫若《凤凰涅盘》中的好句好段:
五百年来的眼泪倾泻如瀑。
五百年来的眼泪沐漓如烛。
流不尽的眼泪,
洗不净的污浊,
浇不熄的情炎,
荡不去的羞辱,
我们这飘渺的浮生,
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我们这飘渺的浮生,
好像这黑夜里的酣梦。
前也是睡眠,
后也是睡眠,
来得如飘风,
去得如轻烟。
来如风,
去如烟,
眠在后,
睡在前,
我们只是这睡眠当中的一刹那的风烟。
我们年青时候的新鲜哪儿去了?
我们年青时候的甘美哪儿去了?
我们年青时候的光华哪儿去了?
我们年青时候的欢爱哪儿去了?
去了!去了!去了!
一切都已去了,
一切都要去了。
我们也要去了,
你们也要去了,
悲哀呀!烦恼呀!寂寥呀!衰败呀!
我便是你。
你便是我。
火便是凤。
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光明,我们新鲜,
我们华美,我们芬芳,
一切的一,芬芳。
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十一
第一段:引言(100字)。
郭沫若,一位伟大的作家、诗人和教育家,她的一生都致力于文学事业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提升。在我阅读她的作品和了解她的人生经历后,我深受启发,对于郭沫若女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第二段:才华横溢(200字)。
郭沫若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神,她以诗歌和散文著作而广为人知。她曾出版过众多优秀的作品,如《双雄会》、《赤壁赋》等。她的作品充满激情和深刻的思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郭沫若的才华和创造力让我深感敬佩,在她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力量和智慧,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第三段:民族精神(300字)。
郭沫若女神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具有深刻的民族追求和民族精神的代表。她在二十世纪初就积极参与了反帝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作品中常常能够体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如《青年西安》、《永远的毛泽东》等。她的积极参与和奉献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个文学者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第四段:人生经历(300字)。
除了她的文学才华和民族精神,郭沫若的人生经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曾经历过艰难和困苦,但她从未低头放弃。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国家的独立斗争中,她都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妥协。她的坚韧和毅力令我敬佩不已,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才能真正看出他的价值和能力。
通过对郭沫若女神的了解和思考,我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景仰之情。她是一个温暖而又坚定的灵魂,她的作品和人生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让人无法忽视。她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将自己的思想感悟传达给了更多的人,她在文学和社会事业上的贡献不容忽视。我希望能够像郭沫若女神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和民族的进步做出贡献。
总结:
通过对郭沫若女神的了解和思考,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个作家和文化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使命感。郭沫若女神以她的才华和坚定的信念给了我很多启示,我将以她为榜样,努力发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也要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关心家庭和社会,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十二
《石榴》这篇文章是一篇写自然的散文,郭沫若这位作家笔下的石榴不仅有着夏天的品格,它的花朵,还是夏天的心脏。在自然与科学的意义上,漫无边际的夏天的热力虽然来自于太阳,但在《石榴》之中,在文学角度上来讲,这样的热力却是来自于“石榴”,来自于那一朵一朵的小小的“榴火”。
正是那火红的、燃烧的石榴的花朵,在给夏天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热力,她是夏天的心脏,也是夏天的灵魂、夏天的生命之源。这篇文章的思想还代表着火热的心,与顽强的毅力,告诫人们要想石榴一样有梦想有活力。
《石榴》是郭沫若先生的作品,通过对石榴的生动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精神。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希望能帮助到您。(1)......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十三
青春型”的诗人郭沫若以其生花妙笔在《石榴》一文中将寻常石榴尽态极妍地活画在读者面前。石榴那悦目怡情的活泼情态让读者不由得为之怦然心动,油然生出崇敬与向往。
作者饱含喜悦激情描绘出石榴的亮丽形态。你看,那奇崛的枝干,清新的叶片,陆离华贵的花瓣,经由梅柳的映衬、拟人化的描摹、形象化的比喻,石榴兀自摇曳出无限情致,万千风度。不止于此,作者更满情崇敬与赞美之情,由石榴红玛瑙的花瓶儿上插花的`丰姿中,从石榴露出透明光嫩的皓齿的笑态中,敏锐而深情地透视出石榴活力四射、蓬勃向上的内在神韵,并以“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的奇妙比喻反问读者,叩击读者心灵,铿然拨响读者的心弦,悠然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我本来就喜欢夏天”,“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这既是作者的纵情讴歌,又何尝不是读者的心声?有了前面对石榴细腻的绘形写神垫底,朋友说起昆明石榴的外形特大、子粒特丰腴、酸甜美味兼备之时,作者闻而潜溢唾津,自在情理之中了。不要说作者,就是读者读到这里,恐怕也早已禁不住心旌摇动,神往之至了。
奇崛清新的《石榴》,夏天的心脏的赞歌!
女神郭沫若读后感篇十四
《女神》。郭沫若作。收入19到19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诗集简介。
中国新诗是随着郭沫若“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诗体解放事业肇始于胡适,而完成于实践着“文学为人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会诸诗人。1921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假如说,首倡“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那么,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则是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等来反映现实。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主题思想。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争取圆满人格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现在: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如:《凤凰涅槃》集中体现旧我的毁灭和新生的欢欣,诗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槃》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1、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2、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3、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
时代精神。
1.《女神》的反抗精神。
《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的反抗精神。《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天狗》中“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情绪的极好表现。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
2.《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
《炉中煤》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棠棣之花》、《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等作品都是以自我献身的形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
3.《女神》的进取精神。
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太阳礼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