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大全(19篇)
让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总结时要注意自我反省,从中找到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以便不断提升自己。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一
科学来源于生活,谈话时,我选择了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
在具体观察水在受热与受冷时体积的变化过程时,利用上节课的实验装置发现现象并不明显,让学生感受到设计一个好的实验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讨论,学生就非常愿意参与了。
在讨论改进好实验装置后,这时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探究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的变化也已水到渠成。在这个实验的观察、交流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发现水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在受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水的热胀冷缩。
水会热胀冷缩,那其他液体呢?这样的问题延伸是体现思维的严谨性的。在观察水的热胀冷缩后,组织展开其他液体如:牛奶、油、酱油、醋、茶等的探究。了解更多的液体都会热胀冷缩。
课的最后,考虑到在研究完液体的热胀冷缩后,教材后续的安排是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怎么样实现前后的知识迁移呢?我特意安排了最后一个“喷泉实验”,利用学生的装置,稍加改动,让红水喷出来更明显。学生心里就会思考:怎么刚才我们自己做的时候没喷的这么厉害呢?怎么会事?……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下节课,老师还可以就此现象的分析,进入对空气热胀冷缩的探究。
科学探究。
1、经历改进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2、经历用此装置探究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科学概念:知道水、油、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这种现象叫热胀冷缩。
科学情感:从水到其他的液体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学生材料:装有红水的实验装置每组一个,冷水杯一个,热水杯一个,装有其他液体的杯子一个,记录表一张。
老师材料:牛奶一盒、上节课的实验装置一套、学生材料一套、喷泉装置一个。
课前谈话:热牛奶。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前一节课的“试管气球皮实验”,如果把一个放在热水里,另一个放在冷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师也可以再次演示。
2、问: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我们能清楚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吗?
二、改进“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的实验装置。
1、师:这个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能不能把这个实验装置改进一下?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变大了。
2、小组里讨论一下。(师下去了解学生情况)。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看不太清楚,可以加点红水。
改进方案二:口子太大,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改进方案三:水温差明显一点。
3、当提到改进方案二时,出示锥形瓶,套上塞子和管子。灌满水,滴上红墨水。
1、过渡:这个实验装置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现在还缺少什么?(热水)热水老师来给大家倒。
2、师述实验步骤:1、拿到热水后,先把装置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2、然后再把它放回冷水中冷却,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
3、注意重复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记录纸在抽屉里)。
清楚了吗?准备好了吗?请材料员依次上来领取这个实验装置。(师同时开始倒热水)。
3、实验交流: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结合学生交流结果师板书。(表扬深入观察、思考的小组)。
4、小结:师: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同时板书课题“热胀冷缩”。
2、逐一出示:醋、酱油、油、老酒、茶、橙汁、牛奶。逐一追问:它会热胀冷缩吗?
3、师单独拿出一种如:醋。问:要知道醋到底会不会热胀冷缩,怎么研究?
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师述:这个装置还可以用,但在装的时候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灌满、密封、小心倒出…)请材料员用红水的装置来交换材料。生在装的时候,师添加热水。
4、小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5、交流反馈实验结果,师小结板书。
6、小结:这些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延伸探究。
1、师演示喷泉实验。刚才大家做过这个红水的热胀冷缩实验,老师也来做一次。
(师的装置,装半瓶红水,这样会因为空气的作用干扰实验)。
在学生惊叫过后,问:你有疑问吗?
2、留下疑问:为什么老师的这个装置热胀的现象会这么明显呢?我的红水怎么会喷的这么高呢?(因为里面有很多空气,空气也会热胀冷缩,而且更加厉害,就把红水挤出来了!)。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二
今天可真够倒霉的:坐公交车,车胎伴随着“优美”的“嘣”的一声,绽开了难看得不能再难看的“笑脸”;保温瓶放在高温下,居然也以“高雅”的姿态“嘣”了;更糟的是,本来想泡点柠檬汁,结果玻璃杯一接触到开水就四分五裂了,那是我攒了两个月的零用钱买的'啊!
怎么会这样呢?我决定调查清楚原因。
于是我就去请教了教科学的丁老师,丁老师说:“这是因为物体的热胀冷缩才造成的,一个物体的体积在温度高时就会放大,温度低时就会缩小。任何物体都会热胀冷缩,水和金属的反应尢为明显。比如一个铜球,常温下它可以刚好穿过一个环,但把铜球加热后就穿不过去了,因为铜球变大了”。热胀冷缩真神奇,我也想试试。
我找来了一个大肚细脖子的烧杯,红墨水、橡皮泥和吸管。我在烧杯中加入红墨水,再用橡皮泥把瓶口固定住,然后把吸管插进橡皮泥里,也固定好,最后就将烧杯放在火上烧。我缓缓摇动着烧杯,使它均匀受热。果然,过了五分钟,红墨水从吸管中涌出来了。我又把杯子放进一盆冷水中,水位又慢慢降下去了。看来,物体真的会热胀冷缩。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不仅发现了物体的热胀冷缩奥秘,还发现有些物体还会热缩冷胀!科学世界太神奇了,让我受益无穷。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三
活动目标:
1、感知和体验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了解怎样让空气变得干净的一些方法。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积极探索发现的意识。
活动准备:
气球,塑料袋,小型充气玩具(每人一个),气球n个。环境污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闻不到,你需要,他需要,我们大家都需要。(空气)。
二、学习部分:
1、讨论。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闻一闻空气是什么味道?
师:你怎么样才能感觉到空气?
2、游戏《我和空气捉迷藏》。
玩法:教师说“吸”,幼儿吸气后用手捂住鼻子,嘴巴――表示空气藏起来了,教师说“呼”,幼儿松开手吐出空气――表示空气跑出来了。
师:你有什么感觉?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颠倒一下“呼”和“吸”,再玩一次。
师:这次你又有什么感觉?没有空气人会怎么样?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但我们能感觉到。呼吸时我们会把空气从身体里呼出去,吸进来,如果没有呼吸的空气,我们会很难受,人没有空气就不能生存。
3、玩好玩的充气玩具。
a、出示充气玩具,幼儿拿到自己带来的充气玩具,玩之前讲清规则并交代任务,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玩充气玩具。(幼儿自由玩充气玩具时,发现充气玩具有什么特点,和别的玩具有什么不同?)。
b、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按一按,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觉。(软软的,有弹性~)。
c、教师:请你们把这些充气玩具变回没有空气的样子,变得时候,让充气玩具的小嘴巴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再按一按,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空气从玩具种跑出来了,出来时有风。玩具里空气没有了,就变得没有弹性了,变瘪了。)。
小结:我们眼睛看不到,用手摸不着,但我们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像风像水一样是会流动的。空气是会流动的。
4、游戏《捉空气》。
教师:我们发现呼吸时有空气,充气玩具里有空气,我们来试一试怎么样把空气捉住把。教师引导幼儿如何用塑料袋捉空气,幼儿自由在不同的地方捉空气。
你在什么地方捉到了空气?教师贴上空气字卡。
a、我们在各个地方都捉到了空气,但怎么证明你捉到的是空气呢?(塑料袋鼓起来了,塑料袋有弹性,松开塑料袋口,有风跑出来。)。
三、活动延伸。
观看空气污染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
师:你看到了是什么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工厂排除的浓烟,燃烧的垃圾,汽车的尾气)。
师:空气污染了会产生什么现象?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危害?
小结:空气污染了会产生雾霾,呼吸了雾霾的空气会让我们得呼吸道疾病和生理机能障碍。
师:怎样让我们的空气变得干净呢?
让幼儿自由讨论并把自己方法画下来。
四、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方法。
课后反思:空气是如此有趣、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其他的事物呢?在这个主题的学习过程中,或许不仅有幼儿的成长,也有教师可以获得的启迪。可以由此而了解如何选取适合幼儿的,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自主生成更适合的活动设计。
我们的班级工作是以家长工作作为基础的,我们觉得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是班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除了与家长交流教养经验以外,更重要的是宣传新的幼教思想、幼教概念,每周的主题活动都应该有家长的参与,如在这一周中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给气球充气,直接了解充气的步骤、方法、注意要点,并在幼儿园有关活动时带上气球。家长和孩子共同装饰两个气球,使孩子每天观察气球的变化,如气球变瘦了吗,为什么。
这样的活动是家园合作下才能够得以更好的开展,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幼儿获得了乐趣。增长了知识。萌发了对空气的祝福之意,感激之情。对我们来说,爱孩子不是说在嘴上,要挂在心里,爱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爱孩子就是关怀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爱孩子就是责任,因为有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才会做的更好。在每个主题的课堂时间与课的生成中,我们还要有细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爱心,这颗爱心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这颗爱心撒向每一个角落的都是一样的爱,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心,赢得家长朋友的心!我想,只要我们能够有心在生活中随处扑捉到一些与课题相关连的生成内容,那么在我们身边的孩子一定能够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受到启发,不断的受到激发,相信我们这些爱孩子的人能够染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明天我们将创造更灿烂的阳光!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四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下第二单元底三课的内容,这节课承接了前一节课《给冷水加热》的内容,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进行研究,同时本课结论的得出又为后面《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使学生不仅获得了液体的热胀冷缩这样的认识,而且使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场面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热胀冷缩”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深究。
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过程与方法: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我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位如下
教学重点: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1、教师适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教师适度引导主要体现在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具,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教学环节的设计及对教材的处理。
(1)注射器(2)输液瓶及各种容器的优点(方便、安全、易控水位)(3)标记(4)控制管子长度和热水量以控制观察时间。
教学环节的设计及对教材的处理:把水和其他液体一起研究,可以省时、省材。提高效率,对理解温度计原理也能水到渠成。
2、预设与生成的相互结合。体现在对实验方法的改进中,适当导向,又给学生留出许多主动探索的空间。
3、课内课外有机渗透。布置课外实践作业。
设计思路:游戏暗示、创境激疑、点拨导疑、学生探疑、实验释疑、学用结合。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五
本教学内容是小学自然第七学期第九单元《热胀冷缩》中的第一课时。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加热和传热的知识。第二课时要学习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初步知道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温度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初步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3、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
4、科学探究目标。
5、初步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6、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和感受空气受热体积会胀大,遇冷体积会缩小的变化。
7、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知道液态的水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知道气态的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3、初步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4、培养学生自行探究、团结合作的良好习惯。
四年级的学生对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的知识已经有了不少了解,所以教学重点不放在这个知识上,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感知空气和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通过范例教学水会热胀冷缩的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提出的这个实验设计比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略高一些,让学生既感到实验设计的难度,又感到自己还是有能力来完成这个设计的,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着对未知知识领域探究的欲望,但是否会化为这个人的行动,这完全取决于这人对自己现有能力的估判,如果能力有可能完成任务,那才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行动。在这个行动过程中,越是接近完成,越是会具有行动的迫切需要性。由于有了成功的范例,学生对这个知识的初步了解,所以会感到这个实验设计还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学生就会对设计实验的内容产生兴趣,设计实验也就成为学生自己兴趣的需要。兴趣是学习和其它一切相关行为的重要起因,也会成为行为的一个持久动力。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当然就变得至关重要了,这个设计实验的内容本身就已经吸引了学生,因为有大量的实验用材料(塑料袋、针筒、气球、玻璃杯、乒乓球……),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产生兴趣。
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都关注起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但一味强调自主,忽视了教师的指导,容易造成学生不知所从或盲目探究的情况。教师要把活动或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以适应学生具体思维的特点。另外,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设想也需要老师帮助整理、选择,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问题需要老师帮助分析、解决,引导学生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学生的自主发挥,又避免学生的探究停顿、受阻,使学生获得更好发展。当然,指导还要因人而异,对学生熟悉的、身边常见的,较简单清楚的内容可少讲少指导一些,对一些较抽象,学生平时接触了解较少的,影响因素较多较复杂的内容,则应多作一些指导。在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会热胀冷缩前,教师先帮助学生分析这个实验的难点,教师提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它若是变大了或是缩小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的问题,以点明实验设计中的难点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将空气装在密闭的容器中,这个容器的容量可变大变小,这样空气的变大变小可以通过观察容器形状的变化而得知。进而引出也可以在某些容器口装上“门”,观察“门”的开关情况以了解空气体积变化的情况。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思维大大活跃起来,找出了许多可以帮助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容器,再配以各种加热或冷却的方法,便设计出了许多实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教师出示投影片,然后问“为什么水会溢出水壶呢?”
2、教师启发学生:加热前,水壶里装的是满满的一壶水,但没有溢出,为什么加热后同样多的水会溢出呢?可能是什么原因?对于学生的假设,教师不要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可以问学生有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设计实验。
4、在排除水量多的假设基础上,告诉学生:水受热后体积比原来大,即体积膨胀了,烧瓶里容纳不下,就顺着玻璃细管上升了。
5、教师请学生解释“炉子上被加热的水壶水为什么会溢出?”
6、教师提出:“如果水壶里的水没有装满,加热后会怎样?”
7、教师提出:“水受热体积会胀大,如果水受冷,体积又会怎样呢?”
学生观看投影片,由学生发现水溢出的现象。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把学生讲的几种可能逐一提出来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帮助、启发下,学生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来研究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
四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烧瓶里的水比原来“多”了。这时,教师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并指出:实验中没有往瓶中加过水。
学生可以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水受热体积会胀大。
学生解释。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明白:由于水受热会膨胀,水面会上升。
学生讨论。
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概括出科学结论:水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和冷缩的性质。
活动二: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会热胀冷缩。
1、教师问:“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他物体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呢?例如我们周围的空气?”
2、由于空气是无色透明的,不能直接观察,这一点上,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如何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将空气装在密闭的可形变的透明容器内来帮助观察。分析各种加热或冷却的方法。
3、教师就可以提供大量有结构的材料(塑料瓶、大针筒、保温瓶、气球、塑料袋等),让学生选用。
4、实验时教师加强巡视指导。
5、教师小结,并重点指出空气的热胀冷缩比水大的多。
6、教师进行倒喷泉实验。充分利用这个实验,积极引导学生人人参与推理,巩固已经学过的科学知识。教师出示倒喷泉实验装置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推测该怎么做,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师实验,验证学生推测的结论。
学生自己推测,让他们模仿刚才的实验去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设计实验。
学生模仿研究水的热胀冷缩的方法进行空气是否有冷缩性质的实验,验证自己推测的结论。
学生实验以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共同议论得出结论: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学生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推测实验结果。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六
早上煮好鸡蛋,突发奇想的问孩子:“为什么煮熟的鸡蛋要在凉水里冰一下?”
没成想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是为了好剥皮!我早从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看过了。”
“那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什么原理,我不知道,我去看看再给你讲。”
孩子转身就去找“老师”了,不一会儿,拿着书就开始解释:。
是“热胀冷缩”原理。每种物质都有不同的伸缩状况,鸡蛋由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也不一样:在温度变化不大或温度变化比较均匀的时候,差别不大;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时,蛋壳和蛋白伸缩的步调就不一致了。
当把滚热的鸡蛋骤然浸入冷水中时,蛋壳猛然收缩,蛋白还处在原有的温度而没有缩小体积,这时候就会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挤压到鸡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温度渐渐降低,也逐渐收缩。由于蛋壳和蛋白、蛋黄的收缩程度不同,这就形成了蛋白与蛋壳的脱离,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不错,非常好!”我表扬他。
“那你还知道咱日常生活中还有别的热胀冷缩现象吗?”为了加深他的印象,我又问。
孩子合上书,自言自语:“热胀冷缩就是一热就胀,一冷就缩,还有什么是这种现象呢?”
“哦,我想起来了。妈妈你忘了,上次我的乒乓球一不小心睬瘪了,爸爸不是把它放到一个杯子里,又往杯子里倒了一些开水,不一会儿,瘪了的地方慢慢就鼓起来了,这不就是热胀嘛!”
“对!还有别的吗?”
孩子又想了想,“想不起来了。”
“那就先吃饭,一会儿我们再上网查一查。”
吃过饭,孩子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电脑。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可就大开眼界!
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还真多,不过平时我们没有认真注意过。只要我们真正掌握,热胀冷缩会很好的为人类服务哦!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七
1、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把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标签。
为全班准备:酒精、啤酒、酱油、陈醋、豆奶、果汁、矿泉水等各一瓶。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观察这瓶矿泉水,你有哪些发现?
生:里面有空气,没有装满。
教师趁势板书:热胀冷缩。是这样的吗?用嘴巴说,老师可不太相信,那怎么办?
生:用实验证明。
二、水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2、学生动手设置实验装置。强调注意事项:塞紧,不能漏水。
3、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你有没有不同的装置?既然你们的实验装置都是这样,那你们谁能说说这个装置的优点:体积增加一点,水在细管里就上升一大截,这们看得就更明显了。
4、同学们对这个装置满意了吗?
生:不满意。
生:加颜色。
师:要是我能看看它到底上升了多少就好了,同学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在液面处贴上标签就可以了。
5、这个装置已经做好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一下。
强调:注意安全,不要让热水烫着手。
6、实验小结:
师:谁能说说刚才你观察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生:把它放到热水里,它的液面就往上涨,放在冷水里,它就往下缩?
师:你说得真好,真聪明!这是什么现象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7、联系生活,加深体会。
a、师: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什么工具和我们的这个装置相类似?
生: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观察温度计,把它放到热水里,有什么现象?再把它放到冷水里,有什么现象?(遇热就涨,遇冷就缩)我们的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出来的。
b、你能用你们自己设计的“温度计”来量一量老师这里的两杯水,看看哪杯水是热水,哪杯水是冷水吗?(指名完成)。
三、其它液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出示:啤酒、牛奶、果汁、醋、酒精、酱油。(逐一介绍,并强调都装不满。)。
2、指名小组猜测这些液体是否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把实验材料分发下去,求证事实。)。
3、学生动手实验。
4、小结:厂家为了防止液体热胀冷缩引起危害,所以这些液体都没有装满,并不是故意克扣。
四、整理、总结。
2、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设计的?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大部分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个科学知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温度计就是其中的一例,希望同学们学了这个科学知识之后,能够运用到你的生活当中,学有所用。
五、板书设计:
我的实验装置: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
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酒精、酱油、陈醋、豆奶、果汁、饮料。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八
每一天我都要从家中到学校来回三次。
有一次,我被着沉重的书包累得抬不起头,索性之下,我幼稚的数着学校到家中总共有多少条裂缝儿,一、二、三、四、五、六……数着数着我的脑海中蹦出了一个个奇怪的想法:这些裂缝儿从哪来,难道是因为时间的漫长而导致出现了这些裂缝儿?不不不,不会是这样的。看这些裂缝儿排序的整整有齐,不可能是天然“建造”的。会不会是建筑工人为了美观儿故意设计上去的?nonono,就算是花纹也不可能设计这么简单的图案;再说了在使用的物品上设计没用东西,正是浪费资源。
就这样,我带着“成千上万”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思考了几天。上网查资料、翻阅书籍,还是一无所获。
在一节科学课是,胡老师给我们上了“热胀冷缩”这篇课文,轻松地解开了我心中的锁。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所有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比如温度计、金属、空气还有路面。马路在冬天的时候,会裂缝。这是因为路面温度降低,‘冷缩’造成的。夏天路面又会鼓大包,这又是因为,路面温度升高,受热,‘热涨’造成的。
原来,马路的裂缝儿是为了防止热胀冷缩减少寿命而设计的!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九
通过科学小实验观察物体热胀冷缩这一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实验材料:透明容器、温度计;瘪可乐瓶,开水,温度计每组一支。
一、乒乓球变圆了。
教师演示将踩瘪的可乐瓶放在开水中,请幼儿观察瘪的部位发生变化的神奇现象。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可乐瓶会发生什么的变化?
为什么可乐瓶会鼓出来?
二、温度计的变化。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温度计液面高度,并记录数值。
提问:未插入前温度计的度数是多少?
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有什么变化?
温度计插入冷水中有什么变化?在冷水中慢慢加入热水,温度计的度数又有什么变化?
2、给自己测量体温,感受热胀冷缩现象。
(1)提示:你有没有量过体温?
在身体的什么位置量?
怎样测量体温?
怎样看刻度?
(2)教师提示操作步骤,幼儿两人一组给自己测量体温(宜采用腋下测量体温),对比体温表前后液面的高度差距。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十
课下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发现五年级的学生对“热胀冷缩”的现象比较熟悉,所以这节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讨论思考:用什么实验方法可以证明水会热胀冷缩”上。学生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特别投入,并且在小组汇报交流时特别积极,方法很多。但是学生好像对热胀冷缩比较感兴趣,关注的也比较多,但是大部分学生忽视了“液体”这两个字,方法中由于忽视了液体,所以在交流的方法中有的不太严谨,有的可能是气体的热胀冷缩,经过后面的引导学生们的方法还不错。在以后的教学上注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书上在做“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用的是圆底烧瓶加带玻璃管的密封橡胶塞做实验。课堂上我也是做的这个演示实验,但是并没有看到想要的结果,由于学生的期待很高,所以没有看到喷泉实验时学生有一点点失望,后来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原因,发现是橡胶塞的密封性不好引起的。这节课的印象很深刻,自身也有很大原因,在准备实验器材时偷懒没有提前做,所以存在实验的失败,实验准备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有可能因为准备的不充分而导致实验的失败,以后一定要充分准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十一
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意识和科学创造的本领。
检查引入。
生:做了。
师:今天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先分小组里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是讲一讲你做的是什么实验?怎样做的?实验的结果怎样?(教师巡视)。
生:(小组交流)。
师:现在请部分同学到讲台上来,向全班同学进行实验汇报。先说明你做的是什么实验,再边讲边做实验,说明实验的结果。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汇报空气的实验。
生:我的实验是用乒乓球来做的。有一次,我在打乒乓球时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后来,我带回家去,放在开水里一烫,结果乒乓球瘪的地方鼓起来了。这证明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以后,体积胀大了,把瘪的地方推出来了。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向大家汇报。
生:为了查明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拿来一个塑料瓶,把它捏扁以后,拧紧盖子,再把它放在热水里(边讲边实验),捏扁的地方鼓起来了,放在冷水里,中间又瘪了下去。这两个实验说明了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会缩小。
师:他的实验做的很好。现在再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汇报。
生:我用一个套有塑料袋的瓶子(边讲边实验),把瓶子放到热水里,塑料袋鼓起来了(鼓得不明显),把它再放进冷水里,塑料袋就瘪下去了(也不明显)。这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把玻璃瓶放入热水里)。
生:气球鼓起来了。
生:(把玻璃瓶放在冷水里)。
生:气球瘪下去了。
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都是有关空气的实验。现在老师也来为大家做一个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板书:空气)。
大家看这个实验装置,这根细玻璃管里有一滴红墨水,玻璃瓶里是空气,现在老师用手掌的热来加热玻璃瓶里的空气,请大家注意玻璃管里红墨水滴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边讲边演示)。
生:我看见原来在下面的红墨水滴上升了。
师:谁能讲一讲,这滴红墨水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老师的手捂住了玻璃瓶,瓶里的空气受了热,体积胀大了,推动了红墨水,使红墨水滴的位置上升了。
生:看到玻璃管里的红墨水滴下降了。
师:你能不能讲一讲,这是什么道理?
标签: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自然教案-热胀冷缩,。
生:老师用冷水使玻璃瓶受冷,瓶里的空气受冷体积缩小,所以玻璃管里的水滴的位置下降了。
生:它告诉我们,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除了空气以外,科学家也对其他的气体做了实验,实验结果也是这样;它们受热以后体积胀大,受冷以后体积缩小,这些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下面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汇报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
生:我的实验是为了查明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有一支钢笔,笔套拧不开了,我把它泡在热水里,过了一会儿,把钢笔拿出来,轻轻一拧就拧开了。这证明固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做实验。
生:我有一粒钢珠和一只玩具铁锅(边讲边演示),我在铁锅中间打了一个孔,这粒钢珠刚好能通过这个孔。现在我把钢珠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放到铁锅的孔里,它通不过去了。把钢珠放进冷水里受冷,再放到铁锅孔里,钢珠有能通过小孔了。
师:你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我的实验说明了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他的实验设计得很好,同学们一定看得很清楚。现在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做实验汇报。
生:我的实验是为了查明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有一个铝环(边讲边实验),我把它放在纸上,再在铝环的边上画上两条线,然后把铝环放在火上烤,等热了以后再放到纸上去比较。
生:好。
生:现在把铝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边讲边演示),再放到铁钉之间,铝环通不过去。把铝环放进冷水里使它受冷,取出来放到两钉之间,铝环又能通过了。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铝环受热以后体积胀大了,铝环受冷以后体积缩小了。
生:指针就会被顶起。
来。
师:如果铝条体积缩小了,指针又会怎样?
生:指针就会下降。
师:同学们,现在指针在什么地方?(演示实验)。
生:指针停在红标记上。
师:现在老师给铝条加热,指针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我看见了,指针在向上升。
师:指针上升,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铝条受热后体积胀大了。
师:对(板书:体积胀大)。现在老师用冷水冷却铝条,指针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指针下降了。
师:这是什么原因?
标签: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自然教案-热胀冷缩,。
生:说明铝条受冷体积缩小了。
生:说明了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谁能把这个结论再简化一下?
师:这个结论下得好,既简洁,又概括了主要内容(板书: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请大家一起读这个结论。
生:(朗读结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比如我们平时用的体温计(出示体温计),它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生活中,有时瓶盖拧得太紧了,我们可以把瓶盖放在热水里泡一下或在火上烤一烤,就可以轻松地把它拧开。这就是利用瓶盖受热以后,体积胀大而做到的。
这里有两张图(出示挂图),一张是夏天画的,一张是冬天画的。你们看一看,想一想,哪一张是夏天画的,哪一张是冬天画的,并讲讲道理。
生:这两张画的不同地方在电线杆上,上面一张画的电线是下垂的,下面一张的电线是绷紧的。由此可以确定上面一张是夏天画的,因为夏天气温比较高,电线遇热后伸长,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所以,电线下垂。下面一张是冬天画的,冬天气温比较低,电线受冷体积缩小,结果电线被绷紧。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十二
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意识和科学创造的本领。
教学方法:实验法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经过思考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检查引入。
生:做了。
师:今天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先分小组里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是讲一讲你做的是什么实验?怎样做的?实验的结果怎样?(教师巡视)。
生:(小组交流)。
师:现在请部分同学到讲台上来,向全班同学进行实验汇报。先说明你做的是什么实验,再边讲边做实验,说明实验的结果。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汇报空气的实验。
生:我的实验是用乒乓球来做的。有一次,我在打乒乓球时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后来,我带回家去,放在开水里一烫,结果乒乓球瘪的地方鼓起来了。这证明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以后,体积胀大了,把瘪的地方推出来了。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向大家汇报。
生:为了查明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拿来一个塑料瓶,把它捏扁以后,拧紧盖子,再把它放在热水里(边讲边实验),捏扁的地方鼓起来了,放在冷水里,中间又瘪了下去。这两个实验说明了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会缩小。
师:他的实验做的很好。现在再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汇报。
生:我用一个套有塑料袋的瓶子(边讲边实验),把瓶子放到热水里,塑料袋鼓起来了(鼓得不明显),把它再放进冷水里,塑料袋就瘪下去了(也不明显)。这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把玻璃瓶放入热水里)。
生:气球鼓起来了。
生:(把玻璃瓶放在冷水里)。
生:气球瘪下去了。
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都是有关空气的实验。现在老师也来为大家做一个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板书:空气)。
大家看这个实验装置,这根细玻璃管里有一滴红墨水,玻璃瓶里是空气,现在老师用手掌的热来加热玻璃瓶里的空气,请大家注意玻璃管里红墨水滴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边讲边演示)。
生:我看见原来在下面的红墨水滴上升了。
师:谁能讲一讲,这滴红墨水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老师的手捂住了玻璃瓶,瓶里的空气受了热,体积胀大了,推动了红墨水,使红墨水滴的位置上升了。
生:看到玻璃管里的红墨水滴下降了。
师:你能不能讲一讲,这是什么道理?
标签: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自然教案-热胀冷缩,。
生:老师用冷水使玻璃瓶受冷,瓶里的空气受冷体积缩小,所以玻璃管里的水滴的位置下降了。
生:它告诉我们,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除了空气以外,科学家也对其他的气体做了实验,实验结果也是这样;它们受热以后体积胀大,受冷以后体积缩小,这些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下面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汇报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
生:我的实验是为了查明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有一支钢笔,笔套拧不开了,我把它泡在热水里,过了一会儿,把钢笔拿出来,轻轻一拧就拧开了。这证明固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做实验。
生:我有一粒钢珠和一只玩具铁锅(边讲边演示),我在铁锅中间打了一个孔,这粒钢珠刚好能通过这个孔。现在我把钢珠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放到铁锅的孔里,它通不过去了。把钢珠放进冷水里受冷,再放到铁锅孔里,钢珠有能通过小孔了。
师:你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我的实验说明了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他的实验设计得很好,同学们一定看得很清楚。现在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做实验汇报。
生:我的实验是为了查明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有一个铝环(边讲边实验),我把它放在纸上,再在铝环的边上画上两条线,然后把铝环放在火上烤,等热了以后再放到纸上去比较。
生:好。
生:现在把铝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边讲边演示),再放到铁钉之间,铝环通不过去。把铝环放进冷水里使它受冷,取出来放到两钉之间,铝环又能通过了。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铝环受热以后体积胀大了,铝环受冷以后体积缩小了。
生:指针就会被顶起。
来。
师:如果铝条体积缩小了,指针又会怎样?
生:指针就会下降。
师:同学们,现在指针在什么地方?(演示实验)。
生:指针停在红标记上。
师:现在老师给铝条加热,指针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我看见了,指针在向上升。
师:指针上升,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铝条受热后体积胀大了。
师:对(板书:体积胀大)。现在老师用冷水冷却铝条,指针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指针下降了。
师:这是什么原因?
标签: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案,自然教案-热胀冷缩,。
生:说明铝条受冷体积缩小了。
生:说明了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谁能把这个结论再简化一下?
师:这个结论下得好,既简洁,又概括了主要内容(板书: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请大家一起读这个结论。
生:(朗读结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比如我们平时用的体温计(出示体温计),它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生活中,有时瓶盖拧得太紧了,我们可以把瓶盖放在热水里泡一下或在火上烤一烤,就可以轻松地把它拧开。这就是利用瓶盖受热以后,体积胀大而做到的。
这里有两张图(出示挂图),一张是夏天画的,一张是冬天画的。你们看一看,想一想,哪一张是夏天画的,哪一张是冬天画的,并讲讲道理。
生:这两张画的不同地方在电线杆上,上面一张画的电线是下垂的,下面一张的电线是绷紧的。由此可以确定上面一张是夏天画的,因为夏天气温比较高,电线遇热后伸长,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所以,电线下垂。下面一张是冬天画的,冬天气温比较低,电线受冷体积缩小,结果电线被绷紧。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的:
指导儿童通过实验自己认识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意识和科学创造的本领。
教学方法:实验法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经过思考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生:做了。
师:今天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现在,请大家先分小组里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是讲一讲你做的是什么实验?怎样做的?实验的结果怎样?(教师巡视)。
生:(小组交流)。
师:现在请部分同学到讲台上来,向全班同学进行实验汇报。先说明你做的是什么实验,再边讲边做实验,说明实验的结果。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汇报空气的实验。
生:我的实验是用乒乓球来做的。有一次,我在打乒乓球时不小心把乒乓球踩瘪了。后来,我带回家去,放在开水里一烫,结果乒乓球瘪的地方鼓起来了。这证明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以后,体积胀大了,把瘪的地方推出来了。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向大家汇报。
生:为了查明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拿来一个塑料瓶,把它捏扁以后,拧紧盖子,再把它放在热水里(边讲边实验),捏扁的地方鼓起来了,放在冷水里,中间又瘪了下去。这两个实验说明了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会缩小。
师:他的实验做的很好。现在再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汇报。
生:我用一个套有塑料袋的瓶子(边讲边实验),把瓶子放到热水里,塑料袋鼓起来了(鼓得不明显),把它再放进冷水里,塑料袋就瘪下去了(也不明显)。这说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把玻璃瓶放入热水里)。
生:气球鼓起来了。
生:(把玻璃瓶放在冷水里)。
生:气球瘪下去了。
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都是有关空气的实验。现在老师也来为大家做一个空气有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板书:空气)。
大家看这个实验装置,这根细玻璃管里有一滴红墨水,玻璃瓶里是空气,现在老师用手掌的热来加热玻璃瓶里的空气,请大家注意玻璃管里红墨水滴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边讲边演示)。
生:我看见原来在下面的红墨水滴上升了。
师:谁能讲一讲,这滴红墨水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老师的手捂住了玻璃瓶,瓶里的空气受了热,体积胀大了,推动了红墨水,使红墨水滴的位置上升了。
生:看到玻璃管里的红墨水滴下降了。
师:你能不能讲一讲,这是什么道理?
生:老师用冷水使玻璃瓶受冷,瓶里的空气受冷体积缩小,所以玻璃管里的水滴的位置下降了。
生:它告诉我们,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除了空气以外,科学家也对其他的气体做了实验,实验结果也是这样;它们受热以后体积胀大,受冷以后体积缩小,这些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下面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汇报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
生:我的实验是为了查明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有一支钢笔,笔套拧不开了,我把它泡在热水里,过了一会儿,把钢笔拿出来,轻轻一拧就拧开了。这证明固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做实验。
生:我有一粒钢珠和一只玩具铁锅(边讲边演示),我在铁锅中间打了一个孔,这粒钢珠刚好能通过这个孔。现在我把钢珠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放到铁锅的孔里,它通不过去了。把钢珠放进冷水里受冷,再放到铁锅孔里,钢珠有能通过小孔了。
师:你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我的实验说明了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他的实验设计得很好,同学们一定看得很清楚。现在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做实验汇报。
生:我的实验是为了查明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有一个铝环(边讲边实验),我把它放在纸上,再在铝环的边上画上两条线,然后把铝环放在火上烤,等热了以后再放到纸上去比较。
生:好。
生:现在把铝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边讲边演示),再放到铁钉之间,铝环通不过去。把铝环放进冷水里使它受冷,取出来放到两钉之间,铝环又能通过了。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铝环受热以后体积胀大了,铝环受冷以后体积缩小了。
生:指针就会被顶起来。
师:如果铝条体积缩小了,指针又会怎样?
生:指针就会下降。
师:同学们,现在指针在什么地方?(演示实验)。
生:指针停在红标记上。
师:现在老师给铝条加热,指针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我看见了,指针在向上升。
师:指针上升,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铝条受热后体积胀大了。
师:对(板书:体积胀大)。现在老师用冷水冷却铝条,指针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指针下降了。
师:这是什么原因?
生:说明铝条受冷体积缩小了。
生:说明了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生: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师:谁能把这个结论再简化一下?
师:这个结论下得好,既简洁,又概括了主要内容(板书: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请大家一起读这个结论。
生:(朗读结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比如我们平时用的体温计(出示体温计),它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生活中,有时瓶盖拧得太紧了,我们可以把瓶盖放在热水里泡一下或在火上烤一烤,就可以轻松地把它拧开。这就是利用瓶盖受热以后,体积胀大而做到的。
这里有两张图(出示挂图),一张是夏天画的,一张是冬天画的。你们看一看,想一想,哪一张是夏天画的,哪一张是冬天画的,并讲讲道理。
生:这两张画的不同地方在电线杆上,上面一张画的电线是下垂的,下面一张的电线是绷紧的。由此可以确定上面一张是夏天画的,因为夏天气温比较高,电线遇热后伸长,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所以,电线下垂。下面一张是冬天画的,冬天气温比较低,电线受冷体积缩小,结果电线被绷紧。
师:你说得很好。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热胀冷缩的知识,还自己设计验证了热胀冷缩的实验。热胀冷缩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这种现象也是到处存在的。我们今后要经常注意观察,哪些地方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哪些工作要利用热胀冷缩的性质?哪些地方要防止产生热胀冷缩而造成危害?不仅要观察,而且要思考。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十四
1、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
3、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
5、按学生汇报的方法演示实验。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预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验,但要给学生准备棉质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这个活动中还要特别强调使用酒精灯和不可直接触摸加热后的铜球等安全问题。)。
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现象。
5、小结:我们发现金属垫片和钢丝条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观察铜球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尝试去观察其他金属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让他们根据观察材料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法,教师只要稍作提示,学生们可以想出各种有效的观察方法来)。
2、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
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观察到的一个个单个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做个提升,需要组织学生加顾一系列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十五
为什么浸过冷水的鸡蛋就不会粘壳?为什么踩扁的乒乓球在热水里烫过后可以恢复原样?这就是科学,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小科学。
周末的早晨,妈妈做了白煮蛋给我做早餐,我心急火燎地从蒸锅里拿了蛋开剥。可是我越剥越不对劲,总有蛋白粘在蛋壳上,要不就是蛋膜粘在蛋白上,一个蛋剥完,象地球表面一样坑坑洼洼。
这时候只见妈妈从锅里拿出鸡蛋,放在水龙头里冲了冲,然后在一个大碗里放了点自来水,把蛋放在里面。没过一会儿,妈妈拿了一个鸡蛋放在桌上轻轻一磕,从中间抠开壳,一撕一拉没几秒一个光滑的白煮蛋就呈现在了眼前。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便问妈妈:“为什么我的鸡蛋凹凸不平,你的却很光滑呢?”妈妈头也不抬地说:“因为我的在冷水里泡了一会儿呗。”听了妈妈的话,我又拿了一个试了一下,竟然真的跟妈妈说的一样。我又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呀?”妈妈一边收拾餐桌一边回答说:“这呀,就是中的‘冷缩’原理。”
下午,妈妈带我去上乒乓球课。下课时我发现有几个乒乓球的一角瘪下去了,我叹息道:“这个好可惜呀。”妈妈神神秘秘地跟我说,“我能把这些球还原,你信不信?”我使劲地捏了捏瘪下去地方的旁边,还是纹丝不动。我不解地看着妈妈,妈妈也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拍拍我的肩膀说:“走,我回家给你变魔术去。”
到了家,妈妈打了一盆热水,把几个球放入了热水中。接着妈妈拿着干瘪一面往开水里按下去烫着。过了几分钟,我惊讶地发现瘪下去的地方居然慢慢突出来了,就像新的一样。妈妈笑咪咪地跟我说:“这个就是中的‘热胀’原理了。”
看来,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学问啊。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十六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受热体积胀大。
受冷体积缩小。
教学后记: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十七
1、让幼儿对热胀冷缩这一科学现象产生浓厚兴趣。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热胀冷缩。
3、了解人们可以利用热胀冷缩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1、烧杯10个;
2、大烧杯配小口玻璃瓶,瓶口套小气球1套;酒精灯酒精灯架各一。
3、平口玻璃瓶11个。
4、扁乒乓球11个。
5、充气气球11个。
6、开水两瓶。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要跟你们一起玩很多有趣的游戏,想玩吗?(想)。
好,那么老师要提醒小朋友,只有认真听、仔细看、还要动脑想,才能玩得好,也会越玩越聪明。
(师出示热水瓶)。
问:小朋友知道,瓶里装的是什么水吗?(开水)。
师:对,是很热很热的水(板书:热re),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清楚,老师就用来表示温度高的热。(画图)。
(出示水槽)。
问:那么这个摸起来冰凉的槽里装的是什么水呢?(冷水)。
师:不错,(板书:冷leng),我们用表示温度低的冷。(画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变冷变热的游戏。
在教小朋友玩游戏之前,老师先给你们变个魔术。
(出示气球)。
问: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气球)。
(再出示平口杯子)。
问:用这个杯子能把气球吸起来吗?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不能)再请一个小朋友试试。(还是不能)。
看来这个杯子不怎么听话,老师来试试。师做礼貌状:杯子杯子,我是魔术师,请把气球吸起来(佯装侧耳听杯子说话:你说什么?告诉我个秘密?好!)(听后作欣喜状:好的,谢谢你告诉我。)。
(往平口杯里倒开水)。
教师自言自语:往杯里倒些开水,要让杯子变热,嗯,好烫,杯子已经热了,可以把开水倒掉了,再来用变热的杯子吸。
(用受热的平口杯子吸气球)(吸气球成功,幼儿雀跃)。
2、解释现象。
(1)提问:
小朋友,你知道刚才为什么你们不能吸住气球,而老师却能把气球吸起来吗?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明白是因为老师往杯子里倒了热水。
(2)解释现象。
小朋友知道为什么杯子变热就可以吸住气球呢?(不知道)。
老师告诉你:因为杯子遇到热水就变大了,(板书:在下画大杯子)我们把变大的杯口压在气球上;过一会儿,杯子冷了,又变小了,(板书:在下画小杯子)越来越冷,越来越小,这样就把气球吸住了。
3、演示实验二。
我们把气球套在空玻璃瓶口,再来玩个瓶子吹气球的游戏,小朋友想想,怎样可以把这个气球吹起来呢?(幼儿自由说,激发幼儿的科学幻想)。
现在看看老师是怎样做到的。
(加热玻璃瓶)。
问:加热瓶子气球怎样了?(变大)。(板书:在下画大气球)。
再问:如果现在想把气球变小,你们有办法吗?(幼儿自由说)。
(往玻璃瓶上倒冷水)。
问:往瓶子上倒冷水,气球怎样?(变小)(板书:在下画小气球)。
4、小朋友,通过刚才的两个游戏,你知道了什么?(读儿歌:世间物,真奇妙,遇热大,遇冷小。)。
四、幼儿操作实验。
现在我们分小组玩游戏,请小朋友注意轻拿轻放玻璃杯,不要摔碎,还要小心不要被热水烫伤。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填写观察记录表。
(电脑课件出示记录表)。
2、结论:通过这个图画表,我们可以看出。
东西遇热会变大,遇冷会变小(板书:大da小xiao)。
这种遇热变大,遇冷变小的现象,我们叫它热胀冷缩。(板书:胀缩)。
1、很多东西都会热胀冷缩,如做水管用的金属、做门用的木材、甚至铺马路用的水泥都会热胀冷缩。聪明的人会利用热胀冷缩来解决平时遇到的很多难题呢。请看:(视频)。
问:小朋友,热胀冷缩是不是很神奇。(板书:神奇的)齐读题目:神奇的热胀冷缩。
3、知道了物体可以热胀冷缩,我们就要注意:没有剥壳的鸡蛋不要放在微波炉里加热,否则会变成炸蛋;袋装的牛奶或者盖着盖子的东西不要放在微波炉加热,防止爆炸。
通过今天的游戏,小朋友已经知道了热胀冷缩的秘密,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奥秘,也一定会越来越聪明。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十八
回到家以后,我问三表姐:“能不能帮我拧一下?”三表姐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没拧开。“要不你问问大表姐,看看她能不能帮到你。”三表姐告诉我。
“大表姐,帮忙想想办法吧!”大表姐说:“办法是有的!你去倒半碗开水来!”我照办,然后大表姐把饮料瓶倒过来放到那半碗开水里,说:“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这让我想起了奶奶家卧室的门,在夏天的`时候,卧室的门关不上;冬天,门就可以关上了。这应该就是热胀冷缩了吧。
后来,爸爸又告诉我:如果在冬天的时候把门板制作的紧,那么夏天就关不上了;如果夏天把门板制作的紧一点,那么冬天门板和门框的缝隙就不会那么大了。
如果在生活中掌握了热胀冷缩,那么会使生活中少一些烦恼。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篇十九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