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模板13篇)
感悟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怎样才能将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和改变?感悟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是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受的总结。如何引发感悟,是我们在平凡生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感悟故事,希望能够触动大家的心灵。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一
下面平铺着皓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与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这首诗在立意上就逊了一筹,无非是良辰美景佳人,当然认真看我们可以看出主题还有翻译理论。但是,毕竟解读上难见多面性,想象空间也比较狭窄。
在情感上缺乏真挚或者热情。
在结构上比较俗套,典型的三段论,第三段升华。
在遣词上是非常精妙的。比如,“把太阳的镕金译成了流银,把烈火译成了冰,而且带点薄荷的风味”。
在比喻上也非常漂亮。月光是日光的译者,雪是把世界变得纯净的译者,伴着反光的月色和积雪翻译出佳人的绝色。
但我始终觉得诗的立意和情感这是前两位的东西,否则遣词和比喻做的再好也不能说是好诗。
楼上某人说“颜色”比“绝色”好,吓得我坐在了地上。绝色是指佳人国色或者极美的颜色,在意象上不知道比“颜色”高到哪里去了。而且它押韵啊,绝色,月色,雪色,颜色能押韵吗,拿衣服。
当然大家会说我没资格说余光中的诗哪首不好之类的,但说说无妨,各抒己见嘛。余光中本人说自己喜欢《台东》的时候我都吓得虎躯一震。
楼上某人说,大家因为只关心《乡愁》不关心余光中别的作品,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文学圈不等于生活圈。在文学圈余光中如雷贯耳。《乡愁四韵》、《舟子的悲歌》、《五陵少年》、《寻李白》、《湘逝》、《春天,遂想起》等等,这些都不要太有名。网络上的评析、论文连篇累牍。所以说,《绝色》真的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余先生那么高产,一年写几十首诗,哪能首首在顶峰,建议题主看一下我刚才提过的诗,就可以大体了解余光中的风格。
下面我推荐两首冷门的吧,是我最喜欢的余光中香港时期的作品。我认为这两首符合我所欣赏的立意、情感、结构、遣词、比喻兼美。
而大陆压眉睫反感到陌生,为何/岛在远方竟分外亲切?/又是近重阳登高的季节/台风迟到,诗人未归/即远望当归,当望东或望北?/高歌当泣,当泣血或泣泪?/二十五年,一痛不合的旧创/裂口犹张,滔滔向一夜暴雨(《台风夜》节选)。
这一切,不就是所谓的家吗?
当外面的世界全翻了身。
当越南已了,巴拉维死了。
唐山毁了,中国瘦了。
胖胖的暴君在水晶棺里。
有四个黑囚蹲在新牛棚里。
只留下这九月静静的巷子。
在熟金的秋阳里半醒半寐。
让我从从容容地走在巷内。
像虫归草间,鱼潜水底。
即使此刻让我回江南。
秋风拍打的千面红旗下。
究竟有几个劫后的老人。
还靠在运河的小石桥上。
等我回家。
回陌生的家去吃晚饭呢?(《厦门街的巷子》节选)。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二
这首诗,是于光中在六十年代初所写的众多与莲相关的爱情诗中最出名的一首。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明白,是描写一个青春少年在等待他古典型的“小情人”,地点在莲池边,时间是夏日的某个傍晚,但诗中仍然有象雾般的朦胧处,以致在当时台湾《文星》杂志上,曾引起激烈的争论。首先是本诗歌的题目,有人认为有语法毛病,应改为“在雨中等你”才对,可这样一改,诗的味道就荡然无存了。诗歌是“酒”而不是“饭”,使有用倒装句,会使诗歌更富于诗意和音乐的美感。
此诗共分8个自然段。除第八自然段外,每段三行,长短不一,中间一行缩进一个字符。诗人这样安排,是为了使整首诗歌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活泼,更加符合年青人跳跃的心态;同时,也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节奏的美感。在诗歌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诗人以一行诗来结束整首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现在,让我们从诗歌的第一段开始“吟咏”吧。
在第一自然段里,诗人用了短短34(连同标点符号)个字,就将诗歌中所描写的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清晰的向读者做了交代。人物--年青的恋人;地点--莲池边;时间--黄昏:蝉声沉落,蛙声升起;环境--“东边下雨西边晴”:“在造虹的雨中”,这样描写给诗歌营造了一个浪漫的氛围,并且不失古典。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比较难以理解。一个正在等自己恋人的青年,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这是诗人细准确微描写恋人心理活动的佳句,是写等待中青年人的错觉:“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所以,年青人会有这样不可思议的错觉,尤其在黄昏在这样的细雨中。
诗歌的第三自然段仍然是在写翩翩少年梦幻般的错觉,只是更加进了一步。“永恒,刹那,刹那,永恒”意思是:我们的爱情是永恒的,但我们的爱情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短暂的刹那。
在这一段里,有全段也是全诗里最难懂的句子:“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什么意思呢?原来这还是描写少年的错觉:描写少年在等待他的恋人时,对时间的错觉。“等你,在时间之外”意思是少年等待了如此长的时间,都没有见到自己的恋人,所以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仿佛身处在时间之外一般;“在时间之内”,意思是时间仍然一秒一秒的流逝,可自己等了半天的`女友,还没有出现。这一“内”一“外”,细致的刻画除小伙子在等恋人时矛盾和患得患失的心态,栩栩如生。
第四、第五自然段是描写小伙子在等待过程中对自己恋人的幻想。第四自然段是小伙子幻想自己的恋人此刻在自己的怀抱中,尤其最后一句:“我会说,小情人”使得整段显得情意绵绵。第五自然段则幻想自己和情人在有莲的湖中泛舟的情景。诗人在这一段里,用了一些典,如:采莲、吴宫、桂桨和木兰舟,来说明自己恋人的古典。文学功底弱的人读到这里,可能会不明所以。
第七第八两个自然段写得十分的优美,将女孩翩翩走来的姿态,用电影镜头般一段一段拉近到读者面前。姜白石:姜夔,字白石。
这首诗,使用了吴宫、木兰舟、桂桨、小令、姜白石等词,使我们领略到了诗歌的古典风格(这也和诗人后来提倡诗歌应该是“纵的传承,非横的移植”有很大的关系,也对诗人今后诗歌的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科学馆和瑞士表,又让我们领略了现代风格。
此诗作者立足于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同时大胆吸收西方诗歌的长处又不恶意西化,使得这首诗的风格汇通东西,实为爱情诗的佳作。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三
幸而我还有一盏台灯。
一把精致的小雨伞。
撑开一盖暖黄的光晕。
如果死亡是一场黑雨凄凄。
幸而我还有一段爱情。
一把古典的小雨伞。
撑开一圈柔红的气氛。
雨无论是用什么做成。
用绯色的氛围或橙色的光晕。
愿你与我做共伞的人。
伴我涉过湿冷的雨地。
如果夜是青雨淋淋。
如果死亡是黑雨凄凄。
如果我立在雨地上。
等你撑伞来迎接等你……。
这当然是首情诗,爱情亦是所有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从《伞盟》中诗人巧妙的以伞借物抒怀,表达忠贞的爱情,人生的路上凄风还是苦雨,是艰难的还是安乐,爱都能“你我做共伞的人”,盟誓爱情的坚贞不渝。首先诗人借助这一独特的诗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伞是遮阳挡雨的工具,晴天能给你带来阴凉,雨天能给你一片晴空,让出行的人不会受曝晒,遭雨打。就是因为这一特点,“伞”成为诗歌的核心意象,成为诗人取景抒怀的切入点。于是第二步诗人以核心意象为基础,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了特定的意境,那就是雨天伞下的世界。那是“一盖暖黄”的温馨世界,“柔红”的幸福气氛,不论外面是怎样一个“夜是一场清雨淋淋”,还是“死亡是一场黑雨凄凄”,都能和相爱的人共同面对,一起度过,那样人生就会有“绯色的气氛”“橙色的光晕”,温暖甜蜜,“涉过湿冷的雨地”。
诗人营造了一种温馨甜蜜浪漫的艺术境界,“台灯”意象的加入,更加增添了明亮欢快的色调,全然没有夜的漆黑绵长,雨的凄苦湿冷,死亡的惊栗恐惧。画面优美而不感伤,意境优雅恬美,有一种浪漫的色彩,给人无尽的美感。在构思上,诗人在第一、二节用了两个假设创设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夜雨”,一个是“死亡之雨”来象征人生必须经历的苦难和死亡,在苦难和死亡面前爱情必然经受考验。第三节,诗人直面回答了爱情如何面对苦难和死亡,那就是“愿你我做共伞的人/伴我涉过湿冷的雨地”,爱不仅在幸福的时光共同珍惜,更应该在坎坷中相濡以沫,共涉时艰,那样的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
第四节,再次咏诵,强化诗人的咏叹之情。结尾处“等你撑伞来迎接。等你......”读起来有一种绵绵无尽的回味,让人流连。全诗共四节,每节四句,结构匀称。全诗用了象征手法,巧妙的艺术构思,丰富想象联想,冷色调“夜色”“黑雨”与暖色调“暖黄”“绯色”“橙色”“柔红”的强力对比,把读者带入如诗如画的境界,画面优美,意境恬淡温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爱情宣言的经典之作,它的丽句华章闪烁着她诱人的光芒。
其他:余光中诗词极多,以《乡愁》这诗为人所熟悉,其实他的散文同样写得很好,他以伞为题写了不少诗,称为“六把雨伞”,分别为《遗忘伞》、《音乐伞》、《记忆伞》、《亲情伞》、《友情伞》、《伞盟》,我个人觉得就是《伞盟》写得最好,依稀中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撑着伞在烟雨中在树林中行走,她是那么美丽、那么令人神往,多希望和这样的佳人撑着伞一起漫步;《伞盟》充分体现出这样的意境,人在诗中,诗在人中。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四
从粗犷的北方一直连接到南海。是飞跃堑的自由,是热血沸腾的`喷张。用黄河的肺活量,长江的鼻音,体内的红海来呼啸,用a型o型来礼赞,那是胸腔积攒了数千年的力量啊!直等到这一吼,贯穿的是中华魂。
写到这里,我忽然无法定义余光中,原来我以为他只是静默成一支鸢尾或是一滩烈焰。可如今,细腻的吴侬软语,豪迈的李杜华章流泻出来,竟都拥有同一个名字。那么究竟是什么呢?是蓝色的莫奈吗?是清淡的陶潜吗。或许都不是,那么就让他的诗歌,作为文学史的奇葩永恒绽放着吧。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五
那时刻,你呱呱落地,分不清,是你的哭喊声,还是黄河的吼声。就这样,黄河诞生了你,你也诞生了黄河,你与黄河成了孪生兄弟。
那一年,顽皮的你,把尿洒进黄河,顷刻童真与黄河一起甜蜜。那一天,你把酒敬进黄河,黄河融入了你的灵性,你长上了黄河的魂魄。
终于,你被黄河吼成了,一个黄河诗人。
b•一个传说。
常常醉在你的诗里,把一个个诗句,都梦成月宫里,一个神秘的童话。
就让童话乘着羊皮筏,漂泊成了一个遥远的传说,传说很美也很疼呀。美,秀丽成了黄河南崖上的花;疼奔腾成了黄河诗韵。
舀一瓢黄河水,把你的诗句,炸成酥甜的麻花,慢慢咀嚼黄河的传说,浪花里的亘古神话。
c•袅袅诗情。
你,以诗的宗教,拯救诗的灵魂,为的是不想让诗性被骟割变成诗坛上一个太监。
你,不惧光线弯曲,不畏诗妖的黑洞,背着诗血的十字架,虔诚地祈祷着,复活袅袅诗情。
苦菜花拜倒在你的脚下,苦涩的味道,弥漫成了村姑额上的云霞。
d•抚慰诗魂。
没有什么,可以救赎诗魂,你打捞出心湖的山水,染上天边的霞光,绽放出,一枚枚黄河岸畔的琼花。
你孤独的诗情,在月光里种植诗句;朝朝夕夕,与月光起舞增加温度,痴情地用月光的热量,抚吻即将冻死的诗魂。
你,笑一笑没有流泪。
f•黄河诗花。
你蹒跚过的地方,叫路,深深浅浅的脚印,喊出了路的真实壕沟。
你前面还有山水,可是那不是你的山水;你的山水,都沉醉在了,你的心湖里。
大地需要文字记忆,黄河需要记忆的文字,你把记忆的文字,在黄河浪尖上开出了朵朵诗花。
e•时空之花。
时间是个聋子,空间是个瞎子;你,用八十岁生命的标尺,测量着天河的深度;你,用十八岁生命的激情,燃烧着诗原子的核能。
那个天涯人牵着小龙马,西风里,倾听着你的一个个文字,爆发出时空的生命火花。
终于,石头发芽,铁树开花,古道西风,漂泊成了远古的诗画。
文/张开生。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六
请你在我的手上留下一吻。
我就不用戴灿烂的指环。
请你在我眼上轻轻地一吻。
吻干我眼中寂寞的清泪。
请你在我胸上轻轻地一吻。
吻消我胸中的不平的块垒。
在这寒星颤抖的深夜。
我多么苦盼你的暖嘴。
能盖在我冰凉的唇上。
使它不再唱人世的伤悲。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七
从古至今,流传的诗歌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更是不少,这些诗歌都饱含诗人的情感,只有当你读懂了这一首诗,你才能明白,原来诗人想要告诉我们这么多!
今天妈妈给我读了一首很有趣的唐诗,诗的题目是《戏问花门酒家翁》,诗的作者是岑参,原文是: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我很喜欢这首诗,念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喜欢。读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了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一个白胡子老爷爷,面带慈祥的笑容,坐在花楼前卖酒。最有意思的是第三、四句,真是想象的太好了!当诗人经历了长长的`旅途,来到了花门楼前的酒店,他看到了路边的榆钱,忽然来了灵感,就和老爷爷开了一个轻松的玩笑。这是一幅多么亲切愉快的画面啊!
我读懂了这一首诗,今天一整天,我都陷入了有趣的幻想中,真希望可以回到一千年之前,从树上摘下那一串串圆圆的榆钱,去跟老爷爷换酒啊!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八
最畏人窥伺的'处女。
苦等了悠长的一季。
不,整整的一年。
只绽开匆促的一晚。
偏爱束黑衣而来。
向感人的夜色。
吐露她,一瓣又一瓣。
诱人而难亲的白艳。
――恰似我们的因缘。
苦苦的久等。
刹那的相依。
我偏是多么羞怯的蜜蜂。
半醺于暗香的谜情。
还不曾擅入金粉的私蕊。
优昙钵花啊却已经关闭。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九
劈出昆仑山的那一柄。
蛀的是老酋长轩辕的乌号。
射穿蚩尤的那一张。
涿鹿,涿鹿在甲骨文里。
雪人在世界的屋脊上拾到。
鹏的遗羽当黄河改道。
乾河床上赫然有麒麟的足印。
五百年过去後还有五百年。
喷射云中飞不出一只凤凰。
龙被证实为一种看云的爬虫。
表弟们据说我们是射日的部落。
有重瞳的酋长有彩眉的酋长。
有马喙的酋长卵生的酋长。
不信你可以去问彭祖。
彭祖看不清仓颉的手稿。
去问老子老子在道德经里直霎眼睛。
去问杞子杞子躲在防空洞里。
拒绝接受记者的访问。
早该把古中国捐给大英博物馆。
表弟们去撞倒的不周山下。
坐在化石上哭一个黄昏。
把五彩石哭成缤纷的流星雨。
而且哭一个夜表弟们。
把盘古的眼睛哭成月蚀。
而且把头枕在山海经上。
而且把头枕在嫘祖母的怀里。
而且续五千载的黄梁梦在天狼星下。
梦见英雄的骨灰在地下复燃。
当地上踩过奴隶的行列。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十
自三十七度出发,地心的吸力重了。
我如登陆于木星,骤增为二百七十四磅,
看十一个月在太空旋转。
站在白垩纪的活火山上,独自和恐龙群搏斗。
地球痉挛着,若行星之将出轨,
七色火在四周吐毒蟒的舌头。
群鬼哗变着,冲出地狱的大铁门,
而且鼓噪着,追逐于我的背后;。
梦魇骑我,向大峡谷的悬崖狂奔。
只有灵魂亮着,屹立于回忆的海啸。
心的热带,摄氏四十度,白血球和红血球。
在血巷中赛马。
最后,一切都归于沉寂。
宇宙于一只停了的表,我醒来,在白色的南极。
护士立在我身旁,一头胖胖的雌企鹅。
伸右鳍摸一摸扁平的躯体,
血冷了,我发现自己是一尾鱼。
1957.9.9。
【西螺大桥】。
矗然,钢的灵魂醒着。
严肃的静铿锵着。
西螺平原的海风猛撼着这座力图案,美的。
网,猛撼着这座。
意志之塔的每一根神经,
猛撼着,而且绝望地啸着。
而铁钉的齿紧紧咬着,铁臂的手紧紧握着。
严肃的静。
于是,我的灵魂也醒了,我知道。
既渡的我将异于。
未渡的我,我知道。
彼岸的我不能复原为。
此岸的.我。
但命运自神秘的一点伸过来。
一千条欢迎的臂,我必须渡河。
面临通向另一个世界的。
走廊,我微微地颤抖。
但西螺平原的壮阔的风。
迎面扑来,告我以海在彼端,
我微微地颤抖,但是我。
必须渡河!
矗立着,庞大的沉默。
醒着,钢的灵魂。
1958.3.13。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十一
纤细的肤纹如此逼真。
红膏未干,有湿蕊的香气。
多动情的弧线啊,下唇丰满。
托着巫山起伏的上唇。
像爱神亲口盖下了戳印。
可怜我的心就此被俘。
不知道什么叫做宁静。
只能出神地对着这魔咒。
像展开传说的藏宝秘图。
幻想哪一天能按图寻宝。
还原成真的巫山,见到。
我命里的爱神,两瓣微张。
似乎寂寞已等我千载。
只待我久渴的焦唇,唉,久渴。
终于偿愿与你的潮润。
合成一个满足的甘吻。
当你的红艳徐徐绽开。
暗示桃花源尚在洞底。
幸运的渔人便停桨,弃船。
踏着落英,探入穴口。
任凭陶公在背后呼唤。
管他外面是晋还是汉。
只要你在旁牵手引路。
迷津一过又何必再回头。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十二
从风上?一只归鸟接一只归鸟?
恢恢的天网疏而不漏。
撒网的手向无中生有。
你知道是怎样放怎样收的吗?
看坡下斜斜的一行马尾松。
须发蓬茸,背光的姿态。
愈来愈暧昧,也愈朦胧。
面海的那扇长窗。
正要说暮色来了。
忽然一变色。
说,夜色来了。
说,灰茫茫的天网无所遗漏。
正细孔密洞在收口。
无论你在天涯的什么半岛。
地角的什么楼。
读余光中的诗的感悟篇十三
余光中,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楚楚可怜的表妹。
据余光中的表妹范我存回忆,当时余光中“理个平头,穿一件麻布制服,看起来有点严肃,又有点害羞”。在此之前,表妹范我存就常听姨妈提起这位表兄,夸赞他书读得好,中英文俱佳,又有绘画天分。不过当时两人都很害羞,所以也没说上几句话,只记得余光中邀她去他们家玩。
表兄对这位初识的表妹显然很有感觉,因为不久范我存就收到他寄来的一份同仁刊物,里面有余光中翻译拜伦的作品。可笑的是,信封上写的收信人名字竟然是“范咪咪”。小书呆子不知道咪咪只是小名,甚至没去打听她的真名。范我存收到刊物,觉得有些突兀,也不很懂英诗,不过仍然眩惑于余光中的文采。
年轻时期的范我存,虽然外表楚楚可怜,其实是外柔内刚的性格。她皮肤白皙、五官清丽,从小就很讨人喜欢。
余光中母子第二次逃难,从南京抵达上海时,特别去找范我存母女,可是晚了一步,范我存已随着一位表姐夫先飞去台湾了。
到了台北,范我存考进了北一女,才念了两年半,学校为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她的x光片显示肺部有问题。年轻苍白的岁月,就在养病中寂寞度过。
1950年6月,余光中一家三人从香港来台,到处打听范家母女的消息。不久,余范两家终于联络上了。
后来余光中在《四月,在古战场》一文中,对当年的表妹有这样的描述:“一朵瘦瘦的水仙,婀娜飘逸,羞赧而闪烁,苍白而疲弱,抵抗着令人早熟的肺病,梦想着文学与爱情,无依无助,孤注一掷地向我走来……”
从知己到情人。
台大三年级的高才生,遇上了肺病休学的高中女生,不顾两边家长的反对,坚定地、甜蜜地发展出柔情。
一开始,两边家长都不太赞成他们来往。余家顾虑范我存身体不好,范家看余光中有点书呆气,但是两个年轻人很快就从知己发展成情侣。当时余光中在文坛上已小有名气了,表妹眼中自然是爱慕有加。而余光中也在表妹那里得到另一些艺术的'启发,例如西洋现代绘画,尤其是凡高的作品,就是经由她介绍才开始认识的。
他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除了谈音乐、绘画、文学,也常看电影,有时候会骑脚踏车到淡水河边、永和的竹林中去。余光中每次投稿,一定先让范我存欣赏。除了心灵契合,他们又有共同的生活经验:江南的童年,四川的少年,逃难的艰苦,经过战火的洗礼,那份共鸣就更不一样。
在范我存眼中,余光中才华横溢,内涵丰富,稳定、可靠、富同情心,她心中早已有了决定。
年轻的余光中,在爱情燃烧到白热化的那段时期,也曾用一柄小刀,在厦门街自家院子里的枫树干上,刻下“ylm”三个英文字首,y代表余,l是爱,m是咪咪。
1955年,还在“国防部”服役的余光中开始翻译《凡高传》。他在白纸的正面写译文,反面写情书,然后寄给范我存,由她眷写后再寄回给他。
范我存先是余光中的知己女友,然后是缠绵的情人,文学的助手,诗的第一位读者,当然也成为诗中的第一女主角。
“她了解我,对文学艺术富有敏感和品位,这是最吸引我的特质。”余光中回忆当年恋爱的心情,仍然满是温柔。
为他腾出一片写作空间。
1956年,余光中终于和表妹结婚。这时他们来往已近六年了,彼此早已认定对方是自己惟一的选择。这对心灵相契的恋人,一致反对铺张庸俗的婚礼和吵闹的喜宴,向往电影中看到的西方婚礼,安静,圣洁,简单,隆重。
9月2日,一对新人在新生南路的卫理会教堂完成婚礼,宾客包括梁实秋、夏济安、蓝星诗社的诗友及余光中的同学。
结婚之为女人一生的分界线,对于范我存来说,婚前的娇柔羞涩,在婚后不久就磨练成自信坚强。从1958年到1965年,七年之间,她生下了五胎(其中惟一的男婴出生后三天不幸早夭)。
范我存回忆当年,经常是门铃、电话铃齐响,她一手挟着孩子,一边先抢接电话,要对方等一下,再奔下玄关去开大门;要不就是在厨房,把孩子放在推车里,忙着做饭。余家全盛时期,大小共有八口,食量惊人,还得兼顾营养可口。这对范我存是一大考险,但渐渐她也从中学到了讲求实际,而婚前的浪漫幻想只得暂放一边。
“她帮我摒挡出一片天地,让我在后方从容写作,我真的很感谢她。”余光中不止一次这样说。
“他忙起来,可以几天关在书房中,对你不理不睬,好像天塌下来都要由我自己去挡。刚开始我也不能适应,后来觉得他的创作的确很重要,我们都以他为荣,为他牺牲也就值得了。”范我存就这样从新婚的娇妻,一下子变成了四个女儿和一个丈夫的支柱。
从“一朵瘦瘦的水仙”到今日的雍容自信,范我存始终是余光中的最佳“牵手”。
心底有一朵莲?
“如果没有动心,莲的联想在哪里啊?”余光中眼中带笑,语带玄机,“人难免会动情,如果控制得宜,也是一种智慧。”
余光中认为自己是个保守的人,外出吃饭都在固定的餐厅,买东西也认定了原来的商店,缺乏革命性。所以这一生的感情,不可能再有什么大变化了。
而余光中的朋友们都一致推崇他的人格和德行。有一次林海音跟范我存数落男人的不是,最后的结论是:“没有像光中这么好的丈夫了。”
丈夫好不好,当然只有范我存最清楚。“结婚后,他百分之百相信我、依赖我,虽然他不是常会说甜言蜜语体贴的丈夫,但是他以行动来表示对我和孩子的爱。”
“她的优点很多,”余光中说,“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我们能契合,而且她能充分和我的事业、我的朋友融成一片。我们不但有共同的兴趣、嗜好,又有共同的朋友,婚姻怎么会不稳固呢?”
做夫妻40年了,两人鲜少吵架。余光中脾气虽急,但从不迁怒,而且脾气发过就放下了,心胸非常开阔。“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相处是靠妥协。婚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是一对一的民主,一加一的自由。”这是余光中的“婚姻之道”。
余光中的情诗又多又动人,其中写给妻子的历历可数。早年在《咪咪的眼睛》、《灵魂的触须》、《当寂寞来袭时》等诗中,都一再浮现,余光中年轻时期的炽热恋情。晚年的《珍珠项链》、《三生石》、《东京新宿驿》、《停电夜》、《私语》、《削苹果》、《风筝怨》等,已转化成相依相偎的不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