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蒙氏数学教案(汇总16篇)
教案是一种教学设计方案,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规划和总结。在教案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以下是一些教师编写教案的注意事项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规范教学行为。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一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二、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
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
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
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
(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三、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
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四、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
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五、教师小结。
教师: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六、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ppt课件、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学习9的组成》ppt课件。
下载地址:/ppt/。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指名口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出示ppt)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
6、操作活动。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师:做完后请小朋友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三
1、尝试观察图片,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点。
2、在活动中,训练观察比较的能力。
蘑菇、苹果图片相似图片组图。
一、讲故事,创情境。
2、师:“孩子们,我们能帮助兔宝宝解决这个难题吗?
3、出示不同颜色的蘑菇图片,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自由观察,并交流。
4、小结:大家的眼睛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蘑菇的不同之处。相信,兔宝宝也会发现的,它一定能采到可以吃的蘑菇。
二、看图片,找不同。
(一)数量不同。
2、幼儿观察图片,交流。
3、小结:原来它们的数量不一样。
(二)、颜色不同。
2、幼儿观察,并交流。
3、小结:原来它们的颜色不一样。看来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就能发现不同之处。
(三)、方位不同。
2、幼儿观察图片交流。
3、师幼集体按顺序观察图片找不同。
4、小结:大家真是火眼金睛,找到了多处不同。我们观察时要有耐心,有顺序的'观察,这样才能找出所有的不同来。
三、玩游戏,比眼力。
游戏《大家来找茬》,出示若干组存在不同之处的两幅图片,孩子们观察,看一看哪组最厉害,找到的不同多。
四、设场景,做练习。
师:皮皮很高兴,一会玩这个,一会玩那个,房间一下子就变了样子,让我们观察一下,有哪些地方变了呢?(出示图片)、幼儿观察两幅图片,全班交流、师幼共同小结,两幅图片的不同五、做小结,巧延伸师: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发现周围每天都有不同,在变化,不信,就去观察一下自己的家吧!你会发现不同的样子的。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学习区别长短、宽窄、厚薄,并能用词表达。
2、让幼儿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3、鼓励幼儿完成多种活动内容,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形状、材料的干扰,进行长短、宽窄、厚薄差异的排序,并在选择的过程中强化幼儿对序列中物体的相对性和可变性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摆放一些宽窄、厚薄不同的物品,如:围巾、毛巾、皮带、桌子、凳子、积木、书、毛衣、衬衫等。
2、教具: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长短、宽窄、厚薄、高矮、大小、多少等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如图1-图7);录音机、磁带。
3、学具:每人一个信封,信封内有两张形状相同、厚薄不同的纸片;每人两张宽窄、颜色各不同的纸条:黄色的宽,绿色的窄;垫板若干;宽窄不同的布若干。
第一组:宽窄排序材料(同颜色、同长度、宽窄不同);数字卡片;厚薄排序材料(同质料、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颜色、同宽窄、不同长度)。
第二组:宽窄排序材料(不同颜色、同长度、不同宽窄);厚薄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厚薄);长短排序材料(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长度)。
第三组:宽窄排序材料(颜色、长度、宽窄均不同);厚薄排序材料(颜色、质料、厚薄均不同);长短排序材料(颜色、质料、长短均不同)。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玩踩垫游戏。(体验哪块垫厚,哪块垫薄)。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厚,哪些东西薄。
2、小组活动:
按不同难度分成三个小组。(要求边操作边讲述)(争取每人都能完成三种活动)。
3、活动评价。
在实物投影仪中出示幼儿的操作结果,幼儿集体检查。
4、小结。
游戏活动彩布排序。
活动结束。
音乐起,小朋友离开活动室。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五
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方形、圆形。
1、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找一片方的饼干,一片圆的饼干。
2、圆、方标记各一个,贴在两个盆子上。
3、袋子一个,装饼干用。
一、摸饼干:认识方形和圆形。
1、出示装有饼干的袋子。
2、请幼儿来每人摸一片饼干,并说说摸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3、t:谁摸到了圆饼干,请举起来!圆饼干是什么样子的?
(圆圆的没有尖尖的角)
〈依上提问认识方饼干〉
二、认识形状标记,按标记将物体分类。
1、出示两只盆子。
a、指有圆标记的盆子
t: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的?卡片上画的是什么?是什么标记?
b、指有方标记的盆子。
(认识过程同上)
2、送饼干回家。
t:天黑了,请小朋友把饼干送回家吧!边送边告诉它:x饼干送你回x标记的家。
3、集体检查结果。
出示装圆饼干的盆子:“这是什么标记?里面放什么饼干?”再出示装方饼干的盆子:“这里呢?”
三、到饼干的家做客。
t:小朋友们真能干,把饼干都送回了家。圆标记和方标记想请你们吃饼干,你们开心吗?
〈幼儿自由选取饼干品尝,师提问:“你在什么标记的家里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六
1、能区分圆形和椭圆形,感知它们的特点。
2、联系圆形,椭圆形的相似物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椭圆形。
2、圆形、椭圆形若干,图形印章。
活动过程。
一、给图形描边。
1、使用幼儿操作材料,看看圆形和椭圆形,教说椭圆形名称。
然后用色笔描两个图形的边,提示幼儿一边描一边比较两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2、操作后说一说: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一样?
结合操作体验,进行感知经验的比较。
二、椭圆形像什么?
1、课件:椭圆形。
让幼儿说说圆形添画成了什么?说说还有什么像圆形,像椭圆形?
空白的圆形,椭圆形能添画成什么?
三、分组活动。
1、给图形涂色。
让幼儿描一描,涂一涂。
指导幼儿数数圆形有多少?椭圆形有多少?把圆形凃一样的颜色,把椭圆形凃一样的颜色。
2、摸图形。
幼儿从摸箱中摸图形块,按标记分放。
一边放一边说是什么图形?
3、图形添画。
让幼儿给图形添画,把空白的圆形、椭圆形添画成物品,鼓励画的不一样。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七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八
1、学习2、3、4的分解组成。
2、通过观察,寻找发现数的组成规律。
3、继续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西瓜图片若干,蓝绿色的篮子图片各一张,4以内数字卡片若干,分合符号。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和要求--集体,小组,个人练习。
二、学习4的分解组成。
1、认识西瓜,出示西瓜图片--这是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3、记一记--谁有好办法把分西瓜的事记录下来?
--请幼儿用数字和分合符号记录在黑板上。
4、念一念--幼儿认读分合式,先说分后说合。
三、出示操作纸,师幼共同了解操作要求--给弟弟妹妹分蔬菜,注意不遗漏,不重复。
四、根据幼儿完成情况讲评。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师:数字卡片、
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
1、教学“比一比”
(1)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
(2)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
(3)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4)总结规律:
数的比较:
(1)数位比较多的一个数比较大。
(2)从位比起,位的数大的大(数位相同)。
(3)如果数位和位都相同,我们比较下一位。
2、练一练。
(1)学生完成p36在o里填上、、=。
(2)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填。
3、试一试。
(1)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说说怎样能比较快地比出大小?
(3)教师总结:
先将这些数按数位多少分一分,再将相同数位的数进行比较。
9934538780917254300。
4、想一想。
(1)指导读题,理解题意。
(2)最小的四位数1000,的四位数9999。
(1)告诉同桌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数,……。
(2)请一个学生上台示范,全班再分组做。
6、练一练。
完成练习题1、2两道题。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1、学会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四位数与三位数怎样比。
3、都是同数位的数怎样比。
4、如果很多数在一起比较大小,该怎样做。
四、作业。
1、最小的四位数是(),的四位数是()。
2、最小的三位数是(),的三位数是()。
3、在287、7650、80、285、1651、79这几个数中,二位数的有(),三位数的有(),四位数的有()。
4、427o5271620o620888o988。
29o11099o9996080o3090。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十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幼儿用书p14)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3、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十一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
“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
“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
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教案流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十二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重点:按三重条件分类。
难点: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教具:8个大小不同的'红、蓝色园、方片。
学具:我的数学,附加题材料,笔。
1、集体活动。
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在桌面上。
——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一名幼儿示范操作,将图形分类。
2、小组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还有什么分类方法。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第一、二、三组:按指令给形状板分类。
第四、五、六组:附加题作业。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十三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学习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能用完整的话表达。
4、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篮子五只(上面贴有1—5数字的汽车图)。
3、1—5的点子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1)师:秋天到了,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
(2)师:我们一起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一个你喜欢吃的水果。(幼儿摘水果)
嘀嘀嘀,开来了汽车。
(2)为汽车编号。
(3)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师:呀!树上还有那么多的水果,我们把它们都摘下来运出去,好吗?这次小朋友可以摘一个水果,也可以摘两个水果(幼儿摘水果)
(1)你这次摘的是什么水果?上面有几个点子?
(2)请小朋友将水果送到相应的汽车上去,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乘几号车。(请小朋友检查)
(3)幼儿运水果。
师:“我们要把汽车上的水果运回去,谁愿意来做1(2、3、4、5)号车上的司机?我们也该乘车回家了,(老师示范乘车方法)看一看你拿的是点子几,就乘几号车,小朋友赶快上车吧!(检查是否乘错车)
“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十四
熟练地点数4以内各数,能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影响,在众多物体中辨认出数量为1、2、3、4的物体。
1、贴绒图片:1条腿、2条腿、3条腿、4条腿的板凳各一条,1―4的点卡一套,1―4的点卡头饰30个。
2、每个幼儿1―4的点卡一套,数量分别为1―4的实物卡片一套。
3、地上画30个小圆圈,小圆圈分别画1、2、3、4个圆点,不同点数的圈交错排列,相同点数的圈之间相距约25厘米。
1、在贴绒板上摆出1、2、3、4条腿的板凳卡各一条,问幼儿: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任意指着一条板凳,要求幼儿迅速点数,并说出板凳腿的数量或举起相应的点卡。
指导幼儿比较分析:哪条板凳的腿最多?哪条板凳的腿最少?
2、在贴绒板上摆出1―4的任意一张点卡,让幼儿点数点卡,说出它是几。然后在桌子上摆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图片。
3、游戏:跳圆圈。
4个幼儿分别点数自己头饰上的圆圈,说出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有几个,然后戴上头饰,站在起跑线上,老师说:“开始”时,每个幼儿沿着与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数相同的圆圈一个接着一个双脚跳,谁先跳完,谁就为赢者,全体幼儿跳完后,交换头饰,再玩一次。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十五
1、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背景:平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听故事:懒惰的猴子
有一天,小猴和小熊玩完会屋休息,小猴抢先躺在了下铺。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猴还是不听,小熊把它扔了上去。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幼1:灯泡吊在房顶上。
幼2:钟挂在墙上。
.....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幼1:我的床是上下层的,我睡在下层。
幼2:鞋子放在床下面,放在床上脏呀?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近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狗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幼儿蒙氏数学教案篇十六
1、通过拼摆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相互合作的意识。
3、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场地准备:
用塑料绳在地面上围一个大圆、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大正方形。
1、半圆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各种不同的大型组合积木若干。
3、几何图形拼组成的一幅画。
1、游戏:找朋友。[讲一讲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师出示用几何图形拼组的画,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娃娃?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讲述,加深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戏:作客。
教师以图形娃娃的身份与幼儿做游戏。邀请幼儿去各个图形娃娃家作客。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图形娃娃家去作客吧!来,先让我们一起学袋鼠跳到圆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跳到已划好的圆形中去)再让我们一起学小狗爬爬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爬到已划好的三角形中去)最后我们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谁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儿一起跑到正方形)
3、游戏:娃娃请客[培养幼儿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创设游戏情节:图形娃娃邀请小朋友吃饭,把幼儿带到有半圆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的地方。
教师:“桌子有了,椅子还没有,我们就用积木来拼做椅子吧!不过,圆形的桌子旁要放圆形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三角形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正方形的椅子。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吧!(幼儿动手来摆放积木,把它们进行拼组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分别放在所对应的桌子四周。)
4、游戏:送礼物
教师:“图形娃娃邀请我们来做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先送一个大蛋糕给它们,不过,圆形娃娃喜欢吃圆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欢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欢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错了,娃娃会不高兴的。[用两个半圆形的积木拼成一个圆形、用两块三角形的积木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两个小三角形积木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幼儿在“生日快乐”的乐曲中将积木一层层的进行拼搭,体验欢快的情绪。
5、和图形娃娃告别,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