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银杏树教案(热门13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活跃性和互动性。学习这些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一
1、培养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信息、提炼信息、体会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以“角色代入”方式去理解文本、感受文本的过程。
讨论法。
一课时。
1、预习:课前利用早读时间布置学生速读课文,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接触。
2、导入:这是苏童于20xx年发表于《人民文学》上的四篇散文之一。它讲述的是发生在三棵树和苏童之间的一段故事。(在板书的“三棵树”与“苏童”间加上“和”字)。
3、提问:在预习的基础上,按照“缘起”、“结缘”、“缘尽”的顺序,用最简洁的概括这个故事。(将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词书写于课题下方左侧位置)。
4、过渡:这个故事比较简单,那是属于苏童的记忆,属于苏童一个人的故事,关于他的童年、少年、青年乃至中年。如果我们把这个简单的故事框架从《三棵树》中拿掉,那么在这篇文字中还剩下什么?(情感;学生的答案若比较具体,可以将其相应地书写在“缘起”、“结缘”、“缘尽”其中一项的右侧,并将“情感”作为概括性的表述书写于右侧的最上方)。
5、要求:苏童在这篇文字中书写了二十多年间他所经历的各种情感体验,让我们尝试将它们从文本中寻找出来。将全文分为1—2,3—7,8—11,12—14四部分,全班四个小组各自重点阅读其中一部分,寻找出描写情感的细节并对其加以分析表述。
6、讨论:5分钟。
7、交流。将对学生发言的引导重点放在对细节的挖掘上,努力达到对于文本所表达情感的较深层理解。将学生发言的观点对应地书写在“缘起”、“结缘”、“缘尽”三阶段的右侧。(憧憬,渴望;珍惜,隐痛;幸福,温暖,淡漠;无奈,愧疚,迷惑,怅惘……)。
9、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直接体验(生活经历)或间接体验(阅读、聆听等)中寻找能与苏童产生共鸣的故事。
10、交流。教师注意倾听,点出学生体验与苏童体验的相似所在。教师也可视情况加入讲述。
11、小结:很多人在初读《三棵树》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三棵树到底是什么?它们真实存在么?苏童真的只是要写他和三棵树之间那么简单的一个故事么?此刻,当我们回顾全文的情感脉络,回顾我们自己曾有过的生命体验,我们看到了什么?在寂寞而自由的童年,我们是否曾经幻想过一个无法到达的世界,它那么虚幻,然而它那么真实地抚慰了我们内心的某一处空白?我们是否曾经强烈地渴望过一种拥有,然而因为我们的粗心或年轻而有心无心地造成过无法挽回的伤害,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隐痛?我们是否曾经在期待许久以后,得到上帝的垂怜,感受到意外拥有的巨大幸福?然而时光的流逝让我们的感情终于趋向淡漠,直到永远失去的那天,我们感受到懊悔、缺失与空落?我们是否曾在不得不放手的那一刻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与无能为力?是的,我们发现,苏童的《三棵树》那么像我们的生活,那些不期而至的甜蜜与无法闪躲的苦涩,它们交织在一起,让我们感到怅惘。怅惘,这词读起来像轻烟一般,想起来却是那么复杂而深刻。当我们获得了这样的感受时,“三棵树究竟是什么”已经不再是个问题,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已找到了我们自己的“三棵树”,因为说到底,作者用生命写作,读者用生命阅读。
12、推荐。龙应台《假如你为四郎哭泣》。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二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运用本课新词说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师。
生字、新词卡片;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将其制成课件。
学生。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收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一、揭示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叶圣陶、银杏树的资料。
3、师再配以相关画面或图片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勾画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种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字词的检查。注意“投”、“没”、“设”3个形近字的区别,“裸”的易错点,“烫”、“鹰”的写法。小组交流,全班互动,注意提醒大家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你就品读那一部分。
2、读时注意勾画、旁批,说说喜欢的原因。
3、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全班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对内容的体会,其余同学注意补充。
建议重点评析以下词、句、段。
(1)默读第1段,思考:你从词句中了解到什么?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以及欣赏的原因。
a这段描写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位置:屋后空地,临河靠墙处。(投影适时打出画面,让学生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b本段中第2~4句值得欣赏。体会这3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2、3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4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3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c美读本段,感悟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2)自读第2段,思考后交流: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古树,且生长缓慢?“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父亲说的话。
(3)自由轻声读第3~7段,思考交流。
a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银杏树的?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b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干:直、弯、古怪。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花:白里带蓝黄、可爱。果:绿玉一般、清香。
c说说这三棵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欢乐。
d品析“经过的船常常停泊……袅袅地升起来”和父亲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
e拓展: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文中所介绍的,还有许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f有感情地读读第3~7段,品味人们对银杏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三
3、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
二、教学重点:'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树与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文中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情感基调。
四、教学过程:
(一)、朗读文章,把握大意。
1、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什么?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
2、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3、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苦楝树--幼小无依。
枇杷树--含蓄深沉。
石榴树--热烈奔放。
讲述'鸟儿、孩子'。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无边无际的奉献。
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提示: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情感把握。
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就请同学从文章中找语句,来谈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
怅惘---无奈自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
(教师补充:最早在作者的想象中的树是很高很挺拔的挺立在原野上的,有着绿色的冠盖和褐色的树干。但是这只是作者的想象,在现实中作者多次提到“我”没有树,这让“我”怅惘,成了“我”的隐痛,成年后我见过了很多树,但是那都不是我的树,这不由的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一个悬念:那么作者的树到底在哪里呢?在迁居新居之后,“我”得到了“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两棵树。在作者欢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其实无论石榴枇杷,还是其他,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树,枝繁叶茂的树。树的存在,让我知道我是个幸运的人。
(三)、主旨理解。
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
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你如何理解?
树是自然的物化,是自然的代表,因此呼唤“我的树”也是呼唤树与人共生和谐的环境,呼唤对树(自然)的珍惜和感恩。
思考:如何正视自然?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
(五)、总结课文:人与树的依存关系、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六)、拓展(表达训练):。
教后记:感情线索的把握较为简单,但是中心和主旨的理解还需教师多加引导。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从文章中找到支撑。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抓住哪几个季节写银杏树的样子,以及。
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来介绍它的特点。
3、进行读懂每句话,了解句与句联系的训练,弄清三棵银杏树各长在哪里。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每句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品词品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比拟句的好处。
四、教具准备:录像带、录像机、投影机、小黑板、银杏叶、简笔画。
五、教学课时:(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实物:银杏树叶)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释题。
3、简介银杏树和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课文时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四、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1、检查字词。
2、交流讨论思考题。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观看录像,初步感知银杏树生长的环境。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下面问题。
选词填空: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
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和周围的()。
(1)大小(2)环境(3)样子。
第二句讲空地上有()。
第三、四句讲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的()和它们大致的()。
(1)环境(2)位置(3)样子。
3、交流汇报:
4、弄清第一自然段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a、同桌讨论。根据以上选择填空,试用“先讲…接着讲…最后讲”的句式说出句子是怎样连起来的。
b、指名学生汇报。
c、根据以上句式来拼图。弄清三棵银杏树各长在哪里。
5、总结第一段的段意:(出示投影:选择正确的答案)。
第一段讲:(1)讲银杏树的生长环境。(2)讲银杏树大致的.样子。(3)讲银杏树的生长环境和大致的样子。
6、品词品句,朗读训练。领会文中的情感。
a、请在第一自然段里找出与下面这一句话意。
思相同的一句话,而后再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两棵在中央,它们高矮差不多,距离较近,叶连着叶,枝连着枝。
b、朗读训练。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银杏树的生长情况怎样?
2、老师画简笔画:引导学生根据图的问题理解第二自然段。(在理解的过程中采用比较句子的形式,来强化训练)下面两句话,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同。
a、经过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b、经过30年的岁月,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3、总结:第二段讲:银杏树很古老生长缓慢。
七、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理解3-7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按照表格要求,
在书中划出有关句子,摘词填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3-7自然段的情况,交流汇报银杏树在各季的样子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a、整体检查。
1、出示思考题:(幻灯出示)。
2、指名学生汇报。
3、指名学生读出3-7自然段中写“银杏树枝、干、叶、花、果、特点的句子及在冬、春、夏、秋季银杏树样子的句子。”
b、具体汇报交流银杏树在各季时的样子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课前预习3-7自然段,根据表格的要求,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摘词填空。
4、以表格的内容为“主线”配以有感情地朗读及录像画面定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7自然段,弄清银杏树在各季的样子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及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四、作业:课后思考练习1、2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新授。
1、总结全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及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用投影呈示本课的所有比拟句,引导学生整体上来体会其好处。
3、指导学生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用“把句子补充完整”及“句子搭配”等多种形式练习进行训练,然后再过渡到独立造句。
4、指导学生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充分利用录像,引导学生根据形象的画面进行背诵。)。
5、指导学生小练笔。(以“木棉树”为例)。
6、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三、布置作业。课后思考练习3、5题。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五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运用本课新词说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师。
生字、新词卡片;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将其制成课件。
学生。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收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一、揭示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叶圣陶、银杏树的资料。
3、师再配以相关画面或图片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勾画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种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字词的检查。注意“投”、“没”、“设”3个形近字的.区别,“裸”的易错点,“烫”、“鹰”的写法。小组交流,全班互动,注意提醒大家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你就品读那一部分。
2、读时注意勾画、旁批,说说喜欢的原因。
3、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全班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对内容的体会,其余同学注意补充。
建议重点评析以下词、句、段。
(1)默读第1段,思考:你从词句中了解到什么?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以及欣赏的原因。
a这段描写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位置:屋后空地,临河靠墙处。(投影适时打出画面,让学生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b本段中第2-4句值得欣赏。体会这3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
2、3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4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3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c美读本段,感悟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2)自读第2段,思考后交流: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古树,且生长缓慢?“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父亲说的话。
(3)自由轻声读第3~7段,思考交流。
a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银杏树的?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b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干:直、弯、古怪。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花:白里带蓝黄、可爱。果:绿玉一般、清香。
c说说这三棵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欢乐。
d品析“经过的船常常停泊……袅袅地升起来”和父亲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
e拓展: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文中所介绍的,还有许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f有感情地读读第3~7段,品味人们对银杏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点评:评出学得最好的,要求阐述理由。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感悟。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
六、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银杏树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板书设计:
生长空间美形态美干、叶、花、果。
(形、色、味)。
意境美鹰停秃枝天空背景喜爱赞美情。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六
教学要求:
2、进行读懂每句话和注意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欣赏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认识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3、读懂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简介作者和有关银杏树的知识。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全文所讲内容。
四、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读书,知道这段四句话所讲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似乎”一词的用法,知道银杏树有生长慢的特点。
六、作业。
1、抄写本课新学词语。
2、阅读思考课后1、(2)(3)(4)题。
第二课时(详)。
教学目标:
1、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2、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3、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这三棵银杏树分别生长在哪里?学生说,老师画简笔画(或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齐读一次。
三、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棵银杏树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指出读书要字字入目,做到过目不忘。)。
2、学生自由读。
3、读后指出随着季节变化,即是找出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怎样的?要求再看书,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板书:冬春夏秋(样子)】。
4、指名说,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录像(或采用多媒体),直观感受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5、让学生补充,老师点拔。
6、同桌互说一次后指名说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相机板书有关样子的词语。)。
四、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1、(出示幻灯图)让学生分清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各部分。
2、让学生再把3-7自然段仔细看一遍。用??符号标出最能体现干、枝、叶、花、果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
4、听后补充,教师点拔。
(相机板书体现银杏树各部分特点的词语。)。
5、指名说后学生互相说,看板书说。
五、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读后理解“小粒”究竟是什么?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找出有关描写小粒的比喻句,齐读一次,体会这个句子写得形象。
2、男同学读第4自然段。
(1)、读后出示文中第2句,相机理解“新衣裳”。
(2)、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句话。
(3)、引读后面三个句子。
(4)、齐读一次。读时注意两点:
a、前面的句子读出孩子们玩得尽兴、高兴。
b、后面的句子读出摇船的很悠闲。
(5)、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银杏树带给人们的欢乐。
3、小组读第5自然段。
(1)、读后问:从“可爱”这个词可看出什么?知道花给我们带来快乐。
(2)、出示父亲说的话。理解“不开花哪儿来的果”的意思。
(3)、老师两次读父亲说的这句话,让学生辨别正误。
(4)、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气读一次。
(5)、学生质疑。如:父亲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银杏树是有花的?了解父亲说话的目的。
(6)、小结。只有经过自己仔细观察的事物,印象才会深刻。
过渡:父亲说。银杏树有花才有果,说起银杏果,作者就想起什么?
4、指名读第6自然段。
(1)、学生质疑,如:说起银杏果,作者为什么就不由得想起“烫手罗,热白果”的叫卖声来?(2)、引导理解,体会家乡的银杏果也给人带来欢乐。
(板书:带来欢乐)。
5、听录音读(或采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最后一段。
(1)、读后让学生找出哪几句话分别是描写秋、冬景象的句子。
(2)、出示描写秋天景象的句子。相机理解“黄蝴蝶”后,体会黄叶带给孩子们的欢乐。
(3)、指导朗读,读出秋天银杏树带给人们的欢乐。
(4)、出示描写冬天的句子。理解“赤裸裸”后,指导朗读,读出冬天的迷人。
(5)、整体欣赏最后一段。(教师范读、跟录音读、表演读等)。
(6)、朗读小比赛,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六、总结全文。
《三棵银杏树》这篇课文写得很美。在这短短的一篇文章里,作者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丰富的内容;既写了银杏树冬、春、夏、秋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给人带来了快乐;又描画了一幅幅以银杏树为主要景物的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给人以美感;同时出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板书: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七、作业。
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七
1.掌握“郁郁寡欢、登堂入室、夷为平地、残垣”等生字词的注音及释义。
2.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难点:文章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抒情基调。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掌握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体会文章传达出的感伤的情绪。
2.思考“阅读练习•探究”的四个问题,准备课上发言、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苏童的内心世界吧!
二、检查预习。
1.为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
嫉妒() 颤抖( )。
埠( ) 残垣( )。
楝( ) 瓦砾( )。
桷( ) 枇杷( )。
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
蓝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夷为平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郁郁寡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以下五个问题可采取教师提问或将问题投影出来,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的方式逐一解决。
1.教师提问: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什么?
明确:“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作者是由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引到对这三棵树的叙述上的。
2.教师提问: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
明确: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3.教师提问: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结合文中语句分析。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
“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挖来的,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树与花草不同,花入土,树入地,可我无法把树苗栽到地上——是我家地面的错误。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溪就是石板,它们欢迎我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却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树苗。我只能把小树种在花盆里。我把它安置在临河的石埠上。从春天到夏天,它没有动窝,但却长出了一片片新的叶子。我知道它有多少叶子。后来冬天来了,河边风大,它在风中颤动,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我以为它在向我请求着阳光和温暖,我把花盆移到了窗台上,那是我家在冬天惟一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就像一次误杀亲子的戏剧性安排,紧接着我和我的树苗遭遇了一夜狂风。狂风大作的时候我在温暖的室内,却不会想到风是如何污辱我和我的树苗的——它把我的树从窗台上抱起来,砸在河边石埠上,然后又把树苗从花盆里拖出来,推向河水里,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抔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
明确:苦楝树具有幼小无依的特点。(从“我没有树”,变成我有了自己的树。这棵树是有点可怜的。第一,是一棵没有什么可爱之处的幼小的苦楝;第二,它居然是栽在花盆里的,在这样土壤里,就是生长起来,也是可怜的。从这种可怜的抒写中,流露出作者的深意,也寄托了对人、对城市的调侃的意味。)。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文字:
“你猜是什么树?两棵果树,一棵是石榴,一棵是枇杷!秋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两棵树,照耀着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怅烟消云散。这个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我也有了树,我一下有了两棵树,奇妙的是,那是两棵果树!”
明确: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
5.教师提问: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他没有得到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
明确: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
四、理清文章线索,体会诗意的语言。
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从文章中找语句,来谈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
〔学情预测〕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抓住最根本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来分析,回答的角度是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感情是什么。
教师补充讲解:
最早在作者的想象中的树是很高很挺拔的挺立在原野上的,有着绿色的冠盖和褐色的树干。但是这只是作者的想象,在现实中作者多次提到“我”没有树,这让“我”怅惘,成了“我”的隐痛,成年后我见过了很多树,但是那都不是我的树,这不由的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一个悬念:那么作者的树到底在哪里呢?在迁居新居之后,“我”得到了“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两棵树。在作者欢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其实无论石榴枇杷,还是其他,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树,枝繁叶茂的树。树的存在,让“我”知道“我”是个幸运的人。
但是“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单方面的凝视”,“我忽略了树”,对它熟视无睹,当树终于有一天将离去时,我才又怅然若失起来。
明确:强烈的怅惘-无奈自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板书)。
第二课时。
一、理解文章主旨。
1.导入:上节课,我们读到了作者在对待树的情感中挣扎,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2.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你如何理解?
明确:树的意象,并不仅仅是树,而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人类要改善自己的生存质量,就不能不牺牲一些植物;而植物的减少,又降低了人的生存质量。这是人类生存的困惑。这种困惑在作者看来,是很难解决的。正是因为这样,当作家找寻他那第三棵树的时候,那棵树,那棵已经死亡的树,却在冥冥之中呼唤着他。这种呼唤,从客观上来说是悲观的,从主观情感上来说,则是一种不懈的追求。
3.如何正视自然?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请学生尝试举例说明。
4.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明确: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的主旋律是一种无助的呼唤与渴望,对完整生命形态的热切的期盼。
二、总结。
1.作者与三棵树的关系(主要内容)。
2.人与树的依存关系。
3.对生命的思考。
苦楝树是作者拥有的第一棵树,它的孤苦无依,它的不幸夭折,似乎和作者的童年有不尽相同的地方,童年的作者连拥有一棵树的愿望都显的那么奢侈,天井大小的地方只能望天,由此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不会比苦楝树好到哪里。
就如我们的手指一样,尽管有的手指外观并不让你满意,但是只有五个手指全部拥有才是完整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是残缺的,因此作者希望拥有的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三、拓展训练,能力迁移。
口语表达练习题:请对照作者通过本文传达出的思想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目前为止最珍视的东西。
(小组交流、发言,派代表上台讲述。)。
四、布置作业。
1.《伴你学语文》中相关的练习。
2.将口语表达的练习题书面化,修改成文,誊清上交。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八
教学要求: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欣赏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认识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3、读懂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简介作者和有关银杏树的知识。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全文所讲内容。
四、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读书,知道这段四句话所讲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似乎”一词的用法,知道银杏树有生长慢的特点。
六、作业。
1、抄写本课新学词语。
2、阅读思考课后1、(2)(3)(4)题。
1
第二课时(详)。
教学目标:
1、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2、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3、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这三棵银杏树分别生长在哪里?学生说,老师画简笔画(或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齐读一次。
三、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棵银杏树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指出读书要字字入目,做到过目不忘。)。
2、学生自由读。
3、读后指出随着季节变化,即是找出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怎样的?要求再看书,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板书:冬春夏秋(样子)】。
4、指名说,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录像(或采用多媒体),直观感受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5、让学生补充,老师点拔。
6、同桌互说一次后指名说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相机板书有关样子的词语。)。
四、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1、(出示幻灯图)让学生分清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各部分。
2、让学生再把3-7自然段仔细看一遍。用??符号标出最能体现干、枝、叶、花、果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
4、听后补充,教师点拔。
(相机板书体现银杏树各部分特点的词语。)。
2
5、指名说后学生互相说,看板书说。
五、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读后理解“小粒”究竟是什么?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找出有关描写小粒的比喻句,齐读一次,体会这个句子写得形象。
2、男同学读第4自然段。
(1)、读后出示文中第2句,相机理解“新衣裳”。
(2)、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句话。
(3)、引读后面三个句子。
(4)、齐读一次。读时注意两点:
a、前面的句子读出孩子们玩得尽兴、高兴。
b、后面的句子读出摇船的很悠闲。
(5)、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银杏树带给人们的欢乐。
3、小组读第5自然段。
(1)、读后问:从“可爱”这个词可看出什么?知道花给我们带来快乐。
(2)、出示父亲说的话。理解“不开花哪儿来的果”的意思。
(3)、老师两次读父亲说的这句话,让学生辨别正误。
(4)、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气读一次。
(5)、学生质疑。如:父亲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银杏树是有花的?了解父亲说话的目的。
(6)、小结。只有经过自己仔细观察的事物,印象才会深刻。
过渡:父亲说。银杏树有花才有果,说起银杏果,作者就想起什么?
4、指名读第6自然段。
(2)、引导理解,体会家乡的银杏果也给人带来欢乐。
(板书:带来欢乐)。
过渡:
3
5、听录音读(或采用多媒体直观感受)最后一段。
(1)、读后让学生找出哪几句话分别是描写秋、冬景象的句子。
(2)、出示描写秋天景象的句子。相机理解“黄蝴蝶”后,体会黄叶带给孩子们的欢乐。
(3)、指导朗读,读出秋天银杏树带给人们的欢乐。
(4)、出示描写冬天的句子。理解“赤裸裸”后,指导朗读,读出冬天的迷人。
(5)、整体欣赏最后一段。(教师范读、跟录音读、表演读等)。
(6)、朗读小比赛,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六、.总结全文。
《三棵银杏树》这篇课文写得很美。在这短短的一篇文章里,作者以朴实、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丰富的内容;既写了银杏树冬、春、夏、秋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给人带来了快乐;又描画了一幅幅以银杏树为主要景物的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给人以美感;同时出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板书: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七、作业。
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把它的外形特点记在本子上。
第三课时(略)。
教学目标:指导感情朗读、造句和小练笔。
教学过程: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3、同学间交流自己喜欢的植物名称、特点。
4、复习本文写法,进行小练笔。
4
附板书设计:
叶圣陶。
冬春夏秋(样子)。
银(赤裸裸)(新衣裳)(绿阴)(黄蝴蝶)带。
来
杏干枝叶花果(特点)欢。
(直)(直的多)(折扇形)(小、(白、碧玉般乐。
树白里带黄)的仁儿、清香味)。
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九
核心提示:
《三棵银杏树》是本周教学中的重点文章,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在学习之前,因为想着这是一篇经典的文章,所以也算是下了功夫备课的,但是由于对于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比较陌生,教学之后感觉过程是辛苦的,结局却并不太令人满意。
一、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用教,让学生自读自悟,我也一直在这样尝试,按理说,四年级学生在这方面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可不管使用了多少种“读法”,读了多少遍,收效与时间似乎远不成比例,让人只想放弃。
二、自惭。
由于能力有限,且又缺乏学习精神,文章中有些遣词用语之精妙,自己的领悟能力也有限,教给学生时便无法做到透彻。如“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干”像一幅画,“鹰停在那里……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为什么有时是“画”有时是“古画”,“屈曲”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作者喜欢树,是它的美,还是与它在生活中建立的一种“亲情”。这些都要深入地去领悟体会的`。在不断的教学中,除了教参中的要求,材料提供给了我们很多信息、知识,如果沉下心去琢磨,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知识需要学习,更多的疑问需要去探求,我在不断的反思中体会出了永远的哲理:学无止境。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十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及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能运用本课新词说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将其制成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叶圣陶爷爷;收集银杏树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
1读课文题目,说说自己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叶圣陶、银杏树的资料。
3师再配以相关画面或图片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勾画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3课文主要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你体会到作者对银杏树的一种什么感情?
三、检查初读效果。
1字词的检查。注意“投”、“没”、“设”3个形近字的区别,“裸”的易错点,“烫”、“鹰”的写法。小组交流,全班互动,注意提醒大家你认为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2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银杏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品读课文,了解银杏树的特点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1你最喜欢银杏树的哪一部分,你就品读那一部分。
2读时注意勾画、旁批,说说喜欢的原因。
3小组交流、补充、评价。
4全班交流,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汇报对内容的体会,其余同学注意补充。
建议重点评析以下词、句、段:
(1)默读第1段,思考:你从词句中了解到什么?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以及欣赏的原因。
a这段描写了三棵银杏树的生长位置:屋后空地,临河靠墙处。(投影适时打出画面,让学生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b本段中第2~4句值得欣赏。体会这3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描写的内容,并想象画面的美丽。2、3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第4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这3个句子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它们大致的样子,而且从后一个句子中,我们还可以想象空地中间的两棵树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三棵银杏树,这是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呀!教学这一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领略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c美读本段,感悟银杏树生长空间的美。
(2)自读第2段,思考后交流:从哪儿体会到银杏树是古树,且生长缓慢?“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体会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读父亲说的话。
(3)自由轻声读第3~7段,思考交流。
a这部分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银杏树的?具体描写了银杏树的哪些方面?
b银杏树干、叶、花、果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品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干:直、弯、古怪。叶:折扇形、绿荫、黄蝴蝶。花:白里带蓝黄、可爱。果:绿玉一般、清香。
c说说这三棵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欢乐。
d品析“经过的船常常停泊……袅袅地升起来”和父亲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
e拓展: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除了文中所介绍的,还有许多,作者并未一一写出,请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在树荫下度过欢乐时光的例子。
f有感情地读读第3~7段,品味人们对银杏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点评:评出学得最好的,要求阐述理由。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感悟。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结合板书,回顾全文,再次熟读课文六、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除了银杏树外,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也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附:板书设计。
生长空间美形态美干、叶、花、果(形、色、味)。
意境美鹰停秃枝天空背景喜爱赞美情。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十一
开学第一周,进行了《三棵银杏树》的教学。因为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所以,格外用心地研究了教案,熟读了课文,从教学要求的方方面面以及长期教授名家作品领悟到的文字之美,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及教法,给予补充,简单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疏通全文内容,明确作者目的。
二、学习重点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
三、再次品析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语言文字的喜爱,练习语言表达。
四、摘抄仿写。(授课没有按原计划的三节授完,于是格外设了习作课进行仿写。)。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十二
1.导入:上节课,我们读到了作者在对待树的情感中挣扎,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明确: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
2.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你如何理解?
明确:树的意象,并不仅仅是树,而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人类要改善自己的生存质量,就不能不牺牲一些植物;而植物的减少,又降低了人的生存质量。这是人类生存的困惑。这种困惑在作者看来,是很难解决的。正是因为这样,当作家找寻他那第三棵树的时候,那棵树,那棵已经死亡的树,却在冥冥之中呼唤着他。这种呼唤,从客观上来说是悲观的,从主观情感上来说,则是一种不懈的追求。
树是自然的物化,是自然的代表,因此呼唤“我的树”也是呼唤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环境,呼唤对树(自然)的珍惜和感恩。
3.如何正视自然?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请学生尝试举例说明。
4.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明确: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的主旋律是一种无助的.呼唤与渴望,对完整生命形态的热切的期盼。
1.作者与三棵树的关系(主要内容)。
2.人与树的依存关系。
3.对生命的思考。
苦楝树是作者拥有的第一棵树,它的孤苦无依,它的不幸夭折,似乎和作者的童年有不尽相同的地方,童年的作者连拥有一棵树的愿望都显的那么奢侈,天井大小的地方只能望天,由此可见作者的童年生活不会比苦楝树好到哪里。
就如我们的手指一样,尽管有的手指外观并不让你满意,但是只有五个手指全部拥有才是完整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是残缺的,因此作者希望拥有的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口语表达练习题:请对照作者通过本文传达出的思想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目前为止最珍视的东西。
三棵银杏树教案篇十三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抓住哪几个季节写银杏树的样子,以及。
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来介绍它的特点。
3、进行读懂每句话,了解句与句联系的训练,弄清三棵银杏树各长在哪里。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每句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品词品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比拟句的好处。
四、教具准备:录像带、录像机、投影机、小黑板、银杏叶、简笔画。
五、教学课时:(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实物:银杏树叶)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释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课文时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四、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1、检查字词。
2、交流讨论思考题。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观看录像,初步感知银杏树生长的环境。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下面问题。
选词填空: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
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和周围的()。
(1)大小(2)环境(3)样子。
第二句讲空地上有()。
第三、四句讲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的()和它们大致的()。
(1)环境(2)位置(3)样子。
3、交流汇报:
4、弄清第一自然段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a、同桌讨论。根据以上选择填空,试用“先讲…接着讲…最后讲”的句式说出句子是怎样连起来的。
b、指名学生汇报。
c、根据以上句式来拼图。弄清三棵银杏树各长在哪里。
5、总结第一段的段意:(出示投影:选择正确的答案)。
第一段讲:(1)讲银杏树的生长环境。
(2)讲银杏树大致的样子。
(3)讲银杏树的生长环境和大致的样子。
6、品词品句,朗读训练。领会文中的情感。
两棵在中央,它们高矮差不多,距离较近,叶连着叶,枝连着枝。
b、朗读训练。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银杏树的生长情况怎样?
2、老师画简笔画:引导学生根据图的问题理解第二自然段。(在理解的过程中采用比较句子的形式,来强化训练)下面两句话,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同。
a、经过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b、经过30年的岁月,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3、总结:第二段讲:银杏树很古老生长缓慢。
七、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理解3-7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按照表格要求,
在书中划出有关句子,摘词填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3-7自然段的情况,交流汇报银杏树在各季的样子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a、整体检查。
1、出示思考题:(幻灯出示)。
第3-7自然段是按照、、、季节变化来写银杏树的样子,抓住银杏树的、、、、、来写其特点,以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
2、指名学生汇报。
3、指名学生读出3-7自然段中写“银杏树枝、干、叶、花、果、特点的句子及在冬、春、夏、秋季银杏树样子的句子。”
b、具体汇报交流银杏树在各季时的样子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课前预习3-7自然段,根据表格的要求,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摘词填空。
4、以表格的内容为“主线”配以有感情地朗读及录像画面定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7自然段,弄清银杏树在各季的样子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及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四、作业:课后思考.练习1、2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新授。
1、总结全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及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用投影呈示本课的所有比拟句,引导学生整体上来体会其好处。
3、指导学生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用“把句子补充完整”及“句子搭配”等多种形式练习进行训练,然后再过渡到独立造句。
4、指导学生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充分利用录像,引导学生根据形象的画面进行背诵。)。
5、指导学生小练笔。(以“木棉树”为例)。
6、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三、布置作业。课后思考练习3、5题。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