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校园是我们渡过青春时光的地方,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写总结时,还可以请教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审视和改进自己的总结作品。这些总结范文对于我们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一
2、用标准的普通话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能力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交流学会与他人互相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目标:培养对有益动物的爱心,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说哪些动物对人类有益,怎么有益。
三、教学准备。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谜语: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一身黑衣裳,尾巴像剪刀。专门吃害虫,冬去春来到。(燕子)。
一身花羽毛,嘴是手术刀。专门捉害虫,护林有功劳。(啄木鸟)。
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七星瓢虫)。
1、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姿多彩的,有聪明能干的人类,有美丽神奇的植物,还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有几位小动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2、出示课件:青蛙、燕子、蜻蜓等捕捉害虫的画面。
3、师:快说说,它们在干什么?
4、是啊,它们还是我们人类的大功臣呢!板书:有益的小动物。
1、有益的小动物你还知道多少,请拿出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在组内交流一下吧!
要求:用一定的句式说:(1)我是,能。
(2)我是,生活在。能。
(3)我是,长得,生活在,能。
2、自己选择一种进行说话训练。
3、全班交流。
1、师:刚才通过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小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现在请大家来看看这些小动物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2、出示课件,学生自读。
3、师:看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板书:保护。
4、出示课件,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如果这时你在他们身边,你会怎么做?
5、小组讨论交流。
6、全班汇报。
7、小结:是啊,很多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我们做出了很多贡献,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保护它们。
8、情景设置:有人在吆喝“卖田鸡啦!卖田鸡啦!”学生如何来劝说这位阿姨。
情境片断:何:边走边吆喝:“卖田鸡啦!卖田鸡啦!”然后走到一个小朋友身边,向他推销:“小朋友,要买田鸡吗?可新鲜了,今天早上刚抓的!”
学生:“不要买,田鸡是人类的朋友,我才不要买呢!”
何:“不买就不买,我在到另外地方去卖。”
师:小朋友,这位阿姨捉了田鸡来卖,我们应该怎么办呀?快想想办法。
学生开始讨论并奉劝阿姨不要卖田鸡,阿姨与他们争辩。
机动:刚才大家成功地劝服了一位在伤害小动物的阿姨,小朋友们真是了不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想些什么办法来保护小动物呢?小组讨论,
推荐最精彩的发言。
(四)总结延伸。
1、师总结:是呀!有益的小动物是人类的大功臣,我们用自己的爱心与真心去保护它们,其实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有益的小动物,为它们营造一个舒适的家园吧!出示课件,朗读句子。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3、每年4月至5月初期是全国“爱鸟”周,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有益动物,共创绿色家园;让我们争当环保小卫士,为美丽的地球妈妈贡献一份力量。孩子们,老师最后有一句话要送给你们:板书--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二
本次口语交际是让学生通过各种练说了解对人类有益的动物,让学生通过讨论怎样保护有益的动物具体措施,培养学生对有益动物的爱心,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年的学习经验,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组织好一段有序的话学生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所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应该分阶段,教给学生适当的表达方法和说话技巧。
由浅到深的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围绕话题启发学生大胆说,仔细听,互相提问题,讨论问题,争论问题。在各种情境的创设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参与到学习和交流中,师生合作,互相学习。
1、了解有益的动物,懂得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2、说出自己在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关于有益动物的知识。
3、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对怎样保护有益的动物的意见。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有益的动物的图文资料,然后以记忆、摘抄等形式,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好,准备在班上交流。
一、猜谜导入
1、猜谜:翁嗡嗡,我是一只小昆虫,每天忙碌地飞在花丛中,不怕辛苦采花粉。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蜜蜂)
2、揭题: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更多关于对人类有益的动物的知识。
二、初步练说
1、出示蜻蜓、燕子等挂图。思考谁是我们人类真正的朋友。
我知道是有益的动物,因为。
(引导学生用一两句话,简要说明哪几种动物是对我们人类有益的。在说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将找到的资料很好的穿插在了喜欢的原因中,超出了我预想的效果。)
三、介绍有益的动物
1、教师示范
师:刚才听了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有益的动物,引起了老师的兴趣,老师也想想说一说我喜欢的有益动物。
我很喜欢小青蛙,它鼓鼓的眼睛,大嘴巴,长得十分可爱。小青蛙生活在池塘边,是游泳和跳高能手。它能捕捉到我最讨厌的蚊子和苍蝇这些传染疾病的坏家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希望大家保护它们,给它们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2、谁能象老师一样具体地介绍你知道的有益动物。(引导学生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对人类有什么好处来说。)
3、学生练习
a、自己练说
b、同桌互说
c、指名说
4、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益动物的资料。
四、全班讨论怎样保护有益的动物
1、教师创设情境
师:在一些市场上有时可以看到有人正在宰杀青蛙,被宰杀的青蛙大都只有半个火柴盒大小。宰杀者手拿一把锋利的刀,几下就将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宰杀完毕,动作极其熟练,一侧的一个小盆里盛着近百只已杀好,身、腿分离的青蛙等待出售。检查人员在市场上收缴了6大袋青蛙。随后动物保护人员驱车将19袋、约1.5万只田间卫士护送到河岸边放生。
2、小组讨论怎样保护有益的动物,看哪个小组点子多主意好。(学生从不伤害不捕食小动物,保护环境等方面讨论。)
五、营造交际环境
1、召开怎样保护有益的动物记者招待会。
a、请一个小组上台来汇报本组保护有益动物的具体措施。
b、全班同学和老师当小记者认真倾听,随时可以向小组提问。
2、全班评选优秀小组。
六、扩展作业
1、描写自己喜欢的有益的动物。
2、设计一些宣传保护有益小动物的标语。
3、出一期关于介绍有益的小动物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当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益动物时,用去的时间要比预计的多一些。但我认为这些时间并不是浪费,而是使我和学生都有了不同的收获。
有一个学生正在介绍青蛙的资料,说青蛙是捉害虫大王。马上有个学生追问道:癞蛤蟆的样子和青蛙差不多,那它是不是有益的动物呢?学生对这个问题都产生了兴趣,多数人认为是有益的。我故意问道:既然癞蛤蟆是对人类有益的,那为什么还叫它癞蛤蟆呢?这时多数学生好象认为我说的有理,马上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又同意是有害的了。我表扬了那些坚持自己观点的同学,再没有足够资料证明癞蛤蟆是有害之前,应该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观点。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如此的高,我就让大家赶快在自己的课外书中找相关的资料。在汇报中坚持自己观点的同学读着能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资料,显的是那么自信和得意。
这个小花絮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使我认识到课堂中的冲突是不能避免的,有冲突就有矛盾,教师的任务就是找出适当的矛盾点,由学生来充当矛盾的双方,让学生的思想在冲突中交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产生强烈的语言表达愿望。教师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给予点拨、引导、激励,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坚持自己的观点,勇于去发现问题的能力。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三
”的句式训练完成,使学生懂得小动物益处何在,体现了文道在结合“想办法”在讨论中同学们能想出如何保护小动物,打开学生的思维、心灵的大门,增强了学生的保护有益小动物的意识。
二、本节课从结构来讲:
1、从猜谜激趣导入。这样的导入,使本课情节似行云流水般地激起了同学们课堂说话的情趣。打开了学生心灵的天窗。然后老师一小结恰到好处(也就是说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有益动物。)。
2、老师以小动物身份介绍自己向大家示范,把学生的精力、注意点集中在小动物身上(如猫头鹰)让学生轻松自如地了解了猫头鹰的样子--生活习性--对人类的用处等等,不但使学生老师的介绍中掌握了说话的条理性,而且对整堂课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在本节课的训练中,采用了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角色介绍有益的小动物,这样的训练方式,正体现了本节口语交际突出重点,在说话训练中,用第一和第三人称如何表达,同时也使学生认识了各种小动物的特点和益处,从中使同学们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生活中向他们取长补短的启发教育。
4、打开课件把学生的学习情趣升华到更高潮:介绍小动物捕捉害虫的方法,然后老师自然过渡,回到让学生尽情讨论发挥的阶段,最后老师小结整个过程。
三、本节课运用了多媒体,动化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加深了对有益小动物的印象,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给同学们尽情发挥想象力的空间。采用了不同句形,以不同人称的方式来介绍有益小动物的特征、习性、益处等等。同时,在讨论后,有口号、有计划、编成顺口溜等。这样在锻练了同学们动手、动口、动脑、大胆表达的能力。同时,把整个教学内容轻松自如地完成了。
总之:这节课重点突出,难点融入在轻松自如的教学气氛中,老师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运用了不同的句式,人称等来强化了口语交际的训练)锻练学生的胆量,让学生在愉快的情趣中获取知识,给他们施展的空间。本节课同学们认识了保护有益动物的原因、道理和重要性,从而更加深入同学们保护有益动物,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作者邮箱:chenxiufang1314@。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益的动物,懂得要保护有益的动物。保护有益的动物就上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2、说出自己在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关于有益动物的知识。
3、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对\”怎样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说哪些动物对人类有益,怎么有益,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难点: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益的小动物”的图文资料;活动方式包括询问、阅读、收看影视或网上查询等;然后以记忆、剪贴、绘画、抄写等形式,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好,准备在班上交流。
2、网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喜欢的动物。(句式:我喜欢。)。
二、出示课件“动物园”
三、猜谜导入。
1、我知道同学都很喜欢猜谜语,下面,我让大家猜两个跟动物有关的谜语。大家要认真听,仔细想。
(1)像个游泳家,说话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长大有脚没尾巴。(青蛙)。
问:那么谁知道青蛙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青蛙是有益动物,一只青蛙每天能吃70多条害虫,一年可吃掉15000多条害虫。)。
(2)脑袋像是小猫咪,黑夜林中当哨兵。
东瞧瞧西望望,抓住田鼠不留情。(猫头鹰)。
问:那么谁知道猫头鹰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消灭田鼠、保护庄稼、确保丰收)。
2、师小结:
青蛙、猫头鹰对人类有好处,我们把这样的动物叫做……。
3、板书课题:
板书:保护。
为什么要保护有益动物?应该怎样保护有益动物?今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
(出示课件)动物图片(燕子、蜘蛛、猫头鹰、蚯蚓、蜜蜂、蝙蝠、啄木鸟、螳螂等),
1、在这些动物里面你知道哪些是有益的小动物吗?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将自已课前阅读、收看影视或上网查询等搜集到的有益动物用一两句话,简要说明哪几种动物是对我们人类有益的。
(基本句式:我知道____是有益动物,因为____。)。
1、学习用第一人称的方法介绍有益动物。
(1)老师示范向大家用小动物的身份介绍自己。
(3)学生在老师的介绍中找出条理,老师是按“外形特征——生活习惯——对人类有什么用处——请求与大家做朋友”的`顺序介绍的。
(4)学生模仿老师,用第一人称的方法介绍给同学。
(5)指名上台前来向大家介绍。
生(2):“嗡嗡嗡”
2、学习用第三人称的方法介绍有益动物。
(1)师:用生动的语言把自己收集到的有益动物的知识介绍给同学听好吗?看谁向别人介绍的动物知识最多,也看谁向别人学到的动物知识最多。
(2)学生小组介绍自己认识的有益动物。(音乐伴奏,老师巡回查看、指导。)。
师:刚才,你向别人介绍了哪些动物知识?(请学生说说)。
(1)我在课外书上知道蚯蚓是有益动物,它生活在土壤里,在土里钻来钻去,钻了许多洞,把土壤弄松了,这样空气和水可以渗入土中。
(2)我在百科书上知道杜鹃一天可以吃掉100多条松毛虫,被誉为“森林卫士”。
(3)我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上知道蝙蝠一夜可食100到1000只害虫,3000只蚊子,它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它高超的回声定位本领,更是令人自愧不如。
师:大家通过互相交流,学到了哪些动物知识?
1、师:有益动物对人们用处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有益动物呢?
出示课件:野生动物的生活。
2、介绍几种珍稀动物,明确保护意义。
3、小组合作讨论怎样保护有益动物,看哪个的点子多主意好。
生(1)我们做到不捕捉、不伤害有益动物,对伤害行为要劝阻。
生(2):我们不要吃野生动物。
生(3):多种花草树木。
4、师小结:对!保护有益的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种花草树木,为有益动物营造舒适的家园。自己做到不捕捉、不伤害有益动物,对别人的伤害行为要劝阻。
五、激情升华。
唱儿歌(音乐响起来)师生齐唱。
六、小结全文。
这节课大家都很能干,能很好地和同学们主动交流学习,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了解到了很多动物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保护有益的小动物,小动物们看到你们的爱心,多么开心,会生活得更好了。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益的动物,懂得要保护有益的动物。保护有益的动物就上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2、说出自己在生活中了解到关于有益动物的'知识。
3、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对“怎样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意见,提高口语交际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说哪些动物对人类有益,怎么有益,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难点: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理一理,口语交际的要求。
师:大家好,郑老师今天来这里和大家一起上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口语交际课,在上口语交际课前,我们来看看它的要求:。
说: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要把话讲通顺;听:认真倾听。
(二)猜谜激趣,引出课题。
师:看到二六班的同学这么棒,郑老师再送你们两个谜语.
(1)身披绿衣裳,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问:那么谁知道青蛙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青蛙是有益动物,一只,青蛙每天能吃70多条害虫,一年可吃掉15000多条害虫。)。
(2)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七星瓢虫)。
问:那么谁知道七星瓢虫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吃棉花里的蚜虫)。
师:你们真的很棒,猜得又准又快,瞧,那个女孩,她的眼神专注地望着老师,说明她认真倾听,掌声送给她,大家要向她学习.
(三)小结。
二、互动交流,练习说话。
大家好,我叫猫头鹰,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的面部有点像猫,但我是一只鸟,我可能干了,因为我一个夏天平均可以捕捉1000只田鼠,我厉害吗?生:厉害.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生:愿意.
师:为什么你们大家都愿意和我交朋友呢?生说:因为你能——。
师:你们认为猫头鹰介绍得怎么样?生:好!那好在哪里?生:-------。
师:听懂了别人说的话,你真了不起!猫头鹰正是从它的样了、生活在哪里和它对人类的好处三方面来介绍的。(师出示写有这三方面的幻灯片)。
师:这里还有几个小动物,也想和大家交朋友,谁愿意上来扮演,像猫头鹰一样介绍自己,注意说的同学要把话说明白,听的同学一定要听清楚,说完之后你可以给他补充,也可以向他提问。
(小组讨论、介绍,学生积极地进行补充和提问)。
生表演。
师:这几个小动物介绍怎样?评一评,你最想和谁交朋友,为什么?
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我特别想和交朋友,因为.
师:同学们精彩的表演深深的打动了我,这些小动物太了不起了,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愿意和它们交朋友.
(一)通过刚才介绍,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有益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我们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去保护它们?(板:保护)可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在伤害着这些有益动物。(师出示课件)。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这些小动物,让有益的小动物生活得更安全、更快乐,请大家赶紧想办法。
a、四人小组讨论,看谁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b、小组推出代表具体说说你们想怎样做。
要求:准备好了吗?谁说话最有礼貌、声音最洪亮,我就请谁说。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的小组老师要表扬。
(二)交流汇报。
(三)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话。
情景设置.有人在吆喝“卖青蛙啦!卖青蛙啦!”然后走到一个小朋友身边向他推销:“小朋友,要买青蛙吗?可新鲜,今天早上在田里抓的。”
学生:“不要买,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我才不要买呢!”
“不买就不买,我在到另外地方去卖.”
师:小朋友,这位阿姨捉了田鸡来卖,我们应该怎么办呀?快快想想办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想些什么办法来保护小动物呢?小组讨论.
1、我们要多种花草树木,为有益动物营造舒适的家园。
2、我们要搞好宣传,提高人们爱护动物的认识。
3、我们要在生活中,不捕捉、不伤害有益动物。
4、我们要对别人的伤害行为要劝阻。
四、激情升华。
五、布置作业: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六
3、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做头饰。
2、学生查找小动物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名称。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几条谜语考考你们,认真听。
出示幻灯片:小动物的图片。
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谁?
预设:生:小鸡。
师:请你把话说完整。我看到了……。
生:我看到了蝴蝶,还有蜗牛,还有天鹅。
师:用一个还有就可以了,在最后一个小动物前用一个还有就行。你试着重新说一说。
……。
3、你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
师小结:我们把这些对人类有好处的小动物叫做有益的小动物。板书:有益的小动物。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的题目就是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板书:保护。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讲道理。
1、同学们,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都要赶去参加一个有趣的聚会。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想)那就戴上头饰,我们一起出发吧。
2、呀!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请小动物们站起来看看都有谁来了?互相打个招呼吧。
(师生互相打招呼,师走到学生中间)。
预设:师:嗨,小蜻蜓,你好!
生:嗨,小青蛙,你好!
3、谁来说说你是什么小动物,都和谁打招呼了?
4、交朋友,师示范。
师:你和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打了招呼,真有礼貌。我刚才也和小蜜蜂打了招呼呢。请小蜜蜂到这儿来。
生:嗨!小青蛙,你好。我会采蜜,还会传播花粉呢。
师:你真能干。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生:愿意。师:来我们握握手吧。
师:小蜜蜂,再见,我要捉害虫去了。
生:小青蛙,再见,我也要采蜜去了。
5、师小结:小动物们,我可真高兴,因为我交了一个好朋友,你们想去交朋友吗?(想)。
6、那你们知道交朋友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预设:生:交朋友时要有礼貌。
师:说的对。不管我们和谁说话都要注意礼貌。我给大家带来了友情提示。
出示友情提示。
1.交朋友时要有礼貌。
2.交朋友时要做一个自我介绍,告诉。
你的朋友,你有什么本领。
3.交朋友时要问清楚你的朋友有什么本领。
7、好了,找到你喜欢的小动物去和他交朋友吧。
(生交朋友,师巡视指导,师走到学生中间。)。
8、小动物们,你们都交到朋友了吗?
那你都和谁交朋友了呢?(生:我和小蜻蜓交朋友了。)。
那你们是怎么交朋友的,向大家展示一下吧。
(生上台展示交朋友的过程)。
谁来说说他们哪儿做得好或是给他们提一点建议。
请学生上台介绍好朋友的本领,教师给学生说悄悄话(你可千万不要说出你好朋友的名字,还有要向大家打个招呼)。
师小结:哦!通过大家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做着贡献,你们可真了不起!
三、想办法。
1、听,什么声音,原来是小青蛙在池塘边哭鼻子,谁代表大家问问它怎么了?
预设:嗨,小青蛙,你为什么哭呀?
生:……。
生:……。
4、伙伴们,我们在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你们一定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提醒人类保护有益的小动物。请把你想出的好办法和身边的伙伴交流一下吧。
(师走到学生中间指导)。
5、请小动物说说有什么好办法?
生:写标语牌、发短信、发电子邮件、写信、做书签等方式提醒人类保护有益的小动物……。
6、有一群“红领巾”收到了你们的信,他们加入了保护小动物的行列。瞧!他们给小鸟做了温暖的家,还做了标语牌,上面写着“请爱护小鸟”。
7、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保护小动物的行列了。他们使我们小动物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有一位神秘的嘉宾也来参加我们的聚会了。大家掌声有请。
小记者随机采访小动物。
四、课堂小结。
是呀,正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了保护小动物的行列,小鸟才能自由的飞翔,小鱼才能快活地游泳,小青蛙才能高兴地歌唱。只有动物和人类和谐相处,我们的世界才能越变越美。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七
连山区钢屯镇钢东小学安久福教材分析《保护有益的小动物》是人教版小语语文课程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的口语交际课。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有益的动物”。有了话题还要善于打开学生的“话匣子”。通过播放各种小动物的动画课件或出示挂图,情境导入,激发起学生说的欲望,讲的冲动,让学生人人开口。说的过程中,要相机诱导,激活思维,拓宽思路。学生分析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在教学中不要要求过高。说动物名称即说出自己知道的小动物的名称,说得越多越好;能说明小动物怎么有益;能设想出如何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具本的办法。可能有的同学的办法很天真,教师不必苛求其可行性,重要的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的小动物的意识。设计理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力求让学生用普通话阐明自己的观点,语言流畅。有表达的自信心,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进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说清自己想与动物交朋友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目标:鼓励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听力训练水边有个歌唱家,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蹦蹦跳,专捉害虫保庄稼。[要求学生听后一字不落地进行复述,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师:我们刚才说的是一种动物,名字叫?(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2、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都喜欢哪些动物?请选择下列句式说一说。a、我特别喜欢。b、我喜欢、和。c、、、我都喜欢。d、我喜欢,我喜欢,我也喜欢。[采用多种句式来表达同一种意思,由浅入深,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3、大家都很喜欢动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与动物交朋友。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小卫士。[出示课题:保护有益的小动物]二、自主参与,大胆陈述。1、师:瞧!安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动物朋友?(出示图片:猫、天鹅、熊猫、金鱼、孔雀……)你想和谁交朋友?为什么?生:我特别想和交朋友,因为。[这样设计是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情趣中去获取知识。]师:这些动物有的外形可爱漂亮,有的声音动听,有的姿态优美,跟这些物交朋友能给人以美的享受。2、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动物图片练习说话。[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学生讲解,逐一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教师小结:老师没想你们在课外交了那么多动物朋友,你们真是了不起,你们交的这些朋友虽然平凡,却能为人类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些朋友你们交得对。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八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正如《老子》中所说的这句话,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们打开古诗宝库的钥匙。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析诗题与知诗人:分析诗歌题目,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及创作背景。这对掌握所学古诗基调,了解所学古诗内容,体悟所学古诗情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学好一首古诗的基石。
2、读诗文与晓诗意:通过学生预习,能够读通诗文,在此基础上,能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音乐美。通过结合注释、查字典等方法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读诗文是了解诗意的重要方法,晓诗意能促发学生更好地读诗文,不能将这两点割裂开来。
3、入诗境与诵诗情:在理解了古诗意思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年级班级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们进入诗歌的情境。
二、把握好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是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2、描写自然景物和吟咏天成之美的。如骆宾王的《鹅》。其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一句,寥寥几字将鹅的外貌、优雅的在水中游动的身姿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品质;3、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的;4、抒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亲情、友情、乡情的,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这些古诗的教学,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朋友的健康情感。
三、读懂诗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教师应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了解大意。如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诗,学生通过“日出”、“江花”、“江水”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学生就能把握到:平静的江水,美丽的江边景色,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真的江山如画!课文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与作者一起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用日出的景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悠闲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认真推敲,体会诗人练字遣词的技巧。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
四、学古诗要“读、背、写、画”结合。
1、引领法。有些背下来的诗,突然想不起来,这时,教师或同学提示一下领头的字、词、句,他就能很快地接下来。
2、熟读成诵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尽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朗读过程耳、脑、口、眼协调活动,琅琅出声地读,读多了,自然就背下来了。
3、提问法。教师根据各学段的学生特点以及诗的内容,用提问的方式,帮学生记忆。
小学语文如何理解词语语境。
一、依托文本,丰富词语内涵。
学生便通过朗读找到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中说“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这句话就是描写欢蹦乱跳的灰雀的。我进而追问:哪些词语能让你体会到灰雀的“欢蹦乱跳”?学生又通过朗读这句话找到了“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这几个词都是说灰雀在很高兴地唱歌跳舞。对“欢蹦乱跳”一词的理解,我将之放在全文语境中,引领学生通过联系上文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的确,对文章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在课文中便有相关的句子可以解释,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找到关键语句以便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二、创设情境,理解词语含义。
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不但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而且有趣有效。如教学《争吵》一课,对“挨”字的理解:教学这部分时,我创设情境,“我“与克莱蒂争吵后想到父亲的话心情怎样,彼此对对方说“我在外边等着你”心情怎样,再引导学生找到“毕竟我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这句话想象当时我的心理,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挨”字的用法: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通过角色体验,在生动的言语实践中真正进入文本世界,词语所表达的内在意思只需稍加点拨,便能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学生不但轻松理解“挨”的意思,还能体会到同学之间友谊的珍贵。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的向外走去”理解“趔趔趄趄”引导学生想像当时我漂流失事时的处境,身体上伤痕累累,筋疲力尽,饥肠辘辘体力不支的情境。
从而体会到身体歪斜,走路不稳当,东倒西歪的样子,就叫“趔趔趄趄”。再如,《妈妈的账单》“过了一会,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理解“蹑手蹑脚”一词,我们可让学生想像小彼得当时羞愧万分的心理。他的动作一定很轻、很慢,怀着忐忑的心走近妈妈。从中体会到走路时小心谨慎、脚步放得很轻的样子就叫“蹑手蹑脚”。
三、链接生活,触摸词语情感。
链接生活情境,是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利用学生生活中有过的经历和体验,打通词语和生活相联系的通道,唤起学生头脑中与词语相关的表象和情感,使词语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应,引领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词语。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理解“迫在眉睫”这个词语时,先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当时的处境: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这时我补充了一些人因为失血过多而休克或死去的资料,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刻不容缓。从而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当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时也触摸到词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并产生全身心的体验时,词语的理解便也在学生的个性解读中被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四、替换词语,彰显词语本义。
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在学习《月球之谜》“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对“”遐想一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这段话,边读边想,把“骤然”换一个词,看是否能讲得通,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想象”、“幻想”,问题就解决了。
五、理清脉络,挖掘词语蕴含义。
依据文章脉络理解词义,有些词语单独理解颇为费事,如果依据文章脉络思考,便能顺当理解词义,因为词义往往就隐含在上下文中。例如,《可贵的沉默》一文中,“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并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这段话中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一词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学生们先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爸爸妈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在哪一天吗?”说明学生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再阅读后面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懂得老师也想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因此这“蕴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的“极为珍贵的东西”就是:老师想让学生懂得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九
如果教师提问的方式比较灵活,就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其功能在于训练思维的严密性、想象的丰富性。例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其中有“不知疲倦”:“趵突泉水“不知疲倦”说明了什么?”通过理解其人,再来理解泉,这样拐了一个弯,由易到难,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在教学《长征》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红军战士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与战术,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看了这段历史资料后会怎么想?刚才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接着继续提问: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如果能体会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再理解“云崖暖”,就容易多了。
也可以通过类比来提问,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先比较读:(1)处在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噜;(2)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地叫,有的像小鸣一样啾啾地鸣,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地喊,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通过类比,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问题,从而实现教师提问的目标。
二、在关键时提出问题,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首先要紧扣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提问。以紧扣教学重点为基点精选关键处提问,可以改变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以讲为主为以读为主;可以克服满堂问的缺点,但要注意,紧扣教学重点提问,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切中问题的要害;其次,提出的问题要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对文本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看过荷花没有?荷花是什么样子?作者是如何看荷花的呢?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荷花的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样,问题不多却能围绕教学的重点来设计,引导学生经历层层推进、不断深入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抓住重点与难点,问在关键的地方,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提问要把握时机。例如:在教学《军神》时,讲到课文中人物细节描写时,就提问:“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变化?”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佩。
三、把握好提问的尺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个体的认知领域可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创造等几个层次。所以,教师提问应遵循这一规律,控制问题难易“度”。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就设计了三组问题。1.狐狸见到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后,对乌鸦讲了些什么话?乌鸦如何回答?这是一组记忆型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狐狸凭借什么骗到了乌鸦嘴里的肉?你觉得狐狸怎么样?这是一组理解型问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当乌鸦发现被狐狸骗后,会怎么想?怎么做?这一组问题是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这三组问题紧密联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住两个时间的“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不要马上指定学生回答,因为学生回答问题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
四、故意设置一些障碍,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提问时不妨故意设置一些障碍。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在第一轮学生众口一词评价晏子口才无懈可击的基础上,我出示了一位外交官的评价:“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让学生针对这位外交官的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冲突,引发碰撞。教师以思辨去播种,用头脑去碰撞头脑。
学生明明都集中到参考书相似的观点上了,应该大功告成了吧?但老师却竭力摒弃单一顺向的封闭式思维方式,推出足以激起千层浪的“一石”——与众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去判断、去发现、去构想、去表达,从而打破思想的禁区,拓展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从而萌发出智慧之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了独立的人格、坚定的价值立场,而不再是人云亦云的复制品,这样就一定会成为自主、开放的思想者。这样地巧设障碍,为学生开拓了一个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课堂成了创新思维的摇篮。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十
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有很多,如啄木鸟、七星瓢虫、青蛙等等。今天我要向大家隆重推荐几位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我们先来了解青蛙吧。青蛙披着碧绿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别看它整天呱呱地叫,它可不是只会唱歌,保护庄稼的用处也很大啦!它专门吃苍蝇、蚊子、蝗虫等,是我们农民伯伯的得力助手呢!
最后我想推荐的是“小不点”七星瓢虫。别看它小,也是顶呱呱的捕虫能手呢!它穿着火焰似的大衣,大衣上有七个斑点。专吃叶子上的害虫――蚜虫。“小不点”的食量可大着呢,据统计,每只七星瓢虫一天能吃100只害虫,号称植物的“保护神”!
小朋友们,让我们好好保护它们吧!记住它们的特点,可别认错了哦!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一
课堂提问不应该有规律可循,但是应当有原则保障,这样才能使提问更具广泛性,提问应当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有以下几种:首先必须是民主,提问是一种平等对话,因此这种平等对话必须是民主的,教师和学生处于同样的地位,没有高低尊卑之分,这样学生才能针对问题发挥自己的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要遵守启发性原则。在提问时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针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教师的提问也应当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要按照阶梯型原则进行提问。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不同的阶梯,并且合理调配这些阶梯之间的跨度,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最终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创新课题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在课堂上极为重要,在小学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提问方式,在提问时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提问方式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发挥积极主动性。比如在提问时针对问题并不直接提出,而是进行所谓的“曲问”,针对问题从一个小的方面逐渐切入重点,并鼓励学生主动去想象一些问题,同时进行回答,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
小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有限,而且正处于自信心的培养阶段,所教师在提问时不论学生回答问题的程度如何都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夸奖,重点指出学生回答问题的亮点,鼓励其继续努力。同时在阐释问题答案时委婉的提出要求学生继续思考、发散思维的建议,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树立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提问之中。另外针对同一问题尽量让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教师总结他们之间回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让他们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燕子、青蛙和小蜜蜂等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课件,燕子、青蛙、蜜蜂的头饰。
一、激趣导入。
1、听音乐猜小动物的名称。
2、小动物送礼物:课文朗读动画欣赏。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2、小组学习生字。
3、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4、猜字谜。(学生自由发言)。
5、写生字。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自读课文,注意读流利。(读完戴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件播放《找朋友》歌曲)大家一起手拉手,唱起歌,跳起舞,做好朋友。
2、说说你唱歌跳舞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游戏:观察图画,分辨季节。
2、秋天到了,天气有什么变化?小动物该干什么了?
3、指导朗读。
(四)学习三——七自然段。
1、小组分角色练习读,师巡视指导。
2、集体比赛读、指名读,评价。
3、用自己的话说说青蛙、小燕子、小蜜蜂是怎样过冬的?
4、小组练习加上动作表演。
5、拍动画片,挑选优秀小演员。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小动物分别时会怎么说?
2、理解“约定”。
四、扩展练习:你还知道那些动物的过冬方式?
五、《我会做》:
1、我会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或图片。
2、我会续编故事:春天来了……。
冬眠迁徙储藏食物。
(相关动物的图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的语文课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在《小动物过冬》一课的教学中,教者认为做得成功的地方有几点:
一、导入:以歌激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爱学你的课,产生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兴趣既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是促使其学习的推动力。所以,针对这班学生喜爱唱歌的特点,我把“听音乐猜小动物的名称”这一游戏设为课前的导入环节。事实证明,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集中起来,课堂上立刻就有了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初读:整体感知。
《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体感知而又不会觉得乏味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1、小动物请大家看动画片——朗读欣赏,初步感知。2、让老师听听谁最快收到了礼物——自由朗读,读通课文。3、小动物邀请爱读书的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学知识——再读课文,朗读流利。学生有了一次听范读、两次自己读的基础,接下来的课文教学就顺畅多了。
三、学字:形式多样。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让小组长带领小伙伴认识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对了,生字就对你眨眨眼——拍手读生字——自由读词语,选一个读得最好的词读给大家听——猜字谜——请你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写生字时应注意什么——跟生字姐姐一起书空——描红练习等等各种各样的学字形式,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
四、精读:设置情境。
凭借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戴上最喜欢的小动物头饰变成可爱的小动物,然后播放《找朋友》的音乐请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自然而然地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青蛙、燕子、小蜜蜂三个好朋友生活得很快乐;接着,我分别设置了“春天”、“夏天”和“秋天”的景色画面让学生判断,使他们感受季节的变化再引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秋天到了,小动物该干什么了;而三至七自然段都是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内容通俗易懂,主要是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我请学生发挥想象,小动物分别时会怎么说的?从而理解“约定”一词。
五、积累:演课本剧。
课本剧的表演过程,实际上是理解课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观察思考,提高说话技巧的过程。同时,根据小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的特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让学生表演动画片。
经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了自己教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指导学生读书时做得不到位,读与说的训练不够扎实;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等。不管是得是失,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努力把我的缺点变成优点!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三
小学生正处在对外界事物都好奇的阶段,好的课堂导入方式能让他们很轻松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其中,悬念导入就是一种有效导入方法。悬念能激发学生急切探究未知领域的心理,能激发小学生探索、追求的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悬念,以疑促学,激发学生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向大树道歉》这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在做的每一位学生应该都有犯错的经历,当我们犯错了,要主动向别人赔礼道歉,及时弥补自己的过失。但是,如果当着众多媒体记者以及围观的群众向一棵大树道歉,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媒体记者的脚步到现场一探究竟。学生们这个时候都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氛围也异常活跃。有的学生充当大树接受主人公的道歉,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连班级中最不爱发言的学生也都想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二、直接导入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
新课讲解之前,开门见山地导入,也是教学时常采用的导入方式。直接导入的最大好处是直接阐明学习目标与要求,简洁明了地介绍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例如,在教学《水上飞机》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水上飞机》。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主要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种类与广泛的用途。学习本文需要认识掌握1个生字,还要会写10个生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篇文章;要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这种直接导入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清楚地了解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为接下来的新探究做好准备。
三、游戏导入法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游戏是每一位小学生都喜欢的一种活动,游戏也是最能带动孩子兴趣的活动。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借助一些小游戏导入,能快速带动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些比较常用的游戏包括击鼓传花、丢手绢等,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短暂的时间来缓解学生烦闷的学习心理,而且还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的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个重要环节,便于引起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欲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更为积极的状态。果。在游戏环节中,对取胜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也要为那些没有取胜的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能独立完成的,因为小学生的争强好胜精神是很强的,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要。例如,在分析《小守门员》一文时,就可以带领小学生们到操场开始一场和文章内容一样的简易足球赛,可以借用书包和帽子搭建球门,让孩子们自己也做一回小守门员和小运动员。实践证明,很多小学生都很乐意参与到其中来,既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
四、实物导入法。
小学生主要是以感性认知为主,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的认知阶段,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上课伊始,结合课文内容,借用直观的事物导入新课,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这些实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方说可以是挂图、卡片、自制教具等等。例如,在学习骆宾王的《鹅》这首诗时,笔者就事先准备了一只玩具橡皮鹅,外观上和诗中的描写极像,而且还准备了一盆水,放在地面上。孩子们都很好奇,伸着脖子看。通过实物演示,诗中所描写的鹅的形象真实生动地呈现在小学生们的面前,教学时,教师也不用再费口舌讲解,学生们的印象也会极其深刻。实物导入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直观,恰当的实物可以说是一把打开课堂奥秘的钥匙,能发挥出四两拨千斤之效果。假如没有这些事物,单凭小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会非常困难的,因为孩子们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脑海中积累的各种形象还不够多,因此,联想力和想象力都要差些。这也是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借助实物导入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总而言之,“在多种教学方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这也就是说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种,但是归根结底,导入要灵活运用,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在导入的引导下,点燃学生们思维的火花,开启智慧之门,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导入的引导下怀着一颗好奇之心和求知欲走进文本,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十四
《小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极富童趣,贴近儿童的生活。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学生喜欢学,爱读书。这课的重点在于了解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我们班的小学生对朗读都非常有兴趣,并能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八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对好朋友要关心.
重点学习课文三至七自然段,了解小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体会小动物之间的互相关心。
一、情景引入。
1、小朋友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个小动物,它们是-----(出示三个小动物)。
知道了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二、感知体验。
1、学生自主探究。
师:那这几种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呢?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的三至七自然段,然后告诉大家你喜欢的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学生自由读)。
2、组织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可爱的小燕子、勤劳的小蜜蜂、会学习的孩子。)。
三、对话探究。
1、学习燕子的过冬方式。
〔1〕我们先来看看小燕子的过冬方式吧!板书:飞到南方去。
〔2〕小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暖和”读准音。
〔3〕小燕子是怎么说的?谁来读?【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
(指多名学生读,多角度,有个性的读。每读一个人教师都要适时的评价,“这是一只(可爱、聪明、勇敢、自信)的小燕子。”)。
可爱的小燕子,你是不是就呆在南方了呢?你还会来吗?
师述。(看燕子南飞图)。
2、学习青蛙的过冬方式。
过渡:就要南飞的燕子,还牵挂着和它常常在一起玩耍青蛙呢!
【出示第四自然段】。
〔2〕是呀,一只多么乖巧、讨人喜爱的小燕子呀。朋友之间就应该像它们一样学会关心、学会帮助。你再读读。
〔3〕那青蛙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出示第五自然段】。
听了小青蛙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就在这儿过冬;钻到泥土里,睡上一大觉;要睡很长时间。)。
点出:吃得饱饱的谁能读好吃得饱饱的是什么样子?做动作理解。哦,原来,青蛙的大肚皮就是这样来的。再读这个词。
钻到:学习“钻”。指名读。钻就是青蛙进入到泥土里去占了一小块地方,在哪儿“睡大觉”。
指导读好“好好睡上一大觉”指名读好这句话。
“来年春天”历时5到6个月,再读。解释“来年”。
师:我们识字5中学过的冬眠的动物还有--------。
〔4〕读对话。师评价。
3、学习小蜜蜂的过冬方式。
过渡:小燕子和小青蛙的友情是快乐的,那它和小蜜蜂的友情更是甜蜜的,为什么呢?
〔2〕师引读第六自然段。师指一名学生对读。
师:(第六段)生:(第七段)。
师:哦,小蜜蜂原来是在蜂巢里储藏蜂蜜。板书:蜂巢藏蜜。
〔3〕师:再读读小蜜蜂说的话,你在读时重点突出了哪些词语?学生再读。
指名说,师点出“早就很多够。”
板书:储粮。
4、师小结:小动物们可真聪明,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过冬方式。
〔1〕读读这三个小动物说的话(第一遍),你再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说的话再读读(第二遍),谁来读给大家听听(第三遍)。
【出示三个小动物说的话。】。
〔2〕小朋友们,如果你现在就是小燕子、或是小青蛙、或是小蜜蜂,用你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过冬方式,好吗?你可以自己说,也可以用老师给你的句式练习说一说。试试看。
【出示:嗨,大家好,我是(),()。】。
5、拓展延伸。
〔1〕过渡:你们说的真好,我们都记住了,那你还知道其他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吗?指名说。
6、建构生成。
过渡:秋风又呼呼地刮起来了,三个好朋友要赶紧忙着准备过冬了,它们最后商量决定,生读: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师:第二年春天来了,谁会用书上给我们的词,接着、又。老师再加两个首先、也填空。看一遍。
几个月不见的好朋友又聚到了一起,一定有说不完的话,道不玩完的情。相聚时,它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吧,今天中午我们开个小小茶话会,展示你的想象吧。
四、学习生字。
〔1〕暖读准音。指导“暖”在田子格中位置,让学生自己说。
〔2〕钻读准音,分析字形:左右结构,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在练字本上书写,师巡视,并作指导。
小燕子飞到南方去迁徙。
青蛙钻到泥土里冬眠。
小蜜蜂蜂巢藏蜜储粮。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五
《小动物过冬》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识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了解燕子、青蛙和小蜜蜂等小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自己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制作头饰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了解小动物们过冬的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自读;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教师在其中对学生的帮助主要在于让学生能运用教师教与的本领进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积极地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主动参与,求得课文中的知识和实践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的受益者。
一.谈话导入。
师:三个好朋友要分开了,它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你能体会一下吗?
师:既然这样,它们为什么就不在一起过冬呢?
师:那你们想知道这三个小动物都是怎么过冬的吗?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读课文2-8节。教师指导角色分配:一生读燕子的话、一生读蜜蜂的话、一生读青蛙的话、一生读叙述和提示语。
2、组内交流:三个小动物分别怎样过冬?为什么要这样过冬呢?
三、理解感悟。
小组派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听者随时纠正补充。
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还知道了什么?
理解词语“春暖花开”,读好这个词语,用“春暖花开”进行说话训练。
候鸟。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与小燕子的过冬方式一样呢?
2、学习课文4—5自然段。
师生分角色配合朗读4-5自然段。
师:老师做小燕子,想去问问青蛙哥哥是怎么过冬的,谁来读青蛙的话,和老师配合一下?
师生合作朗读。
教师创设对话,帮助学生了解“冬眠”现象。
师:青蛙哥哥,你睡一个冬天不吃东西不饿吗?你可千万别把身体饿坏了!
生:不会的,我先吃得饱饱的,在泥土里睡觉,一点儿也不会饿,等到来年春天就可以出来找虫子吃了。
师:哦,这下我就放心了。对了,青蛙哥哥,你的这种过冬方式好象是叫冬眠吧?
3、知道了燕子和青蛙的过冬方式,谁能像老师一样,做一只小燕子,去问问小蜜蜂?
请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6-7自然段,学生之间进行提问。理解冬天没有鲜花,蜜蜂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生:蜜蜂妹妹,你的蜂蜜都是什么时候采的呀?
生:从春天白花盛开的时候,我就一直在采蜜,为冬天过冬做准备呢!
生:蜜蜂妹妹,你可真勤劳!
板书:小蜜蜂巢穴里。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及时评议。
五、戴头饰表演。
2、戴头饰分角色表演。
3、你们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为什么?(有礼貌,如称呼“哥哥”、“姐姐”;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关心。)。
六、资料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19。
小燕子飞到南方(侯鸟)。
青蛙钻到土里(冬眠)。
蜜蜂巢穴里(备粮)。
保护有益的动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十六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一、问题要具有探索性,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运用已知来学习未知,将未知不断地转化为已知的过程。要实现学生主动而有效的探究,所提出的问题就必须要能够激起学生运用已知来学习未知。而如果问题的出发点在于已知,问题过于简单,只能起到检测与巩固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新知的学习。而如果问题的出发点在于未知,问题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而无法展开有效探究。
这两种问题都没有探究的价值,问题要想具有探索性,能够引发学生运用已知来展开主动的学习,就必须要着眼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能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与思维活动,进而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实,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考有深度,探究有成效,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这样更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动力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来。
为此,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能不深入,只是就知识本身提问,也不能过于深入,盲目追求问题的高难度,而是要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与接受水平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语文教材深入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基础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围绕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提出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来。
二、提问要把握好时机,在最为恰当的时机提出。
1、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很难在整节课中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思维与注意力,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分散。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所需要的不是教师的强制引导,而是要让学生自我再次集中起来。此时一个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可以再次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再次将注意力集中于问题上,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来。
2、学生思维困惑时。小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低下,并不能独立地解决所有问题,当学生遇到思维上的障碍,出现思维困惑,无法展开探究时,此时正是启发的最佳时机。如果只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生依旧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在机械地记忆结果。而此时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展开更有深度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完成自主探究,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3、学生理解肤浅时。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于文章的理解往往浮于文字表面,而并不能透过文字感受到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厚情感与意境,此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感悟,教师同样可以运用富有探索性与启发性的问题给予学生指导与点拨,进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展开分析,进而深刻感受与体会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立体解读。
三、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兼顾学生间的个性差异。
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这是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教育事实。以往的教学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同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这样势必会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只能让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这是低效的教学。素质教育是大众教育,是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共同发展。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全体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亲身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的问题才能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的教学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四、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可见问题是发现的基石,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钥匙。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就不能是封闭的,而是要具有开放性,要能够以文本为中心,向宽广的生活空间延伸,提出开放性问题的,不拘泥于教材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而是能够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与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更宽广,才能基于文本,将文本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更多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产生更多的见解,这样才能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实现学生探究活动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