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上语文教案范文(17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的编写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教案范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一
2、知道汉字的排列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掌握反义词。
3、读懂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不同效果。
4、读成语故事,学会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成语。
5、通过语言乐园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认真对待学习的好品质。
1、知道汉字的排列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掌握反义词。
2、读懂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不同效果。
3、读成语故事,学会在正确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成语。
1、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正确书写字母的大小写。
2、反义词的掌握,成语的正确运用。
3、通过语言乐园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认真对待学习的好品质。
三课时。
教学目的:
2、知道汉字的排列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正确书写字母的大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同学们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一起到语文乐园去转一转吧!
2、出示声母、韵母表挂图。
3、出示字母表。
启发观察、思考:哪些字母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母是新出现的?
二、教学汉语拼音字母表。
1、教师范读、讲解:
(1)字母表中的字母按一定顺序分成四行排列,读起来琅琅上口。
(2)读字母表时,要读名称音。
2、依次出示写有字母的卡片,再次范读。
3、教读名称音,出示小黑板,揭示字母读音规律: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二
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
第一幅图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
在校门外,老师正在迎接到校的同学。有的小同学结伴来到学校,有的小同学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学校。画面上,一个小同学正在听妈妈说着什么,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自己的爸爸说“再见”,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老师互相问好。校园里,教学楼高高矗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有几个同学正在扫地、浇花。
通过观察此图,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并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第二幅图以“学习语文很快乐”为主题。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学习生字“马、牛、羊”。黑板上贴着马、牛、羊的图片,一位小同学正在把生字卡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下面。女教师亲切地望着她,愉快地微笑着。其他同学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专心地看着黑板。
此图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感受语文学习的生动有趣。
第三、四幅图以“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
第三幅图上,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这两幅图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国旗、写有“马、牛、羊”字的卡片和有关国歌的课件。
3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播放《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1)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然后带领孩子们认识语文书的封面,并认读“语文”两个汉字,这里的要求只要整体认识就行。
(3)高诉学生图文并茂的语文书是将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5)让孩子点课文,教师来范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教师要入情、入境地去诵读课文,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去,用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2、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图画、讲述图片意思。
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还不了解。四幅图画是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窗口,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三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5、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6、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7、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反义词和读句说句。
教具准备
挂图、制作带姓氏的花、拼音卡片、反义词生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写
1、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还记得吗?
(2)依次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3)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读音。
2、找一找。
(1)教师贴画,两座房子,分别写着声母和与韵母。
声母 韵母
(2)游戏
送声母、韵母回家。(学生一个个为他们找到家)
(3)贴完后,指读,评价。
3、写一写。
(1)学习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声母和韵母。
(2)各组同学合作给拼音分类。
(3)按要求把声母、韵母抄在四线格里。
(4)同桌互相检查。
(5)师生共同评价。
(二)、我会连
1、游戏。
(1)做“反话游戏”,同学听到老师的话,就用手做出相反的动作。
(2)老师说,同学做。
(3)哪位小朋友还能说出生活中相反的事物来。(如:黑与白,粗与细,高与矮,胖与瘦。自由发言。)
2、学生对字游戏。
3、学生把成对子的词卡贴在黑板上,当小老师带读。
4、动手用尺连线。
(三)、我会读
1、游戏“识字接龙”。
每个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同桌为一组,一个同学摆出识字卡,另一个同学迅速读出字音。
2、还可以自由组合,合作玩游戏。
3、把自己认为是一类的摆在一起。(学生自由讨论,动手摆一摆。)
4、请学生上台操作,当小老师指读。
5、全班齐读。
(四)、我会连
1、出示题目。
(1)学生先自己试读,不会读的字可互相交流,或向老师请教。
(2)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3)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4)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说话。
2、试着连一连。
(1)学生在书上做练习。
(2)学习组长检查。
(3)教师巡视辅导。
(五)、扩展活动
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再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五、作业布置: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再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黑与白,粗与细,高与矮,胖与瘦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2、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读说说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家里,爸爸妈妈和你经常做的事有哪些?
(2)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书上的句子,学生读一读。
小组互相读。
2、看图说句子。
(1)出示三副孩子活动的图画。
(2)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
( )踢( )。
( )洗( )。
( )读( )。
(3)同桌讨论后,指名说。
(二)、我会认
1、出示“姓氏花”。
进行有趣的识字练习,请大家把自己认识的姓说给同学听,看谁得多。
2、学生交流。
(1)教师巡视。
(2)学生小组讨论,不断扩展识字面。
3、做练习。
(1)明确要求:看到认识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涂好后,读给大家听一听。
(3)如果同桌又教给你新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激励:看看谁的花开得最美。
(1)请同学上台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课本外的姓氏,请学生读一读,涂一涂。
(三)、读读背背
1、示图,你看见了鹅,想说些什么?
(1)指名发言。
(2)这只漂亮的大白鹅被一位小诗人看见了,他像你们一样,高兴地赞美这只大白鹅。
2、出示古诗。
(1)教师范读。
(2)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学生试读。
(4)组织学生评价。
你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体会“鹅”快活、可爱的样子,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3、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四)、练习
1、我能看拼音写笔画,写汉字。
heng shu pie na dian
( ) ( ) ( ) ( ) ( )
2、把意思相反的字连起来。
上 左 出 大
右 下 小 人
3、加一笔,成新字。
大———( ) 木———( ) 二———( )
五、作业布置:把自己认识的姓说给爸爸妈妈听,看谁得多。
六、板书设计:heng shu pie na dian
( ) ( ) ( ) ( ) ( )
七、课后反思: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四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五个生字。
能力目标:能速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1.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学习人物独立生活的意识。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1.速读课文抓住大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阅读中能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多媒体课件、课堂同步练习半张。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思考:乌塔是谁?课文讲了她的.什么事?请画出写她旅行线路的句子。
3.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一、导入新课,激趣。
1.师故意写错课题“乌塔”。(学生惊呼)表扬学生的专心与质疑精神。
2.这里的乌塔不是指福州的名胜古迹乌山脚下的乌塔,而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
3.课文写了她的什么事?(独自一人游欧洲)。
二、速读训练,抓住大意。
1.过渡:大家一定对这篇课文感兴趣吧!我们来做速读训练,看谁先抓住文章大意。
2.先来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生字词出现]。
3.学生独立速读课文,并完成同步练习:课文是按顺序写的。以时间为提示可以将课文分三段,先写再写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三、深入读文,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
1.过渡:读到现在,我们已经抓住课文的大意了,但课文作者为什么要向我们介绍这件事?编书的老师有为什么要选入这篇课文呢?我们还得深入读文。
2.你对乌塔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乌塔是个怎样的同龄人?你从哪看出来?请一边读课文,一边做记号。[教师师范]。
3.学生默读并做批注。
4.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5.小结:乌塔真是一个独立能力很强的孩子。
6.那么,你对她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小组讨论)。
7.全班汇报。
四、总结。
我想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要启发读者要向乌塔那样勇于锻炼自己,但至于以什么方式锻炼自己,国情不同,个人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五、作业练习:
给乌塔写一封信,与她交流自我锻炼的体会。
乌塔。
生活自理能力强。
热情活泼会与人交流。
做事有计划性。
自我保护意识强。
有责任感。
会学习。
会理财。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具体要求,结合二年级年段特点要做到: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1)准确认读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1.遵循小学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原则。
2.遵循实践研究以信息技术应用和语文资源建设研发并重的原则。
3.遵循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的原则。
4.遵循学生特点和语文学科特点的原则。
5.遵循多种媒体使用的综合性原则。
6.遵循当堂完成教学目标的原则。
结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推荐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学琴的过程,感受孔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学习做事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课前准备:
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样的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2.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中《史记》原文,请课前预习的有能力的学生读一下。
(设计意图:与第一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读古文,增加传统文化的韵味。)
1.师:下面我们家来看看现代文是怎样写孔子学琴的,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绳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设计意图: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位与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4.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设计意图: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7.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1.认读本课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知道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进行独立的写字训练。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七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天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谈谈你的感受。(幽静、繁花似锦、五彩缤纷…)
2、文章抓住了天山什么特点来写的?(“静”美)
3、图片欣赏,了解新疆,了解天山(老师想请一个小导游来为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从图片让我们整体感受一下天山独特的韵味,谁愿意试一试?)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定有同学迫不及待想去了,那我们就出发吧。来到新疆,可正是七月,到处都是戈壁滩,炎暑逼人。那我们就一起骑马上天山避暑吧。
(一)进入天山
进入天山,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景物:雪峰、溪流
特点: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男女分别读雪峰和溪流的句子)
写法: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小结:由上至下,写了天山的雪峰高、大、白的特点和溪流急、清、活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寂静的特点。
(二)再往里走
不要背着迷人的寂静的雪山溪流牵绊了我们的脚步,我们继续前进,再往里走,相信里面还有更加美的景色在等着我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了原始森林什么特点?突出了天山的什么特点?(视觉)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密、绿、)(听觉)马蹄溅起的水声;远处的几声鸟鸣(幽)
小结:以动衬静,写了天山原始森林密、绿、幽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密林的幽静。
(三)再往里走
1、山脚像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就到了春天了。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为什么到了这里就像是春天了?你喜欢这片花海吗?(齐读第四自然段)像….像….像….写出了野花多、高、艳的特点。谁能模仿这个句子写一段话?“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所以作者不禁要赞美“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改成陈述句: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反问句,加强语气,更能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小结:连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野花高、艳、多的特点。
2、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穿过着花的海洋,我们到了这奇丽的千里牧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千里牧场的?突出了它什么特点?(由外至内,辽阔、风平浪静)小结:由外至内,写了这像织锦一样的花海和这无边的牧场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骑着马我们轻轻的走,静静的感受天山的“静”美,静静的徜徉在这美妙的人间天堂,这就是天山之夏。思考这句话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次天山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1、看到了天山的美景
2、学习了写作方法描写顺序(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等)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3、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句。
五、拓展训练
练笔:选择一处你熟悉的地方,试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小习作。推荐:文章节选碧野的《七月的天山》,课后有时间请同学读一读整篇文章。
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进入天山
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
人间天堂
移步换景
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密、绿、幽)
“静”美 再往里走
野花 (高、艳、多)
牧场(辽阔、风平浪静)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八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九
1、 认识“餐、丢”等13个生字。会写“伙、伴”这两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学习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角色朗读。
3、 知道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认字、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一、 激趣导入,提出学习要求。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可喜欢看动画片了。而且,老师还找来了一部动画片呢!可是现在,我遇到困难:我找不到合适的配音演员,给我的这部动画片配音。你们能帮帮我吗?2、 想成为配音员可不容易。首先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流利、有感情。今天,我就要从你们中间挑选出高手来为我的动画片配音。对自己有信心吗?3、 这配音的内容是什么?需要几名配音员?这一切的答案都在我们的课文之中,让我们赶快看看课文吧!
二、 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 先给课文标上序号,然后大声地读一读课文,圈出你不认识的或者你认为比较难读的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 把你圈出来的词语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还有读不准的,请你的同桌帮帮你。(同桌互读)3、 集体交流。出示词词卡片:午餐、丢失、矿泉水、糟糕、粗心、大概、共同、汽车、记得、保管、夹着(指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4、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随机集体正音。
三、 指导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1、 读了课文之后,大家认识了哪些小伙伴啊?(随机板书小伙伴的名字)和他们打声招呼吧!2、 那我们需要挑选几名配音员呢?3、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旁白,它起到了讲述故事的作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选出最出色的旁白。(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4、 接下来,老师要挑选维加和玛莎了。你能找出维加和玛莎对话的段落吗?(第二、三、四自然段)(1) 刚才,我们已经把这几个段落读通顺了。现在,要把他们的对话读出感情来。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玛莎和维加心里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2)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试一试。(3) 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4) 第二自然(以下问题随机提出):a、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练习的?b、当时维加在想些什么呢?(5) 第三自然段:a、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练习的?b、后面有个省略号,说明当时玛莎还有话要说,那么玛莎还想说什么呢?c、是啊,玛莎多担心、多难过、多着急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6) 第四自然段:a、你是用什么访求进行朗读练习的?(抓“糟糕”)b、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c、是啊,这件事情发生得可真不妙。那么,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如此“糟糕”的事情吗?(指名说)d、想想当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四、 分角色读课文第1~4自然段。1、 现在,最关键的时刻来了。我们要评选出最佳玛莎和最佳维加来为老师的动画片配音了。(出示第1~4自然段中的对话)2、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集体评议。3、 最佳珍玛莎和最佳维加诞生了,现在就让你们两位来为动画片配音,其他同学,一起来当一名出色的旁白吧!
五、 指导书写“伙、伴”1、 你发现了什么?(左窄右宽、偏旁相同)2、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十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朗读启发学生形成爱他人、关爱环境。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
(播放课件《神笔马良》)
2.看完动画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用它画什么?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6个词语(缩着身子,遥远,健康,寻食,哭泣,操场)
齐读词语,小老师领读(读错了不要跟着读),指名读。
2.词语会读了,现在,生字的好朋友回家了,只剩他自己了,你还有信心读会吗?播放课件生字(良,缩,遥,寻,食,泣,健,康,操)
看看谁最勇敢?带拼音读,齐读。然后去掉帽子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不想读?后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字良,缩,遥,寻可组词说话的形式来加深理解。)
(预设: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4.同学们真能干,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如果他们回到了诗歌中,你还认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诗歌中的小女孩都用马良的这枝神笔画了些什么?用横线标出,听明白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 品读领悟,合作交流。
文中的小女孩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呢?
指名说,师板书(小树,太阳,小鸟,谷粒,西西,好腿)
为什么要画这些呢?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播放课件:三个问题)
(组内讨论)
1、 学习第一小节
(1)为什么要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呢?指名说。
为什么小树在冬天就不能快活地成长?(寒冷的北风,怕冷)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她很冷?(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她叹息什么?好像在说……
(2)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你冷吗?为什么?如果你没穿棉袄,会有怎样的动作?
(师生同做缩着头,双手抱紧身体,浑身哆嗦,皱着眉头,体会"寒冷的北风”,“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练读这三个词语。即课件上红色的词组)
多么令人心痛的一幕啊!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小树,老师采访采访你们。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你现在最需要什么?(随机提问)
看到小树不再害怕寒冷和冬天,快活地成长,小女孩的心里真(开心),我们的心里真(开心)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快乐的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师范读,练读(注意红色的词语),指名读(读出这个愿望的迫切性)。
2、学习第二小节
引导读课文,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会想什么?体会小鸟的心情读。
引导读红色词语“苦苦等待,饿的哭泣”,她在等待什么?
你怎样理解“遥远”?你能用遥远说一句话吗?鸟妈妈可能都飞到哪些地方?
是呀,那么遥远!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什么?
当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上好吃的谷粒时,小鸟会怎样?
(2) 怎样才能把这一小节读好?指名说一说。
(3)练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小女孩除了对小树,小鸟的关爱之外,她心里最牵挂的是谁?
(2)西西为什么是不幸的?小朋友如果你的双腿不能活动,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3)可怜的小西西啊!那么多不方便困扰着她,如果西西是你的好朋友,你会对她说什么?(说话训练:我想对西西说:……)
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让西西和我们一起 。“引导体会读”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2.师生配合读,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双腿,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身体,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是呀!西西会和我们一起尽情的奔跑,尽情的嬉戏,她是不幸的,可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个这么善良的小女孩关心着她,同学们,小女孩的三个愿望我们学完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好吗?(生齐读前三小节)
2、 学习第四小节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从哪里看出来?是呀!小女孩美好的愿望还有很多很多!
四 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学习条件都有限,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播放课件:贫苦图片)
找几个写的不错的孩子,放音乐一个一个读。
同学们和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可是,我们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所以这只是假如.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假如都变成具体的行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化为具体的行动。(把板书用心形包起来)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十一
小时候,我们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听到过奇妙的回声。那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探索科学的兴趣,就在这神奇的发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现在,我们捧读课本,与学生一起诵读,体验小青蛙的快乐、奇怪,体会青蛙妈妈的亲切、智慧。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1、巩固练习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倒、圆、游、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动画片中的小白兔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回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大家都想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31课《回声》。
二、引生入境、复习生字: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复习学过的六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突破重难点:
(一)进入情境,体会景美。
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两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指导书写:圆、倒。强调生字在格中的占位)。
(二)抓住标点,体会心情。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啊!
你是谁?你在哪儿?“。
(启发学生读出小青蛙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2、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3、站着的同学来表演小青蛙,坐着的同学来表演看不见的小青蛙。
是啊!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所以他跑去向妈妈请教,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三)抓住动词,揭示方法。
1、导: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老师找到了一个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跳”你还能找到吗?
老师来读这段话,同学们来做做青蛙妈妈的动作。
3、大家快看,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青蛙妈妈()着小青蛙()到河崖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起一圈圈波纹。波纹()到河崖,又一圈圈地()回来。
小结: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河水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说话和写话时,也可以用上连续的动词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四)抓住因果关系,突破难点。
1、导:水的波纹和桥洞里的回声有什么关系呢?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听青蛙妈妈的讲解)。
3、小青蛙听完妈妈的话高兴吗?是啊,他高兴得一蹦老高。谁来读读他的话?
4、同桌之间互相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小结:明白了为什么,得到了知识,让小青蛙感到无比的快乐,接下来他又去做什么了呢?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桥洞底下又响起了欢快的叫声)就让我们再次齐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体会小青蛙那快乐的心情吧!
四、生字迁移、巩固识字:
老师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小儿歌,里边藏着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认的字。看谁能正确地读出来。
(小青蛙“呱呱”叫,听到回声好奇怪。妈妈带它跳上崖,扔下石子做实验。波纹圈圈去扩散,碰到崖边又返回。小青蛙,开心哩,蛙声回声连成片。)。
五、举一反三、指导写字:
这课还有两个字我们没有写,一个是游,一个是围。游字的结构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倒”)围字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圆”)写这两个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书写练习。
六、拓展阅读、启发思考:
你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讲讲当时的情景。相信同学们都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声中还有许多奥秘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山会说话吗》相信你会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回声的知识。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十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体会作者借助野草的力量表达积极的抗日主张。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采用读――划――悟――说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深层次的阅读。
一、激情导入。
学生带着植物种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又明确了作者的观点:一粒种子显示出来的力简直可以超越一切。
二、引导自学。
1、自学指导。
(1)分析事例,理解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
(3)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4)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2、展开自学。
三、交流精讲。
1、问题: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种子的力非常大的?引导学生抓住“可以分开人的头盖骨”和“在石块瓦砾中顽强的生存的小草”这两个事例,体会种子那超越一切的力。
2、引导学生细读悟理,通过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的方式,引导他们抓住段落里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体会顽强的生命力,并借助小草的生长过程理解“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的表层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
4、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品读悟情,
问题:“作者笔下的小草只是自然界那普通的野草吗?”让学生对照写作背景自己品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生命的内涵,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情诵读。
5、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通过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这一问题,总结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写作方法――隐喻,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使用,以提高自己文章的内涵。
四、精练点评。
【通过完成一定量的梯度练习题目以达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野草给自己的启示,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具有野草精神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汲取力量。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十三
1、了解松鼠的讨人喜欢的特点。
2、体会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
3、激发学生关心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体会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会抓住特征生动形象地描写小动物。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动物世界吗?见过小松鼠没有?能把你了解的松鼠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
今天我们将随着法国的博物学家布丰一起走进他的《松鼠》,具体全面地了解松鼠这种动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个别读。
2、其他学生纠正字词音,同时体验你对松鼠的初步感受?用“我————松鼠的句式。”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那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特征呢?
2、哪些语句体现了松鼠的漂亮。(齐读)哪位同学能摸拟松鼠的语气向大家介绍它漂亮的外貌,老师给出以下词语提示: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体态、吃相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美丽、坐着用前爪送。
3、漂亮的松鼠真讨人喜欢,那么作者又如何体现它驯良的习性呢?(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活动时间:夜晚(不扰人类)。
主要食物:杏仁、榛子(不伤害人畜)。
4、除此这外,松鼠还有哪些讨人喜欢的地方?文中是如何说明小松鼠乖巧的?
(1)过水方法用尾巴当帆和舵。
(2)警觉性强跑躲逃。
(3)跑跳敏捷善于爬树。
(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2、学生看书、思考、交流。
4、学生思考、交流。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十四
1、认识12个字,会写7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7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二、巩固与检测。
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掰”“抱”“扔”“摘”“扛”“捧”;。
学生表演这六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三、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十五
1.指导学生认识 11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引导学生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
1.课件播放松鼠影片,再现课文内容。
2.看了录像,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3.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也非常喜欢松鼠,在他的笔下,松鼠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看一看。(出示课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读音。注意读准“玲珑、苔藓、勉强、圆锥”等词语。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布封笔下的松鼠给你什么印象?
1.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大家先读一读,勾一勾。(学生阅读勾画,教师相机提出建议。)
2.依据要求,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可以就你最感兴趣的某一部分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一个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品读有关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自学探究,再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就不同意见进行磋商,并听取同学的独特见解。师生评议。
1.阅读文章,抓住要点。
引导学生从总体入手,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的要点,知道文章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课文各段第一句点名了说明对象,即文章是从松鼠“外形漂亮”“行为乖巧”“性格驯良”三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2.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本课的教学重点。
(1)设计下列句式引导学生归纳。
……
(2)设计下列表格,引导学生比较。
不同之处
《松鼠》的举例
《鲸》的举例
3.再次阅读,总体感受,深入体会。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从总体上深入领会文章,鼓励学生以赏析的态度来深入理解文章,深化对“松鼠”的认识。
在布封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位著名的博物学家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 40年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可以阅读《自然史》。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十六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主次对话,理解寓意。
多媒体课件
青蛙和小鸟争吵了起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们该怎样向青蛙和小鸟讲道理呢?这节课,继续读懂课文吧。
一、复习巩固。
1、出示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谈谈读懂的内容。
生甲:井底的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
生乙:小鸟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青蛙说天不过井口大。
生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
2、谈谈不懂的内容
(1)、“井沿”、“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a、井沿:井的边沿。b、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c、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2)、讨论:到底谁错了?
生:因为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了解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整天坐在井里,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3、朗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读中体验:
a、用纸卷成筒看天空,了解青蛙的感受。
b、把头探出窗外看天空,了解小鸟的感受。
三、师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四、拓展练习。
续编青蛙跳处井口的故事。
小学一上语文教案篇十七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2.学生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
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教师随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
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
小组合作识字:如、以。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4.“提醒专家”提示大家注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同学间互相提醒,达到互助学习。
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兴趣。)
4.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
6.可是如果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
7.学生自由读、同桌配合读、师生评价读。
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
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拔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未来的松树林美景。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茂盛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未来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准备表演。
2.表演课本剧。(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学生个性化,也避免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讲解。)
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学生自主识字,鼓励个性化识记方法。)
2.给生字找朋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励个性化识字和创新。)
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
2.范写“以”、“主”、“总”。
3.学生评老师,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范写的字。
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选“写字王”。
(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