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花教案(热门17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而编制的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计划。教案应该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典型教案的分析和评价,供大家学习借鉴。
宇宙花教案篇一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记录片的解说词,它节 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宇宙》被 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观众达5亿。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宇宙的边疆》教案吧!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1.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5.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宇宙花教案篇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
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怀疑富于想象(板书)。
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
我们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怀疑和想象,看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确实需要这两种精神,难怪有人称卡尔萨根被为“怀疑论的马丁路德金”并且怀疑和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5、问题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色?
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同时运用准确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
6、问题五: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更为美好的家园。
未来(板书)。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抒情和议论的语言,并和解说词的特点联系起来,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会更贴近关注的心理,引起共鸣。
7、总结文章写作的重要特色,领悟本文写作的深远意义。
布置作业: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
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
地球的未来。
宇宙花教案篇三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合作探究式教学
第二课时
多媒体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
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怀疑 富于想象 (板书)
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
我们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怀疑和想象,看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确实需要这两种精神,难怪有人称卡尔萨根被为“怀疑论的马丁路德金”并且怀疑和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5、问题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色?
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同时运用准确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
6、问题五: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更为美好的家园。
未来 (板书)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抒情和议论的语言,并和解说词的特点联系起来,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会更贴近关注的心理,引起共鸣。
7、总结文章写作的重要特色,领悟本文写作的深远意义。
布置作业: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
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
地球的未来
宇宙花教案篇四
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何而来又向哪里去斯蒂芬・霍金教授写的《时间简史》给了我们这样的回答:
我们现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一个点,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在这一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从此开始,物质开始形成。
最初,宇宙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宇宙中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应,逐渐形成星系。
空间继续扩大、膨胀,直到今天,宇宙仍然在膨胀之中。
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
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
宇宙继续膨胀,将来也会膨胀,也许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开始收缩,可能会收缩成一个点,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到那时,时间结束。到底会不会这样,现在还说不定。
大爆炸之前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永远也无法知道。?这就是大爆炸宇宙的基本理论。
《时间简史》出版于1988年,《宇宙的未来》是斯蒂芬・霍金1991年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本文重点是谈作者对宇宙的未来作出的科学预言,阅读时要准确地筛选出这些预言的观点和支撑这些观点的材料。同时,还应该体会这篇讲演在语言上的幽默特点。
[资料显示屏]。
《时间简史》出版(1988年)后,剑桥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不断有世界各地的报刊的记者要求访问霍金,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电视台工作人员不时地占用大楼,他们要为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拍一部有关他生活的记录片。在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语言反复讲述同一故事:霍金如何凭着自己的勇敢克服了身体的残疾成为科学的巨人和新闻媒介的英雄。一批又一批的新闻记者访问了霍金在西尔弗大街那凌乱的办公室,并和这位公众新近的英雄度过激动人心的时刻。
――《斯蒂芬・霍金的科学生涯》(英)。
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空间;“宙”是“古往今来”的意思,表示时间。宇宙的历史,就是空间在时间上发展的过程,斯蒂芬・霍金以时间为序,研究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诞生、发展,以及它将来可能的状况,因此,他把自己的书称作《时间简史》,实际上就是《宇宙简史》。
――《少年版世界名人传记・霍金传》。
斯蒂芬・霍金的工作是令人惊叹的,可是有着如此伟大发现的人,却是一个身患肌萎缩症的病人,除了思想,他几乎全身不能动弹,不能说话,头向前垂落。正因为这点,他更加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和尊敬。在他开始患病时,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于是抓紧时间,全心投入,谁也没想到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果累累。他的成功,当然离不开他的天才,但那种不向厄运低头的精神,是没有人不敬佩的。由此可见,人的精神力量是难以想象的,一个人要有精神,一个民族也要依靠精神,精神的力量往往可以超越世上难以逾越的障碍。
――洪伟。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一、导语设计。
1.可以从普通人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关注导入,引出科学家对无限广阔的宇宙的关注,从而引出霍金的《宇宙的未来》。(这样导入意在强调科学家的责任感)。
2?可以从阅读科技论文和科技说明文的目的(了解观点,获取知识)导入,直截了当地切入本文的基本观点。(这样导入意在突出科技论文的阅读方法)。
以上两种导入都要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体部分,不必分析全文结构。
二、过程设计。
1过程: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拨、归纳。
2?方法:学生――自由讨论式,教师――点拨引导式。
3归纳:霍金对宇宙未来的`预言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
(1)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它就会永远膨胀。如果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值,宇宙就会坍缩,时间本身就会终结。
(2)在螺旋星系和星系团中应该存在有某种看不见的暗物质,它的引力吸引足以把高速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不至于使这些星系或星系团飞散开去。
(3)如果宇宙继续膨胀下去,五十亿年后,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变成一颗白矮星。在大约一百亿年后,具有太阳质量的恒星将变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具有更大质量的恒星会变成黑洞。
(4)黑洞中粒子的速度有可能超过光速逃出黑洞,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巨大的黑洞也可以“蒸发”掉。
(5)在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应该存在有足够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能使密度达到临界值,从而可能会使宇宙最终坍缩。但这个时间肯定在一百五十亿年之后。
4?体会这篇演讲词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作为一篇关于宇宙未来的演讲词,本文的大量篇幅是较为严肃的科学话题,运用了好多专业术语,容易使人感到沉闷。但是霍金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运用了许多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这样一篇旨在说明科学道理的学术演讲,让人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真听下去。这样的语言是很多的,例如:“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测出来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即便宇宙将要坍缩,我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它至少在一百亿年内不会停止膨胀。我预料那时自己不会留在世上被证明是错的。”“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设计b。
一、导语设计。
同设计a。
二、过程设计。
1初读课文,找出一些关键词语,把握文章大意。
从标题和开头都可以看出文章要谈的是对宇宙未来的预测,初读文章就应该找出与这一预测有剐的关键词语,最重要的应该有两个:“膨胀”与“坍缩”,然后进一步找到与这两个词相剐联的其他关键词:“平均密度”和“暗物质”,即可基本把握文章大意。
2⒈细读课文,弄清这些关键词语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观点是:宇宙的膨胀和坍缩与宇宙的平均密度有关,如果平均密度小于某个临界值,唆就会永远膨胀。如果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值,宇宙就会坍缩,时间本身就会终结。事实上,现在的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但宇宙的未来是膨胀还是坍缩,仍尚难定论。
3?抓住生动的比喻,理解作者的观点。
在阐明科学道理的时候,作者用了一些人们熟知的事例,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观点。如:“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宇宙花教案篇五
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
一课时
1、导入
大家来看这个题目《宇宙的边疆》,很明显,文章的对象是宇宙,那么老师请问一下大家,宇宙有没有边疆?带着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从文中让我们来找出答案。
2、整体感知
1) 作者介绍: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而本文正是作者对《宇宙》的解说词。
那什么是解说词呢?
2)速读全文,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思考文章的说明顺序
星系 星系(7-9) 离地球80亿光年
本星系群(10) 离地球200亿万光年
银河系(11) 离地球4万光年
3)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
1、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2、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符合宇宙演化规律。
3、其次大家都知道,这是电视解说词,解说随着摄影镜头缓缓推进,解说与画面同步协调,表述清晰。跳出宇宙之外,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4)那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议论与抒情的句子 ……通过这些句子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对宇宙的认识: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作者对人类的认识: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议论与抒情句子的作用:
1.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宇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意义的认识。
2.可以更好的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
5)通过通篇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解说词三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的对象、 清晰的顺序、优美的语言
6)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咱上课之前提出的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疆?
有,是暂时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
没有,是扩张的;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4布置作业;最后,老师布置一个作业来结束今天的课程,学习《宇宙的边疆》这篇解说词,大家来为我们的校园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写一篇解说词,同时注意解说词的特点。
宇宙花教案篇六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记录片的解说词,它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宇宙》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观众达5亿。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宇宙的边疆》教案吧!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1.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5.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宇宙花教案篇七
2、鉴赏文本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议论抒情的句子
一课时
】对话式、合作探究式教学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黑洞吗?
你知道我们地球会和其它星体发生碰撞吗?
你知道宇宙会逐渐膨胀并最终走向毁灭吗?
1、宇宙在萨根笔下是什么样的?通过阅读1—6段找出描述宇宙特征的词语(辽阔无垠,神秘非常)
2、先请同学就现有的知识描述宇宙的结构
由此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本质特征属概念
让学生结合解说词的特点赏析文中有文学性的句子或段落
学生可能会有的认识: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探索,学会思考最后齐读课文上第二个题记“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宇宙花教案篇八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高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5.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五、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宇宙花教案篇九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合作探究式教学。
第二课时。
多媒体。
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
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怀疑富于想象(板书)。
(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的切入点,抓住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
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
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
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5.问题四:分析某段落在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点?
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同时运用准确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
6.问题五: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更为美好的家园。
未来(板书)。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抒情和议论的语言,并和解说词的特点联系起来,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会更贴近关注的心理,引起共鸣。
7.总结写作的重要特点,领悟本文写作的深远意义。
8.布置作业:
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来”
宇宙花教案篇十
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背诵文章开头的两句名言,并根据你对科学研究的感悟与理解,拟写一则名言。
2、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1)、标识出文章的段落,与每段的中心句。
(2)、根据每段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列出本文的提纳。
3、阅读体验的交流,明确“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的内容。
4、收集有关宇宙讨论与作者的相关信息。
5、为本文拟写一则导语。
1、体会解说词的文章特征,进一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2、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体会解说词的文章特征,进一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1、文题猜想。
结合第一课时学习的体会,同学们再认真分析题目,思考一下,你从《宇宙的边疆》这个题目当中读出了什么?(简介有关宇宙的一些讨论与作者相关内容)。
2、文体回顾。
本文是一篇电视解说词,联系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归纳一下,电视解说词应该具备那些特征?(提示:语言、表达方式、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
3、学以致用。
根据归纳出来的电视解说词的特征,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特征的语句,熟读并进行分析。
4、请根据你对宇宙的理解与感悟给“宇宙”下一个定义。
宇宙花教案篇十一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宇宙航行》,关于这节课我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教材简介,课程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小结,其中教学过程又包括下面五个部分:复习旧课,新课引入,新课教学,巩固复习,布置作业,下面我将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解说。
《宇宙航行》是人民教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模块第7章第5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以学生已掌握的曲线运动一章中的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等知识以及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重点讲述了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原因和人造卫星的速度问题。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为学生以后深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奠定了基础,而且本节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气象卫星与天气预报,卫星定位系统与自动导航汽车等,更值得大家瞩目的是:我国在20××年,20××年相继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圆了国人盼望已久的飞天之梦,为以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科研价值。
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分析之后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世界航天发展史和中国航天发展史;
2)理解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并能够准确阐述其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原因;
3)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并能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4)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航天员与记者”模拟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合理表达能力;
2)学生在人造卫星发射原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世界航天发展史和中国航天发展史”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激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在解决第一宇宙速度,以及相关课后习题时均以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为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人造卫星环绕速度的求解。那么,本节课的难点又在哪里呢?对于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高科技产品,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心里障碍,而且高一学生思维不够敏捷,很难做到大跨度的思维跳跃,因此对人造卫星发射原理的理解便成了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成为本节课的难点问题。针对该难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理论探究的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经过一系列有序合理的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努力,最终踢飞绊脚石,解决难点问题,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一)复习旧课,构建知识平台
此过程可采用学生板书的形式,检查他们对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复习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新课引入
1新课引入,创设情境
新课引入,创设情境旨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过程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运用计算机的视频播放功能向学生展示“世界航天发展史和中国航天发展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谓一举多得。
2情境模拟,课题构建
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进行“宇航员与小记者”的情境模拟活动,请一位同学扮演宇航员,请其他同学模仿小记者,每一位小记者都有机会向宇航员提出一个自己最想知道的关于宇宙航天的问题。老师将问题在黑板上一一列出,然后找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其他问题请同学课后上网查资料自己解决,并制作宇宙航行小资料卡,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合作。
然后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比较,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对学生所提问题的答疑过程,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模拟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三)新课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构建的目的。第一小节教学设计便遵循了该理论。
1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
首先:教师运用课件动画展示平抛运动,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总结结论,师生小结,得出正确结论,并在课件上出示。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对得到的结论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可能很难由一个平面跳跃到地球这个大曲面,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并适时设疑:若将从地球这个大曲面上抛出一物体当速度逐渐增大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让学生思考猜测,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派代表发表见解。教师评价总结,课件展示牛顿设想,并用动画动态演示人造卫星发射原理。
与此同时:请学生考虑,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学生讨论,教师给予解释引导,最后课件出示答案,请同学写出相关公式,课件出示正确公式,同桌之间互相纠正。
第一小节学习完后第二、三小节便很简单了。
2环绕速度
课件出示探究内容和已知条件:
已知地球和人造卫星质量分别为m 和m,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求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v 。
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解决该问题,大多数同学在第一小节知识基础上已经能够解决该问题,但为使全体同学都达标教师还应对本题进行讲解。分四步:读题、分析、解题、小结。读题是为了让学生弄清题意;分析可采用互动式请学生回答解题依据,相关公式;解题借助课件显示解题过程,计算速度公式,加深学生理解;小结教师对题目做总结,强调解题方法,步骤。
3宇宙速度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但要做到知识传承,还应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等目的。宇宙速度的学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1)第一宇宙速度求解:
根据第一宇宙速度含义和已学知识学生自己求解数值,教师的任务是说明其意义:最小的发射速度,最大的环绕速度,并加以解释。
(2)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出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含义,且明确它们的数值。
(3)最后教师运用课件动态展示人造卫星处于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下的运行情况及运行轨道,变抽象概念为实际模型,加深学生的理解。
到此新课教学便结束了,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复习学过的知识。
(四)复习巩固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五)布置作业
课外探究作业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有利而无害。
教师课堂结束语,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有始有终,完美的结束课堂教学活动。
以上是本节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广泛利用各种声音,视频,动画等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情感,而且还运用情景模拟活动,使学生顺其自然的进入角色,融入学习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探索研究,体验与科学家牛顿原始研究人造卫星发射原理相似的“再发现”过程,引起情感共鸣,积极主动学习。学生在协作,会话交流过程中逐个解决需要学习的问题,最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结束课程。
宇宙花教案篇十二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宇宙花教案篇十三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宇宙花教案篇十四
子问题1:在认真阅读全文基础上,完成下面问题。
(1)宇宙有边疆吗?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理由。
(2)本文是怎样的说明顺序来布局谋篇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
子问题2:本文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有什么特点?
子问题4: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子问题5: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子问题6: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子问题7:本文在写作方法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在本文找出有关句子,简要分析。
子问题8:如何写解说词呢,写解说词又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宇宙花教案篇十五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宇宙花教案篇十六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第二课时。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5、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五、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宇宙花教案篇十七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记录片的解说词,它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宇宙》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观众达5亿。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宇宙的边疆》教案吧!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方法: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第二课时。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5.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五、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