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车教案范文(14篇)
一个好的教案应该包括课前预习、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评价等内容。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具的合理运用。https://example.com/教案6
金属车教案篇一
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次级研究主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为什么使用该种金属的问题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金属的性质部分是本课最重要的活动内容,要求学生逐一进行操作和观察,以揭示金属的共同性质。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动脑再动手,知而后行,才是科学的研究。学习科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中,所以在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启发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二)、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4、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三、拓展应用: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金属车教案篇二
知识储备分析:对于酸和碱,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这两类物质,对它们已经有了零散初步的认识。关于酸,学生已有的认识:家庭调味品食醋中的醋酸;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在学习“能源开发和利用”时,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镁锌铁等金属反应的异同等。关于碱,学生已有的认识有:在学习“分子在不断运动”时,知道了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原理;在学习“溶解的吸热放热现象”时,学生认识了氢氧化钠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在学习“溶解度”时,知道了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等。上述这些有关酸和碱的零散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该阶段的学生把化学实验当作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强烈的的好奇心,但多数学生只对化学实验现象感兴趣,对过程、结论缺乏认真思考,甚至对分析问题厌烦;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合作意识、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对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设计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待于培养。
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酸和碱的知识,内容零散、细碎,学生学习起来会出现一定困难。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纳入合理有效的系统中,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些零散知识,将成为解决上述困难的关键,它将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建议】。
1、本课学习必须突破紧抓知识点教学的局限性,重视思维能力、科学探究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教学魅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使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2、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指示剂反应。
3、能自制指示剂,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史实的了解,培养学生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通过模拟波义耳的实验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难点:自制酸碱指示剂;对现象的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演示法等。
【教学环境】。
1、软硬件环境:多媒体电脑室、平板电脑、液晶投影仪、forclass软件系统等。
2、教学资源:课件、自制微课视频、其它参考素材资源。
【教学用品】。
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滴管、点滴板、鸡蛋壳、指示剂、吸管、橡胶塞、烧杯、研钵、纱布、各种植物花瓣、碳酸饮料、苏打饼干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找找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均可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
2、寻找生活中的过滤器。
3、每组在学校周围找一种植物花瓣。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知识引入。
【提问】找找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点评】酸、碱就在我们身边。(提示: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
【展示与交流】生:苹果———苹果酸葡萄———酒石酸柠檬——柠檬酸食醋———醋酸可乐——碳酸等。皮蛋——氢氧化钙小苏打———碳酸氢钠苏打————碳酸钠炉具清洁剂—氢氧化钠石灰水——氢氧化钙等。生活中的酸碱。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入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知识建构。
【提问】鉴别醋和石灰水?最简单方法?(实验室不能品尝)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并选用其中一种方案,利用桌上提供物品,进行鉴别。(提示:学会利用性质鉴别物质)。
【教师巡察】指导学生实验,并拍摄上传实验照片。
【提问】可以用酚酞和石蕊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吗?
【评价学生实验】有无错误操作?
【提问】酚酞、石蕊变色规律。
【点拨】。
【提问】请用表格归纳指示剂变色规律。
【思考并回答】【初探究】最简单方法鉴别醋和石灰水?生:尝或闻其他方法并检验?生:小组展示汇报。
2、【再探究】用酚酞和石蕊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演示实验并解说。
3、【归纳总结】生:板书酸碱指示剂体验从生活中酸碱到实验室酸碱的鉴别,从个别现象到普遍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感知酸碱的不同,通过酸碱使酚酞和石蕊变色引发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作出自己的推断。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和实验探究的素养。
(三)知识拓展。
2、【提问】牵牛花的变色对你有何启发?(肯定学生与波义耳想法相同,有科学家潜质。)。
3、【提问并点评】观看指示剂的发现过程,思考对你有何启发。
4、【提问并点评】微课学习自制指示剂,思考自制指示剂要解决哪些问题。
1、生:校园里的两盆牵牛花颜色不同可能与土壤酸碱性有关。
2、生:可以从花中提取色素,制作指示剂。
3、生:科学发现的偶然、必然和曲折;有探究和创新的精神等。
4、生:找原料;如何取汁液;如何分离汁液(介绍生活中的过滤器);实验检验等。
5、生:自制指示剂并检验效果。生:色差越大,指示效果越好。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和制作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课程理念,由石蕊指示剂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科学认识的曲折性。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自制指示剂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
(四)知识归纳【提问并点评】你的收获?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分享收获】生:知识层面和科学素养方面。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准确,系统,提高科学素养。
(五)知识反馈【分析与点拨】重点讲第4题,并进行拓展,题目如下:
a.酚酞稀盐酸b.石蕊溶液蒸馏水。
c.酚酞石灰水d.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题中出现红色图像,能否用紫色石蕊和酸性溶液的组合?如果去掉指示剂三个字,你应该选什么组合?【练习】生:用平板完成相关练习并先小组内解答。生:讲评个别题。生:可以或不可以,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根据题目的变化进行解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会解题技巧。培养学生根据题目的变换进行解题的能力,并形成改编设计题目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题目创新意识。
生:完成家庭实验与题目改编与创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查阅资料,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意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金属车教案篇三
1.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因它是唯一能与碱反应的金属,具有代表性,易成高考的热点,主要涉及除杂问题。
2.铝箔的燃烧: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氧化铝的熔点(2050℃)远远高于铝(660℃)的熔点。
3.铝、铁钝化: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化学反应)不是不反应,因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但在加热条件下,则能继续反应、溶解。
4.铝热反应:实验现象: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的熔化物落下来。引燃剂:镁条、氯酸钾;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5.离子共存:加入铝能产生氢气的溶液,说明此溶液含有大量的h+或oh-,酸溶液中不能含有no3-、alo2-,溶液中一旦有了no3-,溶液就成了hno3,它与铝将不再产生氢气;碱溶液中不能含有al3+、nh4+,但可含有alo2-。
(二)、氧化铝。
1.熔点高:作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验仪器等。
2.两性氧化物: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氧化物,特别与碱的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工业制备铝:2al2o3(熔融)4al+3o2↑。
(三)、氢氧化铝。
1.制备原理:命题角度为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强调用氨水,而不能用强碱。
2.两性氢氧化物: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氢氧化物,特别与碱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治疗胃酸过多:因其碱性不强,不会对胃壁产生强剌激作用,但可与胃酸(盐酸)反应,不能用强碱如naoh。
4.明矾净水原理:因溶液中的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它可以和悬浮水中的泥沙形成不溶物沉降下来,故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点评:铝及其化合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铝与碱的反应、al2o3、al(oh)3分别是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利用铝能与碱反应而其他金属不能,经常出现在实验题中,有关al、al3+、alo2-的离子共存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
金属车教案篇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得知我的说课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我便开始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掌握金属的`一些性质。初中化学中介绍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本册书是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三章,第一章是化学的实验方法,第二章是离子反应和从微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第三章是在学生初步感受金属性质、了解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再进一步的学习。本节课又是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以后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这一章在化学的知识系统中具有承接旧知识系统,引导新知识系统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和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会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研究我了解到,本节课学生的难点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我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将实验放在学生眼前,带给学生真真切切的反应现象,让学生亲身观察、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我相信,这样的方式可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前我必须将我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准备充分。
本节课一开始,我会给学生一些金属与水的图片,比如金戒指掉在了杯子里,妈妈洗碗时银镯子接触到水等等与水不反应的金属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金属与水不发生反应的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质疑。金属与水会发生反应与实际生活经验不相符,所以学生更有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所以这节课我将从这两方面导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出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分析总结出钠与水反应的5个现象:
a、看到钠飘在水面上。
b、钠在水面上游动。
c、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
d、发出了嘶嘶的声音。
e、溶液变为红色。
从而总结出5个特性:
1密度比水小;
2有气体产生;
3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4反应比较剧烈;
5反应中有碱性物质生成。
分析这五个特性的同时一定要将其逐个板书出来,板书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化学现象分析清楚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化学反应的研究,也就是化学方程式的分析。我以“现象中的气体是什么?”为切入口,从上一环节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研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出钠作为还原剂,水作为氧化剂,然后放手叫学生自己尝试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研究新课标时知道,现在的教育不在于老师教,而在于学生的学,所以这个环节我准备教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讨论研究。我负责引导得出最后的化学方程式。
在本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目的是巩固氢气的验证方法和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更深入认识,掌握离子反方程式。第四部分设计一个钠燃烧不能用水扑灭的实际问题来总结钠的性质。通过教材研究,为了使学生有及时的巩固。我将课后练习的第1小题作为巩固练习题。这道题可以通过练习书写钠与氧气反应和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理解钠的一般性质。
金属车教案篇五
能说出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会书写al2o3和al(oh)3分别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来判断两性化合物并验证其性质,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提高综合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铝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
【难点】。
al(oh)3的制备;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氧化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融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教师引导】其实铝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由于氧化铝的保护作用,那氧化铝除了上述性质之外还具有什么性质?铝的重要化合物除了氧化铝之外还有氢氧化铝,那氢氧化铝又具有怎么的性质?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铝。
(1)氧化铝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氧化铝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熔点高,很坚固。
【教师提问】铝表面的这层氧化膜如何去除?
【学生回答】根据前面学习的铝单质的性质,推测出氧化铝可能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所以用酸或者碱均可以去除这层氧化膜。
【教师活动】提供实验器材(仪器、药品有:试管、胶头滴管、钥匙、hcl溶液、naoh溶液、氧化铝粉末),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根据现象汇报。现象:氧化铝既可以溶于酸,又可以溶于碱。
【教师提问】请根据铝分别与hcl、naoh反应的方程式,写出氧化铝分别与hcl、naoh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al2o3+2oh...
金属车教案篇六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设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我们最常见的金属又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交流]。
[小结]金属的种类有很多,而我们最常见的金属是铁、铝和铜。
[讲解]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与学生一起欣赏第2页的两幅图〕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来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进行探究。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3.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传热。
5。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考,讨论。
实验1的结论: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
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
1.常温下汞(即水银)为液态。
2.砂纸打磨后的金属光泽与打磨前不一样,说明这些金属表面可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反应而使光泽发生了变化。
[设问]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回答]可做装饰品。如金、银首饰,金属纽扣等。
[教师补充]春节写对联时所用的“银粉”和涂暖气、水管等管道时常用的涂料——“银漆”,实际上就是铝粉,铝粉的银白色光泽可起到装饰作用。(金屑粉末多数呈黑色,如铁粉、银粉均为黑色)。
[反问]写对联或做装饰品时所用的“金粉”是不是真正的金粉?为什么?
[回答]肯定不是!因为金子太昂贵了!
[评价]大家能联系实际回答问题,很好!
[实验2和3的结论]金属不同,其密度、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设问]大家想一想,制造飞机和制造机器底座,对所用金属的密度和硬度会有何要求?
[回答]前者密度要小,后者密度要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需要有较高的硬度。
[设问]实验4说明金属有什么样的通性?该性质决定它们可应用在哪些方面?
[回答]导热性。它们可用作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追问]炊具加热时有没有被熔化?说明它们的熔点怎么样?
[回答]没有,说明它们的熔点较高。
[教师补充]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铝、铁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体若摄入铝过量,可能导致大脑迟钝,故餐具最好少用铝,多用铁,因为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
[实验5的结论]金屑具有导电的通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各不相同。
[介绍]一般来讲,导电性好的金属其导热性也好。
思考:电炉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你认为它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答案:导电、导热、熔点高的性质。
[学习情景]展示细铁丝、铜丝、铝箔等。
[设问]金属的这种形变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
[回答]延展性!
[教师]对!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过渡]请大家根据以上探讨结果,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汇报]。
[教师总结并板书]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设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过渡]下面是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见投影ppt)。
[教师]请大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8—1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讨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到前面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宣布自己的不同答案]。
(注意:答案不唯一)。
[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一些]。
1.因铁的硬度大于铅;铅的硬度很小,若菜刀、镰刀用铅制,容易券刃;而锤子用铅制,很易变形。
2.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理由:(1)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2)银的密度大,不易架设。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的熔点,且易导电。若用锡制的话,灯丝导电产生的热量易使灯丝熔断(因锡的熔点低),从而影响灯泡的寿命。
4.水龙头镀铬:(1)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而使其不易变形;(2)不易生锈;(3)镀铬可使水龙头变得美观大方。
镀金更好看,更耐腐蚀,但不经济。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并板书]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转折]我们知道,在一切比赛中,当冠军的感觉都是最好的。那么,哪些金属能获得如此殊荣呢?请大家看资料:
[阅读]阅读课本第4页:金属之最。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
[学生活动]。
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光泽、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可决定金属的一些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即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环境、资源、美观等方面的问题。这也启示我们在看待任何问题时,都不应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要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然后再作决定。
习题1、2。
请大家在课外查阅有关合金的资料,并把你感兴趣的记录下来。
金属车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对金属性质的研究。
2.探究金属具有光泽、易传热、具有延展性的特点。
3.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知道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金属的用途,同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教学重点:探究金属的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金属具有延展性、有光泽、易传热。
教学准备:ppt、生锈铁钉、砂纸、铝丝、铁锤、塑料棒、竹筷、金属勺、热水、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首先请看几幅图片,看了之后告诉老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2、都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生活中的另一种常见材料——金属。(板书)。
二、认识常见金属制品。
2、观察,汇报。
3、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制品有哪些呢?(多媒体)说说为什么用金属来制作它们?
4、汇报。
2、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3、我们可以用砂纸打磨生锈铁钉一端的表面,对比看一看擦过的部分和没擦过部分,还可以摸一摸磨过的一端,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从中你发现金属的性质有哪些?(示范)把你看到的现象用简洁的语言填在表格中。(多媒体出示表格)。
4、做完实验,组织汇报,总结金属性质:有光泽。(板书)。
5、老师还带来了塑料块、竹筷、金属勺子,以及一杯热水。要是把这三个同时放在热水里,过2分钟后摸一摸这些物品的上端,会有什么感觉呢?你人为它们的热度会一样吗?将现象也填在表格中。在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要保持安静,当老师来加热水时及时让道,不能触摸烧杯和热水以免烫伤。
6、分发材料进行实验。然后组织汇报,总结金属性质:易传热。
7、教师出示:铁锤、玻璃棒、木块等。提问:如果老师用锤子敲击他们会有什么现象呢?(玻璃会破碎、木块会破碎………)。
8、分发材料铁锤和铝丝,让学生进行实验,完成记录。
9、组织汇报,总结出金属性质:延展性——在科学上物体(像铝条)在受到外界锤击等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或形成薄片而不破裂的这种性质叫做延展性。。
10、金属的性质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描述,除了刚才我们探究发现的有光泽、导热性、延展性等外,还有哪些性质呢?请看大屏幕。
11、组织交流。
12、我们刚才说了不同的金属性质不同,那么想要制作下面这些物品你会选择那些金属呢?为什么?(锅,易拉罐,项链)。
13、汇报。
14、回答得非常正确,锅用铁做,因为像刚才同学们说的便宜,而且坚硬,铁还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用铝做易拉罐,是因为它轻,易加工,也就是延展性好,价格也很便宜。用金银来做饰品不仅因为其光泽度好,不易生锈(氧化),价格昂贵也是重要的原因。
15、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它的性质和价格是紧密联系的。性质决定应用。合理选择金属可以为我们带来方便。金属还有其他重要的性质,我们会在今后学习中了解到。
五、总结。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关于金属的哪些知识?
2、总结:金属性质有光泽、传热好、有延展性等。
板书设计:
金属。
有光泽。
传热好。
有延展性。
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记录单。
班第 组。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我们的发现)。
实验结论。
(我们认为金属的性质有)。
(一)、用砂纸打磨铁钉的表面,对比看一看擦过的和没擦过的有什么不同?
(三)把铝丝平整地放在地面上,用锤敲打。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记录单。
班第 组。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我们的发现)。
实验结论。
(我们认为金属的性质有)。
(一)、用砂纸打磨铁钉的表面,对比看一看擦过的和没擦过的有什么不同?
(三)把铝丝平整地放在地面上,用锤敲打。你发现了什么?
金属车教案篇八
1、相似性:软可切,银白色(铯略带金色光泽)丽光泽、密度小、熔沸点较低,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2、递变规律:熔点、沸点逐渐降低,密度呈增大趋势
1、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一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为8电子(li除外)。
2、不同点: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3、递变规律:按li、na、k、rb、cs、顺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离子半径)。
4、推论性质递变: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引力的减弱、失去电子的趋势增强,无素的金属性增强,单质的还原性增强。
它们都能跟卤素、氧气、硫等非金属直接化合,在反应中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
2r+2h20=2roh+h2↑反应的`现象各不相同。与水反应不熔化;钠与水反应时熔化;钾与水反应熔化,且使产生的h2燃烧;铷、铯都与水猛烈反应。碱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若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则生成的氢氧化物继续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碱金属均不能在水溶液中置换另外的金属单质。
金属车教案篇九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金属材料》(第2课时)。
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1节《金属材料》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常见的金属材料和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在上个课时,教材安排学生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和区别,也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用途的关系,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的教材安排使整个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全面性。
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这之前,他们在生活中对一些材料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就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良好基础;就初中生的思维而言,他们不像成人思维具有较强的严谨性,所以他们的认识材料时必然会出现“与从不同”的创新的东西,这就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异彩纷呈的精彩元素,这都会成为这一节课里有用的教学资源。
对于“金属材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要求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用正确的科学观点分析有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这几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金属材料。本课时的教学,教师充分利用,让学生在实验中比较、分析合金材料的优良性能,及广泛应用的原因,让学生不仅认识到它们的特点、用途而且了解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材料纷纷问世,极大地开拓了各种材料的应用领域,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影响这一点,在今天特别重要。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合金材料,知道合金材料的优良性能,广泛应用的原因。
2.初步认识金属材料的特点、用途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来探究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物质、条件、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学习金属材料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用途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突出科学探究、树立节约资源和环保的意识,
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入:出示勺子。
师问:老师若想自制一把勺子,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选择钢和铁中的哪种材质更好!生答:....
师问:钢和铁有什么异同点吗?生答:......
相同点:都有铁。钢是铁制成的,钢中有铁的成分。有方法能证明这个观点吗?
(钢和铁都能被磁铁吸引)。
学生上台演示:用磁铁能吸进铁,更能吸引钢。说明,钢中含有铁。
钢和铁又不一样,钢不容易生锈,钢比铁硬。说明,钢中除了铁还有其他物质。
出示ppt:钢,是含碳量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和碳的熔合物。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勺子,还有哪些金属物品?(身边的金属物品)。
学生回答......
一、合金。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金属物品的材质吗?
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形成完整的合金的概念:把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就称为合金。(板书)。
二、探究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
师: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金属物品都是合金,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
首先,请同学们先看一下活动任务单,我们的实验器材与物品有:
铁钉(圆头型)、钢钉、酸溶液,铝合金(铝和锰的合金)、铝片、钥匙,焊锡丝(锡和铅的合金)、锡粒、铁片、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按要求完成以下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将结论填写在任务单中。
1.拿出铁钉和钢钉,先观察它们的颜色,然后把铁钉和钢钉分别放在酸溶液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看哪个更不容易被腐蚀。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2.拿出铝合金和铝片。
用钥匙在铝合金和铝片表面刻画,观察比较它们谁更不容易留下痕迹。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3.取焊锡丝和锡粒放在铁片上进行加热,观察比较它们谁更容易熔化。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请下组汇报实验结果。
投影学生的结果:钢比铁不容易被腐蚀;铝合金比铝更不容易留下痕迹;焊锡比锡更容易融化。
根据以上的实验现象,说明:钢耐腐蚀性强;铝合金硬度大;焊锡的熔点低。(板书)(这个结论,有些学生也能总结出了)。
我们做了三个合金的实验,得到了合金的三种性能。合金的性能还有很多,课堂内不一一举例。
思考与讨论。
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与讨论这两个问题:。
1.现代建筑物的门窗广泛使用铝合金,你能说说为什么不用纯铁或纯铝吗?
金属名称熔点。
锡232℃。
铅327℃。
焊锡(锡铅合金)183℃。
纯铁制品容易生锈,质量大,使用不便;
纯铝制品硬质小,抗压性弱.......
2.我们平时常见的保险丝并不是纯锡或纯铅制造,是锡和铅的合金,请结合右表,说明原因。
这是为了达到更低熔点的目的而加进去的。保险丝必需是易熔化的金属丝,才能在电流大时及时熔断,起到保护作用。
未加入锡保险丝就是假冒伪劣产品。
我们是根据自己所需要的性能来选择材料的。
三、其它一些合金的特性及应用。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生活中的合金物体还有:
用黄铜制造的水龙头,因为黄铜是铜锌合金,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化学腐蚀性强的性能。用不锈钢制造脸盆,护栏,是因为不锈钢具有稳定性强,耐化学腐蚀性强的性能。有些眼镜框架选用钛镍合金来制造,是因为它具有硬度较低,便于成型,具有高弹性恢复力的性能。
看来,合金往往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四、演示合金物体。
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合金物体。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神奇的变化。
演示实验:一个记忆合金物体。
这个合金它有记忆功能,我们把它叫做记忆合金。请阅读书本38页记忆合金的相关资料。
问:记忆合金在哪些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答:记忆合金在航空、军事、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在医疗上的运用,如:牙齿矫形。在航空领域的运用,如:卫星天线。
思考:人造卫星的天线为什么要用记忆合金制造?
在太空中,由于摩擦、高温、外力撞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使其变形。
记忆合金在温度回复正常值时会恢复原来的形状。这样就能更好的继续运转下去。
五、可见的金属污染。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废旧金属物品?
学生答......
据有关报道,我国仅废钢去年就达1.6亿吨。若一辆货车载重3.2吨,这些废钢相当于多少辆货车。
学生计算,得到5千万辆。
问:有何感想?
学生:每年的废旧金属产量太多。
问:你认为对用过的废旧金属应该怎样处理?
学生:回收。
问:你有见过身边金属回收的现象吗?回收有什么好处?
学生答,教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说地很好。
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要养成将垃圾分类的习惯。
铝罐,空调,电子产品中的金属等等,都可以分类回收。例如:铝罐加热熔化后,便可以制成新的用品我们应该让金属循环利用。
我们身边有废旧金属回收厂。垃圾发电厂在处理固体垃圾的同时发电。
我们平阳有了第一个垃圾处理厂,它的功能就是在处理固体垃圾的同时发电。
由此可见,平时的'金属废旧物品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六、无形的金属危害。
类似这些,金属造成的污染是可见的,除此之外,金属造成的危害还可能是无形的。
请看这个事件:日本的疯子事件。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一个小镇里,突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村上先后有10多人发了疯病。
经过调查,发现他们体内的金属锰离子的含量比一般人要高很多。过多的锰离子是哪里来的呢?原来这个小镇人们常常把过用的废旧电池随手扔在水井边的垃圾坑里,久而久之电池中的锰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锰,污染的井水,引起了锰中毒。
问:发生疯病的罪魁祸首是谁?
(若学生回答废旧电池)。
最问:废旧电池扔在井边,就会马上形成这种无形的污染吗?
答:电池中的金属转变成金属离子。
你知道吗?
电池中一般含有锌皮(铁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铜帽,铅、锰,等其他物质。
一节电池就能污染60万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了。一节5号电池会使1立方米的土地失去种植价值。
所以,我们不能乱扔电池。
像这样的类似事件也发生在我们身边,请看视频。
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触?(无形的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后果这么可怕)。
视频中,村民的病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矿产污染了农田,镉中毒)。
我国是如何处理的?
出示十二五规划。并且我国的处理已有成效。
我们已经意识到可见金属污染和无形金属污染的危害,也正在危机中寻找生机。第十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于4月14至16日在天津召开。国际的会议也将于4月份,5月份,6月份分别在美国,香港,日本召开。世界各国对金属循环应用的重视,让我们对绿色金属充满信心。期待有那么一天,我们拥有充足金属资源的同时,拥有花园般美丽且健康的环境。
金属车教案篇十
1.了解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2.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钠的存在形式及用途。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通过介绍钠的用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介绍钠的用途,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通过介绍钠的冶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认识钠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总结。
教法和学法:采用实验贯穿课堂,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总结,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掌握并记住金属钠的性质。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钠、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盛有水的小烧杯、酚酞。教学过程:【导课】介绍生活中钠的化合物的用途,展示一系列含钠的生活图片,引出这节课所学的金属钠。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老师所做的实验,思考【教师活动】问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实验,提问。
金属车教案篇十一
1、使学生知道金属具有光泽、能传热、导电,有延展性等共同性质,建立初步的“金属”概念。
2、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金属具有的共同性质,建立初步的“金属”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师准备:铜丝、铁钉、铝丝、铜勺、铝勺、木棒、筷子、砂纸、粉笔、烧杯、热水、电池、小电珠、导线、铁锤、铁砧等供分组实验用。
生准备:金属小物品3—5件。
教学设想。
通过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之后,学生能够自己归纳出对金属的认识(金属的共性)建立初步的金属概念,并了解人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物品的金属性质的利用。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
1、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哪些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呢?(学生展示金属物品,师板书其名称)我们所带物品有限,平时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用金属制成的物品呢?(学生加以补充师并板书)在桌子上放的这些物品中,哪些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物品分类)。
2、这些金属,它们可能有哪些性质呢?(学生进行猜测,师板书)。
3、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实验,研究金属性质。
1)、认识铜、铁、铝等金属具有金属光泽。
请同学们用眼观察一下这些物体或用砂纸打光它们,观察到什么?
师生交流后,师小结:铜、铁、铝等金属都有光泽,而木棒、筷子等非金属物品却没有光泽。
2)、认识铜等金属都容易传热。
师小结:金属物品慢慢变热,而非金属物品未变热。说明金属都可以传热。
3)、认识铜等金属都可以导电。
把不同物品分别接入简单电路中,看小电珠是否能发光。
小结:铁钉、铝勺等接入电路中能使小电珠发光,而木棒等不能使小电珠发光,这说明金属都可以导电。
4)、认识铜等金属都有延展性。
把不同物品分别放在铁砧上用铁锤捶打,看它们各有什么变化。
师小结:铁钉等金属都被捶扁了,变宽变长了,而木棒、粉笔被捶破了。说明金属都能被捶扁变长。
2、归纳金属共性,给出“金属”概念。
1)、引导学生分步归纳:铜、铁、铝等都有光泽;都可以传热;都可以导电;都能被捶扁、捶长。
2)、引导学生全面归纳:这些金属材料都具有金属光泽,都具有传热、导电、延展的性质。
3)、金属:人们把具有铜、铁、铝的共同特点的物体归为一类,叫做金属。
3、指导学生了解人们对金属各种性质的利用。
人们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你能结合日常生活列举一些实例?
三、巩固应用。
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
四、课后延伸。
课后请你收集一些你认为是金属的东西,检验一下是否具有金属的性质。
板书:
金铜都有金属光泽。
铁都可以传热。
属铝都可以导电。
都可以延展。
金属车教案篇十二
本节课位于粤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六章的第三节。学生是在学过金属的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了解金属的存在形式和常见金属的冶炼。同时也为下节学习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做了铺垫。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几种金属元素及其存在。
2、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
3、学会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的原理。
4、知道生铁和钢是铁的两种合金。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的探讨与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
力。
3、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钢铁、青铜等合金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冶铁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意识和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的原理、装置及注意事项。
处理方法:利用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和练习来达到学习效果。
四、学生分析。
学生已学过金属的性质而且生活中学生接触过大量的金属产品特别是铁制品。但是学生从来没有见过矿石和金属的冶炼。为此本节利用大量的图片和工业炼铁、炼钢的视频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五、教学过程。
由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引入本节内容。然后在黑板上板书本节的学习目标。活动1:根据目标提出第一个问题:自然界中的金属多以什么形式存在呢?主要存在哪里呢?展示几组图片由学生讨论总结金属存在的形式(板书:金属存在的两种形式)。活动2:请同学们观察课本176页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了解前两位)。活动3:提出第二个问题:怎样从矿物中把铁冶炼出来呢?观看课本177页实验视频,由学生观察总结实验现象、结论及注意事项。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工业上是怎样做的呢?活动4:读课本178页了解高炉内的反应,了解生铁和钢。活动5:观看工业炼铁视频。了解工业炼铁的设备及其原料。同时提出问题:焦炭也具有还原性为什么还要把焦炭变成一氧化碳呢?焦炭在炼铁中的作用是什么呢?由学生讨论总结出结论。活动6:观看钢的视频了解炼钢的原理是氧化。最后课堂思考与检测。
六、板书设计。
1、金属在自然界存在形式。
2、实验室炼铁原理:
高温。
3co+fe2o3===2fe+3co2。
高温。
4co+fe3o4===3fe+4co2装置步骤现象。
3、铁的合金生铁和钢。
4、工业炼铁和钢。
金属车教案篇十三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作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与氧气、与水反应、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胜、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过程方法方面: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金属钠是最典型的活泼金属,学好它的性质对其它活泼金属的学习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钠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本节课学习所涉及的一些方法如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是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所以方法教育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突破了传统元素化合物课堂中采用的结构——性质——存在——用途的一条线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及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选用“实验探究法”,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广泛用途引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金属钠的存放提出问题“金属钠为什么要存放在煤油中?”,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再用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归纳出钠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刻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与总结,认识实验的本质,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学会学习。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金属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质,所以在课的开始可让学生列举金属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兴趣盎然、七嘴八舌之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金属从何而来?自然界中的金属以什么形态存在?此时还可通过多媒体打出几张金属矿石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讨论及观看图片学生发现只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存在,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这是与金属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即本节课讨论的重点内容(板书)。这样揭示出课题,自然流畅、水到渠成。2.复习旧知,以旧带新。
(1)金属与盐反应;
(2)金属与酸反应;
(3)金属与氧气反应。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将学生头脑中散乱的金属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金属钠的性质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应用实验探究法来进行教学。
(2)猜想与假设:学生会想到也许金属钠会与氧气或水发生反应。
(3)实验验证:此时就可引导学生来做实验3-1,实验3-2,及实验3-3,在学生实验前我会提醒学生实验中的注意点。
(4)实验现象与结论: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描述、归纳实验现象并总结得出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接下来我将引导他们阅读教材“科学视野”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拓宽知识面。
(5)拓展延伸:在学习了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后,我可以顺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消防员,有人打119告诉你钠着火了,你该如何去灭火。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自己会分析得出钠着火只能用干沙子覆盖进行灭火而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不仅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了一个加深与巩固,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了成功感、喜悦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欲望。
4、实验探究铝的性质。
对钠及其氧化物的学习告一段落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钠、镁、铁等与氧气的反应情况,金属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钠、镁之后,铁之前,大家预测一下铝与氧气反应的情形如何,由此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铝与氧气反应的探究学习。在观察铝箔的燃烧实验时,学生会发现铝箔燃烧不会像镁条燃烧后滴落下来,而是表面像有一层膜兜着。经过探究原因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氧化膜的存在使得性质活泼的铝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铝剧烈燃烧的现象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其设置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开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学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违反常规的结论,在探究中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学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也就越广,取众人所长,考虑的问题就越全面,设计的方案就越完美。对探究的评价我会注意策略,多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对于违反常规的设计也不会立即否定,而是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或重新再试。
5.整理归纳,强化方法。
在课的结尾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钠和铝的重要性质以及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方法,再将钠、铝与氧气的反应以及初中所学过的镁、铁、铜等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总之,实验探究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并积极探求中一步步揭开金属有关性质的面纱。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金属车教案篇十四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和教师给出的合金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材料发展的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