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一变教案范文(15篇)
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可以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和教材的指导。以下是一些编写教案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变一变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时间:7课时。
谁的得分高。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2、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4、在计算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够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玩套圈游戏,看看谁的得分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口述题意。
2、出示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淘气243041。
笑笑234429。
3、小组讨论:谈们谁说的对?
4、独立完成: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1)计算淘气的总分。
24+30+41=95。
先与同桌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可以用竖式计算:
24。
+30。
————。
54。
先把前两个数抄写来,相同数位要对齐再进行计算,得数是53。
在54的下面对齐数位写出41,54与41相加,先算各位,在算十。
位。结果是95、
54。
+41。
————。
95。
也可以把三个数字都抄下来,相同数位对齐,再进行计算。
24。
30。
+41。
————。
95。
2、计算笑笑的总分。
笑笑的三次成绩分别是23、44、29,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计算一下小小最后的总分是多少?
列式:23+44+29=96。
结论:淘气95分,笑笑96分,笑笑的总分比淘气的高,所以笑笑赢了。
三、巩固练习。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4+26+29=37+28+34=16+35+57=。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金牌银牌铜牌。
162212。
281615。
321714。
(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
(2)19获奖牌多少块?
16+22+12=50。
(3)20获奖牌多少块?
28+16+15=59。
(4)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你估计我国运动员将会获得多少金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连续加法,同学们在做题时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变一变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11页情境图,第12―――13页例1、例2。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法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顺序。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教学情境图。
(1)导入。
教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情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2)引导学生看懂情景图。
(3)学生收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每班人数、每班有2名带队教师。)。
2、教学例1。
(1)导入。
(2)引导学生列式,并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加法。
(3)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4)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明确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1)导入。
(2)指名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35+32=。
(3)组织学生尝试计算。
(4)巩固两位数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四、课堂作业。
第12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第13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变一变教案篇三
孙悟空会有72个变化。你一定很羡慕吧!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换八十一!过来看看。如果我有81个变化,我会变成一朵白云。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想飞到非洲那些干燥的土地上来一场甘甜的雨,一场及时雨。我想下次喝甘露,让人们能喝到香甜可口的水,这样就不怕渴了!一只鸟飞了,我要变成一个白云屋,让鸟在里面生活,白云屋的鸟可以喝水,和鸟一起睡觉。小鸟受伤时,用白云轻轻抚摸伤口,这样小鸟就不会受伤了。
如果我能改变八十一,我想成为爱迪生。我想做一个胶囊机器人,可以帮医生做肿瘤手术。肿瘤手术患者只要吃掉胶囊机器人,胶囊内的机器人就会伸出短臂,用铰刀切除患者的'肿瘤,然后用激光修复患者的伤口。我还想发明一种可以复制东西的机器。只要把什么东西放在机器前面,它就会重新出现在机器后面。比如你把一个苹果放在机器前面,另一个苹果就会出现在机器后面。如果我能改变81,我将成为天堂里的一棵大树。松鼠在我的“肚子”里吃好吃的坚果;蛇睡在我的“手上”,发出呼噜声;毛毛虫趴在我头上吃我的头发。老鹰看着我“右手”里地上的猎物,随时准备攻击。快看!我是一棵家园树。如果我改变81,我将成为一线希望。
当即将成功的人绝望的时候,他们会抓住我的希望,让他们成功。要是我能换八十一就好了!
变一变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使用美工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2、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具学具: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现范例: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
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板书:制作要点——分割:直线 组合:直线等距
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
制作要点:分割:直线、曲线……
组合: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
(二)发展阶段
师: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分割: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也可用剪刀剪出)
组合: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把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a、使用工具刀注意安全。
b、要求切割平整、排列组合有新意。
1、将制作好的作品挂在自己的书桌上。
2、可用此法布置班级。
3、制作小书签。
变一变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使用美工刀)。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2、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具学具: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出现范例: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
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板书:制作要点——分割:直线组合:直线等距。
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
制作要点:分割:直线、曲线……。
组合: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
(二)发展阶段。
师: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分割: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也可用剪刀剪出)。
组合: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把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a、使用工具刀注意安全。
b、要求切割平整、排列组合有新意。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四、课后拓展:
1、将制作好的作品挂在自己的书桌上。
2、可用此法布置班级。
3、制作小书签。
变一变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在交流与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看电视机和冰箱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单价、求和、求差)。
二、联想猜测,明确方向。
1、组织猜单价活动。
2、明确探索方向。
三、自主探索,成果展示。
1、独立尝试,先行先试(同时完成两个问题)。
2、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3、展示成果,得出算法。
第一个问题:1000+2000=3000(元)。
(1)数的组成: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2)以小见大: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3)两个加数都先去掉三个零,再相加,然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三个零。
(4)1+2=3,10+20=,100+200=,1000+2000=,1000+500=来分析辩解零个数要相同)。
4、迁移类推,完善算法(例10的变形)——“想加求差”法。
5、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例10及做一做的题目)。
师:真了不起,大家不但帮助小头爸爸正确算钱,又在算钱的过程中,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打开书本,完成p81例10和小精灵聪聪的两道题。
(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四、模拟练习,扩展应用。
1、真接说得数,带红色的要说算理。
70+50=。
800+400=。
3000+6000=。
1500+1000=。
2、捉鼠游戏p84第一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互相质疑释疑,然后向全班求助,组织学生点评)。
3、扩展题。在()里填整百、整千数。
()+()=7001000-()=()。
4、小头爸爸可有钱呀,共带去了5000元,够花吗?还剩多少钱呀?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1、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2、教师评价学习情况。
变一变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图画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
(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变一变教案篇八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些,成了某些孩子的口头禅。笔者以为:出现这样的现象,许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有时候为了赶进度,简单地读几篇好作文,批评几篇有缺点的作文就草草过场。结果,经常被夸奖的学生,会越写越好,而其他的学生,要么还是原地踏步,要么依旧糟糕。那如何以评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呢?笔者抓住以下几个转变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变“务实评价”为“激励点评”
教师在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多多发现孩子文章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准确,一个句子写得生动,一个地方有新意,都应该指出来为他喝彩,让孩子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激励他写出更精彩的习作。多一些鼓励、赏识、启发、热情,少一些批评、挑剔、责难、应付。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赏识与激励,这是每个人最期待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在讲评作文时,要在班上鼓励和表扬大多数认真写作的孩子,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哪怕一些差生写得不怎么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他们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之后,学生一定会继续自己精彩的写作。
变“独揽评价”为“百家争鸣”
在评价主体上,教师并非拥有教学评价的专利,这样的权利应该与学生共享。正所谓变“一言堂”为“众议院”。在校内,学生可以自己评价自己,评价同学,甚至可以评价老师,评价教材,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和个性的健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在习作教学中,充分关注评价的多元思考。
第一步,写好初稿之后,自己大声读自己的习作,在自己觉得精彩的句段边画上一个可爱的笑脸。读完了自己的习作,还要作自我整体评价。
第二步,在合作小组内互相评价修改。引导学生找出伙伴习作中精彩的词句,并且对不合适的'地方进行讨论,看看是不是有更好的写法。这样,学生就会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第三步,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精彩之处加以肯定,对需要再次修改的地方进行引导修改。这种多元性的评价更体现人性化、个性化,更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
变“定格印象”为“发展评价”
文章不厌百回改,可以说,大部分学生的习作是越改越精彩。因此,“发展”便成了学生习作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平时的教学中,总会有部分学生习作很糟糕,必须重写。假如处理不周到,就会大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一次写读后感的练习,在批阅草稿的时候,我发现有5个学生的习作全篇几乎没有什么“感”的部分,都是在叙说故事的内容。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选择了其中的一篇,引导这位同学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了为止。上课的时候,我先读了读第一稿,读完以后,让大家评价写得怎么样。然后再读修改过的习作,并让学生前后比较哪一篇写得好,结果很显然。当我告诉大家这两篇习作是出自一个人的笔下时,大家都非常惊讶。这时候,我告诉学生,不管是谁,只要努力,都能写出精彩的作文,只要我们认真修改。
变“统一标准”为“合理尺度”
评价的尺度需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我们都是成年人,在评价学生的习作的时候,往往会不自然地提高习作的评价尺度,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童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出合理的有尺度的评价。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也要求评价必须要有尺度,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
在弹性的评价中引导每一个学生完成习作。选材立意、布局谋篇、写作技巧、前后呼应、主题渲染等要求是针对一些优秀学生的。而对于一些后进生,字、词、句、段、点等方面的问题,便成了对这类学生习作进行评价的要素。再也不能以简单的“优”“良”“及格”和“不及格”作为小学生评价的终端了。我们应该认真备好“习作评价”这一课,让有效的评价助推学生习作训练,为学生习作导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变一变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形状的表现到分割再重新组合新的形状,体会形状变化和造型表现的关系。
2.学生能够利用绘画工具装饰基本形,创作一个美观的“蛋糕”并能正确的使用剪和贴的方法,将“蛋糕”分割、重组成新的造型。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以及感恩的意识,懂得成长的意义,知道珍爱自己,关爱父母。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种蛋糕的图片等、课前画的不同形状的“生日蛋糕”作品。
学生:准备彩色水笔、剪刀、胶水灯等。
重点难点:
重点:形状分割与重组。
难点:学会选择适当的分割角度。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播放生日快乐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时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出示生日蛋糕图片,让学生回忆过生日吃蛋糕是什么样的?
二、发展阶段。
心型的、圆形的,三角形的……。
(小动物、花、还可以写上给爸爸妈妈祝福的话……)。
四、布置作业。
小朋友刚才说的真是太棒了,老师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了,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呢?可以用水彩笔、油画棒,可以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形状可以你自己来设计。现在请同学们开始设计吧!
切蛋糕比赛。
将自己设计的蛋糕分给小组的成员,要求每人分到一块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利用切开的蛋糕重新排列画面,形成新的构图形式。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生日的小主人,可别性急,要吃蛋糕时,先得考考你,大胆切开它,还能变个啥?
六、讲评。
七、课后拓展。
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纸盒设计制作立体的蛋糕。
分蛋糕这个情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感而发,大都设计的很好,只是在构图和表现上还继续指导,画出蛋糕的高度。
变一变教案篇十
《变一变》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节造型.表现课,课前我从旧报上收集了两张一模一样的人物照片两组,每组其中之一使用平面设计中切割重构的方法将画面变形。
课堂上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重构后的图片一张人物变高了,一张变胖了。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原因,这两张变形的图片是怎样重构的?(横向均匀切割和纵向均匀切割)怎样能保证切割均匀?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个妙招:有的说用尺子量出相等的距离;有的说用折扇子的方法折叠;还有的说找一个宽窄适宜的尺子作标准等。那么除了横向和纵向均匀切割外还可以怎样切割?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斜线式、折线式等切割重构的方法。请同学们欣赏一张用波浪式均匀切割的彩色图片(这张图片上是放在绿色背景上的一把圆号),请同学们说出变形后的'感觉。其中一个同学说得最美妙:就象一块放在水中的碧玉!把波浪式均匀切割重构的变形特点非常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出来。
顺势引导:你想让你的图片变形后有什么样的效果?准备怎样变?本节课我引导孩子们观察比较,主动探索制作方法,被他们的聪明、激情深深地感染着。
变一变教案篇十一
中国大学网高考频道。
考试能否“固定”双休日?
高考首日,上师大附中考场门外,市二中学考生小顾的妈妈方女士,正向送考老师倒苦水:他们家住静安寺,照理说公交车830路“一部头”,出租车不到半小时车程,还算方便,可考虑到赶考正逢工作日上班高峰,怕路上太堵,最终还是选择在考场附近的宾馆订房间。为考察房间情况,她和先生事先起码跑了四五次。方女士说,如果高考能像中考一样放在双休日就好了。
教育界专家指出,高考日期事关国家高考制度,涉及面广、敏感性高,但以考生需求为本、方便考生仍是基本价值取向。高考若固定在双休日进行,最大限度内避开上班交通高峰,可以降低因堵车而迟到、缺考的可能;对于送考、陪考的家长来说,也可以少请假,减少对工作的影响。从这一点上来看,周末高考显然可以有效降低社会成本。同时,除上海今年高考“瘦身”为两天外,全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两天高考”已实施多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双休日高考的可行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索完善高考机制过程中,考试日期并非“雷打不动”。起,为了让多数考生避开高温天气,相关部门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把高考日期由每年的7月调整到6月。这一人性化举措取得了预期效果,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顺利过渡。
试题能否“固定”难易度?
对此,业内人士提出,建立题库,可以有效控制考题稳定性,历年高考的难易变化也会减小。建题库,并不是组织一批教师“自由出题往里扔,出成啥样就啥样”,它必须基于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进入题库的每道题都需要标注考核的知识点、能力点,还要经过规范严格的`检测,测试其难度系数、对考生水平的区分度等,符合条件的才能入库。相比目前采用的“经验性”命题方式,题库命题无疑将进一步确保试题质量。
更重要的是,有了题库这一更加标准化的参照系,教育研究部门可以依据历年考生的答题情况,更加客观地分析“考试背后的数据”,促进本市教育改革。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使投入较大,也“物有所值”。同时,在国内首建高考题库,“吃螃蟹”不妨细嚼慢咽,先从争议较小的数学、物理等理科科目开始试点,在实践摸索中积累经验。
成绩能否用于申请自招?
语文科目考试前,华东模范中学门外,家长宋女士正打电话关照在家负责烧中饭的先生,早点把西瓜从冰箱里拿出来“暖着”,让儿子一回家就能吃口解解热。这已是她第四次送考,在正式高考前,儿子相继参加了复旦、同济、上海交大等三校的自主招生笔试,最终获得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选拔试验预录取资格。这位妈妈心疼地说:“考那么多次,太折腾人了,多考并一考,用高考成绩申请自主招生,行不行呢?”
专家指出,本市致力于探索高考多元化改革,搭建升学立交桥,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发展通道,如专科层次自主招生参与高校不断增多,春考正在酝酿向应届高中毕业生开放,插班生考试也将有更多名校参与……在这一大背景下,自主招生改革步子完全可以迈得更大些。
从现状来看,各校各联盟多次笔试,学生确实增加了负担。其实,高考就是个现成的“联考”,可以在进一步改善其考核要求、评价水平的基础上,让高考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的笔试。
某高校招办负责人提出自己心中理想的“自招程序”:将自主招生移到高考之后,高校可自主提出对申请本校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如要求某些科目需达到多少分,然后再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自主录取。如此,不但能减少考生奔波,保障基本公平,还可以在学校综合考查中更充分地体现高校特色,不必再重复高考科目测试。
变一变教案篇十二
活动意图:
怎样培养小班的幼儿自制图书呢,我觉得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和好奇心,选择孩子喜欢的形式,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具有情景的氛围里进行自制。这段时间,孩子们对用各种图形拼东西很感兴趣,于是我结合读本《这是什么》的第三阶段拓展环节,利用请幼儿当魔术师用图形变魔术的游戏,设计了自制图书《变一变》活动。
活动目的:
1、帮助幼儿掌握制作图书的基本步骤,共同合作制作一本图书。
2、能用各种图形自由组合图案,并且能“××形、××形、变出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3、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活动准备:
色卡纸、胶水、订书机,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图形卡片。教师做好书的封面、封底,内页(写好了页码,没有内容)。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大读本《这是什么》,师生共同复习阅读。
李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你们读过吗?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引起幼儿自制图书的欲望。
1、教师示范用图形变出太阳贴在写有页码1的作业纸上。
“这本书中用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了机器人,真好玩!我也来当魔术师,用图形变魔术,你们要仔细看我变出了什么。”
提问:“我用了哪些图形,变出了什么?”
教师总结:“圆形、长方形,变出了红红的太阳。”
2、师:“你们想不想当魔术师也来用这些图形变一变?”
“今天,我们一起来合做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变一变》,就是一本介绍用图形变出许多东西的书。”
三、教师出示的自制的图书(画好封面、封底,内页编有页码但中间空白),请幼儿欣赏,示范并讲解自制图书的方法。
1、师生共同阅读自制书的名字《变一变》。
2、教师讲解制作图书的方法。
教师做封面和封底,请幼儿做书的内页,请小朋友当魔术师用图形变出一样东西贴在内页上,并且要求幼儿做好后,要用“××形、××形,变出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来介绍自己做的那页。
3、教师提出制作过程中材料和工具使用的要求。
四、幼儿自制图书,教师一旁指导。
五、幼儿自制图书展示。
1、教师示范介绍第一页(活动开始教师示范自制的太阳)“圆形、长方形,变出红红的太阳。”
然后请幼儿逐一按页码上来用“××形、××形、变出什么”的句式,介绍自己制作的那页书的内容,教师用笔记录在纸条上并贴在那页书的下方。
幼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高高兴兴的人。”
幼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漂亮的花。”
幼儿:“三角形、长方形,变出一棵好看的圣诞树。”
幼儿:“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可爱的小鸡。”
幼儿:“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变出了高房子和树,还有小人。”
幼儿:“圆形、长方形,变成会跑的小汽车。”
幼儿全部介绍完后,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一遍书的顺序,确认书的完整性后,把书用订书机合订起来。
2、师生完整的读一遍自制的图书后,把自制书放入阅读区,请幼儿介绍给别的.组的幼儿看。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层次清楚,教师教态亲切,教师与幼儿在共同制作、在互动中,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活动中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采用了游戏情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开始,教师当魔术师用图形变魔术时,幼儿聚精会神的看着,充满了好奇心。当变出太阳时,他们开心的叫着“太阳,老师你变出了太阳。”幼儿纷纷说:“我也要当魔术师”“我也想变。”幼儿自发的想当魔术师用图形变魔术,很感兴趣,很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幼儿的愿望,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充分的体现了自主性。
2、玩中学、做中学。在制作中幼儿边拼边小声的和同伴交谈着自己,充分自由的发挥着想象力。有的用图形拼出了花,有的拼出了汽车,有的拼出了房子和小人,有的拼出了圣诞树,有的拼出了小鸡。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为孩子提供了材料,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进行拼贴,自由的交流,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愿意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同时在自制图书的过程中,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到书的结构及自制图书的步骤。
3、语言得到了发展。图书做好后幼儿能按页码逐一上来用“××形、××形、变出什么”的句式介绍自己做的那页,有的幼儿说“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变出可爱的小鸡”,有的说“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变出漂亮的花”、有的说“圆形、长方形,变出会跑的小汽车”等,幼儿都能根据自己自制图书画面的内容使用句式来叙述,而且还合理的运用形容词、量词等,语言获得了发展。最后大家一起欣赏自制的图书时,小朋友们很开心,燕博达说:“我要把书带回去”,唐昊恬说:“哇,好漂亮的大书!”幼儿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感。
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幼儿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并在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中获得自信和快乐,同时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自主图书的兴趣与愿望,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变一变教案篇十三
放学回家,小明和小刚在院子里踢足球。一个进攻,一个守门,玩得十分高兴。突然,小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踢了个倒勾球,小刚本以为可以接住,但出乎意料之外,一道弧线闪过,那足球好像长了一对翅膀,把王奶奶的'酒瓶打碎了。小明和小刚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时,小刚对小明说:“我们快逃吧!”小明说:“好吧!”于是,小明和小刚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回了家。回到家小明想:“王奶奶的酒瓶是我打碎的,我应该赔给王奶奶。”于是小明拿出了妈妈新买的酒。小刚回到家想:“王奶奶的酒瓶不是我打碎的,可我也有责任。”于是,小刚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瓶酒。王奶奶想:小孩子不懂事,我还是先回家吧。于是王奶奶捡起篮子准备走。这时,小明和小刚喊:“王奶奶,等一等,!”原来是小明和小刚来赔王奶奶酒。
王奶奶摸了摸他们的头说:“真是两个懂事的孩子。“小明和小刚听了,开心地笑了。
变一变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2、激发学生的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
教学重点:
1、是否能大胆想象,并描绘出新颖的蛋糕。
2、能否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蛋糕的范画、各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整顿课堂纪律,开始上课。
二、导入。
三、讲授新课。
心型的、圆形的,三角形的……。
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范画,介绍蛋糕的种类和作用。你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请你来为他们设计一块蛋糕,你想怎样来设计?蛋糕上可以画些什么?(小动物、花、还可以写上给爸爸妈妈祝福的话……)。
四、布置作业。
小朋友刚才说的真是太棒了,老师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了,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呢?可以用水彩笔、油画棒,可以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形状可以你自己来设计。现在请同学们开始设计吧!
切蛋糕比赛。
将自己设计的蛋糕分给小组的成员,要求每人分到一块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利用切开的蛋糕重新排列画面,形成新的构图形式。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生日的小主人,可别性急,要吃蛋糕时,先得考考你,大胆切开它,还能变个啥?
六、讲评。
七、小结。
八、课后拓展。
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纸盒设计制作立体的蛋糕。
变一变教案篇十五
1课时。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割纸、粘贴组合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使用美工刀)。
学习将图片,切成长条后排列,产生变形的效果。
割纸、粘贴组合技巧的应用。
教师:范例,图片,裁剪后的图片若干。
学生:自己的照片,图片,美工刀、直尺,垫板,胶水,图画纸,卡纸、剪刀、铅笔。
1、出现范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产生变形,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变化的美感;也可通过课件演示,产生变化动感,效果更加理想。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
利用教科书中的“技法点击”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
引导指出制作要点、难点。
板书:
制作要点——分割:直线组合:直线等距。
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
对学生的设想,及时的展示,是一种激励,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将被激发。
制作要点:
分割:直线、曲线。
组合:直线等距,直线不等距、曲线排列。
师: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由于使用工具刀,为了安全教师必须加强示范。
分割:先用铅笔画出裁剪线。另曲线分割必须先用硬纸皮做一把特殊的尺子,再画线;用尺子对准线,左手压实,右手持刀裁剪。(也可用剪刀剪出)。
组合:在底纸上,标出粘贴的位置;将裁剪好的纸条,排列起来达到满意的效果后,粘贴完成。
2、作业要求:
用自己的照片或其它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a、使用工具刀注意安全。
b、要求切割平整、排列组合有新意。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督促学生安全使用剪刀,鼓励学生进行有趣的排列。及时展示学生的'创意。
1、开辟展示小平台,让学生互相欣赏,评出最佳造型奖、巧手奖。
2、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1、将制作好的作品挂在自己的书桌上。
2、可用此法布置班级。
3、制作小书签。
学生经过课堂上的讨论环节找到了原因,我又接着鼓励大家给自己的照片增肥。通过尝试大家发现了纵向切割可以让照片中的对象变胖。再让大家变一变时,同学发现了很多的切割和组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