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搭石教案(模板18篇)
编写教案时,应注重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做好备课笔记。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和学习能力,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在阅读这些教案范例时,可以思考教师为何选择了特定的教学步骤和资源。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搭石》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谴、惰、绰等7个生字,读准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溪水猛涨、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在朗读和评价过程中品位拖鞋绾裤、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并感受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识搭石。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从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是呀,一块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就是搭石。
齐读课题。
2、课文中有一句话具体地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现在你会介绍搭石了吗?
二、整体感知,疏通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出示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交流释疑,理解搭石的重要性。
那如果没有这些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怎么过小溪的呢?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重点理解脱鞋绾裤)。
四、感悟搭石,构成风景。
1、摆搭石那么有讲究,走搭石就更有讲究了,你知道走搭石要注意什么吗?
出示: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2、自主交流。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理解:协调有序)。
(1)生读句子,正音。
(2)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你从哪里体会到美了呢?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画面美呢?
(3)指导朗读:
五、小结。
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那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六、作业。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二
一,词语导入。
1,听写词语,指名板书: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拖鞋绾裤 风景。
2,集体订正。
师:看最后一个词语"风景",你觉得前面的几个词描绘的是风景吗 ?
师:一提到风景,你会想到什么 。
生:我会想到雄伟的高山,清澈的小河,美丽的花朵.
生:我会想到美丽的大草原.
生:……。
[先听写词语,再由"风景"一词导入,先声夺人.]。
二, 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指名读课文,呈现这道风景.
3,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三, 交流深化。
学生读勾画的句子,谈感受.
学生齐读.
师:感觉有了,但还不够,如果能读出诗一样的韵律来就好了.
出示文段: 。
学生练习后,指名读.
加进自己的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学生齐读,教师加上手势.
师:读到这儿,你觉得搭石是风景吗 ?
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第四自然段.
生:从这段中,我感受到这里的人很谦让,他们总是让对方先走.
生:我觉得这里的年轻人很好,老年人腿脚不好,年轻人就主动背老人过去.
生:理所当然就是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没什么可奇怪的.
生:大家觉得背老人过河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从这个次我看出这里的人很善良.
师:是啊,正是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让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我就找一位上了点年岁的人问问.
(教师指一名学生发问)。
……。
师:多么细心的大叔哇,谁来读一读,赞美一下这位可敬的老人.
教师指名读,让刚才扮演大叔的同学评价.
师:搭石连同这善良的老人一同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很自然地让学生感受到这勤劳之美,善良之美,人性之美.]。
4,第一自然段.
师:精心的挑选和摆放搭石,这种细心仅仅是为了自己方便吗 。
四,全课小结。
师: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 ?那它是什么 ?
生:是乡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
生:是联结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纽带.
生: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
教师朗诵诗歌《乡村小路》。
反思:
散文《搭石》质朴纯真而又简约蕴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搭石在文中实际上是一个"象征",它代表了山民们的美德:为他人着想,谦让礼貌,和谐共处,而这些和文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就让全篇文气贯通,气韵流动.我想,教师在教学时,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景与人统一的和谐之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将景美与人美割裂开来,也没特别强调某一方,而是以"风景"一词切入,将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全部融合在"风景"中,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开全课的学习,通过巧妙的师生对话,诗化的朗读指导,教师适时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去感受这道特殊的风景,努力在课堂上,在学生的心间奏响这曲和谐的旋律.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三
出示图片,介绍作者的家乡,引入课题,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准,并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交流:
(1)知道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指名读,出示句子。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是怎么样过溪的?
引读:人们出门工作,必须……。
人们走亲访友,必须……。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人们的生活怎么样?(麻烦、累)。
(3)再齐读课文写“搭石”的句子。
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生1:方便。
生2:不仅方便,而且增加了邻里友谊。
生3: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研读体悟。
1、默读2-4自然段,找找家乡人走搭石的景象,想想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指名读词语。
像搭石一样练读课文。
什么叫“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的?(有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把我们带到画里?)。
谁能读出诗一样的味道来?
指名读,齐读。
找到相应的句子。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灵很美,是一种互相谦让的美)。
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这种美吧!齐读。
3、如果碰上青年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仔细读,哪个词语在你心中轻轻一擦?(理所当然,伏)你们都有自己的读书感受。
理解“伏”。在甲骨文时代,狗是最忠实的,那样虔诚,那样恭敬。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这个字。
我现在是老人,谁来当当年青人?过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不需要)为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个年青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通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透过这个“伏”字,我们也看到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4、拓展:
假如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
有很多的假如,家乡的人,也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吗?
咱们写一写吧,想一想后再写多好!
四、课堂结语。
也许有一天,家乡会铺上桥,建上路,也许搭石有一天会消失了,但是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四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美”、“创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等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努力体现语言回归课堂这一特色。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课前听欢快的音乐)老师: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来到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搭石,寻找美
(一)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脱鞋绾裤)理解“绾”。
(二)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什么是搭石。
(三)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答。
(四)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描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老师:搭石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咱们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交流交流。
(一)品味“摆搭石”的美
1、你觉得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谈自己感悟的美。找你的好伙伴一起来读读。
2、(出示关键词)感受老人摆搭石的美,师读带点的关键词,生接句读。
3、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4、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课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你从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名说:奉献美
(随机板书:奉献美)
6、想读出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师带生读)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自由说。
(随机板书:协调美)
(3)理解“协调有序”:小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谈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读,重点体会“绰”字。
(5)指名朗读此句,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6)推荐同学朗读“走搭石”的小诗,师评价总结: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老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见。
(2)重点体会“让对方先走”,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谦让的美德。 (随机板书:谦让美)
(3)请两位学生上台模仿走搭石,体验谦让美。
(4)分两个大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2)师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体会“理所当然”,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感情,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随机板书:助人美)
(三)展开想象,自由说句式:假如遇上……来走搭石,……。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还有很多的“假如”,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真是石如其人啊!这样的搭石和这样的乡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3、总的感悟搭石默默无语的奉献美。
(随机板书: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于观察的好习惯,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
(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老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美和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语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动去感动他人,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处处充满爱,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激情总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升华。)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
七、板书设计
21搭 石
奉献美
家乡的一道风景 协调美 爱
谦让美
助人美
结语:教案是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准备好的材料,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材料。以上就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四年级语文搭石教案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堂驾驭能力十分欠缺。课堂教学中总是被自己备好的课所牵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开展教学,对于课上突发的意外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引导。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过教学,我感到自己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自己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我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4、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5、板书设计也有所欠缺。设计板书时只注重了简洁,对看不见的美“谦让美、奉献美、敬老美”等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七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呈现乡村图。
二、初步感知。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师:细细地听读课文。要求:一边听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3.师: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提示: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三、识词学字。
1.学习词语: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脱鞋绾裤平整方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理所当然懒惰谴责平稳俗语平衡伏下。
2.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学生字。
四、作业。
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考察生字。
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搭石》这篇课文,什么是搭石呢?
板书句子:秋天、乡亲们,根据水的深浅?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解说搭石是什么,另一个动手来搭一下石,把纸石块搭到黑板上。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搭石的简图。
3.师过渡:石头搭得平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风景渗透着无限的美感。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二、例段指导。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3.指导朗读。
说明:例段的指导意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师: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九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洪水、暴雨、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通过课题引发疑问,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小组合作,概括搭石之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概括回答。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从学生最喜欢的风景开始)。
1、一行人“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师范读。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4)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5)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6)感悟“和谐”之美。
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后几幅图画情景,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在第幅图画中,我遇到了,他们(怎样做的),我感受到了?
3、体会方法,运用方法,自主学习面对面走搭石,摆搭石等风景,感悟“谦让”、“奉献”之美。
五、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升华情感,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十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十一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搭石》,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相对应的教学理念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分析。
我首先从内容、思想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向各位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搭石》这篇课文。《搭石》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鉴于以上解读,我对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学会本课生字词,认清形,读准音,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体会“搭石”所反映出的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下面我对教学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作一个简单的阐述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
一、启发情感,揭示课题。
此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喜好猜测,“光滑的”“色彩鲜艳的”“形状各异的”等等。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去找答案。这样很自然地过度到第二板块——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给足时间学生读书,在了解学生识字情况基础上用卡片对相关“问题字”检查与矫正:随机理解“汛期”“谴责”等词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难点,进行大面积的朗读,解决学生的实际难点。
解决这个问题,既是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也是儿童认知的一个矛盾点、冲突点,还是学生的兴趣点,这三点统一在这样一个问题中,作为深入文本的一个切入点,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有了一个定向,学生的思考有了一个定向,不枝枝蔓蔓,干脆、干净。在这样的阅读期待下,学生更能够潜心涵泳于文本之深处。于是就可以顺势进行“诵读体悟,解决疑问”一环了。
三、诵读体悟,解决疑问。
这时候学生必然会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如: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几个来回,知道满意了才肯离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人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踢踏的声音,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这是本课的关键。深入品味这些关键句,使学生进一步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味的语感。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读的充分,体会课文语言的规范感主要靠读,把握课文语言的逻辑感主要靠读,感受课文语言的得体感主要靠读,领悟课文语言的情味感主要靠读,这一阶段的读,不但要读得充分、还要引导读得形象、读得和谐、读得感人,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情感,读出课文的神韵。把课文读透了,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读懂“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这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这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了。
我一直坚持语文课不能因为人文性而丢了工具性特点,所以,最后一个环节我安排的是书写课文的生字和新词。
由于已进行了充分的诵读,学生跟生字和新词已进行了多次见面,读已不是问题,对生字的字型也有了整体的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书写,既促使学生更仔细地把握字型,掌握生字新词同时也符合儿童注意力发展。
这样,经过整体的感知和对经典句子的深入体悟,第二课时便可以回归到整体,采用多种形式,如复述、抄写经典句子等,引导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言语材料,积淀语感。如果班级基础扎实的话,还可以设计语言的实践作业,把积累的语言、语感运用到写作或说话中去。
老师们可以从感觉到,我的基本教法就是从感受到领悟再到积累最后到运用”,这四个步骤反映了语感习得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我设计的基本学法是: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我的说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一)谈话导入,引出美。
师:说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在这样的风景中,我们的眼睛能真切地看到其中的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搭石》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道特殊的风景,不仅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
(二)提出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懒惰、山洪暴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3)自由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4)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
(2)我会正确读写“懒惰、山洪暴发、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
(3)我理解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读重点句或段)。
生1:“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我体会到这是一位负责任的老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生2:“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家乡的人们走搭石十分默契,动作十分协调,看着很整齐,很美。
生3:这几句话我知道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生4: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体会两个比喻:“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生5:“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我感到人们很谦让,他们总是让对方先走。
2、我知道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
3、我知道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
4、我知道: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师:作者深情地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
搭石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家乡一道风景?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简介作者。
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多美呀!但是故乡给刘章爷爷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那花半山,草半山的春色,更是家乡的另一道风景――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质疑。
当你读到这个题目时,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疑问是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爷爷的?)。
(搭石是什么样子的?搭石有什么作用?搭石为什么能给作者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搭石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4、带上疑惑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看透过这些朴素的农村生活的画面,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词语。
1、谴责、懒惰(带点字为生字)..。
指名读,读准字音。出示句子: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指名读句子。
“谴”和“惰”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你有哪些书写建议给同学?2、俗语。
课文中说家乡有一句俗语,是哪一句?出示:“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俗语”就是“俗话”,是广为流传的语句,往往简练而形象。大多数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你还知道哪些俗语?说说看。
3、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
指名读,出示下文: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伏下身子、理所当然。
说说“理所当然‘的意思。(按道理应当这样。)课文中,人们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读一读相关语段,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用“理所当然”说一句话。
5、汛期、绾裤、联结间隔、溪水猛涨“绾裤”就是把裤子挽起来的意思。动作演示绾袖、绾发。
提示:“间”“结”和“涨”都是多音字。四、再读课文,概括画面。
1、再读课文。这些生字、词语在课文中你能流畅地读准它们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不好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合作读课文。
这篇课文比较长,请几位同学分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指名学生读文。教师相机指导、点评。3、想象画面。
这篇课文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请你再默默地浏览一遍,老师相信,会读书的同学,读着读着,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幅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有的画面特别感人,有的画面特别让人激动,有的画面特别的美。你可以在旁边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4、反馈交流。
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画面?此时此刻,你觉得哪幅画面就在眼前闪动?(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有关段落,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导概括几个画面,并作相应板书,必要时对板书做相应调整)。
秋凉在即摆搭石发现不稳调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背负老人过搭石5、师小结:
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
(课件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啊,在刘章爷爷的心里,搭石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所描述的最美的、最感人的风景。
第二课时。
一、走近搭石,回眸画面。
1、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搭石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吗?正是这一块块普通、平凡的搭石,描绘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图画。(课件出示概括后的五个画面,指读)。
2、出示句子,指名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到底是怎样的风景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走搭石。二、走上搭石,寻觅风景。
1、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寻觅美丽风景。要求:
哪里让你感受到这是一道风景,划出来,写上批注。
用心贴近文本,细细品味语言,不放过每一句话,一个词语,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
2、反馈交流,走进画面。
第一处美景:协调有序走搭石(1)学生反馈,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们的协调美。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协调有序?(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指名读,随机点评。
(3)变序朗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每当。
上工、下工,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4)配乐朗诵: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
(描述画面,再度激荡学生的情感):啊!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5)口头填空,补充板书。
(2)出示,学生自由朗读: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3)模拟情境,师生表演。
师:那我就是这个村里的老大爷,你呢?生:??
师:某某,你去干什么啊?生:??
师生根据角色,表演招手示意对方先过,隔岸大声请对方过溪,互相推辞,过溪后互话家常等情景。
(4)学生参与,共同评价。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来评价表演是否贴切。(5)置身其中,送出夸奖。
孩子们,我们刚才都来到了小溪边,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话对这两位说说?
学生夸奖这两个人谦让、友善,彼此很亲近。
仅仅是这两位这么谦让友善吗?从哪里感受到?引导从“总会”理解每个人都会这么做?指导朗读,读出乡亲们之间融融的情意。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读到这儿,看到这儿,你觉得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怎样的风景呢?学生板书自己的感受,如:谦让、友善、亲近等(7)带上此时的感受,三咏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三处美景:放弃赶路整搭石、背负老人过搭石(1)过渡。
(2)出示,指名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品悟词语,情景对话,引导体会他们的动作中蕴含的人性美引导点一:
画出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引导点二:
与老大爷和年轻人情景对话:老大爷。
师:老大爷,您多大了?生:??
师:我刚才看你已经走过去了,干吗又走回来啊?生:??
师:我看你一脸着急,有什么急事吧?生:??
师:这么急的事情,还是先赶路要紧啊?生:??
师:哦,原来是这样。年轻人。
师:这位兄弟,你干吗要伏下身子背这老人过去啊?生:??
师:哦,原来是这样。师问全体学生:
引导学生抓住“上了点年岁的人??一定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句的研读,体会这儿的人已经都把这些当成习惯了,每个人都会这么做的。
(5)口头填空,补充板书。
此时的搭石,又构成了家乡一道怎样的风景呢?
学生板书“心地善良”“心中有他人”“尊老”等词语带上自己的感受,齐读这两段话(6)四咏中心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四、透过搭石,感悟情怀。
2、根据板书梳理:
教师引读:秋凉以后,人们??
(2)联系“每当”体会人们协调有序过搭石已经习惯成自然,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3)联系“总会”,感受人们一直来都是这样谦让的。
4、这一个一个的理所当然,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乡亲们的心里,他们认为――。
学生读他们的板书:
5、五咏中心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6、是啊,能不忆故乡吗?故乡有这一排排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的情感的搭石,更有着这样一群善良、无私的乡亲们,所以作者深情地吟诵道――(齐读)。
课件出示:
故乡是大真大美,故乡是大音大象,故乡的每一块石头,也像明珠闪光!
9、引导学生带上各自诗一般的感情读课题。
五、延伸实践,读写结合。
1、教师谈话:平凡的搭石构成了一道不平凡的风景,平凡的小事中蕴含着不平凡的美。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齐读)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2、小练笔:观察生活中一种熟悉的小事物,发现它的美,动笔写一写。板书设计:
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秋凉之后摆搭石善良发现不稳整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背负老人过搭石。
谦让尊老??
(学生板书)。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十五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堂驾驭能力十分欠缺。课堂教学中总是被自己备好的课所牵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开展教学,对于课上突发的意外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引导。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过教学,我感到自己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自己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我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4、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5、板书设计也有所欠缺。设计板书时只注重了简洁,对看不见的美“谦让美、奉献美、敬老美”等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十六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指导学生把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
3.引导学生交流完习作后,能和同学分享自己最近的观察感受。
重点。
引导学生交流完习作后,能和同学分享自己最近的观察感受。
难点。
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
师:大家的习作都完成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评改吧。
1.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再说说为什么觉得这部分写得好。
2.学生评议、交流。
3.小组内推荐写得好的习作,全班欣赏。
(1)指名读习作,请大家认真倾听,看看这篇习作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可以把给你印象深刻的内容深深地记在脑海中。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说起美,人们往往想到大自然的美:春天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夏天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秋天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冬天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美。然而,这些美都是众所周知的,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就发现了一件平凡事情中不平凡的美。
星期一,我很早就到了学校,发现教室后面的垃圾没有倒。当时班上已经来了几位同学,但我们都熟视无睹,继续做我们自己的事。这时候,陈雨欣来了,她也看到了又脏又臭的垃圾。只见她连忙放下书包,卷起袖子,拿起垃圾桶,跑向垃圾车。等她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看着她回到教室后气定神闲地坐在座位上,跟我们一块儿读书,我不由得想道:“陈雨欣为什么不跟别人说,垃圾是她倒的,让大家表扬她呢?”一直到了下午的班会,赵老师才把这件事告诉全班同学,同学们都向陈雨欣竖起了大拇指。而陈雨欣呢,只是在自己的座位上淡淡地一笑。
这件事情虽小,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陈雨欣的美和她那颗爱班级的心!
师:虽说同学们都非常用心,但习作里还存在一些小缺点,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篇习作。(出示相关例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说说这篇文章的优点有哪些,哪儿还需要改一改。
2.学生交流。
3.学生拿出练习纸修改。
4.指名评改。
师:同学们,我们平时一定要重视对习作的修改。只有勤于修改习作,我们的写作兴趣才会在修改中得到激发,写作水平才能逐步提高。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习作,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作出修改。
1.学生自改习作。
2.小组内展示自己修改后的段落。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围绕观察感受分享心得。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要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本次习作讲评课,我注意把讲评和学生修改作文结合起来,拓展了习作讲评的功能,有利于学生习作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两篇例文的赏析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倾听,善于归纳,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最后课堂总结谈收获,引导学生围绕观察感受分享心得,让学生学会了更多的观察方法。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十七
听了黄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帮的美好品德。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黄老师用她带有浓浓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一、理解词语,灵活多样。
黄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学生对“脱鞋挽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在教学中,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朗读,他让学生反复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语速由慢变快,再由快变慢,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从而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观看精美的ppt图片,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二、体会课文,独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黄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先看导入部分:“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几句话写出了一个安详宁静的小山村。再来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这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听说读写中都突出这点。如多次让学生模拟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表演的同学兴趣盎然,观看的同学情绪高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感情。
三、文道相结合,做到教书与育人。
黄老师不但把课文上得有声有色,而且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老师出示课件“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就在身边,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是一种美,上下楼梯的互相谦让也是一种美”美还会是什么?这一环节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把学生的手牵出课堂,又把生活中的美引入课堂,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教育。
四、过渡语设计得当。
五、板书简洁,体现了文章的内涵。
板书图文相结合,简单明了,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搭石是一道优美的风景,家乡的人们摆搭石、走搭石、为他人着想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这一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扎实的教学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黄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
三年级搭石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教学难点:
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
教学过程:
出示:
花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齐读课题。
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
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生字、词)。
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