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分析报告(通用16篇)
报告的格式通常包括标题、背景介绍、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报告的写作要注重整体思路和逻辑的严密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一
近年来,新闻舆论整治逐渐成为社会焦点和热点话题。媒体平台出现的爆炸性增长,导致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空前扩大。然而,无序的信息传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网络谣言、不实报道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因此,新闻舆论整治至关重要。在这一进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下面将结合我的经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闻舆论整治需要坚守真实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深刻明白新闻的本质是传播真实、客观、准确的信息。在整治工作中,要时刻坚守真实,不添油加醋,不发布没有经过验证的信息。只有积极传播真实信息,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在撰写新闻时,会尽可能调查和核实信息,确保发布的新闻是真实可靠的。
其次,新闻舆论整治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无序的信息传播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网络谣言的泛滥。为了整治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对新闻媒体平台的监管,并制定相应的执法方式。同时,新闻从业人员也需要自觉遵守媒体道德规范,不发布虚假、不实的信息。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舆论整治格局,才能有效净化信息传播环境。
然后,新闻舆论整治需要注重公众参与。在信息传播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因此,公众的参与至关重要。我发现,在新闻报道中,除了传递新闻事实以外,还需要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疑虑。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新闻报道,从而增强新闻舆论整治工作的效果。
另外,新闻舆论整治需要广泛宣传普及。正义与真实需要大量的传播,舆论整治工作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普及。我会积极参与举办新闻工作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向公众普及新闻工作的重要性,让更多人了解新闻舆论整治的意义和内涵。同时,我还会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让更多人参与到舆论整治的行动中来。
最后,新闻舆论整治需要持之以恒。舆论整治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持。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舆论整治不是一时的功夫,而是需要长期跟踪和监管。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密切关注信息传播的动态,及时修正和纠正不当的言论和报道。只有坚持不懈地保持舆论整治的力度,才能真正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信息传播环境。
总之,新闻舆论整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通过参与其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会继续坚守真实,注重监管和执法,加强公众参与,广泛宣传普及,持之以恒。相信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新闻舆论整治工作会越来越好,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二
新闻舆论的敏感度很高,是反映组织形象的一面镜子。通过分析新闻舆论关于本组织的报导动向,可获知本组织社会形象的状态。以下是对浙江农林大学的舆论分析的具体内容:
有了正确的政治舆论,则人心思进,国家稳定;有了正确的经济舆论,则企业兴旺,市场繁荣。而要实现对本组织积极、强大的新闻舆论,就要深入研究新闻舆论的内在规律。这已经成为新闻舆论的内在规律,这已经成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种必然要求。
浙江农林大学在一学年中开展了近460项活动。由于活动项太多,现选取50为例,前面文本文本为活动项,后面数字为浏览次数,具体如下所示:
《浙江教育报》:浙农林大师生助力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358。
《农村信息报》:浙江农林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启动1356。
《科技金融时报》:浙江农民大学成立1110。
《科技金融时报》头条:浙江要实现经济林“有虫不成灾”950。
《浙江教育报》头版头条:在服务三农中实现人生价值833。
《浙江教育报》头版:浙江农林大学助力“五水共治”801。
新华社、中新社: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揭牌767。
《农村信息报》整版:傅锦婷:在追梦路上书写传奇713。
《青年时报》:学农的学生在校就做回“农民”644。
《每日商报》:毕业季的靓丽风景639。
《人民日报》:浙江农林大学“干果团队”助山农致富:把论文写在山山水水622。
《每日商报》:“三位一体”招生除笔试面试表现也很重要618。
《每日商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都有奖励浙江农林大学重奖学生科研创新573。
中国新闻网:浙江农林大学与加拿大ubc大学合作欲培育林学尖子569。
《钱江晚报》:浙江农林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启动561。
《浙江日报》:杂草吃“醋”稻花更香554。
《浙江教育报》头版:雷锋精神,在这里传承537。
人民网、腾讯网:浙江农林大学千名科技特派员十年接力争做“农民博士”531。
《浙江日报》:浙农林大学生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竹林固碳有妙方530。
《浙江日报》:浙江农林大学招生529。
《中国旅游报》:浙农林大师生以原生态理念规划村庄527。
《每日商报》:女生来许愿男生帮实现525。
《光明日报》:又到期末“学霸”冲刺时525。
《每日商报》头条:昨天农林大学161名学生成功转专业524。
《今日早报》:全国首个高校村官学院首批有247名学员510。
《科技金融时报》头条:浙江农民大学首批107名学员结业219。
《青年时报》:学生用微信介绍自己扫二维码了解企业218。
《科技金融时报》: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浙江农林大学215。
《浙江教育报》:浙江农林大学举行新生消防演习215。
《科技金融时报》:农林大专家服务团送科技到浙南大山深处215。
《浙江教育报》:科技为山核桃产业护航213。
浙江新闻网:浙江农林大学发挥学科优势用科技护航山核桃产业211。
共460项活动,总浏览次数为168359,其中浏览量超过1000次的有5项,800-1000次的有6项,600-800次的有17项,400-600次的有102次,200-400次的有325次,浙江农林大学通过本校的网站,农林专刊,农林大学广播电视台,以及社会型报刊,公共广播电视台等传播工具当作媒介,对本校的各项活动及动态进行报告。新闻报道以本校为覆盖面进行宣传报道。
浙江农林大学参与报导的媒体以网站为第一。校园网会在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报导各类活动、事件、通知。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更新网站的内容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我校,更加认可我校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通过网站来宣传相关的学生招生和教师应聘相关精神以及各届毕业生的优异成绩等。将我校网站建成为教育教学信息传递的平台,增加社会知名度和荣誉感。其次是报刊,后为广播。
新闻媒介对本校的新闻资料的传播方法为摘要报导。主要报道一些重要的活动以及事项。对于重要事项会采用全面报导。凸显其重要性。
新闻报导讲究及时性和适时性。社会各类媒体对本校的`报道及新闻都具有此两性。能够及时有效的报导出事件的内容,经过,等等详细相关的内容。而适时性体现在各类活动开展时会做相应的宣传。在活动开展完后也会做相应的总结。
本校报导的内容都是彰显本校文化魅力,校园主题的。报导与活动主题相交融。更能体现校园文化。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三
一是增强阵地意识,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结合。习一再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上连天线,吃透中央精神;下接地气,感受人民呼声。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坚决打赢新闻舆论争夺战,切实担负起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责任。
二是增强引领意识,坚持导向与效率的结合。我们的一切工作,首先要确保政治导向正确,既要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推出群众满意的作品,更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又要“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既要把握好正面报道的“量”,也要掌握舆论监督的“度”。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这一基本方针;同时也应适当开展批评监督,反对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维护人民利益。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坚持坚守阵地与不断创新的结合。坚守党的舆论阵地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必须创新,必须与时俱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在各方支持下,广电各项事业虽然取得了一点进步,但也面临巨大挑战。
四是增强外宣意识,坚持日常宣传和上中央台、省台工作的结合。这几年,我们拥有建设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创新创业活力城市、赣湘合作先行城市、生态人文旅游城市、江南特色海绵城市等有利条件,今年上中央台、省台工作应该在去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努力做得更好、更出彩。五是增强管理意识,坚持新闻实践与新闻教育的结合。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报道、贯彻党的主张,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教育。我们要做政治坚定的明白人,讲纪律、守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政治方向,强化责任担当,严明管理要求,提升能力素质,使自己和整个班子队伍强起来;同时,做业务精湛的新闻人,做作风优良的老实人,树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四
新闻舆论整治是当今社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和舆论机构应尽的责任。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渠道愈发广泛,舆论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新闻舆论整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我的实践和体会,我认为,新闻舆论整治不仅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保持信息真实、客观,用好舆论力量。
第二段:政府的责任与作用。
政府在新闻舆论整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规范新闻报道的行为,对恶意传播者进行惩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其次,政府应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与舆论机构的沟通合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政府的责任不仅仅是修复舆论环境的问题,更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关键。
第三段:媒体的承担和转变。
作为新闻的传播者,媒体在新闻舆论整治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责任。媒体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客观中立地报道新闻,而不是故意渲染或歪曲事实。媒体还应当注重社会责任感,关注百姓的利益和权益,倡导科学理性的舆论氛围。此外,新闻媒体也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和媒体形式,适应社会的变化和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断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和品质。
第四段: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新闻舆论整治不仅仅是政府和媒体的责任,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公众要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力,增强对新闻真实性的辨识能力,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消息,避免传播谣言。此外,社会组织和学界也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工作,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促进新闻舆论的健康发展。
第五段:舆论整治的措施和效果。
为了有效进行新闻舆论整治,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舆论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起舆论信息的快速反馈机制,及时采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调整自身的新闻传播策略。在舆论整治中,我们的目标是营造一个真实、客观、科学的新闻环境,使新闻舆论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
结尾段:总结。
新闻舆论整治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工作,需要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对新闻报道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应的法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媒体要坚持以事实为准,注重社会责任感,提升新闻报道的品质。社会各界要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形成共同推动新闻舆论整治的合力。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新闻舆论整治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开放、透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五
“微有寒些春雨好,更无寻处野花香。”在丙申猴年的新春伊始,中共中央来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新闻单位调研,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人民日报社,勉励编辑们不忘初衷、坚定信念,把报纸办得更好,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在新华社,鼓励记者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和宣传基层干部先进典型;在中央电视台,提出,中央电视台要面向最广大观众,多设计一些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好栏目,多创办一些脍炙人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
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挂念人民群众。正如提出新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中的八个字——“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当为人民发声,顺应人民心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如迁兰变鲍,久而化之,以清新脱俗之气,以馥郁芬芳之气,给百姓以感化和教义。“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方能“十方和气精神爽,四海同心道眼明。”
曾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重在交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实行一系列顺民心、民意的方针政策,从而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今天,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项重要职责和使命,“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始终秉持“群众路线”这一法宝。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为了群众,更是依靠群众;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不脱离人民群众,才能通过新闻舆论工作,真正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周公“握发吐哺”、刘备“三顾茅庐”、曹操“赤脚迎许攸”,这些流传千古的美谈佳话,无一不是用一腔真情换来一颗真心。对于我们的执政党来说,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堪比这些“贤能良才”。作为执政党发声的重要媒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亦应继承和发扬这种谦卑尊民的精神,以百姓易读易懂的语言,依托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寻找线索、提炼主题,融入真情,站稳立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不用空话套话糊弄群众,不用虚言妄议欺骗群众。
今天,我们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关头,站在按照“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关键时期。新的一年亦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我们要经历结构性改革的阵痛,要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要面对反腐败斗争依旧复杂严峻的形势;新的一年,如何走出“换挡焦虑”,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阐释反腐并无“阴谋论”,如何使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勇敢回击唱衰中国的各种论调,唱响团结稳定鼓劲的主旋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党的声音,积极有效地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不能分离,更不能对立,只有为人民说话,传播人民的声音,报实情、说实话、鼓实劲、求实效,才能赢得舆论场的话语权和引导权。
“大厦非一木可支,巨舟须众手可济。众手既集亦复同心,南北东西无往不利。”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当为大国基业聚万木,为中华巨舟集众手。胸怀大局,着眼大事,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人心齐,泰山移。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六
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他提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五个事关”和48字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又受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
嘱托我们坚定信念,不忘初衷。我理解就是要牢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做党的政策路线的传播者、时代进程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动力。首先,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提高业务能力,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正如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要求的,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埂上找感觉。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就要求我们增强“看齐意识”,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在田埂上找感觉,就要求我们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新闻舆论阵地既要坚守,也要与时俱进。调研的3家媒体不约而同向其展示了各家开展新媒体报道的新手段,推进媒体融合的新成果。
2月19日当天上午,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向全国人民致以元宵节的祝福,亲自发布了。
问候语。
音。这一语音问候,仅在朋友圈的转发就超过了100万次,点击收听达千万次,短短2个小时,网友留言达2万条。这样的数据展现了传播新手段的巨大威力。
随着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也将努力成为报社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我们要朝着所要求的全能型、专家型媒体迈进,真正扎根三湘大地,更好地讲好湖南故事。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猪年新春伊始,来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3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向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祝福和亲切慰问。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着眼党的工作全局,深刻阐述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基本方针、实践路径,为新闻舆论战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舆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古今中外,任何政权想要长治久安,都必须抓好舆论工作。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笔杆子,高度重视舆论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我们党始终注重运用新闻媒体传播真理、组织群众、推动工作,形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这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历史和现实、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不可小看。只有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和定位,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到,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必须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不断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党的以来,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中央主要媒体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有力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度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新闻舆论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肩负着重要责任。正如指出的,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明确要求,为新闻舆论战线不负重托、履职尽责指明了努力方向。
担负起职责和使命,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就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确保新闻舆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工作针对性,推动融合发展,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国际话语权,不断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坚持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牢记社会责任,提高业务能力,转作风改文风,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让各级党委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不断为新闻舆论工作顺利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春风化雨润万物,丹心妙笔著华章。认真学习领会、积极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我们就一定能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发亿万人民奋进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强劲的精神动力。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自党成立起就肩负着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全国新闻舆论战线的成绩和贡献,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就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战略部署。讲话着眼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和长治久安,着眼党的工作全局,提出了48字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紧抓好抓牢。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现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宏伟目标和亿万人民的中国梦,必须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肩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激发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向全国人民致以元宵节问候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正确政治方向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灯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这一根本原则,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灵魂,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就是要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个生命,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就是要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这一基本方针,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关键在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水平。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着力增强工作针对性,掌握工作主动权;着力推动融合发展,巩固和拓展党的新闻舆论阵地;着力把握好时度效,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影响力;着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打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仗。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务必懂得,做一个党和人民需要的合格新闻舆论工作者,就必须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牢记社会责任,提高业务能力,转作风改文风。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主动谋划本地区本部门新闻舆论工作。这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文者,贯道之器也。”我们已经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更将为这一伟大梦想而不懈奋进。让我们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肩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用我们手中的笔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写,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七
大众传播作为传播的主要基本方式是指职业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送给分散的大众。其特点是传播机构高度专业化;传播对象高度专业化;传播内容大众化;传播手段高速技术化;传播活动高效化。同时也存在信息反馈困难的缺点。而舆论分析报告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通过舆论分析报告,组织刻意对自我实际形象有一个很好地了解,大学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的组织,需要面向社会招收优秀学生并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资力量,同时提高社会形象,从而促进组织自身以及师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关于2014年年度浙江农林大学的舆论调查分析。
一、舆论关注点的总特征及数量分布。
1从数量上看——舆论关注点较少,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首先,浙江农林大学在2014年一年,一共被外界媒体报道了467次。其中《科技金融时报》、《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分别以83次,69次,42次位居前三。
准,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创刊,是浙江省唯一以科技与金融宣传为鲜明特色的高端财经类报纸。前三名都是浙江省创刊的报纸,中国绿色时报是我国林业系统的行业报,也是我国唯一以“绿色”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环境类社会性报纸。浙江本省共有23家报纸报导相关信息,临安本地报纸报导了19次之多。总计有49家的报纸或者网站对我校各类信息进行了报导。
关于我校新闻的点击量一共达到了168359次,其中点击量超过1000次的有5篇,800次至1000次的有6篇,600次至800次的有17篇,400次至600次的有102篇,200次至400次的有325篇,100次至200次的有9篇。其中点击量最高是“《浙江教育报》:浙农林大师生助力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达到了1357次。
校活动开展积极,内容丰富,因此形成外媒报道的高峰期。寒暑假期间则形成低谷。
再看每次报导的篇幅长度,将100字以下的分为极小篇幅,将三百字以下一百字以上的分为较小篇幅,将三百字以上六百字以下的分为小篇幅,将六百字以上一千字以下的分为中等篇幅,将一千字以上两千字以下的分为中长篇幅,将两千字极少。
最后,外媒对我校的新闻报道内容涵盖面很广,包括各种类型,其中较为典型的有:
(4)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报导,比如:《浙江教育报》:手指点点,新鲜水果送过来。《中国科学报》:浙农林大的“校园合伙人”
除此之外还有取得成绩,校图书馆,校勤团队,贫困生关怀,留学生动态等多项报导。
首先,从新闻媒体报道的层次来看,参与浙江农林大学新闻报导媒体大致可分为全国性媒体和地方性媒体,其中全国性媒体有《中国科学报》,《中国绿色时报》,新华社等,报道数量大约占总数的10%不到。而绝大多数都是浙江省地方性报纸,也有部分为杭州或临安市一级的新闻媒体。
其次,关于浙江农林大学的新闻报导,层次分布在三个层次:优秀学生个人的层次、学校组织或者社团组织、某个学院的层次、学校层次。
关于学校组织或者社团组织、某个学院的相关报导,一般内容涉及学校组织的政治思想的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工作等,社团组织的相关报导则涉及到社团纳新,社团活动等。能够让公众了解到我校工作的相关内容,彰显我校社团的丰富多彩。所占比例比优秀个人有所增加,达到35%左右。
关于学校层面活动报导,一般内容涉及到了学校之间相关的内容。其中全校性招生、就业等活动和外国学校的合作的报导内容居多。所占比例也是最大,达到60%左右。
最后,关于我校的报导大多是正面的积极向上,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报导。例如,在五水共治的方针提出之后,我校积极进行关于五水共治相关内容的活动,很多报纸和网站很快就进行了相关报导,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应。负面新闻极少。
三、关于外媒对我校的新闻报导的及时性分析。
外媒对我校的新闻报导比较及时和适时。一般在事情发生后的一周之内会有相关报纸的报导。极大保证了外界对我校了解的及时性,《农村信息报》:浙江农林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启动便能够极大程度上宣传我校“三位一体”招生信息,给大众提供更多招生信息,是相当及时的表现。一般来说,后续拖延了一周以上的报导点击量会出现明显的下滑。
于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吸引更多的生源。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时候,我校在最快速度上推出了村官学院(《今日早报》:全国首个高校村官学院首批有247名学员)。在“五水共治”方针提出之后,我校积极响应(《中国科学报》:助力浙江省“五水共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经验:
1.多吸引全国性媒体的关注,增加和全国性媒体的联系。
2.开展更多丰富并且有意义的活动。
3.在寒暑假期间,开展有意义的假期实践活动等。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八
民族的发展和兴盛往往同一定的哲学思维相联系,缺乏哲学思维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把握时代脉搏、描绘建设蓝图、推动改革进程、破解发展难题,都需要哲学智慧。我们党历来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重视哲学思维、善用哲学方法,是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的鲜明特色。他先后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体现了对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重视。
同志系列重要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他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哲学思想,充满实践精神、人民情怀、问题意识、世界眼光。这种哲学不是在书斋或学院里构筑的“体系哲学”,而是回应时代、扎根实践、关注人民的哲学。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问题、阐释中国实践、解读中国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哲学思想,无愧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典范。
立足中国现实、解答时代问题的实践哲学。
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倾听时代呼声、深入社会实践、回答现实问题,反对“幽静孤寂、闭关自守并醉心于淡漠的自我直观”。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植根于中国实践,以实践需要为导向、以回答中国问题为中心,是立足中国现实、关注时代问题的实践哲学。
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中推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恩格斯曾经预言:“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运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19世纪的预言,正在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现实。置身于21世纪的“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论点”,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时,同志再次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指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实践精神是同问题意识紧密联系的。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以时代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是社会实践的呼唤和折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同志多次引用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呼吁关注和研究实践中的问题,强调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时代、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当代中国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如何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走向?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回答这些重大问题,需要我们运用哲学思维总结实践经验、走向历史深处、揭示客观规律、把握发展之道。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许多新特点、出现许多新问题。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正是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使哲学思维的进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程相一致、使理论逻辑与历史过程相统一。
关注群众利益、贴近人民生活的大众哲学。
贴近群众生活、集中群众智慧、关注群众利益、表达群众诉求、使用群众语言,是大众哲学的基本特质。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进程中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是关注群众利益、贴近人民生活的大众哲学。
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并将其深刻道理转化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如“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等等。他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中的科学运用和生动体现。
经常使用大众化、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深刻思想,是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的特色。例如,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来形容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禁微则易,救末者难”等古训来说明联系群众、防微杜渐的重要性;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来比喻抓落实,用“补齐短板”“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说明抓主要矛盾、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克服困难;用“补钙”“系扣子”来比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等等。这些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深刻的哲学道理,让人感到很接地气、很亲切。
遵循客观规律、驾驭复杂局势的“辩证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强调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解决现实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思考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主张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客观规律,求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是遵循客观规律、驾驭复杂局势的“辩证哲学”。
在辩证唯物主义方面,同志强调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例如,强调要学习掌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以此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当代中国的实际,进而指导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使思想适应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同时,又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第一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强调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特别是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例如,强调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等等。
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同志重点强调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分析方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分析方法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及其分析方法。例如,强调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来理解我国改革的必要性、复杂性;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等等。
唯物辩证法在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中得到了炉火纯青的运用。例如,他出色地运用辩证思维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两座山”的辩证法,强调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是对立统一的。他概括了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与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重要论述,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聚焦现实矛盾、突出改革创新的发展哲学。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重大主题,也是中国理论的重大主题。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紧紧围绕发展问题展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新形势下的创造性运用,是聚焦现实矛盾、突出改革创新的发展哲学。这里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例,对此予以说明。
新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现实针对性。当代中国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又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如认识经济新常态、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和平发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坚持从严治党,摆脱“塔西佗陷阱”;等等。此外,改善环境、消除贫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新发展理念正是直面严峻挑战、破解现实难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方面创新不足、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不平衡等问题;绿色发展注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解决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问题;开放发展注重发展内外联动,解决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不够高,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较弱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新发展理念秉承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强调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强调变革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观点,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创新的重大成果。
饱含文化底蕴、彰显精神力量的价值哲学。
当代中国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同志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是饱含文化底蕴、彰显精神力量的价值哲学,其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精炼表达,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了世界文明先进成果。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确立价值观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社会现实和实践发展的直接反映,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联系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实践主体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
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民族之大德,也是公民个人之小德;青少年培育核心价值观,如同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百姓的言行方式,孕育着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必须结合时代特点、根据实践需要,吸收现代文明成果,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为基础,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要避免复古主义。
综上可见,同志从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高度把握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阐释文化发展规律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科学路径,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进行了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科学运用与创新发展。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九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战略转型期。试论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宏观管理。
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在由点式、线式为主的单向度模式加速向面式、立体式为主的多向度模式转变,接受信息的来源、分析判断的角度、加工传播的手段、思考问题的指向更加多样。
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媒体与媒体人、媒体人与受众之间的利益对撞、目标整合错综交汇,实践中的“两难”选择加剧着人们的“内心纠结”,呈现出哲学意义上的“二律悖反”现象。
基于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利益共同体不断出现动态变化,有利则合、无利则散,组织目标边缘化、社会责任模糊化现象明显。
认识舆论环境的深刻变化。
社会背景因素与迅猛发展的各种网络媒体新形态交织融合,使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舆情发展呈现“三个趋势”。一是“参与扩大化”。手机作为媒体终端迅速普及,微博作为个性化实时传播工具强势崛起,为各类群体表达意见和诉求提供了极为快速、便捷的通道,“网络围观”现象大量出现,由“事件当事方”向“利益共同体”到“道义共同体”再到“情绪共同体”直至“行动共同体”的扩散速度明显加快。二是“议题聚焦化”。舆情在迅速扩散中指向同一事件、同一焦点,单位时间内爆发出的信息量突然增多,社会舆论聚集发酵、骤然升温,呈现出燃点低、触点多、爆点强的特点。三是“虚拟与现实交织化”。“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二者相互渗透趋势明显,物联网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媒体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凸显。
[关于试论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宏观管理论文]。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十
x月24日至26日,总站通过线上培训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新闻舆论骨干培训。此次培训,更多的一线新闻骨干有机会在新闻写作、采编和舆情预防及处置的经验等方面接受了专业的训练。除了新闻写作外,培训内容更涵盖了警营文化活动开展、文学及文艺作品创作等各个方面。多位奋战新闻一线多年的老师们精彩授课,让大家收获良多,感触颇深,也促使自己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讲好移民管理警察故事,提升本领,形成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合力。
新闻宣传工作者的格局,直接影响其宣传报道的客观性、公平性与公正性。作为讲述和记录移民管理警察点滴故事的一线报道员,我将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丰富渊博的知识、犀利简洁的文笔、开阔独特的视野、敏锐迅捷的洞察力、善于捕捉的观察力,以及知微见著的细心与耐心。让正在或已经发生的移民管理故事被听众看到、听到、感受到。
面对融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介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旧有模式与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已迫在眉睫。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是基层报道员必须遵循的规律。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从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首先要有刮骨疗伤的魄力和勇气,在自我革命中寻求创新与突破;其次,要有革故鼎新的决心与毅力,做好创新工作长期性、持久性的准备;最后,要有开疆扩土、海纳百川的胸怀与视野,探索多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
作为一名一线报道员,走进基层,贴近民警,真正与一线民警同吃同住同劳动,才易于采写到第一手的素材、拍摄最生动的现场、听到最感人的故事,这样的'新闻宣传才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以及亲和力。在新形势背景下,我们要与时俱进,学习了解新传媒的产生、传播的特点,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宣传工作,具备正确的宣传价值导向,才有助于新闻宣传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经验就是积累起来的。写作也是如此,只有不断探索和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写作,好比一个智库,用哪一种方式对待哪一类文章最好,靠自己的平时的积累和悟性。
要勤写多写,不怕失败,一如既往。写作是一份清苦的差事,需要毅力,需要恒心,需要忍耐。耐得起清苦,耐得住寂寞,按住浮躁,沉下心来,从基础做起,勇于发现新生事物,及时加以宣传报道。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十一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新闻舆论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新闻的力量和媒体的责任。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新闻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影响力也更加深远。因此,加强对新闻舆论的研究和认识,对于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舆情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舆论涉及到新闻媒体的理论、实践和评价,主要研究新闻的传播机制、新闻素材的获取和处理、新闻语言的运用及媒体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新闻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方式,更是一种社会程序的调节能力。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一方面涉及到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
第三段:新闻舆论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舆论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是媒体的商业化,越来越多的媒体为了营利而牺牲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次是媒体的过度追求热点事件,有时不顾真实性,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炒作、制造噱头。第三是社交媒体的崛起,网络虚假信息不断,很难辨别真假,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和不安。这些问题都要求新闻媒体反思和改进自身的工作,增强自律意识,加强对新闻事实的核实和准确度的检查。
第四段:对于学生的启示。
新闻舆论作为一门必修专业课程,对于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认识到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了解一条新闻背后的深层信息。其次是加强对新闻语言和写作技能的培养,提高新闻素材的获取和处理能力。最后是充分认识到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和利弊关系,了解新闻舆论对于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
第五段:总结。
在新闻舆论学习中,我通过对于新闻传媒的深度研究和分析,认识到了新闻媒体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这促使我更加重视对于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把握。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新闻舆论的学习和掌握,深入了解新闻传播机制和规律,为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十二
新闻舆论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舆论的传播渠道得以多元化,而对于一个普通的公民来说,如何准确认识新闻舆论,又如何正确应对其影响,成为了一项必备的素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新闻舆论学习心得,以期对理解和应对新闻舆论产生一定的帮助。
首先,新闻舆论的多样化使得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在媒体《大河报》和《人民日报》这两个不同的新闻机构中,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而在社交网络上,更是有大量不实谣言和无源自来的消息,给我们的判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通过有效渠道获取信息,梳理逻辑线索,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判断。
第三段:传媒与公共舆论。
其次,新闻舆论的传播影响力极大,可以牵动整个社会。新闻舆论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可以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黄赌毒”事件,它的爆发和传播直接导致了社会的公共舆论倾向。我们应该对于新闻舆论负起责任,积极参与到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声音和作用。
第四段:公众对舆情的影响。
另一方面,公众对于舆论的反应和态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当大家都对某一事件产生强烈情绪和谴责态度时,某些人会借机发挥,制造谣言、污蔑、辱骂,甚至诋毁国家和政府。这一过程直接造成了公共环境的恶化,挑战着我的认知和理性,对公共道德和价值观的稳定也产生了威胁。
第五段:对于新闻舆论的正确应对。
最后,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应对新闻舆论呢?我认为,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自身的认知能力,全面、理性地分析和判断新闻事件。我们需要关注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媒体,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取多方面信息,理性处理新闻舆论带来的各种反应,同时树立良好的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感,积极弘扬正面价值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结语:
总之,新闻舆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和公共环境,也是一个检验公民思想素养和公民身份的标志。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新闻舆论的分析和判断技能,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念,为实践良好的公民责任感和道德水准做好准备。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使社会舆论环境变得越来越健康、公正、和谐。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十三
新闻舆论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作为一名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领悟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认识,本文旨在从某些方面探讨新闻舆论学对我产生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于新闻的力量。
新闻就像一面镜子,它不仅能够展示出一个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也能够传递着强大的能量。在学习新闻舆论学的过程中,我领悟到新闻的平衡和客观十分重要,而在具体的事件报道时,新闻媒体的判断和选题能够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和态度。因此,我们作为学习新闻舆论学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专业素养,更需要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递新闻的信息,以及呈现事物的本真面貌。
第三段:一份责任。
学习新闻舆论学给我带来的另一个感受就是责任感。在新闻传媒行业的工作背后,总离不开一份社会责任,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准确的获取和调查信息,而且需要学会如何以平衡客观的方式将事件呈现给公众,我们需要承担起这份责任。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工作者在行业中需要具有高度的道德操守和批判意识。从这个角度考虑,通过学习新闻舆论学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更能让我们磨练这份责任感,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成长。
第四段:思辨训练。
新闻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会伴随着复杂并多变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在学习新闻舆论学的过程中,我们涉及到了许多关于新闻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政治环境和战略问题。学习新闻舆论学,我们时常需要进行思辨训练,学会独立思考,通过各种信息来源和解读角度,以及发现内在规律和深层次的意义。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实际中不断验证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去发现一些不同的视角,从而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五段:总结反思。
通过学习新闻舆论学,我们逐步意识到新闻的力量和责任感,并通过不断的思辨训练,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意识。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新闻媒体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中,发挥出我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在寻找到新闻的本质的同时,去拓展我们的思维和眼界,更好地符合时代的需求,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十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xx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新闻舆论工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工作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党管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在校党委领导下,构建由校党委宣传部负责顶层设计与宏观管理,各单位主动宣传为主,上下联动、人人参与的大新闻舆论格局。
第三条新闻舆论工作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遵循客观、准确、及时、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章新闻舆论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第四条新闻舆论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归口管理,相关单位配合具体实施。
第五条党委宣传部负责全校的新闻舆论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全校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二)制定学校新闻舆论工作的组织实施办法;
(三)制定全校新闻舆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四)组织、管理突发及敏感事件的信息收集、信息沟通和媒体解释工作;
(五)总结学校新闻舆论工作,对新闻舆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六条学校各二级单位的新闻舆论工作,由本单位具体组织实施。按照“新闻信息来源所在单位负责制”的原则,各二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新闻舆论工作负责人,负责提出本单位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路和办法,策划并组织实施本单位新闻舆论报道活动,负责审核本单位所发布的新闻信息。
第七条各单位确定一名新闻舆论通讯员,及时、定期向学校新闻舆论阵地报送本单位的新闻信息,完成本单位宣传报道和采访任务。
第八条各单位应主动积极推荐宣传本单位优秀团体、先进人物、重要成就、典型新闻事件等。
第三章新闻舆论阵地的建设与管理
第九条学校新闻舆论阵地主要指学校主办和学校各单位自办的可以发布新闻舆论信息的平面媒体、影音媒体和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平台等。
第十条学校新闻舆论阵地遵循“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建设与管理。
(一)xx大学报、xx大学广播台、xx大学微博、xx大学官方微信,由党委宣传部负责建设与管理。
(二)xx大学校园网主页、新闻网、校园电视,由党委宣传部负责建设与管理,网络与信息化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三)各学院、部门所建立的二级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由本单位负责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党委宣传部负责监督和指导。
第十一条学校新闻舆论阵地建设中,涉及有关学校标识等文化符号使用的,须严格遵守学校相应规范。
第四章新媒体阵地管理
第十二条凡以xx大学(包括外文及其缩写)各级单位(部门、学院、社团、班级等)名义注册的官方微博、微信,需在党委宣传部履行申请及登记备案程序,并接受年检。
第十三条官方微博、微信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严格加强平台建设和内容建设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第十四条以大学生全媒体中心为依托,实施移动媒体优先发展战略,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新立体信息传播平台,实现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联动、聚合传播,提升校园新媒体的传播力。
第十五条推动新媒体联盟建设发展,校内各级单位主办的微博、微信要积极与xx大学官方微博、微信开展联动,建立校园媒体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的机制,构建学校多方位、立体化的新媒体传播格局。
第五章校内新闻舆论管理
第十六条党委宣传部负责学校层面新闻报道的策划、协调及采写工作。
学校层面的新闻报道对象主要指:以xx大学名义举办的重大会议、活动,或者以学校党委、行政文件形式同意举办的重要会议或活动以及列入学校党委年度工作重点、行政年度工作要点的事项。
第十七条各单位负责举办常规性、非全校全局性的各类活动、会议,按照“谁主办、谁采写、谁负责”的原则报道,由主办单位通讯员撰写新闻稿件,并及时将稿件通过新闻网在线投稿。
第十八条校内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由党委宣传部审核后报学校相关领导审定。学校网络、报纸、电视、广播、官方微信微博的新闻由党委宣传部统一审核发布。各单位通讯员报送的新闻稿件和新闻资料,应经过本单位宣传工作责任领导审核,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十九条新闻舆论工作要严格遵守新闻舆论纪律规定。对未经批准擅自接受新闻媒体涉及学校事务的采访,造成失实报道或不良影响的,对在接受采访中违反保密规定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对外新闻舆论管理
第二十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条加强与校外媒体记者的联系。通过沟通交流着力寻找有益的合作点,宣传推介xx大学,扩大正面宣传。
第二十一条学校对外新闻舆论由党委宣传部归口管理。各单位如需邀请校外媒体来校采访报道,必须在活动举办三天前向党委宣传部报请,由党委宣传部统一邀请,所需相关费用由申请单位负责。对外报道口径由党委宣传部协同相关单位共同确定。
第二十二条凡对学校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项,需及时对外宣传的,可根据需要进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的组织工作由党委宣传部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学校批准,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进行学校新闻发布会。
第二十三条对不执行学校规定,擅自就突发、敏感事件接受采访、向媒体报料、投稿的人员,导致新闻失实,影响学校声誉的,当事人和相关人员应承担责任和后果。
第二十四条社会媒体记者采访须到党委宣传部登记备案,党委宣传部根据采访要求及采访提纲安排采访事宜。
相关单位要积极协助记者的采访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客观,对外宣传稿件刊发前应报党委宣传部审核和备案。
第二十五条涉及国外或境外新闻媒体的,由党委宣传部会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相关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六条各单位要及时收集社会各类媒体对本单位有关宣传报道的信息,并及时上传到校园新闻网媒体石大栏目。
第七章突发敏感事件的新闻舆论管理
第二十七条对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报道,应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报道中涉及到的重要数字、重要情节,必须准确无误,经党委宣传部审阅,向学校党委汇报后方可发布。
第二十八条突发敏感事件的信息按照及时、客观和准确的原则,经有关部门对事件进行综合调查和详细核实后,由学校确定的新闻发言人负责发布。未经许可,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相关信息,不得接受校外媒体采访。
第二十九条突发敏感事件信息的发布可视情况采取下列方式: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
(二)通过xx大学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等校
(三)通过校外媒体发布。
第三十条突发敏感事件发生后,各单位要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引导师生和公众客观、全面、准确认识突发事件。严禁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造成严重后果者,学校将追究当事人和相关人员责任。
第八章考核与奖励
第三十一条各单位的新闻舆论工作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三十二条党委宣传部根据各单位在校报、学校网站、官方微信、微博、校外媒体上的信息发布量,综合投稿的积极主动性、及时性以及稿件的质量和影响力等因素进行统计,评选出新闻舆论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并予以表彰。
第三十三条学校设立稿费专用经费,党委宣传部制定具体标准并负责发放。校园主流媒体新闻稿件根据质量、时效性和影响力等因素向作者支付稿酬,根据对外新闻舆论作品登载媒体的级别、体裁、字数,给予作者奖励。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的解释由党委宣传部负责。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2001年7月颁布的《xx学院加强新闻出版管理的试行办法》同时作废。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十五
x月24日至x月26日,我和同事们参加了总站组织的思想教育和新闻舆情工作视频授课培训。这三天的培训学习,课程紧凑,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层面的工作引领,又有经验丰富的具体指导,既有独到视角下的感悟探索,又有实践工作的经验交流,短短的三天培训时间,为我们呈上一道道知识精神大餐,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了一些网络舆情工作的规律,进而更系统地思考了移民管理警察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和妥善处理网络舆情等等问题,也更深刻地感受了政治工作者浓浓的情怀和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收获颇丰,感触颇深。
作为一名政工民警,我深知经常性思想工作是维护队伍良好秩序的重要保证。现在的移民管理队伍大多都是80.90.00后,随着社会形势变化和队伍改革,年轻一代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通过xx教授的授课,我深刻体会到政工干部要紧跟时代步伐,一是要以创新的战略思维提升自身的沟通与判断力,积极为思想教育工作建言献策;二是要以敬畏的底线思维提升自身的防控与反省力,增强思想工作的风险意识和角色意识;三是要以前瞻的全局思维提升自身的统筹与敏感力,能独立思考的批判和协调人和事。
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深知新闻宣传的关键点在于“时、效、度”。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发生时要最快速度对新闻事实进行准确报道,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迅速发声、及时反映,先人一步,使关键问题不失语、不被动,重大问题不缺位。同时,又要把握好宣传尺度,注重宣传效果,积极疏导公众情绪,弘扬正面能量,为工作的开展赢得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在老师们的授课中,不论是胡冰老师在应对重大舆论事件的快速引导过程,亦或是杨文明老师强调专题报道策划选题的重要性,他们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认真负责,专心志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尽心尽责、尽善尽美的职业追求,让敬业精神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闪闪发光。
在课程中,不论是人民日报记者杨文明老师在理论层面上提出的“新闻工作要深度挖掘身边的故事感动人”,还是省文化馆副馆长李冰江老师在国门文化建设工作中提到和强调的“国门文化汇演舞台的成功搭建一定要注意时间、内容等细节”,亦或是于雷主任详细讲解了“一报一刊”的用稿需求和中国移民管理报对每一篇原创文章的评估研讨……平实的语言里,让我们感受到新闻工作者精雕细琢,追求卓越的可贵品质和回归纯粹,脚踏实地,执着坚守的新闻力量,也让我们思考何以以文载道?唯从点滴做起,从拒绝糊弄和凑合开始,用真诚之心,深耕一线,深入基层发现梦,传播美,从而引起共鸣,获得认同,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引导力。
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篇十六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承担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欢迎大家阅读。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猪年新春伊始,来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3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向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祝福和亲切慰问。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着眼党的工作全局,深刻阐述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基本方针、实践路径,为新闻舆论战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舆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古今中外,任何政权想要长治久安,都必须抓好舆论工作。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笔杆子,高度重视舆论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我们党始终注重运用新闻媒体传播真理、组织群众、推动工作,形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这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历史和现实、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不可小看。只有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和定位,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到,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必须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不断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党的以来,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中央主要媒体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有力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度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新闻舆论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肩负着重要责任。正如指出的,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明确要求,为新闻舆论战线不负重托、履职尽责指明了努力方向。
担负起职责和使命,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就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确保新闻舆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工作针对性,推动融合发展,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国际话语权,不断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坚持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牢记社会责任,提高业务能力,转作风改文风,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让各级党委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不断为新闻舆论工作顺利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春风化雨润万物,丹心妙笔著华章。认真学习领会、积极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我们就一定能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发亿万人民奋进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强劲的精神动力。
中央宣传文化单位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专题会议21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把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认真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思想舆论支撑。
会议传达了重要讲话精神,11家中央宣传文化单位负责同志作了发言。大家一致认为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理论,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整个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在讲话中指出,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要联系实际抓好落实。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抓紧制定落实的具体方案。要组织好讲话精神的学习研讨和集中培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深化“走转改”活动;要带着问题学习贯彻,弄清差距在哪里,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推动讲话精神落实落地。
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强化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做到讲政治、强党性、敢担当、勇创新、严律己。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维护党中央权威。要认真践行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根本原则,把正确导向要求体现在工作各个方面。要切实担负起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责任,落实好抓党建、带队伍的责任。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难题,把握宣传思想工作规律,贯彻好时度效的要求,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按照“三严三实”改进作风,有针对性地排查廉政风险点,树立宣传文化单位良好形象。
刘延东在讲话中指出,中央宣传文化单位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排头兵”,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主动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创新方式方法,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做好正面宣传,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预期,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刘奇葆主持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把宣传文化单位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政治方向,强化责任担当,严明管理要求,提升能力素质,使领导班子强起来。
党的xx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决定》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开创新闻舆论工作新局面。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创新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一)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以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正确分析和对待社会思潮,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二)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创新重大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等,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报道的贴近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切实做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从群众关注点入手,把党和国家倡导的与群众需要的结合起来,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维护人民利益,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三)切实坚持“三贴近”原则。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多宣传人民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人民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新闻宣传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报道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推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佳作。深入研究受众的心理和习惯,善用传播技巧,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四)着力增强应急报道反应能力。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社会事件等报道中,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做到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制高点。
二、提高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运用和管理能力。
随着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快速普及,越来越成为覆盖广泛、影响巨大、方便高效的新兴大众传媒,日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新空间、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谁占领了互联网等新媒体阵地,谁的传播能力就更强大,就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领制高点,从而更加有效地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我们必须积极适应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等新媒体,扩大新兴舆论阵地。
(一)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鼓励和引导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在巩固发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向新兴传播领域延伸,提升新闻信息产品生产与高新科技的融合度,抢占发展主动权,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优势。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有效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切实将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等,与新媒体信息海量、渠道多元、受众广泛、时效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结合起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随着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快速普及,越来越成为覆盖广泛、影响巨大、方便高效的新兴大众传媒,日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新空间、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谁占领了互联网等新媒体阵地,谁的传播能力就更强大,就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领制高点,从而更加有效地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我们必须积极适应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等新媒体,扩大新兴舆论阵地。
(一)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鼓励和引导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在巩固发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向新兴传播领域延伸,提升新闻信息产品生产与高新科技的融合度,抢占发展主动权,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优势。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有效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切实将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等,与新媒体信息海量、渠道多元、受众广泛、时效性和互动性强等特点结合起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流动媒体等新媒体的报道优势,制作适合新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丰富传播内容、提升传播速度、拓展传播渠道、扩大传播范围,促进高品质高品位新闻信息传播,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本领和能力。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等报道中,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新媒体终端和信息传播平台,积极拓展线索收集渠道,提高反应速度和报道时效,丰富报道内容和表现形式,努力抢占第一落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和引导能力。
(三)打造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新媒体集团。
加强政策指导,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推动重点新闻网站等发展,丰富网站内容、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人才建设,打造一批在国内国际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综合性网站,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构建更加强大的主流网站集群。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资本化、公司化和市场化运作,延伸产业链条,创新赢利模式,加强品牌推广,更加积极主动地向海内外市场拓展,迅速壮大实力,做大做强做优,建设一批在海内外有较强辐射力和竞争力的新媒体集团。
(四)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管理。
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引导和管理,努力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体网络基础和技术建设,积极推动技术研发和技术进步,优化网络结构,消除技术隐患,加快容灾备份建设,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提升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和公信力。加大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力度,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
三、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当前,全球传媒业生存环境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既对我国传媒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也提出新的挑战。我们必须顺应国内国际形势发展新变化,顺应市场和受众新需求,顺应传媒业和高新科技发展新趋势,加快构建现代传播格局,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内国际传播能力,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加强国内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重要媒体特别是中央重点媒体建设,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打造一批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一流媒体。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支持中央重点媒体推进海外阵地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球新闻信息采集传播网络,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提升在国际传媒领域的辐射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大“走出去”力度,拓展与海外媒体和机构的交流合作,提高面向海外开展工作的能力,改进对外传播手段,增强对外传播实效,塑造良好国家形象,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着力创新和完善文化业态。
顺应多媒体生产、传播、经营融合趋势,适应市场和受众细分化、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积极应用高新传媒科技,改造传统文化业态,培育和发展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型文化业态。调整生产和传播模式,打造完整产业链条,集聚领域内的各种要素,构建以多媒体产品为基础的强大产业集群,形成传播方式更多样、扩散速度更快捷、影响范围更广泛的全媒体业态,不断提升我国传媒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三)大力构建现代传播格局。
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顺应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积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以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为主,有效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传播资源,整合有线电视网络,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努力构建技术先进、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格局。
(四)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力争新闻宣传领域体制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积极稳妥推进重点新闻网站、非时政类报刊等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尽快建设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依法运营的市场主体。推动已转制的传媒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改革,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流传媒机构和集团。
(五)增强传媒科技的引领和支撑能力。
跟踪世界先进科技特别是传媒科技发展趋势,加强新技术研发应用,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我国传媒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传媒领域相关标准制订,抢占传媒技术制高点,力争在国际新闻信息传播领域发挥更大影响。
四、建设宏大新闻人才队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键靠班子、靠队伍、靠人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新闻宣传队伍,为开创新闻舆论工作新局面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加强新闻宣传领域领导班子建设。
深化新闻宣传领域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思想政治强、工作能力强、创新精神强的优秀干部选拔和配备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年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增强把握宏观趋势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导权和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中。
(二)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新闻人才队伍。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施展才干的制度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展所长的生动局面。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渠道,积极吸引海外优秀新闻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机制,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培养一批熟悉新闻宣传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造就一批人民群众喜爱的名编辑、名记者、名播音员、名评论员、名主持人,建设一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
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准,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大力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坚决反对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低俗新闻,自觉抵制错误观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