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实用19篇)
学习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一个好的总结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出重点和核心内容。下面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的选编,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一
现阶段,我国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学生拥有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有助于今后在企业的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为此,会计教育需要革新教学理念,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现代企业会计需求。鉴于此,本文对“基于职业发展能力的会计教育改革”进行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1.基于职业发展能力,革新教育理念。
在会计教育中,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推动会计教育的创新,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现阶段的企业会计人员需要专业的会计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技术,还需要具有其他相关方面的能力,诸如国际语言交流能力、企业发展趋势把握能力以及经济问题处理能力等。为此,当前的会计教育需要革新教学理念,不仅仅传授学生会计专业知识,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即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因此,今后的会计教育教学内容应该及时更新,促使教学内容符合企业会计发展需求,同时加强实践教学[1]。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会计职业教育需要对信息化发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原因在于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总而言之,为使会计教育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就需要革新教学理念。
2.基于职业发展能力,调整教育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现阶段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诸如良好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财务预算与管理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会计人员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为此,现阶段的会计教育基于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开展教学活动,就需要对教育培养目标加以调整。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注重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重视个人的智力开发,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如此一来,才能使得会计教育培养的人才满足现代企业会计需求。
3.基于职业发展能力,创新会计教育培养模式。
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培养模式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一种形式,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诸如培养目标、教学设计以及培养过程等。在以往的培养模式中,只是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技能方面的培养,导致培养的人才,只能够进行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操作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教育虽然重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远远没有达到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要求。为此,会计教育需要基于职业发展能力,创新会计教育培养模式,现阶段,国家提倡校企合作,使得会计人才培养具有了较多的途径[2]。为此会计教育需要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中不断充实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方面的能力,通过在企业会计岗位的锻炼,使得会计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良好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实践能力。如此一来,会计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职业发展的人才。
4.基于职业发展能力,创新会计教育教学手段。
为培养具有职业发展能力的会计人才,就需要会计教育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往的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只有不断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对于实践教学方式具有多种,诸如案例情景教学法、团队合作教学法以及自主探究学习法等,使得学生能够拥有符合自己的一种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3]。例如,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就能通过多媒体展示会计教育理论知识,使得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可以自行利用计算机进行拓展知识视野,有效掌握会计其他相关方面的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会计教育就需要对现代企业会计需求加以分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深化改革,诸如革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以及创新教学手段等,从而培养出具有职业发展能力的会计人才,满足现代企业会计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3]孙秀秋,王兴杰,王乃娟.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201-202.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二
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科学的求职态度,积累求职与创业的基本能力。有学者认为,在设置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时,凡是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对象。根据该课程性质,评价对象应该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对课程在内容选择、课时设置、组织实施等方面的评价;二是对学生认知层面的评价,即该课程学业成绩评价;三是对学生技能层面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通过实习、实践与求职、创业互动中积累的经验等评价。总之,教学质量评价对象的选择要突破传统,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力求对课程教学效果做出全方位、立体式的诊断。
3.2评价主体多样化。
3.3评价方式科学化。
因该课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主体多样,使得评价的方式必须做出改革,以适应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需要。除了利用传统定量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外,更应本着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自身成长需要的原则,采用问卷调查、自我反思、实践效果评估等定性评价方式,充分尊重教师个人教学特点与学生个体差异,建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集中于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全方位诊断课程教学效果。同时,要积极开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集成化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3.4评价结果导向化。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任课教师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因此,评价结果要突出导向与激励功能。除了要以科学适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受评价者外,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还应制订相关政策,分类设立教学型与科研型等不同类别的教师岗位,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的权重,以提升任课教师教学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郝路军.高等学校课程评估与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三
在升学为主导的意识影响下,社会上对中职学生、中职教师和中职学校有着较低的认可度在对中职教师和中学教师的对比中,中职教师对社会的价值往往被忽视掉同时,中职教师在工作上与普通中学和高职有着很大的差异中职教师面对着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教学中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中职教师还要涉及招生与就业,必须走出校门,走村串户,面对各种不理解的目光在这种社会与学生现状的双重影响下,中职教师对职业定位以及职业价值的认识情况,会影响到中职教师的职业发展。
一、正确定位中职教师角色。
教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完美个性的工作,是在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塑造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用自己的教学习惯把学生打磨成批量生产的产品教师的工作是用心灵去影响心灵的过程,这也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中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道德的引路人,也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辅助者。
(一)做好知识的传播者。
教育的目的无非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劳动经验、科学知识、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传递给下一代教师正是把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执行者中职教师的工作更是把学生转化为准员工,教会学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由于专业需要和岗位需求,中职教师往往要教授多门课程同时,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弱,许多知识与技术学起来难以理解这就要求中职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知识与技术,还需要把它们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给学生中职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教学能力,才能把最新的技术知识用最适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二)做好学生道德的引路人。
教育归根结底是一项道德事业,培养“人”比培养“才”更为重要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对教育的认可度较低,叛逆思想较重的现状,中职教师要用自身的道德水平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正所谓“高山仰比,景行行比”,教师的学识魅力、人格魅力以及高尚的情操,会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教师一方面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实现身教胜于言教;一方面还要具有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能够在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品德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做好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辅助者。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社会教育日益注重对正能量的传播,中央电视台越来越多的公益广告便是很好的例证中职教师同样担负着把真理和知识传递给下一代的责任,同样需要是一个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会超出学校教育的影响通过对中职学生的问卷调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道德修养欠缺的重要因素在中职教育中,学生家长干扰正常教学的情况屡屡出现中职教师需要帮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别,做好家校合作的工作。
二、提升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在中职院校中,一些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由于不喜欢某个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做事风格,从而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连锁反应导致学习成绩整体下滑这些学生不能明确上学的目的,抗挫折能力差,客观上要求中职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目的,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对学生尽力做到一视同仁。
教师不是圣人,普通人对人对事的好恶在教师身上同样也会体现出来但教师的责任感要求我们对全体学生负起责任在工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处理问题对事不对人,对规则不对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公正平等,不偏袒,少私心在幼儿教育中,会出现“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现象在中小学教育中,乖巧而且成绩优秀的学生会更多地得到教师的青睐但在中职院校中,教师应当从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不以偏概全,善于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中职教育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的全面教育一个具有责任感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情况,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更多地侧重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与身心健康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会通过与学生相处的几年间,影响着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在中考、高考的指挥引领下,对教师的评价唯成绩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唯成绩论在中职院校里,更注重地应当是让学生拥有在未来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创新与实践的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等,这才是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素养。
三、提升教书育人的荣誉感。
中职教师的待遇、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社会上一些人对中职教育的主观评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音符等,使一些中职教师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教师职业,不能实现对职业的自我悦纳,找不到职业荣誉感而荣誉感是一个职业的魅力资本,是我们爱岗敬业的基础职业的荣誉感,也是我们把职业做成事业的动力之一,一个没有职业荣誉感的教师很难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了避免教师荣誉感的丢失,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敬业。
在教师队伍中,有些人是被家长或其他原因推上中职教师岗位的他们对中职教师的工作缺少认同感,容易产生得过且过的思想相反,有一些教师是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走上教师岗位的只需要短短的几年,这两类教师的工作业绩就会产生很大差距可见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中职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提高教师工作能力的基础,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动力。
(二)爱生。
教师积极的工作态度还表现在尊重与爱护学生方面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从而使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当学生乐于把自己的苦辣酸甜告诉教师时,教育就无需再刻意为之,教师的成就感与荣誉感也随之而来。
四、正确处理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表现为精神萎靡,工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消极懈怠,无创新力和成就感,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中职教师工作重复而烦琐,对学生的影响往往又是隐性的,很容易让教师缺少成就感,产生职业倦怠要想避免职业倦怠,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用职业荣誉感督促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职业倦怠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出现,我们不用逃避它存在的现实只是当你感觉到自己出现了这个问题时,先用职业荣誉感要求自己尽力把工作做到完美,而完美的工作会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与荣誉感从而用这个良性的循环把自己带出工作的低谷状态。
(二)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果教师对教材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是机械地重复着别人的观点人云亦云,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失去学的兴趣,让教师失去教的兴趣教师上好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不仅仅是所教学科的,还要有学科以外的教师只有博览群书,积累生活的经验,才能轻松驾驭课堂教学,使课堂内涵丰富、充满韵味这样的课堂带来的欢乐与幸福感会赶走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四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呈现,民族民间美术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映射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根植于民族生活土壤上的民间美术不仅表现本民族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审美理想,而且经千百年来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浸润,已经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特征。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利用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偏颇,导致了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审美理想与文化价值的失落。
一、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民族民间美术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因为人的情感需要它,人的心理需要它,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间美术因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产生出鲜明的美感特点,质朴与淳厚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我国广大农村中,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人们生活与情感传达的重要文化载体。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无锡泥人,陕西、河北、山东的剪纸与民间玩具、皮影,户县、金山、邳州的农民画与舟山渔民画,充分发挥了渔民和农民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富有民族特色与充满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2.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冲击着民间文化,使民间美术处于逐渐被遗忘的角落或部分慢慢地枯萎与变异。在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中击下,已造成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过去的文化是落后的老土文化,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令人感慨的是,这种思想在相当多的人群中,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市场。这正是作为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民间美术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这样的消亡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靳之林教授前对全国的皮影进行考察时,还有2500个皮影班活跃在山区与平原的城乡,现在剩下的民间皮影班还不到250个。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活动方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国家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普遍性存在着。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当前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对逐渐衰微消亡中的民间艺术来说,无疑是必须的,它将对民间艺术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传承。
二、美术教育――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向。
1.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的大环境。
随着我国对民间艺术保护意识的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培育了良好的人文大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与古琴名列其中,使得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国家下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华民族民间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并专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心。由过去民间自发组织的抢救和保护活动已经发展为政府出面的工作,此项工作无疑对民间艺术的`消逝起到了遏制作用。第二,教育部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育中的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一20%,体现民族特色,充分发挥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个规定为民间美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第三,教育部在新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等目标,这对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学校美术教育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第四,民间美术渐渐走进了主流文化研究的视野,研究者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和精神结构,使民间美术能够多元化、全方位地发展,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跨学科的态势。第五,中央美术学院正在进行民间美术教育试点,虽说是个案,但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编写各具特色的本土美术教材。
民间美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达着人们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但是,这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显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美术教材的编写无疑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对本土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完整地把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精神,统筹地安排教学大纲与内容。现阶段教育部门虽没有一本完整的民间美术教材,但随着民间美术在现行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加大,客观地讲,几年以后将会出现民间美术教材。我国已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出编写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目前,部分省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在现有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加大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内容上的比重,教材中主要渗透了民间工艺、剪纸、年画与渔民画等一些民间美术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省级美术教研室和部分学校将会组织专家,利用民间美术的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或校本教材,这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民间美术的开展。也可以看到,对于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一是给予民间美术以一定的课程地位,也可以把它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二是给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依据,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实施课程教学。三是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提供了民间美术学习的方法,也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有助于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感与精神。
3.优先在优势教育环境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育的途径,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优势的教育环境主要指经济较发达和民族民间艺术浓厚的地区。艺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对艺术影响于社会的认识程度较高,因此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与进程。而文化艺术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也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抢救保护民间文化艺术最终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它们的潜在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较发达的经济地区利用民族民间美术渗透到美术教育中首先成为可能。其次,拥有民族民间艺术的地区,也为其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平台。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化。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各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我们人类精神所需要的,也会以宽容心来对待艺术,认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同样具有价值,不会厚此薄彼,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北京石景山区是一个民间文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在此创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并为民间文艺铺路搭桥。
4.民族民间美术产生新的生命力。
当前,民间美术只有通过转化角度与通道,由此获得新生的可能。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说:“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一个落脚点,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而大学是主体教育,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把握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才有可能为民间美术做出实质性贡献。当然,随着艺术传承对象的改变以及教师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势必产生不同于以往作品的形式美感与审美需要。在这里,民间美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美术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习的激发者和信息的呈现者,教师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对民间美术整体、辩证、动态的综合把握,应要求具备一定的民俗学、艺术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的知识,并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准确、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表述相关问题。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融合现代媒体技术(如电视、电台、录像、多媒体、互联网等)来推广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种新的融合不仅给艺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重新进行融合、改编与创作后的新民族民间美术,必将会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靳之林.论中国民间芙术[j].造型艺术.2003,(6)2―4.。
[2]张伟.现代化浪潮下的年画走向[j].美术观察,2005,(2)11―12.。
[3]董春雷.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j].文艺研究.2005,(5)146.。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五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员工职业发展,希望通过为企业内部各类人才建立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促进其发挥主动性和聪明才智,从而实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帮助企业在未来更广阔的竞争中胜出。但是,在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时,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才能确保设计的职业发展通道既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原理,又符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基础。
1.通道层次原则。与组织设计中存在管理层次原则一样,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也存在着层次原则,但两者并不相同。在组织设计中,由于管理幅度的存在,管理层次的问题自然就显现出来。管理层次原则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管理层次对权力流、资源流、信息流的影响,如果因为层次增加而对上述方面的负面影响大于管理幅度增加的影响,则应减少层次,增加幅度。而通道设计的层次原则是指在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时,既要考虑设计足够的层次,为员工提供较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又必须避免层次过多导致的职业发展晋升的激励力度不足,从而无法达到设计的初衷。一般来说,包括职业发展的职等与职级,设计5至15层较为合适。
2.通道宽度原则。通道宽度是指设计的通道总的.数量,一般以职业发展序列的数量来衡量。这一点和管理幅度比较类似。管理幅度原则是要求各个管理岗位所控制的管理幅度要适当,但每个层级最适当的管理幅度并无一定的法则。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将军汉弥尔顿依据军事组织的历史得出结论,认为管理幅度应在3-6个人之间。而著名管理学者厄威克说:“对于上级当局来说,理想的下属人员是4名。而在委派的职责是执行具体的任务而不是监督别人的最基层中,这样的数目也许是8个人到12个人……”。美国管理委员协会1951年对1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表明,总经理下属人数从1到24人不等。在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宽度时,过多过细的通道会导致管理工作量增加,很有可能出现一个通道只适合一两个员工的情况;又不能设计太少的通道,使得通道内的人员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均有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员工职业发展序列,以3至5种为宜,最多不能超过8种。
3.不破坏直线职权原则。要严格区别职业发展通道与直线职务、岗位职责之间的关系,新设计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不能破坏企业原有的直线职权关系。员工的职业发展等级得到晋升,只是表明员工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员工对企业可能的贡献变大,但是并不意味着员工在企业组织中的指挥与被指挥关系变化。当然,随着员工职业发展的提升,员工可以在工作中来指导较低职业发展等级的员工。严格避免因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而导致政出多门、多头领导,破坏统一的指挥和命令关系。
1.合理设计职类、职等和职级。
职类也叫职业发展序列,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职位一般可以划分为管理类、生产类、技术类、营销类、行政辅助类等等。在合理划分职类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划分职业发展等级。一般情况下,每一职类可以先划分为三至四个职等,例如高级、中级和初级;然后在每一职等内部可以设计相应的职级,如1级、2级、3级。具体的职业等级称谓根据企业和职业发展序列的不同而不同。
2.设计每一职等相应的内部任职资格。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员工的能力发生了较大的质的变化,其职业发展应该提升一个职等;而只是有了小的、量的变化,则可以提升一个职级。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应该设计出每一职等的任职资格,并且在员工跨职等晋升时进行资格审查。
3.设计理论晋升速度适中的职业发展晋升办法。
一般来讲,职级的晋升可依据员工年度综合考核结果来实施,例如:年度考核结果为“卓越”的(在公司总人数中占5%以下),直接晋升两级;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在公司总人数中占15%左右,直接晋升一级;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的,在公司总人数中占75%左右,累计三年可晋升一级;年度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不设比例,职业发展等级降低一级。
根据年度考核,员工到达该职等最高一个职级,需要晋升至下一个职等时,除了要满足考核的晋升条件外,还必须进行资格审核,必要时进行人数限制,确保较高一个职等的权威性。
4.设计出员工跨序列发展的流程的管理办法。
一般来讲,员工在进入公司之初,就应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序列;但为了加强员工培养,往往需要对员工进行跨序列的锻炼;另外,也会由员工因为个人兴趣或者其他的原因,希望调整职业发展序列,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跨序列发展办法。一般来讲,对于非管理序列间的跨序列发展,公司在保证有关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允许经审核具备相应任职资格的申请者进入新的序列进行发展。
三、实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配套改革要求。
1.绩效考核改革。
如上所述,如果在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时,在职等、职级的晋升时要使用绩效考核结果,因此就必须相应调整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确定各种考核结果的比例。这是因为,考核结果的等级或比例将会导致员工职业发展等级过快或过慢地晋升。例如,如果优秀比例增加,则可能导致过多人过快地晋升,使员工较为容易达到较高的职业发展等级,从而使较高的职业发展等级贬值;如果考核结果优秀、良好比例太少,则员工只能按照理论最慢的速度晋升,晋升至最高等级几乎没有希望,则将极大打击员工积极性。
2.薪酬体系改革。
员工职业发展实质是能力的提升,相应也必然要求薪酬的增加,否则职业发展通道的晋升将仅有象征意义,其激励能力将大打折扣。这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薪酬改革,将现有的以职务/岗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进行改革,建设为以员工职业发展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3.干部任用机制改革。
在对管理通道的设计中,一般也应提出一些退出管理通道的机制,例如某企业就提出了如任某一职等达仍无职等晋升机会者,则需离开管理通道,回到其进入管理通道前所在的通道,并定级为相应的职级。根据这项制度,如果有一名员工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长达10年但仍未获在管理通道的晋升机会,则将会遭到免职,回到其担任管理职务之前所在的通道。这些要求,都对干部任用进行了约束,并建立了退出机制,这必将要求干部任用机制进行相应调整。
4.组织与人员保证。
实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改革,必将带来一定的管理工作量,因此要想真正完成该项变革,则必须在组织与人员上给予保证。实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改革的企业成立员工职业发展委员会,人员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工会主席、人力资源部长等人员组成,负责审核、审批员工职业发展问题;另外,应该在人力资源部设立绩效考核与员工职业发展专责,专门负责员工职业发展信息统计、汇总、办理晋升登记、晋升公告等。绩效考核与员工职业发展专责的职业发展具体事项的办理由员工职业发展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
企业在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时,必须遵循职业发展通道层次原则、宽度原则和不破坏直线职权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要合理设计职类、职等和职级,设计每一职等相应的内部任职资格和晋升速度适中的晋升办法,并且要设计出跨序列发展的管理机制。另外,在实施员工职业发展体系改革时,还必须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调整公司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基于员工职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六
一、从知识的广度上来讲。
“会计是国际通用商业语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与其它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外国企业不断深入到中国;同时国内市场经济多元化、信息多元化、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不断提高,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会算帐,会记录,会为员工发工资这么简单,而是要求会计能够看懂财务报表,了解资产负债状况,掌握内控、预算、资产投资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会计能够精确的运用会计信息,来进行目标工作。并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单位在招聘管理人员的时候,也在向其掌握的财务知识方面倾斜,因此为了求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会计从业人员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
二、从职业道德方面来说。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将面临更深刻的变革,无论是从行业状态、管理方式方面还是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方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职场素质与智力资本等要素都已经划入了新时期会计职业道德之中。会计的职业道德不仅包括合理的行为规范与优秀的品行,更包括复合型知识结构与坚强的职业操守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现阶段,会计职业方面存在的一些与新时期社会发展格格不入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做假账问题,导致做假账等问题出现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职业素质太低。由此,应下大力气,多措并举,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与道德水平。
三、多措并举,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新要求。
1.全面提高素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环境千变万化,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不断升级,会计工作人员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大。同时会计职业涉及到的领域也很宽泛,从人们日常的生活到宏观的经济领域都少不了会计职业的.参与,所以,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会计工作者要着力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在学精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像金融、理财、工商等知识都是一个综合发展型与开拓进取型会计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此外,会计信息与时俱进,会计专业名词日益更新,几个月不学习就会落伍,所以,作为会计工作人员还必须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要注意钻研苦干,经常浏览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信息,做到独立思考,从容面对。
2.对职业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合理规划会计职业道路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就是抓住机会,合理规划。一般而言,对一个会计而言,前三年的时间是积累知识打基础的时间,从校园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人员虽然具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锻炼,没有接受实践的检验,一开始工作的三年就是培养自己心理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的三年,在这三年里要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适应环境,学会承受挫折,同时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为进步打下基础。职场与校园生活不同,需要我们多思考,多规划,如果碰到难以治愈的困惑可以找职业生涯规划师进行咨询,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实前进。需要强调的是,刚步入职场的人们面对挫折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细心、冷静,不断的调整自己,乐观的对待工作和生活。其次,要避免陷入两大错误的观念。
一是对待遇的过多关注的误区。对于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缺乏经验,工资低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刚入职的工作人员不要过分的去关注工资,要注重的是经验的积累与素质的提高;二是避免走人以兴趣为主要选择的误区。兴趣不应该是我们工作考虑的第一位因素,只有当我们具有兴趣并且掌握兴趣行业所需要的技能时才能达到目的,所以不要本着“兴趣至少”的原则去找工作,要实事求是,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合理抉择。
3.培养良好职业道德。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首先要养成的是心态,良好的心态是一切工作的开始。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对职业的热爱之情。既然选择了会计职业就要树立起“干一行,爱一行”的决心与信念,尊重会计职业,喜欢会计职业。其次要不断学习,在提升自律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目前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会计工作人员在对外披露信息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经济法规、财务管理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等。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工作中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会计工作人员要想在会计这条道路上走的更高、走得更远就必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四、小结。
面对知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即将毕业的大学更生应该科学分析,权衡利弊,明确现在市场上需要的是具备什么能力的人才,同时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身上拥有的是什么,缺失的又是什么,通过不断努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的规划。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七
论文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近年来,在高校中涌现出不少与就业、职业相关的学生社团,而其中影响较大的多为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的学生组织。该类社团在协助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就业及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这类社团多处于起步阶段,在制度建设、活动开展、社团指导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文章从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的角度,提出了发展该类社团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职业发展类社团;指导;学生竞赛;科研调查。
高校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学生参与学校活动,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重要方式。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以及锻炼交往能力的重要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学生就业也有很大的作用。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更是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方面大有帮助。该类社团受到学生的“热捧”,社团在招新时录取率约为10%。但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从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的角度,提出指导和发展该类社团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在高校发展迅速,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规范,社团活动表面化和断续化,社团组织整体稳定性不足,专业教师指导缺失,经费与活动场所等难以保障,社团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制约着社团的发展。
1.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指导和资金来源。
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由学生自发成立的兴趣社团或协会,主管部门为校团委,指导教师为团委或由社团聘请的辅导教师。以这种方式成立的社团,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高,有很强的探索意识和尝试精神,但是普遍存在教师指导不足和学校重视不够的情况,造成社团发展缺乏外部环境或资源支持,活动开展中碰到不少的困难及社团发展方向迷失等问题。另一种是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议成立。以这种方式成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较多,虽然也属于团委管辖,但实际挂靠在就业指导部门,也有专职指导教师。这类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在经费支持、企业人脉、活动开展的外部环境中会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社团合理的管理制度(运转机制)还没有形成,在一些管理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筛选社团的指导教师,是由团委还是就业指导部门聘任,指导教师是否应该选定有心理学、教育学或者有企业背景的教师担任。在实际中,社团的指导教师多是兼职的指导教师,更替也较为频繁,未能有延续性的教师指导,导致社团管理与发展不能有效延续;如何把企业资源人士纳入到社团运作中也是一大困惑。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因挂靠在就业指导部门,是高校内与企业接触较多的社团,具有较强的对外性。但实际运作中,社团缺乏有效揉合企业、学校、毕业生的途径,社团往往只是举办一些讲座、论坛、兼职实习等“表层次”的活动,没有把企业的相关活动与社团的发展有效耦合。制度上的不完善、“双重身份”、企业资源整合不足使得社团在发展中处于尴尬的位置,很多活动流于表面,影响了社团活动开展的效果。
2.注重社团的服务功能,忽视成员个体成长。
作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新载体——社团,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为高校推进就业指导与服务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实践了学生社团“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的理念。目前,由于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人员紧缺,高校在开展校园招聘、发布招聘信息、毕业生派遣咨询、毕业生鉴定、档案咨询、校友论坛、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繁多就业事务中,都开始借助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的帮助。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成立的目标就蜕变为就业指导部门日常工作的“外转移”,社团成员每天都在做反反复复的就业服务工作,而不是身在一个职业生涯探索的兴趣团队。目前,很多高校都忽视了此类社团的核心性质,仅把其当做一般的学生社团看待,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就业指导部门交予的“工作任务”,把社团只当作“老师延长的手臂”或“学生业余爱好组织”,学生只是了解就业指导表层的事情而没有进行内化吸收,如此必然导致了社团为其他学生提供的就业服务不专业、不深入。另外,因为缺少实际锻炼,在就业竞争力方面和其他学生相差无几,从而使整个社团失去了吸引力。当前,面对逐年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和繁多的工作安排,不少高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都疲于应对就业指导部门交办的就业事务,大大限制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的发展,也忽视了社团个体成长。据笔者了解,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成员的`流失率很高,而问题的根源是很多成员认为社团的活动只是完成就业指导部门事务性工作,留在社团收获不大所致。
3.社团特色不鲜明,“职业规划”味不足。
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大多简称scda(英文全称studentcareerdevelopmentassociation),较早成立该类社团的都为国内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立团的宗旨是:连接单位、学校与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成才的平台。社团关注的重点是职业规划理念的了解、传播与内化。目前,各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虽然发展迅猛,但普遍存在特色不强等问题,这类社团工作还局限于组织与就业、职业相关的活动或者协助学校就业部门处理常规的就业事务。社团成员自身在就业和职业方面的能力蓄成不够,多数学生还不能在就业指引与服务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为其他学生进行就业指引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的初始定位已经异化。实际上,社团只是完成具体的业务,而没有把具体业务与职业规划、职业能力素养教育、创业创新意识教育等有机的结合。社团成员只是完成具体任务,而没有把具体工作中涉及到职业规划的因素(如企业对人才需求、人职匹配、政策需求、职业定位、职业路线制定、职业环境了解)学习内化,导致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很多所谓“品牌活动”,如招聘会、模拟面试大赛、职业规划大赛、大型兼职对接等活动,社团成员虽然参与其中,却未能融入其中。"。
二、基于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角度的社团指导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通过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增加支持资源。
优化职业发展类社团建设,首先,要理顺社团管理,高校应该固定相应职能部门负责社团指导,以便落实指导责任。基于该类社团的性质和服务功能,该类社团应归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管理较为合适,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归管部门为就业指导部门,具体活动安排和具体经费都由就业指导部门负责,社团只是参与到团委的日常社团考核中。由此社团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利用好就业指导部门的相关企业资源。其次,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很多都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背景或者接受过相关的就业指导培训(现阶段高校和高校的行政主管部门较为注重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人员业务培训较为完善)。最后,稳定的指导教师能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和科研调查增加学生社团的经费。笔者担任指导教师期间,指导社团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了广东省职业规划大赛、港珠澳青年创业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别克汽车训练营等竞赛,还参加了企业的饭堂满意度调查、劳动政策知悉度调查、职业类高校的招生宣传等调研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增加了社团的经费收入,提高了社团开展活动的自由度和效度。
2.加强指导与培训,让个体融入到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中,促进个体成长。
现阶段,高校中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发展迅猛,但普遍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活动还多局限于组织一些与就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社团成员在就业和职业指导方面的能力不够,加强对社团成员的培训显得尤为必要。如何把完成具体事务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成为指导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事项能诱发学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操能力、环境适应力等重要职业素质,其中学生竞赛和科研调查就是很好的途径。五邑大学就有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求职简历制作大赛、电子商务大赛、港珠澳青年创业大赛、商业大赛等竞赛项目,而这些项目多由就业指导部门与相关院系合办。另外,开展科研调查也是良好的锻炼途径,在校内可开展企业需求、毕业生就业能力状况、毕业生创业状况等相关就业、职业方向的调研;在校外,可以参与企业的市场调研、企业员工情况调查等,通过实践类的科研调查既让学生接触实际、接触社会,了解职业上的实际需求,也促进了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积累了实践经验和社会关系,锻炼了创新和合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业综合能力。竞赛与调研相对于枯燥的书本教育来说,形式更多样化、更贴近实践,学生对这类活动的内化吸收更多。这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指导、优化和促进社团成员成长的一个新途径。指导教师要多积累和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同时要善于组合各类资源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便利。
3.通过学生竞赛与科研调查,塑造社团品牌,增加社团凝聚力。
要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的持续发展,在校园内产生积极的影响,社团必须建立自己的社团品牌,发挥社团的示范作用。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不能仅满足于自身的内部建设,还需加强与外界的接触,拓展社团的活动空间。现阶段,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因此,应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等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比重,而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较于其他社团有更大的资源优势。合理组建的社团竞赛团队往往能在就业、创业比赛中获取优异成绩,而在竞赛中获奖往往是社团树立品牌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学生社团年度的获奖情况或者社团的影响力对社团的招新有很大的影响。社团只有具有良好的形象和影响力,才能吸收到优秀的新鲜血液,才能更好的在未来活动中体现品牌特性,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另外,通过科研调研也可以塑造社团自身的形象。社团成员可以参加各类型的企业调研或者参加企业的实习,如企业产品调研、员工调研、企业形象调研、暑期工调研等,通过就业指导部门的中介作用,让其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企业,能自觉地以社会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运作方式来指引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此外,活动中表现出色的负责人、参与性高的社团成员也可以受到表彰,并重点培养,这会在社团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和合理的工作秩序,也有利于塑造社团的品牌、增加社团凝聚力。
三、结语。
学生社团的发展是一个创立理念、特色及历史积淀的过程,需要社团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展现社团的特色,树立品牌,方能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作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情况发展起来的新生类社团,只有不断创新活动指导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服务和社会需求,增强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的健康成长。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八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现代社会分工中,各个产业都有自己的独立性,而经济原理则能够广阔地渗透到各个行业当中,不同行业联系在一起。站在宏观角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研究,能够为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际贸易输送大量人才,确定研究对象及职业生涯发展展望,对优化现代经济体制改革作用显著。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的对象则是经济与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市场的高度开放,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成为当前的热门专业之一,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1、面对wto。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位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之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市场更是面临着空前良好的发展局面,国际贸易的年增长量逐年攀升。加入wto,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使得我国各个产业以及贸易体系得到更新,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外资并购节奏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成为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十多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攀升。随着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批准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贸易涵盖面逐年扩张。基于此,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人才,不单单需要掌握国际外贸的理论专业性的知识,还需要对国际贸易谈判规章当中的各项基础法律流程、营销技术以及基本的产品专业知识进行明确。在wto的环境下,国际经济与贸易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相关人才,当然也关系到整个国际贸易市场的完整性。
2、专业导航。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研究对象,并不单单局限于国内的`高校应届生,还包括联合办学的高级人才。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教育体系也逐渐走向开放,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我国经济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会遇到较多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专业的冷热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人才,一直是当前的热点。这种人才,能够精通外语、国际贸易规则等,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3。专业培养。针对当前高校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实际情况,已经有上百所学校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专业的角度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一般理论以及实务基础。当然,在一些高校的专业改革当中,已经增加不同类别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使得该专业的学习更具特色。不但能够增强该专业类别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够提供实践能力,真正发挥出价值特色,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使得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以及专业的适应性要求,发挥出就业适应能力与价值。该专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文理兼收、兼容并蓄。对个人的训练更加全面,既考验逻辑思维的训练,又形象地诠释整体思维的训练价值,经济类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能够实现更积极的参与交流,就业前景广阔,职业发展前景良好。虽然在专业导航层面,涉及到的因素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学生,但依旧需要对这一专业内容具备自身的摸索与探索,增加实用性。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发展前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职业发展前景已经十分广阔,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该专业的重视度以及人才需求逐渐提升,成为一种全新的热门职业,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下面针对就业方向以及就业方式进行具体阐述。
1、就业方向分布较广。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国家重点学科,复旦大学公布的资料显示,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外贸公司以及期货公司等,同时也涉及到政府经济部门。而当前针对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人民大学也已经给出相对乐观的回答。即该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涉及到银行、证券、保险、进出口公司以及外贸机构等。同时,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泛,包括国内企业以及跨国企业等等,使得职业发展前景良好,能够推动该专业的持续发展。
2、就业方式差异。就业方式差异方面的分析,主要是从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直接就业包括政府机关、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外贸公司等直接的单位进行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当前现有的沿海城市当中,国际贸易的发展环境良好,对国际贸易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国家放宽企业的进出口权之后,许多中小企业具有外贸自营权。而间接就业方面,主要是国际贸易的相关人才考取研究生或者出国继续深造。经济类专业的考研形式特别严峻,就业形式与其他专业类别相比较而言,能够发挥出就业价值。
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培养探究,需要站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视角下进行探索,深入探究内在的发展价值。当然,想要实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培养,可在内部条件与外在条件的基础之上,发挥出优势。
第一,内部条件方面。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应该调整良好的就业心理,在思想上转变,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这一方面,大学生应该多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社会并融入到社会环境当中。同时,制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增强大学生的个人竞争能力,为自身营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第二,外在条件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在近年来十分良好,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在逐渐的减弱。基于此,针对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总体态势分析,世界经济已经被拉动。中国外贸以及金融也都已经呈现出复苏的发展趋势。同时,与当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签订培养订单,实现人才的定向培养与构建。通过这样的方式,站在战略高度建立企业合理的人才结构,制定中长期人才的需求计划。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良好发展的今天,活跃度、发展状态良好,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广大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认知到社会形势,清晰地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抓住就业机会,才能够将所学的专业性知识反馈给社会,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国晖,吴易风。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j]。政治经济学评论,,4(04):118―136。
[2]李红,邹月媚,彭慧丽。国际文化经济学:文化合作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j]。浙江学刊,,10(03):167―176。
[3]张卉。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建议[j]。科技视界,,10(19):142―144。
[4]黄亚楠,华磊,饶武元。就业期望:经济学类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10(08):86―91。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九
摘要: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就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加强大学生职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优化教育教学体系结构已成为各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全程化;职业发展;就业指导体系。
一、全程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系的必要性。
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难就业,就业难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科学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和职业,尽早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盲目就业。第二,经调查,多数学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主要以课堂授课、试卷考核为主,就业指导停留在纸上谈兵、覆盖面有限,就业指导层次偏低、职业规划形式落后,导致该课程普遍存在对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认识存在偏差、课程管理缺乏规范性、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创新性不足、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缺位等问题。第三,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改革,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迫切需求。增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优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全程化全员参与的模式。
二、全程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系的特点。
第一,教学系统性。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专业课程学习、职业规划等环节引导,经过几年学习和努力,最终形成自己毕业时的就业抉择。全程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系是贯穿整个大学始终的一种就业教育体系。第二,教学分段性。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具有分段性,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也是有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年级、分阶段实施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第三,教学模块化。从整体教学内容上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系课程的内容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可以进行模块化教学,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开阔学生的眼界,对教师的成长也大有帮助。第四,教学实践强。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业技巧、笔试、面试等都具有实践性的特点,以实训为主,采用讲座、课堂讲授、现场测评、观摩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强化教学效果。
三、全程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系的内容。
第一,实现全程化课程教学改革。突破传统的短期课堂教学的模式,充分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针对大学生的需求和身心特点将专业指导、职业指导、就创业指导等内容融为一体,并使之贯穿大学教育,增强课程的实际指导性,解决好学生的进(招生、入学)与出(实习、就业)的连接和过渡问题。实现全程化课程教学改革,形成完整规范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课程指导》体系。第二,实现分级指导。对大一学生开设“入学导航”和“专业介绍与学业规划”,主要围绕专业教育、稳定专业思想;对大二学生注重职业规划意识的引导,加强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教育;对三年级的学生,重在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提升职业技能,围绕就业政策与就业渠道、就业程序和求职准备等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认清就业形势,提高就业技巧。第三,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注重提高教学实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以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和方法,通过职业兴趣量表测试、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观摩招聘会、模拟面试或参加国际交流宣讲会等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职场,从而自发地掌握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等等。邀请企业人员,举办讲座、召开行业交流会和招聘会等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优化全程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系的策略。
第一,优化师资力量,建设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是辅导员、学生线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专业,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师资的培养,制定规范的选拔、试讲、培养、考核制度,对新教师做好指导,帮助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加强对专职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鼓励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的职业指导师培训和考证等;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平台,给老师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增强行业背景。第二,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大学四年,从职业探索期、职业定位期、个人发展期,到职业选择期,将模块化教学内容贯穿四年,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促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全面评价课程的效果,以评促改,使课程教学更佳。第三,因地制宜,搭建符合学生自身教学特点的学习资源平台。加强课程网站建设,指定专人负责网站的更新维护,将平时就业指导课的相关教学内容上网,如教学课件、参赛作品、就业案例等教学资源,还可以依托课程网站及时掌握毕业招聘、毕业信息发布与就业工作动态,使之形成完备的教学资源系统。
参考文献:
[1]余友情,宋天华.创建高校就业全程式服务体系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7).
[2]麻楠楠.高校毕业生就业全程化及全员化模式初探[j].经济师,2016(3).
[3]蒋阳飞.高校平台培养模式中的全程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6(4).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十
在工作中,一直都在用英语和客人沟通。
英语水平6级我只考了420。
自认为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比较强。
现在面对这个职业生涯的定位我真的觉得比较烦恼。
我在想我这个年龄了,还能考什么证书能帮自己贴金呢。。
学历方面,我似乎是已经没有办法再做点什么了。职业生涯的发展通道和关系的相关信息是什么的呢,我们来看看下文。
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定义: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并不包含在职业上成功与否,每个工作着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学本科院校,一般开设名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职业分类。
分类。
(1)外职业生涯(对组织而言)。
(2)内职业生涯(对个人而言)。
1、内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2、外职业生涯。
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它是依赖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个人为自己设计的职业发展通道,根据自身特点结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二者的关系。
1、内职业生涯发展是外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内职业生涯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
3、外职业生涯略超前时有动力,超前较多时有压力,超前太大时有毁灭力;内职业生涯略超前时舒心,超前较多时烦心,超前太大时要变心。
[已婚已育30岁职业生涯的确定]。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十一
摘要:随着电大开放教育的不断发展,建立一个良好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保证开放教育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对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现状和建设情况系统的研究,尝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关键词: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研究。
一、引言。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使得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开放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开放教育要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必须解决学习的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学生自觉自主学习――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具备适合自主学习的资源及具有完备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与传统大学的学生需求相比,远程学习者需要更多、更好的动机激发、问题解答、学习交流与评价、心理咨询等学习支持服务。然而,由于宁夏地区属于西部边远地区,普遍存在着经济欠发达、政府财力支持不足、教育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学习者拥有的远程学习技术条件较差等一般性区域特点,给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和学习环境带来了诸多制约和困难,加上地区内部城乡、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文所涉及的是狭义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具体是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远程教育中,由学习中心(教学点)及教师或通过教师,为满足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而提供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材料等各种学习资源及全方位的帮助与服务。
二、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内容及意义。
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的构成因素,它提供了远程教育机构与学生之间的接口,为进行远程学习的学生提供帮助,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是远程教育的两大功能要素。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资源的学习。所谓基于资源的学习,一方面学习中心应该具备一定的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资源,使学习者具备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进行有效学习的条件;另一方面学习者能够主动、方便地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即具备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资源的研发和建设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学习创造了物质条件并为学习支持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学习支持服务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学习顺利发生和有效达标的重要组织条件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保证。远程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都已证明:除了学习资源的研发和传送外,要保证远程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和成功,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办学水平,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内涵清楚地表明,一个良好的远程学习环境,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适于远程学习特点的学习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在远程学习的学习者和学习教材之间,在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者、学习者和远程教育管理机构之间,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在不断发展的,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具有针对性,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成各要素的着手建设,提出符合开放教育发展需要的学习支持服务框架模型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运行模式。
三、宁夏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现状分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偏僻,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其它社会诸因素,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宁夏电大是二级办学体制,经过的发展探索,已形成了一套适合宁夏电大的运行机制和服务系统,但是,由于各教学点分布地域不同,地区文化经济发展层次差异较大,支持服务质量也层次不同。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远程学习者要求远程教育机构能提供更为完善、适宜的支持服务,以满足不同地域学习者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及不同进度的需要。
宁夏电大共设置25个分校工作站,其中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有18家教学点,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宁夏电大各教学点的学习支持服务的建设现状,并为西部地区偏远地区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提供理论分析的依据,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同时,对国内外优秀开放教育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到一些教学点与部分教师和同学进行了访谈,并选取了5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电大分校或教学点作调查对象,通过对基础设施支持、资源支持、人员支持、学习环境支持四个方面的现状分析,尝试构建具有宁夏区域特色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四、宁夏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运行模式。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子系统之一。广播电视大学经过30年运行,探索出一套较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但是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蓬勃发展,远程学习者要求远程教育机构提供更完善、适宜的支持服务,以满足学习者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空间及不同进度的需要。宁夏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基本处于初级阶段,即初具规模,现正在积极探索和完善,但远不能满足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达到适应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的宁夏电大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加大力度,从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四要素的建设着手。对于学习者来说,一个完善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对学生提供从入学注册、专业课程选择、媒体选择和使用、学习计划设计与方法指导、教学环节、复习和考试、实践教学、毕业与就业各方面的支持服务,其各环节自成系统。3月,学校成立远程教育处,专门负责远程开放教育的招生、系统建设、学籍管理、教务考务等工作。保证远程学生学习服务系统协调有效运作的关键是系统内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管理部门由一个部门统一协调,既职责分明,又相互促进,进一步使各部门步调一致、协调运行,并不断完善,最终能达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最优化,促进个体完善的同时保证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
宁夏电大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运行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入学、学习过程、毕业三个学习阶段提供信息服务、资源服务、人员服务和设施服务,建立质量运行监控措施,保障意见反馈信息通道,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学习环境,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详细运行过程见如图4.1所示。
宁夏电大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运行模式围绕着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四个关系要素,从学习者角度出发,认为学生参加电大开放教育整个学习生涯中的每个阶段获取的支持服务是以四个关系要素的支持呈现,同时借助电大在线学习的平台建立畅通的反馈通道,采取相应的质量监控措施,保障支持服务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系统相互配合,协调合作,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的部分内容逐步实施,同时对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完善修订。宁夏电大在做大做强做实电大的号召下,紧随中央电大百所示范性基层电大建设活动,各分校工作站积极响应。学校从规章制度上对招生宣传、入学教育、学习过程及毕业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规范,学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单独成立远程教育处,负责学校开放教育工作,各方面的工作促进了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方案的实施,通过多方面努力,宁夏电大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健康良性发展,学习环境,资源质量以及人员队伍有了一定的变化,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得到一定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王小梅,丁新.学习支持服务的调查与研究[j].开发教育研究,(3).
[2]卢利红.基层电大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9(1):7~9.
[3]李伟艺.论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j].教育理论与实践,(10).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十二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可从根本上促进成人职业技能的发展。一方面,成人教育学校的课程内容更为丰富,教学方式更为灵活而多样,且能够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基于远程开放教育培养模式,学生能够扎实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能力,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然而,成人教育学校在应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欠缺合理性、教学资源的质量普遍不高、网络教育支持力度较小、缺乏多元的社会实践等[1]。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十三
成人教育活动开展中,教育机构负责人应进一步对课程加以合理设置,使之能够与社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要相适应,这是增强成人教育成效的关键,也能对促进成人职业技能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一,在完善成人教育课堂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兼顾社会需求,进而设置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第二,在确立成人教育各专业课程结构时,教育方可结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及生源地情况,进而对各种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排序,使教育更具针对性。第三,教育机构注重更新教学内容,并根据学习者学习能力而开设难易程度不同的教育活动[2]。
2.2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要促进成人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须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加快教学资源建设,进而为成人教育提供更为有效的教学依据。首先,教育者应重视将成人教育的教材内容与网络课程相结合,精心设计一系列有效的计算机课件资源,为丰富教学资源创造条件。其次,教育方相关负责人,应注重提高音像教材的质量,在此基础上,降低经济成本。同时,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使其为教育教学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3]。
2.3为成人教育提供有利的支持。
在成人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势,有必要为成人教育提供有利的支持。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成人教育各专业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素养,而且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既要提高音像教学水平,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教学信息服务,使学生能够获取相关教学资料,以确保学习者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其次,教师应合理安排面对面教学辅导的时间,尽可能综合班级学生的闲暇时间。再次,积极建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既方便教师分享教学课件等内容,又有利于教师及时为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职业知识专题讲座、职业技能初步培训等相关活动。
2.4加强社会实践。
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的视角,教师在成人教育中还应加强社会实践,既能促进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又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首先,在校内实践中,教师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其学以致用能力。其次,在校外实践中,应以社会工作岗位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树立人才培养目标,给予学生以良好的职业体验。结论:在成人教育发展中,相关教育机构应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此过程中,既要了解成人教育的特点,又要关注促进成人个性发展,进而增强教育效果。结合成人教育实践,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的应用对成人职业技能发展有重要影响,为发挥其应用优势,有关人员应采取有效的策略:一是促进课程设置与岗位需要相匹配;二是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三是为成人教育提供有利的支持;四是加强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十四
论文摘要:体育资源是高职院校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不利于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高职院校体育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职体育资源发展。
一、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发展学校体育资源目的之一是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体育师资队伍是体育资源的核心因素,高职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通过调查,目前高职院校都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师资力量,师资建设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仍然存在体育师资高学历人才偏少,学历层次结构不合理,对教师的激励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抓好师资建设:
(1)成立师资建设委员会。学院分管体育工作的副院长任主要负责人,下设体育师资队伍领导小组,由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所在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对本学校体育师资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和分析,包括教师年龄、职称、学历以及影响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等各个要素,掌握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依据。
(2)进行短期和长期师资建设规划。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增加经费投入,对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和专业技术进行培训。
(3)进一步改革教师考核、聘任制度。抛开教师考核、聘任一味谈提高待遇是不切合实际的,只有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师考核、聘任办法,才能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满意度。考核结果一定要同教师的聘任、职务晋升、岗位津贴和工资待遇密切挂钩。
二、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体育教学采用的上课模式大多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式便于组织,但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资源利用率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式教学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它是由学校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下设各种类型不同项目的单项俱乐部,各单项俱乐部有专职指导教师。课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作方法是在每个学期开始前,体育教师把个人简历、特长以及所要开始的项目挂在校园网上,学校开放这个选课系统,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课时间以及对教师个人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由选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愿望,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打破了班级和专业的`限制,使体育教学更加适应学生对体育的需要。
三、开发体育设施资源满足教学需要。
影响体育教学的首要因素之一就是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要想改变资源不足的状况,我们要加强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加快高校体育场馆、器材设施建设步伐,强化政府部门对高校体育设施体育经费的投资,改善体育场馆的数量与质量。各高校要按照国家统一制定《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有关规定与要求配备体育设施。其次,充分利用校内体育场馆设施,合理地使用有限的物力和财力,购买活动体育器材,科学有效的使用。第三,充分利用大型运动会,集社会资金,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建设体育场馆,现在高校人数多,人均占有场地面积相对来说较小,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再加上资源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场地器材缺乏的状况。根据“一材多用,一材多能”的原则,充分开发现有器材的多种功能。现有器材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在用具的使用上想办法、出点子。同一块场地可以有不同的用处,不同的运动项目也可以使用同一块场地。
四、大力发展学校体育产业。
学校体育产业化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将学校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行一体化经营的过程。学校体育走向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学校体育隶属于教育这一特殊性,使其与商品经济的结合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由于体制原因、经营人才缺乏、常规建设和思想意识等原因,使得学校体育产业化道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学校体育资源要利用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相关政策,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整合各种资源,推动、促进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各种体育资源的共享。体育资源的发展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组建体育开发部门,或与社会力量联合成立体育文化服务公司。利用学校的师资、场馆、信息资源,按照市场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向社会开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俱乐部要广泛吸纳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社区居民经常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3)采取适当收费的方式,取得的经济效益一部分用作公司的运转;一部分用作场馆的保养、开发以及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教练员工资。这样既减轻了学校对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又补贴了教师和场地管理人员的收入,达到多方共赢的结果。
总之,高职体育工作者不仅自身要体现良好的素质,立足本职工作,把身体锻炼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还要改变传统观念,把体育的健身,健心,拼搏进取,把体育资源发展当作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问题进行关注。
参考文献:
[2]罗达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十五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因而国家教育发展中,应重视提高学习者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就成人职业教育而言,要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者可采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为学习者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而且可满足教育发展需要,对全面提高成人职业技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作用下,相关人员应采取促进成人职业技能发展的有效策略。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十六
论文摘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培养的是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远程开放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对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巨大压力,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如何认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机制,怎样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价机制,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电大远程教育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其内涵就是要求电大远程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但是长期以来,一些主、客观原因导致实践教学成为电大远程教育的薄弱环节,例如没有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远程开放教育先进的理念与传统的实践模式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实践教学监控与考核机制不健全等。思想决定过程,过程决定质量。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应有的实践训练,毕业后缺乏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削弱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电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存在的主要矛盾。
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性,尽管我们已经在全面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但从远程教育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到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设定,都基本延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清楚地看到,近年来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明显适应不了办学规模扩张的速度,其压力之大已成为提升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瓶颈”,以下几对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1.观念认识不到位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许多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与研究还停留在传统教育范围内,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相去甚远。不少人认为开放教育的学生都是在职成人,他们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没有必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有的认为远程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比较适合于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并无太大助益。加上成人教育开展实践教学比普通高等院校难度更大、管理也更为复杂,使得远程教育的'实践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教学模式的远程化、开放化与传统的实践模式之间的矛盾。传统的课程实践教学因为学生的整齐划一,完全可以“大一统”的安排。在统一要求下,教师的教学、考核与监控都比较容易进行。但远程开放教育的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这造成了实践教学具有特殊性与分散性。学生因为岗位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很难“大一统”地安排实践教学,这对教师的教学与职能部门的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办学规模大与实验、实训设备相对不足的矛盾。跨越式发展的远程教育形势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实践教学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将呈现进一步加剧的态势。河北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自开办以来,招生人数直线攀升,从当年首届的5255人逐渐增加到的3.7万人,居全国各省级电大前列。然而,实验设施、设备、实践场所等完善速度却相对缓慢,远远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
我们对保定、邯郸、秦皇岛等11所市级电大的教师进行了问卷普查。85.9%的教师认为课程实践环节是电大教学的薄弱环节。对于专科层次的教学,由于条件的限制,只有55.7%的课程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只有26.4%的课程按计划全部进行了各项实践环节,只有38.1%的课程实践环节占学分。由于组织实践教学难度较大,近25%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的积极性较低,教师和学生大都属被动参与。
4.学生的分散性、个性化与实践教学相对集中之间的矛盾。复杂的学生来源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所面对的现实。学生从年龄、工作性质、文化基础、学习目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理论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平台、电子邮件等远程教育手段实施个别化辅导,而实践教学则要求相对统一、集中,例如组织到某企业进行考察、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验等,这对电大成人化、业余化的教育对象则具有一定的困难。再如,有些学生的专业与自己的工作相一致,有的学生的专业与自己的工作相关,而许多学生的专业与自己的工作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对实践环节如何要求、如何实施与考核都需要认真研究。
5.实践教学过程要求与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目前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学生实践活动的要求。有的外聘指导教师尽管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但其理论水平相对不足,而与之相反,有的外聘指导教师来自普通高校,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经验不足。这两类单一型的指导教师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都有较大的距离,难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还有些教师大学毕业后即来到电大,自身缺乏实践技能又没有经过培训、锻炼,有的教师因各种原因指导实践教学热情不高。这些问题已影响到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效果,制约了实践教学向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发展。
6.相对松散的网络教学环境与有效的实践教学监控机制之间的矛盾。电大的教学点遍布于省、市、县甚至乡镇,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教学组织一般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网络教学相对松散的环境与有效的实践教学监控机制之间的脱节也构成了一对突出的矛盾。虽然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有相关规定,也明确了各级电大的职责,但是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检查、督导、监控还不到位,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考核,指导实践教学开展的手段、方法与措施明显缺乏,致使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
上述矛盾如不能有效解决,必然会影响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社会声誉和发展前景。
三、几点建议。
1.从战略高度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首先,远程开放教育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体,而实践教学的真正内涵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节能否落实、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其次,加强实践教学是实施质量立校的战略要求。电大的声誉和电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教学质量。社会对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评估,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毕业生的执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其三,加强实践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实践教学能否贯彻落实,关系到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也关系到远程开放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2.要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效果评价机制。一是要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督导与监控,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随时评价,以评促改。二是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有序化。要明确单个实践环节的流程管理内容,使实践教学的开展和管理能环环紧扣,收到实效。要针对教师及其实践教学行为、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考核及评价方式等分别制订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去规范实践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步骤、程序与要求,使实践教学与管理各环节落实到位。同时应力戒急功近利、放宽标准、疏于管理、草率敷衍等情绪与倾向,以保持远程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机制。要结合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转变并创新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就业,在组织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随岗实践”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即凡所从事的工作业务与所学专业一致或相近的学生,经学校审批同意后,均可参加“随岗实践”。没有工作的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己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寻找对口单位实践;学校可以出面帮助学生寻找对口单位;可以在虚拟实践平台上完成;学生自愿建立互助小组(例如有条件的学生为同学提供某些实践的便利等)。
有些学生可以考虑免于某些实践环节,例如在会计岗位工作多年且持有会计师资格证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在取得规定的学分以后,自主选择综合实践的时间,争取实现开放性与自主性的结合。也可以考虑改革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与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培训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实现部分技能性实践环节的学分替代。
4.发挥网络教育技术优势,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开发实践课件和虚拟实验系统,创建网络共享实验环境是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必须以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综合能力为中心,突出实践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特点和实践主体的自主性特点,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虚拟实践平台。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专业、不同实践形式的特点,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媒体手段的优势,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实践教学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课件等多种媒体资源。积极开展网上模拟实验,学生下载仿真实验软件,在家里或办公室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报告的提交、教师的批阅与成绩的查询都通过网上管理系统完成。这样,突破了学生与教师时空分离的的限制,缓解了学生人数多、实习基地少、师资不足等困难所造成的压力。
5.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涉及到人员、场地、时间、计划等一系列教学要素。要合理调配实践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资源的效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通过自建、借用和共建等多种方式以及与其他高校及社会组织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协议等方式,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从实践内容、数量和质量等多方面满足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是“建”,更重要的是“用”,要让学生定期、定题进入实践教学基地,采取“走进去、领回来”的方法,“用活、用好”实践教学基地,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利用率。
6.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以明确的制度设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职称与资格考试,参与各类社会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与学习,从多方面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要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聘用一批适宜于电大实践教学的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指导教师,解决电大实践教学人才的匮乏是当务之急。要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职责,增强其实践教学职责意识,激发其实践教学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尤佳春.远程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远距离教育,,(6).
[2]罗梅娟等.对构建高校实践叫蹙额质量监控机制的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8).
[3]张尧学.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调查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16).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十七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社会生产劳动一线的.职业技术人才,注重的是对学生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学以致用。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根据社会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增强学校体育教学的职业针对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化生产进一步向自动化、电气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前大负荷的体力劳动也逐步被局部的小肌肉群参与的小动作所取代,劳动者局部肌肉、关节的重复操作的强度不断加大。久而久之,就会使部分肌肉发达而使其它肌肉萎缩。高职院校是学生在校接受就业前教育的最后阶段,对其进行职业病的预防和运动康复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并进一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所需的体能、自我健身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发挥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
1.2学生从就业的压力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随着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体能的日益重视,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除了对专业知识掌握的要求外,更多的考虑企业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招聘人员的职业体能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电力企业、机械工程类企业等要对招聘人员进行职业体能考评。高职毕业生在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良好的职业体能无疑可增加就业的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果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健康的体魄的锻炼,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肯定不会受到欢迎。因此,学生对体育技能和健身理论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特别是对与职业相关的实用体育技能和健身手段产生了越来越积极的学习心态。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十八
高职教育是培养和造就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形式。高职的体育课程设置应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应的职业运动训练,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状态。
职业性体育就是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据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而产生的,其注重的是在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与其职业特点相关的局部身体素质、实用体育技能、健身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性体育意识。因此,高职院校为适应当前教学形势的发展与要求,应从学生的职业特点出发,进行体育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性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通道论文职业发展通道篇十九
[论文摘要]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本文对外语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意义进行了论述,认为英语教师应该通过行动研究开展教学与科研。教师向研究型转化,通过科研带动教学,实现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共同提高。
约翰考利尔(johncollier)最早使用行动研究这个概念。德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lewin)是行动研究的又一创始人。他不但将行动研究引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还对行动研究的特征进行了阐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行动研究予以解释,而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是凯米斯(kemmis)和麦克塔格特(mctaggart)(1982)提出的:“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
(1)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2)对自己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3)对自己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行动研究是为了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行动研究的基本要点就是“行动”和“研究”二者的结合,它的特点是参与性、合作性、循环性和科学性。
行动研究应用到教育,就是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指针对教育情境中的日常工作,教师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教师在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着的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改进并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学校情境中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品质,支持教师有效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并以一种反思的方式,不断创新,走出困境。教师在教育行动研究中,不仅从事着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工作,而且扩展着个人的专业知识。
二、外语行动研究的发展和现状。
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脱节一直是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如何将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促进、突破教师自我发展的瓶颈是外语教师关心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师职业发展指教师在智能、经验以及教学态度上不断成长的过程,是在“教师教育”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验证和修正别人的理论,同时形成自己的信念,做出教学决策,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传统的教书匠式教师满足不了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教师。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呼唤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正经历着改革,而决定外语教学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成效,但外语师资队伍比较薄弱。这种状况制约了外语教育水平的提高,难以应对21世纪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外语行动研究。
外语行动研究在中国大陆还是比较新的课题。90年代初期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首次将其引入中国,随后,教学行动研究成为外语教学研究中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研究形式。王蔷教授对行动研究作了如下概括:行动研究以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研究能力为目的,强调反思的重要作用,注重教师对所处教学环境的认识,对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的认识。它追求“变”,即改变现状,改进教学,变被动教学为主动追求,使未来教师形成自主发展、自主更新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同步发展。王蔷从自身多年的行动研究实践出发,有力地阐述了行动研究课程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外语教师的效果和作用。此后,吴宗杰(1995)对行动研究的背景、概念、特点、意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和大胆的尝试。吴欣在吴宗杰研究尝试的基础上,着重探索在英语教师职业培训中对学员进行行动研究训练的基本原则与模式。
从不完全的文献研究可以看出:90年代以来凡是涉及英语教师发展的论著,几乎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行动研究问题。由此可见,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反思研究方法为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可靠工具。
1.能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行动研究提倡外语教师即研究者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系统观察和不断反思、发现和提出问题,确定和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和分析数据,分析和评估效果,继而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使教学呈螺旋状持续上升发展,达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当教师在行动中对其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研究时,实际上就成为了实践中的一位真正的研究者。在实践中教师将自己的思考结果转换为行动,在实践中比较不同的策略,排除不恰当的做法,从而不断提高将知识由一个情境转移到另外一个情境的能力,将自己的内隐知识明朗化,进而实现教师对教学知识的沉积。
3.有利于培养研究型教师。
二十一世纪的英语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研究型教师。行动研究正是培养和促成研究型教师的利器。它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通过在教育行动研究中的教学行为,找到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自我完善的途径,并发现研究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它让教师从最熟悉的课堂问题起步,在课堂中开展科研,从而走向科研之路,享受解决问题和搞好科研的双重成就感,实现英语教师职业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行动研究为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实验田”。它对于众多工作繁忙的英语教师来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研究活动。它通过教学发展科研,通过科研带动教学,实现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共同提高,有利于外语教师职业发展。但在实施行动研究时,也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多学习理论知识,培养科学的头脑,谨慎下结论、作概括;另外,要摒弃功利主义的心态,踏踏实实,实事求是地作研究,为教学服务。只有这样外语教师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欣.行动研究: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3).
[2]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实践到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田凤俊.教育行动研究与外语教学创新[j].外语教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