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热门19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在学习和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未来提供更好的指导。写一篇富有洞察力的总结需要我们关注关键问题和挑战。小编找到了一些较为经典的总结范文,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一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
1、读中感悟: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情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课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的指导。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语言: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开拓文本: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合作交流: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视频短片导入,揭题:播放有20世纪科技成果的视频短片,理解“世纪”的意思,告诉学生这些都是20世纪的科技成果,说说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从而透彻地理解题意。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3、读悟结合,研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小结收获,畅谈未来: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科技成就”中的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如何使学生学懂并学好这篇课文,把作者要传达出的信息灌注到每位学生的心里呢?下面,我就从教材理解、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板书五个板块进行说课。
第一板块、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我觉得这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文章蕴含的信息量很大,语句简洁而不乏生动,贴近学生的实际,可读性非常强。课文指出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技类的文章注重的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得知识,或懂得一定的道理道理。学生在学完上组偏向记叙和抒情类课文之后,对此类新鲜的文章形式充满了好奇心。且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相信他们对本课的学习会抱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在第二板块中,我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诸如:会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地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教学目标。
由于这是一篇科普类的说明性文章,因此,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我准备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大致是对课文新的生字词的掌握;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体会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重点学习课文1.2自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自主性。”依据新课标和文本的特点,我来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第三板块、我来说说教学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所以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通过有层次、有重点、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课文要说明的一些科技发明对象,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寻知识的兴趣,实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合作探究讨论法。
通过对20世纪科技发展成果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得更多的科技前沿的信息,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的习惯.
3、搜集资料法。
课文中讲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座从课内走向课外的桥梁,去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只是储备。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第四板块、我来说说教学流程:
我将课文分为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温故知新。
课一开始,我和学生先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听写生字词,学生自查或同桌交换订正,保证学生对基础字词的掌握和巩固。接着请学生齐声朗读1.2自然段,引导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它的呼风唤雨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和探究科技给我们带来的非同凡响的变化。这样通过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复习,先把学生的记忆思维唤醒,对接下来的学习就比较有利了。
第二个环节,精读感悟,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我准备分三个步骤来讲:
1、我先请学生解决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20世纪的呼风唤雨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学生大部分都能找到在第4自然段。于是我请学生自由朗读该段,找出具体有哪些科技的变化。(让学生带着目的朗读课文,能较好地避免出现无意识的读的情况,效果往往也更佳。)。
2、读完该段,我请学生起来回来问题。文中清楚地罗列了一些科技成果: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及民航飞机、飞速火车和远洋船舶等。针对这些科技术语,我请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理解它们的意思。有些实在不懂的词语,则可以再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这里,我认为学生对大部分的科技成果都能理解,只有“原子核的奥秘”、“程控电话”等可能存在疑问。这样一个讨论的过程,不仅学生能学会独立思考、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增强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3、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朗读该段最后两句话,让学生谈谈对“科学在不改变这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的理解。学生结合上一句话能够领悟,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方便,这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进步,更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啊。
第三环节,回顾历史,继往开来。
1、我把自己的疑问抛给学生,带领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中说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那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会用第3段的内容进行回答,于是就自然而然地进入这段的学习。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让学生自行体会,没有科技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非常的简朴。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以找出,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具体的体现在“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我请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他们生活在那样的社会,生活会是什么样。通过和现实的对比,学生可以想象那种生活的无趣和枯燥。此时我借机反问学生:但是文中提到他们那个时代“顺风耳”、“千里眼”和腾云驾雾的神仙。难道这不是很幸福吗?这样设计就让学生承担起了为老师解决问题的任务,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通过在这段中筛选信息,可以找出,哪些都只是人们的“幻想”,并不是真实的,最多只能作为他们给自己精神上的愉悦。
3、通过第3.4自然段的学习,学生们对过去和现在的科技水平的差异有了一个较好的理解,此时我顺势引导他们这两段的写法运用了怎样的一种方法来写,相信答案很快就能从学生的口中说出。这样就让学生通过课文具体内容的学习掌握了“对比”这种方法。
4、我引导学生:“历史上的人们曾经幻想纷纷都变成了现实,我们现在科技发展的非常迅速,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科学技术的发展肯定会日新月异。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就为我们开启了未来的大门。同学们一起来朗读第5自然段。”请学生谈谈感受,启发他们对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用课文末尾的话作结: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第四环节、拓展迁移,大胆想象。
在学完了课文后,学生对科技发展状况的热情还未消退,头脑中肯定有很多自己知道的,而文中却没提到的知识。我就给学生提供一个畅谈的机会,让他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自由发言,可以谈谈自己知道的最新科技成果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发挥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思维,畅所欲言。(这样可以在本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一个小的口语交流机会,把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创设了广阔的舞台。)。
第五环节、作业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作业是:
2、继续去搜集一些科技发展方面的材料,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第五板块,我来说说这堂课板书的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力求简洁清晰,这个板书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到一目了然,能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领悟中心的作用。
登上月球电视。
潜入深海20世纪程控电话。
探索原子核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各位评委,以上便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肯定存在很多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恳请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三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因为本课教材是这个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所以我认为应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
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施展才能的空间。
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搜集了一些20世纪的科技成果资料。这些课前准备对学好这篇科普文章是很有帮助的。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想法:
1、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科普类文章的感qing色彩较淡,因此并不注重感情朗读的训练,但我认为,要理解文章的内涵,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本堂课上,我尽量多安排学生朗读,并且着重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了朗读的指导。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
三、说学法。
新时代对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开拓文本。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2、合作交流。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体会“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学习,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阅读文章的一种好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语言文字;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深入体会文章,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二课时重在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1、视频短片导入,揭题;
播放有20世纪科技成果的视频短片,理解“世纪”的意思,告诉学生这些都是20世纪的科技成果,说说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从而透彻地理解题意。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3、读悟结合,研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总结学习收获,并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的教学设想,我力图使学生在探究、感悟、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四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展示了20世纪的一些科学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达到正确读写;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可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互相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主要彩霞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默读,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围绕这句话在读中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抓住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进行教学,突出文章的重点段3、4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农耕社会是臬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后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齐读之后,自由畅想、交流,激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最后分析全文围绕哪能句写的达到回应全文。
1、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2、既体现了以学定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解初步的文章的写法融入到课文当中。举事例,作比较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渗透从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反映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启发性强。
至于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最后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让我早日进步,尽快地走进更加美好的教学境界。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科技成就”中的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如何使学生学懂并学好这篇课文,把作者要传达出的信息灌注到每位学生的心里呢?下面,我就从教材理解、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板书五个板块进行说课。
第一板块、我来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我觉得这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文章蕴含的信息量很大,语句简洁而不乏生动,贴近学生的实际,可读性非常强。课文指出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科技类的文章注重的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得知识,或懂得一定的道理道理。学生在学完上组偏向记叙和抒情类课文之后,对此类新鲜的文章形式充满了好奇心。且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相信他们对本课的学习会抱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在第二板块中,我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诸如:会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地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教学目标。
由于这是一篇科普类的说明性文章,因此,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我准备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大致是对课文新的生字词的掌握;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体会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重点学习课文1.2自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积极性、自主性。”依据新课标和文本的特点,我来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学习课文中运用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第三板块、我来说说教学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所以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通过有层次、有重点、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课文要说明的一些科技发明对象,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寻知识的兴趣,实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合作探究讨论法。
通过对20世纪科技发展成果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得更多的科技前沿的信息,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的习惯.
3、搜集资料法。
课文中讲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座从课内走向课外的桥梁,去搜集更多的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只是储备。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第四板块、我来说说教学流程:
我将课文分为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课一开始,我和学生先回顾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听写生字词,学生自查或同桌交换订正,保证学生对基础字词的掌握和巩固。接着请学生齐声朗读1.2自然段,引导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它的呼风唤雨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和探究科技给我们带来的非同凡响的变化。这样通过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复习,先把学生的记忆思维唤醒,对接下来的学习就比较有利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我准备分三个步骤来讲:
1、我先请学生解决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20世纪的呼风唤雨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学生大部分都能找到在第4自然段。于是我请学生自由朗读该段,找出具体有哪些科技的变化。(让学生带着目的朗读课文,能较好地避免出现无意识的读的情况,效果往往也更佳。)。
2、读完该段,我请学生起来回来问题。文中清楚地罗列了一些科技成果: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及民航飞机、飞速火车和远洋船舶等。针对这些科技术语,我请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理解它们的意思。有些实在不懂的词语,则可以再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解决。这里,我认为学生对大部分的科技成果都能理解,只有“原子核的奥秘”、“程控电话”等可能存在疑问。这样一个讨论的过程,不仅学生能学会独立思考、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增强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3、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朗读该段最后两句话,让学生谈谈对“科学在不改变这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的理解。学生结合上一句话能够领悟,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方便,这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进步,更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啊。
1、我把自己的疑问抛给学生,带领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中说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那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会用第3段的内容进行回答,于是就自然而然地进入这段的学习。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让学生自行体会,没有科技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非常的简朴。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可以找出,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具体的体现在“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我请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他们生活在那样的社会,生活会是什么样。通过和现实的对比,学生可以想象那种生活的无趣和枯燥。此时我借机反问学生:但是文中提到他们那个时代“顺风耳”、“千里眼”和腾云驾雾的神仙。难道这不是很幸福吗?这样设计就让学生承担起了为老师解决问题的任务,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通过在这段中筛选信息,可以找出,哪些都只是人们的“幻想”,并不是真实的,最多只能作为他们给自己精神上的愉悦。
3、通过第3.4自然段的学习,学生们对过去和现在的科技水平的差异有了一个较好的理解,此时我顺势引导他们这两段的写法运用了怎样的一种方法来写,相信答案很快就能从学生的口中说出。这样就让学生通过课文具体内容的学习掌握了“对比”这种方法。
4、我引导学生:“历史上的人们曾经幻想纷纷都变成了现实,我们现在科技发展的非常迅速,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科学技术的发展肯定会日新月异。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就为我们开启了未来的大门。同学们一起来朗读第5自然段。”请学生谈谈感受,启发他们对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最后用课文末尾的话作结: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在学完了课文后,学生对科技发展状况的热情还未消退,头脑中肯定有很多自己知道的,而文中却没提到的知识。我就给学生提供一个畅谈的机会,让他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自由发言,可以谈谈自己知道的最新科技成果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发挥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想象,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思维,畅所欲言。(这样可以在本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一个小的口语交流机会,把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创设了广阔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作业是:
2、继续去搜集一些科技发展方面的材料,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第五板块,我来说说这堂课板书的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力求简洁清晰,这个板书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到一目了然,能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领悟中心的作用。
登上月球电视。
潜入深海20世纪程控电话。
探索原子核高速火车远洋船舶。
各位评委,以上便是我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肯定存在很多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恳请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六
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诱人的课件,有的只是教师真实、朴实的教学风格和亲切自然的学习氛围。整节课,谢老师思路清晰,扶放结合,教态亲切自然,评价、点拨到位,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整节课张老师有四个做法值得借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只有心中有疑,才能有思考、有创新,也才能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之中,真正有所得。谢老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要无疑而问。问题提出之后,并不急于解决这几个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谢老师通过点拨、总结、提升,在不经意间渗透了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的方法等,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实践。
想象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计划性,能够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使学习活动具有创造性。谢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抓住一个词,一句话想开去,而且这个想象不是凭空的想象,而是依据已有旧知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丰富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要从阅读中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法。谢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文中表达有特色的语言,并仿照文中的'句式训练学生说话,规范学生的语言。同时还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体会其妙处,并在学习中加以应用,为学生今后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七
第一次读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读完第一段:20实际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时候。我就感到二十世纪的科技发展远远的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当我读完29课的第二段的时候,第一个让我感受到科技会里的时候就是:在20世纪120__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过得多么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从:获得多么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中的’奇迹‘这两个词,根据意思理解,他的意思是想不到不平凡。可以显出’奇迹‘这两个词表现出了科学技术的威力。也可以从’出乎意料‘这个词语中,根据他们的意思是:走出人们的料想。
这个时候我想到: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居然没有一个能想到的。从这里也可以体现出科技的威力。当我读完第三段的时候,对让我有感受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梨花开。可见科学的技术及发展得快、成就又大。我读完后面几段的时候的时候,他们都给了我很大的感受,让我更感受到科技发展的快和成就大。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八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九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展示了20世纪的一些科学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达到正确读写;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1、教学可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互相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主要彩霞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默读,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围绕这句话在读中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抓住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进行教学,突出文章的重点段3、4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农耕社会是臬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后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齐读之后,自由畅想、交流,激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最后分析全文围绕哪能句写的达到回应全文。
1、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2、既体现了以学定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解初步的文章的写法融入到课文当中。举事例,作比较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渗透从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反映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启发性强。
至于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最后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让我早日进步,尽快地走进更加美好的教学境界。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十
一、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4、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过渡: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读完课文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师: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3、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3、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四、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补充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带着你们的理解把课题读一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
3、点明中心句。
这句话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的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这节课,我们就抓住这句话来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一)、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注意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二)、交流理解,感悟方法。
1、预设:学习第4自然段。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吧。
(2)20世纪的科学成就到底有哪些呢?你们能从这段中找出来吗?
(3)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科学成就吧。
(4)欣赏了这些科学成就,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9)是啊,这些成就、这些变化会让他们惊叹不已,我们怎能不说——。
2、预设: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1)你能把这段读一读吗?
(2)孩子们,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相机出示农耕社会图)。
(4)农耕社会什么也没有,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你们知道我们祖先的幻想都是些什么吗?(相机给这些词标出红圆点)。
(5)现在,祖先的那些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幻想实现了吗?
(6)在现代生活中,你们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吗?
(9)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的意思是: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读一读。
(10)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这个成就怎样?(巨大)。
(1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2)我们祖先的愿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我们又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3)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我想,他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预设:学习第2自然段:
(1)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呢?
(2)(边画箭头边讲)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这些发明和发现又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3)孩子们,请你们在课文3、4自然段中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
(4)你们明白了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了吗?
(5)请你们用发现和发明各说一句话好吗?
(6)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9)用一句话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是谁靠什么呼风唤雨的?
(10)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大大的改变和改观,我们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凸显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一直在围绕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一次用心来读——20世纪是。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孩子们,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有哪些奇思妙想?(或者说: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
2、要想让我们的梦想都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六、作业布置。
1、师:下面,老师向你推荐两本书籍《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和《五光十色的新科技》,希望你们抽课外时间去读一读。
2、师:回家后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一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举例和作比较的方法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一下。
七、板书设计。
人类。
科学技术发现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认为的高科技东西有哪些。
生:电视,电脑,电话,电灯……。
2,师:这些东西都是在20世纪中创造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科学技术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20世纪的科技成就.
(1)师:现在你知道还有哪些科学技术了吗。
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原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说明我们这个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举例子)。
(3)是啊,课文举出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看不见摸不找的.你享受过哪些高科技的产品谈谈你的感受!(生答.)。
(4)那就带着你的这份自豪读一读吧!(生读.)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生齐读)。
(5)20世纪除了这些科技成就外,还有其它的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一起看多媒体图片.
(磁悬浮列车,空调,洗衣机,冰箱,手机……)。
(呆在一个很美丽的宫殿里,让人服侍他.穿着很好的衣服.)。
那他们平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马车,轿子.)。
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汽车,飞机)。
(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8)师小结: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20世纪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20世纪的高科技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再来看看20世纪以前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0世纪前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2,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练习说话:那时没有……只能……)。
(那时,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如果把你送到古代去过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生:肯定不愿意,什么都没有怎样过啊。
师:你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这样生活的不满,那就带着这些许的不如意读读这几句话吧!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古时候的"千里眼"成了现在的望远镜,视频,可视电话.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古时候的"顺风耳",成了现在的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师:除此以外,古代还有什么幻想也变成了现实。
(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5,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多么不可思议啊!那就带着这种惊讶的语气再读一读!(生读这句话.)。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6,师小结: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不能不说——生: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师:是谁在呼风唤雨生:当然是人类.师: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比较句子:(感悟设问句的作用: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强语气.)。
(1)是谁在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师:带着这种骄傲与自豪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还有什么发现(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生:20世纪100的发明和发现使生活大大改观,改变程度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100年大于1000000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你能读一读吗(生读句子)。
(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3,师: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一组词语吗(改观改变)你怎么理解的。
("改观"和"改变"都有改变原有面貌,情况的意思,不同的是"改观"不仅有改,而且改后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只是说明有变化,强调改换,变更.)。
4,练习:。
发明发现。
(1)爱迪生()电灯.
(2)地质学家在这里()了大油田.
改观改变。
(1)由于下雨,我们()了郊游的计划.
(2)在大家的努力下,校园的环境得到了大大的().
3.师小结:一字之差就有不一样的意思,我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琢磨.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句话.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1,正如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的"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朗读感悟:是什么改变我们的生活。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七,总结.
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八,作业布置.(三选一)。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板书设计:。
发明发现。
现代科技人类生活。
改变改观。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十二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朗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6.师生交流.
三,作业。
1.抄写生字,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板书设计:。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十三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段。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技能 。
4、能正确读写、理解重点词、句。
5、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
6、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7、体会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8、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与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教学的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与分析。
网页应用与分析。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1、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中闪现了哪些疑问?
学生质疑:
1、呼风唤雨是哪一个世纪?世纪是什么?谁来呼风唤雨?什么是呼风唤雨?
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制作网站,学生浏览网页。
只有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热情。
2、当你初读课文后,你产生了哪些问题?
3、当你游览网页时,对哪部分印象深刻,觉得如部分最有意思?
3、20世纪的科学成就很壮观,对科技发展这一栏目感兴趣,对“世纪成就”感兴趣,使自己增长了很多知识,“科技名人”有意思。“科技发展”中见到了磨茹云的样子:……学生交流bbs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科技发展”好,教会了许多平时看不到的知识。
二、浏览网页。
自主学习。
浏览网页,自主学习,在边看、边听同学的回答中,领会中心句的意思。
进入纵向栏目。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对比词语,举例了解相近的词语,了解作者的生平。
2、进入第二部分(学习第二段),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人类依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用一句话来说,体会用设问句的好处,区别相似的词语。
朗读、练习说话,体会修辞手法,用阅读、对比、举例等方式理解相近的词语,体会用词准确的特点。
三、回顾历史。
协作学习。
1、引导学习三、四自然段。
2、采用什么方式来写的。
3、寻找资料来说明古时候人们都有哪些愿望?这些愿望是否已经实现?
朗读课文。
自由浏览网页。
了解什么是“农耕社会”?“千里眼”“顺风耳”的出处。
进入三、四部分,了解“农耕社会”“千里眼、顺风耳”等词语的意思,自由浏览,用实事说明人类的愿望已得以实现。
发挥自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建构主义学生自主学习的三大要素。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状况,引用科技发展的事例进行理解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四、诗句悟情。
欣赏美文。
引导理解古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朗读诗句,了解出处,读懂诗句联系实际领会引用诗句在此的意义。
“古诗”部分《白雪歌送裁判官归京》。
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资料的收集,内化不仅使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感悟,挖就掘出文本的内涵。
五、了解成就。
关注发展。
请同学们介绍二十世纪的主要科技成就。
学习浏览网页,为大家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二十世纪的科学成就。
进入“世纪成就”“科技发展”“或课文的第三部分”评细了解二十世纪的科技成就。
让学生自由浏览,把科技发展的新体验告诉大家,让学生自我感悟,有效地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了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
六、感悟文意。
升华主题。
2、进入“阅读平台”谈对自己的启发。
3、观看“科技新闻”谈自己的感想。
4、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朗读课文。
理解文字。
联系生活。
举例说明。
拓展阅读。
升华主题。
交流谈话。
畅想未来。
进入第四部分,朗读学习,通过“阅读平台”帮助领悟文意,升华主题。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自主协作学习结合,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借助“阅读平台”“主旨”及科技新闻,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七、探索创新。
总结提高。
跨入二十一世纪,由谁来呼风唤雨呢?主要是在坐的各位,请进入网上遨游,把你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介绍给大家。
浏览网页,根据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入“网上遨游”点击“学习交流”,浏览网站,在线讨论。
拓展交流学习的空间,由课内学习延升到课外探究。
板书设计。
人 类。
现代科技技术。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十四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学生自学自制字词卡片。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部分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20世纪的科学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填空: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因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明”与“发现”,“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1、爱迪生()了电灯。
2、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地心引力。
3、经过仔细检查,我终于()了这道题的错误。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可出示图片辅助)。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并体会古诗句精妙用处。
7)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3)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改观改变。
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生活。
发现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十五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4、请一个同学读出课题,全班齐读。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
过渡:为什么这个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在读完课文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这个问题。(板书问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师:读准词语是读准课文的关键,这一课的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一读。
师: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
3、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1、初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3、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书写生字生词。
一、听写生词。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补充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带着你们的理解把课题读一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
3、点明中心句。
这句话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的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这节课,我们就抓住这句话来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一)、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注意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二)、交流理解,感悟方法。
1、预设:学习第4自然段。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吧。
(2)20世纪的科学成就到底有哪些呢?你们能从这段中找出来吗?
(3)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科学成就吧。
(4)欣赏了这些科学成就,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9)是啊,这些成就、这些变化会让他们惊叹不已,我们怎能不说——。
2、预设: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1)你能把这段读一读吗?
(2)孩子们,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相机出示农耕社会图)。
(4)农耕社会什么也没有,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你们知道我们祖先的幻想都是些什么吗?(相机给这些词标出红圆点)。
(5)现在,祖先的那些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幻想实现了吗?
(6)在现代生活中,你们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吗?
(9)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的意思是: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读一读。
(10)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这个成就怎样?(巨大)。
(1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2)我们祖先的愿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我们又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3)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我想,他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预设:学习第2自然段:
(1)是什么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呢?
(2)(边画箭头边讲)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这些发明和发现又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3)孩子们,请你们在课文3、4自然段中找一找,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呢?
(4)你们明白了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了吗?
(5)请你们用发现和发明各说一句话好吗?
(6)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
(9)用一句话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是谁靠什么呼风唤雨的?
(10)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大大的改变和改观,我们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一直在围绕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一次用心来读——20世纪是。
1、孩子们,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有哪些奇思妙想?(或者说: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
2、要想让我们的梦想都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1、师:下面,老师向你推荐两本书籍《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和《五光十色的新科技》,希望你们抽课外时间去读一读。
2、师:回家后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一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举例和作比较的方法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一下。
人类。
科学技术发现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十六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2课时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设问:
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总结: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十七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针对本人对教材的理解,结合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这一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对本年段的基本要求,我将本篇课文安排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等16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2、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下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以及教法学法进行具体阐述。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课文勾画自学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尝试理解词语,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能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课件播放20世纪出现了新生事物的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从而引出这些是20世纪出现的,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师板书,生读题。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质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一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由课题质疑,带着问题去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要求把预习中勾画的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我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就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以检查的形式指名读一读,及时纠正读错的音,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该注意?如:哲翘舌音,程、耕、控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等,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赛读、齐读巩固字音。
3、让学生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及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因为,中年级课标指出通过老师指导,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所以,这一课我就重点指导“幻”这个字,指出这个字要和“幼”比较注意写正确,教师边说边范写,需要注意的笔画用红粉笔写出,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学生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正确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清楚,教师巡视指导。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年级课标中提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应逐步加重默读训练。因此,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每个同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只要进行有效点拨即可,对他们个性化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对于回答精彩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们才会增强自信心。学生们通过默读,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引导他们找出课文告诉我们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课文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一句是本课的中心句。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的方式先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从而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体会变化。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范读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好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想象,能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激起学习课文的欲望。
2、读一读,想一想。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并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记号。
3、议一议。学生读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
4、根据学生的汇报,我用课件出示重点问题: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1)让学生默读3、4自然段想一想在小组内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谈感受,教师做引导。
如: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如: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如::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如: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小结后,让学生展示课前布置收集的.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引用文中的一句诗来形容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导学生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出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指导齐读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4)第二自然段后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先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二者的区别后就暂且放下,到第四段时又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找出哪些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是发现;电视,电话,因特网火车等是发明。这样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找找,主动参与学习,真切、轻松地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5、用赞美自豪的语气再读课文,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
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读中感悟法,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让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又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这样的疑问,用“激发新疑点”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询的热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十八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
(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
(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2.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
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问: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平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探讨20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习。接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品读词句,学习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篇十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学生自学自制字词卡。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二资料展示与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生字,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部分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 20世纪的科学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总体感知。
1)指名读第一段。
填空: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因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明”与“发现”,“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填空。
1爱迪生( )了电灯。
2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 )地心引力。
3经过仔细检查,我终于( )了这道题的错误。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可出示图片辅助)。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并体会古诗句精妙用处。
7)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3)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