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一
(8分)
yī lài
gēng zhòng
huàn xiǎng
lián xì
guī gēn dào dǐ
téng yún jià wù
(8分)
()电灯 ()愿望 ()月球 ()神话
()天体 ()奥秘 ()生活 ()历程
(12分)
赖( )幻( )核( ) 懒( )幼( )该( ) 哲( )换( )驾( ) 折( )唤( )架( )
(15分)
1、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和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
()我从梦中惊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原来自己不是在太空船里,而是躺在床上。
()向太空船的右方看,是地球的边缘,上面盖着一层淡蓝色的霞光,既像轻烟,又似薄雾。
()我舒了一口气,心里还在扑扑地跳个不停。月亮透过窗口,照在桌上,那里放着一本我昨天新买的科学幻想故事书──《太空历险记》。
()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坐上太空船,由一支火箭射入了太空。
()忽然,太空船机件失灵,从空中翻滚下坠,我看着太空船里成百个按钮,不知该按哪个才好,一时手忙脚乱,急得大喊救命。
()太空景色美极了:向上看,天不再是蓝的,它变成了一幅黑色的幕布,上面缀满闪闪发光的星星,竟像无数的眼睛看着我们。太阳孤零零地停在左边,如同一团火球。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24分)
1、缩句(8分)
⑴ 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8分)
⑴ 人类登上了月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科学改变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这段话用一句话写出来(8分)
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什么呼风唤雨呢!*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捉住太阳
一个3岁的小男孩,拿着一块雪白的铁皮在窗前玩。铁皮反射着阳光,把房间照得更亮。他跑了起来,连声大叫:“我捉住了太阳!我捉住了太阳!”
小孩子捉住了太阳,这是诗人的想象。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成为电磁学大师的麦克斯韦。
他上中学时数学和诗歌比赛都获得了冠军。他后来创立了一组麦克斯韦方程,简直就是用数字和符号写成的电和磁的抒情诗。
他发现了电磁波,指出光就是电磁波。他抓住了光的本质。我们地球上的光来自太阳,麦克斯韦真的用他那富有诗意的数学方程式,捉住了太阳。
1、他跑了起来,连声大叫:“我捉住了太阳!我捉住了太阳!”这一句话中
“捉住了太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我们地球上的光来自太阳,麦克斯韦真的用他那富有诗意的数学方程式,
捉住了太阳。”这句话中“捉住了太阳”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二
a级基础知识达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16分)
gǎi guān
chéng dù
yī lài
jì tuō
huàn xiǎng
qián rù
lián xì
dòng chá
(18分)
改 ( )( )( )( )( )
耕 ( )( )( )( )( )
驾 ( )( )( )( )( )
(12分)
发明发现
1、地质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了大油田。
2、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是我国()的。
改变 改观
3、由于天气的原因,学校()了开运动会的计划。
4、我们学校狠抓学校基本建设,面貌大为()。
(4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20分)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在本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作者是在第三自然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风”在本课指___________________。
“梨花”在本课指___________________。
(30分)
磨刀不误砍柴工
古时候,有个老公公,他有两个儿子,哥哥叫阿力,弟弟叫阿智。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邻人都夸这两个孩子长得好,长大都会有一番作为。老人也用心观察着他们的成长。
几年后,他们长高了。老人想考一考他俩,就从市上买回两把未开刃的斧头来。老人对他们说:“今天我买回这两把斧头,明天让你俩上山砍柴。要各砍各的。看谁砍得多,回来得早。”
第二天,兄弟俩按照父亲的吩咐,就各自行动了。
阿力想:要砍得快,砍得多,就得抓紧时间。他拿上斧头、扁担和绳子,就匆匆上山了。到了山上,他拼命地砍呀,砍呀……因斧子太钝,连砍几十下都砍不倒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累得腰酸背痛了。
阿智拿起父亲昨天买的斧头,一看斧刃厚厚的,就赶紧到井边去磨,不久,就磨锋利了。他也拿上扁担、绳子上山去。到了山上,抡起锋利的斧头,几下就砍倒一棵小树。不多时就砍了两大捆。太阳刚刚偏西,他就担着沉重的柴回家了。阿力呢,直到太阳下山,才背着不多的柴回到了家。
老人看到兄弟俩都回来了,走过去看看他俩的柴,又看看他俩的斧头,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两个,上山早,花大力的是阿力;下山早,砍柴多的是阿智。为何差别这么大呢?这是因为,阿智磨了斧头,这就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1、解释“意味深长”一词。(9分)
意味深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字填空(6分)
长 常 察 查
( )短 ( )规 ( )识 观( ) 检( ) 考( )
3、给本文分段并写段意(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
填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出自于______朝诗人___
___的《______》。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三
一、解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谁能告诉我题目中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随机板书——20世纪(1900年——1999年共100年)课文讲了这一百年里的什么事情?随机板书:科学技术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词
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打开书143页。放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看大屏幕,读读这几组词语
三、检查
1、指名读读准词语的音,理解它们的意思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课文。
指名3位读第一组词语——哪些词语的意思理解了?
2、第二组词语
齐读,看到这些词语你们会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
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人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简介农耕社会)知道什么是农耕社会吗?(那时的老百姓白天出来耕地种田,晚上回家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根本没有去想创造发明。所以——(课件)齐读——生结合奶奶爷爷小时侯的生活经历谈谈感受。
生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可是自己却又无能为力。怎么办呢?他们只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但是20世纪,我们人类却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针对“千里眼 腾云驾雾 顺风耳 ”说现代科技。
文中哪些地方也写到20世纪先进科学技术的?读课文画出来,然后大声读出来
生说,师出示句子,指名读(3位)——欣赏图画
课文举出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看不见摸不找的。(开心地读)
你们家里还有哪些高科技产品,谈谈你使用过后的感受。
生答。(句式:自从有了——,我们————)
师
b.师:20世纪除了这些发明外,还有其它的发明吗?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4.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哪句诗?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件)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飘落在树枝上,满树的枝头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师: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你怎么体会这句诗?(科技变化很大)你从哪儿看出无比巨大。——你说多不多呀?——你除了读出多,还能读出什么(板书变化大、快、多)
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读。
5.师小结: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就让我们合作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
再齐读课题,从题目看,现在的“呼风唤雨”还是讲法力无边的意思吗?
你认为是什么意思?生说,指名说,原来现在是指用高科技支配自然的力量。(课件出示)——齐读
现在练习写字:观察,需要提醒,生说,师范写,生写。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四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微波炉。
生: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
生:那时没有潜水艇,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宇宙飞船。
生:那时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五彩的霓虹灯,也没有热闹的超市。
……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
(课件出示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介绍现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反思]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 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 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片断及反思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城西小学 陈 强
【教学片断】
星期四上汇报课,因为是我第一次上这样的公开课,心里很紧张,使得许多本来设计的教学环节在处理上比较马虎。下面就上课的一个环节做反思。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空调,也没有汽车。
师:我们能不能说同一类的?比如说交通工具。
生:那时没有自行车,没有摩托车,也没有飞机。
师:谁还能来试一试?
生: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空调。
……
师:谁还能说一说古代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课件出示: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课件出示:
没有望远镜,就用“千里眼”来寄托看得远的愿望。 没有__________,就用“顺风耳”来寄托听到远方声音的愿望。
师:按照第一种方法来填第二题。
生:没有电话__________,就用“顺风耳”来寄托听到远方声音的愿望。
生:没有手机__________,就用“顺风耳”来寄托听到远方声音的愿望。
课件出示:
没有__________,就用“__________”来寄托 __________的愿望。
【教学反思】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因此,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
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出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有采用“课件出示没有__________,就用“__________”来寄托__________的愿望。”的句式说说现代社会用哪些高科技将古代祖先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这使得学生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上好了自己的课后,我听了朱文洁老师的课,听了她的课,我深深地感觉到我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她那优美的朗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的情景中,而我也许是自身素质的水平,在课堂上很少采用。同时,在学生回答后的教师评价更值得我学习。我的两位师傅也一直给我指出,在课堂上评价很重要。
在这次的汇报课上,我仍旧没有改掉这个毛病,从以上的一个教学环节上就可见一斑。我对夸奖太珍惜了,听了朱老师的课,她在课堂上的夸奖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像我一样用“回答得不错!”这样苍白无力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明显要高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学习。争取明年的汇报课上有所进步。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五
一、说教材理解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先生所写。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个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光辉历程,向读者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读罢此文,能极大地唤起读者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共5个自然段。开篇气势恢宏,仅用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了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人们的幻想纷纷变为现实,人类的生活也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二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观全组课文,它的主题是“科技成就”。入编的4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根据文本特点、编者意图及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需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千里眼、顺风耳、地球村、农耕社会、物质生活”等词的意思;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间接、清晰、条理性及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了解现代科技新成就,体会是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逐步形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为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间接、清晰、条理性及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是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此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思考,在一定语境中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简洁性,在读书中揣摩课文说明方法。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词析句法、以读带讲法、质疑讨论法、读写迁移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读读、画画、思思、议议中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板块一:由词引题,提炼研读主题。
1.击“词”,激发兴趣。上课伊始,先由多媒体出示词语:“千里眼”“顺风耳”,让学生说说由这两个词语想到了什么?这样由词入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营造了浓浓的神话色彩,又让学生了解此处引号的特殊含义。
2.引入,揭示课题。主要通过话语情境的创设引学生入境:“是啊,远古时期,人类生活水平十分落后,只能借助神话故事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可是如今,辽阔的地球似乎也变成了一个村落呢!(出示词语:“地球村”)看到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写了一篇文章:《呼风唤雨的世纪》。”
3.质疑,提炼主题。入题后,先让学生读题质疑,再顺学而导,随机出示课文第一、二段让学生浏览捕捉信息,在解疑、感悟设问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质疑,最终提炼阅读话题:“为什么20世纪一百年的科技发现和发明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此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二度质疑,既培养了学生阅读质疑能力,还引导学生从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提炼出两个很有视觉冲击的时间词“一百年”和“一万年”,有效地构建了阅读话题,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板块二:展开话题,体会表达方式。
文章三、四自然段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作者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变化历程。20世纪以前,人类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条件十分落后,人们只能借助神话和幻想来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而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日新月异,其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人大呼意外,作者引用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赞美,并在文章的开篇就惊呼:“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欣喜和自豪。面对这类科学常识性说明文,如何避免异化为科学常识课?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阅读话题,紧扣语言的理解、品味、运用来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努力凸现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主要分以下几步展开阅读:
1.整体阅读感知
先让学生自由速读课文,并思考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上百万年”?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一百年”?在阅读过程提醒学生在书旁作批注。
2.研读“上百万年”——贫穷落后
在学生交流读后感受的基础上,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农耕社会”一词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画面,从而感受到当时人们只能依赖自然生活,过着十分贫穷落后的生活。然后再引导学生扣句中的“一直”“没有”“只能”等词进行朗读指导,来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体会,同时积累语言范式。
3.研读“一百年”——舒适方便
大家知道科普说明文很难教,很容易上成科学常识课,只重视“意”,而忽视“言”。如何做到“意言兼得”,既让学生感受百年科技的巨大成就,又能凭借文本进行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从如下两个层面展开教学:
(1)得意:了解“科技成就”
先从文本所举的“例子”入手,了解20世纪人类的科技成就: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电视、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在交流时,让学生区别人类的“发现”和“发明”。
再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人类其他科技成就,引导学生从生活、医疗、军事、航空、交通等方面思考。在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呈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科技新成就,强烈冲击他们的视、听觉,从而感受到20世纪的科技成就。
最后引出岑参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并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4节,体会作者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此环节设计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关键词句,采用读、说、想象、课件辅助等手段,让学生感受着一百年虽短,但科技成就远远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从而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变化之快,并由衷的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
(2)学言:尝试读写迁移
首先启发学生链接文本和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的“舒适方便”的生活;然后借鉴言语形式,迁移运用段式: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我们生活得又舒适又方便。这时有(可以、能……),我们就能 。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是现代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又巧妙的渗透了说明方法,尤其是句式迁移的训练也水到渠成,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主动去关注说明文语言的表达,语言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实践的主人。
4.畅谈、畅想“科学”
文章第5小节是对上文的总结和概括。“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由于有了上文的铺垫,本节教学先让学生将本自然段读成一个词——“科学”,再让学生围绕“科学”自由畅谈、畅想,从中明白科学的魅力,使学生在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板块四:拓展延伸,引发探究兴趣。
了解20世纪现代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是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逐步形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学文之后设计拓展延伸环节,旨在引发学生的持续探究兴趣。
首先向学生展示2008年美国《时代》杂志评出的本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发明成果,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来谈谈自己最想发明什么。在学生畅谈交流的基础上出示科学家阿·费尔斯曼的名言:“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让学生熟读成诵,明白要想有所发明创造,既要有大胆的幻想,又要有求新的热情,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最后向学生推荐路甬祥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瞬间》,供学生阅读,进一步了解20世纪科技的成就。这样层层推进,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说设计特色
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得意”,更要让学生“得言”。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基于内容的理解,去关注作者说明的表达形式,并有意识地进行言语实践、内化和吸收,使阅读和表达紧密相连,从而实现抓“点”(学习语言的例子)画“圆”(言语本体实践)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促使生成,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生长点进行自主建构:
1.在情境创设中生成建构。这是一篇科技类文章,文中语言比较枯燥乏味,形象性不强。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组20世纪以来科技成就的相关画面,使学生内心为之惊讶、震撼,从而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平台。
2.在朗读品味中生成建构。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本课设计我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如本课词语的理解,20世纪以前农耕社会的生活想象朗读,诗句的品味等,力求在潜心涵咏中破解语言所隐含的信息,获得个性感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努力凸现语文学科特点。
3.在言语实践中生成建构。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谈谈自己生活的舒适和方便,并借鉴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典型句式“……一直……没有……只能……”,来说说20世纪我们的生活现状:“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我们生活得又舒适又方便。这时有(可以、能……) ,我们就能 。”通过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在一次次言语实践中,掌握了不同句式的训练,也切身体验到是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生活。
4.在拓展延伸中生成建构。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知识往往是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重复再现或正在实践的产物,语文反映了现实中的生活,而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反映出语文知识的根源。因此,我们应注重语文知识的合理拓展与延伸,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巩固好所学的内容。本课教学时,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并在拓展延伸环节展示了2008年美国《时代》杂志评出的本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发明成果,还推荐了阅读书籍,努力让学生在鲜活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六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小学语文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科技成就”这一专题中的首篇精读课文。它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帮助学生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飞速发展的年代,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科学常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速度,激发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
运用组块阅读教学策略,有机整合“口语交际、习作、宽带网” 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教学内容上作统筹安排。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课堂上,对这些科学知识不能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依据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上成科学常识课。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讨论交流等形式,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和情感。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质疑理解、品词析句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1、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与家人探讨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
2、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的人,了解今天的生活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与梦想。
2课时。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改观、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紧扣课题,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感悟设问句的作用。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三、理解中心句,区分近义词。
评议演说内容,给予相应指导3分钟培养听、说能力。 师生书写课题, 理解课题。2分钟 理解“呼风唤雨”、“世纪”的意思。 1请学困生读二会字词后再齐读。2同桌合作学习:给四会字组词,识记“赖、耕、幻、核”字形,区分形近字。3让学困生读词语,齐读识记。4听写部分词句,当堂订正。5交流预习收获,读册p66 内容。 15分钟 1在课前先学的基础上,指导学习字词。 2利用听写的方式,巩固字词,交流信息,了解科学常识。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范读③④节,同桌互练。3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评议。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5、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的哪句话与课题的意思相同呢?出示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抓住疑问词自主质疑。(为什么……?)了解课文开门见山的写作特点。 10分钟 1给予充分的读书时间,为读中感悟做好铺垫,提高范读的针对性,加强个别读指导。 2引导把握中心句与质疑的学法运用。 1第②节有几句话?你读懂了哪句话?(指名读,个别说。指导认识设问句,区分近义词。)预设:★用简单的句式归纳第一句的意思。★理解“发现、发明”的区别。★ 完成选词填空练习。 2 释疑: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0分钟1体会设问句的表达效果。2在语境中理解“发现”和“发明”,“改观”与“改变”意思的不同。 3指导学生抓住第②节的2、3句,练习用“因为……所以”句式解答问题。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学习课文举例子、作对比的说明方法。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1交流书p159宽带网内容和收集的科技成就,提炼信息要点。2二十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有多么大的不一样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起探究。 5分钟了解收集资料的情况,指导学生运用句式:“……使(为)……”介绍资料主要内容。 1独立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思考每小节写了什么?2指名朗读,说各节大意。提炼出小标题:⑴ 昨天的幻想
⑵ 今天的现实
⑶ 明天的畅想3出示合作交流研读方法:
⑴ 找出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⑵ 轻声读重点词句,写批注。
⑶在小组练习朗读,相互交流批注内容,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材料。 10分钟1朗读贵在“悟”字。在自主阅读中“悟情”、“悟理”。2通过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预设:★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
⑴ “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学习排比句式。出示练习:a在农耕社会,没有______,没有______,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
b在二十一世纪,有______,有______,有______,也有______。 ⑵“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结合电视节目谈认识。
⑶你最喜欢哪些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板写:引用诗句)选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春风” 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机……)★ 汇报交流第4自然段──“今天的现实”:⑴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就事例?板写:举例子、作对比
⑵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事例?⑶理解重点句子: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汇报交流第5节──“明天的畅想”:⑴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 (板写:引用名言)
⑵ 你怎么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 15分钟 1 练习a是对学生阅读文本的情况检查与知识巩固;练习b是对学生遣词造句和观察思考能力的训练。 2通过相关词句的学习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神奇、美好。 3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表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巨变。
1快速自由读全文,再次提出疑问。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古代的幻想,今天的现实。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21世纪里,科技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a同桌交流:《未来的……》b全班交流、点评。3指名小结学习收获,总结写法。 8分钟 及时的练笔使学生学以致用,目的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1介绍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的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2推荐路甬祥先生为少年儿童写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3布置作业(略)。 2分钟 引导学生课外积累名言,阅读科普读物。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七
一、解题导入
1、板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从“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2、初读:
师:大家的联想很有趣,是啊!由这个词语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今天,老师要带着各位到20世纪去瞧瞧,因为有人说它啊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咱们去应证一下。打开书 。放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文。
二、检查自读
1、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你觉得哪些句子难读,提出来咱们来挑战挑战!
2、生读。
评价: 长句不好读,外国人的名字不好读、多音字易错、翘舌音不准。
三、整体感知
1、师:读通课文是读懂文章的基础,通过刚才的朗读,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
师:你从内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
师: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20世纪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四、直奔重点,感受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师: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认为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有哪些?
生:电视、电脑、电话、电灯……
师:这些东西都是在20世纪中创造出来的。
师:我们现在是21世纪,那20世纪是哪些年?
生:1900到1999。
师:刚才提到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我们能不能呼风唤雨啊?
生:有时候还不能。
⑵ 师:是的,除了这些还不够呢,可是为什么课题会这么写呢?让我们到书中去找找答案。浏览课文,哪段文字能让我们对“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有着强烈的感受。
(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① 师:现在你知道高科技的产品还有哪些了吗?
生:太空飞船、航空母舰、因特网……
师:这里是用的什么表达方法介绍的?
(举例子)
师:是啊,课文举出了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有看不见摸不找的。你享受过哪些高科技的产品?谈谈你的感受!
生答。
师:那就带着你的这份自豪读一读吧!
生读。
师: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② 师:20世纪除了这些发明外,还有其它的发明吗?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一些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生:磁悬浮列车……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不过语言的表述上却没有课文那样有味道,让我们像路爷爷的语言表达一样。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师:你们看,上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尤其恰当。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生:20世纪,人类欣赏数字音乐,迷上网络。20世纪,人类发射卫星,爱上mp4。
③ 师:这些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猜一猜王公贵族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生:呆在一个很美丽的宫殿里,让人服侍他。
生:穿着很好的衣服。
师:那他们平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马车、轿子。
师: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汽车、飞机。
④ 师:光交通工具咱们现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是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你会怎么说?
生: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生: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生: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⑤ 师小结: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师:感受了20世纪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之后,咱们再来看看20世纪以前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生:是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那时没有……只能……
生:那时,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如果把你送到古代去过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生:肯定不愿意,什么都没有怎样过啊?
师:你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这样生活的不满,那就带着这些许的不如意读读这几句话吧!
(第三自然段的前四句)
⑵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他们的哪些愿望变成了现实?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成了现在的望远镜、视频、可视电话。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成了现在的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师:除此以外,古代还有什么幻想也变成了现实?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⑶ 师:是的,古代人们的愿望都变成了现实,现在咱们是想上天就上天,想入海就入海,我们有这么幸福的日子全*现代科学技术啊。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说一说 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⑷ 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多么不可思议啊!那就带着这种惊讶的语气再读一读!
生读这句话。
⑸ 师小结: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不能不说──
生: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
师──是谁在呼风唤雨?生──当然是人类。
师:*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生──*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师:带着这种骄傲与自豪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还有什么发现?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
生:20世纪100的发明和发现使生活大大改观,改变程度超过了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100年大于1000000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20世纪……总和。”
2、师:可以说这一百年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啊!我听出你把“发现”和“发明”读得特别清楚,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师:根据今天的学习,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一组词语吗?(改观改变)你怎么理解的?
3、师小结:
一字之差就有不一样的意思,我们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一定要像路爷爷一样仔细琢磨。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句话。
六、总结升华情感
1、师: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让我们再次满怀激情地告诉世人──生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师:那21世纪或者未来的世纪又是怎样的呢?“21世纪是_______的世纪。” 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 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
3、师总结:
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还得我们的努力,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八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说一说,你看到“呼风唤雨”会想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2、什么叫世纪?
(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06年属于21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个什么样世纪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
(学生自由读文)
1、课文里有许多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词语:
幻想 联系 依赖 程度 改观 寄托 原子核 哲学家 因特网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农耕社会 归根到底 程控电话 出乎意料
指名读──齐读。
2、默读全文,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谁能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呢?
出示: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齐读。
4、古人说: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什么问题?
5、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那么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呢?那么人类又是*什么来呼风唤雨呢?请女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6、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课件出示:
发明发现
人们在地下()了煤矿。
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
7、在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请男同学齐读课文第三段。并请找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
8、在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9、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在20世纪有哪些发明呢?女生读课文第4段,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等现代科技。
10、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
请同学们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11、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12、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象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13、师:你们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四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
师:人类未来的社会又将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阅读了有关于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深入课文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课前参与能力。
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再直接切入到课文的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20世纪有哪些科技成就,并借此进行拓展,让学生说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成就,学生即可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来回答。教学这段时,我注重学生的感知,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体会“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再由此引导生联想过去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进一步学习文章的第3自然段,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伟大,体会“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之后,便让学生带着骄傲,自豪的情感朗读本段。建立此基础后,学生应该能明白是谁在“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体会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引出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波兰特罗素说的话,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最后出示一篇练笔,完成本次教学。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思考的时间,对于说明文里说明方法的运用没有落实的教学当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本人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校领导对我能及时批评,指导,我将谦虚,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第十一小学 李秀萍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景。
课文虽然比较简短,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特点,有感情地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难点是: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本课的教学试图以20世纪前、后作比较,以及20世纪所取得的一些发明创造来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是现代科学技术让我们过上了比过去王公贵族还幸福的日子。
我上课思路主要是这样的:
由谈话引出课题,请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初读课文。然后点出课文的中心句,再请学生质疑,把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归结到解决“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着让学生充分读课文,交流读后所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就是人类在20世纪前后过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这些都源自现代科学技术。然后把这两组句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理解其中的含义。最后又回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节课结束时我安排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21世纪,希望科学技术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么样的变化。最后我引用了居里夫人的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结束课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的情感。
学生虽然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了20世纪是如何呼风唤雨的,但由于课件中缺少直观图象,学生体会不深。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科技知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这种类型的课文很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和科学常识课。在上课前,我刚好听了“现代与经典”教学观摩课,聆听了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的课并不依附于华美的课件,有的甚至不用课件,依然可以把课上得很好。我很长时间将课件作为上课的载体,“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人教社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在第八单元时我想试着摆脱对多媒体的依赖。在上这节课时,教室的多媒体坏了,我连简单的ppt都没用。
我布置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从课题中的“呼风唤雨”这个关键词入手,先理解词语意思,再由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样既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课文第三、四段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农耕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人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这两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按课文顺序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根据学生的分组汇报将其调整到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在充分朗读并进行了说话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理解水到渠成。第二自然段中的小泡泡中“‘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也是理解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解释词义 ——结合生活理解词义——把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理解——回到课文朗读理解”这样的过程,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我忽略了课后问题:“课文写得真精彩,我要多读几遍。”“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这里表明课文的文字简短也是一种语言美。这和我们平时认为的语言美有所偏颇,因此我有些忽略对文章语言美的感悟。
这节课是我尝试着减少对多媒体的依赖而上的一堂课,学生上课的热情很高,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没有图片的展示和视频的介绍,但是我们在认真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中体会到了二十世纪人类是如何呼风唤雨的。这节课我感觉到了淡淡的语文味,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孩子想象、思考的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继续在语文味上下工夫。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十
文章主旨:作者仅用5、6百字围绕着“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课件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文章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文章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了。)
四、体会文章论点: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变化之大、变化之快。
1.课文中哪儿写出了它的变化很巨大、迅速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我看到同学们画出了很多句子,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彼此的感受吧。
3.谁在第3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1)“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千里眼”寄托自己( )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顺风耳”寄托自己( )的美好愿望。
人们用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 )的美好愿望。
过渡:是呀,农耕社会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了。
4.谁在第4自然段画出了句子呀?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谈感受,读句子。(一读,旨在读出个人感受)
(2).这里有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你觉得哪一个最了不起?(学生畅所欲言,师可做适当引导:如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等。)
如孩子质疑,师可稍做解释:原子核、光年等或师可相机介绍原子核、光年。
原子核:让你想到什么?原子的核心部分,它的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在军事、医疗等方面运用广泛。
光年:一种计算恒星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一光年约为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那么百亿光年呢?(二读:读出“了不起”。)
(3).相比较于农耕社会的生活,哪儿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方便呢?
(4).“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听的,看的,玩的,学的,都有什么变化?(精神文化生活。)
(5).生活在这样科技发达的新世纪,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愉快、高兴、激动、兴奋)
(三读:读出前后变化之大,读出“高兴、骄傲”)
(四读:师生接读)
5.还有在其它段落中画出相关句子的吗?(学生自由交流)
6.你瞧,你们多会读课文呀,你们读出了这20世纪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再看看课文,有没有没读懂的内容呢?(引向诗句的教学。)
7.这变化之大、之快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引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学生说说。表面理解:
一夜春风就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读读课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诗题看,“白雪歌”是写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送别友人的事情。你有不同意见吗?
(3)借春风吹开无数雪白梨花写塞外雪后的壮观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呢?
(4)想一想,诗句的意思和变化之巨大、之迅速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谈)。是呀,这20世纪的变化就好像这一夜变白的世界一样让我们惊喜,再读诗歌。
(5)多好的诗呀,把它记在你的积累本上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形容日新月异的变化了。
(6)学生将其抄写在记录本上。
8.孩子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吧。(播放影音文件)
小结:是的,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技术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20世纪,更是科学技术使人类仿佛拥有了“呼风唤雨”的力量,我们再来读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留下“神奇”的思考。
20世纪是神奇的,路甬祥爷爷用了不到600字就将20世纪100年的辉煌都写出来了,这是另一种“神奇”。他是怎样写的呢?(板书:?)回家再读读课文,想一想,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十一
[设计理念]
其一,词语教学,彰显年段特点。中年级的词语教学,较低年级应当更多地开始关注“义”的教学。因此,在词语教学中,除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解决读音字型外。还在教学中增加了“义”的教学,如:“呼风唤雨”的理解;解决读音后,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注重方法的引领。如:“原子核”一词,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农耕社会”一词,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在具体的语境当中理解词语; “程控电话”一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其二,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恰当结合。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较偏重工具性,但是,我们要有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的语文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方法感悟,更注重语言训练点的挖掘与人文提升。先引领学生读懂“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然后,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让学生发现这是一种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从两者的对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领学生进行人文感悟:是科技改变了世界。
其三,突出语言实践。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读懂了“过去”与“现在”后,让学生用词语概括;我让学生到具体的语境中分辨“发现与发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描述20世纪科技成就时的用词特点,然后,仿说。通过小连笔,不但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而且在同时,通过写感悟科技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教学主线]
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整堂课首尾呼应。先抓住中心句中“呼风唤雨”一词,导出主问题: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通过主问题聚焦到三四两个自然段的过度句: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抓住句中“幻想”与“现实”两个词,分别学习三四两个自然段描述的“过去”与“现在”,重点品读“现在”。然后,水到渠成,总结说明方法,提升人文主题。最后,回归中心句,设疑导入下一课: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 呢?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幻想、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等词语。
2、在质疑理解、对比阅读、品词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了解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初步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对比说明的表达效果。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激发期待
1、初次见面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出示课件,并介绍路甬祥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2、老师摘录了书中的一些瞬间。
(课件出示:教师用书中的20世纪主要成就简介)
3、设疑:那么多的成就,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你会怎么表达呢?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路甬祥爷爷是怎样写的?
(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梳理问题)
三、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当然,别忘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基本要求。
2、学生读课文。
3、字词学习。
(1)出示字词,学生自由朗读。记下自己不会读的。
(2)同桌互读,互相帮忙纠正读音。
(3)个别检查。
(4)释义: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或引导用工具书;或引导在文中语境中理解;或联系生活理解)
(5)读完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出示难读的句子。)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或:读完课文后,谁知道课文中心句是哪一句?
(也可教师直接问: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然后板书中心句)
(1)读句子
(2)“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a自由说
b教师出示词典中的几种解释,让学生联系课文选择。
(3)刚才,有个同学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一找,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五、品读课文,感悟巨变
1、根据学生交流,教师出示语段一。
语段一:。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1)读句子
(2)里边有一个生字,(教师板书:幻想)
a这个字与“幼”容易混淆,写一写。
b幻想是什么意思?或找个近意词
(3)古时候人们都有哪些幻想。(板书:过去)
a学生交流,读文中句子
b都说美好的愿望源于生活,那么古时候人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导入语段二。
2、根据学生交流引出语段二
语段二: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1)读句子
(2)是的,人类“上百万年”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这“上百万年”是多少年呢?
教师板书:7000000
(3)引读
一百万年过去了,人类生活在……
三百万年过去了,人类还生活在……
七百万年过去了,人类依然生活在……
(4)终于到了20世纪,(引导学生读语段一)
a课文中哪段话告诉我们,这些幻想都变成了现实?
(板书:现在,现实)
b导出语段三
3、根据回答,出示语段三
语段三: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一读,想一想,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我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前半句,作者的用词很有特点。(出示: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a引导学生发现动宾结构。先让学生发现,再提示
b读一读。教师读动词,学生读名词
c请学生仿。有困难就提示练习
(3)这么多的发现与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比如:
(教师出示: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看电视,只要轻轻按一按遥控器,丰富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画面就展示在眼前。
( )
a让学生选择一种发明,进行练习仿写教师的例句。
b生师交流
c教师相机小结,解释“地球村”
(4)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4、把过去与现在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
(1)根据回答,板书:作比较
(2)从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科技
5、引读:是的,是科技让7000000多万年的幻想,在100年便实现了,所以,读(出示语段一)
(1)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变化,你会用什么词,什么话?
(2)作者是怎么形容的呢?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教师讲授这句诗的原意
b在这里作者想表达什么呢?
c抓住“忽如一夜”,引导读出快的感觉
抓住“千树万树”,引导读出多的感觉
六、呼应开头,设疑结课
1、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再谈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2)再读这句。
2、20世纪还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20世纪呼风唤雨的,那么“将来”呢?
(板书:将来与?)
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技
过去 现在 将来
幻想 现实 ?
作比较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十二
仙桃市东方小学 蔡长青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科技成就”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几百字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这样的课文,学生起初一定会兴趣盎然,但一旦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这种兴趣也会稍纵即逝。学习这样的科普性的课文,教师应如何抓住学生兴趣,如何既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展望科技的未来,更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课堂教学中充满浓郁的语文味,才是处理好这篇教材的关键所在。于是,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解了有关20世纪科技成就的资料,对课文作了初步预习后,有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板书课题)。说一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师:大家的联想很有趣的,是啊由这个话题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而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个什么样世纪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学生自由读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我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师:你从内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20世纪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师:通过你们自己刚才的读书,已经有了收获。不过,古人说: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读懂课文。但学会提问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提真实的问题,二是一定要提自己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生:20世纪是怎样怎样呼风唤雨的?
生:我想知道未来人类会怎样生活?
……
师:(根据学生质疑,老师肯定并疏理以上几个主要问题。)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自己细细朗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用笔把那些句子或语段画下来,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写在句子旁边。(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三、对话朗读,习得言语
师:(在学生一阵潜心默读之后)好的,有的同学已经在文中多处写下了体会,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老师体会到了你们的认真。现在请大家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注意,交流时,先说请大家看第几自然段,然后再读你画的句子,再说“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好,谁先说?
生: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朗读。我从中体会到了人类的自豪与骄傲。
师:你的朗读就已经充满了自豪之感,你的理解真好。对于这里还有谁有不同说法?
生:我从这段中“那么多、出乎意料”体会到了作者赞叹、惊讶的感情。
师:他会从重点词中体会文章,真会学习。那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这份“赞叹”吗(生读)?
师:(对另一生)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他很惊讶、赞叹的语气。让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也听到了,而且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
出示:人们在地下( )了煤矿。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
生回答(略)。
……(同样处理“改观”与“改变”)
师:这样就叫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且,大家看,这小小的一个段落,有的读出了自豪与骄傲,有读出了赞叹与惊讶,这样就是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懂。下面让我们就这样交流阅读吧!
生:我从三四自然段中体会到了科技的变化特别快。
师;能说说具体的句子吗?
生: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很好,你们还听出了什么?
生:作者用“千”和“万”来说科技成就很多。
师:你不仅说出了诗的意思,还说出了,作者引用诗的目的。赞叹科技发展快、成果多。请你读一读吧。生读。
师:你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请你们联想自己知道的,说一说,在过去没有发达的科学的农耕社会中,人们是怎样的生活情景呢?
生:炎热的晚上,人们摇着树叶扇子,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有的在屋外乘凉,还直说这天气真热……
师:很好,他让我们看到了农耕社会中,人们酷暑难熬的画面。谁能这样说:古时候,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没有……只能……)。
生:过去,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你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学生自由读)。
生:老师,我发现作者用过去与现在相比,来说现在科技发展很快。
师:你能读懂作者的写法,作者就是用对比的方法在表达科技发展快,科技成果多,你的意见很有价值。就这样,谁来说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我从中体会到20世纪的人类真了不起,有那么多发明。而且这段中,作者也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写20世纪人类了不起的。
师:因此,你感到——(生:自豪!)你认为人类——(生:了不起!)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师齐读第4自然段)。
师:大家已经自豪、激动了。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生:不可以)如果去掉,相信你们能把它代替的内容补起来。
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把课文读了一遍,只是没读“等”字)
师:老师是说,我们把“等”字换成其他的文字。(显然前面的学生没明白老师的用意。)
生:20世纪,洗衣机、电冰箱、加湿器……
师:好,你已经明白了。让我们象路爷爷的语言表达一样。(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你们看,上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尤其恰当。
生;(恍然大悟)
生:20世纪,人类欣赏数字音乐,迷上网络。
生:20世纪,人类发射卫星,爱上mp4。
……
师:是的,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让人们怎能不说——(生: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继续吧!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中体会到作者对科学的赞美。(学生读句子:罗素的话)
生:我从这段的“的确”、“正在”和“必将继续”几个词语中也体会到了人类对科技的感激。
师:又是两位会读书的同学,我们都应该划下这些重点词,写下这些体会。是的,20世纪是一个——(生: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既饱含着赞美,更多的是感激科学的发展,就让我们一起用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话来总结吧——(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通过读文,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这样课文就理解得更深了。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课文。会吗?
生:会。
师:下面让我们也象科学家一样,用“21世纪是______________的世纪。”说说,未来会是什么样呢?可以借用和模仿书本中的语言。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
……
师: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还得靠我们,靠现代科技,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
三、教学反思
我在这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
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第四自然段中“等”字的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这样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主体,让课堂充溢语文味,望文生情,由情而达意,让朗读的指导落到实处。
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学中,首先,通过“从文中你体会到什么?”的提出,为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然后,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什么?”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四、专家点评
“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人教社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语文教学改革的专家杨再隋教授也有关于语文教学应奠基固本的观点,“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教学落实”的“三实”观点。对于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训练,这一案例可以给大家很好的启示,整个教学从“感知—质疑—感悟—交流”处处体现了一个“实”字。
言语训练的扎实。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象对“等”、“发明”、“发现”、“改变改观”的学习品悟等等。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
方法引导的朴实。教学中,教师讲在关键处,对于学法与习惯的引导该讲则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要有疑问,阅读要读出自己的见解;都是对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引导,显得朴实。
朗读指导的落实。阅读教学从始至终应贯穿“读”。在教学中从整体读,到词句、语段的交流读、品读,做到了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的朗读指导。如学生分别品读其中“自豪、骄傲、赞美、科技发展的快、变化大的惊叹”等等,同时体现了朗读的个性化。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让过头的“鼓励”与“赞扬”来维系教学,而用能引发学生心灵之弦的评价与肯定来恰当回应学生,既是对学生感悟的肯定,也是对学生个性朗读的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自我体验与成长的快乐。
纵观案例,整个教学简单而扎实,很好的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领悟与语言训练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十三
[设计理念]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易被单个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求语文教学的真正有效。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1.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2.填空
在我国的传说中,( )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 )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教师结语: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并结束的。从远古时代人类创设种种美好幻想开始,到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在第2课时开始,我把这个词语置在前面,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打开学生潜在的词库,切入文本,使课的展开有一个很清晰的起点。
二、建构有效对比,逐渐深入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真是( )!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光凭课文中这么简单的一段话:“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地参与文本,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 )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真的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在设计中,我鼓励学生从古时候的传说中去理解人们美好的愿望,为学生体会科技巨大的力量进一步铺垫。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5.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化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看似平淡的三个环节中,建构了两个有效的对比:一个对比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象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一系列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在这实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明确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自然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1.科学技术的利用,使得人类很多美好的梦想都成为现实。仔细思考,将下列两组中表述同一理论的内容连好线。
千里眼 宇宙飞船上月球
隐身娃 手机
嫦娥奔月 进行伪装的迷彩服
腾云驾雾 视频
顺风耳 直上云霄的飞机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新世纪,怎样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科学应该使生活更加美好》
《我对核技术的看法》
《我心目中的未来地球》
[设计意图]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两个小练习。第一个练习将人类的新发明和人类的美好愿望进行联系,使学生明白,是科学技术使得一切都成为了现实。第二个练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在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写小论文中初步学会辨证地看问题,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很大的帮助。
[设计反思]《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一篇课文。这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设计此教案时,我们想到现代科技的发展需要高素养的人才,而高素养的人才必须学会合作。事实证明,在工作中能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人,他们的成功就来得更快些。目前小语界普遍在关注“语文教学有效性”这一古老的话题,各个学校都在搞相应的小课题。我们根据本校的“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这一小课题,对这一课时进行了以上的设计。从设计中可以看出,有些参与是被动的,如被推选发言的人;有些参与是主动的,如材料的分块搜集,共同完成小论文。通过以上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在资料的交流中,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还有,为了让学生对科学技术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讨论,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科学技术。对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也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十四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收集三十年前的老照片。
2、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课时。
熟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1、师:和爸爸妈妈相比,他们小时候和我们现在有什么不同?
生举例说一说(展示老照片)。
2、板书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学生齐读,说说“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3、指导查字典,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4、再读课题,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路甬详的生平简介)
1、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间读准确,把新词圈画出来。
2、汇报字词学习情况:
⑴ (课件出示)本课新词。
⑵ 指名认读。
⑶ 齐读。
⑷ 请学生介绍都有哪些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先说说已经知道的词的意思。
⑸ (课件展示)因特网、原子核农耕社会,相关画面协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⑹ 课件展示本课生字,小组交流学生字。
1、熟读课文:
⑴ 提出读书要求:
把读的不太好的,多读几遍,也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意见。
⑵ 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⑶ 进行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练读。
⑷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一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⑸ 全班交流,指名谈一谈读后心中的体会。
2、提出问题:
⑴ 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有:
① 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 发明和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③ 什么是农耕社会?
④ 什么是原子核?
⑤ 百亿光年是什么?
⑵ 若是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引导学生解决如③、④、⑤;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节课解决如①、②。
1、出示本课生字:
师:请同学说一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潜、幻、懒。
3、自由练写三遍,全班评议展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1、齐读课题。
2、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把课题要表达意思概括出来?或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下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用“”把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的句子画出来。
2、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回答:
⑴ 我从“20世纪,电视,程控电……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紧密的地球村”这一句看出来的。
(在此环节,播放古代送信驿差图片,与现通讯相对比引导学生切体会到科技所带来的成就。)
⑵ 我从“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这一句看出。
(引导学生将课文与嫦娥奔月、“海底龙宫”、“云霄宝殿”这些神话传说相对比,感受20世纪的成就。)
⑶ 我从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想象王公贵族的生活与现代生活相比较,感受现代生活的方便。)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结合课文,说说“20世纪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⑵ 找出人类幻想的句子。
⑶ 分组交流,“人们的幻想,在20世纪成为现实了吗?能找出与之相对的物品吗?”
⑷ 汇报交流。
⑸ 引导学生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含义,简介出处,并有感情读。师用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的变化,使你想到了什么?
⑹ 引导学生知道科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⑺ 理解发现与发明:
① 举书中例子,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② 试着用发现与发明说一句话。
(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说理由,在汇报交流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种方式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用到了对比。
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除了对比,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
4、说说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5、小组合作有感情地读课文。
1、在你的幻想中未来还会有什么变化。
2、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小学生们应该做些什么?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学──发明发现
呼风唤雨的世纪示范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课练篇十五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体会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用60分钟,两课时连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质疑
1.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
(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
2.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梳理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呼风唤雨?(2)世纪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3)谁呼风唤雨的?靠什么呼风唤雨?(4)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5)20世纪是什么样的?(6)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
【应对策略】
对于学生提出的易解决的问题(如1.2.3.),结合学生预习,当时解决。
学生提出的后三个问题,在黑板上标出,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学文的过程中加以引导。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关注不到,教师可以用学习伙伴的身份(口吻)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二)熟读课文,扫清障碍
过渡:问题提出来了,该怎么办?→靠我们自己读书解决。
1.朗读全文。
读书是理解的基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注意字字入目,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度的地方和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学生读文,教师巡视。
2.认读生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套红)
改 观 程 度 依 赖 幻 想 联 系 潜 入 原子核
哲学家 因特网 程控电话 农耕社会 腾云驾雾 归根到底
(1)指名认读,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引导学生关注“潜入”的“潜”的读音,(qián)。
(3)引导学生书写“幻”字。
【应对策略】
用评价学生读词的方法正音。
用当小老师的方法指导书写“幻”。(注意观察,本课的生字中有一个字非常简单,却最容易写错,这是——?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指导书写,强调书写姿势和字体的美观。学生交换评价书写情况。
3.检查读书。逐段指名朗读,用学生评价读书的方法,使学生达到正确、流利读书。
(三)解决疑问,顺学而导
1.带上问题,默读全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读书,基本上扫清了阅读障碍。请同学们聚焦黑板上的问题,带上问题默读全文,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仔细品味,写上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解决:“20世纪是什么样的?20世纪以前的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又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
2.学生自学。
3.依据问题,讨论交流。
问题一:20世纪前的上百万年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
(1)学生交流自己所画句子及理解。
【应对策略】
师紧扣“农耕社会”引导学生,“提到农耕社会,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想象,说具体,感受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落后。(如:如何耕地?如何出行?如何传信?庄稼旱了怎么办?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有话可说)
(2)引读“那时没有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引导学生读出情来。并引导学生发现“改用省略号”的道理。——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有。
(3)填空练习。
过渡:同学们请你展开想象,除了书中说的这“四个没有”外,当时还可能没有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试着说一说。
屏幕出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小结:虽然人类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艰苦生活,但是人们的幻想以及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幻想“千里眼”是希望 ,
他们幻想“顺风耳”是希望 ,他们幻想“腾云驾雾的神仙”是希望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古人还会幻想些什么,来寄托他们的美好愿望呢?
(5)学生交流。
问题二:20世纪的这一百年又是什么样的?
过渡:是呀,在过去的上百万年中,这一切的一切只能是幻想,然而,在二十世纪,仅仅一百年,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好,下面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20世纪的这一百年又是什么样的?
(1)学生读句子,交流理解,师依据学生回答评价,指导。
(2)出示第四节第一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分号前的部分是人类的“发现”,分号后的部分是人类的“发明”。
(3)区分“发现”和“发明”。
(4)交流:还知道哪些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
过渡:通过文中的例子和同学们举的例子,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文中有一句话也来形容20世纪的巨大成就。
(5)出示诗句,学生谈理解。
【应对策略】
①师引导学生读诗,除了感受到“发明发现”多之外,还感受到了什么?(屏幕出示雪景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理解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出现的迅猛)
②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感情。
③点明诗的出处,了解引用的好处。(作者通过引用古人诗句来说明二十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以后大家也可以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上网找到这首诗,读读背背。)
过渡:正是因为这些发明和发现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其改变程度甚至超过了人类过去上百万年的总和。
(6)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7)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人类的哪些发明或发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应对策略】
若学生交流不出,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交通等方面进行交流。
(8)引读“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4.回归整体,解决疑问。
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体会作比较的妙处。
【应对策略】
老师引导:学到此老师有个疑问,既然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直接写二十世纪的巨大科技成就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过去上百万年人们的生活状况呢?——作比较,衬托20世纪巨大的科技成就。二十世纪不愧为“呼风唤雨的世纪”,回读课题。
2.评价过去的这一百年。
引导:如果让你评价一下过去的这一百年,你会如何评价呢?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屏幕出示:
这是 的一百年!
3.难怪罗素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引读)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
4.总结:的确,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技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在科技创造一个又一辉煌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有些“发明”(如导弹、原子弹)也在破坏着人类的和平、安宁和幸福。尤其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掌握科技知识和本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东西,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幸福。
5.拓展阅读。
介绍路甬祥(照片),推荐《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屏幕出示:
路甬祥 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主编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百万年:没有……
科技 作比较
百 年:发明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