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呀咿呀哟教案(汇总19篇)
编写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组织的重要手段。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教案范文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促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一
美好的音乐与幼儿纯真的心灵是相通的,是可以促进幼儿发展的。这是由一首有趣的外国儿童歌曲《老麦克唐纳有块地》改编的奥尔夫音乐,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哟”乐句反复出现,非常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其中二、四两个乐句的重复,让幼儿的印象深刻。利用这点,设计了这节律动,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基本节奏基本节奏xxxxx—|。
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幼儿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音乐活动设置真实情境,提升幼儿的兴趣,充分利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从而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另外结合卡通的农场场景,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游戏情境。
1、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并运用肢体动作准确的表现基本节奏。
2、尝试学习根据歌曲的旋律用动物的叫声来进行编唱。
3、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体验音乐律动的乐趣。
2、仙女棒1个。
让幼儿掌握基本节奏xxxxx—|。
一、导入课题。
1、播放课件第一个画面,创设农场情景,用律动导入教学内容。
教师:“老麦克唐纳叔叔有一个农场,他邀请我们一起去他的农场玩,请你们仔细的听,有哪些小动物和我们打招呼了”。
2、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入场,听到“咿呀咿呀呦”时,扭动肢体不同的部位,幼儿也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唱。
二、教学活动。
1、教师:“那你们刚才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叫声了?”
教师:“请你们把它找出来吧”。
教师引导幼儿用魔术棒点画面中的蘑菇、大树等图片,使用课件中的橡皮擦的功能,变出小动物。
2、教师:“刚才你们听到小动物都唱了一句什么相同的歌词了?”
3、教师一边唱“咿呀咿呀哟”,一边使用幕布功能,逐一出现长短不一的铅笔图片,让幼儿感知学习基本节奏。
xxxxx—|。
教师说再次拖动彩色铅笔,唱“咿呀咿呀哟”,问“哪一个字的声音长?”
三、幼儿仿唱编唱活动。
模仿十种动物的叫声(或自己编歌词),学习小动物是怎样来唱歌的。
通过各种动物的叫声练习基本节奏:
xxxxxxx|xxxxx—|。
四、通过律动游戏,感应特定节奏。
教师:“小动物们请我们一起参加舞会呢。”
五、通过律动游戏,打击“咿呀咿呀哟”的节奏。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二
2、主动参与,积极表现,感受节奏活动的乐趣。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动物图片(小猫、小狗、青蛙、小鸭子)、音响、音乐《咿呀咿呀哟》、黑板。
一、情境导入:
师:小一班的.小朋友,准备好。跟着jojo老师一起去农场玩游戏吧,出发。
二、感知音乐。
音乐一:
师:“听一听,农场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用什么好听的声音跟我们打招呼的呢?
音乐二:
师:“小动物在用什么好听的话和你打招呼?”
幼:我听到了狗的叫声、我听到了猫的叫声、、、、、、
出示动物图片:“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用好听的声音和小动物打打招呼吧。”
师:我们可以用咿呀咿呀哟的声音跟小动物们打招呼!
师: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哟。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哟。
跟着音乐跟小动物们打声招呼。
幼: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哟。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哟。
音乐三:出示小猫、小狗、小青蛙、小鸭子,模仿动物的叫声打招呼。
音乐四:动物声音打招呼。
音乐五:孩子声音打招呼。
三、幼儿跟随音乐创编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咿呀咿呀哟》可以用我们身体的“头、肩膀、膝盖、小屁股、脚来做游戏。
音乐六:完整表现音乐。“让我们一起跟小动物问个好吧。”
四、结束环节:
音乐七:互动游戏,“我们和好朋友用《咿呀咿呀哟》打个招呼,问个好吧!”
对于上奥尔夫音乐活动,我没有多少经验,在授课之前我自己研究了教学过程,反复听音乐,在心里演练了很多遍,才安心。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一节课总体来说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能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短短短短长。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气氛较好,活动开展的很顺利。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三
2、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1、彩色纱巾、音乐、音箱、ppt。
2、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块纱巾。
一、初步感受乐曲。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1)看看这是哪里?(森林)森林里正在播放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听听看,音乐里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把它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师幼一同欣赏乐曲。)。
2)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他们怎么叫的?)。
3)除了小动物的声音还有一句有趣的歌词谁记住了?
小结:你们的耳朵真灵,小动物们听到"咿呀咿呀呦"都来森林里做游戏了!
重点:初步欣赏音乐,尝试分辨音乐中不同的声音。
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2)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
小结:我们用那么多身体动作和"咿呀咿呀呦"做游戏,真是有意思!
重点:初步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反复出现的乐句。
二、在锯木头情景中表现固定乐句。
2、播放音乐,教师与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表现锯木头的情景。
3、锯木头的本领学会啦,找找木头在哪里呢?(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扮演大树。)。
4、教师扮演大树一位幼儿扮演小木匠,演示锯木头的情景。
5、教师与幼儿互换角色,再次演示锯木头的情景。
6、幼儿分别扮演大树和木匠,跟着音乐节奏表现锯木头的情景。(1-2遍)。
7、师幼一同随音乐表现擦汗休息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现时,用擦汗的动作来表示。
8、其余幼儿,再次游戏。
小结:小木匠听到了"咿呀咿呀呦"锯了许多木头,真是辛苦!
重点:在游戏情境中鼓励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锯木头等情景。
三、再次情景表演。
1、看看房子造好了吗?今天我们玩的好辛苦呀!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我这里有个莲蓬头,一起来洗个澡吧!(教师高举纱巾,以表示莲蓬头,幼儿自然聚集到教师身边。)。
2、把你的小浴球变出来,拿好你的小浴球,一起来搓搓搓……想想什么时候搓身体?(幼儿和教师一同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重点:再次情景表演,愿意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跟随音乐进行表现。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四
1、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特点,创编歌词。
2、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和乐器表现节奏“____|x—|。
3、提高观察图谱,分工、合作演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2、节奏图,完整图谱、水彩笔一支。
3、手摇铃、打棒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律动。
师: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小草小花都发芽了,让我们去森林里快乐的玩耍吧!
二、倾听音乐。
(二)师:音乐里都有谁?
这段音乐里藏了这么多动物,你们的耳朵真灵!
三、感受音乐。
(一)节奏练习。
师:原来是“咿呀咿呀哟”,你们听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觉得你们很聪明,要考一考你们,(出示节奏卡),看谁能用小手拍出这个节奏?”(师幼一起拍一拍,学一学)。
2、师:老师还把音乐里的小羊请了过来,它要和你们打招呼:“我是一只小小羊,咩咩咩咩咩。”请你也做一种小动物,像小羊这样用叫声给大家打招呼。(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二)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1、师:你们唱的这么好,小动物就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幅图谱,我们跟着音乐找找“咿呀咿呀哟”,找到了要像刚才一样拍拍小手哟。(教师随音乐用笔沿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哟”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2、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图谱里的哪一部分表示“咿呀咿呀哟”呢。(师幼共同认识图谱,比如锯齿线是为了突出节奏,有的地方是在休息),让我们再来跟着音乐听一听,找一找吧,师幼共同跟着音乐律动。
师: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刚才的动作,你还想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你们想到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这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表演这段音乐。(再次欣赏音乐,幼儿离开位置,自由起舞,师幼一同自由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作,也可以是各种不同小动物的形象动作)。
乐器演奏。
(一)师:大家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森林里决定举办一次演奏会,请你们做小小演奏家,我们先来把我们的乐器宝贝请出来。
(出示打棒,手摇铃,教师简单介绍,请幼儿学习演奏“咿呀咿呀哟”的节奏)。
(二)师:第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演奏一次,我拿打棒,和拿打棒的小朋友一起来演奏“咿呀咿呀哟”前面的节奏,“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请你们来演奏。(提醒幼儿有的地方是休息的,及时鼓励幼儿)。
(三)师:互换乐器,请小朋友自己做自己的小主人,看着图谱来演奏这段音乐,拿打棒的小朋友先打前面的节奏,手摇铃的小朋友演奏“咿呀咿呀哟”,如果没有轮到你,那么你的小乐器是休息的,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来试一次。(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演奏)。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五
歌曲《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哟”乐句的反出现,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中班幼儿乐意听音乐,在音乐活动中,能感受音乐,掌握音乐旋律。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我力求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结合幼儿好动,喜欢游戏活动的特点,我将游戏融入于活动中,借助据木头、擦汗、洗澡等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游戏情境的营造和幼儿想象能力的激发,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我借助一小块彩色纱巾巧妙地帮助幼儿搭建起想象与表现的平台,也是丰富幼儿表达、表现的手段。
《幼儿园指导纲要》(艺术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并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重难点剖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是韵律活动中最基本也最主要的要求,幼儿天生对音乐有着敏锐的感受,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我们应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现,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活动重点。活动中我以多种游戏情境激起幼儿的表现欲望,在师幼互动中让幼儿大胆表现。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咿呀咿呀哟”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但不是每个乐句都有,这让幼儿辨识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我运用图谱,让幼儿从直观上感知咿呀咿呀哟出现的规律,同时通过一些动作提示,眼神交流,帮助幼儿辨识。
为激起幼儿兴趣,更好地进行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知识准备。
课前对幼儿进行“锯子”这一词的理解,并积累一些锯木头动作的经验,帮助幼儿在锯大树游戏环节中,有更清晰的思路。
(二)物质准备。
1小动物图片。
用开场时的环境创设,这些直观的图片,让幼儿在与小动物打招呼时更真实,从而引起幼儿兴趣。
2图谱。
用于环节二中寻找反复出现的乐句,图谱的直观地出现,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晰地感知固定乐句出现的规律。
3纱巾。
纱巾在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各个游戏情景中它都以不同的游戏工具出现。
4音乐cd。
(一)趣味盎然,使教学活动富有特色。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营造了有情有趣的“童话世界”,游戏化的情境:森林、大树、锯木头、洗澡……孩子们在有情有趣的游戏中愉快地感受着,积极地发现着,快乐地学习着。
(二)纱巾的创意运用,使活动充满挑战与发展价值。
一方面纱巾色彩鲜艳,能唤起幼儿学习的热情,既有趣又不干扰幼儿倾听、感受音乐,符合幼儿的特点。另一方面,纱巾轻盈多变,能挑战幼儿想象、创造能力,时而纱巾变为大树、锯子,时而变为毛巾、浴球等等,孩子们在与纱巾的游戏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固定乐句,并大胆进行表现。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2、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彩色纱巾、音乐、音箱、ppt。
2、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块纱巾。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乐曲。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1)看看这是哪里?(森林)森林里正在播放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听听看,音乐里有什么有趣的地方,把它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师幼一同欣赏乐曲。)。
2)说说看,你听到了什么?(他们怎么叫的?)。
3)除了小动物的声音还有一句有趣的歌词谁记住了?
小结:你们的耳朵真灵,小动物们听到“咿呀咿呀呦”都来森林里做游戏了!
重点:初步欣赏音乐,尝试分辨音乐中不同的声音。
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2)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
小结:我们用那么多身体动作和“咿呀咿呀呦”做游戏,真是有意思!
重点:初步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反复出现的乐句。
二、在锯木头情景中表现固定乐句。
2、播放音乐,教师与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表现锯木头的情景。
3、锯木头的本领学会啦,找找木头在哪里呢?(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扮演大树。)。
4、教师扮演大树一位幼儿扮演小木匠,演示锯木头的情景。
5、教师与幼儿互换角色,再次演示锯木头的情景。
6、幼儿分别扮演大树和木匠,跟着音乐节奏表现锯木头的情景。(1-2遍)。
7、师幼一同随音乐表现擦汗休息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现时,用擦汗的动作来表示。
8、其余幼儿,再次游戏。
小结:小木匠听到了“咿呀咿呀呦”锯了许多木头,真是辛苦!
重点:在游戏情境中鼓励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锯木头等情景。
三、再次情景表演。
1、看看房子造好了吗?今天我们玩的好辛苦呀!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我这里有个莲蓬头,一起来洗个澡吧!(教师高举纱巾,以表示莲蓬头,幼儿自然聚集到教师身边。)。
2、把你的小浴球变出来,拿好你的小浴球,一起来搓搓搓……想想什么时候搓身体?(幼儿和教师一同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重点:再次情景表演,愿意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跟随音乐进行表现。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七
设计思路:
这首乐曲改编自《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呦”乐句反复出现,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幼儿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借助锯木头、擦汗、洗澡等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游戏情境的营造和幼儿想象能力的激发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教师借助一小块彩色纱巾巧妙地帮助幼儿搭建起想象与表现的平台,丰富了幼儿表达、表现的手段。
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d|”。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准备:
1、彩色纱巾、音乐cd、录音机。
2、事先在黑板上画好图谱,粉笔一支。
过程:
一、初步感受乐曲(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块纱巾进场。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段特别有趣的音乐,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看看谁能找出来。
(师幼一同欣赏乐曲,教师随音乐节奏轻微摆动身体,当出现“咿呀咿呀呦”乐句时,教师与幼儿目光交流、呼应。)幼:我听到“……”(幼儿哼唱“咿呀咿呀呦”的旋律)、我找到了“咿呀咿呀呦”。
师:是这句吗?“啦……咿呀咿呀呦,啦……”(教师哼唱乐曲,突出“咿呀咿呀呦”的乐句。)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吧!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请大家挥挥小手,这样我就知道你们已经找到它了。
(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教师把手放在耳边以示专注倾听。当“咿呀咿呀呦”乐句出现时,教师用欣喜的表情和幼儿挥手互动,或用困惑的表情引导幼儿注意并不是每一乐句都会出现“咿呀咿呀呦”的。)师:呵,这个“咿呀咿呀呦”有点调皮,有时会出来和我们打招呼,有时我们等它好久都不出来。
2、根据图谱寻找固定乐句出现的规律。
(出示图谱,教师随音乐用粉笔沿波浪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3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
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句乐句都出来的。我们再来听一听、找一找,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就跳跳舞吧!
二、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师:森林里的动物们想要造一座大房子。谁愿意来当小木匠?
幼:我愿意。
师:小木匠需要一把锯子来锯木头,变变变,我的锯子变出来。
(教师将纱巾拉直,幼儿纷纷模仿。)幼:我的锯子也变出来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练练锯木头的本领。注意要在“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才能锯哦!
(教师请一幼儿合作演示锯木头。教师一边哼唱,一边示意该幼儿在“咿呀咿呀呦”的乐句处来回在教师手脚关节处拉动纱巾。随后,教师做出手臂、肩膀等处关节突然垂落的动作,以表示木头被锯断了。)师:大家想不想来锯木头?被我摸到头的小朋友赶紧到前面找个空位置变成一棵大树吧。三、二、一……呀,出现了一片森林!
(被邀请的幼儿模仿教师将纱巾盖在头上,伸展肢体扮演大树,教师调整个别幼儿的站位。)师:其他小朋友都来当神气的小木匠,带上小锯子,去找一棵大树,站在大树的身边。(其余幼儿一一对应地寻找合作伙伴,教师根据情况调配,以便每位幼儿都有合作表现的对象。)(幼儿随音乐合作表现。)师:好喽!木头锯好了,抱着自己的木头回家吧!(幼儿相拥着回到位子上。)师:锯木头好辛苦,赶紧拿毛巾擦擦汗吧!
(师幼一同随音乐表现拿毛巾扇风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现的时候,按照节奏在脸上轻拍表示擦汗。教师和个别幼儿互动,按节奏给幼儿擦汗。)师:休息好了,我们接着锯木头。刚才当小木匠的小朋友现在赶紧变成一棵大树吧!
(幼儿互换角色,合作游戏。)。
三、结束活动师:木头锯好了,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一起来洗个澡吧!
(教师高举纱巾并抖动,以表示莲蓬头,幼儿自然聚集到教师身边。)师:拿好你的洗澡海绵球,一起来搓搓搓……(幼儿将手中纱巾团成团变成小浴球,和教师一同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反思:
1、挖掘音乐元素音乐的审美感受力是需要通过对音乐元素的感知、理解来获得的。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是这首乐曲中一个非常鲜明的音乐元素,于是所有活动环节就围绕这最具感染力的乐句而展开。首先,我通过引导幼儿充分地倾听,让幼儿主动地寻找乐句、听辨乐句。接着,我通过演示图谱,将动态的音乐转变成静态的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乐曲的结构,发现乐句出现的规律。最后,我引导幼儿通过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进一步表现固定乐句和音乐节奏。
2、引起情感共鸣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表达和示范自己的音乐感受的能力。在呈现作品的过程中,我努力通过生动的演绎来展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将幼儿带入充满感染力的音乐氛围中。其中包括饶有兴趣的倾听、清晰准确的哼唱、情绪饱满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表现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a:让幼儿感受音乐并随音乐的创编动作。
b: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以及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配套音乐cd录音机钢琴各种有趣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以音乐导入活动。
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创编动作,并鼓励幼儿自己做动作《跳一跳,转一转》。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九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1、彩色纱巾,音乐。
2、事先在白纸上画好图谱,水彩笔一支。
(一)初步感受乐曲。
(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条纱巾听音乐进活动室)。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1)提要求听音乐。
音乐中有一句特别有趣的歌词,看看谁能找出来。
(2)重复记忆。
2、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咿呀咿呀呦”是很调皮的,她不是一直都出来的,有时候要等等才会出来。出示图谱,教师随音乐用笔沿波浪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3、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四小节)。
(二)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
故事串联情节。
(1)小木匠锯木头。
分组表演大树和木匠,只有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才能够锯木头哦。
(2)小扇子扇扇风、擦擦汗。
随音乐扇扇风,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擦擦汗。
(三)结束游戏。
洗澡浴球擦身体。
师幼将手中纱巾团成小浴球,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师:小朋友,拿好小木头,一起去给动物们造房子吧。(退场)。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十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活动准备:
1.彩色纱巾,音乐
2.事先在白纸上画好图谱,水彩笔一支。
(一)初步感受乐曲
(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条纱巾听音乐进活动室)。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1)提要求听音乐。
音乐中有一句特别有趣的歌词,看看谁能找出来
(2)重复记忆
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挥挥手
2.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咿呀咿呀呦”是很调皮的,她不是一直都出来的`,有时候要等等才会出来。 (出示图谱,教师随音乐用笔沿波浪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3.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四小节)
出现“咿呀咿呀呦”时带领幼儿扭动身体
(二)表现固定乐句的节奏。
故事串联情节
(1)小木匠锯木头
分组表演大树和木匠,只有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才能够锯木头哦。
(2)小扇子扇扇风、擦擦汗
随音乐扇扇风,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擦擦汗
(三)结束游戏
洗澡浴球擦身体
师幼将手中纱巾团成小浴球,随音乐表现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乐句处有节奏地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师:小朋友,拿好小木头,一起去给动物们造房子吧。(退场)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十一
1、在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特点的基础上,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用一定的节奏来表现。
2、初步尝试用乐器为音乐伴奏,体验打击乐的乐趣。
1、课件、音乐。
2、铃鼓、小铃人手一个。
一、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讲的是小动物们去旅行,请你听一听它们旅行中发出了什么有趣的声音?(欣赏音乐)
师:音乐听完了,你们找到了最有趣的声音了吗?(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你能听出小动物的心情怎么样?小动物们出去旅行,看到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唱起了“咿呀咿呀呦”。
二、随音乐有节奏的做动作,重点掌握“咿呀咿呀呦”的节奏
1、出示图谱,了解节奏。
师:你听到小动物唱了几次“咿呀咿呀呦”吗?我们都把它找出来好不好,我这里有一张小动物的旅行图,我们边听边看,把它们都找出来。
(教师指着节奏图,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你们找到“咿呀咿呀呦”了吗?它在哪里?原来,线条的地方表示小动物在唱“咿呀咿呀呦”,那点点的地方表示什么呢?(小动物走路)
师:我们把“咿呀咿呀呦”都找出来了,想不想来唱一唱呢?
2、用身体动作为乐曲打节奏。
师:刚才我们用小嘴巴唱了“咿呀咿呀呦”,如果用我们的小手来给它打节奏你会吗?(引导幼儿看一看图上有几根线条,可以拍几次手,并一起练一练)
师: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拍身体的什么部位来给“咿呀咿呀呦”打节奏呢?
(个别幼儿来说一说,大家一起学一学)
(根据幼儿情况练习1-2遍)
三、尝试用小乐器进行打击乐
1、出示铃鼓,学习用铃鼓为“咿呀咿呀呦”伴奏。
师:这个朋友你认识吗?它叫铃鼓,它也想来和“咿呀咿呀呦”伴奏呢,你会用它吗?(听音乐在“咿呀咿呀呦”的地方打节奏)
2、增加乐器小铃,尝试为走路部分音乐伴奏。
3、分组合作完整演奏。
四、结束活动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回去了,让我们听着音乐会去吧,当唱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我们可以和老师们挥手再见。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十二
反思: 导入比较自然,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的表演欲望。
1、洗澡——咿呀咿呀唷
音乐:走、跑、跳
咿呀咿呀哟:单人持布球依老师指示洗刷身体部位,双人相互搓洗。
反思:洗澡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不仅自己洗,还帮助别人洗,人人都愿意动手,幼儿合作愉快。老师再适当的配上语词,如“请你帮我洗洗脸,咿呀咿呀唷。”能让幼儿更清楚地知道要洗哪个部位,而且在游戏中注意引导幼儿对节奏短短短长的表现。
2、听辨动物音色——牛狗羊/马猫公鸡/青蛙鸭鸟/猪
(1)老师出示各种动物图卡介绍动物名字。
(2)听排音色:十人各持不同动物图卡,依音乐的顺序分辨出动物并排出顺序。
反思:通过多次游戏,孩子们对音乐比较熟悉,老师逐段让幼儿听音乐,能更清楚地听出是哪一种动物发出的叫声,并能较快地将动物卡片按照顺序排在黑板上。
3、替换语词——动物叫声
(1)模仿动物造型:牛狗羊马……
反思: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幼儿通过肢体动作模仿了小动物的各种造型,有猫、狗、猴、大象等动物造型,分别请幼儿示范,大家一起模仿,老师及时表扬鼓励,幼儿兴趣高,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替换语词
音乐:律动
咿呀咿呀哟:替换成各种动物叫声
如:老师:小狗小狗怎么叫
幼儿:汪汪汪汪汪
反思:有了前面的游戏铺垫,老师稍提示,幼儿就能够注意用“短短短短长”的节奏初步学唱语词,如“汪汪汪汪汪——”。再经过几次练习,幼儿掌握较好,并尝试替换成多种动物的叫声,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多样性。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十三
1.通过肢体动作,道具等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1.通过肢体动作,道具等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1.经验准备:知道锯木头的工具,方法。
2.音乐cd,纱巾,钢琴。
一、导入部分:
1.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向它们问好吧!先听一听老师是怎样和小动物问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2.师:你们看明白老师是怎样问好了吗?现在请你们来问好其他的动物。
二、基本部分:
(一)肢体感应节奏“咿呀咿呀哟”
1.幼儿完整地感受乐曲。
2.挥手游戏,再次感应完整乐曲。
3. 师:这个“咿呀咿呀哟”可调皮了,有时出来和我们玩游戏,有时藏起来不见了。现在我们仔细听听,它一出现的时候,挥你的小手。
4.创编动作
5.师:除了小手,还有身体的哪个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哟”玩游戏?”
(二)道具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运用纱巾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出示纱巾,引导幼儿将纱巾变成一把锯子。
(2)用纱巾练习锯木头的本领。
2.通过游戏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十四
1.通过肢体动作,道具等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1.经验准备:知道锯木头的工具,方法。
2.音乐cd,纱巾,钢琴。
1.重点: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难点:能伴随音乐通过肢体动作,道具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向它们问好吧!先听一听老师是怎样和小动物问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师:你们看明白老师是怎样问好了吗?现在请你们来问好其他的动物。
二.基本部分:
(一)肢体感应节奏“咿呀咿呀哟”
1.幼儿完整地感受乐曲。
2.挥手游戏,再次感应完整乐曲。
师:这个“咿呀咿呀哟”可调皮了,有时出来和我们玩游戏,有时藏起来不见了。现在我们仔细听听,它一出现的时候,就挥挥你的小手。
3.创编动作
师:除了小手,还有身体的哪个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哟”玩游戏?”
(二)道具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运用纱巾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出示纱巾,引导幼儿将纱巾变成一把锯子。
(2)用纱巾练习锯木头的本领。
2.通过游戏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听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表演手臂,腰,大腿等突然垂落的动作,以此表示木头被锯断)
(2)幼儿开展锯木头的游戏,分别扮演大树和小木匠,伴随音乐合作玩游戏。
三.结束
师:木头锯好了,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一起来洗个澡吧!(幼儿将手中的纱巾变成浴球,和教师一起随音乐表现洗澡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哟乐句处按节奏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
对于上奥尔夫音乐活动,我没有多少经验,在授课之前我自己研究了教学过程,反复听音乐,在心 里演练了很多遍,才安心。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这一节课总体来说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能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短短短短长。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气氛较好,活动开展的很顺利。可是教学就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课堂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在幼儿开展锯木头游戏时,我没有讲解好幼儿如何参与游戏的方式,只是放羊式的让孩子找同伴,导致这个环节有些混乱,其实我应该用摸头的方式选定幼儿扮演角色。在这次的教学相比以前来说,我的教学程度上有明显的进步,希望以后自己能有更突出的表现.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十五
1、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并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重难点)
一、导入活动
1、角色引入,并随音乐进场。
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今天在森林里盖房子,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帮帮他们好不好?
2、和小动物打招呼,初步感知固定句式的节奏。
师:“好了,终于来到大森林了!哇,春天的森林空气好新鲜啊,闻起来好香好舒服!看看春天的大森林里有什么呢?有花、有草....(让幼儿感受到春天美丽的景象)
师:森林里还有谁呢?这是谁?它怎么叫?(教师根据特定句式的节奏模仿动物的叫声)还有这是谁?(让孩子们自己模仿)
(前面两个动物是让孩子们模仿老师来感知节奏的,最后一个动物让孩子们自己来表达,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二、基本部分
(一)用肢体动作感应特定节奏
1、初步感受乐曲。
师:“刚才,你们跟小动物打了招呼,真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小动物也很有礼貌哦!它们唱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来欢迎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欣赏音乐)
师:在这首歌里面你听到了什么?
幼:咿呀咿呀哟。
2、挥手游戏。
师:“你们知道吗?这个咿呀咿呀哟可调皮了,有时很快和我们出来玩游戏,有时藏很久才出来,那我们注意听一听,当它出来的时候就挥挥你的小手,看谁的耳朵最灵。”(播放音乐)
(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教师把手放在耳边以示专注倾听。当“咿呀咿呀呦”乐句出现时,教师用欣喜的表情和幼儿挥手互动,或用困惑的表情引导幼儿注意并不是每一乐句都会出现“咿呀咿呀呦”的)
3、肢体创造。
“小手和咿呀咿呀哟玩游戏了,那我们的身体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和它玩游戏呢?”(如头、肩、屁股等部位。先请个别幼儿做,再集体随音乐模仿)
幼:锯木头,扛木头。。。(播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节奏做动作) 三:结束部分
木头扛过去了,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帮小动物们盖房子吧!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十六
反思:导入比较自然,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的表演欲望。
音乐:走、跑、跳。
咿呀咿呀哟:单人持布球依老师指示洗刷身体部位,双人相互搓洗。
反思:洗澡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不仅自己洗,还帮助别人洗,人人都愿意动手,幼儿合作愉快。老师再适当的配上语词,如“请你帮我洗洗脸,咿呀咿呀唷。”能让幼儿更清楚地知道要洗哪个部位,而且在游戏中注意引导幼儿对节奏短短短长的表现。
2、听辨动物音色——牛狗羊/马猫公鸡/青蛙鸭鸟/猪。
(1)老师出示各种动物图卡介绍动物名字。
(2)听排音色:十人各持不同动物图卡,依音乐的顺序分辨出动物并排出顺序。
反思:通过多次游戏,孩子们对音乐比较熟悉,老师逐段让幼儿听音乐,能更清楚地听出是哪一种动物发出的叫声,并能较快地将动物卡片按照顺序排在黑板上。
3、替换语词——动物叫声。
(1)模仿动物造型:牛狗羊马……。
反思:在老师的引导下,启发幼儿通过肢体动作模仿了小动物的各种造型,有猫、狗、猴、大象等动物造型,分别请幼儿示范,大家一起模仿,老师及时表扬鼓励,幼儿兴趣高,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替换语词。
音乐:律动。
如:老师:小狗小狗怎么叫。
幼儿:汪汪汪汪汪。
反思:有了前面的游戏铺垫,老师稍提示,幼儿就能够注意用“短短短短长”的`节奏初步学唱语词,如“汪汪汪汪汪——”。再经过几次练习,幼儿掌握较好,并尝试替换成多种动物的叫声,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多样性。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十七
歌曲《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哟”乐句的反出现,非常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中班幼儿乐意听音乐,在音乐活动中,能感受音乐,掌握音乐旋律。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我力求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结合幼儿好动,喜欢游戏活动的特点,我将游戏融入于活动中,借助据木头、擦汗、洗澡等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游戏情境的营造和幼儿想象能力的激发,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我借助一小块彩色纱巾巧妙地帮助幼儿搭建起想象与表现的平台,也是丰富幼儿表达、表现的手段。
《幼儿园指导纲要》(艺术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并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是韵律活动中最基本也最主要的要求,幼儿天生对音乐有着敏锐的感受,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我们应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现,从而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活动重点。活动中我以多种游戏情境激起幼儿的表现欲望,在师幼互动中让幼儿大胆表现。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尝试辨识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咿呀咿呀哟”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但不是每个乐句都有,这让幼儿辨识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我运用图谱,让幼儿从直观上感知咿呀咿呀哟出现的规律,同时通过一些动作提示,眼神交流,帮助幼儿辨识。
为激起幼儿兴趣,更好地进行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知识准备
课前对幼儿进行“锯子”这一词的理解,并积累一些锯木头动作的经验,帮助幼儿在锯大树游戏环节中,有更清晰的思路。
(二)物质准备
1小动物图片
用开场时的环境创设,这些直观的图片,让幼儿在与小动物打招呼时更真实,从而引起幼儿兴趣。
2图谱
用于环节二中寻找反复出现的乐句,图谱的直观地出现,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晰地感知固定乐句出现的规律。
3纱巾
纱巾在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各个游戏情景中它都以不同的游戏工具出现。
4音乐cd
(一)趣味盎然,使教学活动富有特色。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营造了有情有趣的“童话世界”,游戏化的情境:森林、大树、锯木头、洗澡……孩子们在有情有趣的游戏中愉快地感受着,积极地发现着,快乐地学习着。
(二)纱巾的创意运用,使活动充满挑战与发展价值。
一方面纱巾色彩鲜艳,能唤起幼儿学习的热情,既有趣又不干扰幼儿倾听、感受音乐,符合幼儿的特点。另一方面,纱巾轻盈多变,能挑战幼儿想象、创造能力,时而纱巾变为大树、锯子,时而变为毛巾、浴球等等,孩子们在与纱巾的游戏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固定乐句,并大胆进行表现。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十八
1.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
音乐碟片、录音机、与音乐节奏相符的小动物ppt
1、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竖起小耳朵认真听喔!(第一遍)
2、我听到了一句好玩的话,你们听到了没有,我们再仔细听听,看谁能把这句话找出来。(第二遍)
3、谁找到了那句好玩的话?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4、你们的耳朵真灵,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吧!听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请大家挥挥小手,这样我就知道你们已经找到它了。(第三遍)
1、除了“咿呀咿呀哟”,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第四遍)
2、小牛、小狗和小羊它们来干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ppt,第五遍)
3、边看动画边和小动物们一起走走跳跳。(第六、七遍)
1、小动物听到“咿呀咿呀哟”会高兴地跳起来,你们高兴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请个别幼儿带领大家一起做简单的肢体动作。)(第八、九遍)
2、高兴的时候我们会跳一跳……,当你听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就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吧!……(第十遍)
3、今天大家高兴吗?下次我们请乐器宝宝和我们一起来跳“咿呀咿呀喲”。
幼儿非常喜欢这首歌曲,在平时也有个别幼儿已经欣赏过。欢快的音乐一出现立刻就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两遍后幼儿就能哼唱起来。直观的ppt演示,让幼儿了解到唱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要用简单的动作来表示,为后面的肢体表达做了较好的铺垫。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想出了小鸟飞、乌龟爬和小兔跳等动作,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了“咿呀咿呀哟” ,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让幼儿体验到了活动的快乐。
活动中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非常敏感,如果把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内容互换,可能会更符合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更关注幼儿的需求。对于托班幼儿来说,能尝试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哟”。但由于托班幼儿生活经验、创造想象和发散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如果将此活动放在小班进行可能会更合适。
咿呀咿呀哟教案篇十九
1、通过肢体动作,道具等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2、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1、经验准备:知道锯木头的工具,方法。
2、音乐cd,纱巾,钢琴。
重点: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难点:能伴随音乐通过肢体动作,道具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走一走,看一看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向它们问好吧!先听一听老师是怎样和小动物问好的?(小牛下午好……等)。
师:你们看明白老师是怎样问好了吗?现在请你们来问好其他的动物。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完整地感受乐曲。
2、挥手游戏,再次感应完整乐曲。
师:这个“咿呀咿呀哟”可调皮了,有时出来和我们玩游戏,有时藏起来不见了。现在我们仔细听听,它一出现的时候,就挥挥你的小手。
3、创编动作。
师:除了小手,还有身体的哪个部位可以和“咿呀咿呀哟”玩游戏?”
(二)道具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运用纱巾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出示纱巾,引导幼儿将纱巾变成一把锯子。
(2)用纱巾练习锯木头的本领。
2、通过游戏感应节奏短短短短长。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听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表演手臂,腰,大腿等突然垂落的动作,以此表示木头被锯断)。
(2)幼儿开展锯木头的游戏,分别扮演大树和小木匠,伴随音乐合作玩游戏。
三、结束。
师:木头锯好了,小木匠们出了许多汗,一起来洗个澡吧!(幼儿将手中的纱巾变成浴球,和教师一起随音乐表现洗澡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哟乐句处按节奏搓洗身体的各个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