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大全(21篇)
人生苦短,总结能使人的经历更加有意义。写总结时要注重审题,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遵循写作规范和要求,做到准确、简洁、明了。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写总结的挑战。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一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28+5=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习:1、列出2.8+2.16.4+0.9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二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一、情景导入。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3)生尝试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怎样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6)引导学生两式比较。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4)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的过程。
(6)师生总结: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9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三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3)生尝试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怎样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6)引导学生两式比较。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4)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的过程。
(6)师生总结: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1、完成p9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四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课件。
3.识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品读交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5课《争吵》。(板书课题)(生齐读一遍课题)。
2.师:通过读课题,你想指导什么?(指名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看来同学们都有很多疑问,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并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提示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那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也可以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来填一填这几个空。(同桌讨论)(指名答)。
3.师:你能不能根据这个内容简练的说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
(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和好如初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一)学习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1-4自然段,边读边批画出,“我”与克莱谛争吵前的表现是怎样的?(显示课件)(学生自主学习)。
2.师:下面我们先来一起具体的看看我和克莱蒂争吵前的表现。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指名答)。
师:那刚才你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生:心理描写)。
师:谁能来用文中“我”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3)生:“脸都红了、举起手、急忙缩回手去”看出生气,都要打人了,但是又不想把事情闹大,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师:你能说说你是抓住人物的哪一方面来理解的吗?(生:动作描写)】。
师:谁能来加动作读读这一段?(指名读,找生评价)。
师:师:刚才,我们都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学习课文的?
(二)学习第5-13自然段。
1.师过渡:通过抓住人物的神态、心理、动作、语言描写,我们了解了我和克莱谛的品质,就用这种方法,我们接着来学习我和克莱蒂争吵后的表现。
2.谁知道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的表现。(生:第5-14自然段)。
(2)师:为什么我认识到自己错了?(父亲说的一句话)。我们来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师:那文中的“我”按父亲说的做了吗?(生:没有)。
师:父亲说,应该知错认错,可文中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却觉得说不出口,我”的心情怎样?(矛盾)这种矛盾的心情你能读出来吗?谁能读一读这一段?(指名读、生评价、齐读)。
(3)师:除了这一段,同学们还画出了哪里?(生: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
师:“瞟”是用眼睛怎样看?(生:斜着眼睛看)学生做动作理解“瞟”。
师:在他眼里表示的不是仇恨的愤怒,却是悲哀,这是为什么?(指名答,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
师:所以他们接下来是怎么表现的?(生:克莱蒂对我说……,我说……)。
师:谁能把这两个“我在外边等着你”的不同读出来?
师:这一段还有要说的吗?这个时候“我”又想了些什么?
师:对,这个“挨”字把“我”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面对好友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5)师:放学后,“我”和克莱蒂是怎么做的?
师: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生:友好、宽容、高尚)。
师:你是从那些方面看出来的?
师:我们能不能找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放学后重归于好的这一部分,一位同学是“我”,一位是克莱谛,一位读旁白。谁想试一下?(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14段。
(1)师:文章通过神态、语气、动作、语言等告诉我们,克莱蒂是个宽容、友好的人。用父亲的话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生:高尚的人)。
(出示父亲的话)。
师:让我们齐读一遍父亲的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说我们要知错就改。“第一个伸过手去”这是一种勇气,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2)师:文中连续描写了父亲的几个动作,哪几个动作?(生:夺,折,扔)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生:生气、愤怒)。
师:父亲想告诉我什么?(生: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和朋友友好相处)。
师: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也让我们深受启发,使我们懂得要相互谅解、宽容待人、珍惜友情。
四、板书设计。
争吵。
我-----朋友-----克莱谛。
宽容友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答,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和好如初的故事。)。
二、拓展延伸。
师: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同学间也会发生像文中“我”和克莱谛这样的争吵。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并想一想以后要怎么做。
三、学习生字词。
师:现在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学了哪些生字词。先看要求我们会认的生字词。(出示生字词)。
师:谁能来读一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
1.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都认识这些生词了。接下来我们看一看要求我们会写的字。(出示生字)谁能来读一下这些生字?(指名读、齐读)。
2.师:同学们看看这些生字在写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呢?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五、作业布置。
1.自读《爱的教育》。
2.抄写课文中的爸爸的话。
3.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情景,理解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和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2、能正确进行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价值,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用到小数?(学生自由举例)。
师: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也经常要用到小数,那些同学有过购物经验?(学生举例)。
师:非常好,大家有过购物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已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二、自主探究。
生1:已知《数学家的故事》单价是6.45元,《童话选》单价是4.29元。
生2:所求问题是买《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一共要花多少元?师:你能画图表示出上面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吗?学生画图,教师展示:。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如果求一共要花的钱数,用什么方法解答?生:已知两本书的单价,求它们的总价,就是把两个单价合在一起,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
师:谁能写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生:数量关系式为。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计算,同桌互相交流)。
师:说说自己是怎样列竖式的?又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上台说说,最后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最低位算起)师:谁想把自己写的算式拿来展示一下?生:6.45+4.29=10.74(元)。
6.45+4.2910.74。
答一共要花10.74元。
师: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生: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以相加。
生2:还可以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钱?(学生画图,教师展示)。
师:你能画图理解它们的数量关系吗?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把你的算法轻轻地告诉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6.45-4.29=2.16(元)。
6.45-4.292.16。
答:《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2.16元。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十分位不够减,依照整数减法的方法向前一位借1当十。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关于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时,你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点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最后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师: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生: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出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生2:我知道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算理相同。
生3:我知道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被减数比减数少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会分析、比较、归纳和类比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被减数比减数少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整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那现在谁来说说计算方法呢?
生: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不够向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师:说得真好!再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特殊的小数加、减法。(板书)。
二、自主探究。
1、特殊的小数加法。(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景图,你能找出所求问题和已知条件吗?生1:已知《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是6.45元,》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是8.3元。
生2:所求的问题是买这两本书一共花多少钱?师:你会求两本书的总价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师:你会计算与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生: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竖式表示为:
答:买这两本书需要14.75元。师: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师:根据上面的情境图,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答的数学问题吗?
生:求“便宜多少钱”就是求《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比《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少多少钱。
生:还可以说求《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比《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多多少钱。
师:谁能结合题意具体说说?
生:求《数学家的故事》的单价比《神奇的大自然》的单价少多少钱,就是求6.45比8.3少多少或者说求8.3比6.45多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为8.3-6.45.
师:你会计算与解答吗?
生:8.3元表示8元3角0分,6.45元表示6元4角5分,求8.3元比6.45元多多少钱,用0.30元减去0.45元,是不够减的,先拿出一个1.00元,用1.00元减去0.45元,得0.55元,再用0.55元加上0.30元等于0.85元,接着用7.00元减去6.00元等于1.00元,所以最后结果是1.00元+0.85元=1.85元。师:上面这一过程你可以用竖式来表示吗?(演示给学生看)。
师:列竖式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我是按照整数的退位减法来计算小数的退位减法的,不同的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解决上面的问题,特殊的'小数加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生:列竖式计算位数不同的小数加法时,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方法来计算。师:小数减法呢?生1:计算小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生2: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时,可以先根据小数的性质改写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后,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计算特殊的小数加、减法吗?生: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尾数对齐。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再减。
(3)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减时,可以先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改写成位数相同的小数后,再进行加、减法的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与整数加、减法的算理相同,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以相加减。生2:我学会了类比的思维方法。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七
二、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张面积不同但方格数相同的长方形图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各一个。
学具:三个面积大小不同的长方形,1平方厘米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设计图纸。
三、三维教学目标、策略选择。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怎样简单地测量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灵活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过程与方法:动手操作,并且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式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这是一堂概念课,必须把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易于让学生接受。因此在此教学设计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让学生多感官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及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和如何准确地使用。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同时培养合作能力。总之,整堂课的教学策略选择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师:两块玻璃有大有小(板书:大小),我们就说这两块玻璃的面积一块大一块小。(板书:面积)。
二、感知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1)师: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
(3)看一看师:看一看黑板的面,课桌的面相比,怎样?
(4)想一想师:生活中的物体,你还能比一比哪些面的大小?
(5)归纳: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我们把书表面的大小叫做书面的面积,把黑板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积。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2)归纳:看来只有象a、b、c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图形)。
3、归纳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面积?
三、操作探究,认识单位。
1、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请学生从信封里取出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想办法比较一下。
(1)用重叠法可区分出a与c,b与c的大小。
(2)a和c无法用重叠法判断大小,怎么办呢?
a、请同桌合作,可利用手头的工具,尽量想办法比较出a和c的大小。
方法之一:在信封里有一些小正方形,利用这些正方形来判断。
共可以摆10个正方形。这样就可以比出b的面积大。(鼓励学生选择方便易行的方法来摆)。
假如把小正方形换成小圆片来量,你觉得用哪个合适?
b、如果手头没有小正方形怎么办呢?看,米老鼠想了个好办法。出示:
你知道他是怎么比的吗?
原来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2、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师: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两张图片,请两个同学上来看数里面有几个方格,再把所看到的方格数告诉大家,请大家猜猜谁看到的图形大。
(1)师:你们为什么会猜错呢?
(2)归纳:看来数方格时必须统一方格的大小,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不能正确地比较和测量出面积,因此国际上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介绍平方厘米。
a、师:请大家拿出所剪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这么大一个正方形我们就说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的意义)。
b、师: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c、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书中74页第1题的长方形面积有多大?
d、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
(2)认识平方分米。
a、我们用一个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就可测量课桌面的大小,这就是平方分米。(板书:平方分米)。
b、拿出所剪的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意义)。
c、用手势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d、同桌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
e、若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
(3)认识平方米。
a、我们就得用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单位来测量教室的地面,那就是平方米。(板书:平方米)。
b、想想多大的正方形面积应是1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意义)。
c、出示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
d、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下几名同学。实际测试。
4、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5、巩固运用。
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________。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________。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________。
四、思维拓展。
学了今天的知识,米老鼠设计了几幅漂亮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看。
1、数一数这两个图案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2、请你当小小设计家,来设计图案,并说说你设计的图案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有些什么收获呢?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了解面积是有大有小的。
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使学生充份感觉“面”的存在,又通过物体表面大小的比较,使学生理解面积的第一层含义。
通过这一环节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明白只有封闭的图形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使学生理解面积的第二层含义。
在上面两个层面理解的基础上,以出示板书为线索,鼓励学生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让学生知道:要想精确地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应选择小正方形来摆合适。
此环节设计富有童趣,学生因为思维的定式想当然地认为方格数多的图形面积就大。通过猜错的经历,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需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形,这些图形有大小吗?你能分辨他们谁大谁小吗?
生1、我觉得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a、d、b。因为把d还没连接的两个端点连起来就可以看出d比b的面积大。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显示连法1。)。
(请其余学生对生1的方法发表意见,许多学生都赞成生1的说法。)。
师:按照你的思路,除了这样连线外还可以这样连(出示连法2),这样看来d的面积就比b小了。(生1觉得连法2有道理,发现自己的想法不成立,服气地坐下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出各种连法。)。
生2:连接的曲线还可以再往里凹,这样d的面积就更小了。
生3:其实连接的曲线也可以向外凸,可以使d的面积比c还大。(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显示连法3。)。
(请学生小组讨论,到底怎么比较d的面积,d能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
生4:其实刚才的连线都是把d变成封闭图形,d实际上不是封闭图形,它不能比较大小。
生5:只有封闭的图形才能比较大小。
(2)归纳:看来只有象a、b、c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图形)。
片断二:1、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请学生从信封里取出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想办法比较一下。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用重叠法可区分出a与c,b与c的大小。请学生演示重叠法的比较方法。
(2)师:为什么不用重叠法比较a和c的大小呢?(学生充分说明其理由)。
请同桌合作,可利用手头的工具,尽量想办法比较出a和c的大小。
生1:先将a与c重叠,再将多余的部分用剪刀剪下进行比较就能比出大小。
生2:可以利用袋子里的小正方形,把它们分别摆在a和c上面,看哪个摆的小正方形多,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师:生2能利用手头的这些小正方形来摆,这个方法不错,我们请他来演示一下。(请生2在实物投影仪上摆放,在生2摆放过程中师指出手头只有10个小正方形,要在a、c上都放满不够,怎么办?生2表示先摆完a,再重新摆b。)。
生3:老师,我认为可以同时将a、c摆起来,而且很清楚。(请生3上来摆)a一行摆3个,可以摆3行,共9个小正方形。b一行摆4个,可以摆2行,共3个小正方形。可以看出a比c的面积大。
生4:……。
师:刚才几个同学都想到了了不起的方法,你认为谁的方法最巧妙?请说说你的理由。
六、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又是学生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多种手段并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抽象,在学生脑海里形成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表象,最后建立起明确的概念。通过探索活动,学生经理数学致使“再创造”、“再加工”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找到科学的方法,不时地享受着观察、思维、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着数学的独特魅力。整堂课,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体验着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学说到底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从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不应该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应力争把外显的感知内容转化为内在的思维对象,在学生的思维深处不断激起创造的火花。
执教: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杨速。
设计: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杨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八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的标签直尺和纸条。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生:2.5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5角。(2.5元)。
生:8.00元。师:是多少钱?生:8元。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8元与8.00元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练一练:课前商品的价格。
(1)出示2.5元=2.50元。
8元=8.00元。
师:这样写可以吗?是根据什么这样写的呢?(再次引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可一让我们一眼就清楚地看出商品是几元几角几分。)。
5、出示例题2,引导学生自学。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1)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2)在方形的纸上表示出0.3和0.30,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6.小数性质应用.出示卡片题。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
3.90m0.3元500m1.80元0.70m0.04元。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完成39页的做一做。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习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十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0.1m=0.10m=0.100m。
2.5元=2.50元8元=8.00元。
0.3=0.30。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九
我接手五年级这个班已有半个学期,则对于这个班有了充分的了解。他们喜欢算数,喜欢板演,但是计算过程很容易出现错误,基于这点,再加上本人也喜欢计算。因此,我对小数的加减法较感兴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如下:
一、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笔算。
220+286=125-25=0.28+1.21=4.6-3.2=。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实施。
1、例题讲解。
(1)引入。
开学初,小明、小丽和小芳一起去购买文具,小明买1个讲义夹用了4.75元,小丽买1本笔记本用3.4元,小芳买1枝彩笔用2.65元。
(2)提问并列式。
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板书:4.75+3.4=(元)。
复习整数加法的意义,迁移到小数加法的意义。
(3)讨论并板演。
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4)师生订正且完善解题步骤。
2、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然后总结计算方法)。
3、知识迁移。
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用列竖式计算结果。
(2)师生订正并概括小结(小数加减法都要把小数点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
4、巩固提高(教材第48页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三)、课堂作业。
1、口算。
0.6+0.40.1+0.87.5+0.53.4+3.6。
0.5-0.41.2-0.73.0-3.00.92-0.52。
2、用列竖式计算一下各题。
18.35+4.6558.3+10.17216.74+85.238。
3.43-0.5636.42-4.2211.37-108.37。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的练习八第2、3、4题。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课件或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笔算下面各题。
21+46=96减63=39+18=651减352=。
2.师:小叮当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a.0.8元=8角0.6元=6角。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2减0.6=)。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板书设计:
0.8+0.6=1.4。
1.2减0.6=0.6。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一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知识的迁移。
多媒体课件。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教学得与失: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巩固练习。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四、布置作业。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五、全课总结。
教学得与失: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文具盒:元彩色笔:元钢笔:10元订书机:元转笔刀:元一个文具盒比一盒彩色笔贵多少钱?师:能列出算式吗?一起说。生:-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关于计算的知识——小数加减法。(1)试一试:请你试着算一算。(列出竖式)(2)想一想: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3)说一说: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如何列竖式计算指名学生板演。
生:小数点对齐。师生交流算理。
(2)你能提一个小数加法或小数减法的问题,并解决吗?试试看。师巡视后,提取不同情况的问题与学生交流。例如:钢笔比彩色笔贵多少钱?10-师:我们又遇到了新的情况,整数减小数怎么办?学生自主计算后,和同桌交流。学生说想法。
师追问:10没有小数点怎么对齐的?计算这道题我们还要注意什么?生:退位。
(3)师提取出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指明要简化。(4)学生互查。(5)师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3=练习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懂得了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三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汁算。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i.做复习第1题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做复习第1题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整理计算方法。
三、加、减法综合练习。
1、口算。
小黑板出示复习第2题,让学生口算,老师板书得数,并结合得数末尾去0、整数部分的o要写的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做复习第3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检查计算过程和验算方法。
3.做复习第5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重点检查第二小题列竖式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4.做复习第6题。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
让学生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提问: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厂什么内容?你在复习中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习:
1、列出2.8+2.1,6.4+0.9,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五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小黑板、多媒体展台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巩固练习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四、布置作业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五、全课总结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六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习:
1、列出2.8+2.1、6.4+0.9、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一、准备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10.7+0.5=?
二、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习。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减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4、反馈练习:
1、
13.8-4.7=。
5.2-1.9=。
10.8-5.9=。
2、97页1题后面部分。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97页2题、3题、6题。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你会算吗?
5.4+0.32.5—1.46.4+2.84.5-1.7。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迅速完成上面的题目。
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准备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24.83+51.6﹦76.43。
24.83+51.6。
76.43。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
教师总结: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课件:小数加法计算方法。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解决?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
师生共同笔算该题,教师板书:
51.6-24.83﹦26.77。
51.60。
-24.83。
26.77。
答:李伯伯家这个月水费比天然气费少付26.77元。
学生完成算一算。交流计算结果。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教师:进行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的注意事项。(课件)。
课堂活动:1、数学医院。(课件)。
游戏。(课件)。
练一练。
教科书p109页1-4题。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习:
1、列出2.8+2.1、6.4+0.9、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一、准备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10.7+0.5=?
二、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习。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减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4、反馈练习:
1、
13.8-4.7=。
5.2-1.9=。
10.8-5.9=。
2、97页1题后面部分。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97页2题、3题、6题。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十九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巩固练习。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四、布置作业。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五、全课总结。
教学得与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二十
同学们知道咱们国家的哪个体育项目非常强么?(跳水、乒乓球、羽毛球)。
师:自从20xx年设立双人十米跳台这个项目,冠军一直是我们国家的。谁找到了这段视频里有关数学的知识?(小数)。
设计意图: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课。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王老师想问问大家小数的减法跟整数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小数点)。
师:刚才的那位老师讲的大家都听懂了么?接下来咱们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懂了?(习题练习)。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计算步骤,并试着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讨论,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习题巩固。
过三关的形式设计了三道习题。
1、算一算。
2、改一改。
3、买一买。
设计设计意图:习题由易到难,形式多样,让学生充分的吸收和巩固知识。
四、总结。
师:这节课咱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它的计算步骤。在课堂的最后,有个小朋友要对大家说几句话。(播放视频)。
简单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48页例一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0.5+0.30.8+0.61.5-0.50.9-0.6。
二、教学例1。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讲义夹和笔记本。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例1减法部分和试一试。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集体纠正。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
请参加培训的老师认真阅读以上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围绕“有效课堂”这一主题,从校本实际出发,结合“研学案”的设计模式,以胡老师的这节课为中心,谈谈“如何把研学案的设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