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范文(15篇)
批评是对他人行为或作品进行评价和指责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改进和提高。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实例,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总结写作提供一些思路。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一
本节课崔老师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算,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崔老师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因为上学期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崔老师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催老师这节课注重算法多样化,是一节很朴实的课。
我对本节课的建议是:
1、崔老师组织上有缺失,已经有三个小组展示完了,仍有小组在黑板上写,根本没听其他小组的展示。
2、催老师应要求学生语言的严密,有个学生说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齐就可以了。
3、练习设计没有坡度。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0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新授。
学生:114×5你会计算吗?在自己的本上算一算。找学生板演(黑板左侧)。
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谁会列算式?
114×21=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
三、自主探索算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1、先算20圈:114×20=2280(分)。
再算1圈:114×1=114(分)。
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
2、114×21。
=114×7×3。
=798×3。
=2394(分)。
3、竖式计算。
114。
×21。
114。
228。
2394。
对于第三种算法,可能有的学生格式会出现错误,针对错误逐一进行分析。
四、优化算法。
这么多的算法都能得到精确结果,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呢?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竖式计算该如何去做。
首先,在书写的时候和以前学习的一样,数位对齐。
先算1×114=114,实际上算的是什么?(卫星绕地球1圈所用的时间)。
然后2再与114相乘,实际上算的是什么?(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这里的“2”表示“2”个十,“2”乘“114”得到“288”个十,所以末尾的“8”写在十位上,表示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是2280分钟)。
最后把两次计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卫星绕地球21圈所用的时间。
五、总结算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齐,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六、有针对性的练习。
既然大家都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计算,那么张老师就要考考大家:
135×45408×2554×31247×210。
总结对于乘数中间有0的算式应强调0的处理,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七、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数位对齐,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三
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我结合神七的发射,问学生神舟七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它绕地球旋转多少圈?又是什么时间回来的?(9月25日21时10分04秒发射,绕地球转45圈,于28日返回)。然后我告诉孩子经过计算神州绕七号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96分,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大约使114分。这样导入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对他们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中,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因为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中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降低了难度。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仍然有部分同学当用十位上的数相乘时,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造成计算错误,对个别同学课堂上还要多关注。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四
一、复习准备:
出示口算练习。
师:口算练习,不是问题吧?
生七嘴八舌:没问题;小菜一碟;容易……。
师:先别夸口,要细心呀!
生1:112=336,1120=3360。
生2、1342=268,13420=2680。
师:发现什么了?
生3、后一个积添个0就可以了。
生4、后一个积是前一个积的10倍。
生5、后一个因数是前一个因数的10倍。
师:把这几个同学的综合在一起说一说九更好了。
生说:(先同桌说,再集中)。
师:很好,让我们继续)。
生6、1133=339,11330=3390。
生7、2112=422,21110=4220。
片刻后,学生们:咦……。
生8、2112=422,21110=2110。
师:这两个题之间还有上面的关系吗?
生:没了!
师:那请你看看,21112与这两个算师有关系吗?(讨论)。
生:12个211可以看成2个211与10个211的和。(综合了学生的发言)。
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1、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关于这颗卫星你知道什么相关的知识?
生:我国是197年发射的这颗卫星……。
师说明: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
千克,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是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师:结合这段内容,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那我们结合“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半圈用多少分钟?
师:如何解决呢?
生2、114=,(其余学生认可)。
生3、绕地球一圈需时114分,圈用多少分钟?
有人急不可耐,说:114=,大约25分。
反对者:大约28分(其余学生同意反对者)。
生4、10圈用多少分钟?(114=)。
生5、11圈用多少分钟?
生6、34圈用多少分钟?
师:11圈用多少分钟?34圈用多少分钟?这两个问题,请你小组内讨论后,自己在本上试着解决)。
3、试着解决问题:
……。
4、汇报:
生1、竖式法(35人左右)我用以前学过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虽然其中一个因数是三位数,但是方法一样。
错例:主要是对位错:(不多)。
114。
34。
456。
342。
798。
生2、我是这么做的:(指的是11411)。
11411。
=11410+1141。
=1140+114。
=1254。
生3、我是这么做的:(指的是11411)。
以前我们学过两位数乘11的钱算方法:两边一拉,中间一加,11411也可以这么算……)。
生4、
11434。
=11433+114。
=114113+114。
=3876。
生5、
11434。
=11430+1144。
=3420+456。
=3876。
师:大家方法挺多的,但看来,虽然大家比较习惯用竖式解决,但是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还是非常好的。
三、巩固:
13545=40825=54312=21247=。
四、小结:有什么收获?
生1: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和以前的方法一样。
生2、计算时要注意对位。
生3、注意0的问题。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五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这节课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我将重点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同桌两人合作具体讨论交流,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从卫星的有关资料入手,把学生带进情境中,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拿到算式后,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在准确计算后,再回到估算上,一方面使学生能从众多的估算方法中优化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明确估算的意义。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具体计算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索,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把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过程。
4、巩固练习:通过学生的练习,加强学生对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
5、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个环节让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内容然后进行梳理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1、通过上这节课,使我明白了旧知识和新知识同等重要,这节课开始时我应该先让学生练习一道之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题进行铺垫,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这样学生对这节所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理解的会更加的透彻。
2、我把整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体验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几种算法的内在联系上,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去理解竖式计算,其实应该让学生多说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而且最后几种计算方法也没有进行优化对比。
3、我在让学生上台讲解多种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过长的时间,以致于在课堂上练习部分讲解的时间比较少了。
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要多注意时间的'掌握。还要注意的是,对于学困生来说,竖式计算还是有些困难的,以后我会注意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尤其是学困生们,做到对每个学生认真负责。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六
核心提示:《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内容。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这节课可以说是单纯的计算课,枯燥无味少不了,而且书中出示的主题图情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学生对于卫星的了解也是少之甚少,但是通过课前了解我发现学生对卫星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备课时我找了一些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图片和资料,把学生一步步带进情境中,在合适的机会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信息从而导入新课。根据新课程理念,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操练计算,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体会一些数学的思维方式,多让他们尝试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这节课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小组合作具体讨论交流;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反思: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有关人造卫星资料数据收集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2、学会估算: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具体计算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用。把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4、巩固练习: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以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从这节课上让我明白了旧知和新知同等重要,没有相关旧知的充分储备,新知进行时就会很不顺利。对于估算教学只要学生有估算的意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它复杂化。
再就是在我的课堂上,个人评价应该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做到对学生及时评价,从而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要注意提问问题的技巧,应该把大问题分散开,把握教学推进的节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我改进和学习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七
《卫星运行时间》是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数据,学生学会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了避免学生机械的操练计算,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多体会一些数学的思维方式,多让他们探索算理,理解运算的意义,并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会应用。我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教学的。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有关人造卫星资料数据收集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2、学会估计生活中较大的数。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
3、自主探索。具体计算时,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讨论竖式的计算计算过程和理由。
4、巩固练习。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以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整节课虽是计算课但学生学得不沉闷、不枯燥,效果良好。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八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教师简单介绍,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教育。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这个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
4、形成性练习:
(1)、305x28=
(2)、森林医生
(3)、笔算
(4)、解决实际问题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九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来做一些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一课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位于书本的第33页到34页。
卫星运行时间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而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已经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知识,通过情境教学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法: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的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的教法来进行,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作为学生在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机构,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接着让学生帮忙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从而使得已学的竖式计算方法得到复习和巩固,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
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3、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4、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114×3×7和竖式计算等。将学生反馈的计算方法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重点讲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5、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书本34页练习第一题。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作为纠错题,再次让学生自己出诊,找出病因,提高运算能力。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改错题,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情况。
6、巩固性练习
集体独立计算书本34页练一练第三题。
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从中找到计算的技巧和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计算算理。
7、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和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来做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第一课时,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位于书本的第33页到34页。
卫星运行时间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而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通过媒体、网络和书籍已经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知识,通过情境教学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
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教法: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的知识。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的教法来进行,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作为学生在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机构,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五、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运算?接着让学生帮忙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从而使得已学的竖式计算方法得到复习和巩固,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与绕21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21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
这样的设计,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3.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4.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114×3×7和竖式计算等。将学生反馈的计算方法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重点讲解竖式计算的算理。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5.形成性练习。
算一算书本34页练习第一题。
这样的练习意在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对竖式计算有一定的把握。
在学生计算时,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疑问作为纠错题,再次让学生自己出诊,找出病因,提高运算能力。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改错题,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
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刚才的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情况。
6.巩固性练习。
集体独立计算书本34页练一练第三题。
数学课是做数学而不是说数学,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从中找到计算的技巧和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掌握计算算理。
7.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小结能力和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ppt课件为主。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一
聆听了崔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课——《卫星的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感触颇深,真可谓是受益匪浅,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练、逻辑性强。崔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没用的话不说,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无关的话不说,做到了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同时教学语言具有亲切感、有激励性,能“抓住”学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是数学课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最好诠释。
估算,是数学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凝结与浓缩。崔老师在出示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之后精心设计了估算的环节,问道:“你能先估计一下卫星的运行时间吗?”在估算交流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同时也让孩子们体会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不是枯燥、刻板的,而是有趣的、富有生气的,这时候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灵活地运用估算,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规律和方法,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算理和算法是相辅相成的。课堂上崔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对算理的表述,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没有算理的理解,就没有算法的真正掌握。
崔老师的课不管是新知探究环节还是巩固应用环节。教师都能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去交流。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课堂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老师只在关键处点拨、重点处强调、难点处引导,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研讨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博采众长,努力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二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教师简单介绍,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教育。
四、教学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这个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观察发现各种不同算法中算理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让他们在评价与倾听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感悟,去提升。
4、形成性练习:
(1)、305x28=。
(2)、森林医生。
(3)、笔算。
(4)、解决实际问题。
5、学习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三
1.独立学习本课生字“踪、范、租、型、峦、剧、峡、援、搜、轨、监、疗”;联系上下文理解“忧心忡忡、轨迹、卫星、救援卫星”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3.通过品读文字,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了解人们如何借助卫星成功救援西姆三人。
2.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向卫星求救”。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卫星、的资料。
3.解释卫星:
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哪一颗行星的卫星。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
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卫星是怎样发现目标,如何营救失踪人员的,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经历那个扣人心弦的营救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认为哪让你最感动?
3.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4.全班交流:
卫星的神奇和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得快捷与高效。
请学生读读有关的句子。
三、自由交流。
四、深入课文,感受高科技的快捷”:
1.出示描写卫星快捷高效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卫星快捷在哪里?
3.交流指导:“几个小时后,救援卫星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很快查出地点和方位。”
五、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六、小结:高科技真是奇妙无比,再读读课文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学习继续课文。
1.听写“忧心忡忡、救援卫星”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这神奇救援卫星吗?读读相关的句子。
二、当人们听说飞机失事时心情怎样?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1)当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不幸失踪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再读第一段。)。
当人们听说西姆的儿子驾驶私人飞机不幸失踪时,人们的心情是沉重的,而西姆则为儿子担忧、为儿子焦急,他救子心切、态度坚定。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一读一二段。
(2)当西姆去救儿子时,又发生了事故?你的心情怎样?(担心、沉重)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段。
三、默读课文,想一想:
1.西姆不但没有救到儿子,而且他们驾驶的飞机也在群山峡谷中失事了,这时他是怎么办的?谁来读一下第四段?(指名读)。
2.当西姆他们三人陷入困境时,加拿大航空救险队派出飞机救援,这时你的心情怎样?(燃起希望,内心高兴)指名读第一句。
3.但是事情不象我们预料的,他们没有发现任何踪迹,这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再次沉重起来。)指名读第二句。
4.西姆和他的朋友真没救了吗?营救中心该怎么办?卫星解救他们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5—8段)。
5.当人们刚与苏联卫星救援中心取得联系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个词反映了人们的心情?(忧心忡忡)。
6.几小时后,当救援中心果然传来了微弱的无线电呼救信号时,人们的心情又如何呢?(兴奋)指名感情朗读第6段。
小结:通过对比说明卫星搜寻的位置确切,表明卫星的神奇作用。
8.当探险队终于发现了一顶红色的帐篷时,人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指名说)。
9.西姆他们三人得救了吗?西姆的儿子呢?(指名读第九段)。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学课文,谁能说一说卫星救人的过程是什么?(出示幻灯片)(将卫星接受信号的一系列过程放给学生观看。)。
2.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卫星救人的原理,领略了卫星的神奇。这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去搞一些发明创造!
五、作业:
1.抄写带生字的词语。
2.搜集整理有关卫星方面的知识,增加对卫星的了解。
3.感情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的教学内容是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在三年级,学生就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本节课是对三年级知识的拓展。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两、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出示了四种计算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有尝试多种方法计算的意识。教材的难点重点都安排在课后的试一试,通过练习巩固,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将本节课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用于解决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论。这节课也为后面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认识一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人造地球卫星。知道它的用途吗?我们无论是打电话、看卫星电视、还是gps定位都离不开人造卫星。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行时间。(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师:(显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大家把黑板上这句话读一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非常棒。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那么假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xxx能现在做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非常的棒。
(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预设2)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
师:通过同学们估算的答案,我们知道估算就是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得出的答案。那么谁估算的答案最接近精确值呢?同学们去试着计算一下吧。(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养成计算前估算的习惯。将课堂还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反馈方法,优化算法。
师:老师下去走了一圈,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做法,总结出三种算法,呈现出来给大家看看。
先算20圈:11420=2280(分)11421。
再算1圈:1141=114(分)=11473。
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7983。
=2394(分)。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刚刚接触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做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将之前的知识发挥出最大的迁移,自己摸索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式。
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都选择的`竖式计算,那么在用竖式做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数位的对齐。
【设计意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学生最容易犯的就是数位对齐和进位错误的问题,在这步就正好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四、总结算法,巩固训练。
(一)、师:看看自己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吗,试一试吧!(请学生演板课本p34试一试)。
1354540825。
5431247210。
(二)、师:演板的同学已经做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呢?(组织学生找到演板学生犯的错误,集体订正。)。
(三)、师:总结错误,强化算法。
1、学生在做中间带0的竖式计算时,往往会出现0乘任何数得任何数的现象。
2、两位数放前面时,学生不知道讲数位多的数放在上面列竖式其实更简单。
3、进位很容易就会忘记或者上一步的进位加到了下一步,标明进位时数字写太大造成混淆了原来了因数。
四、师:这些错误下面的同学应该也会出现,那么经过我们一起总结出来这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计算要更细心、更准确。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新知识。对于乘数中间有0的算式应强调0的处理,在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通常把数位多的乘数写在上面。集体订正,也会减少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师:学习数学最终都是要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的,既然今天同学们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法,能不能帮老师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呢?(多媒体显示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会了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后,还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的。此环节设计两道应用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原本单一的竖式计算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生活性。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课堂总结,课外巩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
(1)把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
取近似数;
(2)将近似数相乘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2、列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1)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课外作业:课本p34页练一练1、2题。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十五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的内容。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列乘法算式,以及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这也将为后续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竖式计算方法。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本节课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0÷672÷811×8360÷913×340×6240÷435×2。
2、估算。
28×311×71在具体的情境中先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估算一下。在交流不同策略的同时确定得数的取值范围。通过研讨和实践,我们一致认为数学计算不但关注结果,更要关注估算的策略与过程,估算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卫星图。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114代表什么意思,关于卫星你还知道什么。
3、引导梳理过程: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最后一步算什么?
4、引导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三)、应用拓展。
1、竖式计算:
135×45: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里面的进位乘法,同样讲明要满十进一。
54×312:此题的设立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一般将数位多的那个数写在上面,可以通过事先准备的两个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方案及理由。408×25:此题中间有“0”,应该重点讲解,当遇到“0”的时候怎么处理,是不是都为“0”或者进位要不要写在这里。
最后在答案后面加“0”回去。
2、纠错(针对上题现的问题纠错)。
3、解决实际问题(先估计,在列竖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1、课你有那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怎样?
2、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114→114×1228→114×20。
2394→114+228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