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收入报告(专业20篇)
报告是一种对某个事件、问题或主题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的书面材料。报告中的论据和结论应该有据可依,遵循事实、逻辑和专业常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报告写作的信息,可以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和教程。
农村收入报告篇一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的经济积极跻身与世界前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加大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投入,提出了一些诸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在我国各个社会群体利益格局被重新调整的过程中,分配不公现象日益突出,社会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家庭间的收入也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
这个假期我通过对电视新闻的了解以及对家里周围邻居的生活情况,消费水平,及家庭收入的调查,从而对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城镇生活的代表:
1.赵姨家:叔叔是县里医院的外科医生,年收入约3.6万元,阿姨是一名普通公务员,月收入约2500元左右。
2.张伯家:伯伯经营一家私人公司,月收入10000元左右,伯母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月收入20xx-3000元不等.还有一做外企白领的姐姐,月收入大于等于4000元。
在农民家庭生活的代表:
1.孙叔家:一家四口,三个人是农民工,月收入都非常有限,一年忙到头,供养读大学的哥哥都非常的吃力,更不用想他们闲暇时能去旅游了。
2.钱大爷家:有两个不是特别出息的儿子,虽然没能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但是由于要娶妻生子,更是让出身于农民世家的一家人犯了难,几乎已经负债累累了。
以上4个家庭虽然不是整体的代表了农村与城镇生活的极大差距,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他们真的极具代表性。处于社会不同的阶层,收入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贫富的差距。
正是由于家庭收入的悬殊,导致了他们生活条件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贫富差距这一矛盾,集中力量解决这一矛盾,从而避免矛盾其本身造成更大更难更深的问题与影响。
我此次实践的目的就是能够深入的了解百姓生活的真正,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从而可以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并希望能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和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是问题能够更快更好的得到解决!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如下的想法和建议:
首先政府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划分贫富界限的规则,多多关注贫困地区,多多关注弱势群体。根据规则制定一套完整的就业税收保障等政策,同时还要给执行政策的人出台相应的措施,规范他们的行为不要跑偏。另外,还要给那些富裕的私营企业家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他们向贫困地区投资和培训贫困地区的人员。鼓励他们提高工人工资,给他们配套的优惠政策。
还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必要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富裕并不是一小部分人的富裕,而是多数人的富裕。而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社会财富,并按其中的工人的劳动而分配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因此,私营企业的发展,则需制度创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政策调动其发展的积极作用。
此外,更要注意保证机会均等,社会公平。
机会均等。
相伴而生的。其主要含义是指生存与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和机会实现过程的平等。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应该为每个个体提供一种平等竞争的公平环境,提供必要的选择权利和发展前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社会的活力,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质量。
教育公平。
从机会均等的角度看,穷人和富人挤入市场展开竞争后,收入之所以不平等,相差悬殊,重要方面是能力的差异,而能力差异除了天赋条件外,主要是受教育机会不平等。改善教育机会的分配则有利于使不同阶层和家庭出生的人都能较为公平的接受教育,在进入市场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有利于分配均等化。增加穷人多受教育机会会尽可能改变他们的贫穷状态,而穷人摆脱贫困的几率也越大。
在发展中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其回报率远大于高等教育,这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此外,信息获取的不均等也使人们在竞争中的起点不同。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向社会各阶层宣传现代化观念,能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改善人权状况及社会公平氛围,从而会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公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收入报告篇二
在调查前,笔者曾到当地政府统计部门进行了相关情况的了解,xx年该镇上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4725元,比上年增幅15%。在此次调查的52户中,总人口213人,其中,劳力131人,在所调查的劳力中,外出务工106人。在农户的收入构成中,来源于一产业的收入716元;来源于二产业(含外出务工)的收入2187元;来源于第三产业的收入1822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5.2%、46.3%和38.5%。从收入构成可以看出,农民来源于一产收入较少,来源于二三产业的收入较多,尤其是外出务工收入占总比例最高。而一产收入中,退耕还林收入占70%以上,真正纯农业收入更低。
通过以上分析,目前,我家乡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靠外出务工收入,从调查出的外出务工人数占总劳力人数近81%的比率来说也是如此;其次是经商办企业的收入,单靠农业生产生活将十分困难。分析当前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低,增收困难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虽然被调查的52农户中,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占大多数,但近年来农村家庭开支逐年加大,尤其是教育、住房等到方面支出更大,致使被调查的约70%以上的农户全年没有结余,稍有变故就得负债。
(2)增收速度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按照到xx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要求,农村人均收入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近几年来,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然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据我了解,我家乡安徽省巢湖市在全国农村所处位次还较高,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内陆地区农民收入更低。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调查发现,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三是结构调整不深入。以蔬菜为例,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农村收入报告篇三
我对**县**镇10个行政村已婚家庭的婚姻家庭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随机抽取1000例已婚家庭妇女名单。先后走访了民政办、计生办、法庭和妇联,发放调查问卷,深入村组座谈,了解调查对象的结婚、离婚等家庭情况,全面分析了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婚姻家庭状况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1000例调查对象中,初婚者占78%,再婚者占8.5%,丧偶者占5%,离婚者占1.5%,存有离婚动机的占15%,离婚率呈上升趋势,人们对离婚的态度渐趋向宽容。
法院案卷数据显示,离婚案件占其民商事案件的27.5%。
从调查问卷的座谈情况看,110户家庭存在家庭纠纷,夫妻感情不和,有的还存在婚姻危机,不稳定家庭占11%;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达25%;75%人对婚外性行为持排斥批判的态度,部分人持理性态度。
1、家庭暴力是导致婚姻家庭破裂的导火索。
对外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西式婚恋和性观念传入我国,并逐渐从大中城市人群渗透到农村外流人员,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非婚同居、试婚等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
家庭暴力问题,一直是妇联组织关注的问题。家庭暴力近几年处于小幅上升的趋势。调查表明,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被访者中有15%的夫妻之间经常发生动手打架的现象,37%的人表示偶乐发生此类行为。家庭暴力在农村家庭中的发生率要远高于城市家庭,对于家庭暴力,大部分人持否定态度。面对家庭暴力时的应对策略,第一选择为“逃离现场”。人们对家庭暴力这种既反对又犹豫,与传统观念有关,也有法律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当然还有不闹散家庭的现实考虑。这说明,反对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至今,该镇妇联和派出所接待家庭暴力案件13件,占信访总数的29%;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尤其是妇女。它不仅给妇女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由此引发的婚姻家庭问题也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一位妇女长期处于受暴状态,但由于受害人受传统的“妇道”影响,被丈夫打了,却不敢说、不敢讲,所有痛苦自己一人承担,直到被打伤了,才开始反应。这一例很有代表性,这是农村家庭暴力长期存在的原因,如果受暴者在一开始就通过法律途径制止,家庭暴力造成的后果就会大大减少。
2、非法同居、婚外情上升,成为婚姻家庭的主要问题。
20至今,在妇联接待的上访案件中,非法同居有婚外情的占28%,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婚姻家庭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80%是丈夫有婚外情,集中在35-50岁年龄段;女性占20%,大多数在30-40岁年龄段。这类问题的受害者大多数是女方。有一例上访妇女,明知自己的丈夫与第三者非法同居,却不敢提出离婚,反而哀求不要抛弃她,虽然丈夫不和她离婚,但也不履行丈夫的责任和义务,还经常打骂她。
3、丈夫不履行家庭义务,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丈夫离家出走,是婚姻家庭中出现的一种新问题。这类案件共有4例,都是因有外遇离家出走,有的`有外遇后想方设法卷钱远走高飞,然后就莫名其妙的离婚。有一位妇女,离婚后,又与某男青年认识结婚,婚后男方花言巧语,一点一点的把女方的积蓄骗走后不知去向,给这名妇女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还有一名妇女与男方于结婚,婚后生一女孩,在孩子刚满6个月时,男方提出到驾校学驾照,在学习期间又与一女子好上了,在妻子不知详情的情况下,又商量买一辆大车,由于没钱,丈夫以好好过日子为由就劝妻子到娘家借钱,妻子信以为真就与娘家借了7万元,钱到手后丈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给妻子、女儿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既丢了人又丢了钱,最后人财两空。
4、由于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导致婚姻失败。
在农村,大部分青年结婚后与公婆一起生活。有的新婚婆媳关系难以度过“磨合期”。某村一妇女,刚结婚婆婆就说这说那,挑媳妇的毛病,丈夫也不太会做工作,还比较倾向母亲,从而导致刚结婚就离了婚。透过调查资料可以发现,家庭代际关系存在着错位问题,尊老不足,爱子有余是具体表现。一方面农村家庭对老人的需求相对重视不够,导致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子女往往要求老人担负起照看孙子和承担小家庭家务劳动的责任,导致老人负担过重;另一方面,子女对自己的下一代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财力,甚至发生了“过度关注”的问题,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父母过多地参与子女的问题解决,有越俎代庖之嫌,而对子女独立性的培养重视不够。第二,家长们虽然注重子女道德素养的形成,但对子女的创造性、合群方面的需求常常被忽视。第三,在子女培养上的功利性明显,“出人头地”成为父母对子女的最大希望。第四,亲子之间较严重的矛盾主要发生在孩子上学方面,比例高达42%,农村家长们过于重视子女的学习。虽然近几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已经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这些努力的成效如何,在整个教育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能否实行下去,都还是问号。
5、生活困难成为婚姻家庭出现问题的又一诱因。
有的家庭非常困难,妇女没有收入,在家庭中没有经济地位,为了靠男方的收入来维持生活而忍受没有感情的婚姻,对于一切不顺心都要忍受,从而导致家庭暴力、丈夫的婚外情等现象频频发生。
三、农村婚姻家庭现状产生的原因。
1、历史原因。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封建时期,封建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尤其在农村,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等封建残余还有滋生的土壤,并且直接影响到婚姻家庭。妻子被打是“家庭内部问题”,“离婚不光彩”,到头来,家庭矛盾越演越烈,轻者离婚,重者发生伤亡事件,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2、社会原因。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生活改善了,开始寻求一些刺激的、新鲜的东西,于是,有些人(大多数是男性)染上了“吃、喝、嫖、赌、毒”等恶习,有了这些恶习,势必要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出现婚姻家庭矛盾;有些人玩起了“闪电式结婚、闪电式离婚”,对婚姻神圣的殿堂却来去自由。
农村收入报告篇四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使农民这个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小康、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村收入报告篇五
家乡农民增收情况今年寒假,我做了一个关于家乡农民增收情况的社会实践调查的活动,了解了一些家乡农民增收的情况,通过家乡农民的增收情况认识到我国农村的现状。
1.观察。
2.问卷调查(见附录)。
3.采访(通过采访村委会成员、部分村民,了解了一些农民收入的来源以及国家政府一些政策的落实情况)。
利辛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亳州市辖境的南部,北邻涡阳县,南连颍上东靠蒙城县,南连淮南市的凤台县、阜阳市的颍上县,西接阜阳市的颍东区和太和县,属于亳州市。利辛县地处东经115°54′—116°31′,北纬32°51′—33°28′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县境自然坡降很小,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县辖26个乡镇、668个村居民委员会,7183个村民小组,耕地11.70万公顷。全县面积1950平方公里,总人口197万人(20xx年),其中农业人口占93%。
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13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0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6.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1.9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比重为33.2:27.7:3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398元(折合1336美元)。
大李集镇地理走势西高东低,交通相对偏僻,境内有利胡公路(柏油路面)、插胡公路(砂石路面)穿境而过;12.5公里长的茨淮新河把大李集镇与北边乡镇分开,同时给大李集镇提供了便捷的水上交通条件。境内主要河流有马胡河、乌江、黑土沟。其中乌江历史悠久,留下过许多美丽的传说,但由于乌江常年失修,现仅存有几米宽的小河沟,人们只能从残桥巨型条石上去想象他的久远和古老。
这次亲身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结构性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高自己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去更深入了解社会基层人民。
根据调查取得的结果,真实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现状,客观反映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争取为当地的农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年与上年比增收情况:
种植业:1.小麦油菜籽等粮油增收人均196元。
2.林业增收人均301元。
3.蔬菜水果增收人均97元。
养殖业:猪,牛羊,鸡鸭等家畜家禽增收人均101元。
务工:外出劳动力增收人均1253元。
其它增收:个体经营增收人均89元可以看出,由于国家政策和政府投入使农村的农民收入稳定上升。农业的发展前景对于家乡来说,正在逐渐向前迈进。中央的减轻农民负担在近几年得到了实施,取消了以前所存在的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农民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中去,鼓励了农民多增加承包耕地面积,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
科技发展,使得农民种植技术不断地提高,,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农作物的产量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更多地增加了农民们的收入。机械代替了手工,不但有很高的效率且节省了人力,这使得有更多人从从事农业转到从事其它行业上,所以出现了乡镇企业,食品加工厂,家禽养殖厂等。便利的交通也为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输出提供了条件,现在家乡农村大部分青壮年人都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温州等比较发达的城市打工,每年能有相当不错的收入。
农民收入虽然有一定增长但是上升缓慢,根据对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分析,大概总结了以下几点:
1.客观因素:
提高和推广,又加重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另外,由于过去人口政策的作用,必然使农村劳动力剩余越来越多,这方面的影响短期内不可能缓解。由此可见,未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失业状态不会减轻,而是越来越严重。过剩的劳动力必然要求更多的就业:大量的农民聚集在有限的土地上根本不能满足农民收入提高的要求;依靠土地使大多数的农民增收也不现实。
2)市场机制尚待完善,市场体系不够健全。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农业要素在市场中的合理配置,目前不合理配置这一结果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和农村投入不够,农民生产和生活保障能力差。投入不足,致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县乡财政向农民投得少、收得多,直接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2.主观因素:
1)农民素质不高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都不可避免地受制于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农民整体素质普遍低下。这里讲的农民素质是指农民能够满足增收需要所应具备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针对农民增收而言,最关键的素质主要是能力素质。然而,就农民整体而言,这个问题不容乐观。
2)我国的许多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而贫困群体的多数在农村,是农民。另外,国家对农业政策落实上存在着与其他有关政策相矛盾的环节和方面。例如,国家要农民增收,就要减少农民,但计划生育政策规定部分农民一对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这是城市居民享受不到的,这必然是在政策性地增加农民。还有基层政府机构臃肿、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对农业的投入落实不到农民手中,等等。
(一)、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置于突出位置,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安置就业是现阶段及今后相当时期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将成为难中之难。因此,如何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城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置于同等地位,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是解决这个难中之难的关键。为此,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应改变现行各部门分散管理体制,尽快建立统一管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专门工作机构,推进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间的衔接与协作,提高转移的组织化和有序化程度,真正把劳务输出培育成支柱产业。
(二)、要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千方百计维护农民工的各项权益。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的新途径,尽快出台确保农民工权益的`政策。要把关爱农民工作为考核输入地政府业绩和城市文明程度的硬性指标并加以量化,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并为他们办实事的社会环境。为改变农民工权益长期屡受侵犯的现状,应尽快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同时加大政府的执法监察力度,对不执行维护农民工权益政策的企业,要坚决取消其雇用农民工的资格。
(三)、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
中国农村劳动力基本素质低及职业技能差是抑制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最大制约因素o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进城务工农民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地方和部门相继提出对农民工文化和技术水平的种种要求,导致缺乏转岗技能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领域越来越窄,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不仅是当前的需要,也是最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瓶颈。
近年,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制定了20xx年至20xx年的培训规划,确定了培训方式、实施办法和具体目标。但由于目前许多实际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实施规划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是培训教育资源整合度低,难以发挥现有资源效益,形成比较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二是各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大,资金严重匮乏。农民整体素质低不完全是他们的责任,主要还在于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的原因。为了对农民进行补偿,各类培训应以免费为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要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自管理意识和能力。
上亿农民进城,本身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课题,而成建制、有组织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比例极小,更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调查表明,农民工管理已成为城市社区和用工企业最棘手的难题。事实证明,以往单靠政府及企业的强制性管理,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产生诸多弊端。因此,如何提高农民工自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调动他们自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管理三结合的体系,是改善农民工管理现状的关键。在抗击非典期间,一些大城市的建筑企业在狠抓农民工自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应认真总结并逐步推广。另外,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和行业,应积极引导农民工加入工会,也可以建立一些类似于农民工协会等形式的行业协会。把农民工组织起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也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农村收入报告篇六
农业农村工作重在增加农民收入党的xx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业,难点在农民。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地处xx省会近郊的xx县以xx大精神为指导,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主旋律,不断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20xx年,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平现金收入xx元,同比增加xx元,增长%,是我县近十年来增幅最快的一年。
农民收入的增长得益于农业发展的五种转变。
一是农业内部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粮猪型向多元综合型转变。特色种养业蓬勃发展,“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和“百里特种水产养殖走廊”已在初具雏形。
二是农业组织形式实现了由零散型向规模型转变。全县形成了面积达xx余万亩的四大农业结构调整板块,建成了优质无公害水稻、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养殖、奶牛养殖和生态休闲等五大基地,并通过“企业加基地带农户”模式打通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
三是农业产业格局实现了由原料产品型向加工增值型转变。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4家,千万元以上的家。
四是农业投入模式实现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近三年,全县共引进农业项目xx个,
合同。
利用县外资金亿元,到位资金亿元,同时农民收入已形成了以非农业收入为主体的平稳发展态势。
五是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了由粗放式经营向生态效益型转变。着力推进生态农业、退田还水、退耕还林三大工程,到目前,共创办了沼气生态能源示范村xx个,退田还水xx亩,退耕还林xx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上升到%,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透过农业五种转变的背后,综观我县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投入是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农业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大投入求得大产出。
一是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走经营水利之路,组建了水利建设投资公司,并通过堤防的加固拉直,获得一批滩头空坪的土地回报,仅今年就能以此融资xx万元。启动日元贷款xx万元投资城市防洪工程。投资多亿元,突出抓好堤防、水库、山塘险段的综合治理,抗灾能力全面提高,为发展农民生产生活系上了“安全带”。
二是加强农民生活设施建设。我们把全面提升和改造乡村道路作为民心工程、致富工程来抓,近三年投资亿元,新修改造公路xx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油路,全县好路率居xx省之首。同时,全面开展农网改造,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xx县紧邻省会,湘江穿境而过,并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近城优势和水资源优势。我们充分发挥这些优势,通过打造城郊型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趋利避害,做活“水”字文章。大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着力打造湘江沿岸以万亩闸蟹、万亩珍珠、万亩鳜鱼养殖为主的xx市“百里优质水产养殖走廊”,在发展“避灾农业”中培育特色产业。
二是扬长避短,做优“城”字文章。围绕城市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花卉苗木、时鲜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业应运而生,农家乐、度假山庄、垂钓基地等休闲农业项目比比皆是,开辟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我们进一步整合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xx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的各种优势,积极探索“企业加基地连市场带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增强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做强龙头企业。采取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龙头企业的办法,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旺旺食品、沐林早餐、派派乳品、华越食品、黄金园粉丝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
二是做大基地规模。以光明派派、庆湘食品等食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完善产业链,连片发展奶牛养殖和蔬菜种植,全县形成多个千亩以上的配套生产基地。同时,积极做活市场营销。组建农产品专业协会,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驻xx市农产品批发中心和销售窗口,提高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以农产品的尽快销售变现,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鼓励农民“当好农民”,做足增收文章的同时,我们更多的鼓励农民“不当农民”,加快农民非农化,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制定并落实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在吸引外出老板回乡创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形成了“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人才回归、技术回馈、爱心回报”的热潮;对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实行“用工自主、管理归口”的用工机制,促进劳动力就业,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
二是千方百计组织农村劳动力输出。今年xx月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上海)劳务输出洽谈会,签订用工岗位万个,创出了劳工输出“职业培训、订单输出、跟踪服务”的新特色,上海飞利浦公司、苏州信越聚合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纷纷来招聘劳工。同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并协助用工单位抓好日常管理,定期对劳务输出人员进行走访,及时解决拖欠工资、劳保医疗等方面的权益纠纷,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政策推动释放农民自主创业的潜能,激发农民自主增收的积极性。
一是深入宣传政策。今年以来,成立了指导宣讲一号文件工作的领导机构,组织“千名干部下农村”和“千名干部结对扶贫”活动,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
二是严格落实政策。农业税在20xx年基础上降低xx个百分点,农业税附加同步降低,对种粮农民进行了直补,对粮种实行补贴。据统计,“一降两补”政策使农民今年每亩得到的实惠就有多元。同时依法抓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让农民从改革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结合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不断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1)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农业基础的关系。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而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大县来讲,农业始终是农村工作不可动摇的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防止那种把工农对立起来的观点,防止那种抛开工业谈农业的倾向。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找准一二产业的结合点,工业依托农业,着眼长远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服务工业,运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多元并举,塑造复合型产业。
(2)正确处理农民增收与增智的关系。
治穷应先治愚,增收必先增智。农民增收必须依靠农民自身素养和经营能力的提高。任何失去以农民内在知识、能力、素质提高为依托的措施,都不能长期奏效,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思想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和发展农民技能,为其他增收渠道的畅通创造必要条件,为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直接的动力,才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计。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的同时,要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现有的电信、广播电视网络等技术,构建网络化乡村“农产品信息大市场”,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用科教兴农创新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3)正确处理农业内部挖潜与外部发展的关系。
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促进农业内部增收,是农业发展的支撑和驱动;依托工业化和城镇化,拓展农业外部空间,是农业发展的延伸和牵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目前,要积极地把外面的资金、技术引进来,充分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培育劳务市场,注重发展劳务经济。要积极地推动农业招商引资,坚持农业和工业招商引资并重,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农业。
(4)正确处理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其矛盾体现在:增加农民收入势必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要压缩一部分粮食生产,否则,农业结构调整就没有空间。其统一体现在:农业结构调整只有在粮食安全有了保障,吃饭问题有了着落,粮食的区域和品种结构优化后,才谈得上加快畜牧水产业和经济作物的发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要注重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避免一哄而上或雷同化的农业结构调整,要把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发挥区域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作用,有计划地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收入报告篇七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坏。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方案:
对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应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也才能尽早的实现。
农村收入报告篇八
美国留学: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收入连续两年夺冠。
普林斯顿大学继前一年,连续两年夺冠。在专业领域工作十年以上的毕业生平均年收入是137000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哈维姆德学院、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海军军官学校、陆军军官学校、麻省理工学院、利哈伊大学等。毕业于前十所大学的中层骨干平均年收入为122500美元。该金额连续3年递减,但这次比头一年增长5%。
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新人的平均年收入中,陆军军官学校领先,平均为76000美元,麻省理工学院次之。据payscale的经济学家凯迪-巴德分析称,名列靠前的学校除了工学科等高收入领域的专业外,还占有学校的知名度和人脉的优势。
与此相对应,毕业于排名后十位学校的中层骨干的平均年收入与上次调查基本相同,约为44490美元。这些大学设有艺术领域等传统低收入专业,校址也位于生活费用低的区域。按照专业领域区分,中层骨干的最高年收入是石油工学的163000美元,位列第二的是航空工学的118000美元。
另外得知,工作的价值和干劲未必与年收入高低相一致。例如,回答工作场所为世界最佳毕业生比例最高的佛罗里达医院附属健康科学大学(达97%),中层骨干的平均年收入才71100美元,新人级别的刚到5美元。毕业生深感大有用武之地的专业领域中有护理、特殊教育、医疗技术;反之学到而不能发挥的领域是电影制作、服饰销售、服饰设计。
农村收入报告篇九
根据中央精神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山东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的低收入群体。20xx年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68.3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20%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高度关注并重点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增收问题,对于促进农民收入总体水平的提高,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低收入群体是指相对于一般水平,收入处于较低层的居民家庭。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农户按人均纯收入排序后,五等份分组为20%低收入户组、20%中低收入户组、20%中等收入户组、20%中高收入户组、20%高收入户组。本文以20%低收入农户的人口作为山东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划分标准。
(一)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提高增收难度仍然较大。
对全省有代表性的39个县的4200个农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xx年,山东20%农村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为1537.4元,比上年增加164.5元,增长12%,增速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0.9个百分点。低收入组农户的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830.9元,比20%的高收入户低7521.7元,高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是低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的5.9倍。高低收入差距之比,由20xx年的1:4.86扩大到20xx年的1:5.89。从总量上看,低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
1、收入来源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20xx年农村低收入农户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856.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5.7%,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人均从农业获得的纯收入809.1元,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94.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8.8个百分点,比高收入户高26个百分点;人均从第二、三产业获得的纯收入47.2元,仅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5.5%,而全省平均水平为24.3%,高收入户为31.5%。一方面,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来源渠道狭窄,缺乏增收的必要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和低收入者面向市场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障碍较多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村低收入户增收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2、非农产业收入比重低。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农产业已成为山东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低收入户不仅工资性收入数量少,而且非农产业的收入比重低。20xx年低收入组农户中,来自工资性收入人均567.1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3.9%和高收入农户的19.7%。其中,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的纯收入人均为348.4元,与全省比相差600元,与高收入组比相差1326.3元。此外,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比重差距也较大,20xx年低收入组农户家庭经营非农产业纯收入人均728.3元,占全部纯收入的47.4%,比全省平均比重低10.8个百分点,比高收入户低12.1个百分点。
3、收入货币化程度低。因为农民人均纯收入是由货币和实物折算价值两部分构成,而工资性、家庭经营非农收入少,造成了低收入户收入货币化程度低。20xx年,低收入组农户人均现金纯收入1309.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2694.6元,比高收入户少4378.4元。从现金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看,低收入组为85.2%,全省平均水平为91.8%,高收入组为94.8%。低收入农户收入微薄,手头拮据,不仅导致他们日常生活消费受到限制,而且市场活力也受到制约,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难以维持扩大再生产和向其他行业发展。
(二)低收入群体收入基础不牢生活消费入不敷出。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支撑消费,收入决定消费。20xx年低收入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26.1元,多于人均纯收入688.7元,说明这部分农户存在着入不敷出的情况。
农村收入报告篇十
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1、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的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大多数低于农村人平收入,有的子女每年只给父母一些口粮,逢年过节送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2、精神没有寄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3、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4、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5、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而不可能象有些地方官员所言成为家庭养老的替代形式。
6、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平衡,差异较大,社会保险发展很慢。
7、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
农村收入报告篇十一
兹证明_________(先生/女士)系本单位_________(1.正式工、2.合约工、3.临时工),已连续在本单位工作_____年,目前在本单位担任_________职务.目前该职工的最高学历为________,身体状况_________.近一年内该职工的平均月收入(税后)为____________元人民币.
单位公章或人事部门章:。
人事部负责人签名:。
农村收入报告篇十二
xxxx银行:
兹证明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限xx年,在我单位工作xx年,职务为xx,岗位为xx,工作性质为(正式制;合同制;临时制;其他),职称为xx,该员工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有;无)。
其身份证号码为:
其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xx元。
填表人签字:证明单位(盖公章)。
单位联系电话:
单位营业执照编号:
单位办公地址:
本收入证明只限于该职工办理贷记卡用途,我公司并不对该职工使用贷记卡可能造成的欠款承担任何责任。
证明人:
日期:
农村收入报告篇十三
兹证明为本单位正式职工,已连续在我单位工作年,学历为毕业,目前在我单位担任职务,近一年内该职工在我单位平均月收入(税后)为元,(大写万仟百拾元整)。该职工身体状况(良好、差)。
本单位谨此承诺上述证明资料的`真实、有效。
单位公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农村收入报告篇十四
农村低保户收入证明是低保家庭申请求助的书信。那么你知道农村低保户收入证明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农村低保户收入证明,希望对你有用!
单位担任________职务。近一年内该职工在我单位平均年/月收入为(税后)_______元,(大写:_______万______仟______佰______拾______元整)。
特此证明。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兹证明为本单位正式职工,已连续在我单位工作年,学历为毕业,目前在我单位担任职务,近一年内该职工在我单位平均月收入(税后)为元,(大写万仟百拾元整)。该职工身体状况(良好、差)。
本单位谨此承诺上述证明资料的真实、有效。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本证明仅限于该职工办理____信用卡使用,我公司不对该职工使用信用卡可能造成的一切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盖章):_____。
日期:_____年__月__日
兹证明___是我单位员工,身份证号码:_____,在我单位工作___年,岗位为____,年收入__万元(人民币)。
农村收入报告篇十五
经济的发展使各行业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农村的收入证明,希望对你有用!
兹有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身份证号码:xxx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年收入为人民币xxxxx元。
xxxx公司(加盖公章)。
xxxx年x月x日。
兹证明_________(先生/女士)系本单位_________(1.正式工、2.合约工、3.临时工),已连续在本单位工作_____年,目前在本单位担任_________职务.目前该职工的最高学历为________,身体状况_________.近一年内该职工的平均月收入(税后)为____________元人民币.
单位公章或人事部门章:。
人事部负责人签名:。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标准不论是哪种形式的证明信,其结构都大致相同,一般都由标题,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等构成。
一标题证明信的标题通常由以下两种方式构成:1.单独以文种名作标题一般就是在第一行中间冠以"证明信","证明"字样.2.由文种名和事由共同构成一般也是写在第一行中间.如"关于同志情况(或问题)的证明"。
二,称呼要在第二行顶格写上受文单位名称或受文个人的姓名称呼,然后加冒号.有些供有关人员外出活动证明身份的证明信因没有固定的受文者,开头可以不写受文者称呼,而是在正文前用公文引导词"兹"引起正文内容.
三,正文,正文要在称呼写完后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要针对对方所要求的要点写,要你证明什么问题就证明什么间题,其他无关的不写.如证明的是某人的历史问题,则应写清人名,何时,何地及所经历的事情;若要证明某一事件,则要写清参与者的姓名,身份,及其在此事件的地位,作用和事件本身的前因后果.也就是要写清人物,事件的本来面目.正文写完后,要另起一行,顶格写上"特此证明"四个字.也可直接在正文结尾处写出.
四落款落款即署名和写明成文日期.要在正文的右下方写上证明单位或个人的姓名称呼,成文日期写在署名下另起一行,然后由证明单位或证明人加盖公章或签名,盖私章,否则证明信将是无效的.
农村收入报告篇十六
第一段:引言(150字)。
农村收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农村收入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对于加快构建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多年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农村收入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涉及社会、文化和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有许多值得探讨和总结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农地规模经营(250字)。
农地规模经营是有效提高农村收入的途径之一。农地规模经营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提高产出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和耕作组织,可以实现土地的连片化、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在我的家乡,农户组织成农民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耕地、养殖业和农副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不仅使得农民们的收入增加,还提高了其对市场的议价能力,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段:多元经营与创新(300字)。
除了农地规模经营,农村收入的多元化经营和创新也是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转岗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我的家乡,一些农民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附加值高、以低耕种为主的项目,增加了收入。此外,一些农民还积极探索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推广,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销售价值。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促进了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文化的繁荣。
第四段:农村金融服务(250字)。
农村收入的增加还与金融服务的改善密切相关。传统上,农村的金融服务存在差异化、不平衡的问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建立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村金融合作社等。这些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了财务支持,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发展农业和农村产业。比如,我家乡的农村合作社开设了小额信贷、养殖贷款、种植贷款等专项服务,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贷款选择和低利率的贷款支持。这些金融服务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五段: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250字)。
最后,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也非常重要。在推动农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法律保障,如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土地流转的管理规定等。同时,还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依法维护农民的权益。比如,在我家乡,政府为农田流转出台了详细的土地流转管理和监管办法,明确了流转的程序和权益保护,保障了农民的利益。这些政策和法律的出台和实施,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保障,进一步推动了农村收入的增长。
总结(100字)。
在农村收入的探索和实践中,我认识到农民的收入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多元经营与创新、金融服务和政策法律保障等因素密不可分。只有充分发挥这些关键因素的作用,才能够真正解决农村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我相信,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我国农村收入将继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将不断提升。
农村收入报告篇十七
在______单位担任________职务。近一年内该职工在我单位平均年/月收入为(税后)_______元,(大写:_______万______仟______佰______拾______元整)。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农村收入报告篇十八
兹证明(身份证号码:)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收到村(队、小组)集体发放的各种股权(股份)收益、分红共元、被征地补助金共元、其它()收入共元。
上述费用合计元。
本证明完全真实,本单位同意:如有虚假,愿承担全部法律后果。
经办人(签字):
单位(签章):
单位联系电话:
日期:年月日
注:本证明由核对对象所在居(村)委会据实出具,并盖章确认。
农村收入报告篇十九
农村收入一直以来都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然而,在我过去的工作中,我意识到了农村收入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逐渐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以期能够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的幸福感。
一个村庄的收入来源如果过于单一,不仅容易造成村庄经济脆弱,也容易造成村民收入的不稳定。因此,我提倡村庄发展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例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农村旅游、乡村民宿等项目,吸引城市人前来观光休闲,为村庄带来额外收入。通过丰富农民的收入来源,不仅提高了村庄的整体经济实力,也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
第三段:促进农村收入的培训和教育。
农民是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是增加农村收入的关键。因此,我主张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种植和养殖的技能水平,使其掌握更多的经营技巧和科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创业教育,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商业运作,为他们提供创业的机会。通过提供培训和教育,农民的收入不仅可以得到提高,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就业市场中更好地竞争。
第四段: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
政府在农村收入方面起着重要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在这方面,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首先,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的交通和通信条件,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农民的销售和收入空间。其次,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高效种植和养殖技术。再次,可以提供一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投资创业,并帮助他们解决融资难题。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农村收入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综上所述,农村收入的增加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从增加农村收入的多元化途径到提高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水平,再到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农村发展和农民的幸福生活作出贡献。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农村收入将会得到有效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显著改善。
农村收入报告篇二十
兹证明我村(居)民,性别,身份证号,职业,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家庭人口人(各家庭成员姓名与户主关系、职业、身体状况、有无劳动能力等见申请表),家庭年总收入元,人均元,低于我市城乡低保标准2倍范围内,属低保收入家庭,特此证明。
村(居)委会(盖章):
乡镇(街道)意见(盖章):
经办人:
20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