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学教案范文(18篇)
教案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反思和总结,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场景和学生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信这些范文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说课教学教案篇一
2、学生边看图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读。
过渡: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
1.在水乡之旅中,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朋友。(课件在文中出示要学的新字,测读学生读书后识字情况。)。
2.小组合作学习测读后剩余的生字。
3.汇报及指导:
(1)抽读卡片,测读出学习过程中问题较大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
(2)在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你愿意把记字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吗?指学生自主选择生字上台讲解。
(3)引导学生讲解后问:我的办法好吗?你有好办法告诉我吗?
2读完了课文吧,你觉得水乡怎么样?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板书:(水多,船多,歌也多)。
3..a.水乡的美景就像一幅画,我们该先画什么呢?(水)。
b.要想画好水,必须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第一段。
4。你们觉得水乡的水怎样?请你来回答。(我觉得水是清的,绿的,多)。
5。很多?那能不能试一试、读一读,让你的同桌从你的读书声体会出水的多来呢?让大家来分享你动听的读书声?(指名读)。
6、我听得出水挺多的。老师想跟你比一比,欢迎吗?老师这回找到对手了。大家当评委,请听——(示范读)。
7、师:画草和画水,为什么要画草和水?这有草有水的地方叫“荡”;如果把草画成画成芦苇,这地方就是芦苇荡:同学们想想看,风轻轻吹过来,芦苇和水就怎么样啦?(学生认真思考)。
8、用你的手,用你的动作,比划比划。(学生伸出双手做“荡”的摆动样)。
9、把‘荡’字放进句子,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读“处处绿水荡清波”一句)。
10、我听出来了。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的表情,听听我的声音……(老师边做摆动的手势,边带学生读文中带“荡”的句子)。
1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来到南湖边,太阳照在湖面上。风轻轻吹过湖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那你就带着这种感觉美美地读吧。
12、水乡的水真美呀。如果我们伴着音乐来到水乡,再读,相信我们读得更美了。(老师学生一起朗读第一节)。
(二)a.水乡到处是水,水乡人出门就一定离不开——船。
c.假如你在这艘船上,打得那么多的鱼,心情怎么样?你高兴你就想——(唱歌)。
d.你会唱什么歌?现在你就在这艘船上,唱给你的同桌听,唱吧!哪怕是唱“小雨沙沙沙”都行,唱吧!
e.真高兴呀!哎,一个人唱不行,大家都唱吧!(学生咿咿呀呀地唱起来了)师:大家真高兴啊,水乡人也很高兴。听,他们也唱起动听的歌。不信,你们读一读吧!(出示第3节文字及相关的画面)(学生齐读第3节)。
f.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箩是装鱼的,歌为什么说一箩一箩呢?)是呀,为什么歌能装箩?谁来说一说。
g.水乡那么多的鱼,高兴的时候,人们怎么唱?那表情怎样?哎,配音乐会读得更美,读吧!(学生随着音乐读最后一节)。
3.是呀,水乡的新生活,咱们通过品词品句感受出来了。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河渠、池塘边上的稻田也特别多,水乡还有一个美名,叫“鱼米之乡”。我们现在从头读起吧,你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读吧!(学生站起来读全文)。
说课教学教案篇二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2、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组合作,尝试??设计对?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
实验法。
课堂导入。
师:昨天老师到钟表店里去逛了逛,发觉了这个东西,你们相识。
吗?(出示摆钟)。
生:钟、摆钟。
师:(指钟摆)这是钟摆,摆钟就是靠它来工作的,我们把像钟摆这样。
的装置叫做摆。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钟摆摇摆的现象?
生:秋千、公园里的海盗船、心理医生用的催眠器。
师:今日,我们就来探讨探讨摆。
新课讲授。
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今天要教授的内容;
实验一:摆线的长短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1.分别用不同长度的细线作实验。
2.让摆摆动同样长的时间,并记录观察到的数据。
3.分析记录下来的数据。
实验二:摆的重量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1.用同样长度的细线,分别拴上不同重量的螺母作实验。
2.让摆摆动同样长的时间,并记录观察到的数据。
3.分析记录下来的数据。
4.找出规律。
巩固练习。
实验完成之后,我们会给学生提出几个关于摆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加深理解。
例:1.单摆在摆动的过程中()。
a.摆幅会越来越大b.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越来越慢。
c.摆幅会越来越小。
2.关于单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摆在自由摆动过程中摆动幅度会逐渐变小。
b.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的重量无关。
c.摆的摆长越长,摆的摆动速度越快。
课堂小结。
在实验完成之后,我们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一)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二)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板书设计。
我们将选用演算式板书,将摆的实验具体的实验过程和内容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们进行试验,并提示他们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加深他们对实验的理解。
作业布置。
要求同学们完成这一章后的实验练习题,最后会提出一个问题:摆的周期还和什么因素有关,让他们在课后时间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具有引导性,防止学生误解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情况,确立本节的知识重点,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更加关注那些重难点,帮助他们更好的更好的理解。
教学难点:根据往届学生学习、理解内容的困难程度或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来确定重难点。在难点处,通过更加详细的介绍,同时提醒学生们不要混淆,对有些比较难的问题不能一下就懂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铺垫,通过“架桥”“铺路”,帮助学生理解,来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热情,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课堂氛围,让每个人都参与起来;同时实验还能更加直观的演示出本节的重难点,帮助他们理解。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通过钟摆来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课题,激发学生关于学习内容的兴趣,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产生学习期待。
新课讲授:小学生具有好动性,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们对实验的了解,还能增加每个人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
巩固练习:适当根据学生们的理解水平,编写适合他们的练习题,既能让他们自己思考,也不会让课堂陷入死寂。
课堂小结:通过小组讨论来得出今天实验的结论,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每个人都参与起来,明确实验的意义,更好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将实验的步骤演示出来,让学生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同时也能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正确的完成实验,以及明确自己所做实验的目标,更好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作业布置:通过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他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防止他们遗忘;同时设置一个课后探究题目,让感兴趣的同学能够利用课后时间来了解相关内容,发散他们的思维,巩固记忆。
说课教学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看看、讲讲、玩玩中整首诗歌。
2、学用xx见面xxx的句型创编儿歌,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爱动脑的惯,体验合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2个,事先排练好情境表演:两小兔从不同方位跳出,碰在一起,手拉手儿跳跳跳,握握手,脸上表情笑嘻嘻的,很高兴。
2、小鸟、小象、小鱼、小猴、小朋友互相见面卡各一张。
3、双响筒一个。
4、每个幼儿一张动物见面小图卡放于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导入。
1、观看情境表演。
师:小朋友看,谁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两只小兔见了面做些什么?
2、小兔见面是怎样做的?
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说,用三个字说出来。
3、小兔见面除了用动作表示,它们心里还觉得怎样?
幼儿用双响筒打节奏,我们把小兔见面也说进去把讲完整就更加好听了。
二、让幼儿在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中巩固学师:小鸟见面会怎样呢?
2、出示小象、小鱼、小猴见面卡。
师:小象、小鱼、小猴见面又会怎么样呢?(幼儿互相讲讲,再个别幼儿讲述,根据幼儿讲述情况,让幼儿学一学小动物的动作或心理等)。
三、学儿歌。
1、幼儿示范朗诵儿歌。
2、提问:小朋友听出来没有,刚才老师念的哪些是小朋友已经讲到的,哪些没有讲到?(出示小朋友见面卡,学最后一句,讲解hello的意思。)。
3、幼儿学儿歌。
第一遍:老师指图,幼儿学。
第二遍:找一个好朋友,一边念一边做动作。
四、创编儿歌。
1、看图卡编。
师:刚才小朋友讲了好多小动物见面会怎么样,我们把它们也编进儿歌里。
去。
(1)编给旁边的好朋友听。
(2)请1——2位能力强的幼儿完整编。
2、人手一张小图卡进行创编。
(1)幼儿互相编编讲讲。
师:森林里面来了好多小动物,他们也都想来编儿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它们已经悄悄地来到小朋友的小椅子下了,我们帮他们编一编,编好了跟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
(2)请个别幼儿拿着小卡片编,老师出示相应的图卡。
五、活动延伸。
拿着小卡片讲给客人老师听。
评价:环节紧凑,但对于中班的小朋友教学难度太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说课教学教案篇四
1、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学会在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2、积累背诵有关爱亲情主题的名言名句。
3、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
4、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丰富情感体验,提升精神与道德素养。
1、多音字读音训练,关联词语训练。
2、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诗文,开展颂扬亲情的朗诵活动。
教学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亲情的名言名句和诗文。
1、知识窗:
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请同学们复述这个故事,复述后阅读孟母三迁的故事,看谁复述的完整。
2、日积月累。
请同学们自读名人名言,说说自己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名言,在小组内赛读。
在小组内开展背诵比赛,说说自己背诵的方法。
3、基础练习。
a引导:母亲不仅是为我们的生活忙碌着,还在我们心灵深处播种着。
找出这句话中的关联词。在习题中还有几个关联词语,大家试一试。
请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b多音字。
为第一题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同时给这个字的其他读音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诗文诗文朗诵会。
展示大家收集到的诗文,先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小组内朗读比赛,推荐参赛选手。在班级内朗读比赛。
班内朗读比赛。
写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
6、作业布置。
以亲情为题写一首小诗。
说课教学教案篇五
1、能引导学生掌握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训练组织句子叙述的能力。
3、积累名言名句。
4、阅读几篇体现为人类造福的中外神话,渗透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5、通过举办为班级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捐赠活动,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1、如何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如何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
进行捐赠时,不要使受捐赠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古希腊神话。
两课时。
1、能引导学生掌握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的方法。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训练组织句子叙述的能力。
3、积累名言名句。
1、如何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如何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
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名言警句的'兴趣和习惯,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诲。
照样子换个说法再写个句子。
1、出示例句中的问句,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这个句子是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2、读后,请学生说说这个问句是什么意思。指出反问句无须回答的特点;
3、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意思就是例句中这个句子,把问句换了一种说法并加强了语气;
4、自由读第一句,试着自己换一种说法,然后汇报、评价;
5、小组内部独立完成第二、三句后,班级交流;
6、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几个句子。
按适当的顺序排列句子。
2、知道每句的意思后,再引导学生概括一下这几句话的内容;
3、小组讨论,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
4、汇报交流;
5、指名按照排列好的顺序依次读;
6、完整地齐读这几句话。
1、让学生自由读这两个句子;
2、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每个句子都体现了什么意思;
3、老师简单介绍诸葛亮和爱因斯坦,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4、反复诵读这两句话;
5、拓展延伸: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要为他人、为社会造福的名言警句。
1、阅读几篇体现为人类造福的中外神话,渗透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2、通过举办为班级生活有困难的同学的捐赠活动,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进行捐赠时,不要使受捐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
1、先让学生读读这些神话的名字,区分出哪些是中国的,哪些是古希腊的;
3、让学生说一说,哪个神话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5、请学生把自己所喜欢的神话讲给家人或好朋友听。
(二)召开讨论会,拟订计划,形成书面材料。
2、确定捐赠对象,弄清楚这个捐赠对象的生活方面的情况;
3、捐赠的钱物分配;
4、这次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人员分工(钱物的接收人员、登记人员、保管人员及捐赠人联系的人员等)。
(三)开展捐赠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活动要有秩序;
2、态度要热情平等;
3、说话有分寸,不要使受捐助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4、总结这次活动的收获。
说课教学教案篇六
1、倾听童话故事,感受故事中三只小猪团结互助的美好情感。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只有勤劳、不怕困难才能造出结实的房子。
1、挂图(三只小猪盖房子)。
1、师幼谈话,引出话题。
教师:你们看见过用什么材料造的房子?(如木头、草、竹子、砖等)。
教师:你认为用什么材料造的房子最结实?
教师:有三只小猪,他们每个都盖了一幢房子。他们为什么要改房子?使用什么材料盖的房子呢?房子结实吗?我们来听听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
2、教师结合挂图讲述故事第一遍,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三只小猪为什么要盖房子?
教师;三只小猪分别用了什么材料盖了房子?(小黑猪用稻草,小白猪用木头,小猪用砖头)。
教师:那么,哪只小猪盖得房子结实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
3、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那只小猪盖的房子最结实?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那么,小白猪和小黑猪盖的房子结实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结实,因为被大灰狼用力一撞就撞到啦)。
教师:小白猪和小黑猪的房子被撞倒了他们逃到了哪里呢?(小花猪的房子里)。
教师:带灰狼为什么没把小花猪的房子撞到呢?(因为小花猪的房子是用砖头造的)。
教师:三只小猪是用什么方法来对付大灰狼的?
教师:故事中谁是最勤劳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你最喜欢哪只小猪?为什么?
教师:那么,你想对小猪们说些什么呢?(如小白猪,以后做事可不能贪图省力,勤劳的小猪才能造出结实的房子,小花猪你是一只爱劳动的小猪,我喜欢你)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
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生动活泼,三只憨厚可掬的小猪一定能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我班幼儿性格十分好动,并且经常出现偷懒现象,于是我便设计了这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教育幼儿做事能认真仔细踏踏实实,不偷懒。
借鉴上次高霞园提供教研活动中的`收获,加上婉瑜老师对我们提出的几点思考,我对自己本次活动进行了这次反思。一、教师的选材新颖,符合本班幼儿的性格特点,结合了纲要,但是对故事的解读和文本分析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二、本次活动中设定的三个目标符合本班幼儿的水平: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点,体验小花猪的勤劳、聪明、勇敢,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对付大灰狼的办法,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3、教育幼儿做事不要图省力。根据活动的效果看来,第一个目标和第三个目标达到,而第二个目标有个别幼儿不能大胆的想象发言,教师的有效性提示指导还不够。四、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完整讲述故事后的提问环节,教师设置的问题具有有效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但是由于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对于课堂的掌握能力也有待加强,环节之间的问题不能有逐步的深入,语言不够简洁。
本次的反思是在经过教育办组织的示范园教研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我相信针对性更强,对于自己的活动中存在着的不足能够更清晰明了的找出来,这就是教研的魅力之所在。借此机会感谢教育办和姐妹园为我们这些新老师提供的观摩研讨学的机会,我也会将教研之所得运用到自己的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去,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快的成长。
说课教学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体会图片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能讲述图片的大概内容。
2、会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达图片内容。
3、懂得只要开动脑筋,废旧物品也可以做成有用的东西。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5、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及小兔、小松鼠、小老鼠的插入教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故事。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夏天的草地是怎么样的?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发生在草地上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大片草地,可是不知是谁在草地上扔了一个东西。(出示图一:草地上有一只旧皮鞋)。
1、这是什么?在什么地方?是一只什么样的皮鞋?
2、如果是你遇到了,你会怎么样?(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不同的想法)。
二、演示教具,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讲述。
1、出示插入教具小兔。
——看,谁来了?
——小兔看见了这只破皮鞋是怎么样的?它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兔的表情,讲述小兔的动作,并请幼儿做一做自己体验“脏”的动作及表情。
2、出示插入教具小松鼠。
——小兔蹦蹦跳跳地走开了,谁又来了?
——小松鼠看见了这只破皮鞋是怎么样的?它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松鼠的表情,讲述小松鼠的动作,并请幼儿做一做自己体验“臭”的动作及表情。
3、出示插入教具小老鼠。
——小松鼠慢悠悠地走开了,这时候谁又来了?
——小老鼠看见了这只又脏又臭的皮鞋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样做的?
4、出示图二。
提问: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自己的鞋要是破了会怎么办?脏了会怎么办?是怎么弄干净的?
——帮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整理句子。
5、出示图三。
师:转眼间到了秋天,秋天是瓜果丰收的季节。
——小兔喜欢吃什么?小老鼠开着皮鞋车帮小兔干了什么?小兔说了什么?
三、请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一遍。
四、老师示范讲述一遍。
五、讨论。
1、为什么小老鼠能把又脏又臭的破皮鞋变成一辆皮鞋车呢?
2、小朋友应该向小老鼠学什么呢?
小结:小老鼠是一个既肯开动脑筋又勤快的小动物。有些破旧的东西还可以利用,不要随便丢掉,我们小朋友也要像小老鼠那样,做个既聪明又勤快的好孩子。
说课教学教案篇八
1、引导幼儿动手脑操作、探索,来发现图片、某些物品的中心点,从而知道某些物品有中心点的原理。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探索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绳子、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
【活动过程】。
1、出示一根绳子,请幼儿来找出它的中心点。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的办法又快又好,准确地找到这段绳子的中心点。
1、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圆形的纸片,请你来找找看圆的中心点在哪?
2、幼儿动手脑进行操作、探索,寻找圆的中心点,用笔点好。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3、请幼儿来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点的?你的圆的中心点在哪?
4、教师小结:小朋友操作、探索的方法、结果,并选出最佳的操作方法和最准确的操作结果。
5、请幼儿再试试:学用刚才最佳的方法操作。
1、请幼儿动手脑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
2、幼儿动手脑进行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用笔点好。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3、请幼儿来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点的?你的正方形的中心点在哪?
4、小结:边对边、角对角对折,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它的中心点。
1、出示:九个圆片排列成的正方形。
2、请幼儿动脑后讲出中心点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在中间的.圆心上,横的中心线与竖的中心线交叉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中心点。
3、出示:八个圆片排列成的长方形。那么,它的中心点在哪里呢?
4、请幼儿动脑后讲出中心点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在两条中心线的交叉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中心点。
1、那么,你知道我们桌子的中心点在哪儿吗?
2、请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操作,探索、测量出桌子的中心点。
3、让幼儿来介绍与同伴合作的操纵过程和结果。
活动反思:
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去认识时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使幼儿清楚的知道了只要分针正指“12”,时针就正指某一个点。教具学具准备充分,钟面和实物闹钟达到人手一份,为幼儿创造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少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倾听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教师的语言还要儿童化。
说课教学教案篇九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乐、奇怪、亲切的语气。
3、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写法。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两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回声吗?你在哪儿听过?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按自然段读、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汇报。
5、写字指导。
(1) 学生观察。
(2) 教师示范:“纹、影、倒、游”四个字。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学生质疑。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朗读感悟。
1、默读思考: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画出有关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在哪儿听到的?妈妈是怎样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把你画出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
3、课件演示回声的成因。在读读妈妈说的话。
4、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理解回声的成因。
三、实践活动。
回家后做实验或到郊外听回声。
说课教学教案篇十
一、说教材?xml:namespaceprefix=o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地位: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碱金属一章里所包含的化学反应类型较卤素的更全一些,对于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吸热和放热反应等知识内容,在碱金属一章中应用得也多一些,体现得也更直观一些。因此,把碱金属作为第二章,可使第一章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应用和巩固。为学习其他元素和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同时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的不适应感。
特点及作用:(1)注重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知识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和认知规律。初中已学的铁等金属的知识,以及碳酸、氯化、氢氧化等的化合物的知识为碱金属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同时巩固了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2)树立起了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教材通过实验来具体研究的性质,推出的存在,用途。联系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特点,最后归纳出碱金属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体现出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建立起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建立起研究元素族的科学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元素族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3)加强了实验教学。本章新教材共插入了11个演示实验,1个学生实验,一个家庭实验,1个趣味实验(选修)增加了实验的比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同时,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
(4)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本节就插进了7个图,丰富了版面,使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了教材的弹性,使资料更加丰富,扩大了学生选择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教改的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的物理性质,掌握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确立的依据: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二、说教法和教学手段。
我是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使我感觉到,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通常物质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是复习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实验的难度比较小,常常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重复做这种实验,学生的实验兴趣会下降,对这样的化学实验,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自己去感受,探索新知识,运用结论,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既学到了化学知识,又掌握了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培养了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因此,我在“金属”一节的教学中采用“引导——实验探究法”。这种方法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教材实验为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自己归纳总结。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学法。
由于我们的学生知识技能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加之这一节的实验又易做,所以尽量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同时,分设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于习题来说,使学生对同类习题合并找差别,一题多解找简法,典型习题拓开知识点。
四、说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预测——学生拟定探究方案——教师指导——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评价小结。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可结合物质的组成、结构、客观存在的实验事实、现象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趣味实验等进行;学生的讨论、预测、拟定探究方案,则要结合学生旧有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教师的指导、评价要注意不包办代替,不随意否定,而要在充分肯定其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客观评价。
五、说教学过程。
前言导学。
(1)、碱金属包括哪些金属元素?它们在原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把它们叫碱金属?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回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
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块儿(如铁、铜等)。
(1)、可以用小刀很容易地切割吗?如能切割,观察断面的颜色。
(2)、把它们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能熔化吗?你能观察到什么?
(3)、把它们放入水中能溶解吗?能漂浮与水面之上吗?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每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入手,有利于跟下面的实验形成对比。
实验探究1:
教师分发块儿,然后说:同学们,如用儿块重复上述实验,你又能看到哪些奇妙的现象呢?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实验:用小刀很容易的把块儿切开,觉得很新奇,但一会儿看到断面变暗,很不理解。教师提醒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学生马上意识到与氧气反应。在做第二个实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并和第一个实验进行对比。特别是做第三个实验时,同学们的气氛高涨起来。通过以上对比实验,能够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金属有不同与铁、铜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亲自体验的性质的研究过程。
实验探究2:
在与水反应的实验中,你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反应都生成了什么物质呢?
学生活动:
至此,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分析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再讨论。看这几个方案中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直至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接着,再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完成第一步学习探究活动后,对的化学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些深层次问题,让学生进行第二步学习探究,深化思维,发展能力。
引导:金属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所以应将金属与空气隔绝;又因为比煤油重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保存在煤油中。训练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又引出两个探究性实验。
实验探究3:
如果将投入到煤油和水的混合物中,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探究4:
如果将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能置换出铜吗?你还会看到哪些现象呢?
学生活动:
先预测——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度、深度,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归纳小结:(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画龙点睛。让学生归纳,可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内练习:目的在于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不足,及时解决。
本课的课后作业设计成:把一小块儿金属露置在空气中,两周后会看到什么变化?最终变成什么物质?作业设置的意图,主要是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这也利于其非智力因素的养成。
方法与体会:
“引导——实验探究法”运用了现代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大胆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
“引导——实验探究”模式符合教学统一规律,即“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共同展开实验探究,也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引导——实验探究”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指导作用。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归纳总结、练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究学习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为止,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中。实验的成功,结论的得出,使他们能初步尝试到科学探索的乐趣,这无疑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其创造性,并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使他们学会研究和探索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
总之,“引导——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运用更好的教学模式使化学课变得更加精彩。
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整理和记忆。
说课教学教案篇十一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重中轻镙帽各一等。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集体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小结。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说课教学教案篇十二
1.分辨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种不同的图形。
2.能运用图形的特点进行组合拼摆。
3.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图形拼摆》挂图、《我认识的图形》游戏卡(见教具盒)。
2.《图形拼摆》游戏卡、操作白板(见幼儿操作包)。
3.胶棒若干。
一、观察出示《我认识的图形》游戏卡,引导幼儿观察辨别。
教师:图形宝宝来做客,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二、游戏1、依次出示《图形拼摆》挂图(见教具盒),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拼摆。
教师:图形宝宝会变魔术,看看图形宝宝变出什么?
教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合的?图形大小一样吗?
教师:它是由什么图形组合的?什么地方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有几个?
2.出示《图形拼摆》游戏卡和操作白板(见幼儿操作包),引导幼儿进行拼摆、粘贴。
教师:这个魔术真神奇,一种图形、大小不同组合起来能变出好看的图案来,三种图形以不同的方法组合起来也能变出漂亮的图案!请你用图形宝宝试着摆一摆。
三、展示。
1.请幼儿互相介绍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变得是什么?用的是什么图形?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请小朋友把你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
本活动是引导幼儿在学习运用图形的特点进行组合拼摆的过程中,加深巩固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在拼图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幼儿欣赏用不同图形拼成的画,在欣赏中既达到了辨识图形的目的,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学习需求。如依照范例进行模仿、在范例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创意进行变化,组合成新的图案。教师出示《图形拼摆》游戏卡时,要注意先出示同类图形拼摆图卡,引导幼儿感知一种图形可以根据大小进行组合拼摆;后出示不同图形组合拼贴图卡,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可以根据大小不同的各种图形进行组合拼摆。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根据幻灯片手段的可变性特点制作动画片,满足当前幼儿的学习需求。
图形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基本形用相加合成或相减分割的方法获得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又可以构成更大的基本形。基本形的变化是极其丰富的,教材运用并列、对称、平移、重叠等方式组合成不同的新形象,图片充分体现了视觉上理性、明朗的美感。
说课教学教案篇十三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的表达特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1、收集洪水爆发的场面,准备《悲壮》的曲子,制作课件。
2、预习作业: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尝试理解。
一、感受洪水肆虐,孕伏情感,揭题。
1、播放有关洪水爆发的短片,教师有感情朗诵课文一、二自然段。(幻灯一)。
3、板书课题:16《桥》,让我们走进那个村庄,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设计意图:创设课文所富有的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然后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受老汉崇高的人格与精神。
2、想想你从课文哪些语句的描述中感受到了紧急、害怕……找到并划下来读读,交流。
3、师小结过渡。
4、找找课文中的人们作出了怎样的反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用一个词形容人们的表现。(惊慌失措)。
(设计意图:疏通课文,进一步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之紧迫。为体会老汉精神奠定基础。通过想象危急时刻人们恐慌的表现,让学生进入情境,以更好理解课文中人们惊慌失措的表现,感受人们的心情及情况之紧急。同时为深入阅读文本,研读课文做准备。)。
(1)读悟: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联系洪水所达到的程度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
(2)引导质疑:为什么急着逃生的人们见到老汉会停住了脚步,听从老汉的指挥?启发想象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适时引导理解“拥戴”。
(4)读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读着老汉的言行哪几个字印入了你的眼帘?“揪”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拉”吗?为什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老汉当时怎样的心情?老汉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你又觉得老汉是怎样的人?(板书:秉公办事)。
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木桥前,齐腰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5)读悟: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抓“推”导读。
小结:这就是他们拥戴的`老汉(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逼近,逼近。木桥前,齐胸膛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老汉言行思考这么做、说的原因,渗透阅读方法——透过字面思考隐含的意思。)。
三、情感延续,铭记老汉精神。
1、学生配乐激情朗读——课文结尾(最后四个自然段)。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你现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惊讶、敬佩)。
3、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写)。
(1)指名读。
(2)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写感受及想象送行者的言行加深对老汉精神的感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拓展想象,补白课文中的空缺,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四、理解桥的含义,领悟老汉精神。
(1)指名说。
(2)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摘录课文中特色句子。
2、读一读哈尔威船长的故事。
说课教学教案篇十四
1、认识小区的一些机构和设施,懂得尊敬为小区服务的人。
2、积极主动地自由交谈,能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小区的资料(画,照片)。
【活动过程】。
幼儿交流时,教师利用照片或画进行展示,并随机插问:
——你们小区里有什么设施?
——你最喜欢小区的什么设施?为什么?
——小区为什么那么美?
介绍小区里的工作人员插入图片:
这两张照片哪里不一样?垃圾去哪拉?谁做的好事?小区里还有哪些工作人员?
一一出示工作人员图片(门卫,书报亭,花工)。
小结:小区也是我们的一个家,在那里的每一个居民都可以找到快乐,得到帮助,尤其是小区里的工作人员,他们为我们的安全,幸福的生活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感谢他们!
二、写设想书。
1、在小区里有没有让你们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为什么?
2、我们为小区提的这些修改意见,怎样让小区的工作人员知道呢?
3、我们可以写份建议信给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你们的设想。
说课教学教案篇十五
设计意图:
童谣《老鼠娶亲》十分具有童话色彩,它讲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中国民间婚礼俗的热闹场面。孩子们都喜欢看新娘子,喜欢结婚娶亲热闹的场面。我国历史悠久,中国民间婚嫁的一些风俗及所蕴含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在当今孩子们的世界里受到西方的电子文化以及动漫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慢慢淡出。由此,我们开展本次活动,旨在以孩子们熟悉的生活题材为媒介,让孩子了解感受、认识理解我国传统民间文化,在游戏中体验民间娶亲的风俗惯。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现共同游戏的乐趣。
3.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劈里啪啦、劈里啪啦”等象声词。
活动准备:
老鼠娶亲场面的ppt;与儿歌内容相适应的幻灯图片;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婚礼的场景。
1.师:宝宝们,吴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参加过叔叔阿姨的婚礼呀?(有)那你们能不能把在婚礼上看到的场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幼儿讲述)。
2.师:今天吴老师呀带你们去看看小老鼠的婚礼。
二、观看老鼠娶亲ppt,为学儿歌做铺垫。
1.师:不过,在看之前吴老师有个要求,把你觉得好看好玩有趣的东西呀,记下来!先藏在心里,看完后再告诉我。
2.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老鼠的婚礼。(播放老鼠娶亲ppt)。
师:你看到了什么?小老鼠娶亲有什么好玩的?
幼:有放鞭炮的……。
师:那你听到鞭炮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师:xx宝宝说鞭炮是发出“劈里啪啦、劈里啪啦”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鞭炮还能发出什么声音呢?(教师带领幼儿边念边做动作)。
师:除了看到放鞭炮,还看到什么呢?(引导幼儿讲述)。
师:宝宝们看得真仔细,婚礼上有抬花轿的、吹喇叭的、放鞭炮的,我们数数有几只老鼠在抬花轿、吹喇叭、放鞭炮?(逐一出示图片)。
三、出示图片,学儿歌。
(一)引导幼儿学儿歌前半部分。
1.师:刚刚我们一起看了老鼠婚礼的场面,很热闹,为了让宝宝们能够更好的记住这个热闹的场面,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儿歌的名字就叫“老鼠娶亲”,你们想学吗?(想)好,那老师问问你们刚刚几只老鼠在抬轿呀?(八只)。老师念出儿歌:八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
2.它们是怎么抬花轿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依次看图提问同上。
4.我们连起来念一遍。
(二)学儿歌后半部分。
1.师:鞭炮声这么响,被谁听到啦?(出示老猫图片)。
2.师:今天可是老鼠娶亲的大日子,老猫会来干什么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3.师:那你们来听听儿歌的最后两句。(念儿歌后两句)。
4.师:哎呀呀!这只老猫呀真狡猾!原来他先假装给老鼠贺喜,然后把老鼠全吃掉了!我们来把这两句念一念!
(三)朗诵完整儿歌。
1.师:这首儿歌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
2.分角色念儿歌。
师:小老鼠说了,要是你们学会了这首儿歌,你们就能去参加他的婚礼!你们想不想去啊?好,那在我们去参加婚礼之前,我们来换一种方式念念儿歌。
师:吴老师念每句的前半部分,那后半部分的三个字就你们念。(教师把儿歌的分配讲清楚)好,请准备!
师:“八只老鼠抬花轿呀”幼:“抬花轿”
师:“四只老鼠来吹号呀”幼:“来吹号”
师:“两只老鼠放鞭炮呀”幼:“放鞭炮”
师:“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幼:“呯嘣叭”
师:“老猫听了来恭喜呀”幼:“来恭喜”
师:“一口一个全吃掉呀”幼:“全吃掉!”
师:现在我们来换一下,你们念前面的,我来念后面的三个字。
四、游戏《猫捉老鼠》。
1.师:嗯,宝宝们念的真棒!好了,现在,我们一起去参加老鼠的婚礼!我呢,来当老鼠妈妈,你们就是我的鼠宝宝,你们跟着妈妈的后面排好队边念儿歌边去参加婚礼,等念到“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的时候,你们要赶紧蹲下来,因为谁要来啦?嗯,老猫要来了!这个时候你们千万别害怕,一直蹲着,也不要发出声音,千万别发出声音哦!看看老猫想干什么.等念到“一口一口全吃掉呀全吃掉”时,你们就赶快跑到位置边找位置坐下,这样老猫就抓不到你了。现在你们知道怎么玩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做游戏吧!
2.师幼共同游戏2—3遍。(次数视当时幼儿情况以及时间而定)。
3.结束。边做游戏边退出教室。
整个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先出示鞭炮和炮烛,问:它是谁呀?会发出什么声音?引出课题,然后以一种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今天我的鞭炮会发出很有趣的声音,并让幼儿学念鞭炮和炮烛发出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为后面有节奏的念儿歌做好铺垫。第二环节让幼儿回忆现实生活中叔叔阿姨结婚的场面,并观看老鼠娶亲的视频,请幼儿说说看,你看到些什么?接下来我把老鼠娶亲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边念儿歌边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小老鼠们在干什么?有几只小老鼠在抬花轿?几只小老鼠在吹号?放鞭炮呢?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式来回答,为后一个环节学念儿歌做好准备。第三个环节,通过拍手、学做小老鼠娶亲的动作(如抬花轿、吹号、放鞭炮)有节奏的学念儿歌,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后半部分儿歌,我先让幼儿自由想象,猜一猜,老猫来会做什么呢?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并把最后那两句儿歌教给小朋友。然后等大部分小朋友都学会了这首儿歌之后,我们又进行了换角色念。最后以《猫捉老鼠》的游戏结束活动,游戏中孩子们真情投入,但免不了成为老猫的美餐。
活动中通过图片、动作和游戏,使幼儿很快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会有节奏的朗诵儿歌。在游戏中进一步提高了孩子的学欲望。整节活动,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活动气氛也比较活跃,孩子们都能主动地去说,大胆地去说,有想说地欲望,有说的氛围。并能乐意表现自己,在游戏的轻松环境中,掌握知识。
但在活动中还有诸多的不尽完善之处,如图片的布置不是很规范。在今后的活动中要不断的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的改进自己。
说课教学教案篇十六
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学中应重视美和感悟对好的词的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的欣赏与游。
1、了解作者简介;
2、诵美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3、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了解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记叙文章的情感美、语言美。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1、解决本文的生字词;
2、读通读懂本文;
3、收集有关春的诗句;
4、收集作者简介。
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二、读中理解。
1、教师配乐背诵,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把生字词横线画出。
3、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本文的生字词。
4、齐读,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用三个字概括?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学生找出描绘春景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3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6、请学生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归纳盼春—绘春—赞春。
三、读中品味。
请同学样找出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并说明理由(估计学生会找出一些修辞句式,教师见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不同的语段来分析。
四、说中升华。
1、齐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这课你学到了什么(可能学生会说描写的作用、修辞的运用等)。
2、请同学们用本文所用的修辞选一至二样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如以春天像……,像……,像……等句式;不用这句式,只要能用上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春的描绘,使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到了优美的语言。
六、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仿写《春》的写作方法,为《秋日的校园》写上一两片断。
七、板书设计。
我的教学设计与其他老师有点不相同,力求体现个人的语文教学思想和特色。
我坚信: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节课,是对语感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指导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喜欢这节课,我甚感欣慰。
但是,我对语感教学只是初窥门径,理论上掌握得不多,教学实践更少,上这节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课堂驾驭能力不强,由于师生对话多,秩序有点混乱。教学过程中的四大步骤平均用力,造成用时紧张,虎头蛇尾。今后要注意删繁就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的能力较低,课堂练笔差,记忆能力也低。今后必须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后进生,关注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说课教学教案篇十七
1.能够自己动手做一个摆。
2.对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够搜集数据来验证自己的假想。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知道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意识到搜集证据、验证假设的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直奔主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套器材,我们要用这套器材来研究一种新的运动方式。师:现在我把它提起来,注意要拿正,不要往一边斜,然后轻轻一松手,不用推它,看,它运动起来了!你能用手模仿一下它的运动方式吗?师:你能给这种运动方式取个名称吗?师: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摆动吗?都在哪儿见到过?师:确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摆动。在科学课上,我们把这种装置叫做摆,把挂在下面的重物叫做摆锤,把细线叫做摆线,把摆动时的幅度叫做摆幅。(画出摆的装置图,并标出摆锤、摆线、摆幅)刚才我们同学每组都做了一个摆,下面我们就来测量15秒钟,你们的摆能摆动多少次?在做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怎样才算摆动一次?(请学生说)友情提醒:
1、将摆放置到一定高度,松手让它自由落下,不能再加力量推。
2、开始提起摆时,要让摆线绷直,摆线弯曲可能导致计数不准。
3、摆动的过程中,不能碰到其他任何物体。分工合作,计算摆的次数。
一、研究摆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1)预测,小组讨论。
(2)汇报。
2、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我们研究的可靠性。我们就先一起来研究摆角大小对摆的速度有什么影响。演示实验:提醒其他两个条件都不能改变,不能额外加力推,每个角度测量三次,选择结果相同的两次作为最后结果。摆动的面要和横杆尽量垂直。实验完成后,得出结论。
4、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二、设计摆。
刚才我们了解了摆的快慢和摆线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开展一个比赛,请每一组设计一个规定要求的摆,做好以后测量长度。实验时注意填写实验报告。比一比哪一组速度快,准确性高。制作好的拿到讲台上来。学生设计成果展示,观察黑板上的摆,你有什么发现?“摆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动方式,你还在哪些哪些地方看到过它?(婴儿床、寺庙里撞钟的木锤、钟摆、节拍器、被风吹动的风铃等等)。
说课教学教案篇十八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运用“一面……一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味书屋的有关知识。
2、学习并运用课文从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二、教学重、难点:目标1、2。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挂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三味书屋的图画,指名说说图画内容。
2、齐读课文第二段,比较同学们的发言,说说课文在叙述上的优点。
3、明确学习目的,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说说课文为我们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哪些内容。
3、说说鲁迅的书桌在哪儿。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音形,交流记忆方法。
1)检查生字读音:强调:“塾、绍、寿、弛”是翘舌音。
2)同音字、形近字比较区别并组词。
塾()墨()砚()弛()。
熟()默()观()驰()。
2、理解词语:
(鲁迅、戒尺、严厉、默默、毫不松弛、奔走、信念、料理、花骨朵)。
〈四〉、学习第一段。
1、读课文,想段意。
2、理解“书塾”的意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看图,说说你对三味书屋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味书屋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墙上”、“画前面”、“四面”、“东北角”上等词语,告诉学生作者是按空间位置,从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叙述的。
(2)讨论:这样写有何好处,有何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如何使用方位词帮助叙述介绍?
(3)理清本段层次。
(4)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本段。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本段,说说本段的大意(“早”字的来历及其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2)根据“早”的形状、来历、作用将本段分为3层。
(3)学习“早”字的形状的写法及其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鲁迅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作者采用打比方的写法,写“早”字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理解:“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4)体会重点句: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体会带点词语及句子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一面……一面……”
(5)理解鲁迅为什么要刻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个坚定的信念”。
〈三〉、总结课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熟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味书屋(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