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短文教学设计(实用21篇)
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需要看清自己的成长轨迹。总结应该紧紧围绕重点、关键点展开,避免泛泛而谈。在总结写作中,参考一些成功的经验和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写作的重点和技巧。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一
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2.体味韩愈在《马说》中表达的对人才被压抑、埋没的愤懑之情。
3.品味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4.初步了解“说”和“序”的文体特色。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提示”中字词的音、义,“易”“策”“食”的各个义项和“马之千里者”“子之不遇时”的句式特点。
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3.体会韩愈对董邵南的同情、劝勉和劝阻等复杂的感情。了解“序”的文体特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掌握字词,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品味文章写作特色,进行扩展性阅读。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解说:四个步骤:初读课文、疏通文字、梳理文章思路;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体味作者的见解主张、思想情感;研读课文、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拓展阅读、拓展视野、迁移知识、培养筛选信息和搜索信息的能力。)。
2.发现法。
(解说:原则同讨论法,步骤分两步走:一是学生阅读发现问题阶段,二是师生梳理问题,解答问题阶段。注意事项:一是要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耐心听取学生的发言。)。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所企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古代封建社会,很多人才常哀叹生不逢时。人才受压制,不能施展自己的报负,甚至被扼杀,是一种经常性的社会悲剧。另一方面,人才如何施展自己的抱负,才能用在什么地方、为谁所用也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大问题。韩愈的两篇短文论述了上述两个问题,他的见解和主张值得我们深思。
二、解题“序”作为文体分两类,一种是写在某书或某文章、诗歌前面的说明、评介性文字;一种是赠序,是为一件具体的事向人赠言,或向即将告别的人赠言的文章。《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属赠序。
三、研习课文。
初读课文。疏通文字,梳理文章的思路。
具体做法:先请两位学习中等偏下的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甲生读完后,师生共同找出读错的或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同时肯定他读得好的地方(只指出某个字、句即可)。然后由乙生朗读。乙生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具体做法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或者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大家边读边口译,相互更正,一起补充,疏通文字,整理思路;或者小组轮流当组长,先疏通文字,后整理思路。(解说:初读一定要落实,给够时间,要各组组长督促大家在课文上做标记,该注音的注音,该释义的释义,该加符号的加符号。必须等最后一组完成了初读任务后,才可宣布转入下一步讨论。)。
如下词语、句子要讨论清楚:
《马说》:
骈死、槽枥、称、食、石、才美、外见、道、等、策、材、呜、临;是、而、故、于、之、以、或、其、且、安、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考”。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举、适、兹、勉、遇、强、与、易、卜、吊、谢、仕;之、于、其、哉、苟、者、乎、恶、以、然、为、复;“夫以子之不遇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理清两篇文章的思路:
《马说》第1、2两句是作者的观点,意思是说世上本来常有千里马,但是因为缺少伯乐,无人识得它,千里马也就不被当成千里马了。作者重点不是论述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而是感慨千里马在奴隶人手中的可悲遭遇。后面的文章围绕这一点展开论述。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一文,作者感情复杂,思路不易梳理,对学生讨论要求不宜过高。文章第1段对董邵南的行动表示同情和理解;第2段,韩愈表示了劝阻之意,末段要求其“吊”和“现”,劝其好自为之。学生能说到同情和劝阻的意思即可。
精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见解主张,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解说:
1.任务的轻重、问题的多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但主要内容、作者的见解、主张以及其思想感情要讨论清楚。
2.小组讨论的做法与初读做法相同。
3.要通过讨论弄清如下内容:《马说》中,“千里马”指有才能的人,即人才;“伯乐”指识别、理解并能运用人才的当政者;“奴隶人”指压制、摧残和扼杀人才的当政者。
韩愈的见解是当今的当政的人都是摧残、扼杀人才的后者;他的主张是要善于识别、爱护和任用贤才。《迷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董邵南是个有才能、有高尚志趣的不得志的人;他要去的河北,是古代多仁人志士,而“今天”风俗已变坏了的地方;望诸乐毅晚年不得志于族各国,被迫离开燕,但仍然念念不忘燕园。吊,是告诫量不要因自己不得志而做出损害国家的事;要童向河北的仁人志士致意,意在告诉量要为朝廷出力,不要依附割据一方的藩镇,做出对不起朝廷的事;韩念反复地说“童生勉乎哉”,一是希望他奋发有为,不要因失意而灰心;但更重要的是劝他要好自为之,不要误入歧途,毁了自己,表达了同情、担忧和爱护的复杂感情。
4.有些内容学生讨论后可能还弄不明白,教师可适当提示。
课堂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大家已经能正确、流畅地阅读两篇文章了,对文中重要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也基本掌握了,对文章的内容也有了较深入的理解,韩愈在《马说》中对人才被压抑、摧残,甚至遭扼杀表现了极大愤慨。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对朋友表达了同情、担忧和爱护的复杂感情。但是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是否有不同呢?各自有什么特色呢?请大家进一步思考。
四、布置作业。
1.对两篇短文进行比较阅读,就如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两篇文章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它们在章法上是相同还是不同?
(2)通过有感情的阅读,看看两篇文章语言风格上是相同还是不同。
第二课时。
一、课堂调查。
两篇文章在章法上认为基本是相同的`和不相同的各有多少人?
在语言风格上认为相同的和不相同的各有多少人?
二是为开展课堂争辩性讨论作安排。)。
二、研读课文。
1.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特色和写作特色,培养学生初步鉴赏的能力。具体作法:
(1)请同学们就语言风格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认为两篇风格相同的说明自己的理由;认为不同的说明认为不同的理由。
(2)所说的理由要结合课文谈,以课文为例,不得离开课文空谈。
(3)请两位同学(阅读水平高的同学)朗读课文(一人一篇),其他同学边听边品味,并准备自己的讨论发言。
(解说:前两个要求是交代课堂讨论的论题和规则,坚持了课堂讨论的原则;后一个要求是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时间,让他们具体进行品味,并把品味的结果单拟出来。)。
2.学生讨论发言。发言可以是个体对个体的辩论,也可以组成甲方和乙方,形成群体对群体的辩论。
(解说:1.辩论必须围绕论题进行,即只谈话言风格;2.辩论要对两篇文章的语言特色都涉及到:《马说》是寓意深刻的讽刺小品,语言幽默中有辛辣的讽刺,如第3段,描摹形态的语言,有很强的讽刺力度。其次是论述中注入了强烈的感情,尤其是第2段。如:“安求其能千里也?”抒发了作者都积的愤懑之情。《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语言委婉曲折,含蓄有深意,文辞“曲尽吞吐之妙”。不必过于纠缠同与不同,目的是通过辩论弄清这些语言特色。)。
三、拓展性阅读。
拓展阅读面,迁移学过的知识,培养筛选信息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具体做法:首先课堂调查,抄录了多少篇“美文”,多少同学抄了,谁的课文短评写得好一些。
(解说:调查的作用一是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二是为课堂展示作调查。)其次是请学生朗读所抄写的美文和自己写的短评。可以多请几位朗读。三是组织好学生评论。可以组成一个以语文科代表为中心的评论班子,给朗读的学生打分,进行激励。如果有竞赛性质,可以让评论的人数多一些。
解说:对朗读的学生一般要给较高的分数,使他感到自己选文有眼光,短评评得准确,对自己的学习有一种得到肯定的愉悦感,从而调动了学习兴趣。这种保护性的“反映后刺激”,对激发内趋力,对学生保持学习后续行为的持久性有很大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这两节课,学习了韩愈的两篇短文,大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辩论,基本掌握了“抵”“骄”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了解了韩愈在两篇文章中的见解、主张及在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品味了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课后大家要巩固已取得的成绩,特别是词语要多记多练。其中“易”“策”“食”要重点训练,两篇文章要背熟。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第三题要求查相关的工具书,将3个文言实词的各个义项都列举出来,并在义项后举出例句。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二
1.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斗笠啃翘悠闲雨帘。
2.掌握下列词语解释,特别注意对语境义的掌握:
柔和看管梳理翘偶尔雨帘生气。
3.描写:是对人、事、景、物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刻画。可分为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4.拟人及其作用: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拟人使无生命的物人格化,使描写更生动、形象。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淡化情节、注重画面的写法,理解作者用三幅风雨图写故事的方法。
2.学习散文中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特别要注意停顿。
3.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姐弟俩天真可爱的形象。
三、情感目标。
体会本文描绘的“风雨童趣图”的画面所表现出的生活的欢乐与纯真的童心。
《散步》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依偎妩媚粗犷小心翼翼潇洒涟漪。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散步》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
2.正确、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
三、情感目标:
在阅读中体会《散步》这篇散文表现的亲情和温暖。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三
1、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感受亲情。
2、训练学生用普遍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勾画、积累关键性词句,养成辨清字音、字形,解释词义的习惯。
4、学习辨别关键语句的能力。
5、学习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
6、学习根据表达的思想内容来遣词造句。
目标2、5。
单元教学设想。
1、用半个课时引导学生注意初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方法,突出强调以下几点:
a、多读、多看(课内外)。
b、课前预习。
c、上课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d、认真写字,开始有。计划的练字e、养成练笔习惯,一周两篇。
2、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材处理上,尽量减小难度,增加趣味性,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争取获得学生的'认可。
3、初步摸清学生的语文的基础,确立各个层次的同学,酝酿语文尖子与后进生的个别指导。计划。
4、尽量求实,务必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感到有所得。
金黄的大斗笠。
高风。
通过朗读体会姐弟情,纯真童心。教学要点:朗读,体会散文诗的特点。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课前演讲。
二单元提示。
三纠正字音。
啃翘揽斗笠分歧粼粼。
1语调。
(1)掌握停顿节奏:看标点符号,看词的组合。
(2)掌握腔调:掌握高低轻重和语气。
2重音重要词义的重读。
1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风雨中姐姐给弟弟送斗笠。
2学生朗读并划出风雨变化过程,分析三幅风雨图的起迄和特点,。写作特点。
-------风小雨稀。,风疾雨急,风雨交加。描写有层次变化,有侧面描写,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拟声词,有声有色。
3分析姐弟形象。
------弟弟看羊,天真,活泼,可爱。姐姐送伞,细心,聪明,爱弟。姐弟紧靠,姐弟情深。
4学生想象绘画,
板书。
金黄的大豆笠。
风小雨稀。
弟弟看羊姐姐送伞。
天真,活泼,可爱风疾雨急细心,聪明,爱弟。
风雨交加。
姐弟情深。
(并排,笑声)。
散步。
领会文章意味,学会肩负的使命感。
朗读领会含意深刻、优美精彩的词句。
1
一课前演讲。
二学生分组朗读。
三指导学生分析。
1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写一家三代人在田野散步。
2分析散步的缘故(注意用陈述,舒缓的语气朗读)。
——我出于孝顺,为了母亲的身体着想;母亲从“本不愿”到“后来又答应”,则是出于对我的信服,不想逆了儿子的一片心意,表现了一家人的互助爱护,关心,体谅。
3描写初春的田野,为什么写?怎么写出初春的特点?(注意用陈述,舒缓,略带欣喜抒情的语气读)。
——抓住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来写,富有春天的气息,既是承上启下,又衬托了人物的欢愉心情。
4儿子的特点(注意用惊喜的语气,稍高的语调读)。
——儿子细致观察,思考,童言无忌,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5风波骤起,如何解决?我为什么心情矛盾?
——由于一切都取决于我,我想两全其美,但不可能。因为陪母亲的时间不多,我决定顺从母亲的意愿而委屈儿子,表现了我既爱幼,但更尊老。
6一波又起,为什么?
——母亲改变主意而且态度坚决,因为她不想孙子不开心,表现母亲也爱幼。
7最后以散步作结,结尾的含义?
——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使命感,责任感。
8学生谈感受。
——家庭,朋友之间要保持和谐关系,要互相理解,体谅,谦让。
9比较课后《送小龟回家》。
——表达了思家,团聚之情,不能人为制造骨肉分离。
10作业:摘抄佳句,谈谈,写写生活中你遇到的分歧,如何解决,应该怎么解决?
板书。
散步。
听话爱护。
母亲儿子。
————————————————————————。
信服矛盾听从。
顺从。
爱幼孝顺,爱幼,更尊老天真,可爱,聪明。
家庭和谐,互相关心爱护,理解体谅。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四
创意说明:本创意着眼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材料。《夸父逐日》奇特的想象、浪漫的`夸张,适于扩写。《两小儿辩日》以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适合演编。这样设计既观照了两文自身的特点,也活用了教材。
教学步骤:
一、学《夸父逐日》,创造点:扩写。
1.教师范读,讨论归纳神话特点。
2.轻声吟诵,补充想象一些细节。
3.用白话扩写夸父逐日的故事。
二、学《两小儿辩日》,创造点:改编。
1.齐读全文,了解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2.自由朗读,想象人物的动作、表情。
3.用话剧或小品的方式改编《两小儿辩日》。
三、范文交流、评点。优秀文章张贴到教室墙后,可鼓励毛遂自荐者共同上演改编的优秀剧本。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扩读材料。
太阳/昊冠中。
(选自《短笛无腔》,原文略)。
使用建议:课文表达人类探索自然原始美好的愿望,这篇散文更多透射今人对太阳理性、辩证的审视与思考。可作课文延伸材料阅读,体会古今绵延不息的探索精神,从中窥见人类认识自然的漫长历程。
2.相关资源材料。
神话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是人类在生产力低的情况下,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而以非现实的想象和幻想来表现对自然力的征服和支配,如我国古代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力的实际上被支配而消失,但它叙人、叙事的艺术传统,在后世小说创作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尤其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五
《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十课的短文两篇中。预习提示提示了两个重点:
1、面对风景,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美。默读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两位作者发现的美和寄寓的情。
2、朗读课文,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记承天寺夜游》写景就一句话,而且就写了一种景__月亮,空明,似乎还带着凄清。明月千里,情思万种,谁解其中滋味?千年之前的那个灵魂在这个有月的夜晚到底思想了什么?这是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那怎样才能十几岁的让孩子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呢?经再三思考,我决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教学。
通过对比,也许能让学生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
二、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能够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2、比较阅读,感受景物描写和语言节奏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朗读感知文本。
1、教师示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个读小组赛读。
2、读讲结合,同桌互讲,借助课下注释,梳理文章内容。
3、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文言积累。
念,想到。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但,只。
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三)、变读理清层次。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反复朗读,说说这样变的理由。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
(四)、比读体会情感。
比较两段写景的文字: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两段文字所写景物有什么不同?
2、两段文字句式有何不同?
(五)、背景知人论世。
出示背景资料,体会景中所寓的情感。
作者:氤氲兰香。
链接:/p/5af39fea593e。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六
创意说明:本创意着眼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材料。《夸父逐日》奇特的想象、浪漫的`夸张,适于扩写。《两小儿辩日》以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适合演编。这样设计既观照了两文自身的特点,也活用了教材。
教学步骤:
一、学《夸父逐日》,创造点:扩写。
1.教师范读,讨论归纳神话特点。
2.轻声吟诵,补充想象一些细节。
3.用白话扩写夸父逐日的故事。
二、学《两小儿辩日》,创造点:改编。
1.齐读全文,了解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2.自由朗读,想象人物的动作、表情。
3.用话剧或小品的方式改编《两小儿辩日》。
三、范文交流、评点。优秀文章张贴到教室墙后,可鼓励毛遂自荐者共同上演改编的优秀剧本。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扩读材料。
太阳/昊冠中。
(选自《短笛无腔》,原文略)。
使用建议:课文表达人类探索自然原始美好的愿望,这篇散文更多透射今人对太阳理性、辩证的审视与思考。可作课文延伸材料阅读,体会古今绵延不息的探索精神,从中窥见人类认识自然的漫长历程。
2.相关资源材料。
神话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是人类在生产力低的情况下,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而以非现实的想象和幻想来表现对自然力的征服和支配,如我国古代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力的实际上被支配而消失,但它叙人、叙事的艺术传统,在后世小说创作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尤其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七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斗笠(啃)翘)分歧)粼粼-霎时(sh)栩栩如生()小心翼翼(yi)潇洒()涟漪(y)妩媚(wmi)粗犷()悠闲(you)雨帘()。
2.解释下列词语:
(1)柔和:本课指温和而不强烈。
(2)看管:本课指照管。
(3)悠闲:闲适自得。
(4)梳理:用流子整理(须、发等)。
(5)翘:一头儿向上仰起。
(6)偶尔:本课指间或,有时候。
(7)雨帘:雨点密密麻麻,景象像被帘子遮住一样。
(8)生气:本课指生命力,活力。
(9)信服:相信并佩服。
(10)分歧:(思想、意思、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11)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二、导入。
养“童心”“真心”“爱心”。
三、正课。
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试读《金黄的大斗笠》。
讨论并归纳:按事情发展过程分段。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写雨前,小男孩在田野里看管小山羊。
第二部分;从“风来啦!”到“看看下面遮着什么。”写风雨来了,姐姐带着斗笠来啦!
第三部分:从“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到完。写姐弟俩在金黄的大斗笠下的笑语。
3.提问:第二部分描绘了三幅风雨图景,清指出它们的起讫。
讨论并归纳:
第一幅图:风小,雨稀。
从“风来啦!”到“似乎能数得清。”
第二幅图:风疾,雨急。
从“风来啦!”到“光着脚丫跑得僻哩啪啦的'。”
第三幅图:风雨交加。
从“风来啦!”到“看看下面遮着什么。”
4.提问:想想各部分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要读得平稳、亲切、柔和。因为这是风雨来临之前的小男孩牧羊图。蓝天是那么干净,乌云是“偷偷溜来”,梯田是那么美丽,小山羊是那么悠闲地啃青草,文章描绘出清新、和谐的气氛。
第二部分三幅风雨图要读得一幅比一幅速度加快,音量加大,语气加强,渲染出急促、紧张的氛围。
第三部分要读得温馨、愉悦。突出姐姐聪慧,识风雨;弟弟天真,可爱。读出姐弟之间的情意。
5.朗读时要注意文字的停顿,根据词语意义的组合,不该破词语。
看练习一,按示例设计下列文字的停顿。
讨论并归纳: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趾头/还在得意地动呢。
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6.再次朗读全文,(可齐读,分组读或个别读,读后请大家评议)。
四、小结。
朗读课文,首先要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讲究字音正确,不添字漏字,吐字清晰,停顿会理。感情充沛,注意抑扬顿挫。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八
3.掌握文言词语的用法。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东坡志林》____________》,作者__苏轼_____________,字______苏轼______,号___东坡居士______________。北宋___文学___家,____书画____家。和父亲__苏洵___、弟弟______苏辙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三苏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信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给谢中书的信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对偶。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对偶。
7.本文分__3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
(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
(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九
1.了解“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设计1:(背景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设计3:(激情导入)。
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设计4:(哲理导入)。
世间万物,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沉思。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质,也经常引起人们的联想,并借以鞭策自己过更高尚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一看作者对莲花的品质作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志。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重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重难点)。
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陋室铭(托物言志)。
1.(1—3句)比喻起兴,引出陋室。
2.(4—7句)写景叙事,描写陋室。
3.(8、9句)古贤自比,表明心志。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重点)。
2.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难点)。
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十
2、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1、掌握重点文言词句;
2、背诵课文。
策略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前二分钟演讲。
引入复习课提问引出教学目标复习文学知识复习生字强调壁的写法区别:璧玉、碧绿。
文言文学习是这学期的学习重点,当然也是考试的重点。针对大家在考试中存在的会说不会写,或者是自以为会写,一写就错的现象,今天这节复习课,要求大家不能光说,要用手写,解决你考试中会,还不得分的现象。
问:复习一篇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复习?文学知识、生字、文言词句、思想感情,朗读背诵。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朝______。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示《答谢中书书》图片出示《记承天寺夜游》图片两副图片同时出现齐读一遍,指出问题后,读第二遍。指名两人朗读齐诵,指名背诵。
复习文言词句总结翻译规律:
1、组词法。
2、替换法。
3、调序法归纳思想感情。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与中庭。
板书设计提纲。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愉悦之情和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被贬的悲凉、漫步的悠闲。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十一
创意说明:本创意着眼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材料。《夸父逐日》奇特的想象、浪漫的`夸张,适于扩写。《两小儿辩日》以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适合演编。这样设计既观照了两文自身的特点,也活用了教材。
教学步骤:
一、学《夸父逐日》,创造点:扩写。
1.教师范读,讨论归纳神话特点。
2.轻声吟诵,补充想象一些细节。
3.用白话扩写夸父逐日的故事。
二、学《两小儿辩日》,创造点:改编。
1.齐读全文,了解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2.自由朗读,想象人物的动作、表情。
3.用话剧或小品的方式改编《两小儿辩日》。
三、范文交流、评点。优秀文章张贴到教室墙后,可鼓励毛遂自荐者共同上演改编的优秀剧本。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扩读材料。
太阳/昊冠中。
(选自《短笛无腔》,原文略)。
使用建议:课文表达人类探索自然原始美好的愿望,这篇散文更多透射今人对太阳理性、辩证的审视与思考。可作课文延伸材料阅读,体会古今绵延不息的探索精神,从中窥见人类认识自然的漫长历程。
2.相关资源材料。
神话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是人类在生产力低的情况下,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而以非现实的想象和幻想来表现对自然力的征服和支配,如我国古代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自然力的实际上被支配而消失,但它叙人、叙事的艺术传统,在后世小说创作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尤其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十二
1、感受行道树的奉献精神,体会文章象征的写作手法。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体会行道树复杂的内心世界,领悟奉献者的精神。
一、导入。
2、我们今天的节目现场来了一群很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生活在城市里的行道树,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行道树,哪位同学来把课文朗读一遍?(课件播放朗读的背景音乐。)。
二、感知行道树的形象。
1、请以课文为依据,用行道树的口吻作一个自我介绍:我们是,的行道树,我们。
(提示:可以从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介绍。)。
2、听了刚才行道树的自我表白,你认为哪一句最能打动人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见机落实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
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
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3、你认为文中最能概括行道树形象的是哪一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抓住“忧愁”和“快乐”这两个词重点理解这句话。
三、体会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行道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进入我们的“实话实说”节目的互动环节。
3、哪一座的同学愿意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的?
4、通过刚才的互动交流,我们的现场观众有哪些感悟?
(可分解为:什么样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你又如何理解这里的深沉呢?)。
四、拓展延伸。
1、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行道树式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2、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五、总结。
1、今天的.“实话实说”节目让我们与行道树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我们深深体会到:正是这些行道树的默默无闻的奉献,让我们的天更蓝、风更柔、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丽的语句来表达对这些自然界或社会中的“行道树”们的感谢吧!
2、老师也写了一段话给行道树……。
3、最后,让我们在《好大一棵树》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也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更多的行道树。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十三
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依据画面提示结合观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鼓励学生喜欢读书。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懂得遵守课堂纪律,做到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2、设立学习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懂得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团结友爱,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2、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执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3、教学难点
练习中能注意
正确的执笔、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
(一)课前一分钟训练:手指游戏
一座小山平地起,小拱起是小桥,小桥合拢是佛手,佛手打开是蜜桃,蜜桃打开是小花,小花打开是孔雀,孔雀打开是小手。小手小手拍一拍,拍拍小手拍拍肩,拍拍小手叉叉腰,拍拍小手拍拍腿,拍拍小手不见了。----让所有的小朋友把小手藏到背后,调整课堂纪律。
(二)教师语言生动,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聆听一个动人的故事的时候,当你欣赏一幅优美的画卷,想要用华美的语言夸赞它的时候,你们知道吗,这就是语文。今天,张老师将与大家一起上一节充实而快乐的语文课,大家开心吗?(开心)那么谁知道在语文课上将会学习哪些内容呢?(找学生回答:拼音、认字、识字、学习课文、听讲故事等)出示图片语文书的目录,刚才这些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我们将在今后的语文课中学习识字、汉语拼音、课文等内容,我们认识了字,学会了拼音,那我们就能读很多很多的书,从而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同学们,这样的语文课你们喜不喜欢呢?(生:喜欢)好,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我爱学语文》(板书:我爱学语文---学生跟老师读两遍)
(三)新授:
1、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了一只小花猫,它在路边哭得特别伤心,大家想知道它为什么这样伤心吗?(想)师:那就请它给大家讲一讲吧,大家好,我是小花猫贝贝,从前的我和你们一样,有着一双大而且明亮的眼睛。可是,因为我不注意读书和写字的正确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还趴在桌子上写字,时间长了,我成了近视眼,背也驼了,每天带着眼镜,特别不方便,别的小猫能跑能跳,天天都能找到好吃的,可是我看不清,每天都吃不饱,我真后悔呀!小朋友们可不要像我一样,一定要从小注意读书和写字的姿势啊!
2、结合图片,观察图,讲述内容
师:同学们,听了小花猫的故事,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找生发表想法:)同学们想要学习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是吗?(是)
谈话,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观察图中有什么人,他在哪里,在干什么?(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同桌交流)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重述画面内容
这位同学端正的坐在椅子上读书,这说明了他很爱读书----板书:我爱读书----学生跟读两遍,现在我们大家学一学这位同学的读书姿势,好不好?(学生自由学习,教师请一名同学将读书姿势向全班同学展示----评价读书姿势)教师说明正确读书姿势要求: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课本倾斜拿手中,眼离书本要一尺。(让幼儿一边跟读一边做,两遍)
实际演练:大家知道了正确的读书姿势,那就请同学们用正确的姿势打开书本,朗读一下《上学歌》(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读书姿势真标准,以后读书一定要记住。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十四
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透过拼音认读,自己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4、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5、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6、抽生读、齐读。
7、学生汇报此刻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拿出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己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
听课评析。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是这堂课的难点。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十五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相认读,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开火车认读,当场听写部分词语。
1、学生自读短文,思考:你明白了什么?
2、回顾《献你一束花》,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它们的好处。
3、我们的作文中用到了动作与神情描写吗?请举出例子,与大家交流。
4、教师小结。重点强调作文中如何写好动作与神情,为本次作文训练做准备。
1、学生自读。
2、介绍孟子。
3、指名读句子。
4、让学生汇报对句子的理解。
5、教师疏通字意、句意。
6、熟读并背诵。
1、引入。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主将指挥不力,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只能眼看着抱负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2、读题,理解题意。
3、简要介绍陈子昂。唐代文学家,他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听读课文。上两句每句五字,两个停顿: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两个停顿: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感悟诗文。
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
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
涕:眼泪。
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我没能亲见其人;未来的贤明之君,至今我也没有能看到他们。想到这旷宇茫茫啊,来的未来,去的已去。唯我一人孤单而寂寞,忍不住悲伤的眼泪直往下落!
6、背诵诗歌。
7、小结拓展。
我们的生命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久存在,所以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亲身经历,未来的世界我们也看不到。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生命都是孤独的。当人体会到这种宇宙间必然的命运,自然会“怆然而涕下”了。杜甫的《登高》,也包含了这种深远的意境。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课时
面对因失误而痛失金牌的女运动员,机场服务员是如何做的,她的做法你认为怎样?
1.自读教材中的“提示”。
2.谈话导入,我们平时有过劝慰、帮助别人或者得到别人劝慰、帮助的经历吗?请大家回顾一下,想好之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3.设计情景。
请把平时碰到的困难或烦恼写在纸条上。
每两人为一组,一人上台抽取一张纸条,两人合作,完成劝慰、帮助过程。
4.全班评出表现优秀的合作小组。
回家后,与父母交流这方面的体会,如遇到父母或其他亲朋好友不高兴时,请想办法劝慰帮助他们。可以把这个小故事写下来。
第三课时
请以“让我感动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习作。
提示:
1、写自己经历的一件真实的事情,比如师长的关爱、同学的帮助……
2、“令人感动的一件事”,可能是大事,更可能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注意观察、体会日常小事中表现出来的人心的善和美。
3、注意先后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但关键的地方可以写详细些。
4、抓住人物(包括你自己)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细节,写出人物的心情。
1、谈话导入:请你说一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3、重点指导学生说详细,教师与学生互动,深入挖掘,直到细节清楚为止,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4、学生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随机抽查学生习作,进行讲评,指导学生写真人真事,写完整,写具体。
四、学生誊写习作
第四课时
把自己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地方,还有标点符号的用法,把写得不具体的地方进行润色,使之更加完美。
交换习作,按教师前面提出的方法相互修改,请用上修改符号。
要求:发现对方的优点,同时,帮助对方提出修改意见,可以对习作进行修改。
教师评价本次习作情况。
随机抽取三类(优、良、一般)习作,逐一进行点评。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十六
1、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并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在感知大量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3、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自由结合,互教互学,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习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选材、构思、表达等能力。
引导学生在感知大量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自由结合,互教互学,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习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选材、构思、表达等能力。
课件、学生预习、准备。
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组织展示、交流。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示范交际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
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
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互教互学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布置作业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入情境引导学生回忆。
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指导审题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
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也可以自拟。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清楚地告诉别人。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作。交流评议,修改誊写相机指导。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的发现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
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学生自读,自主发现。
积累词语。日积月累。
1、“我会填”:
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2、“读读背背”:
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与应用。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同桌交流。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趣味语文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3、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十七
1、了解“合一合”的识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自学生字。
2、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能把短文读正确,了解意思。
3、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4、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能清楚讲解自己的设计,评议出谁的设计好。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自读韵文,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与“口”合在一起就是“舌”;
“土”与“里”合在一起就是“埋”;
3、生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4、师检查识字情况。
5、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汉字。
如:(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日积月累〗。
1、找找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意)。
2、选字填空,填完后读一读。
3、拓展练习。
声生身远圆园做坐座。
笑()()方()好()位()体。
学()花()请()团()。
〖我会读〗。
1、自读短文,不懂的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把短文读给同学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未来的桥〗。
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做客。可是小熊家住在一条大河对面,河面上没有船,也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帮助小猴过河。请大家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
现在,把你们设计的大桥图拿出来,向小猴子推荐自己设计的桥。
想想,怎样向小猴子介绍自己的设计,才能让他采用自己的设计方案。
介绍自己设计的桥。
小猴子选出自己满意的桥,并说出选中的理由。
1、引导设计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2、鼓励学生讲出其设计理由和使用特点。
3、评选出最好的桥。
第三课时。
〖展示台〗。
1、认真看图,了解第三幅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方法)。
2、自己想出最好的打捞方法。
启发:可以从图上提供的大树、石子、树枝……设想捞球的方法。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
4、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
5、试着把第三幅图画出来。
6、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十八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2、体会沈从文小说的表达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1课时
要求学生用划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文句或段落,边诵读边体会其意境的作用;找出文中表现翠翠心理的文句甚至文段,揣摩其含而不露的特点,分析这些心理描写对塑造翠翠这个人物和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1、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a简介作者沈从文。
b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文中集中描写的有四处。(景情结合、烘托)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a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谈谈你的感受。
b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祖父为什么“不告诉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实”?
c“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4)参考注释,分析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形象的共性,进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2、总结与引申
反复研读,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善良的悲剧”。
3、作业布置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牺牲’”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4、板书设计
翠翠
美丽多情
天真可爱
爷爷
安于清贫
忠于职守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十九
1、按照偏旁归类组词。
2、会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
3、会根据图意,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表达。
4、会用自己喜欢的边框画上自己喜欢的画。
1、会根据图意,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表达。
2、会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
一课时。
字典。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
(1)出示三个偏旁。
(2)出示词语。
(3)找找规律。
2、查一查,认一认。
(1)教师教部首查字法的步鄹。
(2)以一个字为例。
(3)学生联系用这种方法查字。
3、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两句话。
徐悲鸿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2)比较2句话有什么不同。
(3)哪句更好。
4、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
(2)说说短文蕴涵的含义。
二、探究与发现。
1、出示四幅图。
2、展开想象,分组交流。
3、小组汇报。
三、我的作品。
1、出示画好的我的作品。
2、学生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句子。
3、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上漂亮的花边。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二十
本单元包括四篇识字课文和一个练习。《识字1》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勾画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并分别从“气象、草木、动物、花朵”等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春天的特征,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多姿。《识字2》也是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足球运动,把12个词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成四组,第一组介绍了和足球相关的场地,第二、三组介绍了踢足球的动作和技巧,第四组介绍的观众反映。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增长知识。《识字3》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展示“舟、竹、石、泉、川、燕”
“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把前面所学习的生字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识字4》也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显示了基本字“车”和不同偏旁所组成的字及所组成的词语。第二部分是一首儿歌,把前面学习的生字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和谐号快速飞奔的画面,表达社会科技发展的迅速。《练习!》包括认清笔顺、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口语交际这五方面内容。
1、晨 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认识5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诗歌顶针、拟人、反复等表现手法,背诵课文。
3.在诗歌中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晨光中大自然变化的神奇、焕发的勃勃生机,愿意读、主动读更多的诗歌。
有感情朗读,读出大自然的变化和勃勃生机。
仿照第3小节说出自己眼中的世界。
第一教时:
课前预习:正确朗读课文,主动识字。
一、导入新课
1.字源识字认识“光”,教写“光”,认识“尚字头”。 2.完成课题板书:晨光(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伙伴互助
同桌互相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伴帮助。
3.《晨光》是一首诗歌,你知道它有几个小节吗?你是怎样标出小节的?
你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请三位同学分小节读课文,读后,伙伴评价。根据朗读评价,全班齐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小节
出示晨光图片:孩子们,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啦。谁被一一叫醒啦?
你愿意叫醒它们吗?你会用什么样的声音叫醒小伙伴?(指名朗读)
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晨光、风、树、鸟、云,并朗读。
晨光:晨光叫醒了风
风: 风叫醒了树
树:树叫醒了鸟
鸟: 鸟叫醒了云
云:(云会叫醒谁,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可以往下接着说。
同学们,这一小节写得有意思吗?你觉得哪里有意思?(初识“顶针”)
他们在叫醒对方时,会说些什么呢? 你能背诵第一小节吗?
阳(认识新偏旁:双耳),重点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 亮:上紧下舒,中间宽,上下对正。
五、作业
1.习字册:光 阳 亮
2.给“光 阳 亮”找朋友
3.把第一小节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教时:
教学新课前,诵读《日有所诵》(一年级)金波的几篇诗歌。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背诵第1小节。
二、学习第2小节
1.云醒了,在做什么?
大海有什么变化?大海又在做什么?
大海怎么会把太阳“洗亮”?你是怎么理解的?
3.变化很神奇,变化很美丽,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呢?(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老师也来读一读)
4.学生看着ppt,根据画面背诵第2小节。
三、学习第3小节
1.升起来的太阳,睁着亮眼睛——学生齐读“望着树,望着花……”
3.“到处花花绿绿,到处热热闹闹”你看到了吗?感受到了吗?
4.把你眼睛里的美丽世界跟大家说一说。 ppt:太阳睁着亮眼睛,望着(),望着( ),望着(),到处花花绿绿,到处热热闹闹。(自己思考,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
5.齐读第3小节
四、诵读,走近诗人,走进诗歌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金波爷爷,他为小朋友写了很多的诗歌和童话。ppt出示《日有所诵》中已诵读篇目及内容:《蝴蝶飞》《野牵牛》《小螳螂》《小枕头》《捏泥巴》学生诵读诗歌。
2.读完这些诗歌,你有什么话想对金波爷爷说。
3.感谢金波爷爷为我们写了这么多美妙的诗。孩子们,捧起书,让我们美美地再读《晨光》。
4.如果你喜欢金波爷爷的诗,可以读一读这本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
用你的耳朵去听,用你的眼睛去看,用你的心去感受,你也会发现世界的美丽,你也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诗。
五、字源识字,写字指导
1 .成:字源识字,认识“戈”字部。书空笔顺
起:学生说出起的偏旁。
处:教学偏旁,知道名称,正确写出“夂”。
2.教学半包围字的书写(左下包围)左下包围的字,应注意左边伸展,右边收缩,内外要靠得紧一些。
学生描红仿影临写“起”“处”,点评作业,继续练习。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背诵课文
语文短文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创意说明:教学这两篇短文,不仅要讲明字词、疏通大意,更要引导深入探讨,在合作中研究一系列相关问题。这种研讨式教学,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充实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启发思考。
这两篇文章浅显易懂却蕴含丰富。你能发现文中有些什么吗?
请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或通过思考,说说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提供选题,小组合作。
说夸父/说夸父其杖。
说两小儿/说两小儿的“笑”
说孔子/说“孔子不能决”
说神话/说太阳/说太阳距离人远近。
三、各组推荐一人,全班交流,集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