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看雪教案范文(16篇)
教案的评价和反思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参考相关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这里分享一些教学设计的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教学水平。
课文看雪教案篇一
11个生字湾、省、商、店、景、洁、讲、毯、银、堆、仗。
1、学会11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会11个生字。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雪吗……让我们一起来看雪吧。
二、新课。
1、听录音感受课文,并画出生字。
2、出示挂图了解课文。
三、出示生字卡片识字。
1、借助拼音认字。
2、全班认读生字。
四、板书生字。
1、齐读。
2、写形近字。
3、组词。
五、写字。
1、小组讨论难写的字。
2、重点字指导书写。
3、自由书空。
六、写字比赛。
七、练习。
课文看雪教案篇二
一、教材分析: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祖国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这篇课文的类型属于故事,整个故事由一个隐藏着的故事叙述者的叙事部分(1、2、4、9自然段)和孩子们与老师的问答部分(3、5、6、7、8、10、11自然段)构成,它们形成了多种形态的对比(中国台湾很难看到雪/北京容易看到雪,棉花做成的雪景(静态)/真正的雪景(动态),孩子们看到了假的雪景/老师看见过真的雪景,中国台湾孩子们期待着到北京去看雪景/北京小朋友盼着和中国台湾孩子们去玩雪……),体现了两岸人民盼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课文的重点是第2、9、10、11自然段。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中国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2、学会11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爱美情趣,进行爱国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教学难点: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祖国统一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商堆仗银讲毯景 洁店省。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台湾省。
商店。
洁白。
惊奇 。
情景。
打雪仗。
银装。
堆雪人。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湾 商 堆仗 银讲毯景 洁店省。
台湾省。
商店。
洁白。
惊奇。
情景。
打雪仗。
银装。
堆雪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挂图。
2.北京美景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什么?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二自然段写过春节的时候,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中国台湾小朋友只能通过橱窗看见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讲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见雪的情景,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介绍了老师和同学们玩雪的情景。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写孩子们渴望到北京去看雪,说明北京的雪景已经深深的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3.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看插图,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绘了哪幅图的内容。
1)学生自己图文对照。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第一幅图描写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幅图描写的是第九自然段的内容。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这两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主要想告诉我们在台湾省很难见到雪。
2)齐读这一自然段。
你还读懂了什么?(在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用棉花做的。)。
3)观察彩图,体会书中的描写。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过春节”这个时候,说明在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中国台湾只能看到棉花做的雪。
这两个自然段为中国台湾孩子们渴望见到雪的心情打下了伏笔。
4)练习朗读。
2.学习第三至八自然段。
学习方法:
一、先读一读课文,看这几段各有几句话。
二、想一想每段话都讲了些什么?
三、这几段讲了什么?抓重点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课文。
我们按照这种步骤学习课文第三至八段。
1)自己小声读,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这几段写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写出了中国台湾孩子们对雪(北京)的渴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这几段。
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c教师适当范读。
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 语气。体现出中国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4)再读这段课文,体会这段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中,老师告诉孩子们在北京有他们渴望见到的雪景,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九自然段。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
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
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
3)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
4.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学习前三段的基础上,进行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小组内谈一谈。
3)参加班级展示。
4)教师指导朗读:
a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谈谈怎样理解的,然后读一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再加以范读。
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b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时要注意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5.观看北京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情感。
五、教师总结:同学们,北京的小朋友盼着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早日和中国台湾小朋友团聚,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六、布置作业:
1.与同学交流中国台湾的有关资料。
2.要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收集有关台湾省风土人情的资料,以便更多地了解中国台湾。
课文看雪教案篇三
1、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
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三、看雪景,读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2、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3、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五、拓展活动
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台湾知识交流会”。
课文看雪教案篇四
1、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3、熟读并背诵课文。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ppt课件
1课时
欣赏美丽的雪景,聆听悦耳的音乐,朗诵一首关于雪的诗歌。
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全班齐读,明确要求:
1、思考张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湖心亭看雪的?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
天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痴行”
教师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从人的听觉来描写,还从什么角度来写?
这样的天气我们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却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凌晨时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真是“怪异”啊。
2、这样的情况下去看景,一定是自己所痴迷的景色,看看作者痴迷的是怎样的景色。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痴景”
让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请大家说说此景异在哪里。
教师提示:
a.“天与云与山与水”是否拖沓?去掉读一读,对比读出田地苍茫的景象。
d.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读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展示课文的景物描写和课外的一段景物描写,区别有什么不同之处。
课内文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课外文段:雪花越来越密,在空中无休止地散落着。整个世界弥漫着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淘气的小精灵们无拘无束,欢快地、盈盈地在空中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也许是在天宫中呆久了的缘故吧,它们似乎把全身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渲染了一切。然而,那六角形的精致的雪花,却很快就融化成了水滴,依附在被雪水冲得干干净净的架子上,风儿悠悠地吹来,摇摇欲坠,但还是不肯善罢甘休。融化的雪水中,隐隐约约映出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课内文段写景特色: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情感有孤独、落寞之感慨。——白描
教师明确知识点:白描手法: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3、阅读第三段,思考:
a.作者在亭上都遇到了谁?
b.他们是哪里人?
走近张岱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子弟。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他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主要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风格流丽清新,写家破人亡之痛,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揭开谜底:张岱借助看西湖雪景来表现自己高雅脱俗、清高自赏、淡淡愁怀、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也来说说自己心中的景色,也要用上借景抒情。
(借助恰当的练习拓展,进一步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运用今天学到的白描写法写一个小片断,来说说自己心中的景色,也要借景抒情。
课文看雪教案篇五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同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导同学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同学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同学自身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假如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同学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同学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商堆仗银讲毯景洁店省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最好让同学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台湾省商店洁白惊奇
情景打雪仗银装堆雪人
先让同学自身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同学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局部,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同学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同学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同学自身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同学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身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小朋友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同学进行书写:
1)让同学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同学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安排作业:
1.誊写生字词。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课文看雪教案篇六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品味写景美句,体会白描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反复诵读,感悟作者之痴。
体会白描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回忆积累的有关西湖的诗句。教师预设整理: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等诗句。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读音障碍读中清(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吐字清晰)
1.找两个学生读课文,学生起来评价,指出问题再朗读;
2.生根据多媒体课文停顿划分,听课文示范录音,注意朗读的语气;
3.学生根据录音齐读课文。
三、文章大意读中通
学生根据自己预习情况找出理解不了的地方小组讨论,组内理解不了的地方,提出问题,全班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明确:不好,修改后的句子把四种景物断开了,而原句三个“与”把四种景物相连融合在一起,造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天地苍茫的浩大气势。
3.“与余舟一芥”的“芥”怎么翻译?
师明确:(1)它的原意是“小草”,在这里用作了量词,说余舟“一芥”也就是“一艘”。
(2)补充这段文字中的其它量词,如“长堤一痕”长堤一般也不用“痕”,用“条”,“湖心亭一点”亭子也不用“点”,一般都是用“座”,“舟中人两三粒”人应该是两三“个”,这些量词都是把事物给缩小了。从而与上面浑然一体的浩大气势形成对比,突出这些事物在天地面前都变成了沧海一粟,可有可无,天人合一了,因为作者眼中只有自己只有天地,而其它一切都是渺小的。
(分析完2.3小题,第1小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即因为作者眼中只有自然和自己,所以他说“独往湖心亭看雪”)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的意思是“尽力”还是“勉强”?
师带领学生从文中找判断依据: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的“而别”一词——“酒逢知己千杯少”,喝了三大杯就匆匆而别说明张岱跟他们没大有话说。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他问的是姓,回答的是哪里人,答非所问。
(3)“拉余同饮。”他不是主动去喝,而是被迫入局的。
(4)“我”一开始是“独往湖心亭看雪”,而这两个人是来饮酒作乐,带着童子带着酒来的,他们来的初衷不一样,所以不是一路人。
综合以上四点依据推断“强”的意思应是“勉强”。
(此教学环节穿插本课重点“白描”写法的讲解,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微视频《湖心亭看雪之白描》)
四、文人痴心读中悟
本文最能概括作者的一个词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明确:“痴”。
(1)行为“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情感“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讲情感之“痴”补充相关资料:
1.张岱,明末清初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自己却一生未做官,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均成书于清朝,然而张岱依然在自己的书中沿用明朝年号(如:崇祯),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3.“痴人”们孤独的身影:
柳宗元一个人寒江钓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杜甫一个人登高作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陈子昂一个人登台长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王维一个人弹琴长啸: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李白一个人对月饮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王子猷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5.蒋勋《孤独六讲》“孤独和寂寞是不一样的,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孤独往往确定生命与宇宙间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孤独往往是自豪的。
当你静下来,处于孤独的状态,内心的语言就会浮现。你不是在与别人沟通,而是与自己沟通。所以不管禅宗或西方教派,都有闭关的仪式……”
(此教学环节通过对作者“痴”的分析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以解决本课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
我想在大雪三日后的寒夜,张岱选择独往湖心亭看雪,他是孤独的,但是他要的就是这份孤独,他一点也不寂寞,因为他在跟自己沟通,在跟天地万物沟通,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庄子的话“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他这种痴正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本堂课主抓关键词“痴”,以朗读贯穿课堂,同时引用史料,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导入部分以一副“雪景图”为例,引发学生对雪的感悟,说到对古诗的记忆,大家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柳宗元的《江雪》,它以其清远的意境、孤高的情怀让世人赞叹,从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关于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带着“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这个问题听完视频朗读,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关键句子“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紧接着又用一个问题“用一个字概括呢”抓住了本课的核心词语——“痴”。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痴”是痴呆、傻子的意思,张岱肯定是不会作此解释的,从而就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
接着一读文,找“痴”行,初悟痴心。很多学生都找到了“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一句,我顺势一问,下雪天去外面看雪,这样的举动是痴的吗?是傻的吗?学生都笑了,此时,他们领悟过来,是在“大雪三日”的情况之下,“湖中人鸟声俱绝”,夜晚还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加上如此条件,才是“痴行”,同时这个“独”字又体现出了作者的“孤独、孤傲”。
二读文,品“痴”景,再悟痴心。主要抓住本文的写景句,其一为“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三个“与”字,能否去掉了?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尽管很多学生没有见过茫茫雪景,不过,他们发挥想象,能够领悟到万物融为一体的苍茫意境。其二“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也用了一个对比体味对于量词的运用,分别改为“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在笑声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借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的艺术效果。
三读文,议“奇遇”,三悟痴心。主要是抓住“金陵人”这个特殊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词语来理解作者。当然这个“金陵人”的发现也是破费工夫的。请学生把目光锁定到酒后话别这句话,问他们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大家都沉默不语,这时,我换一种方式——如果我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答你是顺德人,行吗?学生恍然大悟,找到了作者答非所问的地方,也把视线聚集到了“金陵人”,再让学生说说金陵的历史地位,以及见解张岱的身世,也就能理解张岱的故国之思了。再联系《红楼梦》中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至此,学生较容易理解作者所说的“痴”了。
本堂课在上课前花了长时间备课,上完课,自己觉得比较舒畅,学生也跟着老师的节奏,用一课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像类似比较短小的文章,大可不必字字解释,句句翻译,抓住文章的核心,一一拓展,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没有任何一堂语文课是完满的,首先,本文巧妙的将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我只是给学生总结了出来,没有先让学生感知再让学生去总结,这样的理解会更深刻;其次,对于白描手法的处理,定义给学生讲的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课文看雪教案篇七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看雪》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看雪》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共11个自然段,通过一个在中国台湾教书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冬天玩雪的情境,以及冬天的台湾省很难看到雪,通过中国台湾孩子渴望看雪玩雪的心情表现了中国台湾儿童与祖国大陆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背后却蕴含了丰富真挚的情感。全文以“盼”贯穿,中国台湾小朋友盼望去北京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和中国台湾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体会文中老师和小朋友对北京,对北京的雪的向往是本课重点之一。体会中国台湾与大陆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是本课的难点。
1、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4、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二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雪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通过《识字3》和《北京》的学习,对中国台湾和北京这两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认识。又因为二年级学生好奇,正处于识字和词汇语句积累阶段,因此生字学习,优美语句的品读还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根据儿童的已有认知规律,把实践与认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发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筋,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采取了“自主识字、自读体验法、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等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而在“学法”上,我一直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固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认识生字,学习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实践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切实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这样的理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板块的教学。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激情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贴近,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这样导入的:因为我们这里也会下雪,学生对雪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刚开始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盼望什么?说说你看到的雪是怎么样的。冬天里,你们会怎样玩雪呢?联系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雪,说说对雪的印象。当教学的内容和生活相连,当触及的话题与学生的兴趣相通,学生的话匣被打开了,在学生畅谈了对雪的感受后,我直接揭题并让学生对题目提出质疑。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此板块,我安排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第一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并交流方法。如:既是后鼻音,又是第三声的“省”;既是前鼻音,又是第三声的“毯”;是前鼻音,又是第二声的“银”。尤其是猜谜语这个认字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让他们乐于识字,善于识字。第二次,请个别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将字音教学和难读句子的突破与文本感知紧密相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时这个过程也能充分了解学情,立足学生真实的水平,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
(三)感悟课文,合作探究。
在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听课文朗读,并标出自然段。第二步:思考问题,谁在看雪?在哪看雪?看到真的雪了吗?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课文。第三步:出示中国地图,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后,用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找出北京和中国台湾的位置并相机介绍中国台湾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知道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四)指导写字。
本课的教学,我预留了七分钟进行生字的教学和书写的指导。本课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主要有三种结构:左右、左中右、上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观察,说说这些字在间架结构安排上的一些特点,如“故”字左右相当,而“讲、打、指、接、惊”等则都是左窄右宽。特别要引导学生注意千万不能忘记“候”中间的一竖,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字进行有意义的识记。真正立足学情,有重点地突破。
(五)拓展延伸。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鼓励学生下课收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对中国台湾的了解。
课文看雪教案篇八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重点】
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你看,这些雪后西湖图片(出示ppt),雪后的西湖多美!下面就让我们随张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赏别有情趣的雪景。
1.推荐读 (读准字音)
2.听录音跟读 (读出节奏)
3.自由朗读。 (读懂文意)
请概述作者看雪的经过。
四、研读课文
问:“痴”为何意?
“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境界。“痴”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独行的个性。
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读出“痴”。
1.“痴”于行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穿插是、更、焉等词教学)
追问:从张岱的这些痴举中,你觉得张岱有着怎样的情趣?
张岱痴于行(与众不同 不随流俗)
过渡:前往湖心亭时,张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
2.“痴”于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齐读,疏通,再齐读 (穿插一、白、芥、粒等词的理解)
(小组合作交流)明确:
(朦胧、寂静、空旷、辽远、阔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远等感觉;
读出作者孤独落寞之感。)
比较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体验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当堂背诵写景句,并抽查落实。
小结: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张岱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学生再朗读体味)
张岱痴于景(孤寂落寞 思考人生)
经过这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作者的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作者的雅趣。
(白、一、更、是等一词多义)
俱 长堤一痕 一 喜 下船 此等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张岱《不二斋》,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课文看雪教案篇九
1、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
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2、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3、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五、拓展活动。
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台湾知识交流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课件出示“我会读”中的生字,进一步巩固。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3、教师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中表达的感情。
4、自由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的伙伴听。
5、展示读:把自己喜欢的片段读给大家听,说说喜欢的原因。
6、分小组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思。教师在各小组巡视,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台湾的孩子们对到北京看雪的向往。
7、分角色朗读第3—11自然段,着重指导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出“孩子们争着问”的急切心情和老师对故乡怀念的感情。
8、配乐朗读。
三、完成课后“我会连”的练习。
四、拓展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台湾的资料,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学生在教室中自由阅读,进一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2、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我们的学校来做客。
课文看雪教案篇十
1.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
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同学,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老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老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2.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3.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五、拓展活动。
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台湾知识交流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课件出示“我会读”中的生字,进一步巩固。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3.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中表达的感情。
4.自由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小组的伙伴听。
5.展示读:把自己喜欢的片段读给大家听,说说喜欢的原因。
6.分小组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思。老师在各小组巡视,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台湾的孩子们对到北京看雪的向往。
7.分角色朗读第3—11自然段,着重指导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出“孩子们争着问”的急切心情和老师对故乡怀念的感情。
8.配乐朗读。
三、完成课后“我会连”的练习。
四、拓展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台湾的资料,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学生在教室中自由阅读,进一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2.给台湾的同学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我们的学校来做客。
课文看雪教案篇十一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课文看雪教案篇十二
201年—201年学年度第一学期201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师。
陈吉峰。
科目。
语文。
班级。
课题。
湖心亭看雪。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一直以她的秀丽风光吸引着人们,文人墨客为他梦萦魂牵,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
这些分别是描写西湖的春夏之景,西湖的雪景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随张岱去领略西湖雪景感受作者情怀。
走进作者。
二、疏通文意。
1、首先请大家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请大家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屏幕上的字词。
3、2生朗读课文,字义理解。
4、对照课文注释,同学间相互帮助,用现代文翻译全文,有难点的地方做好记号。
5、订正难点。
6、抽点翻译。
三、品雪景。
既然看雪,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2、如果换成:一道一座一艘三个,有什么不同?
3、这段景物写法上有何特点。(用绘画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景物特征,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园,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苍茫静寂的情味。)。
4.理解白描,并辨别例句。
5.背诵。
四、析人物。
1.痴在何处?请出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痴在行为,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法特点(听觉)。
痴在情感【独】(清高孤傲超凡脱俗)(有舟子随同前往,为何还说是独往湖心亭)。
2.作者已够痴了,更有痴似相公者。两位痴人相见会是何种情形呢?
根据课文最后自然段加上自己的想象生模拟表演。
师小结:从你们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看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和别曾相识的坦荡,志趣相投以酒代情的豪放。也感受到了离别的伤感。
注重的心灵的交流,注重的眼前的景,心中情,而不是身外俗事。这也是他们不同常人,“痴”的性情的表现。
4.不知有一点我们同学们注意没有,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清朝,而开头时间依然以明朝的崇祯年号记录时间。有何深意?(文章弥漫一种淡淡愁绪,对故国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清淡雅致西湖雪景,了解了苍劲大气白描手法,也感受了作者情感脱俗情怀。可谓“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让景物含情。
六、背诵。
课文看雪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大自然的精灵(雪景图)-----雪,我们一起去看雪吧.(揭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猜猜看课文会写什么内容,请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这些生字记牢的?老师补充猜字谜的方法.(课件出示谜语)。
3.游戏巩固识字(雪片上是一个个词语,读出来就飘下来)。
4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学习课文。
出示文中插图,说说下雪天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自由地说)。
下雪天真是开心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9自然段.可是这么美的景色,有人没见过,这么开心的事情,有一个地方的小朋友却没有经历过.
请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很难”的意思,为什么很难?指名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理解橱窗的意思.(关于台湾,你了解哪些方面?介绍台湾)。
同桌对话读3到8自然段,注意表情的词,之后请一位学生与老师一齐表情朗读.师借机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北京和台湾.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还会向学生介绍什么知识?(首都北京风光,请学生说一说前面学过的内容)。
四小结。
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的愿望虽然现在还不能实现,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将和香港澳门一样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会用真情在台湾海峡上架起一座桥梁!(板书)。
教后反思:这堂课在第一次学生自读课文的时候用了过长的时间,使得后面的任务比较紧张.比如师生对话部分就没有放开来训练,课堂上学生只有一个小组有展现的机会.对于一些表情提示语也只是在字面上做了解释,学生没有真正从内心体会文中的情感.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这是全文的重点句,里面含着的意思全从深情这个词体现出来,但很难理解,可以通过背景的介绍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然后以朗读促感悟,相信效果会更好.
课文看雪教案篇十四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 商 堆 仗 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课文看雪教案篇十五
生字卡片、图片。
两课时。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
二、读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内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1、可采用谜语帮助记忆汉字。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记忆汉字。
指接银。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猜字游戏:巩固汉字的读音。
3、“摘苹果”游戏:识记汉字读音和字形。
五、写字指导。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六、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出不懂问题。
七、布置作业。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地图:学生找出台湾的位置。
二、自由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2、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四、全班讨论。
1、指名分角色读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
(1)“你在哪里见过的?”孩子们为什么惊奇地问?
(2)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理在想什么?
五、教师范读,学生分角色读。
六、布置作业。
课文看雪教案篇十六
语文
班级
课题
湖心亭看雪
课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一直以她的秀丽风光吸引着人们,文人墨客为他梦萦魂牵,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
这些分别是描写西湖的春夏之景,西湖的雪景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随张岱去领略西湖雪景感受作者情怀。
走进作者
二、疏通文意
1、首先请大家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请大家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屏幕上的字词。
3、2生朗读课文,字义理解
4、对照课文注释,同学间相互帮助,用现代文翻译全文,有难点的地方做好记号。
5、订正难点
6、抽点翻译。
三、品雪景
既然看雪,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1、这种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读出苍芒静寂之感,似乎作者此时的心境也犹如此景}
2、如果换成:一道 一座 一艘 三个,有什么不同?
3、这段景物写法上有何特点。(用绘画的手法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景物特征,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园,多与少,大与小 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苍茫静寂的情味。)
4.理解白描,并辨别例句。
5.背诵
四、析人物
1.痴在何处?请出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痴在行为,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法特点(听觉)
痴在情感 【独】(清高孤傲 超凡脱俗)(有舟子随同前往,为何还说是独往湖心亭)
2.作者已够痴了,更有痴似相公者。两位痴人相见会是何种情形呢?
根据课文最后自然段加上自己的想象生模拟表演。
师小结:从你们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他乡遇故知的喜悦,看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和别曾相识的坦荡,志趣相投以酒代情的豪放。也感受到了离别的伤感。
注重的心灵的交流,注重的眼前的.景,心中情,而不是身外俗事。这也是他们不同常人,“痴”的性情的表现。
4.不知有一点我们同学们注意没有,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清朝,而开头时间依然以明朝的崇祯年号记录时间。有何深意?(文章弥漫一种淡淡愁绪,对故国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清淡雅致西湖雪景,了解了苍劲大气白描手法,也感受了作者情感脱俗情怀。可谓“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让景物含情。
六、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