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15篇)
总结是一种培养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做好总结,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措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一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三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能背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吗?(请三位同学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再看图选字意。
br/。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6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1、小朋友,我们在一年级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中学到了许多古诗,你们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吧。
指名学生背诵。
2、大家古诗学得真不错。有一位新同学叫英英(板书)她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板书:学古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板书)。
3、你是怎样记住“英”和“诗”的。
学生交流。
5、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课文。
听了录音你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逐个解决上述问题。
老师:小朋友听得真认真,如果我们认真地读课文,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2、让我们快速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英英一首古诗教静夜思照一层白霜唐代背思念。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课文。
引导学生重点读英英说的三次话,归纳大意。
教师板书:
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3)分角色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
出示生字:英诗教首静思。
1、学生认读,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逐个观察生字,说说字怎样写才美观。
教师板书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找李白的资料,背诵李白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境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培养阅读、积累古诗的习惯。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看图(插图1)。
根据昨天的学习,你能看图说一段话吗?学生看图说话。
3、英英和奶奶一共说了几次话?每次讲了什么?
4、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二、诗文整合。
1、第一层:
1)指名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
出示诗,学生齐读。
教师:你读懂了什么?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交流,在诗句上标出节奏记号,学生反复诵读诗句。
2)还有不明白的吗?(质疑: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2、第二层:
不明白的我们通过读课文来解决。
指名读第二层。
逐句找出与其对应的诗句,再同桌对应读:一人读诗一人读诗意。
现在都理解了吗?真了不起,反复的阅读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呢。齐读诗意。
3、第三层齐读对话说说明白了什么。
1)师生介绍李白,诵读李白的诗。
2)感悟诗句。
4、出示插图。
1)什么时候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每月的月半是满月,一年中有十二次的月圆)。
元宵、中秋你家是怎样过的?
学生:我家来了许多客人;我家吃糖芋头;我家吃月饼、做韭菜饼……。
教师:为什么要吃这些事物呢?(饼像月亮,象征着团团圆圆)。
是呀,放烟火、吃月饼、说笑,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过着节日。诗人李白远在他乡,那时没电话没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圆。
2)诗人站在窗前看到了什么?背前2句诗。看着明月他想些什么?(学生:他想儿子现在长什么样了,学习好不好?妈妈身体健康吗?……)背后2句诗。
谁来当李白来朗读这首诗,评价。
三、情境体验。
文中英英古诗学得多好呀?让我们也像英英一样认真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说给家人听。表演评价。
四、学习生字。
意照层代。
认读交流如何写好生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新学2首李白的诗。
板书:
3、英英学古诗。
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三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1、生字卡片、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3、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
教学方法: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说说自己看到的。
1、思:思念,想念。
2、谁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课前准备情况(有关李白的)交流。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把诗中的生字单独拿出读两遍,认一认。
3、检查读的情况。(主要是字音)。
4、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1、朗读古诗。你喜欢怎样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多肯定,多鼓励)。
2、配乐朗诵。
静夜床光。
举头望低故乡。
1、说说你认记生字的方法,结合故的认识新偏旁。
2、生字卡片认读。
3、摘苹果游戏:把认到的生字摘下,组成词大声说出来。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
米:第一笔点写在左上格,小撇与点相对写在右下格。
2、描红,临写,并提醒坐姿与执笔姿势要正确。
3、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四
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学生特点:
《静夜思》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1、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六人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
四、生字回文,细读古诗。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
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
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习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五、自我展示,当堂背诵。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
六、学写生字。
1、观察笔顺,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2、观察范字与田字格的关系。
教师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耳”上横短,下横长,有一横在横中线上。“头”的第五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写得上尖下圆。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注意学生的坐姿与握笔姿势,即使提醒纠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4、展示佳作。
挑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给同桌看,说说自己怎么写好它的。
5、组词,理解字意。
七、作业设计。
1、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
2、生字抄写、组词。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五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ppt1)月色图导入入,感受情境美。
2、(ppt2)猜谜语,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一)初读课文。
1、(ppt3)读通、读顺全诗,注意停顿。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ppt4)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习第一句和第二句。
(1)“疑”是什么意思?
(2)说第一行诗意。
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3)(ppt6)观察“明月”与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老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学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句和第四句。
(1)读诗。
(2)(ppt7)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ppt8)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5)(ppt9)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1、学生自己吟诵,划节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第二课时。
一.(ppt10--ppt20)先观察,在田字格中写字。
二.(ppt21--ppt25)拓展练习。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霜:白,冷(先看后想)。
望-------思:思念家乡和亲人。
作业设计。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六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老师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敢于自信地表现自我、表现音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突破《静夜思》浓浓的思乡之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做到了:
一、朗诵作铺垫。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回忆并且有表情的朗诵学过的诗歌;为了进一步理解《静夜思》的情境,还让二年级的孩子解释“静”和“思”的含义;接下来,老师通过自己朗诵,学生个别朗诵,集体朗诵等形式,在朗诵时,抓住自己和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境;最后还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情绪来表达《静夜思》思想感情的。这些都为后面有表情的演唱作好了铺垫。
二、演唱来表达。
我通过有表情的朗诵《静夜思》,让孩子们进入了其中的情境。演唱歌曲,就是对情境进行实施的时候了。为了更好的表达情境,先放录音两遍,让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接着自己有感情的范唱,带唱,师生接唱歌词。小组接龙唱,全班完整的演唱。在各种演唱的同时,我随时注意自己和孩子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在孩子们对歌曲比较熟悉了以后,就对孩子们进行情感导入,通过想象身边的和远方的亲人来找思念的感觉。最后,在演唱时就要把思念之情寄托在歌声之中。经过我的循循善诱,孩子们的歌声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绘画作补充。
读和唱已经让孩子们进入了《静夜思》的情境,可我觉得还不够突出难点。教学刚开始,孩子们朗诵完《静夜思》后,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几幅意境图,让孩子们找找与《静夜思》相符合的画面。在教学快结束时,老师还让孩子们在另外版本《静夜思》的旋律中根据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对诗歌情境的理解来给音乐配画。
为了这个难点,竟花了一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真不简单啊。
反思整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和谐的课堂。
上课时,老师不是抓紧时间直奔教学主题,而是随着《拍手歌》的律动自己和学生舞动起来。刚开始,由于羞涩(因为老师第一次给这些孩子上课,可能有点儿紧张吧)孩子们非常拘束,动作一点儿也不自然。在老师优美的舞姿,鼓励的语言下,孩子们渐渐的放开了很多,动作也大方了,每个同学都随着音乐自然地动起来了。刚才与老师的生疏感一下子无影无踪,变得与老师亲近起来了。律动不但让课堂变和谐了,而且还刺激和激发了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优美的课堂。
三、孩子的课堂。
四、角色的转换。
在实施新课程中,老师体现出了教育者的观念转变。她的执教表现告诉我们,她已经转变了那种教师是圣人,教材是圣经的旧观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以统领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以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出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习的需要,适时恰当地转换角色。有时组织学生学习,有时指导学生活动,还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参与到学生中共同活动。她这样恰当地适时转换角色,有效地把学生引导到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五、整合的课堂。
1、音乐与语文的整合。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一定的意境。这就注定了音乐与语文的联系。这一节课就是要表现《静夜思》思念亲人的情境。而这正是语文课上要表达的内容。所以老师先让孩子们朗诵诗歌,领会“静”和“思”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静夜思》的情境,老师还给孩子们讲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环境。为孩子们吟唱歌曲要表达思念之情作好了铺垫。老师巧妙地把语文融合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
2、音乐与美术的整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艺术教育的主线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紧密相连。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妙在灵活,贵在创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教学重要的是象老师那样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无关紧要,教师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的尽头—教学结果上,而应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走近新课堂,探索新课堂的奥妙,让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
更多。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七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两课时。
切入举偶。
对话平台。
范读。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
自读。
1、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2、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评议。
4、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识字。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6、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熟读。
1、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
2、指名读文,注意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3、与伙伴开展竞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自己找伙伴赛读。
写字。
2、汇报。
3、教师范写。提示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
4、自由练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让自己满意。
5、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
导入。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效果。)。
2、齐读古诗。
评读。
1、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组内互评。
感悟。
1、自由读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2、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3、你或者你的亲人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
质疑。
仔细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背诵。
1、参照插图,边想诗的意境边自由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可以同座背,组内背,自由找伙伴背。)。
3、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3、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配乐)。
写字。
1、大屏幕出示“头、米”,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描红、临写。
4、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实践。
1、课后练习“我会说”,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说给同学们听。
2、古诗朗诵会。(此项活动可延伸到课外进行,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3、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八
1、用相应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静夜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两首古诗的大意,副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根据两首古诗的意境,分别为古诗添色、添画或配画。
用相应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静夜思》。
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新课教学:。
导入:。
1、演唱歌曲《划小船》在歌曲中分组进行律动。
2、学生回忆以前熟悉的诗歌,有表情的朗诵。
1、设问:静和思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个画面最像哪首诗的意境?
2、教师吟诵。
3、学生吟诵。
学习歌曲。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2、教师带唱一遍,学生观察教师演唱的表情。
3、用lu轻声哼唱。
4、师生接唱歌词。
展开探索。
1、启发讨论。
4、分组展现。
配画。
以《静夜思》为题,以绘画的形式体现诗歌的意境。
评价。
分组互相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九
1、认识10个生字和“反文旁”。
2、诵读古诗,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朗读、背诵古诗。
4、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国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国古诗的兴趣。
这是一首表现外出游子静夜思乡的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诵读是学习古诗,理解古诗最好的方法。我主要想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理解古诗;通过解读“月”,让学生了解月在中古古代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帮助学生更好的来体会诗人情感。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2、朗读、背诵古诗。
3、初步感知月亮在中国文人眼中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学习中国古诗的兴趣。
学时重点。
1、朗读、背诵古诗。
2、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学时难点。
诵读古诗,感受诗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第二学时。
一、图片欣赏,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月亮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美好意境。
2、师:中国古代诗人也非常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古诗。
3、揭题,读题。
(1)老师板书题目《静夜思》(故意把思写大些)。
(2)抽生读题,提醒学生注意“静”是后鼻音,“思”是平舌音。
(3)齐读课。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学生有可能说到安静的夜晚,很思念家乡。
二、学习古诗,在诵读中悟。
1、学生读诗,找答案。
2、理解故乡。
3、简介诗人,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他的故乡在哪里呢?就是现在四川的江油青莲,他在这儿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他是一个爱故乡的人,他长大后,还把自己的号取为“青莲居士”。后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离开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所以,每当这样静静的夜晚,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他就会吟诵这首诗:
4、老师配乐读古诗。
5、学生练习读。
6、各种形式诵读古诗。
7、渲染气氛,感受思之切,思之悲。
师:李白非常的思念故乡,他到底思念故乡的什么呢?
(1)学生说:可能有家人、朋友、同学、田野等。
师:这些亲人、朋友、同学他再也没见过,和小伙伴一起捉泥鳅、放风筝的田野再也看不到了,他的心情是多么的(伤心、悲伤、难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师:再没见过他的亲朋好友,他伤心地读古诗——。
再也不能去那熟悉的田野,他悲伤地念古诗——。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他静静地吟诵古诗——。
(3)小结:我们读古诗就是要这样,把自己融入到当时的环境,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入情入境地读。要表现静我们就读得轻些,要表现悲伤,就把声音放低些、慢些。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抓住重点词解读“月”,体会诗人情感。
1、请孩子们自己小声地读诗,看看诗里都提到了哪些景物,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月、霜。
师:孩子们,第一句诗就直接告诉我们月光像地上的——霜。你们见过霜吗?什么季节才会有霜呢?是啊,诗人说月光如霜,不仅是因为它们视觉上都给人很亮的感觉,还因为作者此时感到很孤单,非常的思念自己的故乡。你们看诗人,明明心里很悲伤,却不说出来,却说月光如——让学生说出来。(表扬接上来的孩子:真聪明,认真听课的孩子就是不一样。)那以后读诗的时候,看到月啊霜啊,你知道诗人的心情是悲伤的。第二句诗,也写到了月,诗人抬起头来望月,望就是——看,抬起头看。他抬起头看月亮,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自己的————故乡。
3、小结: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对家乡的思念,一轮明月,触动了李白那悲伤的心弦,就是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这轮明月,让我们同李白一起诵读这首诗吧!
四、说话训练。
师:大诗人李白,看到了月亮便思念起了故乡,请小朋友们,也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朗读、背诵古诗。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创设情境法、游戏法、表演法、吟诵法。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指名认读昨天学习的生字。
二、感受诗意。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三、指导朗读古诗
1.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2.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3.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4.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四、拓展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8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一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一课时
ppt课件,生字卡片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 床、 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 、床 、望、乡 ” 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播放课文朗读视频,朗读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五、写字练习,学写7个生字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的笔顺及占格。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二)学生独立描红、临写。注意写字时的坐姿与执笔姿势。(背景音乐播放)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拓展活动
1欣赏学唱《静夜思》歌曲,让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2.回家和家长一起找找李白写的另外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静 夜 思
李白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 霜。
举头 望 明月,
低头 思 故乡。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四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学具准备:
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学期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三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能背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吗?(请三位同学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需要完成3个任务,能够认写生字,读诵古诗,并能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预期效果: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努力表现一定会很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参考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创作背景:
《静夜思》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就称他为“诗仙”。
1、在这时候,李白又在干什么?(学生们大胆猜测)
2、故事导入:在远古的唐朝,同样是这样一个中秋的夜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明亮地照着苍茫大地。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月儿圆了,人团聚了,多美好啊!可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却无法回家与亲人分享这人间最温暖的时刻。他只身一人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亲人。深深的思念中的他只能以写诗来排走心中的寂寞。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留传千古的诗——《静夜思》。
3、课件演示揭题:《静夜思》教师板书课题。
1鼻胪学们自由地读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和难认的字,就找拼音朋友帮帮忙。
2再次读诗,把诗句读通顺,读连贯。
1)出示全诗,生字在诗句中出现。指名读。(相机点拨:“静”、“疑”、“霜、“故”“乡”组词语,做动作理解“举”、“望”。)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畅。(出示诗句与词语)
3币导学生理解“故乡”:同学们,能大声地告诉老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能用一句话介绍你的家乡吗?(引导学生用“家乡”说话,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故乡”两个字的
1师:同学们都爱自己的家乡,那大诗人李白孤身一人,在外漂泊已久,他想自己的家乡吗?自由地多读读古诗,思考老师的问题。
2鄙答:诗人想念自己的家乡。师:你是从哪句诗感受到的?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的动画。
李白在诗中写了两个动作是什么?他举头做什么,低头做什么?谁来做一做这两个动作。
看课件,认真观察诗人是怎么举头、低头的。给你什么感觉?(沉重,伤心,难过)
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这句诗到底该怎么读?
师用沉重的语气范读并画出节奏。哪些字该读重些呢?(举,思)
生试着用沉重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3苯岷喜逋迹说说如果你是作者,站在窗前,望着皎洁的月光,会想到什么,心情又会怎样。生答:当诗人望着圆圆的月亮时,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感到十分的孤独。
4贝着这样的心情,在音乐声中再次朗读古诗,渲染气氛。
6、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1、简介背景:当时李白25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不到一年,用去银两三十余万,钱也用光了,又得了一场大病。中秋的夜晚,别人都回到故乡,与父母、妻儿、朋友团聚。只有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迟迟不能入睡,霜一样冷的月光铺满了房间,没有一个人给他添一件衣服,没有一个人给他生个火盆,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更没有一个人陪他说说话。他多孤独啊!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举起和低下的不仅仅是头,而是游子心中那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啊!
2、同学们互相说说:看着明亮的月光,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想起故乡的什么?
3、思念亲人——孤独地读诗
想到了亲人:会想到哪些亲人呢?(父母、孩子、妻子等)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孤独地读诗,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读诗中表达出
过渡: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多好啊!直到现在,每当月圆之时,想家之际,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都会含着眼泪吟颂它。让我们把这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带到诗中来吧!
学生们读诗
1、观察占格
2、小组交流
3、描红书写
4、展示
七、作业
1、把《静夜思》这首诗读给家长听。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静夜思
——李白·唐朝
望明月
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篇十五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静夜思》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1、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一、谜语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六人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
四、生字回文,细读古诗。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
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
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习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五、自我展示,当堂背诵。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
六、学写生字。
1、观察笔顺,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2、观察范字与田字格的关系。
教师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耳”上横短,下横长,有一横在横中线上。“头”的第五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写得上尖下圆。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注意学生的坐姿与握笔姿势,即使提醒纠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4、展示佳作。
挑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给同桌看,说说自己怎么写好它的。
5、组词,理解字意。
七、作业设计。
1、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
2、生字抄写、组词。
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古诗怎么“自主学习”呢?尤其是低段的古诗教学。我从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入手,虽然孩子们的精力不是时刻集中,但我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带读、自由讨论识字办法、领头书空、展示自己、自我评价……看着他们兴冲冲的小脸,我想他们还是有所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尤其不能拘束了学生的想象力,应在教学中把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终生受益。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在介绍背景解诗题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标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李白和写作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在理解诗意时我注重多让学生朗读、交流。这样既不会破坏诗歌的朦胧美,又可以促使他们动脑思考,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没错,学生们喜欢读书,喜欢多种形式、变着花样读书!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那么教会学生自学的能力,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一笔人生财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