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神曲读后感(精选21篇)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给他人。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与书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联系。在这里,我们分享了一些读者对畅销书的读后感,希望能为其他读者提供一些建议和评价。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一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
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作书名。
中译本通称《神曲》。
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aba,bcb,cdc,……),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
(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stelle)一词结束。
在诗中,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教皇),一只狮子(象征野心/法国国王),一只豹(象征逸乐/佛罗伦萨),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
于是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雅特丽齐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
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洗罪,山分七层象征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
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就能一窥三位一体的上帝。
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诗人充分发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描写了种种形形色色,奇形怪状的神奇的景象和场景。
例如《地狱》篇中,为读者展现了阴森、凄惨、恐怖的地狱氛围和对各种犯罪灵魂惩罚手段的描写:贪色者,狂风要不停的吹着他们撞击石崖;贪食者,要忍受冰冷的瓢泼大雨的洗礼;对于吝啬和挥霍无度者,则抱着大石头相互撞击;愤怒者要被淹在一条乌黑发臭的河里;而对于那些不信基督的邪教徒则不得不忍受烈火焚身的痛苦。
施行暴力者要被浸在沸腾的血湖里接受惩罚。
而对于欺诈罪更是列举了十种残酷刑罚。
比方说,买卖官职的,诗人就让他倒栽在一个石洞里,朝上的两只脚都被点了火。
读之,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心惊胆战。
而《炼狱》的氛围和《地狱》不一样,整个气氛显得比较宁静、明朗,这里可以看到大海,天空也是蓝的。
这些鬼魂接受的刑罚也不一样,生前犯有骄傲的,每一个背负着大石头在烈日下走,压压他们的骄气;生前犯嫉妒的,也就是红眼病的,在这里双眼就被铁丝缝起来;生前喜欢愤怒发火的,在这里笼罩在黑烟当中,要发火发不出来。
然而只要他们虔诚接受惩戒,他们还有希望得到新生。
再例如对魔王撒旦形象的勾勒,也展现了诗人想象力的非凡。
撒旦是经常出现在西方文学里邪恶的象征,但丁把他描写成一个有着三个脑袋的庞大怪物。
三个脑袋,一个红色,一个黑色,一个白色。
每一边有六个手臂,手臂不断的挥动,刮起狂风,把湖水吹得都结了冰。
而且他的每根汗毛就像一级阶梯,但丁和维吉尔就是踏着汗毛往下走,才进入了地狱的最低层。
对撒旦形象细节刻画的栩栩如生,独出心裁,读后,撒旦的可憎面目就犹如画卷般在眼前展开。
在历经三界的路途中,借对不同人物在三界中地位的安排,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学, 政治,哲学等的种种观点和态度,对当代也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在文学和思想上深受维吉尔的影响,所以诗人把维吉尔当作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的向导,并不断称其为:“亲爱的父亲”“伟大的老师”等。
在世的,镇压佛罗伦萨共和政权,在意大利制造动乱和分裂,企图篡夺世俗权力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最终会下地狱。
预言式地宣告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教会干涉世俗的局面必将结束的前景。
而对于公正贤明的君王如威廉二世,诗人就把他放到了天堂。
但丁的这种愿望和情感,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束缚和宗教神学桎梏的要求。
同时又由于诗人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基督教的神学观念,中世纪思想的偏见,世界观的种种矛盾,也在《神曲》中得到表现。
虽然《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
他揭发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但又不整个的反对宗教神学和教会,甚至还把宗教神学置于哲学之上,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
例如,在诗中,他把维吉尔选为他幻游地狱和炼狱的向导,隐喻理性和哲学指引人类认识邪恶的途径,而把贝雅特丽奇作为游历天堂的向导,说明诗人仍然局限于信仰和神学高踞理性和哲学之上,人类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学,才能达到至善之境的经院哲学观点。
但丁又借维吉尔之口表明理性的软弱:“谁希望用我们微弱的理性识破无穷的玄梦,那真是非愚即狂”。
在地狱与炼狱里,他描写人间的种种丑恶,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都可以遇到,而且是屡见不鲜。
像贪色、、嫉妒、欺诈、买卖官职、唆使人犯罪、阿谀奉承、叛逆,等等。
这些丑恶现象,现实中仍有,尽管时间过去了七百多年,《神曲》里的这些人物好像并不是中世纪的人物,而就是我们周围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人物。
回顾现实,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但丁笔下的邪恶不仅仅是中世纪的邪恶,也是我们时代的`邪恶。
但丁只是替人们表达了一种意愿、一种心态,就是对邪恶的憎恨、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完善的期盼。
而在但丁和所遇到的有名和无名的灵魂交谈,也引出了一系列的传奇故事。
如保罗与弗朗西斯卡动人的爱情悲剧。
这在但丁《神曲·地狱》第五章里描写到,维吉尔与但丁游到地狱第二圈看到一群生前犯贪色罪的鬼魂,在狂风中飘荡,撞击山崖。
其中有一对鬼魂向但丁飘荡过来,向但丁叙述了他们的悲惨遭遇。
男的叫保罗,出生在贵族世家,女的叫弗朗西斯卡,出生在意大利东部的海滨城市里米尼。
保罗的家庭考虑政治上的利益,就和弗朗西斯卡的家族联姻,把弗朗西斯卡娶过来,给保罗丑陋的哥哥做妻子。
但他们在这场政治婚姻中没有爱情。
完全是政治利益驱动的结合。
而在与年轻英俊,爱好广泛的保罗的接触中,弗朗西斯卡与之迸发了爱的火花。
这件事给保罗的哥哥发现后就把两人杀害了。
在地狱里,他们向但丁叙述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但丁听后,非常感动,当场晕倒了。
这里反映了但丁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思想上的矛盾。
他一方面认为保罗和弗朗西斯卡犯了贪色罪,所以把他们安排在地狱里受刑,同时又为他们所遭遇的爱情悲剧所感动以至晕倒,体现了他对禁欲主义的批判。
再有对英雄人物尤利西斯故事的详尽的描写。
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战争中胜利后并没有停住前进的脚步,继续开拓进取,但丁的诗也为读者展现了一代英雄传奇的一生。
同样,神曲也有很独特的艺术特色。
如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
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阴森恐怖;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
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同时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使人如身临其境。
其次,但丁在写人绘景时,比喻也非常简单,通俗易懂。
例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人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
形容枯瘦的幽灵两眼深陷无神,好像一对宝石脱落的戒指。
《神曲》里有很多神来之笔,堪称名句格言,充满了哲学思想。
例如他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遵循理性。
就像诗人维吉尔对但丁教导的那样:你随我来/让人们去议论吧/要像竖塔一般/任凭狂风呼啸/塔顶都永远岿然不动。
还有但丁在《地狱》第二十六章中描写了尤利西斯这段神奇的经历时,尤利西斯鼓励同伴前进时讲的话, “兄弟们,你们尽力千万种危险到达了西方,现在我们的残余的生命已经这样短促,你们不要不肯利用它去认识太阳背后的无人的世界。
细想一想你们的来源吧:你们生来不是位的像兽类一般活着,而是为追求美德和知识”。
这两行诗不仅体现了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也不乏启迪意义。
比方说,但丁描写的在地狱的门口的两行诗,“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来告诫要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甚至如我们一心治学的人,都要有这样一种品格,毫不畏惧,坚韧不拨。
同样在但丁的《地狱》里有这样两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而遇到种种流言蜚语,种种舆论偏见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
当然向这样的名言警句有很多,在这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但丁的《神曲》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值得千古传诵。
每次看完一本书之后,没有什么语言文字的整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所以打算从现在开始,每次看完一本书都写点读后感神马的,好歹给自己个念想吧。
花了断断续续两三个月的时间看完了但丁的名作《神曲》。
这本书大概在小学还是初中就知道了,但只是知道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物,具体讲什么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老实说,看完之后,依然十分迷茫的。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知道原来欧洲的中世纪,宗教是王道啊。
神曲分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一听就像是要讲点跟上帝有关的事情。
里面讲了很多种罪,类似七宗罪那种。
但丁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他所知道的已故名人或同时代的人安排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他们犯着不同的罪,接受不同的惩罚。
领导他走过前两部分的则是古罗马的一位叫维吉尔的诗人,也是但丁很钦佩的一位人物。
所以说,里面人物的安排多少也是但丁个人喜恶的表现,也是他所在党派的表现(佛罗伦萨当时分为两大党派,叫什么记不清了,反正相互之间有竞争跟迫害神马的。)
看完《神曲》的另一大感触即是——但丁看的书真多&东西方文化差距真大!他每首诗基本都要用到大量的隐喻、类比什么的,引用的都是意大利本国文化或者是其他西方古代文化,像我这种肚子里没多少货色的人基本是看啥啥不明白。
比如说他会经常引用希腊神话的典故,但是他的诗句里不会具体指名道姓,而是把那件事或者那个人描述一下,然后引申一下神马的。
如果没有下面长篇长篇的注释,估计我那些精彩的段落引用都会直接被我忽略。
没文化,真可怕。
最后总结下,虽然整本书看下来没有那么理解透彻,好歹我也看过一回了,就当开开眼,知道个大概。
等以后有机会有兴趣了再回来好好钻研钻研。
起码我知道了欧洲中世纪跟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后再看到些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二
4、月亮下面的金钱,从没有使劳碌的人类有片刻的安静。——但丁《神曲》。
5、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但丁《神曲》。
7、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沧海。——但丁《神曲》。
8、地狱中最黑暗之地乃为那些在道德危机之时保持中立之人而留。——但丁《神曲》。
1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但丁《神曲》。
14、盲目的贪欲煽动者人们,到后来却永远使人们受着酷刑。——但丁《神曲》。
15、箭击中了目标,离了铉。——但丁《神曲》。
16、当一件事情愈加完美,它的痛苦和喜悦也就更多。——但丁《神曲》。
17、如果爱,请干净地爱,把爱情献给爱情。——但丁《神曲》。
19、没有比回忆过去的幸福更为痛苦的事了。——但丁《神曲》。
22、所以脚底下最稳的,总是后面那只较低的脚。——但丁《神曲》。
23、在不幸之日,回忆欢乐之时,是一个不能再大的痛苦。——但丁《神曲》。
27、进入此门者,放弃一切希望。——但丁《神曲》。
28、入此门者,须弃所有希望。——但丁《神曲》。
34、一件事物越完美,就越感到幸福,这样也就越感到痛苦。——但丁《神曲》。
36、记住今晚,因为永远从今晚开始。——但丁《神曲》。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三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
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作书名。
中译本通称《神曲》。
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aba,bcb,cdc,……),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
(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stelle)一词结束。
在诗中,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教皇),一只狮子(象征野心/法国国王),一只豹(象征逸乐/佛罗伦萨),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
于是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雅特丽齐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
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洗罪,山分七层象征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
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就能一窥三位一体的上帝。
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诗人充分发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描写了种种形形色色,奇形怪状的神奇的景象和场景。
例如《地狱》篇中,为读者展现了阴森、凄惨、恐怖的地狱氛围和对各种犯罪灵魂惩罚手段的描写:贪色者,狂风要不停的吹着他们撞击石崖;贪食者,要忍受冰冷的瓢泼大雨的洗礼;对于吝啬和挥霍无度者,则抱着大石头相互撞击;愤怒者要被淹在一条乌黑发臭的河里;而对于那些不信基督的邪教徒则不得不忍受烈火焚身的痛苦。
施行暴力者要被浸在沸腾的血湖里接受惩罚。
而对于欺诈罪更是列举了十种残酷刑罚。
比方说,买卖官职的,诗人就让他倒栽在一个石洞里,朝上的两只脚都被点了火。
读之,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心惊胆战。
而《炼狱》的氛围和《地狱》不一样,整个气氛显得比较宁静、明朗,这里可以看到大海,天空也是蓝的。
这些鬼魂接受的刑罚也不一样,生前犯有骄傲的,每一个背负着大石头在烈日下走,压压他们的骄气;生前犯嫉妒的,也就是红眼病的,在这里双眼就被铁丝缝起来;生前喜欢愤怒发火的,在这里笼罩在黑烟当中,要发火发不出来。
然而只要他们虔诚接受惩戒,他们还有希望得到新生。
再例如对魔王撒旦形象的勾勒,也展现了诗人想象力的非凡。
撒旦是经常出现在西方文学里邪恶的象征,但丁把他描写成一个有着三个脑袋的庞大怪物。
三个脑袋,一个红色,一个黑色,一个白色。
每一边有六个手臂,手臂不断的挥动,刮起狂风,把湖水吹得都结了冰。
而且他的每根汗毛就像一级阶梯,但丁和维吉尔就是踏着汗毛往下走,才进入了地狱的最低层。
对撒旦形象细节刻画的栩栩如生,独出心裁,读后,撒旦的可憎面目就犹如画卷般在眼前展开。
在历经三界的路途中,借对不同人物在三界中地位的安排,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学,政治,哲学等的种种观点和态度,对当代也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在文学和思想上深受维吉尔的影响,所以诗人把维吉尔当作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的向导,并不断称其为:“亲爱的父亲”“伟大的老师”等。
在世的,镇压佛罗伦萨共和政权,在意大利制造**和分裂,企图篡夺世俗权力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最终会下地狱。
预言式地宣告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教会干涉世俗的局面必将结束的前景。
而对于公正贤明的君王如威廉二世,诗人就把他放到了天堂。
但丁的这种愿望和情感,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束缚和宗教神学桎梏的要求。
同时又由于诗人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基督教的神学观念,中世纪思想的偏见,世界观的种种矛盾,也在《神曲》中得到表现。
虽然《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
他揭发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但又不整个的反对宗教神学和教会,甚至还把宗教神学置于哲学之上,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
例如,在诗中,他把维吉尔选为他幻游地狱和炼狱的向导,隐喻理性和哲学指引人类认识邪恶的途径,而把贝雅特丽奇作为游历天堂的向导,说明诗人仍然局限于信仰和神学高踞理性和哲学之上,人类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学,才能达到至善之境的经院哲学观点。
但丁又借维吉尔之口表明理性的软弱:“谁希望用我们微弱的理性识破无穷的玄梦,那真是非愚即狂”。
在地狱与炼狱里,他描写人间的种种丑恶,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都可以遇到,而且是屡见不鲜。
像贪色、、嫉妒、欺诈、买卖官职、唆使人犯罪、阿谀奉承、叛逆,等等。
这些丑恶现象,现实中仍有,尽管时间过去了七百多年,《神曲》里的这些人物好像并不是中世纪的人物,而就是我们周围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人物。
回顾现实,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但丁笔下的邪恶不仅仅是中世纪的邪恶,也是我们时代的邪恶。
但丁只是替人们表达了一种意愿、一种心态,就是对邪恶的憎恨、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完善的期盼。
而在但丁和所遇到的有名和无名的灵魂交谈,也引出了一系列的传奇故事。
如保罗与弗朗西斯卡动人的爱情悲剧。
这在但丁《神曲·地狱》第五章里描写到,维吉尔与但丁游到地狱第二圈看到一群生前犯贪色罪的鬼魂,在狂风中飘荡,撞击山崖。
其中有一对鬼魂向但丁飘荡过来,向但丁叙述了他们的悲惨遭遇。
男的叫保罗,出生在贵族世家,女的叫弗朗西斯卡,出生在意大利东部的海滨城市里米尼。
保罗的家庭考虑政治上的利益,就和弗朗西斯卡的家族联姻,把弗朗西斯卡娶过来,给保罗丑陋的哥哥做妻子。
但他们在这场政治婚姻中没有爱情。
完全是政治利益驱动的结合。
而在与年轻英俊,爱好广泛的保罗的接触中,弗朗西斯卡与之迸发了爱的火花。
这件事给保罗的哥哥发现后就把两人杀害了。
在地狱里,他们向但丁叙述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但丁听后,非常感动,当场晕倒了。
这里反映了但丁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思想上的矛盾。
他一方面认为保罗和弗朗西斯卡犯了贪色罪,所以把他们安排在地狱里受刑,同时又为他们所遭遇的爱情悲剧所感动以至晕倒,体现了他对禁欲主义的批判。
再有对英雄人物尤利西斯故事的详尽的描写。
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战争中胜利后并没有停住前进的脚步,继续开拓进取,但丁的诗也为读者展现了一代英雄传奇的一生。
同样,神曲也有很独特的艺术特色。
如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
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阴森恐怖;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
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同时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使人如身临其境。
其次,但丁在写人绘景时,比喻也非常简单,通俗易懂。
例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人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
形容枯瘦的幽灵两眼深陷无神,好像一对宝石脱落的戒指。
《神曲》里有很多神来之笔,堪称名句格言,充满了哲学思想。
例如他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遵循理性。
就像诗人维吉尔对但丁教导的那样:你随我来/让人们去议论吧/要像竖塔一般/任凭狂风呼啸/塔顶都永远岿然不动。
还有但丁在《地狱》第二十六章中描写了尤利西斯这段神奇的经历时,尤利西斯鼓励同伴前进时讲的话,“兄弟们,你们尽力千万种危险到达了西方,现在我们的残余的生命已经这样短促,你们不要不肯利用它去认识太阳背后的无人的世界。
细想一想你们的来源吧:你们生来不是位的像兽类一般活着,而是为追求美德和知识”。
这两行诗不仅体现了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也不乏启迪意义。
比方说,但丁描写的在地狱的门口的两行诗,“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来告诫要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甚至如我们一心治学的人,都要有这样一种品格,毫不畏惧,坚韧不拨。
同样在但丁的《地狱》里有这样两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而遇到种种流言蜚语,种种舆论偏见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
当然向这样的名言警句有很多,在这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但丁的《神曲》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值得千古传诵。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四
这自然是一部名著,可惜,应该是翻译的问题,读来并不觉得特别好。它本是一部长篇诗歌,翻译过来之后却成了记叙文,一个人讲了一段神话故事而已。不过更值得欣赏的,是书中的众多插图,画得真美!地狱中,除了诗人与他的老师,灵魂们都是赤裸裸的。画家几笔将他们勾画出来,那身体、那表情,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亲切感。天堂之上,到处光彩夺目,每个天使都是美的化身。
既然不能把这本书当诗歌来欣赏,而当成小说实在没有多少情节,因此我只好把它当作哲学来读。特别是"地狱篇",总让人想起《地藏王菩萨本愿经》。同样是讲地狱里的人生活得多么悲惨,不过中西方理解的角度略有不同。
相比较而言,"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中讲到的人物,我更喜欢"地狱篇"中的灵魂。因为炼狱中的灵魂所求太明显,而天堂中的灵魂已失去人性,只有困在地狱中的灵魂,与世上的人有更多相似之处。
在"天堂篇"中,诗人见了每一位天使都要仰视,甚至频频下跪,将人性在神性面前压得非常渺小。说真的,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因为我毕竟还生活在人间。其实地狱中的感受更适合于人类,而作者在地狱中表现出来的优越感也让人看了不舒服。
我理解的天堂和地狱,其实都是人类的内心世界。内心快乐,就是身在天堂,内心痛苦,无异困居地狱。看了这本书,我认为作者也是以这种心态来写的,他所说的天堂与地狱与我理解的相差不远。
首先第一章"幽暗森林",第一句作者这样写道:"我在人生旅途走过差不多一半时,有一天,无意间步入一座幽暗的森林中,而且迷失了方向。"迷惘之中,举步维艰之时,遇到象征淫欲、强权和贪婪的豹、狮、狼。此时来解救他的,是他心目中最崇拜的一位诗人,而这位诗人受他已经失去的恋人所托,前来引导他游历地狱与天堂。
这个象征意义已经很明显了,人生旅途中,即将被欲望吞噬的灵魂,需要爱与诗来救助。这与我现在的心情何其相似?对爱情美好的记忆,对诗歌无尽的追求,是指引作者走上正确人生之路的两盏明灯。我觉得作者并不是在虔诚地信奉上帝,他在书中写自己被上帝选择与感召,只不过是想表现诗人的自负。而未来的方向,想信他不会完全付托给上帝来主宰。
地狱分成九圈,每圈中还分许多环,分别放置不同罪行的灵魂。每种罪行根据程度不同,所受的惩罚也不一样,越往下层惩罚越重。第一圈是无罪的灵魂,他们的错误只在于生在基督出世之前而没能受洗。这看起来很不公平,不过宗教难免有排外心理,虽然后面天堂篇中讲到,圣洁的异教徒也能进入天堂,那大概只是想让大家心理平衡一下而已。
第二圈是色欲圈,一对对陷入情=欲中的男女在狂风中无助地翻滚飘荡着,根本没法停下来。"他们被狂风卷裹着上下翻飞,忽左忽右,有些灵魂不可避免地撞到山壁上,绝望的惨叫声与凄厉的哭声响彻山谷,让人不忍闻听。"作者在这里思索爱的问题,他说:"我真不知道爱情到底有什么魔力能使这么多的人甘愿为之下地狱。"这个问题,生活在世上的人类不是也经常如此自问吗?相恋的人心中的波澜,与地狱中的狂风一样,让两颗相爱的灵魂在痛苦中煎熬,却无怨无悔。
自杀者在地狱的第七圈第二环,他们的灵魂被囚在树中,碰一下叶子与枝条都会感觉到疼痛。他们当初既然决定丢弃了自己的身体,就永远没有权利再收回来。这种写法,是想劝世人不要轻生,放弃了,再想收回难上加难,不如活着,等待死亡自己来临。
最后一圈中,有的灵魂肉体还活着,因为犯了重罪,他的肉体被魔鬼控制,灵魂却早已来到地狱中受罪。正像世间那些做过坏事的人,内心受到痛苦的折磨,早在死去之前就饱受了地狱之苦。
炼狱中的灵魂与地狱中不同,他们所犯的是可以原谅的罪过。为了能上天堂,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承受重负,经历饥饿,沐浴烈火,然后喝下忘川之水,忘记所有罪恶的记忆,飞升天堂。正象世人为修炼而自愿受戒,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目的只是为了升入理想的境界。
天堂也分为九层,依次为: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水晶天。每一层的灵魂也有所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很快乐。不同的,是一层比一层更虔诚,更愿意侍奉上帝。作者最终见到了上帝,可是上帝究竟长得什么样,他却无法说得清楚,()只感受到一种博大精深的爱。因为上帝无处不在,不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而他又是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了人,说明上帝应该跟人长得一样。可是如果出现一位与人一模一样的上帝,那可就显得太不神秘了。
地狱、炼狱与天堂,都是人生,而地狱更接近人类的现实生活。被欲望纠缠里着的人类,内心时常生活在地狱中。地狱里的灵魂敢爱敢恨,比起炼狱中的苦行生活,并不见得更苦。唯一的区别是,地狱里缺少希望,而炼狱中的人随时可以升入天堂。这样一来,反倒显得地狱中的灵魂没有那么多功利心,更加可爱了。天堂上的灵魂已经不是人,他们是天使,只是美好的象征而已。人世中不一定没有这种心态,但无欲无求,或盲目追求,没有任何个人欲望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宁愿选择生活在地狱中,把天堂当成梦想,把炼狱留给将来。
合上书,看到封底印着艺术体"知己"二字,下面有一句话:"一派书香做知己".人类能在书中学到的东西太多了!人与人之间也有知己,但时常难以把握。而书籍永远忠诚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它们才是我们一生中最可靠的知己。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五
每次看完一本书之后,没有什么语言文字的整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所以打算从现在开始,每次看完一本书都写点读后感,好歹给自己个念想吧。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知道原来欧洲的中世纪,宗教是王道啊……神曲分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一听就像是要讲点跟上帝有关的事情。里面讲了很多种罪,类似七宗罪那种。但丁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他所知道的已故名人或同时代的人安排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他们犯着不同的罪,接受不同的惩罚。领导他走过前两部分的则是古罗马的一位叫维吉尔的诗人,也是但丁很钦佩的一位人物。
所以说,里面人物的安排多少也是但丁个人喜恶的表现,也是他所在党派的表现(佛罗伦萨当时分为两大党派,叫什么记不清了,反正相互之间有竞争跟迫害神马的……)。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六
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古代新纪元的开始,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记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毕生的教训包含恋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应其中。《神曲》的外壳固然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事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念叨的是国度的兴衰,听他们倾诉本人的悲苦哀怨,揭穿他们的丑行劣俗。
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情形的映射,天堂是人类幻想到达的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必需阅历的苦难。但丁盼望人能意识本身的罪行,改过自新,去达到感性天堂的净界。
和很多中古文学作品一样,《神曲》除了字面的意思外,还有寓言的意。“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逝世后灵魂的状态;从寓言上说,主题就是人凭自在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当受到公平的赏罚。”然而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其中各局部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是为可能的行动而设的;假如某些章节的探讨方式是思维的方法,目标不在思辨,而在实际行为”这里断定了他写《神曲》是为了影响人的实际举动,就由于如斯因此存在强烈的政治偏向。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普遍地、深入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他一方面感慨意大利的决裂和局面凌乱,悲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个倡寮”、“意大利各城市充斥了暴君”;他也严格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裁减权势,竟不来意大利行使天子的权力,“放任帝国的花园荒凉”;尤其对教会的揭露跟批评尤其尖利。他震怒地叱责教皇贩卖圣职的罪恶,“你们的贪心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地步,把好人踩在脚下,把坏人选拔起来。”其代表人物就是庞尼菲斯八世,因而但丁多处揭露他的罪行,并借犯贩卖圣帜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灵魂之口,当庞尼菲斯八世还在世时,就发布他必定要入地狱。
至于《神曲》对现实的揭露方式,个别是透过人物形象进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对象大都是透过历史上或当代的有名人物。如用号称第一代教皇的圣彼得揭露教廷的腐朽;用法国卡佩王朝的始祖休?卡佩检举腓力四世和其它后裔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露他自己和他的后继者庞尼菲斯八世和克力门特五世的罪行。因为但丁信任,只有通过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才干感动人心,促使改造早日实现。也因此《神曲》所塑造的各类型人物,大都性情赫然,栩栩如生,构成一座丰盛多姿的人物画廊,这在中古文学中是无与伦此的。
对于《神曲》的造诣评论部门。有人认为《神曲》的两大因素便是爱情与政治,但丁的最大写作念头亦在歌唱贝亚德而作的。但是咱们透过《神曲》的细节所表现的高度技能来看,它的重要成绩还在于高度概括和综合性。但丁看到祖国绚丽的河山,接触社会各国阶层,加深了爱国思维,丰硕了生活经验,视线从佛罗伦斯扩展到意大利全国乃至全部基督教世界。
他看到意大利和整个欧洲处于纷争、混乱的状况,摸索了祸乱的本源和拨乱反正的道路,意识到自己担当着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意大利指出政治上,道德上振兴之路的历史使命。以为自己作为一个诗人,就要通过创作一部有宏大沾染力的作品,能力实现此一使命。因此这部作品把诗人内在的生涯经验、宗教热忱、爱国思惟和政治文明方面的重大问题;把历史的和现实的、古典的和基督教的因素融会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一点上,《神曲》确切是十分胜利的。难怪艾略特在他的〈但丁论〉中声称“但丁与莎士比亚平分了现代的世界,再不第三者存在。”“莎士比亚表示出人类感情的最大宽度,而但丁表现出最大的高度和深度。”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七
《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作,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作为主人公,极具幻想地编写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既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得他在后来的日子里生气。
然后是《炼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轻或是已经悔悟,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累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八
《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子里生气。
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九
威廉。布莱克,是个神圣、无畏、单纯的诗人、孤独的先知。虽然布莱克现在被誉为伟大及独一无二的富想象力的英国诗人,但对于他,我们知道的无疑太少了,长期以来国内外对于他的译介也不多。威廉·布莱克(williamblake,1757——1827)是英国第一重要的诗人,主要诗作有诗集《永恒的福音》、《天真与经验之歌》、《先知书》、《伐拉,或四天神》等。他是一个商人的儿子,住在伦敦百特街(broadstreet)28号,由于不喜欢正统学校的压抑气氛,而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和诗歌,并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后来为了家庭,他去雕版印刷作坊工作。他的一生靠绘画和雕版的劳酬清贫为生,同时从事诗歌创作并配上自己的插图出版。在同时代人眼中,威廉。布莱克是一名才华卓绝的的圣者。有人说“布莱克,你见过他一次便永远不会忘记。他的知识博大精深,他谈吐非凡,和他在一起散步就是在接受美的灵魂……他是一个不带面具的人,是那种我们在整个生命旅程中所见到的绝无仅有的人。”正是这样一个单纯的人,在不为人注目的一生中,默默地做了一次超尘绝世的内心旅行,抵达了人类精神的核心和时代苦难的深处。
布莱克一生浓厚的天启意识、艺术家的天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它的诗歌具有明显的预言性、宗教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特点。他对英国诗歌作出了巨大贡献,其诗作内容以神秘、宗教及象征为主要特征。他以自己独一无二的意象,为我们留下了最重要的18世纪诗集《天国与地狱的婚姻》和《天真与经验之歌》,如果说前者是为结婚后守教的人看的,那么后者更多是小学生们的新年读物,或者圣诞老人给大家的金黄色的发光玩具。布莱克构筑了我们世界的宏伟与庄严教堂的顶层,在那里,理想与现实的箴言熠熠闪光,时时为我们提醒着圣母般的洁净与肃穆。他不理会禁锢心灵的传统宗教。在《天国与地狱的婚姻》中,他预言天国与地狱的结合将成为理想的人世。
因而他赞美肉体生机勃勃的美,赞美代表力的撒旦,认为“力是唯一的生命,来自肉体,理性是力之界限或外国。力是永恒的欢乐。”这无异于一次精神价值领域的革命,他的诗歌是精神革命的圣经。他,这个见到过上帝和天使的作者,因此而成为现代精神的先知。那“光焰灼灼,燃烧在黑夜之林”的虎的形象,作为力与美的结晶正是他的精神肖像。布莱克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亦长期倍受冷落,直到19世纪中叶之后,叶芝等人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纯真与深刻,重新发现了这位大师,他的作品日渐成为热点。布莱克诗歌的超验性、原始性、梦幻性以及对力与美的探求,对华滋华斯等后世诗人影响深远。布莱克一生都没有得到官方或公众的赏识。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它是个反理性主义者、梦幻家和神秘主义者,一个远离尘世的人和偏执狂,他的作品没有受到重视。接着是他的书信和笔记的发表,他的神启式的画也逐渐普及,于是诗人与画家布莱克的地位才确立无疑。时至今日,不少批评家把布莱克列为英国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华兹华斯齐名的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画开启了不重形似而重精神力量的新路,被赞誉为“英国艺术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museum)为布莱克开设了馆藏十分丰富的专馆;剑桥大学会有有关布莱克研究的课程。布莱克的成就及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正如国内一学者所断言的,对于后来者来说,布莱克是挖掘不尽的———无论从思想、象征、神话出发,还是从诗艺或绘画艺术出发。对于这样一个独特的诗人以及他的诗,只有充满敬畏的潜心阅读也许才是较恰切的选择。布莱克同时还是画家、雕刻家。他艺术的一面影响另一面。他用自己发明的方法,把写的诗和画的插图刻在铜板上,然后用这种铜板印成书页,再给它们涂色。细读布莱克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是由图像和文本结合的整体。文本不仅仅是用来说明图画,图画也不仅仅是用来表现原文。布莱克除了自写自画之外,还常常为别人的诗文作画。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十
但丁神曲果然是神一般的玩意,全书洋洋洒洒的,竟然有五百八十多页之多。是作为西方继《圣经》之后的极畅销作品,旷世之作,其内涵,怕是只有真正研究西方历史方面的人才能领略其真正内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读书人》里有关于作者阅读《神曲》的内容,大江健三郎阅读《神曲》,是把原文与译文一通摆上台面,对其中的语句含义进行详读,由于《神曲》的原文是以意大利文作为载体的,所以神曲使但丁毫无悬念地进入意大利世人的伟大殿堂。记不得大江健三郎看的原文版是英文还是意大利文了,总之,其阅读的方式,已经超出了普通读者阅读的范围,堪称专家级研究。在对于书中的字句进行比对的过程之中,对于某些字句的使用,译者的翻译,以及自己的观点,相互切磋着,得到更加精到的阅读体验,亦使其能够从中阅读到作者的思想,与但丁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堪称一绝。当然,假如运用此法进行阅读,多有时候是会容易厌倦的,只有真正从中获得乐趣的人,才能坚持着将这件事进行下去。话说大江健三郎是花了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诗篇巨著的阅读工作的,每天下午三时开始,固定在案头的阅读,三年如一日,养成了一个堪称变态的习惯。而自他十几岁开始以此法学习,致出书时的70+岁,天天如此,自成一体的习惯与毅力,令人不得不佩服!
上面讲远了。对于这本书的感觉,可能是由于以往还从未阅读过此类以诗歌为题材的作品,且书中涉及宗教神学的内容,欧洲历史的例子亦俯首皆是,阅读起来着实能够满足自己对新鲜事物的满足感。
全诗三卷,分别为《地狱》、《炼狱》和《天堂》,每卷三十三篇,加上序共一百篇。本书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描述了他在1300年复活节前的凌晨,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迷了路,象征淫欲、强权和贪婪的豹、狮、狼拦住了去路。正在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青年时期所爱恋的女子俾德丽采之托前来援助。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惩罚罪孽灵魂的地狱,穿越了收容悔过灵魂的炼狱,最后由俾德丽采引导他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终于到达了上帝面前。这时但丁大彻大悟,他的思想已与上帝的意念融洽无间,整篇诗到此戛然而止。
但丁在游历地狱和炼狱时,遇到的不少灵魂生前都是历史上或当时的著名人物,诗篇的字里行间充满寓意,也具有很强的神学和宗教色彩。
开头阅读还是有些小不适应的,阅读到了后头,渐渐习惯了这一题材的写法,也才渐渐翻着页,跟诗人小小地交流一番。跟以往的书本不同,一首诗的段落并未十分清晰,阅读的节奏感不如有段落的文章来得自然,所以需要磨合一番才能有所适应。
全书读下来,确实如书本前面所形容那般,或许是接着书前的序言,才能引导着我坚持把这书大概阅读下来,毕竟我们的母语不是意大利语,且翻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足,读起来似乎不多感受如书中所讲的aba,bcb,cdc诗的韵律。《神曲》通篇以格律严谨的三韵句写成。但是但丁根据民间诗歌的格律创作的,每行包含六个音步,每三行为一组,每组中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而第二行则与后一组的第一行、第三行押韵,也即韵脚的安排为aba、bcb、cdc…这种形式既适宜于叙述和描绘,又能用来辩驳和抨击,用它些警句也很得力。可能是因为只是初读,对于里的典故未及详读,注解也未及细读,所以算是建立的对书本的大概轮廓认识,待他日有机会,定再次细读一番。
但凡看及类似神曲书中内容的东西,都会令人很是抓狂。《第七封印》便是类似的一部电影,看完后真的相当一头雾水。看此书的第一感觉便是如此,庆幸的是,看完此书过后,大可缓解此感觉,凡是一头雾水,只不过是因为少接触罢了,看多了,也就习惯了。而且《神曲》确实是一部相当不错的读物,从中能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西方知识、历史、文化以及思想。看书的过程之中,有一个念头,神曲就是一部白日梦的故事书,其在地狱、炼狱、天堂的旅行,像极了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的《西游记》!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十一
但丁的《神曲》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功夫的杰作。通过但丁的笔下所描绘的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之旅,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性、哲学、宗教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在阅读《神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部著作的强大力量,也得到了一些深刻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尊重信仰和文化遗产。
在阅读《神曲》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对罗马天主教的尊重。虽然作者自己并不是罗马天主教徒,但他对这个文化遗产是非常认真尊重的。在书中,他对所有的角色都给予了处理公正的评价,不论是天主教的教皇、天使,还是贪婪、暴力的罪恶分子,在他的笔下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这种涵盖广泛的文化尊重和人性的坚持,是一个社会和国家应有的态度。
第二段:人性的深刻思考。
《神曲》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让我想起了鲁迅的作品。尤其是地狱的描写,把人的罪孽和惨淡生活给刻画的淋漓尽致。从《罪人的地狱》到《刽子手的地狱》,这些描述都让我无法忍受,也让我深刻地思考到人性的黑暗和罪恶的可怕。而天堂的描写给予了我一种人性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火把节中,“神的愤怒”和“神的仁慈”之间的相互作用,让我又重新感受到了宗教的含义。
第三段:理性的探究和思考。
我认为,《神曲》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作者对理性的探究和思考。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描述人类心灵的奇妙之处,探究人类最基本的信仰和价值观念,并从中揭示了人类的错误和罪恶。当我们犯错和追求只属于自己的私利时,曾经的幸福就会逐渐消逝。因此,我们需要用理性去探究我们自己的内心,提高我们的素养和修养。
第四段:爱的光和希望。
虽然《神曲》有许多黑暗、绝望和悲伤的描写,但作者在描写中透露出了爱的光和希望。在书中,作者通过神父和神学家等角色,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爱和尊重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爱能够让我们变得互惠、敬重和更加谦逊,启示我们宽容和理解的力量。在这面镜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和绝望的融合,也可以看到我们自身的美好与矛盾。
第五段:人性的启示。
通读《神曲》,我们不仅可以深刻地领略到本书所描绘的三界之旅的艰辛和奇妙,而且可以从中获取很多的人性启示。它不仅是启迪我们心灵,也是对我们了解任何人或者社会都有帮助。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我们应该将人性看的更为开放和判断力更为客观,可以用它来发掘我们的自我,同时也可以用它来探寻对未来的一些展望。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带着学习和钻研的态度去理解但丁,我们会发现,在《神曲》中可以获得一些人性、宗教、哲学和文学的深刻启示。
总之,《神曲》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经典之作,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状态。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很多哲学和道德,它可以让我们了解人性的复杂性,也可以让我们更加谦虚和宽容。通过阅读走近这部自然、博大且深刻的哲学力作,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意义,而且我们可以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保持清晰的思考,更是不钻题目和提高修养之必选之作品!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十二
由于中世纪战争的肆虐、疾病的流行,中世纪时期的庄园经济渐渐衰落,地主对雇佣者的限制逐渐减弱。独自经商的人变多,私人财富的流动性变大,资产阶级产生并得到兴起,商品市场开始形成,原有的封建城堡式经济体制被打破。这样的社会改变带动了,中世纪长期停滞的经济重新复苏并发展,自由的商人变多,商品交换的频繁使城市兴起,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样的改变让中世纪的人们逐渐改变了在黑暗时期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开始追求世间的乐趣,和世俗的快乐。我觉得这是文艺复兴的序曲,由于中世纪这样的变化,才有了文艺复兴的可能。
读读但丁的一生,实话讲我感到有些心疼。他来自一个支持教会的没落贵族家庭,在中世纪晚期的社会背景下一定生活的不轻松。加上幼年丧母,但丁本身就十分缺乏母爱,在社会或是家庭中对感情保有一丝的自卑,就像他长大后对待他珍爱一生的女人一样,没有交流,没有表达自己的爱意,只是默默看着,在心里悄悄的幸福。但丁在书中提到35岁是他人生的分水岭,当时他担任为六大行政长官之一。当时佛罗伦萨的政界分为两党,分别是支持教会的“黑党”和支持民众自由的“白党”,但丁不顾家庭背景,毅然站在白党的行列并作为领袖,与势力雄厚的教皇和贵族做着不懈的斗争。但是,由于但丁过于年轻没有执政的经验,过于直接的执政方法让黑党势力十分不快。不料,不久后贵族势力重新掌权,迫使法庭对他判罪,判其终生流放,不得回到家乡,否则将处以重刑。不久后,因为但丁写信告诉亨利七世如何侵入佛罗伦萨城,白党势力也开始痛恨但丁,但丁开始了痛苦且孤独的流亡生活。
《神曲》的创作,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的伟大意义,而对于但丁来说,可能仅仅是他向纸张倾诉内心时留下的痕迹。政治生涯开始之时,他不顾家庭的期待毅然选择站在他认为正义的,支持人民自由的一方,却最终遭到放逐,就连当初的同党,也开始痛恨他。少年时一见钟情的女子,多年后的重遇还是擦肩而过,他只是默默看着这个他深爱一生,却从未相识的女子,心中对爱的缺失,在这段故事中化为对爱情的自卑。他没有父亲母亲,没有爱人陪伴在身边,甚至一个可供倾诉的挚友都没有,他流浪他乡,他只有一支笔,他对爱情的一切憧憬,对佛罗伦萨人的一切仇恨,都通过这支笔书写。他没有破口大骂,没有仰面痛哭,他把他所仇恨的人一个个安排在地狱中的不同位置,用他深邃的想象力和思想描述了他由地狱走向天堂的故事,见到他一生唯一爱的人。他用写作来救赎自己不幸的命运,他播下的痛苦种子,却收获了是人的桂冠。但丁,的确是一个从痛苦中生出的伟人啊。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十三
《神曲》从头至尾都充满象征的意义。一般认为:开头的黑森林象征着中世纪政局的黑暗。狮子象征残暴的封建统治者,豹指逸乐好财的政治野心家,母狼指贪婪的教会,也是罗马教皇的象征。维吉尔对但丁说:“你应当另寻一条出路;因为那只母狼决不让一个人经过那里,除非把它杀掉。它的性质非常残酷,肚子从来没有饱足的时候,愈加吃得多,反而愈加饥饿。”这和但丁一贯反教皇的思想是一致的。同时母狼是罗马城徽的标志(相传罗马城始祖罗姆鲁斯是母狼乳大的),加上教皇住在罗马,但丁用母狼暗指罗马不无道理。
维吉尔是人智(理性)的代表,贝亚德为神智(信仰)的化身。“地狱”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净界”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幽明三界的旅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之境的发展过程。
至于作品中具体人物象征更多。如《净界》第一篇中看守大海的伽东是“意志”的象征,因为他生前宁可牺牲生命,也不愿失去自由。第29篇中半鹰半狮的怪物象征耶稣,言其“人而神”也;他拉的“车子”象征教堂。在车子右边起舞的三位贵妇象征神学上的三种美德:白色为信仰,绿色为希望,红色为慈爱。在车子左边起舞的四个贵妇象征行为的四种美德:谨慎、正义、勇敢、节制。其中一女子有三只眼睛在前面作引导,代表过去、现在、未来。诗中幽明三界色彩和情调截然不同,象征着人处于不同的精神境界。《地狱》黑暗阴森,精神痛苦;《净界》柔和平静,心情舒坦;《天堂》绚烂明丽,使人赏心悦目。
谁能想到这样一部被称为伟大的作品的写作初衷竟然是为了一位心仪的女子,还是单相思。一开始会被他那份感情打动,可是又不禁会想,但丁一生都在爱慕着思念着那位叫贝雅特丽齐的女子,颂扬她的文学作品那么的多,对他那位从未在作品中提到过的妻子来说,她又是否知晓,又是否会觉得难过。如果当时他能够和心爱的贝雅特丽齐在一起,是不是还会有这种浓重的爱意敬意,是不是还会有这部旷世之作。或许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或许也就是这种浪漫、这种矛盾的因子才能使得他写出这样的作品吧。
《神曲·地狱篇》是好读的,一是因为田德望先生的译本是更通俗易懂的散文体,二是因为每一曲(章)的篇幅其实不长,而且容易跟着但丁的描写来想象他笔下的那个地狱,想象所有的情景和人物。但《神曲》又是不好读的,毕竟但丁有着丰富的地理、历史、宗教知识,每曲(章)虽短,却要求你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还有甚至比正文还大篇幅的注释,看着看着真的会忍不住停下来喘口气,甚至要打开百度在旁边以便随时长知识,也是让人醉了。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十四
文学来自生活,象征源自真实。
《神曲》总体来说是是以游记为体裁。它的核心内容以宗教、政治、历史为主,科学为辅,力求塑造一个“真实的世界”。它的经典,正是让我们读者在经历一场幻梦中重新审视现实。
全诗大量的夸张与比喻,用典更是达到空前绝后。虽然过分华丽的行文有时不合当今的审美口味,但这种风格的确是神圣艺术精华。任何其他的风格的文字,都会在《神曲》面前显得贫血、软弱、犹豫不决。宗教固然曾一度阻碍了思想自由,却依旧是从古至今最伟大的抽象力量。作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用文字诠释了神智(我这里指思想,thinking)与神力(指力量,power)。我将选取两处极富意味的象征来谈谈我的感受。
《地狱》第二十一篇,黑魔鬼将贪官污吏按入沸腾的沥青之中。我们应该想见将一个有知觉的灵魂压入炽热、呛人、厚重、令人窒息的浑浊半流体是多么恐怖的差事。这里,贪官污吏代表无能的恶,黑魔鬼象征强大之恶,沥青象征惩罚手段。以恶制恶,既实现了上帝的意志,又无损天使、天神的功德。可悲之处是,黑魔鬼的乐此不疲,预示着它们将永远从事这一血腥而低下的职业。同时,黑魔鬼作为地狱的狱卒,也将永远受制于耶和华——邪恶最终只是正义的奴隶。
不过,这恰恰反映了人类的追求:追求力与美,追求与上帝同在的愿景。我们人类是脆弱的,但思想——至少我们自己认为——是强大的。上帝赋予人类智慧,人类歌颂他,人类并非妄想皇宫与天庭是一类东西,而是追求与天庭相似的宫殿与国度——这,是《天堂》的要旨,亦是但丁的希冀,更是在这物欲横流的21世纪每一个上帝的子民应参悟的真谛。
纯洁的灵魂,贝雅特丽齐所说的“德性”,才是我们为人的基本。追求,无论宗教与主义,只要坚守三大美德:爱、信、望,便都是上帝所允许,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开明的君主、民众的政党所推崇的。
但丁被放逐——就像许多其他的文人墨客一样——成为了他伟大创作的重要因素。个人在百感交集之余对于真理的叩问,最终成为了人类对于存在意义的反思。
我们从孔子的理想开始,一直到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发现一切伟大的思想都是为人类的在浩瀚宇宙中寻找一条可以不断繁衍、不断进步并免于神明——或是自然——的惩罚的道路。但丁坚决反对传统,但他又肯定上帝的权威——就像路德。他只是要去看、去理解、去思考三界与他们存在的意义。他自然没有真正去过。所以《神曲》不是圣人的传教,而是凡人对理想的世界秩序的期盼。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十五
神曲总体来说是是以游记为体裁。它的核心内容以宗教、政治、历史为主,科学为辅,力求塑造一个“真实的世界”。它的经典,正是让我们读者在经历一场幻梦中重新审视现实。
全诗大量的夸张与比喻,用典更是达到空前绝后。虽然过分华丽的行文有时不合当今的审美口味,但这种风格的确是神圣艺术精华。任何其他的风格的文字,都会在神曲面前显得贫血、软弱、犹豫不决。宗教固然曾一度阻碍了思想自由,却依旧是从古至今最伟大的抽象力量。作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用文字诠释了神智(我这里指思想,thinking)与神力(指力量,power)。我将选取两处极富意味的象征来谈谈我的感受。
地狱第二十一篇,黑魔鬼将贪官污吏按入沸腾的沥青之中。我们应该想见将一个有知觉的灵魂压入炽热、呛人、厚重、令人窒息的浑浊半流体是多么恐怖的差事。这里,贪官污吏代表无能的恶,黑魔鬼象征强大之恶,沥青象征惩罚手段。以恶制恶,既实现了上帝的意志,又无损天使、天神的功德。可悲之处是,黑魔鬼的乐此不疲,预示着它们将永远从事这一血腥而低下的职业。同时,黑魔鬼作为地狱的狱卒,也将永远受制于耶和华——邪恶最终只是正义的奴隶。
不过,这恰恰反映了人类的追求:追求力与美,追求与上帝同在的愿景。我们人类是脆弱的,但思想——至少我们自己认为——是强大的。上帝赋予人类智慧,人类歌颂他,人类并非妄想皇宫与天庭是一类东西,而是追求与天庭相似的宫殿与国度——这,是天堂的要旨,亦是但丁的希冀,更是在这物欲横流的21世纪每一个上帝的子民应参悟的真谛。
纯洁的灵魂,贝雅特丽齐所说的“德性”,才是我们为人的基本。追求,无论宗教与主义,只要坚守三大美德:爱、信、望,便都是上帝所允许,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开明的君主、民众的政党所推崇的。
但丁被放逐——就像许多其他的文人墨客一样——成为了他伟大创作的重要因素。个人在百感交集之余对于真理的叩问,最终成为了人类对于存在意义的反思。我们从孔子的理想开始,一直到马克思主义,我们可以发现一切伟大的思想都是为人类的在浩瀚宇宙中寻找一条可以不断繁衍、不断进步并免于神明——或是自然——的惩罚的道路。但丁坚决反对传统基督教,但他又肯定上帝的权威——就像路德。他只是要去看、去理解、去思考三界与他们存在的意义。他自然没有真正去过。所以神曲不是圣人的传教,而是凡人对理想的世界秩序的期盼。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十六
1、我转身去看那些灵魂,他们遭受着怪兽的袭击,雨雪冰雹不时地打在他们身上,为了减轻痛苦,他们拼命地扭动着身体,但是,痛苦永无止境。
2、最后一条,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条:黑暗中,我看到令我瞠目的景象,两队人使尽全力滚着硕大的圆形重物,面对面相互冲刺撞击。一方叫骂“你们为何不肯放弃?”另一方回击“你们为何放手丢弃?”重物撞击的疼痛,令两方发出惊人的哀嚎声。但是,无论多么痛苦与疲倦,彼此的攻击却无法停止。
3、呜呼,奴隶的意大利,痛苦的温床,你是暴风雨中失去舵手的孤舟,你不复是各省的主妇,却沉沦为娼妓!
4、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径,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路径。
5、我走进一座宽阔的坟场,密集的坟丘让地表起伏不平。棺材都敞开着,里面有烈焰燃烧,传来悲鸣之声。
6、走在林立的墓碑间,我想,也许有我认识的人或者曾经认识的人,正在受煎熬。
7、这水源比墨还黑,滚滚流动着。我看见水底的池沼中,许多满身污泥的灵魂,他们赤着身子,非常愤怒地相互殴打,撕咬,将彼此的身体弄得残破不堪。
8、愤怒的人永远得不到救赎,他们只能诅咒,喊叫,在无尽的深渊里咆哮、咆哮……。
9、这里一直下着冷彻心扉的寒雨,巨大的冰雹,混合着刺鼻的恶臭。
10、到处泥泞混浊,在昏暗的环境中,我看到一只凶猛的怪兽,它正对着浸泡在泥塘里的灵魂们咆哮。
11、我是被一个沉重的雷声惊醒的,睁开迷蒙的睡眼,发现烟雾弥漫,往四周观看时才发觉,我已来到了地狱之谷的边缘。
12、那黑暗幽深的地方,响着不绝于耳的雷鸣般的哭声,我定神往底下望去,除了感到深不可测,完全无法看见任何景象。
13、那山谷的边缘不断传来悲凉嚎哭的声浪,山谷里则狂风大作,永不止息。
14、我惊骇地发现竟有许多的灵魂无助地在狂风中向前翻滚飘荡,有些灵魂无可避免地冲撞山壁,痛苦的惨叫和凄厉的哭声……我不忍。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十七
水平如镜、翻腾怒吼、高山流水。
空前绝后、寥寥无几、寥若星辰。
前所未闻、屈指可数、三三两两。
铁树开花、微乎其微、一鳞半爪。
摘抄大全的好句。
1)笔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是发现未来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2)信任,是人生一笔弥足珍贵的储蓄。这储蓄,是流言袭来时投向你的善意的目光,是前进道路上给你的坚定的陪伴,是遇到困难时的全力以赴的支持,是遭受诬蔑时驱赶痛苦一盏心灯。
3)用不着立刻判定自己不行,而混入茫茫的人海,太俗地活着,点不亮一盏霍霍燃烧的生命之灯。我的喊声或许有些微弱,我的脚步或许有些盲从,但我的热血却自始至终咆哮奔腾。命运没有什么可怕的,惊涛骇浪的海上不是常见扬起的帆。
5)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6)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而英雄,却常常难以用距离或时间的密度来衡量的。
7)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人应具有的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11)有的人生活得富有充实,是因为他具有驾驭生活的能力;有的人生活得平庸无奇,是因为他缺乏战胜生活的勇气。
12)母子之爱兄弟之情,虽然也有浓厚的利他色彩,但它的前提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还不能称得上无私奉献。只有超越亲情血缘,超越个人功利之上的利他和牺牲,才称锝上无私奉献。这种无私奉献,既不同于道德家的界说,也不同于慈善家的善行。它不是从“小我”意义上寻求和感悟精神的皈依和心灵的慰藉,而是从“大我”的意义上承诺和践行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责任和使命。
13)流星虽然陨落了,却用美丽的光芒划破夜空,乐曲虽然结束了,却用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
14)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门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以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15)用不着把年轻的心灵装点得沉重。表面上的沧桑,外在的严肃,并不能让你上升为哲人;离开所有的朋友,你有的只能是孤单的背影。既然现在的我还不能变得深刻,那么,我就让自己变得轻松。哭丧着脸的人,怎能听清花开的响声;伪装自己的人,又怎能听懂蛙鸣一片里的激动。
17)读书,也是人生一。
18)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原因起码有二:一是在于它们目标专一,每一滴水都朝着同一方向,落在一个定点上;二是在于它们持之以恒,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从未间断过这种努力。由此及彼,我们可以想到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在它们身上,都体现了“专”“恒”二字。
20)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时间好比一个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流血的伤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22)既然目标是遥远的地平线,就该多一些冷静和从容。秋天的累累硕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种;成为大海的一脉热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也许,付出了汗水,不一定能收获那个日渐成熟的梦;也许,洒下了热血,并不一定拥有那片火红的风景;也许,黑暗中的苦苦挣扎,并不一定迎来灿烂的黎明……可我并不一味伤感。尽管默默地耕耘,还未听到生命的回声,但热爱生命的我,一定会赢。
24)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的奋斗,来印证我们生命的真正存在。这样我们便须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园圃里有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醇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
25)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这话没错。但不必为此走向另一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更多的情况是: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
27)只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而平静的湖边,只好让污泥环绕;只有狂风暴雨,才能洗涤污泥浊水,而和风细雨,只能留下泥沙;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与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
28)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29)小苗长成大树,到了冬天便成了老树,老树枝桠交错,只有几片稀稀落落的叶子点缀着生命的痕迹。树皮微现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的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
30)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显示出广博;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31)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32)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33)缘起缘灭,缘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候好好的珍惜那短暂的时光。
35)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36)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37)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38)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39)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40)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41)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
43)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44)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45)寂寞的人总是会居心的记住他性命中呈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老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46)在这个哀伤而明媚的三月,我从我薄弱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期隐时现的悲喜跟无常。
47)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48)秋风将冷寂大把大把地撒向大地,艳阳下便有了声声低吟。我侧耳倾听,可是风声里所有关于你的消息都叫静谧,每一次的错过都叫忘记。
49)春天就像活泼的儿童,憧憬渴望;春天就像健壮的青年,充满朝气;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令人回味。
50)我错把结局当作了开始,我始终无法相信,与你的缘分就这样随荡开的波纹渐次散尽。你冲破我的视线,消失在天边湛蓝的颜色里。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十八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创作的《神曲》被奉为经典,代表中世纪最高文学成就。但丁生活于13世纪后叶及14世纪初,当时意大利政治分裂,教皇派和皇帝派激烈争权。但丁出身城市小贵族,从小饱读诗书、研究哲学,年轻时参加政治斗争,曾任执政官、议员,后触犯当局被判死刑并长期流亡国外不得回乡。但丁游历欧洲,看到意大利、整个欧洲及世界纷争混乱,以揭露黑暗现实,唤醒人心,探索祸乱根源,为意大利找寻政治和道德复兴之路为己任。但丁为此创作《神曲》,共100篇诗歌,含序言及《地狱》、《炼狱》和《天国》各33篇,讲述但丁本人幻游三界所见所闻,通过历史和当时重要人物在三界遭受与罪过相应惩罚及在天国庄严景象引导人们走向幸福。《神曲》以通俗意大利语写成,是文艺复兴先驱,体现人文主义色彩,开启新时代文学先河,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十九
说实话,《神曲》真的是神才听得下去的曲子,整个阅读过程十分煎熬,后来去豆瓣看了一下才了解到,朱维基的译文确实不算上乘,这里推荐没有读过的选择田德望(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可能会较有起色。
如果还是要为此次阅读做一些笔记的话,那么就是以下:《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故事叙述主人公但丁本人在三十五岁那年突然迷失了正路,彷徨了一夜之后,来到一座曙光笼罩的小山脚下,刚欲登山,却被三只野兽(豹、狮、狼)挡住去路。危急之中,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受贝雅特丽齐嘱托,前来搭救他,并引导他去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后贝雅特丽齐又亲自引导他游历天国。《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国篇》三部曲是但丁游历过程和见闻的记载。《神曲》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给了中古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并显现出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我所阅读的是《地狱篇》,在地狱中,但丁先后遇到了历史上很多人物,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二十
这是一本信息量极大的书,涉及宗教、神话、历史、政权。用三部分地狱的惩戒、净界的涤罪、与天堂的开悟。大部分使用了隐喻的手法,如果不了解希腊神话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想读懂这本书将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还好这个译本下面有大量的注释。这本书读过的人有兴趣可以追《变形记》与《埃涅阿斯纪》因为文中大量提及《变形记》的内容,但丁把维吉尔视为引路人与父亲,说明但丁的作品受到了维吉尔的巨大启示。在读这本书之前读过《圣经》与《希腊神话》可能对理解大有裨益。
以上是书的介绍,与我吸收的东西无关紧要,下面的感悟,可能都是错误的,因为我并非教徒徒,也是无神论者。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发现:似乎信仰上帝的人都是在现世受苦的人。神曲中包含了大量的故事,但丁就是个例子,坚定又虔诚的信仰上帝,然后被暴君逐出佛罗伦萨,流亡海外。赞颂的圣罗马帝国君主进攻佛罗伦萨,通过武力达成统一,让流亡异乡的人回家。然后圣罗马帝国皇帝被佛罗伦萨的僭主与教皇组织起来的武装力量打败,没多久便去世了。
那些道德败坏,玩弄权力的皇帝与教皇在现世呼风唤雨,最后被另一股力量击败。但丁在地狱里里看见他们受折磨与惩罚,看见那些现世虔诚的受苦之人的灵魂充满力量散发光芒。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二十一
但丁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史诗之一,描绘了诗人但丁从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旅程,融合了基督教神秘主义和古典文学的元素,被誉为“现代世界的神话”。
第一段:但丁神曲的背景与内容。
但丁神曲是一部由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创作的长篇史诗,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整部作品描写了但丁的心灵之旅,他在地狱惩罚罪人、在炼狱净化自己、最终在天堂与神融为一体。通过但丁的旅程,人们可以了解到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思想、哲学思想等方面,了解到基督教神学、人性的弱点以及如何克服它们。
但丁神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首先,它是一部史诗,但丁通过优美的语言和题材的选择,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文学造诣;其次,它描绘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包括地狱、炼狱、天堂三个部分,细致地描写了各个层面的细节;再次,它融合了古典文学和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元素,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意义。
但丁神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主题之一是人性的弱点。在地狱和炼狱中,但丁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罪人,他们不同的罪孽暴露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如贪婪、嫉妒、暴力等。但丁想通过这些情节的描述告诫人们,提醒人们关注人性中的缺陷和弱点,并尝试克服它们。此外,但丁神曲还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地狱、炼狱还是天堂,信仰都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但丁神曲不仅在当时产生影响,也对后世文艺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它对意大利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后来的诗人和作家提供了启示;其次,但丁神曲的表现技巧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运用,例如利用交叉切面法、象征手法等。此外,在音乐、电影等领域也出现了以但丁神曲为背景或主题的作品。
第五段:个人对但丁神曲的感悟。
但丁神曲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学史诗,读完之后,我也有了深深的感悟。首先,我感受到了但丁对人性的洞察和批判,通过对那些罪人的描写,体验到了人性中的各种缺陷和问题;其次,我也被但丁神曲中强调的信仰、智慧等因素所感动,这些因素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关注的。最后,我也深受其艺术之美所感染,整部作品显得非常完整、深刻,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