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专业17篇)
教案可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详细设计。教案的编写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明了和逻辑思维的清晰连贯。探讨教案的编写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一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3)说感受
(4)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
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二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科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收获。
结合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2、自主填表法弄清三次试验的结论,合作交流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3、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谜面是: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
谜底是:蝙蝠。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打开语文书p43,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只正在夜里飞翔的蝙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
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先采用“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实验的经过。这样就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二步: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教学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然后让学生边听读边看有关蝙蝠飞行的幻灯片演示并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弄清秘密。由于幻灯片这一辅助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化、显现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正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第三步: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蝙蝠探路的秘密弄清雷达的探路原理。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且贯彻了大纲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
课标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和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五、谈话结束,激励创造。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六、说板书。
用简易表格明确地表示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个板书设计直观、简洁反映了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体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板书,便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难点: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五、板书。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四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像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本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编写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课科普文章的兴趣,扩宽视野。
二、说学情:本班原有44个学生,刚转学一个现在有43个学生,本班学生两级分化,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喜欢发言。但是有部分同学反应灵活想象力丰富。
三、说本课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以读代讲、填表、画图、小组交流等方法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本课的重难点:重点是了解科学家试验的过程,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难点是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课文中试着找找答案,带上铅笔画画写写,培养学生自己去决绝问题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读完以后能说多少说多少,尊重他们的独特见解,让中下一点的同学说,。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中上点的学生说。
3、精读,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1)、抓住重点句教学,找出课文中蝙蝠与雷达有关系的一句话(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让学生读并提问题。过度:是啊科学也是一样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但实验一做就不可能一定会成功,找出科学家辛苦工作的一句话。让学生自己读读,指名同学起来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认真体会“反复”、“终于”说明所有的发明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对话转化为内心的体会。过度:你们仔细观察过蝙蝠夜间飞行吗?科学家经过认真长期的观察发现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让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仿照课文用“即使……也……”说说话,进行语言训练。读了以后又会产生哪些问题呢?(蝙蝠夜间飞行靠的的是什么呢?)让学生学提问题并能自己去探究。
(2)、放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探究蝙蝠夜间飞行是靠什么的,并出示课件让学生共同完成。自主探究与合作相结合。得出结论是蝙蝠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的配合。又让学生提出新问题,(蝙蝠是怎样靠嘴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再根据问题自己去探究,弄懂以后和同桌交流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紧扣文本让学生说说他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学生说教师板书,教师出示课件让同学当“小小解说员”上台来解说。这是课文的重点,用小组合作、填表、表演来突破。从蝙蝠身上有什么启示呢?(发明了雷达把它装在飞机上)。
(3)、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学着教师的课件在课文的图中画画,并让同学结合自己的画上来解说,教师板书。教师再出示课件又让同学上台解说,齐读第八自然段。再让学生观察板书发现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再出示课件填写蝙蝠和雷达之间相同的部分。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即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朗读、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的方式来突破。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交流想法。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新”,保护他们的自尊和“创新精神”。
五、小结: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将来为人类造福。
六、扩展练习: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课后阅读有关发明创造的书籍,把收集到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帖在教室后边的墙上作为墙报一起分享。
七、板书:
简单明了的写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五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2、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5、可以用课题拓展法蝙蝠与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六
案例:(教学片段)。
三、自主阅读、训练语言。
1、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蝙蝠的嘴角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一起到文中录求答案吧!
(学生自主阅读第7自然段,边思考上述问题)。
2、指名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画:
学生看板画练说蝙蝠如何探路的,指名说。
3、这个秘密是科学家一下子研究出来的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
读、体会“反复研究,终于”能想像“反复研究“的情景吗?
师: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学王冠上一颗颗闪光的宝珠。
4、科学家给飞机装上雷达,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呢?
默读第8自然段,仿照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指名在黑板上画,其余学生自画)。
5、评议,并说一说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6、对比两个图,你发现了什么?
7、出示书后填空题,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其余学生在书上填,评议。
8、我们班准备办个“小小科普展”,下招聘讲解员呢?
想应聘吗?先考一考:讲解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小讲解员们,准备准备吧!
教学反思:
一、读思议练重实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以简单的教学环节贯穿起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老师这节课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课堂上,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的需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读书方式。让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提炼观点,表达思考的所得。如:“自由读第3段,想一想蝙蝠在夜里是怎么飞的?有什么特点?”“默读4——6自然段,思考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怎么做试验?试验的结果怎样?边读边勾画,填写试验报告单。读完后让学生交流、讨论,这每一步的教学步骤,老师都把读书的权力还给了学生,以生为本,以文为本,让学生充分地阅读,静静地思考,大胆地练说,在读思议练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语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得以深化。
二、依标扣本学语言;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也是一篇传统的“老”教材。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优美的词句,但课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用词准确。老师抓住了文本这一语言上的特点,引导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精炼,如:抓住“无论……即使……也……”体会蝙蝠夜间飞行的灵巧;紧扣“一个也没响,一根也没碰着”感受蝙蝠飞行时的敏锐;抓住“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一句中的“反复、终于”体会科学家们做研究,有所发明、创造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同时,在品词析句之后,老师能很自然地通过朗读,让学生把体会到的表达出来。既准确地把握了句意,又巧妙地进行了价值观的引导,使科普文章的学习也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三、自主互动促发展;
语文教学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本节课的“科学家做试验”这一部分的学习,老师推行学习新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大胆放手让学生填写试验报告单,再交流、讨论。同时,重视了学生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对照图,自己组织语言,当“小小解说员”上台介绍,说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给足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实践的时间、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领会意图,抓住要点。
课程标准关于中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老师在钻研教材的时候,要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每篇课文在本单元所应担负的学习任务,《蝙蝠和雷达》在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读写训练点是“阅读本组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即训练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张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本单元的这一训练点,没有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抓住要点进行归纳,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理一理课文的叙述顺序,即“提出问题——揭开秘密——受到启示发明创造”,再按这一顺序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训练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开发资源,拓展视野。
《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还承载着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的功能。因此,课前张老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课堂上学生交流资料,激起阅读、探究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巧妙地利用所搜集的资料,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其他的一些发明创造”,体现读写的迁移。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极其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
教学难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原理。
教学准备:蝙蝠、雷达的资料,仿生学资料,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情况?从以上介绍中看出蝙蝠有什么特殊本领?(夜行本领高。)。
二、了解蝙蝠。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书上哪些语句是介绍蝙蝠这个特殊本领的?(指名读)。
2.指导朗读。读出对蝙蝠佩服的语气。
(二)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2.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完成这个试验报告。(小黑板出示报告单)。
3.小组交流。
4.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课件演示试验过程,验证学生自学情况)。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过渡:针对以上结论,你有什么疑问吗?(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全班交流,共同释疑。(课件出示蝙蝠探路方法)。
3.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经过了怎样的研究?“反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三、了解雷达。
1.(课件出示雷达图)这又是什么事物?板书:雷达。
谁来介绍一下雷达?(学生交流资料)针对雷达的这些情况,你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质疑。
3.指名回答,全班交流。(课件演示雷达探路过程,请学生看课件叙述雷达探路过程。)。
1.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认为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
2.比较蝙蝠和雷达相似处。(课件出示填空内容,指名填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3.编演童话故事、整合课文内容。
(1)创设情境。
一天晚上,蝙蝠飞出来找吃的。突然,它发现了一架飞机在空中飞翔,蝙蝠非常奇怪,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呢?蝙蝠决定去拜访飞机。见面时,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准备)。
(2)学生表演。
五、总结、升华。
1.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人们的哪些发明来自生物的启发?(课件出示生物引起的发明)。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同学们是不是也想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六、我想做:
1.课后阅读有关创造发明的读物。
2.办一份有关创造发明的手抄报。
(启发)。
嘴天线。
障碍物。
耳朵荧光屏。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八
晴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教学要求:
1、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
2、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飞机夜晚安全飞行和蝙蝠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蝙蝠是什么?你见过吗?你见过雷达吗?简介蝙蝠、雷达。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按要求读课文。
1、提出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一)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三、四、五、六)。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课文有哪几个句子最能说明蝙蝠飞行的这个特点?
2、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试验是怎么做的?
3、这三次试验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这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三次试验为什么能证明这一点?
5、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二)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的?(二、七)。
1、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为什么说给飞机装上雷达是“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如果把课文分成三段,应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二、联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先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说,再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有条理地完整地说一说。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这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从事物中受到启示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
三、练习造句。
1、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
2、读读句子。
3、口头练习用“终于”“清楚”造句。
4、书面造句。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3遍。
《蝙蝠和雷达》属于科普知识短文,富有趣味,主要将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难点: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课题质疑,引发探究。
在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图片和雷达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很快便说出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雷达是人类发明的探测仪器,学生答后我再质疑: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科技产品,课题用“和”字连接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设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一下子学生的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作铺垫。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我又指几名学生上台分别介绍三个试验过程,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3.渗透方法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如果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我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合起来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学生找到后,就让他们连起来说一说,并且告诉他们有时候利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自己阅读中也可以试试。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不足之处。
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悟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四、改进措施。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课文层次清楚,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提出飞机为何在夜间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受蝙蝠的启示制造出了雷达。在设计教学时,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训练重点。其次,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如果把概括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我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合起来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文章中的主要段落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种方法,也可以围绕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告诉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就可以按着这两种方法尝试概括。
二、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的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好实践活动,对于密切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活动单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探究,如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等学习任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值得改进。如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悟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曾有人说,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cai在色彩、动画、声音上比其他的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揭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教师首先放飞机夜航的动画片:在茫茫的夜空中,一红一绿的两盏等不停地闪烁,这是飞机在夜航。幽美的夜空,神秘的亮光立刻吸引了学生,激发起探究的欲望。教师提问:“飞机靠什么在夜间安全航行呢?”。
科普作品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推理过程,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推理过程,经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支配、运用已有的知识,从中探求真理,发现真知,是教学的难点。cai却可以事先安排好推理的程序和步骤,让学生直接参与,自主探索。
教学《蝙蝠和雷达》第3.4自然段。1.教师设计好科学家三次让蝙蝠飞行的实验情况统计表,问:“小朋友,让我们都来当完成这几次实验的科学家,共同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好吗?”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要求:填表,各小组分别介绍三次实验的.场地布置情况、试验的方法、结果以及证明的问题。
3.汇报、交流。
4.辨析词语: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句话中去掉“配合起来”通吗?为什么要加上配合起来。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协作学习或向老师求助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指导,点拨,是学习群体活动的组织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雷达利用无线电波导航原理之间的相似之处是课文的难点。这时多媒体就能发挥优势,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使用抽象变得直观、生动。 教学这一部分时:1.多媒体演示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蝙蝠是怎样用嘴探路的?谁来把这些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并画上表示超声波进行方向的箭头?3.说话训练:根据蝙蝠探路图,联系说话。4.雷达是怎样导航的?(同上)
蝙蝠探路和雷达导航的原理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教者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两个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欲望,提高训练的质量。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想象训练和说话训练:蝙蝠和雷达的对话。
如何把枯燥的文字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材料,在学生脑中动起来。教者紧扣住语言训练和想象训练这一着力点组织教学。学生学完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导航的原理,观看多媒体:蝙蝠拜访雷达。
(教师讲解:有一回,蝙蝠在晚上飞行时发现了夜航的飞机。他非常惊讶,新想:这飞机怎么也有夜间飞行的本领?经过打听,他知道了,原来是因为飞机上装有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如何帮助夜航的飞机安全飞行的呢?蝙蝠不明白。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决定去拜访雷达。蝙蝠会向雷达问些什么问题?雷达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同座位的同学,一个做蝙蝠,一个做雷达,试着说一说,并表演蝙蝠和雷达的对话。
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新技术,新工具又何止雷达呢?你们还知道哪些事例?
2.介绍学生阅览一些仿生学方面的科普读物。
3.根据观看的片子或自己动手做实验,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鸭子和潜水员》。
课本、教材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起点,课堂上传授知识、技能,组织讨论、学习,课外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十一
这学期本人继续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四班现有_名学生,其中女生x人,男生x人。学生的思维都相当活跃,个性张扬。不过班里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而且后进生比较多。总体来说,这个班的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他们的习惯基本有些好转。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而且学习积极性也较高。但有些同学学习很被动,作业没有及时完成,特别是有几个后进生。他们虽然比较顽皮,我应该要培养他们逐渐改变坏习惯,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做好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特订此计划。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工作计划#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十二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1、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
3、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课文朗读录音、写有生字词语的小黑板、cai课件。
2课时。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讲,师生共同归纳。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一)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重点学习第三自然。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2)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3)说感受。
(4)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话?(赞叹、佩服)。
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十三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解开了蝙蝠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解决了飞机()的问题。
过渡语:同学们,连那么先进的飞机都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才解决了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那蝙蝠的本领一定很厉害吧!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指生汇报)。
3、边……边……说明什么?你能说个句子吗?
4、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也能灵巧地避开。这里用到即使……也……,你知道它强调了什么吗?你能试着说一句话吗?在说完之后同学们说一说它强调了什么。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5、指导朗读。
6、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
(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过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大家拿出上节课的预习作业,把你填好的实验报告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问题的地方大家再研究。
1.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
试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3.汇报交流。
(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
(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仅仅这三次试验能证明这个结论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6)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现少了什么?
你能说出配合在字典中的意思吗?在这里去掉行吗?为什么?
“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齐读第7自然段。
1.生齐读第7段。
2.现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哪位同学来说说。
3、提问,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头完成填空:
蝙蝠的()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老师边听学生填空,边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蝙蝠飞行原理图。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
b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c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5.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啊。
过渡:科学家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什么?(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来学习第八自然段。
1.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划出重点语句。
(2)、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2、他画得对吗?那请你说一说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3、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示意图,进行一次脱口秀的游戏,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达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1、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用“人们从()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的句式来说。
我从()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师:回顾全文,科学家发现问题(第1、2段),提出疑问(第3段),在经过试验解决问题(第4、5、6段),最后得出两种事物的联系(第7、8段),让读者一目了然就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课下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根据新的教学设计我又在两个班进行讲课,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填写的实验报告单,由于报告单由三次试验的三行改成四行,学生讨论更是热烈,而且大都能说出老师为何又设计了四行。小组活动有序、省时,为下面的学习留有充足的时间,学生在说、画、讲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时也显得容易多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十四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分水岭,是由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因此,四年级在个人一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班共有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孩子们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上课时容易开小差,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缺乏纪律观念等。因此,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提高汉字书写的速度。中年段的识字、写字教学,往往被忽视或重视不够,识字、写字教学应该作为小学语文的常规教学,但是,低、中、高不同的年段,处理识字、写字的方法要有所区别。
2、会使用字典、词典(查字典、词典的方法: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贴,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养成好的默读习惯,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了解主要内容。
6、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诵读优秀诗文,课外阅读要有一定的量的要求,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8、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9、留心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能修改习作中有错误的句段。尝试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10、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初步学会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运用,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1、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教材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1、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
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并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地记诵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积极地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
3、指导学生认真读书,精心设计作业题,如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文中常见的构段方式;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等,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对于课内阅读,在学生能理解重点词句、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更注重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以利于训练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
5、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6、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7、科学合理地安排语文、语综、习作教学,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各教辅用书、教具、学具地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十五
一、班级情况简析:
本班共40人,原有学生36人,其中新转入5人,转出1人,转入的五人中,1人为学习、行为双差的学生,各方面相对比较薄弱。班级学生总体而言思维较为活跃,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厚,且有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习作方面也还不错,能大胆想象、自主作文,本学期将继续努力,力争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但也存在着经常拖欠作业的个别现象。班级中60--70%的同学能达到优秀,也有10--15%的学困生。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抓实学生的基础、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文水平。同时建立学困生档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全面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每个单元包括#工作计划#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教材注意整合性和训练性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后面编写了“思考与练习”,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还安排除2个重点训练项目,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工作计划#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十六
1、帮助学生认识、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飞机夜航与蝙蝠飞行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第2课时。
理解词句,突破重点,了解飞机夜航与蝙蝠飞行之间的联系。以及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了解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一些事物。
一、复习检查。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航的安全。)。
过渡语:蝙蝠在晚上无论怎么飞,都不会撞上其他东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做了无数次试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完成下面填空。(电脑出示表格)。
试验次数试验方法试验结果探路工具。
第一次蒙住眼睛铃铛一个也没响不是眼睛。
第二次塞上耳朵铃铛响个不停跟耳朵有关。
第三次封住嘴铃铛响个不停跟嘴有关。
二、教学第4、5自然段。
1、学生带问题自学,小组讨论完成填空。
2、指名学生口述,完成板书。(全班交流)。
3、齐读这两自然段,再次感受三次实验过程。
4、立即播放科学家三次试验的录像,加深巩固。
过渡语:那么经过这几次试验的结果,科学家得出了一个结论。谁能把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
电脑立既显示另外一句去掉“配合起来”的句子进行比较。
a、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提问: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用“如果…就…”或“因为…所以…”等句式说一说)。
5、同桌讨论回答,教师指导。
(蝙蝠探路时靠的是嘴和耳朵两种器官一起发生作用。)。
过渡语: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6自然段把自己的理解用直观示意图画出来。
三、教学第6自然段。
a、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回指导。
b、学生交流画图情况,师生评议。
c、创设情境进行说话训练。
(野人与现代人之较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
d、动画演示蝙蝠探路的情景,巩固理解。(电脑演示动画)。
(过渡语:原来是这样啊!蝙蝠可真聪明!科学家又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用在飞机上的呢?请同学们运用“找、读、填、说”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7自然段。)。
四、教学第7自然段。
1、带问题读第7自然段,找出描写雷达探路的句子读一读。
2、电脑出示填空。
3、学生交流,说说雷达是怎样在夜间为飞机导航的。
完成填空(电脑立既演示动画,加深理解)。
4、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蝙蝠探路与雷达导航的异同,然后完成填空。
5、电脑出示填空: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五、扩展练习。
电脑创设情境(“小神龙”俱乐部)。
1、学生介绍,教师、学生随堂确定。
2、学生回答,电脑设定四个常见的。让学生以战胜电脑为目标进行思考,达到预定目标。
六、总结。
同学们,大家在学习语文时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要多读书多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有用的社会栋梁。
小学三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篇十七
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的主要内容。(重点)。
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难点)。
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分五个方面来谈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默读全文,质疑问难。
这一节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通过自学的方法使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结构,提出自己深入学习后仍不懂得问题,训练了学生的自学、理解、思维、概括能力。
三、自学重点段,解决问题。(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飞机和雷达又有怎样的联系?)。
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解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这样做有三个目的:
1、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
2、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3、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具体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教学时先让学生听同学读4——5自然段时思考:科学家在什么环境下做了多少次实验?从中释词“横七竖八”,并练习造句。然后让学生默读4——5自然段,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实验的经过,同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证明”并练习造句。这样就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二步: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密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教学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总结出学法:听朗读、画简图、说原理。以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自学下文打下基础。这正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第三步: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总结的学法自学课文,并仿照作出雷达的探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自己设计雷达探路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这样就使学生在分析、比较、联想、对话中明白了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生动化、趣味化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且贯彻了大纲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至此,本文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
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
大纲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
五、谈话结束,激励创造。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