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模板19篇)
充实自己的日子总结是提高自我认知的有效方法。在写总结之前,先要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几篇经典总结文章,大家一起来欣赏学习吧。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一
近年来,地域文化发展迅速兴起,成为现代不同城市发展的重要符号与标志,对于提高区域影响力具有巨大作用。选择有效的地域文化传播载体,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园林景观即成为当前地域文化发展大环境下的文化传播最佳选择。做好园林景观设计不容忽视,需要其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解析,将地域文化的特点及时展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而为地域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1地域文化和园林景观的简述。
地域文化泛指2个不同的概念,首先是以地理区域划分的历史文化遗留,即称为地域文化。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文化必然有着一定的差距,基础的区分单位受到地形及地理结构与种族群落的影响。其次是秦朝时期的历史文明与艺术传承,该概念的指向性并不广泛,仅包括了秦朝时期及秦朝之前的阶段,所以概念的不同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需要在对概念进行有效区分后,再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园林工艺和技术工程等方法,将区域地形、植物种类、局部建筑进行计划性的改造,在人为手段的参与下,使城市景观的设计更加合理,也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观赏性,并且能保留其日常使用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是以设计为主要表现手段,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生态环境,通过设计人员的创作灵感,建设出美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强化自然环境的艺术气息,使其勾勒出一幅自然的风光美景。早期的园林景观设计创作过于重视功能性,往往忽略了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则考虑更为全面。主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在保留原有园林景观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具有古典气息的地域文化,使园林景观设计生机盎然,提高了园林景观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使园林景观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均有所提升。对于区域的园林景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延续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将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提升至新的高度,进而成为物质文明社会的一颗璀璨明珠。
园林景观设计用途决定了其成为文化传递媒介的基础,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较强,是各地区游玩的最佳景区,游客的流向性强,分布较为广泛。将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为地域文化的良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有效提高了地域文化的知名度,为区域的发展创造机遇,从而使地域文化的发展不再受到环境的制约,进一步促使各地方的文化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而融会贯通。在此期间,园林景观设计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与城市形象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1园林景观的奇特性原则。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均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深度挖掘,使地域文化的特点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展现,从而保持园林景观的奇特性,让园林景观在投入使用后,游览的游客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蕴藏的寓意,进一步为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即要突出地域文化的设计宗旨与主题,又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有所体现。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保持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使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完美融合,并保障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能够在长期发展中经久不衰,打造百年工程,让城市的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体现在地域文化方面,在园林景观的维护与管理方面,也要不断加大投入,使其能够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进一步保障地域文化课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4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样式越来越缺少城市地域特色,各城市的园林景观也失去了其灵动、绚丽的色彩。因此,需要在城市的园林景观中植入地域文化,一方面能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特色城市的建设。
5结语。
现阶段,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地域文化越发受到重视,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成为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生态化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融入需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并在主体的设计结构中,着重体现人文艺术与文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得到良好地展现,进一步为区域的文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宏俭.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3)。
作者:杨楠单位:大庆油田设计院。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二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园林景观设计的服务功能,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实质性要求,不仅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而且也是人们精神的栖息地,在这里可以放下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达到全身心的放松。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是极其注重这方面的特质,不断改善人的居住环境,将人摆在重要的地位和位置。
2.2重视生态化原则。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保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生态性,注重对地域性景观要素的保护。这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域特点及地理特色,针对性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与解读,找出最合理的`方案。与自然高度结合,保持自然最原生态的面貌。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而言,对保护自然,回归自然,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人有重要的意义。
2.3凸出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地域上南北、东西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对于我们园林景观设计是一大优势,也提供了最现实、珍贵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充分挖掘出地方特色,彰显地域文化,是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利于形成国际影响力。
2.4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对于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而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是现代追求的一大目标,注重原生态性,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人居环境的适宜性,体现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重要理念与理性追求,这不仅与保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相吻合,也从自然中寻求灵感与创造力,这符合人类世代居住的长远目标,对于城市发展意义显著。
2.5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文艺术也充分彰显,艺术也与技术高度融合,体现出浓厚的现代美学特质,不仅符合最新的审美观念,艺术上的诸多构想也依托强大的高新科学技术在园林景观都得到实现,开拓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空间,这也成为了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一大优势与特色。注重艺术性以及与技术的高度融合,设计理念更加合理、科学,设计出美的园林景观,彰显人类的创造力。
3结语。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以全新的理念,与城市发展的水平,与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相契合。在设计上,更加符合园林的人文性关怀,这是我国提升城市综合能力、城市建设水平的一大表现,对于人类长远的居住要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上注重挖掘地域特色、以人为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体现现代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能彰显园林景观设计凸显时代特色,体现人类科技水平和人的创造力。我国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要迎合这一理念,不断创新,设计出体现中国城市发展特色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3]李忠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进行了解析,园林景观设计要与当地环境相协调,要体现地域特色,因此在设计中要融入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要以地域文化为素材,并进一步继承发展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在表现地域文化时要遵循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地域文化的解析包括文化元素解析、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历史场景解析。
地域文化是指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影响,并随着它们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形成固定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是独树一帜、历史悠久。园林景观设计是指运用园林和工程的技术方法,结合区域的地形、植被、建筑等进行计划性、人为的改造。使城市景观设计趋于合理,园林景观能保护生态环境,有观赏价值,又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有紧密的联系,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素材,园林景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只有在园林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才能使其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地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包括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这二者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独具特色的素材,地域的变化也会影响着园林景观的设计,使其呈现地域特色。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对地域文化进行筛选和挖掘,从中寻找设计灵感,再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地理现象,使园林景观呈现地域文化的魅力,独树一帜。
好的园林景观在设计时,应该结合现代文明挖掘吸收传统地域文化中的精华,从而使园林景观极富张力,既有时代特点又有历史韵味。游客在观赏过程中,既能体会到独特的地域文化,又能体会到当地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智慧、文化思想和生产生活方式。
2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城市盲目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自身地域特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时要突出地域文化,使其变得灵动、绚丽。现代文明、外来文化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地域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不利于先人精神文明和智慧结晶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要把传统地域文化融合到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传承和发展。也能使园林景观具有历史感、时代感和创新感,丰富了其内涵,提高了其艺术价值,因此园林设计体现地域文化既是建设特色城市的要求,也是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必然选择。
3.1独特性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要体现地域特色,就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这样才能丰富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使其营造出地域性的文化氛围。
3.2整体性原则。
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环境有密切联系,地域环境主要包括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密不可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要融入当地环境中,呈现协调性、一致性。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在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体现地域文化的同时,不能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且要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园林设计要从全局出发,要合理规划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注重对当地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使历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4.1文化元素解析。
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具有自身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使其呈现独特性。但地域文化元素种类形式丰富,不能毫无选择的堆砌在一个园林景观上。而是要认真挑选、规划,使其与园林景观充分结合,相得益彰,既能呈现传统地域文化,又能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地域文化元素整体或一部分直接设计在园林景观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椰树是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海南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浓厚的南国风情。眉山是历史文化名人苏轼的故里,这里的园林景观处处都有苏轼的诗词,体现了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4.2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
除了把地域文化因素直接设计到园林景观中,也可以把这些文化因素进行抽象、简单化的加工,在园林景观中只保留其抽象轮廓、视觉形体等。这种园林景观设计使其既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特色。如秦皇岛奥体公园中的海鸥雕塑,并没有详细刻画海鸥,只是用抽象的手法、流畅的线条勾画了海鸥的大致形体。流畅的线条、简单的造型、展开的翅膀在展现海鸥这一秦皇岛海滨城市特有的事物之外,雕塑本身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种手法既使雕塑发挥了标识秦皇岛海滨城市的作用,又给人带来审美享受。
4.3历史场景解析。
当地的历史也是一种地域文化,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也应该融入历史元素、历史场景。历史元素包括地域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场景,园林景观通过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使观赏者者联想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在感悟历史的同时,也会体会到园林景观深刻的文化内涵、浓厚的地域特色。如黑龙江的尚志公园、王府井大街的雕塑等,都是在景观的地面、墙上、木桩等地方展现历史场景。这些历史场景的融入设计,使园林景观具有特殊性,甚至成为获得当地人历史文化认同,吸引游客的点睛之笔。
5结束语。
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不可分割,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解析,既能增强园林景观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其具有独特性,从整体上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又促进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直接保留完整、典型、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建筑。也可以抽取典型元素符号,用现代手法把它们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使园林景观既有观赏价值、艺术特色,又展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4]杭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xx(7):316.
作者:吴富荣单位:厦门贝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四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探讨了休闲式酒店园林的设计理念、园林布局、主题景观设计创意和造园特色等,用尽乎白描写意的园林表现手法营造出休闲式酒店园林情景交融的意境。
关键词:休闲式酒店;园林设计;景观布局。
1设计背景。
张家界湘电国际酒店是一家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主题的四星级商务酒店,酒店建筑布局为层层院落深进的园林式风格,建筑物依山就势,借景抒情,和张家界自然风光巧妙融于一体。由于酒店的升级,原有的园林景观仅仅停留在绿化上面,只是通过种植一些常有植物和草皮达到绿化的效果,未能充分利用酒店优越的地理环境,各个院落设计空间内外渗透不够,建筑与景观未能有机地融合,内部园林景观无序,主题不够鲜明,文化内涵未充分释放,远远达不到休闲式酒店的要求。如何将酒店内园林景观与张家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地方文化特色有机融合,成为其园林设计关键的节点所在。
本工程园林景观设计范围为酒店内部空间、主题园林景观、景观带绿化布置、屋顶平台绿化设计以及连廊等;根据酒店内园林景观现状,考虑到所处的位置、建筑风格、庭院空间、绿化现状等,拟在设计体现张家界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特色为主,特别是将张家界本土的水和石引入园内,在园内自然生成富有张家界野趣的溪流和山石,来与整个风景区巧妙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1张家界乡土景观的挖掘。
张家界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峰密岩险,谷深涧幽,汇峰、谷、壑、林、水于一体,有三千多座奇峰异石,八百溪流蜿蜒纵横,景色奇、秀、幽、险;景区内植被丰富,花草树木种类繁多,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蓝本”。
金鞭溪位于景区东部,因靠近金鞭岩而得名,全长7.5km,自老磨湾至水绕四门经索溪注入澧水。溪流穿行于峰峦幽谷之间,溪水明净,跌宕多姿,小鱼游弋其中,溪畔花草鲜美,鸟鸣莺啼,树木繁茂,千峰耸立,构成极为秀丽清幽的生态环境,被称为“世界最美的峡谷”,“最富诗意的溪流”。
3.2景观布局构想。
以张家界景区特定地理环境、地质景观为设计参照,以本地植物、山、石、溪流为造景素材,根据酒店建筑层院落深进的风格,充分利用空间高差进行合理设置和景观布局。在酒店内景观构思设想上,以金鞭溪为蓝本,自五栋至大厅,营造一条贯穿整个酒店的潺潺溪流,溪流流经的每个院落都有相应的景观主题,且溪流完全效仿自然,蜿蜒曲折,水质澄清透明,若隐若现。每个院落透过四季景观特征的表现,充分展现各个庭园空间不同的园林意境和韵味,从而让宾客充分享受远离喧嚣城市,亲近自然的愉悦心情,以达到休闲生态园林酒店的终极目的。再通过水池、溪流、园路、花草树木、亭台、山石等景观元素以及园林小品等造园手法,辅以现代背景音乐系统、光电照明系统,使酒店园林真正体现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自然山水与人文特色合二为一的美好境界。在各景点适当位置以景石形式突出景点的人文内涵。
3.3景观布局顺序。
景点布局以五栋楼为起源,接外部山泉作为水源构建一条溪流,连接整个院落,直至酒店大堂,四、五号楼楼梯地段为溪流的源头;该院落以跌水、乱石丛表达“源”的理念,体现溪流的发源;二四栋三号楼前地段为溪流的中段,该院落以栈桥、干涸的河床、浅滩表现“寂”的理念,体现石与水的文化,餐厅前长庭地段为溪流的末段,该段以宽广溪流、深潭表达“纳”的理念,体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意境。大厅内为溪流的结尾。
3.4.1起源(四、五栋间院落)。
在楼梯处堆石造山,营造“水自天上来”的氛围,寓意溪水源头自山上而来,楼梯下设浅池,上铺鹅卵石引导起源水流,细小的溪水分两道蜿蜒向前。溪水曲折、婉转,中途流经人工堆砌的山谷最后在三号楼附近拐弯流入主题景观区。
3.4.2宁静悠远(三栋前部院落)。
此处庭院面积不大,地处宾馆中部,显得格外静。当细流经过之前的酝酿到达此时已较为成熟。整个庭院陆地部分铺设小碎石,一条近似干枯的河道连接着前面的细流,将水引入一小潭之中,小潭中设三个涌水口,仿地下水涌出,一条木栈道穿插其中,全院野趣横生,令人虽置身闹市,仍能体验山野之幽。
3.4.3树大荫浓(四、二栋间院落)。
院中那棵生长了几十年的桂花树是全院的灵魂,以院中的桂花树为主体分别设计峰回路转景石和园中小憩石凳休息区。充分考虑了院子的可进入性,使空间更加人性化,更具有一种书香气息。
植物运用上主要有:桂花、玉兰、红枫、南天竹等,随园景肆意点缀,突出表现休闲式园林的随意和轻松。3.4.4蓄(二栋前部院落)。
水流经过不断地积累到达此处已非常成熟,最后通过二栋门厅美人靠下部的跌水瀑布在二栋前积聚成了一个大的水面。依据地形又将水面做成三层跌水,水流从滚水坝跌下。水面中央设小亭,通达小亭的汀步用本地的红砂岩组成,水面一直延伸到走廊的方亭中,将方亭突出走廊的部分做成水榭的形式,周边设美人靠。水岸自然蜿蜒,用真石堆砌成自然驳岸。
植物运用上主要有:桂花、龙爪槐、芭蕉、杜鹃、荷花、马蔺等,从而将此园点缀得满园春色,情景交融,令人美不胜收。
3.4.5海纳百川(餐厅前部院落)。
此处绿地地形狭长,自然形成落差,水流由二栋前大水面流经原由长亭改造的风雨桥,形成一段自然曲折的溪水,最后在自然高差处奔流而下,最后止于一深潭中,形成海纳百川的自然景观。岸线自然堆砌,石头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植物运用上主要有:桂花、桃花、海桐、鸢尾、芦苇等,通过多种不同风格的植物和水景,将此景观映衬出江南小镇诗情画意的意境,并充分体现出主景观的大气磅礴与韵味深长。
3.4.6大堂。
大堂作为迎接宾客的地方,同时又在进入西餐厅的门口,正对大门,该处布置小型水池,自然岸线,水池内养红锦鲤,在原有的墙上凹坑内布置堆石,内设流水。
3.4.7迎宾小亭和连廊。
迎宾小亭内直立墙面布文化石,底部堆石,和大厅风格布局保持一致。原有连廊进行整修,靠内部墙面取消,靠外部把原有的窗面形式,改为江南园林院落院墙的景窗,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
3.4.8其它小块绿化及屋顶绿化。
需要种植绿化的屋顶,内布50cm厚种植土,种植天鹅绒,马蹄金等,屋顶边凌空时,围绕顶边种植迎春,让其自然下垂。
其它小块绿地在院落内部的小庭院空间内,布置丛竹、芭蕉、苏铁等,从而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典园林氛围。
4结语。
休闲式生态酒店与现代功能型酒店最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良好的生态性和自然性方面,园林景观主题区别突出表现在“雅”与“静”上。因此,其景观园林比现代功能型酒店有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建筑空间的流动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所在,张家界湘电国际酒店园林景观改造设计正是在把握本土特色的基础上,糅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造园手法,将张家界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巧妙地结合到一处,将动之美与静之美深蕴其中,从而给所到宾客一种如沐春风、自然舒适的惬意感受。该景观改造自初施工完毕后,以其自然、野趣和富含中国传统文化趣味得到了甲方和四方宾客的大力赞赏。
参考文献:
[1]陈国平,景观设计概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
[2]韩靖,梁雪,张玉坤,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分析.世界建筑,(8).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五
园林景观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一直在不断提高,良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使人们享受自然、放松心情,还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在其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促进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我国部分城市把生态环境问题列为城市发展的第一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体现很明显,通过科学的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将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城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些城市将管理和创新结合的较好,通过仔细分析本地的历史文化、城市发展、自然风景等实际情况,对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同时,促使环境规划更好的实现。
我国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盲目的拿来主义,很多园林景观大同小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考虑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发展特点以及当地气候等因素,不仅增大园林景观建设成本和后期维护难度,还不能满足当地城市的实际需求,失去园林景观应有的作用。
(二)园林景观缺乏个性。
部门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追求更快的建造速度、更高的经济效益,将园林景观批量化生产,并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园林建设像工厂的定型开发,如此标准化批量生产是导致很多景观“千城一面”的重要原因。园林景观设计属于艺术的一种体现,硬性将其标准化,会严重损害其应有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化特征。
(三)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合理。
一些城市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对植物的地域性和多样性考虑不周,或者在园林里种植上百的树木,价值昂贵,虽然增加了数量,但是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土壤情况,忽视植物生长的实际条件,使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一些城市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忽视了完工后对园林景观的日常维护工作,因日常管理不到位,园林景观很快就会失去活力,许多植被会在短期内枯萎,甚至死亡,使园林景观成为“一次性”工程。
(一)园林景观生态与城市本身生态的完美结合。
园林景观已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可以实现,与城市本身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结合城市自身生态发展的需求,使园林景观生态和城市本身的生态系统完美结合,这样,园林景观设计能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有利于树立新的城市形象,一定程度上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另外,为了满足人们对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绿地,使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而且还能在忙碌的现代化生活中放松心情。
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升,人们开始注重节能型城市的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工艺手段、高科技材料,来降低城市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几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城市长期发展的规划目标,确保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和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相适应,使得城市将来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保持一致。
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慮周围居民的实际需求,设计者可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心理学、行为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使园林景观和环境较好的融合,更要使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景观的`别致、美好,使他们心情愉悦,全面提升现代城市的科学性、生态性以及艺术性,促进现代化城市的综合发展。
(四)向着多学科、高综合性方向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会应用到建筑学、规划学、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更要调动感性的一面,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者要加强和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沟通,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设计思路,综合各领域知识,促进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未来园林景观设计必定以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基准,集合众多学科领域的先进知识理论,并体现生态与艺术的特点,实现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五)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以本地物种为主,在选择多样化物种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相互搭配的科学性、艺术性,让乔、灌、草三者有效的结合,促进植物之间的和谐生长,在满足设计者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六
园林景观建设,呈现现代园林的活力及生机,是设计现代园林景观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国家有关部门则应大力支持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结合气候特征、地域文化特征以及自然风貌等差异,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环境。
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时间并不长,通过了几十年的创新推广以及园林设计者的努力后,才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已经逐渐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
(1)富有个性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作品的出现。我国部分城市为了实现城市设计的整体要求,结合世界,通过科学的景观设计,反映整个城市的历史内涵及文化底蕴,进一步健全现代园林绿地系统,并创造出质量高、环境好、指标先进的园林绿化作品、游乐设施以及景观雕塑等。此外,在园林系统绿地的规划方面,已经逐渐形成带状绿地、块状绿地以及混合型绿地等空间布局模式,从而全面展示该城市的乡土风情,并逐渐提高该城市的品味[1]。
(2)现代园林设计已和生态环境相结合。我国部分城市非常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生态优先的发展原则,合理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以此确保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较为盲目。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迅猛发展,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的抄袭问题及盲目跟风问题日益严重,已有的园林景观建筑无法满足公众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欣赏要求。加之园林景观建筑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复制已存的园林景观,并未结合该地实际情况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这在增加园林景观建设费用的同时,还降低了该园林景观建筑的实际效用[2]。
2.1坚持生态化发展原则。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切不可随意改变该地生态系统,应结合该地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化改造。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的是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这也就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生态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园林景观建筑在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笔者建议从下述三个方面入手,高度关注现代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
(1)硬质景观应注重质量设计。
(2)充分运用成熟的新材料及新技术,运用先进的性思想及新观念,进行生态景观设计。
(3)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和园林景观的结合。
2.2注重园林景观的多样化设计。
人们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独特性及差异性要求正逐渐提高。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多样化设计发展原则,在凸显自身特色的同时,还应注重设计的多元化。
2.3注重竖向设计。
在合理平面规划的同时,还应强调竖向设计。因为现代园林景观既要有文化内涵、艺术感,还要有诗情画意。高品位的园林景观建筑,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情操,让人们在上班期间放松心情,还能够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生活。所以,笔者建议加强园林景观的竖向设计。且竖向设计还能够满足人和园林环境的情境交融,实现园林建筑和环境的整体协调。此外,在竖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规模大小和设计布局模式等,全面提高现代园林景观的品质,将竖向设计与其他园林要素相结合,加强造景效果,满足文化内涵及实用功能的实际需求,并丰富娱乐活动等。
2.4注重地域性设计特点。
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首先应满足园林景观的基本要求,然后融合该地地域特色,创造出独特、且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建筑。我国各个地区均有自身的地域特征,每个地方的现代园林景观应充满地域风格,并有所创新,还要充分利用该地资源,降低物力成本及人力成本。
3、结语。
通过对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笔者建议在对现代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应结合用户具体使用情况,在满足用户舒适度要求的基础上,还结合当地地形地貌及风土风情,采取新理念及新技术,加强园林景观的现代化建设。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七
摘要:我国小区景观在经过多年实践设计后,已经总结出了很多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对我国传统园林在现代小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1我国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景观设计重形式、轻功能。
在“功能第一”的原则上,我国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者都没有充分考虑到。目前,很多小区的园林设计都把重点放在了外在景观上,而很少考虑到居民对于停车、活动、休闲的需要。这就造成了园林的景观虽然非常迷人,但是“功能”并不齐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为了能够达到促销的目的,有些小区开始追求标新立异,疯狂烧钱,创建出大量的壮观场景。虽然显得非常大气,但是无形间购房者的房贷支出、物业管理费却增大了。
1.3景观设计重人工、轻自然。
对于周围环境与小区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设计者往往由于注重小区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就导致了一些外来的植物景观被带进园林,从而造成了例如水系、山体这些难得的自然景观被推平、改造。使得原有的天然石块、涓涓细流被移走。这样一来,自然面貌就被“人造天堂”给生生的破坏。
1.4景观设计重模仿、轻个性。
现在出现景观类似的园林实在是多,缺乏个性创造。景观设计终究是一门设计学科,追求不同的艺术风格、做好创新意识、给人以不同美感的享受才是根本。而抄袭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为此,在地方文化和所处环境的掌握方面,景观设计师必须要有充分的了解。对地块的分析和开发也要做到认真分析。在策划方面,要依据地块的特征来进行,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雷同现象的出现。对于本土文化和人的精神需求要格外重视,争取让小区建设的更像是心灵的家园,以此让业主满意。
2.1设计理念的生态性发展。
进入21世纪,住宅景观设计将进入人性化、生态化的时代。在理念上追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生态平衡。因此,追求进园闻香、出门观景的生态环境要比建设大片中央绿地更加重要。能够在建设林园的过程中多创造出一些自然景观。体现出林中可游、水溪可亲的自然之美,才是园林设计的最高境界。
2.2设计主题的多样化追求。
不同的小区景观要根据不同的居民嗜好、地理位置以及居住文化来设计,这也就出现了对小区风格多样化的需求。而要满足小区景观设计多样性的要求,就必须要让环境景观的艺术性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3景观文脉的延续性营造。
小区景观的设计要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并以此营造出一种文化气氛。对该地域的历史文化要进行充分挖掘和发扬。同时为了能够让人居住在具有文化品味的小区环境下,设计者要力争创造出具有多元性、连续性以及丰富性的环境文化。所以如果想建设好小区的景观特色,重视居住环境景观文脉的延续性非常重要。
日本、欧洲园林的设计理念受中国的影响很深,因此,中国也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这种影响力自从17世纪以来就没有消退过,而且一直影响到今天。如今,已经呈现多个流派,它们个个技艺精深。但无论怎么发展,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居住习惯不能脱离,而且还要继续发扬光大。
3.1传统造林材料的运用。
石头、黛瓦、青砖以及粉墙等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常用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赋予新的使用手法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应注意,而且最好把新材料也融合进来,以此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不锈钢和瓦片的搭配,就能形成视觉上――坚硬与柔和、厚重和轻盈的强烈反差。
3.2传统林园意境的营造。
传统林园的内涵部分,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意境气氛的营造。同时这也是现代中国小区景观风格所想要表达。其实我国的古人就十分看重意境,诗画同样表达的就是这种境界。因此,空间、小品、视线以及水体等所有传统园林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能够营造出意境的气氛。所以,现在在我国的小区景观设计中,不光是要建造舒适的环境,更要尊重传统观念,营造出一种意境的气氛。
4结语。
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在如今的小区景观设计中仍有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借鉴传统园林的理念是发展小区景观建设的关键。因此,小区景观设计师应该结合传统园林的精髓和现代科技理念,打造出更多富有美感和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小区景观。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八
中华文明上下50,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我国民族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凝聚了民族历史上先进思想文化、理念、意识形态等作用积淀下表象特征,以独立于世的客体形式存在。设计师若能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效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在设计风格上体现出多民族、多元化的景观特点,加强传统文化元素传递信息的效果,让园林景观彰显出民族、地域、空间、时代感,让全民深切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与力量,并产生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这样中国传统元素便可以得到有效传承,并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产生积极影响。鉴于以上原因,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之间有一种互相补充,共同进步和发展的良好关系。
作为文明古国,传统元素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依托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历史底蕴,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将我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现代创意中,设计师更是打破常规,依托现代钢筋铁骨的建筑材料,揉入温情脉脉的古代园林建筑风格,将一些民族传统的古典元素点缀在园林设计中,将历史的风韵与现代的文明融会贯通,更好地表达了典雅妙趣,感受时光的洗礼。与此同时,设计师在创新的包装与运用下,将现代园林朝气蓬勃、历久弥新的魅力展现给世人,达到整体之上,中府和谐的统一境界。
2.1天人合一的景观设计应用。
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建筑是从中国自然环境和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中自然成长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的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的建筑居住环境。天人合一并不单指人与自然的简单对应关系,更涵盖了人类在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对应关系。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例如,苏州园林,因势利导创造出“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世博会中国馆外形设计就结合了传统歇山式造型元素与现代设计思潮,建筑的外观俨然是一派“风吹麦浪”的动感旋律。配合室外园林景观设计,它营造了浓郁的中国风情,加入了红色的故宫城墙,老北京的胡同元素,剪纸文化及溪流等鲜明的中国元素。这种浓郁的中国风体现了自然山岳构成规律,为此,在设计中,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建造,最终都能突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峰、峦、悬、谷、峭壁等宛如天开的自然景观,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元素的自然色彩。
2.2打造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彰显出中国传统元素。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城市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习惯以及文化底蕴,而这种地域文化的特征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尊重地域文化的特色,根据不同文化景观的要求,设计不同的格局,增强园林的可观赏性,促进地域文化特色的不断更新与创造。让园林景观显得更加独特,让园林景观更好地搭配实现地域性的整体景观美。
3、结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我们享受到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追逐越来越多的精神文明。若能在营造良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更好地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就可以将中华文化得到传承与积淀,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对进一步创新我国传统文化和促进园林景观的良好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九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有自然生态,需要合理的设计施工,否则会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降低生活适宜度。介绍了生态修复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原理的应用,阐述了生态修复相关技术,分析了生态修复和园林景观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为园林生态的合理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修复;植物配置。
0引言。
园林景观作为生态环境绿化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装点了自然风景,另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人为的施工设计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有的自然生态,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设计施工将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对于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降低生活适宜度。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大量使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生活环境的适宜度和绿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宜居自然的排名将绿化作为重要衡量指标,而园林绿化并不能让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园林景观不能盲目建设,需要通过科学的生态学理论,采取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让生态系统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1自然生态修复。
1.1生态修复内涵。
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不仅具有抗损坏能力,还具有损坏之后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我修复是建立在一定程度损坏的基础上的,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将会丧失自我修复能力。生态修复的本质并不是人为的强制性改变,而是利用生态环境自身的恢复能力,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原貌或者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人的辅助作用,这种辅佐作用可以加快生态环境的修复进程。生态环境修复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1方面是实现生态系统的地表基底稳定,基底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得以演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第2个方面是恢复植被和土壤,植被作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肥沃的土壤可以帮助植被更好地生长。第3个方面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少决定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高低和自我维持能力的强弱[1]。第4个方面是减少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再次破坏,通过一些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园林景观作为绿化的一大作用就是装点风景,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生态系统恢复问题,也要兼顾园林的视觉和美学艺术,这样可以带给人赏心悦目的观感。
1.2生态修复技术。
对于被破坏的自然生态,修复不是简单地种植一些花草,而是需要运用生态学应用领域的技术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不仅如此,在构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时候还需要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优化配置,通过这些措施对生态系统的整体进行调节控制;另外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维持也是构建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是园林生态系统恢复最重要的实施步骤。与此相关的技术虽然形式各异,但是都离不开“恢复和发展”的本质内涵,还包括生态工程设计与实施、环境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2]。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化等在原理上都是让受到干扰或者损害的系统恢复后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自然生态修复基本原理。
2.1生态修复基本原理运用。
园林绿化通过人工方式实现,实际上就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再造第二自然环境,但是自然环境的重造不能只是简单地种几棵绿化植物,而是要运用生态学的诸多原理,考虑生态系统的各方面因素,利用生态学的技术进行精心设计和实施。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运用诸多原理实现,这些原理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包括限制因子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生态适宜性原理、生态位理论、群落演替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和斑块-廊道-基底理论等。
2.2生态修复基本原理的要求。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所运用的基本原理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都有着特定的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满足这些要求,才能使得生态系统向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进行,最终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系统恢复中不得不考虑的是限制因子要求,限制因子要求起到了决定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论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物种结构能充分利用时空资源,这样的结构可以使生态系统具备自我维持能力和抵抗破坏能力,一旦生态系统建立起强大的自我维持和修复能力,将会减少人工维护的频率,节省许多劳动成本[3]。生态适宜性原理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是多使用当地的植物种类,同时对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所需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再进行园林景观的种植设计。生态位理论可以合理安排种植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与尺度,使得植被处于最佳的生长空间。依据群落演替理论,园林绿化这种人工的环境恢复办法,如果实施得当,可以缩短生态系统的恢复时间。然而这种群落演替理论适用的范围必须建立在生态破坏在一定可承受的范围内,当面临生态环境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时则无法进行现实意义的指导,而且这种生态恢复是极其困难的[4]。增大物种多样性,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可以形成生态环境抵抗外来的多种风险;另外在绿化中,许多地方的面积较小且分散,对于空间的利用是一大考验,斑块-廊道-基底理论在指导景观层次规划,考虑生态环境破碎化的场地中,可以让景观设计更合理利用空间。
3生态修复与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的恢复相比较自然生态系统,有了人的活动因素存在,构成了一种动态复杂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工的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了规模庞大的生态系统。园林景观作为自然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和美化景观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园林景观中经常出现乔灌木以及藤草植物,这些植物之所以成为园林景观常见的植物选择,是因为它们可以合理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在整个群落中形成复合层次的搭配,且错落有致的景观搭配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3.1施工建设对生态的影响。
近几年建筑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逐渐加大,尤其是工程建设的大量实施对环境影响很大。目前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人工弃土,裸露土地,改变土表径流,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产生了大量泥沙和生活垃圾造成河道淤积,阻塞排水管道,严重的情况下造成水土资源破坏。
3.2园林设计中植被的搭配。
园林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处生态环境的特点选择植物。生态环境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植被较少,需要的植物应该具备保持水土的功能,一般选择根系发达的植物。工地上生产相对集中,粉尘污染多,需要植物具备抗污吸尘的功能,而且土壤较为贫瘠,需要摘种的植物能够耐贫瘠,易存活[5]。园林植物管理不像农田那样可以打药除虫,因此选择植物需要抗病虫害,同时需要能够进行粗放型管理。植物的选择在考虑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美观性,这样可以增加景观的美化,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让人生活其中能够精神愉悦。
3.3园林工程和生态修复。
园林景观的建设工程需要与植物的种植结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园林建设工程包含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和园路工程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实现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
3.3.1园林排水工程。园林排水主要依靠园林表面和沟渠的建设,一般来讲明渠排水是园林排水的主要方式,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园林的道路、地形做成浅沟式排水渠,可有效减少占地面积,同时在沟渠内种植保持水土性能好的植物,在遇到大雨排水的时候可以起到减缓径流速度及防止水流冲刷的作用。排水的另一种途径就是园林的地表层,如果不进行防冲刷设计,会造成道路故障,严重的会造成交通中断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思路可以从竖向和横向两种设计角度进行,从竖向设计角度考虑,应采用铺地植物保护坡地,防止雨水冲刷,从横向设计角度进行考虑,需要采取工程措施,设置谷坊和挡水石,并与植物搭配消减冲刷力。
3.3.2水景护坡工程。考虑观赏性的要求,园林中大多存在水域,在园林中进行人工水域的建设需要配套建成稳定的湖岸。人工水域的边缘为了防止水流冲击,需要建立驳岸和护坡。一般驳岸可以考虑使用石头或者水泥材质建设而成混凝土构件,间隙空格种草,与土工材料配合植草及绿色混凝土模块等。护坡的硬性建设必不可少,软性建设如防护林、植草和生物工程等综合措施也是有效防止河流冲击的因素。河流两岸可以种植一些深根性和浅根性树种结合的乔灌木混交林。为了提高坡面的抗蚀能力,减少径流速度,可以在坡面种植草坪,不但可以增强景观的坚固性,而且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3.3.3园路铺装。园林中道路的建设是人们观赏园林景观的重要载体,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增加园林对于人们的吸引力,而且道路设计可以融合艺术的美感,使得整个园林更加有趣。园林道路建设的路面,按照路面材料可以划分为整体路面、块料路面、碎料路面和简易路面等,不同材质的路面,可以设计出风格多样的园林观景道路。园林的道路设计虽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是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则,首先是尽量利用原地形,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减少土方量及水土流失量;其次是路面应有3%~8%的纵坡和1.5%~3%的横坡。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水泥混凝土、生态透水砖和其他特殊透水材料进行生态铺装路面可以提高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
4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自然规模的扩张,人口增长导致人口扩张与环境承受力之间发生了矛盾,对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舒适度是首要考虑因素,只有依据生态修复理念和生态学的理论指导进行园林建设才可以打造舒适融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5]任海,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77。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十
2.1应用的整体性。
建设一个居住小区应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建设,同样,整体中的园林景观也应该满足整个建筑的风格,如果不能让园林景观设计融入整个现代住宅小区,就很难使人们体会到绿化的存在感,突兀的设计会让园林景观显得十分陌生。将园林景观的设计融入整个建筑物的风格中,建立独特的设计体系,只有这样,成品才算得上是优秀。
2.2元素合理配设。
在园林设计中,少不了元素的搭配,应该将园林景观中需要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传统的中国元素往往都象征着美好和幸福,所以根据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将这些寓意美好的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设计,放置在最合理的地方,才能够给居民带来一种喜气扑面的感觉。
2.3材料适用。
建筑和设计小区园林景观的目的就是要环保节约,所以在使用的材料上,同样应该实现环保的理念。一般来说,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设计材料会有很大的不同,古典的设计材料偏向稳重和单调,只用黑白灰就将整个园林打造出比较庄重的感觉,而现代的园林设计就用到比较多的现代材料,可以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进行改变。所以,在建设园林景观时,要根据不同的风格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
2.4配套小设施。
一般来说,园林设计是十分有讲究的,在古典园林中,笼统分为园林小品和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比如厅、堂、楼、阁等可以算得上是大型的建筑,所以,应该将大型和小型建筑进行合理的搭配。一些配套的小设施是整个园林之中的点睛之笔。有些时候,正是这些细节之处才体现整个设计的精妙。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同样是这样的,只有将与设计配套的小设施进行合理的摆设和配置,才能更好地体现观赏价值。因此,在设计园林时,要重视小设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区的园林景观环境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充分的体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和作用。
3.1景观环境效益。
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注重环境和绿化,这也是我们设计人员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3.2社会效益。
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还向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它既可向住户提供开放的公共活动场地,也可满足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需求。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同时增强居民的家园归属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治的社区环境。
3.3经济价值。
加快住宅建设,不仅是解决人民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培植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为确保在今后长远期的换房及房产转让中居于有利地位,就不能不在房屋购置时考虑景观环境因素。经济杠杆使人们切实体验到了住宅区园林景观的潜在价值。
4.1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
满足功能要求根据居民各种活动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及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的场地与设施。满足风景审美的要求以景取胜,注意意境的创造。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塑造景观,组成具有魅力的景色。组景园路应当既利于游览观赏,又方便交通。满足净化环境的需要多种植树木、花卉、草地,有利于改善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
4.2宅旁绿地。
结合住宅的类型、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道路等因素,布置宅旁的庭院绿地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住宅区旁的绿地上高矮植物的搭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同时将私人空间同公共空间区分开来。
4.3道路绿地。
住宅区道路绿地是住宅区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它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可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进行布置。靠近主干道的绿地以草坪为主,适当种植一些热带树种,不但丰富了小区景观,亦起到了遮荫的效果。
5发展趋势。
5.1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概念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住宅区相比,现代住宅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5.2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要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住宅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适当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到。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详和的居家环境。
5.3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而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住宅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住宅区景观是住宅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环境设计反映了时代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把居住小区建设得既方便、舒适,又美丽、迷人,是每个居民的心愿,也是我们每个设计师奋斗的目标。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十一
摘要: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成功研制出损耗为20db的石英光纤,证明光纤作为通信传输介质是可行的。同年,gaaias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在常温下实现连续工作,为光纤通信提供了光源。从此,光纤通信时代进入高速发展期。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因光纤体积小、重量轻、传输频带极宽、传输距离远、电磁干扰抗性强以及不易串音等优点,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光纤通信在邮电通信系统等诸多领域发展迅猛,光纤通信优越的性能及强大的竞争力,很快代替了电缆通信,成为电信网中重要的传输手段。从总体趋势看,光纤通信必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光纤通信技术概念。
光纤通信技术是以光信号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技术。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因光波频率极高以及光纤介质损耗极低,故而光纤通信的容量极大,要比微波等通信方式带宽大上几十倍。光纤主要由纤芯、包层和涂敷层构成。纤芯由高度透明的材料制成,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外面层称为包层,它的折射率略小于纤芯,包层的作用就是确保光纤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问题;涂敷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线不受水气侵蚀及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线的柔韧性;在涂敷层外,往往加有塑料外套。光纤的内芯非常细小,由多根纤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非常小,用光缆作为传输通道,可以使传输系统占极小空间,解决目前地下管道空间不够的问题。
2光纤通信技术现状。
2.1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是目前主要应用的一种光纤。80年代后,光纤通信已逐步从短波长的多模光纤转向长波长的单模光纤应用。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最早实用化的常规单模光纤g.652光纤在降低损耗提升带宽性能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而在1.55μm窗口实现最低损耗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3实现了这样的改进。90年代后,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迅速发展,使光纤传输容量极大提高,而四波混频会引起复用信道间串扰,严重影响wdm系统性能,为适应需要,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应运而生。
2.2波分复用(wdm)技术。
波分复用(wdm)技术是一项90年代在通信网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是将一系列载有信息的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合成一束,让其沿着单根光纤传输;在接收端再将各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分开的通信技术。利用该技术大大增加光纤传输容量,降低成本;节省光纤及光中继器,达到对已建成系统扩容目的。2.3光纤接入技术随着社会发展,通信信息量在不断增加,业务的种类也不断丰富,传统的语音业务、短信业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高速、高保真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光纤接入技术大幅提升了信息传输速度,满足了人们对信息高速传输的需求。光纤接入技术通过主干传输网络和用户接入两部分实现光纤入户,利用光调制解调器,让用户享受到高速带宽资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十二
现阶段,研究比较热门的节水技术就是对作物自身的接水潜能进行全面的挖掘和开发,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就具备了一定的节水能力,因此,在进行生物技技术节水方法研究过程中,应该对作物的自身生物调节作用进行分析,将其应用到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中去。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从作物自身生物技能入手,在做好作物生物节水技术的同时,还要切实提高农作物的茶凉以及对水分的利用率。最终保证将水是从传统的湿法生产转变为高产量、高品质变化的关键技术。
2.2非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非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也就是区别与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在非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中研究比较热门的技术主要包括了天然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对生活污水能进行净化处理后循环使用,苦水和咸水经常处理之后回收利用,这些技术都已经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各个国家重点研究用于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主要研究领域。同时这些节水技术也成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我们在进行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过程中应该对上述的几个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
2.3节水技术研究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的高新技术逐渐的应用到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中,这些高新技术与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进行完全的融合和发展,使得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逐渐的进入到了科技化和智能化领域。目前,在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中,融合高新技术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对作物生长周期进行模拟发现作物的节水点在那个阶段,然后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就能根据模拟的节水点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其次,通过利用现代智能技术,对本地区的气候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节水因素进行实施的管理和控制;最后一种就是利用3s循环技术对作物的需求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对作物生长的蓄水情况进行智能监测,并结合有效地动态信息管理、采集、传输和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对需要灌溉的农作物面积进行有效地灌溉处理。
2.4新材料和设备不断的应用。
在未来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趋势采用功能齐全,能耗低,环保、经济节约以及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利用先进的生产和制造技术,不断促进现代节水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产品的应用性能,保证设备和产品能够更好为现代农业建设发展而服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十三
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即应用审美学、生态学等相关原理,对景观的结构、形态进行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园林景观设计实际上是对视觉景观的二次塑造。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生态性,在对居住区进行选择时,往往会选择绿化覆盖率高、环境优美的区域。因此,对居民区进行设计与建设时,相关建设单位应该逐步对建设观念进行转变,加大对园林景观的重视程度,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为居民创建一个更适宜居住、舒适的环境,实现现代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双赢。
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园林进行进行合理设计,具有多个方面的作用,不但能够实现环境的生态效益,对居民区环境进行改善,对生态的平衡性进行维持,而且能够使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升,促进环境保护观念的觉醒[1]。但在实际的情况中,居民区景观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存在,致使园林景观难以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2.1未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我国,打着“生态化”旗号的现代化居住区并不少见,此类居住区对相应的现代化设施进行了配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化的要求,但在景观方面,却缺乏人性化的设置。例如,部分居住区旁的公园过度追求绿地面积,将绿地作为隔离带,这影响了人们的步行的方便性;部分居住区忽视了无障碍道路、盲道等设置,未对残疾人的行动进行考虑;有的居住区为了对绿地进行保护,应用较高的围栏将绿地围住,使人们无法与绿地亲近,致使绿地难以充分发挥出功能。
2.2忽视了整体性的原则。
在城市居民区的规划与建设中,公共绿地是主要的内容之一,公共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体性的景观建设水平[2]。但在目前,在对居民区绿地进行规划时,部分建设单位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单一地注重居住中心的绿地建设,忽视了路边、居民边缘区、房前屋后的绿地建设,严重影响着居民区景观的整体美感。
2.3未对景观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在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植物是重要的材料,配景植物的合理选择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的美感。现阶段,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同时,植物生存范围越来越广泛,植物跨区域的移植不断实现。但植物对生存条件仍然有较高的要求,而部分建设者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进行选择时,单一地追求美观,盲目对植物进行移植,移植过来后未进行有效养护,植物发育不良、死亡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但对园林景观视觉效果造成了破坏,而且对植物资源造成了浪费。
3.1注重以人为本原则的遵循。
目前,对居民区园林进行设计时,“以景为本”是普遍存在的误区,过于注重亭台、喷水池进行建设,背离了人性化的理念。因此,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遵循,合理对绿地进行规划与设,为人们营造出充满自然性的居住环境,使现代化城市建设与自然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尽量对原本的地形、植物进行利用,在对道路、小广场进行设计时,在满足人们对出行、休闲便捷性需求的基础上,还需对突发事件出现后人员的疏散通道进行考虑。
3.2对配景与建筑物之间的搭配进行完善。
从视觉感官的角度看来,现代居民区的主要的景观是高大的建筑物,植物、相关休闲设施只是配景,起点缀作用[3]。因此,在对配景进行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在充分考虑实用性、视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以提升搭配的合理性。一方面,在对配景的相关植物进行选择时,应该以植物生长习性、地域特色、居民区建设风格等为依据,合理进行搭配。如,绿地区对一些高大的植物进行移植后,对配套的亭廊进行建设,并在周围对相关绿地植物进行布置,让人们在夏季可到此处乘凉,为人们提供休憩、下棋等活动的场所。另一方面,在绿地周围的空地上,可对健身器材进行设置,为人们提供户外活动、锻炼身体的场所。
3.3对配景植物进行合理选择。
(1)将原有植被保留下来,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原有的植被常被忽视,砍伐原有植物、大量移植新植物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生态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需注重原有植被的保留,在全面分析原有植物生长情况、位置、景观价值等基础上,对原有的植被进行合理筛选,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原生植物,应该尽量保留。(2)注重植物多样性的.考虑,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科学搭配:第一,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对树种、花草进行选择,既要考虑本土树种,又要注重外来树种的引进;第二,注重乔木、灌木、花草的合理搭配,建立具有自然性的植物群落,以实现良好绿化效果;第三,对居民区中的植物种植位置进行合理确定,例如,在老年人活动区,可优先选择较为高大的乔木,为其休憩、晨练提供良好环境,在儿童活动区,尽量选择色彩丰富、无刺、少飞絮、健壮的植物,在为其提供玩耍场地的同时,保证玩耍的安全性。
4.设计案例。
某小区总占地面积是809567m2,此小区为公寓区,在充分对其空间、功能等进行考虑的基础上,某景观设计单位对其园林景观进行了如下设计:(1)立意主要为“回归自然”,以创造出人性化、生态化的居住环境,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开放性进行了强调,以促进邻里间的交流。(2)总体规划,对住宅旁的绿地进行设计时,对建筑物的朝向进行了充分的考虑,不将高大的乔木种植到窗口旁,将高大的阔叶乔木种植到建筑物的西边,以实现夏季降温效果,在儿童活动的区域对不会遮挡视线的植物进行种植,以便于儿童的看护,减少扬花、落叶植物的种植量,以减轻清扫工作。采用了三条绿化轴线,对视线通廊进行了保留,使居住区外景与内景之间实现交融。在对入口区的景观进行设计时,配置了开放性的草坪、经过精心修剪的灌木、四季开放的鲜花,使居民进入居住区时能够感受到亲切感与归属感。(3)种植设计,第一,宅间的植物群落:主干树种的是香樟树、银杏树、乐昌含笑等,中小型的乔木选择的是红枫、樱花、海棠、石榴树等,球灌类选择的是红花继木、金丝桃、红叶石楠等,小的灌木选择的是栀子花、春鹃、茶梅等。第二,中心区的植物群落:主干数主要为日本早樱、垂丝海棠,小的灌木主要是鸢尾、草坪。第三,宅间绿化轴上的植物群落:主干树为朴树、广玉兰,中小型的乔木主要为桂花、海棠、红枫,球灌类主要为南天竹、火棘、毛娟,小的灌木主要为栀子花、茶梅、春鹃。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居民区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对现代化居民区中的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对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设计出生态性、审美性、功能性共存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马儒雪.浅谈现代园林景观的作用及其设计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14):3237.
[2]孙清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中国房地产业,2016,(16):236.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十四
就目前而言,很多的施工单位在进行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往往只是注重如何去大费周折的建造一个崭新面貌的居民区园林景观,而总是忽略了居民区环境的自然景观,有的建筑单位还费时费力的去修建一些大型的项目,这样不但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还造成了经济的巨大损失,得不偿失。并且还有的施工单位并没有对居民区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具体的分析,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和居民的需求,就直接大兴土木,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居民区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很多的建筑单位在对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地区土壤和气候的特点,也没有考虑哪些植物可以在该地区生长,哪些植物不能在该地区生长。而直接引进大量的绿色植被,这样就可能会造成很多植物由于不适应生长环境,而难以存活。这样就会造成城市居民区园林的生态不平衡,由此不但会造成经济的严重浪费,而且还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的美观性。
就目前而言,很多的城市居民区的园林景观大同小异,之间没有什么特色可言。这样就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居民区园林之间的识别性就较差。很多的建筑单位在进行居民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的时候,由于缺乏对城市特点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这样就会导致设计严重的缺乏特点,并没有体现出地域性的特点和差异。有的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对居民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施工时只是一味的进行模仿,并没有自身的施工特点,这样就导致很多的居民区园林景观千篇一律,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的价值性。
很多的施工单位在对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只是追求园林景观的美观,并没有真正的考虑园林景观的内在价值,这样就使得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就只是成为了观赏的场所,这样就和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背道而驰,而居民们所需要的园林景观,不但要有美观性,而且还要有实用性。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十五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缺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国农业发展缺水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很多人在使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还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因此,在节水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好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社会上每一个成员都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节约用水从自身开始,在社会上还要积极的宣传和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得以全面实施的思想方面的'准备。
3.2多部门联合工作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不单单是农业部门的事情,还包括了水利部门、气象部门、环保部门以及政府宣传部门和行政部门的支持。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紧紧依靠一个部门的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对于上述的各个部门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综合协调办公机构,从组织角度出发为部门联合创建一个必要的条件;其次,按照项目管理的办法联合其他部门组织和实施;再次,制定完善的各个部门都能参与其中的规划方案,为保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充分发挥地方各个部门的作用。在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过程中只有保证全面发挥各个部门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
3.3强化对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现代生物节水是利用和开发生物体自身的生理和基因潜力,实现了农业节水的目的,其特点是研究时间长、难度大,应用中投入小而效益高,潜力大而应用前景广阔。因此,在今后应把现代节水技术的研究,作为农业节水的重点来抓,不断促进现代的节水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同时针对目前农民,对现代农业节水技术了解的不多,认识不足的现状,加大示范和推广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十六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世界都在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如何保持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又能减少能源消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对此,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促进服务业发展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信息服务业是服务业中具有高附加值的一个产业。而且,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形态也随之由劳动密集型(人力为主体)、资本密集型(财力为主体)向知识密集型(智力为主体)转化,现代信息服务业相对比其他服务业更具有智力密集型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会带动产业深刻变革。因此,现代信息服务业将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但是目前我国对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现代信息服务业概念认识不清晰,本文从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区域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一、现代信息服务业概念及范围界定。
众所周知,信息服务活动是以信息用户为导向、以信息服务者为纽带、以信息服务内容为基础、以信息服务策略为保障的活动[1].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当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但是,面对各个行业的信息化交叉,不同时代、不同学科与不同行业对问题的关注点不同,造成信息服务业存在宽泛性的特点,因此,很难明确定义信息服务业的概念及其范围。
通常,信息服务业是指从事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交流,并以信息产品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各种行业[2].这种定义可以看做是信息服务业广义定义,抓住信息服务业最本质的核心---信息,强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信息产品为服务导向提供的服务行业[3].但是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以知识经济为时代背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必然发生重大转变,需要重新定位信息服务业。由于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时代的划分---传统信息服务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业。
传统信息服务业一般指计算机广泛发展起来以前的信息服务业,主要是以文献信息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在信息服务提供方式更偏向于手工服务方式。传统信息服务业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情报业,邮政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图书馆和档案馆,图书、报刊及音像制品的销售、租赁等[4].与传统信息服务业的概念相对比,信息服务业包含信息生成、收集、加工、存储、传递等,“信息”与“服务”两个核心概念始终贯穿于信息服务业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改变了信息服务业的整体布局,信息服务业包含的内容与实现方式必然发生变化。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是完全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电子信息服务业。因此,现代信息服务业也称为电子信息服务业[5].目前比较被认可的现代信息服务业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生成、收集、处理加工、存储、检索和利用,为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专门行业的集合体,主要包括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信息内容业[6].持相同观点的学者有周应萍[7]、王正[8]等。当然,其他很多学者对现代信息服务业涵盖的内容看法、研究呈现多样化,一部分对现代信息服务业涵盖内容的划分倾向于越来越细分化,也有一部分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过看法。孙大岩认为应从信息服务产业链的角度界定信息服务业,注重前后各个行业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影响。他将信息服务业分为专门提供信息产品与技术的产业环节以及提供信息中介服务的产业集合[9].孙大岩的范围界定方法不再孤立地理解信息服务业,更加注重的是以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技术为核心,强调各信息服务业子群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过程。
虽然很多学者对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概念及范围界定看法不一,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都不能脱离信息服务业对信息进行生成、收集、处理加工、存储、检索和利用的本质,始终是以信息产品为终端,提供信息产品与服务的集合体。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将具有高度的信息技术浓缩性。信息服务业所涵盖的内容将会不断被扩宽,呈现出多领域、跨领域的发展状况。
二、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经济正逐渐完成产业转型,信息服务业正逐渐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信息服务业的总体产业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增。以现代信息服务业的软件业为例,2005年,我国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2424亿元,同比增长45.5%,2006年,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3900亿元,同比增长60.9%,至2008年,我国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7573亿元,同比增长30.6%,增长速度呈现较快态势。2009年全国软件服务业收入为9513亿元,是2000年的16倍,软件出口185亿美元,是2000年的46倍。2010年我国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13364亿元,同比增长31%,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上升至18%.2010年我国软件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至超过1%,占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份额超过15%,从业人数提高到超过200万人[10].占据信息服务业较大比重的通讯行业,据资料显示,增长速度逐年递增,还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数字内容产品,是信息服务业中增长率最高的行业。因此,信息服务业整体上呈现了较快发展趋势,正逐步成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其次,从产业布局看,信息服务业呈现产业聚集效应。其中,信息服务业产业聚集带主要有三个经济区域,分别为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这三大区域是我国信息产业增长最快的区域,拥有优越的资源条件,表现出较大的经济活力,逐步呈现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三大区域存在各自的特点,其中,京津冀经济区域信息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最高,规模优势比较明显。主要因为北京和天津具有极佳的区位因素,两地重点高校众多,区域人才规模较大,优秀的信息服务人才提升了京津冀经济区的专业化程度;珠三角经济区信息服务业相对集中,信息服务整体水平比较具有优势。其中主要由于广东省经济圈对于信息服务业的重视,政府积极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比其他经济区域具有较完善的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将珠三角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信息服务业聚集中心。因此,珠三角经济区能够充分整合资源,促进各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较平稳,产业支撑地位较稳固;而长三角地区呈现信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特点,其中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各方面经济增长都领先于其他城市,特别信息服务水平相对比其他地区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浙江、江苏等地由于信息服务业中私营企业众多,造成整体信息服务业水平低下。但是长三角地区属于沿海地区,本身经济综合实力就较强,并且在上海信息服务业的辐射下,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能够有效推进长三角其他地区的信息服务水平。因此,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互动融合性最好,提升信息服务水平的潜力最大。三大区域的信息服务业发展具有自身不同的特点,有自身的劣势和优势,虽然整体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势头,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比,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如何借用自身资源,充分挖掘区域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将是我国信息服务业重要把握的问题。
三、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不足以及对策研究。
1.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不足。
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近十年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对比仍然落后20-30年,其中,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的不足也比较明显,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任何一个行业人才资源始终都是核心竞争要素之一,现代信息服务业也不例外。但是与美国、日本和印度等信息服务业发达国家相对比,我国信息服务人才数量与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面对资源丰富的市场环境,人才的缺失将直接抑制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优秀人才资源主要都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区,其中有因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以上城市相对集中,而且城市收入水平也吸引大量人才资源集中,以致其他区域信息服务人才资源不足,特别是具有高端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而且信息服务人才结构极度不合理,底层基础开发人员多,具有丰富经验的中端人才以及具有领导能力的高技术人才极度缺失,这造成企业与国外大企业相比较,自主创新性不足,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服务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并且目前尚无统一的人员资格认定和考核制度,造成了人员素质的整体偏低[10].
二是行业整体发展不均衡,区域协同性差。目前,从行业的布局角度看,各项经济数据显示,我国信息服务业目前在软件业和通讯行业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是信息分析与咨询业、数据库业、软件服务业、文化传播和动漫游戏等新型业态发展却相对滞后,造成行业整体发展不均衡的现状[11].而从经济区域的.角度看,目前信息服务业的高增长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域,总体偏向沿海城市,中西部城市的信息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资源较少,行业活力低下。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现状造成沿海各经济区域行业同构现象和同质竞争明显,沿海不同地区产品过剩,资源浪费,同类企业的过度竞争引起企业规模效益低下,但是内陆地区市场却无法有效激活,市场需求不大。各经济区域之间资源共享不完善,区域协同性较差。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政策扶持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各经济地区积极响应产业转型的号召,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对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各经济区域存在共同的问题在于对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虽有宏观环境的刺激,但是缺乏微观政策的扶持。各经济区域政府对于信息服务业的引导性不强,很少有针对信息服务业而提出的具体的政策调节,例如税收优惠、引导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等。由于这种在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上缺乏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发展造成定位不清晰,整个市场体系不健全,不成熟的信息服务业市场机制完全制约了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
面对现代信息服务业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想激发我国整体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彻底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笔者认为应该充分融合人为的强行干预和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两种方式,具体的发展建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构建信息服务人才体系,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充分调动高校、研究机构的人才资源,为企业培育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政府与企业积极制定例如提供落户和提高薪酬等激励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盟。为人才在各经济区域的流动提供制度环境。而且企业可从自身角度出发,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尝试建立信息服务人才体系,通过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践岗位,制定相关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统一标准,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培训,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
二是信息服务外包与自主创新融合。由于各经济区域自身具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信息服务业整体发展不均衡,但是在行业资源暂时又无法合理流动的情形下,要解决同地区过度同构、同质竞争的不良影响,各经济区域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外包与自主创新融合。通过外包,可缓解同地域同构、同质企业的竞争压力。一方面,将企业资源逐步向中西部等流动,可促进信息服务业相对落后的城市的发展,逐步缩小国内各经济区域的信息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外信息服务发达的高素质企业合作,消化吸收各种企业资源,慢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各经济区域的优势互补,加强企业间错位竞争与合作,提升企业自身优势的同时避免优势资源的过度竞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促进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提升。
三是加快制度法规建设,优化政策环境。目前,各经济区域对现代信息服务业虽然都十分重视,不同区域政府也从政策层面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从不同程度起推动作用,但是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仍显得动力不足,外部环境也没有达到促进行业发展的最佳状态。首先,政府要继续提高对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认识,根据地区特点积极落实各项有助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并且,必须快速推进制度法规建设,构建有助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其次,通过完善制度法规,既能合理约束行业的不良竞争行为,又有助于形成行业标准,对于一些涉及政府的信息资源,能在标准范围内将信息资源得以释放。毕竟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12].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获得市场,抓住市场机遇。
四、结论。
在产业改革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对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的差距还是较大的。本文提出的我国信息服务业所面临的行业发展不均衡、缺乏高素质人才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策,希望能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提供一些帮助,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6]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年鉴[m].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08.
[8]王正。现代信息服务业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十七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速公路配套设施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对高速公路功能发挥起到重要作用。
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重要性。
1.经济发展的需要高速公路服务区对于高速公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过往高速公路的车辆和人员提供各种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对高速公路经营者来说,高速公路服务区所提供的是一种产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对提高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它同时也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为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2.安全的需要。
高速公路的特点是高速连续行驶,驾驶员必须保持精力高度集中,然而道路线形单调,使得精神疲劳不可避免。为了解除连续行驶的疲劳和紧张,满足驾驶员生理上的要求,同时给予车辆以必要的`供给和维护,同时安排适当的休息设施等,是保证安全的重要条件。
3.满足司乘人员需求的需要。
环境优美、设施齐备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能够提升对旅行生活的兴奋点和满意度,对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置、选址应依托当地环境,与地区环境相辅相成,或与周边旅游景点形成交通结合点,服务与环境互为依托。可以说,合理、完备、美观的设计,使得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更为人性化。
4.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与人们的现代化办公生活紧密结合的程度应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办公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要求符合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硬件设施也应不断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应设立自动化办公专用场所及设施,同时汽修服务应引起现代4s店模式的经营服务方式。餐饮以突出地方特色,满足司乘人员既能吃好,又能吃快的需求,如有条件客房可分为几个档次,以及钟点房间。
二、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未来发展建议。
1.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深刻认识和理解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附属配套设施的真正意义,业主单位要从满足高速公路使用者和车辆正常运行需求的观点出发,完成高速公路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高速公路服务区应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必需的停车、休息、加油、检修、餐饮、如厕等服务功能,服务区的拓展功能包括货物中转、客运中转、信息服务站、旅游休闲及现代化办公等,以满足道路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同时缓解司乘人员的疲劳、紧张状况,相应地要求建设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
2.强化管理,科学发展。
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手段是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制定有关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需要积极组织高速公路管理单位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建设环境的差别,要高度重视规模与质量的统一,合理使用资源,注重土地节约,有效保护环境;四是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管理人才,提高广大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同时为引进人才建立良好的环境空间。
3.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还应注重的细节。
第一,场地设施的定位要在早期设计阶段展开,这些设施应成为高速公路服务区主要功能设计的先提条件,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应注重良好的视觉观感,体现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灵活性设计。第二,在功能间设立时特别注意符合有关职能管理部门的要求,如消防、食品卫生方面、水源、污水处理等要提前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取得消防、环评等方面的审批手续。第三,高速公路服务区最基本的服务设备包括饮用水设施、休息场所、垃圾处理设备、付费电话、餐桌等,同时高速公路服务区也可开发多元化服务功能。
1.高速公路服务区除具备现有功能外,还将成为商贸流通的重要平台高速公路服务区一般占地较大,具备一定的堆存能力,具有建设物流仓库和配送中心的土地资源。随着物流业的配送中心向高速公路服务区转移,高速公路服务区内连锁经营单位也将实施分区统一配送,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另外,随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高速公路对司乘人员的吸引力将会不断提高,从而也促进整个高速公路的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
2.高速公路服务区将与旅游业密切联系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以给沿途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良好机遇。同时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也是与当地的旅游业相互依托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完全可以利用地方的风景资源或地方特色,将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旅游传播的载体,进行专业的旅游策划,推出特色服务和商品。
3.融合保护文化与建立新文化于一体作为文化载体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通过自身的形象建立来维系保护文化。高速公路服务区自身的形象应被视为新的文化特征,体现传统型和现代性,集中展示其时代特征。同时,作为高速公路服务区自身的景观形象,不仅可以树立地标,对外展现地方文化的传统性和时代性,还应注意其文化延续和保护的作用。
4.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
随着高速公路服务区在经营管理上的不断成熟和管理人才的积聚,其企业特征愈加明显,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身形象、信誉和资源优势为依托,逐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投资或成立相关的经济实体,使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济收入多元化,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并利用这种实力不断更新、升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设施,向司乘人员提供超值的服务,进而形成不断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上重要的服务设施,为经济、生活的高效、快速运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应从选址到景观规划设计以及功能、设施、布局都充分体现着科学、美观、实用的原则,以保证高速公路运营的安全、快速和舒适。
参考文献:。
[1]刘东.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和运营情况调研报告[r].北京: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2]梁小平.高速公路服务区环境管理体系探讨[j].中外公路,(2).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十八
在对城市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不断的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方面的各种需求,并且还要充分的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调相一致。
2.1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凸显出其地方的特点。
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凸显出其地方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每个城市之间有着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这样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就要对本座城市的突出特点充分的运用到设计中去。除此之外,在对城市居住区园林的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应该该城市中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这样不但可以凸显出城市地方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做到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一举两得。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园林所处环境的地域条件和环境条件,要做到合理科学的进行设计。
2.2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体现出其功能。
对于城市而言,本身的绿色植物就相对较少,因此,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居民区园林环境就是居民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在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体现出园林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在进行设计之前,一定要对所要设计的园林的面积和空间大小进行具体的测量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居民的生活特点和生活习性,要保证设计的居民区园林能够充分满足居民们的要求。除此之外,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根据居民平时的活动和业余爱好,进行场地和设施的添加,不能只是单纯具有的欣赏植物、散步等功能。
2.3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体现园林的协调性。
对于城市的居住区而言,其不同于城市的其他地区,居住区主要是使人们休息的场所,因此居民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安静。所以,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要充分的考虑居民生活环境的特点,要保证设计要和居民的生活环境相协调。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保证对居民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和周围的建筑向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居民区显得更加和谐和拥有独特的魅力。而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形式一定要和居民的房屋建筑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够使得居民区园林景观的美学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
2.4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体现层次感。
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全面性、美观性和实用性,这样就要充分的体现出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层次感。因此,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之前,要全面、具体的对居民居住的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然后在根据情况进行合理性的层次化的`划分。并且在进行居住园林景观层次设计的时候还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这样才能够科学合理的对居住园林的层次性进行全面的设计。除此之外,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绿色植物的生长特性,在不影响绿色植物生长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更好的设计。
2.5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始终坚持人性化设计。
在整个居民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就是人性化设计。因此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尽量的满足居民对于园林景观的需求。所以,在对居民区园林景观外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园林的景观的设计和居民居住的环境进行良好的结合,这样就能够使得居民更好地对居民区的园林进行利用。对于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主要就是表现在充分的站到居民的立场上来考虑设计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充分的满足居民们的需求。并且在进行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还要充分的开启园林设计的实用性,要充分的保证园林设计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使得居民区的园林景观能够真正的满足人们需求,真正的为居民们服务。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不断提升,因此人们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就变得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在对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符合居民的需求,而且还做到科学、全面、合理的进行设计和布局。一个良好的园林景观,不仅可以陶冶居民们的生活情操,而且还能够净化空气,提升空气的质量。但是在对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那么就会严重的阻碍城市居民区园林经管的设计和施工,所以要对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城市居民区园林景观的发展。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篇十九
提及园林景观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园林景观既具有自然属性的一般特点,它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能够轻易的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又具有社会属性的一般功能,它往往包含了社会文化内涵与功能,能引发人们情感上的交流。而在认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特点的同时,还应坚持发挥现代园林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区分联系有所认识。
一、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联系。
一直以来,中国的传统园林景观的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都是崇高的存在,其特殊地位是不容忽略的,它是传统文化指导下的结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具有独特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传统园林的默默付出,就没有现代园林的发展壮大。事实上,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与现代园林景观有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在自然文化发展脉络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古人对自然文化的理解常常拘泥于形式上的表现,他们往往因为缺乏对生态功能和山水成因的认识,忽视自然景观的功能。因而,园林景观多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艺术再现,这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象形联想或象征意义。相反的,现代园林则更多地表达了其文化上的属性,展现了自然元素本身的价值和担当。现代园林往往采用自然化的设计概念,与传统园林模仿自然的概念不同,旨在实现将原始自然与营造的自然完美契合。即便中国传统园林在对自然的认识过于表面化,但是这种质朴的自然观念和气氛仍旧给现代园林以启发。现代园林应在尊重自然的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有选择的继承、发展。
现代园林是从传统园林发展而来,除了具有传统园林的一般特点,也逐渐发展出彰显时代特色的品质。认识、分析现代园林景观的特色是对其发展过程中最为概括的总结,这也有利于实现现代园林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而从当前园林景观的现状来看,其特色的表达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首先,不得不提的特色就是园林景观的流畅布局,这样的表达完全是从传统园林景观继承而来。总的来说,整个园林的技术、文化、内容和形式等融合为一体,既使得景观移步异景,又对场地的缺陷进行很好的补充,整体表现与“起、承、转、合”的章法无异。其次,现代园林的一大特色就是精巧灵动的细节。由于现代工艺水平的进步,园林景观往往能够实现一些细致入微的刻画,这也使得景观能够更生动的表现。现代园林在局部求精的同时,往往能够集零为整,进而表现出园林设计的独具匠心。再有,现代园林的一大功能就是实现空间的含蓄划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空间领域的意识较为强烈,不同性质的空间常常表达不同的含义。而园林的存在就是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渐展开,用空间渗透、对比的手段,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分割,展现出不同景致的层次感。最后,我们应该明白任何有形的创造都具有无形的表达,中国园林更是将这种表达凸显到极致。表面上,现代园林追求的是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一种自然流露的情趣。实际上,这是在创造一种吧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相协调起来的至真至美之境。由此可见现代中国园林的特色涵盖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园林的特色也会发展的更加深刻、夺目。
三、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1.不同发展背景下的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传统园林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而它也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是时代赋予传统园林的特殊魅力,而它也并不局限于此,转而苛求更为深远的表达。现代园林亦是如此,它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如此,不同的背景也使得现代园林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2.现代园林在传统园林基础上的更新。
传统园林按园林基址的选择以及开发的方式,分为自然山水园林和人工山水园林,具体划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书院园林等。现代园林基本上继承了传统园林的分类方法,传统的皇家园林及私家园林仅仅作为景点保留下来,自然山水园林在现代也称为风景名胜,传统的公共园林逐渐发展成公园,成为现代园林的主流。
在现代园林中,最常见的园林表现形式就是混合式布局。现代公园中使用这种表现方式,既实现了人口分布现状有条不紊,又与现代社会的预期是相契合的。这样现代园林的表现方式,在继承了传统园林山水文化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实现现代园林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4.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中国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古便受到人们的推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更、推陈出新,已然成为经典文化的代表。现代园林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传统园林文化的熏陶,在园林景观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园林文化对其推动作用,我们所要明确的就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园林发展道路。
随着中国园林景观事业的发展,它开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然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这也对园林景观设计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当我们感叹现代园林景观给我们带来的改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很多都是盲目的模仿,这些仅凭模仿而设计的园林往往丧失了园林设计最初的美感,这也造成了很多资源上的浪费。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园林的设计都是欠缺考虑的,往往忽略了园林本身的形式美法则,这就造成对于园林景观的认识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园林设计不都是合理的,而错误园林资源的放置,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总之,现代园林想要有所发展,就必须立足于现代,着眼于未来。而对待现代园林的总体规划上,既应当继承传统园林景观的基础上,又要有所创新。当我们以发展性的眼光去认识现代园林景观,自然会汲取世界先进园林艺术,以促进现代园林艺术民族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