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文教案(优质16篇)
教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参考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材的指导。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特点,灵活调整和改进这些教案。
散步课文教案篇一
1、欣赏绘本画面,理解小蛇散步时发生的故事内容。
2、通过观察画面、结合已有经验,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乐的愉快情感。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t:今天魏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很好玩的书,(出示封面):“看,这是谁?”t:前几天老是下雨,小蛇呆在家里哪儿也不能去,觉得好闷呀!现在天气终于放晴了,于是小蛇高高兴兴地出门去散步。(出示2、3页)。
2、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画面,感知故事内容。
1)集体阅读第4~13页,感知故事的发生、发展。(略读)。
2)自主阅读第14~19页,并通过观察小蛇的表情变化,体会狗、狮子和大象从小蛇身上踩过时的好玩和不可思议。(动作、表情模仿,重点阅读)。
3)集体阅读第20、21页,讨论小蛇帮助别人之后的心情,并对小蛇进行简单评价。4)集体阅读第22~25页,体会结尾处小蛇喝完水时身体的变化所带来的幽默感。
师小结:“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开心。那它帮助了哪些朋友呢?(小蚂蚁、小蜗牛、小老鼠、大狗、狮子、大象)”
3、结束活动:迁移和总结。
(观看照片)师:“你们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呢?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个别介绍)“你是怎么做的?做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师小结:原来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且还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散步课文教案篇二
1、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所以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这个主题。
(一)朗读。
1、轻声朗读《散步》,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
2、请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评议。(从有没有读错音的情况,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两方面来评议。)。
3、教师点拨后再请同学朗读课文。
(二)分析。
1、(1-3)点题:散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开头方法:开门见山。
缘由:(为什么散步?)为了母亲。(为什么为了母亲去散步呢?)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这一段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伏笔。
2、(4)过渡。(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景色来过渡。
(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新绿、嫩芽、冬水。教师备注。
(作者为什么看到初春田野的景色就联想到一样东西生命?)初春田野的生机盎然。
3、(5)入题。
(课文写一家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用儿子的话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作了铺垫。
4、(6-7)波澜。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表现我什么性格?)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故事并没有结束,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走大路、走小路这两处细节描写。具体体现了一个幸福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融洽气氛。
(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呢?)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的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三)总结。
达标测试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2、非比喻句:
课后教学总结。
散步课文教案篇三
在课堂上,不仅要重视对文本的细读,还要重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分析“为什么作者要用‘摸摸’而不用一个‘摸’字”时,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出“不能”,但是却说不出理由来。我采用的方法,仍然是“换”,但是这次是在“减一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这两句话范例的差别,老师拍了同学的肩膀,和老师拍拍同学的肩膀”,我边说边走到某生的身边,作出相应的动作。学生笑了。这样一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就很容易感知“拍拍”比“拍”动作更为轻柔,在轻柔中带有丝丝的爱怜。自然,“摸摸”与“摸”的比较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我的公开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可能由于自己紧张的关系,放过了学生许多精彩的回答,组内老师给我评价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说我比较欠缺追问意识。当然,还有自己觉得很遗憾的是,没有把握好,虽然朗读的环节设计较好,但是,却被我浪费了,挖掘主题的力度不够。在主题的把握上,主要问题的设计,罗老师也给了我提醒和帮助。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继续踏踏实实,有所进步,不辜负语文组老师对我的期望和帮助。
散步课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的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进入《散步》的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感情。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的“美点寻踪”。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体会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a、作者以“散步”为线索,把几个镜头联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b、欢愉,深沉。
2、浏览课文,思考交流:
a、用不同的表述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b、从不同角度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把能力的训练渗透到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答案的。)。
三、品读课文,赏析美点。
1、在文中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线索,逐步展现了一家祖孙三代人的和睦、亲爱的关系。文中通过几个细节描写,浅显而有深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的美德。
小组合作把它们找出来,讨论交流体会它们的深意。
(1)母亲听信劝说,和我们一起去散步,说明“我”是个孝子,从小听话,现在母亲很信任“我”。
(2)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语中充满情趣。
(3)为选择行走路线形成分歧,但能相互体谅达到和谐统一,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
(4)“我”背起老母,妻子背上儿子,走过他们走不过去的地方,揭示了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肩负着生活的使命。
(作者通过这几个传神有趣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写得既明快又含蓄,几浅显又深刻,读来使人引起共鸣,掩卷催人玩味深思。)。
2、描写细节的同时,还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仿照下列例句,试作赏析。
a句:“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义。”
赏析:祖孙的对举,表明子孙间有不同的要求,语句对称,富有情趣。
b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赏析: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取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情况也相似。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可见我决定选择“委屈儿子”,顺从母亲,是因为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
b、学生书面完成,然后交流。
明确:课文运用结构大致相同,内容相关或相对的对称句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增强了表达的效果;用词精确,富有浓重的情味,充满了“我”对慈母的诚挚和孝敬之情。
四、口头作文,表露真情。
学生略作思考后,当堂口头作文。
师生评价。
散步课文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今天我们就学习莫怀戚的文章《散步》(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2同学们从文章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什么情感?(亲情)。
三细读课文,研讨课文内容。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发生在你我的身边。但作者却能通过这件小事,把一家三代四口人的性格特征很好地反映出来。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多媒体展示: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_____(谁)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孝”字的演变)。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假如你是儿子,你从这件事中获得什么启发?——孝顺父母;父母的言传身教,爱的教育尽在不言中。)。
3、他们四口人组成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这是一个互敬互爱的和谐、充满爱的家庭(和睦)。
四、再读课文,探究课文主旨。
这个散步的分歧,最终在一家三代四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解决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这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下面我们齐读文章6、7、8自然段,重温那解决分歧,走在小路上这温馨的一幕。
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理解“传承的关系”。
2、“我“和妻子是怎样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中的“整个世界”?
五、体验亲情。
同学们很有孝心,也懂得如何尊敬老人,我为大家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是让大家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六、教师心语结束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附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承前。
我、我的妻子责任重大。
我的儿子启后。
散步课文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4.感悟一种亲情。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散步课文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朴实而深沉的亲情之爱。
2、以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课文的解读。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选择来理解课文的亲情之爱。
教学难点:
1、中景物描写所提供的妙处。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听音乐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解决。
(2)、笼统提问。
1、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
2、他们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
(3)、启发提问。
1、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谁处于核心地位?(尽量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板书:四人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处于核心地位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个分歧的?
(选择走大路。因为我考虑到我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尽力满足母亲的要求,以她的考虑为先。体现我挚爱着母亲。)。
3、(板书:最终路的选择)。
结果由于母亲选择了小路,大家一起走小路。
4、认为是什么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选择?
(爱。a因为对母亲的爱,我决定委屈儿子而顺从母亲的意愿。
b因为爱,妻子理解我、体谅我,默默地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
c因为爱,母亲选择了包容和退让,舍弃了更适合她走的大路,选择了孙儿喜欢的小路。
正是因为那份浓浓的亲情之爱衍生出来的体谅、理解、包容和退让,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而选择了一条更能协调、照顾每一个意愿的路。)。
(过渡)各位同学,你在初读这篇文章时,有没有感受到他们之中洋溢着的融融爱意呢?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这一家四口之间洋溢着的深情。
三、究交流。
在二次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学习的心得。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启发、你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下面有一些题目,不过仅供参考,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也可以尽情抒发你自己的感想。
1、通过文章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即文章给你的启示?)。
2、文章哪写描写最令你感动?
3、文章有两处景物描写,他们有何用处?
4、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扩展延伸。
1、比较阅读。
《散步》与课后的《三代》讲的都是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课文教案篇八
2、准备好字词积累本、字典、词典。
3、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语句的含义:
(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4)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脑袋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二、学习新课:
(四)讨论、品味重要语句:
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要点: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关心。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要点:因为我从小很听话,母子感情很深,所以母亲现在很信任我。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
要点:爱幼尊老。
4、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要点: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爱,牺牲自己的意愿,满足孙子的意愿。
要点: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1、指导思想: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2、要点:
(1)相同点:都是写家庭生活的。
(2)不同点:a、人员不同《金》写的是儿童《散》重写成人;
课文用词人物关系感情色彩其他。
三、作业 :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
2、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2)找出文中写景的语段,抄在下面,并说说其作用。
散步课文教案篇九
本课在教材第125—128页。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比较阅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难点。
比较阅读。
教学突破。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
2.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一些尊老爱幼的故事。
2.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勾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从尊老爱幼的故事入手,导入新课。1.结合自己身边的故事,进入新课。
2.自主合作探究。2.积极思考,讨论交流。
3.比较阅读,加深理解。3.在比较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理解。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约分钟)。
二、自主合作探究(约分钟)。
三、比较阅读,小结全文(约分钟)。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蕴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成。
散步分歧——。
母亲走大路(承上)。
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这是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体现了三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教学,指导学生做比较阅读,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从而理解文章主旨。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引导研讨,加深对课文理解。课后摘抄精美句子,积累语言。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语句中的意思。
(1)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2)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答案与提示:
1.(1)各得其所:几个人的想法都得到适当的满足。(2)水波粼粼:水波在阳光下明亮闪烁。
2.不行。因为“熬”在文中是“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强调母亲过冬不容易,而“度过”仅指“时间上的过去”,不能体现“忍受”。
个性练习设计。
2.当“我”决定走大路时自然委屈了儿子,但文中没有写儿子的反应。你认为当时儿子会有什么反应?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答案与提示:
1.顺从母亲“走大路”。因为儿子还小,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
而母亲风烛残年,孝敬时间不可多得。应该将有限的孝敬时。
间留给母亲,这样也是对儿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2.合理即可。
教学探讨与反思。
对于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反复朗读,不仅可以增加语感,同时也便于领悟文章感情;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要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从而理解文章主旨。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方式下,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
补充资料。
这篇文章的写作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的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而对孝却大加赞扬,说中国人的尊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的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我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的召集,全国像一家人来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分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测标志在书中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理解标志的含义。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活动准备:
课件、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草地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小兔子的家,引出故事。
师:绿绿的草地上有一间小屋子,猜猜会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那它是兔子先生呢还是兔子小姐?你怎么知道?那到底是不是呢?
二、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1、师:这一天,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什么叫散步?知道吗?
师:什么声音?哎呀,兔子先生又怎么样啦?摔到什么地方啦?现在你们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了吧。
师:小朋友当你们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
三、认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1、师:这个故事好听吗?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有一些标志,你们看到过吗?
3、师:谁来说说你拼到的是什么标志?它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哪里见过?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一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4.感悟一种亲情。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四、比较阅读。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二
1、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画书内容。
2、尝试用语言、动作表现小蛇帮助不同的小动物过水坑的情节。
3、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图画书的趣味性。
1、故事课件。
2、幼儿人手一本故事书。
3、平衡木。
(一)观察封面,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图画书,封面上有谁?它在干什么?
(二)集体阅读。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共同讲述故事内容。
2、幼儿讨论、交流第六页单页多图的阅读方法。
教师:能看懂这幅画面吗?你是怎么看的?请你和边上的好朋友说一说。
3、幼儿猜测并讲述故事内容。
教师:谁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
4、幼儿观察并讲述第九页单页多图的画面。
教师:这幅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三)自主阅读,交流图画书内容。
1、以儿歌的形式提出阅读要求。
教师:图画书,手中拿,一页一页轻轻翻,哪些动物来过桥,请你仔细找一找。
2、幼儿自主阅读。
3、阅读后交流。
教师:你看到哪些动物也要过桥?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画面?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画书。
(五)阅读拓展。
教师:你喜欢小蛇的故事吗?其实关于小蛇的.故事还有很多,看,这里还有《好饿的小蛇》也是发生在小蛇身上的趣事,我们回去把这本书也看一看吧!
1、语言区:续编故事《小蛇散步》。
2、表演区:表演小蛇帮助不同的小动物过水坑的情节。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三
1、欣赏绘本画面,理解小蛇散步时发生的故事内容。
2、通过观察画面、结合已有经验,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乐的愉快情感。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t:今天魏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很好玩的书,(出示封面):“看,这是谁?”t:前几天老是下雨,小蛇呆在家里哪儿也不能去,觉得好闷呀!现在天气终于放晴了,于是小蛇高高兴兴地出门去散步。(出示2、3页)。
2、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画面,感知故事内容。
1)集体阅读第4~13页,感知故事的发生、发展。(略读)。
2)自主阅读第14~19页,并通过观察小蛇的表情变化,体会狗、狮子和大象从小蛇身上踩过时的好玩和不可思议。(动作、表情模仿,重点阅读)。
3)集体阅读第20、21页,讨论小蛇帮助别人之后的心情,并对小蛇进行简单评价。4)集体阅读第22~25页,体会结尾处小蛇喝完水时身体的变化所带来的幽默感。
师小结:“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开心。那它帮助了哪些朋友呢?(小蚂蚁、小蜗牛、小老鼠、大狗、狮子、大象)”
3、结束活动:迁移和总结。
(观看照片)师:“你们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呢?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个别介绍)“你是怎么做的?做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师小结:原来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且还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四
生:感觉有家是温暖的,有父母、女儿和儿子,父母的关爱,家是温馨的。
师:有父母孩子能感受家的温暖。
生:家是充满爱的,我们要爱家。
生:家是温暖的,家是我们的依靠。
生:有家是幸福的。
师: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播放课件,学生听配乐老师范读课文。)
字词处理
师:你认为本课里边不熟悉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写出自己认为不熟悉的字词。齐读
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与写法。
师:让大家来读课文,体验这四口之家的浓浓亲情,注意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课文的要求,有熟练、流利、有感情。
生:朗读课文,一生读后对其所读内容进行及时评价。(板书课题、作者)
(读错的字及时更正)
师:快速抢答课文当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
生:课文当中有我、妻子、母亲、儿子
师:(板书)关键人物是谁?
生:关键人物是“我”和妻子,因为课文最后说: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写了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的样子。
师: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四个人,关键人物应该是几个?
生:齐答一个。
师:那么应该是谁?
生:主要写我的思想活动及动作,在这件事中我起到决定作用,所以关键人物是“我”。(生鼓掌)
师:回答的非常好。请坐!
师: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事?是平平常常的散步,然后又回来了吗?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来叙述的,谁能用我的口吻讲一讲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有一天,我的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在春天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到田野去散步。我的奶奶身体不太好,她本不愿意出来,但爸爸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出去走走,这样对身体有好处。于是,奶奶就拿了外套和我们一起去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爸爸要走大路,因为他觉得伴同奶奶的时间不太长了,大路平顺;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爸爸思考了一会,还是决定走大路。但奶奶却摸摸我的头,改变了主意,最后我们还是走了小路。到了一处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蹲下身子,背起了奶奶,妈妈蹲下身子,背起了我。我们一家人说说笑笑,非常愉快。
(众人鼓掌)
生:一开始我的决定是走大路,因为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但因为母亲非常疼他的小孙子,母亲同意我们一块走小路。
师:这里不能说是遵从母亲的或是听从儿子的,应该说尊重了母亲的看法,母亲又转变了主意而听从了孙子的意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
师: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现在就来试试,请你找出你认为文中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前后对桌小组讨论,每组找出一处)
生:开始讨论(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师:找同学说一说,你们找到的是哪一句,为什么找这一句?
生: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和妻子慢慢的稳稳的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是亲情的体现。
生:我找到的是第五自然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体现出这一家四口相处的很融洽,家庭是温馨的。
生:倒数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母亲为了让孙儿高兴宁可自己不走大路也要陪孙儿走小路。体现了老母亲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
生:我认为最能体现亲情的句子是第三自然段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爱和心疼的感觉。十分关心母亲,母亲身体和精神状况不好体现在“熬”字上,说明“我”非常孝顺母亲。
生:第六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七段的第一句话,体现了爱幼敬老,体现了浓浓的人间亲情。
生:第二段的中第一句话表现出了他对母亲的关爱,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正因为不好才应该多锻炼,多到外面吸收新鲜空气,这样对身体有好处。体现出了我的孝心。
生:因为母亲年岁大了,不能再活多长时间了,但是“我”儿子还小,陪同他的时日还长。于是决定尊从母亲的意见。
师:用我们书中的话说,就是,儿子还小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在儿子和母亲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体现尊老。因为母亲一生忙忙碌碌的操劳非常辛苦,不容易。
师: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生:因为我的母亲和我的妻子都听我的,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所以感到责任的重大。
生:还有就是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一家人的和睦相处。
师:说的非常好,把两个人的答案综合到一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那么这个文中的关键人物就已经决定了是“我”。
生:想到儿子没有孝心。
生:有了儿子不顾母亲。
生:母亲会特别伤心,想到自己老了没有用了。
生:不会介意,母亲回想以前我也会这样疼爱自己的儿子
生:“我”和妻子是中年的代表,母亲代表的是社会上的老年,儿子是儿童的代表,家庭是如此,整个世界也是如此,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儿童。中年人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既要善待老年人又要抚育儿童既要有责任感又要有使命感。
师:(小结)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说说你家中的亲情故事。
生:周末去爷爷、奶奶家,在吃饭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把好吃的让给我。让我多吃。说小孩是长身体的时候,体现出了爷爷、奶奶对我的爱。
师:这里既体现出了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也体现出了我们对爷爷、奶奶的爱,去奶奶家,看望奶奶。
生:在爷爷过生日的时候去饭店给爷爷过生日。
生:我小时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要坐轮椅,爸爸来的时候就推轮椅和爷爷到外面去,然后我就陪在身边。
师:这组成了一幅亮丽的风景线,又是一个温馨美好的画面,浓浓亲情的体现。
生:母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母爱是一个安慰的眼神。
(众人鼓掌)
生:比天空更高远的是母爱,比海洋更广阔的是母爱。
师:好精美,有哲理。
生:母爱是哄你进入梦乡的'一支小曲,是你调皮捣蛋时的大声呵责。
师:(颔首赞许)你对母爱的体会很深刻呀。
(众人又笑)
生:温馨的母爱似春风拂面,严厉的母爱似秋风扫落叶。
(众人大笑)
(师点头赞许。)
生:母爱是你生病时母亲的轻轻抚摸,是你疲劳时母亲送来的一杯浓浓牛奶。
师:同学们说得太美了。我似乎也听到了你们母亲哼唱的催眠曲,闻到了送来的牛奶的醇香。
(众人笑)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的真情。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十分平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学生分组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气氛热烈。)
师:请各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到台前为大家进行精彩的讲述。
(众生推荐了3人。)
生:记得去年我爸爸、妈妈都下岗了,一家人的心情都很不好。在妈妈生日那一天,从没下过厨房的爸爸主动做饭。他在厨房里忙得大汗淋漓,结果把醋当作酱油,放在煎的鱼中。我们吃的时候,简直难以下咽,但我们却吃得很开心。
师:你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我想这鱼虽然吃起来酸酸的,但心里的感觉却是——甜甜的。
(众生大声附和。)
生:每天晚上我做作业,不管写到什么时候,我妈妈都会在旁边静静地陪着我。有时递给我一个苹果,有时又给我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特别是遇到不懂的题目,妈妈就会三番五次地给我讲解。有一次,我做一道与容积有关的数学题,妈妈讲了几遍,我都没听懂,她就自己亲自到厨房拿来杯子和水做实验,直到我弄懂为止。
师:你的讲述十分生动。你有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好妈妈呀!
生:我讲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我的爸爸妈妈非常孝敬我的爷爷。那一年我爷爷因为中风,半边身子不能动弹,整天睡在床上。我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帮爷爷翻身,帮爷爷按摩身子。妈妈也总是毫无怨言地把爷爷弄脏的被单洗得千干净净的。每逢天气好的节假日,我爸爸妈妈还要把爷爷从五楼小心翼翼地背下来,把爷爷固定在轮椅上,推着他到处走走。
(众人鼓掌)
我讲的第二件事是我也非常爱我的爸爸妈妈。我总把他们的生日牢牢地记在心里。在他们生日的时候,我都会悄悄地为他们买份精美的礼物,放在他们的床头上。
(众人长时间地鼓掌)
师:你不仅有责任感极强的爸爸妈妈,你自己也承担了爱父母的一份责任,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师:(小结)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作业:
2、抒写亲情: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对亲情的感受。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五
1、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所以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这个主题。
(一)朗读。
1、轻声朗读《散步》,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
2、请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评议。(从有没有读错音的情况,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两方面来评议。)。
3、教师点拨后再请同学朗读课文。
(二)分析。
1、(1-3)点题:散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开头方法:开门见山。
缘由:(为什么散步?)为了母亲。(为什么为了母亲去散步呢?)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这一段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伏笔。
2、(4)过渡。(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景色来过渡。
(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新绿、嫩芽、冬水。教师备注。
(作者为什么看到初春田野的景色就联想到一样东西生命?)初春田野的生机盎然。
3、(5)入题。
(课文写一家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用儿子的话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作了铺垫。
4、(6-7)波澜。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表现我什么性格?)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故事并没有结束,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走大路、走小路这两处细节描写。具体体现了一个幸福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融洽气氛。
(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呢?)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的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三)总结。
达标测试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
2、非比喻句:
三、课内、课外补充训练见练习册。
课后教学总结。
散步课文教案篇十六
1.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1.听课文泛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