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精选20篇)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同时也可以记录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下面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供您参考。以下是一些经典小说的读后感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阅读的乐趣和启发。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一
《和教师的谈话》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列。符。赞科夫(1901―1977)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其多年实验研究总结的教学法与教育思想,采用谈话的形式,十分新颖。读完这本书后,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这本书名一样,像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和我们交谈,交谈对学校教学的感悟。轻松通俗的话语给我们留下的教学论思想却是深刻的。
一、赞科夫主张通过系统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来大力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
赞科夫认为,引导儿童尽早掌握理论知识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儿童每掌握一个初级的科学要领和原理及其逻辑联系,心智中就好像“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由此促进儿童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发展;并使得知识的掌握真正成为基本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使得系统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合乎逻辑的结构。
二、赞科夫主张教学要引导儿童“个性自然的成长”,也就是引导个性自由发展。
三、赞科夫始终把发展看做是儿童心理特性内部必然的自身运动,因而他的教学论渗透着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
培养儿童内在的学习诱因,有赖于改造旧的教学路子。这方面赞科夫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要教会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研究儿童的“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据以引导他们学会开动脑筋,成为积极学习的主人,从而也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主导作用。
赞科夫的教学论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但其中许多基本论点的提出,又不完全是出自他个人或他的学派所独创,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如果我们查阅教育思想史,考查一下诸如研究儿童的发展,确认理论性知识对发展的指导作用,主张个性的“自然的成长”,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儿童的主体作用等等观点,可以发现,有的是传统教学论已经提出过的问题,有的是实用主义教学论曾经片面强调过的问题;但就其整个体系而言,又绝不是旧话重提,而是一个重大发展。他的新体系反映了五十年代和以后在国际上兴起的具有共同性的教育思潮,反映了国际上教学论施行根本改革实验的创造性成果,从而才构成新颖的立论。
当前,教学论和课程论仍只是处在发展中的独立学科,无论在一国之内或国际之间,学术研究上都呈现出学派林立、百家争议的热烈纷杂的局面;人们不应该独尊一家。即或在苏联国内,对赞科夫的新体系迄今也仍然多有异议。这种事实说明,不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看成全然不可移易的东西。我认为,在教育理论上可比较的学科和可比较的部分,应打开眼界,重视研究外国,才有利于加快我国教育理论建设。
虽然书中有些问题的提出在今天已不再新鲜,但我想凡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思想观念是永远不会落后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吸取经验,多实践,才能与时俱进。一句话:走自己创新之路。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仅是一份指导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的纲领文件,也是一个风向标,它具体的说明了3-6岁学龄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能力,为教师和家长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学习了社会领域部分,我了解了在幼儿园期间,老师的责任和任务是多么的重要。3-6岁是幼儿人格、性格、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老师的正确引导和细心的观察会促使幼儿各方面朝好的方向发展。老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而且还要教会幼儿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让幼儿习得现实社会中所必须掌握的社会技能。
教师要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幼儿往好的方向发展,培养关爱他人、诚实自信、自尊自爱等等优秀品质。孩子的发展在时时刻刻的进行着,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时间里,可能前一刻变现如此,下一刻又因为某件事或者某个人而发生改变。所以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表现,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表情和动作,都可能预示着某种变化。在对老师的“五心”要求中,最难做到的也就是这个细心了。如果一个小朋友因为某件小事受到伤害,他可能没有跟老师说,只是默默的自己承受,但老师没有发现,没有及时的开导,那么可能会导致这名幼儿性格更加孤僻或者采取消极的方式解决问题,发泄情绪。因为孩子的是非观还没有完全确立,很多事情需要大人进行引导或者判断,所以对孩子们的细心观察是教师的最重要的工作任务。
其实不光是幼儿发展的社会领域部分,各个领域都需要老师们的细心观察,正确的引导。幼儿是一本本不断不断变换内容的书,需要我们细细翻阅,仔细品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三
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对于当前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意义,符合时代要求。这主要表现在:
1、强调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而不是来源于物体,智力的发展是动作的内化和动作之间的协调。只有参与活动,儿童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基于这一点,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给儿童充分的实验和活动的机会。
2、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作用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同化和顺应二者都是个体积极地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形式,儿童就是在积极地接纳客体和改造已有认识结构以便更好地接纳客体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教育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重要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连续阶段,每一阶段有其整体特征。这是组织教育教学的心理学依据。他又认为每一阶段出现的年龄会因环境、教育和成熟的不同而不同,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这就要求教育教学必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4、强调儿童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发展的。因此,教育教学应以直观形象性为基础,逐步向抽象逻辑性发展,使学生的知识能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5、强调儿童认识的发展和道德情感的发展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认为行为是一个整体,认识活动属于行为的结构方面,而情感活动属于行为的动力状态。这为儿童全面发展的要求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6、临床法的创造和应用,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大突破,也为教师研究学生提供了新的方法。临床法采用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合理灵活的谈话、自然性质的观察和新颖严密的分析工具,有利于获得客观的信息去探索儿童思维的本质,引进数理逻辑理论,使研究更加严密。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教育理论的研究,而且适合于教师对学生个体的研究,使教师能在教学岗位上深入了解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为因材施教提供心理学基矗。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四
8月29日,我的孩子刘培赓正式进入实验小学幼儿园,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作为母亲,同万千个家长一样,在将孩子送进幼儿园的同时,一并交付的还有对老师的信赖、对教育的希冀。我们期望孩子在这里接受优质的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矗入园短短三周的时间,上至园领导,下至老师,特别是小一班的三位老师,用真爱与付出,赢得了孩子的信任与亲近。作为家长,我们心中时刻涌动着最朴素的一句话:“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
作为家长,我深知教育绝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有效的教育必须依靠家园携手,合力共进。因此,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向孩子的老师打听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需要家长配合教育的方面。于老师在向我介绍了孩子的表现情况之后,还推荐我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本小册子。利用本周双休日的时间,我通读学习了全书,感觉获益匪浅。
收获之一:你的发展我了解,让爱不再盲目。
相信许多爸爸妈妈和我一样,在接触这本小册子之前,看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育儿书,比如《卡尔维特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懒妈妈胜过好妈妈》等等。育儿书里往往充斥着各种教育理念、教育经验,让人有一种错觉,似乎只要依样画葫芦,我们也能培养出一个明星宝宝。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身边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个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往往无法复制。作为家长,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培养孩子的共性指标,在这个共性指标的指引下,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指南》中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发展目标与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家长读后,可以非常准确地知道孩子在各大领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教育可以促进目标的达成。
例如:“健康”领域中,有“动作发展”这一内容,列举了三个发展目标,分别是“具有一定的平和能力且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在“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这一目标下,又详细地例举“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能快跑15米左右”等内容,帮助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是否达到发展目标,如未达到,差距在哪里,提出教育建议,让家长可以有目的地改进。
我自己在看每个目标的时候,都细心地用笔在旁边进行批注,有的孩子能全部做到,我就批上“合标”;有的部分能做到,我就注上“部分合标”。全部读完,孩子各领域的发展情况,就非常清晰地有一个轮廓了。孩子的优势在哪里?孩子的不足有哪些?通过阅读,家长心中的方向感愈加明晰,今后教育的着力点也就更加准确了。我认为,这比盲目地让孩子学这个、练那个,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爱孩子,就不能揠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知道孩子现在在哪里,将来要到哪里,怎样帮助孩子一步步到达那里,而所有这些,《指南》都能给家长非常有效的指导。
收获之二:你的特质我熟知,让爱看得更远。
如果说,《指南》中各类目标能让家长知道前进的方向,那么细心的家长还可以从孩子的目标达成情况中窥见一些孩子个体的特质,或者说,未来成功的密码。
以我的孩子为例。在上述五个领域中,他在“语言”、“科学”领域发展要优于一般标准;“社会”领域发展基本合格;“艺术”领域除了对音乐的接受与表现较差外,对于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的美接受较为迅速;“健康”领域除了情绪较好之外,体能以及生活习惯普遍较差。
从孩子上述的标准比对结果来看,我的孩子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因此他的语汇相对丰富,能够比较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事物记得都比较清楚,对于机械类的事物(如热电厂的烟囱、啤酒厂的酒糟槽子、沁水河的闸门、挖掘机推土机铲车等机械)尤为痴迷,对于机械的运转、操作也能津津乐道。
但另一方面,因为遗传基因,所以相应的体能素质较弱。因为孩子爸爸唱歌跑调,所以孩子在歌唱方面明显地先天不足,唱歌没调,这也制约了他在这方面的发展。
因为有了《指南》的帮助,所以家长能够非常明白地看到自己孩子的优势在哪里,劣势是什么,将来可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对我而言,我决不会奢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音乐家或是歌唱家,或者送他到nba去打球,或许成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倒是比较靠谱的事情。人贵有自知之明,教育孩子更要头脑清醒,这也是《指南》给我的启示。
收获之三:你的成长我参与,让爱做得更好。
《指南》中给我启发最多的,还有教育建议。这些教育是写给教育者的,但更多的是写给家长的。因为教育决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真正有效的教育更需要家园携手,合作共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师。父母是否是称职的老师,很大程度上要看父母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是如何尽到责任的。那些眼里只有成绩,出了问题就往老师身上推的家长,实在是不称职的家长。关于如何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南》用朴实的语言,给父母指导与启示:
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那么父母就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要求孩子诚实守信,父母首先要诚实守信等等。我常常想,家长总是要求孩子这样做得好,那样要得第一,要孩子成为自己夸耀的资本;但却很少想想,自己是否是个优秀的父母,自己是否是孩子的骄傲。父母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是不是才更有资格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这值得所有的父母深思。
其次,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很多家长在幼儿园时期就过早地将孩子的教育与小学衔接,提前学,提前练,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过于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孩子品德、个性、健康、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有人说,孩子的成长是场马拉松,是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得晚一些,并不能影响整体的进程,因为长跑拼得是能力,拼得是耐力,只有短跑才拼在起跑线上。相对于孩子长长的一生而言,幼儿园的教育,更是一个奠基工程,地基要挖得深,面要铺得广,地面要夯得扎实,将来方可树起高楼大厦。因此,每个领域都重要,每个方面都要培养。
第三,父母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南》中各个领域的目标,其培养途径都不能离开生活,我们不能期望孩子背下各种规则,然后自觉去做。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孩子通过体验、参与、操作,加深印象,形成感知。因此多带孩子活动,多带孩子体验,多陪伴孩子,是孩子成长的不二法门。
以上就是我作为家长,在认真阅读《指南》后的粗浅认识,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在孩子入园的起始阶段,能与《指南》相遇,对家庭教育而言,的确是一桩幸事。我们衷心地希望,在《指南》的`指引下,我对孩子的教育能向着明亮那方,启航,远行!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五
观察儿童能够让我们知晓儿童的发展状况,帮助我们评判儿童的发展水平,指导我们设计儿童的发展目标,并提醒我们关注超常儿童的发展需要。《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解释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并且详尽明了地讲解了如何进行观察。
观察儿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是必须做好一定的准备。如果只想简单地观察儿童今天能否学会画圈,那么只需要我们做简单地书面记录,一支笔和一张纸就可以进行观察。但是如果要想了解每一位儿童对区域活动的教玩具使用情况,就得需要在几个区域放置几部摄像机,因为无法同时观察那么多儿童。除了硬件设施的准备,作为一名观察者,无论是家长还是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有一颗热爱儿童,想了解儿童的心,这样才能使得观察持久。同时,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者,把自己的观察和评价建立在儿童发展知识的基础上,千万不可以主观臆断。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六
观察儿童能够让我们知晓儿童的发展状况,帮助我们评判儿童的发展水平,指导我们设计儿童的发展目标,并提醒我们关注超常儿童的发展需要。《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解释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并且详尽明了地讲解了如何进行观察。
一、做好观察儿童的准备。
观察儿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是必须做好一定的准备。如果只想简单地观察儿童今天能否学会画圈,那么只需要我们做简单地书面记录,一支笔和一张纸就可以进行观察。但是如果要想了解每一位儿童对区域活动的教玩具使用情况,就得需要在几个区域放置几部摄像机,因为无法同时观察那么多儿童。除了硬件设施的准备,作为一名观察者,无论是家长还是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有一颗热爱儿童,想了解儿童的心,这样才能使得观察持久。同时,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者,把自己的观察和评价建立在儿童发展知识的基础上,千万不可以主观臆断。
二、合理选择方法观察幼儿。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七
近几年来,xx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抓好全县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使全县农村呈现出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局面,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从今年初以来,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的创建活动,从而,推动了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新发展。一、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动力,激发搞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高昂热情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改革要有新突破,发展要有新思路,开放要有新成果,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为使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有新的发展和新的创意,进一步激发新的活力,从年初开始,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就专门召开了会议,明确了要以贯彻国家民政部、司法部《关于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的精神为契机,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创建活动。以此推动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新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转发了县司法局、县民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县农村开展“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并决定每年评出5至8个“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对评出的模范村由县委、县政府进行命名表彰,同时,“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的创建纳入了县年终对各镇两个文明千分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创建活动调动了镇村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了大家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各镇都分别抓了一个村的创建活动的试点,永阳镇在南京市百强村的戴家村率先抓了创建活动的试点,村党支部为使创建活动卓有成效的开展,把模范村创建活动分为“动员部署、法制教育、建章立制、民主评议、查漏补缺、总结提高”等6个阶段进行。村重点开好“党员、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千人村民会议”等3个会议。“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的创建活动,给全县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二、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契机,提高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整体水平全县以开展“民主法制建设模村”创建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统一制定规范的创建标准。为把全县94个村的创建活动放在一条起跑线上,县研究制定了统一的创建评比的8项标准:1、创建活动组织网络建立健全。村建立了“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创建领导小组,自然村建立了创建活动联络员队伍。党支部、村委会要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2、坚持依法建章立制。根据本村的实际,制定出上符国家法律法规、下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3、普法教育取得成效。村干部法律学习每月一次;每季度组织一次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参加学法讲座,听课人员达90%以上。80%的农户家庭有一本相关的法律法规书籍。党总支、村干部成员年度学法考试及格率达90%以上。4、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党支部、村委会要积极引导村民参与依法治村和村务大事的管理。凡村务大事都要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作出决定,切实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5、村级经济发展状大。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农业结构调整,村级经济增长和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逐年发展。6、矛盾调解得力有效。村级调委会组织得力,各种矛盾化解及时,没有民转刑案件和5人以上的.上访事件发生。7、社会治安环境优良。村无发生严重的偷盗、斗殴、赌博等违法犯罪案件,无发生严重的封建迷信活动和邪教组织活动。群众生活安逸,全村风气良好。8、村干部团结廉洁。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廉洁奉公,办事正派、作风严谨、为民服务、工作有创新、有突破。二是统一制定规范的创建制度。共制定了10项制度。1、依法治村制度。按照创建的8项评比标准,开展依法治村活动。党支部、村委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依法治村工作会议,并做到有规划、有计划、有总结。2、民主选举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一人一票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并进行差额选举。有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委会成员。3、村委会工作制度。村委会是自治性组织,依照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管理村级事务,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4、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每年至少召开2次,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参加,村民代表形成的决议应到会人员的半数同意才能通过。5、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主要是财务收支、土地征用、宅基地使用、计划生育、集体财产的租赁等10个方面的内容。村务公开一般按季度、半年和年终等时间段进行公开。6、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民代表每年两次,对村干部的德、能、勤、绩4个方面进行民主评议,作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评定。7、村干部勤政廉政制度。村干部积极开拓进取,带头遵纪守法,全心全意为广大村民服务,不以权谋私,不优亲厚友,不侵吞集体财产。8、民主理财制度。村建立由5至7名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村委会的财务收支情况,并按月或季度审核财务帐目,村里的一切开支须经村理财小组审核,并签字盖章后才能报销入帐。9、村干部年度及离任审计制度。审计由镇经管站实施,村民理财小组配合进行。村干部年度审计主要有完成年度经济指标、集体资产管理、村财务年度收支等情况,离任审计主要有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财务收支、集体资产管理等内容。10、普法教育有制度。党支部、村委会干部每月组织一次法律学习;村民组长、党员、村民代表每季度组织一次学法培训,80%的家庭有一本普法教材。三是统一制定规范的创建保障机制。做到七有:组织领导有班子、具体实施有路子、制度上墙有框子、普法教育有册子、台帐登记有本子、宣传氛围有牌子、经费保障有票子。由于做到了标准到村,制度到边,保障到位。使“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创建活动有声有实,进一步推进了全县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三、以创建活动为突破口,重点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开展“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创建活动为突破口,重点解决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这是开展创建活动的又一显著特点。一是把增强村民的法制意识与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相结合,重点强化村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重点纠正了少数村重视对村民的法制教育,忽视对村民进行当家做主的思想教育,使法制和民主教育捆在了一起抓,从而,使村民的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村里的管理。永阳镇戴家村的6名村民代表主动要求担任了村里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村里过去开村民代表会议喊不到人,有的甚至要付工资才能参加村里事务研究,现在,大家当家做主的意识强了,村里通知开会是一呼百应,有时不开会,村民代表也到村里提建议。今年第一季度,有10项村民建议被村委会采纳。二是把引导村干部履行好职能权利与引导村民发扬民主权利相结合,重点解决村干部对权利认识的误区问题。在落实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10项制度中,一些村干部由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感到村里的一般大事都要由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村民的权利大了,村干部的权利小了。因此,产生了埋怨情绪。在组织学习中,着重帮助村干部明确了村干部的权利是村民赋予的和委托的,村干部是村民委托的村事务管理者,村干部是代表全体村民履行实施管理权利。因此,帮助村干部纠正了对权利的认识误区问题,使全县广大村干部把扩大村民的民主权利看作了是自己的职责。三是把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与加强和改善农村党的组织建设相结合,重点解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委会组织是村民的自治组织。在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中,要重点加强农村党的组织建设。全县农村由于区划进行了大调整。全县由16个镇改建为8个镇、1个区,由200多个村合并为94个村。各村都由过去的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党总支一般下设了3至4个党支部。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中如何加强农村党的组织建设是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重点采取了配强农村党总支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搞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把村民中年青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在开展“民主法制建设模范村”创建活动中,全县农村共吸收发展新党员20多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明显增强。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八
当代国相公开出版日记,背后的政治考量极其不易。虽然专业审查可以过滤掉许多敏感内容,但是依然可以从中发现更多的当代政治政府运行运作、央地相互关系以及领导个人家庭等多方面“富矿”。比如,日记就反映出作者夫妇关系极其的好。日记按专题分类,现已出版的有电力、核电、三峡、外事、人大等五个专题,各个专题都值得期待。可惜,上的大概率没兴趣看过往政治人物的日记。
同样的,李的日记也是值得慢慢体味的。如建设86年筹建大亚湾核电时,面临香港的强烈反对,中央举棋不定时,邓发话了“让他们闹去吧,建核电站不能改变。”顿时间一锤定音。有趣的是,日记里还摘录了邓与美国防部长的谈话,当时正值中美蜜月期,美国防部长温伯格表示里根也支持中国搞核电站。如连云港核电建设资金来源。
97年12月中俄签订连云港核电站建设协议,项目合同总额约32亿美元,俄方给予买方信贷15美元,年利4%,15年归还,且这笔贷款的90%是以易货贸易的形式归还的,对中国极为有利,联想到这个时候离苏联解体刚刚过去6年,俄罗斯还看不出明显衰落迹象,还能给予中国建设贷款,联想到当下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天壤之别。如中广核管理体制。
当时明确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股份45%,广东省45%,国家电力公司10%,中核和广核知识股东关系,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如同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一样,广核为国家试点企业,计划单列,行业管理分属电力协会和核工业协会,干部任命归中央企业工委。有意思的是,首任广核董事长王全国曾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湖北省委副书记,可见当时中央对于广核干部配备的重视程度,王在广核董事长的任上干了十年,直到94年75岁时才离休。
书中提到:梁广大因超计划扩建珠海机场,做了检讨。也许正因为珠海机场的超大规模,为了妥善利用,中央才把得航空航天博览会放在珠海,为珠海赢得额外的发展机遇。书中还提到,2000年1月,广东省长卢瑞华为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向中央借款380亿元,以后每年还50亿元计划分八年还清这笔借款。1999年广东gdp8500亿元,财政收入1478亿元。
近代许多著名人物都有长期坚持不懈地记日记的习惯,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曾国藩、蒋介石等,这些日记日后都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但在新中国之后,国级领导公开出版日记,好像除了李相,也就杨主席了。记得高华写了篇读日记的感想,对当事人的心境认识之深刻,震惊了杨的家人。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九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把孩子们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感受到孩子们的身心变化非常大,甚至孩子们的一些思想变化都出乎我的意料,每次对孩子的教育有点力不从心。前段时间在百部教育名著目录中看到《儿童发展》,便决心好好看看。
看了一段时间,确实得到其他教育书籍所感受不到的启发。《儿童发展》全书分五大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观点以及二十世纪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策略,并从遗传与环境、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上论述了儿童发展的基础,而后分别从认知、语言、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具体描绘儿童发展的轨迹。在最后一部分,作者以最新视角对儿童发展的背景,包括家庭、同龄人、媒介以及学校环境进行了深刻而周到的讨论。通读全书,你会很容易地发现在人生的每个时期我们每个人都要留下的足迹,清晰地看到我们每个人是如何从呀呀学语到出口成章的,是如何从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是如何从完全依赖和依恋父母、自我中心到独立自主、自知知人、自利利人的,也会清晰地了解,在我们迈出的每一个脚步中,我们的父母、老师、同伴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传媒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它促使我们反思自己走过的路,警醒我们注意那些经常为我们所忽略的经验、教训,进而明白在未来生活中我们自己或我们的孩子应该做出怎样的人生选择。
这本书给我的很大印象是对于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儿童的各方面的特点,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学得更好。因为教师不是一名教书匠,一名只会教死书的人。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艺术.
在本书中,很多儿童成长的现象和问题在书中都能得到解释,很多的教育实践都能从书中找到它的理论依据。比如说,我们经常说的“差异是一种教育资源”,其实,它就源自于自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用维果茨基的理论可以对“差异是一种教育资源”作很好的诠释。维果茨基认为,社会文化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个性是通过他在别人面前的表现才变成自身现在的样子,这就是个性的形成过程。”“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把那些起初别人对他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用来对待他自己。儿童自己掌握着各种社会的行为方式并把它们搬到自己身上来。”“一般我们可以说,诸高级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在某个时候曾经都是人们之间的诸现实关系。人家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自己。”“模仿是儿童的一般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儿童自己实际所能达到的水平与经由别人给予协助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一段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如果孩子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给孩子一个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但通过同伴或教师的帮助就能顺利完成的任务,学习就发生了,孩子也就能获得发展了。“差异”可以给不同的孩子构建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如何利用好“差异”资源,引发同伴间的学习,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当然,这本书最大的好处还是能给你一种视野、一种高度、一种儿童的情怀,让你学会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生理发育、心理发展中的方方面面,让你试着去了解孩子,不仅知道孩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什么样”的,而且知道“为什么会这么样”,从而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行为准则。
这本有点厚有点枯燥的书或许要摆在我的书桌很长一段时间了,因为要读透它,需要我时时去结合实践研究研究。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十
看了一下大家的读后感,很多都是概况一下论文的内容,大同小异,当然了,也学到了很多同学的思路,的确有点收获的,下面说说我的读后感吧,也是一些概括,不过很多人说过的就省略一点了,《进化发展心理学》读后感45号黄霖。文章想介绍进化发展心理学,但这个相对生僻的概念不容易一下就让人理解与接受,而进化心理学已经是比较为人所知的领域了,就是说,在本文章中,进化发展心理学的提出是建立在进化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文章先介绍进化心理学也体现了这一思路。既然是建立在进化心理学之上,那么进化发展心理学观点的提出就自然的会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相对比。
就如进化发展心理学中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研究进化的、渐成的程序的表现。这个就是保持了进化的观点,而第二第三个观点强调童年期,这就是对进化观点只强调成年的不足做了补充,而观点四更在生命各阶段体现了其观点,更突出了发展的概念。总的来说,感觉进化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就好像名字一样,很大程度上是将进化的理念放到了人的各个阶段,但不是一味的机械的结合,也有反驳之前观念的东西。基本理论之后就是研究领域,因为进化发展心理学也强调了环境的作用,就显得比倾向于基因决定论的进化心理学更加全面,而研究的领域也加入了“父母的投入”,这也是一个创新了吧,其他的`就好像和进化的概念有重叠,但领域的重叠不代表思想的重叠,毕竟是新的,不会和以前的一样。最后就说说这篇文章中好玩的理论吧,有句原话是:“越老的男性喜欢越年轻的女性”。以及其他的关于理想伴侣的性别差异的理论比较好玩吧。还有就是抑制的性别差异,但这个好像和现实不是太一样勒,搞不好是基因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不那么强烈了。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十一
在寒假里,我读了许多有意义的书,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小学生阅读起步》这本书了。它真的让我爱不释手。这本书共有五章,分别是:手把手地教孩子写作的方法、确保孩子合理的阅读量、家庭教育的可行乐园、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还有轻松有趣的知识拓展。通过反复读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怎样才能写好。
作文。
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扩大了我的知识领域。
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写司马光这篇文章了,读完《司马光》这篇文章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像催征的战鼓敲击着我灼热的胸膛,它像长夜的明灯给我照亮了万里征途。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了司马光从小一直勤奋好学,惜时如金。他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了把握时间读书,特意制作了一个圆木枕头,这个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为“警枕”。每当司马光休息时,便枕着“警枕”。他如此勤奋的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现在我想想那天自己的行为,真是令我既后悔又惭愧。我以后要向司马光学习,以他为榜样,珍惜时间,刻苦学习,争取长大了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现在要买一个小闹钟—“警钟”,让“警钟“及时提醒我起床学习。给自己制定一个。
学习计划。
: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十分钟的洗刷时间,晨读二十分钟,十分钟复习昨天学过的知识,二十分钟预习新课,十分钟吃饭,然后去上学。放学后要按时完成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我相信有我这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我这个聪明的头脑;有我坚持不懈的行动。我一定能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争取在全年级名列前茅。为自己争一口气,为爸爸妈妈老师争光,为班级增锦添花。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十二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分别是:
婴儿前期(0d2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信任。
婴儿后期(2d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意志,毅力。
幼儿期(4d7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目标,主动。
童年期(7d12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能力,自信。
青少年期(12d18岁):
成年早期(18d25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爱,被爱。
成年中期(25d50岁):
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关心,发展。
成年后期(50岁以后):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十三
和陌生人交谈可以体现和加强一个人的自信。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很多特性的分布都有一个规律:特别好和特别差的人各只占2%左右,中间水平的占9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和陌生人交谈,碰到正常人的几率远大于碰到一个坏蛋。和正常的陌生人进行一次交谈,可能让我们吸收到新信息,也可能验证我们对人性的一些观念,还可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信任,这些良性的结果必定增强一个人生活的信心。
和陌生人交谈,还能体现个人独立性,有助于人格发展。大家都明白,和熟人打交道,说话的方式依附于社会关系,服从说话人的身份,很多时候并非是个人独立意志的表达。和陌生人说话则不一样,互相之间常常作为独立的个体交往,彼此没有切身的利益关系,双方见到的都只是眼前的这个人,不会特殊关照也不会有什么成见,相对客观、平等,这种完全对等的关系,对青少年时期的人格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许多孩子只有离开父母去学校和社会中独立生活以后才正真长大懂事,部分原因就在这里。
和陌生人交谈,更能锻炼口才和人际沟通艺术。熟人之间,彼此都很了解,不会很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技巧。而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从零开始,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沟通技巧来建立关系,多次下来,人际沟通能力和口才就会得到提高。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十四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基础心理学书系中的一本著作。该书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实践出发,用简单易懂的文字阐述了儿童发展的概念和原理,并提出了培养,发展儿童有关能力,技能的要求。
《儿童发展心理学》既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分支,也是高等院校中给学生开的心理学课中一门主要的课。儿童发展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并强调它的综合性特色。对于教育心理学来说,它既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基本规律、概括理论、原理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要关注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具体的原则、操作的模式、策略和方法。因此,本书非常重视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的研究。作者在全书的结构体系上按照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人的从受精卵到青少年时期的发育历程,把全书分为六编:第一编总论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内容以及各主要学派的儿童心理发展观点;第二编为产前期和新生儿的发展;第三篇为婴儿和学步儿的发展;第四编为童年早期儿童的发展;第五编童年中期儿童的发展;最后一编为青少年的发展,包括青少年的心理,生理,认知,情绪,个性发展以及青少年发展中的问题。全书在基本理论上结合了许多当代科学发展的新观念及其它学派的儿童心理发展观,这在更大程度地提高了读者的理论思维高度和思维空间。本书中也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实质上就是在总结前人的思想观点和融入最新的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在本书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对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心理学家以及他们的基本观点。弗洛伊德通过在医疗实践中的发现,第一次强调了早年经历对个体毕生发展的重要性,并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奠定了精神分析的基础。他的理论高度重视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早年的儿童经历对成年人的人格发展的影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父母对于儿童的影响是极其之大的,从我们为人父母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要肩负起对孩子未来人生的责任。但他过于强调了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而广受批评。而后,埃里克森继承并开拓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他把人的一生发展分为8个心理社会阶段,既:1信赖感对不信赖感。(对于父母温暖负责的照顾,婴儿会形成一种依赖感。)2自主感对羞愧感。(父母耐心的辅导可以促进儿童形成自主感。)3独立感对内疚感。(父母适当的要求可以让儿童形成独立感。)4事业感对自卑感。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感。6亲密感和孤独感。7贡献感对无作为感。8自我健康感对绝望感。埃里克森第一次全景式地勾勒出了毕生发展的图景。他认为“随着个体的发展,社会都会对个体提出新的要求,使个体产生心理冲突。因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主要任务和矛盾。因此,每一阶段任务的完成和任务的解决都有助于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简单地说就是,人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不断地适应社会的过程,只有我们很好地适应了社会的要求,我们才可以说得上是很好地自我发展了。而班杜拉则提出了榜样的示范作用的理论。他认为,“儿童的模仿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一方面儿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将自己和别人相对照,从而进行自我反省。另一方面从他自身行为结果的反馈信息中认识自己行为的价值,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难发现,班杜拉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班杜拉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而儿童最早接触的榜样就是父母,也就是说班杜拉间接强调了父母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弗洛伊德强调儿童早年经历对儿童以后人生的影响。总的来说,两者强调的实质差不多。著名的儿童发展研究者--皮亚杰认为探索世界是儿童的本性,因此应该鼓励儿童积极地与周围的事物打交道,让儿童独立,主观地去发现。他的理论是在观察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他的理论偏重于先天和遗传因数,不够重视教育和文化因数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儿童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机能都是两次登台的,都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起初是社会方面,后来才是心理方面;起初是人们之间的属于心际的范畴,后来才是儿童内部的属于心内范畴。维果茨基还对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作了明确的论述。总结起来就是四个指标。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的形成和发展。二,概括——抽象机能的形成与发展。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并重新组合,形成高级心理结构。四,各种心理机能越来越个性化,既越来越带有个人的特点。从第一个指标向第四个指标前进的过程就是儿童各种机能不断发展的过程。他的理论在今日的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质量水平。
在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后,我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样化的,受多方面因数影响的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父母应该尽力做到第一任教师应尽的责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给予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探索世界,主动配合他们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要求和规范孩子是不够的,父母还应该做到以身作则。试问只是满口教条,只会在孩子面前唠唠叨叨的父母谁不反感?父母在孩子面前唠叨一百遍不要做什么或者应该做什么也比不上父母自己亲身示范一遍来得有效,也就是父母应起到对孩子的示范作用。因此,为人父母应时刻铭记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教师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维果茨基的观点来看,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且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儿童发展,成为儿童发展的源泉。
同时,作为教师,我觉得尊重不同个性的孩子,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同样重要。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唤醒孩子内心的真善美和鼓舞孩子向着个体的多样性发展。《教育的革命》中有一句话说,教育就是这样解放人,使人成为自己,使人成为主人。教育的作用是解放而不是束缚人的思想。要解放学生的思想,那么得首先解放教师的思想。然而,目前中国中小学教育的真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应试教育和思想不解放的教师的压迫下沦为了分数的奴隶而不是成为他们自己。想想如果教师仅仅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这样不仅会过早地抹杀了孩子的天真无邪,而且还间接地把孩子卷入到功利主义中去。目前的教育现状就是在这种教育制度之下恶性循环着。
曾经看到一段话,“儿童的身心如何发展,向哪里发展,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小学阶段是儿童在各方面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采取有效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处于一个儿童与成年人的过渡阶段。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中,一方面,青少年各方面的机能还未成熟;另一方面,他们内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人的概念,他们渴望人格独立,希望父母不再拿自己当成小孩看待。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青少年很容易与父母、老师产生矛盾冲突。特别是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层出不穷,其实究其根本就是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矛盾中得不到支持和理解,从而导致此类悲剧发生。因此,作为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对于即将成为小学或中学教师的我们来说,必须深入了解儿童,青少年发展各个时期的心理活动,从而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去辅佐他们健康成长,让这些祖国的花儿朵朵开得灿烂无比。
《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厚厚的书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看,自己个人也收获了不少关于儿童发展的有关知识。最后觉得这本书很有条理,有逻辑地向我们全方面展现了儿童成长历程的点点滴滴。对于有可能接触到儿童的群体来说,我觉得这是一本必看不可的书,因为这本书帮助我们打开儿童的奥秘,从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走进儿童的世界,与他们一起健康成长。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十五
很多民营企业老总呈现出一种“二元化人格”,一方面,他们接受了很多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理念、认同很多国际公认的企业运作原则,在公开正式场合中,他们个个都能侃侃而谈、长篇大论,言语之中的观念都十分前卫,但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当中又会流露出其思想最深处的那种劣根性意识――包括家族意识、人治意识、专断意识、地缘意识、封建意识。比如,当采购部经理前来请示:“是否要按合同规定按时给a供应商付款”。老板会说:“先不要付,拖一个月再说”。又比如,当销售部经理前来请示:“上个月给b客户安装的那套设备出现了故障,现已无法运转,按双方合同规定,我们必须给b客户换一台新设备,并赔款十万元。我们是不是严格按合同执行?”老总会说:“想办法找出他们操作设备中的错误,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尽可能减少我们的责任,既不安装新设备也不赔偿十万元,派人去修一下就行了,反正跟它做这么一次生意,以后又不会再找它了。”
这种状况的成因在于,老总们嘴上说的那些东西都是外界输入的、后天灌输的、从书本和媒体那里得到的,只是纯粹从理论上被接受的东西;而内心深处隐藏着的与生俱来的、从小受社会及家庭影响的那些“自在”和“内在”的东西则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对其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是这些埋在内心深处的东西。
不信任外人、不信任下属实际上是一种农民心态和市侩心态。民营企业老板大都是农民出生和市井出身,即便是出生于上流社会,也深受市侩文化的影响。西方社会几百年所造就的现代化企业家文化在中国的土地上才刚刚开始,因此,民营企业家的行为方式无不受到这种特定的农民和市井文化的影响,它的内涵就是――――-狭~,封闭、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民营企业家们最缺少的就是“双赢思想”,在对待对手方面,惯用的做法就是把对方整死为止,如果被整的一方所幸没有被整死,那么,活过来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整自己的一方整死。这叫你死我活。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胜利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对手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掉的心态一模一样。这种情况在各大企业的价格战中最为明显的显示出来。比如,九十年代末的彩电大战、空调大战。中国的大企业之间实际上是最需要形成价格联盟,但实际上却最难形成价格联盟,即便是短暂的形成,也会很快被破坏掉。因为民营企业家对待竞争的思路上还是停留在你死我活的层面上,绝没有想到要双赢。
很多民营企业老总的人格特征是:远贤人、近小人、喜欢奉承、讨厌批评、出尔反尔、言行不一。
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来自于老总的人格障碍,来自于老总个人性格、心理素质、思想境界、思维方式。总体来讲,一部分中国民营企业老总的人格障碍归结起来有以下这些:
1、决策草率、心血来潮、朝令夕改;
2、小富即安、农民心态;
3、专横跋扈、唯我独尊;
4、心胸狭隘、气量狭小;
5、缺乏自律性;
6、名利观念强、一切荣誉归自己;
7、投机心态强、缺乏长远战略考虑;
8、急功近利、行为浮躁;
9、不讲信用;
10、不尊重他人的思想和尊严。
民营企业的失败绝不是因为过程中的种种不可预见因素所导致,而是在企业初创时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基因,失败成了一种注定的命运,成了无可逃避的规律。
《礼记•大学》中写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著名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在这里,古人把修身摆在了第一位,如果修身都做不好,那就不可能齐家,也不可能治国,更无法去平天下。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在于修身,在于修炼出一个不患得失、静处从容的“平常心态”,在于修炼出一种成熟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要求绝对杜绝浮躁、理智永远控制住感情、注重哲学思维、稳健踏实、永远立足长远。
实际上,从最根本上讲,一个企业在刚刚成立的第一天,其未来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是什么因素注定的呢?就是老总本人的文化底蕴、人格素养、哲学观念以及主要股东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这些实际上已经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成功和失败,未来所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将这些早已注定了的东西全面展开而已。从根本上讲,人格大小决定公司大小,有什么样的人格就有什么规模的公司。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qq:87119848,电子邮件:tlfwh@。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十六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相对于从种系的角度或动物演化的过程来研究的系统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探讨的是如何从简单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规律的个体研究。李丹老师著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分别就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总体论述;认知的发展;认知发展理论评介;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共分四篇十五个章节进行论述。我读完此书后,真是受益匪浅。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给于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小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原因之一就是内心产生恐惧感。他们一方面从内心害怕老师,不敢与老师交流;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没有信心,恐怕自己的答案不正确,如果说错了,也害怕同学笑话。这样就促使一部分学生有意识的不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心态,老师要下一定的.功夫。第一,教师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始终以微笑的一面面对学生,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拉近距离产生亲切感。第二,课堂上形成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学生回答对了要大加赞扬;学生回答的不正确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去引导、评价。这样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了顾忌心理,让他们敢说话、想说话。第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个思想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教育学生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另一方面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别人,同学之间要互相激励而不要相互讥笑。从以上三个方面努力,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十七
《发展心理学》一书由心理学教授林崇德编制,经前后三次完善,目前已更新到第三版,但我今天还是想说一下1995年的第一版,这本书涉及了人从出生到离世的整个过程,分为: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老年期五个阶段,详细的讲解了每一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特点,这对于一名社会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这可以让我们根据发展过程和特点去分析这一阶段的问题,结合案例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一方面,从社会工作者实际的工作角度来讲,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案主就是从婴儿到老年,这本书可以更专业的帮助我们了解案主,针对案主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帮助没有太多实务经验的一线社工快速了解各个群体,为个案或小组工作的开展尽可能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我们目前论文的写作有很大帮助,我们可以通过林崇德的介绍去了解每个阶段,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群体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内容结合我们实际的介入过程,整合之后呈现在最中的论文中。
以婴儿阶段为例,婴儿阶段是指0-3岁,他们的学习方式分为三种:1、模仿学习,这是一种天生学习能力,20天左右新生儿已能模仿面部表情,跨文化研究发现模仿具有普遍性,是先天排定的婴儿的重要学习手段。2、条件反射学习,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在婴儿出生十天左右就可以建立起来,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3、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习惯化:将同一刺激不断地重复呈现,婴儿对它的反应逐步减弱消失;另一种是去习惯化:这时再呈现一个不同于前者的新刺激,婴儿反应强度马上提高。关于婴儿如何获得语法,有三种不同的理论进行解释,第一种是后天学习理论,强调后天环境对儿童的言语获得起决定作用。第二种是先天成熟理论,强调先天因素对儿童的言语夹得起决定作用。第三种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主张儿童的言语获得是主体的先天能力和后天环境因素相互用的结果。
以两个实际案例来说明,第一个案例“这个问题的话,其实我很有发言权,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个二胎,但是在那个年代是不合法的,因为我是所谓的超生,所以没有办法待在父母身边成长,一旦被发现面临的是巨额赔款且父亲下岗。所以一直在养母呆到了3岁才回来,根本不想认亲身的父母,只是觉得那是普通的两个人而已,哭泣的很厉害,长达4到5年的时间没有家庭归属感,而且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第二个案例“为了生计我家大宝2个月开始就是奶奶带,3岁才带到身边,刚开始大宝跟我们很陌生一点都不亲,我们想着法哄她开心,她都不爱搭理我们,而且孩子有很多不良习惯想尝试沟通,但又怕孩子变得更抵触我们。大宝在这期间一直在找亲密关系人,所以很早就去幼儿园了,叫老师阿姨,估计是把老师当亲密关系人了”这两个事例都体现了家庭陪伴对于婴儿成长的重要性。
给到我们社会工作者的启发是,如果一个婴儿出现了问题,我们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的时候,应该介入的是他的照顾者,即父亲或母亲甚至于他的家庭。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十八
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在生孩子前,有育儿专家推荐阅读这本书,她的推荐理由是:虽然这是一本美国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但是这本书的理论与我们的生活结合得很紧密,每讲一个理论,都会以一些生动有趣的真人真事为例,让这些人的语言、行动、想法来体现科学理论,以帮助我们理解。即使根本不懂心理学,也很容易读懂。专业和易读是这本书最大的两个特点。
实用是这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我真正地去阅读这本书则是在生完孩子后,遇到了一些养育孩子的困惑,当时很焦急,急于找到一些权威的见解。于是,我就打开了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是以年龄阶段为界限划分章节的,除第一篇讲理论和研究方法外,从第二篇起,分别针对孕期、0~2岁、2~6岁、小学期、青少年期介绍。当我对孩子的某些行为无法理解,对孩子身上出现的某些问题无法解决,我只要按照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去阅读相应的章节,就能找到孩子表现的理论依据。并且,书里还设置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栏目,用表格的形式例举了一些很实际的做法,不同的人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帮助。
例如:在第4章《婴儿期和学步期的身体发育》中有一张《前两年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的表格,提到“动作技能是一个动态系统”,并且还系统地阐述了影响孩子动作发展的各种因素。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参照表格,掌握孩子的发展进程。最特别的是,这个学以致用的栏目并不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标准来设置的,而是一个参考。在这个表格的后面就提到了“儿童会以非常个性化的方式获得这些动作技能”,并举例一个孩子在爬之前就学会了站立和行走。这就启发我们幼儿教师首先也要对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各项领域的发展指标做到心中有数,但是又不是生搬硬套。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应有的发展指标,也没有关系,让我们等一等,孩子有自己的发展步伐。但是,当孩子许多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落后时,也需要我们老师对其特别关注。
同样是动作的发展,在第7章《幼儿期的身体发展和认知发展》中也有一张《幼儿期大肌肉运动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的发展》表格,同时也建议父母要对这些能力发展有足够的耐心。中间还特别提到了系鞋带,强调“幼儿期最复杂的'自主技能,儿童大约在6岁时才能掌握。”联想到刚刚处于中班时,引导孩子们学习过系鞋带的技能,最后只有个别孩子真正在实践中成功了。这就反映出系鞋带这个技能不太适合中班幼儿学习,因为系鞋带需要长时间的注意、回忆手的一系列复杂精细动作及相应的熟练操作。为什么那几个孩子成功了?因为他们的动作和认知发展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这本书第四个特点是发展。就像它的名字那样,这本书中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手里的这本已经是第四版了,在各个篇章中还汇总了皮亚杰、埃里克森、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重要理论,并且提供了一些理论的最新研究。例如,我们所熟知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思维的最大特征是自我中心以及著名的三山问题。但是,书中的“关于前运算思维的最新研究”提到,但实验者选择孩子熟悉的事物,同时改变过于困难的图画选择的方法,这时4岁的孩子就能正确认识到他人的观点。通过这些最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新我们陈旧的知识库,运用最新的理论结合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这也促进我们要不断地学习。
读了这本书中的一些篇章后,除了让我学到了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更多的是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专业、谦逊以及务实,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诚意推荐大家读一下这本书!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十九
“人格”一词在生活中有多种含义。有道德上的人格,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有法律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指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在心理学上,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我们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决定事件的人格是什么?说明人格的事件又是什么?”,英美作家亨利・詹姆斯叩问学者,从古到今,人类始终痴迷于探求人格的形成,试图解答是什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又是什么导致了个人内部的多样性。
《人格的'发展》是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丛书之一,所讨论的就是各种人格发展的既定模型。书中阐述每种模型在以下两方面的理论观点:正常个体发展的构成要素,以及个体形成相对稳定的特质和特征的过程。从弗洛伊德及其他精神分析大师的开创性著作到埃里克森和莱文森的阶段发展理论,还包括存在主义、来访折中心理论对人格理论的新发展。强调不同人格发展理论中的闪光点,对理论保持批判态度,探寻了为前人著作所忽视的人格发展理论的重要层面,其中包括灵性、种族和性别认同的发展。
瓦尔・西蒙诺维兹和彼得・皮尔斯都是资深的咨询师和督导,因此在书中理论观点中结合自身的咨询案例,增强了此书的可读性,但此书有点专业,较适合学心理学专业的人士阅读。
起步到发展读后感篇二十
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满足于仅仅做课堂上的教书匠,他们在阅读中反思,在实践中创新,在书写中升华,读书、教书、出书已成为他们的一种新型的行走方式。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智慧的结晶。
陈萍的《教师专业发展之道》,我真的很喜欢读,因为她很真诚地讲了一个伟大的故事。真诚,就会踏实,不会虚空,也不会浮躁;真诚,就会美丽,没有作秀,也没有矫情。说到底,真诚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品质,是心灵的敞开与通达。陈萍正是以她的真诚行走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也正是因她的真诚使我,也使大家确信“专业之道”,并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之道。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之道,在陈萍那里是生活之道、生命之道。记得钱伟长对专业的理解:我没有专业,要说专业,我的专业是爱祖国。也记得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每年派教师到大学进修,规定首选的是与专业无关的学科,次选与专业有关的学科,第三才选修自己任教的学科。可见,专业不仅是学科专业,教师专业应当具有学科超越性,抑或说,教师专业应当有宽阔的知识背景,在丰厚的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不仅如此,陈萍的专业发展之道,从回溯童年始。这正如帕慕克所说,寻找开端,然后才会有故事的中篇与下篇。从童年寻找专业发展之开端,暗示着专业之道与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专业之道实质上是人生之道。
人生永远是个谜,人总是力图解谜,但很困难,人生之谜的谜底是那么神秘,因为“人是谁”是一个几乎无法解答的难题。美国学者赫舍尔的答案是:人生之谜不在于你现在是什么,而在于你将来能够成为什么。将来能够成为什么,这是由人的伟大之处——可能性决定的。陈萍实际上是用自己亲历的实践,开发人的伟大之处,把可能性逐步变成现实性。但是,这一目标不是人人都能实现的,关键是陈萍的生命感悟。于是快乐的村小,成了种子萌发的地方;农村生活,成了涵养人格的土壤;多彩的中师,成了锻造师能的殿堂,以及从教以后的一切,都让她去寻找教育的暖意和智慧。假若,专业发展离开了生活的磨砺,离开了生命的感悟,势必失却生长的根,所谓的专业势必单薄、纤弱、苍白。热爱生活,努力去承受生命之重,正是最根本的专业发展之道。陈萍的人生感悟,击中了专业发展的“穴”,读她的这本专著,你会掂量到书名中“生命感悟”的分量。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角色,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如此。专业的定位,专业发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聚焦在专业身份的确认上,否则专业发展可能会摇摆、迷茫。身份既是一种专业方向的认同,又是专业责任的担当,专业发展就是在专业方向的认同中找寻自己的理想,在专业责任的担当中提升自己的水平。陈萍有鲜明的身份确认感,表现了她专业追求的自觉。丰富的职业经历中,陈萍有不同的岗位,但她并不把这些岗位只看作是工作的分工,而看作是专业的角色:做教研员,她把自己当作教学研究者,去履行教研职业的使命;参与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她把自己当作课程建设者,去开发、拓展、提升自己的课程能力;重返讲台,无论是为小学生上课,还是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讲授,她都把自己当作理念践行者,去生长、丰富自己的智慧;而课题研究,无论是自己领衔,还是对学校的指导,她都把自己当作课题研究主持者,去激发自身内在力量,获取持续发展、深度发展的能量。以上这些身份,她没有使它们割裂开来,更没有使它们对立起来,而是在融合中互动、促进。诸多身份的确认,陈萍把握了核心,那就是学习、研究、实践。从这个角度去看,专业发展之道,是学习之道、研究之道、实践之道。其实,学习、研究、实践,往往是一般的方法、一般的途径,体现了一般规律,大家都生活在这种方式、途径和规律中。但问题是为什么有的人有成就、会成功,而有的人却仍然很平庸、以至无为?陈萍给出了答案:挑灯夜战中的锻炼,凝神应对中的理性思考,经历煎熬中心智的丰富与完善。由此,学习之道、研究之道、实践之道,应当是坚持之道、是“专业自觉”之道。
书名中还有“教育叙事”的表述,陈萍用叙事的方式,回溯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开始,她担心这样的叙事方式和话语风格,不能体现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但是,她坚持了,并且发挥了她的优势。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把故事叙述界定为:“戏剧性的模仿和人类行为的构想,而叙述故事的艺术便给予我们一个人人可以分享的世界。”叙事,首先是种回忆和记忆,而回忆和记忆,“我们才成为历史的全权代表”,“那些故事用象征符号解决无法用经验解决的矛盾”。而“原始的叙事作品本质上就是再创作”。
陈萍的教育叙事就是将时间人格化,通过创作,使她成为那个历史时代的代表,用生动的象征符号解决了学者们无法用经验解决的矛盾,给了我们可以分享的世界。无疑,陈萍对教育叙事的认识是深刻的,她的教育叙事是成功的,而成功的关键在于她的真诚投入,在于她叙事中的梳理,梳理中的概括、提炼,理性思考与研究始终伴随着她的叙事。于是,叙事成了陈萍的一种研究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式,于是,陈萍的故事,我们听了还想再听,成了理查德·卡尼所称之为的“伟大的故事”。陈萍正是“伟大的故事”的创造者。
从全书的叙述来看,陈萍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质,从容、平静、优雅,她在平静的叙述中透着灵气和哲理。也许,专业发展之道,是一个文化的过程,亟须从容、平静与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