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模板13篇)
我们经常会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和概括。做好总结,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措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案例和经验分享,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意。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一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作为中国现代外交政策的核心特征,不仅是我国对外事务发展的必然形式,也是中国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不断探索的一种重要外交实践。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实践,不仅展示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也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积极意愿。在这个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有幸目睹了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发展与变化,从中也得到了一些深刻的体会。
首先,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要注重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与安全的良性互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注重经济合作与安全保障的紧密结合。中国通过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上海合作组织(SCO)等机构和倡议,为区域与世界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中国积极防范各种安全威胁,履行着维护国际秩序与地区稳定的责任。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外交道路,为世界和地区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要注重实现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的协调与合作。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积极推崇多边主义,倡导国家间平等、合作、多元的国际关系。中国始终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原则,积极参与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例如,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的作用,在非洲、亚洲及西亚等地区发挥了重要影响力,通过参与维和行动和推动冲突解决,努力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中国还积极推动建设亚太经济共同体、东亚经济共同体等区域合作机制,为全球事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路径。
第三,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要注重实现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联结。中国特色外交大国注重推动文明交流、民间交往,通过文化外交、人文交流等方式深化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中国以“一带一路”为重点,通过文化走廊、青年交流等项目,加深了与沿线国家的了解与友谊,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搭建桥梁。同时,中国向外国提供了经验与智慧,帮助他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特色外交大国实践中体现着对人类文明多元性与平等性的重视。
第四,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要注重实现各类国际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实现。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不仅履行着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责任,也在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治理等重大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通过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呼吁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为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最后,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要注重实现各国间多层次、多领域合作的拓展与深化。中国通过倡导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倡议,吸引了众多国家的关注与参与。中国特色外交大国发展战略与众多国家的发展需求密切相关,通过加强经济合作、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等方式推进与各国的互利合作与共同发展。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实践,不仅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变革,也为中国提升国际地位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之,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发展与实践,体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为解决当前各种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实践将继续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应该倍加珍视、努力学习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道路与经验,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二
在近段时间里,有部纪录片在热播《大国外交》,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习近平这五年来在国际事务上作出贡献,为经济低迷的世界开出来中国的药方。
一直以为当__是很潇洒很过瘾,但当看了这部纪录片真的有点很心疼__,真的是为了中国这个巨大而悠久的国家的梦想。为了让这个国家再不受别国欺辱,为了中国从当初的辉煌而努力,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中国声音越来越强,中国的“一路一带”受到了很大的认可,多国元首齐聚中国,这是建国来从未见过的盛世。
中华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作为天朝上国,在我们的内心有着诸多的骄傲,但是这些骄傲都曾被打破过,我们开始质疑,开始愤怒,开始迷茫,人们找过诸多的方法来挽救,有的人开始质疑我们的人种,开始崇洋媚外,开始否定中国的历史文化,但最终中国找到了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在这纪录片中有诸多的感动,很感人,被诸国打压,现在成为世界的药方的开出者,感到了一代代人的努力,看到了__的工作日程,让我觉得,__都在为我们国家的梦想而努力,我们凭什么在抱怨,再迷惘,跟着他的脚步大步前进,我们迟早会领导全球,重拾我们上国的自信,成为世界的中心。
我们对社会对国家的抱怨,不是因为这个国家不好,是应为我们爱的深沉,是因为我们曾是世界大国,我们不曾承受屈辱,之所以对国家的抱怨,是因为我们对这个国家要求很高,习近平在执政的五年中交出满意的答卷,这不是我们一代人的努力,而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前仆后继。
在这部片子放完之后,让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让我觉得祖国确实强大了,世界都在开始接纳中国,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开始说中国话,来中国留学、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足。
在影片中习近平的形象可是深得人心,很多国家都对__接待都是超高规格,这也显示中国的作用,与强大。在其中有一段在巴西农场主的女儿依偎在彭__的怀里,看着__与夫人,就像是和蔼可亲的父亲、母亲。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三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崛起,中国的外交也走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特色的外交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特色外交的大国心得体会。下面将从国家承担的全球责任、坚持合作共赢、注重文化交流、秉持开放包容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体会。
首先,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有责任为全球和平稳定和共同发展作出贡献。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中国承担的全球责任愈发重大。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成为最大的维和部队提供国和第二大捐助国。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全球问题。这种全球责任感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其次,中国特色外交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倡导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关系。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奉行开放型经济政策。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在打击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以行动力求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实现更加公平的待遇。这种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第三,中国特色外交重视文化交流,通过民间外交加强国家间的互信与友好关系。中国历来重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通过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等方式让世界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积极推广中华文化和汉语传播,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开设汉语教育项目。在文化交流中,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消除误解,增进友谊,为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中国特色外交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建设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推进贸易自由化,促进全球化进程。中国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全球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的开放包容态度使得中国特色外交更具有引领和推动世界发展的能力。
最后,中国特色外交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外关系基本上是“和平”的。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主强调谦和政策和积极外交。中国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利益分歧,推动着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参与的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都秉持着和平发展的理念。
总而言之,中国特色外交大国心得体会就是以和平发展为基础,承担全球责任,坚持合作共赢,注重文化交流,秉持开放包容。这五个方面使得中国特色外交凝聚着古老的智慧和自信,充分因应了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中国特色外交的成就感到自豪,并积极地参与和支持中国的外交工作,为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四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逐渐上升。与此同时,中国特色外交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中国特色外交大国,我在近年来的参与中感受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经历和体会。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经历和观察,就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和探讨。
首先,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核心理念是和平共处。和平共处是中国特色外交的重要原则。在我的历史学习和参与外交活动中,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特色外交大国在推动和平共处方面的努力。中国致力于维护和平,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注重通过平等对话和谈判解决争议和矛盾。这种和平共处理念也是中国特色外交的共同点之一,它对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中国特色外交大国注重实践和行动。中国特色外交大国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加重视实践和行动。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检验和证实外交政策和原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领导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等。这些实际行动不仅是对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支持,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具体体现。
第三,中国特色外交大国注重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特色外交大国重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并推动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特色外交大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倡导多边主义、拓展贸易合作等方式,实现了与更多国家的互利共赢。例如,在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倡导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得到了广泛支持和认可,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发展和共同繁荣。
第四,中国特色外交大国注重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特色外交大国不仅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还重视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交流是减少误解和增进友谊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外交大国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等方式,积极促进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还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支持和声誉。
最后,中国特色外交大国注重创新与变革。在我参与的外交实践中,我发现中国特色外交大国始终保持着创新与变革的勇气。面对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经常进行战略调整和政策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这种创新与变革的精神,使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各种复杂的国际问题,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特色外交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和平共处、实践与行动、互利共赢合作、文化交流与传播、创新与变革,这些都是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重要特点和根本原则。我相信,在中国特色外交大国的引领下,中国将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五
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确立了***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和贯彻好***外交思想是外交外事战线最主要的政治任务,必须牢牢把握理解***外交思想的几个维度,自觉以***外交思想武装头脑、推进工作,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继承与创新。
***外交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波澜壮阔,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外交思想就是在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其中既有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关于对外工作思想精髓的继承,更有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理论创新。就继承性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从来没改变过;改革开放以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直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就创新性而言,***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以及新发展观、新安全观、新合作观、新文明观、新全球治理观,等等,既是对中国传统外交思想的超越,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既蕴含着中国智慧,也针对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到新高度、新境界。
2.中国与世界。
***外交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的中国要与世界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这种关系的重大问题。自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以来,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命题就摆在每个民族国家面前。近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也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
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因素空前增加,中国在国际上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履行什么作用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外交思想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其理论创新也主要集中在这些问题上,从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到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从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到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从服务民族复兴到促进人类进步,从向世界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到呼吁其他国家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等,这一系列思想都是着眼于把中国发展与世界的共同发展结合起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把实现中国梦与实现世界梦联系起来,努力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实现自身发展,推动形成一种新型的中国与世界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再强调:“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用鲜活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中国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并进、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真诚意愿,深刻体现了***外交思想融通中外、兼济天下的世界情怀。
3.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
要构建良性互动的新型中国与世界关系,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把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作出重要判断,强调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总书记进一步作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转型过渡期的重大判断,进一步深化了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认识。与此同时,***外交思想的中国特色也更加突出,如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把对外工作与民族复兴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使对外工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对外工作中注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既将其融入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又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坚持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定位,强调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推动形成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新局面等。总之,***外交思想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实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展现出深刻的时代洞察力和强劲的历史穿透力。***外交思想的生机和活力及真理价值即在于此。
4.世界观与方法论。
***总书记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所谓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这清晰地表明,***外交思想之所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关键在于它既提供了一种世界观也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不仅聚焦当前,也回顾过去,更展望未来,深刻分析和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轨迹背后的大逻辑、大动力和大趋势;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视为一种具有高度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创造活动,超越西方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兴衰循环论和大国对抗宿命论,强调在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与良性互动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国际政治格局、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安全局势和人类文明交流碰撞等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强调既整体布局又突出重点,既多点开花又精准发力,发挥综合积极效应,从而更好地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把***外交思想提高到哲学思维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才能发挥这一思想的指导作用,不断开创对外工作新局面,也才能完成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神圣使命。
5.党的领导与立体外交。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同样,做好新时代的对外工作,关键也在党。***总书记强调,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有力的领导。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越是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定的一面突出,就越需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越需要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越需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令行禁止、步调统一。与此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随着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随着我国全方位外交的不断开展,更加需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方面的能动性,使对外工作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在其中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并不断推进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对外工作队伍建设。这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时代华章的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六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篇围绕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科学分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机遇和挑战,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深入交流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进入了新时代。
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复杂形势,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坚持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的基本估计,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并且明确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正是基于这些判断和估计,总书记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党的十九大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动员令,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中国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即“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强决心,也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更是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并强调中国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可以说,“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任务,归根到底就是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优良品格与人类文明中崇尚和平友善的普遍诉求,兼顾中国自身利益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努力参与全球化,谋求共同发展并引导全球治理向更高水平迈正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中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立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全球伙伴关系,一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方向。
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体系中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意义,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注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关系在中国大国外交中占有特殊地位。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事关两国自身利益,也牵动整个国际关系。
其次,要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中俄关系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双方在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共同推动区域安全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潜能。中俄两国之间一直保持着多种形式的友好联系与合作。不断巩固和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关系的大局和时代发展潮流,也是维护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
再次,要坚持共同打造中欧四大伙伴关系。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国家联合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影响。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中欧关系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点方向之一。中欧双方应继续推动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在凝聚双方共识的基础上向前发同时,周边外交以及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地位也十分突出。中国是周边环境复杂的大国,处理好同周边国家关系对中国的繁荣发展十分重要。
总书记更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团结依靠广大发展中国家,既是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优势。
在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是重要抓手,是搭建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开辟人类社会走向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之路。四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全速推进,已经大大提升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水平。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多次谈到“一带一路”,他表示,中国将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被庄严地载入党章,这艘史无前例的合作共赢之船,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破浪远航。
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肩负新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随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将更有能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向世人昭示,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能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而且能带动各国共同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新的路径。
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我们毎一位都是其中的一员,为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心得体会两篇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心得体会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六专题《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只有3篇文章共9页,全篇围绕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科学分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机遇和挑战,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深入交流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反复研读第十六专题文章,就会强烈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大国外交的自豪感。
提升综合国力,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自古以来,弱国无外交。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正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综合国力突飞猛进,已今非昔比。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始终沿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大力提升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对外经济合作,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出了科学判断和战略定位。我们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展现大国担当,我国建交国数量越来越大。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当今的中国,正致力于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关系新路,处处展现着大国担当。我们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发挥产能优势,已经或正在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发挥技术优30个国家派出32支医疗专家组;发挥制度优势,安排280余架次航班接回5.8万多名滞留海外的同胞,协助救治海外中国公民5600余人。我们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蹄疾步稳,中非友好合作换挡提速,中拉政治互信不断夯实。
我们的国际认同度不断提升,建交国数量已上升至180彰显大国自信,我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在《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一文中,总书记提出的“十个坚持”科学回答了中国外交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追求什么目标的问题,是外交思想的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彰显着在外交方面的大国自信。在外交实践中,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讲求斗争艺术,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有力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七
先是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两个大国领导人在相隔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访华,紧接着国家*****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出访周边国家,并出席多边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外交“既迎进来又走出去”,掀起一波高潮,密集的外事安排让很多长年跑外事口的媒体记者都感到有些吃不消。
中共十九大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最新版的党章。就外交层面而言,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部长王毅在十九大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日讨论时发言称,这句话高度凝练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也向世界公开亮明了我们希望与各国共同努力的大方向。
在这种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外交在十九大之后的开局就呈现出很多为外界所关注的新意。虽然有巧合的因素,但是国家**和国务院总理在同一时间段分别在国外出访的情形,自中共十八大以来还是头一次发生,并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此外,另一个也被视为“破例”的现象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美国总统成为首个到访的外国元首。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结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当天,11月10日中午,国家*****的专机几乎和特朗普所乘坐的“空军一号”同步抵达越南岘港。***此行除了在越南岘港出席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外,随后还对越南、老挝进行国事访问。
11月10日下午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最先登台的特朗普和最后出场的***分别所作的主旨演讲成为了当天会场内外最受关注的两场演讲。在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媒体记者已经习惯了在重大国际会议上,作为全球头两号经济体的中美在全球化问题上分别“吹暖风”和“吹冷气”的迥异立场。
特朗普在演讲中称,美国已经准备好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任何国家签署双边协议,但是必须基于“互相尊重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此同时,美国“再也不会签署那种束缚手脚、被迫放弃主权并且几乎不可能切实执行的多边协议”。和此前在七国集团(g7)和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一样,特朗普展现出了自己在全球化上与其他成员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发表了题为《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谋求亚太更大发展》的主旨演讲。在约35分钟的时间里,***一上来就向与会者阐释了世界经济正面临的深层次转变,并明确指出,“过去数十年,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强调指出,我们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之锚。
在演讲中,***还两次提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分析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时,***在演讲中称,“坚持多边主义,谋求共商共建共享,建立紧密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形势下全球经济治理的必然趋势。”此外,在演讲的最后,***介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他所列举的中国人民将开启的“五个新征程”中,涵盖了不久前写入十九大报告的“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四年多前***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时相比,此番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概念更加清晰,而且路径也已经明确。巧合的是,这两次阐释都发生在“首次出访”中,四年多前是十八大之后***以国家**身份进行的首次出访,而这次是十九大之后中国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将上述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且写到十九大报告里,是因为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理念发展和实践发展都是基于这两点。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西方萌芽,其背景就是冷战的结束。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集团对立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主线。当时,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来自于敌对国家;而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化的兴盛,虽然传统威胁仍然存在,但新出现的威胁更直接危害整个人类社会,比如恐怖主义等。
如何面对人类的共同威胁和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产生了很多种类似的“人类共同体”的提法,但直到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进行明确的阐释,这一理念才逐渐变得清晰和完整。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将2012年11月写入中共十八大报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做了明确阐述。
四年多后,十九大报告不仅将“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列在一起提出,还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就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外交部长王毅在十九大期间对此曾予以进一步阐释称,“这三个关键词旨在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建立在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之上。”
秦亚青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西方主流的观点认为,世界是竞争性、冲突性、二元对立的,国际政治是零和游戏;各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必然是各自为政,以邻为壑。如果被这种想法支配,那就还是赤裸裸的权力政治,就永远实现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只有通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各国才能避免冲突,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最终建成“共同体”。
在中国前apec高官王嵎生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apec所倡导的‘大家庭精神’也可谓一脉相承。”王嵎生向《中国新闻周刊》进一步解释称,这种“大家庭精神”,也就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apec合作方式。它承认多样性,强调自主自愿和协商一致、允许灵活性和渐进性,集体制定奋斗目标,各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达标。
3年前,在北京举行的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作出开启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历史性决定,批准了《北京路线图》。此次在越南岘港,***再次呼吁:“要按照商定的路线图,坚定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开放中实现亚太新一轮大发展。”最终,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的宣言中重申致力于全面系统推进并最终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在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越南国家**陈大光和越南国会**阮氏金银等越南领导人分别举行了会谈会见。因需要赶赴菲律宾出席东盟峰会,越南总理阮春福无法在首都河内迎接***对越南进行的国事访问,还专程赶到岘港,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前同***见面。
有媒体分析称,中越领导人在此访中重提“同志加兄弟”,强调双方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显然是希望借助共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以积极姿态处理好历史问题和现实分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两国关系。
在13日结束对越南的访问后,***还前往老挝进行国事访问,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本扬,以及老挝总理通伦、国会**巴妮等分别举行会谈会见。
外交部部长助理陈晓东在访问前夕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对越南、老挝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的开篇之作,将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周边外交的新境界。
而在岘港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在下榻的酒店分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韩国总统文在寅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等举行了会见。对于很多媒体记者而言,这几场被视作是着眼于“周边外交”的密集会见,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除了已与中国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关系的俄罗斯外,菲律宾、韩国和日本近几年都曾因领土、安全等问题与中国的关系出现过比较大的波动。
由于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中国所处的亚太地区战略地位提升,使得中国周边地区成为了世界大国角逐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十八大以来,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体布局中的分量有了明显提升。***在十八大和十九大以后的首次出访国,也都选择了周边国家。
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明确将周边外交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还在会上首次提出了“亲、诚、惠、容”的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一年后,在2014年11月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首先强调的也是周边外交,强调要切实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2014年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后,我的感觉是,中央对于外界的战略性规划基本做好了。”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也因此,2014年还被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元年。
在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他还就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布局提出要求,强调了“七个切实”,包括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切实运筹好大国关系,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切实推进多边外交,切实加强务实合作,切实落实好正确义利观,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等。
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勾勒了中国外交的未来布局,“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报告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了更加明确的阐释,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秦亚青看来,十八大以后,中国外交最重要的变化是整体外交定位清晰了,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此外,还全面厘清了重大的外交理念。中国的世界观、秩序观、安全观等,都在一系列文件和讲话中得到了明确。
2013年6月,***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时,还阐明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十四字方针”: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崔立如认为,伴随着中国和平发展,全球中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国际秩序、国际权力结构正重新平衡。中美间的战略竞争越来越强,战略共识越来越少。而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准确命中了中美这一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处于重新平衡过程中的现实需求。
崔立如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刚刚结束的特朗普访华上,中国就发挥了比较好的引领作用。崔立如认为,在消极面和积极面之间,中国加重了积极面的筹码,使得这次中美元首对话更多地带有积极的性质。
“面对问题,中国外交的理念是会认为机遇和挑战并存,而且机遇总是大于挑战。这个机遇不是摆在那儿的,而是通过人的能动性创造出来的机遇。”秦亚青也认为,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从外界非常担心的状态演变成现在这种积极的局面,是因为“中方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海湖庄园会晤的成功举行,就是在困难中创造的机遇”。
而且,这些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中也有机遇的因素。世界正需要有更多元的力量来推动前行,中国刚好也发展到了这一步。但发挥能动性,敏锐地抓住这个机遇也至关重要。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haenle)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之所以能在地区和全球舞台上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也是特朗普治下的美国采取“美国优先”的收缩外交政策的结果。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在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上,中国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这在应对南海局势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秦亚青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阐述比较模糊,因为出于当时的形势考虑,需要避开一些矛盾旋涡。现在作为大国,有些矛盾我们已经避不开了。
在越南岘港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是与***举行正式会见的唯一非周边国家领导人。***还同巴切莱特一道出席了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签字仪式。这是中国同拉美国家首度完成自由贸易协定升级,不仅会为中智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也会在国际范围内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而在***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发表的《中越联合声明》中,越南明确表示,欢迎并支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并愿同中方落实好业已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和“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合作文件。
越南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态度从早期的以疑虑为主,到近来的积极欢迎和支持,是周边多国尤其是东盟国家几乎都有过的心路历程。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外界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也不清楚这个倡议是否能真正“走出去”、形成规模。但到了今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时,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前来赴会。他们当中有的来自亚欧非大陆这些“一带一路”的沿线区域国家,也有的来自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拉美国家,而且亚洲、欧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均有代表,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形成了广泛认同。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四年来,中方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蒙古提出的“发展之路”、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此外,中国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匈牙利等国的规划对接工作也全面展开。
相较于东亚和欧洲的经济获得长足增长,欧亚大陆的中间地带多年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不便具名的中国资深外交官曾表示,中国在设计“一带一路”时,确实有一个“大棋局”,就是如何推动欧亚大陆的整体发展,填平长期处于凹陷状态的大陆中间地带,也被为“政策洼地”。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曾在法国《回声报》上撰文称,“一带一路”倡议主张通过大量的公路、铁路、港口、金融、电信等基建计划,填补东亚和欧洲这两大“繁荣极”之间的经济、政治、人文真空,无疑有利于推进发展,也会遏制从中东经外高加索直至中亚的极端伊斯兰主义蔓延势头。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早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随着“一带一路”规划的出炉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外界开始觉得中国不是说说漂亮话而已,而是切切实实地在做工作。
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被动应付、一般性参与、主动参与到主导参与的过程。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主导创建丝路基金、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等,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制度产生了制衡作用,也为新兴国家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中央对于外交的战略性规划基本明确后,接下来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如何积极有为、一步一步地去实践这些规划。当然,规划本身也会与时俱进地做改进。”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今后五年,中国会主要在实施上下功夫,实践的力度会更强。***在国内考察时,曾说过“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秦亚青看来,这种思路在外交上同样适用。
“但我们现在参与的很多全球公共事务就是有优先级的,会有对于自身资源的考量,不会无限投入。不论以后强大到什么地步,这一原则都要坚持。”秦亚青说。
十九大报告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界定,一是“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处于初级阶段”就意味着中国承担责任要量力而行,此外,中国现在不断向世界释放的信号就是不称霸。秦亚青认为,这样的信号释放不仅是政策宣示,更重要的是展现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观。在这个共同体中,不能有任何国家存在称霸意图。如果有国家称霸,那就还是强权政治。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表示,尽管一些西方人认为中国已经放弃了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的国际战略,但实际上世界上从来没有像今天中国这样"韬光养晦"的大国。从前的大国,在其快速崛起的过程中,大都发展出来了如何扩张甚至如何称霸世界的战略,但今天的中国努力探索的则是如何和平发展,如何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八
近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开播,该片生动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谱写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绚丽篇章。从“中国梦”的阐述到“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的提出,再到“一带一路”等中国方案的确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经历着深刻“蝶变”。
独具“深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的外交实践不断印证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深度。大国交往是中国外交实践的关键领域,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同时也希望世界人民过得好,在国与国相处的过程中,不分国土面积的大与小,也不论国家实力的强与弱,中国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理念,这正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具的深度。
独具“广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赋予了中国外交前所未有的广度。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让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花结果;深化同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共同进步。这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前行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弹奏的交响曲,还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谐共生的圆舞曲。
独具“温度”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首提“新狮子观”,既是对中国发展的生动诠释,也是对中国的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多边外交等的完美概述。中国人常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是这颗蔚蓝色星球上的家庭成员,因此发展起来的中国不会抱有“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狭隘思维,开放、合作、共赢等朴实而有温度的现代化外交理念将成为国与国交往的通行证。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九
国领导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此次活动开启了我国主场多边外交的新时代,为今后类似活动的举办留下了宝贵经验。
这些年的杭州的g20峰会、北京的“一带一路”峰会、以及最近在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我们都够在其中看到中华民族“和”思想的精髓,这也正应了我们所倡导的“协和万邦”理念,即国家之间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我们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以富压贫,主张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各国之间应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当今世界,各种文明之间更是应该提倡善解能容的“和”思想。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不应当相互排斥、彼此对立,而应该是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发展。唯有如此,我们的居住的地球才能越变越美好,人类社会的发展才能够越来越和谐。
观后感。
抚今追昔,历经过苦难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经受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的中华民族,时至今日,“和平初心”始终未曾改变,“亲、诚、惠、容”的和平理念始终秉持。5年来,***作为中国“首席外交官”,将热爱和平、谋求共赢的中国形象传递到世界各地,此为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之幸。中国在复兴道路上砥砺前行,强而不霸,也绝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针对南海争议、“钓鱼岛”主权之争、半岛局势之变、印度非法越界,中国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保持定力、亮明底线,发声中国立场,阐释中国主张;法理、外交、舆论,全线应对。中国致力于同各国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但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中国复兴是自我发展和壮大,是内外良性互动的过程,必将经历艰巨的探索;中国复兴是面向世界的,中国的逐梦之旅注定与世界同行。发展到今天,中国不可避免要走到“矛盾多发、攻坚克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改革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各种矛盾、问题和难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以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气魄,向积存已久的顽瘴痼疾开刀;面对一些国家对我国日趋激烈的打压围堵,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外交新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合作性崛起、制度性崛起、群体性崛起,以最终实现和平复兴,真正走出一条周全而审慎的复兴之路。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全球舞台上,伴随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演变发展,无论是中国承担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较大幅度增加,主动参与更多的战乱地区的维和任务;还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成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亦或是认真履行《巴黎协定》,以“金砖+”引领全球治理,用“中国方案”**发展难题,无不彰显大国担当,贡献行胜于言。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十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报告,在报告中正式宣布“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报告的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总书记指出:“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在文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阐述中,***总书记提出了“八个明确”,其中的第七个明确首次公开提出“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马上引起国内外研究界、舆论媒体高度关注。
2018年5月15日上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此后,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研究不断开展。在研究中,***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引起了高度关注。下面,我们将对之予以解释分析。
(一)中国。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称史称新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重要国家。
(二)新时代。
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提出新时代历史划分。这一思想成为我党在十八大之后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的根本指导思想。
新时代将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国外交肩负着重要使命与责任,即:实现推进维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处于良好的全球与周边和平环境之中、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外交为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大旗,竭尽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什么是外交?什么是“中国外交”?
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正式代表机构(外交部)的代表等进行的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以和平方式处理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及参与国际事务的高层次政治活动,它是维护本国利益和贯彻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而在新时代,指导中国外交完成这些历史使命的指导方针和根本遵循是***外交思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最新贡献。
***外交思想是中国对外关系和外交工作的根本遵循,是认识国际格局变化和时代变化的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广泛的世界意义。***外交思想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提法就是***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本次讲座就是对***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解析。
(四)中国特色。
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国的特殊性。
简言之就是大国应有的外交。中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拥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具有5000多年悠久文化传统、目前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基本禀赋因素决定和要求中国外交不能是不起和少起作用的外交,而是要起到和中国所具有的大国禀赋相适应的国际作用、地位和影响的外交。中国外交要在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引领和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上发挥重要使命与责任,要成为一个与发展中大国身份相符的大国外交。
(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8年6月22日至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年国际形势变化不断加速,不确定性增加,印证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科学性。
例如,2020年国际形势热点恰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这是1918年以来人类遇到最大范围的流行传染病,也是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紧急危机。新冠病毒是人类公敌。它对人类的攻击不分种族、肤色、国家、社会制度,不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这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要提法。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十一
抚今追昔,历经过苦难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经受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洗礼的中华民族,时至今日,“和平初心”始终未曾改变,“亲、诚、惠、容”的和平理念始终秉持。5年来,***作为中国“首席外交官”,将热爱和平、谋求共赢的中国形象传递到世界各地,此为人民之福,也是世界之幸。中国在复兴道路上砥砺前行,强而不霸,也绝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针对南海争议、“钓鱼岛”主权之争、半岛局势之变、印度非法越界,中国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保持定力、亮明底线,发声中国立场,阐释中国主张;法理、外交、舆论,全线应对。中国致力于同各国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但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
中国复兴是自我发展和壮大,是内外良性互动的过程,必将经历艰巨的探索;中国复兴是面向世界的,中国的逐梦之旅注定与世界同行。发展到今天,中国不可避免要走到“矛盾多发、攻坚克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改革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各种矛盾、问题和难题,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以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气魄,向积存已久的顽瘴痼疾开刀;面对一些国家对我国日趋激烈的打压围堵,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外交新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合作性崛起、制度性崛起、群体性崛起,以最终实现和平复兴,真正走出一条周全而审慎的复兴之路。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全球舞台上,伴随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演变发展,无论是中国承担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较大幅度增加,主动参与更多的战乱地区的维和任务;还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成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国家和地区间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亦或是认真履行《巴黎协定》,以“金砖+”引领全球治理,用“中国方案”**发展难题,无不彰显大国担当,贡献行胜于言。
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自身艰苦的努力,也得益于对经济全球化红利的分享。“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从唤醒繁盛“一带一路”的历史基因,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让“世界繁荣”与“中国引领”交相辉映;到加大对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为他国人民创造更多机遇,带动经济发展,持续增进民众福祉,“鱼”“渔”皆授,积极营造共荣共繁格局。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十二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以麦金德的“大陆心脏”理论为例回顾一下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以及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对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地位的描述;第二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基于的地缘考量;第三部分就是回答地缘因素、地缘政治的理论在当代还有多少解释力这个问题。
首先先来解释一下,选择麦金德“大陆岛”理论的原因,因为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书中的观点,也吸取麦金德“大陆心脏”理论,这样更有连续性。
(一)麦金德的“大陆心脏”理论。
如果说早期的技术发展使得海上运输表现出比陆上运输更大的便捷的话,那么20世纪早期科技的发展使得陆上权力占据了主导地位。铁路,接下来的内燃机,以及现代化高速公路及公路网的建设,使得整个欧洲拥有了进行大规模物资输送的能力。到那个时候,欧亚大陆的内部地区为大陆所包围。麦金德注意到欧亚大陆的河流没有一个是注入世界主要海洋的,北冰洋冰冻了欧亚大陆北部绝大多数海域,以及其海岸线的港口。进而,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20世纪的中东地区,德国可以十分便利地通过陆路进入,正如19世纪时期英国通过海路进入一样。英国,作为一个小岛国,麦金德称之为已经贬值的遗产的受赠者,严重缺乏自然资源。而主要的欧洲大陆强国都控制着有利的自然和人口资源。麦金德注意到,陆权与海权的竞争构成了历史的永恒主题。海权演进的第一个循环圈随着马其顿帝国对地中海的控制而结束,在接下来的循环中,麦金德注意到陆上强国罗马战胜了海上强国迦太基,随后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在古代的这两个循环过程中---马其顿对希腊、罗马对迦太基---陆上强国成功地挑战了海上强国。从技术角度看,曾经有利于海权的技术,到20世纪之后,开始向陆权倾斜。
当我们快速地回顾历史的流转时,是否某种感觉到某种恒久的地理关系已然变得清晰?难道不是真的存在着一个处于枢纽地位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无法乘船只抵达,但一直以来却总向马上民族开放的地区?而今天,它已经向铁路和公路网络开放了。这个地域,大体上切合沙皇俄国的领土,占据着“中心的战略地位”,并拥有“无法计算”的充分的资源,(麦金德将这一中枢地域称作大陆心脏),他认为,这一地区被由欧亚大陆边缘的主要大国所构成“内新月”所环绕,这些大国包括:德国、土耳其、印度和中国。而这些地区反过来又为由英国,南部非洲及日本等“外新月”地区所环绕。麦金德提出了其著名的格言:“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大陆心脏;谁控制了大陆心脏,谁就控制了整个大陆岛,谁控制了大陆岛,谁就将控制世界。”
(二)布热津斯基在书中关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地位的描述。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为美国在二十一世纪保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出了大胆而又可能引起争议的地缘战略设想。布热津斯基中心思想就是美国应在欧亚这块世界上人口最多、自然资源最丰富、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大地上行使力量。欧亚大陆西起葡萄牙,东至白令海峡,北起拉普兰南至马来西亚,是一个"大棋盘"。在未来的岁月中美国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在这个棋盘获得认可和受到挑战。他认为,美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欧、亚和中东的冲突和关系,防止出现任何超级大国对手来威胁美国利益或福祉。
本书核心论述的是:欧亚大陆是未来世界舞台的中心。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全球性大国,要确保其首要地位和利益,必须要在欧亚大陆建立一种多元性民主化政治与安全体系,并积极的适当的参与其中。在欧亚大陆的西端,围绕德法建立一个不断扩大的欧盟与北约,并吸引俄参与其中;在欧亚大陆的远东地区,政治上围绕中国,而国际事务上围绕日本建立一种复杂的三角平衡关系,其关键是与中国的关系,日本是作为制衡的力量却不是主要的。欧亚大陆的连接地带,五个新生中亚国家是欧亚大陆的“巴尔干”,恰当的处理这里的关系,是维持欧亚稳定的重要一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外交事业也展现出了新面貌,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格局,正是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以及中国领导人关于我国外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断的指引下,中国才铺开了“一带一路”倡议这张宏伟蓝图。
笔者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特点在《十九大报告》中完美的展现了出来.《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历史性的战略性文件。报告不仅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而且对指导和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十九大报告》综合和提炼了外交思想是80年代初以来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达到了历史性的新高度。
一是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宣示了中国崛起采取什么样的道路与战略,有别于传统大国暴力崛起的国际政治模式。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坚持和平发展的过程。和平发展,中国才有了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念。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全球治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且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参与,这是新的理念和实践。“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而“一带一路”是中国全球治理观的实践。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共”字是有重要意义的。独立个人的“自在”离不开整个群体的“共在”。自我存在总是与共同存在相伴相生、共同发展,正如水滴与大海是并在的。尊重个体的“自在”和个体权利,也尊重自我与他者的“共在”和共同权利,“共”字充分体现了“co”这个英文前缀,所有以“co”起始的单词都是共同的事情,比如“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时代是“co”时代。现在的共享单车与消费习惯都有这种含义。“一带一路”不同于马歇尔计划,首先是要“共商、共建、共享”,而不是某一方的行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需要,在共商的基础上才能共建,只有在共享的大背景下才能共同发展,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初衷与核心。国内治理我们也开始用了“共商、共建、共治”,两者的思路是一致的。
三是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同任何一个大国的关系都保持总体稳定,不大起大落,同所有大国的关系都均衡发展,既不同任何一个大国对抗,也不同任何一个大国结盟。在重视现有大国关系的同时,中国还特别重视同发展中大国的合作。一些发展中大国虽然目前还不具备世界大国的实力和地位,但是它们的发展潜力巨大,它们成为世界大国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同发展中大国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在国际事务中也有更多的共同立场和共同话语。
四是在多边外交中着眼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争取话语权。中国要通过多边外交来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国际体系面临转型,全球治理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变革。但是,西方大国在全球治理改革上普遍表现出动力不足或能力不够,他们试图继续维系对他们有利但已经尽显弊端的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这正为中国外交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基本取向是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加代表性和话语权,进而更加公正合理。
五是大力开展政党交流合作和公共外交。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居核心地位,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和民意舆论的引导者,所以,开展政党交流与合作,对促进国与国的关系极为重要。中国共产党同许多国家的各种类型政党都保持着机制性的交往。2017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创下一个历史性纪录:共有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党组织领导人报名参会。这样的交流对相关国家了解中国的大政方针、战略走向,从而形成对中国的理性认知,避免误解偏见是非常有益的。除了政党外交,中国还重视其他层面的公共外交。“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推进人大、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其寓意就是公共外交。
六是“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针对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但是又不仅限于经济,其实施过程和效果都与外交分不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推进,在某种程度上可算是为中国外交战略布局增添了新内容。“一带一路”虽然立足于中国的发展开放以及为之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但却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发展与和平。在全球治理遭遇困难的当下,“一带一路”无疑为推进全球治理提出了一个充满中国智慧的方案。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可以视为“准全球”的地域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无疑将极大地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联合国多次在决议中写入“一带一路”倡议。
(二)“一带一路”倡议基于的地缘考量。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些正是中国基于本国所得地缘环境以及欧亚大陆整体的地缘环境,所做出链接欧亚大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同时,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应该警惕传统地缘政治带来的风险。我们必须要记住,“一带一路”这样巨额的基础设施投资要穿越一系列的古代文明区和宗教信仰区。比如说有伊拉克和叙利亚这样的国家,由于过去10到15年当中发生的一切,以及正在进行的战争。很多人开始避开这些国家,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放弃宗教,比如说在伊拉克这样的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瑜珈,而不是继续恪守伊斯兰教的教条,有去宗教的趋势,但是以宗教之名,宗教极端主义组织,仍然是这种巨大的基础设施的一个地缘政治的风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经5年了,现在重在落实,重在把“共商共建”的理念转化成实践,而在这个过程中,就更要考虑到一些地缘的因素,根据当地已经相对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谋划,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首先笔者认为,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已经不能完美的解释当代国际关系的变化,因为传统理论的背后蕴含着国家间利用地缘进行争霸、战争的因素,并且最终总要把国家引向“零和博弈”的边缘。而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国家的长久发展与稳定,命运共同体意识越来越强。因此,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只是国家对外决策的考虑因素之一,并没有太多的解释力了。但是,地理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海洋地理位置,笔者认为反而更加重要了。不光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韩国提出的“欧亚倡议”、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大道”、蒙古提出的“草原之路”等一系列规划倡议都是基于本国和本地区的地理因素做出的。我国自建国初就十分重视周边外交局势,近年来每年都会召开“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都是对地理因素的重视。
因此,虽然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和指导国际关系的发展,但是地理因素的重要性没有下降,同时由中国基于地理因素的考量和研判,形成的新的“地缘理论”,做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赢”的理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合作与对外开放,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20国集团、金砖国家、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倡议,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与支持。
参考资料。
【1】《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秦亚青:《十九大报告》与中国外交的新时代.《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8年03期.2018.3。
【4】叶成城:重新审视地缘政治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视角.《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05。
中国特色外交大国论文篇十三
《***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学好治国理政这门必修课,用好《***谈治国理政》这本工具书,这既是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又是进行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之路。
学习《***谈治国理政》怎么学?我的理解就是指导工作,创新思维,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做。***谈治国理政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知行合一,以知之深推动行之笃,用行之实促进知之更新,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把事业一步步推向前进。要实事求是对标干,带着“刀刃向内”,认真根除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找准有可作为的着力点,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作为基层单位党派行管办来说,学好用好《***谈治国理政》这一重要思想,要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立足岗位学。要把为省民主党派机关服务装在心里,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密切与党派机关干部职工的联系,健全管理职能、增强保障能力,奋力书写党派行管工作新篇章。
一、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对党绝对忠诚是每个党员的首要政治品质,也是我们党坚强有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党派行政管理工作是党的工作,对党绝对忠诚是完成好各项任务的必然要求。一要强基固本。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关键是立足于学,坚定理想信念;着眼于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同志治国理政思想和视察湖北时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强化支部党员意识,牢记党员是第一政治身份、为党派机关工作是第一职责。要坚持知行合一、学做结合,把管理保障,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二要严肃支部政治生活。严肃党支部首先要从支部政治生活管起严起,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常严。加强和规范支部政治生活,增强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使支部党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要建章立制。严格工作生活秩序,用制度管事,用规矩管人,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服务牢记心上。服务是党派行管办的立身之本,也是党派行管办工作的职责所系、价值所在。党派行管办只有把为党派服务牢记心上,努力为党派机关服务、为广大干部职工服务,才能助推党派机关工作高效运转、使他们更好为多党合作参政议政献策出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成员服好务。一要以服务保障和改善需求为重点优化服务。加强科学运行管理,提高保障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率。深化公共设施管理整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统筹使用,制定好设施项目改造方案,不断改善党派机关的办公条件和环境。紧紧抓住党派机关广大干部职工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推进工作开展,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问题。二要通过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优化服务。作风关系形象、代表党性、影响工作。党派行管工作好与坏与省委和统战部的形象密切相关,要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密切关注“四风”问题不放松,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守住法纪底线,始终在清正廉洁上作表率。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从政为官之基、安身立命之本民主党派行政管理工作直接跟钱财物打交道,廉政风险点比较多,清正廉洁需要时刻强调,反腐倡廉必须警钟长鸣。一要坚持高尚精神追求。锤炼党性修养,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做到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自觉抵制贪欲和歪风邪气,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二要严格执纪监督问责。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好行管办工作人员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宗旨意识和法纪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