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通用19篇)
读后感可以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让我们在文字中倾诉心声,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感的纠结。如何写一篇内涵深刻、表述流畅的读后感是我们写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磨练的品质。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于该书的感悟和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书。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一
自认为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人,不轻易对人发脾气,周围的人对我的评价也是我是个随和的人,好相处。
但自从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以后,我发现自己是一个经常使用暴力沟通的人,里面列举了的很多例子,好像主人公都是我。
什时是暴力?暴力从哪儿来?暴力是因为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忽视了人的感受和需要,最终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它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
我有一位同事,我给她的评判就是优柔寡断,做什么事都没有自己的主见。有一次我去办一件事,需要公司的委托书,我找她去开,她写完后说我需要让老板确认一下,我说这只是个委托书,委托我去办这件事情,是老板亲自告诉我让我去办的,没必要再多此一举吧!再说老板也不在啊,找他看的话那不就得多等一天。她说还是要看一下,我也是无语了。
现在想来,我不应该给她贴这样的标签。从她的角度来看,和老板确认事情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至于什么时候办事情对她来说并不重要。从我的角度来看刚好是相反,所以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生活中有太多的比较,我最常做的比较就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家的孩子做比较,拿自己的爱人和别的人做比较。这种比较是不由自主,随口就能够说出来,好像是深入骨髓的那种。
我家孩子对我的这种作比较就提出强烈抗议,她对我说,你为什么总是夸别人不夸我,在你面前我感觉什么都做不好,做什么都不对,我没有一点是好的,一点自信都没有。
虽然孩子已经告诉我了,我也刻意尽量不让自己这样去做。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还是不由自主的去做比较。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
但别人激怒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生气,并且说,这是因为你这样,所以我才生气,岂不知我们这样做是回避了自己的责任,我们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生气,也可以选择不生气。
记得我家孩子有一次字母听写考试得了64分,她很生气,因为她觉得是老师不公平判错了,别的同学这么写就对,她这么写就错。虽然事情是发生在孩子身上,但是我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同样一件事情对他这样,对我是那样,觉得老板不公平,我就很生气。但是想想这样生气对我们有意义吗?我们把生气的'责任推在别人头上。难道我们需要让别人来负责我们的生气吗?别人只会觉得好笑。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这意味着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我常常对孩子使用这种手段,让孩子穿衣服。当孩子就是不肯穿的时候,我就要对她说:“可以,你不穿就不穿,反正是你自己的事。你不穿我也不管了,你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冷了,生病了都不要来找我。
这四种表现形式,每一项在生活当中我都经常使用,还能说自己是一个温柔随和的人吗?看来我就是一个喜欢用暴力暴力沟通的人。
那在生活中我应该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与人相处?
我现在以“孩子英语字母默写得64分”这个事情为例,学习如何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进行沟通。
观察:你英语字母默写得64分,我看你心情很不好,一来对自己考那么差很愧疚,二来担心我批评你,对吗?而且,当你得知有的同学和你写法一样,而他们是对的,你却是错的,就更生气了。
感受:所以现在你的心情是担心,生气。担心妈妈骂你。生气老师不公平。
需要:那你现在需要什么呢?你希望妈妈不要生气,虽然考得不好,但是不想受到批评或指责。你希望老师公平对待你,别人对的你也应该对。
帮助:我想我应该抱抱孩子,对孩子说,我理解你的伤心难过生气,如果换成是我,我也会这样的。没关系,考试是一种测试,看看我们对学习掌握的怎么样?妈妈也不会因为你这次考试成绩不好批评你。通过这次考试,我们看到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努力。这样妈妈和你一起看看,到底是在哪方面没掌握好。
哦,还有老师的不公平,没关系,我们也一起看看,如果确实是老师判错了,那我们也可以去找老师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你不敢去的话,看看是否需要妈妈帮你。
生活中很多的矛盾都是因为采用了暴力沟通的方式,所以要与别人有良好的沟通,就需要时时刻刻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感受别人的感受需要,愿我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二
这本书读完了很长时间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都没有时间来写这个读书笔记。等到我开始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发现很多内容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我读过的书,大多数是这个情况。
很久以前,我立过一个flag,我说每读完一本书一定做一个读书笔记。现在,我很庆幸我立的这个flag,因为我发现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其实又将书读了一遍,温故而知新,而且,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并不多。
我对心理学类的书比较感兴趣,因此,这本《非暴力沟通》也不例外。
书的作者,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了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此书),也因此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
虽然这本书叫《非暴力沟通》,但是,这本书讲的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套实现幸福人生的生活哲学。
如书中所讲,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是留意一下现实中的谈话方式,我们发现,有一些话确实会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等,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和敌视。
这本书的核心,希望是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加强人与人的联系,既充分表达自己,又能够去理解他人,实现人与人的和平相处。书中所讲的运用非暴力沟通的例子,都有很好的效果。我并不怀疑,只是我感觉做到那样并不容易。anyway,justdoit!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三
从《围城》发表以来,就有好多人对方鸿渐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学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方鸿渐是有点虚荣的,有点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并不像辛楣一样有真才实学,也不像韩学愈等人一样完全昧着良心。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城”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假如方鸿渐玩世能够彻底点那也好,可是他没有像韩学愈一样将他的发扬光大。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苏文纨在归国的轮船上就表现出对方的爱慕了。可是方并没有表达什么。到后来鸿渐的博士学位闹笑话之时,本来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苏文纨一点就会破。苏博士不点破,这摆明白了,是因为爱。可是方鸿渐还一头栽下去,当起了一个爱慕苏小姐的角色,与赵辛楣争风吃醋,甚至在月亮底下“一吻定江山”,这都不无是他自己的错误。他以为玩世无所谓,但却不知道是他自己破坏了自己与唐小姐本应美好的感情,流落到三闾大学里去。与孙小姐完婚一起到x打工后,他是被生活所迫,才抛弃了玩世的态度,如他自己所说:
撒谎往往是兴奋快乐的流露,也算得一种创造,好比小孩子游戏里的自骗自。一个人身心愉快,精力充溢,会不把顽强的事实放在眼里,觉得有本领跟现状开玩笑。真到忧患穷困的时候,人穷智短,谎话都讲不好的。
这岂不悲哉?转载请注明。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四
在20xx年寒假拿到的书,终于在20xx年8月份看好了,其实不是觉得厚了,也不是因为没时间,就是因为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应该是大众心理学的内容,作为一个学了心理学专业的,自然明白有很多书籍其实就是从专业心理学中吸取一部分而成文的,所以,暂时搁置了。直到,有一天,有个老师告诉我,这本书很好看哦,所以,翻开了。
其实,我一般是看完书籍之后才会去看作者的简介的,当然除外那些本来就已经很熟悉的作者,这样就会让我在看书的同时也一并体会作者的经验,一同猜测作者是一位怎么样的人,往往有时候翻看简介的时候都会让我大吃一惊,很有幸可以拜读这么优秀的大师的作品。人本主义的确是我在本书中第一眼看到的。
我喜欢这些章节,当然每一个章节都是书中必不可少的,都是会给人不同收获的。区分观察和评论:感触很深,因为我们往往会根据观察自动做出反映,形成自己的想法,最后会用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达出来,但往往这样的观察只是片面的,往往这样的猜测只是其中之一,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怕的是贴标签和误会。
观察是把你看到真实的行为不含任何情感或情绪不带任何批判表达出来的,而评论则是根据你自身的价值体系对该行为做出自己的判断,人们对于评论向来是喜欢反驳的。例如:你想说小红很懒惰的时候,不妨想想你为什么想这么说,因为你看到她三天的衣服都没有洗,或许就可以换一种表达,我看到你三天的衣服都没有洗(基于观察和事实),这让我觉得你是一个懒惰的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五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也称作“爱的语言”(nvc)。“学会一百个道理不如学会一个方法”,“非暴力沟通”即是一种沟通方法,它旨在帮助人们建立一定品质的联系。
很有幸,我的朋友郭丹梅女士作为非暴力沟通方法在国内的率先学习者之一,接受了我的邀请,利用两个周日的时间,为我和另外十几位家长以读书会的形式讲授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受益匪浅!
生活中,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等等常常带给我们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但是那并不是我们的本意,甚至我们内心明明是爱着对方,语言暴力却使我们变得冷漠、隔阂、敌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告诉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关注自己和他人当下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借助这四个要素表达自己,而不是批评、指责或要求他人。
参与读书会的家长们一开始很不习惯使用这四个要素表达,感觉这样说话令自己都很诧异,更担心对方无法理解。在做练习时,吕妈妈运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向吕爸爸表达了希望他能分担做早饭的工作,吕爸爸当场承诺至少一周做两次早饭!并且坦言以往并没有关注妈妈需要分担这份工作的需求,而且以往妈妈用暴力的方式要求自己多数情况也是不会配合的。郭老师提示大家,我们已经习惯了以往攻防式的对话,现在开始用察觉接纳式的方式沟通,也许不能运用自如,但是有意识地选择语言,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即可。
遭遇他人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会上,我和安妈妈分别扮演妈妈和女儿开始对话,当我们再次转换角色对话时,安妈妈突然一句:“我明白了!我明白我女儿和我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了!”安妈妈情绪有些起伏,但还是很欣慰自己读懂了女儿。我们这些家长面临的是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旧有的习惯性的倾听和谈话方式可能阻挡和孩子的联结,我们需要能够化解冲突、促进合作的沟通模式。“非暴力沟通”提倡通过倾听孩子们的感受、需要和愿望来理解他们,家长用这样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的主要信息是:我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找到一个每个人都能接受的策略和方案。倾听并不意味着同意或者不同意,倾听通常只是对话的开始,如果家长能够倾听,将有机会分享孩子们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以及需要。
当晚,我在微信群里表达了如下文字:
下午课程结束,我走出房间,落日余晖下,满院子的笑脸和幸福!真的,那个情景很美好,那个时刻我的心里被照亮,我会铭记那一刻我的所见所感。我今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和大家共同学习非暴力沟通,并且深深地被我们分享的爱所感动!谢谢大家!
以书为缘,因缘际会。最后,分享几位参加读书会的妈妈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体会:
天一妈妈:
我今天反省自己以前对孩子的做法,我很想知道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样子,饭后我很平和的问孩子能否谈一谈,并声明我不会带任何情绪评论她说的话。
我:宝贝我们能谈谈吗?用nvc方式。
孩子:可以啊,你想谈什么?
我:我很想知道妈妈在你心中是什么样的,你感觉是什么样就如实说,妈妈保证不会生气。
孩子:妈妈在我心中是最好的妈妈,爱我关心我照顾我。
我:全是优点,妈妈应该也有缺点吧。
孩子:缺点就是大嗓门对我说话,妈妈你应该向天天妈妈学习那么温柔说话。
我:妈妈会改变,有时你让妈妈拥抱你,妈妈拒绝你,你是不是很伤心?
我:是一种沟通方式,就是通过倾听用心感受,让大家心意相通。妈妈以后会尽量改变,但无法立马都改正。
孩子:当然无法一下都改过来,你可以慢慢改,我可以提醒你。
我:好的。我会努力。
我一直认为孩子还小很幼稚,她不明白我对她的要求,今天我觉的现在孩子可以理解我的一些做法,以前只是我被情绪所左右然后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沟通无法进行以吵架告终。
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平和的心态以及它对我的重要性,以前我一牵扯孩子的事情就很焦虑,这种情绪又传导给孩子,我只要求孩子不要焦虑却没认识到自身问题。真诚的感谢nvc让我从迷惘中看到希望。
赵妈妈:
周日我去参加nvc读书会的活动,快结束时,老公发来的信息:
老公:你们几点回来呀?(语气不耐烦)。
我:还没结束。
老公:快5点了,晚上吃什么呀?(依然很不耐烦)。
我:需要我们打包还是回家煮面?
老公:你们几点回来呀?(语气重点在几点上)。
我:快结束了。
老公:我看看冰箱里有什么菜吧(平和了)。
我和女儿到家后,直接享用到老公做的晚饭,而且气氛很好,和女儿一起称赞他菜做的好吃。如果放在以前,在老公的一再催促中,我会没好气的回他:催什么呀,还没完事呢,爱吃什么吃什么!也许结果并不变,但是我俩肯定会带着互相指责的情绪,不会有今天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我认为我的关注点在老公的需求上,所以尽管他的语气很不好,很不耐烦,我也一点都没有生气,很顺畅的完成了关于晚饭的沟通。
邓妈妈:
刚才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在后排座上睡了一觉,中途还帮我接了几个家人的电话。
到家后我发现她对家人说话的语气有。
些不敬,我就问她:“好端端的笑脸怎么变成哭脸了?是生气了吗?发生了什么事?”她沉默了片刻,回答我:“本来想睡一觉的,结果被电话吵得,根本没睡着。
我肚子里有好多炸弹”,我问:“我能帮你做什么吗?帮你把气撒掉。要不然你大吼一声?(现学现用哈)”,她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我:妈妈,你今天怎么对我这么好呢?我觉得好恐怖啊[偷笑]。
我问她我以前是怎么对她的,她说:“你会怒气冲冲地问我,你要我做什么才能解决你的问题!”
后来孩子主动笑着跟我说:“妈妈,我感觉好多了,不生气了。”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六
第一次捧起这本书是因为参加了后亭、民主、东唐和沙四这四个村委共同主办的读书会。也是因为我在育儿的路上遇到了困难,促使我捧起了这本书。
在我没有读过《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语言也会存在暴力,由于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肤浅地认为只有行动才是暴力的行为,从来都不知道生活中我们的语言也存在暴力。
捧起书抽空把它完整读完历经了一个月,可能是外国语言翻译过来的,自己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同时也跟着书友们在线上共读,每个参与共读的书友们都分享了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线下课的交流,带读老师的耐心引导,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怎样把非暴力沟通运用到生活中去。
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感受,是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只会指责、否定、说教甚至打骂,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是自己的感受没有清楚地表达出来,更没有说出具体的请求,让他们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就是一种暴力的行为。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学会使用爱的语言、换位思考和有同理心,让自己平和地跟他们沟通,学会用语言表达我们的爱。
倾听的力量也不可小看,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这也会使自我表达变得容易些。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变得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就是观察而非评论,表达自身的感受并善于说出内心最真实的需要,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而非命令。这只是我读后的一点点感想,当然想要将它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去还是需要我们刻意地练习和多次细细品读。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梁莲)。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七
学习了沟通技巧,却改不了说话习惯,刚刚用好一次,又来一波争吵。
说白了只有沟通技巧是不行的,要让他成为习惯才好。对于原生家庭的沟通方式,已经深入骨髓。如果是和风细雨式的倒无所谓,如果是狂风暴雨式的,那一时半会估计没戏,得慢慢改变,慢慢适应,慢慢养成习惯。
今天听了《折叠北京》,是一部得了雨果奖的中短篇小说。说是科幻,却赤裸裸的反映着现实,三个层级,三种世界,拥有24小时的第一层次,拥有16小时的第二层和只有8小时夜晚的第三层。现实中的高层国家干部们和马云们等等他们应该算是第一层级的吧,他们24小时担负着万人级以上人们的生活工作等的责任;再说中间阶层拼了命的学习,努力工作,希望挤进更高层级;第三层则工作8小时生活娱乐两不误。虽然比较片面,但也是部分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看看自己是怎样的生活,有想要的是怎样的人生,再看看暴力沟通对象的有是怎样的,想要怎样的?是不是会更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平和再多一分宽恕。实行起来非暴力沟通是不是就会顺利了多。
写给需要的你,还有我......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八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非暴力沟通读后感。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发现一本好书,非常棒,是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看后感觉非常受用。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书里讲述的沟通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不舒服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说对方引起的。比方说,每次你看到孩子满地乱丢玩具或者老公不收拾家务,就会叨念他们,结果他们不但不改,屡屡让你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惹得一肚子气,他们烦,你也烦。其实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就可以改变他们这些“屡教不改”的行为:
第一句:当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乱丢在地上(要述说事实,任何人都不可以反驳的事实。比方说,乱丢,就是一个批判,不是事实,人家觉得玩具本来就该放地上的!)。
第二句:我觉得很不舒服(陈述自己的感受,诚实、中肯)。
第三句:因为我很不喜欢家里看起来凌乱(把自己不舒服的感受归咎到自己身上,因为我不喜欢凌乱,我才不喜欢你把玩具丢地上,否则我一点也不在乎的,不是吗?)。
第四句:可以请你捡起来吗?或是以后你可以玩耍后自己将玩具收进玩具箱里吗?(提出一个可行的要求,对方可以照着做的合理要求)这种沟通方法真的很棒,可以化解很多纠纷,尤其是对付青少年反叛期的孩子,特别管用。
这本书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达感受,与人沟通,它还从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们如何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懂得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学会观察内在的情绪和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等——学会懂得自己,就会懂得别人,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雨晴。
其实最早选择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有功利性的。功利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完成一篇关于人际交往的教案,而正好的是上网的时候,可爱的小何(值得说明的是她是我在漳州师院培训认识的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向我推荐了这样一本书,她只是说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对自己很有帮助的书,读后感《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于是我就很认真的买了这本书,也很认真地给自己制定了读书的计划。到今天为止,这本书也渐进尾声,于是又给自己一个目标---写个读后感吧。
“非暴力沟通”---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的时候,估计都会给人一种很震惊的感觉,暴力?往往给人打架,造成身体伤害的一个攻击性强的名词,而这样的一个名词与“沟通”相联系,往往让人好奇而又觉得有些牵强。
书中介绍了与人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然而看了书的大概,对“需要”和“感受”这两个词最为深刻。
感受—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和忽略了别人的那一份呢?
需要—多久以来我们都没有问问自己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晚上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陪伴自己的是一盏台灯,一杯水,一只笔,和这本《非暴力沟通》。忽然间很有感触,忽然间想到了今日上班时候和那“美好时光”冲影店老板的沟通。因为价格的问题,在电话中我明显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我想指责他的不是。其实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已经彻底地将不满和愤怒表现出来了,只是因为残留的一点礼貌而没有挂掉电话。我当时其实该冷静的,不是吗?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指责他的不是,虽然他比我客气地很多。为什么自己不能做到非暴力沟通?我很认真地分析着这整个事件的过程和当时的情况。
在生气的四种选择中: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而我选择了第二种反应—指责那个老板,我认为他是错的,这个就是我生气的原因。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用心体会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我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在与人辩解中要处于胜利的地位。
体会老板的感受和需要---许是注意力转移的原因,我就不会专注于指责了,愤怒也将不再存在了。
其实自己也知道,这样的关注感受和需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外加上我所认为的每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造成的外归因。读这本书的时候,小何也曾经告诉我说,很多时候需要多加练习,让这样的思维注入你的潜意识,那么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在问题面前,你很容易关注关于你的,关于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这就是一种进步。
好了,读罢书的感受也就这些些,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也是肯定自己,自己已经在迈步了。加油!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九
《非暴力沟通》让我学习如何让爱融入生活,世间最大的误区不是不爱,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爱,世间最大的欠缺,比爱还奢侈的是“懂得”,给予对方所想要的,而不是给予对方我们想给予的。
说的直一点,就是心态的建设,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书里讲到的这种沟通模式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恍然大悟的一种感觉。书中提供的四种方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我觉得始终就是贯穿的一个道理,当冲突产生时,首先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这样很有可能能够建立积极的关系或者说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
在生活中,每次遇到问题,习惯用指责,命令,批评,否定的态度对人,尤其是对自己的亲人,孩子,殊不知以这种暴力的沟通方式,。会让对方因自我保护而产生强烈的攻击性。因此,好好说话,认真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才更有可能得到对方的积极反馈。
而在跟孩子沟通时,就更要注意语言和情绪的正面性。
我和孩子共同阅读完这本书后,约定好:懂观察、讲感受、谈需要、提请求!营造好沟通的氛围,学会使用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十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家长“必读书目”中的一本。当初选择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有目的:自己在跟孩子和家人沟通的时候,经常会不耐烦,“简单暴力”,希望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然,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也是有怀疑的:从书的名字和封面简介,这本书似乎有畅销书的通病:花哨、夸张、情景架构,有自封“万灵药”之嫌。带着这两种心态读这本书,一章章读下来,发现收获其实还是蛮大的。
作为快餐文化时期的作品,作者直接给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定式;表达观察——说出感受——感知需要——提出请求。正本书也是围绕着这个定式逐一分析讲解。和一般通俗心理学书相似,每一个讲解都是由小故事和小案例组成,读起来不累。读完以后,我试着把这个方法应用到现实,确实会减少“面红耳赤”的几率。这本书确乎不是万灵药,它可以促进自我和对他人的理解,促进内心与外界的和谐。慢慢地又发现,最大的收获是,作者告诉我一个很重要也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观点:不要评价,要不带任何评价的观察,然后说出自己的观察。
那么,对这本书的推荐我也无法带有任何评价了。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一:让我们学着认真倾听和观察。全心全意地观察体会自己或别人的信息和感受,然后不带任何评价的说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这本书会知道我们练习这做这些不带任何评价的观察倾,慢慢地说出中肯的理解。对他人和自己的理解是沟通的第一步。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就认为是不道德的或者是邪恶的。鲁斯贝本梅尔说过,“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因为你可能无所谓,因为我说‘这只是我的'意见’”。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每章有大量习题,让我们练习区分自己是否客观不带评价地观察了事实。这些练习恰到好处,非常有效果。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二:让我们学着充分表达感受。这是平等的沟通,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这本书指导我们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评价。表达评判的是语言。人类语言是我满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类分类。牙牙学语的孩童已经开始把人称作“好人”“坏人”,然后又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人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勤劳或懒惰,等等。我们从小就学着用评价的语言表达自己。不幸的是,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即便对自己,屈服于评价的压力,很可能使我们心存怨恨,并厌恶自己。“爱”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正视并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将冲突归咎于哪一方。当我们不在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理解我们的感受,内心会变得平和。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三:让我们学着说出具体需求。我们要认识到自己和别人需要什么,并准确表达出自己和别人的需要。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经常无视自己的需求,甚至认为这是可耻的。我们长期的教育告诉我们要“牺牲和忍耐”,而表达自己的需求是“放纵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往往是痛苦的根源。寻找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不带主观评价和自责的说出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和谐的自我和与他人的交流。这本书指导我们练习准确地表达需求,而不是抱怨。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四:让我们学着表达感激和欣赏。赞扬是表达欣赏和感激的一种常见方式。短期成功学和社会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会提倡用赞扬来促进沟通和交流,所谓“再多表扬也不过”,“好下属和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其实,赞扬并不总是有助于深化彼此的关系,一旦下属和孩子意识到赞扬的目的是为了操控他们,他们对于由衷的感激和欣赏也会心存疑虑。虽然赞扬有时会让人感到不自在,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感激。换一个角度,不把自己放在裁判的位置来表达感激和欣赏会更容易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对此,我们可以练习说出对方做出的对我们有益的行为,进而说出我们的那些需求得到了满足,然后表达出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既不自大,也不谦虚。
现在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年轻人与年长人之间有“代沟”,上级与下级有“阶层”,还有地域差异,种族差异,性别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宗教差异等等,等等。差异无处不在,沟通却不能逃避。每个人都是带有自己的背景来看待周围事物的。把既有的评价附加与和他人的沟通中,就很难完全理解别人。不评价不代表没主见,而恰恰是要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需求,而让对方没有逼迫之感。
确切的说,这不是一本解决问题的书,所以,很难把这本书推荐给希望在别人沟通中顺利实现目的的人,这也不是沟通。这更像一本引导我们体谅别人体谅自己,实现内心和外界和谐的书。这是一本提倡避免伤害的书,提倡在沟通中融入爱,体谅和平等。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十一
因为读书会要组织《非暴力沟通》专场活动的原因,这周又重新翻一遍这本书。也许是在听了很多次对它的分享,抑或上次读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和阅读的积累,尤其是这段时间在工作中出现了沟通问题的情况之下。重读这本书,发现了很多有趣且有用的细节。
第一点,是作者个人的简历。听过的分享者都极少注意到作者马歇尔卢森堡也是一位临床心理学的博士,而且是在书中也多次提及的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卡尔罗杰斯的学生。不难看出,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思想,在双方沟通之中要尊重对方的感受与需求同时也要真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是在罗杰斯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的发展而来。此外,马歇尔强调非暴力沟通中的不带成见的观察与罗杰斯强调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深度倾听也是相同的方法。人本主义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非暴力沟通同样强调沟通过程人的正面性和沟通产生价值,以解决而非分析问题为导向。此外在非暴力沟通中最关键的是正确提出自己的需求和认识对方的需求,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无法真正认识到对方的需求,都会造成沟通的失败。这也是在基于另外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之上的发展。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六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超越的需求。因此,非暴力沟通的理论核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点,作者多次提到不能机械的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形式,而忘记了他的目的。所谓非暴力沟通的形式正是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详细点说,就是不带偏见的观察,充分表达和引导对方完全表达内心感受,明确自己和对方的需要,正确提出自己的和引导对方提出请求。形式看似简单,在实践中却非常困难。主要原因大概就在于,我们过于注重非暴力沟通作为工具的形式而忘记了使用它目的。非暴力沟通作为一种沟通方法,它的核心仍在于沟通。人与人之间需求沟通原因是双方存在不同的观念和行为模式需要达成一致或者相互理解,沟通的过程就是交换双方的不对等的信息从而双方可以改变观念或行为。因此在使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时要时刻记住沟通的目的,不然就达不到沟通的最终结果。
第三点,作者提到了异化的沟通方式,也就是暴力的沟通方式,主要有四种形式:道德评判,对比评价,固化责任和强迫威胁,源自于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虽然作者在文中没有提及,但是可以从中推断出的是,非暴力沟通只适用于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双方,或者双方虽然处于不平等地位,但沟通仍然平等的。一旦双方是地位不平等的,一方统治甚至奴役另一方,那主要沟通方式便会是异化的沟通方式。因为这种情况下沟通的目的要让一个人服从另外一个人的意志,服从者的个人的自由意志是被拒绝的。这是一种压倒性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命令而不是非暴力沟通中的请求。作者也多次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应用对于家长,老师和公司管理者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地位的优势,这些人不愿意作出请求,或者作出的请求被理解为命令。但在异化的沟通情境中,处于弱势的一方要改变局面,最好的方式仍然是采取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如果也是采取暴力的方式,如拒绝和反抗,只会造成强势的一方使用暴力的程度增加,而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可以减轻暴力带来的伤害。
第四点,非暴力沟通最主要的是强调人的本体和主动性以及人的同理心,这些都是人本主义的核心理论。人的感受是自己决定的,外界只能刺激和影响它。面对他人的不当的指责,我们可以下意识地感到内疚和自责或者立刻反驳对方,也可以有意识的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和发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如果采取后一种方式,我们就不会被对方的情绪牵动,而是专注于对方和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从而可以真正解决沟通的问题。另外对于很多因为社会因素,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很多不得不去牺牲个人自由完成的义务,如果从主动选择的积极角度出发,我们会将这些不得不做的事情转变成是我们所自由选择和愿意的承担的事情,这样对于个人而言,同样的行为带来的幸福感会大于痛苦感。
sad的表达。另外作者提到语言是静态的,而我们的世界是动态的,静态的语言无法与动态的世界匹配,其中也会产生很多由语言产生的问题。
最后,引用译者结语的话“藉由这本书,依稀间遥望到梦寐以求的美丽心世界,并且知道,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和神奇”,所表达的是,非暴力沟通的世界是一个理想的世界。非暴力沟通的世界是一个人人自由和平等的世界,但现实是到处都有压迫和统治,有压迫和统治的地方就有暴力存在,面对暴力的世界,我们可以选择以暴力的方式回击,但是结果是暴力变的更泛滥,压迫和统治也会更严重,也可以选择以非暴力的方式去应对,一方面减少暴力对我们的伤害,另一方面暴力也会因此而减少。如何应对,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终全部实现虽然是要在更大的社会层面,但是需要从每一个个人开始。正如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充满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这也是马歇尔书中隐藏的愿望。现实虽然是美好人间遥不可及,然而包括马歇尔在内每个个体追求它的过程也是同样美好和有意义的。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十二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沟通非常常见,人们经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评判,一味的比较,威胁他人,以不得不为幌子来回避责任,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痛苦。
最近读了一本书,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书中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来教导我们如何避免出口成伤。
第一步是观察,讲事实而非评论。“你根本不照顾这个家庭”比“你一周有五天都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弹,让沟通失控。基于事实的沟通是尊重,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感受,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现在可能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后的需求,人们感受到生气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此时不该用责备自己或他人的形式来宣泄不满,这对解决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什么帮助。最后说出请求,明确需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更利于直面解决问题。
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在生气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将错误归结给他人,这种无谓的发泄并不利于解决问题,有时候发泄完还会有自责情绪,让生活更糟糕。看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可以试试在今后的沟通中用到“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法,在情绪爆发前给理智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通过对这《非暴力沟通》一书的阅读,我在慢慢改善自己与其人的沟通方式,对于与其他人在沟通中出现的一些暴力沟通,也能够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并且及时调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和坚定,学会感恩,学会爱自己。非暴力沟通,需要时间来践行。要把非暴力沟通作为工作、生活中的一项修炼坚持下来,做一个平和的人。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十三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今年暑假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正在自责和懊悔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当读到第一首诗《语言是窗户(否则,他们是墙)》时,情不自禁的感动的热泪盈眶,诗里描述的正是我犯的错误,是我亲手把语言变成了墙。那时的我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倾听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希望能学习到加深与他人交流的方法。这次再读,收获的焦点更加广阔了,深刻的理解了如何倾听自己和爱自己的重要性,只有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如何满足自我的需要,才能明白他人的哪些行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才能明白自己气恼责备他人的原因,也才能看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理解和陪伴。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指导手册,教会我们如何观察生活周遭发生的情况,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通过倾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最后根据这些需要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请求,促进自己加强与他人的联系。
作者以案例和对话的方式,让读者在实例中体会观察和评论、感受和想法、请求和命令的区别(我们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让我们常常无法区分他们的差异),认识到倾听和表达的重要性。
书里对观察、沟通、倾听的技巧讲了很多很多,无法一一赘述,对我来说最有帮助的是一个认识自我的方法,通过“不得不改作我选择”的练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行为和需要,深深的理解了自己曾经说出的话和做出的选择,也终于看到了一点点真实的自我。
对于沟通这件事,本书能够帮助人们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理清思路,以及我们需要注意哪些点,需要做什么事情。它都很具体地给出方法。可能这只是获得有效沟通其中一种方式,你也不需要过于迷恋本书的方法,因为书中知识毕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再次回归实践当中去,还是需要我们内化,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沟通风格!
具体方法:
前提:当你听到什么话,知道什么事情,先不要去比较、判断、评论、标记是非、道德标准等等,因为他们会蒙蔽我们作为人性爱的一面。
步骤一,观察,先要对发生的事情客观的观察,具体地表述出来,而不是去总结性的评论,因为评论具有判断色彩,这是一种变向的指责与批评。
步骤二,感受,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或者听到话,要把自身此时此刻的感受表达出来或者我们做的哪些事情导致他人的感受是什么,“比如,我很难过,我很高兴,我很内疚”,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感受,总是说“我觉得”!这样的主观看法。因为感受,能让你体会到他人的状况,从而更理智地去和他沟通。
步骤三,需要,在表达感受之后,要说出我们内心的需要,我们需要什么,倾听自己的内心。不是责备自己,也不是责备他人。委曲求全和盛气凌人都会伤害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步骤四,请求,明确地具体地提出我们的请求(避免抽象),而不是向别人发号命令(这样会让别人觉得,不听从你,他们会受到惩罚)。
步骤五,倾听,在倾听之前,我们需要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的真实想法、感受、需要。不要急于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态度,因为此刻,体会他们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能准确地体会他人的感受,也可能说明你也很少能够倾听自己的内心感受。
步骤六,释放愤怒,当我们生气时,不要指责他人和自己,体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与感受,会让你的愤怒降温。
步骤七,爱自己,不要压抑自己,强迫自己去做某些事情。当我们想改变某些行为,希望你是因为出于对生命的爱,而不是出于羞愧、自责、内疚、义务性的去做某些事情。如果你有负面情绪,你要承认这个是无法避免的,无需责备自己,因为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如果有些事情是你逃脱不掉的,那就告诉自己的内心“这是我选择做的,而不是不得不做的”。因为在满足别人需要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感受。
我想这本书将是我经常翻阅的手册了,因为非暴力沟通是要在生活中、关系中去实践的,就如作者所说,非暴力沟通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觉察和提醒。只有不断的去观察、去倾听自己和他人,去打开自己体验更多的互动,才能收获到我们希望得到的爱和被爱吧。希望今后自己和他人都能愿意去健康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生活中,在工作上,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十四
《非暴力沟通》,沟通话题的经典著作,非常经典,也很震撼人心。近期拜读的《关键对话》、《可复制的沟通》、《高效演讲》等书籍很多内容都来源于此书籍,可见这本书影响之深远。说实话,这本书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期间的很多篇幅按照自己的理解一带而过,后期有机会再仔细认真读一遍,相信会有更深切的理解。
现将本书的脉络和主要内容进行整理
非暴力沟通就是爱的语言沟通,倡导用自然流露出的爱进行沟通;尽管人们之间的爱经常就会被道德评判、比较、强人所难、回避责任等因素蒙蔽,但是我们依旧要相信爱,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非暴力沟通主要包括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书中对以上要素进行了重点描述,并列举了非常详尽的例子。
区分观察与评论:对应《关键对话》和《可复制的沟通力》中的陈述事实部分,因为不加评论的观察最能够引起人的注意,而不致被人反感。
需要:需要即是感受的根源,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就是人们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在与人沟通时,要分辨出感受背后的真实需要。
请求:要提出具体的可以实施的要求,便于他人更好的理解。《可复制的沟通力》中对此也提出过观点。
非暴力沟通中的技巧包括:倾听,应用主要在:爱护自己和充分表达情绪
非暴力沟通可以培育对自己的爱,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和自己进行非暴力沟通,看清个人成长方向;评价自己时,我们可以看清自己的需要,让爱引导我们学习和成长,让爱引导我们去拥抱生活。
当要表达愤怒时,先停下来-想象为什么生气-体会自己的需要-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沟通不能进行,那我们就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远离沟通(非惩罚),仔细分析双方的需要,冷静下来后再沟通。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的脉络框架,整体还是以这样的一个逻辑框架: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的组成要素?-怎样运用非暴力沟通
很经典的一本书,后期将会继续拜读,加油!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十五
豺狗语言远离了内心的连结与合作,切断了人们与自己以及他人的连结。眼界狭隘,思维单一,还会让我们把自己所做的错事当成理所当然。也会破坏家人之间和谐有爱的关系。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我们应该多用长颈鹿语言,它会让我们的胸怀远见,彼此坦诚,满足家人的需要。
读家庭会议这几页让我找到了怎样跟儿子沟通的技巧,因为儿子在很多事情上不愿意跟我讲(之前我跟儿子谈心方式错误的原因)。我打算多准备几个笔记本,写下我们对彼此的需要。
安全感我自己一直都没有,所以也不知道怎么给儿子,导致他胆子特别小。后来我遇到老公以后从他的身上我慢慢的找到了,他也会教我怎么给孩子安全感。现在我在老公和儿子跟前都像个小女生一样,我会随时跟他们两个撒娇,儿子也会像大人一样保护我。这样做以后儿子的安全感好像比以前多了,还学会了保护我。对现在的生活我很满足,也希望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
读《非暴力沟通》读了这么长时间关于怎么和孩子相处的书,感觉自己也进步了一些,只是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还会对他发脾气,生气最多还是因为:我心里你的‘应该’,比如出门呀你所有的事情应该是准备好的,放学回来不用我说你应该是主动去写作业的,晚上睡觉你应该是我们规定的时间就要睡觉的。我们规定的几点写完作业你就该写完的等等,孩子只要没有做到,我就非常生气,还很痛苦,总感觉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还没有自觉性。我的定力还不够,我要继续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好妈妈。
如果孩子们相信他们的的需要对你很重要,也会更加放松,更少的出现习性反应。他们无需摆出防御姿态,提防父母用高压手段胁迫自己做事。随着这种信任的建立,你将会体验到一种奇妙的惊喜:你的孩子将会乐意跟你合作,满足你的需要。找到在一起和谐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们的家是一个充满尊重与合作的地方。如果你深深地渴望连结与和谐,那么你就正在带来这一切。在这个家里我们每个人都能试图理解其他人行动背后好的理由,在这里,你和孩子都深信,你们的需要都会得到考虑和关照。你们会用充满尊重的方式关注需要而不是批评、指责和惩罚。在这里,我们一家人协力让彼此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而精彩。
读了一段时间书以后,自我感觉自己进步很大,首先不对孩子动手了,其次不用暴力语言对孩子说话了,有的时候还会现学现用。以前我家里就像战场一样,现在火药味几乎没了,我偶尔还会跟儿子撒娇示弱(不包括学习)。我和儿子吵架最多的是因为他没有按我说的做,我语言暴力,他叛逆委屈,气急了我都想把他再塞进我肚子里,没生出他多好。那时候我很少找自己的错,就算是心里知道也不会承认,还常常劝自己为了他好。最近这段时间我好多了,我会静静地坐在距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陪学习,也会陪他玩游戏,看着他脸上天真的笑容,我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多少孩子开心的时刻。至少现在还不晚,我会写下我想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一起开心的意愿,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走下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十六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的内部沟通在沟通方向上有向下沟通、水平沟通和向上沟通,在余世维博士的《有效沟通》的第五部分中均提到了这三种对象的不同沟通方式。
“一个人对所有的部门都要多体谅,多学习、了解、沟通、询问。与平行部门沟通一定要双赢,要证明出来。”这一点在我们代维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是会处处体现出来的。作为代维管理员,我们除了对代维公司进行考核和管理,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重点在与公司其他各个部门的协调,使得代维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数据代维管理,我日常要沟通的部门有西城区的各营业厅、分公司的综合部、宏站代维管理、线路代维管理、市公司的信息服务中心和传输中心等。有时候与众多部门沟通时难免会有沟通困难的时候,在这时候有时会有牢骚,会有怨气,尤其是工作在半夜的时候,再不得已就求助于领导帮忙。学习之后,我想是不是有时候我找错地方了,该张三负责的,我找李四去了;是不是有时候是因为工作流程的问题,而不是人家不及时处理呢?多学习,多询问,熟悉各部门的职责范围,熟悉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使沟通有的放矢。确定正确的沟通对象,找到良好的沟通方式,以正确的沟通态度,达到双赢的目的。
“自动报告工作进度——让上司知道;对上司的询问有问必答,而且要清楚——让上司放心;充实自己,努力学习,才能了解上司的语言——让上司轻松;接受批评,不犯三次过错——让上司省事;不忙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人——让上司有效;毫无怨言的接受任务——让上司圆满;对自己的业务主动提出改善计划——让上司进步。”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和领导无话可说,见到领导不说像老鼠见了猫,也只是问个好就过去了,只有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了,实在是解决不了,眼看到期限了,才找领导去了,然后被领导一顿臭骂。想想工作中有么,曾经有过吧,因为和领导的沟通不及时,使得上司没能及时掌握工作进度,还好没有延误工作,只是挨了一顿批评。接受批评,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和上司沟通,自动报告工作进度。数据业务发生故障时,客户的感知是最直接的,什么时候不能上网了,什么时候能用了,客户对于故障时常把握的也很准确,但是数据业务维护时设计的专业也多,那么在发生问题时就要及时和上司沟通,便于上司准确把握工作进度,对于工作中发生的偏差也好及时修正。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每个人要端正沟通的态度,以如何提高工作效能为出发点,加强交流,求同存异,确保工作成效。有效沟通光有心态和关心还是不够的,还要求主动即主动支持与主动反馈。正确的沟通心态,积极主动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促进工作开展。
成语有问必答:有什么问题都给以解答。如:钱宁《圣人》第17章:“他是陈国太史,兼宫中答应,也是满腹经纶,一肚子知识之人,博学得到了有问必答、不问也答的地步。”又如: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有问必答。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十七
今天中午读完这本书,掩卷长叹。
书很好,不过,如果要大范围地被人接受,还需要很久时间。
里面所述及的沟通习惯,即使是在文明程度较高的西方,其实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习),东方的沟通习惯,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家庭之间,更多来说是命令,而非沟通,语言暴力,比比皆是,网络上更是习为为常,因为很多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言行有什么过分之处,或者更有甚者,是有意为之,做为发泄手段。
善意的、试图达成彼此间互相理解的沟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渴望被理解,但又容易在指责他人的时候犯错。《非暴力沟通》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思维的习惯,在我还只读到一小部分的时候,已经向人做出推荐,很多问题的根本,其实也是源于沟通,多读这样的书,多改善自己的沟通艺术,是有益的。
道路虽远,却不必因此而止步。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十八
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沟通方式,但《非暴力沟通》绝不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或许你在工作上感到很懊恼,为什么大家总是不懂我呢?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此时,我建议你要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包括我们的言语是否给别人带来伤害?这本书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内心的和谐、自己理解、改善关系。
美国著名作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蕴含着人与人之间语言的深度和文字的简洁,勾勒出我阅读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在脑海中构造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非暴力沟通时刻提醒我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非暴力沟通》用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产生的来源,为什么我们和别人对话的时候容易产生暴力的状况?并且提供很多解决方案,实际上此书还可以当作改善国家政治摩擦的润滑剂,有时候双方在点燃战火的前期不妨先冷静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站在彼此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需求而不是一味只想着解决纷争,相信我们采取的这种沟通方式定能改变着当下乃至未来的局势。
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它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怎样的字眼进行交流。
非暴力沟通分为四步:1、描述一个事实;2、说明自己的感受;3、解释原因;4、提出自己的要求。
与别人沟通时,自己要准确无误的按上面的顺序(当然也不总是绝对的按顺序)向对方传递信息。同时,在沟通中你也要尽力从以上四个方面获得对方的信息。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是观察事实,不是作评论,作者用一章讲如何区分事实和评论,并出了练习题供读者训练。很有意思的是作者讲参考答案也没有用对错来判断,而是用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我们的意见一致”或“我们的意见不一致”。可喜的是这几道题我都答对了。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步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想法,作者也用一章讲了这两者的区别,作者建立了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并说明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非暴力沟通的第三步是说出引起自己感受原因,作者也用一章讲了感受的根源是自己的需求,需求满足了,我们很高兴,如果不能满足,我们就不爽。
非暴力沟通的最后一步是提出自己的要求,就是要明确的提出具体的要求,这里要区分的是要求与命令的区别。为了获得对方这四个方面的信息,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听对方的表述,必要时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获得对方的信息。在沟通时不要想当然的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同样也不要妄加揣测对方的意思。
强调非暴力沟通并不是委曲求全,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需求,也要善于表达愤怒,甚至要用强制力。对于本书的阅读,我受益匪浅!(杨宇庭)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参考篇十九
“非暴力”一次来源于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提到暴力,人们往往只联系到身体暴力,很少有人意识到精神暴力的存在,比如对一个人的指责,或是冷漠。相比而言,精神暴力往往更加隐蔽,而且后果也更加严重,因为身体暴力往往源自精神暴力。
非暴力沟通认为作为人,我们具有的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发生冲突时,要学会倾听,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进而建立一种彼此理解,互助友爱的关系。这种沟通方式不仅可以用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改善我们的自我关系,我们总以为是他人的行为引发了我们内心的感受,其实真正的原因源自自身。我们产生情绪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可以静下心来静静体会自己内心的需求,负面情绪就会逐渐得到缓解,自我了解了解也会更加深入。
总而言之,非暴力沟通促使我们出于爱的目的发生改变,进一步体会生命的美好与力量。
【评价】。
练习本书所讲的重点内容,可以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达到有效沟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同时通过与自我的对话,进一步了解自身,减少负面情绪,缓解压力。
【重点】。
1.观察:描述真实发生的事,不掺杂任何个人情绪(区别于评论)。
她没有给我回消息(评论:她真是太不尊重我)。
2.感受: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开心,难过,还是忧郁(区别于想法:我觉得……)。
我感到有点难过(想法:我觉得她应该及时回复我)。
3.需求:我们需要什么。
我需要得到对方的尊重。
4.请求:你想让对方做什么。
以后看到我发消息有空时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