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实用19篇)
在学习中,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写一篇完美的总结要注意语言简练、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这些总结范文可以激发我们自己总结的思路和能力,引领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一
1.
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次地位关系.
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一个学习氛围,这是对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这种教学方法应该把学生看做课堂教学的主体,然后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在必要时,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指导,相互合作,平等尊重.
2.
数学教学法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提出问题;一个是探索解决问题.
在探究中,应以提出的问题为中心,围绕着中心不断地展开,从而进行扩展探索学习,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
对探究式教学法的评价.
这一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评价.
一节课讲到最后教师都会给出一个评价,而评价的好与坏,主要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度,以及是否对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有所帮助,有所提高.
教师不能单一地看待问题与结果,要多角度多元化的看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之处及时纠正,相反,对待表现积极的学生要加以肯定并加以鼓励.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
1.
对于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认知以及道德素质的水平.
一个好的老师,除了应具备超强的教学文化知识以及教学应具备的能力处,还应该时刻关注教学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的趋势.
这是一种态度,对教育认真,对学生负责.
2.
对于学生,要及时准确地指出学生无论是在认知还是在思想当中的不足之处.
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采取较为直接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分析和指导.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了解教学的模式,从而更快地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3.
学生进行探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学习与探讨中一定会有避免不了的问题出现,而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进行探究的目的所在.
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
4.
要及时对探究进行总结,并进行整理.
经过探究以后,教师要对探究的'成果进行及时的汇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探究的结果能够成为一种理论,在今后的学习当中能够加以利用.
三、探究式教学体现的原则。
1.
自由开放的原则.
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发挥,可以任意表达奇特的想法,畅想自己的内心想法,使自己的思维更好的发散,思维更活跃.
2.
合作性原则.
教师与学生友好的合作,教师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要给予他们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要听取教师的指导,共同学习与进步,从而达到更理想的学习研究效果.
3.
平等性原则.
教师与学生在探究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可以各自发表言论,阐述观点,平等的原则提供了一个更为轻松的学习与探讨的氛围,从中取长补短.
4.
鼓励性原则.
在探究中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问题.
对于表现优异的,要及时进行表扬,能够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的自信.
5.
适度性原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探究的历史也十分深远.
而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应该把探究的内容、问题等规划在相对较为合适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总之,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综合各种因素,扬长避短,最终使其教学的优点发挥到最大.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这种探究式教学成为主流,让教育教学发展的更好.
作者:赵慧霞单位:陕西省府谷职业中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二
摘要: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他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网罗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方面知识,推动着学生认识的发展。但是以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新课标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把网络资源与语文教材资源有机整合。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与动机,利用网络积累写作素材,优化写作。让网络为作文教学服务。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三
二十一世纪的如今,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网络环境以其强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传递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网络环境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网络环境也同样影响着这个时代的学生,他们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与网络环境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真实反应现实生活的作文教学是不可能对此漠不关心的,实践证明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网络环境的丰富资源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同时网络环境的强大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流空间。
一、在线阅读,激发写作兴趣。
平时学生订阅各种作文报纸、杂志,以汲取写作营养,但对于网络来说,报纸、杂志仅仅是一条条小河,网络则是汪洋大海。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信息:从内容来看,网络信息资源除文本信息外,还包括大量的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呈现出多类型、多媒体、跨地域、跨语种等特点,一改传统文本信息单一的面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从效用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和时效性。所有这些特点和优势,构成了网络迷人的风采。因此,我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扩大阅读面,因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在指导作文《多彩泉州》,上课时,我借助多媒体网络,让同学在线阅读有关泉州景点的文章,查找泉州的著名旅游景点图片。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边观看图文音像资料,边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然后我带领同学们到泉州去参观、游览,他们兴趣盎然,很多学生叫出了泉州各种景点的名字。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参与,把现实生活的场景搬进了课堂,清清楚楚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有了明确地观察和描写对象,并且有了感性认识,使教有所凭,写有其景;丰富的网络资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诱发了写作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们甚至从网上下载图片与文字相配,交给我一份图文并茂的作文,正所谓:“给我一次充分发挥的机会,还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下载资料,获取写作素材。
学生写作往往为材料所困,尤其像说明文的写作,例如学生要写一篇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的说明文,常常苦于难以找到相关的资料,因而无从下笔。而网络则为我们提供了有大量的介绍动物和植物的信息资源,有文字资料,有图片资料,甚至还有声音和动画。通过上网查询写作的相关资源,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要说明的对象,而且通过对资源的选择,拥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这样,写作就不愁了。
学生上网查资料、读文章、欣赏词句、片段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大量信息,如果不及时将素材记录、储存起来,时间一长,也就模糊、淡忘了。这就需要对信息进行梳理,建立资料库,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地储存。一是视频图片库,主要内容为网上下载的和平时班级存入的图片和视频;二是记事库,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周围的人和事或网上的一些信息,记录时要求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三是文字素材库,从网上汲取的一些名句、好段、好篇,分别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分类归档。
三、在线作文,师生共同评改。
学生确定了作文的主题,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布局,并可以快速的把想好的话通过键盘打在屏幕上,形之于文字,形成完整的文章。在网络环境下利用word写作,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用word内的文字修改工具辅助自我修改,非常方便,绝对不会影响卷面的整洁。
作文写好后,作文评改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计算机评改作文,能大大提高评改的效率。在评改作文时,我有时在多媒体网络监控系统中对学生操机监控,发现存在问题,及时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进行针对性评改;有时将有代表性的作文从网络上发送到学生机上,显示在屏幕上,师生共同对文章内容、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进行修改,实现多向的实时交流,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吸取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网上发布,实施资源共享。
网络是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可送出或接收电子邮件,可以和别人建立联系互相索取,也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还可免费享用大量的信息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共享性,把学生辛辛苦苦,并通过各种途径修改后作出的文章装入网页,然后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上传,把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共享。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能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经常进行网上写作,网上投稿,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实行作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搜集到更多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实效,所以说,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具有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深入研究,一定会丰厚的收获。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四
[摘要]文章介绍了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特征、双语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特点。探讨了现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注重实践环节的同时。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双语幼教;实践教学。
一、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概述。
(一)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特征。
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是在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基础是,升格而成的一种集中专和大专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有着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生命力。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以五年期学制为培养期限,已逐步成为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主体来源。学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后,颁发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学生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相对于本科教育来说,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的门槛相对较低,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着很强的定向性。与中专教育相比,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在师资力量、专业优势、培养年限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在当前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二)双语幼教的起源与发展。
双语教育思想起源于古代罗马,逐步开始尝试对儿童进行第二种语言的教育。到上个世纪中叶,大量来自于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儿童,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双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双语教育是指在教育生涯中的某一阶段,接受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其中一种语言是自己的母语。我国的幼儿双语教育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末才被社会所逐渐关注,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幼儿双语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学前双语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许多公立幼儿园纷纷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私立幼儿园、各种社会办学机构,更是将双语教学作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来抓,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不尽合理。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在教学安排上显得急功近利,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状况令人堪忧。
(三)幼儿教育的特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幼儿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同时还不能忽视教学中的交流与互动,一切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幼儿的学习和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有机整体,需要通过生动趣味的教学活动,吸引儿童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获得完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体系的构成。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学前教育更是朝着专业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教师这一职业历来是神圣的,高尚的师德是最基本的从业准则。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师应当以身作则,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注幼儿的成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进行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学会倾听和把握幼儿的思想与情感,善于与幼儿进行友好平等的交流,关注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保障每一个儿童获得健康、个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做好班级的管理和建设,是进行教学活动所必要的环境资源。由于幼儿活泼好动的客观事实,易于产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幼师要善于运用技巧去处理和维护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家长把幼儿送入园之后,幼师需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幼儿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兼顾保育和教学的双重职责。不仅要具有合理安排学习和游戏活动的能力,还要与保育员密切配合,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医疗和逃生知识,以应付一些可能产生的突发情况。当危险情况发生时,要优先对幼儿进行救护,尽到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课程的设置要具有足够的全面性,以适应新时期对于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的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更多的全能型幼师。课程方案不仅要尊重教育的规律和幼儿的特点,强调理论性的协调和完整,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专业技能的实践和培养。从职业的角度出发,科学安排课程的门类和内容,注重启发性教学的作用,避免重复和无意义的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密切关注幼儿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教学的内容、技能和方法。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合理设置教学的总课时数,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实现各类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基础知识的培养。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程以及教育实习课程。形式上以必修课程为主,以辅修课程为补充,涵盖了课堂教学、活动类教学和实践类教学。考虑到招生的对象为初中毕业生,生源的质量和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相对较差,学生长期处于被动与压抑的环境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从专业教材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于从事幼教工作的热情。从心理学、卫生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角度,充分提高学生适应幼儿教育的能力。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在知识的逻辑结构上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充足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案例分析。由于幼儿教育的内容不仅涉及到理论知识,还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方面,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特长。在教学培养体系中,加大了艺术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增设了相关的必修课程。在遵循幼儿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实际、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前三年的教育培养中,重点在于培养基础的艺术素养。而后两年的学习中,则注重艺术教育的技能和技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转化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增设艺术类的技能培养环节,开展实践性的课程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为胜任将来所从事的幼教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技能培训中,广泛的采用了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提供接近真实的幼儿教育场景,展现幼儿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看幼儿教育纪录片、开展模拟案例分析讨论、邀请优秀的在职幼儿教师来校讲学,都是实践教学模式中常用的形式和方法。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视野,有助于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努力增加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对将来从事的职业取得初步了解。通过与在职幼师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加认清幼儿教育的本质,熟悉幼教工作的基本情况。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去,通过在幼儿教育一线的交流、实习、实践,熟悉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对现行的教学和学习进行思考。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予以提高和改善。
(四)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考虑到双语学前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客观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加大了对于英语基础的培训力度,通过巩固基础语法词汇知识、提升语言应用的技巧,使学生能够胜任幼儿双语教学的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努力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与行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合理完善教学内容和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双语幼教训练。不仅要做到发音准确、口语流利,还要能够灵活的运用英语进行幼儿教学,营造适宜的双语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语言教学方法,采用歌曲、说唱、游戏、表演等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更能提高幼儿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逐步增加的同时,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家长、社会对于幼儿教育关注的日益增加,不仅要求幼师具有足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儿童的思想和行为,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幼儿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成长。应当树立正确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理念,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高职教育的高水平与职业化两大特征。所谓高水平,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技能,能够胜任幼儿双语教育的实际教学需求。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刻认识到为人师表的责任重大。而职业化则要求具有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掌握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奉献精神。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双语幼儿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五
摘要: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向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愿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那“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就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亲身经历的一堂优质课教学,结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远程网络教育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整合,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六
摘要:实验是研究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是流体力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探讨实验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流体的平衡和流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一门学科。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遇到流体,所以流体力学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是航空航天、水利工程、采矿冶金、给水排水、空调通风、土木建筑以及环境保护等学科重要的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实验方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由于流体运动的复杂性,使得流体力学离不开科学实验。现代流体力学就是在纯理论的古典流体力学与偏重实验的古典流体力学结合后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是其三大支柱。因此,实验教学是流体力学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1、增强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
流体力学由于其理论的抽象、较多公式的繁杂,学起来普遍会感到比较吃力,时间一长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满足于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理论,不善于思考推究,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实验却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实验,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液流现象,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在帮助理解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雷诺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流态判别准则。实验过程中,先通过调整阀门开度,改变有压管中水流的流速,观察液流的流态转化,可以看到:管中水流流速较小时,颜色水是一条清晰的规则的直线,说明此时水流是分层流动,各流层间互不掺混,流态为层流;随着阀门逐渐开大,流速逐渐增加,管中颜色水开始出现摆动,由原来的直线变为曲线;继续增大流速,颜色水弯曲越来越厉害,终于不再保持一个线条,而是向四周扩散,与周围的清水混到一起,使整个管中的水流全部着色,表明此时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极不规则的,各部分流体互相剧烈掺混,该流态为紊流。学生通过观察这一具体的、有趣的液流现象,极大地增强对粘性液体流动的感性认识,深刻地理解层流和紊流的本质特征;并且实验过程中还要求测定临界雷诺数,理解为什么把临界雷诺数作为流态判别准则。
2、观察液流现象,培养分析能力。
流体力学实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在观察液流现象,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还要思考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并总结流体的运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的工作作风。
如流动现象演示实验可以观察管流、射流、明渠流的多种流动现象,演示边界条件对水头损失的影响。在逐渐扩大段可看到边界层分离而形成的漩涡,而在逐渐收缩段,主流和边壁没有分离,没有形成漩涡——说明逐渐扩大段的局部水头损失大于逐渐收缩段。在突扩段出现较大的漩涡,突缩段在收缩断面后出现较小的漩涡区,可见突扩比突缩有较大的局部损失,而且突扩、突缩比渐扩和渐缩漩涡区长,水头损失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工程中多采用圆弧形管嘴或喇叭形取水口而较少采用直角锐缘形管嘴的原因。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探索能力。
而多圆柱绕流实验可看到流体混合、扩散、组合旋涡等流谱。多圆柱绕流广泛应用于传热系统的热交换器中:流体流经圆柱时,边界层内的流体与柱体发生热交换,柱体后的'旋涡起掺混作用,然后流经下一柱体,再交换,再掺混,换热效果较好。
由此可见,将实验现象与工程实践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思维和积极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是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强化理解书本上抽象、艰涩的理论知识,而且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流体力学实验内容分为演示型和验证型两部分,其中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这些实验方法单一,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做下去,测量几个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就可形成一篇完整的实验报告。这种实验过程,学生只是在被动参与,其主观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有必要在演示型和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几个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采用流体力学综合试验台,各管段采用丝扣连接,便于对不同材质管段进行替换,管线可以自由选择连接,在研究新型管材及其连接件时,可直接组合安装在管道上进行测量。如能量方程实验管段,其上既有测速管,又有测压管;既可测定断面平均流速,又可利用二者组成毕托管,测量管道中某点流速,还可利用测压管测定流动阻力。实验时,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查阅实验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不同的管材和管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组合安装,记录完整的实验数据,进行严谨的数据分析,最后形成一份详实的实验报告。这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完成从设计、操作到分析的一个完整过程,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极大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结语。
流体力学是很多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而实验是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一方面,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验证上,实验课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在锻炼学生操作能力、提高分析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上,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有必要在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备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蔡增基,龙天渝。流体力学泵与风机[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王英,谢晓晴,李海英。流体力学实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七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企业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转型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前沿论题。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数据、云计算和社会化网络等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基础设施,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了理论和实践滞后的问题。目前,我国约有300所本科院校和7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对国内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近50所高校(其中包括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的8所高校、评为a的23所高校和-电子商务专业排名前20的高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类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仍旧以网站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基础理论课程为主,能够从学生职业能力角度去设置的电子商务应用和解决方案课程较少,而且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与实际应用结合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电子商务知识呈碎片化分布,对电子商务的系统把握不够准确,遇到问题不能以理论指导实践,拿不出成套解决方案的问题,毕业生动手能力较低,就业情况不尽如人意。因此,开发一门围绕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全面实施解决方案类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课程性质定位研究。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习了管理类、营销类和电子商务技术课程之后的一门综合应用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门课程不同于以往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采用工程教育cdio理念,利用系统化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战项目中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运营的整体流程、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思维方式来解决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和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能力,为后续电子商务类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3.课程能力目标研究。
课程能力目标研究是从职业能力角度考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研究与开发文/孙悦运营管理》对应的是企业岗位中的电子商务运营总监、电子商务运营主管和电子商务运营专员的职业能力。通过对智联招聘网、中华英才网、51job和58同城招聘等网络招聘平台的近100家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工作岗位的需求调研分析,得出电子商务运营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技能有:(1)负责公司电子商务网站(网店)建设、运营、网络推广及网络日常运营和管理;(2)负责网络b2c、c2c平台推广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定期针对推广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和改进;(3)制定推广预算,进行推广效果的统计分析,及时提出营销改进措施;(4)每日监控营销、交易、商品和客户数据,监控和分析数据;(5)优化网站、店铺、产品关键词、库存和产品线,并调整网站和店铺的经营方向;(6)拓展行业内有价值的营销渠道资源,联系、建立和维护资源合作伙伴关系,具备较强的沟通谈判能力与执行能力,对市场与消费者心理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根据对电子商务运营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分析,可以得出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培养互联网思维方式,能够从企业的角度形成互联网思维;(2)掌握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网站策划、seo优化、网站推广和网站管理等知识;(3)掌握b2c、c2c平台的运营方法,包括平台选择与入驻、网络营销和网络客服运营管理;(4)掌握网络推广运营方法,了解网络推广的'目的和流程设计,掌握网络推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操作im推广、软文推广、论坛推广、博客推广和活动推广等;(5)熟悉o2o的运营方法和技巧,包括微博、微信和微电商的运营方法;(6)掌握电子商务运营管理的综合设计,以及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对于“产品-营销-服务”的闭环效应。
4.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教学内容包含互联网思维、商务网站运营、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网络推广运营和o2o运营等方面。课程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贯穿课程始终,每个任务由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项目构成,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的一体化。具体项目任务如下:
(1)商务网站策划方案设计。
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通过站策划和seo优化的具体方法,完成面向传统型企业或电子商务型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策划和seo优化方案,包括商务网站前期需求分析、目标及经营模式定位、网站内容策划、网站技术需求分析、网站关键词优化、页面优化和外部链接设计等内容。
电子商务平台运营设计项目中,学生需要完成策划产品型企业的电子商务b2b、b2c、c2c平台的选择与入驻,完成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产品网络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方案。
(3)网络推广实操。
网络推广主要由网店推广和网站推广两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有对于产品和服务的im推广、软文推广、论坛推广、博客推广和活动推广等,通过网络推广,监测和评估推广效果,并提出网络推广的解决改进方案。
(4)企业o2o运营方案设计与实操。
企业o2o运营是将企业的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通过线上推广和营销,为线下导入流量,实现销售的提升,主要内容有基于移动终端的产品微博、微信和微电商的推广和营销方案。
(5)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方案设计。
5.教学考核方法研究。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课程由于其性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而且在课程中由项目任务操作贯穿始终,所以在教学和考核中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更加强调过程考核的意义。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方案设计成绩和推广效果业绩结合的模式进行,各部分所占比例为20%、20%、30%、30%。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和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主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案设计成绩主要考查方案设计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熟练程度;推广效果业绩主要通过考查学生对商务网站、网店经营、推广效果和相应考核指标等进行衡量。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八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模式。校内实践教学包括利用校内模拟实验室及课堂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校外实践教学指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实际工作场所等进行的实践教学。
1.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以所学课程为基础的课堂实训.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单项技能训练。会计专业由于工作对象及内容涉及各个单位的财务活动.其保密性和谨慎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专业的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过程,因而课堂实践教学承担了主要的实习任务。课堂实践是对所学课程每个章节某种方法的总结练习,有单元训练到本课程综合实训,这一实践活动应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例如,基础会计课程是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的入门课.其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后续专业会计课程的学习质量,、初学会计的学生往往感到会计内容抽象不好理解,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将讲授会计基础课程与单项实训结合起来,采用教师讲课与学生练习同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基础会计理论课程全部结束时,再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综合模拟实训。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会计的基本方法,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
2.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践教学。主要包括阶段性分岗模拟实习和综合模拟实习两个层面。阶段性会汁分岗模拟实践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各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单项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作为实习周),按照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的设置需要和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的要求,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分岗实习,以提高学生对岗位划分以及不同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的认知能力.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实习资料可以选取企业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会计工作岗位根据企业会计业务需要设置,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但必须符合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并且要求学生轮岗实习。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提高岗位协作和沟通能力,为下一步综合实习做好准备。
会计综合模拟实践教学,是在会计专业课程全部结束之后,一般安排六周左右的时间,进入模拟实验室实习。综合模拟实习是以企业发生的实际业务为模拟对象,采用仿真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运用相应的教学条件和实验设施,让学生进行从事模拟会计业务实际的活动。在这种模拟环境中,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自己动手处理会计业务,仿佛置身于实际工作单位。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会计工作的全貌和会计核算工作有一个全面直观系统的了解.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对会计各项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也是对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全面总结。
综合模拟实习,要选择某企业完整的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应基于会计工作流程,从建账到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会计资料的分析。实习资料要尽量全面.从而完成会计核算的一系列程序。在实习内容的确定上,可适当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非正常业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综合模拟实习过程,一般是先指导学生手工处理会计业务,再利用同一会计资料.运用财务软件上机进行会汁电算化处理。通过上机实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操作技能.并与手工会计处理相比较,理解手工与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会计电算化意义的理解。
1.实习基地实践。选择会计核算规范和财务制度健全的企业,与之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作为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校外实习。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的财会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教学准备实践案例。学生应分批分期到会计实习基地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通过校外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同时,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一则可以与企业合作,研究经济管理领域的课题:二则可以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三则可以为企业提供预备会计人员,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双赢效果。
2.顶岗实习。结合毕业实习,在校外企业实习基地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安排一定的时间顶岗实践。可在出纳、稽核、存货、工资、成本核算等岗位进行实际工作,并实行轮岗制度,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顶岗实习能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岗位实践中,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过渡。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突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能力。课程结构应实行整体优化.认真处理好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要相对独立设置,但它们又相互交叉、相互参透,两者都应围绕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展开.共同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理论教学课程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清概念,强化应用,围绕培养能力,配合实践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根据该课程需要学生获得的相关专业技能、知识技能、职业判断能力.以实际工作流程来组织实施。要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左右。实践课程体系应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校企合作的企业在岗实习构成,形成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
教材是核心的教育载体,高质量的实践教材是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目前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很多、质量良莠不齐,往往照搬普通院校本专科教材,很不适应,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教材建设上,应尽可能贴近企业实际发生经济业务来设计实训内容,要包括相当数量的、有代表性的、能与理论相结合的现实案例,并围绕案例设计问题。每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应明确,实习资料“仿真”应尽可能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貌:实习资料的份量、难易程度要符和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并随着会计理论、会计实务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实习内容,将企业最新、最完整的业务引入实习教材中。建议在选编实践教材时,应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体例编写,即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并将会计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能力分别反映在实践课程中。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的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2.演示模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一般是在讲授完基础理论之后.为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模仿。这种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对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检验和提高。特别适应于会计凭证的填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
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主体、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并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由于会计工作环节清晰,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明确,紧紧围绕证账表进行。所以完全可以按照业务内容或岗位工作内容设计项目.组织项目组,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掌握知识与技能。
一是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具体包括:
1.手工模拟实验室。由工作台、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岗位职责、教学实训资料、多媒体教学设施等组成。学生在实训室中分岗共同完成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工作。通过手工账务处理,学生在“仿真”业务中了解会计工作过程,掌握会计处理方法。
2.会计电算化机房。由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财务应用软件等组成。学生可以利用实训资料从建账开始,完成初始化、输入会计凭证、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并能利用核算结果进行财务分析。
根据需要让学生顶岗实习.了解会计工作流程,提高学生处理会计工作的能力,亦可解决学生校外实习困难和就业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师可以调查和收集资料,使实践教学尽可能贴近实际的需要:还可以使青年教师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
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要获得毕业证书.而且应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制。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此.院校一方面应制定出与职业技能证书鉴定相一致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应制定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培养方案.以能力目标作为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把学生的实践技能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的考评决不能照搬理论课程那种常规的卷面考试方法.要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一般应从出勤纪律、平时成绩、实训成果三方面来综合评价.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对于实训过程可以层层量化.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配备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的会计教师.是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会计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直接参与者,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不仅专业理论知识过硬,而且能熟练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税务处理等常规的会计工作流程,具有财务管理能力。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一毕业就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学校要形成制度,分批让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挂职培训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亦可聘请一些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又身处第一线的行家担任兼职教师,以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九
为适应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会计工作走向了信息化,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文基于国内外会计工作对erp的应用现状,分析我国企业erp系统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会计信息化演变过程。
会计电算化从起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并且逐步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但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在财务、报表等方面实现了核算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还是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没有模块之间的互相联系。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发达及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会计电算化已不能满足管理的要求,需要把各个独立的信息资源合理的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因此会计工作从电算化时代走向会计信息化时代。
erp系统的实施,促进了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变了会计工作方法,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会计人员的职能不再仅仅局限于核算,可以参与经营管理,真正实现会计工作的核算、监督、管理职能。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不仅是公司的一个技术项目,而且是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变革的一个战略性的管理工程。通过erp实施,一个企业不仅能提高自身计算机水平、自动化水平,还可以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借助erp的实施,企业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内部的运营效率和整体经营水平,促进企业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二、国内外应用会计信息化现状。
(一)会计工作应用erp现状。自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提出erp概念以后,erp系统就在逐渐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截至,发达国家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已经超过85%,工业发达国家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已经达到80%~90%。国外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阶段,为erp系统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跃,对会计信息化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对于国际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情况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我国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超过100万家,应用erp的企业只有2,000多家。从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应用会计erp的态势主要有两个:质量上不断地提高,数量上不断地增加。这都是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国际会计信息化的启示。与国际相比,我国企业对erp的.应用呈现不平衡状态。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较大,能够真正全面有效地应用erp系统的企业占少数。此外,由于技术缺乏,好多企业虽然运用了erp技术,但是还处于单一模式阶段,因此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三、我国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信息化没有较高的认知度。大多数企业认为会计工作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涉及不到其他部门,没有必要进行信息化,更没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研究。就算有的企业认同会计信息化,能为其带来方便,也投入了erp系统,但是由于erp经常会涉及到升级、转化等问题,企业不愿再投入资本进行维护,不投入就不能适应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erp系统就不能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形同虚设。
(二)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不到位。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与否。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封闭的管理模式,会计信息没有公开透明化,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管理不到位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在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每个部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责,负责每个子系统,对会计工作进行操作和监督。
(三)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首先,我国会计人员很多,但精通网络信息化的会计却很少,这是阻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缺乏对于会计软件开发和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就造成会计软件在运行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因此,缺乏会计信息化综合人才是阻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四、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部环境。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管理机构不合理导致的内部环境控制问题,对会计信息化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建立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年度利润的考核,有些企业为了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在年度报表中虚增了利润,导致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化实施的最根本条件。
(二)培养会计信息化综合性人才。企业采用erp系统,会计工作性质完成了由数据采集录入的核算工作向erp系统管理工作的转变。这需要综合素质更高的会计人员来担当此重任,他们应当转换工作思维,实现核算角色与管理角色的转变。此外,企业还应该培养一批既懂业务流程又懂财务流程的会计人员,以及熟悉erp系统程序及操作流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而且企业还要开展跨流程操作的培训,使得会计人员对各业务模块都知晓精通。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各个岗位的培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企业财务、业务、信息等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充分利用erp系统综合管理功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准确度高、相关性强、可靠的会计信息。
(三)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监管。erp系统应该提高监管业务范围,不但要对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而且要对企业开展的业务流程进行监督,深入了解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监督管理机构需要更新检查方法,升级检查技术;检查管理人员应改变传统的检查思维模式及传统的检查操作方法,以适应erp系统的监督管理。各大监管机构应尽快掌握erp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充分理解erp系统各模块数据信息的处理方式,明确传输到会计模块的加工方式及数据来源,充分理解erp系统各模块数据信息的处理方式,对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审计带来有利的帮助,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企业与市场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以及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影响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以后的会计工作有所帮助。会计erp系统的实施,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解决了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加强了会计的监督管理作用,推动会计技术方法和理论的更新,促进会计工作健康发展,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帮助和指导,促进了企业有序发展,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必要趋势。只有将会计工作与erp系统相结合,才能实现会计工作的计划、预测与控制,从而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出更大贡献。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十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三个方面。要摆脱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别于学术型高等院校的实践环节,开发出适用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实践环节及实践课程,针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课题和难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和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地方开展多层次的人才交流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高校则通过服务地方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实践应分为两个层次,即练习实践(技能训练)和创新实践(创新思想按工程方式实现)。大学教育和岗位培养是卓越工程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岗位培养不能压缩到大学教育中完成。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学习、搜集、积累资料的能力,教师从组织者成为参与者,配合学生完成工程项目,从而达到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实践课程体系要求。
二、构建和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1.以学生为本。
应用型的本科院校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应使实践教学体系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以便使每个学生在四年学习中都能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
2.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要改变实践教学各环节互相独立的状况,系统化地设计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期间实践教学的体系,由易到难逐步推进,各环节相互联系,立体的、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从大一到大四期间,实践教学有若干环节,如果在设计时缺乏统一性,必然影响到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培养。
3.渐进性。
无论是基本技能培养还是职业能力训练,总是在学生兴趣提高的基础上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应该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有一个逐步积累、深化的过程,使每个环节紧密相连,保证实践课程的渐进性。
4.学校与企业、社会结合。
可以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发展趋势、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实践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培养的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端正学习观念和就业观念,为实践教学注入动力和活力。
5.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
通过实践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让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观或参与整个生产过程,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研讨,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培养探索、创新谨慎,强化质量意识与职业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结合,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自身不断加强学习,提升创新教育意识,提升学校的整体素质,为实践教学积累经验,更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具体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把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循序渐进地渗透于各个环节,使学生的能力在两者的结合中不断得到提高。在实践教学上,要克服学生对实验学习兴趣不大、到课率比较低、选做实验的人不多、真正设计型实验几乎没有等不足。规划合理的实验数目,提高实验的质量。
7.能力与知识、素质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学校教育是一种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技术应用”的新型高等教育,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具体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通过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并力求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以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三、考核方法和质量监控。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训练是以专业能力项目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要围绕单个项目的考核来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考核的方法主要采用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笔试及设计报告等综合考核办法。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既要体现目标与过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监控理念,又要有“可操作性、可协调性、可持续性”特点。因此,在工程教育模式下,选择适应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就要遵循以下原则:
2.要以能力为本位选择课程内容,设置课程体系。专业设置知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专业知识能力。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十一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微生物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分析了在微生物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为广大教育者积累经验。
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之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基础理论性课程,学好它对以后学生学习其他的课程起着很大的帮助。中专微生物教学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基础理论教学是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它不仅仅只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更是对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升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但是由于微生物教学内容多,抽象复杂,如何学好这么课程,在这里结合个人实践教学谈些体会。
1、完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
中专教育的使命是向社会基层输送大量的实践性强、动手操作技能好等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微生物教学中,为了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验教学。培养他们的动脑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基层工作的需要。由于微生物课程内容多,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1.1重点讲授总论,适当讲授各论。
总论在微生物课程之中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它不仅涵盖各论之中的重点内容,而且能够让学生对整个微生物学课程有一定很好的认识。通过对总论的讲授,让学生对课程有了总体认识,同时总论之中含有大量的概念,记忆性内容多而复杂,对学好各论有着铺垫作用。
1.2精简教学内容,做到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教师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从学生及社会需要出发,精简教学内容,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讲深讲透;对于一看就懂的内容以及一些“过时”的内容一律不讲或少讲。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一个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教学效果。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如下方法和手段。
2.1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微生物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仅用传统的语言教学难以完全表达清楚。多媒体教学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通过播放相关图片、音乐、动画片段等电教手段使大量信息具体化,视听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全身心地去体会、去感悟,使原本枯燥、抽象、平铺直叙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2.2归类教学。即把生物学性状相同、致病机理相似的细菌归为一类,如革兰阳性茵、革兰阴性菌、主要产外毒素的细菌、感染途径相同的细菌、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茵、致败血症的细菌、致化脓性感染的细菌等分别归类介绍,这样既能举一反三,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
2.3启发式教学。在微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改革实验教学,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起合理的引导作用。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中,要求指导教师讲解要精炼,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清晰,实验方法与步骤要明了;并随时检查和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重视操作程序的错误会直接影响整个实验结果的成败。
3.1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课是通过实习、示教及展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要从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做起,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基本技能训练。一般示教操作由教师演示,教师一定要以严谨的学风为学生做好示范。如:接种环使用方法、平器盖和棉塞的正确放置、细菌的划线接种等。特别是在做细菌染色、细菌的接种等实验时,因要接触到活的细菌,教师要重点强调无菌观念,建立无菌意识,防止污染。只有通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3.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针对一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进行综合分析时,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分析问题和想象问题的空间。例如抗生素抗菌敏感度实验、细菌的生长现象等结果的判断与分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为何会出现如此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3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科研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条件改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增强。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和课题设计教学,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思路,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献的能力、口头表达和确立观点的能力、撰写研究论文和综述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从而提高了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必需的科研素质以及满足了培养高层次的医学人才的需要,这充分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状况。
总之,微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教学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究,但是,都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同时,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改。
参考文献:
[2]王志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常见问题探讨[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十二
摘要: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入手,就培养能够胜任会计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管理人才,提升他们的执业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会计学是典型的应用型经济管理学科,其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接轨,各经济组织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记账、算账即传统的“记账型”人才。要适应这一变化,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先行。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实验在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作用越来越重要。
1.实践教学对育人,对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周济部长曾经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关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会计教学的特色,通过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纳税筹划等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并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实践教学、搞好实践教学,完成好教育肩负的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3.实验的自观性和技术操作方法的非唯一性,对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特作用。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一边学一边做,在群体、团队内互相学习,养成良好、彼此合作的创造性方式,对学习的效果十分关键。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差异较大,“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而实践教学中教师直接面对一个个学生,易于进行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学生发挥所长,弥补所缺,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获得个性化的最优发展。
4.在互补与竞争同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取得优势,就必须注重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在岗位需求上寻求突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二、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趋势,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日益成为会计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会计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如何通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操作技能提高成为如今高职会计教育中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主要应抓住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可以为未来会计人才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提高后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只有实践教学才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未来会计人才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由于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以培养更多的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会计实验内容涉及而窄,模拟实验教材建设落后。
从会计实验教学现有的教材来看,内容不仅陈旧、实用性不强,而且不完整。具体表现在,实习教材涉及的内容只是某一制造企业的经济业务,对市场营销、物流、金融、税务、海关、保险、证券、房地产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涉及较少;关于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材内容简单,而且长时间保持不变,超前性不够,跟不上相关法规、制度和准则的变化,没有及时把新内容充实进来,更缺乏会计网络模拟的素材。实验项目中缺少学生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创造性地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容,使实验变成理论知识的翻版,冲淡了会计实验的应用性和写实性。
(二)实验教师缺乏会计实践锻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实验教师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虽然有较深的会计理论功底,但缺乏会计实践锻炼和实践经验,对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很难把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老教师对网络在会计领域的运用知之不多,这样就会导致实验教学不生动、不贴近实际情况,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三)学生实习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不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够。
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制度和措施健全可行、控制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现实中很多学生抱有“模拟实习是作业”的观念,学生怕出错,使用铅笔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仅凭结束时递交的实习报告给出学生实习成绩;学校对模拟实习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教务部门对实训教师自行制订的实习方案缺乏专业指导和有力监督,对方案的合理与否过问不够;实践项目没有分层次的规定出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办法等,与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目标相差较远。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长期的会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决定的。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很少参加社会实践,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有的会计专业教师连基本的会计凭证也不会填制,这样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学生。因此,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实践水平,包括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理论教师,因为会计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会计专业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会计工作的实际,而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也必须根据会计理论的相关规定。
(二)加强会计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到企业实习,这对增加学生实践知识、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开展会计模拟实习教学,以逼真的实验资料进行教学模拟,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习目的,以有效地弥补以上不足,对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增强感性认识。
虽然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效果不理想,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生不深入企业实习,只在会计模拟室模拟实验,由于模拟毕竟和实际有一定差距,学生就会对会计工作和真实的凭证、账薄等会计资料缺乏感性认识,甚至因感觉神秘而充满恐惧,造成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所以,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将企业的实际业务和模拟室里的模拟情景更好地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校外实习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也可以由学校组织进行统一的校外实习。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提高效益,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可见,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双赢。
(四)组织学生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审计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很难落到实处,这一事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就只有另辟蹊径。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将学生送到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公司等机构进行实习。这些单位经常有大量的代理记账、查账、资产评估等和会计相关的业务,而这些单位往往人手比较紧张,因而可以将实习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处理基本的会计业务。单位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要求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根据学生理论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实习任务。这样,不仅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有名无实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顶岗实习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2]吴强.试论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化[j].江苏广电视大学学报,2oo2,(9).
[3]胡振,刘华.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总体构想[j].事业财会,2007,(1).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十三
当前,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模式在德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的高职的教学中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也这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总的来看,国内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模式还缺乏一套符合潮流和实际的有效模式。
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很重要的现实价值:消费心理学是蓝天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在采用传递一接受性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以问题探究为基础的研究性实践式教学内容,消费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的目标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既要亲近教育实践,也要走进消费心理学研究领域,通过教学案例内隐藏着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消费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性,更多让消费心理学案例走进消费心理学课程。开展案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研究商品购买者的心理,掌握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规律,并在实践中能运用自如。消费心理学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出现,是我们这次探讨的主要问题。因为其重要性是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所决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内涵是高等技术教育,它与联合国教科组织所建议分类原则关于技术教育的意义是一致的,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在培养目标上,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条件上,教师的教学要有鲜明的现场性、技术应用性、综合性和可供技术研究与开发和训练的特点与功能。过去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从理论到理论,而“心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绪,只有通过接触才能发现,而“接触”就在于实践。因此,消费心理学实践教学是我院消费心理学教学的必由之路。
通过实用性教学内容演示法,教师将直观实际的营销内容和生动具体、形象的营销工作者、消费者融为一体演示在学生的面前,边示范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适当讲解,以获取最佳效果。让学生意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要表现为市场需求,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就能占领市场。示范后,对学生进行基本功夫训练和能力、气质、性格等内容的心理测试,掌握个性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通过观察消费者言行举止,分析其消费心理过程,确定其消费类型,然后选定主题让学生参与示范模拟。为了培养学生发现消费者潜在需要的意识,示范模拟的主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定,目的是通过示范模拟的操作,加速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诱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模拟练习中去,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为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消费者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基于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特点,以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主线,培养学生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注重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的能力训练,突出“厚基础、重能力”的特点。通过实践力争做到:了解体会营销人员应该具有的职责、素质和能力,并逐渐培养所需能力;自觉地把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会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活动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能就具体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制定符合消费者心理的营销组合方案。
游戏实践就是将学生将来从事营销工作应具备的能力通过设计相关的游戏项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边玩边学,有所感悟。我们知道企业市场营销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明确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产品心理属性的设计,得到消费者心理上的响应,赢得消费者忠诚。要明确目标消费者的心理就需要企业营销人员用心去体验消费者的内在需要,特别是蕴涵于消费者意识之中的需求。为提升学生用心去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设计了“蒙眼作画”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单向交流方式与双向交流方式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当我们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解决一个问题时,可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演示法是按教学项目,以一定的主题及情景为主线,先把模拟市场的情境确定下来,安排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角色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体验和感受角色心理的变化。情景模拟结束以后,请学生对参与演练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其中,是否有意识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和需要,是否有意识塑造自己营销素质。最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问题或角度写一份结论分析。在这一教学环节,我们并不探讨很深的理论内容,只强调学生知识的活化,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工作意义的学习结果,除了印证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案例教学,把现实的书面描述,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进入被描述的情景现场,进入营销者和消费者角色,以当事人的身份一起探寻成败得失,对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塑造行之有效。为此,在讲授完某个重要的知识点后,向学生提供中外企业市场营销精选案例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情景进行分析讨论,完成案例中布置的问题,在实践课上由小组成员代表轮流向全班阐述对案例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让学生在自己和别人的互动讨论中获得新的认识,市场营销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观察法是消费者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深刻了解人和产品之间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购买与使用产品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观察。营销人员发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不同需要的人可能选择同样的目标来寻求满足,有相同需要的人可能通过不同的目标寻求满足,准确把握他们的购买动机非常不容易。因为动机是假设性的构建一一即它们无法被看到或触摸、控制闻到或者被实实在在地观察到,动机无法从消费者行为中很容易地被推断出来,而观察与推断是常用的来识别和“测量”消费者动机的有效方法。所以在学习消费者购买动机这部分内容时,便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到当地一些大型购物场所,任意选择两个购物区,观察消费者购买活动,通过和营业人员交流,进一步了解消费者不同的购物动机和购买表现。考察结束后各小组成员纷纷踊跃发言,畅谈考察体会。把学生带到企业现场,在现场调查、考察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改进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同实践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学生的实践成绩由纪律成绩(%)、操作成绩(%)、实习报告(%)和综合知识考试(%)四部分组成,但综合知识考试不及格需补考。对有独创设计和制作的学生可另行加分;改革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考试是手段,真正学到本事才是目的。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消费者心理具有较强的内隐性、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仅仅通过外部观察和判断,甚至在进行实地调查的情况下也很难获得消费者行为的真实动机以及影响行为的具体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消费者行为测量和推断能力应是《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下一步努力达到的目标。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十四
摘要:通过对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机制的实践,构建了合理的教学体系,建立了有效地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开放式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设备和场所,提高其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它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切实开展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推动并帮助学生开展科研和毕业设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1-3]。作为理工科院校,我系依托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开放方面的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4]。
一、实验室开放现状。
(一)构建了合理的.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化学实验的有效开放,实验中心首先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类: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基础型实验强调各门课程中特有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型实验强调学科与学科的交叉、同一学科各知识点的交叉,注重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设计型实验强调实验的探索性,充分体现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控制和分析实验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基础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时,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时,注意三类实验的数目比。在规定的学时内将实验项目分为课内必做实验部分、课内选作部分,并在课外一定时间内开设提高实验部分。合理地设计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学时,充分利用实验室开放,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查找文献的能力,构建实验内容合理体系。
(二)建立了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机制。
实验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开放管理制度。各实验室将基本概况、主要仪器设备、可开出的实验项目等公布到实验中心网站上,供师生选择参考。另外,各实验室对课程相关实验、自主实验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毕业设计项目等开放。实验中心根据提出申请的师生人数、时间以及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统一安排实验时间。对有特殊要求的实验项目应该提前向相关的实验室申请,实验室根据师生要求和具体实验室条件,准备仪器设备,安排实验时间,并及时通知申请人。
(三)存在的部分问题。
开放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对于设计型实验,实验的周期相对较长,相对难度比基础实验要高,少数同学难免实验失败,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重做,部分优秀学生希望在实验学时结束后能继续深入下去,因此这就意味着实验室需要全天候开放才能满足要求。全天候的开放,大大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实验室的运行、各方面安全将无法保障。另外,对于一些自主性实验,其综合性更强,难度远超教学计划安排,这样就要求指导老师也要具有非常广泛的专业知识。
(一)实验项目分类开放。
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合理安排实验室和实验时间,把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分为全天候、预约式和阶段式开放方式。对于“毕业设计”、“大学生挑战杯”、自主实验项目及部分学生参与的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等类的实验项目设置为全天候、预约式开放项目。首先学生在取得这些项目、课题后,必须先提出实验室使用申请,经过各级领导签字同意后,安排进人实验室进行研究、实践,指导教师一般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学生完全自主,包括使用的仪器、药品、实验时间,直至完成该项目或课题。而针对学生由于实验失败、结果不理想,请假等进行实验补做、重做等,或者实验在规定时间内难以按时完成,须延时的开放属于阶段式开放。
(二)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
实验室开放增加了实验室运行成本,包括试剂耗材成本以及人员管理费用等。引入学生参与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管理,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减少运行成本,将更多的经费投入用于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激励中。为了确保在假期和晚上都能开放,实验室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安排学生协助值班。上岗前对值班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实验室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在实验室安装安保设施,确保实验室安全正常运行。真正延长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做到实验室全面开放。
(三)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实验室教师的开放、服务意识;制定相应政策,将实验室开放人时数等与实验室人员的考核挂钩,鼓励实验室人员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我系现有专业教师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科研项目相对较多等特点。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我们把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入到了实验教学过程。组织优秀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科研项目设置符合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项目并作为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
(四)加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
优化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网站,网站包括实验教学网络资源、优质实验课程课件、实验室动态信息、学生实验预约系统、信息数据源等,实现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实验室空间、资源实施全面开放,除提供实验内容的重复强化外,还为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型、创新型、综合型、srtp和技能训练等实验提供保障条件和技术支持。
三、结语。
通过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改革,构建了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实验室资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十五
摘要:引入绿色低碳理念,把绿色低碳融入到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
以绿色低碳理念为指导,从更新实验内容、更新实验方法等角度探索当前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绿色低碳;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从开始,联合国环境署连续4年将“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
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绿色低碳经济正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选择[1-2]。
在大学教育当中,必然要把绿色低碳理念传授给每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节能环保”、“环境保护”等观念深入人心,为国家培养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综合性人才,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4]。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而有机化学实验又是各高校化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实验课程之一。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药品试剂,大多数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通过人工方法深加工制得,而且实验过程中又会产生废气、废液和废渣等化学污染物。
因此,有机化学实验注定与“绿色低碳”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将“绿色低碳”理念贯彻到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培养绿色低碳理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而教育事业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时,要把“绿色低碳”、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思想渗透到有机实验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废弃物的产生及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增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更新实验内容。
2.1实验内容的调整。
有机化学实验当中需要的试剂和药品很多都是强酸、强碱、有毒、易挥发、易腐蚀,而且反应的过程不仅有危险而且产生废弃物,处理不当就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造成危害。
因此在有机实验的安排中,应淘汰高危险、高污染的实验项目,补充污染小和环保型的实验。
例如,在做减压蒸馏的实验当中,用的试剂是苯乙酮,苯乙酮不仅对身体有害而且还会污染环境,此实验完全可以用自来水代理,既学会了基本的操作又不会污染环境;传统的“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所用的酰化试剂是乙酸酐,此实验可用毒性更低、价格更便宜的乙酸代替;用“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来代替“溴苯的制备”,回避了苯和液溴的污染性和危险性,而改用溴化钠来制备溴化氢气体,并且学会了有害气体的吸收装置。
2.2实验规模的调整。
有机实验所用的药品试剂大多有毒有害,减小实验规模后,所用的试剂量为常规用量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
这样不仅减少了试剂用量,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减小了有机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但是,减小实验规模也有它的缺点,尤其是对有机实验操作还不是很熟练的学生来说,减少试剂用量,如果操作不慎,一不留心,就很有可能得不到产品,会对学生的实验积极性造成打击,因而通常采用常量实验。
虽然缩小实验规模的半微量化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改革的趋势,但是对于蒸馏、分馏、减压蒸馏等重要的基础性实验,要仍然采用常量实验,待学生的实验操作熟练之后,对于有危险性、污染性的实验可以采用减小实验规模的方法。
通过常量和半微量的实验操作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利于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3更新实验方法。
3.1微波、超声波等新实验技术的引进。
微波技术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借助微波技术进行有机反应,不仅反应速度较传统的.加热方法快数十甚至上千倍,而且具有操作简便、产率高及产品易纯化、安全卫生等特点[5]。
在有机实验中应用超声波技术,不但可以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率和选择性,而且还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和途径,使一些在通常条件下不能进行的反应得以实现[6]。
因此,在有机实验的教学当中,如果引进微波和超声波技术,将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反应需要的试剂量少,既节约能源,又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让学生学习微波技术。
引入微波和超声波技术,是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绿色低碳”的一个重要手段。
3.2新教学模式的引进。
“慕课”是英文mooc的音译词,为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缩写,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课程模式,其本意是“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课程”[7]。
目前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实验项目的危险性小且难度不大,但是有机实验还包括贵重药品、剧毒、高温、高压、无水无氧等。
对于这些实验,很多实验室难以实现,且对老师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要求较高。
而慕课的载体为微视频,老师可以为这些实验制作视频,真实展示条件要求苛刻的有机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及危险的处理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实验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药品,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3不同学科实验的对接。
虽然目前大学不同学科设置的实验课程较多,但是实验都相对独立,不同学科实验没有衔接。
学校可以将有机化学实验与仪器分析实验对接起来,用学生在课上合成出来的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实验。
比如有机实验中合成出来的苯甲酸可以拿去做熔点的测定实验和红外光谱实验,1-溴丁烷可以去做折光率、核磁共振等分析测定实验。
这样既分析了实验样品的纯度又让学生学习了图谱的分析方法。
3.4废物循环利用。
有机化学反应的一大弊端就是会产生很多的废液和废渣,如果将废渣堆积,或者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还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中提取的咖啡因可以做分析测定的实验,而回收的乙醇既可以成为下一批学生的溶剂,又可以用做“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的试剂。
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对于能够处理的废液和废渣,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预处理,对不能够处理的要集中收集存放,与相关处理厂家联系进行统一回收。
4结束语。
总之,在有机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低碳理念,对于从事化学教学的老师来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环境友好试剂的选用、慕课等新教学模式的探索等等,更要让学生时刻树立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的责任心,为国家培养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人才。
贯彻绿色低碳理念是新世纪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时代赋予化学相关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彭近新.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与中国发展方式转型[j].环境科学与技术,,35(1):1-12.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十六
新课程改革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理解知识生产的意义和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动手实践,教师不包办代替。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对学生管得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枯燥乏味,缺乏活力,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这样也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物理是一门开拓学生思维的自然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营造“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合作互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相互触动、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等形式,在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形成的多级活动关系。这里的“合作互学”不是热热闹闹地小组讨论,而是对于自学中、检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个人经过思考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学生与学生交流,共同探索问题,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一对话,错误得以凸显,真理也更有了说服力。教师要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要互相取长补短。在合作交流中,课堂时间似乎很快,不像传统教学中那么无聊与漫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提倡。比如,对磁场的认识,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的认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交流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升、知识的拓展。讨论的过程中,参与面要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自由,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教师要搞好问题引学。问题引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问题引学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齐问齐答或半问接答,问题引学是构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跳一跳”,通过学生的学、思、议、练就能解决问题。例如,笔者教学“分子运动”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让每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鼓励了获得正确结论的学生,肯定了他们探究的'成功。对于分析不正确的学生,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告诉他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分析与探讨,才能获得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能锻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
四、运用电教技术辅助教学。
现代电教技术为教学带来了生机与创新,电教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电教技术创设的图文情境,既有声音,又有图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展现物理实验中看不见的物理现象,比如电流、磁场等。多媒体还能控制课堂节奏,优化课堂设计,加大课堂容量,节约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还能模拟史前文明情景以及战争场景,节约人力与成本,保障了人们的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水平,革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技术,可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可观的情景,将逝去的物理现象再现出来,能延长人们的视觉与思维,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园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乐学,产生为人类奋斗的情感。
五、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是人性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以激励学生上进为主,要平等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摒弃对学生冷嘲热讽,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同一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收到不同的效果,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也会显示出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今天,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基础以及接受能力作出不同的激励性评价。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对不同的学生批改时写出不同的评语,对学习好的学生写上“根据你的学习情况你应该解答得更全面,更加正确。”对于学困生写上“这道题很有难度,你的解答虽不全面,但只要你认真研读有关解法,是会解答得更好的,继续努力!”对于中等学生,作业的评语可以这样写:“只要你多动脑子,是会解答得更全面的。”教学实践证明,短短的评语,却有着巨大的威力,它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排除困难,不达目地不罢休。在鼓励性评语的感召下,学生获得了自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物理作为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有其严密的结构体系与特殊的教育功能。在物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与时俱进革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十七
论文摘要: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部分,本文从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以及功能与优势两方面进行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包括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功能与优势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网络传输信息,利用网络来进行教学,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部分,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在因特网基础上,将影视、图像、声音、动画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将多种媒体信息传给每个学生,同时实现双向,甚至多向实时交互传输的一种专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
1.硬件结构。
支撑网络教学系统的物质基础就是一个实际的计算机网络,一般是一个网络中心,它根据支持的学生人数、范围、学生访问网络的方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变化很大,组织结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都具有如下模块:接入模块、交换模块、服务器模块、网络管理与局域网用户模块、课件制作与开发模块。
块的主要设备是路由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网络专线将整个网络接入因特网,从而使本网的用户能够访问因特网资源,而其他网络用户能够访问本网信息。交换模块是整个网络连接与传输的核心,主要的设备有主干交换机、分支集线器和连接各模块的网络电缆,由它们组成整个骨干网络。服务器模块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储存、发布,它们是对外提供教学与信息服务的主要实体,一般有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dn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等,它们可以由一台或多台高性能的计算机承担。网络管理模块主要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进行运行性能的监测、故障的预警和诊断等等;计费模块主要是记录网络使用者的资费信息,以控制网络资源的有偿使用。局域网用户模块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以多种方式访问网络资源,从而达到教学或学习的目的。课件制作与开发模块主要是开发、维护网上的教学内容与教育资源,以实现教育信息的不断更新与丰富。
2.软件结构。
一个完整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需要系统软件的支持,如网络操作系统、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等,还需要一些专门支持教学的应用软件。
(1)多媒体授课系统。
多媒体授课系统从功能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课件点播系统,一个是同步广播授课系统。
(2)师生交互工具。
为了有效地支持分布在异地师生间的交流,远程交流工具应不仅仅提供传统的基于文本交流,还应提供包括图形、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支持。同时,类似于传统的教室教学中的黑板,身处异地的师生也能够通过特定的软件白板来交换意见。
(3)网络题库管理系统。
基于web的题库系统用于支持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组卷并进行各种类型的测试。题目内容主要是各级各类学科内容的测试题、达标题等,支持各种类型的测试,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提供相应的组卷策略,包括智能组卷、相对评价组卷、绝对评价组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通过网络自动组卷后,下载到本地进行使用。基于web的题库系统能够完成一般的题目管理功能,如题目增加、删除、修改等等。试题内容支持图形、语音、公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还应能对学生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考试与评价系统。
考试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在远程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借助了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使得远程考试在许多方面比传统考试优越。
(5)学习管理系统。
不管系统具备多么高的智能性,计算机并不能替代教师,计算机可以把人类从简单的重复性的智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教学过程中的高级诊断、管理、推理必须由教师来完成,可以说,缺乏教师参与的学习系统,不是一个完美的学习系统,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中,教师的参与仍然非常重要,它可以弥补计算机系统的不足。具体地说,系统的教学管理应具备如下功能:针对性的辅导、疑难解答、协作监控和实施智能个性化的远程学习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核心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体现了网络多媒体教学中所蕴涵的完整的教学思想,创造了一个符合学习心理的、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其主要功能有:。
(1)多媒体教学功能。
配合相关的教学软件,该功能适合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它将服务器的.声音、视频、文本等信息传输于所有的学员。也可以直接传输取之不尽的网上信息。
(2)师生交互功能。
学生通过软件共享白板、语音交互、视频交互以及传统文本交谈方式和教师进行交流。
(3)同步浏览功能。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能够提供同步浏览的机制,使得学生端的浏览器与教师端的浏览器达到同步显示。这样教师可以定位在同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学生端的浏览器,从而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浏览学习资源。
(4)自查、自测功能。
基于web的题库系统可以使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组卷并进行各种类型的测试。还能对自己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在功能上已超越了传统的计算机教室和语音室,配合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取之不尽的互连网上的信息,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变被动为主动。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都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而在多媒体教学网络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2)展现形式更加多样。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多种展现形式,比如软件共享白板、bbs、电子邮件、同步浏览等,从而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3)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
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与教师充分交流,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同时多媒体教学网络的遥控功能使学生能相互学习、相互辅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另外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教师通过网络把教学信息传给每个学生,学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来进行学习和接受信息。
参考文献:。
[1]姚兵,赵亚婉,马力.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设计及实现.cernet的研究与发展-计算机应用(增刊).
[2]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j].,(11).
[3]杨晓元,苏炀.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设计理论及实现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十八
实践教学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十分重要,但现阶段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比较偏重于课堂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高职会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高职会计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引出切实实行实践教学的相关措施,着力提升会计职业的能力。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技术应用能力。而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则为培养出专业会计人员,其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专业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1.2目标工作岗位分析。
通常来说适用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岗位有两种,会计学中的会计岗位,与会计学中的非会计岗位。所谓的会计学中的非会计岗位是指会计学中辅助会计人员工作的岗位,例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统计等,这些工作岗位不涉及会计的核心技能,主要是辅助会计的工作,本文不对其加以讨论。所谓的会计学中的会计岗位是指,会计专业应用的基本岗位,具体是指财务会计的基本工作,主要包括工资核算、流动资金核算、账务核算、财务报表、车间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会计主管等,还有最基本的出纳收银工作。一般来说根据工作内容可以把会计工作岗位分为四类,即:出纳收银、财务管理、审计、会计。这些工作岗位要求工作人员娴熟的运用专业技能技巧,处理财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流体力学教学实践探讨论文篇十九
摘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我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的优点,从而为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验课程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之一[1]。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促进他们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2]。
现代医学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作用日益重突出[3]。
目前,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以中医药教育为主的医学高等学校,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面不仅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存在一定差距,也与当前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存在一定差距,不能适应当前医学教育的要求。
本文针对目前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的优点,从而为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通过对所执教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学生对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92.3%的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具有的兴趣,认为该课程可以提高自己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的科研素质,对今后的发展非常有益。
85.6%的学生愿意参与自主设计性实验,并与团队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合作,开展探究式实验;80.1%的学生愿意在课余时间参与生物化学实验。
作者根据以上问卷调查结果,结合近年来从事中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经验,认为我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当前医学的发展不适应。
我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一直沿用教学大纲,课程内容陈旧,实验技术落后,特别是在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技术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因此,制定适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现代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对于实验课程的兴趣。
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模式一直采用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进行模仿操作验证性教学模式,必须按照教材规定的步骤完成,不能进行丝毫的改进和创新。
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效果较差。
(三)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
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基本上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确定的。
一般没有详细的评分细则,教师只是根据主观判断,给出一个比较笼统的分数。
只要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不管具体实验过程如何,就可获得较高的成绩,存在不合理性。
二、中医药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一)改革实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课程内容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能动性。
中医药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较多,为了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
中医药学专业探究式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掌握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对一些中医药学的现象从生物化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学会重要的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反应,同时要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掌握最新的生化分析技术。
因此,实验内容必须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主要是基本操作训练和验证基本原理的实验。
改革后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核酸的提取和性质、脂类的结构和性质、分子生物学技术四个方面的实验,共约10个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巩固理论教学中的知识,实验技能得到较全面的训练。
2.增加探究性实验研究内容。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科研素质的有效环节。
例如,将核酸的提取和检测由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与教材不同的实验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根据新的实验方案完成了提取和检测,少数同学的实验结果不理想,但通过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实验技能,提高了他们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进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应局限于使学生验证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究未知生命现象。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无法实现上述任务。
因此,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势在必行。
1.改变教学观念,转换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主客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舞台上表演的“演员”,老师先通过讲解和演示,再由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结果已经有了了解;学生是观看演出的观众,被动地接收知识。
这种模式不但抑制了学生的兴趣,也扼杀了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要改变这种教学观念,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由“演员”转变为“导演”,使学生由“观众”变成“演员”。
在改革后的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实验目的,了解提前预习实验内容,然后进行实验步骤设计,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发现者,成为学习过程的主角。
当然,如果学生对实验内容理解的不完全正确或实验步骤有明显不合理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2.推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式实验主要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生物化学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以研究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式实验,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基本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归结于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
主要措施是学生根据实验目的提出问题和假设;然后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以验证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再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等,最后将问题解决。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发展。
3.抓好实验教学环节,着眼创新能力培养。
在探索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了创新精神。
在实验教学铅,学生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提出问题;同时,允许学生合理的修改实验方案、改进实验内容。
教师除要掌握有关原理等理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和难点、疑点外,还要指导学生巧妙地设计实验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创新点。
在讨论实验结果时,学生要分析清楚实验成败的原因,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便进一步地改进实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实验考核方法,综合公平的评定学生成绩。
实验成绩的评价体系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
规范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教学改革主要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以研究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式实验,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基本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重组将经典与现代有机融合、既保证了实验课程的基础性,又体现了实验课程的时代性,课程内容新颖,较好地处理了课程内容基础性。
那么,如何才能公平、合理的评定学生的成绩呢?
(四)讨论。
我们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
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通过教学改革,增强了师生互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其次,探究式实验的开展增强学生了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形成相对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为以后学生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探究式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最后,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优化和总结,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社会发展和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