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优质15篇)
10.读后感是对于所读书籍的思考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书中的内容和主题。那么,如何写出一篇有深度和启发性的读后感呢?首先,要充分阅读和理解作品的内容,挖掘出其中的主题和思想。其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触发的感受,展开对作品的个人解读和评价。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使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你的思考和情感。最后,要注意读后感的结构和逻辑,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次序,使整篇文章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感人至深的读后感,希望能够触动大家对文学的热爱和思考。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一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读此书后,最大的印象有以下四点,串起来,实质就是如何改变自己。
首先,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自己的优势而不自禁地掩饰了自己的劣势。这个事实是如此明显,但我们确实很难发现。很简单,当一个擅长羽毛球的人,面对篮球和羽毛球两种选择时,自然而然会选择参加羽毛球活动,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选择。但正因为这种“正常”思维,恰恰就限制了我们全面发挥自己本有的能力——我们的.羽毛球水平会越来越高,但也放弃了其他球类水平提高的机会。这是个人总结的第一大陷阱,我们一步一步跳进这个能力陷阱,越来越深,一旦环境改变,我们便很难从中跳出。所以,能把自己不擅长的事做好,将短变长,那才是高人。思想上承认这点,是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因为人性本身的弱点,我们难以发现自己的短处。人们总有个习惯,就是总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们对事物的评判,不管是客观地看、主观地看,还是什么其他高大上的套路,有一点肯定是不变的,那就是“用自己的脑袋想问题”,而这就必然限制于自己脑袋的知识储备,也必然会出现你认为绝对的事偏偏就出现了你想不到的结果,你认为自己没有的短板偏偏就会在事物中反映出来。这是个人总结的第二大陷阱,所以,能主动发现甚至被动发现自己短板,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找到问题,才能找到发展方向。
再次,大多时候,我们就算看到问题,也会下意识地找千万种理由来“说服”自己那不是问题。这是个人总结的第三大陷阱。这种例子大概有两种,要么是一旦发现问题,往往第一时间想到是外界的客观影响有多大、多深;要么我们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因为思维定势以及所谓的习惯等因素,大多只是会停留在意识上的承认,因为既有的各种阻碍实在难以在行动上改过。所以,能发现问题所在,还能将改变付诸于行动、敢于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下前进,才算是踏上成长的道路。
最后,我们往往被根深蒂固的“先思考后行动”思维所限制。诚然,先想后干,三思而行,往往事物会更稳妥,但这仅局限于做已经确定了的事。而学习新事物、尝试做改变,则需要先行动后思考,因为只有实践过了,才知道改变后的事物趋势,否则还是在老路子上徘徊。这也是能力上的终极陷阱,如果总是以自己擅长的思考方式来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短板,往往转了一圈短板还是短板,因为根本上、实质上的内在因素并没有改变。所以,要改变自己,首先要先从行动上出发,反过来改变自己的想法;若想成为一名优秀领导,首先就要行动上表现的像一个领导;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文秘人员,首先要多去实践再来总结。所以,行动起来,比什么都重要,成长的道路就是需要这一步又一步的行动。
扬长很必要,但如何将短变长才是王道。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二
陈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故事,有诚信类的,挫折类的,亲情类的等许多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父爱美文故事。
人们都说:8岁后都需要爸爸,我觉得说的一点也没错,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父爱故事:《父爱陷阱》。
故事说的是:有一天,小男孩跟随父亲去打猎,一不小心掉在一个陷阱里了,他就喊“爹,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可是父亲在陷阱边,只是守护他,怕有野兽到来。并没有救他,小男孩等了好久好久,可是还是没有人来救他,他决定自救,于是他拿出柴刀,用力地爬上来,一看父亲坐在旁边,生气地说:“我没有你这个爸爸了”!父亲突然说:“孩子,你这么大了,应该学会自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学会自立,在困难面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总等待他人的救助,坐以待毙。这样才会在将来的生活中不断走向成功!
故事中的父亲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身陷困难中,而是利用一种特别的`方法,让自己的儿子学会自立,自强。可见我们的父爱是多么伟大!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三
从华为“出事”,我有意识地开始关注与美国帝国主义逻辑有关的信息,这本书从作者的亲身经历为角度,描述了一个商业巨头如何被美国以非经济手段瓦解,世界处于美国“韧实力”的控制之下,美国靠着军事实力、司法武器和信息技术所编制的一张大网,让其他国家没有反抗的余地,藏着自由贸易下的“黑暗”。
读完这本书的小伙伴应该会有一个共识:对作者的遭遇感到同情,对美国的司法感到愤怒,对于华为中兴事件也会有更多的一些理解。但这里,我想谈谈妥协与希望。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在本身还不够强大的时候,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欺负甚至凌辱,那我们应当如何去应对呢?从作者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些力量。
在妥协这种能力之外,我们还要看到另一种力量,它是希望。监狱中的生存环境,未来的不可知,案件进展一次又一次让人失望直至绝望,是极具摧毁人的意志力的,如何坚持下去?真的很佩服作者,他以前一定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一个心生希望的人,才能等到自由的那一天。更了不起的是,作者重获自由后创办了公司,将自己的经历转变为知识和能力,输出给别的企业,推动国家立法的完善,让自己遭受的苦难没有白费。
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达尔文的世界。逆境中学会忍耐,顺境中低调发展,不虚度光阴,不失去希望,终将遇见美好。
也希望华为不会是下一个阿尔斯通。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四
在一个二手书的交易市场,不小心看到了这本书,开始吸引我的不是《现代化的陷阱》的书名,而是他们这个系列――中国问题报告,可是只有《现代化的陷阱》这本书的一排摆在书架上,一看就知道是那种销量不太好的书,1997年出版的,现在还没买完,可是当看到那段书背后的话时,我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还有点痛快的激动,于是4块钱就把这本书买下了,由于作者的直率,很直白地谈了中国诸如国有企业改革、圈地热等在中国很热但无人谈的问题,对这些公开的秘密作者入木三分,实有痛快之感!能看见这本书――缘分,更是幸运!
虽然书中谈论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之初的问题,但是作者对其问题的负面性的预测和警示让人信服,看了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身边的很多社会经济问题:腐败、道德滑坡、贫富分化、官等等,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以各种形式展现,很多今天的社会问题在当时就已经种下了祸根,可谓是必然。1997年作者写了这本书,时至今日,10年,今天我们的状况这么样?――悲哉!
我得到这本书,有点“英雄所见雷同”之感,但是我不敢讲这话,因为尽管我的很多想法虽然是自己的原创和书中之意不谋而合,但是毕竟我比她晚了10年,今年20xx年了;而且我在有些看法上很肤浅,所以看这本书更有被“闷棒”般的震撼!
在此,我佩服一个女性的勇气,敬仰她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同时也感受到了要做一个她这样的知识分子的艰辛和无奈!艰辛之处在于要拿出那么多数据来揭示中国公开的秘密是多么的不容易,而无奈则在于结局的悲哀,这种结局包括作者本人的遭遇和她警示的问题的结局,只能让人无奈!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五
寒假里,我读了许多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父爱陷阱》。
《父爱陷阱》主要讲了一个人与父亲打猎,落入陷阱,后来自己爬出来,却发现父亲就是陷阱边。他气极了。后来才知道,父亲想培养他的生存能力。
这个故事引发了我许多思考:世上只有这种父爱吗?不,有许多种。溺爱、帮助之爱与严厉的爱。文中这种则是严厉与帮助的结合。
我又想到了我爸爸。他悄悄为我做了许多事,是一种无言的、无回报的爱,文中的人才明白这种爱,我也是,所以,我要好好孝敬爸爸。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六
放寒假前,经学长的介绍,特地在图书馆里借了一本《统计陷阱》在假期里读,看完之后的感触到真不少,而且总想着什么时候写一点读后心得之类的东西,无奈,因为惰性,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迟。这次还得感谢学校这个次机会,让我终于可以完成早该结束的任务了。
先来谈谈写这本书的背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种尊崇统计风,太多的人都乐意,也轻易的相信了那些统计数据,原因很简单,大多数的统计数据都可以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一个企业可以让员工看出今年的效益,同样的数据,换一种统计方法,也可以反映出企业的不景气,这就是为什么太多的公司,企业,甚至政府部门都习惯用统计的方法来传达自己的意思。介于这个背景之下,美国作家达莱尔·哈夫以一个经验老道,且退休的窃贼的身份,用回忆录的形式,在本书的前八章讲述了常用的一些行骗手段,在第九章总结了前面所列出的所有方法,而在最后一章中,教人们如何识破统计数据中的陷阱,告诫人们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去看待一个数据,从而不做一个被数据玩弄于手的玩偶。本书中列举出的,常用统计手段大致可分为:利用内在有偏样本,选出不同的平均数,隐藏总要的数据,忽略必要的误差,滥用统计图形,采用不完整匹配的资料以及误解相关关系等。当读完这本书时,回过头在,如果你用书中的衡量标准来看任何一组数据,都会发现其中的不可行性,所有的数据都是可以质疑的,那么不禁会有两种念头:其一,为什么统计着要这样做,公布这样的数据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无非是利益所趋,商家,政府乃至所有人都想隐藏掉那些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数据,公诸于世的无非是想博得同情或者获得荣耀。其二,这个世上不就没有可以相信的数据,因为没哟绝对的正确,那么我们是否就因此而否定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呢?显然不是,这本书最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数据,正确的从数据中拿去自己需要的,不可全信,但不意味着一点也都不可信。
在这里,我重点来谈谈:内在有偏样本,选取不同平均数,采用不完整匹配的资料以及误解相关关系这几种“行骗手段”。首先说说内在有偏样本,我用原文中的一个例子来解释这种方法的意思:
“1924级的耶鲁毕业生平均年收入有25111美元。”《时代》杂志在评论纽约《太阳报》的某篇报道时曾经指出。
乍眼一看,感觉耶鲁大学的确是个很了不起的学校,那里面的毕业生都有高质量的就业率。在感叹之余,细细想想,你会发现有两点可以之处:第一,如此的精确;第二,竟然如此的大。那么,这个精确地个位的收入是如何得出来的呢?除非是在保证没有外快的情况下,只靠工资条生活的人,他的工资才是有可能精确地个位的,那么现实并非如此,越是成功的人,他的工资来源越是不那么单一。
问卷调查的人都是可以说实话的。尤其是在工资这种很敏感的话题上。试想想一个税务局的人员来调查你的收入情况,你会如实回答吗?我想未必,多数人都会尽可能的说的小一点,毕竟说的多了,可能意味着要多交一点税呢。再有,和同学聚会是,看见被人都在侃侃而谈,你非但不会如实回答自己的工资数,因为虚荣心,多多少少都会夸大一点。这些都是合乎常理,同样也是无法避免的。而对于那些从名校毕业,但现状落魄的人,肯定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实际情况。那么,不难看出,耶鲁大学的毕业生收入情况,它仅仅代表了1924届中可以联系得到的人中的愿意站出来说出自己输入的那些特殊人群。因为调查的对象本来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偏向性,这是导致其最终结果失败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同样用一个例子来谈谈对平均数的选取。
一个老板为了炫耀自己公司的福利有多好,就在招聘部门公布了这样的一个信息:本公司的全体员工的平均收入是5700美元。
听上去挺不错的。可是你得自习想想,这里的平均到底是什么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是众数还是中位数?作为应聘的你,更希望的这个平均是众数吧,因为这样以来,公司总出现次数最多的是5700美元,而任何一个公司的基层人员往往是最多的,那么就意味着即使你是普通员工,也可以拿到这个丰厚的薪水。可现实并非如此,通常这里的均数都是算术平均数,因为全体员工中,包含了老板,经理等高层人士,同样也包括了基层员工。可是当高层的工资数高达上万,甚至几十万,而基层的员工拿着不到两千甚至不足一千的收入时,照样可以平均到五六千的收入。
所以,在以后的阅读中,尤其是对这种带有平均感念的统计数据中,不禁的要反问一句,它到底是什么平均数,不然,你将得到会与你的想法大径相同。
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不完整的匹配资料这种手段。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去年飞机失事造成的人员死亡比1910年多”,这是否意味着现在乘飞机要比过去危险?我们都知道,在现阶段的这个社会中,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比上个世纪中整整一百年中死亡的人数还要多,难道就因此要否定社会的进步吗?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匹配显然是不对的。看看历史,不难发现,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了,能乘坐飞机的的人数有多少,而现阶段,在这样大的一个基数下,我们不妨做个简单是算术,用每年死亡的人数除以每年的客流量,那么你将会发现,现阶段的死亡比率将会小的可以忽略。而太多的人们总喜欢用比较多额手段来评判事物的好坏,可遗憾的是用错误的参考对象;来作比较。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在这里也不一一列举,只想告诉大家的是,在对于比较性的统计数据中,在被统计数据所震惊的同时,想想他们的对比是否在同一个标准,所采用的对象是否具有比较的意义。
接下来的这种“行骗手段”是我们在生活中最难察觉,恰恰是最被“骗子们”惯用的一种手法。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在这里先介绍一种统计学中的一个经典谬误:如果b紧跟着a出现,那么a一定导致了b的发生。举一个简单例子:有两块准时的时钟,当a到某一整点时刻是,时钟b就会敲响。那么是否b钟的敲响是否取决于a钟是否走到该整点时刻呢?显然不是的。
我们只能称之为是一种联合变动。而联合变动一种普遍形式是存在其真实性的,但无法区分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说,他们之间就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收入与拥有的股票之间便是这种相关。你拥有越多的钱,便能买更多的股票;同时,你手头的股票越多,又可以为你带来更多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认为一个因素引起另一个因素是不全面的。
最具有戏剧性的相关是所有变量相互间没有任何影响,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例如:抽烟和学习成绩的问题。
现时,人们得到了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抽烟导致低分。难道就不能是相反的解释吗?也许低分促使学生不喝酒而变得爱抽烟。这种说法与前一种一样能得到证据很好的支撑。只是它不能够满足宣传人员的要求。
最后,和大家共同分享一则我最喜欢的统计案例。
《纽约时报》在报道一条来自印第安纳波利斯城的美联社新闻时,在偷换基数问题上犯了错误。
今天,经济危机已大为缓解。属于印第安纳波利斯城建筑贸易工会的管子工、泥水匠、木工、油漆工和其他工种的工人享受了5%的工资提升,这是去年冬天工资下降20%的四分之一补偿。表面上很合理——但是请注意,减少是以原有工资为基数计算的,而增加却使用了较小的基数,即削减后的收入。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假设数据来进行检验。为简单起见,假设原有收入为1美元,减少20%,即为80美分,而在80美分的基础上增加5%仅提高了4美分,它是原来减少量20美分的五分之一,而非四分之一。和许多看起来似乎正确的错误一样,这个错误通过巧妙的夸张,使事情看上去更美妙了。
首先选择去年作为基期,也就是说,以去年的价格为100%。既然牛奶的价格降了一半(即50%),并且面包的价格是去年的2倍(即200%),将50%与200%进行平均得125%,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价格上涨了25%。
用另一种方法试试,以今年的价格为基期。去年牛奶的价格是今年的200%,而面包的价格是今年的50%,平均数又是125%,也就是说,去年的价格比今年的高25%,今年的价格下降了。
如果你想证明价格没有发生变化,试试使用几何平均数,这时你可以随意选择基期。几何平均数不同于算术平均数,或均值;但它也是合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它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计算3个数的几何平均数,只需将3个数相乘,开3次方根;4个数的几何平均数,开4次方根;两个数的则开平方根,以此类推。事实是,如果不去考虑它的数学基础。统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门艺术。许多控制甚至扭曲都是在合理范围之内进行的。统计工作者经常要在许多方法中主观地选择一种方法以描述事实。在商业活动中,统计工作者不大可能选择不利于己的方法,就像撰稿人在描述赞助商的产品时,不会使用“易碎、价格低贱”的字眼,而会说“轻便、经济、实惠”。即使是学术界,学者也有自己的偏好(可能是无意识的)。
所有这些都在提醒大家,在报纸、杂志和书籍中看到统计材料、结论以及数据时,应该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再接受它们。有时候,更仔细的一瞥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真相。而武断地拒绝统计方法也是因噎废食,不值得提倡。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七
《美国陷阱》这本书不错,里面描述了一位法国阿尔斯通高管的真实经历,既体现了合规的重要,又能了解到在国际商业竞争领域的内幕。边看边写点读后感,作为人生记录吧。
首先,最为深刻的一点感受就是,如果作为跨国集团的高管,一定要对法律管辖权有清楚的认识,比如美国的反腐败法的管辖范围就是全世界,而该高管被抓后才了解到这个法律,还不明白为什么美国的法律能管辖到法国的公司。
其次,管理不能靠常识,别人这么干,我也这么干就没有风险,比如该高管在印尼搞业务,通过中间人贿赂当地官员中标,其他跨国公司也是这么干的,包括美国通用公司,但一旦追究起责任来,就可能先抓你,不要觉得不公平,因为通用是美国公司,而你不是。
最后,选择公司要擦亮眼睛,那种不为员工利益考虑,不保护自己员工的公司千万不能去。比如文中主人公被抓,阿尔斯通高层最后连律师费都不出了,不管不问,怕引火上身。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八
美国制定法律〈反海外腐败法〉,规定世界任何腐败行为只要和美国有一点关系,美国就有权处理,终于知道了什么叫霸权主义,世界警察。以至于美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法律整治外国任何一家公司,例如本次案件其实就是通用公司对阿尔斯通的打击,吞并以壮大自身,美国不仅可以去的上百亿罚款,还可以取得该公司核心技术,之后还会派人驻扎在该公司,比强盗还要强盗。幸运的是不只是中国,世界所有国家都在他的打击范围之内,盟友法国也不外如是。
除了国家层面,个人的经历也很有感触。主人公虽然是个高管,但是在国家层面,在公司真正领导层眼里,他只不过是一个棋子,一个打工仔。该利用时,会给你施以极限的压迫,诚然在国家机器面前个人真的很弱小很弱小,不断失望不断希望再不断失望,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那时我觉得主人公最渴望的应该是自由。所以此时真的体现了国家的作用,母国如果强大,他的公民也就可以无需仰人鼻息,这也许是人喜欢群居的原因吧,在一个强大的集体里不会有人不开眼来挑衅你。但是反过来,法国虽然不弱,但是在美国面前也只是敢怒不敢言,文中多次提到马克龙访美对此只字未提,领导人的不作为真的会让民众很失望,不能保护自己公民的国家如何来让公民爱国呢?文中最后作者感谢了很多人,感觉到,世间的磨难有时候不会让这个人对世界充满怨恨,而是去感激,感激那些曾经在自己九死一生之时帮助过自己的人。庆幸有过一些“不幸”的经历而能够可以和作者有点感同身受。最后希望孟女士不要经历作者锁经历过的事,希望华为可以挺过去,希望祖国尽快强大起来!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九
由于知识,信息和地位的不对称,普通人在面对行业精英专门设计的陷阱总是无法防备.就像普通美国民众无法理解华尔街“金融天才”搞的次级抵押贷款的潜在风险一样...恩,不光是普通人,就连中石油这样的顶级上市公司,在顶级ceo的带领下也会中套,油价顶点超高价大笔收购国外油田例如tyk之类的...信息欺骗有很多种,而利用统计数字来进行欺骗可能是比较普遍的了,就像马克吐温说的,therearethreekindsoflies:lies,damnedliesandstatistics.这本书就是揭露说明专家们的欺骗行为的.比如报社为了吸引眼球,如何发布关于名牌大学毕业生高收入的报道,政府部门如何利用同样的原始数据,算出不同的统计结果,房地产为了卖房子,如何统计出小区业主的超高收入,一般人如何误读智商测验的一般统计结论,大公司的销售和市场部门如何用图形上的视觉欺骗来提高统计数字给人的感官效果,广告商如何用不匹配数据对大众进行误导....接着,在罗列了种种利用统计欺骗的手段后,书里描述了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告诉我们在面对统计数字的时候,如何去理解和评估那些数据,如何揭穿有意或无意的统计骗局.这本书的特色就是案例非常多,用案例的好处是比较容易能理解,缺点就是有的时候比较罗嗦,有时候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书里还要花个几千字去描述他...好比那个经典的二维图形欺骗案例...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段是介绍平均工资偏高的案例,不过有些地方用词太学术了:“当数据的分布呈现正偏态时,均值往往偏离一般水平。。收入分布是典型的正偏态分布,这样一来,平均工资偏高就十分正常了。。"囧。。这有优点像概率统计课程了。。这个还不如我的解释通俗易懂:
我发现最夸张的是几何平均数算出来是11。。
恩,然后情况就来了,类似上面10个穷人1块,1个富人12块的统计状况,统计局会决定用哪种算法,算普通人平均工资就会往高的算,就拿那个算术平均数2块来算吧,要不平方平均数3.7块。。然后碰到垄断部门工资算法的时候,他会拿出调和平均数算法,说,你看,大约是1块,都很低么。。穷得很,很阳光吧。。
还有一种统计,我看到过照片,也很牛,是个调查问卷,选择是满意和比较满意。。然后统计局会说,大约40%的人满意,大约50%的人比较满意。。
调查的量不够多,分布不够平均等,这些都影响到实际的统计数据,比如最近hz号称gdp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就连我寝室那博士都信以为真,不过我看到那篇文章深处有一行字-不包含流动人口。。hz自己宣称流动人口是有400w,常驻600w,gdp价值是无法区分流动人口还是常驻人口的,假设1个人创造了1k的gdp价值,按照hz这个算法,就是(400+600)/600=1.6,也就是文字上动动手脚,人均gdp就被他算到了1.6k。。
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是视觉欺骗的案例,这个我看到销售做ppt显示销售量时经常用,其实只是1:2的增长关系,他画了个图,图像长宽都是1:2的话,面积就是1:4,这样你的视觉就会告诉你这两者区别远比1:2大。。
书上讲了许多广告商欺骗的例子,比如“对著名医生的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27%的医生抽的是xx牌子的香烟”。。其实这个数据是虚构的,不过放个数字一般人就会感觉到很可信了。。
还有就是上市公司的报表了,恩,都很狡猾,比如书里讲到,如果每天早上99块买来1个东西,100块卖掉,那只有1%的销售收益率,不过1年下来,他赚了365块,成本只有100。。这样他对外宣称很穷,赚的很少,其实通过各种名目的数据转换,隐瞒了很多利润。。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十
“你必须学会自救!”这是《父爱陷阱》的一句话。故事讲得是:一个十三岁男孩在和父亲一起狩猎时不小心掉入陷阱,他拼命呼喊,父亲却走开了。晚上他听到一阵响声,知道井内比任何地方都危险,于是他拿起尖刀在井壁上艰难地挖起洞来,就这样挖一步爬一步,终于爬出了陷阱。当他看到父亲站在井旁冲他笑时,他一把将父亲推开,父亲却说:“我知道你掉入了陷阱,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爬出陷阱。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恰恰有这把刀。整个晚上我都寸步不离地守在井边,因为随时都会有动物靠近井边。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所以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听到这里儿子一下抱住了父亲。那年,他一夜间成熟的像个老猎人。
是啊,成事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能否坚持。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一道较难的数学题,不想动脑子,就找到看书的爸爸,没想到爸爸看了一眼说:“自己做去!”我回到房间也没真正思考,看见爸爸没事可干,就又走过去,还没开口,爸爸就吼道:“走开!”我心想:哼!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我自己做。回到书房我翻开书,仔细回忆老师讲的例题,反复演算终于做出来了。我像个胜利者一样走出房间,来到爸爸面前骄傲的说:“没有你我照样能做出来!”爸爸欣慰的笑笑说:“我相信你的实力,今后你还会经历更多的事,遇到比一道难题更大的困难。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不想让你有太多依赖,否则你永远不会成功……”那一天,我第一次在爸爸面前低下了头。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十一
拿起《父爱陷阱》开始品读起来。这是个让人成长的陷阱,里面装满了浓浓的父爱,当初父亲挖这口井也是为了让他学会自救。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父爱,没有母爱来的那么温柔亲切,但它有更深刻的蕴意。父亲,没有太多的叮咛,只有默默的关注;父亲,没有慈祥的呵护,只有实在的教诲;父亲,没有琐碎的唠叨,只有坚实的脊梁。父亲扛起了整个家的重担,是我们生命的依靠。
据电视新闻报道:有个叫董卿的女孩,她的父亲是一位富翁,董卿是她唯一的女儿。从小她的父亲就用很严格的方式来教育她,不让她买很多的新衣服,让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她十五岁那年,她爸爸就把她送到一个酒店打假期工,其实是没有薪水的,她一天要洗十多套订单和被套。那时,董卿还怀疑自己不是父亲的女儿。但是她长大后,她成才了。这时,她才意识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我的爸爸也是这样一位严父。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就要洗自己的衣服,还管是毛衣还是棉袄,都一样要洗。从今年开始,爸爸还要我洗爷爷奶奶的衣服。上学期期中测评我考了第一名时,我以为爸爸会给我买辆自行车。想不到他却这样对我说:虽然考了第一名,但是不能骄傲,要保持这种成绩!我觉得自己很委屈。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到兆甲坊玩,不知不觉天就黑了。我回到家,忐忑不安地推开家门,看见爸爸手里拿着竹鞭,心里有些害怕。爸爸沉默了很久,终于扬起竹鞭狠狠地抽打我的腿。当时,我伤心地哭了。
爸爸要我洗衣服,不给我买自行车,打我,这我都理解。爸爸是想告诉我,从小就要多吃苦,长大了才会坚强。爸爸虽然对我很严厉,但是在我烦恼的时候,他会逗我笑,让我开心起来。在我心里,爸爸就是我的守护神。
我多么希望爸爸能在我身边。如果你被欺负,有爸爸替你出气,如果你遇到不懂的地方,有爸爸教你。但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所以爸爸每年都要外出打工,我跟爸爸的见面机会很少。每次爸爸外出打工,我都会泪流满面。这一别,就要等到来年才能见面了。
父亲一个多亲切的名称!父亲的爱不是宠爱,而是如大山般的深沉、平静、包容,无私……《父亲陷阱》让我更加地读懂了我的爸爸!每次,我想爸了,就会拿起《父爱陷阱》细细地品读起来。每当中秋节的夜晚,我看见皎洁的月亮,就像看见了爸爸。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对爸爸说一句话:爸爸,我爱您!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十二
为了帮助通用收购法国阿尔斯通,美国司法部以腐败为名起诉阿尔斯通高管在印尼竞标找中间人花了60万美元,并在羁押了四年后判处监禁12个月。通用电气之所以要对阿尔斯通的电力业务发起强制收购,一来是因为零八年金融危机后通用决心回归制造业,将阿尔斯通视为最佳收购对象;二来是因为美国自从奥吧马执政以来确定的“再工业化”战略。通用的商业目标和国家目标存在一致性,这使得美国司法部予以积极配合并赋予通用更大的底气。美国司法部能够通过逮捕公司高管,对阿尔斯通施加压力,是基于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和“长臂管辖权”。
《反海外腐败法》的管辖主体包括外国企业,同时“长臂管辖权”又允许美国司法部管辖外国企业在海外的所谓行贿行为。在这桩收购案的收尾阶段,司法部仍扮演了重要角色。面对西门子公司的.介入,其以巨额罚款威胁迫使西门子临阵退缩。为确保收购的顺利完成,司法部甚至暂缓了阿尔斯通缴纳罚款的期限,完成了与通用的默契配合。
通过全书可以窥见真实世界黑暗的冰山一角,所谓法律、自由,不过是政治角力的武器。而美国的科技、法律、美元结算体系通通为长臂管辖有了力量的保证。现在看看正在发生的中兴、华为以及一系列更小的企业上发生的事情,这不仅仅针对的是企业,这是真正的权利的游戏。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玩家可不是只有企业,还有国家。世界大国拥有的实力,不是任何一家企业可以匹敌的。更何况,国家还拥有暴力手段,这更是企业不可能具备的优势。有时,某些国家会直接动用国家暴力,为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鸣锣开道。(李师圆)。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十三
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教会我们成长。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父亲总是在生活中带领我们去看,去感受,去明白人生中的困难和道理。
我带着种种疑问认真地将这篇文章读完,包括作者的背景。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郑成南,对于这个名字我并不熟悉,我只是在作者背景里了解了一些关于他的故事。父亲给与孩子的爱不全是单纯的、表象的,还有很多看不见的`爱,比如“放手”,其实也是一种爱。而郑成南正是在“放手”的背景下长大的吗,而且这样的日子长达八年。他小时候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烧饭、洗衣,从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爱。高考后,大学费用十分高昂,他撕了大学通知书走上了打工路,到处漂泊打工。“不管在哪里我都没有放弃写作,因为内心有太多的话要通过笔端发泄出来。”郑成南说。他的经历都成了他的写作素材。他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他从小就学会了自立。我相信,他的文章一定感人至深!
《父爱陷阱》这篇文章写的是“我”在和父亲去狩猎的过程中不慎掉入了陷阱,十分恐慌,等待父亲救援,可是,很久父亲都没有出现,“我”只好自己想办法自救,最后才发现父亲是有意不来救“我”的。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个疑问:父亲为什么宁可看着“我”在陷阱内痛苦地挣扎而见死不救呢!我的心里突然对这个冷漠的父亲有些厌恶了。可是,接下来父亲说的一段话却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了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踏草丛,制造声音。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就是我挖这口井的初衷。”
读到这里,真相大白了!我明白了这位父亲的良苦用心,十分敬佩他。父亲给与孩子的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放手”的爱。父亲挖陷阱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学会自救,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啊!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十四
《父爱陷阱》写的是父亲为了锻炼孩子的自救能力,整整一夜守护在陷阱边,提醒孩子进行自救,怕他有危险,体现了父亲别样的爱。
《你是我最忠实的病人》,写的是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通过测试,练就技术,一次次将针头拔掉,重新让女儿扎针,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当实验品,不顾疼痛,体现了父爱的坚强和伟大。
我最喜欢的还是《父爱的遗言》。在这个故事里,小贝尔为了继承父亲的遗言,在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抛弃了他,而自己进了孤儿院的情况下,并没有自暴自弃,没有对这个社会产生怨恨,也没有恨母亲,反而更加努力,开朗,更加活泼。把父亲没有完成的报答六十个恩人的遗言做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来完成父亲没有完成的任务,从而帮助了许多人。体现了父爱在孩子心中的份量。
如果我们这个社会中有许多贝尔父亲这样的人,像贝尔这样的孩子,我们这个社会将是多么的美好,和谐啊。
通过这些故事,我深深体会到父爱的'慈祥,父爱的坚强,父爱的伟大,父爱的无私。让我们也延续爱的种种,做一个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有爱的人吧。
陷阱里的狼的读后感篇十五
“每逢佳节倍思亲。”那年,的夜晚,明月如盘,光辉朗照。皎洁的月亮挂在空中,微风轻柔地吹过。不知不觉中,我想爸爸了。
这时,我便会拿起《父爱陷阱》开始品读起来。这是个让人成长的陷阱,里面装满了浓浓的父爱,当初父亲挖这口井也是为了让他学会自救。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父爱,没有母爱来的那么温柔亲切,但它有更深刻的蕴意。父亲,没有太多的叮咛,只有默默的关注;父亲,没有慈祥的呵护,只有实在的教诲;父亲,没有琐碎的唠叨,只有坚实的脊梁。父亲扛起了整个家的重担,是我们生命的依靠。
据电视新闻报道:“有个叫董卿的女孩,她的父亲是一位富翁,董卿是她唯一的女儿。从小她的父亲就用很严格的方式来教育她,不让她买很多的新衣服,让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她十五岁那年,她爸爸就把她送到一个酒店打假期工,其实是没有薪水的,她一天要洗十多套订单和被套。那时,董卿还怀疑自己不是父亲的女儿。但是她长大后,她成才了。这时,她才意识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我的爸爸也是这样一位“严父”。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就要洗自己的衣服,还管是毛衣还是棉袄,都一样要洗。从今年开始,爸爸还要我洗爷爷奶奶的衣服。上学期期中测评我考了第一名时,我以为爸爸会给我买辆自行车。想不到他却这样对我说:“虽然考了第一名,但是不能骄傲,要保持这种成绩!”我觉得自己很委屈。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到兆甲坊玩,不知不觉天就黑了。我回到家,忐忑不安地推开家门,看见爸爸手里拿着竹鞭,心里有些害怕。爸爸沉默了很久,终于扬起竹鞭狠狠地抽打我的腿。当时,我伤心地哭了。
爸爸要我洗衣服,不给我买自行车,打我,这我都理解。爸爸是想告诉我,从小就要多吃苦,长大了才会坚强。爸爸虽然对我很严厉,但是在我烦恼的时候,他会逗我笑,让我开心起来。在我心里,爸爸就是我的`“守护神”。
我多么希望爸爸能在我身边。如果你被欺负,有爸爸替你出气,如果你遇到不懂的地方,有爸爸教你。但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所以爸爸每年都要外出打工,我跟爸爸的见面机会很少。每次爸爸外出打工,我都会泪流满面。这一别,就要等到来年才能见面了。
“父亲”一个多亲切的名称!父亲的爱不是宠爱,而是如大山般的深沉、平静、包容,无私。《父亲陷阱》让我更加地读懂了我的爸爸!每次,我想爸了,就会拿起《父爱陷阱》细细地品读起来。每当中秋节的夜晚,我看见皎洁的月亮,就像看见了爸爸。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对爸爸说一句话:“爸爸,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