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行政读后感(模板20篇)
读后感是一种对书中情节、人物和主题的思考和分析,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用词特点进行评价和分析。在以下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人对同一本书的读后感写作,体会到不同观点和思考方式的多样性。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一
阅读后的感觉是指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和一首音乐,然后将这种感觉和启示写进一篇文章,称为阅读后的感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古德诺在其行政学代表作《政治与行政》中,进一步阐释了前人对“政治与行政”做出的划分,并从行政与立法、司法的关系,以及国家行政与政治、法律、政党的相互关系;行政与立法、司法的相互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行政功能与体制的关系。等角度做出考察和分析,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如何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协调。
一、古德诺的主要政治行政思想。
1)古德诺认为:“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
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在所有的国家中也都存在着分立的机关。每个分立的机关都用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行使着两种功能的一种。这两种功能就是:政治与行政。”也就是说,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包括立法),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包括司法和行政)。
2)政治与行政有明显的不同,但二者是无法严格区分开来的。“政府的民治程。
度越低,国家意志表达的功能和国家意志执行的功能的区别就越小。”古德诺认为:“尽管政府的这两种功能(政治和行政)的分化非常明显,把这两种功能委派给两个分立的机构行使是不可能的。”
3)政治与行政功能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政治的功能一方面主要与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有关,其次又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因为在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之间,即在法律的制定和贯彻之间,必须存在协调。”“政治必须对行政控制以保证国家意志执行,但为了保证政府的民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又不能允许这种控制超出其所要实现的合理目的。”
的机关对执行机关的必要控制。其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为了保证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必须对行政进行控制;为了保证政府的民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又不能允许这种控制超出所要实现的合理目的。这种控制有其限度把握:即扩展过度和行政效率﹑表达国家意志的能力下降。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
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称作行政。行政既是司法的,又是政府的。非立法的机关的活动通常就作司法行政。除去司法方面以外的行政功能可以叫做行政。行政则是公共服务的总体,从事于政府意志的执行和普遍利益规划的实施。
政治对行政必须保持适度的控制,政应当有适度的集权。论述地方与中央政治时,古德诺主张行政权的必要集权。为取得行政的效率以及保证民主,行政集权都是必要的。
保证获得高效率的行政,因为这样易于导致政治上的操纵。在法律上承认政党将不会自行导致高效率的行政管理。因为行政体制的分散特征,会使所有的官员都被看作是政治性的。行政上的分权会自动地助长政党的不负责任。
“政党是一个民治政府可以建诸其上的基础”,“党魁对政党的存在是必要的”。这就是实现政党目标的保证。古德诺明确指出了建立适合的行政集权体制、让政党得到充分的法律承认、把政党置于公共控制才能构建民治政府和进行高效管理。
本学期我们行政管理专业开设了行政管理学导论这门课程,将公共行政学的概念,理论等各方面知识做了一次系统详细的介绍与讲授,作为对课堂知识学习的补充,我选择了《政治与行政》这本书作为课外阅读的书籍。
《政治与行政》这本书是美国政治学家弗兰克·古德诺的作品。古德诺是美国政治学会的主要创建人,他从法律角度研究了市政机构和管理,以及20世纪初期美国城市政治,也是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的倡导者之一。其中,政治与行者两分,在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书中,做了详尽的介绍。
读过《政治与行政》一书后,我将本书大概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章,讲述了国家的功能,政治的功能以及中央与地方政治的关系;第二部分是第四章到第七章,具体介绍了行政的功能,行政体制和政府体制与政治和政党的关系,以及美英两国民治政府的特点与不足;第三部分是关于政党的内容,包括党魁的概念以及政党的责任。在阅读这本书时,我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了政治与行政两分以及政党内容这两个方面。
关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其实在古德诺之前,已经有人对该观念进行了论述。例如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他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中,针对当时美国政府内政党分肥的的状况,首次提出了将政治与行政相分离的概念。而古德诺则是在威尔逊等人的基础上,对该观念提出了新的理解与发展。
古德诺在书中提到,之所以要将政治与行政二者相分离,首先是出于解决城市问题的需要。他提到了在英国和德国,由于此观念已被很多人所接受,故这些国家在处理城市问题上更加得心应手;其次,古德诺认为行政中的许多环节,尤其是技术方面,对于政治的影响微乎其微,例如行政中的那些半科学,半商业活动,与制定政策,表达民众意愿的政治活动,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这是古德诺对于政治行政两分原因的分析,而古德诺对于该理论贡献,则是在于他澄清了人们可能会对该观念产生的误解,即行政与政治两分程度的问题。古德诺认为,政治与行政的两分,并不是彻底的,而是应保持联系的。他说:“政治的功能首先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其次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这句话中其实映射了他的观点。国家意志的表达是政治活动的主要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与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毫无关系。这点其实很好理解,如果在执行政策时没有考虑到政策的可行性,那么再好的政策,也会因无法执行而变得毫无意义。
制反而会破坏两分的原则。第二,是行政机构的适度集权。这是因为当时的政党分肥制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要克服这种问题,需要一定的集权。另外,美国特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也是加强集权的原因之一,由于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有限,很多时候中央与地方的意志存在冲突,这势必会导致行政效率的降低,因此有必要加强行政机构的集权。第三,是借用法外调节机制,即借助政党的力量。中国有句古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解决政府内部行政与政治的关系,不但需要从政府内部需找出路,还需依靠外部的力量。政党的存在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政党不仅担负起了挑选在政府体制理论中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的成员,而且同时担负起了挑选执行这种意志的人员。这样就从人事方面解决了行政机构与政治机构的联系问题。
我认为解决了如何协调政治与行政的关系问题是古德诺对于政治行政二分作出的最大的贡献。因为将两者分离不难,但是分离到何种程度最为合适,是有难度的。绝对分离,会导致意志执行出现偏差;分离不够,又达不到二分的目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古德诺对于公共行政学的贡献,是伟大的。
首脑人物。“党魁”与政党领袖的区别在于,“党魁”在党内并无正式职务,权限也无明确规定,而政党领袖在党内有正式职务,其活动公开并受到监督。由于政党在政府体制中控制着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而“党魁”又控制着政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党魁”实质上控制了政府体制内部。“党魁”的存在,既有利,也有弊。首先,“党魁”通过议会的改革以及议会对人民负责而变得向人民负责,这会使民众中有更多的人获得选举权,从而更好地表达民意;其次,“党魁”的产生,会促使行政系统内部权力集中,而集权化是有助于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这与行政政治两分的初衷相符合。但“党魁”的存在也会产生一些弊端,例如,一旦党魁不负责任,那么必然会影响到政党防止无政府状态的功能。
以上是我对《政治与行政》这本书中我感兴趣内容的介绍,下来我将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做出陈述。
对于其他的政府职能,就不一定需要集权,拿近期的工商质检部门体制改革来说,就是一种放权。此次改革将全国省级一下各级工商质检部门的人事权,财政权划归与地方政府,工商质检系统内部不再实行垂直管理,上级与下级之间只是保持业务上指导关系。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地方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有利于解决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所以从以上两个例子来说,中央对地方,不能是单纯的放权或集权,而应是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关于政治与行政的两分问题,我认为目前中国政府做得并不够好,或者说程度较低。就拿陕西省质监系统来说,分为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两类,机关单位在省政府内办公,属于制定政策的部分,即负责“政治”功能;底下的事业单位在咸宁西路办公,从技术上负责不同的职能,即负责“行政”功能。但很多时候,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会涉及到具体的技术问题中去,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会参与一些政策的制定。从这点来说,政治与行政的界限划分的并不明晰。这一现象在其他的政府部门中也普遍存在。所以目前中国政府的政治与行政的划分还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这些人员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不需要强调加强联系的问题。另外,古德诺提到了政党不负责的情况,可是共产党的活动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维持执政地位的需要必然会要求共产党对人民负责,因此,也不需要特别强调不负责任的情况。虽然古德诺关于政党的论述与中国现状存在一些不相配的状况,但他关于如何避免政党不负责的几条解决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的党加强自身建设和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
2.分肥制。
19世纪出现在美国的政党分肥制是基于平民民主的理想而提出的。1829年杰克逊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官职领域推行“民主”的做法,由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政党从自己的支持中遴选官员,其理由是:第一,民主政治表现在官吏任用上,就是民选官吏;第二,官吏职务简单明白,具有普通智慧的人均可胜任;第三,既然人人可以当官,所以官职的任期越短越好,使大家都有任官的机会,以符合民主与平等的精神。
优点:
(1)民主政治通过选举的方式表达民意,而选举的运作必须凭借政党组织。(2)若某政党在选举中获胜,即表明人民选择了该党。换言之,人民相信某党的政治纲领和所要实行的政策。(3)为了符合民意,应当由得胜的政党的党员来充当官吏,因为这有利于确定其政治责任,以及有效地完成其任务。
劣处:
3.党魁。
党魁通常特指操纵政党机器的首脑人物。党魁与政党领袖不同。政党领袖在党内有正式职务,职责和职权有正式规定,其活动公开并受到监督;而党魁在党内并无正式职务,权限也无明确规定,对其言行无法进行监督。党魁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主要依靠政党机器。美国是存在党魁最典型的国家。
英、法、意、日等国实际上也存在着党魁。党魁是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奥秘和弊端的重要表现,它不断遭到社会舆论的揭露和抨击。在美国,由于选举制度和行政管理的改革,实行直接初选而不由政党提名候选人,推行文官制度,限制恩赐官职,由市政当局经营公用事业,还有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的加强,选民政治素质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已使党魁及其操纵的政党机器的作用大为减弱,但是在一些大城市和重要选区依然存在。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二
本周继续阅读罗素《西方哲学史》,并对如下的两个问题进行思考。
首先,“一个判断虽然不见得比另一个判断更真,但是就其能有更好的后果这一意义来说,它却可以比另一个判断更好。这就暗示了实用主义。”
读到这句话,想到了在《普通心理学》中学习第六章决策时,讲到行为决策理论时提到了西蒙的“满意性原则”。所谓“满意性”是指决策时,个体并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选项及其可能的结果,而是仅仅考虑几个选项,一旦感到满意,就会立即停止搜索。就比如我们买电脑,电脑的品牌多种多样,我们会综合自身的用途、预期价位、实用性等来进行选择,在这个范围内挑选自己满意的电脑并作出决策。
前两天听老师的录音讲到“失位”,即你不在你该呆的那个位置上。那怎么就不失位?灵活。其实“满意性原则”就是一种灵活,不应该在难以抉择的时候,事事都要求做到十全十美,只要找到满意的选项,在一定范围内学会适度的降低目标,也会是最优的结果。
第二,亚里士多德按照中庸之道的学说所主张的是,适度的资产才最能够与德行结合在一起:“人类并不借助于外在的财货才能获得或者保持德行,反而是外在的财富要借助于德行;幸福无论是存在于快乐,还是存在于德行,还是兼存于这两者,往往总是在那些在自己的心灵上与性格上有着最高度的教养却只有适度的身外财富的人们的身上才能够找得到,而不是在那些具有多的无用的身外财货却缺少高尚品质的人们的身上找到的”。
抛开亚里士多德不信仰“平等”的观念不谈,我同意以上的观点。身外财货是需和德行、品质相称的,比如医生要有“医德”。医生需要有过硬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有“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只有“德”“才”兼备换来的“自身财货”才是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但是我认为当今社会风气过多的抬高了“身外财货”的价值,就如“土豪”原本的含义,即乡下财大气粗、没什么品味的有钱人。读后感·所以一些商贩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唯利是图,却早已对“诚信”置之不理。还有一些现代的偶像剧,动辄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里,租的起一套豪华单身公寓。或者遇到一个“霸道总裁”,从此咸鱼翻身。
针对这些虚构的偶像剧,我们可以一笑而过,但是对于正处于追偶像剧而又没有形成稳固的价值观的青少年而言,他们会对这样的生活抱有幻想,这就是在传播一种错误的社会风气,传达一种不劳而获的“成功秘笈”。所以外在的财富是要借助于德行的,需要与德行、高尚的品质相称的。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三
希腊雅典民主制的弊端是,泛政治化,政治权力可以延伸进公民个人的生活,公民缺乏基本人权的私域。而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看来,这些领域应该是由公民自我保有的,并受政府保护的,任何人不得干涉的。
契约论使国家(政府)从天上(上边)回到了地上,国家终于能够与公民个人、公民集团(人格化的个人),即市民社会站在一起了,平等相待地结成交易关系。
现代政治哲学是建立在一些理论预设上的,如把人民假定为国家的统治者,把民选的政治家假定为人民的代理人,而把官僚假定为政治家的代理人。这些理论预设的可信度就决定了整个理论的可行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密尔顿·弗里德曼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根据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划分出了三种类型国家观念:1、国家能够为个人做什么,体现了家长主义的国家观念;2、个人能够为国家做什么,体现了集权主义的国家观念;3、个人能够通过国家做什么,则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国家观念。
我以为,如果我们把统治者天生看作是慈善的、道德的、具有仁爱之心的人,那么,我们就在政治学的话语中给某种社会制度提供了“暴-政的潜在可能性”(布坎南语)的合法、正当地位。实际上,在这种制度中,统治者就成为我们(人民)的委托人,我们(人民)就成为统治者的代理人。
在美国《独立宣言》及其政治思想的中,1、在权利的拥有上,生产者(政府)与消费者(公民)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人人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主体;并要为此提供制度保障。2、(政府)在公共品的供给上,政府存在的唯一理由是要确保每个人享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3、(公民)对公共品的需求上,亚伯拉罕·林肯说,政府的合法目的是为某个社会的公众去做任何他们需要政府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仅凭他们各自单独的和本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4、在治理模式上,(1)实行委托代理制,政府只能从民众中获取其合法的权力;所有的人有自治的权利,任何政府都不能在未得到被统治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统治。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中精辟地表达了这一思想:政府应该是民有,民治,民享的。(2)依据规则行事,象古希伯来人和一些其它古老的民族那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包含着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合乎道德准则的政府必须依法管理事务。多年来,这一原则已发展成为现代政治的信条。政府应该是法治,而不是人治。英国长期以来一直盛行有限性政府执政和宪法立国主义,这一传统始于1215年的大宪章运动,那时,约翰国王被-迫接受对他的统治的限制。(3)分权制衡,公民委托给政府的权力是由几个机构来行使的。
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 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
1、吃透文义。写读后感之前,索要写的对象文章或者书籍要读透,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如果读不透,写的时候就会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
2、是自己在写读后感,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千万不要说教别人,令人味同嚼蜡。我看过一个孩子的读后感,从头到尾除了概括引用原文之外,就是在对别人指手画脚,搞了很多名言名句镶嵌其中,满以为光彩夺目,实则堆砌材料。让人不愿意读下去。这是很多孩子写作的共性。
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衔接。因此,读后感的中心一般结构模式可以如下图所示:
述读(前提)
发感(论证)
感点(桥梁)
结感(升华)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感点,就是你读后最有感受的地方或者点。
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是结构全文的纽带。"感点"承接"述读"。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结果。"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发感必须围绕感点展开论述,对感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结感"收束全篇,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很多孩子的读后感,复述完故事内容,就开始写感,翻来覆去,就几句话,就是多写一点,也是不着边际,一盘散沙,主要是缺乏"感点"这个桥梁,显得很突兀,过度不自然,不顺畅。
拟主标题,这一部很重要。很多孩子直接写《 xx》读后感,别人读的时候就引不起兴趣,会想到这样没有主题的读后感会不会浪费时间呢?如果有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就会让人有一种乐于阅读的心思。所以,虽然也可以不要主标题,但是我还是建议拟主标题。过江龙进来的文章都学会了拟主标题,如:《爱是战胜邪恶的天然屏障--读《哈里.波特与魔法石》有感 》、《拥有一颗平常心--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感》、《谦虚功的基石-读《谦以行善,金榜提名》有感 》等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先是好看了三分呢。
注意点:标题一定要高度浓缩你的感悟心要。不要泛泛而写,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讲述:在通常情况下,要围绕感点,引述材料。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注意点:1、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
2、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
3、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
4、"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成功的第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5、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了一半。这一部分如果拖沓冗长或者与主题不相符,就会让人反感。
议,就是紧承前一段"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
注意点:1、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也就是你选的例子和所讲的道理和感点要有共鸣,不能另立一个论点。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一些孩子在联系实际的时候,所选的题材和 感点貌似相似,仔细一对比,表达的思想不一样,这样就让读者看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了,切忌。
2、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
3、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结感就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
注意点:1、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表决心式的结尾也行,但是容易落入俗套,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2、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或发人深思,或气势磅礴,或首尾呼应,暗合标题,都不失精彩。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四
古德诺认为,所有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一为“政治”,即国家意志的表达或者是政策的决定,一为“行政”,即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是政策的执行。他第一次澄清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于“二分”误解,认为一种政府功能不只是存在于一个机构当中,绝对的分权是不存在的。
2.分肥制。
19世纪出现在美国的政党分肥制是基于平民民主的理想而提出的。1829年杰克逊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官职领域推行“民主”的做法,由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政党从自己的支持中遴选官员,其理由是:第一,民主政治表现在官吏任用上,就是民选官吏;第二,官吏职务简单明白,具有普通智慧的人均可胜任;第三,既然人人可以当官,所以官职的任期越短越好,使大家都有任官的机会,以符合民主与平等的精神。
优点:
(1)民主政治通过选举的方式表达民意,而选举的运作必须凭借政党组织。(2)若某政党在选举中获胜,即表明人民选择了该党。换言之,人民相信某党的政治纲领和所要实行的政策。(3)为了符合民意,应当由得胜的政党的党员来充当官吏,因为这有利于确定其政治责任,以及有效地完成其任务。
劣处:
然而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政党分肥制的结果令人失望。竞选中的捐款导致变相的卖官鬻爵以及间接的贪赃纳贿;选择官吏主要看政党背景,而不是真才实学;官员的高度流动性不利于行政经验的积累,导致政府效率低下;竞争过程中的政党倾轧与派别组织导致国家公务成为党务;等等。
3.党魁。
党魁通常特指操纵政党机器的首脑人物。党魁与政党领袖不同。政党领袖在党内有正式职务,职责和职权有正式规定,其活动公开并受到监督;而党魁在党内并无正式职务,权限也无明确规定,对其言行无法进行监督。党魁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主要依靠政党机器。美国是存在党魁最典型的国家。
党魁的地位往往是在由政党机器严密控制的地区通过互相倾轧和竞争取得的。党魁通过政党机器,在幕后控制党的地方正式组织,摆布地方议员的选举和官员职位的分配,指挥地方政府官员的活动,甚至操纵总统和众议院议长等重要职位的选举。如美国1897年在号称“洛克菲勒特派员”的共和党党魁m.韩纳的大力支持下,w.麦金利得以当选总统。党魁还拥有一批分别负责打小报告、理财、贿选、施展暴力威胁的人为之效力。
英、法、意、日等国实际上也存在着党魁。党魁是资本主义政党政治奥秘和弊端的重要表现,它不断遭到社会舆论的揭露和抨击。在美国,由于选举制度和行政管理的改革,实行直接初选而不由政党提名候选人,推行文官制度,限制恩赐官职,由市政当局经营公用事业,还有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的加强,选民政治素质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已使党魁及其操纵的政党机器的作用大为减弱,但是在一些大城市和重要选区依然存在。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五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是一场曲折的挑战,成功与否要看你的思想和行为,所谓知行合一。
稻盛和夫先生的《京瓷哲学》讲述了很多的哲理其中囊括了博爱精神、精益求精、完美主义、热爱工作等,全方位的阐述了在企业中、工作中的各种从前、现在和将来都会切实面对的问题,零零总总非常详细。而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先生在书本中隐隐透露的对于正在前进的我们的鞭策和关爱。
作为一名业务员来说,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整套体系即所谓业务方式,这就如同我们给自己定位的角色一样。其实每个人的角色都是有自己独特的优点自然也存在相应的缺点,在业务中我们很多时候会固执的坚持"我认为"这个观点。不管是博爱、精益、完美必须要掌握尺度,不能以激进的方式去处理业务开展工作。宽容过度是懦弱,自信过度是骄傲。这两种情绪的极致发挥都会影响到业务员的正常工作,以点盖面,以篇盖全从而遮蔽了双目。
其实业务的本质就是订单,产品从签订到结束就像孕育一个新的生命,每一个环节都要小心翼翼的呵护用心培养,才能达到最终成功的结果。前期准备工作要做足即所谓提前准备计划,中期关注产品生产便是精益求精,后期车辆提取上牌妥善处理就能达到完美。这种良性循环的开始便是你在市场中不断赢得口碑的积累,那么订单便会接踵而至。
以上做阐述的观点看起来有些空虚,那么我们来说点实在的。
首先是勤奋,业务订单就是赛跑,和同行竞争和同事也存在竞争。所以真实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动起来",这一点上没有捷径。
其次是规划,合理的规划市场和日常处理的琐事是必须要做的。有一段时间规划的混乱让我深受其害,每天都感觉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吃饭疲于奔命。然而月底的时候面对着电脑写工作总结的时候确没有几样能拿得出手的事情供领导检查,所以在规划工作上实在是一件不得小觑的大事。
最后是变通,或许这和规划有些矛盾,事实上的确是有的。原本计划好要做的事情突然被某一件或者某几件事情打断,有得时候的确让我不知所措,再次陷入了计划紊乱的状态,直到领导对我说了四个字"轻重缓急"我才茅塞顿开。倘若突发事件紧急重要的超过了规划项目,可以适当的调节相对不是很急的事情。若是突发事件没有超过规划项目的重要性可以依然按照规划走下去。
市场是一个熔炉,我们要时刻追求做到更多,更好、更强。争取主导并影响市场,不能扑在自己的奖杯上洋洋自得,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低谷自暴自弃,正确树立好自己的态度。发挥狼性的优势避开短板,就一定能成为市场的主角,塑造一个完美的哈姆雷特。最后我突然想到一句小品中非常胡扯而又不太胡扯的话勉励一下自己。
角色不重要,关键是得会抢戏。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六
文章简介:现代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新开拓-读张康之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有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公共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已成为各国政府再造的理论基石和实践指南,公共行政学的编写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众多专家学者都为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张康之教授撰著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以下简称《寻找》… 现代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新开拓-读张康之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有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公共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已成为各国政府再造的理论基石和实践指南,公共行政学的编写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众多专家学者都为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张康之教授撰著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以下简称《寻找》,是一本现代行政伦理学的开拓性著作,它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内涵前卫,但这种前卫并未带有浮华之气,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的严谨和历史的厚重。笔者通读此书,感触良深,受益匪浅。
一、视角独特,研究深入。纵观20世纪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归结为三种思想倾向,它们彼此各有继承和对前一种思想的批判。一是以威尔逊等人的政治为代表的主流行政学,它是以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为前提的;之后是以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为代表的,强调公共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技术化。这一理论学派回避公共行政的价值考量而变得工具化和实用化,并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和弊端;三是60年代以来,以哈贝马斯、布坎南为代表的交往行为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出现,将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的假设推广应用到了政治和公[转载自大秘书网-d]共行政领域,这一理论试图克服现代官僚之理论的弊端,揭示了现代公共行政“思想模型”中的各种缺陷。 《寻找》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性的视角,把对上述公共行政伦理学经典著作的历史研究与对现代中国的行政实践经验总结结合起来,从伦理视角出发,在理论分析的同时揭示了公共行政发展中的问题,对如何超越官僚制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官僚制体系和全球范围内的行政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新的伦理化方案,认为整个20世纪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本缺陷就在于放弃了它的伦理向度。对于公共行政这一缺陷的救治问题,作者作了严肃的思考,从公共行政的制度、程序、行政人员的行为等方面提出伦理化的方案,特别是创见性地提出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可以拒绝权利这一大胆设想。这表明作者试图寻找建构现代公共行政新范式的理论基础的努力。从伦理、哲学的角度来探讨公共行政问题无疑是为深入研究公共行政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释论相间,立意高远。 《寻找》较深刻地揭示了韦伯官僚制理论的内在矛盾,即它的所谓“科学化、客观化、形式化”所构成的工具理性与西方文化的人文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也就是说,作为韦伯官僚制理论支柱的合理性、合法性等,使它在实践中否定了人性、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主体精神等伦理文化因素,而这也恰恰就是它的种种弊端的一个根源。 面对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这一近代行政学说史上有着重大贡献,并且长期以来在西方行政管理中起着支配作用的理论;面对因时代的发展而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弊端、成为行政改革试图祛除又不可逾越的障碍的官僚制理论,作者并未仅仅停留在弊端的分析上,而是通过研究如何借鉴韦伯官僚制理论的有价值成果,超越工具理性,超越现代官僚制的体制设计,把现代行政学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自己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阑释公共行政的缺陷的救治,提出公共行政的伦理化方案时,作者把视角更多地投向现行公共行政的现实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其解决的方法,在作者看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以及人的价值观念的作用,是“超越官僚制”的根本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行政权力的运行建立在道德基础上。在“公共选择”理论指导下的“重塑政府”改革,惟一一条正确的思路是将价值理念引入政府及其公共行政中,走公共行政道德化之路。 对于公共行政道德化的畅想,作者更是进行了特别详尽而深入的释解。反思篇与畅想篇叙议结合、纵横相间、理论联系实际的释论方法,更是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建造公共行政的道德框架的内容。
三、深入浅出,实践性强。 公共行政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重视自身的价值取向,特别是道德取向,这是公共行政管理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寻找》一书为公共行政道德化提出了两个基本向度。议事制度和体制层面的道德化,即在制度安排上有着道德化的合理规范,包含着道德实现的保障体制;同时能对行政人员道德修养的提高有着激励作用。二是行政人员个体侧面的道德化,即要求行政人员以道德主体的面目出现,在行政行为中从道德的原则出发,贯穿着道德精神。公正地处理行政人员与政府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和与公众的关系。这两个基本向度是对立统一的,张康之教授认为,没有制度的道德化,行政人员个体的道德是不稳定的,但如果没有行政人员的道德化,那么[转载自大秘书网-d]制度道德就会因失去微观层次上的坚实基础而成为空洞的教条。 在制度与个体这两个向度的基础上,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基本框架也为未来的'服务性公共行政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让政府活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成为政府的存在目标。这种行为和活动的性质上是服务性的,是以道德化为特征和以服务为内容的,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服务性政府。另一方面,公共行政的道德化有助于提高政府能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意味着对行政机构、行政体制的变革,更应是政府能力的提高。 上述观点,对我们的政府工作无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政府各部门工作者做好工作也大有裨益。
四、高屋建瓴,理论结合实际。 作者在谈到行政改革的问题时,非常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突出反映在用了大量的篇幅研究超越官僚制的实践努力,试图描绘出一条克服官僚制弊病的道德化出路。国内外行政改革的实践证明,不注意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公共行政权力的运行没有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就不可能真正超越传统的官僚制,也就无法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的行政体制。所以,作者在探讨我国行政改革的方向时提出“在道德价值的确立中实现以德行政”。 《寻找》一书的最大的现实意义莫过于为当前中国的行政改革提出正确的方向。依《寻找》的观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发展应当走“以德治国”的道路,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的德治传统的回归与超越。 “以德治国”的关键是以德行政,这需要从公共行政领域的道德建设开始。行政职业道德是由公务人员的个人伦理道德向行政组织层面伦理道德的过渡。首先,要突出制度道德的内容,为行政人员道德意识的成长提供充分的空间。其次,要加强和完善对行政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和督察,在行政人员的选拔、使用、晋升等各个环节上都引进道德评价的手段,建立起一整套多层次、全方位的行政职业道德规范评价体系和机制。这样,既有总体规范,又有针对特殊职业的具体约束,使其真正成为连接行政个体道德与组织伦理的桥梁和纽带。 最后,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行政道德促进法制的完善和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矗同时通过行政法制来推进行政道德的生成,从而达到培植养成高水平的行政伦理道德思想素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的实践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变革与发展是当代世界范围内公共管理的主题。历史和实践表明,社会前进的动力不仅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样也离不开理论创新包括学术风气的巨大推动。这就必须在理论研究中掌握科学的探索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既坚持历史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又能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既善于对客观事物的趋势作出预测,又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结论。张康之教授撰著的《寻找》一书,所展现出来的编写观念和模式,触涉到了现代行政伦理学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因此,可以肯定,这是一次具有积极意义的大胆探索和尝试,其成果必将在实践的检验中进一步得到彰显。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七
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饭饱后,面对世界的众多不可知的事物,人类往往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其驱使之下,人类一方面通过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理性的思考推理,来尝试着解答这些问题和解释一些现象。这样,一部分解答成为了确知的知识,即科学;另一部分由于时代的局限,不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由于人类对未知事物有着敬畏和恐惧的一面,产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这些问题的东西,即神学。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主观主义是不同的,区别在于罗素诉之于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性能让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唯心让人傲慢)。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当我懂事后,当我懂事后亲身面对了死亡后,在面对死亡后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后,我就开始不断的在内心中问着这个问题,失去外公的痛不断的刺激着我,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后我父母的死和最后我的死,我是如此胆小,以致我一想到这个问题便无法安稳入睡。
首先给我答案的是物理学,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灭,当这个理论扩大到整个宇宙时,即整个宇宙都有灭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类,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但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类也是要灭亡的,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会归于零的,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奋斗除了养活自己,苟且偷生外,还有什么价值?当然这也是人类期望永恒的一种思想,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天体物理给了我一个类似神秘主义的答案。
宇宙是如此的广袤,有着太多人类所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它是如此的寂寞,亿万年来是如此的安静(我用了好久时间才适应用“它”来形容宇宙)。它需要有什么来理解它,来认可它的存在,而人类作为一种智慧生物,承担起了这个责任。人类根本的责任,是发展科学,是尽可能的去了解这个宇宙的根本。
在这个基础上,我才展开其他的思考。
为了发展科技,在现今的情况来看,只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才行。这样,我的思想难免的流于世俗了。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八
李嘉诚的巨大成功,要归结与他的人视野,人胸怀,人境界,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套“富与贵”的哲学?“贵为天子,未必是贵,但是,贱如匹夫,不为贱也。”正如李嘉诚所说:“财富不是单单用金钱来比拟的。衡量财富就是我所讲的,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如果让我讲一句,‘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这句话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分子,能用你的会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受到关怀。”物质财富是有限的,文化附加值却是无限的。李嘉诚的“富与贵的哲学”将启迪人们快乐地创造财富,快乐地生活。
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要记住李嘉诚给我们的忠告——别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障碍。当你获得荣耀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与人分享。即使是口头上的感谢也是一种分享,而且你也可以扩大这种“分享”的对象,反正“礼多人不怪”。当然别人倒并不是非得要分你一杯羹,但你主动与人分享,这让旁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如果你的荣耀事实上是众人协力完成,那你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
2、感谢他人。要感谢同仁的协助,不要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尤其要感谢上司,感谢他的提拔、指导、授权。如果实情也是如此,那么你更应该如此感谢;如果同仁的协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维,你的感谢也有必要,虽然显得有点虚伪,但却可以使你避免成为他人的箭靶。为什么很多人上台领奖时,他们首先要说的话就是:“我很高兴。但我要感谢……”道理就是如此。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感谢虽然缺乏“实质”意义,但听到的人心里都很愉快,也就不会妒忌你了。
3、为人谦卑。有些人一旦获得荣耀,就容易忘了自己是谁,开始自我膨胀。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旁人就遭殃了,他们要忍受你的傲慢,又不敢出声,因为你正在风头上。可是慢慢的,他们会在工作上有意无意地抵制你,让你碰钉子。因此有了荣耀时,要更加谦卑。不卑不亢不容易,但“卑”绝对胜过“亢”,就算“卑”得过分,别人看到你如此谦卑,当然不会找你麻烦,和你作对了。谦卑地做人并不会让人看不起,反而会为你赢得尊重。就连被尊为“超人”的李嘉诚都能够做到谦卑,更何况奋斗在商界的凡人呢?感悟和别人分享成功,你所拥有的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多。不要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障碍。一个有志成功的人,需要懂得感谢、分享和谦卑。
我的理想是经商,而且我一直在为理想储备着知识和经验,通过阅读此书我有很大感想,我要向李嘉诚学习,把人格修养运用到经商之到,所以我要时刻培养自己的个人修养,以便以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九
我已参加工作19年,入党19年,从最基层干起,在企业做过销售、**、财务等,在组织的培养下,一步一步成长。应该说,自己这一路走过来,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坚决的,政治上是清醒的,是一以贯之的。
信仰信念始终是坚定的。无论在企业、在机关,在哪个岗位,做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等投资**,还是人口普查、就业**以及经济**等都能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不做糊涂人,不干糊涂事。维护中央权威是高度自觉的。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从组织安排从未打过折扣。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服从组织决定、听从安排,组织上要我到哪就到哪、让我干啥就干啥,没有自我设计个人成长路线,也没有向组织提过分要求,甚至讨价还价。工作中服从领导安排。廉洁自律要求严格。恪守党章和党纪国法,自觉按党的组织原则、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制度规定办事,不越雷池,不逾红线,守住底线。不论是做业务骨干,还是当副手,都能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班子团结,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从严要求自己,主动接受制度纪律约束和各方面的监督。
但对照标准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党的干部,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够。一是理论学习不够。对理论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学文件多一些,学原着少一些,用时学得多一些,不用时学得少一些。虽然参加过省直机关党校学习,但是学习也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就是自学,也不够深入。尤其是全面地、系统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如何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上还要下功夫。二是在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关系方面还有差距。自己长期从事业务工作,有一些工作存在过于强调业务要求、从业务技术角度出发的情况,有时有本位思想、块块意识,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大政方针、确保大方向不偏离的情况下,对中央某些具体政策的贯彻执行有灵活变通思想。三是政治敏锐性和卫斗争意识还不够强。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维护党的整体形象、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方面,用老办法多一些,对新办法探索不够,缺乏创新意识。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错误思潮、错误主张和错误言论,自己有时在一些场合也能听到,却没能当时就站出来义正辞严地予以纠正、驳斥和制止。四是在团结、带队伍方面还有差距。比如,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进班子整体团结、严格干部教育管理、惩治和预防腐败等方面,作为党的干部也有尽责不到位的地方,有时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些都是与党的政治纪律要求不相符的,需要进一步引起高度警觉,切实加以改进。
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出台后,省委联系实际制定出台《省级领导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改进调查研究、解决民生难题、精简会议文件、简化接待工作,改进新闻报道、坚持廉洁从政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对一些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面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推动全省作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以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为重点,改进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是确保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举措,省**局党组坚持带头示范、边整边改,聚焦“四风”问题,出台《关于严肃公车管理规定的同志》等,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改。我作为副处长,注意带好头,从自身做起,从具体问题改起,严格执行党组的各项规定。
尽管目前全省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狠抓作风整治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但与中央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愿望相比,与解决作风突出问题的现实紧迫感相比,无论从人口就业处来看,还是从我本人来看,都还有做得不够好、不平衡、不彻底的地方。还存在思想认识有偏差、执行标准不严格、长效机制不健全、整治效果不平衡等问题。有的措施还不够硬,有的力度还不够大。公务接待方面有时接待标准没有把握好,严格管理处内固定资产,公车管理等,在厉行节约方面,就个人而言,也有要求不够严格的地方。一是调查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深入调研的面不够宽,时间不够充分。由于省里业务繁忙,不仅要做报表,还要进行数据处理、程序调试,具体做多个业务,基层调研基本上做到了轻车简从,有时下去后,相关部门和涉及业务的几个同志同时来陪同,尽管自己作了婉拒,但考虑基层同志的心理,后来也就随他们去了。二是文风会风需要进一步改进。人口就业**工作专业多,相互独立,业务技术要求高,人口普查数据使用及推算、人口变动、劳动力调查、人才调查和劳动力工资**等都需要单独召开会议安排布置,调查制度改革力度大,程序修改频繁,但基层业务人员身兼多职,变动频繁,报表任务重,尽量减少会议,诸如此类,都是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够严肃、不够彻底的表现,需要更加引起注意,进一步加以改进。
对征集到的州市县**部门对我个人和处室的意见建议,我都是认真思考,努力改进,这些意见建议是认真负责、客观中肯的,充分体现了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期待和鞭策,这既是自己身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也是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形式主义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不深入不系统。学习自觉性不强,紧一阵、松一阵,有时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积累,存在凭经验、吃老本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不够。二是工作抓落实不够。一些工作重布置、轻落实,对推动落实执行的工作机制、政策措施和具体抓手研究不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一些制约人口就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虽然看到了症结所在,但没有真正下决心、花气力去推动解决。比如,人口普查建立了庞大的数据资料库,可以进行大量开发研究,但是只停留在招标课题的研究和分析,没有深入分析研究普查得到大量信息资料。比如,人口就业**改革进程中,调查制度的不足、数据推算方法的改进等。比如,打造人口就业处团队精神,可以充分利用人口就业处人力资源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特点,做出更多人口就业分析研究精品,比如,资源整合利用方面,人口普查积累了大量的大规模作战经验,建立了各级普查机构,有较好人、财、物保障,充分这些条件,可以取得更多成果。三是坚持正确政绩观还有差距。有时没有很好的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作为副处长要做好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全省的人口就业**工作的思路仍然需要进一步予以整合提炼和系统概括,各个专业如何开展工作,更好地满足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需要,使数据更好的反映发展实际,又能结合目标要求。
(二)官僚主义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决策脱离实际。在调查过程中过多强调国家**局制定制度和调查方案的要求,考虑调查的实际情况不够。如基层业务人员身兼数职、调查员的选调、数据质量控制等。二是联系关心群众不够。**部门是“弱势部门”,各级**部门和**人员工作、生活和学习条件都比不上很多“强势部门”。1、对处室人员关心不够。人口就业处的同志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是一个人在昆明工作,涉及住房问题、探亲问题等。2、对基层人口就业业务人员关心不够。人口就业**不同于其他**报表,需要按时入户开展实际登记,还需要聘请和培训调查员,调查经费不足制约业务的开展。3、数据分析研究开展不够。人口就业**近年来成为热点,反映民生、就业、教育等。特别是城镇化、人口自然增长率、失业率、劳动工资等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需要对数据开展更多分析研究。4、业务培训不够。人口就业**业务技术要求高,基层对指标理解直接体现在数据质量上,通过业务培训才能规范业务、提高业务水平。5、对基层反映的调查经费少、有的专业调查频率高等没有提出有效措施,争取工作条件。三是工作方法有时欠妥当。由一般干部转任副处长后,对业务抓得紧一些,过问多一些,工作布置也具体一些,有时亲力亲为比较多,自己还负责月度和年度劳动力调查,对处室的建设、制度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相对投入精力少一些,作为副处长,今后在坚持抓业务工作同时,应当全力支持处长工作,集中更多精力抓全局、抓统筹,与同志的接触交流、谈心沟通少了。我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历来有话直说,脾气也不太好,有时批评人过于严厉、不留情面,语气重了些,尽管对事不对人,也给部分同志造成了一些误会。性子也有点急,什么事情一布置,就想早日看到结果,对下属的体谅、理解、关心不够。
(三)享乐主义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的倾向有不同程度地反映。人口就业**的改革任务非常繁重,面临的压力也不小,尤其近年来,调查方法、抽样方法、数据处理程序等年年在变,人口普查刚结束,经济普查又开始,人口变动、劳动力、劳动工资、人才资源调查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缺钱缺人,工作压力巨大,有时流露出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倾向。二是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有所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见的事也多了,对一些不正之风和不良习气,有时觉得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瞻前顾后,怕得罪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是存在的。比如,基层反映应该多设奖励项目,辛苦一年,什么奖励都没有,但所有工作都不能少,影响积极性。但考虑局里有相关奖励规定,也没有过多去思考。三是或多或少存在讲排场的心理。平时下乡时,总想尽量多给基层一些支持,多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下乡时总会有迎来送往的事情,收受地方土特产的现象也是有的。
(四)奢糜之风方面。对铺张浪费行为有时监督把关不严,个人也有忽视小节、随波逐流、要求不严的地方。比如,基层安排的一些高规格接待,尽管心里不情愿,但碍于情面,有时也就随俗跟大流了。人口普查期间拉着老脸低声下气地去求人的事也干过。
在“四风”问题上之所以存在上述这些现象和倾向,尽管有着特殊环境背景、特定范围对象、体制机制欠规范等多方面的客观影响,但主观原因是主要的,值得引起高度警醒和深刻反思。
一是主观世界改造不够。作为一名党的处级干部,受党培养教育几十年,对于加强主观世界改造,坚定理想信念,态度上是自觉的,认识上是一贯的,立场也是坚定的。但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国家承平日久,国内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过去那种思想上的高度警惕性、警觉性有所下降,特别是面对“四大考验”,如何与时俱进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持续改造,有时结合得不够紧、坚持得不够好。尤其作为党的干部,在加强理论武装、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精力投入不够,办法手段不多。加强主观世界改造,把牢思想“总开关”,永远没有完成时,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我满足,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二是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四风”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淡化、群众路线执行不力的问题。自己出身农民家庭,从农村基层成长起来,对人民群众、对农民兄弟、对基层工作,始终深怀特殊感情。但随着职务的升迁和工作条件的改善,虽然主观上有深入群众、亲近群众的强烈愿望,但真正做起来确实不那么容易。平时工作中,更多地是通过间接渠道联系群众,即使是下去调研也多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与群众直接面对面、坐在一条凳子上的时候少了,对群众所思所想、酸甜苦辣的感受也不那么深切直接了,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脱离群众的现象。在保障改善人口就业**条件方面,尽管想了不少办法,也做了一些事情,但与基层**人员的期待相比,还远远不够。
三是党性修养有待升华。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则作风正。加强作风建设,最根本的要从提高党性修养抓起。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把党性修养自学融入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持之以恒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的一生,父母只给了我们生物学生命,是党给了我们政治生命,是人民哺育了我们,是人民的信任给了我们干事的平台。我能够成长到今天这个地步,只有我们欠组织和人民的,没有组织和人民欠我们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党性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慢慢放松了,警惕“四大危险”的政治之弦绷得不那么紧了。有时甚至认为,走到哪里都干了些事,出了些成绩,也得到了组织肯定,干部群众都还认可,就难免滋长了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的情绪。对照“两个务必”、对照“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要求,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干部,我应始终带着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牢记“兴党忧党、人人有责”,自觉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的必修课,长期修、经常修,以坚强的党性作为克服“四风”的利剑。真正把党员的先进性要求落到实处。
四是政治纪律性有待加强。突出表现在原则性下降,正义感、斗争性有所退化。比如,在如何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上,过去一些优良传统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唱赞歌的多了,唱黑脸的少了,讲成绩锦上添花、文过饰非,讲问题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到最后“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皆大欢喜。尤其与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的坦荡胸襟相比,自己在坚持党的原则性方面,在与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方面,做得还是很不够的,缺乏应有的大无畏精神。作为副处长,尽管在大事大非、重大问题上,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是鲜明的,但在一些具体事情上,对一些不正之风、不良倾向,有时出于大局考虑,采取了容忍默认、听之任之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好人主义、不良习气的蔓延。
五是正确的世界观、政绩观、权力观树得不牢。“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说到底都是与世界观、政绩观、权力观树得不牢联系在一起的。形式主义问题,本质上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的表现,根源上是没有很好地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有时为了追求完成任务,没有去深入过细核实,下面报上来就认可,虽然有过怀疑,但没有认真挤干水份就上报了。比如人口变动调查、劳动力调查和劳动工资只是认真审核主要数据,其他核实性和逻辑性问题只是安排州市去审核。官僚主义问题,本质上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表现,说到底还是正确的权力观树得不够牢。有时深入调查研究不够,系统研究现实问题不够,在人口普查、人口变动调查、劳动力调查以及劳动工资没有考虑基层的实际困难,过多强调按照国家制度开展工作。享乐主义问题,本质上是革命意志消退、奋斗精神消减的表现,根源上还是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在日常人口就业**工作中也滋生和助长了“等靠要”的思想,在如何动员全省业务骨干艰苦奋斗方面还做得不够。奢糜之风问题,根源上还是党性修养不够、思想改造不彻底、个人要求不严格的原因。虽然自己始终不忘是农民的儿子,一直崇尚简单简朴的生活,注重养成积极健康的情趣。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有时也想把日子过得更舒适一些,甚至错误地认为吃喝是小事、无碍大局,导致在生活待遇方面有时只能往上走、不能往下走,而且一旦习惯了,一下子改变起来还不太适应。对社会上那些讲排场、讲规格、挥霍无度、挥金如土的做法,虽然反感和深为痛惜,但时间一久,也就慢慢地不以为然、见怪不怪了。
就是要针对教育实践活动中各方面向处里的同志,特别是向我个人提出的意见建议,聚焦解决“四风”问题,做到“五个进一步”:。
1、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锤炼,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站稳政治立场,自觉廓清思想迷雾,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作为**部门副处级干部,就是要为党站好岗、放好哨,为老百姓谋福祉、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是要始终坚持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做到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困难时刻能够勇挑重担,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持真理,体现**人的精神。
2、进一步坚守公道正派。这是解决“四风”问题必备的政治操守,无论办什么事、对什么人,都要坚持出以公心、恪守公道,做到夙夜在公、一心为民,一切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以人民根本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五湖四海,切实管好用好干部,真正为党的事业识才、用才、爱才、聚才,知人善任、用人得当,当好伯乐、甘为人梯。坚持不懈抓班子、带队伍,切实端正干部作风,不断激发班子和队伍的生机活力。作为副处长,不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全面支持处长做好本处工作,处理事情坚持公道正派。
3、进一步增进团结和谐。这是解决“四风”问题的基本前提,我将坚持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带头发扬民主,加强沟通协调,自觉按程序办事,按规则办事,按集体意志办事,克服主观武断,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抓好落实,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处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团结所有同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生动局面。敢于直面和善于解决矛盾问题,不绕弯、不回避、不退缩,坚持原则,勇于担当,敢抓敢管,迎难而上。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身的示范带动,不断提高人口就业处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不急不躁,给予基层和下属更多的理解、体谅、关心和支持。建立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4.进一步加强勤学善思。这是解决“四风”问题的内在要求,我将坚持不懈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史国史,自觉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端正学风,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联系实际思考,扎实深入实践,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在前一段学习贯彻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引向深入。进一步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研读总书记的历次讲话,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抓真改。做到学以致用。
5、进一步严格廉洁自律。这是解决“四风”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将坚持从严律己,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把握大节,注重小节,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下大力整改自己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反对形式主义,着重是解决有些工作抓得不实的问题,切实提高调研质量,不断改进文风会风,狠抓工作督促落实,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加强调查研究,确实解决人口就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反对官僚主义,着重是解决对待人民群众利益问题上情况不明了、解决不及时、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工作切实为基层作想,方便基层开展工作。反对享乐主义,着重是克服追求生活安逸的思想倾向,坚持慎重交友,净化交往圈子,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牢记“两个务必”,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研究人口就业实际问题,探索解决办法。反对奢糜之风,刹住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等不良习气,引导全处同志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集中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谋发展,做到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履职,干干净净干事,勤俭节约,发挥更大效率,做好人口就业**工作。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十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承载着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重任。然而,在银行机构内部,政治性的因素也十分明显。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我有幸参与其中并体会到银行政治性的方方面面。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经验,我深刻认识到银行政治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这种环境中提升个人实力。以下是我对银行政治性的心得体会。
首先,政治性在银行中的存在意义不可忽视。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与公正,银行亦然。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人们的利益纷繁复杂,各种派系随之而生。只有通过政治性的手段,在竞争中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才能保证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政治性的存在能够有效地调节各方利益关系,促进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政治性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在银行机构中,政治性明显,内部竞争激烈。这意味着在职业晋升和福利待遇方面,只有通过政治手段才能脱颖而出。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根据组织和上级的政治动向作出合适的调整,适应组织内部的政治氛围,并积极参与政治游戏。只有与组织和上级保持良好的政治关系,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真正实现个人价值的发挥。
第三,要想在银行政治性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智慧和能力。首先,要了解组织内部的政治体系,把握各种政治力量的分布和变化。其次,要学会与不同的政治派系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加入到他们的圈子中。此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处理好各方的矛盾和冲突,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最后,保持积极的工作表现,通过对业绩和成果的突出表现,赢得上级和同事的认可和支持。
第四,个人的政治行为需要在合法和道德的底线内进行。政治性在银行中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可以为了个人私利不择手段。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我们必须要严守银行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在参与政治活动时,要保持诚信和忠诚,注重原则和规则,做到公正公平。只有在合理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和影响,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的政治形象和信誉。
最后,银行政治性的存在需要对整个银行业进行深思和改革。银行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应该是为了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服务某些特定的利益群体。因此,银行业应当加强内部规范和监管机制的建设,加强对政治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并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工作环境。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才能真正实现银行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银行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组织。在银行内部,政治性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充分认识到政治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在这种环境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价值的发挥。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银行政治性的思考和改革,推动银行业从政治行为中回归到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本质上来,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十一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大家读了之后会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本站小编来看看《政治学》读后感吧!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西方世界第一部系统探讨政治原理及其实践问题的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
该书另一个重要主题是教育,教育作为连接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纽带,被认为是培养公民、实现和保障善治的基本途径。亚里士多德通过对教育与政制、公民职业和伦理关系的探讨,从而与柏拉图等一起将教育放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一认识也成为西方重视教育这一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由此可见,在古希腊时期,政治、教育和道德伦理被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考虑,它们共同构成整体城邦乃至共同生活方式的基础,并一同致力于追寻理想社会与人的发展。
《政治学》共有八卷。第一卷和第二卷从家庭、国家的形成和前人关于理想城邦的论述入手,形成一个思想“爬高”的缓坡。第三卷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作为政治基础的公民的自然本性,从而确立其政治哲学的基础,到达第一个思想顶点。随后,论述具体政体的第四至第六卷成为第一个思想顶点之后的“高原区”。第七卷一开始即进入第二个思想顶点,论述作为个体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伦理问题即个人幸福,并将其与理想城邦即城邦幸福紧紧关联在一起。第七卷后半部分至第八卷则是第二个思想顶点之后的又一个“高原区”,探讨实现个人和城邦共同目的的途径,也即公民灵魂教育和政治德性的培养问题。在探讨体育和音乐教育之后,该书的论述戛然而止,但其论述的内在逻辑则引向伦理学主题,进而引导到《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而《尼各马科伦理学》在结尾也将对德性的讨论引向政体和立法,从而与《政治学》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结构。这也是一种整体视野的体现。“这意味着,没有关于灵魂与德性问题的研究的‘政治学问’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学问,同样的道理,对于公民灵魂德性之塑造无动于衷的政治体制可能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政治体制。政治技艺的本职就是教养灵魂。”
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昔日辉煌的希腊城邦由于相互的征伐、内部的党争以及执政者的本身的腐败堕落走到了了历史的尽头,再加上北方的马其顿的军事入侵希腊城邦时代上了一个句号,作为形体的和表现物的城虽然没有了,但是其作为人类史上的光辉时代的精神确是后人的思想源泉和制度蓝本,而作为这种精神的载体和人类理性的成果的代表之一,就是亚氏在希腊末期所著的《政治学》,其对后世的影响无需多述,因为今天的大都政治主流价值就是源自它。
种的“善”的实现只有城邦能做到,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或者说是“人是政治的动物”而这个人类共同体的城邦就是为了达到“至善”的目的“城邦是最崇高,最有权威,并包含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以,城邦追求的是至善。”其形成的过程首先,世间有着必须存在的结合体,他们一旦分离便不可能存在。即男人与女人,是为着繁衍、类的延续而必须结合在一起。而天生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也是为了保存而建立了联合体。这样两种结合体在一起,首先必然形成家庭。由此得出家庭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接着,一个家庭通过繁衍,就形成村落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早的城邦由国王治理。多个村落为了美好生活联合形成大到足以自足或近乎自足时,城邦就形成了“如果早期的共同体形式是自然的,那么城邦也是自然的,因为这就是它们的目的。”
作者对政体的定义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此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同时订立城邦即全体个分子所祈求的目的。”划分也是按照不同的标准,一种政体是只顾及统治者目的还是全城公民的目的: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另一种是按照掌握最高权力的统治者人数的多寡:一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还有以上两个标准综合起来划分:君主制政体政体共和政体这三个。把城邦的公共利益作为执政的目标的正宗政体,另外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这三个把执政者的利益作为执政的主要的变态政体。尽管作者讨论和论述各种政体,但是他自己没有认为哪个一定是最好的,反而倒是觉得都是有问题的。最主要是怎么坚持“中庸”原则。
作者批判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时对于柏拉图的”整体幸福”提出不同的认识,认为幸福应该是全体人或大多数的幸福而不应该排斥一些人。理想城邦的建设还离不开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国家培养有教养的公民和治国人才,而且要发展个人的天性,使年轻一代得到发展,为将来的美好生活作准备。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的,他主张顺应灵魂的三个部分,对人进行体育、德育、智育三个方面的教育。
关于体育,他认为体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身体健康、具有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在三个方面的教育中,体育应放在首先的位置,因为健康的身体是城邦公民参加政治活动、参加战争和过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关于德育,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人的美德。当人的各种天赋职能都得到满足,并能在理性的支配和领导下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展时,人就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或者说,当一个人的感情、欲望为理性所控制时,人就产生美德。他还认为,美德的特性就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由适当的动机和适当的方式来感受这些感觉,既是中间的,又是最好的,而这乃是美德所具有的”。关于智育,亚里士多德认为,智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理性灵魂”。他主张年轻一代要学习广泛的知识。他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有用不仅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而且是为了使人善于利用闲暇。为此,他提出了“自由教育”的理论;他认为,如果单纯追求有用,就不能形成高尚自由的心灵。这个与西方的科学与技术发展历史颇像,就是一种不为功力,实用的原则的自然发展状态的追求。
个两千多年前的人类思想观念的一个习惯,就被一个智者不仅发现,注意到了,而且其可能产生影响都给准备的把握到了。看到这些我们不得不从内心佩服、更是从心里尊重古人的智慧。
罗德·拉斯韦尔。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也够得上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他是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创始人之一,在西方被称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哲学家”,美国人称其为研究领域的达芬奇。拉斯韦尔1920xx年2月13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洲唐尼尔逊的一个牧师家庭。家境优裕,藏书甚丰。他曾去柏林大学学习心理分析学说,最先向美。
国学。
界引介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拉斯韦尔一生勤勉耕耘,著术甚丰,共发表了600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内容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宣传学和传播学等许多领域。由于拉斯韦尔研究范围的广泛,所以他和以往的政治学者不同,他的著作中综合了很多不同学科的不同观点,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人类学、统计学等社会科学,并将这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政治学,进而将政治学研究真正地转向到“人”的研究。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创作于1936年,是行为主义学派的开篇著作。就如此书的题目,本书主要围绕着在政治洪流中,谁得到什么?何时、如何得到?来进行论述的。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逻辑结构很清楚,让我可以清楚地知道他要说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内容环环相扣。作者的分析自成体系,严密紧凑且客观。就像他开篇说的:“政治研究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政治学的任务在于阐明情况,而政治哲学则要为政治选择提供辩诉。本书仅限于进行政治分析,阐明情况,而不提出任何选择意见。”本书分四篇共十章:第一篇:精英;第二篇:方法;第三篇:结果;第四篇:概论。也就是对who,what,when,how,即政治学的研究客体、行为、时间以及如何行为进行了探寻。
第一章“精英”,阐明了拉斯韦尔所主张的新的研究方法,可以理解为全书的导言。所谓权势人物,“就是在可以取得的价值中获得最多的那些人”。拉斯韦尔将他们称之为“精英”。所谓价值,他把尊重、安全、收入等作为有代表性的但不是唯一的价值标准。他认为,没有一个简单的指标可以作为衡量权势和权势人物的有用尺度,譬如获得尊重愈多的人往往愈少安全。他充分地注意到政治学的最新发展动向是采用传统研究中没有包括的一些研究方法,主张政治学家应该不仅指望的助于历史学家、法学家和哲学家得到帮助,而应该与文化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统计学家等有更密切的接触。拉斯韦尔还主张,政治学的任务在于进行政治分析,阐明情况,而不是为政治选择提供辩护。他相信,“权势和权势人物”能够作为政治学进行分析的一个统一的参照系统。
第2至5章构成第二篇“方法”,在这四章里,拉斯韦尔紧密结合历史和现实,分别具体分析了精英是如何使用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等方法获取和维护自己的特殊利益的。拉斯韦尔认为,这些方法是精英为达到自己的特定目标所使用的主要手段,无论处于支配地位的精英还是反对派精英,都要运用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这些方法,而精英集团的支配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用这些方法成功地操纵环境。
第6至9章第三篇“结果”,各用一章分析了各种精英人物在技能、阶级、人格和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这些方面具有不同特点的精英之间价值(尊重、安全、收入等)如何分配,并根据这些特点对精英人物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社会变化的重大政治意义,就在于直接影响各种价值在不同类型的精英之间分配的结果。作者承认,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进行着意识形态的教育和灌输,对社会成员的精神控制不仅体现在一般的教育活动中,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篇说道的各方面对权势人物的影响和对政治的影响外,作为一般的民众(群众)也是政治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整个政治环境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作者在第三篇中描写的“人格”这一章,其中着重探讨以林肯为典型代表的“部分受到抑制的狂怒类型”人格。作者在在对林肯的分析中,他充分地运用了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首先他肯定了林肯人格中的优势特征,“林肯在他的公开声明和官方行动中态度坚定,同时也显露出能够调整他的战术使其与不断变化着的现实情况相适应的一种机动灵活的能力。他一直保持着对局势的强有力的然而又不是盛气凌人的控制。”也分析了其性格中的弱点,“林肯经受着失眠症、自卑感、负担过重、悲观情绪等各种折磨。有时候总统曾想要自杀。”也强调了林肯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我“抑制”,这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与林肯的公开形象分不开的是他的文雅温和的性格。在一切地方和在他的同事们中间,他的仁慈宽厚是尽人皆知的。”另外又导致了“他在管教自己的孩子方面怎样毫无办法,他对他的苛刻的妻子怎样过分放任。对这种温和性格的真正量度在于即使碰到挑衅他还是继续如此。林肯听任自己大发雷霆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但是“有一次一个想要强迫总统同意他的要求的军官用轻蔑的态度说:‘我看你已经打定主意不公平对待我了!’林肯的面部在痛苦中抽搐起来,据说他当时就抓住这个军官的领口并毫不客气地把这个人撵出房间。”最后作者把林肯归入部分受到抑制的狂怒类型。作者把林肯的人格归因于他早年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他的人生经历中的坎坷。的确,我们都知道,林肯的人生是坎坷的:他出生贫寒,9岁时母亲去世,15岁才开始读书;24岁时他与人合伙做生意,却经营不善而倒闭,并因此负了20xx年的债;25岁时他的初恋安妮因病去世,这使他悲痛万分,此后经常出现情绪抑郁;32岁时他与玛丽.托德小姐结婚,婚后时因妻子脾气暴躁而经常有家不归;35他时开始竞选公职,几乎输掉了每次的重大竞选;52岁时他当选美国总统,结果南北战争很快爆发,北军在人员、军备上都优于南军,却在战场中一再失手,本来计划打两年的内战整整打了四年。这些都令林肯饱受煎熬。在人格的形成中,首先作者认为,“林肯对广大公众的赞赏是抱有强烈渴望的”。作者又说“林肯人格的大部分是为了反对过分要求广大公众赞赏的热望而构筑起来的一道防线。”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抑制部分。作者认为这种人格部分的形成在童年甚至婴儿时期的事件就已经能够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他用举例说,“林肯就是因为他的谨小慎微和忠厚老实而出名的。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破坏倾向很少爆发出来成为外在的表现,我们只知道林肯对希尔兹的极端施虐狂式的攻击”这就构成了林肯的部分受到抑制的狂怒类型人格。
从作者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所说的“人格”,是指一个个实在的政治家的个人的人格。拉斯韦尔主张,政治学的任务就是对影响人格类型之成功与失败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并以林肯为例,分析了人格形成的条件和环境。他认为,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形势下,不同类型的人格的成功和失败的机会是不相同的,并具体地分析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人格。
何得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同时我也意识到政治学并不神秘但也不随意不简单。政治中的种种现象、问题不是表面谈谈就能明白的,也不是几句概括的话就能说清楚的。政治学是需要深入思考的科学。读了这本书后,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政治学,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他第一次将政治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体系。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全书分为八卷。第一卷应该是一个序言。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什么是城邦:一种追求至善的包含其他一切的共同体就是城邦。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和君主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治国与治家是不一样的,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是不一样的。
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公民的本质决定城邦的本质,所以要研究城邦,首先要研究公民。在第三卷的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公民的定义。“凡有资格参与城邦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就是该城邦的公民。这就是说,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公民。紧接着,开始讨论善良之人的德性与良好公民的德行是否相同。结论是:“即使不具有一个善良之人应具有的德行,也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在此之后,讨论来到了全书的重点部分—政体的分类。亚氏将政体分为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两类。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亚氏对各种政体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于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比较。寡头政体崇尚财富,认为由富人当政,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分配看做正义;平民政体追求自由,认为一切都应当平等,使政治权利的平均分配为正义。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论述了城邦的权力归属问题。他认为,由多数人掌权是合乎公道的。
接着自然地转为各种政体的问题。当城邦中德性较高的人越来越多后,君主制开始逐渐被共和制和寡头制取代。但是平民政体,是众人德性堕落的结果。民众决断一切是永远和野心家的煽动与僭主的谋权分不开的。在亚氏看来,共和政体和贵族政体,都是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某种混合,区别在于前者倾向平民而后者倾向寡头。最优良的城邦,在亚氏看来,是中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体,因为中产阶级人数最多,从整体上占有着巨大的财富,个人而言,既不富有,也不贫穷,所以能够保持整体上的稳定。而且中产阶级讲求平等,注重德性,能够更容易做到“中庸”的美德。
在第五卷,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覆灭更替的原因,以及保存政体的最佳方法是什么。首先是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冲突。根本原因是二者的正义观不同:自由和财富的对立。其次,平民和寡头的冲突引起僭政,因为僭主欺骗双方,使他们认为只有在僭主的统治下才能使双方得到安宁,可实质确是,挑拨双方的互相斗争才是僭主维持自己权力的法宝。僭主因不正当的权力产生恐惧,并因为这种恐惧而运用种种僭术来对付人民。但是,明智的僭主会变得谦卑恭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从而使僭政得以长久维持。这也是僭主制的保全方法。
在最后的七八两卷,亚氏从新回到了对于理想城邦的讨论。最优秀的政体就要有最值得选取的生活。对于幸福的人,幸福的城邦的讨论。以及对于土地分配,共餐制,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音乐、文学等等具有柏拉图式理想观的讨论。这也说明亚氏的思想终究在某些方面被其师柏拉图深深的影响。
总之,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创始者,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政治学》也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中有关城邦,政体,法制等政治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此后的政治家和学者。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十二
尊敬的领导:
你好!我的名字叫xx,我是xx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xx届的一名学生,诚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翻阅我的求职自荐书。
高考发挥的失常并没有过多地影响我的人生信念,因为始终坚信人生如同时光流逝一样没有倒退的可能,唯有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继续前进,活出自我。我知道人只有在丰富的阅历的磨砺中才能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远赴北方求学。从现在看来,大学校园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面对全新的环境,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让我有机会汲其所长,补自所短,让自己更加充实。
本人一直信奉“信托责任”,坚信人无信而不立,人不踏而不实。而我所带的团队很多,负责的项目不少,却从不虚浮,始终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因此得到周围老师、同学很高的评价。而作为一名学生,不忘本,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一丝不苟,成绩一直保持前列,但是我良好的学习能力并不仅仅停留在本专业之内,学习生活中的我尽可能挤压自己的时间研究更多领域的知识,例如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公司建制,投资融资,商务礼仪等相关领域都有很深,很独特的见解,所以担任一些培训课程的讲师以及一些相关板块的顾问,务求以自己所学所得“传道、授业、解惑”。
信奉信托责任的我对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近年来在自己兴趣的使然以及老师的指导下我还对房地产市场作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税费管理以及知名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等等,所以我更希望自己有机会进入房地产公司实习乃至工作,学以致用,更加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是作为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我深知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更需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踏踏实实地继续求知。
我仅此冒味推荐,期望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如果真的有幸得到贵公司的青睐,我一定更加勤恳、踏实地以我所学所得服务贵公司。昨天的我为今天努力,今天的我为明天奋斗,明天的我将为知遇的你拼搏。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
xxxx年xx月xx日。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十三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是对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听党话、跟党走,最核心的本质在于反对“自由主义”、坚持“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党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因此笔者认为,要切实贯彻执行、真正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就应努力做到“三个做到”:
严守的前提是认同和接受,只有当党的政治纪律入心入脑了,才会真正被执行,才会主动被恪守。为此,我们讲严守党的政治纪律,首先就应在心里面认清政治纪律的重要意义,在脑海中培育时时处处讲纪律的自觉意识。譬如,我们所追求的自由应当是纪律下的自由,它不能凌驾和游离于组织之外,这就像马路上的红绿灯虽然只是一盏盏交通信号灯,但它更是一种道路通行的规定和纪律,它看似影响和阻碍了我们快速便捷的通行,但从宏观上来看,却对整个社会的交通提供了有序运行、高效通行的规则保障,反之,若是没有它,每个路口都可能因为大家的互相抢行导致无序行车甚至交通瘫痪。
由此及彼看过来,政治纪律的令行禁止,表面上限定了一些党员的自由和权利,却使得党的组织更为严密紧密、有章可循,相比于毫无章法的混乱无序的组织而言,这样更有利于绝大多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人得到正常合理的成长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政治纪律不仅不是桎梏,不是“紧箍咒”,恰恰相反,它正是我们的“护身符”,是确保党员避免走上偏路的“导航仪”,也是整个组织永葆生机活力的命脉。我们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政治纪律如此重要的意义,才会真正把它重视起来,才能切实将之入心入脑,从主观上有效避免上班讲纪律、下班就不讲纪律,人前讲纪律、背后又违反纪律的现象,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时刻想着政治纪律、经常谈论政治纪律只是第一步,付之于行才是我们最应该兑现的政治承诺。而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身有所正不歪斜、言有所规不妄讲、行有所止不越界,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反对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度的纪律自觉性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形成的,而是长期点滴养成的结果,慎微慎独至关重要,慎初慎终亦不可少。作为共产党员,无论是立言、立行,还是立德、立身,都应谨言慎行,管住“小事”,守住“小节”,坚持从一点一滴严起、从一事一情抓起,把政治纪律养成渗透到点点滴滴之中,使严守政治纪律成为一种日常修养。要想做到这样,我们就要如履薄冰,不打违纪的“擦边球”,坚持用“显微镜”查问题,用“放大镜”看危害,用“多棱镜”找根源,始终以战战兢兢的态度直面细微问题,尽快消除隐患;就要慎独表里如一,不搞守纪的“两面派”,即便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要自觉遵守党规党纪和道德准则,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就要慎初如临深渊,不迈犯纪的“第一步”,深刻认识“纪律是块铁,谁碰谁流血”的道理,绝不萌生“只此一次”、“下不为例”的念头,对“第一次”实行“零容忍”,避免“一朝失足,满盘皆输”的局面出现;就要慎终如走钢丝,不松致命的“一口气”,自始至终地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不能越往后走越放松,最后从钢丝上坠落下来,粉身碎骨不说,还给身后留下无尽悔恨和遗憾。总之,唯有每名党员谨言慎行,党的政治纪律才能真正落实到末端。
自己心中有纪律、言行都能守纪律,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一枝独秀”终归不及“百花齐放”。我们党是靠共同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所有党员携手并肩,共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使严守纪律成为一种风气,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才会更有凝聚力,更有战斗力,而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也充分表明,党什么时候纪律严明,什么时候就步调一致,无往不胜。由此可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是我们的分内之责,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我们党员人人有责。身为党员,要主动互相提醒。一个人长双眼睛看别人容易看自己难,这就需要我们互相“照镜子”,何况党内互称同志,更应该主动提醒、互拉袖子,如果天天当“老好人”,表面上是一团和气,实际上是误了同志。尤其在权力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党内生活开展互相批评,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是另一种防范违纪的有效手段。面对组织,要自觉接受监督。
现实中,一一些党员干部走向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大多与不真诚接受组织监督有关,要么不积极参加党的活动,不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即使参加了也对组织不交心、不坦诚。吸取那些反面典型的教训,我们更应做到主动要求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确保自身思想上的灰尘和污垢能经常得到洗涤。作为组织,要形成规章制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仅靠自律、他律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一整套常态化的监督约束机制。现在,有关纪律和制度机制其实已有很多,“纪律有了,更重要的是把它执行起来。”要想方设法把党的政治纪律渗透到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引导党员将党的政治纪律的各项要求真正内化为自觉行动,使党员的党性愈来愈坚硬,愈来愈在守纪律中讲政治。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十四
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教师。因此,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教育事业的成败,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决定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所以说,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
通过师德师风学习使我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道德内涵的根本是“爱国”。“爱国”、“强国”是我们根本的精神支柱。做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的教师不可能全是共产主义者,但必须全都是坚定的爱国者。他们必须了解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斗争史、创业史、建设史;坚定地树立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信念,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特点;明确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发展的宏伟目标;能够坚持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和主导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新时期的教师道德内涵的基础是“精业”是解决“怎样教育”的问题。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业精于勤”的传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敬业精神。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有专心致志,苦练内功才能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跟,才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新时期的教师道德内涵的基本要求是“爱生”。教师节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材,要求培养的对象有坚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丰富的学识,有创造能力。因此,作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爱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做到公正、宽厚、仁爱、有责任心、有事业心。以文明的教态、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给学生以如沐春风的教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懂得关心、理解他人,引导学生对社会和人生充满积极乐观的看法。
新时期教师道德信念的基点是与是俱进的“自信”精神。也就是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动力,需要伟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自信者自强。做为新时期的教师,只有抓住“爱国精业、爱业、自信”这教师道德的内涵,才能养浩然正气,立为师根本,才能锻炼就合格的人民教师“灵魂工程师”的重任。
参加县20__年“双联行动”人才支撑培训,我受益非浅,感触颇多。此次培训虽然课程不多,但是由于采用干部分类导向培训,针对性很强,让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使自己在党建理论、党性修养、经济工作、政治体制改革、法制知识、干部管理、法律法规、双联行动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参加这次培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和收获:
首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小平同志于20__年提出的,他详尽地阐述了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重大问题。通过学习,本人深刻体会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只有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能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领导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跳出思维定势,拓展思维视角。
这次培训,通过对“两会”精神的学习,增强了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对今后农村的发展和基层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是以胡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__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是改革和开放三十多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做好群众工作是当前工作的中心,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不能偏。群众利益无小事,不关心群众的合法利益必然会招致群众的反对。只有认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矛盾不积累。要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倾向,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对待群众诉求,及时把各种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让矛盾积累。目前,双联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中,做好扶贫攻坚和群众路线工作尤为突出,必须提高认识,整合农村资源,坚持干部帮扶和群众致富相结合,争取推荐双联向纵深发展。
第三,通过培训,使我感到了责任重大。一个星期的面授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坚持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充实自己。同时要学以致用,根据客观实际,在认真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敢于进行大胆的改造和创新。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多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交流,接受、学习新事物,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多向先进乡镇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我个人来讲,要埋头苦干,在工作中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要顽强拼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甘于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是参加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在今后能多参加这样的学习培训活动,使自己的视野得到开阔,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福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近期,按照我局党总支及机关党支部统一部署要求,我认真参加了每周党员政治学习活动,重点学习了系列讲话精神、《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劳动纪律管理实施细则等。通过学习教育,本人感触很深,对相关内容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一些方面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提高了保持清正廉洁的自觉性,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在思想上筑起党风廉政建设防线和思想道德防线。现将心得报告如下: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职责。
近年来,在新的形势下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有些问题甚至比较突出,比如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观念陈旧,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强,缺乏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
1、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要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
2、从严自律,管住自己。作为一名工会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二、坚持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干好工作。
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就要坚决贯彻求真务实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更快发展,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我们要使求真务实成为行动的准则,贯穿和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要有求真的精神。具体到我们工会工作者来说,就是坚持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履行工会职能,服务职工,廉洁尽责。
2、要有务实的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既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创业为政的基本准则。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得到群众的赞誉。
3、要有实干的行动。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作风;认真,是共产党人的品格。我们要继续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遇到困难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
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做为一名工会工作者,要切实解决职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抵制腐败,做到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起到一名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严于律已的表率作用。
总之,廉政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局党总支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履职,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切实转变作风、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模范,以自己有限的力量把赤水供电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这里,我围绕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几点要求。
第一,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同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出现乱局形成了鲜明对照。这说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会决定提出的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结束不久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时,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活动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
我们讲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精神和信仰的强大物质力量。这就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第三,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会决定用“六个紧紧围绕”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20多年来,我们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场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受到诸多制约,实现党的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第五,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在我国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
1月7日,中共中央、__、__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__、__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极深化改革,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书记__,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张高丽出席会议。
在讲话中强调,政法战线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既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动摇,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
指出,要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我们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政法工作要自觉维护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权威性,确保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得到统一正确实施。要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关系。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政法系统各单位依照宪法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党委政法委要明确职能定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强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政法战线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决不允许对群众的报警求助置之不理,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决不允许滥用权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决不允许执法犯法造成冤假错案。
强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要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要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态势,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指出,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生明,廉生威。”要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要靠制度来保障,在执法办案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谁违反制度就要给予最严厉的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要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建立健全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强调,我们的政法队伍主流是好的,是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能打硬仗、不怕牺牲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帮助干警解决实际困难。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政法队伍建设第一位,不断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政法队伍要敢于担当,面对歪风邪气,必须敢于亮剑、坚决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绝不能畏缩不前。要加强纪律教育,健全纪律执行机制,以铁的纪律带出一支铁的政法队伍。要提高干警本领,确保更好履行政法工作各项任务。要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政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坚决清除害群之马。
强调,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强领导、协力推动、务求实效,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好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发挥我国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就做好20__年政法工作作出部署。他要求,要认真贯彻党的和__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各项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把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信息应用、改进政法宣传舆论工作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和过硬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
中央政法委、中央政法各单位负责人,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政法委、政法各单位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武警部队负责人参加会议。(新华网北京1月8日电记者杨维汉)。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十五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政治研究第一应考虑何者是最优良的政体。如果没有外因的妨碍,则最切合于理想的政体要具备并发展哪些要素。
第一,政治学术应该考虑到不同公民团体的各种不同政体。
第二,政治学术还应该考虑,在某种假设的情况下,应以哪种政体为相宜。第四,政治学术还应懂得最相宜于一般城邦政体的通用形式。”
可见,政治学以寻找一种理想的政体为根本要务,而这项研究的出发点则在于现存政治生活的不理想状态。按萨拜因的说法,“政治哲学著作的大量问世,是社会本身正在经历艰难困苦时期的确实征兆。”
另一方面,我们对现存政治问题的解决只是相对的,我们无法也不可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政治学规范研究正是在对人类政治生活困境最深层反思的基础上,对现存的政治实践与制度做出批判性的评价,给未来政治生活提供导向性知识,以批判现实、改造社会。而且,只要政治生活是不完美的,这种反思性活动就会持续下去。所以,面对复杂的政治生活,面对充满难题的政治现实,规范性理论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社会政治的发展。我们可以明确地说,没有规范理论的指引,政治学研究就会失去方向,人类的政治生活也必然混乱无序。
任何一门学科,不仅要有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和领域,也不能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应该说,理论建设是一门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政治学也不例外,它需要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而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对民主、国家、人权、公共权力、制度等抽象概念的探讨和界定,离不开对具体政治生活的理性思考和分析,离不开对中西方各种政治学说的理解、阐述和评价,离不开对政治事务、政治现象和政治过程的关系及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揭示。从我国政治学科发展的现状来看,政治学理论落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对当前的政治生活缺乏解释力,特别是缺乏本土化的政治理论。因而,我国当前急需构建一套能够科学解释现实政治生活、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规律、预测政治发展前景的政治理论。这一套理论体系的构建当然是实证方法无法企及的,需要依赖政治学规范方法的运用。
大多学者都是从论证政治哲学存在的必要性角度,来说明规范方法的重要性。彼得文奇从社会科学的特点出发论证了社会科学哲学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论证政治哲学存在的必要性。他声称社会科学内在地就是一种哲学事业,需要一种在逻辑上不同于自然科学提供的那种解释的概念体系。伊赛亚伯林基于价值多元主义来阐述政治哲学的功能和存在的必要性。他认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价值多元化的世界中,人们赞成的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不可简化的差异,没有任何一种价值体系可以容纳所有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任何这些体系将优先考虑某些价值,并放弃或重新阐释其他价值。哲学的任务就是阐明并评估这些不同的模式。既然承认价值多元化、承认不可调和的道德分歧,就要承认政治哲学的存在。有的学者从政治哲学功用的角度提出了政治哲学合理存在的三个方面的理由,“一是政治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正当生活的范式。二是政治哲学为人们提供了辨别的指引。三是政治哲学为人们提供了认知政治的知识体系。”
首先,一些现代政治学的方法很早就在政治学研究中得到运用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开始运用类似今天政治社会学的方法。如柏拉图致力于寻求社会与政治的统一,其代表作《理想国》就是通过揭示自然的永恒法则,来探讨理想的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规则。而随后的亚里士多德通过对100多个雅典城邦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了典型的政治社会学的结论,即各个城邦在组织形式、政治结构和权力关系方面的不同,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尽管亚里士多德本人是无意识的,但这一方法对后世政治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代政治学研究中作为科学方法重要代表之一的结构功能分析,事实上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已萌芽了。如柏拉图为了回答关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不正义等一系列问题,他提出了分工理论和劳动专业化理论。他认为,“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木匠做木匠的事,鞋匠做鞋匠的事,其他的人也都这样,各起各的天然作用,不起别种人的作用,这种正确的分工乃是正义的影子真实的正义不是关于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关于内在的,即关于真正本身,真正本身的事情他主张人的需要是多面性的,而每个人天生的才能却是单一的。因此,他主张人们之间必须有合理的分工。而分工的必然结果就是结成人群或者社会。这样一种社会,要保证它的稳定和发展,必须满足三种功能:一是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二是要有人保卫,三是要进行管理。这样的一种社会团体就是国家。可见,柏拉图已经开始从结构与功能两个维度来研究理想的国家状态。
其次,政治学研究很早就开始与自然科学方法相结合在古希腊,政治学的研究就开始与数学等自然科学相结合。如柏拉图,他的理论与当时希腊数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他的理想国的概念就是建立在几何学的基础上,即在研究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规则时,不是去论述一般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去发现最理想的国家,去发现所有理想的国家所具有的实质性的和典型性的东西,即普遍的社会原则。应该说,这是数学方法与政治学的最早结合,这种结合使得柏拉图成为了“坚信可以将数学———几何学方法用于政治分析的斯宾诺莎和霍布斯的古代先驱”。到了近代,政治学研究一直致力于科学化努力,思想家们纷纷将各种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于政治学的研究,其间,最杰出的代表是霍布斯。整个17世纪,“所有学科都让几何学给迷住了,霍布斯的哲学也不例外。从哲学观上讲,霍布斯是一个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他只承认物质的机械运动,并且试图用普遍的机械运动来解释世界的一切现象。基于这样一种哲学观,在政治学研究中,他特别强调数学和力学方法,尤其是几何学的应用,并主张将这些方法套用到政治现象分析中来。
这些方法的运用典型就是霍布斯的代表作《利维坦》。从总体上说,这部著作是”建立在心理学上的,而其方法则是演绎法”他认为,人的运动有两类,一是与生俱来的终生不止的生命运动,即生物的本能运动;另一种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生物的自觉运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天生是自我保存的,这种自我保存,反映在人的运动方面,就是人天生要求促进生命运动,嫌恶阻碍生命运动。因此,他认为,人们欲望和嫌恶的根源就在于促进和阻碍生命运动。而人性中能够促进生命运动的东西,就是善;人性中会阻碍生命运动的东西,就是恶;其中,在所有的恶中,“首先作为全人类共有的普遍倾向提出来的便是,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永无休止的权势欲”因此,他得出结论说,人类第一个共同的本性就是争夺权力,而且永无止境。而要避免这种状态,他在政治上开出的药方就是,建立至高无上的主权国家,即他的“利维坦”。
而与霍布斯同同时代的配第,则独创性地应用算术方法研究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在《政治算术》这部著作中,他力图通过对大量统计材料的分析,从经济现象的表面深入到经济现象的内部。其根本宗旨就是重实证,反对主观想象。如配第自己所说“,和只使用比较级或最高级的词汇以及单纯作思维的论证相反,我却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作为我很久以来就想建立的政治算术的一个范例,)即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的词汇来表达我自己想说的问题,只进行能诉诸人们的感官的论证和考察在性质上有可见的根据的原因”他认为,不能诉诸人们感官、在性质上没有可见的根据的东西是不能触摸的,当然无法加以论证,而在经济现象中,能够加以论证的东西,就是那些能够用数字、重量和尺度加以计算和衡量的客观的经济事实。
在他看来,凡是能够用重量和尺度加以衡量的东西,也就是实在的东西;因此,经过数字、重量和尺度计算及衡量的经济现象,也就是经过了实验论证。他指出“,用数字、重量和尺度(它们构成我下面立论的基础)来表示的展望和论旨,都是真实的,即使不真实,也不会有明显的错误”因此,在该书中,他运用了很多数字来比较英、荷、法三个国家的国力。如他根据一定年数乘年租额来推论出地价,从房租推论出房屋价值,由工资推算人口价值,再根据人口数和盈余收益来推论国家的财富,总之,他的理论就是要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说话,正因如此,马克思称之为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再次,政治学研究的发展,其方法逐渐走向经验化和科学化随着政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其具体研究方法也不断发生变革,其基本趋势就是逐渐走向经验化和科学化。我们知道,首先是亚里士多德开创了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和归纳来研究现实的政治制度的方法,这种方法成为后来经验分析的先导。在经过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后,马基雅维利继承了经验分析的方法,并更加注重对历史材料的研究和运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追求科学研究方法的努力,到近代形成为哲学意义上的实证主义,出现了科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形而上学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建立,在深刻批判形而上学的内在本质的同时,也为我们开创了科学的实证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应该说,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科学主张,与政治学研究中自古有之的对自然科学方法的崇拜密切相关。一方面,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每一次进步或者发展,都带来了人类对政治本质的新认识和对政治规律的新的把握;同时,政治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情结,发展到近代,随着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激发了人们更加强烈的对自然科学的崇拜热情,这种热情发展到20世纪,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相结合,形成了惟科学至尊的科学主义。正如哈贝马斯所言“,科学的方法论蓝本尽管使哲学发展成为一门没有认识特权的专业学科,但另一方面,它也培植起一种科学主义,从而不仅把对哲学思想的表述提高到一个更加严格的分析高度,而且也树立起许多惊人的科学理想不管是像物理学和神经生理学这样的学科,还是像行为主义这样的方法论”。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十六
5、胜任能力我的优势能力。
1、能看到事情的可能发展情况及其潜在含义。
2、富于想象,善于创造体系,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客观地审查问题。即使在面对阻挠时也会义无返顾地去实现目标。
4、自信,且对自己的设想会不顾一切地采取行动去实行。
5、能很好适应一个人单独工作、独立、自主。
6、标准高、工作原则性强。
7、能创造方法体系和模式来达到你的目标。
8、坚决果断,有高度的组织能力。
我的弱势能力。
1、易于像紧逼自己工作一样去逼着别人工作。
2、对那些反应不如你敏捷的人缺乏耐心。
3、可能和那些他们认为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不太容易共同工作。
4、唐突、不机智、缺乏交际手段,尤其在我匆忙..
5、不愿花时间适当地欣赏、夸奖雇员、同事和别人。
6、易于过份强调工作,从而损害了家庭的和谐。
7、可能因太过于独立而不能适应合作的环境。
8、缺乏挑战精神,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差。
6、自我分析小结。
在性格方面: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有时喜欢凭直觉去做选择;在技能方面:我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而且数学能力也还不错;在兴趣方面:我感觉自己兴趣是非常广泛的,但可能不是很专;在职业价值观方面:我希望在工作中获得“崇尚独立”,希望能够在工作中独前一面;在学习风格方面,我感觉自己是一个理论性比较强的人。
二、职业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我生在“鱼米之乡”的昆山――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父母文化水平都不怎么高,他们对我并没有多大的要求,只希望我将来能找到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作为独子,我不想远离父母,因此工作范围可以确定在昆山市或者周边城市。
近十年来,昆山注重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目前,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高密度地区和投资高回报地区之一。昆山共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三十多个,已开工企业1500多家。为昆山人民,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岗位资源。所以,我准备进入外资企业奋斗。
2、学校环境分析。
我是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的一名学生,学的专业是非师范类的政治学与行政学。学校除了注重我们理论知识的培养外,还十分关注社会实践。去年的北京之行,参观了“燕京啤酒厂”,北京大学,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开阔了眼界。
3、社会环境分析。
从全国的总体就业总形势来看,我国就业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总量过剩,二是结构失调。从而导致“有的人没事做,有的事没人做”。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大学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行业竞争的激烈,就业岗位的缺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能很好达成共识以及就业者“眼高手低?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出路越发难寻。
4、职业环境分析。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十七
行政与政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非政府组织,行政和政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行政与政治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领悟到了其中的精髓和奥妙。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行政与政治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行政方面,我学到了许多重要的原则和技巧。首先,高效的沟通和协作是行政工作的关键。无论是在团队内部还是与上级、同事的沟通中,都需要清晰地传达信息,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并能够妥善解决各种问题和冲突。其次,作为行政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和计划能力。合理安排和分配工作,合理利用时间和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也是行政工作的重要一环。面对复杂的情况和挑战,要能够冷静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解决。
在政治方面,我的体会是政治并非只存在于政府机关,它贯穿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意味着人们彼此之间的互动、利益的斗争和权力的分配。我逐渐认识到,在处理政治问题时应该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伦理意识,并始终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同时,政治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政治嗅觉和洞察力,能够准确判断社会趋势和政策动向。在参与政治活动时,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商能力,以及善于把握政治机会和管理冲突的能力。
行政和政治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行政是政治的实施者,政治是行政的指导方向。行政服务于政治,通过行政的实施和管理来实现政治目标。行政与政治的关系也体现在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中。政治层面的决策和指导经过行政机关的实施和管理层层传导,最终落实到基层行政部门和公务员的具体工作中。因此,作为行政人员,我们需要深刻理解行政与政治的关系,将政治目标贯穿于行政工作的全过程,并能够将行政工作熟练地与政治决策相衔接和协调。
第五段:结语。
通过对行政与政治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行政与政治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良好的行政能力和政治素养是每个从事行政工作的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行政与政治的关系与互动,不仅仅体现在政府机关,更贯穿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行政和政治能力,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进步贡献力量。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十八
在现代社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银行行业的运作中不免存在着一定的权力争斗和政治斗争。作为银行从业者,我对银行政治性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银行政治性是无法避免的。正如政治一样,银行中也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和势力。各个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甚至个人之间都会展开争斗和较量,力图争夺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这种政治性的斗争是部分人为了个人利益而导致的,因此,银行管理层应该时刻警惕,并积极引导和管理。
其次,银行政治性会对组织带来负面影响。政治性的斗争往往会导致内部的分裂和对立,部门间缺乏合作和协调。人们不再以团队的利益为重,而是更注重个人的得失。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还影响了组织的整体效益。银行作为一个服务机构,最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是这样的政治性行为无疑会分散员工的注意力,影响到客户满意度的提高。
此外,银行政治性需要因势利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善于看清和把握阶级斗争的大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使之为银行、为客户创造价值。政治性和斗争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将此作为促进工作发展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让其成为阻碍。只有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将政治性和斗争引导到积极健康的方面,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工作的进展和员工的发展。
另外,银行政治性也需要加强管理。作为银行管理者,首先要有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切实承担起调和各方利益的责任,尽可能减少政治性对组织的负面影响。其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内外的人员都应该感受到管理者的公正和关心,才能够积极参与和支持组织的发展。最后,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有政治性行为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处罚和激励,强化员工对正面行为的认同,从而改善组织政治性的状况。
总而言之,银行政治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及时认识并应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化解政治性问题,促进各个部门和个人间的协作与沟通,减少政治性的负面影响。作为银行管理者,我们更应该加强组织的管理,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和对银行行业的热情。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打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十九
按照局党组关于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开展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们第六党支部以做好“三个表率”、建设“品牌党支部”为标准,结合以案促改和巡视整改活动,在全党员中开展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自查自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严明了政治规矩。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按照局党组的通知要求,一是高度重视,迅速落实。第六支部专门召开了党员大会,开展了专题教育活动,学习有关通知要求,签订立了承诺书。二是突出重点,自查自纠。支部按照局党组的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对照通知中的14项重点内容,认真进行了自查自纠。三是强化教育管理,公开接受监督。强化教育引导,使支部党员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中,使党员在思想上警钟长鸣,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站位。
(一)支部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够深入,知识储备不足,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有的党员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注重学习研究,对政治规矩不敏感,工作靠经验,甚至凭感觉、想当然,缺乏开拓意识,创新能力不足。
(三)个别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只为不办找理由,不为办成想办法。
一是深化理论学习,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支部党员整体素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准焦距、找准穴位,责任到人,下大气力抓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是加强整风肃纪,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认真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立足本职,制定措施,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难题,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强化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宗旨服务能力。坚持理论武装,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自觉主动接受监督,不断提高党员的宗旨服务能力,切实做好“三个表率”,创建品牌党支部。
建议建立微信公众号,拓宽留言渠道,及时采集群众意见,掌握单位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政治与行政读后感篇二十
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本书名《故事新编》,但这本书对于现在,本质上还是一本老书。毫无疑问:我们是站在历史后来者的角度上的。对于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偏向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看法,倒是和特里尔的想法相近。我要说的是,束缚和拘泥不要那么多:我们或许走的不是最正统的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奋斗历程,我们走的一定是充满中国特色的,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这世上是本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才是我们真正的道路自信。探究道路自信是为了什么呢?我想是在当代。
世界的未来,归根到底是年轻人的。青年人不只是青春正富,如日方中,而且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新鲜事物敏感,对真理追求心切。他们头上的棱角,还没有被世故磨光因而一往直前,锐不可当。振兴中华的最主要希望在年轻人!振兴中国社会科学,振兴政治学的最主要希望也在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