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环保论文(实用19篇)
天文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我们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奥秘具有深远的意义。写总结时要注意避免罗列和重复,突出重点和亮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一
近些年来,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但保障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还对环境和植物起到了的良好的保护效果,这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将就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进行深入探究。随着生态环保理念在农业发展中的不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植物保护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应当良好的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植物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植物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存在滥用农药的情况,我国农业的发展对地面植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随着植物数量和规模的减少,土壤的肥力不断下降,反过来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只有进一步加强对植物的保护才能使我国的土地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提升,进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植物保护的有效手段。
为了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稳步推进,我国在农业领域投入科技的力度不断提升,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我国农业各项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应用,极大的减少了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效的保障了植物的安全性。因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植物保护的过程,既能提高我国农业产能,又能够实现对环境的良好保护,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1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落实绿色生态理念。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植物保护的有效协调,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绿色生态理念,加强对新型技术方法的应用,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再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将植物保护贯穿在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植物保护方案,尽可能的减小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通过植物保护以及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的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注入更多的.动力。
2.2强化宣传力度,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的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必须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实现农民植物保护意识的提高,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革新,由粗放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避免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植物遭到破坏。再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等渠道进行全方位宣传,使农民深刻的意识到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一方面提升的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做好的新型技术的推广工作,强化农民的技术水平,采取最合适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植物保护措施,增强农作物的抵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強科技投入,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我国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的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降低化学药剂对土地资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减少对植物的破坏,如此才能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动力。此外,我国还要在生物技术、物理技术以及绿色农产品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对有害生物的入侵进行严格的控制,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许多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手段。对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减少对植物的破坏。此外,还需通过有效的宣传提升农民的生态环保技术,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二
对当前世界各国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育及利用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欧美、澳大利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育及利用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当前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育及利用的整体特征。
野生动植物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我国生态平衡,必须合理保护与正确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1.1野生动物与人工驯养之间的关系。
野生动物主要指处于自然生存状态下,未经过人工驯养的动物。野生动物主要可以分为濒危动物、有益野生动物和经济野生动物3个类别。野生动物被人工驯养首先有其法律上的允许性,例如,经过人工驯养的野鸡从法律上来讲不属于野生动物范畴。其次,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养繁殖的产业。第三,我国目前鼓励人民群众对经济类的野生动物进行驯养,有效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第四,国家鼓励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养的同时,严格明确了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原则,制定并实施了极为细致的保护措施,对破坏野生动物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1.2保护野生植物稳定性与开发的关系。
首先,野生植物正以一种可再生的资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其次,野生植物资源有着不可替代性,某些绿色食品、花卉树木等野生植物资源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第三,维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是国家的重要政策,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应以保护性开发为基本原则和前提。第四,目前我国正通过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
2.1保护中开发原则。
首先,应对即将灭绝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必要而充分的保护,避免因保护方式的错误而带来物种的灭绝或基因的丧失。其次,在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切实保证对资源的合理不过度开发,在发挥野生动植物资源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好地满足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态稳定需要。
2.2可持续发展原则。
野生动植物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野生动物资源与土地、水、矿藏等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更加具有可行性。首先,野生动植物资源虽然可再生,但不是无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中的大部分都不可用其它物质代替。其次,应尽量避免人类经济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生态空间的破坏,在人类的开发中要注重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第三,应不断繁荣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从而维护动植物的多样性特征。
3.1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我国至今没有全面掌握我国境内的野生动物资源信息,还没有建立全覆盖的监控体系,只能到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开发的效率。为了进一步探明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总体储量,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规划,必需建立完善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控体系。首先,加强各省重点区域的监控,做到进一步探明全国天然林、天然牧场、森林公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具体情况。其次,积极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加强科技投入,采用当前先进的卫星监控方式进行必要监控。第三,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栖息地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监控。
3.2加强必要的宏观管理。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总量并不十分丰富,再加上历史存在的过度使用问题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我国有限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有不少动植物正面临着濒危灭绝的风险。为了保护好有限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必须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首先,坚决严厉打击盗捕盗采行为,从严惩处不法犯罪分子。其次,对濒危野生动植物实施重点保护,加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第三,促进野生动物的驯养繁育和科技种植野生植物产业的发展,适当给予相关企业创设优惠政策,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3.3优化动植物产业结构。
首先,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大型企业,进快促进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集约化生产。其次,尽快关停一批设备传统陈旧、以消耗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的企业,使经济效益低下的加工企业逐步退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行列,或是采用关停并转模式,不断对企业的水平进行升级换代。
为了正确的处理好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应建立适合我国野生动植物管理标准的体系,加强科学、法律、管理、生产及市场运营的全面协调,提高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开发的力度,起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三
摘要:粮食是我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而粮食安全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国计民生。做好植物保护能够对于粮食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所以需要在明确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应用全新的植物保护技术,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植物保护;粮食安全;影响作用。
目前我国已经能够高度重视植物保护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问题积极作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实现对于植物保护技术的良好运用,所以下文将以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内在联系为着手点,具体阐述目前植物保护工作中关键点与控制要点,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护粮食生产安全提出可行的建议。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之中,会伴随出现较多的有害生物,而这些有害生物及病虫害无论在粮食产量方面还是粮食质量方面都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目前的粮食作物生产安全。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食用后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植物生长过程中除了自然出现的病虫害之外,也会有人为的影响因素,比如为了防治病虫害而过多使用肥料以及农药等,这些药物在粮食上残留,也会对于粮食安全造成相当巨大的影响。
从农业的发展角度以及社会经济角度上来看,粮食生产是农民经济的相对主要的收入,所以粮食生产的实际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也能够较大程度上影响民生;粮食生产之后所形成的产业链都是以粮食安全为核心的,一旦粮食生产安全不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其余延伸的粮食产业链也就无法较好较快地发展[1]。这些都是粮食安全与植物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充分认识到植物保护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以及重要影响,才能够增强植物保护力度,从根本上保护粮食安全。
为了从根本上实现食品生态化,需要引进全新的绿色植物保护技术,来进一步推广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相应技术优势,其技术应用应该向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方向发展。所以除了传统的植物保护与病虫害驱逐手段之外,目前的植物保护技术成功利用了作物的多样性来实现对于病虫害的控制,这一技术是从栽培角度进行着手的,成果利用了作物多样性对病虫害的稀释作用、阻隔作用以及混淆作用,在明确不同的作物种类、株高株型以及栽培方式之后,有针对性地配合作物进行种植,以此实现不用依靠农业也能够实现病虫害控制的根本目的[2]。
还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应用到植物与粮食种植的过程之中,提升植物以及粮食作物的抗病性,综合利用防治方法,比如化学、生物、物理等,促进植物保护技术的优化。在引用全新的植物保护技术的过程之中,需要能够实现对于技术的了解与控制,才能够应用到植物保护之中,从而实现对于粮食安全的保护。
农业部也开展实施了“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并且得到了良好的进展,积累了很多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经验,所以在引用全新的植物保护技术的过程之中,可以利用其优质的种植基因,实现对于新品种的`培育。
当地有关部门针对自身的实际状况,建立起了完善的植物保护服务体系,同时这也是植保工作现代化进程推进的重要体现,增强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维护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能够积极将防治方法以及防治技术进行推广。
以云南地区的水稻病虫害防治为例,利用了服务体系的地区,在植保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大大减少了对于水稻的农药用量,并且整体的防治效果能够提高30%,也节约了农药成本与防治成本,给予了农民更大的经济利润空间。并且建立了相应的粮食示范区,来确保粮食的安全合理生产,从而控制病虫草害的影响,以科学合理的手段,来激发作物的种植潜能,并且多次试验比较,选择最为适宜的栽种方式,如人工移栽以及机械移栽等。在完善的植物保护服务体系建立过程之中,政府也需要积极实现政策的优化,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状况,推动农作物的规模化经营[3],建设完善的植保队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实现网络化管理与格式化建设。
目前的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管理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在正确认识到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管理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利用引进全新的植物保护技术以及建立完善的植物保護服务体系的方式,优化植物保护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之中寻求健康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保护方法。
[1]韩爱民。简析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j]。农业开发与装备,20xx(08):112。
[2]颜肇华,罗小玲。植物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j]。乡村科技,20xx(11):44—45。
[3]黄雍平。植物保护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分析[j]。福建农业,20xx(07):219。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四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园林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园林工程建设需要应用大量的植被,而植被一旦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不仅成活率会降低,同时也将给城市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鉴于此,文章首先对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生物防治技术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最后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生物防治技术;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城市的生态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各地区开始广泛进行城市园林工程建设,而在保护植物方面,也开始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该技术的产生,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进步,值得相关部门展开深入的研究。
在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加大植物保护力度是关键。在传统的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工作人员为了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通常都会使用农药,但是农药在去除害虫的基础上,也会对有益生物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害虫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形成了一定抗药能力,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农药的功能被削弱。更重要的是,农药的使用还会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为了转变这一现象,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开始对生物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即在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对害虫-天敌以及植物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充分的利用,促使生态平衡在城市园林工程中充分体现出来,最终对植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对病虫害进行消除的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其作用相对持久。更重要的是,在对这一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
2.1动物防治技术。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多种植被进行充分的应用,只有这样,园林工程才能够形成完美的层次感,给予人们更加良好的视觉享受。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会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为害虫的繁殖和生产提供了便利。在对动物防治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第一,以虫治虫。这一生物防治技术在我国古代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古人在对柑橘树中的害虫进行消除的过程中,就会对黄蚁进行应用。而现代城市园林构建过程中,为了对多种树木中的害虫进行消除,工作人员可以对舟蛾科、松夜蛾科等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使用毛虫赤眼蜂,同时也可以在对多种害虫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对捕食性蝽、瓢虫和蚂蚁等进行充分的应用。
第二,以鸟治虫。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将人工鸟挂在树上,从而对有益的鸟进行召集,典型的有益鸟包括啄木鸟、灰喜鹊和大山雀等。这些鸟类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不同的捕食对象,可以有效的对城市园林工程中相关树木中的`害虫进行消除,例如,在对松毛虫进行消除的过程中,可以对山雀进行应用,一只山雀每日可以消除的松毛虫包括200只,并且可以对30只蛾进行消除。
2.2微生物防治技术。
各种微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其代谢物中会包含大量的病毒、真菌以及细菌等,这些物质可以有效的对害虫进行消除,这就是微生物防治技术的根本。
第一,细菌农药。明确,灯蛾、毒蛾、松毛虫和枯叶蛾等都可以被bt制剂所消除。此时可以将0.05%的洗衣粉同1000倍液的bt乳剂进行融合,在向植物进行喷洒的过程中,国槐树尺蠖幼虫虫口数量将明显减少。
第二,真菌防虫。在对害虫进行消除过程中使用的真菌常见的有多毛菌、绿僵菌和白僵菌等。其中,我国城市园林工程植物病虫害消除过程中最常用的是白僵菌b,其拥有200多种的寄主昆虫种类,可以对30种植物害虫进行有效的防控,其中包括桃小食心虫和马尾松毛虫等。同时也包含20多中镰刀菌,8个目的昆虫中都可以对其进行寄生,其中包括鳞翅目害虫、棉蚜虫和青羊天牛等。在自然条件下,其可以对害虫重口密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对生态平衡的维护。
在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合理的规划园林植物的分布,设计以及建设人员应从园林工程当地的地质条件以及具体建设需求出发,对绿化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确保绿化植物可以很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从而为植物健康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进行城市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对多种植被进行综合应用,避免城市园林景观过于单一化的问题,所以合理的园林结构至关重要。只有在此基础上对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才能够适应复杂的园林生态系统,为加大植物保护力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我国各大城市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增加了城市园林建设工程,城市园林构建过程中需要对多种植被进行应用,而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传统农药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不利影响,因此,新时期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有效应用,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效果,为人们创造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
[1]雷世鸣.生物防治技术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xx(09):61.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五
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现象也日益严重。怎样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解决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二者是统一协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能危害到后代人发展的需要,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展的需求,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这些基本生活和生产需求要优先考虑。
另一方面就是对人类过度需求的限制,经济的发展和需求不能过度,要考虑到自然资源的承受力,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不可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悖。人类的发展要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无限制的开发,发展就不能持续。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意义。
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在眉睫。当前的环境问题不是某个国家,某个地域的局部问题,而是世界性问题,一系列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的问题急需解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我们必须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持续发展,许多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也表明了,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到头来是要吃苦头的。等到治理环境的时候,花费的代价是高昂的。我们要吸取教训,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稳步前进,环境保护是重要的思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在尽量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自然资源。我们知道,自然界的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儿少一点儿,因此,在发展当前经济的同时,自然资源的保护不可忽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尽量做到多利用,少排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的主要功能。
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人类活动的开展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人类开发的对象,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基础。环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第一,为我们提供各种自然资源,为我们进行工业、农业、生活等活动提供保障,我们的一切活动都直接或间接与环境有关,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社会发展的速度。当环境的供给能力达不到人类开发的速度时,人类的发展就很难持续。第二,容纳、降解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副产品,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弃物都排放到环境中,环境通过自身的能力降解了这些废弃物,但当废弃物排放量过大时,就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的质量就会不断下降。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持续不断发展。面临当前比较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必须加强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是人类的生存发展受到了环境改变的一些不利的影响,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自然因素导致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环境本身改变引起的,没有人为参与或者很少有人为参与。这类环境问题对人类是有一定的危害的,比如:地震、滑坡、台风、洪涝灾害等恶劣的自然现象。这些环境问题是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产生的,破坏力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面对这些灾害我们需要做到提前预防,尽量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2、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问题。
这类环境问题也可以称为次生环境问题,是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活动引起周围环境的恶化现象。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过度注重经济的发展和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休止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环境。
主要表现为:过度砍伐树木导致的森林覆盖率下降;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导致草原生态退化,甚至恶化为荒漠;过度捕杀动物,导致许多动物濒临灭绝;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下沉,造成地下漏斗的形成;过度开发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等。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开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很多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次生环境问题还包括人类对大自然的污染问题。因为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将有害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的系统结构发生了恶化,造成了环境污染。当前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如今污染的现状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身的活动,最近几年雾霾的频发,高发,水污染事件的不断曝光,都威胁着我们自身的健康。长此下去,经济发展无从谈起。
四、运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受到不断关注的原因在于,环境不仅影响了当代人,还影响到后代人,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非常必要。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的发展,既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还要保证环境的优化,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了以往粗放式的发展形式,逐渐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方式,清洁生产,以保证生态的完整,无论是可再生或者是不可再生资源,都要做到有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人类进步的要求,在我们享用自然馈赠的资源时,也要保证后代人的需求。我们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物质财富,还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是不能破坏的。当前我国的科技水平超过了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综合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步入了世界大国行列,同时,环境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改变过去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科技的进步,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认清自己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旨就是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长远来看,社会的进步不是某一个时期完成的,是千百年人类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结语。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利用自然,改变自然的`行为是人类的权利。但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义务,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就是人们的义务。
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是环境治理工作任重道远。不可否认,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说,由于破坏度大,治理工作还需要多年的不断努力。现在应该做的是补偿环境,帮助其更快恢复原有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改变了以往的生产模式,做到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2]吴明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j].发展研究,,9。
[4]赵勇.中国环境保护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j].吉林地质,,21。
[5]彭珂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战略性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1。
[6]王彦彭.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8]史妍嵋.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j].新远见,,11。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六
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身体力行从事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及时把当地农业生产中主要的植物病虫草害种类及危害、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等介绍给学生,可有效幸免课堂教学与生产相脱节,提高教师将实践和理论融合的能力。反过来,教学也能极大的促进科研与实践,教学过程中会迸发出许多新的火花,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为科研提供方向。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运用,同时科研、实践过程中的部分成果又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因此,教学和科研、实践是紧密相关的,教室、实验室、田间都是教师工作的场所,在“理论—实践—理论”的不断循环中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合作式教学是指采纳教学团队(分工明确、协调统一)来组织教学,譬如不同种类的病害、昆虫、杂草等可安排不同的老师讲授,多名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一方面教师根据学术专长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利于学生掌握与课程教学各模块相关的最新学科科研进展,使教学知识更全面、更精深;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和不同风格的老师(讲授方法不同、阅历不同、认知程度不同、科研方向不同)交流、沟通、对话,学习到多个老师身上的优点。教师不仅要传业、授道、解惑,而且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卓越的制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讲好每节课是教师的职责,而绪论课更需要下更大功夫来备课。成功的绪论课可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能使1学生感到学习内容丰富、有作为、有前途。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给学生展示大量的有害生物危害照片,让学生认识到进行植物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丰富的教学资料及高清楚度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教师自身科研、实践的经历与体会,根据内容巧妙的分析我国植物保护科技进展历史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我国的特色与优势,以及与国际前沿的`差距等,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国际竞争意识,增强学生学好课程和专业的责任感。
大学授课有3种境地,第一种境地是满堂灌式教学,即单纯的讲课,把知识要点、相关内容硬塞给学生,学生不理解只能死记硬背。第二种境地是展示型教学,即通过演示、展示等形式来配合讲授。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理解性的学习,但仍没有改变“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的局面。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从第一节课讲到期末,尽可能的把所知全部告诉学生,学生感觉到老师讲的都懂了,课下便不会再去查阅相关资料、深入思考,容易导致思维僵化。给学生留些问题、让他们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是很多老师忽视的问题,好的教学重在启迪,让学生获得自学能力和拓展能力。正如哈佛大学女校长福斯特在20xx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演讲所说:“教育的最大魅力,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提出一个让学生们挥之不去、足够一辈子去思考的大问题。”第三种境地是参与式教学,某些时候可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讲1课、老师点评、课上讨论,鼓舞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学生课下就会查阅相关资料、认真思考、相互讨论,自学能力逐步提高,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还能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课前可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专题(譬如植物害源的种类与危害、植物保护的作用与地位、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概况、化学农药的利与弊、生物天敌的利用、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等),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每次上课安排1~2位同学做5~10min的专题小报告,老师和学生进行点评、讨论后引出新课内容。课上学生上讲台汇报时,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一些任务可分小组安排,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大学阶段学习知识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研究参与式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体会到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
提问包括课程讲解过程中的提问、课间提问和课下提问。在课堂上根据内容适时提出问题,是实现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方法。上课前老师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围绕这些问题讨论时又会产生很多相关的想法,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逐渐养成提问的良好习惯。譬如,在讲授有害生物防治方法时,提问有害生物治理对生物生态安全的影响,1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将植保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各种防治措施的利与弊,形成综合防治的意识。同时,问题也是教学效果的最好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来修订教案。
实验课、田间实习课和理论课的讲授交叉进行,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便开展相关的实验课或田间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理论在实践中升华。实践教学时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有理想结果,重在分析查找原因,坚决杜绝凭凭空虚构实验数据。室外实践教学是植物保护学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实地采集或观察标本,可巩固课堂理论和实验的教学效果,现场进行指导分析的效果远远大于室内标本的观察,同时可在实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譬如,在进行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状、病征)观察实验教学时,可改变传统的室内标本(长时间存放后褪绿,霉状物、粉状物等病征模糊)观察教学法,而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活体实物标本,可清楚直观的看到番茄病毒病的花叶变色与叶片畸形、番茄疫病造成的坏死、黄瓜枯萎病的萎蔫(剖开病茎可看到维管束变褐)、黄瓜霜霉病叶片上的霜状1霉层、灰霉病病部的霉状物、瓜类白粉病叶片上的粉状物、细菌性病害的菌脓等症状,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实验的教学效果。综合性实习是植保课程的重要环节。可在绪论课时就明确给学生安排任务,要求他们在课程学习期间利用空闲时间到田间识别并采集病虫标本(可分散进行),在室内进行鉴定,并制作标本上交,期末时每人至少上交15个不同属或种的标本。这样学生学以致用,可了解生产中常见病虫的种类及特点,同时还大大丰富了实验室标本。
一卷定成绩、一考定终身的评价体制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社会进展的需求,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因此应让学生学在平时,轻松考试,而不是考前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考完全部返还老师。一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形成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种,形成式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参与讨论程度(10%)、作业情况(10%)、课程学习笔记(10%)、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课当场打分,当面指出问题、及时反馈)(10%)等形式;终结性评价则有闭卷考试(40%)、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针对感兴趣或关怀的植保问题,查阅文献完成)(10%)、标本采集与鉴定(10%)等内容。若将学习笔记计入平时成绩,部分学生听课时便会狂抄记笔记而忽略了听课,因此可将教学幻灯片拷贝给学生(在完整幻灯片的基础上有意缺失一些关键内容,让学生课后补充完善,幸免死背ppt)或者将自编讲义、提纲发给学生。同时说明学习1笔记可在课下进行记录和整理,但需手写(不接受打印件和复印件),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上课做笔记的时间、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能很好的督促学生课下复习。总之,植物保护学是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吸引力仍需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不断的探究和改进。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七
摘要:本文对植物保护专家系统当前主要涉及的模块进行简介,针对当前我国植物保护专家系统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阐述了未来植物保护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为今后植物保护专家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植物保护;专家系统;现状;问题;发展。
专家系统就是包含了某个领域内的大量的经验和知识的程序系统,并且人们可以根据这个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模拟以及处理,从而解决需要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在植物保护的过程中,工作者会遇到许多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但是需要较高的费用和较长的时间,因此运用植物保护专家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也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我国对于植物保护专家系统的研究比较早,该系统已经涉及到作物的育种、施肥、灌溉等多个方面,主要集中在病虫草害诊断、预测以及决策3个方面。
1.1病虫草害诊断。
准确快速地病虫草害诊断是有效进行农业生产管理的基础,因此对病虫草害的诊断与鉴别是植物保护专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该系统根据当前的.病虫草害的危害程度和特征,模拟专家的思维方式进行判断,鉴别病虫草害的目标,然后给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目前关于植物保护诊断的系统已经有许多了,比如说针对水稻的病虫草害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害虫的形状和水稻的状态来判断病虫草害的种类,然后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科学的咨询和措施。
1.2病虫草害预测。
专家的预测系统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经验和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对未来的状况进行推测。该系统不仅可以对病虫草害的进行预测,还可以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过去遇到病虫草害和疫情时,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信息,并且需要专家对分析的结果进行专业的解释,这种方式费事又费力。因此运用植物保护专家系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专家系统的预测分为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定性只能做出简单的分析与预测,定量分析可以将预测模型和专家系统进行结合,可以实时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报。目前我国有白蚁虫害仿真预测系统,该系统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白蚁虫害的蔓延规律。从而对水稻的白蚁虫害进行预测。
1.3病虫草害治理决策。
病虫草害的治理决策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决策系统是专家系统中最常用的系统。它根据病虫草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作物生长中的异常状态,根据病虫害的程度和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帮助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监控、预测和控制。目前开发的植物保护专家系统的主要方面就是病虫草害的防治决策方面。
2.1技术开发人才缺乏。
植物保护专家系统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多方面交叉研究,但是当前的专家一般缺少专业的计算机编程技术,反过来专业的计算机编程专家缺少植物保护的专业知识。因此当前的系统研究面比较狭窄,技术比较落后。
2.2知识库广度深度不够。
植物专家保护系统需要收集存储大量的数据信息才能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防治。当前植物保护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更新需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系统只能提供一些基础的判断,不能详细地解决用户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该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2.3系统灵活性差。
植物保护专家系统的目的就是根据大量的信息模拟专家的思维进行分析。但是当前系统的推测方法比较单一,使得系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大大地降低。大部分系统的系统只包含的当前地区的信息,并且信息不能进行共享,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的障碍和不足。
3.1系统网络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网络的无穷潜力。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新型农药的开发应用,新病虫害的发生等,我们只能应用网络来共享这些信息和数据才能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和快捷性。
3.2技术多元化。
目前大多数的系统一般采用数学回归模型,但是这种模型只能分析几个影响因素。但是有些问题是许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植物保护专家在遇到这一类复杂问题时,也很难将自己的想法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但是运用多种开发技术手段,例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极大地丰富专家系統,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3.3功能综合化。
植物保护专家系统的开发的趋势就是多学科交叉,高度综合化。因为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了条件、气候等许多方面的影响,在对其管理的过程中要全面的分析考虑,包含种子、土地、肥料等各个方面。只有功能综合化才能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八
我们象一条条小鱼,生活在海洋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我们的家园是那么的美丽,但是,如果不加以爱惜,我们也将失去家园,失去美丽。让我们保护好自己的家园,做个环保小卫士吧,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然而,大家没有想到,人类失去动物,就象我们没有朋友一样,没有朋友,我们会感到孤独,失去动物,人类也将孤独,孤独会使人心烦意乱,心情烦躁,甚至还会得病,那时哪怕是看见一只小小的蚂蚁,也会缓解心情。看到动物,哪一个孩子的眼中不闪出兴奋的亮光,哪一个成人的心中没有对动物的回忆?让我们来善待动物吧,让它们回到大自然中去,让我们对它们更加爱惜。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去做个环保的小卫士,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要拒绝吃野生动物,不养野生动物为宠物,让它们回到大自然中去,健康快乐地生活,让我们的家园山清水秀,莺歌燕舞,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九
随着18世纪中期蒸汽机的发明带领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引发了人类史上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对当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水源危机、荒漠化、物种危机、臭氧层危机、大气污染、全球变暖等。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尽管如此,我国的7大江河水系,由于工业和生活上的不关注,却还是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我国的淡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用无磷肥料,使用无磷洗衣粉等减少生活上对水体的污染,我们还可以大力倡导人们多植树,在河堤等地方建立防护林,加大植被绿化力度,涵养水源。尽管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比较小,但是倘若能够多一些人来做这样的事情,我们的生活水污染方面可以改善很多。
然后当下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当属全球变暖的问题。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给人类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人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全球气候变暖还会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传播等严重问题。
因此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刻不容缓。首先是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在没有这种意识的前提下做什么都是无用的。第一,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来看主要是臭氧层空洞所造成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减少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品。第二,就是多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让自然的天平更加倾向大自然。第三,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燃料,提倡使用绿色燃料,例如酒精汽油等。
第四,开发节能的新技术,改变当下的燃料使用格局等。
当然除了水体污染,全球变暖的问题外,我们生存的地球上还存在很多其余的污染问题。比如说:大气污染、土壤污染、荒漠化、核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等等。所以我们再也不能光顾着发展经济,而以污染环境为代价了。我们的大自然是有自我净化的能力,但是人类生产活动给大自然带来的负荷太重了,终有一天大自然会承受不了,然后人类会面对大自然的咆哮,甚至是灭亡,所以说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亟待解决。而从我们个人来讲,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小事出发,尽己所能的缓解环境压力。比如说: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随手关水龙头,防止滴漏,一水多用等;做好在学校,社区环保的宣传工作,倡导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用大家一起的力量来改变现状;倡导人们植树造林,做好绿化;积极关注政府关于环保方面的政策等,并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带领周边的人们一起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等等。
当然生活中我们可以为环保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有心,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就可以做的更好一点。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十
1、我爱花儿开得美,花儿夸我心灵美。
2、让绿色的希望从校园萌芽。
3、建设绿色企业,坚持绿色经营。
4、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倡导文明环保新气象。与绿色相约,与环保同行。
5、绿草茵茵,踏之可惜。
6、心中有情,脚下留情。
7、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8、我是有生命的躯干,你是有德行的贤君。
9、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0、同建绿色校园,共享鸟语花香。
11、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12、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居更佳。
13、少一串脚印,多一份绿意。
14、建设绿色校园,增强环保意识。
15、为文明喝彩为低碳点赞。
16、人类靠环境生存,环境靠人类保护。
17、为了你我的健康,请爱护树木。
18、生命如此短暂,请不要将我伤害。
19、轻轻抬起你的小脚,我在你的脚下微笑。
20、环境整洁,大家开心。
21、我在和你一同成长。
22、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23、珍惜资源永续利用,绿化环境净化心灵。
24、花草造福人,人人护花草。
25、草儿有生命,君何忍踏之。
26、草木无情皆愿翠,行人有情多爱惜。
27、自然在身边,保护在心中。爱护大自然,建设美好家园。
28、天更蓝草更绿花更艳。
29、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30、如果没有树木,世界将会暗淡无光。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十一
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农业可谓是我国经济运作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础,更加是确保人类实现高质量生存的基本,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可以对某一个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有效衡量,值得一提的是,农业的经济发展与植物保护理念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同时两者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极其密切,可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1.农业可持续发展。
所谓的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指的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措施,在保证地球上可利用资源不被耗尽和破坏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农业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一定程度的减少资源浪费,尽可能满足人类对于农业资源的应用需要。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其中涵盖着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观,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中也涵盖着诸多的内容和因素,比如人口、经济以及环境等等都是重要内容,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农业在实现高速运作的同时,也应当相应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确保整体的农业生产产量,尽可能使其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达到最优,这样方可满足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实际需要。
2.农业生态环境。
而所谓的农业生态环境则指的是给整个农业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氛围,整个农业生态环境之中所涵盖的因素和内容较多,其中有土地资源、生态平衡、水资源以及空气资源等等,农业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讲具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因素。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男耕女织是农业生产中的必然因素,这一生产形式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而现在我们所经历的则是现代先进农耕技术阶段,农业运作和发展环节,农业的发展很可能以环境破坏为代价,同时环境也在逐年呈现恶化的趋势,因此,保护农业环境可谓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路径,在此过程中,还应当逐步健全环境保护制度,促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在我国整体的经济意义发展环节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环境保护这一重要因素很容易被忽略,导致农业发展的外界环境日趋恶化,面临着被污染和被破坏的问题,导致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都受到严重阻碍和制约。
3.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作为有力支撑,农业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的生命线,因此农业发展和运作的环节应当注重环境污染问题,避免给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会相应的降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故此,我国应当重点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将此工作落实到实践中,不断健全系统化的生态环境体系,强化农药的管理以及检测力度,这些都是确保农业生态环趋于稳定的重点工作内容。
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需要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一理论的促进作用,可持续发展也是当前农业运作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要想将此设想高效落实,就应当不断的进行技术更新,促使社会、资源、经济以及环境等各方面实现协调性的发展,逐步达到经济稳健发展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要求农业发展中,不仅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应积极引入科学技术等诸多领域,切实提高粮食生产量,基于各类资源的利用,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氛围,为我国整体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本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我国当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强化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落实力度,也是确保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此,一定要注重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间接的保护自然,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为自然资源的再生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
若想真正实现植物保护这一目标,就能从科技层面进行重点把握,可从生物工程领域角度着手,将植物保护工作落实到实践中,比如,转基因工程基因重组技术可有效防控病虫害。另外,农药的使用技术更新也可凸显科技应用的优势,可从农药成分亦或是喷洒技术的使用等角度完成改进工作,尽可能选用毒性以及对土地、空气造成污染和破坏较小的农药,间接的起到植物保护作用,尽可能将危害降低到最小,这样方可促使农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最终也能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由上可知,农业的持续性发展这一目标的落实,需要在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基础上,强化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而后逐步实现在生产、生产以及消费三者之间的良性运作,为植物保护这一工作的实施提供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呈现着迅猛的态势,同时农业经济发展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农业运作过程中,不仅要本着可持续性发展的人,还应当注重植物保护工作的落实,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逐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同时还应从哲学的层面进行衡量以及考虑,促使二者实现相辅相成的发展,从客观的角度意识到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以及植物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工作落实的不足,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高效落实植物保护工作,为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间接地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杜啟顺.我国植物保护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以吉林省梨树县研究为例[j].北京农业,20xx,12(27):172.
[3]庄军召.植物保护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河南农业,20xx,17(14):124.
[4]彭秀军.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北京农业,20xx,18(30):5-5.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十二
在当今严峻的环境形势下,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可能无法做出太多的贡献,但是,为了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挥自己的环保力量。作为植物爱好者,我深刻体会到,植物也可以成为环保之力,下面将就这个话题分享我对植物环保的心得和体会。
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物种类之一,它们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甚至可以帮助减少酸雨的发生。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改善环境状况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植物这一环保资源,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开展环保工作。
第二段:助力城市生态工程。
城市生态工程是城市环保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植物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中,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遏制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同时,植物还能提供生物多样性,通过植物群落的互动,帮助维护和谐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加强植物生态工程的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段:建立植物体验园。
休闲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为了使休闲时间更加有益,建立植物体验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种植志愿者车间、千姿百态的植物展示、科普宣传等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植物的认知和关注度,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缓解城市的压力和孤独感。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宣传生态知识,结合植物的特性,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自然,了解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段:植物栽培推广。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被开发为工业用地和住宅楼盘,这对于生态环境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保护和维持这些植物的生命,我们可以推广植物栽培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一些农作物的生长特点,通过这种方式让人们获得生态知识和感受,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段: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保行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抵御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植树造林活动,人们可以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打造绿化环境方面发挥自己的环保作用。重视植树造林活动,不仅有益于我们自身健康,也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总之,植物是生态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发挥自己的力量,充分利用植物这一环保资源,将其应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最终,我们将共同建立美丽的自然环境,让我们共同享受它带来的清新、美丽的生活。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十三
“沙尖暴”,我们不久前还是陌生的词,仿佛一夜之间却家喻户晓,妇子孺皆知了。而和它一起相提并论的“沙漠化”、“干旱”、“洪涝”……。
就这一问题,从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思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我刚搬家到怡景民居时,这边的大门旁有一块空地,空地上堆积着数不胜数的垃圾,垃圾的臭味,当人们从那儿走过时,都要捂住鼻子,有的人还自言自语:“这儿真臭啊!污染环境卫生,住在这里真是不好受啊!”因此,大部分的人跟社区的物业管理部提出建议。
为什么要提建议呢?因为垃圾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垃圾会污染环境卫生;如果处理过的垃圾在田地里是能当肥料,但是较多垃圾会使土地受到伤害。
人们提了建议后,社区的物业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把所有的垃圾给送到垃圾场去了,进行分类有的垃圾能做肥料,有的垃圾就处理掉。过了一个星期后,这一堆垃圾不见了,在我眼前的不是垃圾,而是植成了一片草地,绿色的草地给人们新鲜的空气、新的环境,使人们的身体健康,人走过这里也有精神了。
原来怡景民居里只有一点点绿色,人们路过时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一直到社区的物业管理人员把大门口旁的垃圾清除后,怡景民居里面也有了许多的改变:社区里铺了十几片的草地,草地旁还种了许许多多的'大树,建了中心花园。
早上有的人在草地上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呼吸新鲜空气;有的人坐在草地旁的椅子上晒太阳、聊天;有的小孩在草地上玩耍、嬉戏。有时偶尔听见一阵阵悠扬的歌声,一群群人正跳着优雅的舞姿。整个怡景民居的早上充满了欢快。好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生活;好的环境需要人人来保护它,人人应该提高环保意识。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十四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正在外面玩,突然看见一个小朋友在草坪上骑自行车,我箭步飞身,向草坪跑去。我跑到小朋友面前,对他说:“小草也是有生命的,如果你把它踩死了,他会很痛苦的。如果有人在你身上踩,你会好受吗?”小朋友以为我是闹着玩的,对我不理不踩,就继续在草坪上骑自行车。我忍无可忍了,就一把抓住了自行车的尾部,严厉地对小朋友说:“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不爱护环境的'话,就没有这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世界,人类就无法生存,我们就会灭亡。”小朋友听了之后马上离开了草坪,而且这个小朋友保证再也不踩草坪了,成了一个爱环境的好孩子。
我希望所有的人们都爱护环境,如果看见乱丢垃圾或踩草等现象的人要提醒他要爱护环境,如果不听的话就好好劝说他,我相信只要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就可以把世界变得更美好,空气变得更清新。
四(3)班罗家明。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十五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结合书本上的内容逐渐增强环保意识,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要加强地理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
为了提高21世纪中国公民素质,对在校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10倍至20倍。”教师的环境意识是学生环境意识提高的前提、关键。只有提高地理教师的环境科学知识水平,并自觉地加入到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中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从训练教学基本功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教研工作,钻研教材,精通所教内容,才能充分利用教材蕴藏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教学,避免在地理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才能真正设计好教学过程,把环境教育融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多地向书本、实际、知者学习,做有心人,多积累报刊、杂志、新书上的新材料、新观点;或多渠道,多形式争取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
第二、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思想观念,重视环境教育,才能实现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所提出的把增强环境意识作为当今地理教育的最主要内容的目标。
第三、地理教师要不断地提高师德水平。教师是学生受教育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形象对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影响深远,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情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把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结合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给学生做出榜样。
二、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把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为核心内容,以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境问题现象。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以课本为主要依据。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教材,充分挖掘环境教育的素材。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中,天文、气候、地质、生物、资源、能源、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内容都是极好的环境教育的内容,而在具体运用这些教育素材时,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注入式”,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国情和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多样化,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既要看学生对环境问题理论的认识和环境科学基本知识的了解,更要看参与和解决环境问题实际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1)智能教育内容。教材以较多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2)道德教育内容。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环境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3)行为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三、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环境教育。
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环境观。
1.明确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是围绕人类的空间及可能影响人类的各种因素的总体。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舞台。但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对环境的需求和改造越加明显,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如滥伐森林引起大量的水土流失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从自然界提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资源消耗过大,生态破坏加剧,已使地球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在地理课堂上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问题,适时的渗透在地理教学中,能使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窥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20世纪发生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日本水俣湾有机汞污染等历史事件,再如:海湾战争、沙尘暴、厄尔尼诺现象、海水赤潮等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这些事件最终以公害的形式或各类环境问题给公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今年在我国发生的非典疫情,它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环境的急剧恶化诱发水生物、野生动物和致病微生物的突变,而滥捕滥杀、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使致病微生物传播到人体,进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在地理课上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的渗透教学,使学生学到地理知识的同时,还接受到环境教育,通过对这些事件的了解研究,让学生学会用地理学知识分析、评价这些事件的形成机制、演变过程与对策,如:污染问题之所以在工业社会迅速发展,甚至形成公害,与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直接相关。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沉痛教训,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强烈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环保欲望。
2.利用漫画插图,联系实际进行环境教育。
析这种农业方式对热带雨林的影响。联系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利,热带雨林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以致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旱灾、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现状。让学生谈谈对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插图的主题鲜明,内容精练,重点突出,可以激发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如热带雨林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分析课本插图“热带雨林的作用”中的每一个方面,并总结出热带雨林的资源蕴藏和环境效应。
四、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环境教育本身是一种感知性的教育活动,强调学生、教师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教师要重视“在环境中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环境中真正感受到环境以及环境问题与他们自身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在感知中得到了理性的提高;除此之外还可组织环境兴趣小组,进行气象观测、水污染采样化验及环境质量检测等活动,另外还可以结合环保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纪念活动,如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举办环保文艺晚会、展览环保绘画作品以及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开展环境专题讲座等。通过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环境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知识,陶冶环境道德情操,提高环境保护技能和环境宣传能力,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环境行为习惯。
2、.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到工业区考察,参观陶瓷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的介绍。同学们对工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带领学生考察被污染的河流及环境,深切体会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可以结合环保纪念日,让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提高环保意识。结合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月6日世界粮食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预环保活动,如走上街头进行宣传环保知识、举办环保专题讲座、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征文竞赛、举办环保绘画比赛、植树造林、清除白色污染、参预环境打扫等,另外还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野外考察、郊外远足、参观访问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观测,水污染采样化验,调查对比,以及乡土地理环境、生态的调查,通过这些环境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知识,陶冶情操,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十六
随着环保产业定义内涵的拓展,我国环保产业从生产单一环保产品向资源综合利用、自然生态保护、环境保护服务和洁净技术产品等多领域全面拓展。为大家分享了有关环保的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提高环境意识,特别是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绿色消费的理念,唤醒与提高公民的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把绿色理念深入到生活之中,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把公民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总体目标之中。更多环保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环保。
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就我国来说,环境保护的概念提出的比较早,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也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目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进程加快,政府部门根据资源环境现状,提出了诸多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我们每个社会公民来来说,随着并不是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调整自身的行为,从小事入手,自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如:发现公共洗手间的水龙头没有关闭时,我们应该自觉的'将其关上,再者,在使用电池后,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投递到专门的回收桶内,而不是直接丢入垃圾堆,还有,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应该自觉备用购物袋,从而减少一次性的塑料袋的使用,诸如此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由此可见,环保意识是一个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与公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所以有关部门如果想搞好环境保护工作,那么就应该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使公民自觉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内容上看,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包括对动植物以及森林的保护,还包括对大气和水的保护以及防治,既包括各类大型的污染源的预防和治理,还包括各类细节的处理。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对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利用为前提的,是对资源的紧缺的一种保护措施。随着环保理念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可见,环境保护工作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人们也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2、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2.1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首先,要抓紧制订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遗传资源、生物安全、臭氧层保护、核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才能够在环保工作中做到有据可依,才能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其次,要加大对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工业废弃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度工业生产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
最后,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以通过法律形式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惩戒,达到警示的作用。
2.2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
其次,要实现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因为地方政府机构对于该辖区内的环境问题的掌握比较全面,所以更加适合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工作。
再次,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2.3建立环保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
首先,要加大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投入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只有资金和技术作保障,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各项环保工作和污染治理工作。
其次,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有关工作的投入,完善政府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支持有条件的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2.4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首先,要强化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
其次,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2.5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
在推进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政策等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力量。首先,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只有提高了意识、手法、环保、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其次,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书面的环保目标化为具体的行动,承担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早日全面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十七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为了让人们都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国家、地方和群众对于社会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主要是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等,不管学习的重点在哪一块,地理学习的本身是和环境情况分不开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以及对人类生活环境的保护。
二、高中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途径。
1.将环境现状融入地理课堂。
大多数环境问题都与地理有关,环境、能源、人口等相关内容都可以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可就现在的全球环境、国内环境、地区环境作一个简要的阐明,借助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来分析。可将大气层破坏、尾气污染、全球温度升高、酸雨、地震等当下热点的环境问题呈现在课堂中,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的危害。如尾气的排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使得全球升温,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酸雨伤害人体皮肤等,让学生关注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引起重视。
2.从课本知识出发。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很大一部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氛围、周围同学环境、学校教育等都会影响他们。而学生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和校园生活。对于地理课堂来说,课本内的很多基础知识可以折射出环境问题的现象和主要原因,在地理教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大自然的规律。如大部分的自然资源是非再生资源,对自然资源无限制地开发,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大自然对废弃垃圾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在这个时期带给环境的破坏是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活的。可见,对于环境现状的认识可以从课本知识出发。
3.采用问题式教学。
在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内容是要记忆的,关于一些地貌特征、国家名称、首都特点等,如果都采用机械的记忆法,会让学生有反复单调的感受。教师可采用开放式的问题切入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与环境有关,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如为什么各个国家的地域位置不同,地形有区别,气候不一样,可与“气候”这节内容相联系来教学;近几年我国一些地区和其他国家出现多次的地震现象是什么原因,可结合地质组成和地质变化的相关知识来教学。以周围环境现象来切入课本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可以将地理学习生活化,更好地推进地理课程的学习。
4.通过实践学习,加强环保意识。
课本知识专业抽象,很多理论知识不能深入学生心中,教师应多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提高环境认识。如我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两次春游活动,在春游之前教师可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春游的过程中留意细节,思考为什么公园的空气特别新鲜,为什么都设置有提示牌“请对一草一木手下留情”,为什么每个地区树木的高度不一样等,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又如,在学习了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到工业区考察,参观制药厂、化工厂等工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关于排污减噪的介绍。学生对工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高中地理教学对于环保意识的提高要把握好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借助各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但也要注意,课堂要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还要把握好学生的实践生活,不能过于放任自由,也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必须严格督促和把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高中生肩负着社会未来发展的重任,应有社会责任感,不光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的环保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爱护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
[2]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j].教育实践与研究,(12).
[3]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十八
由敦煌城向南5公里,有一山名曰鸣沙山。鸣沙山沙丘环绕处,一汪清泉千年不涸。因其形状如一弯新月,此泉名唤月牙泉。这种水沙共生的奇景,世所罕见。
然而,现在月牙泉却大难临头:水域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20多亩锐减到现在的8亩多一点,水深由曾经的七八米缩小到1米,并且还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持续下降。如不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行抢救,30年后月牙泉将面临不复存在的危险。
“我的心里藏着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一些有识之士为此大声疾呼:“救救月牙泉!”
近年来,中国诸如此类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随着中国的大力发展,人们无止境的从环境中索取却不想后果,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许多美丽的风景濒临或已经不复存在。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快发展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肆意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却很少考虑环境的供给能力,结果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自然正以前所未有的反作用报复人类。人类要敢于同大自然斗争,但不能破坏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主要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
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00年之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
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
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预计2025年将突破80亿。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利用和索取,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其次是人口压力过大,人口的不断持续增长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重;第三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忽视了经济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和永续发展。从人类生存发展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人类、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正是由于人类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节制地盲目开发、利用、索取,有时甚至浪费自然资源,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结果造成全球环境的危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事实证明,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破坏的发展道路,不能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以致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如不能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就必然会受到了自然的惩罚。
如何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找到一条既符合当代人类利益,同时又不损害未来人类利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当前十分重要的和非常紧迫的问题。
以下是适当有效的解决办法:
1、生态保护要尊重自然规律。自然界各环境要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按照特有规律运动。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些地方今天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如沙漠、森林、草原、山地、河流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对人为破坏的生态环境,应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本来的基本属性,如草原沙化就应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本来的生态功能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进行生态建设与保护。不该种树的地方就不能种树。据有关资料介绍,降雨量太小的地方就不宜种树,因为加大了蒸发量。海拔很高的地区也不宜种乔木。已经破坏了的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修复能力,不必人为去干扰,靠自然恢复,修养生息也是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这个原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生态保护要坚持以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生态学的研究包括整个植物、动物及其物理环境的错综复杂的复合体。在资源开发,区域的经济活动,首先应考虑本地的生态特点,明确生态功能定位。统一考虑人为活动是否附合生态功能区要求。区域开发应统一规划、统一立法、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如松花江的污染涉及吉林、黑龙江两省,首先就应制定统一的、共同遵守的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制定防治规划,确定科学实际的排放标准,建立统一监督管理机制,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乌裕尔河流域、扎龙保护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也应统一规划,综合考虑生态、生产、生活用水才不至于顾此失彼,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3、生态保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是有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后代人的需求,体现代际公平,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目的。在经济发展上应大力提倡生态经济,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不破坏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保护动物是无可非议的,但更重要的是注重生态平衡,如果生物链的某一环节出现不平衡就应人为进行调节,使之趋向于平衡,如我省林区一度野猪过剩,对庄稼的破坏非常严重,就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捕猎一些,不能片面的保护了动物的利益而过多伤害人的利益。日本对野生的鹿也曾有计划猎杀,使生态平衡不至于被破坏,这样才能体现科学的保护环境。
4、生态保护应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
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建立合适的体制。
1、科学管理生态建设工程。
要以项目工程管理的思想来科学管理生态建设工程,制定统一的工程管理计划、资金管理标准,积极并连续开展评价工程前期、中期、后期各阶段的工程进展情况及工程效果。因此在管理上需要规范制度,形成标准,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在管理模式上,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科学有效管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取得预期生态建设效果。
2、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利用经济激励和社会宏观管理手段,促使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与商品再生产过程相结合,达到在整体上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恢复进行系统管理的目标[5];还有助于从根本上促进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所以国家应当建立生态利益的补偿机制和制度,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与政策,激励环境保护,约束环境破坏,倡导地区社会经济公平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的市场效应,对有效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政府以及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应通过各种媒介如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手段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着力提高公众特别是城乡民众的环保意识,倡导开展民间环保组织,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从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抓起,小区域抓起,抓典型,奖模范,从公众主观意识上最大程度的减少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
4、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使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所以,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倡导发展循环经济,要以循环经济思想为发展思路,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以相互协调、和谐、稳固的态势永续并进。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生态保护的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国家生态保护法,建立生态保护制度以及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标准,以明确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以及环保部门执法人员的责任,设立环保督查职能机构,使环保部门能从严执法,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重大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处力度,显现环保法律的威慑惩治力量,从根本上遏制环境违法行为,逐步减轻生态恶化的局势。
当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近年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系统自身的协调能力不断下降,人类生存的环境呈现出越来越脆弱的趋势。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无可替代的基础产业,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永续发展产业。
植物与环保论文篇十九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孩子是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一、寓环保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萌发幼儿环保意识,增加幼儿环保知识。
1.根据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计划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主题教育和各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十月份开展“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带幼儿外出观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中色、形、声的美妙,产生对美好环境的情感。同时,通过讲故事、观看录像、欣赏图片、谈话讨论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相应的环保知识教育,让幼儿在切身感受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环境被破坏后,我们的生存条件会变得怎样?”并通过对比,知道良好的环境对我们生命的重要,从而,教育幼儿减少废物垃圾,保持环境整洁。如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培养幼儿用水后关紧水龙头的习惯。针对“地球上的水可以用完吗?”等问题,组织幼儿在观看录像“宝贵的水资源”后,找出地球仪和地图上有水的地带,知道海水和淡水,知道水来之不易,如果不节约用水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幼儿园还可在各科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注意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如故事《窗外的垃圾》教育幼儿环境美好,人人有责,歌曲《小手娟》,教幼儿爱清洁,讲卫生。
2.环保教育应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将环保教育与生活习惯的培训紧密结合,是幼儿环保教育的特点之一。我们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教育幼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杂物;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说话、走路轻要轻;爱护图书,爱护玩具;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节约纸张的好习惯。平时,多组织孩子收集废纸,易拉罐,玻璃瓶,果冻盒等废弃物品,把它们再生利用,做成各种新颖、有趣、立体、直观的玩教具,既可以节省材料,又可以减少污染。这些既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环保的基本要求。另外,我们还十分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首先,创设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如桌椅、玩具摆放整齐,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同时,对活动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布置,一边是题为“绿色世界”的植物园墙饰,一边又是“我为环保出份力”的主题墙画,窗台上,设置了养殖园、种植角,让小朋友亲自养殖各种动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在感受了付出时的艰辛,长大后的喜悦时,孩子们会更加自觉地去关心身边的动植物,从而唤起了他们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3.把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同幼儿观察、实践和行动结合起来。为了激发幼儿环保意识,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带领幼儿去实地调查,让幼儿听马路上的喧哗声、市场上的叫卖声和朗朗的儿歌声、优美的音乐声,通过比较、感受,明白好听的声音叫乐声,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从而了解噪音污染对人们情绪及听觉的影响。另外,通过观察,增进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到马路边观看车水马龙的情景,让幼儿知道废气的来源,亲身感受到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和人体的危害。同时,注意引导幼儿把环保意识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组织幼儿拾落叶、扫垃圾、为花草树木浇水、整理图书、玩具等,这也正是他们保护环境的行动体现。
4.充分利用户外丰富的环境资源开展教育。孩子一出生,就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他们喜欢大自然,眷恋大自然,自然界中鲜艳的花朵、飘动的云彩、飞舞的蝴蝶以及高大的树木、碧绿的小草等都会使孩子乐不开支,流连忘返。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自然是兴奋的和愉快的,保护环境的情感便会自然萌生。
二、增强教师的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
教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时,才能影响并带动幼儿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环保知识,关心周围的环保状况,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另一方面,还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美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孩子。如注意自己的着装整洁、手脸干净,物品摆放有序;看见废物主动捡、看见破坏环境的行为主动管。这样,孩子在耳濡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发动家长参与、提高教育实效。
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应注意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让家长为孩子做出榜样,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乱扔瓜皮果壳;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幼儿园适时向家长发放环境教育意见征求信,虚心接受家长的环保建议,并结合植树节等节日、纪念日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植树种草,到大自然中游玩,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随时清扫废物,以此,带动所有的人都爱护环境,保护家园。